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检诊分诊流程制度教学文稿

合集下载

急诊预检分诊制度(4篇)

急诊预检分诊制度(4篇)

急诊预检分诊制度1.急诊病人就诊最好有人员陪同。

2.转院病人或复诊病人请随带既往资料以便医生全面了解病情。

3.初到急诊,可询问急诊大厅预检台护士以便能及时分流到专科急诊就诊;诊疗全程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均可询问预检台护士。

4.急诊病人按先后顺序就诊,兼顾病情轻重。

如有危重病人,医护人员会首先抢救此类病人,此时需要其它就诊患者理解加以配合。

5.急诊病人经医生诊治后由医生根据病情轻重决定下一步去向:病情较轻者门诊治疗;病情较重者建议留院观察或安排住院治疗。

6.急诊挂号、就诊、付费、化验、取药及输液等均在一楼急诊完成;部分特殊检查需到专门检查室,医技楼一楼放射科(ct、____光胸透)二楼检验科。

7.急诊各处标有显着标识,并提供部分健康宣教知识,敬请就诊时留意查看。

急诊预检分诊制度(2)是指在急诊科就诊前,通过对病人症状、体征、生命体征等进行分析和评估,将病人分为不同的优先级,并根据优先级进行合理的排队和安排医疗资源的分配,以便更好地应对急诊科繁忙的医疗工作。

急诊科是医院中最繁忙的科室之一,经常面临病人激增、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

急诊科的工作本身具有较高的风险,医务人员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而急诊预检分诊制度的引入可以帮助急诊科更好地进行病人的评估和优先级划分,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医疗资源,提高急诊科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急诊预检分诊制度的实施需要借助专业的医务人员和相关的医疗设备。

在病人到达急诊科后,首先由护士或其他专业人员进行初步的询问和观察,了解病人的主诉、症状、疾病史等信息。

同时,还需要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初步判断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并给予优先级评估。

一般来说,急诊预检分诊制度将病人分为以下几个优先级:1. 红色:病情危急、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立即处理的病人,如心脏骤停、严重创伤等。

2. 橙色:病情紧急,需要及时处理的病人,如严重呼吸困难、大出血等。

急诊分诊制度范本(2篇)

急诊分诊制度范本(2篇)

急诊分诊制度范本急诊工作直接关急系到群众的生命安危,反映了医院管理、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为此特定急诊分诊制度如下:一、急诊医师必须具有三年以上的临床经验,并要责任性强,服务态度好;内、外、妇产科派出参与急诊科的医师由急诊科统一安排调动。

急诊护士要求专业知识扎实、技术熟练、有一定临床经验、责任性强、服务态度好。

二、分诊工作必须做到迅速、果断、正确,有利于对患者争取抢救时间。

三、参加急诊分诊的护士在必要时,可以代替医生开三大常规化验申请单。

四、急诊分诊的内容,主要是积极采集患者病史,掌握主要病情,把危重病人与较轻病人作大致区分,对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应做特别看护与紧急处理。

五、如遇大批急诊伤病员就诊,要由急诊科主任、护士长统一调动、安排全科医护人员,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分诊,并报告医务科、护理部组织全院医护人员进行抢救。

六、在急诊分诊工作中要密切注意各种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给予妥善处理。

七、在急诊分诊过程中,要根据病人的主要病情,确定首诊负责科室,积极联系有关科室作好接诊、抢救准备工作,并由急诊科医务人员护送至该科室、床旁交接。

八、急诊分诊人员要及时、准确、清楚、扼要、完整地做好各种记录和登记,以便查对。

祁医医务科2004、1急诊分诊制度范本(2)急诊分诊制度是指在急诊科就诊时,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将患者分为不同的优先级,以便更好地安排治疗顺序和资源分配。

下面是一段关于急诊分诊制度的范文:急诊分诊制度是现代医院针对急诊科就诊的患者所采取的一种管理措施,通过对患者的初步评估和分级分类,以便更加合理地安排诊疗流程和医疗资源的分配。

首先,对于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医务人员应当进行快速的初步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等方面的信息收集,以便判断患者的病情是否紧急和严重。

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不同的优先级,例如红色、黄色、绿色和蓝色等级,红色表示病情最为紧急和严重,需要立即就诊和治疗,蓝色表示不紧急的情况,可以稍作等待。

急诊分诊制度范本(4篇)

急诊分诊制度范本(4篇)

急诊分诊制度范本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急诊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提供适时的救治和分流。

2. 管理原则:(1) 公平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紧急程度和治疗需求进行分诊,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得到适时的救治。

(2) 快速原则:急诊患者应尽快完成分诊,减少等待时间。

(3) 安全原则:分诊应根据医疗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确保分诊结果与患者的病情相符,避免漏诊和误诊的发生。

(4) 协调原则:与其他科室、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保持紧密联系,及时转诊和转院,确保患者得到连续的医疗服务。

3. 急诊分诊流程:(1) 患者报到:患者到达急诊科后,在接待台报到,并填写相关信息。

(2) 分诊护士初步评估:由分诊护士进行初步评估,包括询问患者的病情和病史等,以便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紧急程度。

(3) 分诊医生会诊:分诊护士将初步评估结果通知分诊医生,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决定患者的分诊级别。

(4) 分诊结果告知:分诊医生将分诊结果告知患者,包括分诊级别、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和医生的建议等。

(5) 分诊后处理:根据分诊结果,患者被送往相应的急诊区域进行治疗,或者被安排转诊至其他科室或医院。

(6) 分诊结果复评:分诊结果需要经过复评,以确保分诊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4. 急诊分诊级别:(1) 一级急诊:生命危险的病情,需要立即抢救处理,如重度创伤、心脏骤停等。

(2) 二级急诊:有重要病情,需要紧急救治,如严重的心脏病、脑卒中等。

(3) 三级急诊:非紧急但需要及时处理的病情,如高烧、急性胃肠炎等。

(4) 四级急诊:一般病情,需要在有限时间内进行处理,如轻度创伤、发热等。

(5) 五级急诊:不需要立即处理的病情,可安排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治疗,如一般感冒、慢性病复诊等。

5. 监督与评估:(1) 定期对分诊工作进行通报和总结,评估分诊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2) 对急诊患者的等待时间、治疗效果和满意度进行调查和分析,及时改进工作方法和流程。

急诊检诊分诊制度

急诊检诊分诊制度

急诊检诊分诊制度
很多紧急情况要求快速检查和分诊,为了实现快速治疗,急诊检诊、分诊制度必须实施。

只有把急诊检诊、分诊制度熟练掌握到位,才能把患者的病情安全、及时、准确的发现,把病人正确分诊,从而提高患者的恢复率。

急诊检诊和分诊程序应该以患者为中心,以他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以他最有利的方式提供最有效的治疗。

急诊检诊应尽快完成,并给出有效的治疗方案。

急诊检诊步骤包括体检,可以根据患者的病史、病症等初步筛选病人。

然后,临床医生应思考病人的病史、病症,查看患者的肝脏、肾脏、心脏等身体机能,过目患者的影像,为患者进行诊断。

分诊程序的主要目的是把患者根据病情和需要,及时的分配到正确的科室、方案,以更快的恢复患者身体健康,减少病情恶化的风险。

分诊程序包括对患者的初步分诊、急救处理、确定患者诊断、诊断分类、确定决策以及应用技术等。

急诊检诊和分诊程序的实施和执行应当具有高度的专业化,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正确的检查和治疗。

急诊分诊制度模板范文(二篇)

急诊分诊制度模板范文(二篇)

急诊分诊制度模板范文一、引言急诊分诊制度是医院急诊科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高效地对急诊患者进行初步的评估和分类,从而使医务人员能够合理分配资源,并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本文旨在探讨急诊分诊制度的相关内容,为医院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急诊分诊制度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急诊分诊制度的重要性急诊科是医院里最为繁忙和复杂的科室之一,每天都会接收到大量的急诊患者。

急诊分诊制度的建立和应用对于提高急诊科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三、急诊分诊制度的原则1. 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通常分为急重症、急危重症、急诊病人、稳定病人等几个不同的级别。

2. 采用科学客观的方法进行评估和分诊,如病情询问、体格检查、相关检查等。

3. 分诊时考虑患者的个人因素,如年龄、性别、病史等。

4. 分诊时要特别注意及时查明危险因素,以提升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四、急诊分诊的具体操作流程1. 患者到达急诊科后,由护士接待并进行初步询问,了解患者主要症状、病史等信息。

2. 根据患者的情况,护士安排相应的检查和辅助检查,如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等。

3. 医生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评估,并判断患者的病情分级。

4. 根据患者的病情分级,医生将患者分配到相应的治疗区域,如急重症治疗区、急诊治疗区等。

5. 在治疗区域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6.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并及时向患者解释治疗进展。

五、急诊分诊制度的优势和挑战急诊分诊制度能够提高急诊科工作效率,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配置资源,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急诊科人手紧张、分诊判断的主观性等。

六、急诊分诊制度的改进建议为了进一步完善急诊分诊制度,提高其效果和可靠性,建议:1.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其分诊判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完善分诊交流机制,加强不同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急诊检诊分诊制度

急诊检诊分诊制度

急诊检诊分诊制度
急诊检诊、分诊制度
一、分诊应由有经验的护士主持,一般急症要分轻、重、缓、急依次就诊,对危重病人要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等,迅速组织抢救;
二、对患有或疑患传染的病人,均应到隔离室就诊,以预防交叉感染和传染病扩散;
三、必要时,挂号、交款、取药等均可由医护人员或陪伴者代办;
四、扼要了解需要,重点观察体征,并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
五、急、危、重病人应先行抢救,而后补办手续。

执行首诊负责制,各有关科室接到分诊护士通知后要积极主动配合,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病人;
六、遇大批伤病员或突发性灾难事故时,应立即报告主任、医务部或总值班。

七、在分诊中遇到困难时,应及时报告护士长,以努力提高分诊质量。

八、遇传染病病例转到传染病病房,按传染病报告制度报告,不得遗漏。

九、遇涉及刑事、民事纠纷的患者及时报告保卫科。

2024年急诊分诊制度例文(七篇)

2024年急诊分诊制度例文(七篇)

2024年急诊分诊制度例文急诊科工作职责:1. 执行急诊接诊、检查、出诊及值班任务。

2. 编写急诊病人的医疗记录,填写辅助检查申请单、治疗单,并进行急诊登记和统计工作。

3. 管理重大灾害或批量伤员的报告,以及法定传染病的上报程序。

4. 负责急诊手术的执行及术前准备工作。

5. 对留观病人进行持续的诊断和治疗。

6. 对危重转诊病例进行风险评估,完成签字手续,同时记录院前救治情况。

7. 指导并参与急诊抢救工作,重大抢救需及时向科主任报告。

涉及法律纠纷的病例,需在救治同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8. 承担住院医师、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任务。

9. 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

急诊科主任职责:1. 全面负责急诊科的医疗、护理、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工作。

2. 制定急诊业务技术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医疗护理质量监控方案,确保其有效执行,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总结。

3. 主持并参与急诊伤员的诊治、危重患者的抢救、复苏与监护工作,适时组织院前急救活动。

4. 组织对大批创伤、中毒等重大突发事件急诊病人的救治,及时向院领导和相关部门报告。

5. 监督急救药品和器材的使用和管理情况。

6. 建立并管理急救小组,配备车辆,确保药品、器材完备,保持应急状态。

7. 组织科室业务学习,推动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与考核。

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并承担教学任务。

8. 引进并推广国内外先进医疗技术,开展新业务和科学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撰写学术论文,参与学术交流。

9. 督促科室人员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定期进行安全教育,防止事故和差错的发生。

10.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医德医风教育,了解科室人员的思想状况、业务能力和工作表现,提出考核、晋升、奖惩和人才培养建议。

11. 组织院内外急救知识培训和急救演练活动。

12. 副主任在主任的领导下进行工作,按职责分工执行相应的管理任务。

急诊抢救室工作制度:1. 抢救室专用于抢救病人,其他情况不得占用。

2. 所有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应定点放置并标识,不得随意挪用或外借。

急诊分诊制度模版(5篇)

急诊分诊制度模版(5篇)

急诊分诊制度模版急诊分诊制度是医院急诊科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主要目的是合理、高效地安排急诊患者的就诊顺序,提高急诊科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本文将围绕急诊分诊制度的定义、实施流程、分诊标准、工作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提供一个急诊分诊制度的模板,供参考使用。

一、急诊分诊制度的定义急诊分诊制度是指医院急诊科为了做到按照病情轻重、诊疗工作顺序、医疗资源配置合理、就诊效率高以及患者满意度提高等目标,通过对急诊患者进行筛查、分级、分类等工作,并根据分诊结果合理安排就诊顺序的一套管理措施。

二、急诊分诊制度的实施流程(一)患者到达急诊科1. 患者到达急诊科后,由急诊护士接待,填写相关登记表格,取得患者的基本信息。

(二)病情初步判断2. 急诊护士首先与患者进行简要交流,了解患者主要症状、病史等信息,并初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三)分诊筛查3. 急诊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疾病分类标准,对患者进行分诊筛查,确定患者的分诊等级和就诊顺序。

(四)医生复查4. 分诊结果由急诊护士汇报给急诊医生,医生对分诊结果进行复查和确认,并作出最终的诊疗安排。

(五)就诊安排5. 急诊护士根据医生的诊疗安排,通知患者就诊,并指导患者到相应的就诊区域等待就诊。

(六)诊疗过程6. 医生按照急诊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应的检查、治疗、抢救等工作,并记录相关资料。

(七)患者出院7. 患者治疗结束后,由护士进行出院工作,包括教育患者注意事项、开具处方等,并检查相关病历记录的完整性。

三、急诊分诊制度的分诊标准(一)生命危急1. 心脏骤停、呼吸骤停等情况;2. 严重创伤、大出血等情况;3. 脑中风、严重烧伤等情况;4. 其他危及生命的急症。

(二)重症患者1. 严重心绞痛、呼吸困难等情况;2. 大面积皮肤感染、昏迷等情况;3. 高热合并意识障碍等情况;4. 复杂伤口、扭伤等情况。

(三)急症患者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等情况;2. 轻度创伤、扁平足、晕厥等情况;3. 中度发热、头痛、腹痛等情况;4. 突发心梗、癫痫、高血压等情况。

急诊检诊分诊制度

急诊检诊分诊制度

急诊检诊分诊制度急诊检诊、分诊制度(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Triage System)是指急诊科医生根据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医疗急需程度,将患者进行优先排序处理的一种临床管理系统。

急诊检诊、分诊制度的目的是减少就诊等候时间、优化医疗资源利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从而达到救治患者最大化的效果。

急诊科是医院中最重要且最容易引发人潮的科室之一,尤其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或疫情蔓延期间,急诊科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而急诊检诊、分诊制度的实施,可有效缓解急诊科的压力,提高急诊科的服务质量。

首先,当患者到达急诊科时,医院工作人员应立即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评估,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病情描述等。

同时,工作人员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一般症状,例如疼痛程度、呼吸困难、出血等。

然后,医院工作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医疗急需程度,将患者进行优先排序处理。

常用的急诊检诊、分诊制度包括五级分诊制、四色分诊制等。

五级分诊制是指将患者分为五个等级:一级为危急患者,需要立即抢救;二级为非危重但需要立即处理的患者;三级为中度疼痛或疾病的患者;四级为轻度疼痛或疾病的患者;五级为健康患者。

根据不同等级,医院工作人员会提供不同的治疗方式和时间安排。

接下来,急诊科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出相应的诊断。

如果患者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医生会将其转至相应的科室。

最后,医院工作人员应及时记录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包括病情描述、医嘱、药物使用等。

这些信息对于患者之后的治疗和病历记录非常重要,也有助于医院对急诊科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和改进。

急诊检诊、分诊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急诊科的服务质量和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对患者进行优先排序处理,可以减少患者的就诊等候时间,降低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急诊检诊、分诊制度还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公平性,确保病情较重的患者能够及时获得紧急治疗。

医院急诊科检诊、分诊制度

医院急诊科检诊、分诊制度

医院急诊科检诊、分诊制度医院急诊科检诊、分诊制度是指医院对急诊病人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和转诊的一套规范化管理流程。

一、急诊科检诊、分诊制度的意义急诊科检诊、分诊制度的建立,不仅可以提高急诊科的工作效率和治疗质量,缩短病人等待治疗的时间,同时也有利于充分利用医疗资源,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

而对于急性病人,及时治疗就非常重要,所以急诊科检诊、分诊制度的建立也能够缩短急救时间,切实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二、急诊科检诊、分诊制度的步骤1、病人报到登记当急诊病人到达医院,首先需要进行报到登记。

工作人员在病人住院登记处登记,核对病人身份证明、病历卡和其他有关资料,然后由医学人员进行诊断分类,根据病人情况安排检查诊断与治疗。

2、对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医生需要对病人进行初步评估,了解其病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进行初步的诊断和分诊。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将病人分为急诊、非急诊等分类。

3、实施检查在急诊科,医生需要选择快速、准确、敏感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如项目可穿刺抽血、心肺听诊、简单的成像检查等,以尽快确定病情,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参考。

4、诊断分级根据病情,医生将病人分为严重、急性等级,给予优先治疗。

5、实施治疗急诊科的治疗一般采用急诊、临时治疗和短程治疗方案,目的是缓解患者病情、稳定患者和指导后续治疗。

三、急诊科检诊、分诊制度的益处1、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急诊科检诊、分诊制度,抢救患者的时间得到有效延长,达到了优化医疗资源的目的。

2、方便患者就医急诊科检诊、分诊制度的建立,可以缩短病人等待时间,表现出“先病人、后科室”的服务观念,让病人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3、提高任务完成率医生通过急诊科检诊、分诊制度,可以更好地了解病情,得出更准确的诊断结果,进一步提高任务完成率和治疗质量。

四、急诊科检诊、分诊制度实施方法1、建立科室规范建立急诊科室和人员规范,制度建设规范化的检查、诊断、治疗流程,打造科室的规范化管理。

2、制定操作规程科室领导及相关医疗人员需要制定清晰的操作规程,采取详细分步的操作流程,确保全员熟悉并遵从。

急诊检诊分诊流程制度

急诊检诊分诊流程制度

急诊检诊分诊流程制度剔除下面文章的格式错误,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然后再小幅度的改写每段话。

急诊检诊分诊工作流程急诊预检、分诊制度1、急诊预检、分诊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由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注册护士承担。

2、预检、分诊护士应熟悉医院急诊范围及各部门功能配置,并按照预检分诊程序(一问、二看、三检查、四分诊、五请示、六登记)做好预检分诊工作。

3、遇到批量伤员时,应立即通知当班医师、科主任、医务部及护理部组织抢救工作。

4、遇到传染病病例,应将病人转到传染病医院。

对于疑似传染病病例,如体温超过38℃且伴有呼吸道症状应当将病人分诊至发热门诊就诊;如体温超过38℃且伴有消化道症状应当将病人分诊至肠道门诊就诊,并按传染病报告制度及时汇报,同时对预检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5、遇到涉及刑事、民事纠纷的伤员,应按医院规定上报医务部。

6、遇到急、危、重病人,应立即开通“120”急诊绿色通道。

7、遇到外宾、港澳台同胞就诊,应按上级相关规定做好预检接诊工作。

预检分诊概念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区分病的轻重缓急及属专科,进行初步诊断。

预检分诊原则1、护士要熟悉分诊程序,坚守工作岗位,责任心强。

2、热情接待,简要了解病情,重点观察体征,侧脸并记录生命体征,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初步诊断。

3、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病人就诊,对需要抢救的危重病人开放绿色通道,并立即通知当班医师进行急救处理,病情稳定后再挂号付费。

4、对危重病人,在医师到来前护士酌情予以急救处理,如吸氧,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吸痰,止血包扎等。

预检分诊目的1、安排就诊顺序,优先处理危急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2、提高急诊工作效率。

3、有效控制急诊室内就诊人数,维护急诊室内秩序并安排适当的诊治地点。

4、增加病人对急症工作的满意度。

预检分诊优点1、减轻病人和家属的焦虑心情。

2、保证急诊通道通畅,减少病人等待就诊时间。

3、解答病人及家属的询问。

4、遇到暴力事件和保安部门联系。

病人分级一级(急危症):1、病人情况:有生命危险。

急诊科检诊分诊制度

急诊科检诊分诊制度

急诊科检诊、分诊制度第一条分诊目的(一)安排就诊顺序,优先处理危急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二)提高急诊工作效率。

(三)有效控制急诊室内就诊人数,维护急诊室内秩序并安排适当的诊治地点。

(四)增加患者对急诊工作满意度。

第二条病情分级(一)一级:急危症1、患者情况:有生命危险。

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立即急救。

如心搏呼吸骤停、剧烈胸痛、持续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呼吸困难、重度创伤大出血、急性中毒及老年复合伤。

2、处理:进入绿色通道和抢救室。

3、目标反应时间:即刻。

每个患者都应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得到治疗。

(二)二级:急重症1、患者情况:有潜在的生命危险,病情有可能急剧变化。

如心、脑血管意外、严重骨折、突发剧烈头痛、腹痛持续36小时以上、开放性创伤、儿童高热等。

2、处理:诊室优先就诊。

3、目标反应时间:<5分钟。

即在5分钟内给予处理,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5%的患者。

(三)三级:急症1、患者情况:生命体征尚稳定,急性症状持续不能缓解的患者。

如高热、呕吐、轻度外伤、轻度腹痛等。

2、处理:候诊区候诊。

3、目标反应时间:<10分钟。

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0%患者。

(四)四级:非急诊1、患者情况:病情不会加重的非急诊患者。

2、处理:可在急诊候诊或去门诊候诊。

3、目标反应时间:<20分钟。

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0%患者。

第三条分诊制度:(一)当班护士对来急诊科就诊的患者,按轻、重、缓、急依次办理就诊手续,并做好就诊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接诊时间、初步判断、是否传染病、患者去向等项目,书写规范,字迹清楚。

尽量予以合理的分诊。

遇到分诊困难时,可请有关医生协助。

(二)根据病情轻、重、缓、急,优先安排病情危重者诊治,对急危重患者先抢救后收费。

(三)对危重患者,一边予以紧急处理,一边及时通知有关医护人员进行抢救。

(四)遇有严重工伤事故或成批伤病员时,应立即通知科主任及医政处组织抢救工作,对涉及刑事、民事纠纷的伤病员,应及时向保卫处报告。

急诊检诊分诊制度

急诊检诊分诊制度

急诊检诊分诊制度
急诊检诊、分诊制度是医院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分诊效率和减少病人等待时间,需要有经验的护士主持分诊工作。

一般来说,急症病人需要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就诊。

对于危重病人,必须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等相关人员,迅速组织抢救。

对于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应该到隔离室就诊,以预防交叉感染和传染病扩散。

同时,医护人员或陪伴者也可以代办挂号、交款、取药等手续,方便病人就诊。

在分诊过程中,需要扼要了解病人需要,重点观察体征,并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

对于急、危、重病人,应该先行抢救,而后再办理手续。

各科室需要执行首诊负责制,积极配合分诊护士的工作,并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病人。

当遇到大批伤病员或突发性灾难事故时,需要立即报告主任、医务部或总值班。

在分诊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应及时报告护士长,以努力提高分诊质量。

同时,遇到传染病病例需要转
到传染病病房,并按照传染病报告制度报告,不得遗漏。

对于涉及刑事、民事纠纷的患者,也需要及时报告保卫科。

急诊预检分诊制度范本(3篇)

急诊预检分诊制度范本(3篇)

急诊预检分诊制度范本1.检诊分诊工作由有经验的高年资护士担任,护士须在____分钟内对患者进行处置,判断病情危重程度并确定相应首诊科室,安排患者挂号或进入抢救室,及时通知有关医师尽快接诊。

2.对患有或疑患呼吸道、肠道等传染病的患者,均应到专科就诊,同时对预检处采取消毒措施。

经排除传染病后再进行二次分诊。

3.必要时,挂号、交款、取药等均可由医护人员或陪伴者代办。

(危重患者应先通知医师抢救,后补办手续)。

4.执行首诊负责制,各有关科室接到分诊护士通知后应及时接诊,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病人。

5.遵守绿色通道制度,遇符合绿色通道的患者应立即按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执行。

遇大批伤病员或突发事件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医务科或总值班,同时通知相关部门协同抢救。

遇涉及法律等问题应向公安部门报告。

6.对无急诊值班的专科要叫有关专科医生参加会诊。

7.对不符合急诊条件的病人要作妥善处理,并做好解释工作,不能轻率从事,以免延误病情。

____分诊有困难时,应由护士长组织护士共同会诊解决,以提高分诊质量,分诊符合率应在____%以上。

亦可请医师协助分诊。

9.做好各项病人信息登记工作,如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接诊时间、初步诊断、去向等。

无陪护的病人应及时与家人或单位取得联系。

急诊预检分诊制度范本(2)急诊预检分诊制度是现代医院急诊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对病人进行初步筛查和分流,确保患者能够尽快得到合适的治疗,同时也减轻急诊科的工作压力。

下面是一个关于急诊预检分诊制度的范文,旨在介绍其背景、目的、实施方法和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1. 背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急诊科的工作负担日益加重,患者排队时间长、医生工作量大是很普遍的现象。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每天前来急诊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真正的急诊病例,而是一些轻微症状的患者。

这些病人占用了急诊科宝贵的时间和资源,导致急诊科难以及时处理真正的急诊病例。

因此,急诊预检分诊制度的引入显得十分必要。

急诊分诊制度范本(3篇)

急诊分诊制度范本(3篇)

急诊分诊制度范本一、背景介绍:急诊分诊是指对于就诊急诊科室的病人,根据其病情轻重及紧急程度,按照一定的规定进行初步分诊,以便及时对病人进行处理和救治。

本制度旨在规范急诊分诊工作流程,确保病人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救治。

二、分诊标准:1. 病情分级:根据病人的病情紧急程度,将病人分为急诊、半急诊和非急诊三个级别。

2. 急诊级别:- 红色(一级急诊):病情危重,需要立即救治。

- 橙色(二级急诊):病情紧急,需要较快的救治。

- 黄色(三级急诊):病情急需治疗,但不会立即危及生命。

- 蓝色(四级急诊):病情相对较轻,可以稍后处理。

三、分诊流程:1. 病人到达急诊科室后,由值班护士进行初步问诊和测量生命体征。

2. 根据初步问诊和生命体征,护士将病人分为不同的分诊等级。

3. 护士将分诊等级的病人送至相应的分诊区。

4. 分诊医生对分诊区的病人进行复诊和进一步评估,并确定后续治疗方案。

5. 根据病情紧急程度和资源情况,决定病人的治疗优先级。

6. 就诊次序:红色(一级急诊)> 橙色(二级急诊)> 黄色(三级急诊)> 蓝色(四级急诊)。

四、责任分工:1. 急诊科室:负责急诊分诊的组织和指导工作,提供所需的医疗设备和药品。

2. 护士:负责初步分诊,测量生命体征,并将病人送至相应的分诊区。

3. 分诊医生:负责复诊和评估,确定病人的治疗方案,并决定就诊次序。

4. 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分诊制度培训和技能培训,以确保分诊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五、相关制度:1. 急诊病历记录制度:对每位病人的分诊、就诊过程进行详细记录。

2. 急诊人员权益保障制度:保护急诊工作人员的权益,确保其能够专注于工作。

3. 急诊质量评估制度:对急诊分诊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六、落实要求:1. 各级医院要建立健全急诊分诊制度,并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

2. 医院管理团队要给予急诊分诊工作以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3. 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急诊分诊制度执行,提高分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急诊分诊制度范文(三篇)

急诊分诊制度范文(三篇)

急诊分诊制度范文急诊分诊制度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和紧急程度,对急诊患者进行初步的评估和分类,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确保急诊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下面是一份关于急诊分诊制度的范文:急诊分诊制度范文(二)一、目的:为了做到合理分配急救资源,提高急救效率,优化急救服务流程,保障病患的生命安全。

二、实施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部急诊科、急诊留观室和急救车辆的急救工作。

三、急诊分诊的原则:1. 按病情分类:根据病情的轻重分为急重病人、急危病人和急需治疗的病人三个级别。

2. 按医疗资源分类:根据医疗资源的紧缺程度分为急资源、普资源和非急资源三个级别。

3. 按病人需求分类:根据病人的需求和要求分为急需定制、普需定制和一般需求三个级别。

四、急诊分诊的具体流程:1. 接诊:患者到达急诊科后,由急诊护士负责进行初步接诊,询问病情、记录病史、测量生命体征等。

2. 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疼痛程度、生命体征等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患者的急诊分级。

3. 分诊:根据患者的急诊分级,将患者分配到相应级别的急救资源,确保病患得到及时、准确的急救。

4. 登记:将患者的相关信息记录在急诊登记表上,包括病情描述、分诊结果、待遇措施等,以便后续跟踪和管理。

5. 跟踪和管理:对于急需定制的病患,急诊科将跟踪其治疗进程,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措施,确保病患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6. 急诊科与其他科室的协作:急诊科在分诊过程中,需与其他科室进行及时沟通和协调,确保病患的连续性和综合性治疗。

五、急诊分诊的监督和评估:1. 急诊科领导应定期对急诊分诊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2. 对于不当分诊、不准确分诊等问题,急诊科将进行责任追究,并及时矫正错误。

3. 必要时,急诊科可以邀请外部专家对急诊分诊制度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和优化意见。

六、急诊分诊的培训和教育:1. 急诊科将定期组织急诊分诊培训和教育,提高护士的急诊分诊能力和技术水平。

2. 急诊科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对护士进行技能指导和培训。

急诊检诊分诊流程制度

急诊检诊分诊流程制度

急诊检诊分诊工作流程死亡急诊预检、分诊制度1、急诊预检、分诊是一项重要细致的工作,应有工作满三年的注册护士承担。

2、预检、分诊护士应熟悉医院急诊范围及各部门功能配置,按预检分诊程序(一问、二看、三检查、四分诊、五请示、六记录)做好预检分诊工作。

3、遇批量伤员时,当即通知当班医师、科主任、医务部及护理部组织抢救工作。

4、遇传染病病例转到传染病医院。

疑似传染病病例,T≥38℃、伴有呼吸道病症的病例,应当将病人分诊至发烧门诊就医;T≥38℃、伴有消化道病症的病例,应当将病人分诊至肠道门诊就医,并按传染病报告制度及时汇报,同时对预检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方法。

5、遇涉及刑事、民事纠纷的伤员按医院规定上报医务部(医务部)。

6、遇急、危、重病人当即开通“120”急诊绿色通道。

7、遇外宾、港澳台同胞就医,按上级相关规定做好预检接诊工作。

预检分诊概念是依照患者的病症和体征,区分病的轻重缓急及属专科,进行初步诊断,1 预检分诊原那么2 预检分诊目的及优势3病情分级4病情评估5分诊程序一预检分诊原那么1护士要熟悉分诊程序,坚守工作职位,责任心强。

2热情接待,简要了解病情,重点观看体征,侧脸而且记录生命体征,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初步诊断。

3依照病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病人就医,对需要抢救的危重病人开放绿色通道,并当即通知偶关医师进行急救处置,病情稳固后再挂号付费。

4对危重病人,在医师到来前护士酌情予以急救处置,如吸氧,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吸痰,止血包扎等。

二.预检分诊目的1安排就医顺序,优先处置危急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2提高急诊工作效率3 有效操纵急诊室内就医人数,保护急诊室内秩序并安排适当的诊治地址4增加病人对急症工作中意度。

优势1减轻病人和家眷的焦虑心情。

2保证急诊通道通畅,减少病人等待就医时刻。

3解答病人及家眷的询问。

4碰到暴力事件和保安部门联系。

三.病人分级一级:(急危症)1病人情形:有生命危险。

生命体征不稳固需要当即急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检诊分诊工作流程急诊预检、分诊制度1、急诊预检、分诊是一项重要细致的工作,应有工作满三年的注册护士承担。

2、预检、分诊护士应熟悉医院急诊范围及各部门功能配置,按预检分诊程序(一问、二看、三检查、四分诊、五请示、六登记)做好预检分诊工作。

3、遇批量伤员时,立即通知当班医师、科主任、医务部及护理部组织抢救工作。

4、遇传染病病例转到传染病医院。

疑似传染病病例,T≥38℃、伴有呼吸道症状的病例,应当将病人分诊至发热门诊就诊;T≥38℃、伴有消化道症状的病例,应当将病人分诊至肠道门诊就诊,并按传染病报告制度及时汇报,同时对预检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5、遇涉及刑事、民事纠纷的伤员按医院规定上报医务部(医务部)。

6、遇急、危、重病人立即开通“120”急诊绿色通道。

7、遇外宾、港澳台同胞就诊,按上级相关规定做好预检接诊工作。

预检分诊概念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区分病的轻重缓急及属专科,进行初步诊断,1 预检分诊原则2 预检分诊目的及优点3病情分级4病情评估5分诊程序一预检分诊原则1护士要熟悉分诊程序,坚守工作岗位,责任心强。

2热情接待,简要了解病情,重点观察体征,侧脸并且记录生命体征,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初步诊断。

3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病人就诊,对需要抢救的危重病人开放绿色通道,并立即通知偶关医师进行急救处理,病情稳定后再挂号付费。

4对危重病人,在医师到来前护士酌情予以急救处理,如吸氧,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吸痰,止血包扎等。

二.预检分诊目的1安排就诊顺序,优先处理危急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2提高急诊工作效率3 有效控制急诊室内就诊人数,维护急诊室内秩序并安排适当的诊治地点4增加病人对急症工作满意度。

优点1减轻病人和家属的焦虑心情。

2保证急诊通道通畅,减少病人等待就诊时间。

3解答病人及家属的询问。

4遇到暴力事件和保安部门联系。

三.病人分级一级:(急危症)1病人情况:有生命危险。

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立即急救。

如心搏呼吸骤停、剧烈胸痛、持续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呼吸困难、重度创伤大出血、急性中毒及老年复合伤。

2.决定:进入绿色通道和复苏抢救室。

3.目标反应时间:即刻。

每个病人都应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得到治疗。

二级:(急重症)1.病人情况:有潜在的生命危险,病情有可能急剧变化。

如心、脑血管意外;严重骨折、突发剧烈头痛、腹痛持续36小时以上、开发性创伤、儿童高热等。

2.各诊室优先就诊。

3.目标反应时间:〈15分钟。

即在15分钟内给予处理,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5%的病人。

三级:(急症)1.病人情况:生命体征尚稳定,急性症状持续不能缓解的病人。

如高热、呕吐、轻度外伤、轻度腹痛等。

2.决定:各诊室候诊。

3.目标反应时间:〈30分钟。

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5%的病人。

四级:(非急诊)1.病人情况:病情不会转差的非急诊患者。

4.决定:可在急诊候诊或去门诊候诊。

5.目标反应时间:〈180分钟。

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0%的病人。

四、病情评估(一)评估内容1、一般情况评估:年龄、性别、活动能力、姿势、语言能力、行为、面部表情、呼吸、气味、伤口评估等。

2、生命体征:气道、呼吸、循环、体温、有无出血。

3、清醒程度:A VPU评分,评估双侧瞳孔变化,包括对光反应、大小,是否相等。

4、皮肤情况:评估皮肤色泽、温度、有无瘀斑等。

5、不同病人的评估重点(1)头部外伤或脑血管意外病人需评估有无颅内高压症状,评估意识及双侧瞳孔。

(2)外伤病人应评估头部、颈部、胸腹部、脊柱、四肢外伤情况及有无出血。

(3)急腹症病人应评估腹痛的性质、持续的时间和部位、有无伴随症状,年龄大者应排除心肺问题。

(4)疼痛病人应评佑疼痛持续时间、部位、及有无放射痛,鉴别一般胸痛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5)昏迷病人要详细询问现病史、既往史,评估是否为脑血病、中毒、肝性脑病、低血糖昏迷等。

(二)清醒程度评估—A VPU法分诊时清醒程度评估要求迅速建立系统评估,包括病人的意识水平、瞳孔大小和病人的反应性。

A.警觉(alert)V. 对声间刺激的反应(responds vocal stimuli)P.只对疼痛有反应(responds only painful stimuli)U.无反应(unresponsive)(三)分诊评估运用的手段与技巧●护理体检注意“三清”。

●听清病人或陪伴者的主诉;●问清与发病或创伤有关的细节;●看清与主诉相符合的症状和体征及局部表现;1、望闻问切法1)、问:通过询问患者和知情人,以了解疾病的历史和现状。

2)、看:观察患者的精神、面容表情、面色、呼吸、体位、姿态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3)、听:听说话声音、呼吸、咳嗽等。

4)闻:特殊气味5)、触:脉搏、皮肤温度、疼痛部位。

6)、查:体温、血压、瞳孔等。

2、分诊技巧●SOAP公式●Subjectve(主诉):收集病人或陪护人告诉的资料。

●Objective(观察):运用观察手段对病人进行病情观察,获得初步印象。

●Assess(估计):综合上述情况对病情进行分析。

●Plan(计划):组织抢救程序,进行专科分诊。

病例分析1●病例:病人驾驶摩托车,因避让行人,不慎从车上摔下,被交警送入医院。

目前病人神志不清,头上有一5cm左右的头皮裂伤,出血不止,无呼吸困难、无脑脊液漏。

●S(主诉):病人驾驶摩托车,因避让行人,不慎从车上摔下,被交警送入医院。

O(观察):病人神志不清,头上有一5cm左右的头皮裂伤,出血不止,无呼吸困难、无脑脊液漏。

●A(估计):病人有明确颅脑外伤,是否还有颅骨骨折、颅内损伤需要神经外科检查。

●P(计划):立即送入急诊手术室,止血。

呼叫神经外科医生进行处理。

(1级)病例分析2●患者,女,55岁。

午饭后感到上腹部疼痛,胸闷,本人有恐慌感故前来就诊。

病人心律快、脉律不整,口唇、甲床轻度发绀,呼吸浅速。

●S(主诉):午饭后感到上腹部疼痛,胸闷,本人有恐慌感故前来就诊。

●O(观察):心律快、脉律不整,口唇、甲床轻度发绀,呼吸浅速。

●A(估计):病人消化系统以外症状占主要地位,心脏病可能性最大。

●P(计划):内科诊室,优先就诊。

(2级)PQRST公式(描述疼痛病人主诉)●Provokes(诱因):疼痛的诱因是什么?怎样可以缓解?怎样加重?●Quality(性质):疼痛的性质?●Radiates(放射):疼痛的位置?有无放射?●Severity(程度):相当于1-10哪个数字?●Time(时间):疼痛开始时间?持续时间?病例分析●病例分析●患者,男,34岁。

饱餐后出现腹痛,伴恶心、呕吐,疼痛似刀绞一样,弯腰时疼痛加重。

疼痛位于右上腹,并向右肩部放射。

疼痛剧烈但勉强忍受,如果用数字1-10表示,病人说自已的疼痛“大约相当于8”。

以往曾有2次类似发作,每次均在饱餐后,持续时间不等。

●P(诱因):饱餐后出现腹痛,伴恶心、呕吐,弯腰时疼痛加重。

●Q(性质):疼痛似刀绞一样。

●R(放射):疼痛位于右上腹,向右肩部放射。

●S(程度):疼痛剧烈但勉强忍受,病人说自已的疼痛“大约相当于8”。

●T(时间):以往曾有2次类似发作,每次均在饱餐后,持续时间不等。

●A(估计):可能是急性胆囊炎。

多个病人同时来诊●病人1:男性,60岁,建筑工人。

主诉急性后腰疼痛。

病人弯腰捂背,直不起腰来。

●病人2:16岁,男性。

主诉踝部疼痛,由朋友搀扶来急诊室。

一脚着地。

踝部红诊。

●病人3:男性,27岁。

病人呼吸骤停,由救护车送至急诊室。

急救医师正在经气管插管给病人做辅助呼吸。

心电监测显示:窦性心动过速,144次/分。

●病人4:女性,76岁。

主诉在家呕血并感到头晕。

病人面色苍白,BP:80/50mmHg,P:130次/分。

A(估计)、P(计划)●病人3:呼吸骤停。

立即送抢救室。

●病人4:休克的可能。

立即送抢救室。

●病人1:腰扭伤可能性最大。

外科诊室,优先就诊。

●病人2:踝关节扭伤可能性最大。

急诊外科候诊。

作业题●一冠心病病人,平日有心绞痛发作病史,近3天胸痛频繁发作,来急诊就诊。

病人自述最近由于工作繁忙故经常加班,非常累,胸痛似刀绞,服硝酸甘油等抗心绞痛药物不能缓解,且疼痛向肩背部放射,如果用1-10数字来比喻疼痛,病人说自己的疼痛“大约相当于7”。

请说明如何用PQRST公式描述。

答案●P(诱因):病人可能由于经常加班,非常劳累导致。

●Q(性质):疼痛似刀绞一样●R(放射):胸部疼痛,且疼痛向肩背部放射。

●S(程度):“大约相当于7”。

●T(时间):胸痛持续3天,不能自行缓解,且服药后疼痛也不能缓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