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中医基础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辨证
第一节 八纲辨证
概说 (一)八纲辨证的基本概念:
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辨证纲领。 表里:病变的部位。 寒热:病变的性质。 虚实:邪正的盛衰。 阴阳:辩证的总纲。
(二)八纲辨证的源流
1、源出于《内经》。 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2、运用于《伤寒杂病论》。 如方隅《医林绳墨》:“仲景治伤寒……究其大要,
实是也。”
(三)八纲辨证的理论意义 八纲是中医各种辨证方法的总纲,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掌握八纲辨证即能把握疾病的基本病理机制,为治疗疾病 确立总的原则。有提纲挈领,执简驭繁的理论意义。
八纲内容
一、表里辨证 表里辨证是辨别病位和病势的两个纲领。 表里辨证主要适用于外感病证。
(一)表证 1、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咽 喉痒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
(二)热证
1、临床表现 发热,恶热喜冷,口渴喜冷饮,面红目
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尿黄便干,舌红, 苔黄,脉数等。
2、辨证要点 (1)多见于外感病感受温热邪气,外邪入里 化热,以及内伤病中情志化火,瘀血痰食化 火或阴虚生热等。
(2)有发热恶热,口渴喜冷饮,尿黄便干,舌红 苔黄,脉数的典型表现。
(3)应辨清表里虚实。
5、虚寒证 (1)临床表现
2、辨证要点
(1)多见于外感病的初起阶段,具有起病急,病程 短的特点。
(2)以恶寒发热并见,舌苔薄,脉浮为典型症状。 (3)还应辨清寒、热、虚、实。
(二)里证
1、临床表现 高热、恶热,或低热,烦躁神昏,口渴引饮或疲乏无 力,脉沉等。
2、辨证要点 (1)多见于情志内伤或饮食劳倦等引起的各种内伤杂病。 (2)也可见于外邪由表及里或外邪直中于里。 (3)无恶寒发热并见和脉浮等表证的特异表现。
如表寒证转化为里热证。 (2)由热转寒
如高热转为阳气暴脱的亡阳证。
3、寒热真假 (1)真寒假热(寒极似热)
内真寒:四肢厥冷。 外假热:身热(欲衣被),面红(戴阳),口 渴(不欲饮)。 (2)真热假寒 内真热:身大热,口渴。 外假寒:四肢厥冷(不欲衣被),脉沉(沉数 有力)。
鉴别要点: 假象多见于体表、四肢,真象多见于 脏腑、 气血、阴阳。 里证、舌苔、脉象应为重要依据。
(四)寒热与表里的关系 1、表寒证
(1)临床表现: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 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辨证要点:有恶寒,无汗,苔薄白,脉浮紧的 典型临床表现。
2、表热证 (1)临床表现:发热重,恶寒轻,咽痛,口干,舌
边尖红,脉浮数。 (2)辨证要点:有发热重,恶寒轻,舌边尖红,脉
浮数的典型脉证。
重透发肌表。
二、寒热辨证 寒热辨证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一)寒证 1、临床表现 恶寒喜暖,面色恍白,肢冷蜷卧,口淡不渴,痰涕清 稀,尿清便溏,舌淡苔白而滑润,脉迟或紧。
2、辨证要点 (1)寒证多见于外感病感受寒邪或过食生冷,也见于内伤
杂病阳气受损。 (2)有恶寒喜暖,舌淡苔白,脉迟或紧的典型临床表现。 (3)还应辨证表里虚实。
无出于表里虚实阴阳寒热,八者而已”。
3、成熟于明代
如张景岳《景岳全书》提出“二纲六变”,:“阴 阳既明,则表与里对,虚与实对,寒与热对,明此六变, 明此阴阳,则天下之病,固不能出此八者。”
王执中《伤寒正脉》:“治病八字,虚实阴阳表里寒 热,八字不分,杀人反掌。”
4、定名于近代 如祝味菊《伤寒质难》:“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
3、里寒证:见实寒、虚寒。 4、里热证:见实热、虚热。
三、虚实辨证 虚实辨证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一)虚证 1、临床表现 倦怠乏力,自汗气短,心悸失眠,眩晕肢麻, 畏寒肢冷,溲清便溏,五心烦热,颧红盗汗, 脉虚无力。 2、辨证要点
(1)多见于各种内伤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外感热 病后期。
(2)应结合具体病情辨清气血阴阳。
形体消瘦,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 细数。 (2)辨证要点 有五心烦热,颧红盗汗及典型舌脉。
4、实热证 (1)临床表现
壮热恶热,口渴饮冷,面红目赤,烦躁,神昏,大便秘 结,腹痛拒按,舌红,苔黄,脉洪滑实数。
(2)辨证要点 A、有壮热恶热,口渴饮冷,腹痛便干及典型舌脉。 B、与虚热的鉴别 实热:高热、大汗、满面通红、舌红苔黄、脉洪数 虚热:低热、盗汗、两颧发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实证 1、临床表现 高热,胸闷烦躁,呼吸气粗,痰涎壅盛,腹痛 拒按,大便干结,小便不利,舌质苍老,苔厚 而腻,脉实有力。
2、辨证要点 (1)实证症状较多,机能亢奋是基本病理特征。 (2)有形之邪如瘀血痰食、二便不通,在体内蓄
积。 (3)有典型的舌脉。
(三)虚证与实证的关系 1、虚实错杂 实证夹虚:如实热→伤津。 虚证夹实:如脾虚→水肿。 虚实并重: 如小儿疳积:形削骨立,大便泄泻并 见舌苔厚腻。 2、虚实转化 由实转虚:如实热→气阴两虚。 由虚转实:如脾气虚→水肿(多为虚实夹杂)
(三)半表半里证
1、临床表现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 苦,咽干,目眩。
2、辨证要点 (1)见于外感病病位由表入里,尚未完全入里的阶段。 (2)有少阳枢机不利的典型临床表现。
(四)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1、Fra Baidu bibliotek里同病 即表证里证并见,如:外有表寒,内有里热等 。
2、表里出入 表邪入里,如表寒证入里化热,转化为里热证。 里邪出表:如麻疹因诊治不当,疹毒内陷,经治疗又
(三)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1、寒热错杂
(1)上热下寒 如:胸中烦热,口臭喜冷,牙龈肿痛。 兼见腹痛喜暖,大便稀溏。
(2)上寒下热 如:脘腹冷痛,呕吐清涎。 兼见小便短赤涩痛。
(3)表寒里热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 烦躁,口渴,尿黄。
(4)表热里寒 发热恶寒,咽痛咳嗽。 四肢不温,大便溏泄。
2、寒热转化 (1)由寒转热
(四)虚实与表里寒热的关系 1、表虚证
(1)临床表现 发热,恶风,汗出,头项强痛,脉浮缓。
(2)辨证要点 以发热、恶风、脉浮缓为典型脉证 。
2、表实证 (1)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脉浮紧。
(2)辨证要点 以恶寒、无汗、脉浮紧为典型脉证。 与表虚证的鉴别在于有汗或无汗,脉缓或紧。
3、虚热证 (1)临床表现
第一节 八纲辨证
概说 (一)八纲辨证的基本概念:
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辨证纲领。 表里:病变的部位。 寒热:病变的性质。 虚实:邪正的盛衰。 阴阳:辩证的总纲。
(二)八纲辨证的源流
1、源出于《内经》。 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2、运用于《伤寒杂病论》。 如方隅《医林绳墨》:“仲景治伤寒……究其大要,
实是也。”
(三)八纲辨证的理论意义 八纲是中医各种辨证方法的总纲,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掌握八纲辨证即能把握疾病的基本病理机制,为治疗疾病 确立总的原则。有提纲挈领,执简驭繁的理论意义。
八纲内容
一、表里辨证 表里辨证是辨别病位和病势的两个纲领。 表里辨证主要适用于外感病证。
(一)表证 1、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咽 喉痒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
(二)热证
1、临床表现 发热,恶热喜冷,口渴喜冷饮,面红目
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尿黄便干,舌红, 苔黄,脉数等。
2、辨证要点 (1)多见于外感病感受温热邪气,外邪入里 化热,以及内伤病中情志化火,瘀血痰食化 火或阴虚生热等。
(2)有发热恶热,口渴喜冷饮,尿黄便干,舌红 苔黄,脉数的典型表现。
(3)应辨清表里虚实。
5、虚寒证 (1)临床表现
2、辨证要点
(1)多见于外感病的初起阶段,具有起病急,病程 短的特点。
(2)以恶寒发热并见,舌苔薄,脉浮为典型症状。 (3)还应辨清寒、热、虚、实。
(二)里证
1、临床表现 高热、恶热,或低热,烦躁神昏,口渴引饮或疲乏无 力,脉沉等。
2、辨证要点 (1)多见于情志内伤或饮食劳倦等引起的各种内伤杂病。 (2)也可见于外邪由表及里或外邪直中于里。 (3)无恶寒发热并见和脉浮等表证的特异表现。
如表寒证转化为里热证。 (2)由热转寒
如高热转为阳气暴脱的亡阳证。
3、寒热真假 (1)真寒假热(寒极似热)
内真寒:四肢厥冷。 外假热:身热(欲衣被),面红(戴阳),口 渴(不欲饮)。 (2)真热假寒 内真热:身大热,口渴。 外假寒:四肢厥冷(不欲衣被),脉沉(沉数 有力)。
鉴别要点: 假象多见于体表、四肢,真象多见于 脏腑、 气血、阴阳。 里证、舌苔、脉象应为重要依据。
(四)寒热与表里的关系 1、表寒证
(1)临床表现: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 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辨证要点:有恶寒,无汗,苔薄白,脉浮紧的 典型临床表现。
2、表热证 (1)临床表现:发热重,恶寒轻,咽痛,口干,舌
边尖红,脉浮数。 (2)辨证要点:有发热重,恶寒轻,舌边尖红,脉
浮数的典型脉证。
重透发肌表。
二、寒热辨证 寒热辨证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一)寒证 1、临床表现 恶寒喜暖,面色恍白,肢冷蜷卧,口淡不渴,痰涕清 稀,尿清便溏,舌淡苔白而滑润,脉迟或紧。
2、辨证要点 (1)寒证多见于外感病感受寒邪或过食生冷,也见于内伤
杂病阳气受损。 (2)有恶寒喜暖,舌淡苔白,脉迟或紧的典型临床表现。 (3)还应辨证表里虚实。
无出于表里虚实阴阳寒热,八者而已”。
3、成熟于明代
如张景岳《景岳全书》提出“二纲六变”,:“阴 阳既明,则表与里对,虚与实对,寒与热对,明此六变, 明此阴阳,则天下之病,固不能出此八者。”
王执中《伤寒正脉》:“治病八字,虚实阴阳表里寒 热,八字不分,杀人反掌。”
4、定名于近代 如祝味菊《伤寒质难》:“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
3、里寒证:见实寒、虚寒。 4、里热证:见实热、虚热。
三、虚实辨证 虚实辨证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一)虚证 1、临床表现 倦怠乏力,自汗气短,心悸失眠,眩晕肢麻, 畏寒肢冷,溲清便溏,五心烦热,颧红盗汗, 脉虚无力。 2、辨证要点
(1)多见于各种内伤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外感热 病后期。
(2)应结合具体病情辨清气血阴阳。
形体消瘦,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 细数。 (2)辨证要点 有五心烦热,颧红盗汗及典型舌脉。
4、实热证 (1)临床表现
壮热恶热,口渴饮冷,面红目赤,烦躁,神昏,大便秘 结,腹痛拒按,舌红,苔黄,脉洪滑实数。
(2)辨证要点 A、有壮热恶热,口渴饮冷,腹痛便干及典型舌脉。 B、与虚热的鉴别 实热:高热、大汗、满面通红、舌红苔黄、脉洪数 虚热:低热、盗汗、两颧发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实证 1、临床表现 高热,胸闷烦躁,呼吸气粗,痰涎壅盛,腹痛 拒按,大便干结,小便不利,舌质苍老,苔厚 而腻,脉实有力。
2、辨证要点 (1)实证症状较多,机能亢奋是基本病理特征。 (2)有形之邪如瘀血痰食、二便不通,在体内蓄
积。 (3)有典型的舌脉。
(三)虚证与实证的关系 1、虚实错杂 实证夹虚:如实热→伤津。 虚证夹实:如脾虚→水肿。 虚实并重: 如小儿疳积:形削骨立,大便泄泻并 见舌苔厚腻。 2、虚实转化 由实转虚:如实热→气阴两虚。 由虚转实:如脾气虚→水肿(多为虚实夹杂)
(三)半表半里证
1、临床表现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 苦,咽干,目眩。
2、辨证要点 (1)见于外感病病位由表入里,尚未完全入里的阶段。 (2)有少阳枢机不利的典型临床表现。
(四)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1、Fra Baidu bibliotek里同病 即表证里证并见,如:外有表寒,内有里热等 。
2、表里出入 表邪入里,如表寒证入里化热,转化为里热证。 里邪出表:如麻疹因诊治不当,疹毒内陷,经治疗又
(三)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1、寒热错杂
(1)上热下寒 如:胸中烦热,口臭喜冷,牙龈肿痛。 兼见腹痛喜暖,大便稀溏。
(2)上寒下热 如:脘腹冷痛,呕吐清涎。 兼见小便短赤涩痛。
(3)表寒里热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 烦躁,口渴,尿黄。
(4)表热里寒 发热恶寒,咽痛咳嗽。 四肢不温,大便溏泄。
2、寒热转化 (1)由寒转热
(四)虚实与表里寒热的关系 1、表虚证
(1)临床表现 发热,恶风,汗出,头项强痛,脉浮缓。
(2)辨证要点 以发热、恶风、脉浮缓为典型脉证 。
2、表实证 (1)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脉浮紧。
(2)辨证要点 以恶寒、无汗、脉浮紧为典型脉证。 与表虚证的鉴别在于有汗或无汗,脉缓或紧。
3、虚热证 (1)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