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章 讲义机电设备维修基础知识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第一章-机电设备维修基本知识

(2)加工
(3)修理
1、3、3 机械零件的断裂及其对策
定义:断裂是零件在机械、热、磁、腐蚀等单独作用或者联合作用下,其本身连续性遭到破坏,发生局部开裂或分裂成几部分的现象。
机械零件的断裂一般可分为 1、延性断裂 2、脆性断裂 3、疲劳断裂 4、环境断裂
1.1.2.设备维修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加强设备的管理与维修工作,机器设备才能得到合理的使用,正确而适时地维护与保养,有计划的修理、更新、改造,企业可以获得明显的效益,主要体现在: 1.提高设备完好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降低设备的故障率,保证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3.提高设备利用率,充分挖掘设备潜力; 4.降低成本,减少停工损失和维修费用; 5.提高产品加工的质量,减少废品损失; 6.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
1、影响磨损零件能否保证其正常工作方面的因素
2、零件磨损对整台设备的影响因素 1)磨损零件对设备精度的影响 2)磨损零件对完成预定使用功能的影响 3)磨损零件对机器性能和操作的影响 4)磨损零件对机器生产率的影响
1、5、2修复零件应满足的要求
5.减少或消除机械零件断裂的对策 1)、设计 在金属结构设计上要合理,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应力集中,合理选择材料。 2)工艺 采用合理的工艺结构,注意消除残余应力,严格控制热处理工艺。 3)、使用 按设备说明书操作、使用机电设备,严格杜绝超载使用机电设备。
1、3、4 机械零件的蚀损及其对策
金属零件的塑性变形从宏观形貌特征上看,主要有翘曲变形、体积变形和时效变形等三种形式。
(1)翘曲变形
(2)体积变形
(3)时效变形
3.防止和减少机械零件变形的对策
(1)设计
1)正确选用材料,注意工艺性能。 2)合理布置零部件,选择适当的结构尺寸。
机电设备维修基础知识

机电设备维修基础知识机电设备是企业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作为现代化的生产工具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设备技术状态对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对产品生产率、质量、成本、安全、环保和能源消耗等在一定意义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由于磨损、疲劳、断裂、变形、腐蚀和老化等原因造成设备性能的劣化以致出现故障,从而会使其不能正常运行,最终导致设备损坏和停产而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减缓机电设备劣化速度,排除故障、恢复设备原有的性能和技术要求,需要设备维修从业人员掌握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的维护和修理设备的技术和方法。
机械设备维修技术是以机械设备为研究对象,探讨设备出现性能劣化的原因,研究并寻找减缓和防止设备性能劣化的技术及方法,保持或恢复设备的规定功能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模块主要研究和讨论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的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有:设备维修体系;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机械零件的失效及其对策;设备修理的一般工作过程和设备维修前的准备。
一、设备的劣化及补偿机械设备在使用或者闲置过程中逐渐丧失其原有性能,或者与同类新型设备相比较性能较差,显得旧式化的现象称为设备的劣化。
设备的劣化可分为使用劣化,自然劣化和灾害劣化。
使用劣化是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和腐蚀所造成的耗损、冲击、疲劳和蠕变等所造成的损坏和变形,原材料的附着和尘埃的污染之类现象,使设备失去其原有的性能。
自然劣化是指设备在进厂之后不管使用与否,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者受大气的影响而使材料老朽化,或者遭受意外的灾害而加快这种老朽化的速度的现象。
灾害劣化是指由于自然灾害,如暴风、水浸、地震、雷击、爆炸等使设备遭受破坏或设备性能下降的现象。
设备劣化还可分为绝对劣化和相对劣化。
绝对劣化就是设备的老朽化,即随着时间的流逝,设备逐渐损耗,逐渐老朽直至需要报废。
相对劣化是指原有的设备和新型设备相比较,性能低、质量差,因而显得旧式化的现象。
机电设备维护技术教材(第1周第1次课)

机电设备维护技术教材(第1周第1次课)
本次课程主要介绍了机电设备维护的基本概念和技术知识。
机电设备是指运用电力、机械、液压等原理和技术制成的各种机械和电气设备,包括发电机组、空调机组、电梯、给排水设备等。
它们在日常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维护工作,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本次课程主要内容包括:
机电设备维护的概念和重要性
机电设备维护是指对机电设备进行巡视、检查、清洁、保养、维修和更换零部件等工作,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安全可靠、有效使用,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设备维护对于企业的生产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也关系到生命财产安全。
设备维护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设备维护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包括巡视、检查、清洁、保养、维修和更换零部件等。
巡视是为了发现设备是否存在异常现象,检查是为了确认设备是否存在故障,清洁是为了保持设备的清洁卫生和散热,保养是针对常规性的维护工作,维修是对设备存在的故障进行修理,更换零部件是磨损严重或老化的零部件进行更换。
这些技术和方法的正确使用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设备维护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设备维护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其中包括设备停机安全检查、工具的选择和使用、维护时的安全措施、维修记录的填写等。
在进行设备维护时,必须充分了解设备的技术参数和操作要求,规范维护操作流程,确保安全高效。
本次课程内容较为简单,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对于后续的机电设备维护课程,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设备的原理和构造,学习更专业的维护技术和方法,以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维护水平。
机电设备维修基础知识

机电设备维修基础知识机电设备是企业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作为现代化的生产工具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设备技术状态对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对产品生产率、质量、成本、安全、环保和能源消耗等在一定意义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由于磨损、疲劳、断裂、变形、腐蚀和老化等原因造成设备性能的劣化以致出现故障,从而会使其不能正常运行,最终导致设备损坏和停产而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减缓机电设备劣化速度,排除故障、恢复设备原有的性能和技术要求,需要设备维修从业人员掌握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的维护和修理设备的技术和方法。
机械设备维修技术是以机械设备为研究对象,探讨设备出现性能劣化的原因,研究并寻找减缓和防止设备性能劣化的技术及方法,保持或恢复设备的规定功能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模块主要研究和讨论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的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有:设备维修体系;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机械零件的失效及其对策;设备修理的一般工作过程和设备维修前的准备。
一、设备的劣化及补偿机械设备在使用或者闲置过程中逐渐丧失其原有性能,或者与同类新型设备相比较性能较差,显得旧式化的现象称为设备的劣化。
设备的劣化可分为使用劣化,自然劣化和灾害劣化。
使用劣化是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和腐蚀所造成的耗损、冲击、疲劳和蠕变等所造成的损坏和变形,原材料的附着和尘埃的污染之类现象,使设备失去其原有的性能。
自然劣化是指设备在进厂之后不管使用与否,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者受大气的影响而使材料老朽化,或者遭受意外的灾害而加快这种老朽化的速度的现象。
灾害劣化是指由于自然灾害,如暴风、水浸、地震、雷击、爆炸等使设备遭受破坏或设备性能下降的现象。
设备劣化还可分为绝对劣化和相对劣化。
绝对劣化就是设备的老朽化,即随着时间的流逝,设备逐渐损耗,逐渐老朽直至需要报废。
相对劣化是指原有的设备和新型设备相比较,性能低、质量差,因而显得旧式化的现象。
机电设备维修与修理知识点

机电设备维修与修理知识点一、机电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机电设备是由机械和电器两个部分构成的,机械部分负责运动和力的转换,电器部分负责控制和能量的转换。
在维修和修理机电设备之前,需要了解其基本工作原理。
机械部分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力的转换和运动。
例如,汽车发动机通过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将活塞驱动,使其上下运动,从而推动曲轴旋转。
而电器部分主要负责控制机械部分的运动。
例如,汽车的点火系统通过电流来点燃汽油和空气混合物,从而使发动机正常运转。
二、机电设备的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1. 机械故障机械故障是指机械部分出现的问题,如运动不顺畅、噪音过大等。
常见的机械故障包括零件磨损、松动、损坏等。
解决机械故障的方法通常是更换零件或进行维修。
2. 电器故障电器故障是指电器部分出现的问题,如电流不稳定、电压过高等。
常见的电器故障包括电路开路、短路、元器件损坏等。
解决电器故障的方法通常是更换或维修电路中的元器件。
3. 机电配合故障机电配合故障是指机械部分和电器部分之间出现的问题,如传动装置失灵、控制电路失效等。
解决机电配合故障的方法通常是对机械和电器两个部分进行全面检查,找出问题的原因并进行修复。
三、常见机电设备维修工具和设备1. 扳手扳手是一种常用的机械工具,常用于拆卸和安装螺栓、螺母等。
不同尺寸和类型的扳手可用于不同规格的螺栓和螺母。
2. 直流电源直流电源是一种用来提供稳定电流的设备,常用于电路测试和电器元器件的维修和检查。
3. 电动螺丝刀电动螺丝刀是一种可用来拧紧和松开螺钉的电动工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4. 示波器示波器是一种用来观察电流和电压变化的仪器,常用于诊断和排除电路故障。
四、机电设备维修与修理的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进行机电设备维修和修理工作时,一定要确保自身安全。
需要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同时,需要确保设备处于停机状态,并遵循相关操作规程。
2. 了解设备使用说明书在进行机电设备维修和修理之前,需要仔细阅读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并按照说明进行操作。
机电设备维修础知识

机电设备维修础知识引言机电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长时间使用后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和损坏,需要进行维修和保养。
掌握机电设备维修的基础知识对于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机电设备维修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常见的维修方法。
1. 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概念1.1 机电设备大多数机电设备是由机械部分、电气部分和控制部分组成的。
机械部分包括各种传动装置、运动装置和机构;电气部分包括电动机、电器元件和电路;控制部分包括各种传感器、开关和控制系统。
机电设备的维修需要综合考虑这些不同部分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1.2 维修和保养维修是修复机电设备的故障和损坏,使其恢复正常工作状态的过程。
而保养是预防故障和延长设备寿命的措施,包括定期检查、清洁和润滑等。
2. 常见的机电设备故障和维修方法2.1 电气故障电气故障是机电设备常见的故障之一,可能由于电源故障、电路短路、电器元件损坏等原因引起。
维修电气故障需要使用电路图和测量工具,找出故障点并进行修复或更换故障部件。
2.2 机械故障机械故障包括各种传动装置和机构的损坏,如轴承损坏、齿轮断裂等。
进行机械故障的维修需要了解机械部分的原理和结构,并进行必要的拆解和更换损坏部件。
2.3 控制系统故障控制系统故障可能由于传感器故障、开关失灵、控制程序错误等原因引起。
维修控制系统故障需要对传感器和控制器进行检查和测试,并修复或更换故障部件。
3. 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步骤3.1 故障诊断当机电设备出现故障时,首先需要进行故障诊断,找出故障的原因和位置。
故障诊断可以通过观察、测试和测量等方法进行。
3.2 故障排除在确定故障的原因和位置后,需要进行故障排除,即修复或更换故障部件。
根据不同的故障原因和部件特点,选择合适的维修方法和工具进行修复。
3.3 功能测试在故障维修完成后,需要进行功能测试,确保机电设备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功能测试可以通过各种试验和检测方法进行,包括负载测试、运行测试和安全测试等。
机电设备维修基础知识

机电设备维修基础知识1. 介绍机电设备是指由机械和电器组成的设备,主要用于生产、加工和运输等领域。
机电设备在工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和磨损,机电设备可能会出现故障,需要进行维修。
本文将介绍一些机电设备维修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了解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2. 常见故障2.1 电气故障电气故障是指机电设备由于电路故障导致无法正常工作的故障。
常见的电气故障有以下几种:•电路短路:电路中线路之间发生短路,导致电流过大,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或烧毁。
•电路断路:电路中出现断路现象,导致电流无法通路,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电压不稳定:电源电压波动较大,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电机故障:电机可能会出现绝缘损坏、轴承磨损等故障,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转。
2.2 机械故障机械故障是指机械部分出现故障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的故障。
常见的机械故障有以下几种:•轴承故障:轴承可能会因为磨损或过热而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齿轮损坏:齿轮可能会因为磨损、断裂或错位而导致设备传动不正常。
•密封件泄漏:机械设备中的密封件可能会出现泄漏现象,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
•电机带动部分故障:电机带动部分可能会因为松动、断裂或磨损而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转。
3. 维修方法3.1 电气维修•检查电路连接:检查电路是否有松动或连接不良的情况,及时进行修复。
•测量电压和电流: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判断是否正常。
•更换损坏的电气元件:如果发现电路中的元件损坏,需要及时更换。
•检查电机绝缘状况:使用绝缘测试仪检测电机的绝缘状况,如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3.2 机械维修•检查轴承状况:检查轴承是否有异常声响或磨损现象,如发现问题需要更换。
•检查齿轮状况:检查齿轮是否有齿面损坏、断裂或错位现象,及时修复或更换。
•检查密封件状况:检查机械设备中的密封件是否有泄漏现象,如有需要及时更换。
•检查电机带动部分:检查电机带动部分是否松动、断裂或磨损,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修复。
机电设备维修基础知识

机电设备维修基础知识机电设备是企业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作为现代化的生产工具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设备技术状态对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对产品生产率、质量、成本、安全、环保和能源消耗等在一定意义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由于磨损、疲劳、断裂、变形、腐蚀和老化等原因造成设备性能的劣化以致出现故障,从而会使其不能正常运行,最终导致设备损坏和停产而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减缓机电设备劣化速度,排除故障、恢复设备原有的性能和技术要求,需要设备维修从业人员掌握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的维护和修理设备的技术和方法。
机械设备维修技术是以机械设备为研究对象,探讨设备出现性能劣化的原因,研究并寻找减缓和防止设备性能劣化的技术及方法,保持或恢复设备的规定功能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模块主要研究和讨论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的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有:设备维修体系;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机械零件的失效及其对策;设备修理的一般工作过程和设备维修前的准备。
一、设备的劣化及补偿机械设备在使用或者闲置过程中逐渐丧失其原有性能,或者与同类新型设备相比较性能较差,显得旧式化的现象称为设备的劣化。
设备的劣化可分为使用劣化,自然劣化和灾害劣化。
使用劣化是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和腐蚀所造成的耗损、冲击、疲劳和蠕变等所造成的损坏和变形,原材料的附着和尘埃的污染之类现象,使设备失去其原有的性能。
自然劣化是指设备在进厂之后不管使用与否,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者受大气的影响而使材料老朽化,或者遭受意外的灾害而加快这种老朽化的速度的现象。
灾害劣化是指由于自然灾害,如暴风、水浸、地震、雷击、爆炸等使设备遭受破坏或设备性能下降的现象。
设备劣化还可分为绝对劣化和相对劣化。
绝对劣化就是设备的老朽化,即随着时间的流逝,设备逐渐损耗,逐渐老朽直至需要报废。
相对劣化是指原有的设备和新型设备相比较,性能低、质量差,因而显得旧式化的现象。
机电设备维修基础知识

机电设备维修基础知识机电设备是企业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作为现代化的生产工具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设备技术状态对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对产品生产率、质量、成本、安全、环保和能源消耗等在一定意义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由于磨损、疲劳、断裂、变形、腐蚀和老化等原因造成设备性能的劣化以致出现故障,从而会使其不能正常运行,最终导致设备损坏和停产而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减缓机电设备劣化速度,排除故障、恢复设备原有的性能和技术要求,需要设备维修从业人员掌握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的维护和修理设备的技术和方法。
机械设备维修技术是以机械设备为研究对象,探讨设备出现性能劣化的原因,研究并寻找减缓和防止设备性能劣化的技术及方法,保持或恢复设备的规定功能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模块主要研究和讨论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的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有:设备维修体系;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机械零件的失效及其对策;设备修理的一般工作过程和设备维修前的准备。
一、设备的劣化及补偿机械设备在使用或者闲置过程中逐渐丧失其原有性能,或者与同类新型设备相比较性能较差,显得旧式化的现象称为设备的劣化。
设备的劣化可分为使用劣化,自然劣化和灾害劣化。
使用劣化是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和腐蚀所造成的耗损、冲击、疲劳和蠕变等所造成的损坏和变形,原材料的附着和尘埃的污染之类现象,使设备失去其原有的性能。
自然劣化是指设备在进厂之后不管使用与否,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者受大气的影响而使材料老朽化,或者遭受意外的灾害而加快这种老朽化的速度的现象。
灾害劣化是指由于自然灾害,如暴风、水浸、地震、雷击、爆炸等使设备遭受破坏或设备性能下降的现象。
设备劣化还可分为绝对劣化和相对劣化。
绝对劣化就是设备的老朽化,即随着时间的流逝,设备逐渐损耗,逐渐老朽直至需要报废。
相对劣化是指原有的设备和新型设备相比较,性能低、质量差,因而显得旧式化的现象。
机电设备维修基础知识概要

机电设备维修基础知识概要前言机电设备维修是指对各种机械、电气及电子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和维护保养的工作。
机电设备维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机电设备是各种生产和运输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现代化和现代交通发展的关键。
因此,机电设备维修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生产的效率和设备的寿命。
本文将针对机电设备维修的基础知识进行概述,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机械设备维修基础知识2.电气设备维修基础知识3.电子设备维修基础知识机械设备维修基础知识机械设备维修是指对机械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和维护保养的工作。
机械设备维修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机械原理机械原理是机械设备制造和维修的基础。
机械原理研究机械系统的结构、运动和力学性质等基本规律。
掌握机械原理有助于工程师在维修机械设备时更好地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找出故障所在,从而进行有效的维修。
机械加工机械加工是指使用各种加工设备和工具对零件进行加工的过程。
机械加工的工艺包括车削、铣削、钻削、磨削、齿轮加工等。
机械加工是制造机械设备和修复故障的核心技术之一。
液压与气压传动液压与气压是常见的机械设备传动方式。
液压和气压传动具有传动力矩大、速度可调、反应迅速等优点,因此在机械设备的传动系统中广泛应用。
维修人员需要对液压和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结构和常见故障具有一定的了解,以便及时排除传动系统的故障。
电气设备维修基础知识电气设备维修是指对各种电气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和维护保养的工作。
电气设备维修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电子基础知识电气设备和电子设备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维修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电子基础知识。
主要包括电路基础、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半导体器件等方面。
电子基础知识有助于维修人员更好地理解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找出故障所在。
电气控制电气设备大多数需要进行控制,因此电气控制是电气设备维修的一个重要方面。
常见的电气控制包括单相电机的启动、电器安全保护、自动化流程控制等。
维修人员需要了解各种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结构和功能,才能进行有效的故障诊断和维修。
机电设备维修基础知识PPT课件

课时:
课堂教学: 40学时
总学时: 40 学时左右
成绩考核:
期末考查: x% 考勤及课堂表现:y% 总评=考试成绩×x%(出勤、表现、作业)×y%
第1页/共77页
第 1 章 机械维修基本知识
本章主要研究和讨论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的基础知识,在本章学习中,学生应注 意下列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6、对常发生或多次重复出现的故障的部位或零件,要重点监测,必要时对其进行 系统技术改造。建立故障信息管理流程图。如图1.1
机械故障产生的基本规律 如图所示1.2
影响故障产生的主要因素 (一)制造和修理因素对故障的影响 1、零件材料的选择 2、零件加工质量 3、装配质量 (二)使用因素对故障的影响 1、工作负荷 2、工作环境 3、设备保养和操作技术
所谓规定的时间,是指机械设备从寻找、识别故障开始,直至检查、拆卸、 清洗、修理或更换、安装、调试、验收,最后达到完全恢复正常功能为止的全 部时间。
维修与维修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维修——是指维护或修理进行的一切活 动,包括保养。修理、改装、翻修、检查等。而维修性——是指机械设备在维 修方面具有的特性或能力;反映发生故障后进行维修的难易程度;
第5页/共77页
返回
1.2 机械设备维修基础
机械的维修性
1. 定义
机械设备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 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称维修性
所谓规定的条件,是指选定了合理的维修方式、准备了维修用的测试仪器 及装备和相应的备件、标准、技术资料,由一定技术水平和良好劳动情绪的维 修人员进行操作。
第11页/共77页
在实际生产中,常常结合机电设备的大修、项修进行。在进行改善维修时, 应根据机件故障的检查和分析,有计划地改进机电设备机构和机件材质等方面 的修理。
机电设备维修基础知识

机电设备维修基础知识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机电设备维修基础知识机电设备是企业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作为现代化的生产工具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设备技术状态对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对产品生产率、质量、成本、安全、环保和能源消耗等在一定意义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由于磨损、疲劳、断裂、变形、腐蚀和老化等原因造成设备性能的劣化以致出现故障,从而会使其不能正常运行,最终导致设备损坏和停产而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减缓机电设备劣化速度,排除故障、恢复设备原有的性能和技术要求,需要设备维修从业人员掌握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的维护和修理设备的技术和方法。
机械设备维修技术是以机械设备为研究对象,探讨设备出现性能劣化的原因,研究并寻找减缓和防止设备性能劣化的技术及方法,保持或恢复设备的规定功能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模块主要研究和讨论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的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有:设备维修体系;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机械零件的失效及其对策;设备修理的一般工作过程和设备维修前的准备。
一、设备的劣化及补偿机械设备在使用或者闲置过程中逐渐丧失其原有性能,或者与同类新型设备相比较性能较差,显得旧式化的现象称为设备的劣化。
设备的劣化可分为使用劣化,自然劣化和灾害劣化。
使用劣化是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和腐蚀所造成的耗损、冲击、疲劳和蠕变等所造成的损坏和变形,原材料的附着和尘埃的污染之类现象,使设备失去其原有的性能。
自然劣化是指设备在进厂之后不管使用与否,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者受大气的影响而使材料老朽化,或者遭受意外的灾害而加快这种老朽化的速度的现象。
灾害劣化是指由于自然灾害,如暴风、水浸、地震、雷击、爆炸等使设备遭受破坏或设备性能下降的现象。
机电设备维修基础知识

机电设备维修基础知识机电设备是企业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作为现代化的生产工具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设备技术状态对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对产品生产率、质量、成本、安全、环保和能源消耗等在一定意义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由于磨损、疲劳、断裂、变形、腐蚀和老化等原因造成设备性能的劣化以致出现故障,从而会使其不能正常运行,最终导致设备损坏和停产而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减缓机电设备劣化速度,排除故障、恢复设备原有的性能和技术要求,需要设备维修从业人员掌握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的维护和修理设备的技术和方法。
机械设备维修技术是以机械设备为研究对象,探讨设备出现性能劣化的原因,研究并寻找减缓和防止设备性能劣化的技术及方法,保持或恢复设备的规定功能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模块主要研究和讨论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的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有:设备维修体系;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机械零件的失效及其对策;设备修理的一般工作过程和设备维修前的准备。
一、设备的劣化及补偿机械设备在使用或者闲置过程中逐渐丧失其原有性能,或者与同类新型设备相比较性能较差,显得旧式化的现象称为设备的劣化。
设备的劣化可分为使用劣化,自然劣化和灾害劣化。
使用劣化是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和腐蚀所造成的耗损、冲击、疲劳和蠕变等所造成的损坏和变形,原材料的附着和尘埃的污染之类现象,使设备失去其原有的性能。
自然劣化是指设备在进厂之后不管使用与否,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者受大气的影响而使材料老朽化,或者遭受意外的灾害而加快这种老朽化的速度的现象。
灾害劣化是指由于自然灾害,如暴风、水浸、地震、雷击、爆炸等使设备遭受破坏或设备性能下降的现象。
设备劣化还可分为绝对劣化和相对劣化。
绝对劣化就是设备的老朽化,即随着时间的流逝,设备逐渐损耗,逐渐老朽直至需要报废。
相对劣化是指原有的设备和新型设备相比较,性能低、质量差,因而显得旧式化的现象。
模块一 机电设备维修的基础知识

模块一机电设备维修的基础知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深入,整个工业生产对机电设备的要求和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机电设备对工业产品的生产率、质量、成本、安全、环保等,在一定意义上有决定性作用。
工业生产用的各种机电设备的状况如何,不仅反映企业维修技术水平的高低,而且是企业管理水平的标志。
生产设备在使用中会磨损,需要修理和更换零件;对一些突发性的故障和事故,需要组织抢修。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就是以机电设备为对象,研究和探讨其拆卸与装配、失效零件修复、故障消除方法以及响应技术。
本模块主要研究和讨论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的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有:设备维修体系;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机械零件的失效及其对策;设备维修前的准备。
第一节设备维修体系一、设备的劣化及补偿机械设备在使用或者闲置过程中逐渐丧失其原有性能,或者与同类新型设备相比较性能较差,显得旧式化的现象称为设备的劣化。
设备的劣化可分为使用劣化,自然劣化和灾害劣化。
使用劣化是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和腐蚀所造成的耗损、冲击、疲劳和蠕变等所造成的损坏和变形,原材料的附着和尘埃的污染之类现象,使设备失去其原有的性能。
自然劣化是指设备在进厂之后不管使用与否,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者受大气的影响而使材料老朽化,或者遭受意外的灾害而加快这种老朽化的速度的现象。
灾害劣化是指由于自然灾害,如暴风、水浸、地震、雷击、爆炸等使设备遭受破坏或设备性能下降的现象。
设备劣化还可分为绝对劣化和相对劣化。
绝对劣化就是设备的老朽化,即随着时间的流逝,设备逐渐损耗,逐渐老朽直至需要报废。
相对劣化是指原有的设备和新型设备相比较,性能低、质量差,因而显得旧式化的现象。
设备劣化导致设备技术性能下降,或者与新型设备相比,原有设备的技术性能较差,这一类劣化又称之为技术性劣化。
如果从设备的经济价值来看待,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价值也在减少,这又称之为经济性劣化。
设备的劣化使设备的性能下降,故障增多,维修费用增加,其所生产的产品产量减少,质量下降,成本增高并且不能保证按期交货,职工的安全感和情绪下降等,造成各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