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学习方式

合集下载

新课标下地理课应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新课标下地理课应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新课标下地理课应如何进行有效教学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以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批评和质疑。

取而代之的是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而新教材只给了我们一个教学的版本,却没给我们具体的教法、学法让我们拿来就用,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在实施新教材的这几年的时间里,既有收获也有困惑。

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通过观摩地理课堂教学的体会,就“地理课到底该怎么上”谈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与过去教师一言堂的课堂组织形式相比,新课程更加注重引导的价值,更加渴望更多精彩的回答能从学生嘴里说出来。

对教师提出的许多问题很有可能经过引导,学生仍然不知道,但是经过了引导之后,这些问题在学生脑海里留下的痕迹是不一样的。

如我在讲热带雨林气候时,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看图说明“赤道附近某地房顶为什么会是尖斗状的”。

如果在过去的教学中,通过教师提醒:当地降雨量在2000毫米左右。

学生会回答:“为了排水”,有这样的结果就行了。

而新的课堂教学目的却要求,不能单纯要这一答案。

因为学生有时候不知道怎么学习、怎么去分析、怎么去搜集信息,而是揣摩老师要我怎么回答,答完也就完了。

学生不需要任何地理方面的知识,也不需要知道如何去联系相关条件进行分析,就可得到这一知识点。

然而学生得到的也仅仅是这个单一的、孤立的知识而已。

如果按照新课标教学,首先让学生打开地图,查找这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在哪里?气候条件是什么?屋顶形状与当地的什么条件有关?再得出房顶应该是什么形状的。

这个过程可能复杂了些,但是学生经过了分析的过程,以后再碰到类似的问题,他也能够自己去查找相关资料,去分析、去创造。

“给”只能给死的东西,而“导”却能激活活的源泉。

关键在于教师怎么教、怎么去引导。

我们在课堂上常常将关注学习结果误认为是关注了学习过程,这对教师真正掌握和理解新课程该“怎么教”的内涵非常关键。

由此看来,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程和结果的界定一定要清晰。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摘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对教师和学生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主要探讨了初中地理学科的一些教学方法。

【关键词】地理教学方法初中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性质。

同时,要求地理教师改变学生学习地理的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他们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之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为了实现地理教学的目标,使学生学到生活中有价值的、有用的地理知识,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笔者对地理学科的教学方法作了如下探讨:1.变重教材知识传授为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

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相应的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因此,在教师教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

教材知识的学习是必要的,但切忌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而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学习知识,在联系现实生活的实际中,通过应用知识来形成能力。

如在“利用经纬网定位”的教学中,由于该知识点比较抽象,可以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地球表面并不真正存在经线和纬线,而是为了准确定位某一点的位置,而使用了经纬网。

在经纬网确定位置的图中,是”横纬纵经”,同时指出一些具体的位置,如北京的位置是116°e,40°n。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的位置是:103.4°e,31°n,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经纬网的理解,形成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2.变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它突出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要以新课标教学理念实施教学。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地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强,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

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素养,而且能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地理教师重视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在新课标理念下实施地理教学地理教学要以学生的需要开展教学,及时改变教学方式。

灵活实施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教无定法,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每一位地理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深挖教材内涵,熟练掌握课程标准,同时针对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发展的起点,联系教师自己的特色,依据课程标准,详细设计教学案例,多设计几套方案,以便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教法,促使学生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二、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现代地理观念随着初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地理教学发生着深刻的发展和变化。

许多地理的新知识、新成果,及时反映到地理教学内容之中。

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内容的加入,加强了资源保护、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要求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水、土地、能源、森林、草地、矿产、海洋、气候、矿产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水平;建立科学、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形成类型齐全、分布合理、面积适宜的自然保护区,建立沙漠化防治体系,强化重点水土流失区的治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城市绿地建设,逐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将成为地理教育的主要内容,体现出教学内容改革的时代特征,同时这也是世界各国地理教育改革的新趋势。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学方法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学方法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浅析【摘要】地理学理论的建立遵循着“观察实验(广义)→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理论总结→实践验证理论”的途径。

地理教学中讲授知识、介绍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地用新模型取代旧模型,逐步逼近真实的过程。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新《地理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强调“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体现“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因此地理教师应在兼顾新课程共性的前提下开发个性化课程,所选课程要从提高协调人地关系的广泛性和深刻性角度,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前提,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用贴近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目标诱发地理教学活力。

一贴近学生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生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

”因此,高中地理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丰富性、趣味性、边缘性与实用性。

作为地理教师应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科特点,注重地理学科的实践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那么,地理课堂怎样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的有机整合呢?1.从不同的视角分解教材中贴近学生需求的目标。

需要是动机的源泉,需要决定主体对行为目标的价值实现的需求。

布鲁姆认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对目标来说,最终要用学生外显的行为来描述,目标必须清楚、具体、可操作。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学》)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把教学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去,必须把教学目标具体化、细拟化和可操作化,建立贴近于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的具有饱满精神情感生活的教学体系,把教学目标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连续递增的形式进行有序的排列组合,使之体系化。

以“北京时间的运算”教学为例,教师的教学预设分三个层次:第一层简单应用,巩固认识;第二层灵活运用,形成策略;第三层综合运用,获取技巧。

浅析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学习方式的改变

浅析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学习方式的改变

努力促使 自己变革教育观念, 并将新 的
学生都参与学习过程 , 让他们通过一系
列的探索活动去发现结论 , 而不是将现
成 的 结论 直 接 告诉 学 生 。 2平 等 与合作 : 学 习 中 , 学 、 探究 每个
教育观念转化为具体行动。 例如, 探究性学习观摩课《 水资源的
利用》 一课 。 其具体步骤是这样设计的: 1提出问题 , 、 在我们生活周 围的环这个 问题的直接答案 , 学生 只有真正 了解 了两个 半球 分界线的位
置 , 真 正理 解 了划 分 的含 义 , 过 发 并 通 散 思维 才 能正 确 回答 这 个提 问。 所 以将 教 学 内容 激 活 井 转 化 为 一
提 问 却是 这样 的 :如果 我 们 把 10度 “ 8 和 0度经 线组 成 的经 线 圈作 为划 分 两 个半 球 的分 界线 , 你认 为 合适 吗 ? 显然 ” 前 一个 提问 属 于常 规性 的记 忆 提 问 , 而 后 一个 提 问 就属 于 探究 性 提 问 , 教科 在
提 出什 么 问题 ?
会刺激学生萌发富有新意的联想 , 而 从 促进他 的创造性思维 及解 决地理 问题
能 力 的发 展 。
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学习的成果是学 生合作的结果。因此, 探究学习是—个合 作的过程, 而不是竞争和对立的过程。 3 鼓励创新 : 、 在探究学 习中 , 师 教 鼓励学生 自由想象 , 提出各种假设和预 见, 充分尊重他们 的思想 观点 , 使学生 敢想敢干 , 富有创新精神。
太低 , 不 一 定很 好 。 效果
适宜地理 探究 性课程类 型的特点
大概 有 以 下几 点 :
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 习地理的积极性 、 主动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地理实践能力, 改变学生被动接受 、 记忆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究高中地理教学,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地理新课程标准注重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更好地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所以高中地理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研究,掌握好的地理教学方法。

本文笔者通过大量阅读资料和实践,并学习地理新课程标准,初步总结出以下几种地理教学方法。

一、实践活动法过程:提出问题——实践证明——总结问题——广泛应用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新教材上的一些探索、案例研究等内容而进行的。

新教材与以往教材最大的一个不同点就是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这些内容有的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或在教室内完成的,那么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活动课就可以解决这类问题。

这种实践活动主要就是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耳等,如教材必修一中“热力环流实验”的内容就可以把它单独设计成一节实验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且应用到实践生活中去,这样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兴趣引发法过程:提供刺激——激发兴趣——学生探讨——教师总结地理知识的学习,培养兴趣很重要,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就能学得很愉快,能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引发兴趣法,创造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推动学习进程。

例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节的教学,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先在屏幕上展示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乌尔禾风城的奇石怪峰、喜马拉雅山的险峻、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等地貌图片,由这些图片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形成这些不同的地貌?进而又引入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这一知识点的学习。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自然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去探讨其中的原理,这样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探索研究法过程:提出课题——创设问题——学生探究——教师总结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备课重点要放在设计探索研究方案上,教学过程中要以问题的探索研究为起点和方向,所以,地理教师要掌握探索研究法。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课程教学 >>142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沈 见重庆市彭水第一中学校摘要: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在不断的发展之中,新课程标准得以全面的落实和推进,对于学生学科思维和素养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为例,全方位解读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想,并深度的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和作用,开发教学资源,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身心轻松的掌握地理课程的特色,更好的助力学生,引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密切关注,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为学生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和概念,做好铺垫。

关键词:新课标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各个层面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的,全新的教学内容,能够促使一线教育者积极的改进教学思维,与学生的综合性发展结合起来,并进行有机的统一,促使学生理解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得以全面的提升,真正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找到正确的方法和策略,确保学生深深地陷入到课程的研究和分析之中,从而为学生的不断成长和进步,铺设一条正确的道路。

作为高中地理教师,需要根据学科教学的特征,以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想为行动指南,不断地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漏洞,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与学生携手攻克难关,全面发展学生的地理素质,从而为高中地理学科的可持续运行奠定基础。

下面以新课程标准为教学背景,就如何开展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进行如下阐述和说明。

一、创新自主模式,发展学生的主动能力一直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上,忽略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进步,其动手能力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尤为被动,不敢越雷池一步,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和领域,理解知识的能力浮于表面,一旦面对没有接触过的问题,往往就不能成功的找到突破口,这样的教学状况,长此以往下去,将不利于新课程标准的推进,更无法切实有效的改善课堂教学环境,课堂教学质量更不能得到提升。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的深化——以“多变的天气”教学为例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的深化——以“多变的天气”教学为例

教学·策略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的深化———以“多变的天气”教学为例文|金丹探究性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依托教师的引导,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某一问题、课题、项目以独立或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的学习模式。

这种方式能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概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课堂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着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课堂学习中加强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

基于现实的问题探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推进,探究性学习成为初中地理课堂改革实践的重要途径。

下面以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为例,在实践中探讨新课程背景下探究性学习的深化。

一、结合单元主题,明确主题情境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大多是按照课本的顺序进行阐述,集中于概念的解析,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地理课堂的教学实效性受到影响。

新课标提倡教学要重实践,要“以质取胜”。

因此,教师要在注重整体单元知识构建的基础上,合理挖掘探究主题,创设生活情境,整合内容,结合课程目标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进行单元整体设计。

主题情境设计,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进而便于学生结合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知识的构建。

但教师创设的过程中不要局限于形式,不拘泥于多媒体素材的叠加,要结合学生学情,特别是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尽量真实的情境,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地理来自生活也实践于生活,主题情境的创设要遵循生活化和科学性原则。

教师将单元内容重新整合,按照课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利用适合的情境表达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多变的天气”是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一节内容,从整体章节的分布来看,着重于天气要素的认知和理解,为后面的气温、降水的时间、尺度探究做好准备。

【地理学新课程标准2023】地理学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地理学新课程标准2023】地理学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地理学新课程标准2023】地理学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简介本文档介绍了地理学新课程标准2023的最新修订版。

该标准旨在为地理学课程的教学提供指导,并促进学生对地理学的全面认识和理解。

标准概述地理学新课程标准2023涵盖了多个主题和领域,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等。

下面是几个主要的标准要求:- 学生需要了解地球的构造、地球的运动和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水资源和能源等方面的知识。

- 学生需要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城市化、工业化、农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 学生需要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够使用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理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 学生需要了解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并思考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教学要求根据地理学新课程标准2023的要求,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以帮助学生达到目标。

以下是一些教学要求:- 教师应该运用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思考能力。

- 教师应该使用多媒体资源、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教学工具,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和知识。

-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例如进行地理调研、制作地图和展示地理数据等,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学生对地理学新课程标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方法。

一些常见的评估方法包括:- 笔试和口试:通过考察学生对地理概念和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来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

- 实践项目:让学生完成地理实践项目,如地理调研报告、地图制作等,来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小组讨论和展示: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研究态度。

结论地理学新课程标准2023的最新修订版为地理学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指导,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理学的各个方面。

谈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研究性教学方法

谈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研究性教学方法

谈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的研究性教学方法摘要:对于传统地理教学而言,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赋予了地理教学新的教学理念,宽泛的教学空间。

使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得以解放,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利用多媒体资源、并开展探究性地理教学的尝试,构建起了新课改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取得一定得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研究性的地理学习法一、新课程改革的必然性地理作为一门学科,有其独特的学科性和科学性,同时又具有实用性。

地理的学科性,主要体现在其综合性学科上;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地理学上的很多自然现象都具有科研价值;实用性体现在对科学性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和利用研究结果的价值和前景。

传统的地理教学突出了地理教学的学科性,也就是说注重理论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形成了教学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教师以“教书”为原则,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局面,学生被动的听教师讲解枯燥的地理理论,死记硬背的学习理论知识,忽视了地理作为一门学科所承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所在,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为什么学习地理?学习地理有什么用?等诸多的问题不能深入。

没有形成研究性的学习习惯。

要解决这些问题,新课程的改革应运而生,它从培养学生享受学习地理的快乐入手,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兼顾研究性和实用性的教学,要求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使学生能融入到教学中,成为教学的参与者。

于是,研究性的学习法应运而生,融入了这种学习法中,受益菲浅。

还教学以本来的面目。

二、新课程改革注重教学设计地理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取决于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来分析教学问题、设计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检验教学方案有效性并做出相应修改的过程。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发现、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来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因此教学设计又称为教学系统设计。

从课程实施、单元教学、课堂教学到每个教学问题的处理都可以看作是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开展地理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开展地理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开展地理探究性学习【摘要】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开展地理探究性学习,在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就此探讨,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本文就开展地理探究性学习进行较为全面的尝试和探讨,包括什么是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意义、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探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和对探究性学习的评价。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地理学生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将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重塑知识的形成过程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

地理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现地理再发现的过程,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方式”。

一探究性学习的意义开展探究性学习,不仅是为了适应当前中学课程改革中产生的研究性课程教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

因为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发现问题,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悟,合作交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探究性学习的概念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教学方式,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它强调动手动脑,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研究和发现“知识”,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体验和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三探究性学习的特点第一,以学生为主体。

探究性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来展开教学过程。

教师在这个活动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塑造学生独立的人格品质。

第二,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形式。

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基本形式,学生是在不断地探索发现过程中获得发展的,接受学习只能培养被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探究学习是培养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究者。

新课程标准下地理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地理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课堂教学一、构建和谐课堂心理学家认为,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关系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

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效益。

有效的课堂,应该是和谐的;真正的学生发展,应该是学生的自主发展。

课堂和谐就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知识、智能、群体、个体、主导与主体、教书与育人等各个要素之间互相协调,这是对学生全面培养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促进课堂有效的前提保证。

和谐的地理课堂教学,一是师与生和谐。

这种和谐的基础是“平等”。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的基础。

所以,教师要通过畅顺的教学流程、幽默的教学表达、平等的学习互动等途径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对学生要做到宽容。

师生关系直接影响课堂上的学习质量,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活力课堂的基本准则。

教师要转变“权威”、“裁判”的角色,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做“平等中的首席”。

平等意味着尊重,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不体罚、辱骂、训斥、冷落和羞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充满自信地学习和生活。

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先做学生、后做先生”,理解学生特有的处境,善解人意。

二是教与学和谐。

这种和谐的基础是“民主”。

教师要民主施教,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并向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堂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大胆探究、自主发展,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是文本与人本和谐。

这种和谐的基础是“正确的课程观”。

课程不再是特定的知识载体,教师和学生也是课程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师的教学智慧、行动策略、知识经验、社会阅历、处世技巧、工作精神、实践能力等,学生的生活体验、知识基础、认知能力、个性差异、表现欲望等都是课程资源,文本(教材)更需要与人本(教师、学生)的有机整合。

和谐的地理课堂,应依托教材步入和谐,依托教师和学生享受和谐。

二、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

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分析

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分析

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分析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

地理课程作为普通高中教育的一部分,也经历了不少的改革和调整。

本文将对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在内容、方法和目标等方面的变化和影响。

一、内容比较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内容方面相对于旧版进行了很多的调整和更新。

首先是知识点的调整,新版地理课程更加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增加了地理与经济、政治、历史等学科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可以更好地理解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

其次是地理科技知识的融入,新版地理课程将地理科技知识更加融入到课程内容中,让学生接触到更前沿的地理科技知识,提高了现代地理科技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在地理实践方面也进行了调整,新版地理课程更加注重地理实践的体验和应用,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比之下,旧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更加强调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基础,对地理科技知识的融入程度较低,地理实践的体验和应用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这与当今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化不太符合,无法满足学生对地理知识、技能和素养的需要。

二、方法比较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教学方法方面也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更新。

首先是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应用,新版地理课程更加注重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方式,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地理知识。

其次是地理实践教学方法的推广,新版地理课程更加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参观、实地考察、实验和模拟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在评价和考核方法方面也进行了调整,新版地理课程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和考核方式,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相比之下,旧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教学方法方面相对较为传统,主要采用讲授和书本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对多媒体教学方法和地理实践教学方法的应用较少,评价和考核方法也比较单一,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教学方法探析

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教学方法探析

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教学方法探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在这一理念引领下,这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是学生学习方法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强调的是培养学生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学科共同能力。

如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等等。

这些要求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以讲授为中心的许多教学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我们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一、注重双基落实受传统教材罗列知识,陈述式体例的束缚,以往的教学往往偏重于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在教师的灌输下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调动,这严重地妨碍了他们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升华,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没有能力,知识就成了死水枯木,能力的高低,归根结底在于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这就要求教学夯实基础,对各知识点学习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必须改变以往为教知识而教知识的做法,切不可再死记硬背。

一方面要利用教材中的附图、插图、自然景观图、寓意深刻的漫画和各类图像,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落实在每堂课的教学中,另一方面,要构建学科主干知识体系,培养学科的综合能力、掌握学科的知识层次脉络,使之系统化;分析知识点之间联系,使之结构化;总结地理事象的分布,运动及变化规律,使之规律化;运用各种图像、图表、地图、做到图文结合,使之形象化;联系有框图,比较有表格,使之技能化。

实现“五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积极推理等多种能力的形成过程。

例如:在学习“黄河”中,可按如下思路:以黄河为研究对象,以人类活动对黄河的影响为核心展开,并把本节课分为“源河概况”、“母亲河”、“害河”、“根治黄河”四大板块。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地理教学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地理教学
1改 变传 统 的教 学 方 法 , 发 学生 的兴趣 。 . 激
只要是生动活泼 、 对学地理有利的教学模式都可以在地理课程 中综合运用。 针对不同的教学 目标 , 选择 与之相适应的学 习方式 , 问题设计 、 如 课题设计 、 实地 考察 、 实验等 , 以调动学 生的学 习积极性与兴趣 , 培养学 生的动脑能力与动手能
和 “ 择 性 ” 注 重学 生 的 全 员发 展 、 面 发 展 、 程 发 展 和 个性 发 展 。 选 , 全 全用 , 学生的终 生发展 有用。 . 对 对
地理 与 日常生活关 系密切 , 释生活 中的现象 与解决生 活中 的问题都需 要 解 地 理 知识 与 技能 。如热带 沙漠地 区阿拉伯 人的传统 着装是身穿 宽大 的白色长

I00 2 ( 1. 2 1I 塑堕

线图等作用于学生 的感官 , 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 的发展 , 开发大脑潜 能。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各种地 图的能力 , 不仅是地理教学 的特点和学习地 理 的需要 , 也是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 的需要 , 对学生的潜 能开发也能起到积极
人类 丰富的精神养料 。 例如 , 利用俄 罗斯的 白桦林 、 交响乐 、 芭蕾 舞与红场 , 印度
的宗教 、 音乐 与舞 蹈 , 日本的樱花 、 画、 漫 火山温泉 , 欧洲 西部 的 自然风光 、 民族风 情等进行教学 , 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地理就像在旅游 , 给他们 以美的享受与熏陶。 3地理教学要 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 。 . 地理教材 中有 大量的图片 , 教学 中利用 地形图 、 区图 、 政 饼状 图 、 柱状 图 、 曲
力。
在新教材的推广 中, 我们要积极使用 多种教学方法 , 但并不是完全抛弃讲授 法。 讲授法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 重要 的作用 , 因为讲 授法 中教师精彩的描绘 、 缜 密的分析论证 、 诙谐幽默的语言等都可 以使学生知识 的学 习得以实现 。 2地理教 学要善 于发挥现代化教 学手段的优 势。 .

2024年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2024年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2024年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引言
本文档旨在介绍2024年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内容
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理解,提高他们对地球的认识,并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2. 课程结构: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将地理课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初中一年级、初中二年级和初中三年级。

3. 主要内容:
- 初中一年级:学生将学习基本的地理概念和地球的构造,包括大陆、海洋、气候等。

- 初中二年级:学生将学习不同地区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特点,包括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文化等。

- 初中三年级:学生将学习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 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地理实验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他们的地理观察和调查能力。

5. 评估方式:通过考试、小组项目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评估学生
的地理学习成果和能力。

目标
1. 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培养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

3. 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跨学
科学习能力。

以上是2024年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旨在
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地理学习经验,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和综合素质。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教学实践探索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教学实践探索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教学实践探索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推广和实施,高中地理教学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知识灌输为主,已经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这种教学方式过于注重知识的传递,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更无法适应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要求。

在此背景下,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青睐。

项目式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

它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合作、交流、反思等方式,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协作精神等核心素养。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更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它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地理教学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文旨在探索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实践。

通过深入分析项目式学习的理念与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地实施项目式学习。

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研究,为地理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地理教学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

二、项目式学习的理念与特点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项目式学习具有以下显著特点:问题导向项目式学习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些问题通常来源于现实生活或社会热点,与学生的实际经验和认知水平相契合。

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探究价值的问题,项目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中心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自主建构知识。

浅谈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周小新(214400)[内容摘要]教学是课程实践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教学改革也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

教师在教学的第一线,负责课程的实施,获得直接的体验,才能将课程改革深入进行下去。

教学改革需要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策略的转变。

[关键词] 地理教学新课标理念策略一、地理教学理念的转变对于地理教学而言,具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会有怎么样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行为。

以往教师只是教材知识的阐释者和传递者,学生只能是教材规定知识的接受者和吸收者,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成了教师表演的过程,教师始终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总是配角、听众和观众。

现在,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双边活动过程。

地理教学不仅仅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

1.以人为本,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新课程要求呼唤教师和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要求教师要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到课程改革及教学当中。

因而,他们不再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导演,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要求促进教师的发展,要让教师与新课程同步成长。

没有教师的发展也就没有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呼唤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

若学生整天处于被动应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之中,就会失去了青少年应该具有的活泼天性和自我意识。

新课程教学实施中,要改变这种现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张扬学生个性,实现教育公平。

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习方式、学习倾向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他们的潜能、兴趣、爱好等也不相同,我们不应用同一标准方式来教育学生。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的特征,关注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状态,把握他们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体验,关注到学习中的弱势群体,实现教育机会的均等公平。

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是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

作为地理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来达到这一目的,是需要长期实践和探索的。

1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学习,这为搞好地理教学提供了保证。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笔者认为首先要有爱心。

农村学校的学生多为留守学生,缺乏父母的关爱,教师既要做严师,更要做慈母,视学生如己出,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学生就亲近、喜爱老师,师生关系自然融洽,教学就得到保障。

其次,教师要转变作风,改变过去那种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观念,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其三,要学高为范,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

2 做好新课的引入工作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新课引入如果新颖、具有吸引力,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好的引入方法有许多,如用事例引入、新闻引入、歌曲引入、地理趣文引入、谜语引入等。

如在教学湘教版教材“西亚”一课时,笔者考虑到西亚的突出特点是战乱频繁,而战争的根源揭示了西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地理位置重要、水资源匮乏、石油资源丰富,和人文环境特征——宗教矛盾突出,就选择向学生出示俄土战争、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巴以冲突、海湾战争4场战争的资料,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从资料中找出战乱冲突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来导入。

又如在学习“中国的民族”时,笔者用《爱我中华》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来开始新课的学习: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是兄弟姐妹亲如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3 抓好图像教学地理图像系统是地理新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至关重要。

湘教版教材的地理图像主要包括分布图、气候图、统计图、景观图、剖面图、示意图等,要根据不同图像的特点进行教学。

如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的教学,主要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1)我国1月平均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区域在哪里?两地气温相差多少度?2)结合课文回答形成差异的原因。

2023年初中地理新课标的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

2023年初中地理新课标的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

2023年初中地理新课标的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初中地理新课标的心得体会1(2879字)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地理教学新理念的指导下,我认真践行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收获了一些浅显的认识。

一、运用新理念,实施新课程国家新颁布的《地理课程标准》开篇指出:“地理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学习对生活又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不难看出,这一理念提出的目的是“改变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教学从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方向转变,从而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因而在实施地理新课程中,必须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成为“开放式地理课程”的一部分,正确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发现问题、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养成关心社会生活的态度”,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及终身学习打下必要的技能和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处理地理新课程和现实生活关系时,常注意其间的密切联系。

例如,在“经纬网”教学中,就以学生看电影、找座位的生活经验来安排教学活动,可让学生凭电影票上的“几排”、“几座”次序,找到自己的座位,借助于这个实例,学习用经线、纬线的交叉点来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

当地理知识融入生活情景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很容易突破“经纬网定位”这一难点。

再如教学“气候的变化”时,提前布置学生每晚收看电视天气预报,学习播音员怎样由卫星云图预报天气,分小组讨论如何合理安排农事、调整出行计划,感知气温和降水变化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例,能让学生认识到:很多地理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和地理背景有着密切联系,从而感到学习地理知识对自己的生活的确有用。

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中,学生获取了新知识,形成了新经验,拓宽了他们的地理学习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贯彻新课标转变新方式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地理学习必须改变过分重机械记忆而轻理解记忆、过分重学习结论而轻学习过程、过分重知识“再现”训练而轻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的倾向,把实地观察与调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学习地理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态度、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与当前国际地理课程改革的学习理念是一致的。

因此,新的地理学习理念将导引地理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转变。

正确的地理学习方式应该是由多元的、有丰富内涵与发展功能的模式组合起来的结构性的综合体。

按功能分类,可分为基础性、拓展性、研究性地理学习方式。

基础性地理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学力。

拓展性地理学习是为扩展知识视野而采取的学习方式,它主要培养发展性学力(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能力等),研究性地理学习是地理探究活动,它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按行为分类,可分为自主性、互动性地理学习方式。

自主性体现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调控、自我组织,也突出了自学能力的培养与发挥;互动性追求的是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对话与交流;按内容分类,可分为理论性、实践性地理学习方式。

前者偏重对原理的理解与探讨,后者强调在活动中对知识的运用,两者相得益彰,不可或缺。

在各种学习方式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地理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可以包括三个阶段:第一,进入问题情境阶段;第二,实践体验阶段;第三,表达和交流阶段。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分为两种: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类。

课题研究以认识客观世界和人自身的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社会调查、科学实验和文献研究等。

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如模拟设计某一条地铁线路的活动等。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是:
①过程性。

地理研究性学习关注学习的过程,而在过程中,一更加重视参与:诸如思维方式的展开,知识的整理与综合,信息资料的收集、处理和判断等环节,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等;二更加重视应用:强调学生应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三更加重视体验:包括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气质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

②社会性。

地理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来源于社会、社区及身边。

研究过程将走向社会,需要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课题研究成果将不同程度地有益于社会、服务于社会。

③实践性。

地理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活动,表现在:一是信息搜集和分析活动。

二是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

学生应根据课题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和考察,获取调查和考察的原始资料,同时要学会从各种调研结果、实验、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和观点,并反思是否获得足以支持研究结论的证据。

三是初步的交流。

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并逐步丰富研究成果。

④自主性。

选题的自主性: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并有一定的可行性,都可作为研究课题。

课题组成员组合的自由性:兴趣相同的学生自由组合成课题
组,有利于全员参与和开展研究。

学生对教师的可选择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标准选择指导者。

学习过程的自觉性:因为研究性学习不是教师强迫学生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学习的积极性必然大大提高。

⑤乡土性。

由于受知识层次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学生选题宜根据当地(即乡土)的实际来进行,有利于收集资料和进行实地考察。

考虑到学生年龄、时间、经济、安全等因素的影响,在本地收集资料和进行实地考察比较容易做到,研究成果容易被当地相关部门认可和采用。

⑥创新性。

对于中学生而言,创新更多的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尝试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研究性学习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

⑦综合性。

学生在多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知识,但是如果让这些知识长期处在相互分割和备用的状况之中,它们就会被遗忘。

地理研究性课题虽然需要学生以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为主,但因为地理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关联性和交叉性,因此要求学生灵活利用各科知识,综合应用它们来解决问题。

⑧合作性。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课题组一般由5—7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研究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为组长,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为指导教师。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基本组织形式贯穿学习过程始终,课题研究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小组成员间合作的默契程度。

可见,多元学习方式能够满足各种学生不同的学习要求,改变过去单打一的学习方式。

另外,新的地理学习理念要求地理课程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应强调理解的质而不是信息的量,要改变“师讲生受”的传统方法,倡导交互式的学习方式;要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要倡导学生之间为促进学习而进行的各种讨论,改变过分注重记忆、被动模仿的学习倾向,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探究是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以及进行的各种活动。

探究需要做观察;需要提出问题;需要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以便弄清什么是人们已知的东西;需要设计调研方案、需要用实验来检验人们已知的东西、发现人们未知的东西;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来收集、处理和分析数据;需要提出答案、解释和预测;需要把研究结果告诉他人。

探究是能动地学习科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探究来学习科学,可以使学生把科学知识的学习与科学方法的训练结合起来,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新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科学的性质等问题有切身的认识和体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当然,新的地理学习理念要求地理课程的教学,应该注重演绎与归纳的结合、知识传播与获得知识过程的统一;尽量从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论证与抽象;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并得出结论,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各层次地理知识,同时获得广泛的地理活动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