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6表内乘法二综合与实践量一量比一比导学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6.1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6.1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6.1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

因此,在准备6.1 "量一量,比一比"这一课时,我做了充分的准备。

这一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具体包括第103页至第10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掌握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出比较的结果。

还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让学生们拿出尺子,量一量课桌上的一些物体,如铅笔、课本等,然后用语言描述出它们的长短比较。

这个过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实际的操作,理解比较的方法。

接着,我会拿出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如尺子、铅笔等,让学生们进行比较,并说出它们的顺序。

这个过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们能够通过观察,理解比较的结果。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上,我注意到学生们在理解比较的方法和结果上可能会遇到困难。

因此,我会在课堂上进行反复的演示和讲解,以确保学生们能够理解。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进行实际的操作,以加深他们对比较方法的理解。

为了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我准备了尺子、铅笔等教具,以及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如尺子、铅笔等,作为学具。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大字写出"量一量,比一比",并在下面列出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这样既能让学生们明确本节课的主题,又能让他们清晰地看到比较的结果。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上,我认为这一课的内容学生们掌握得比较好。

但在课堂上,我还需要更多地关注那些反应较慢的学生,以确保他们也能理解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我还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后用家里的一些物体进行比较,以巩固他们所学的内容。

总的来说,我对这一课的教学效果感到满意。

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对比较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我相信,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比较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六单元 量一量比一比 》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六单元 量一量比一比 》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量一量比一比》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长度单位,学习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学会用尺子量物体,并进行大小比较。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对长度单位的概念和运用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使用和比较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的作用。

2.学会用尺子量物体,能够准确地量出物体的长度。

3.能够对物体的长度进行简单的比较,并能说出比较的结果。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用尺子量物体,并进行简单的比较。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量出物体的长度,并能够进行合理的比较。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度单位。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比一比,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长度不同的物体,如尺子、铅笔、小棒等。

2.准备长度单位卡片,如厘米、米等。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长度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长度,激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的长度吗?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们的长度呢?”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如厘米、米等,并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度单位。

教师讲解如何用尺子量物体,并进行示范。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比一比。

学生分组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用长度单位卡片进行比较。

化州市XX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6表内乘法二综合与实践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化州市XX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6表内乘法二综合与实践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综合与实践量一量,比一比▶教学内容教科书P88~89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估计以及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选择合适的实物来描述其他实物的长度,能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对实际事物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合适的测量方法,并能借助实物来描述其他实物的长度。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尺,米尺,软尺,卷尺,测量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激活经验,揭示课题1.回顾长度单位。

师:说说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厘米、米)用手势比画一下1厘米和1米的长度。

师:你知道自己的一拃有多长吗?(约10厘米)一步有多长呢?(约40厘米)师追问:除了这些,你还想知道什么物体的长度呢?【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出想知道身边一些事物的长度。

2.揭示活动主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量一量身边的物体吧。

(板书课题:量一量,比一比)【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学过的长度单位,激活学生的活动经验;通过追问“你还想知道什么物体的长度”,激发学生了解身边物体长度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实际测量,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1.全班交流,认识测量方法。

师:请向你所在小组的同伴们介绍每种测量工具、测量的方法以及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全班交流,认识学生尺、软尺、米尺、卷尺。

【学情预设】测量时要注意,尺子的刻度“0”通常与所测物体的一端重合。

测量身高时,人要站直,这样测量的高度才准确等。

2.观察教科书P88图片,了解测量的内容。

师:图中的同学们在测量什么?这些都是你们熟悉的事物吗?【学情预设】有测量桌子高度的、也有测量讲台长度的……3.以测量肩宽为例,体验测量的方法。

(1)提出测量要求:同桌合作,互相量一量各自的肩宽,记好测量结果。

(2)学生先估一估,再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二年级数学上册6表内乘法二6-7量一量比一比精编教案新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6表内乘法二6-7量一量比一比精编教案新人教版

量一量,比一比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学生尺、米尺和卷尺测量不同物体长度的过程,体验合理选用测量工具的必要性,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

2.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些测量物体的策略,并能灵活地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空间观念、探索新知意识和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用不同工具测量物体。

难点:选择不同的标准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课件,每组一把米尺,一个皮尺,2张练习纸和一台身高仪,学生尺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揭示课题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厘米或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那么今天上新课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做一件事情。

每组选两名代表,用学生尺(20厘米)量一量教室的长有多少厘米。

(学生累得气喘吁吁,结果也不一样)师:为什么会这样呢?生1:因为学生尺太短了,而教室太长了。

生2:用学生尺来测量教室的长度太麻烦了,而且量的结果也不一样。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

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的,而要测量教室的长或者比较长的距离,那就需要长度单位家庭里的另一个成员来帮忙,它就是——米。

(板书:米) 师:测量不同的物体长度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及测量单位。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低年级教学中,一要激发学生兴趣,二要在实践操作中发现数学问题,用好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首先请学生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当学生通过亲自操作以后,发现学过的数学知识不能解决现在的问题时,就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求知欲,教师紧接着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揭示新课〗二、探究新知1.提供情境,探索“量”的方法。

师:那么多地方都需要量一量,你知道该用什么工具去量吗?你知道哪几种尺,给大家介绍介绍。

根据学生回答介绍:学生尺、米尺、软尺、卷尺……师:你们看,这些尺虽然长得各不相同,但你能不能在它们身上找到相同的地方?不管用什么尺量,我们都需要先对准尺上的哪一个刻度?师:今天,这4种尺吵着要来比本领,请同学们做裁判,选出你认为合适的尺量一量教室的长度、讲台的长度、身上某部位的长度等。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量一量,比一比-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量一量,比一比-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量一量,比一比人教新课标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量一量,比一比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包括第37页至第39页的“量一量,比一比”章节。

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学会用尺子量物体,并进行物体长度的比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如厘米、米等。

2. 培养学生用尺子量物体的能力。

3. 让学生学会物体长度的比较,并能用“长”、“短”等词汇描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运用,物体长度的比较。

2. 教学重点:用尺子量物体,掌握长度单位,进行物体长度的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铅笔、课件等。

2. 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黑板等,注意它们的长度。

2. 讲解长度单位:向学生介绍厘米、米等长度单位,并用尺子演示如何测量物体长度。

3. 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身边的长度,如桌子的长度、椅子的长度等,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4. 比较物体长度: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并用“长”、“短”等词汇描述。

5.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例题,如“哪个物体最长?哪个物体最短?”等,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得出答案。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如“量一量,比一比”等,检查学生对长度单位和物体长度比较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度单位:厘米、米比较物体长度:长、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尺子量一量家里某个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比较身边同学的身高,用“长”、“短”等词汇描述。

2. 答案:(1)家里某个物体的长度:如桌子长度为80厘米。

(2)身边同学的身高比较:如甲同学比乙同学高,可以说甲同学的身高长于乙同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长度单位和物体长度比较的掌握。

综合实践《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综合实践《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综合实践《量一量,比一比》年级:二年级上册科目:数学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长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合作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长度测量的方法。

2. 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1.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2. 准确记录和比较测量结果。

教学准备:1. 量尺、直尺等测量工具。

2. 不同长度的物体,如铅笔、书本、桌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让学生发现物体的长度不同。

2. 提问:我们如何知道这些物体的长度呢?二、探究1. 分组合作,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测量。

2. 引导学生使用量尺或直尺进行测量,注意测量方法。

3. 学生记录测量结果,并与其他组进行比较。

三、总结1. 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测量结果和比较过程。

2. 引导学生总结长度测量的方法,如量尺的使用、读数等。

3. 强调观察和比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巩固练习1. 让学生独立选择一个物体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2. 学生之间相互比较测量结果,讨论观察和比较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强调长度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在家中寻找不同长度的物体进行测量,与家人分享测量结果。

2.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长度测量现象,如身高、步长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长度测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比较,及时纠正学生的测量错误,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数学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长度测量的内容,让学生探索更多的测量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6.5量一量 比一比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6.5量一量 比一比导学案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6.5量一量比一比
学习目标:
1、正确使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物体长度等。

2、学会收集、整理数据,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

3、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
4、能和同伴合作测量,体验测量的乐趣。

学习重点: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出物体长度
学习难点: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估计一下:
一柞(zhǎ)一庹(tuǒ)一步
()厘米()米()厘米()厘米
二、自主学习
1、说说你在测量中遇到的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2、填一填
讲台大约长()米
教室大约长()米
讲台大约宽()米
教室大约宽()米
肩宽大约是()米
3、一条鳄鱼身长6米,你们会用合适的方式描述这个长度吗?
(一个人的肩宽大约30厘米,20个人并排站着)和鳄鱼长度差不多
()和鳄鱼长度差不多
()和鳄鱼长度差不多
()和鳄鱼长度差不多
()和鳄鱼长度差不多
()和鳄鱼长度差不多
……
四、巩固练习
1、选择课本第89页的一种动物,用你自己的方式把这种动物的身高或身长表示出来
2、如果没有尺子,又想知道操场大概有多长怎么办?
五、知识梳理
小结:这节课要结束了,测量时要注意什么?给自己的表现画上小红花吧。

喜欢学习数学
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
上课仔细聆听
主动举手发言
喜欢发现数学问题
愿意与同学讨论学习中的问题
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同学听
认真完成作业
此外,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6.1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6.1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6.1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判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2. 长度测量方法3. 长度比较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长度测量和比较方法。

2.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的换算,测量和比较的准确性。

四、教学准备1. 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2. 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3. 学生分组准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生活实例等方式引入长度测量和比较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长度单位(1)介绍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定义和关系。

(2)展示长度单位的实物,如直尺、卷尺等,让学生直观感受长度单位。

3. 学习长度测量方法(1)讲解长度测量的步骤,如放置直尺、对齐起点、读取数值等。

(2)演示长度测量方法,让学生跟随操作,学会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4. 学习长度比较方法(1)讲解长度比较的步骤,如对齐、重叠、判断等。

(2)演示长度比较方法,让学生跟随操作,学会使用直尺进行比较。

5.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组长,负责组织协调。

(2)每组发放测量工具,进行长度测量和比较的实践操作。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操作错误。

6. 总结与反馈(1)每组汇报测量和比较的结果,分享经验。

(2)教师点评,总结教学重点,强调注意事项。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2. 课堂实践操作表现3. 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情况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鼓励学生分享经验和成果。

3.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质量。

人教版2023-2024二年级数学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计划及教案

人教版2023-2024二年级数学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计划及教案

人教版2023-2024二年级数学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计划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综合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长度单位,能够用量尺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比较物体的大小。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长度单位的概念,但是还不能熟练运用。

他们在生活中有了一些关于大小的比较经验,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比较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长度单位,能够用量尺量物体的长度。

2.让学生能够比较物体的大小,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能够用量尺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让学生能够比较物体的大小,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引导发现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2.物体(如书本,铅笔等)3.教学PPT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等。

接着,展示一些物体,让学生尝试用量尺量一下它们的长度。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物体,让学生两两分组,用量尺量出它们的长度,并记录在白板上。

教师同时引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量尺,如何避免误差。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物体,让学生自主量出它们的长度,并和小组成员进行比较。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让他们在讲台上展示他们的测量结果,并解释他们的测量方法。

其他学生听后,可以提出疑问或者给予肯定。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用长度单位来比较物体的大小,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比如,可以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等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6. 小结(5分钟)教师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收获。

2023二年级数学上册6表内乘法(二)综合与实践量一量,比一比配套教案新人教版

2023二年级数学上册6表内乘法(二)综合与实践量一量,比一比配套教案新人教版
2023二年级数学上册6表内乘法(二)综合与实践量一量,比一比配套教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2023二年级数学上册6表内乘法(二)综合与实践量一量,比一比》新人教版,本章节在学生已掌握表内乘法(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乘法概念,将乘法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量一量、比一比的过程中,提高乘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内容上,本章以配套教案为载体,设计了一系列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实践题目,旨在巩固学生对乘法口诀的掌握,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团队协作等综合实践能力,与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教学大纲要求相符。
同时,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中,有些孩子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不仅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还能够倾听别人的意见,这对于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但是,也有一些孩子在这个环节表现得不够积极,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这些孩子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在课后作业的批改中,我发现有些孩子对于乘法口诀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他们,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细节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学习平台的数据统计和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对乘法口诀有初步的了解。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要求,阅读乘法口诀表,观看预习视频,了解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尝试用乘法口诀解决预习问题,并记录下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问题记录或思维导图提交至学习平台或直接交给老师。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鼓励学生尝试编写自己的乘法问题,并邀请家人或朋友解答,增强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2024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比一比 量一量

【人教版】2024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比一比 量一量

【人教版】2024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比一比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比较,比较大小、比较长短、比较重轻等等。

比较是我们认识世界、分辨事物差异的一种重要方式。

本节课将学习比一比,做一些有趣的比较。

二、目标
1.掌握比较大小的基本概念;
2.能够用适当的单位进行量一量。

三、学习内容
1.比一比:比较大小的概念;
2.量一量:使用适当的单位进行量化。

四、学习重点
1.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
2.熟练运用适当的单位进行量化。

五、学习步骤
1. 活动一:认识比较
•进行比一比游戏,比较不同物品的大小、形状等特征。

2. 活动二:量一量
•用标准长度进行量一量练习,如小手指的长度、书本的宽度等。

3. 活动三:综合练习
•综合运用比一比和量一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六、拓展练习
1.从家中选择两个物品进行比较,记录比较的过程和结果;
2.用尺子测量自己的身高和朋友的身高,比较谁更高。

七、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比较大小的基本概念和量化的方法。

比一比、量一量不仅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和生活能力。

以上是【人教版】2024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比一比量一量的内容,希朋友们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表内乘法二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教案1新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表内乘法二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教案1新人教版

第88-89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及周围东西的测量,使学生感受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

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掌握测量方法的多样性,通过动物的身高或身长和人比一比的过程让学生对米和厘米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切实体会数学与自己生活的联系。

3、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4、在活动中初步渗透统计的思想和统计知识。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每组皮尺,卷尺,一根木条,2张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到一个乐园去做游戏,你们高兴吗?(随着音乐的节奏,老师和学生一同带着舞蹈动作跳着进入教室就坐。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多媒体出示主题图,直观、形象,吸引学生注意力。

)1、启发谈话: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长度单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厘米、米)2、估测:1米等于多少厘米?(1米=100厘米)1米大约有多长?(估测、比划)3、强调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那谁来说一说,测量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①从0刻度开始量起。

②尺子不能打弯。

③对准1米刻度作记号。

)(一)、在木条上测量出1米长的一段1、各组拿出木条和卷尺,小组合作在木条上量出1米长的一段,并做好记号。

2、学生测量,老师指导。

3、老师验证各组测量情况。

4、评价、奖励。

(二)、测量课桌长、宽、高的长度(多媒体出示课桌的测量情况记录表,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有序性。

)1、估测课桌长、宽、高的长度。

(1)根据你刚才实际测量到的1米的长度,请同学们来估测一下,天天和我们朝夕相处的课桌的长度、宽度、高度分别大约是多少?(结合量出的一米长的木条的长度,估测出学生熟悉的课桌长、宽、高的长度,有利于培养学生估测能力。

)(2)小结:这只是我们估测出的长度,是我们猜想的,怎么样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呢?(要进行实际测量)2、小组合作,进行实际测量:(1)小组讨论,组长结合组内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工。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表内乘法(二)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教案2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表内乘法(二)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教案2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 可编辑1 / 1实践活动量一量 比一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2、在活动中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测量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和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

在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操作来突破。

难点:掌握测量的方法突破方法:通过交流、讨论来突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测量工具、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一、选择测量工具1、多媒体出示各种尺。

师:请把你带来的尺拿出来,在小组内看一看。

学生介绍学生尺、米尺、卷尺。

问:你用学生尺、米尺、卷尺测量过长度吗?量的什么? 2、认识自己身上的“尺?”师:如果我们想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却没有带尺子,用什么办法能量出它大约多长呢?让学生量出自己的一拃、一步、一庹的长度。

同桌合作:一人量一人记录。

师:最好记住自己的一拃、一步、一庹的长度,用它们作为自己身上的尺。

身体的 “尺” 长度 一拃 一步 一庹 二、进行实地测量 1、量长方形的纸师: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用学生尺分别量出四条边的长。

学生各自测量、填写 师:通过量,你发现了什么?师:如果把这张长方形的纸任意折一次,再打开,你能量出折痕大约长多少厘米? 学生各自折纸、测量,再指名回答。

讨论:怎样折,折痕最长?大约是多少厘米?师:把你量出的这条折痕的长度与长方形的边长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师:刚才你们量出长方形的边和折痕的长度时用什么尺量的?如果用米尺、卷尺来量,方便吗?学生通过交流的出:由于这张长方形的纸边长和折痕都比较短,所以用学生尺来量就可以了。

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反而更麻烦。

2、估测物体的长度师:我们已经知道自己的一拃、一步、一庹大约多长,九可以用它们来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六单元 6.6《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六单元 6.6《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6.6《量一量,比一比》教案备教材内容1.本课时学习的是教材88、89页的内容。

2.这是一节“综合与实践”的活动课。

活动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选择合适的标准测量身边熟悉物体的长度或高度。

第二个层次是选择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

第三个层次是让学生自主进行操作和实践,利用身边熟悉的“单位”表示未知物体的长度或高度。

3.本节活动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测量经验,并将直接经验与某些间接经验相结合,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备教法学法本节活动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测量经验,并将直接经验与某些间接经验相结合,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单位”表象,可以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说一说等方式,使学生对所测物体的相关数据形成直观认识。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了解身边物体的长度,并对所测对象形成清晰的表象。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标准,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或高度,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选择不同标准测量不同物体的过程,理解“量”的实际意义,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学习用不同标准测量物体的策略,理解“量”的实际意义。

备已学知识1.认识测量长度的工具:米尺、软尺、卷尺。

2.能够感知1米和1厘米的长度。

3.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1米=100厘米。

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高度的方法。

2.能选择合适的标准(单位),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表示物体的长度或高度。

过程与方法1.通过测量自己的身高及身边物体的长度、高度等实践操作,进一步发展长度观念。

2.体会测量的实质,初步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通过合作、交流感受表达方式的多样化,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精品导学案案:量一量,比一比

人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精品导学案案:量一量,比一比

量一量,比一比
第1课时比一比量一量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

一、在○里填上>、<或=.
1米○100厘米84厘米○48厘米
5米○50厘米95厘米○1米
2米○20厘米35厘米○3米
二、在()里填上m或cm
①一本书厚1()②手掌的宽约8()
③操场长约60()④课桌的高65()
⑤一条跳绳长2()⑥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
三、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四、育才小学有21名男教师,38名女教师。

育才小学一共有多少名教师?蓝天小学有45名教师,比育才小学少多少名?
五、果园运走了18箱橘子,还剩下29箱橘子。

果园一共收了多少箱橘子?还收了43箱苹果,橘子和苹果一共收了多少箱?
六、一根绳子长1米,用去了40厘米,还剩下多长?。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量一量比一比-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量一量比一比-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量一量比一比人教新课标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量一量比一比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主题是"量一量比一比"。

我们将通过教材第77页的例题和练习来学习如何用量器和比较符号来比较物体的长度和重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量器和比较符号的使用方法,学会如何比较物体的长度和重量,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量器和比较符号的使用方法,学会如何比较物体的长度和重量。

难点在于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量器、比较符号的图片,以及一些实际的长度和重量物品,如尺子、小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先向学生们展示一些实际的长度和重量物品,如尺子和不同重量的小球,让他们观察并感受一下。

2. 讲解:然后我会向学生们介绍量器和比较符号的使用方法。

我会用量器测量一些物品的长度和重量,并使用比较符号进行比较,让学生们直观地看到结果。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上"量一量比一比"的主题,并画出一些示例的物品和量器,以便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看到如何使用量器和比较符号。

七、作业设计1. 小明的尺子比小红的长。

2. 小华的球比小李的重。

答案:1. 小明的尺子 > 小红的尺子2. 小华的球 > 小李的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量器和比较符号的使用方法,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比较物体的长度和重量。

然而,有些学生对于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练习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另外,可以拓展延伸一下,让学生们尝试自己设计一些比较题目,增加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在教学内容中,我特别关注了教材第77页的例题和练习。

人教版2022-2023二年级数学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计划及教案(定稿)

人教版2022-2023二年级数学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计划及教案(定稿)
教学
关键
通过测量自己和身边物品的长度、高度等实践活动,对所测对象形成清晰的表象,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
时数
1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案
主备人 :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课题量一来自,比一比课 时1
课 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闭眼想-教师读板书中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学生闭眼想象实际物体有多长。
用手比-学生读板书中物体的长度或高度,边读边用手比画长度。
说关系-课桌要比肩宽长一些;两臂展开的长度比讲桌长一些;教室的长要比两臂展开的长度长得多等。
二、借助身边的事物,描述其他物品的长度或高度,发展长度观念
1.用合适的方式描述“鳄鱼身长6米”这个长度。
(综合实践活动)单元教学计划




这是一节“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课。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测量经验,并将直接经验与某此间接经验相结合,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活动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选择合适的标准测量单位,测量身边熟悉物体的长度或高度。第二个层次是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测量或表述一种物体的长度。第三个层次让学生自主进行操作和实践,利用身边熟悉的“单位”(标准)表示未知的物体的长度或高度。
请同学们观察图片,说一说图中的同学们都在测量什么,这些都是你们熟悉的事物吗?
2.以测量肩宽为例,保证参与活动的全员性。
师:下面请两名两名同学为一组,互相量一量各自的肩宽,记住测量结果。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测量肩宽的活动。

量一量,比一比(导学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量一量,比一比(导学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小数的加减法练习(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数与代数的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的思维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开始加,满十进一。

2. 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开始减,不够减时向高位借一当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 教学难点:小数点的对齐,以及进位和借位的处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2. 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计算法则。

3. 实践演练: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巩固计算法则。

4. 总结提升: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 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2.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就是关于小数的加减法练习的教学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探究新知”和“实践演练”环节。

这是因为学生在学习小数加减法时,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是基础,而通过实践演练能够巩固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以下是对这一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探究新知在探究新知环节,教师应该采取引导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实物或者图片来展示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找零、测量长度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接着,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简单的小数加减法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并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小数点的位置以及如何进行对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上册:
综合与实践量一量,比一比
厘米的长度。

2.导入新课。

同学们比划的60厘米有长有短,那么60厘米究竟有多长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身边一些常见的物体长度。

100厘米=(1)米
8米=(800)厘米
2.连一连。

3.你了解自己吗?写出4个有关自己身体某些部位的长度或高度。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组织学生测量教室
和讲台的长度。

2.提出测量要求,引
导学生测量肩宽。

3.组织学生分组实
践,积累直观经验,
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测
量的机会。

4.组织学生交流、汇
报。

5.引导学生思考还有
别的知道物体长度的
方法吗?
6.引导学生明确描述
的标准,选择合适的
标准描述动物的身高
或身长。

1.明确要求,实践操作。

(1)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2)分小组进行测量,测量后填写活动记录单,
然后进行对比,找出不同小组测量的差异。

2.两人一组,互相量一量对方的肩宽,把测量结果
写在活动记录单上。

3.以小组为单位,在确定测量对象后分别展开测
量,如两臂展开的长度、学生一步的长度等,测量
后记录下测量结果。

4.讨论、交流测量的结果,对所测肩宽在头脑中形
成清晰的直观认识。

5.用多种方法建立所测量物体长度或高度的表象。

方法一:闭眼想。

闭眼想象实物有多长。

方法二:用手比。

边看实物边用手比划长短。

方法三:说关系。

讲台的长度要比肩宽长一些;两
臂展开的长度要比讲台长一些;教室的长度要比两
臂展开的长度长得多等。

6.选择合适的标准进行描述。

(1)所选动物:身长6米的鳄鱼。

测量标准:约长30厘米的肩宽。

测量结果:20个人并肩站着和鳄鱼差不多长。

(2)所选动物:身高2米50厘米的鸵鸟。

测量标准:约长1米的讲台。

测量结果:2个半讲台的长和鸵鸟的身高差不多。

三、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
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教学板书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数学活动课,主要目的是为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通过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师点评和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