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

合集下载

湖南衡阳市中学化学 燃烧的条件的实验创新教案

湖南衡阳市中学化学 燃烧的条件的实验创新教案

湖南衡阳市中学化学燃烧的条件的实验创新教案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

本课题重点通过对燃烧的条件的实验探究来让学生掌握燃烧的条件,然后对其加以应用得出灭火的原理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这既是对化学变化中具体知识的补充和完善,又对以后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在教材中,实验是这样设计的: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观察现象。

图7-4 燃烧的条件图7-5 白磷在水下燃烧我觉得教材的实验探究有如下四个不足之处:1、白磷露置在空气中燃烧,不利于教师与学生的身体健康;2、白磷燃烧所需时间受水温、气温等因素影响较大;3、氧气需要制取使得装置复杂;4、硬纸圈不能沉入水底,加上白磷在热水中熔化,氧气一吹变小且游动,操作不便。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1、实验仪器与药品:仪器:利用废弃的药剂瓶与输液管自制的三个如图装置、水槽等;药品:红磷、白磷等。

自制装置洗气瓶2、实验过程:在1号瓶中放入少许红磷;在2号瓶中注入少量热水后再放入一小粒白磷;在3号瓶中放入一小粒吸去表面水的白磷。

将三只瓶一起放入盛有约80℃热水的水槽中,观察现象。

将2号瓶中的水抽干,观察现象。

四、实验效果:三只瓶放入热水中一会儿后可以看到:1号瓶中红磷不燃烧;2号瓶中白磷不燃烧;3号瓶中白磷燃烧并产生大量白烟。

将3号瓶与1号瓶对比可知可燃物燃烧要达到着火点;将3号瓶与2号瓶对比可知可燃物燃烧还需要氧气。

将2号瓶中水抽干后白磷也燃烧并产生大量白烟,再次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五、自我评价1、实验器材易得,不受学校条件限制;2、燃烧在密封装置内进行,白烟不再影响师生身体健康;3、实验现象明显,很好地突破了实验难点;4、装置简单,易于操作,能节约教学时间,更能让学生理解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

白磷燃烧条件的改进

白磷燃烧条件的改进

创新实验名称:白磷燃烧条件的改进
创新实验目的:通过简单实用的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实验仪器及用品:大烧杯、锥形瓶、橡皮塞、红磷、白磷、气球、细沙、。

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仪器的组装说明:
1、锥形瓶底要放一薄层细沙,以防锥形瓶破
裂。

2、连通锥形瓶的导管外端要接一气球,防止
锥形瓶塞被打开,有毒物质逸出。

实验操作:
在同一锥形瓶(瓶底放有少量细沙)中不同处分别放一小粒白磷和一小粒红磷,用橡皮塞塞紧锥形瓶瓶口,把锥形瓶放入装有热水(80度以上)的大
烧杯中,观察现象。

实验创新点及意义: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和灭火》图7—4,探究燃烧条件的演示实验,原装置存在以下缺点:本实验要求在通风橱内进行,
事实上教师是在教室里做实验,教室里无通风橱;金属片上放的白磷,燃烧
产生的白烟会迅速弥漫教室,造成空气污染。

改进后的实验不仅验证了燃烧
需要的条件,还有效防止和减少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对人体的危害,做到了对
空气没有污染,对人体没有伤害。

真正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

对“燃烧的条件”实验的分析与教学建议

对“燃烧的条件”实验的分析与教学建议

对“燃烧的条件”实验的分析与教学建议燃烧指燃料与氧化剂之间发生强烈化学反应,并伴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开展燃烧现象的探究,有助于对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深刻的印象和较全面的认识,因此被选作初等化学的教学主题之一。

但是燃烧过程并不单纯是化学反应,而是综合了反应、传热和传质等过程的一种现象。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对这个知识点的要求,仅仅着重于发生燃烧的条件,仍然属于入门阶段的水平,并不要求涉及燃烧现象的所有过程。

由于有关燃烧现象的产生和维持燃烧的一般知识,小学自然或科学课程中已有相关的内容,并且从日常生活和社会事件中获得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

因此,当初中化学学习和探究这个主题时,如何才能使得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对这个主题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感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避免与小学科学课程和生活常识的简单重复课程标准建议的实验活动着重点在于“条件”的探究。

所谓条件至少应当包括与燃烧现象的发生、控制和终止等有关的三个方面,才能够算是一组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

由于对所论及条件做到比较准确的控制和对过程进行实时测定时,要求的设备和相应的技术比较复杂,因而只能依据对不同体系、不同条件下实验现象间的差别来进行探究活动。

为避免考虑因素过多可能导致的困难,体系的选择则更为重要。

而体系的选择和条件的探究,应当密切结合所涉及的物质的基本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以下分三方面来考虑:1.可燃物关于燃烧现象中常见的可燃物,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和小学自然(或科学)课程中熟知的常识。

所以在初等化学中,对可燃物的认定,应当侧重于化学的视角,因为对于可燃物的化学区分,有利于把握对燃烧过程的控制,例如根据着火物和现场的物质环境如何选择预期的强化、控制或减弱以及熄灭的方案和措施。

因此在选择实验体系时,应当尽量考虑它们的代表性。

2.助燃物一般情况下,氧气是主要的助燃物,这也是学生已有的常识。

也许学生还知道CO2也可以成为活泼金属(如镁等)的助燃物,但是初中化学所给予的认识,是以活泼金属和CO2之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为前提的,亦即基于和氧结合能力的强弱,使得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实现元素的迁移并迅速释放出与强弱差别相对应的能量,从而形成燃烧过程。

燃烧条件实验改进

燃烧条件实验改进

燃烧条件实验改进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任何其他教学方法所无法代替的。

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演示实验尤其重要。

一个设计合理的成功的演示实验,既能够协助学生掌握化学概念,又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所以改进完善、教材中的实验,使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是化学教师的教学工作。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2006年4月第二版)上册124页图7-4和7-5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的设计是:把一块白磷放入热水中,盖上铜片并在铜片上各放一块白磷和红磷观察现象,在向热水中通氧气,热水中的白磷燃烧,通过这两个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1)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可燃物要与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但是实验设计存有以下问题:1铜片放在烧杯上通过热水的蒸气传热,传热效果较差,白磷需要较长时间才开始燃烧。

2向水中白磷通氧气时,白磷会四处游动并形成很多小液珠,实验时需持续追寻白磷,操作起来不太方便,实验现象也不明显。

3白磷燃烧产生的浓烟污染环境。

总来说之,该实验不能体现绿色化学实验要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思与责任感。

为此,我对实验实行了改进。

方法一1、往水槽中加入约3cm高的氢氧化钠稀溶液。

2、将盛八成满沸水的小烧杯放入水槽中。

3、往小烧杯中加入一颗米粒大小的白磷。

4、将铜片由直形弯成T字形放在小烧杯上,铜片下端伸入到热水中,并在铜片两端分别放少量用滤纸吸干水分的红磷和白磷。

5、将小烧杯及铜片用大烧杯罩住扣在水槽中。

方法二两支试管中分别各放一小粒白磷和一小粒红磷,用橡皮塞塞住试管口或用一端系有小气球的带导管的单孔塞塞住试管口,然后放到装有热水的烧杯中实行对比实验。

方法三:取红磷和白磷豆粒般大小,用滤纸吸干水分,一起放入锥形瓶底部两侧;立即塞上橡皮塞,。

将锥形瓶垫上石棉网,用酒精灯加热。

可观察到:温度达到40℃时,白磷开始燃烧,产生略带淡黄的白色浓烟。

案例16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的改进

案例16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的改进

案例16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的改进实验名称《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的改进实验目的通过简单实用的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2、要使可燃物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

实验原理利用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不同,但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而生成的白烟五氧化二磷对人体有害。

实验仪器及药品改进1、大烧杯(500ml)、大试管两支、橡皮塞两个、镊子、坩埚钳、酒精灯、药匙、滤纸、火柴、红磷、白磷、一试管氧气(或空气)、热水改进2、同上两个气球(白色和红色)改进3、烧杯(500ml)、铜片(平整)、两个小集气瓶、镊子、酒精灯、坩埚钳、药匙、滤纸、火柴红磷白磷一试管氧气(或空气)热水实验装置教材图图1 图2 图3实验步骤及现象改进1:(见图1)(1)在大烧杯中加入四分之三大约80 ℃左右的热水,用镊子取两小块白磷,一块放入热水中,一块用滤纸擦干表面的水后放入干燥的大试管中塞上橡皮塞,在另一个干燥的烧杯中加入少量红磷,将两个试管同时放入盛热水的大烧杯中,观察现象。

(2)将收集氧气的大试管倒扣在热水中,用坩埚钳在水面下取下橡皮塞,扣住水中的白磷,观察现象。

改进2:(白磷量多时使用)(见图2)同上。

改进3:(见图3)(1)在大烧杯中加入四分之三大约80℃左右的热水,向其中加入一小块白磷,在大烧杯上放一块平整的铜片,左边放一小块表面用滤纸吸干水分的白磷,右边放少量红磷,观察现象。

(2)将收集氧气的大试管倒扣在热水中,用坩埚钳在水面下取下橡皮塞,扣住水中的白磷,观察现象。

仪器的组装说明:(注意事项)①大试管要干燥,白磷表面的水分要擦干。

②白磷的量不要太大,尤其是放在热水中的白磷,小绿豆大小即可。

③大烧杯里的热水占四分之三。

④往铜片上先放红磷,再放白磷,以免白磷先燃烧。

⑤燃烧后试管中或铜片上的白磷可能没燃完,小心处理。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地位与作用1、初三学生接触化学的时间并不长,许多化学学科知识的积累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对十四、五岁这样一个年龄层次而言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2、在一定的场景下针对初中生的学习特点,以学生为主,加强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放开让学生体验探究性学习,领悟探究性学习经历的一般步骤。

3、整个燃烧的条件的提出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动手实验、分析结论、反思评价都由学生充分参与,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能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二、原实验操作如下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P128实验7-1七操作如下: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如图),观察现象。

三、原实验的不足1)完成实验所用时间长2)该实验是一个演示实验要求在通风厨中或在抽风设备下进行,但现在大部分学校实验条件还没有达到这种标准,特别是农村中学。

3)五氧化二磷有毒,人如果短期大量吸入引起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出现咽喉炎、支气管炎。

严重者发生喉头水肿致窒息,引起肺炎或肺水肿。

可使组织脱水,对皮肤有刺激腐蚀作用。

4)如果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对空气有污染,又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5)课本上没设计“可燃物”也是燃烧条件之一的实验四、针对以上不足,我把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方法如下1、改进实验目的:缩短实验操作时间,避免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对师生健康的影响和环境的污染,增补课本中没有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环保意识。

2、实验仪器和试剂:酒精灯、镊子、玻璃棒、木条、煤块、烧杯、蜡烛3、实验装置图及说明实验①探究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实验②探究燃烧的条件---与氧气接触实验③探究燃烧的条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由学生自主动手探究)4、实验步骤:①分别把玻璃棒和木条放在酒精灯上燃烧,观察现象。

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

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

“燃烧的条件”实验创新衡山县岳云中学 邓 梦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实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三者缺一不可。

二、实验原形及不足之处:(原实验装置图)1、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P 2O 5),对教室环境造成影响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健康。

2、(2)中的白磷燃烧现象不明显,且较易浮出水面,在水面燃烧起来而引起火星和液滴的飞溅,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本实验不便于重复观察实验现象。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1、用塑料袋来收集产生的白烟,使实验自始至终都在封闭条件下进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2、利用双连球向试管内鼓入空气(氧气),使操作起来更安全。

3、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意控制燃烧,有利于学生多次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四、实验器材:(1)(2)仪器:具支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双连球、塑料袋、药匙、镊子、试管架药品:红磷、白磷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原理:利用酒精灯给红磷和白磷加热,利用双连球向具支试管中鼓入空气(氧气),随着温度的上升,白磷先燃烧起来(白磷的着火点为40℃)如果继续加热,温度上升至240℃或240℃以上,则红磷也能燃烧起来,说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氧气)接触、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

六、实验过程:1、加入0.2g红磷于具支试管底部,距其2cm初放一米粒大小的白磷,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导管口离试管底部0.5cm左右。

2、由双连球鼓入空气,发现无明显现象(说明可燃物虽与氧气接触,但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也不会燃烧)。

3、先用酒精灯均匀预热,然后对准红磷与白磷的中间部位集中加热,(温度在40℃或之上)同时挤压双连球,使进入的空气先通过红磷,再到白磷。

此时可观察到红磷无明显变化,而白磷却剧烈燃烧;(说明可燃物在温度达到着火点,且有氧气存在时能够燃烧),若停止鼓气,则白磷停止燃烧(说明仅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没有氧气时,可燃物不能燃烧)。

实验改进方案(燃烧的条件的探究)

实验改进方案(燃烧的条件的探究)

“探究燃烧的条件”改进方案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王良红一、实验内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P124,探究燃烧的条件)1.药品:白磷红磷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2.仪器:药匙镊子烧杯导气管橡皮塞锥形瓶长颈漏斗3.其他用品:铜片滤纸热水4.步骤:(1)先将一小粒白磷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再将铜片放在此烧杯上,最后把红磷、白磷(用滤纸将水吸干)放在铜片上,观察现象。

(2)在锥形瓶中装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塞好橡皮塞,再从长颈漏斗加入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产生的氧气通入热水中与白磷接触,观察现象。

5.存在的问题:(1)需要用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浪费药品;(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时可能引燃红磷,不利于控制燃烧;(3)使热水中白磷燃烧的操作不方便,且水中的部分白磷会浮上水面燃烧,使操作不安全;(4)白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既污染环境又危害师生的健康。

二、改进方案1.药品:白磷红磷2.仪器:药匙镊子烧杯导气管橡皮塞试管二连球(注射器)3.其他用品:滤纸热水气球4.步骤及现象:(1)分把红磷、白磷(用滤纸将水吸干)放入两支试管中,将装白磷的试管塞好橡皮塞(事先把橡皮塞与二连球、气球、导气管连结好),并将试管同时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装置如下图所示),观察现象。

此时可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红磷无明显变化,由此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2)白磷熄灭后,挤压二连球通入空气,观察现象。

此时可观察到本已熄灭的白磷又燃烧起来,由此证明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

5.优点:(1)节约药品;(2)现象明显,容易成功;(3)操作更安全简便;(4)白磷始终在封闭的试管中燃烧,产生的白烟不会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来危害师生的健康,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初中化学_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学案例【实验目的】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 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3.培养学生实验创新的能力【实验用品】演示实验用品: 棉花、水、酒精、坩埚钳、石棉网、烧杯、湿抹布、酒精灯、火柴学生实验用品: 棉花、坩埚钳、酒精灯、火柴、乒乓球碎片(着火点180℃左右)、滤纸碎片(着火点245℃左右)、木屑(着火点210℃-230℃)、煤粉(300℃-500℃)蜡烛、薄铜片、三角架、烧杯、镊子、石棉网、药匙创新实验用品: 塑料瓶、棒棒冰瓶、小苏打、食醋【温馨提示】1、每小组准备好一块湿抹布和一个装有水的烧杯, 备用2、燃烧物不要过大小组实验完以后要确认火焰熄灭后再做下一实验, 观察实验要从侧面观察, 防止火焰烧到身体。

【教学过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验证燃烧的条件。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 好奇心较强, 对探究实验比较感兴趣, 喜欢自己动手操作。

但由于本节课的实验都离不开“火”, 若操作不当, 会失火, 危险性很大。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对学生实施安全教育, 让同学们人人都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 规范操作实验的每一步。

同时每个实验台上都准备了盛有水的水槽、湿抹布等等来防止意外的发生, 以保证安全。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实验, 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比如在验证燃烧条件之一燃烧需要氧气, 同学们自主设计实验:将两只高低不等的燃着的蜡烛, 用烧杯扣起来, 结果两只蜡烛不但熄灭而且高的蜡烛先熄灭, 低的蜡烛后熄灭。

学生感到很困惑, 因此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验证, 然后通过启发、诱导, 让学生开动脑筋, 积极思考, 终于寻找到了正确答案。

原来蜡烛燃烧产生的热的二氧化碳, 密度变小, 自上而下下落先接触到高的蜡烛。

同学们开心地笑了, 活跃了课堂气氛。

通过本节实验探究课, 不仅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这一知识目标, 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这两个化学实验常用方法的认识。

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与创新精品PPT课件

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与创新精品PPT课件

0 2
实验用品
二、实验用品
锥形瓶、烧杯 双孔橡胶塞
01
镊子、导管 带孔吸管、细线
仪器及
药品
02
03
气球、白磷、热水 氧气
0 3
实验装置及说明
三、实验装置及说明
热水:使温度达到白 磷的着火点
带孔吸管:固定白磷, 防止漂浮
W OT
锥形瓶:提供密闭环 境,防止空气污染
气球:收集未来得及反 应的白烟
0 4
实验操作
四、实验操作
4、持续缓慢鼓入氧气
1、右端导管连接好气球;
2、带孔吸管一端用细线密封,取绿豆大 小白磷放入带孔吸管中,连接胶皮管;
3、在锥形瓶中加入半瓶热水,并将吸管 浸入热水中,旋紧橡胶塞。
实验效果:
1、安全无污染。
3、过程生动活泼有趣
2、“水火相容”现象十分 明显
4、真正“绿色化学”
”燃烧的条件” 实验改进与创新
0 1
实验目的
一、实验目的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128页的演示实验。在 课堂教学和实际操作中,热水中白磷易熔成小 球,故通入氧气时易漂浮,难以捕捉,偶尔会 有短暂火花,水火相容现象不够明显,难以颠 覆水火不容的思维旧式。甚至有少量白磷浮出 水面,火星四溅,存在安全隐患,同时产生大 量白烟,有害健康污染环境。针对以上问题, 我反复试验,对实验Ⅱ作出系列改进,达到操 作简单、安全环保、现象明显的目的。
燃烧条件:
①可燃物。 ②温度达到着火点
③ 氧气(空气)
05

03
04
实验操作简单
“水火相容” 现象 十分明显,新知旧识
碰撞,颠覆常规 思维
变废为宝,实验过 程生动活泼有趣,提

《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

《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

成果展示:
自我反思:
• 演示实验失败后不能强调客观原因而掩饰实验的失误 ,更不能将书本的结论与矛盾的结论不加解释的强加给学 生。面对失败承认错误,组织学生探究实验失败的原因, 引导学生从药品用量、装置的改进等方面提出改进的方法 。这既培养了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又提高了学生 探究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 学生共同成长的新理念。让课堂上的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 贵的课程资源。这样的课堂才会鲜活。同时在课堂中还要 渗透环境保护教育,使环保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之处,老师在备课时没有充分预 料到一些以外情况的发生,显得有些措手不及。这让教师 感到,教师应认真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还应充分 考虑到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甚至还应补充其他相 关学科领域的知识.这样才能做到处变不惊,得心应手。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案例
《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
案例背景:
• 本案例是第七章课题一“燃烧与灭火”的内容。在课堂 上由于教师的失误,演示实验出现了意外;铜片上的白 磷剧烈地燃烧起来(此时,红磷没有燃烧)。但是,白磷燃 烧的火花溅落在红磷上,红磷也燃烧起来了。为了防止 此类事件的发生,经过几位化学老师的讨论,以及学生 们积极参与,共同探究失误的原因,在探讨中学生们踊 跃发言,纷纷献计献策。有的同学还注意到了在实验中 产生的五氧化二磷的处理问题。曾在“测量空气中氧气 的含量”实验时强调过水的作用,五氧化二磷散失在空 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本实验中的磷暴露在空气中燃烧 后也会产生大量的五氧化二磷,因此学生一致认为我们 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空气污染。这种行为意识充分 师和学生的共同研讨,大家得出以下可行性方案: 1、白磷的用量再少一些; 2、使用更大的烧杯,白磷与红磷的距离远一些; 3、在白磷与红磷的中间加上一块隔离板; 4、白磷燃烧后,立即用小烧杯将红磷罩上; 5、为了防止空气污染,白磷燃烧后,立即用小烧杯将白磷罩上。 最后综合大家的智慧,得到下列方案: 在原来实验的基础上稍做改进 1、将在白磷与红磷的中间加上一块隔离板 2、白磷燃烧后,立即用小烧杯将白磷罩上

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

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

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汉寿县沧港镇新兴中学龙卓灵)一、实验主要疑难点及原因分析1.耗时长。

铜片放在烧杯上通过热水的蒸气传热,传热效果较差,白磷需要较长时间才开始燃烧。

2 .实验操作不方便,实验效果差。

硬纸圈在水中易软,且白磷在热水中易熔化,在氧气流的作用下形成许多小碎渣;实验时需不断“追寻”白磷,白磷很难燃烧起来。

3.该实验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五氧化二磷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对空气有污染,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思与责任感。

二、疑难问题解决思路及处理方法图1 图2改进①:解决铜片传热效果差的问题。

将铜片换成试管直接放入热水中,传热快,节省时间改进②:解决白磷燃烧引起的污染问题。

将敞口体系变为密闭体系,能有效减少P2O5对环境的污染改进③:解决“水下白磷燃烧”困难的问题。

将硬纸圈换成金属盖,将其固定在橡胶塞上,放好白磷,再将空试管倒扣在水中,可避免通入氧气的气流将白磷吹起来。

三、实验器材大烧杯、大试管、橡胶塞、金属盖、钉子、镊子、药匙、玻璃导管、白磷、红磷、滤纸、热水、气球。

四、实验过程及数据处理1.按装置图1,将红磷、白磷分别放人两试管中,用带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玻璃管的外端固定一气球,保证试管内有较多的空气,完全封闭后再将两试管同时浸入热水中进行对比实验。

观察红磷、白磷哪个燃烧。

2.按装置图2,在烧杯中放一橡胶塞(橡胶塞上端固定一金属盖),注入适量热水浸没橡胶塞,在其上端的金属盖中放一小块白磷。

观察白磷是否燃烧。

用一空试管向下罩住水中的橡胶塞。

观察白磷是否燃烧。

五、实验改进的效果1.烧杯中热水传递迅速,实验省时。

2.反应始终在密闭空间中进行,实验产生的白烟不会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可减少空气污染,同时防止五氧化二磷对人体的危害。

3.将空试管倒扣在水中,白磷能迅速燃烧,不需要另外制备氧气,操作简单,现象明显。

六、自我评价1.与课本中的实验相比,彻底解决了白磷燃烧白烟充满实验室的问题,避免了环境污染。

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改进

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改进

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改进燃烧的条件探究实验课本上的有其不足之处:1、缺少对燃烧条件可燃物的探究。

2、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五氧化二磷)对教室环境造成影响,不利于健康。

3、利用红磷做对比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总是不容易理解。

4、实验需使用铜片,铜片使用后表面被污染,很容易锈蚀,浪费金属资源。

针对不足将实验改进如下:实验教学目标: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实验用品:烧杯镊子酒精灯橡皮塞试管铁架台火柴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白磷小石子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冷水热水实验过程:1.用镊子分别夹取小石子和小木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小石子不能燃烧,小木条燃烧。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必须是可燃物。

2.取两只试管编号为1、2,分别放一小块白磷,向1号试管中加热水,放在试管架上。

2号试管塞上塞子放进装有热水的烧杯里,观察现象。

1号试管中的白磷不能燃烧,2号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

向一号试管中通氧气,观察,1号试管中的白磷也能燃烧。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3.取小纸杯向其中加半杯冷水,点燃纸杯杯口,观察现象。

纸杯燃烧,到水面与杯子的交接处火焰熄灭。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实验说明1、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化繁为简,实验器材简单。

2、改进后的实验,不会造成空气污染,更不会影响师生健康,体现了绿色化学理念。

3、改进后的实验,节约药品和金属资源4、加深学生们对燃烧条件之一温度需达到着火点的认识,同时也为下面对灭火原理的理解打下基础。

案例26 《利用Y型管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

案例26 《利用Y型管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
3.如图2所示,在Y形管的两侧分别放入等量的白磷和红磷,塞上带有小气球的单孔橡皮塞。
4.将Y形管放入盛有80℃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白磷和红磷是否燃烧。此时观察到白磷燃烧,红磷没有燃烧。从步骤3和4中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创新
设计
后的
优点
1.装置简单、操作易行。
2.气球的设置平衡了内外压强,又有效避免了环境污染。
案例26《利用Y型管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
实验名称
《利用Y型管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
实验目的
通过设计简单的、巧妙的、趣味性强的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原理
图1中利用白磷着火点低的特点,通过控制热水的流动,达到与白磷接触和分离的效果,以此观察白磷的燃烧情况,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氧气;图2中利用红磷和白磷着火点的不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实验仪器
及药品
2个Y形管、小气球、单孔橡皮塞、小段玻璃管、药匙、80℃的热水、烧杯、白磷、红磷。
实验
装放入少量白磷,迅速在同一侧加入一定量80℃的热水,塞上带有小气球的单孔橡皮塞,观察到白磷没有燃烧。
2.缓慢倾斜Y形管,将热水倾倒入Y形管的另一侧(白磷位置没有变动),再次观察白磷的燃烧情况。此时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白烟。从步骤1和2中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的改进与创新(共11张PPT)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的改进与创新(共11张PPT)
目的:把两个铁夹不同角度焊接,能夹住两支大试管同时
伸入液体中,便于对比;两端焊上垫片,可防止铁夹滚动。
实验操作: 第一组
在两根玻璃棒上缠上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点燃。
棉花 蘸
酒精 燃烧 水 不燃烧
可燃物
实验操作: 第二组
把两粒干燥白磷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一支盛空气, 一支 盛二氧化碳,密封,同时放入热水中。
白磷冷水燃烧不燃烧热水白磷红磷燃烧不燃烧第三组温度达到着火点同时具备缺一不可代替水隔绝空气避免操作不便和安全隐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探究“燃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条件”
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济源市济渎路学校 邓青松
教材实验
改进原因
1. “燃烧需要可燃物”这一重要条件没有探究。 2. 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易吹散白磷,操作不便;
白磷 空气
co2
燃烧 不燃烧
向co2中通入空气 白磷燃烧
氧气(或空气)
实验操作: 第二组
注意事项
2-3cm
1. “二号塞”密封时:长导管下端紧贴试管壁 ,距试管底2-3cm 2. 通入空气:长导管下端最好垂直对着白磷
实验操作:第三组
1. 两粒白磷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 2. 白磷和红磷分别放入两支试 密封,同时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管中密封,同时放入热水中。
3. 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比,得出燃烧与着火点的关系,加 深学生对这一关系的理解。
科学化 绿色化 实用化 趣味化
部分吹散的白磷浮在水面燃烧,存在安全隐患。 3. 白磷敞口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污染环境。
实验器材的改进与创新
1. 气球、导管、橡胶塞、胶皮管、玩具气筒、弹簧夹组装
目的:方便密封大试管,在密封的大试管中进行探究,安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措施——以“探究燃烧的条件”为例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措施——以“探究燃烧的条件”为例

案例采撷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措施———以“探究燃烧的条件”为例文|张雪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实验不仅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验教学,还有些教师甚至认为:“实验教学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实验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忽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认为化学实验就是让学生观察、操作、记录实验现象,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了追求实验结果的完美,往往把实验过程简化甚至省略掉,这样的实验失去了教学中最重要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同时,在实际教学中也出现了“不敢实验”的现象,即有些教师认为学生不敢做实验或者不敢做有风险的实验。

(二)实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的实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如一讲到实验,就先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还有些教师甚至让学生直接开始操作,只注重学生的操作步骤,忽视了化学实验的目的。

(三)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化学实验教学就是演示实验,没有真正了解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也没有认识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直接把化学教材内容通过直接讲解照搬到课堂上,忽视了实验教学,缺少对化学教材的深层次挖掘,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探究燃烧的条件”化学实验教学思路在讲解新知之前,教师可以播放微课短视频,结合视频内容,对学生提出问题:如何利用红磷和白磷探索燃烧的三要素,并针对教材中的实验内容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燃烧的条件演示实验改进

燃烧的条件演示实验改进
“燃烧与灭火”演示实验改进说课
2012年教育部审定
说课内容Biblioteka 改进理由《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
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实验器材 装置图 改进过程
演示实验改进
实验反思
“燃烧与灭火”演示实验改进说课
改进理由
1、图7-5中将白磷和红磷 放在薄铜片上,利用空气传热 时间较长;
2、白磷的燃烧很容易将引 燃红磷,学生不知道是白磷还 是红磷在燃烧;
改进理由 实验器材 装置图
5、这个演示实验要求在通风橱中 或有抽风设备下进行,大部分学校条件 不具备。
实验演示
实验反思
“燃烧与灭火”演示实验改进说课
实验器材
烧杯(500ml)1个 滤纸 试管三支(φ20mm×200mm) 试管塞 瓷块 镊子 药匙 热水 白磷 红磷
说课内容 改进理由 实验器材 装置图 实验演示 实验反思
说课内容 改进理由 实验器材 装置图 实验演示 改进效果
“燃烧与灭火”演示实验改进说课
实验反思
改进后的实验如图2:白磷在试管中 说课内容
燃烧,且产生大量的白烟,学生一目了 改进理由 燃,同时白烟贮存在试管中,待白烟消
失后再取出试管,就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实验器材 同时,用试管中的空气代替了氧气,为
有热水的燃杯中。
说课内容
改进理由
实验器材 红 磷
装置图
实验演示
实验反思
“燃烧与灭火”演示实验改进说课
实验演示
将图7-5第一个实验作如下 改进(如上图2):用一支 20mm×200mm的试管,垂直 插入到水中白磷的上方,使水 中的白磷与试管中的空气接触, 可以看到白磷在水中燃烧,产 生 的白烟聚集在试管中,待 白烟消失后,从水中取出试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
作者:闫帅
来源:《理科考试研究·初中》2017年第01期
摘要:由于燃烧的实验不但有毒、危险,而且操作麻烦,不便于教师课上演示,所以对“燃烧的条件”的实验改进.改进后的实验,注意从学生身边的经验出发,注意运用学生身边的材料,具有安全环保、节约药品、简便易行等优点,更大的亮点是把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或家庭小实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