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血疗法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放血疗法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概况

放血疗法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概况

放血疗法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概况【摘要】“放血疗法”是独特且常用的中国传统医学的治疗方法之一,是指根据患者病情,用三棱针、一次性采血针等医用针具在病位、腧穴或耳尖等部位刺破浅表血络,放出适量血液,或再在出血部位施以拔罐、留罐等操作以加强治疗效果的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传统中医外治法。

具有泻热、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随着血液的排出,达到“血出邪尽,血气复行”之效。

其因操作简便、收效迅速、安全实用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多学科领域。

【关键词】放血;皮肤病;临床应用Clinical application of bloodletting therapy in dermatologyAbstract:"bloodletting therapy" is unique and one of the commonly us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is refers to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with a triangular needle,one-time blood collection needles and other medical needles in a prick in areas such as the shape,aperture or superficial blood vessels,sent out a suitable amount of blood,or in bleeding again with cupping,tank operations such as to strengthen the treatment effect is used to a traditional extern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It has the effect of diarrhea,analgesic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as the blood is excreted,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bleeding out of evil,blood and blood".It is widely used in multidisciplinary fields because of its simple operation,quick effect and safe and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bloodletting;Skin disease;Clinical application of放血疗法作为带状疱疹、痤疮等皮肤科疾病的辅助治疗手段,拥有较长的临床应用历史。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
出专业意见和建议。
刺络放血疗法的疗效评价结果
疼痛缓解
刺络放血疗法对缓解疼痛有显 著效果,尤其对于慢性疼痛和
神经性疼痛。
炎症减轻
刺络放血疗法能够减轻炎症反 应,对于关节炎、痛风等炎症 性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促进血液循环
刺络放血疗法能够改善血液循 环,促进新陈代谢,对于缺血 性疾病和肢体麻木等有较好的 疗效。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刺络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 • 刺络放血疗法的操作方法 • 刺络放血疗法的临床应用 • 刺络放血疗法的疗效评价与展望
引言
01
刺络放血疗法的简介
01
刺络放血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 疗法,通过针刺人体特定穴位或 部位,使淤血或病血排出体外, 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刺络放血疗法的理
02
论基础
刺络放血疗法的中医理论依据
刺络放血疗法源于《黄帝内经 》,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
中医认为,刺络放血可以调节 气血,通经活络,达到治疗疾 病的目的。
通过刺破脉络,使气血流畅, 瘀滞得以疏通,从而达到调和 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
刺络放血疗法的作用机制
刺络放血可以刺激机 体自身调节功能,促 进新陈代谢。
调节免疫功能
刺络放血疗法能够调节免疫功 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对于免 疫系统疾病有较好的辅助治疗
效果。
刺络放血疗法的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深入研究刺络放血疗法的机理
拓展刺络放血疗法的应用范围
进一步研究刺络放血疗法的作用机理,为 临床应用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进一步探索刺络放血疗法在更多疾病领域 的应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脂的临床观察

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脂的临床观察

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脂的临床观察高血脂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液中脂质含量过高,主要表现为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的升高。

长期的高血脂症可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传统医学中,藏医放血疗法被广泛运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包括高血脂。

本文将通过对一组患者的临床观察,探讨藏医放血疗法在治疗高血脂症方面的效果。

1. 藏医放血疗法的基本原理藏医放血疗法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通过刺破神庭穴或其他特定穴位进行出血,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消除疾病引起的体内积滞。

在处理高血脂症时,藏医认为通过放血可以清除体内多余的脂质,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2. 临床观察方法和对象选择本次临床观察纳入了一组患有高血脂症的患者,全部来自某医院门诊。

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观察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病历资料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初步体检、血液检查和相关指标的测定;采用藏医放血疗法进行治疗,并记录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主观感受以及相关指标的变化;通过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的持续性。

3. 治疗效果观察及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发现藏医放血疗法在治疗高血脂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首先,患者的主观感受明显改善,包括精神状态好转、胸闷、头晕等症状的减轻。

其次,在血液检查中,大多数患者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有所下降,尤其是胆固醇水平,部分患者甚至恢复到正常范围。

进一步的随访调查显示,治疗后的高血脂症有较低的复发率。

4. 潜在的机制和副作用藏医放血疗法能够显著改善高血脂症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相关:首先,通过放血减少了体内多余的脂质,提高了血液的流动性,有利于代谢产物的排除;其次,放血过程中可能会刺激人体产生一些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进一步调节血脂水平。

至于副作用,虽然在观察中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但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监测。

5. 藏医放血疗法在临床应用的前景虽然藏医放血疗法在治疗高血脂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其临床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体会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体会

床疗效显著 , 尤其对 急性扁桃 体炎、 头痛 、 偏 急性腰扭伤 、 虫咬性皮 炎等疾病有 良好 的治疗作用 。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4 73 R 5.
刺络放血疗法是针灸医学 中传统 的刺法之一 。《 灵枢 ・
九 针 十 二 原》 中记 载有 “ 针 ”其 中“ 篇 九 , 锋针 ” 是 专 门用 来 就
风热火毒循经上扰 , 蕴结咽喉所致 , 证属肺 胃实热证 。少 商
是手 太阴肺经 的井 穴 , 点刺少商放血 , 能清肺疏卫 , 胃泻 清 火 , 利咽喉。 清 耳与经络 、 脏腑 密切相连 , 手足十 二经脉 的循
行均直接或间接达于耳 。《 灵枢 ・ 口问》 篇亦云 :耳者 , “ 宗脉
之所聚也 。故耳尖及耳背静脉放血能使脏腑火热毒邪随血 ” 外 出而泄 , 具有清热解毒 , 消肿散结, 祛瘀通络 , 镇静止痛作 用。 大椎为督脉 要穴, 乃诸 阳之会 , 点刺 放血可疏 风解表 , 清 泻热邪 。 本法加 点刺太 阳穴放血亦可 治疗麦粒肿 、 流行性结
咽 困难, 口干喜饮 , 便干溲赤。自服药物无效而来诊治。查: 体温: 8 5 咽部充血, 3 . ℃, 扁桃体 I度肿大 , I 表面可见黄色分 泌物, 舌质红 , 苔黄腻, 脉濡数 。白细胞总数 :2 6 l9L 中 1 .× O/ , 性粒 细胞 百分比 8 .% 7 4 。诊断 : 急性扁桃体炎 。遂 以小号三


刺 络放血疗 法是针 灸医学 中传统 的刺法之 一, 已广泛应用 于临床 各科 , 现 是一种独 特的外治方 法, 临
扁桃体 炎; 偏头痛; 腰扭伤 ; 皮炎; 刺络 ; 放血 ; 医案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号: 0 4 6 5 (0 8 1- 0 9 0 1 0- 8 2 2 0) 10 5 — 2

放血疗法的临床运用体会

放血疗法的临床运用体会
调 与五脏 经脉 功能 失 调有 关 , 临证 不 能 局 限 于一 脏 一 方, 应 当辨 证施 治 , 方能 取得 显效 。 同道 治疗 月经 不调 各有 独到 见解 , 笔者 综 而述之 , 以期 提高 大家 对本 病 的
认识 , 扩展 思维 , 提 高临床 疗效 。
参 考 文 献
等, 常选 用少 腹逐 瘀 汤 、 桂 枝 茯苓 丸 、 失笑 散 等 方 剂 辨
证 治疗 , 丰 富 了临床治 疗方 法 。
3 结 语
[ 1 1 ] 李丽 芬. 从 心论 治闭经 的体 会 [ J ] . 中医药 学报 , 2 叭0 , 3 8( 1 ) :
7 9 - 8 0.
[ 7] 赵芸 . 月经不调致面部黄褐斑的中医药治疗[ J ] . 黑 龙江 中 医药 ,
2 0 1 0, 5 2 ( 2 ) 不调的理论 基础探讨 [ J ] . 中 华 中 医 药 学
刊, 2 0 1 2, 3 0 ( 4) : 8 9 9 - 8 9 0 .
徐重明 等结合 冲脉生理病理 特点 , 提 出 固 冲 以 固
经、 理 冲 以通 经治 疗 法 则 。其 主 张 临 床治 疗 以培 本 固 冲为核 心 , 提 出培 本 以健脾 为要 , 常选 用 固冲汤 为主 方 加减 治疗 ; 理 冲主要包括行气 、 理血 、 养 肝血、 通 经 脉

1 2 7 8・
光 明中医2 0 1 4年 6月 第 2 9卷 第 6期
C J G MC M J u n e 2 0 1 4 . V 0 1 2 9 . 6
心与 胞宫 的关 系 至为密 切 , 心 阳之气下 达 , 心血下 交 于 胞宫, 血 海满 溢则 月 经按 期 来 潮 ; 倘 若 心 气 不下 , 胞 血 资 源匮 乏则致 月 经不 来 。心借 胞 脉 与 胞 宫相 通 , 胞 宫

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效果论证

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效果论证

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效果论证放血疗法是历史上广泛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它通过切开静脉或动脉或者通过吸取患者的血液,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尽管这种疗法在当今被认为是一种不太合理且实践效果不佳的治疗方法,但是在一些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放血疗法被视为一种奇迹般的治疗方法。

这篇文章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效果的论证。

理论基础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存在于古希腊和早期中世纪的医学文献中。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曾经认为,人体健康的关键是平衡四种体液(血液、黄胆、黑胆和粘液)的比例。

因此,当患者体内一种体液过多时,放血疗法就成为了调整体液平衡的一种方式。

而早期中世纪的医学家则将血液看作是“体内污染物”的来源,认为放血能够清除体内的毒素和污染物,从而治疗各种疾病。

然而,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在当今已经没有了科学依据。

现代医学已经认为,血液不仅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更是人体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对于任何一种疾病,放血疗法都不能从根本上治愈它。

实践应用效果论证放血疗法的实践应用效果被广泛质疑,因为它在治疗某些疾病时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死亡。

例如,在18世纪欧洲的一次霍乱疫情中,医生们大量使用放血疗法来治疗患者,结果导致病人的死亡率却不断上升。

在20世纪,科学家们通过对放血疗法进行全面评估和研究,发现它在临床实践中不仅缺乏科学依据,而且还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危害。

然而,一些医生仍然坚信放血疗法可以缓解一些疾病的症状,例如高血压、头痛和其他慢性疾病。

他们认为,通过放血可以减轻一些症状,但对于疾病本身并没有治愈作用。

因此,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放血疗法仍然被认为是一种合法的治疗方法。

结论放血疗法在历史上曾经被广泛使用,但是它的理论基础已经失去了科学基础支持。

现代医学已经发现,放血疗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任何疾病,同时还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危害。

因此,放血疗法不再被当作一种正规的医疗手段,并且它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权威机构明确地禁止使用。

放血疗法临床妙用

放血疗法临床妙用
个疗 程治 愈 。混 合 痔 2 2例 中有 1例 治 疗 2个 疗 程 治
过气 , 表情 痛苦 , 测血 压 2 0 I0 3 / 7 mmHg 脉 弦 , 洪 , , 微 苔
白腻 , 质淡 , 大便干 , 小便 黄 。
治疗 : 急则 治标 , 以降压 、 降浊化瘀 为 主。取 穴 : 嘱其 坐于椅子上 , 三棱针先取双耳 尖各放血 3 滴 。随后双 ~4
1 8例 , 混合 痔 2 2例 。其 中男 2 例 , 3 5 女 5例 ; 龄 2 ~ 年 4
5 岁, 均 4 岁。 6 平 8 治 疗 方 法
于 委 中穴周 围的浅静 脉 , 以三棱 针 点 刺放 血 , 血 喷射 其
而 出 , 紫黑 , 3 s 色 约 0 左右渐 止 , 棉签压 迫针 眼 。患者 用
膝暴露 于 膝上 2c 于右腿 足 三里 穴 周 围 处 寻 一反 应 0m,
愈 , 例 治 疗 2个 疗 程 治 愈 , 4例 治疗 3个 疗程 治 愈 。 6 1
治愈后 仍须 巩 固治疗 1 2 疗程 。 ~ 个
体 会
点, 三棱 针针刺后 , 喷射 而 出 , 血 压力 很 大 , 色紫 黑 , 血 约 4s 0 后渐压力减小 而止 , 签压 迫止 血 , 者述 当时 即憋 棉 患 气 消失 , 症状均减 轻 , 测得血压 20 10 1 / 5mmH , g 给予脉络 宁注射液 2 ml 入盐 水 2 0 中缓 慢静 滴 , 1次 , 0 加 5 m1 日 连
例 1 .患者 , , O ,9 9 4月 1 男 4 岁 19 年 4日来 诊 。
赵 红 兵 康 杰 庄 淑 平
( 山东 省 威 海 市 文 登 中心 医院 , 6 4 0 240)

百病放血疗法 (2)

百病放血疗法 (2)

百病放血疗法引言百病放血疗法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医疗方法,早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提到了放血疗法的应用。

放血疗法通过将患者体内多余的血液抽取出来,以达到解毒、清除病邪、平衡体液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百病放血疗法的原理、应用、注意事项等内容。

原理放血疗法基于中医理论,认为体内疾病是由于体内血液不流畅、病邪积聚引起的。

通过抽取多余的血液,可以清除体内的病邪,恢复体液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健康的作用。

应用1. 热病放血疗法在治疗热病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热病包括感冒、发热等症状,通过放血可以帮助患者排出体内多余的热邪,缓解发热症状,促进恢复。

2. 中毒中毒是一种常见的身体不适,放血疗法可以有效地清除体内的毒素,帮助患者排毒。

例如,对于食物中毒患者,通过放血可以将毒素从血液中清除,减轻患者的中毒症状。

3. 血压异常放血疗法在调节血压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

对于高血压患者,通过放血可以降低血压,减轻相关症状。

而对于低血压患者,放血可以提高血压,增加血液循环,提高患者的体力和精神状态。

4. 风湿病放血疗法对于风湿病患者也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通过放血可以促进体液的流动,减少病邪的积聚,从而缓解风湿病的病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注意事项1.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放血疗法需要由专业医师进行操作,患者在接受放血治疗时,应该由医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操作。

2.配合其他疗法:放血疗法通常应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使用,如药物疗法、针灸疗法等。

患者应根据医嘱,按时接受相应疗法的治疗。

3.注意卫生:在进行放血疗法时,应注意卫生,确保环境和器具的清洁,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4.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有所不同,对于放血疗法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进行治疗前,应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结论百病放血疗法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医疗方法,在很多病症的治疗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尽管放血疗法具有一定的风险和注意事项,但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正确使用放血疗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病症,恢复健康。

中医特色治疗放血疗法

中医特色治疗放血疗法

3、挑刺法:在施术部位或反应点处,用
三棱针或注射针挑破浅层皮肤,继而再向 深层挑断组织纤维。
4、刺络法:用三棱针或注射针缓慢地刺
入已消毒的较细的浅静脉,使少量出血, 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止血。
放血疗法的作用机制:
通过放血刺激相应的穴位和经络,调节气血阴阳平衡,从 而治疗疾病。
临床应用
治疗急性中耳炎、急性耳 闷、耳痛、突发性耳聋、 耳鸣等疾病
禁忌症: 1.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出血性疾病者禁用,患者血管瘤部位禁用。 2.贫血,低血压,孕期及过饥过饱,醉酒,过度疲劳者慎用。
临床应用
常用穴位及治疗疾病
耳尖 少商(手太阴肺经):主治咽喉肿痛,咳嗽,鼻衄,发热,昏迷,癫狂 等 商阳(手阳明大肠经):主治耳聋,齿痛,咽喉肿痛,颌肿,青盲,手 指麻木,热病,昏迷等
功效与作用
活血化瘀
放血疗法通过少量的放血和刺激经络穴位来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和造血功能, 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调和阴阳的功效。可用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治疗。
疏通经络
放血疗法可通过适当的出血,对穴位产生相应的刺激来疏通经络、调养气 血的作用,可用于痹症、痛症的治疗,如头痛、咽喉肿痛、关节疼痛、胃痛、 等。
4..操作时若患者突然出现血晕等不适,应先平躺并服用热水缓解症状。
THANK YOU
放血疗法
目录
1 概念
3 在眼耳鼻喉科的临床应用
5 操作流程
2 适应症、禁忌症 4 功效与作用 6 注意事项


定义: 放血疗法是指以针刺人体特定的穴位或浅表脉络,放出少量血液,以 外邪内蕴之热毒,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
适应症: 1.眼耳鼻喉科疾病:如急性结膜炎,急性咽喉肿痛,急性目赤肿疼等 2.内科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慢性心功能不全、反流性食管炎等 3.外科疾病:如外伤,脉管炎,疖肿等 4.妇科疾病:如子宫颈炎,急慢性盆腔炎,痛经、继发性闭经等 5.儿科疾病:如小儿腹泻,营养不良等 6.皮肤科疾病:如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等

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眉心放血法:术者端坐患者对侧,用左右两拇指由眉心(印堂穴)由内向外按捋三次,再用拇指食指揪起眉心,针刺放血(所用工具为一般缝衣针,下同)。

此法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前额痛、畏寒等证。

太阳穴放血法:术者用拇指由前额向外捋三次,然后用拇指同食指揪起太阳穴处皮肤,用针刺出血少许。

此法适用于感冒头痛、寒热往来、血瘀头痛、高血压头痛等。

掴窝放血法:患者背向医者直立,暴露掴窝部。

术者先用手掌击其(月国)窝。

暴露(月国)窝表浅静脉。

在(月国)窝中线外(相当委中穴),用针刺出血少许。

此法主治风寒感冒、身痛、腰痛及腹痛等症。

肘窝放血法:暴露肘部后,术者由上臂向下捋三次,然后用一物紧束上臂,待肘部血管怒张。

在肘部静脉处(相当曲池穴)放血。

此法主治风寒感冒、肢体疼痛、身痛等症。

中指放血法:用一根红线紧束患者中指。

术者在中指指甲上一韭叶处或指端放血。

此法主治风寒感冒、小儿客忤惊风、妇人癔病。

外耳廓放血法:病人背术者坐位,将耳廓外侧暴露。

术者用手固定耳廓,暴露耳廓小静脉,取其上三分之一处,用砭石(或瓷器钝片),轻刺小静脉血,视其病情轻重以定其放血量。

此法主治咽部红肿充血、扁桃体炎、口疮及皮肤疥癣、神经性皮炎等。

内迎香放血法:取一锐利竹签,放入病人鼻翼内0.5公分处,紧贴鼻翼。

术者用食指猛弹鼻翼使其出血少许。

此法主治急性眼炎、红眼、咽炎、咽部充血等证。

关节扭伤血肿放血法:如关节扭伤跌打局部血肿,回族民间常用局部放血,配合拔火罐,拔除瘀血,也有用小儿童尿洗之以活其血. 放血疗法的作用和适应范围退热作用中医认为发热主要有两种,一为阳盛发热,一为阴虚发热。

放血的退热作用,则适用于前一种。

因为阳气盛必然会血盛,放血可以减少血盛,从而减少了血脉中的邪热,使机体的气血趋于正常。

止痛作用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意思是内有疼痛症状的疾病,在其经脉中必有闭塞不通的地方。

放血疗法可以直接带出经脉中的瘀滞的病邪,调整闭塞的壅阻的局面,经脉畅通了,疼痛立时可止。

藏医放血疗法的功能主治

藏医放血疗法的功能主治

藏医放血疗法的功能主治1. 引言藏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其中,藏医放血疗法作为一种特殊的疗法,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中。

本文将对藏医放血疗法的功能主治进行详细介绍。

2. 藏医放血疗法的基本原理藏医放血疗法是一种通过放出患者体内特定数量的血液,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疗法。

其基本原理包括: - 通过放血可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 放血可以清除体内的病毒细菌等有害物质,增强免疫力; - 通过放血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等症状。

3. 藏医放血疗法的功能主治藏医放血疗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3.1 调节气血放血疗法可以通过调节气血平衡,改善机体的营养供给和代谢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主要适用于以下疾病: - 血瘀型疾病:如瘰疬、痔疮等; - 脾胃虚弱型疾病:如消化不良、乏力等。

3.2 清除毒素放血疗法可以通过清除体内积累的病毒、细菌等有害物质,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主要适用于以下疾病: - 传染病:如肺结核、痢疾等; - 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等。

3.3 缓解疼痛和炎症放血疗法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和调节机体内部环境,缓解疼痛和炎症等症状。

主要适用于以下疾病: - 关节疼痛:如关节炎、骨质疏松等; - 炎症性疾病:如皮炎、肠炎等。

3.4 改善心脑血管功能放血疗法可以改善心脑血管系统的功能,并有效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主要适用于以下疾病: - 高血压:通过放血可以减轻血管的负担,降低血压; - 冠心病:通过放血可以改善冠状动脉供血,预防心肌缺血等。

4. 注意事项和禁忌症藏医放血疗法虽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严格掌握以下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 适应症判断: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情况,合理判断放血疗法的适应症; - 操作规范:放血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规范,以确保疗效和安全;- 禁忌症: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孕期妇女、重度贫血患者等,需要禁止或慎用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在兽医临床的应用

放血疗法在兽医临床的应用

般来讲 , 静脉放血全病程仅放一次 , 大家畜用静 脉注射 针头在 颈静脉放 血 3 0 0 — 5 0 0 m l ,山绵羊
2 0 0 ml 为宜 ; 猪、 犬、 兔 多 在耳 静脉 放血 , 分 别放 血
1 5 0 ml 、 l O O m l 、 3 0 r n l 即可 ; 通关 、 太 阳 穴 用 三 棱 针
剖检可见浆液性或纤维素性胸膜炎 、腹膜 临 炎、 t l , 包炎 、关节炎( 尤其是跗关节和腕关节) ,
有 的还 可 见 脑 膜 炎 。胸 膜 炎 明显 ( 包 括 心 包 炎 和肺 炎) ,关 节 炎次 之 ,腹 膜 炎 和脑 膜 炎 相对 少




些 。 以浆 液 性 、纤 维 素 性 渗 出为 炎 症 ( 严 重
素2 g 、 2 0 %安钠 咖 2 0 m l 、 2 0 %维 生 素 C 2 0 m l , 混 合
似 的疾病发生 ,而且受影响的猪只年龄范围也
显 著增 宽 ,发病率 和死 亡率也 较 高 。
2 临床症 状
病 猪病 初 如 流感 状 , 发热( 4 0 . 5 4 2  ̄ C ) ,嗜睡 , 厌 食 ,咳嗽 ,呼 吸 困难 ; 关 节 肿胀 ,尤 其 是 跗 关 4岁关 中母 驴早 晨 饮水 后急 起急 卧 , 肠 鸣腹泻 , 唇
3 临症应 用范 围
腐朽 的洋芋 喂牛 , 时隔 3小时左右 , 两头牛不 同
程度 出现精神恍惚 , 撞墙碰壁 , 嘴角流涎 , 肠鸣腹
胀, 其 中一 头卧 地抽 搐 , 四肢 呈游 泳状 , 诊 为 马铃
3 . 1 家畜 脑 膜炎 、 脑充 血 、 中暑 、 中毒 、 急 性 热性

针刺放血疗法治疗急性咽炎的临床应用

针刺放血疗法治疗急性咽炎的临床应用

针刺放血疗法治疗急性咽炎的临床应用急性咽炎是指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咽部炎症,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咽部疼痛、发热、咳嗽、喉咙干燥等。

传统中医学认为,急性咽炎的发病与肝、胃、心经络的阻滞、气血不畅有关。

针刺放血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

本文主要探讨针刺放血疗法治疗急性咽炎的临床应用。

一、疗法原理针刺放血疗法是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具体而言,针刺放血疗法可以促进气血流通、调节免疫功能、杀菌消炎、缓解疼痛等。

对于急性咽炎等病症,针刺放血疗法可通过调理肝、胃、心经络的功能,加速局部组织的修复和康复,缓解症状,达到治疗的效果。

二、操作要点1. 穴位的选择针刺放血疗法的穴位选择非常重要。

常用的穴位有肺经、心经、肝经、胃经等,具体穴位包括足三里、太冲、合谷、阳陵泉等。

在治疗急性咽炎时,应选择相关的穴位,如足三里、太冲等。

2. 针刺的技巧针刺的技巧对治疗效果也有很大影响。

一般来说,刺入深度应适中,不宜过深或过浅。

插针的速度应缓慢,插针后应轻轻旋转,以达到扩散气血的作用。

抽血时,应掌握好抽血的速度和量,避免过多抽血而导致贫血等副作用。

3. 时间的安排针刺放血疗法的时间也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

一般来说,针刺时间应在早上或午前,避免在晚上或睡前进行,以免影响睡眠。

每次治疗的时间应掌握在20分钟左右,治疗的次数一般为3-5次,间隔时间为一周左右。

三、临床应用针刺放血疗法在治疗急性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一方面,通过疏通肝、胃、心经络的功能,可以促进急性咽炎的恢复和康复。

另一方面,针刺放血疗法可以增强免疫力,使身体对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产生更强的抵抗力,减少疾病复发的风险。

四、注意事项1. 针刺过程中应注意消毒。

每次治疗前应消毒好双手和针具,避免感染。

2. 注意剂量的问题。

抽血的量应以不引起贫血为宜,过度抽血容易引起副作用。

3. 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针刺操作。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总结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总结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总结王广军指导:郭义王秀云l天津中压学脆20们凰研究生天津3鲫I’¨擅蔓-本文在分析大量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从中医刺血疗法的渊源、适应症、操作方法、及刺络部位的选择等角度对中医刺血疗法作了全面的介绍此外,本文还简单介绍了我国其它民族医药学中刺血疗法的应用情况及刺络放血疗法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荚t词l刺络放血/刺血疗法临床应用棱针、毫针、梅花针、或用刀具刺破躯体的一定部位,放出一定量的血液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该法应用广泛、简便安全、且疗效肯定,因而在民间广为流传。

1捌血疗法概况l1中医刺血疗法柝源刺血疗法源远流长,它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在现存的文献中,此法最早载于马王堆出土的汉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其中曾有“…一引下其皮,以砭穿其旁”的记载,即用砭石刺破八醪以治疗疝气。

《内经》的问世,使这一疗法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全书162篇,论及此疗法的竟多达40余篇,从理论到临床基本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体系,其中对放血疗法的机理、施术部位、操作手法,适应症及禁忌症均作了精辟的论述“。

《汉书・苏武传》“”o曾有这样的记载:“……武(作者注)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甓。

凿地为坎,置煜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也就是说,卫律的医生在坎火的辅助下,用蹈其背出血的方法,使苏武的呼吸在半日内恢复到正常。

这种放血疗法极像后世刘涓子所说的水角或水银角血法。

晋・葛洪《肘后方》载以“针角”之法治病。

南北朝《小品方》载“若有聚血在折上,以刀破之”,即是用刺血的方法治疗疾病。

唐代刺血疗法的应用更为广泛,理论更臻完善,出现了用刺血疗法治疗疾病的专案记载。

如御医秦鸣鹤针刺百会及脑空出血,治愈了唐高宗的头眩目不能视。

朱・王怀隐《太平圣惠方》载在治疗舌头肿胀时,“用手指或镀刀把舌下两边的皮肤弄破使之出血”此法不仅为后世医家所借鉴用于治疗舌肿胀,而且发展为针刺金津、玉液出血,治疗构音障碍及吞咽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血疗法的临床应用放血疗法的临床应用[导读] 放血疗法作为内病外治的重要手段之一,一直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为了取长补短,本文试从藏医《四部医典》和中医经典着作《内经》比较的角度,对其渊源、工具、辨别、操作、弊端、作用等五个方面对放血疗法的临床应用作粗略探讨。

1. 放血疗法的渊源1.1 藏医放放血疗法作为内病外治的重要手段之一,一直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为了取长补短,本文试从藏医《四部医典》和中医经典着作《内经》比较的角度,对其渊源、工具、辨别、操作、弊端、作用等五个方面对放血疗法的临床应用作粗略探讨。

1. 放血疗法的渊源1.1 藏医放血疗法古今的许多专家不约而同地做出了藏医学起源于象雄和西藏本土的论断。

象雄苯教祖师兴饶·米沃切的长子章松·杰布赤谢撰着有《心续·蓝天》和《解毒雍中之漩》。

按照兴饶·米沃切的出生年份及在世时间推断,这两本书的产生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917年。

据此可知,最早的藏医着作至今已有3800多年的历史了。

还有出自敦煌藏经洞古藏医文献P.t.127号—《火灸疗法》残卷的卷尾写到:“此外治文卷不在国王库藏之中,是集一切外治文卷之大成,结合象雄的外治刺术写成。

”笔者认为象雄时期盛行的外治刺术可谓是藏医放血疗法的鼻祖。

公元3世纪首位吐蕃赞普御医东格托觉尖的医学典籍中就有火灸放血专论,公元6~7世纪吐蕃王赤德祖赞时期,成书的《月王药诊》专书放血疗法一章:“外灸放血为外治之最,放血法有截、穿和放血。

”公元7世纪吐蕃王赤松德赞聘请天竺医生达马拉札、汉地和尚马哈金达及“冲”地医生赞巴西拉3人来藏治病并译书,其中《放血疗法·铁莲花》是放血疗法专着。

与此同时“多保”地区的医生却马如孜着有《放血疗法》一书。

公元8世纪,藏族名医玉妥宁玛·元丹贡布编着了藏医经典《四部医典》,标志着藏医学进入了成熟时期。

书中专章论述了放血疗法,成为历代放血疗法书籍无以比拟的范本。

公元9世纪,吐蕃王热巴布时期,翻译了天竺尼马桑巴大师着的《放血术秘器五篇》。

此后,公元10~14世纪,对以往医书有了详细注解,也编着了包括放血疗法在内的大量书籍。

宿喀巴·年尼多杰所着的《宝协查毛》和《千万舍利》,其中不乏放血疗法等治疗方法。

此后,帝玛·丹增彭措博采历代藏医药经典的精华,着有《帝玛医着》,书中《放血疗法教诲·澄清谬误》是论述放血疗法的专章,直至今日仍作为藏医放血疗法实践的指导规范[3]。

近几十年,藏医放血疗法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对历代放血疗法撰述进行了广泛深人的整理研究,并在临床开展治疗工作,出版的专着有《藏医放血疗法》、《藏医外治放血疗法概要》但由于各方原因目前藏医放血疗法的现代机理及实验研究工作还没有开展起来。

1.2 中医刺血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帛书《脉法》,叙述了以砭石治疗痈肿的两种方法。

秦汉时期中医经典着作《黄帝内经》系统地记载了刺络的理论,对针刺放血疗法的名称、针具、针法、取穴、主治范围、禁忌证和治病机制等内容均有详细的论述。

考其全文162篇竞有40余篇论及于此。

总之《黄帝内经》的问世,标志着刺血疗法的理论体系已基本形成。

从而使刺络疗法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

晋唐时期刺络疗法被广泛应用。

晋·葛洪在《肘后方》中载以“针角”之法治病。

唐·王焘《外台秘要》记载了刺血拔罐疗法。

唐代出现了用刺血疗法治疗疾病的专案记载,使这一古老疗法有案可查。

随着金元时期医学争鸣之风的兴起,刺络疗法也得到了提高和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所突破。

身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从正对刺血疗法的运用却颇有心得,使九针之一的钅非针放血治疗多种疾病,在《儒门事亲》中记载针灸医案约30则,几乎全是针刺放血取效。

李东垣对刺血疗法亦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经验,不仅将此疗法用于实证、热证,而且还应用于某些虚证,扩大了刺络疗法的治疗范围。

明清时期医家杨继洲、叶天士、赵学敏等皆擅长刺血。

着名针灸大师杨继洲着《针灸大成》,集针灸经验之大成,其中针刺放血法内容亦十分丰富,并专门记述针刺放血治疗重症、急症的经验。

清代医家郭志邃所着《痧胀玉衡》堪称刺血治疗急症的专着,对后世影响极深。

近几十年,刺血疗法获得蓬勃发展,对刺血疗法进行了广泛深人的整理研究,并开展了刺血治病的机理及实验研究,推动了临床工作的不断发展。

出版的专着有《放血疗法》、《中国民间刺血术》、《中医络脉放血》、《中华络脉刺血图解》、《中国实用刺血疗法》、《中国刺血疗法大全》、《刺血疗法治百病》、《刺血医镜》、《刺血疗法》使刺血治疗的方法、范围不断扩大,疗效亦显着提高,采用刺血疗法治疗的疾病达百余种。

由此可见中藏医的放血疗法可谓源远流长,在各自不同的经典着作及临床实践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2.工具藏医的放血工具以锐利刀具为主,主要是因为藏族是游牧民族,所用的生活工具多是刀具,最常用的刀具有5种:、斜刃刀、斧刃刀、月牙刀、镰形刀。

依据放血部位不同,使用的刀具也不同,例如在前额部血脉放血时用斧刃刀;在颈部血脉放血时用新月状刀具;在四肢较大血脉放血则用羽状刀;舌下血脉放血时用镰形刀等。

中医常用的刺血工具以针具多见,《内经》中刺血的专用工具是九针中的锋针,相当于现在的三棱针,刺痈脓及刺血量较大时,多采用披针,相当于现在的小针刀[7]。

尽管有些学者认为放血工具的选用多与常用生活工具有关,但笔者认为归根结底与放血疗法的理论息息相关,藏医认为放血疗法要注重放出毒气。

因其疗效优于放血,所以刀口尽量要大。

显而易见藏医多用刀具主要还是遵循了其理论指导。

3.辨别3.1 辨病在《四部医典》后继部放血疗法专章中有明确的辨病施治记载。

1)适应症藏医认为对于治疗胆病而言,放血疗法是很有效的方法之一,凡是热性病症均可用放血法治疗,也就是说,凡是扩散伤热、紊乱热、疫热、血、赤巴病引起的炎症,陈旧伤,痛风、黄水病、麻风病、疮病症、淋巴和血液病,特别是血和赤巴偏盛的疾病均宜用放血疗法治疗。

2)禁忌症下列病症则不宜用放血疗法,如寒性疾病、胃火衰败而引起的消化不良、隆病及培根病、神志病、浮肿、消瘦痼疾、孕妇及体弱病人、易患精神病的、16岁以下的儿童和7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刚进行过吐、泻法治疗的患者禁用放血疗法。

原则上,这种治疗方法不适用于培根病和隆病患者。

中医《内经》各篇,如《素问·三部九候论》曰:“孙络病者,治其孙络血。

”《灵枢·官针》也曰:“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

”《灵枢·九针十二原》:“锋针者,刃三隅以发瘤疾。

” 对于经络久滞不通者,以锋针取血同样有较好的疗效。

《灵枢·九针论》对此做了进一步解释:“九针者,天地之大数也……四者,时也。

时者,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

故为之治针,必筒其身而锋其末,令可以泻热出血而瘤病竭。

”《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论及锋针长于治疗久留不去之瘤疾,在《灵枢·官针》中有:“病在五脏固居者,取以锋针,泻于井荣分输,取以四时。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也曰:“病在脏者,取之井。

”邪气久居五脏,闭阻不通,取锋针刺井出血,使邪气从井而出则病可获愈等等。

总之从《内经》各篇所述刺血疗法治疗腰痛、疟疾、癫狂、热病、风痉、癃、厥证、厥头痛、衄、喘、颔痛、心疝暴痛、男子如蛊等10多种疾病。

3.2 辨时藏医认为,放血时机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时机。

1)早期:是指发病后需要马上进行放血进行急救措施,例如外伤等引起的胸腹腔血瘀、增生热、紊乱热等均在发病初期及时放血施治为早期时机。

2)中期:疼痛聚集、无恶寒、血脉沉、麻、胀,血中没有正血和恶血混杂斑纹出现时为中期放血时机,若不然则服汤药后施术。

3)晚期:即赤巴、恶血窜散于血脉、食物引起发热的为晚期放血时机。

放血时机不宜过早,早则就会引起隆病进而热病散窜于各脉。

也不宜太迟,迟则恶血散窜,血脉发脓。

而在《内经》中没有相应的内容,两者比较起来,藏医对禁忌症、适应症及放血时机方面阐述的更为详细,具有一定的临床可操作性。

4.操作规程藏医的放血方法分为准备阶段,确定放血部位,结扎放血部位,放血,观察血液、术后处理6个步骤。

因操作程序复杂,对医者要求较高,所以医者的技术水平就显得尤为关键,治疗开始之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

4.1 前期准备4.1.1 远期准备使疾病进一步分化成熟,区分正血和恶血。

方法:施行放血疗法前3~5天,服用由三种诃子汁配成的汤剂以分离正血与病血,服木藤蓼以分离隆病与热病,服藏木香、木藤蓼以分离培根与血病,服余甘子汤分离血与赤巴病等。

总之,在未服用分离汤剂之前,不宜放血,否则将造成正血损失,恶血不出,引发隆病等诸多弊病。

4.1.2 术前准备术前病人要多晒太阳、烤火等来保持体温,便于手术时血管的充分扩张,备鼓脉用具、垫子、刀针器械、止血药、冷水、绷带等准备工作。

4.2 操作方法4.2.1 鼓脉在放血部位近端三寸处用鼓脉用具即绷带或橡胶管绑扎,使血管鼓起和固定。

如:臂部放血,在腋窝下结扎;足部放血,扎紧踝关节上部等。

结扎的目的是使血管鼓起,以利施术和放出血来,同时可以1次放尽恶血。

4.2.2 方法藏医放血方法有5种不同的切口,如侧穿、直划、横切、复切、斜切,但是每一种方法都适用于某种特定的血管及部位。

特别注意的是放血时放出病血当然有益于疾病,但放出血管的毒气比放出血疗效更好,所以刀口要放大点、如果过小则容易造成肿胀而邪气不出。

进刀时要求皮肤与血管的切口要一致,这样利于恶血与邪气可从血脉排出。

中医刺血方法见于《灵枢·官针》及《素问·缪刺论》等《内经》各篇中。

有络刺、赞刺、豹纹刺、毛刺、缪刺等方法。

在这一点上中医刺血方法从表面上看起来手法颇多,但一些手法仅用于刺破皮肤中的微小血管。

归根结底还是包含在了藏医放血疗法的手法之中。

4.2.3 部位藏医对于放血部位的选取是在其理论指导下选取的,是根据病变所在部位确定的部位,有固定的测量方法,全身共有77个放血部位,头颈部21个,上肢34个,下肢18个,躯干部4个。

涉及人体浅表静脉和部分头部的细小静脉。

《内经》各篇中有“刺食指间出血”就是刺手阳明大肠经的井穴商阳出血的穴位刺络;“上下无常处,小者如针,大者如筋”,“盛坚横以赤”、“结络如黍米”、“涌盛有热”、“脉满”者为当刺之处的血络刺络;《素问刺疟》“疟方身发热,刺足附上动脉”的细小动脉刺络的部位。

放血部位的选定是放血疗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治疗效果有着直接影响。

藏医放血部位具有确定性,并且详细的叙述了每个放血部位的主治疾病及症候。

而《内经》中对放血部位没有确切厘定,随意性较强。

可见藏医放血疗法有着高度的概括性。

4.2.4 验血藏医认为,放出正常血液无异于掏出心脏,故病血被放尽而正血要放出之时,应立即停止施治不能有丝毫犹豫,对于身体虚弱的患者必须在病血尚未全部放尽之前控制血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