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利润表
利润表解读的关键技巧如何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利润增长趋势
![利润表解读的关键技巧如何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利润增长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3889a275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7.png)
利润表解读的关键技巧如何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利润增长趋势企业的利润表是一项重要的财务报表,可以帮助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利润增长趋势。
利润表显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内的收入和费用情况,通过对利润表进行解读,我们可以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及盈利增长的趋势,并作出相应的决策。
下面是一些关键的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利润表。
1. 了解利润表的基本结构:利润表通常分为两个部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营业收入是企业在特定期间内通过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收入。
净利润是企业在特定期间内扣除所有费用后的最终盈利金额。
了解利润表的基本结构是进行解读的基础。
2. 比较各期利润表:通过比较不同期间的利润表,可以观察企业在不同时间段内的盈利情况和趋势。
比较不同期间的利润表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利润增长的趋势是否稳定或有所改善。
3. 分析毛利率和净利率:毛利率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后的毛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例。
而净利率则是指企业的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例。
分析毛利率和净利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益。
如果毛利率和净利率能够稳定地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强。
4. 关注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是构成企业费用的重要部分。
通过分析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变化,我们可以判断企业在成本控制和经营管理方面的效果。
如果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可能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成本和提高盈利能力。
5. 寻找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利润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还可以帮助找出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例如,如果企业的净利润长期下降,或者营业收入与利润之间的比例变化较大,可能存在经营不善或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
通过发现这些问题和风险,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或应对。
综上所述,利润表的解读是了解企业盈利能力和利润增长趋势的关键技巧。
通过比较不同期间的利润表,分析毛利率和净利率,关注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寻找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并作出相应的经营决策。
利润表解读技巧
![利润表解读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816b22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eb.png)
利润表解读技巧利润表,也被称为损益表或收益表,是一种用于汇总和记录企业在特定会计期间内所实现的销售收入、成本和利润(或亏损)的财务报表。
它是投资者、财务分析师和经营者评估企业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助于解读利润表的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企业的盈利情况。
1. 了解利润表的基本结构利润表通常以三个主要部分来组织信息:销售收入、成本和费用以及净利润。
在阅读利润表之前,首先应该熟悉这个基本结构,以便更好地理解各个部分的含义和关系。
2. 比较不同会计期间的利润表通过比较不同会计期间的利润表,可以看出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
关注销售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或下降情况,结合其他财务指标,可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增长潜力。
3. 分析销售收入来源利润表中的销售收入部分通常会列出不同产品或服务的收入来源。
通过分析销售收入的构成,可以了解哪些产品或服务对企业盈利的贡献最大,从而指导企业的战略决策。
4. 分析成本和费用成本和费用对企业的利润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
仔细审查利润表中的成本和费用项目,了解它们的性质和金额。
比较不同会计期间的成本和费用变化,可以发现潜在的节约或改进的机会。
5. 计算和比较利润指标利润表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利润指标,如毛利润率和净利润率。
毛利润率反映了企业销售收入和直接成本之间的关系,净利润率则表示企业净利润和销售收入之间的比例。
计算并比较这些指标,可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
6. 分析非经常性收益和费用利润表上可能会列出一些非经常性收益和费用,比如资产处置损失或非经常性收入。
这些项目可能对企业的利润产生显著影响。
应该仔细审查这些非经常性项目,并逐步排除它们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干扰,以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核心盈利能力。
7. 考虑行业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利润表的解读不应该孤立地进行,还应该结合行业和竞争对手的情况进行分析。
了解行业平均水平和竞争对手的盈利情况,可以帮助评估企业的相对优势和竞争地位。
利润表解读和分析要点
![利润表解读和分析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b5b13496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49.png)
利润表解读和分析要点利润表是公司财务报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反映了公司在一定期间内所实现的销售收入、成本和利润等财务信息。
它是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解读和分析利润表可以帮助投资者和管理者了解公司的盈利能力、成本结构和经营效益,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以下是解读和分析利润表的要点:1. 了解利润表的基本结构:利润表通常包含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利润、净利润等项目。
浏览整个利润表,了解各项目的总体构成和金额比例。
2. 分析营业收入:关注公司的总收入和收入来源。
比较不同期间的营业收入变化,判断公司的销售业绩是否增长或下滑。
3. 分析营业成本:营业成本是指生产和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费用。
了解公司的主要成本构成,例如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运营成本等,并分析其变化趋势。
高昂的营业成本可能会影响利润率的提升。
4. 计算毛利润率:毛利润率是指毛利润与营业收入之间的比率。
通过计算毛利润率,可以评估公司的产品销售利润能力。
一般来说,毛利润率越高,说明公司的产品成本控制能力越强。
5. 分析营业利润:营业利润是指扣除营业成本后剩余的利润。
了解公司的营业利润水平,并比较不同期间的变化。
如果营业利润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公司的经营能力较强。
6. 计算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率是指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之间的比率。
通过计算营业利润率,可以评估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益。
较高的营业利润率意味着公司的盈利水平较高。
7. 分析净利润:净利润是指扣除税费、利息和其他费用后的利润。
关注公司的净利润水平,并比较不同期间的变化。
净利润的增长说明公司的经营状况良好,能够有效控制费用。
8. 计算净利润率:净利润率是指净利润与营业收入之间的比率。
通过计算净利润率,可以评估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效益。
净利润率越高,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
9. 关注利润表与其他财务指标的关系:利润表是财务报表的一部分,与其他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密切相关。
利润表解读要点
![利润表解读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6a62a586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bf.png)
利润表解读要点利润表是企业财务报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所产生的销售收入、成本和利润等关键信息。
正确解读利润表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状况。
本文将从几个重要要点入手,分析利润表的解读方法和关注点。
1. 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是利润表中的首要指标,它反映了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收入。
通过观察销售收入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企业的销售规模和市场表现。
比较不同期间的销售收入可以评估企业销售业绩的增长趋势。
2. 成本与毛利润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和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
毛利润则是销售收入减去直接与销售有关的成本后的余额。
通过分析毛利润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企业实现销售收入所付出的成本。
较高的毛利润率通常意味着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强。
3. 营业利润营业利润是除去非营业性收入和费用后的利润,它是评价企业经营活动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通过分析营业利润的变化,我们可以评估企业经营活动的盈利水平和健康程度。
较高的营业利润率通常表示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强,较低的营业利润率可能暗示着企业经营存在问题。
4. 净利润净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扣除各种税费以及非经营性收入和支出后的最终利润,也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通过分析净利润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风险和经济效益。
较高的净利润率通常代表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强,经营良好。
5. 利润分配利润表上还会有利润分配的项,比如应付的股利、利润留存等。
这些项可以反映企业对利润的处理方式,也能间接反映出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财务状况。
通过分析利润分配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企业的分红政策和资金运作情况。
6. 比较和趋势分析在解读利润表时,除了关注具体的数值,也需要进行比较和趋势分析。
比较不同期间的利润表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企业业绩的增长或下滑情况。
同时,通过分析利润表数据的趋势,也能够掌握企业的发展趋势和长期盈利能力。
利润表解读报告
![利润表解读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836610f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22.png)
利润表解读报告利润表是一份财务报表,用于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实现的利润情况。
利润表可以帮助企业和投资者了解企业的盈利状况,评估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
本文将对利润表进行解读和分析,并提供相关的财务指标和建议。
一、利润表结构分析利润表通常包括三大部分: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税金及附加等。
1. 营业收入:营业收入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获得的收入。
一般来说,营业收入的增加意味着企业销售额的增加,但同时也应注意销售是否存在价格战等因素,以免损害企业利润。
2. 营业成本:营业成本是企业为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所发生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
营业成本的增加可能与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有关,企业要及时应对成本压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3.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这些费用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固定支出,包括市场开拓费用、员工薪酬、财务费用等。
企业应合理控制这些费用,以提高利润水平。
4. 税金及附加:税金及附加是企业根据税法规定应缴纳的各项税费。
合理的税务筹划可以帮助企业减少税负,增加利润。
二、利润指标分析除了对利润表的结构进行分析外,我们还可以从一些利润指标入手,进一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状况。
1. 毛利率:毛利率是企业毛利润与营业收入之比,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
毛利率的提高意味着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的利润水平提高,可以通过提高售价、降低成本等方式来提高毛利率。
2. 净利率:净利率是企业净利润与营业收入之比,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
净利率越高,说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获得的净利润相对较多,是企业赚取的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
3.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率是企业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之比,用来评估企业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
营业利润率的提高意味着企业在核心业务上的盈利能力提高。
三、利润表解读和建议通过对利润表的结构和利润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评估,并提出一些建议。
利润表解析技巧
![利润表解析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d8022be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c3.png)
利润表解析技巧一、利润表简介利润表,也被称为损益表或收益表,是一份财务报表,用于展示企业在特定会计期间内的收入、费用和盈利情况。
它是评估企业盈利能力和财务健康状况的重要工具。
了解如何解析利润表是投资者、分析师和经营者的关键技能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利润表解析技巧。
二、利润表解析技巧1. 收入与费用分析利润表的首要部分是收入和费用。
在收入部分,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会计期间的收入增长率来评估企业的销售增长情况。
同样地,对于费用部分,我们可以比较不同会计期间的费用增长率,以评估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
通过分析这些数字,我们可以判断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和盈利能力。
2. 毛利率分析毛利率是指企业的销售收入扣除直接成本后的利润与销售收入之间的比率。
毛利率可以作为企业生产和销售效率的衡量标准。
高毛利率通常表明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有较高的附加值,同时也可能意味着企业有更好的定价策略或成本控制手段。
3. 净利润率分析净利润率是指企业的净利润与销售收入之间的比率。
净利润率是评估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较高的净利润率表明企业在获取一定销售收入后能保留更多的净利润,这可能是由于较低的成本或高效率的运营所致。
4. 资本回报率(ROE)分析资本回报率是指企业净利润与所有者权益之比。
ROE是衡量企业利润与投资回报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较高的ROE通常表示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所有者的投资来创造利润。
投资者常常关注ROE,因为它反映了企业是否能够有效地利用资本来赚取回报。
5. 利润转化周期分析利润转化周期是指从销售开始到实际收到现金之间的时间周期。
通过分析利润转化周期,我们可以了解企业资金周转的速度以及企业经营的流动性状况。
较短的利润转化周期可能意味着企业能够更快地将销售转化为现金,从而降低了资金占用和流动性风险。
6. 垂直与水平分析对于利润表解析,我们可以使用垂直和水平分析来比较不同会计期间或不同企业的财务数据。
垂直分析是指将每个项目的金额除以总收入,以计算每个项目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利润表解读如何分析企业的盈利情况
![利润表解读如何分析企业的盈利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8476839c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6b.png)
利润表解读如何分析企业的盈利情况利润表是企业财务报表中最重要的一项,它展示了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的收入、费用和净利润等关键指标。
通过对利润表的解读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企业的盈利情况,并为投资决策、贷款审批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文将介绍如何有效地解读和分析利润表。
一、利润表的结构利润表一般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部分: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所得税费用等。
下面我们将逐项解读这些指标,以便更准确地分析企业的盈利情况。
1. 营业收入:营业收入是企业出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收入。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期间的营业收入数据,分析企业是否具有持续增长的能力。
2. 营业成本:营业成本是企业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所产生的直接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
如果企业的营业成本在增加,但营业收入增长速度较慢,可能意味着企业面临着成本上涨的风险。
3. 销售费用:销售费用是企业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产生的费用,包括广告费用、销售人员工资等。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销售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例,评估企业的销售能力和市场拓展情况。
4. 管理费用:管理费用是企业管理活动所产生的费用,包括行政人员工资、办公费用等。
如果管理费用占比较高,可能意味着企业管理效率需要提升。
5. 财务费用:财务费用主要包括利息费用和汇兑损益等,反映了企业借款和外汇交易等方面的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关注财务费用的变化,判断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外汇风险。
6. 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是企业应缴纳的税金,反映了企业纳税情况。
通过分析所得税费用占比,可以了解企业所处的税收压力。
二、利润表的关键指标分析除了各个部分的详细解读外,还需要对利润表中的一些关键指标进行分析,以便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1. 毛利率:毛利率是指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后的利润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毛利率是反映企业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高毛利率意味着企业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
2. 净利润率:净利润率是指净利润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利润表解读技巧
![利润表解读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80c14e0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62.png)
利润表解读技巧利润表是财务报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一家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盈利能力。
对于投资者、分析师和企业经营者来说,正确解读利润表是做出准确决策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些利润表解读的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企业的盈利状况。
1. 理解利润表的结构利润表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净利润。
营业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所获得的收入,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核心。
而营业成本则是与营业收入直接相关的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
净利润是企业在扣除所有费用和税后所剩下的盈利额。
2. 比较过往利润表为了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我们可以比较不同时间段的利润表。
通过对比企业在多个时期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我们可以判断企业是否呈现增长趋势或者是否出现下滑情况。
这对于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至关重要。
3. 计算利润率指标利润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见的利润率指标包括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和净利润率。
毛利率反映了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的盈利情况,是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后的剩余比例。
营业利润率则是在扣除所有费用后,企业的利润和营业收入的比例。
净利润率是最终的利润指标,它反映了企业在税后的净利润与营业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
通过计算这些指标,我们可以了解企业的盈利情况以及营业活动的效益。
4. 分析成本结构变化利润表中的成本项目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十分重要。
通过分析成本结构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成本的波动和比例的变化情况。
例如,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可能意味着企业在采购环节存在问题,而人工成本的增加可能暗示着劳动力成本的上涨。
通过对成本结构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找到提高效益、降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5. 关注非经常性项目除了常规的营业收入和成本外,利润表中还可能包含一些非经常性项目。
这些项目不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一部分,但对利润表的影响很大。
例如,一次性收入或支出、投资收益、减值损失等项目都可能存在于利润表中。
利润表的分析方法
![利润表的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37a686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4.png)
利润表的分析方法利润表(又称损益表)是一份重要的财务报表,用于展示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收入、成本和利润情况。
利润表对于企业和投资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因为它能够揭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状况。
在进行利润表的分析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帮助理解和解读数据。
1. 利润率分析利润率是指企业利润与总营业收入之间的比率。
通过计算不同利润率的变化,可以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
净利润率是最常用的利润率指标之一,计算方法为净利润除以总营业收入再乘以100。
净利润率的增长意味着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而净利润率的下降可能表示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佳。
2. 成本构成分析利润表中的成本项目是了解企业经营成本的关键指标。
通过分析利润表中各项成本的变化,可以了解到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费用结构和成本构成。
例如,分析销售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企业的销售策略是否有效,是否存在成本控制不当的问题。
3. 比较分析利润表的比较分析是将不同时间段的利润表数据进行对比,以了解企业在不同期间的经营情况。
对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分析企业的变化趋势,并作出相应的判断和决策。
例如,比较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企业是否在不同时间段取得了增长,以及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4. 垂直分析垂直分析是将利润表中各项数据与总营业收入进行对比,以了解各项数据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
这种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企业各项收入和成本的重要性和相对变化。
例如,通过垂直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企业某项费用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增加,可能意味着该费用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总收入的增长速度,需要引起重视。
5. 横向分析横向分析是将利润表中同一时间段的数据进行对比,以了解各项数据的变化情况。
这种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分析企业在同一时间段内的变化趋势和关键因素。
例如,通过横向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企业某项费用在同一时间段内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可能需要进一步分析费用增长的原因和控制措施。
如何读懂年度报表中的利润表
![如何读懂年度报表中的利润表](https://img.taocdn.com/s3/m/a8974ac8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e.png)
如何读懂年度报表中的利润表年度报表是一份重要的财务文件,记录了公司在特定时间段内的财务状况和业绩表现。
其中,利润表是年度报表中的一部分,它向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了关于公司盈利能力的信息。
然而,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理解利润表并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并不容易。
本文将介绍如何读懂年度报表中的利润表,并解析其中的重要指标。
一、利润表的基本结构利润表(也称为损益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收入部分、成本部分和利润部分。
收入部分列出了公司通过出售商品和提供服务等主营业务获得的收入。
这包括销售收入、服务收入等。
通常以公司的主要业务类型来划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公司的收入来源。
成本部分展示了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所投入的成本。
这包括直接成本,如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以及间接成本,如销售及行政费用等。
成本部分的内容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公司经营所需的资源投入情况。
利润部分反映了公司在特定时期内的利润情况,通常以公司净利润为核心。
净利润是在扣除所有收入和成本后的最终利润。
此外,利润表中还会列出其他指标,如毛利率、营业利润等,用于分析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
二、重要指标解读1. 毛利率毛利率是衡量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它表示在核心业务中每一单位销售额所获得的利润。
计算公式为(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毛利率越高,表明公司的生产和销售效益越好。
通常,高毛利率意味着公司在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时能够保持较低的成本。
2.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率是衡量公司经营状况的指标,它表示销售收入中扣除所有直接和间接成本之后的利润占销售收入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营业利润/销售收入)*100%。
营业利润率越高,表明公司在运营过程中能够更有效地控制成本和费用,从而创造更多的利润。
3. 净利润率净利润率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它表示净利润占销售收入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净利润率越高,表明公司在销售过程中获得的利润相对较多。
财务报表解读如何分析利润表
![财务报表解读如何分析利润表](https://img.taocdn.com/s3/m/638f1d72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d.png)
财务报表解读如何分析利润表财务报表是公司向外界展示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主要工具。
其中,利润表是财务报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反映了公司在特定期间内所实现的收入、成本和利润情况。
正确解读和分析利润表可以帮助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更好地了解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状况。
本文将引导读者如何有效地分析利润表,并运用各种指标对其进行深入解读。
一、利润表的结构和要素利润表通常由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润、营业费用、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等要素构成。
在分析利润表时,我们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要素:1. 营业收入:公司从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业务活动中所实现的收入。
通过比较不同期间的营业收入,可以了解公司的经营规模和销售业绩的变化情况。
2. 营业成本:公司销售商品、提供服务所产生的成本。
它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
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可以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
3. 毛利润: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的差额。
它反映了公司在商品销售或服务提供方面的利润情况。
4. 营业费用:公司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费用,如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它们对净利润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5. 营业利润:指公司在扣除营业费用之后的利润状况。
通过分析营业利润的变化,可以了解公司的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
6. 利润总额:除去营业利润之外,还包括非经营性收益、非经营性支出等项目。
利润总额是公司整体经营的全面表现。
7. 净利润:指公司在扣除所得税费用之后的实际盈利。
净利润是衡量公司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
二、分析利润表的方法和指标1. 横向分析:对比不同期间的利润表数据,以找出业绩的变化趋势和原因。
可以通过计算各项指标的增长率或变动额来进行横向分析。
例如,计算营业收入的增长率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销售业绩的增长速度。
2. 纵向分析:将利润表上的各项数据与营业收入进行比较,以观察各项费用的占比情况。
例如,计算营业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率,可以了解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
利润表解读技巧
![利润表解读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260d12e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ef.png)
利润表解读技巧利润表是一份财务报表,用于展示一个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收入、成本和利润情况。
对于投资者、分析师以及企业管理者来说,了解如何解读利润表是非常重要的。
掌握利润表解读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企业的盈利状况,并作出相应的决策。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利润表解读技巧。
一、理解利润表的基本结构利润表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其中,营业收入表示企业在一定时间内通过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收入,营业成本则表示与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直接相关的成本。
营业利润是指去除营业成本后的利润,利润总额则是在考虑其他非营业项目的影响后获得的利润。
最后,净利润则是经过计算所得的最终利润。
二、分析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是利润表中最核心的两部分,可以通过对其进行分析来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
比较不同时间段的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的变化趋势,可以判断企业的销售额是否在增长,成本是否在控制。
如果营业收入增加,但营业成本增长更快,可能意味着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
三、观察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是用来衡量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
当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都呈现增长趋势时,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良好。
相反,如果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下降,可能意味着企业的盈利能力受到了影响。
四、研究净利润和净利润率净利润是企业获得的最终利润,也是投资者最关注的指标之一。
通过对净利润的分析,可以判断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稳定性。
净利润率则是净利润与营业收入之间的比例,可以帮助我们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
一般来说,净利润率越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好。
五、关注非营业项目除了营业收入和成本之外,利润表还可能包括一些非营业项目,如利息收入、资本收益等。
这些项目通常不属于企业的主营业务,但对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有影响。
需要仔细观察这些非营业项目,看其对利润的贡献程度。
六、对比多期利润表利用多期利润表进行对比分析是非常有用的。
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的利润表,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的盈利情况是否有改善或恶化,找出问题所在,及时做出应对措施。
利润表怎么看
![利润表怎么看](https://img.taocdn.com/s3/m/6c8accb8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fc.png)
利润表怎么看利润表是一种财务报表,用于展示一个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收入、成本和利润情况。
通过分析利润表,可以了解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盈利来源。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如何正确阅读利润表。
首先,利润表通常按照特定的格式进行显示,主要包括收入、成本和利润三个部分。
收入部分显示企业在一定期间内获得的主要收入来源,如销售收入、服务收入等。
成本部分显示企业的各项成本,如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运营成本等。
利润部分显示企业在该期间内的净利润,即收入减去成本后的剩余金额。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期间内的利润表来了解企业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比不同期间的收入、成本和利润情况,可以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否有所增长或下降。
例如,如果一个企业在连续几个季度内的利润都持续增长,说明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反之,如果利润持续下降,则可能意味着经营出现问题。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来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
例如,如果一个企业的成本占收入的比例较高,可能意味着企业在控制成本方面存在问题。
另外,如果一个企业的利润率较低,说明其利润增长速度相对较慢,可能需要加强盈利能力。
最后,除了静态的利润表信息,我们还可以通过利润表衡量企业的经营风险和潜力。
例如,如果一个企业在利润表中展示了多样化的收入来源,同时成本控制较好,那么该企业可能拥有较高的经营风险抵御能力和盈利潜力。
这些信息对于投资者和经营者来说都是重要的参考指标。
总结起来,通过正确阅读利润表,我们可以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
通过分析不同期间的利润表,可以判断企业的经营是否稳健;通过分析不同部分的关系,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通过利润表衡量企业的经营风险和潜力,可以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因此,掌握如何正确阅读利润表对于投资者和经营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会计小白3分钟快速看懂利润表
![会计小白3分钟快速看懂利润表](https://img.taocdn.com/s3/m/45bf4701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f7.png)
会计小白3分钟快速看懂利润表财务报表中,利润表是最受重视的一张表。
利润表反应了一段时间企业是赚钱还是亏钱。
那会计小白如何快速看懂利润表?赶快来学习吧!一、看懂利润表的格式一份完整的利润表中主要包括表头、收入、成本、营业税金及费用、所得税、其他综合收益等内容以及签章。
阅读利润表的时候,首先看表头,表头等等报表名称、编制单位、报表天数和货币单位等。
因为利润表反映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因此阅读之时看清报表时间,其次要注意本期金额与上期金额,用于比较。
二、阅读收入类账户营业收入联营公司是公司收入的根本,没有收入,利润增长也几乎是空谈,所以收入类账户是阅读利润表的重点。
三、阅读成本费用类账户除了收入,费用与成本也影响收入。
一般情况下,成本费用类账户的数据都是总数,没有详细说明。
所以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财务报表附注才能判断成本费用包含的内容是否适当。
四、利润表的计算1、营业利润的计算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内在价值变动收益(-公允内在价值变动收益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2、利润总额的计算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3、净利润的计算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4、评鉴其它综合评价收益税后净额的计算其它综合收益净额=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未在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损失)-所得税影响5、整合性收益总额的计算综合收益总额=净利润+其它综合收益税后净额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对利润表有一定的理解和如何阅读利润表了呢?!如果大家想对利润表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赶快加入财务报表基础及编制技巧!延伸阅读: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间存在什么勾稽关系?梅修斯应该如何编制?编制过程中有哪些常见问题需要注意?。
看懂利润表需要从这两方面入手
![看懂利润表需要从这两方面入手](https://img.taocdn.com/s3/m/d95a37e8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17.png)
看懂利润表需要从这两⽅⾯⼊⼿利润表依据“收⼊-费⽤=利润”的平衡公式来编制,主要反映企业⼀定时期内营业收⼊减去营业⽀出之后的净收益。
下⾯店铺⼩编来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通过利润表可以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管理的好坏程度作出评估,从⽽评价投资者的投资价值和报酬。
利润表的内容包括两个⽅⾯:⼀是反映企业的收⼊和费⽤,说明企业在⼀定时期内实现的利润或发⽣的亏损,据以分析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盈利能⼒,评价企业的管理业绩;⼆是反映企业的财务成果,说明企业各种利润来源在利润总额中所占的⽐例,以及这些来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分析利润表主要从两⽅⾯⼊⼿:第⼀是收⼊项⽬分析。
企业可以通过销售产品、提供劳务取得各项营业收⼊,也可以将资源提供给他⼈使⽤,获取租⾦、利息等营业外收⼊。
收⼊的增加,则意味着企业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
企业当期收⼊的内容包括当期收讫现⾦的现⾦收⼊、上期预收账款实现的收⼊、本期发⽣的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等实现的收⼊。
第⼆是费⽤项⽬分析。
费⽤是收⼊的扣除,费⽤的确认、扣除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
分析时,⾸先要注意费⽤包含的内容是否适当,确认费⽤是否贯彻权责发⽣制、历史成本、划分收益性⽀出与资本性⽀出等原则。
其次,要对成本费⽤的结构与变动趋势进⾏分析,分析各项费⽤占营业收⼊的⽐例,分析费⽤结构是否合理,对不合理的费⽤要查明原因。
同时对各项费⽤进⾏分析,明确各项⽬的增减变动趋势,以此判定企业的管理⽔平和财务状况,预测公司的发展前景。
分析利润表时,要与企业的财务情况说明书联系起来。
它主要说明企业的⽣产经营状况、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情况、各项财产物资变动情况、税⾦的缴纳情况、预计下⼀会计期间对企业财务状况变动有重⼤影响的事项。
以上就是关于这⽅⾯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不幸遇到⼀些⽐较棘⼿的法律问题,⽽您⼜有委托律师的想法,我们店铺有许多律师可以给你提供服务,并且我们店铺还⽀持线上指定地区筛选律师,并且都有相关律师的详细资料。
如何正确理解财务报表中的利润表
![如何正确理解财务报表中的利润表](https://img.taocdn.com/s3/m/eef49920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9.png)
如何正确理解财务报表中的利润表财务报表中的利润表,是一种重要的财务工具,用于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收入、费用和利润情况。
正确理解财务报表中的利润表对于企业管理、投资决策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财务报表中利润表的基本内容,并提供一些解读和分析利润表的方法,以帮助读者正确理解财务报表中的利润表。
一、财务报表中利润表的基本内容财务报表中的利润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 收入: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方式所获得的经济利益。
2. 营业成本:指企业生产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所发生的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
3. 营业利润: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通过主要业务活动所产生的利润,计算公式为“收入 - 营业成本 - 营业费用”。
4. 营业费用: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5. 利润总额: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所有收入与费用的总和,计算公式为“营业利润 + 营业外收入 - 营业外支出”。
二、解读和分析利润表的方法正确理解利润表需要对其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法:1. 比较分析:对比企业在不同期间内的利润表,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
比如对比两个年份的利润表,可以分析企业利润增长或减少的原因。
2. 垂直分析:通过计算各项费用占收入的比例,可以了解各个费用在整体经营中的比重。
例如,将某项费用除以总收入并乘以100%,得到该费用在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
3. 横向分析:通过对比不同企业或同一行业内的利润表,可以了解各个企业或行业的盈利能力。
例如,将不同企业的利润总额进行比较,可以评估它们的盈利水平。
4. 影响因素分析:利润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市场竞争、成本控制、销售策略等。
分析这些影响因素与利润的关系,可以帮助企业找到提高盈利能力的途径。
三、正确理解财务报表中的利润表的意义正确理解财务报表中的利润表对于企业和投资者具有重要意义:1. 帮助企业进行内部管理:企业可以通过分析利润表了解自身经营情况,找到利润增长的途径和问题所在,从而做出调整和优化。
利润表解读技巧
![利润表解读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2fe046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e5.png)
利润表解读技巧利润表是一份财务报表,用于展示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业务活动所产生的净收入和净利润。
利润表可以为投资者、债权人和管理层提供有关企业业绩和盈利能力的重要信息。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利润表解读的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
1. 理解利润表的基本结构利润表通常包括三个主要部分: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净利润。
营业收入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通过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收入总额。
营业成本是与生产和销售相关的直接成本,包括原材料、劳动力和制造业务的费用。
净利润是企业在扣除所有费用和税款后的盈余。
2. 分析营业收入变化趋势观察企业营业收入的变化趋势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企业的市场表现和销售能力。
如果营业收入连续几年保持稳定增长,这可能表明企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
反之,如果营业收入呈下降趋势,可能意味着市场竞争加剧或者市场需求下降。
3. 分析毛利率毛利率是企业净销售收入扣除直接成本后的剩余利润占净销售收入的比例。
毛利率的高低可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销售策略的有效性。
较高的毛利率可能意味着企业有更好的产品定价能力或较低的生产成本,而较低的毛利率可能需要警惕企业的成本控制和市场竞争力。
4. 观察费用比例利润表中还包括企业的各项费用,如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观察这些费用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企业各项费用的控制情况。
如果某个费用比例过高,可能需要关注企业的成本管理和效率提升。
5. 研究净利润变化趋势净利润是企业最终的盈利指标,可以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
观察净利润的变化趋势可以帮助我们评估企业的盈利水平和财务稳定性。
如果净利润连续几年保持增长,可能预示企业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和稳健的财务状况。
反之,如果净利润呈下降趋势,可能需要进一步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策略。
6. 对比行业和竞争对手对比企业的利润表与行业平均水平以及竞争对手的表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企业的竞争力和表现。
如何看懂利润表
![如何看懂利润表](https://img.taocdn.com/s3/m/c688118fe53a580216fcfea1.png)
损益表,也叫利润表,相对比较简单,他解释一个公司在一定的时期内(通常指一个会计区间,如季度,半年度,年度)收入有多少,开支有多少,收入减去开支,就是利润:利润=收入-开支 (开支,按照类型通常又分为成本和费用)如果收入大于开支,那么利润为正,公司就是盈利的,反之,开支大于收入,利润为负,公司就是亏损的。
收入通常是公司销售产品或者服务而获得,但开支项目根据不同公司业务类型而不同。
利润表就是对所有这些收入和支出按照不同类型汇总后的一个报告。
由于上市公司是由全体股东所有,所以,把总利润分配到每一股份后得到每股收益(或者每股利润),这个概念是利润表中一个重要概念。
利润表的构成要素利润表的核心公式:利润=收入-成本费用收入: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经常性的、主要业务所产生的基本收入,如制造业的销售产品;商品流通企业的销售商品收入;旅游服务业的门票收入、客户收入、餐饮收入等。
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所有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如材料物资及包装物销售、无形资产转让、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出租、运输、废旧物资出售收入等。
其他业务收入具有不经常发生,每笔业务金额一般较小,占收入的比重较低等特点。
投资收益:是指对外投资所取得的利润、股利和债券利息等收人减去投资损失后的净收益。
包括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收入。
它不是由企业经营资金耗费所产生的,不需要企业付出代价,实际上是一种纯收入,不可能也不需要与有关费用进行配比。
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等。
成本费用:产品成本:是指企业为了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产品成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产品成本是企业在生产单位(车间、分厂)内为生产和管理而支出的各种耗费,主要有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生产工人资和各项制造费用。
利润表的分析技巧
![利润表的分析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b25d438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03.png)
利润表的分析技巧利润表是公司财务报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投资者、分析师或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了解公司盈利能力和经营情况的重要信息。
通过分析利润表,可以揭示公司的盈利情况、成本结构以及业务运营的盈利能力和效率。
本文将介绍利润表的分析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利润表数据。
一、利润表的基本结构利润表通常由以下三部分组成: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净利润。
营业收入是指公司通过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获取的收入;营业成本则是指与营业收入直接相关的成本,包括原材料、劳动力、运输等费用;净利润则是指公司在扣除所有成本和费用后的盈余。
二、分析利润表的关键指标1. 毛利润率(Gross Profit Margin)毛利润率是公司在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后减去直接成本之后的利润与销售收入之间的比率。
它是衡量公司核心业务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可以展示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获得的盈利能力。
较高的毛利润率通常意味着公司的产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公式:毛利润率 =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营业收入2. 净利润率(Net Profit Margin)净利润率是公司净利润与销售收入之间的比率。
它是衡量公司整体盈利能力的指标,可以反映出公司在除去所有成本和费用之后的利润水平。
较高的净利润率通常意味着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费用控制和盈利效率较高。
公式:净利润率 = 净利润 / 营业收入3. 每股收益(Earnings Per Share, EPS)每股收益是指公司净利润除以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数量所得到的指标。
它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与股权价值的重要指标,可以显示每股股东所获得的利润水平。
较高的每股收益通常意味着公司的盈利能力较好,对投资者更具吸引力。
公式:每股收益 = 净利润 / 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数量三、利润表的趋势分析除了以上的关键指标,还可以通过利润表的趋势分析来更全面的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
趋势分析是将多个会计期间的利润表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以确定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本结构是否持续改善或恶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导航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熟悉利润表的科目内容;●掌握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等涵义;●掌握解读利润表的财务基础;●熟练运用相关财务比率指标分析利润表;●达到看懂利润表的目的。
如何看懂利润表一、利润表的科目分解资产负债表起源于静态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表起源于动态会计恒等式:利润=收入-费用。
将动态会计恒等式的三项细化就构成了利润表,如表1。
表1 利润表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利润表的科目主要包括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等。
二、解读利润表的财务基础1.利润表中的成本费用的分类与归集原理产负债表是一个静态表,表明企业在一个时点产生的资产负债情况,利润表是一个过程表,它表现出这一段时间企业的盈利的过程。
(1)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就是今天企业卖了多少物品,卖了多少金额,一般是单价乘以数量,包含单价和数量两个基本要素。
以公式表示为:营业收入=单价X数量企业的营业收入不包括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及管理费用、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收益等。
成本营业成本等于材料费、人员工资和制造费用的总和。
成本的范围。
一般生产型企业的这三项费用都比较明确,其他类型的企业,比如流通型企业,材料费用是购货价格;人工费用是企业操作工人的各种费用;服务型企业的人工费用是一线工作人员的各种费用;制造费用是生产产品所产生的费用,二线辅助人员的工资、车间的照明、清洁、保洁等都属于制造服用。
降低成本的办法。
根据成本的组成要素,企业想降低成本有两个办法:一是降低原材料的采购价。
二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以降低人工费、节约能源、降低各个环节的消耗等。
目前企业多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减少人工费用。
在人工费减少的同时,由于新设备的引进,制造费用会相应增加,但是设备作为固定资产是可以折旧的。
所以一般引进先进设备人工费和制造费两者的总和还是会减小。
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要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
其中,前两项属于营业税金,后三项属于附加税。
营业税。
营业税的税率主要有3%、5%、8%、20%等多个级别,税率和行业性质有关,行业不同,税率不同。
消费税。
消费税的征收范围没有营业税广,主要对象是烟、酒、化妆品等产品。
一般来说,只有具备五类行业才被征收消费税:第一类,税基比较广泛,大家都在用,国家资金短缺等情况;第二类,奢侈品、非生活必需品,如贵重首饰、化妆品等;第三类,高能耗及高档消费品,如小轿车、摩托车等;第四类,不可再生和替代的石油类消费品,如汽油、柴油等;第五类,具有一定财政意义的产品,如汽车轮胎、护肤护发品等。
主营业务税金。
主营业税金是指专门针对烟进行征收的税。
为了减少吸烟人数,降低吸烟的危害,国家对烟征收的税金最重——40%。
附加。
附加税主要包括教育税和城建税等。
毛利率毛利率是毛利与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收入和与收入相对应的营业成本之间的差额,用公式表示: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100%=(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
毛利率的重要性。
毛利率虽然在报表中没有体现,得通过计算得出,却是非常关键的指标。
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行业能否可持续发展,主要看毛利率。
毛利率代表一个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如果毛利率非常低,企业不可能有资金进行营销,也就无法形成品牌,产业的发展受限甚至会下滑。
第二,企业的毛利率有时比净利率准确,因为净利率可以通过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或支出等进行调整,而毛利率项目少,基本上很难调整。
高毛利率不代表高的净利率,如果企业费用控制不当或者行业的特殊性会造成高毛利率低净利率的现象。
毛利率的变化。
毛利率是一个行业指标,通常的变化趋势是从高到低然后逐渐减少。
行业初期,从业企业较少,后期随着从业企业的增加,行业竞争逐渐激烈,导致出现价格战。
产品成本固定,而销售价格下降,一增一减中就会导致行业毛利率的降低。
通货膨胀也影响毛利率的变化,特别是制造业。
一旦出现通货膨胀,原材料最先受影响而上涨,但产品价格却不能马上跟随原材料一起涨,因此行业的毛利率会降低甚至有一段时间会出现亏损情况。
毛利率在企业经营中如此关键,企业高管一定要学会积累数据,并通过分析积累的数据来判断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及销售费用财务费用。
所谓财务费用是财务部门产生的费用,财务费用主要包括利息、汇兑损益两个方面。
管理费用。
企业有很多费用,不知道是该放在成本里,销售费用,或是财务费用里,此时都可以放到管理费用里。
由此可见,管理费用是个框,能够容下企业所有费用。
此外,印花税也可以放在管理费用里,所以费用相对较很杂。
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主要包括销售人员的工资、提成、旅差费、车费、做广告、做活动的费用等。
企业高管在解读利润表时,需要计算出三种费用与销售收入之间的比例,不仅需要了解三种费用分别占销售比例,还需要了解比例是否发生变化、变化如何。
根据计算结果,分析成本结构,得出成本费用所占比例,不同行业费用比例不一样。
如保健品行业,成本很低,在总费用中占的比例就低,而代工企业,成本比重大,毛利非常低,无法直销,只能代销。
在解读利润表时,企业高管不仅需要看成本费用比例是否符合企业的特点,同时需要观察成本中,具体哪种费用占比例较大,较影响企业成本变化的是哪种费用,然后密切观察源头变化。
一旦发现这些费用发生变化,企业就得相应作出改变,否则危险企业的发展。
解读利润表,关键在于需要不断地关注成本结构,关注企业最重要的成本变化,以此预测行业和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是指因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而造成的损失,包括固定资产损失、存货跌价损失等。
投资收益投资收益是对外投资所取得的利润、股利和债券利息等收人减去投资损失后的净收益。
一般来源不是通过盈利而是通过投资股票。
(2)营业利润营业利润可以理解为企业的经营能力换来的利润,但不是企业的最终利润总额。
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收入。
营业外收入并不是由企业经营资金耗费所产生的,也不需要企业付出代价,实际上是一种纯收入。
如企业转让厂房、设备所得的溢价、转让项目所得等均为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一般不经常发生,企业不能指望通过营业外收入来弥补亏损,企业的盈利主要仍然依靠自己的主业。
经常性发生营业外收入则主要是关联公司交易。
如两个兄弟公司A和B,A(当时购入价100万)今年亏损200万,通过关联交易以500W的价格卖给B,获得营业外收入400W,弥补亏损,等A公司日后盈利了又可以通过关联交易买回来。
在实际经营中,我国一些上市公司便是通过关联交易来有目的的获得营业外收入,但是这种交易要受到政府的监管。
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支出是指不属于企业生产经营费用,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的关系,营业外支出与营业外收入类似,是偶然发生的。
一旦发生营业外支出,企业必须“亡羊补牢”,通过查找原因,以防再度营业外支出,从而加强企业的经营。
这是营业外支出带给企业的间接作用。
【案例】汶川地震给企业经营者的教训汶川地震以后,很多企业产生大量的营业外支出。
怎么防范营业外支出?按照亡羊补牢的思路,就是把羊圈建结实点。
有人说买保险,但是地震险不给保,尤其进入多发期以后不给保。
它提醒企业经营者:作为企业经营者,就跟领军打仗的将军一样,不仅要上通天文,下还要知晓地理。
假如企业所在地最经常发生水灾,那么房子就要建高一点,建疏一点;若是总发生地震,则房子要建得疏一点,否则跑就跑不了。
此外,企业还得考虑最主要的客户、最大的客户的所在地以及其的沿线最容易发生什么样的自然灾害,企业经营者必须想到,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有一定的做法来缓解。
假如企业经常进行运输,到夏天用飞机运输,最害怕打雷下雨,飞机没法起飞,应该签交货时间时,就需要考虑自然因素,否则营业外支出就要变大。
同理,为了减少营业外支出,企业在与国外公司进行项目交易时,必须全方面了解该国情况和可能发生的意外,而不能以国内的情况来评估国外的项目。
(3)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十分重要的经济指标。
利润总额是在营业收入中扣除成本消耗及营业税后的剩余。
其公式为: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按多少上交所得税利润总额要减去所得税费用,要按税务会计的利润总额来制定,一般财务会计做到这就交给税务会计进行调整,有的要调增,有的调减,有的不能扣,超过15%的广告费用不能扣,比如超过销售收入15%,销售收入100万,投了20万的广告费,有500万不能在当年扣除,在财务上可以做,但纳税的时候不能把它算支出,需要把利润调增,做多。
企业所得税的调整财务会计整理出企业的利润总额后,由企业的税务会计根据各项税收比率进行纳税调整,得出企业的所得税费用。
如广告费不得超过15%,超过部门在财务上可以体现为支出,但在纳税时就得由企业税务会计调回15%的比例,其超过部分仍作为利润体现。
再如,企业买国债,在财务中可以体现出国债所得的利息收入,然而根据国家规定,国债利息收入不纳税,在税务中则必须相应下调利润总额,扣除国债利息收入,再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
根据税务会计的相应调整后,得出企业应纳税所得,再乘以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最终得出企业所得税费用。
综上所述,营业收入减去营业费用之后得出利润,再按要求将母子公司的报表合并,按照母子公司之间股权分配,算出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得出利润率。
利润表便是在将利率加到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
利润表的指标在看财务会计的利润表中,有两个常见的比例指标:一是“毛利指标”,就是毛利除以营业收入;二是“净利指标”,就是净利润除以销售收入。
这两个指标非常有用。
怎么看利润表注意费用分类。
利润表中的成本费用可以分类。
根据成本动因,成本可以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其次,根据成本习性,成本费用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流动成本。
因此,非财务经理在看利润表时,不仅需要仔细查看,还需根据成本动因和成本习性,将所有的支出费用进行分类。
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是指决定成本发生的那些重要的活动或事项,简而言之,就是成本发生变动的原因,主要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由具体部门引起的成本变动,便归属为具体部门成本,如生产部门产生的为生产费用,财务部门产生的为财务费用,销售部门产生的为销售费用,无法确定是哪一部门产生的则可以作为管理费用。
这种分类方法,对于管理者来说有局限性,只能分析出企业总成本中具体哪一项成本比较高哪一项成本比较低,却不能根据成本确定企业生产规模以及企业的发展速度。
成本习性。
所谓成本习性,是指成本的习惯、特点。
企业所有的支出按成本习性进行划分,可分成固定成本、变动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