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中学15—16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检测作业历史试卷(无答案)
15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曲沃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1.殷墟甲骨文中有:“王令众人曰:劦田”的记载。
据史学家考证“劦田”是三耒共耕的意思,由此可知商朝的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 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D.集体耕作2.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公田变为私田B.铁器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3.综观整个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
下列有关该时期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②自耕农经济出现③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4.2013、2014年分别是蛇年、马年,传统历法中每一年都对应一个与人们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生肖”形象,与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生肖”文化形成关联最密切的是()A.西方海洋商业文明的传入B.中国大河农耕文明的发展C.古代城市商品货币关系繁荣D.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5.《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
”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6.《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7.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
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C.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8.2013年7月10日人民网:“5000年中华文明绘就了一条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线路。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含解斩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6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1。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这一天是民间传说“龙抬头”的日子,也称为“春龙节”,人们用许多美食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
从节日的起源看,形成这一风俗的主要因素是() A.农业生产B.宗教习俗C.祭祀祖先D.纪念庆典【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的特点2下面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的叙迷,正确的是()①总的特点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为农业型社会奠基。
②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③从生产技术看,讲究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技术堪称世界之最。
④从生产目的看,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总的特点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为农业型社会奠基故①正确;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故②正确;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技术堪称世界之最,故③正确;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的特点3.据王祯《农书》记载,有一农具“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和一垅,横扰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
据此判断这一农具应是()A.犁具B.灌溉工具C.播种工具D.除草工具【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两足中虚,阔和~垅,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所以这一农具只可能是播种工具,故C正确;A是耕作工具;B是灌溉;D是除草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播种工具4.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库响浪浪。
怀仁市第一中学校云东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怀仁市第一中学校云东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图为发表于1931年的漫画《东北事件》。
该漫画( )A.描绘了列强共同控制东三省的状况B.揭示了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的失败C.体现了国联解决中日冲突的努力D.昭示了日本全面侵略中国的野心2、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
上述调整( )A.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B.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C.表明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D.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3、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
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一直冲向中东。
”这可以说明中国( )A.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B.成功地阻止了二战规模的扩大C.坚持抗战成为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D.牵制日本并防止其对美国作战4、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
下列对如图阴影部分内容,推测正确的是( )A.都建立了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C.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D.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5、1949年,毛泽东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这次“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施政纲领C.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略D.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6、1957年,外国专家沙博理参观西安时,获悉城市人口从解放初不足50万增加到150万。
河北省辛集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 历史(word版)
河北辛集中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高一文科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 “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反映出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 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2.明末清初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写道:“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
岂非理而能然哉?……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作者赞赏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皇帝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3.《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
汉时,不允许皇帝观看《起居注》。
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
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
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
这最能说明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中说:“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
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作者主要强调传统制度A.为专制统治服务B.与当时人事相配合C.传承的必要性D.存在的合理性5.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840 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 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
”对此理解比较合理的是①前一个“不公正”指中国自认是天朝上国,视外国为蛮夷。
②后一个“不公正”指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
③后一个“不公正”的根源是前一个“不公正”。
④西方对中国不公正的目的在于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
东部六校联考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含解析
2015—2016学年湖南省东部六校联考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将答案填入答题卡内.)1.河北一战国中晚期的墓葬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
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4%.这些资料说明()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C.铁农具的使用已经很普遍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2.中国古代民谣:“七月流火,过我山陵。
女儿耕织,男儿做兵。
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
悠悠上天,忘我苍生。
”这首民谣反映中国古代()A.小农经济的脆弱性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C.小农经济的依赖性D.小农经济的优越性3.据史载,西汉时期,政府在灾荒年减免家赀少者的田租,或假部分山林川泽苑囿给贫民,或假犁牛贷种食给贫民.如《汉书》载,绥和二年(前7年)诏:“其令水所伤县邑及他郡灾害什四以上,民赀不满十万,皆无出今年租赋。
”西汉政府对灾民实施救济的根本原因是()A.实行对小农经济的扶持政策B.小农经济支撑着王朝的生存和发展C.避免因流民问题而引发农民起义D.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4.以下列举的是古代制瓷业的成果,其先后顺序是( )①白瓷出现②青瓷出现③瓷器大量出口④制瓷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④①③②5.唐朝长安崇仁坊,大约造乐器在此坊,故多修造乐器的商店,“昼夜喧哗,灯火不绝”;延寿坊有造玉器和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卖蒸饼的“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及“会饮”的饮所。
这种状况说明( )①手工业生产分工细致②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③商业活动时间有突破④商业活动空间有突破。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6.据史载,明朝中后期“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
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藏,其富甚于新安。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中填“√“,错误的在括号中填” “,请将各题答
41、⑴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了局部侵华战争,逐渐发展为全面侵华战争(以七七事变为标志)(2分)
⑵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分);
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1分);敌后战场:百团大战(1分)。
⑶牢记历史,维护世界和平。
(1分)
①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1分)
②提高中国国际地位,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1分)
⑷①牢记历史,维护世界和平。
(1分)。
②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或和谐社会建设。
(1分)
42、⑴三权分立原则;(1分)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1分)②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1分)
⑵1954年(1分)。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分)
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分);政治协商制度(1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
⑷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分)
43、⑴挺进大别山(1分)。
刘伯承、邓小平。
(2分)
⑵五四运动(1分)。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分)。
经验教训:掌握军队(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1分)
⑵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或义和团运动)(1分);资产阶级:辛亥革命。
(1分)道路:农村包围城市、(1分),武装夺取政权。
(1分)。
级中学15—16学年高一1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5-2016上学期高一期末月考历史试卷卷Ⅰ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2013·广东文综·23)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
”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A.联合国 B.欧洲共同体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2014·广东深圳二模·22)《时代》杂志将1947年视为美国“承担世界领导责任的又一重要时机”,称“这个国家正面临新的角色和责任”。
其意在A.为美国国会通过“欧洲复兴计划”制造舆论B.称颂美、英等国签订的《北大西洋公约》C.为美国政府干涉朝鲜内战推波助澜D.促建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3.(2015·广东惠州一模·22)“只要两个价值体系与战略上的利害关系无法兼容,就不会有和平的一天;但只要核武器发挥遏制作用,战争就不会发生。
”材料描述的是A.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对抗B.二战期间盟国与法西斯的对抗C.冷战期间美苏的对抗D.冷战后美国与恐怖主义的对抗4. (2014·广东汕头二模·22)1963年,德法两国签订《爱丽舍协议》,协议的内容之一是两国共同为中学生编写具有一致内容的历史教科书。
这一做法的主要意图是A.彻底消除两国在历史认识上的差异B.促进法德进一步和解C.通过合作在北约内部对抗美国D.提升欧盟的合作水平5. 《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
”“修正民族国家”是指A.接受马歇尔计划B.建立了欧洲共同体C.加入了世贸组织D.掀起了不结盟运动6. 日本外务省次官栗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
浙江省东阳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3月阶段检测历史试卷(解析版)
浙江省东阳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3月阶段检测历史试卷一、单选题(共30小题)1.下图为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领息凭证,从中可知当时()A.国有企业改革提上日程B.社会主义改造正在进行C.近代民族企业发展迅猛D.国民经济调整初见成效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国有企业改革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内容,A项排除;根据图片中的文字“公私合营”可判断该凭证出现于1953-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B项正确;近代民族企业发展迅猛是“一战”期间,出现了“短暂的春天”,C项排除;国民经济调整初见成效是1962年,D项排除。
故选B。
2.宣传画《好大的南瓜》所示主题与下列口号精神相近的是()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B.公共食堂好,吃饭不花钱C.联产承包制,走上富裕路D.自愿又互利,发展合作社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图片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在经济建设中以高指标、浮夸风等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的发展,A项中的口号与图片都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客观经济发展规律,造成生产的下降,正确;B项的特点是一大二公,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是改革开放后,排除;D项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排除。
故选A。
3.实行包产到户后,安徽凤阳的发展三年跨了三大步,这一变化从根本上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A.使农村改革走向专业化B.证明个体经济是农村发展方向C.符合农业现代化要求D.符合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考点:经济体制改革答案:D试题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不能体现出农村改革的专业化方向,A项排除;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是大农场经营,BC两项均排除;只有D项符合题意,正确。
故选D。
4.下列各项中,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几次会议内容的表述错误的是()A.“八大”:确定人民公社化运动方针B.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战略C.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D.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八大”。
学15—16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1)
大庆四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西周时期,实行了垄作法;西汉时实行代田法,还采用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方式;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
”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A 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B.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C.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D.农业技术的变革创新2.《周礼》中将妇女纺织生产称为“妇功”,并将之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和农夫并列。
这说明了A.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的地位已经相当重要B.当时没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妇女的作用受到人们重视C.纺织收益高,超过农耕,工匠,甚至可与士大夫的俸禄相比D.纺织业已经产生3.促使我国古代农业从集体耕种向个体农耕转变的重要因素是A.生产工具的改进B.自然环境的变化C.耕作经验的丰富D.劳动者素质的提升4.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已(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这反映的是A.自耕农式经营B.雇工式经营C.田庄式经营D.租佃式经营5.唐人张籍《贾客乐》中有关商人“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
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
”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商人为追逐利润往来奔波B.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C.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D.商人赋税沉重,被迫弃商经农6.历史学家吕思勉在“清代的盛衰”一章中作出如下判断:“清朝的衰机,可以说是起于乾隆之世。
”其“衰机”指的是A.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隔绝与世界的交流B.开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形成单一经济结构C.高度重视农耕经济而丧失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先机D.建立军机处强化封建专制统治7.据史载,西汉统治者经常对农民采取一些“扶贫”措施。
例如,公元前67年,汉宣帝下令“假(农民)公田,贷种、食”;公元2年,汉平帝下令以“赐(农民)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
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根据蔡增基《十年来的中国航运》记载:“自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至今,不过十年,此十年间,民营公司之组织,约计二十五家,……已远胜以前数十年矣。
”当时航运业民营公司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蒸汽轮船制造技术开始传入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2、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这表明他主张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3、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这表明①中国棉纺织业水平下降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③手工生产难以与机器生产竞争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4、我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其原因不包括A.这些地区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较深 B.这些地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C.清政府重视沿海地区企业的发展 D.受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5、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捐杂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
这反映了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6、1953年9月,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4次会议上讲到:“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
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
两者必须兼顾。
重点应该放在大仁政上。
”在当时的经济建设中,体现毛泽东这个讲话精神的主要是A.优先发展轻工业 B.掀起“大跃进”运动高潮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7、中国人过年有写对联的习惯.一副好对联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
学15—16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5--2016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为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共60分(30个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电视剧《步步惊心》正热播一时,剧中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帝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于第四子胤祯(即后来的雍正帝)。
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 )A.世官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王位世袭制2.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3.西周一诸侯的妻室和子嗣状况见下表,能继承该诸侯爵位的应是()4.观察下列秦国统一六国的形势图。
按其灭亡诸侯国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⑥B.④②③⑥①⑤C.④②①③⑤⑥D.④②①⑥⑤③5.秦始皇统治时期,王绾、李斯曾经先后担任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为相期间,他们的主要职责是()A.辅佐皇帝处理政事B.分管中央重要部门C.协助皇帝管理军事D.代表皇帝监察百官6.下列对中国古代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分析表述最为恰当的是()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最高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7.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分封制和郡县制B.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宗法制D.宗法制和郡县制8.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过多次重大变革。
创立省制,使省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是在( )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9.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10.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辽宁省大连市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5-2016下学期高一期初月考历史试卷卷Ⅰ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宁波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
1984年离乡多年的世界船王包玉刚回到宁波访问,在天一阁看到了馆藏的《包氏家谱》,意外发现自己是包拯的第29代嫡孙。
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2.“早期汉代统治者基本上延续了秦代的政治制度,但汉高祖作了对中央集权统治来说引人注目也可能是必要的一个退步。
”这一“退步”是指A.郡国并行 B.设立中朝 C.设置内阁 D.颁推恩令3.(2009年5月山东省滨州市模拟)伏尔泰认为中国的竞争性考试,使管理地位人人皆可争取,并非生而有之,欧洲不能与之相比,应加以采用。
下列发源于中国,推行于全世界,成为今日全球公务员考试制度滥觞的是A.秦朝军功爵物度B.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制度C. 汉朝时期察举制度D.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4.史学家赵翼在记述专制时代晚期某中央机构的设立时说:“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这一机构后称A.军机处 B.枢密院 C.内阁 D.兵部5.《十二铜表法》的颁布被视为是平民的胜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A.法律内容基本上都是习惯法的汇编 B.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特权C.它使平民获得平等的婚姻权利 D.它明确维护贵族的私有财产权6.“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
”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A.君主立宪制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责任内阁制 D.1832年议会改革7.下图为19世纪末西方某国家政体运作示意图,该国家最可能是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8. “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 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
”从右图所示的废墟中, 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图片内容见证了A. 近代中国主权的完全沦丧B. 英法联军的暴行C. 洋务运动的破产D. 八国联军的暴行9.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最突出的特点是A.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B.真正触及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C.体现了当时农民阶级的愿望 D.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10.“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这首历史歌曲唱出了一个时代的革命奋斗目标。
2015-2016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
2015~2016学年度阶段性测试高一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题2分,共计8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
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
”(无适:没有嫡子。
钧:均等。
)这段记载说明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原则D.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2.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任何一个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
”据此分析,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内在的用意”主要是A.通过强干弱枝加强中央集权B.适应时代变化,与时俱进C.通过分化事权强化君主专制D.继承前代制度,适当创新3.下图涉及的两个机构的共同特点是①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②最初是临时机构③始终由高官任职④都是君主专制的体现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史载唐朝驸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身,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禁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驸马多出自寒门。
这种变化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加强B.科举制度的成熟C.贵族制度的衰落 D.专制皇权的强化5.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A.皇帝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6.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拨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材料中“这两种制度”分别是A.察举制、三公九卿制B.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三公九卿制D.科举制、三省六部制7.明太祖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15—16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5)
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一2期末考试卷高一历史第一卷单项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50小题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2.自明代开始,景德镇最好的民窑所生产的高质量瓷器,可与御窑厂所烧造的官窑器相仿,甚至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
材料表明此时期()A.民窑技艺水平高于官窑B.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C.官府控制民窑生产D.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经济发展3、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
《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
这表明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4、“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这一天是民间传说“龙抬头”的日子,也称为“春龙节”,人们用许多美食来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
从节日的起源看,形成这一风俗的主要因素是A.宗教习惯 B.农业生产C.祭祀祖先D.纪念庆典5.在封建社会一度出现过“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无)立锥之地”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 )A.富者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B.贫者生产积极性不高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D.国家支持富者兼并土地6.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到过亚洲的航海家是( )①迪亚士②哥伦布③达·伽马④麦哲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7.新航路开辟后所出现的“价格革命”最重要的作用是( )A.导致了世界贸易路线和中心发生变化B.增进了各地区和各民族间的经济交往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D.造成物价不稳,人民生活困难8.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矛头直指( )A.西班牙B.葡萄牙C.荷兰D.法国9.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主要通过打败哪三个国家实现的( )A.西班牙、法国、葡萄牙B.荷兰、德国、法国C.西班牙、荷兰、美国D.西班牙、荷兰、法国10.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C.电灯照亮千家万户D.电话成为重要通讯工具11.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巨大动力和政治保障的是( )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B.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C.圈地运动的进行D.手工工场的发展12.19世纪中期,妇女服装显出简化的趋势,出现了短裙和女式长裤等。
山西省怀仁县云东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检测作业试题(无答案)
云东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历史第一次检测作业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 公元前 782 年,幽王宫湦继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 … 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不能表明A.幽王荒淫无道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2.“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
中国人的姓名一般是姓在前名在后,某些国家则是名在前而姓在后。
中国人如此强调姓反映的实质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观念淡漠D.专制王权强大3.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
“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变D.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变4.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
”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度C.郡县制度D.官僚制度5.据《史记》卷6载:“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六王咸伏,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大一统的产物B.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王嬴政谦虚的产物C.丞相和御史主动提出要给秦王改名号D.秦王试图通过改名号让子孙认识自己6. 《汉书·刘辅传》中提到“中朝,内朝也。
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
精选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理
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理(选择题)一、选择题1.新华社报道,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追捧。
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 王位世袭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禅让制2.周代的用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
但考古人员在河北省平山县挖掘战国时期中山国遗址时,却有两套九鼎出土。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 传统礼乐制度开始遭到破坏B. 宗法制的消亡C. 中山国在战国时期地位较高D. 分封制的瓦解3.历史学家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材料中的独制”与西周的地方分权制相比,其不同在于A.郡守与县令都由君主直接任命B.郡守由君主任免,县令由郡守任免C.郡守与县令都由地方推荐任职D.郡守由科举选拔,县令由郡守任免4.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
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
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
”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A.秦朝的三公九卿B.汉朝的“中朝”C.隋唐的三省六部D.宋朝的枢密院5.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
这一现象反映了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D.中央对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6.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立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 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B. 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C. 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D. 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7.“其留下的最深刻的遗产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此后,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渐进的改革成为其历史发展的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东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历史第一次检测作业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 公元前782 年,幽王宫湦继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 … 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不能表明A.幽王荒淫无道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2.“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
中国人的姓名一般是姓在前名在后,某些国家则是名在前而姓在后。
中国人如此强调姓反映的实质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观念淡漠D.专制王权强大3.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
“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变D.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变4.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
”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度C.郡县制度D.官僚制度5.据《史记》卷6载:“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六王咸伏,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大一统的产物B.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王嬴政谦虚的产物C.丞相和御史主动提出要给秦王改名号D.秦王试图通过改名号让子孙认识自己6. 《汉书·刘辅传》中提到“中朝,内朝也。
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
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
”由此可见,中朝A.创立于西汉B.由皇帝亲信近臣构成C.参与政事的决策D.长官亦为宰相7.“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钱穆《国史新论》)文中“委员制”指当时的A.三公九卿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8.《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后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
后拜枢密副使。
”包拯在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时分别职掌A.监督百官、管理财政、管理军政B.管理财政、监督百官、管理军政C.管理财政、管理军政、监督百官D.监督百官、管理军政、管理财政9.“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职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就领本省军队。
同时,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据此可知元代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D.专制主义皇权达到顶峰10.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
这些规定A.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11.故宫养心殿有一对红漆圆柱,上面镌刻着雍正帝手书的一副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这副楹联理解正确的有①体现了统治者励精图治的思想②反映了统治者对集权的极端渴望③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思想④完全是统治者自欺欺人的真实写照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12. 当马其顿的铁骑踏破雅典的城门,雅典沦为马其顿的附庸,雅典民主便成为永恒的历史。
也许正如恩格斯所说“使雅典灭亡的并不是民主制”,“而是排斥着自由公民劳动的奴隶制”。
从围绕雅典灭亡原因的角度看,恩格斯的论述实际上是针对哪一论点而提出的一个新视角A.雅典民主是一种原始的间接民主B.雅典公民中的妇女和奴隶无权参与国家政权C.雅典公民因素质高低易为少数野心家操纵D.雅典民主实际上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13. 亚里士多德说:“梭伦的政体在三个方面最具民主色彩,一是不允许以人身自由作担保的借贷,再就是任何人都有权保护被欺凌的人,第三则是可以向陪审法庭提出申诉。
据说,因此群众有了力量。
民众既然在表决方面是主人,也就是政体的主人”。
材料认为“梭伦政体”的突出贡献是A.冲击了贵族相互保护的习俗B.强化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C.发展了雅典公民的平等观念D.增强了剥削奴隶及异邦人的意识14. 白献竞教授在新作《地中海奇迹》中写道:“古罗马……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下列符合“不可磨灭的烙印”的是A.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B.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等法律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C.罗马建成了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D.罗马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近代成文法典15.英国罗马法专家巴里·尼古拉斯教授说:“如果要创设或者转让某一权利,必须实施某些特定的行为,或者使用指定的话语。
……法律后果就是由这种形式创造的,如果形式没有得到遵守,或者没有完全遵守,就不产生任何法律后果。
据此判断罗马法的重要特点是A.严密、细致B.注重契约C.注重程序D.形式主义16. 伏尔泰在评论某国的政治时说:“这个国家的人民曾抵抗过其君主,遂使君主的权力受到节制。
他们建立了一个明智的政体,使其君主有能力做好事,而无法做恶事;其贵族很有势力,但不仗势欺人;其平民能够参与政治,却并未导致混乱。
”伏尔泰评论的这个国家应是A.光荣革命后的英国B.大革命后的法国C.独立战争后的美国D.统一后的德意志17.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
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市民的整体素质D.革命的彻底性18. 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在《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中写道:……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
……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和英国一样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B.美国联邦政府的职能相当于英国的责任制内阁C.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都必须对国会(议会)负责D.美英两国都通过颁布宪法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19. 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
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
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
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20. 从1870年到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共更换了108届内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约为8个月。
造成内阁频繁变动的原因在于A.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B.总统职权不完全受宪法制约C.两大政党轮流组阁D.立法与行政权力合一21. 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
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
”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22. 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有期,朝有期。
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
”龚自珍的表述,反映了当时的士大夫A.天下观念开始受到西洋诸国的冲击B.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C.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来朝贡心存不满D.仍满足于“天下一统”的政治理想23. 1842年9月1日,钦差大臣耆英等联名向英国发出照会,开列中方希望就《南京条约》未竟事宜继续善后交涉的12项内容,其中第八条为“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事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由英国办理,内民由内地惩办”,结果英方代表借此机会将该条款发展为A.片面最惠国待遇B.领事裁判权C.设立租界的特权D.开设工厂的特权24. 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悌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
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25. “大陆昏沉三百秋,不作人民作马牛!英雄一恸气将绝,何时剑溅匈奴血。
”(洪秀全)诗中的“匈奴”是指A.外国侵略者B.匈奴族C.清王朝D.汉族地主26. 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有: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②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关税的机会了③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④德国: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7. 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Legation Street(使馆大街),台基厂街改名为Rue Marco Polo(马可·波罗路),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街等。
这一现象出现于哪一事件后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8.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诗一首,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
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A.提倡反清复明B.抵制保皇势力C.宣扬传统文化D.激发民族主义29.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
”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30. “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