北萨哈林油田租让始末
伊朗北阿扎德甘油田开发回顾
046 ENERGY 2017.07提起中东的油气项目,人们的脑海里浮现出的往往是一幅沙漠戈壁、寸草不生的景象。
但伊朗西部临近伊拉克边境的地方,有一个名为北阿扎德甘的大型油田,它处于伊朗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流淌着著名的卡尔黑河支流,是中东地区最大的湿地。
如此难得的湿地却埋藏着同样宝贵的石油。
北阿扎德甘油田是伊朗近30年来发现的最大油田,也是世界级的大型的油田之一,原油储量巨大。
中石油集团在2005年进入中东地区,12年来陆续参与了叙利亚戈贝贝、幼发拉底,阿曼5区和伊拉克鲁迈拉、哈法亚等12个油田项目。
在面临伊朗受国际制裁、油价起伏等问题的情况下,2009年1月,中石油与伊朗签约合同开发北阿扎德干油田,同年8月,双方又签署有关南阿扎德干油田的合作备忘录。
深耕中东12年的中石油,在开发伊朗北阿扎德甘油田(以下简称北阿油田)时遇到了巨大的环保难题。
到如今,该油田已进入开发阶段,回首其艰难的建设过程,仍然令人唏嘘。
中东地区沙漠广阔,很多地方一毛不生。
你很难想到,北阿油田作业区的460平方公里,均位于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著名的卡尔黑河支流经过这里,这里是中东地区最大的湿地。
北阿油田所在地区还曾经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两伊战争期间伊朗空军的卸弹区,环境极其复杂,备受当地人关注。
要想对油田进行开发建设,不可避免地面临能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极大挑战。
北阿油田资源丰富。
一方面,这里是一块让伊朗北阿扎德甘油田开发回顾深耕中东12年的中石油,在开发伊朗北阿扎德甘油田时遇到了巨大的环保难题。
如今,该油田已进入开发阶段,回首其艰难的建设过程,仍然令人唏嘘。
文 | 本刊记者 徐沛宇国际 | 油气INTERNATIONAL | OIL上图为伊朗北阿项目井场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人心动的甜点,一方面,这里又有着严苛的环境保护要求。
鱼与熊掌如何兼得?2010年,中石油在北阿的项目一启动,伊朗政府就提出了严苛而具体的环保要求,比如:至少25%的绿地作为生态和物种保护地;道路建设必须征得许可;必须采取措施消除对动植物的负面影响……同时,伊朗环境保护组织还立马颁布了《环保许可函》,对油田开发建设环保提出一系列既严苛又具体的要求。
日本在我国东北钻探石油始末(上)
日本在我国东北钻探石油始末(上)作者:宫柯来源:《石油知识》 2016年第3期宫柯富饶辽阔的东北,最先遭受日本的侵略,沦陷时间最长,被奴役了整整14年。
在那段暗无天日、生灵涂炭的苦难岁月,所有的生态资源和业已发现的矿藏都被残酷掠夺,唯独石油躲过一劫得以幸免。
日本当时为什么没有在东北钻探出石油?答案并不像民间传说的那样玄妙刺激,只不过是沃土千里的松辽盆地没有被日本人纳入搜寻石油的视野。
没有根据的传说很久以来,关于日本侵占东北期间曾在松辽盆地的中心萨尔图(现黑龙江省大庆市)地区钻探石油的传言沸沸扬扬,说得有鼻子有眼。
大庆油田石油科技馆的讲解员曾经绘声绘色地向观众介绍:日本人曾在萨尔图一带打过六七百米深的探井,差一点就钻到了油层,还言之凿凿地点出了日本人打探井的位置在大架子屯附近。
相似的说法林林总总,至少有三四个版本。
当年的大架子屯早已灰飞烟灭,经历过日伪时期的居民踪迹难觅,日本人是否在这个屯子附近钻探过石油,成为一个口头流传的噱头。
出于对日本人的仇恨,民众巴不得小鬼子不走时运,宁可信其有决不信其无。
所以故事越传越离奇,地质专家们也不得不检索日伪时期遗存的地质资料进行核实。
1955年夏天,地质部指示东北地质局派出地质调查小分队,沿松花江展开首次以寻找石油为目的地表地质踏查。
当时担任队长的韩景行是最早进入松辽盆地内部找油的地质师,后来出任地质部松辽石油普查大队的大队长兼总地质师,堪称是了解松辽盆地地质情况的权威。
他写了一篇回顾《突破松辽油区》的文章,收录到大庆文史资料第一辑《大庆油田的发现》一书,其中谈到:我在1949年曾经看到一份日伪资料,其中就谈到东北和松辽平原的石油远景问题,他们的结论是,世界石油多产自“海槽”,松辽平原为“陆槽”,所以不可能有石油。
可见“贫油论”在国外是有影响的。
也许正因为“贫油论”的影响,日本帝国主义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到处掠夺石油,却没有在松辽盆地搞石油勘探,而使那里的石油被保存下来。
沙俄掠夺我国土地的条约
沙俄掠夺我国土地的条约
在近代历史上,沙俄曾通过一系列条约掠夺了我国的土地。
以下是相关参考内容:
1.《尼布楚条约》(1727年):该条约是中国清朝与沙俄之间的首个正式协定,确立了中俄边界线。
根据该条约,中国北方的乌里雅苏台、尼布楚、萨哈林等土地被沙俄掠夺。
2. 《恒博会议的决议书》(1858年):该决议书是中国与沙
俄在恒博会议上达成的协议,主要解决中俄边界问题。
根据这一协议,中国割让了外东北地区,包括外东北部分地区的赫哲、达斡尔、鄂温克等族群的居住地。
3. 《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此条约是中国清朝与沙俄
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之一。
根据该条约,中国的东北边疆又被割让给沙俄,包括中国的黑龙江以北地区。
此举导致了中国在北方的边疆丧失和国土收缩。
4. 《中俄福临门条约》(1881年):该条约是中国清朝与沙
俄签订的另一项不平等条约,沙俄以资金压力迫使中国同意划定边界。
根据该协议,中国割让了伊犁地区,使沙俄进一步侵占了我国的土地。
5. 《中俄勘分条约》(1915年):该条约是中国和沙俄互相
承认双方在东北地区的势力范围,使中国在东北的主权被削弱。
根据该条约,沙俄继续扩大在中国的影响力,并从中国手中获取了更多的特权。
以上是沙俄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条约中掠夺我国土地的主要内容。
这些条约都是在不平等的情况下被强制签订的,对我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利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这些历史事件提醒我们要珍惜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勿忘历史,加强国家的强大与发展。
沙漠黑金:美英政府在沙特油田的进退
沙漠黑金:美英政府在沙特油田的进退文 | 梁筱筱作者任职于中国石油集团东南亚管道有限公司陈湘球作者任职于中油国际管道公司在罗斯福总统签发对沙特进行直接援助的《租借法案》的行政命令后,内务部部长哈罗德·伊基斯开始认真考虑德士古的董事长威廉姆·罗杰斯和阿拉伯标准石油公司董事长哈利·科列尔提出的有关“石油换现金”的提议。
海军石油委员会1944年制定的石油预测报告明确告诉他,石油资源的严重不足将真实威胁美国在战争中的军事行动,这也让他开始确切感觉到石油的严重缺乏已经迫在眉睫。
他必须采取行动,获取国外资源的直接所有权。
国外资源在哪里?墨西哥油田国有化风暴赶走了所有的国际石油公司,委内瑞拉正在供应英国总消耗量40%以上的石油……,沙特可能是唯一的选择,他要摸清楚那片广袤的沙漠地下到底储藏着多少石油?伊基斯心里很清楚,战时经济体制的重要特征是国民经济中政府投资的急剧增加,他看见联邦政府的资金正在源源不断地流向钢铁厂、造船厂、军工厂、发电厂……,国有资本开始侵蚀这些领域私人公司的股权,他也想让国有资本进入海外的石油公司。
一个庞大的计划在伊基斯的脑海里形成,他要成立“石油储备公司”,他要用联邦政府的资金,通过“石油储备公司”来收购海外石油储量,收购拥有海外石油储量的石油公司的股权,建设和运行炼油厂、输油管道、储油罐和所有的石油设施……。
海军代理部长詹姆斯·福雷斯特尔毫无疑问是支持这个庞大计划的最佳人选,一方面海军需要海外石油储量的支撑,另一方面福雷斯特尔与加德士及其关联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因为福雷斯特尔的撮合,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才和德克萨斯石油公司走到了一起。
1943年6月26日,伊基斯、福雷斯特尔联同战争部部长亨利·斯廷森、国务卿科德尔·赫尔共同签署了一份报告,强调1944年以后美国军队尤其是美国海军将面临严重的石油短缺,请求总统立即成立石油储备公司,开展与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和德克萨斯石油公司的谈判,争取收购其拥有的沙特石油特许开采权100%的股权,因为纯粹的美国私人公司很难在这个地区与英国政府参股的英国石油公司竞争,而且如果美国政府介入,沙特政府就不会轻易将石油特许开采权转授给其他国家或者其他国家的石油公司。
【周末读史】史上三次石油危机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周末读史】史上三次石油危机石油危机是指经济危机在世界石油领域的一种表现。
所谓经济危机是指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衡或产生剧烈震荡。
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年-1975年)1950~1973年期间,原油价格被七大公司人为地压得很低,平均每桶约1.80美元,仅为煤炭价格的一半左右。
经过OPEC的斗争,到1973年1月才上升到2.95美元一桶。
产油国对资本主义旧的石油体系,特别是价格过低很不满。
西方世界对石油的需求急剧增长,但是,西方石油公司却不肯对主要生产石油的发展中国家的提价要求作出让步,双方的矛盾日益尖锐,大有剑拔弩张之势。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纷纷要求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改变对以色列的庇护态度,决定利用石油武器教训西方大国。
10月16日,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提高石油价格,第二天,中东阿拉伯产油国决定减少石油生产,并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石油禁运。
因为当时,包括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西欧和日本用的石油大部分来自中东,美国用的石油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中东。
石油提价和禁运立即使西方国家经济出现一片混乱。
提价以前,石油价格每桶只有3.01美元,两个月后,到1973年底,石油价格达到每桶11.651美元,提价3~4倍。
石油提价大大加大了西方大国国际收支赤字,最终引发了1973~1975年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
这次石油危机对美国等少数依靠廉价石油起家的国家产生极大冲击,加深了世界经济危机。
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生产力增长都明显放慢。
1974年的经济增长率,英国为-0.5%,美国为-1.75%,日本为-3.25%。
但发动石油战争的阿拉伯国家却因此增强了经济实力,数百亿石油美元流向中东据统计,仅提价一项,就使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收入由1973年的300亿美元猛增到1974年的1100亿美元。
经过这次石油危机,西方各国普遍强烈感到了石油对各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沙特油田突遭空袭,事件背后疑点重重
沙特油田突遭空袭,事件背后疑点重重作者:来源:《海外星云》2019年第18期2019年9月14日,沙特东部城市达曼附近的布盖格炼油厂和胡赖斯油田遭到袭击。
此次袭击后果非常严重。
直接导致沙特原油日减产570万桶,几乎占其总产量的一半,相当于全球供应量的5%。
这是自20世纪90年代爆发海湾战争以来,沙特石油基础设施遭受的最大一次袭击。
从中东地区部分产油国产量上看,受美国制裁的伊朗日产油量约100万桶,伊拉克日产量约440万桶,二者加起来才是沙特因被炸而减损的日产油量。
若油价70美元/桶,沙特一天就要损失近4亿美元。
在沙特石油设施和油田遇袭后,胡塞武装第一时间宣布对此次袭击负责。
美国则一口咬定是伊朗,认为不管谁实施了这次袭击,伊朗都必须负责,将伊朗与胡塞武装划上了等号。
伊朗方面矢口否认,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总司令侯赛因·萨拉米甚至放出狠话,伊朗“将追杀一切入侵者”,任何袭击伊朗的国家都将成为军事冲突的“主战场”。
事件发生后,也门胡塞武装声称对此负责。
还声称,他们只动用三架无人机,机型为自主设计并制造出了第三代战斗无人机(卡塞夫)和远距离无人机(萨马德3),前述机型装备了最新的喷气发动机,续航能力约在1500~1700公里,能够携带4枚精确制导炸弹,装有可分裂式弹头,能够从多个角度瞄准并打击目标。
问题是,这事疑点不少,胡塞武装有这能力干吗?要知道,此次受到袭击的设施和油田可不在沙特和也门边境地区,而是深入沙特腹地,距离胡塞武装的活动范围770公里。
武装无人机如何能够携带导弹穿越沙特防空网?如何在长时间的飞行中不被发现?做个类比,美军能够巡航1900公里的MQ-9“捕食者”无人机,它的翼展足足有20米长,比一般的民用载人滑翔机都大。
所以,考虑到载弹量和航程,胡赛武装用于偷袭沙特的无人机,差不多要达到捕食者这个级别的体量。
包括美国的“捕食者”、中国的“翼龙”在内,世界范围内多数攻击型无人机都是涡桨动力,巡航时速不超过300公里/小时。
历史上的三次石油危机
历史上的三次石油危机第一次石油危机“石油”一词出现之前,国外曾称石油为“魔鬼的汗珠”、“发光的水”。
石油一直被当做国民经济的血液,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维持国家生产、经济增长的必需品。
由于石油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随着人类对石油需求的增加,为争夺石油而加剧的战争也不可避免。
能源战争范围广、破坏大,不仅依附于军事实力,而且在经济、政治乃至于社会形态上的联系也是非常的紧密。
1950一1973年期间,原油价格被“石油七姐妹”即埃克森公司、英荷壳牌石油公司、莫比尔公司、德士古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加利福尼亚美孚石油公司、海湾石油公司七大石油公司联合把油价压制到平均约1.80美元/桶,仅是煤炭价格的一半左右。
伊朗参股者集团对伊朗石油权益的瓜分,标志着埃克森等七大石油巨头形成了“石油七姐妹”国际石油卡特尔,实现了对整个资本主义石油工业和石油市场的寡头垄断。
它们掌握了除美、加以外资本主义世界石油天然气资源的90%以上,还控制了石油贸易,操纵着市场价格。
它们在各资源国的经营活动,依靠的是英国的殖民主义势力和美国打着“门户开放”旗号的新殖民主义势力。
英国石油公司(BP)、壳牌之所以能在墨西哥、委内瑞拉、印尼、伊朗、伊拉克、科威特等地取得石油租借地,靠的是英国政府的撑腰。
而埃克森等5家美国公司之所以能进入中东、南美洲,靠的是美国政府的支持。
那些资源国家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下。
签订的租让地合同,都是不平等条约。
“石油七姐妹”在这些国家,以很少的代价,取得大面积租借地,不仅取得勘探开采许可权,而且拿到资源的所有权,所有开采出来的石油都是它们的,资源国家拿到的只是矿区使用费和所得税。
“石油七姐妹”这些石油垄断寡头与石油资源国的关系完全是一种掠夺与被掠夺的关系,这种不平等的关系引起石油所在国的强烈不满。
更为严重的是,“石油七姐妹”这些石油垄断集团控制着世界石油市场,掌握着定价权。
1928年至1948年期间,它们按阿克纳卡里协定商定的规则,一律按成本最高的美国原油在墨西哥湾港口离岸价作为基准,保证了美国的利益,也保证了它们在世界各地的开采获得更大利润。
八国密集出招争夺北极主权 地下资源系背后诱因
八国密集出招争夺北极主权地下资源系背后诱因 2009年08月25日09:51 国际先驱导报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物和渔业资源。
随着越来越多北极地下资源被发现,北极已成了各国都在虎视眈眈的宝藏。
尽管北极地区的陆地部分已经被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美国和俄罗斯8国领有,但是围绕北极主权的纷争不但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加拿大海陆空三军在其东部的北极地区展开一系列联合军事演习,正是旨在宣示对北极地区的主权。
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甚至预言,“由于各方在北极利益划分上存在严重分歧,未来第三次世界大战极有可能在北极爆发”……《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寇立研、陶短房记者刘洋、董晓宾发自北京、温哥华北极虽冷,近年来各周边国家却火气十足。
2007年俄罗斯“插旗”行动以来,各方在北极的争夺愈演愈烈。
目前加拿大为期23天的“北极熊”年度军演正在进行,加总理哈珀更是乘坐直升机亲自前往北极地区视察,以实际行动向外界宣示加拿大在该地区的存在和领土权利……在千里冰封的北极上,正呈现出一幅大国间硝烟四起的全息图。
“冰融相见”北极,通常是指北纬66度33分以北的区域。
有科学家估计,北极冰盖下蕴藏的油气资源占全世界总量的25%,而北极航道是从欧洲前往美洲和亚洲的最短路线。
从北极开采的资源可以快捷地运往世界各地。
随着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冰层快速融化,通往北极资源的天然屏障正在瓦解,各有关国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按捺不住要将北极这块“蛋糕”据为己有。
所以,北极的争夺,多少带有各国未雨绸缪的性质。
在中国海洋大学极地问题专家郭培清看来,北极的主体是一片由主权国家领土环绕的海洋,因此,北极问题实质上是海洋问题。
这种观点可谓一针见血,因为北冰洋周边国家都在思考着如何延伸本国在北冰洋的大陆架到200海里以外。
大陆架是指领海以外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其范围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起不到200海里的,扩展到200海里;超过200海里的,则限制在350海里以内。
俄罗斯萨哈林-1油气田开发现状及启示
俄罗斯萨哈林-1油气田开发现状及启示
杨明清;卞玮;吴佼翰;杨一鹏
【期刊名称】《海洋石油》
【年(卷),期】2022(42)3
【摘要】我国是油气消费大国,俄罗斯是我国主要油气进口国之一,俄罗斯萨哈林近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最近几年通过合资合作方式进行了大规模开发。
从借鉴的角度出发,追踪了萨哈林-1项目的油田分布及开发历程;调研了萨哈林-1项目陆地钻机、海上钻井平台、陆地联合站、油气输送管线、陆地油气终端等设备设施;总结了萨哈林-1项目在油气产出、技术进步、社会效益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展望了萨哈林-1项目的未来发展。
分析认为,俄罗斯萨哈林-1项目的合作开发取得了较大成功,为我国油田合作开发及技术引进起到了借鉴作用;萨哈林紧邻我国东北,萨哈林-1项目的油气有望进入我国东北地区,缓解我国油气紧张局面。
【总页数】7页(P15-21)
【作者】杨明清;卞玮;吴佼翰;杨一鹏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河北外国语学院;江苏省连云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4
【相关文献】
1.俄《产品分割协议法》与萨哈林油气开发对我们的启示
2.俄罗斯近年来油气田开发井生产状况
3.俄罗斯北极地区油气田开发模式
4.俄罗斯大陆架油气田开发免税10至15年
5.石油科技发展启示录系列报道之六国外油气田开发科技回顾、展望与启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英国政府与伊朗石油的开发(1901年——一战结束)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英国政府与伊朗石油的开发(1901年——一战结束)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世界史指导教师:***20050501内容提要本文主要论述从1901年到一战结束,英国支持伊朗石油的开发与发展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英国的政治、外交与战略。
全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具体论述英国政府接管伊朗石油的过程。
从1901年到一战之前,英国政府先,。
.支持、帮助英国臣民赢得在伊朗的石油开采权协议,继而保证协议的具体实施,防止粤明石油开采权落入外国之手,最终接管在自己手中,从而改变了协议的私人性质,英氍’政府掌控了伊朗石油。
第二章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论述。
从战争爆发到1917年间,是战争的前半期,这一时期昀突出表现是英国政府继续保护伊朗石油的开采、支持英波石油公司的发展壮大。
在嚣薄上,英印军队全面捍卫油田的安全;在财政上,英国政府并没有因战争而中断对英;百油公司的财政拨款和资金注入;在外交上,英波石油公司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而台=了英国石油公司,这对于英波公司以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从1917年到一£结束,是战争的后半期,在这一时期,英国把石油政策的重点放在了与壳牌石油公司£凌判上。
英国的意图是以把英波公司并入壳牌为代价,换取对后者的控制。
英国的意I!{二没有实现,英波公司仍是它石油战略的重点。
芎三章综述了英国政府控制伊朗石油所带来的影响。
对于英国,不管在经济上还是在i昔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与影响。
但是,英波石油公司在带给英国丰厚利润的同时,并7i带动伊朗经济的迅速发展,从而引发了英伊长达四十年之久的石油纠纷。
另外,英艮改府占有伊朗石油还有一定的世界意义,即开辟了一个中东石油争夺的新时代。
中东从此因为石油问题而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一国的资源开发本来是一国的经济问题,但剧于处在特殊的时代、特殊的地理位置,伊朗的石油开发一开始就与大国的政治与战略密不可分,对伊朗、中东乃至全世界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与影响。
领土纷争——俄日的北方四岛之争领土纷争
领土纷争——俄日的北方四岛之争摘要:日本北海道东北部和俄罗斯千岛群岛之间的齿舞、色丹、国后和择捉四个岛屿的归属问题依然在持续,从19世纪初至今,围绕这四岛的争夺还是没有定论,最终这四岛会成为日方,还是俄方呢?现阶段不会有结果的。
对于这四个岛屿的归属,日俄双方多次谈判,从前苏联到现在的俄罗斯,60多年的时间,终究是利益的分配还是国家的威信?他们在争夺、在谈判,其走过的历程是艰辛的,结果呢?我们在将来的某一天也许会看见。
关键词:北方四岛,日本,苏联,俄罗斯,领土争夺,归属,谈判1、对于北方四岛的概述。
北方四岛指日本北海道东北部和俄罗斯千岛群岛之间的齿舞、色丹、国后和择捉四个岛屿,齿舞和色丹是北海道的附属岛屿,而国后和择捉是千岛群岛,总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日本称之为“北方四岛”,俄罗斯称之为“南千岛群岛”。
四岛位于冷、暖流交汇处,水产丰富,渔业发达,是世界三大著名渔场之一,地下矿产也非常丰富。
其岛上火山纵横,地势崎岖,海岸线曲折、陡峻。
群岛之间有多条海峡,有海湾10余处,利于停泊大型舰船。
同时,附近水域是俄罗斯出入北太平洋的捷径之一,也是俄罗斯往返堪察加和楚科奇以及北美各口岸的必经之路。
2、四岛的价值所在。
四岛所处海上的位置具有很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位于西太平洋北部的弧形岛群。
它连接堪察加半岛和日本北海道,西濒鄂霍次克海,东临太平洋。
对于莫斯科,北方四岛是俄罗斯海上的防御门户,是俄罗斯海上防御战略的桥头堡。
特别是现代,俄恢复海军战略意义,为提高海军实力,于是开始加强四岛的军事力量,这使得千岛群岛也成为俄罗斯远东基地群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丧失对群岛的控制的话,尤其是择捉、国后两岛后,会使俄海上防御门户大开,严重影响其战略意义。
其次,千岛群岛资源丰富,对于俄罗斯这样发达的国家仍然是具有相当价值的经济潜力。
其渔业为俄罗斯带去大量的食品供应。
对于日本,千岛群岛众多的海湾为日本渔船提供了安全的天然渔港,为日本渔业提供了供应场所,特别是北方四岛蕴含大量的矿产资源,油气、黄金、银、铁、铼、硫磺等储量十分丰富,日本本身就是一个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其本身依靠进口,对于四岛的矿产资源的窥视,更不愿意放弃北方四岛地下的矿产资源,同时日本为岛国。
解析沙特油田遭袭事件
解析沙特油田遭袭事件作者:来源:《文萃报·周五版》2019年第38期9月 14日,沙特阿拉伯两处重要石油设施遭袭后,陆续有更多信息曝光。
美联社引述英国非政府组织冲突军备研究的消息称,也门胡塞武装的无人机飞进沙特部署的“爱国者”防空系统的雷达阵地,后者却未启动拦截机制,顺利让导弹攻击沙特境内油田。
印度媒体也说,沙特面临的问题恐怕与美国的“爱国者”导弹系统脱不了关系。
今年3月,就有消息称美国的“爱国者”导弹系统在沙特没有发挥作用。
3月25日,当沙特试图拦截针对利雅得的攻击时,“爱国者”导弹至少5次错失拦截机会,其中包括没有启动、甚至拦截失败。
攻击事件发生后,胡塞武装宣称使用了无人机实施攻击,然而社交媒体公开的照片显示,遭攻击目标附近,又发现了一些疑似巡航导弹的残骸。
那么,到底是什么武器发动的袭击?从目前公开的卫星照片来看,有多个大型储油罐遭到“点穴”式打击,每个储油罐上都有至少一个被贯穿的洞口。
这一方面表明打击比较精确,另一方面也说明这大概率不是巡航导弹所为。
因為巡航导弹的战斗部通常在500公斤左右,一旦被这样的战斗部贯穿并在内部爆炸,油罐上就不是留有一个大洞的问题。
这种毁伤有可能是无人机发射的小型弹药或轻型自杀型无人机造成的。
对于不设防的民用设施,胡塞武装有一定的技术能力进行远程打击。
通过现有的谷歌卫星以及现场人力侦察方式,能比较容易地实现目标定位。
而根据美联社引述联合国调查人员的说法,胡塞武装近期使用的新型UAV-X无人机航程可能可以到达沙特。
胡塞武装也装备了包括Quds-1在内的地面发射的对地攻击巡航导弹,之前也曾对沙特的目标使用过。
从目前曝光的卫星照片来看,多数目标遭毁程度不是很严重。
大部分目标只是受损,而非被完全摧毁,因此即便有巡航导弹参与进攻,也并不是主要攻击武器。
目前,沙特主要使用从美国采购的AN/FPS-117和AN/TPS-43雷达以及E-3和萨博-2000预警机提供远程预警。
中石油国外找油典故
中石油国外找油典故
现代版的“围魏救赵”
20XX年10月20日,美国石油大鳄——xx公司发出公告称,它已经放弃哈萨克斯坦北布扎奇油田65%的股权。
而接盘者恰是中石油集团,中石油集团驻哈萨克斯坦办事处主要负责人xx博表示:“我们是从中石油在哈的长远利益考虑全权收购该项目的;在哈的发展业务是中石油集团海外业务的重中之重。
”
据了解,开发哈萨克斯坦北布扎奇油田的合资企业是“xx合资公司”, 20XX年8月,中石油公司从沙特阿拉伯xx公司收购了其拥有的合资企业35%的股份,同时与xx公司进行收购其余65%股份的谈判,10月中旬谈判成功。
此举意味着中石油集团拥有该公司100%股份,获得全权开发哈萨克斯坦北布扎奇油田项目,成为该油田新主人。
北布扎奇油田位于哈萨克斯坦西部,可采储量为3亿—5亿桶,潜在储量10亿桶,目前处于试开发阶段。
接盘后,中石油公司计划将石油产量从20XX年的32。
76万吨提高到100万吨。
据称,xx公司曾计划在北布扎奇油田进行工业开发,至出售股份前,xx公司和xx公司对项目共投入1.55亿美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和钻井评估。
“中石油收购北布扎奇油田具有双重战略意义。
”有专家认为,一方面,此次成功收购完善了中石油海外发展战略,另一方面,与中俄安大线替补方案——促成中哈输油管道的国家石油战略密切相
关。
此前,国内有专家认为,如果中俄输油管道安大线落空,中哈输油管道线可成为替代方案,而如果安大线成功,中哈线亦是锦上添花。
更有业内人士将中石油此次全权收购哈萨克斯坦北布扎奇油田看成是其曲线拯救“安大线”的一次“围魏救赵”。
美国:为油而战因油排污
美国:为油而战因油排污
李仲锷;陈晓娜
【期刊名称】《环境》
【年(卷),期】2010(000)009
【摘要】@@ 8月,最后一批驻伊美军战斗部队撤出了伊拉克,这意味着在发动伊拉克战争7年零5个月之后,美国完成了今年8月31日以前从伊拉克撤出战斗部队的计划,美国总统奥巴马终于兑现了他此前在演讲中的承诺.
【总页数】3页(P23-25)
【作者】李仲锷;陈晓娜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油企成本战——探寻油企过冬期成本方程式:智慧成本演进 [J], 李兴伟;王少华
2.贸易战导致美国润滑油行业二环己胺类腐蚀抑制剂短缺 [J], 黄丽敏
3.未来美国致密油和页岩油的生产状况取决于资源、技术和市场 [J], 靳爱民
4.预计2027年底美国内燃机油用基础油中APIⅢ类油占比将达到35% [J], 黄丽敏(摘译)
5.美国输华润滑油、基础油、轮胎加征25%关税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萨哈林油田租让始末
北萨哈林油田租让始末
王绍章;田步伟
【期刊名称】《西伯利亚研究》
【年(卷),期】2010(037)002
【摘要】北萨哈林石油租让,是苏联运用其石油资源服务于本国内政外交需要的典型案例.当处于守势时,苏维埃俄国可以将油田暂时租让给外国资本家经营;实力开始恢复后,苏联转而加强对石油开发进程的调控并最终从日本手中收回北萨哈林租让权.
【总页数】3页(P81-83)
【作者】王绍章;田步伟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长春,130012;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长春,1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51.262
【相关文献】
1.北萨哈林盆地走滑断裂对古阿穆尔河三角洲的控制和影响 [J], 蔡文杰;袁峰;谭卓;李萍;王涛;赵厚祥
2.北萨哈林盆地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区带分析 [J], 陈文学;吕雪雁;周生友;李长征
3.三合村:富有希望的田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第81个油田发现始末 [J], 徐永国;高文亮;贾新青
4.哈尔滨电业公司与“北满电气株式会社”竞争始末 [J], 关靖华
5.俄气在萨哈林海上发现大油田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在我国东北钻探石油始末(下)
日本在我国东北钻探石油始末(下)
宫柯
【期刊名称】《石油知识》
【年(卷),期】2016(0)4
【摘要】日本人钻探了十年日本想要得到石油想得都发疯了,看到了中国扎赉诺尔的油苗,他们像红了眼的饿狼张口咬住不放。
数千年来,天苍苍野茫茫的呼伦贝尔草原牧歌悠扬,直到1895年来了修建中东铁路的俄国考察队才打破了亘古的沉寂。
【总页数】4页(P32-35)
【作者】宫柯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日本在我国东北钻探石油始末(上)
2.采用国产和日本盘条生产石油钻探用钢丝绳对比试验...
3.苏联红军在我国东北发行的百元券始末
4.日本对中国东北移民侵略始末
5.谋夺东北魂断东北(下)——被击杀在中国东北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俄罗斯萨哈林海域钻井项目主要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俄罗斯萨哈林海域钻井项目主要风险及其应对措施牧建华【摘要】俄罗斯萨哈林海域钻井项目由于位置和环境等原因,施工面临诸多挑战.该项目在作业中结合具体风险情况,采取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有效化解各项难题,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期刊名称】《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19)001【总页数】5页(P59-63)【关键词】萨哈林;海洋钻井;风险分析;风险预案【作者】牧建华【作者单位】中石化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上海钻井分公司,上海 201206【正文语种】中文俄罗斯萨哈林海域钻井项目作为中国石化重要的海外战略部署之一,其业主公司由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和中国石化合资成立。
萨哈林海域由于其施工难度高,让许多钻井承包商望而却步。
中石化海洋石油工程公司上海钻井分公司作为中国石化唯一从事中深海海洋钻井的专业化海洋钻井队伍,成功中标该项目,并于2006年和2012年进行了2口井的施工作业,克服了作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各项施工任务。
俄方给予高度评价,并通过报纸专题报道了平台的作业情况,这对提高中国石化海洋工程板块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钻井作业窗口期短。
俄罗斯萨哈林海域地处高纬度区域,作业海况恶劣,季风、洋流影响较大,受寒潮影响全年作业窗口期短,平台从动员开始到钻井作业到复原要在4个月内完成,加上该区域地层结构复杂,有高压气层存在,工期控制十分关键。
二是钻井平台长距离拖航、压载风险。
钻井平台拖航作业是钻井平台依靠自身动力或拖轮将钻井平台由一个位置移动到另外一个位置,通常钻井作业过程中,钻井平台到达井位后需要进行压载。
平台长距离拖航,拖航时间长、行程远,风浪、天气影响较大,存在很大安全风险。
三是钻井作业零排放风险。
该区域为一类海区,当地政府对环保要求十分严格,钻井平台施工作业过程中俄罗斯政府环保监察船24小时对平台进行全方位监察,并有环保官员驻守平台进行环保监测,重点监察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岩屑、泥浆、油污水排海的现象。
俄国赢得萨哈林二期“战役”
俄国赢得萨哈林二期“战役”最新报道显示,国际能源业巨头,英荷皇家壳牌石油集团公司、日本三井和三菱公司投资部分,在俄罗斯政府强大压力下,均已不得不同意出让在远东萨哈林岛(库页岛)二期近海油气田项目的部分股权。
英国能源工业分析人士表示,俄国利用"项目可能有损环境",并威胁起诉等藉口与手段,向壳牌公司施加了巨大压力,迫使后者不得不同意将所持股权的半数转让给国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Gazprom)。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和壳牌公司方面均没有透露协议细节。
俄国天然气方面表示,"正在考虑"壳牌石油公司提出的出售股权的提议。
据知情人士透露,壳牌公司与俄国天然气在上周五已就转手股权问题达成原则协议,但是估计具体宣告仍会需要几天时间。
专家指出,一旦交易完成,就将意味着壳牌放弃了原本在萨哈林岛近海油田二期项目中的多数股权,而俄罗斯天然气则将拥有该项目绝对控制股。
分析认为,这是莫斯科加紧能源国有的最新一步,也可被视为普京政府对在俄源业投资的西方主要能源公司一个"最后通牒"。
刑事起诉十月二十五日,俄罗斯自然资源部长尤里·特鲁特涅夫曾表示,"正考虑以破坏环境等罪名向萨哈林二号油气项目控股方英荷壳牌石油集团提起刑事诉讼"。
俄国方面威胁说,壳牌的开发许可证有可能被收回,而且只要"一项指控定罪都可能造成责任人七年监禁"。
俄方表示,一个调查小组正在收集证据,显示环境破坏已给某液化天然气厂附近海湾造成1亿美元损失。
另外,负责调查壳牌萨哈林项目的俄国自然监督局副局长奥列格·米特沃尔也表示,如果没有政府许可证,总造价达220亿美元的这一项目将"必须停工"。
萨哈林二号油气项目是俄罗斯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之一,英荷壳牌石油集团持有55%股份;日本三井物产和三菱商事共持有45%股份。
据探测,萨哈林二号油气田有1.5亿吨石油和5千亿立米天然气储量。
中石化、中石油开发库页岛油气资源
中石化、中石油开发库页岛油气资源谭蓉蓉(摘)【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年(卷),期】2006(26)4【摘要】2006年4月11日下午,俄罗斯联邦萨哈林州州长伊万诺夫·马拉霍夫在南萨哈林斯克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下称中石化)将于今年夏天参与萨哈林3号油气项目的开发。
萨哈林岛在中国的传统名称为库页岛,位于俄罗斯太平洋沿岸的最大岛屿,属萨哈林州。
萨哈林地区是继西伯利亚之后,是俄罗斯最有开发前景的油气区。
根据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USGS)公布的数据表明,仅开发程度较高的北萨哈林盆地的石油远景储量就达4010百万捅,主要以石油为主,而其他待开发区域主要以天然气资源为主。
另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称中石油)也正在和。
萨哈林1号”的作业者埃克森美孚公司磋商。
双方达成协议后,中石油有望每年从该处进口80亿立方米天然气。
此前十多年,【总页数】1页(P146-146)【关键词】石油开发;油气资源;中石化;库页岛;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俄罗斯联邦;埃克森美孚公司;天然气资源;记者招待会【作者】谭蓉蓉(摘)【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44.4;P618.13【相关文献】1.中石油、中石化百亿投资开发川东北特大天然气气田 [J], ;2.概率递减曲线法评价墨西哥Eagle Ford页岩油气资源——Eagle Ford页岩油气资源在美国取得了成功的开发效果,是墨西哥最具开发前景的页岩区块 [J],C.A.Morales Velasco;D.A.McVay;J.Lee3.美国外大陆架油气资源的开发——降低美国石油对外依存、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美国应积极开发外大陆架的油气资源 [J], 陈立滇4.中石油、中石化与尤科斯公司商谈在俄开发油气 [J],5.俄在马加丹大陆架开始勘探油气/壳牌在加蓬发现第二个油气田/印度欲投入巨资开发俄油气资源/中石油在叙油田开发项目开钻/我国能源战略正一步步落实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萨哈林油田租让始末王绍章、田步伟(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长春130012)摘要:北萨哈林石油租让,是苏联运用其石油资源服务于本国内政外交需要的典型案例。
当处于守势时,苏维埃俄国可以将油田暂时租让给外国资本家经营;实力开始恢复后,苏联转而加强对石油开发进程的调控并最终从日本手中收回北萨哈林租让权。
关键词:苏联;日本;北萨哈林;租让制;石油中图分类号:F451. 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0)02-0081-03收稿日期: 2010-03-05基金项目: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2008ZZ024)作者简介:王绍章(1969-),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俄国史研究;田步伟(1985-),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研究生。
20世纪20年代以来,由于实行租让制,萨哈林岛(1)资源开发备受注目,特别是北萨哈林石油资源。
一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新生苏维埃俄国(1922年后是苏联)百废待兴。
列宁适时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租让制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列宁看来,租让“是国家同资本家订立的一种合同,资本家负责安排或改进生产(如采伐和浮运木材,开采煤炭、石油和矿石等等),把所得的一部分产品交给国家,另一部分作为利润归自己所有”[1]。
在此背景下,石油日益成为苏俄实现其内外政策的重要手段。
十月革命后到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能源政策是优先发展煤炭生产。
但是,一战即将结束时,鉴于石油这种新燃料对未来军事安全所发挥的重大战略性作用,所有大国都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
苏俄政府成立后,立即着手整顿石油工业、发掘内部潜力应对国内出现的燃料危机。
1918年6月,苏俄人民委员会发布《关于石油企业的国有化》法令,宣布石油开采、石油加工、石油贸易、钻探和运输的企业及其全部动产和不动产为国有财产。
法令还宣布,石油和石油产品的贸易由国家垄断,由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燃料局的石油总委员会负责国有化工作[2]96。
1919年11月,在给各级党组织的信中,俄共(布)中央指出燃料危机的破坏性危险,呼吁“无论如何要消灭燃料危机慌,否则既不能解决粮食任务,也不能解决军事任务和全国经济任务”[2]162。
在此进程中,非常临时机关(包括贫农委员会、革命委员会等)在向乌拉尔斯克、阿斯特拉罕等地调运石油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
1920年5月,托洛茨基曾就动用海军从巴库向阿斯特拉罕运送石油请示列宁、斯维尔德洛夫等人[4]。
应当指出,苏俄为解决燃料短缺不仅动用了石油资源,还动用了木柴、煤炭、泥煤等资源。
苏俄石油工业的发展需要引进资金和技术。
“恢复时期发生燃料恐慌,当时国家无力使所有企业都开工,这引起某些私人资本以租让和租赁形式流入燃料开采工业。
”到1926年7月15日,石油开采租让的工业合同有3个[5]。
应该说,苏俄石油租让是有政治、经济双重属性的。
列宁曾经说过:“我们无法在没有国外设备和技术援助的情况下单靠自身力量恢复衰败的经济。
”为得到这些援助,他愿意向“最强大的帝国主义辛迪加”提供广泛的特许权。
他首先提到的两个例子就是石油,租让“巴库的1/4和格罗兹尼的1/4”的石油开采权。
与沙俄时代一样,石油再度成为最赢利的出口商品[6]。
到1927年11月,苏联石油租让制开展得最好的地区有两个:格鲁吉亚和萨哈林。
二20世纪20年代以来,苏联以高加索地区、萨哈林为基地,从东、西两个方向展开石油外交。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巴库一直是苏联的第一大产油区。
巴库油田的现代化改造对苏联顺利开展石油外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拉帕洛条约签定后苏联打破资本主义封杀,从德国进口大量的机械和设备、钢铁和技术,用于改造和扩建巴库油田。
强劲的石油出口提升了苏联的国际地位。
1926—1935年,苏联石油出口占到西欧国家石油进口的1/7[7]。
萨哈林石油产量远不及巴库,但在苏俄早期石油外交史中的地位引人注目。
20世纪20年代,美国和日本石油企业开始角逐萨哈林石油的租让权。
当然,美国石油公司资金雄厚、技术先进,在西方石油公司中占主导地位。
但是, 20世纪20年代苏美经济关系的发展受到两国尚未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影响,很多合同都无法顺利实现。
如:1920年开始的苏俄与美国万德利普辛迪加关于租让堪察加石油、煤炭的谈判。
由于没有得到美国政府和大企业集团的支持,万德利普辛迪加经营勘察加、东西伯利亚石油和煤炭的计划流产;另外,远东共和国与美国辛克莱公司签订的勘探北萨哈林石油的租让合同也未能实现。
“辛克莱等人同意,在项目中的投资不少于11 500万美元,并且同意为俄国政府申请更多的美国贷款。
”[8]但辛克莱公司终未兑现其诺言,主要原因是美国政府拒绝该公司多次提出的为经营而照会日本政府的要求。
1925年3月12日,国务卿在备忘录中提到,辛克莱等公司与俄国政府的联系是私人性质的[9]。
苏美合同的无法实现为日本石油企业提供了契机,同时日本在北萨哈林援助军事力量为本国公司从事石油经营活动提供保护。
1921年,日本出兵占领北萨哈林。
当年,日本就开始在卡坦格利、奥哈钻探油井。
1923年开始从奥哈采油,在卡坦格利采油要到1932-1933年(2)。
日本企业亦将海外投资整合到其获得原油来源的目标当中。
1920-1925年,日本每年从奥哈等地的采油企业得到近10万吨石油[10]10。
苏日关系的推进,有利于日本公司开展大规模的经营活动。
1925年,苏联和日本签定《苏日基本条约》。
条约中规定:“苏联政府特许日本人民、公司、团体在苏联领土内从事开矿、伐木及开发其他天然资源。
另外,日本方面交还所占据的库页岛北部,苏联方面给予日本在库页岛北部所谓测量的油田的50%的租借权。
”[11]大体说来,到1927年,苏联租让企业已经开始减少。
到1937年,苏联与承租者达成的协议已大多取消。
而苏日北萨哈林油田租让协议的期限是45年(3)。
三从一战即将结束到二战结束前,苏联的国际战略地位实现了守势到攻势的转变[12]。
处于守势的苏俄暂时将无力经营的油田租让给外国资本家经营。
待实力开始恢复后,苏联转而加强对石油资源的控制。
如: 1927年,苏联成立“萨哈林石油托拉斯”,到1928年10月5日时,该公司在萨哈林岛石油开采量达到每昼夜30吨[13]。
萨哈林石油托拉斯的投资占苏联石油总投资的比重不断增加,从0·3% (1927-1928年)升至4·4% (1932年)。
苏、日在北萨哈林石油开采中的地位也在改变。
1928年,日本开采石油106 631吨,苏联296吨。
到1932年,苏联产量为188 889吨,日本是185 435吨[14]214-215。
争夺海外石油资源对于日本国家安全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为此,日本组建“北桦太石油株式会社”经营北萨哈林油田。
但是,北桦太石油株式会社不是一般的石油公司, 20世纪30年代,该公司与日本海军部关系密切,政治色彩浓厚,其首任领导人是日本海军代表,部分领导成员和干部也来自于海军[14]213。
可以说,该公司在石油开采问题上具有很强的掠夺性。
租让期间,该公司从北萨哈林开采和运往日本的石油达200多万吨(4)。
1940年,苏联开始考虑废除日本在北萨哈林的租让合同问题。
此时,苏联国力已经得到极大加强。
到二战爆发之前,苏联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
特别是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后,苏联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苏联侧重于发展那个时期最先进的重工业:动力、冶金、化学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等,因为这些工业都是构成现代军事工业综合体的基础。
1944年3月,苏日在莫斯科签定解除日本在北萨哈林租让权的协议书。
其间,大体以苏联、日本订立《苏日中立条约》为界,双方围绕北萨哈林租让权问题的外交折冲可分成两个阶段。
签约前,苏联坚持废除日本北萨哈林租让权是两国签订中立条约的补充条件;此后,苏联致力于日本的履约问题。
为维护其在北萨哈林的石油利益,在谈判过程中,日本曾先后提出收买北萨哈林方案、签订新渔业协定等,但战争形势的发展已不允许日本拖延。
于是日本接受了苏联的提议:苏联政府向日本政府提供500万卢布;在战后五年间,苏联每年向日本提供5万吨石油(5)。
北萨哈林石油租让问题至此画上了句号。
注释:(1)中国称库页岛,日本称桦太岛。
(2)РГАЭ·Ф·413·Оп·13·Д·2717·Л·26.об·(3)苏俄准备提供给美国万德利普公司、辛克莱公司的租让时间分别是60年、36年。
见[苏]Ю·С·斯托良洛夫、Я·А·别夫兹涅夫:《苏联—日本:经贸关系问题》,莫斯科:国际关系出版社, 1984年版,第11页。
(4)数字来自Т·奥尔茨卡娅、Ю·茨布金:《1920-1925年苏俄和远东共和国为消除北萨哈林武装干涉而斗争》, [俄]《远东问题》2008年第2期第148页。
另有档案数据显示, 1926-1944年,日本在北萨哈林岛开采了179·1万吨石油。
见[苏]С·А·戈尼昂斯基等编:《外交史》第4卷下,武汉大学外文系、北京大学俄语系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版,第475页页下注释2。
(5)见李凡:《日苏关系史(1917—1991)》,第113 -156页; [苏]戈尼昂斯基СА·等编:《外交史》第4卷下,第473-476页;А·А·柯什今:《1941年苏日中立条约及其后果》, [俄]《近现代史》1994年第5期。
参考文献:[1]邢广程·苏联高层决策70年: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第1册)[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8: 380·[2]康·契尔年科、米·斯米尔丘科夫·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经济问题决议汇编(第1卷)[G]·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4·[3]БугайНФ·ЧрезвычайныеОрганыСоветскойВласти:Ревкомы·1918 - 1921гг[M ]·М·Наука,1990. 160-162, 171·[4]沈志华·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3卷)[G]·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551·[5]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第3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2:239·[6]丹尼尔·耶金·石油大博弈:追逐石油、金钱与权力的斗争(上册)[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8: 167·[7]迈克尔·伊科诺米迪斯、唐纳·马里·达里奥·石油的优势:俄罗斯的石油政治之路[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9: 79·[8]威廉·恩道尔·石油战争:石油政治决定世界新秩序[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8·[9]ВальковВА·СССРиСША·Ихполитическиеи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Отношения[M]·М·:Наука, 1965:149-151·[10]ОрнацкаяТ,ЦипкинЮ·БорьбаСоветскойРоссиии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ойРеспубликизаЛиквидациюИнтервенциинаСеверномСахалинев1920 -1925гг[ J]·ПроблемыДальнегоВостока, 2008,(2): 140.[11]李凡·日苏关系史(1917-1991)[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44·[12]时殷弘·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从16世纪到20世纪末)[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212·[13]阿·拜·玛尔果林·苏联远东[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4: 265·[14]ИголкинАА·НефтянаяПолитикаСССРв1928-1940-мГодах[M]·М.: 2005·[责任编辑:孙连庆]《西伯利亚研究》201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