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归纳1.比较优势理论:由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指出每个国家应该专注于本国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通过贸易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2.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一些国家在其中一领域中生产其中一种商品比其他国家更高效率。
根据绝对优势原则,国家间可以通过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3.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是指国家和其他国家之间的资金流动情况。
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一个国家的贸易出口和进口之间的价值差为零。
如果贸易出口多于进口,就会出现顺差;如果贸易进口多于出口,就会出现逆差。
4.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汇率受到供求关系、利率水平、政府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由市场力量决定;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由政府或中央银行决定。
5.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贸易保护主义是指一国政府通过关税、配额等手段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
自由贸易则是指国家直接或间接消除贸易壁垒,促使商品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
6.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指在多个国家开展经营活动的大型企业。
它们通过外国直接投资、建立生产基地和分销网络来实现国际市场的开拓。
7.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是指一套规则和约定,用于处理不同国家之间货币交换的方式。
目前,国际货币体系以美元为主导,但也存在其他国际货币如欧元、日元等。
8.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资本和金融工具的自由流动。
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国际投资、公司融资和国际经济一体化。
9.全球经济不平衡:全球经济不平衡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差额、外债等方面的差异。
全球经济不平衡可能导致贸易保护主义、金融危机等问题。
10.国际发展援助:国际发展援助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经济和技术援助。
它旨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减少贫困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这些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经济关系,为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全球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整理大全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整理大全一、国际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比较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3.消费的替代品和互补品4.关税、配额和非关税壁垒5.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6.汇率和汇率制度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职能和作用二、国际贸易政策1.关税和贸易自由化2.配额的效果和操作方式3.非关税壁垒的种类和对国际贸易的影响4.出口补贴和国际补贴政策的影响5.关税、配额和非关税壁垒的经济福利效果比较三、国际货币体系1.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的区别和优劣势2.金本位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现代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3.汇率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力4.汇率政策和汇率管理工具5.地区经济一体化和货币联盟的发展模式和目标四、国际资本流动1.国际资本流动的形式和原因2.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的区别和特点3.跨国公司(MNCs)的发展和作用4.资本流动的利益和风险5.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和控制措施五、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1.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2.新贸易理论和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的效果3.创新和技术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4.跨国公司和全球价值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5.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六、国际贸易与发展经济学1.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的比较和选择3.资源禀赋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在发展经济学中的应用4.贫穷陷阱的原因和克服方式5.经济增长和贸易自由化对发展经济的影响以上是一些国际经济学的期末复习知识点的整理,希望可以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此外,国际经济学还涉及到国际经济合作、国际金融市场、国际劳动力流动等方面的内容,建议你在复习过程中对这些方面的知识也进行深入了解。
祝你取得好成绩!。
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1.亚当·斯密对国际贸易学说的贡献①.有力地抨击了重商主义,主张自由经济(1)关于财富的定义(2)关于国家干预(3)关于持续地保持贸易顺差的意义②.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这一概念,运用绝对优势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基础③.绝对成本理论说明了国际贸易并不是一种“零和博弈”2.绝对优势理论的不足①.不考虑需求因素,无法说明国际贸易均衡价格的决定,也就无法解释国际贸易的收益分配问题。
②.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际均衡价格的调整与现实情况完全不符。
③绝对成本的适用范围有限。
3.一国在产品X上具有比较优势的条件为:ax∕aY < bx∕bY (ax、aY、bx、bY为单位生产成本)ax∕aY﹥bx∕bY (ax、aY、bx、bY为劳动生产率)机会成本相对较低的就具有比较优势4.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A国:机会成本=∣dY/dX∣=∣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的斜率∣=aX/aY (为一常数)同理B国:机会成本=bX/bY如果aX/aY <bX/bY,则A国在X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5.A、B两国自由贸易条件下的生产由于机会成本不变,两国会实现完全的专业化生产。
A国专业化生产X, B国专业化生产Y。
6.贸易后的一般均衡:贸易后A国完全专业化生产和出口X,进口Y;B国完全专业化生产和出口Y,进口X。
A国贸易三角形为△DA′CA, B国贸易三角形为△FBCB.7.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一)比较优势理论的贡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使人们对国际贸易的认识比斯密的绝对优势论大大地前进了一步,它说明没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可以凭比较优势参加国际分工和贸易,并从中受益。
这种理论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参与国际贸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直到今天,比较优势理论对国家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仍具有指导意义。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不足:(1)该学说的假设前提过于苛刻,并不符合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使得比较成本说的适用程度受到了限制。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5.国际均衡价格由两国共同决定,是一国过剩供 给曲线与另一国过剩需求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相 对价格水平,并一定处于两国贸易前的相对价格 水平之间。 6.贸易利益的衡量与分解 (1)贸易利益通过社会无差异曲线所体现的社会 效用水平来衡量,贸易后的国际均衡价格与贸易 前的价格差距越大,贸易后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 位置就越偏上,贸易利益也就越大。注意:贸易 虽能改善一国总体福利,但并不意味着国内每个 国民都能从中受益。 (2)交换(消费)利益、专业化(生产)利益 7.两国没有贸易的充分必要条件(两国相对价格 一致的充分必要条件)
第八章 国际贸易壁垒与出口促进
1.进口关税:小国、大国 (1)局部均衡分析(重点):生产扭曲、消费扭曲含义 (2)一般均衡分析:提供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 理解关税负担、有效保护与关税结构 2 2.进口配额:小国局部均衡分析 许可证分配方式的不同对进口配额实施国的福利影响 3.出口补贴:小国、大国局部均衡分析 大国福利损失要大于小国 4.商品倾销 (1)倾销及其判断依据 (2)长期性倾销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第十一章 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
1.国际直接投资的动因:特定优势、交易 内部化、区位优势(重点) 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 重点) 2.企业国际化的方式:出口、直接投资、 对外发放许可证 企业海外扩张过程(同技术国际转移的周 期理论) 3.跨国公司的经济效应(了解)
第十五章 国际收支调整
理解四种国际收支调整方法的含义 1.弹性论(重点) (1)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B= PX·X — e ·PM*·M 不确定,由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决定。 (2)马歇尔—勒纳条件 (3)货币贬值的“J曲线”效应:J曲线的含义及原因 2.吸收论 (1)基本原理:B=Y-A 充分就业与非充分就业时 改善国际收支的方法。 支出增减政策、支出转换政策 (2)d(B)=dY—dA=(1-a)dY-dA0>0时,货币贬 值才能改善贸易收支。 货币贬值的收入效应和吸收效应
国际经济学复习
绪论一、国际贸易的几个基本统计指标1、单独关税区,是指一个与其他领土之间的大部分贸易保持单独关税税率或其他单独贸易法规的领土。
单独关税区是一个地理概念。
2、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地区)或集团在一国(地区)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他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地区)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地区)与其他国家(地区)或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
常用指标为对外贸易伙伴排名。
3、外贸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指一国(地区)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4、贸易条件贸易条件又称贸易比价或交换比价,就一国(地区)对外贸易而言,可表示该国一单位进口商品与其所需出口用以交换的商品数量的比率。
二、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脉络1、重商主义(重出口限入口)——专业化分工理论(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要素禀赋理论(H —O )——新古典贸易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相结合形成标准模型)2、新贸易理论(克鲁格曼为代表)3、新贸易理论与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关系:⑴二者解释对象不同(前者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后者则着重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理论基础不同(前者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建立在不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之上)。
⑵二者不仅不是相互替代,而且表现出一定的互补性。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第二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 一、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不涉及货币因素。
在分析框架上,贸易理论模型大都假定世界上只有两国、两商品(或部门)、两要素。
多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
二、主要分析工具㈠ 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1.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优产量组合。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一、名词释义1、外部规模经济,是指一国的某一个产业或企业规模比较大时,相互在技术的影响和减少成本方法的影响上比较容易推广和传播,致使在同样单位要素投入下,得到更多的产出。
2.悲惨增长是指在国际贸易中,由于国际价格或贸易条件的恶化,当一国的出口因生产要素的增加而增加时,该国的出口收入没有增加,而是减少。
3、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产业内部差异产品甚至是非差异产品之间的国际贸易。
4.要素禀赋,即要素丰富度,是指由于不同国家的要素稀缺程度不同,可用生产要素的价格相对较低。
5、倾销,是指某一国或地区的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的价格或成本向另一国抛售商品的一种市场行为。
6.根据H-O理论,当每个国家的生产要素存量确定时,一个国家将更密集地生产和出口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并更密集地进口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7、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8.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在提供一定数量的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付款与愿意接受的最低总付款之间的差额。
9、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支付和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
10.贸易条件,又称贸易平价,即出口价格和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即一单位出口商品可以兑换多少进口商品。
11、罗伯斯基定理,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增加,而密集使用另一种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减少。
12.要素密度反转:同一种商品在劳动密集型国家被表示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丰富的国家被表示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这种现象被称为因子密度反转。
13、贸易创造,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扩大和福利水平的提高。
14.贸易转移是指在关税同盟成立后,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取代了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导致贸易转移。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1. 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绝对优势理论:某个国家比其他国家更擅长生产某一种产品,应该专注于生产和出口该产品,而不是尝试生产其他产品。
相对优势理论:即便某个国家没有绝对优势,也应该在生产和出口那些相对优势更明显的产品。
这样可以提高效率、使得贸易变得更加公平,并促进全球经济的增长。
贸易政策:贸易自由主义:强调国际贸易应该是自由的、无干预的。
保护主义:强调国家应该采取政策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国外竞争的侵害。
例如:通过征收关税和配额等方式。
2. 汇率制度汇率的基本概念:汇率是两个国家之间的货币兑换比例。
即使同一个国家的不同货币之间也存在汇率。
浮动汇率制度:允许汇率自由浮动,随市场供求关系波动。
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往往只采取最基本的干预,不干预汇率的绝大多数波动。
固定汇率制度:央行通过买卖外汇来保持本国货币和其他货币的汇率稳定。
这通常需要央行持有大量外汇储备,以便在必要时出售或购买货币。
货币联盟:一些国家同意通过固定或半固定汇率来绑定它们的货币。
例如欧元区。
3. 资本流动直接投资:投资者购买或者在国外建造实体物品,例如工厂和办事机构等。
这种投资通常是长期的,并且投资者可以控制所属企业的管理。
投资组合:通过购买其他国家的证券或者通过其他投资计划来获得与国外市场有关的资产。
国际债务:政府和公司可以通过发行债券筹措资金。
国际债务是指跨越国界的借款。
4. 国际金融汇率风险:由于汇率的波动性,投资者可能会在外汇市场上承受许多的风险。
例如外国的投资回报可能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
金融危机:当某国金融机构或市场出现问题,可能对全球经济造成影响。
例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国际财政:各种国际组织,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提供对国家的财政支持。
这些组织通常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财政援助。
国际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二章:1.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基本含义为:在某一种类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若各个经济体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2.李嘉图比较利益说基本内容:基本观点是:比较利益是相对优势,是本身各种优势之间的比较,因而人们要将自身各种优势进行比较后,从事那些自己有更大相对优势的工作。
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也应该遵循同样的原则,即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止生产所有的产品,而只应停止生产本国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
通过自由贸易,参与交换的国家可以节约社会成本,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贸易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核心思想: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3.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评价:具有其合理的内在内核,分析了国际贸易具有的各个方面的利益假设前提过于苛刻与现实不符劳动价值论李嘉图比较利益说图解:第三章:4.相互需求法则(方程式)一切贸易都是商品的交换,一方出售商品便是购买对方商品的手段,即一方的供给便是对对方商品的需求,所以供给和需求也就是相互需求。
在两国间互惠贸易的范围内,贸易条件(两国间商品交换比例)是由两国对对方产品的相互需求强度决定的。
如果两国的需求强度发生变化,则贸易条件必然要发生变动。
一国对另一国出口商品的需求愈强,而另一国对该国出口商品的需求愈弱,则贸易条件对该国愈不利,该国的贸易所得愈小;反之亦然。
5.提供曲线提供曲线是在一国生产、消费和贸易一般均衡条件下推导出来的,它代表了一国生产、消费和贸易的一般均衡结果。
它综合了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因素,因此,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供给曲线,它既是出口供给曲线,也是进口需求曲线。
国际贸易均衡价格的确定:提供曲线的移动:6.出口贫困增长:在一定条件下,一国生产规模的扩大,即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推移,沿着原有优势推进,即如果该国原有优势在于生产某种产品,现在进一步扩大该种产品的生产,但由于原有的贸易比较优势不变,贸易出口的扩大不仅没有使得该国的福利有所提高,反而因为出口增加而有所下降。
国际经济学考试复习重点
国际经济学考试复习重点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国内生产结构变动不能适应国际市场变化;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会导致国际收支平衡;居民收入的增加,扩大了进口需求,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货币贬值对贸易的影响是什么人民币贬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人民币贬值有利于缓解我国经济压力,拉动出口经济发展;人民币贬值可以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争取机会;人民币贬值拉动民族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缓解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
消极因素:人民币贬值增加对外投资成本;进口成本提高;加深我国与其他国家贸易摩擦。
应对策略:促进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扩大内需,降低对外贸的依赖度;建立健全国内经济制度,完善金融市场;积极引进外资;创立自主品牌,实施走出去战略本币贬值对本国贸易条件的影响贸易条件=出口品价格指数/进口品价格指数(以同种货币表示)。
贸易条件>1 改善;贸易条件<1 恶化;贸易条件=1不变。
本币贬值时:当进出口供给弹性之积>进出口需求弹性之积时,贸易条件恶化;当进出口供给弹性之积<进出口需求弹性之积时,贸易条件改善;当进出口供给弹性之积=进出口需求弹性之积时,贸易条件不变机会成本递增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影响1、国际贸易的交换利益:是指如果个人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商品禀赋或不同的偏好,那么通过互相之间的商品交易,他们均可改善各自的福利。
2、国际贸易的专业化利益:是指个体或国家之间可以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最高的生产来获得额外的利益。
3、国际均衡价格:是指一国的过剩需求等于一国的过剩供给时,对应的相对价格。
4、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产量。
5、开放经济:是指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存在着广泛的联系。
6、封闭经济:是指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没有任何的经济往来关系7、贸易条件:是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
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重要?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得到了充分地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成本的。
国际经济学复习
国际经济学复习整理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P26-28,作图并简要说明贸易利益的衡量与贸易利益的分解;1衡量:通过无差异曲线所体现的社会效用水平变化来衡量;由图可知,开放后该国的福利水平U1比开放前高U2,Pw与P差距越大,U2越偏上,贸易利益越大;2分解:P28-30,简要说明两国之间没有国际贸易的充分条件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规模效益不变;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并且不存在外部经济性;简要说明产生国际贸易的起因:生产技术差异;相对要素禀赋差异;消费者偏好不同;规模经济导致国际分工的完全专业化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1基本概念:P32重商主义: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强调王室成员和国库所拥有的贵重金属的多寡是衡量国家是否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强调取消进口鼓励出口;2P35绝对优势假说: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若a<b,或1/a>1/b,则说明A国对B国在X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a是A国的X产品的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劳动投入量,即价格;b是B国的(3)P35比较优势假说:如果与生产其他商品的成本相比,一个国家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成本比另一个国家低,那么,该国就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与另一个国家相比具有比较优势 ;若a/a<b/b,则A国相对于B国在X部门具有比较优势,B国相对于A国在Y部门具有比较优势2、P39-40作图并说明机会成本不变下的国际贸易导致的两国分工状况,以及两国的过剩供给曲线和过剩需求曲线;由于机会成本不变,所以Y的生产部门的劳动报酬将永远高于X的生产部门,X的生产部门的劳动流出会一直持续直到全部转移到Y部门;在图中,对应的相对价格p1,生产均衡点在A点,而消费均衡点则在C1点,这时X的过剩供给为负,相对价格p1越低,x的消费与生产差额就越大,因此x的过剩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当A国相对价格相对价格高于其封闭水平,x的过剩供给为正;同理可推出x的过剩需求曲线;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1、基本概念:P49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P54 H-O定理: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画图说明:图在课本53页P55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及其推论:1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商品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下降;2推论: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P58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P60悲惨增长:如果转移至他国的那部分利益超过了增长利益,那么该国的福利水平将低于经济增长前;P62列昂惕夫之谜:他发现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一结果与H-O理论中美国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恰恰相反; 2解释列昂惕夫之谜产生的原因:由于劳动者素质各国不同,在同样的资本配合下,美国的劳动生产率约为他国的3倍,因此若以他国作为衡量标准,则美国的有效劳动数量应是现存劳动量的3倍;从有效劳动数量看,美国应为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而资本在美国则成为相对稀缺的要素;P63要素密集度逆转:如果在某些要素价格下 ,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生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在另外一些要素价格下,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则变成资本密集型产品,那么这种现象就称为要素密集度逆转P64需求逆转:当某一国对某一产品享有生产上的比较优势,但因其国民在消费上又特别的偏好该商品时,将会使得原来依据H-O定理所决定的进口方向发生改变即发生了需求逆转;2、P56简要说明国际贸易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的推理过程;随着贸易的开展,两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差异会不断缩小,并最终达到均等;在这个过程中两国丰富要素的价格不断上升,稀缺要素的价格则不断下降,于是两国要素价格朝着差异缩小的目标变化,趋向于一个共同的水平;随着商品价格的统一,两国要素价格水平也将达到均等;第四章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基本概念:p70特定要素:指一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于其他部门的需要流动要素: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间可完全自由流动;第五章:1、p76作图并简要说明林德尔的重叠需求理论对国际贸易的解释答:核心思想: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2、p78作图并简要说明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国际制成品贸易发展变化的解释该理论按技术变化的特点,将产品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初始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如图所示,在初始时刻t0.新产品刚有创新国少数先进国家研制开发出来,因为技术尚未形成,生产规模小,消费仅限于国内市场;到了t1时刻,开始由来自国外的需求,于是开始进口;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口国逐渐掌握了生产技术,能够在国内进行生产,于是进口开始下降;到了某一阶段后,由于一小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需求扩大,创新国的产品也开始少量进口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到了t2时刻,产品达到了标准化,有技术密集型转化为资本密集型;来自发达国家的第二代生产者开始大量生产和出口,原来创新国随后在t3时刻成为净进口国;最后当产品转变为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时t4时刻,发展中国家成为净出口国;第六章1、p85简要说明为什么在规模收益递增情况下国际分工与先行优势密切相关如图,假设随X部门累积产出的增加,b国的生产成本下降比a国更为显着,所以b 国的平均成本曲线位于a国之下;但a国生产要早于b国,当b国试图生产时,a国的生产水平已经很大了,累积水平达到了Q1,此时a国的平均生产成本要P1低于b 国刚开始生产时的平均成本C0,则虽然b国相对于a国在生产成本上具有潜在优势,但由于a国进入较早,反而比b国更具有优势;开放后,这种竞争优势会确定两国的国际分工,最终a国生产X,b国生产Y;2、p85简要说明在规模收益递增情况下大国与小国国际分工的特点国内市场规模相对较大的国家将完全专业化生产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X,而国内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将只能完全专业化生产规模收益不变的产品Y;第七章1、p100用局部均衡模型分析小国关税保护的社会福利效应,要求作图;2、p100用局部均衡模型分析大国关税保护的社会福利效应,要求作图;3、p101-102如何计算有效关税保护率;有效关税保护率指: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所引起的国内生产附加值的变动率;公式为: ERPj=V'j-Vj/Vj ERPj表示j行业或产品的有效保护率,Vj表示征收关税前j行业或产品国内生产附加值,V'j表示征收关税后j行业或产品国内生产附加值;例:假设某一制成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为1000元,该产品在国内生产时每单位产出需要使用价值500元的中间投入品;现假定对该产品征收30%的从价税,另外假设对其使用的中间产品不征进口关税;问该制成品有效保护率为多少解:Vj=1000-500=500 V'j=10001+30%-500=800 ERPj=V'j-Vj/Vj=800-500/500=60%. 4、p103-104作图并简要说明小国实施进口配额与进口关税下的社会福利的异同,并分析为什么国内进口替代品生产者更加偏好配额保护;进口关税进口配额关税福利:a-a+b+c+d+c=-a+b 配额福利:a-a+b+c+d=-a+b+c实施配额不会给政府带来任何财政收入;1异:关税通过价格达到保护,而配额则通过数量,与关税相比,进口配额手段刚性更强;从管理角度看,配额比进口关税好,从贸易自由化角度来看,关税比进口配额好;同:进口配额与关税对一国福利水平的影响是相同的,都能通过限制进口,从而有助于保护本国产业;2关税将会导致进口价格的上升,但消费者对此种产品的需求上升以后,进口量仍会增加,配额也会导致进口价格上升,但在消费者对此种产品的需求上升后,由于配额已经确定进口不会增加,本国厂商将从中获得更大收益,所以国内进口替代品的生产者更倾向于采用配额措施;5、p105-106作图并简要说明出口补贴对本国的社会福利影响;6、p106倾销的类型和含义;1含义:是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它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2类型:持续性倾销:指这种倾销的存在是无限的,厂商采取这种行为的目的在于追求利润最大化;掠夺性倾销:指为了挤垮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出口商暂时以较低的价格向国外市场销售商品,一旦达到目的、获取垄断地位后,企业又会重新提高价格,以获取垄断性的超额利润;第八章1、p116-118简要说明幼稚产业的含义与判定标准1含义:是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2判定标准;A穆勒标准:只要将来在自由贸易下能够获利就应该保护;穆勒标准强调的是将来成本上的优势地位;B:巴斯塔布尔标准:判断一种产业是否属于幼稚产业,不光要看它将来能否具有成本优势,还要在将保护成本与该产业未来所能获得的预期利润的贴现值加以比较后才能确定;C:坎普标准:如果某一产业能够产生外部经济效应,那么该产业的发展就会给其他某些产业或社会带来额外的好处,只要其在保护之后,能够产生显着的外部规模经济,则仍有保护的必要;2、p118-119作图并简要说明关税保护与生产补贴各自的优劣;3、p119-120简述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答:1奖励出口,限制进口;重商主义的“奖出限入”政策有其合理之处;在一国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干预对外贸易,保持贸易顺差,以扩大有效需求;2后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保持贸易收支顺差不仅能够在理论上扩大本国的有效需求,而且能够以乘数的形式增加总收入;这种国民收入水平的成倍增加效果又会为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充分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4、p124-125用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简要分析发达国家夕阳产业受到保护的原理;答:1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思想为: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可能会影响到一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因而不同社会阶层或利益集团对此会有不同的反应,受益的一方自然支持这项政策,而受损的一方则会反对这项政策,各种力量交织在一起最终决定政策的制定或选择;2发达国家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上处于比较劣势,这些行业面对发展中国家国家廉价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些行业对政府的政策制定者有较强的影响力,再加上这些行业的劳工组织比较完善,生存比较艰难;但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这所以这些行业往往能成功地促使政府采取较高程度的保护措施;第九章、p127自由贸易区: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行政上独立的经济体之间通过达成协议,相互取消进口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而形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p128关税同盟:指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所有成员对非成员国采取统一的进口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p128共同市场:指各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了自由交易,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而且还实现了服务、资本和自由劳动力的自由流动;、p129经济联盟:指不但成员国之间废除贸易壁垒,统一对外贸易政策,允许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而且在协调的基础上,各成员国采取统一的经济政策;、p130贸易创造: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扩大;、p130贸易转移:建立关税同盟之后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代替了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从而造成贸易方向的转移;2、p130-131作图并说明一国作为进口国加入关税同盟后产生的贸易创造、贸易转移及社会福利效应; SA:A国的供给曲线, DA:需求曲线;PB、PC分别表示B、C两国的生产成本,且 PB> PC;如果AB两国结盟,则对A国而言,贸易转移效应=Q1Q2;而贸易创造效Q3Q1+Q2Q4 ;关税同盟对A国的净福利效应=a+b+c+d-a-c+e=b+d- e;其中a+b+c+d 为消费者剩余增加, a为生产者剩余减少,c+e为关税收入丧失;b+d为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e则表示贸易转移的负的福利效应; 关税同盟对A国究竟是否有利,取决于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是否能抵消贸易转移的复利效应;对B国而言,组成关税同盟后,出口增加,生产扩张,所以对B国有利;对C国来说,因贸易转移,其出口减少,所以C国福利必然因其贸易规模缩减而下降;第十章1、P142进口替代战略:通过发展本国的工业,实现用本国生产的产品逐步代替进口,满足国内需求,以期节约外汇,积累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战略;143出口导向战略:发展中国家通过促进本国产品的出口,积累发展资金,发展经济的战略;第十一章1、P169-170.作图并说明国际资本流动对资本流入国、资本流出国福利的影响, 1总效用水平提高:如左图,不存在资本流动时,平均效用水平为CB,存在资本流动时平均效用为CA,比CB高出了BA部分;2资本流动与资本的边际产量:如右图,MN 和nm曲线分别表示投资国和受资国的资本边际产量曲线,在国际资本流动发生之前,投资国利用O1Q的资本生产O1MTQ单位产量,受资国则用O2Q的资本生产Q2mUQ 的单位产量;资本流动之后,投资国的产量为O1MPS,受资国的产量为O2mPS,国际资本流动使两国净产量增加ΔPUT;说明资本流动通过提高资本的边际产量从而增加了世界总水平产出;投资国国民收入增加了SPWQ,大于其产量损失SPTQ;受资国的收入也净增加了ΔPWU的面积;说明通过资本流动的自由化,在世界总产量增加的同时,投资国和受资国也得以分享这一经福利增加;2、 P172-174.作图并说明国际劳动力流动对劳动力流入国、劳动力流出国福利的影响,在图a中,在封闭的劳动力市场下,供求的均衡点为、均衡价格为、均衡劳动力供给量分别为A、F、M,图b中各均衡点分别为A'、F';M',两国工资水平差异为FF',则乙国的劳动力流向甲国,引起甲国劳动力价格降至F点,供给减少到M1,需求增加到M2;图b中劳动力供给移到S''供给量减少到M'1,新均衡价格F'下供给量增加到M'2,劳动力移到的损失和利益如上表所示;由表可知,在乙国或移民移出国是劳动力需求方受损,而供给方获利,该国的净利益为e;在甲国或移民移入国,劳动力的原供给方--甲国本土的工人受损,而雇主获利该国的净利益为b;整个世界净利益为b+e;第13章概念:P193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居民与世界其他国家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Pp207简述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类型及其含义;1周期性不平衡:是一国经济周期波动引起该国国民收入、价格水平、生产和就业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2结构性不平衡:是指当国际分工的结构或世界市场发生变化时,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而产生的国际收支不平衡;3价格性不平衡:指一国货币增长速度、商品成本和物价水平与其它国家相比,如发生较大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是由于国内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引起的,一般直观地表现为价格水平的不一致;4收入性不平衡:是指由于各种经济条件的恶化引起国民收入的较大变动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国际贸易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
他认为,各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并出口那些自己在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那些自己在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比另一个国家高,那么该国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2、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则更进一步。
即使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但只要它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仍然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进口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从而实现贸易利益。
3、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
一个国家应该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富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4、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动态的角度解释了贸易模式的变化。
产品通常会经历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生产和贸易的模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5、规模经济理论克鲁格曼等经济学家提出的规模经济理论认为,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即使两国在要素禀赋和技术方面完全相同,但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各国仍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和贸易来获得利益。
二、国际贸易政策1、关税关税是一国政府对进出本国关境的商品所征收的税收。
关税可以分为从量税、从价税和混合税等多种类型。
关税的经济效应包括价格效应、消费效应、生产效应、贸易效应和财政收入效应等。
2、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进口配额、自愿出口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
这些措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往往比关税更加复杂和隐蔽。
3、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依据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依据包括幼稚产业保护论、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论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度的贸易保护往往会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如降低经济效率、引发贸易摩擦等。
三、国际金融1、外汇与汇率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全)
一:简答题1试析斯密绝对利益说的核心弱点是什么?答:斯密的假设条件不具有广泛性,按照斯密的理论,或者一个国家至少有一种产品在交换伙伴中处于最高的劳动生产率,或者不具备这个条件,就不存在国际贸易,但二者都不是事实。
所以这个理论不具备普遍性。
2 试说明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核心内容答:若两国生产力水平不等,甲过在所有产品上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乙国相反,处于绝对优势,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因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并非在所有的商品上都一样,因此处于绝对优势者不必生产所有商品,而应集中生产本国之内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乙国也不需停产所有产品,只需停产相对本国之内具有最大劣势的产品,自由交换,可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福利。
3试述赫克谢尔---俄林模型的命题答:1)每个国家以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就会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相反就会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2)如果两个国家生产要素存量的比例不同,即使两国相同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完全一样,也会产生生产成本的差异,从而使两国发生贸易关系。
3)国际间商品交换的结果,往往是使各个国家之间的要素报酬差异趋于减小,出现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
4)还存在着雷布津斯基定理和斯托尔波—萨缪尔森定理。
前者说明要素禀赋的变化对于生产结构的影响,后者的内容主要是解释收入变化的4试画出J曲线并说明其含义答:在经济实践中,一个国家的商品即使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要调整汇率后,国际收支状况也要经过先恶化后好转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J曲线效应。
贬值后国际收支先恶化后改善,原因是出口增长需要投资增加生产,因此有时滞;进口本身也有惯性,在认识、决策甚至找到进口货物的替代品和生产这些替代品都需要时间,因此贬值的作用难于即刻到位。
5试画出贫困增长的图形并简要说明答:当生产可能线向外移动的时候,意味着生产能力的扩大,生产点A向外移动到A,贸易1出口也因此扩大,但是出口结构并没有改变,世界价格线在出口迅速扩大之后发生变化,从TW 移动到TE 1,斜率发生了变化,结果是出口增加,但是价格下降,总体福利下降,即消费点由C 点下降到C 1点。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教学内容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第一、二章一、国际经济学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以各国间的经济活动及国际关系为其研究对象,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国际经济关系对资源分配的影响。
微观部分:世界范围内如何合理配置资源。
宏观部分:2.国际格局下如何充分利用稀缺资源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国际贸易:分为理论和政策两部分,国际贸易理论主要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结构和贸易利益分配以及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国际贸易政策主要说明各种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贸易政策的经济效应以及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一体化问题。
国际金融:说明国际经济活动在各国国民收入决定中的作用,以及各种国内经济活动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的基本经济分析工具社会无差异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均衡条件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狭义: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广义: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国际间资源配置问题的研究贸易障碍对经济和福利的影响基本经济分析工具:(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1.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斜率等于边际机会成本:表明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优产量的组合。
2.机会成本(简称OC):指为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
3.商品市场均衡:均衡条件: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
(二)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能为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满足的不同商品组合的连线用途:(1)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2)衡量整个社会福利。
(三)均衡条件: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1.生产均衡:即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均衡2.消费均衡: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均衡3.市场出清:即总供给=总需求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生产均衡:消费均衡:贸易平衡:即一国进口总支出=出口总收入三、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生产技术差异要素禀赋差异需求方面的差异规模收益递增不完全竞争四、国际交换价格确定将两国的过剩需求曲线放在同一坐标中,决定国际均衡价格:五、贸易利益及分解(一)贸易利益的衡量:通过无差异曲线所体现的社会效用水平变化来衡量(二)贸易利益的分解交换利益:个人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商品禀赋或偏好,通过商品交易均可改善各自的福利专业化利益:个体或国家之间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最高的生产来获得额外的利益第3章古典贸易理论一、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及评价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1.财富观:货币就是财富(当时货币是贵金属)2.扩大财富的途径:增加对国内金银的开采、开展对外贸易或者掠夺3.国际贸易中一国的盈利就是另一国的损失4.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二、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认为,两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第1章略第二章比较优势原理1.重商主义学派的基本观点:●“The more gold a nation had,the richer and more powerful it was.”●贸易的吸引力在于它能够提供国际收支顺差的机会。
出口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因为它可以促进本国工业的发展,并导致贵金属的流入。
●相反,进口却是一种负担,因为它减少了对本国产品的需求。
这不仅会导致国内就业的下降,而且还会使贵金属流失。
●贸易的性质:零和博弈(zero-sum game)2.基于绝对优势的贸易:亚当.斯密●贸易基础——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如果一国在同一种产品的生产上比另一个国家更有效率,那么该国具有该产品生产上的绝对优势。
●贸易模式:两个国家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出口用来交换自己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贸易所得: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产出增加,福利水平提高。
●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贸易的性质:正和博弈(可以双赢)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更有效率(绝对优势),可以专业化生产小麦来交换英国的布匹;英国在布匹的生产上更有效率,可以专业化生产布匹,来交换美国的小麦。
如果美国用6蒲式耳的小麦来交换英国6码布匹,结果会怎样?3.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大卫.李嘉图●贸易基础——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是贸易发生的原因●贸易原则——两优取其重,两害取其轻。
●贸易模式——每个国家都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美国和英国将各自生产什么产品? 美国和英国产品交换的比率如何确定?只有当两国间产品的国际交换比率介于两国在封闭条件下各自国内两种产品的交换比率时,互惠贸易才能发生。
国际交换比率与该国国内交换比率相差越大,则贸易利益越大,反之越小。
只要两国工资率之比介于两国两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之间,两国产品就存在绝对价格差异,就有了贸易基础。
国际经济学重点最终版汇总.
国际经济学复习重点单选15*1分 多选5*3分 判断说明5*2分 简答5*6分 论述2*15分一、二、三、五章1.代表性人物及理论★(1)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P1内容: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一商品的单位成本比其他国家生产该商品的单位成本绝对地低,则该国在该商品的生产中具有绝对优势。
各国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进口具有绝对劣势的商品,参加贸易的各国都会从中受益。
假设条件:生产要素只有一种,劳动力;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的;世界由两个国家构成(英国和葡萄牙),每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酒和布);规模收益不变;要素在一国内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不能流动;商品和劳动市场完全竞争;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两国生产相同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P5内容:一国生产不同产品的劳动成本可能比其他国家都要高,因而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但只要成本差异的程度不同,各国即可找到本国的比较优势。
假设条件:生产要素只有一种,劳动力;任何一国都有一个固定的资源禀赋水平,并且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的;世界由两个国家构成(英国和葡萄牙),每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酒和布);生产成本不变,规模收益不变;要素在一国内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不能流动;商品和劳动市场完全竞争;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经济在充分就业状态下运行;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虽然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技术水平的差异,但各国的技术水平都是既定的;政府对于经济活动不施加任何干预。
(3)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P11内容:国际交换比例以贸易前两国国内交换比例为限,国际交换比例由相互需求强度决定★(4)埃利·赫克歇尔和伯蒂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H —O 理论)P14内容:如果一国资本相对丰富、价格便宜,劳动相对稀缺、昂贵,该国适宜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另一国劳动相对丰富、价格便宜,资本相对稀缺、昂贵,则该国适宜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国际经济学复习全
精心整理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一、绝对优势理论【名词解释】亚当·斯密在批驳重商主义基本观点的同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其中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另一国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则两国在不同商品的生产上分别拥有绝对优势,此时如果两国根据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并相互进行交换,双方均能从中获益。
二、简述比较优势理论【名词解释】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形下,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占据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则优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其优势较大的那种商品(这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劣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其劣势较小的那种商品(这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国际交换,双方仍能从中获益。
三、利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分析一般均衡条件下的国际贸易【论述分析题】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
它反映了一国的供给水平。
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在既定收入与消费偏好下。
消费者所选择不同商品组合可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情况。
它是消费者个体无差异曲线的加总,其特征与消费者无差异曲线相同。
(一)两国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国内均衡两国均衡时,甲国内均衡点为A,乙国内均衡点为A’,国内价格线分别为PA和PA’。
甲国在X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乙国在Y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二)两国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均衡引入国际贸易,国际比价为PB=PB’=1。
①甲国专业化生产X产品,国内均衡点由A移至B点,B点为甲国生产均衡点。
经过商品交换,甲国最终在E点消费,E为消费均衡点。
BC为出口,EC为进口,BCE称为“贸易三角”;②乙国专业化生产Y产品,国内均衡点由A’移至B’点,B’点为乙国生产均衡点。
经过商品交换,乙国最终在E’点消费,E’为消费均衡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 国际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2. 简述国际经济学的特点。
2015.10简(1)研究以独立的国家或行政区域为单位的跨国界的资源分配。
(2)不同于区域经济学。
(3)理论实施的选择带有明显的民族性。
(4)国际经济交易是经过不同货币媒介的折算后进行的。
(5)国际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分支科学,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上的。
(6)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世界经济概论。
3. 国际经济与国内经济的直观差别之一,就是国际经济交易存在着汇率的风险。
在宏观经济层次上,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仍然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前提。
国际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的自由贸易论及其自由贸易的政策→现代国际经济理论三个阶段2011.10单。
是随着国际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增加而逐渐完善起来的。
4. 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理论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重商主义: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在一国范围内不会增加2010.4名。
贵金属的流入标志着一国财富的增加。
基本观点:是一种国际贸易的“零和”理论,主张贸易保护2015.10单。
重商主义作用:将政策的制订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并反映了当时对国际贸易的认识水平。
5. 斯密、李嘉图:国际贸易对所有的参加国都是有利的。
一直作为自由贸易论的基本出发点。
6. 战略性贸易政策:新贸易理论认为,政府干预,或一国政府对外国垄断和政府的支持采取某种对策,是一国贸易政策的最佳选择2016.4单。
新贸易理论经典之作《报酬递增、垄断竞争和国际贸易》的作者是保罗·克鲁格曼2010.4单2015.10单对规模经济条件下的差异产品贸易进行论证。
从国际间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商品流动最容易,主要是因为其利益结果直观上就是“非零和”的,其次是资本的流动,劳动力的流动最难。
稳定的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率是保证国际间资源顺利流动的条件。
7. 不断开拓和占领新的市场是保持资本主义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国际价值:各国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平均数。
列宁指出,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特征2014.10单。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学习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出发点。
市场经济制度是将经济引向高效率的制度,资源的有效分配通过价格机制加以实现。
第二章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1. 属于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的有绝对技术差异论、生产要素禀赋论、相对技术差异论2015.10多。
18世纪中叶指出重商主义理论存在两大重要缺陷的经济学家是大卫·休谟与亚当·斯密2015.10单。
亚当·斯密2016.4单在《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2010.4单中指出重商主义的重大缺陷,一国的财富不是贵金属的存量,真正的财富是该国国民所能消费的本国和外国的商品数量和种类。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就是传统的比较利益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完成于20世纪30年代。
比较利益理论从技术差异、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两个方面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的分配。
2. 比较利益理论——绝对技术差异论绝对技术差异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于各国之间生产商品的技术水平的绝对差别;贸易是建立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之上的;参加贸易的国家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
技术的绝对差异会导致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
国与国进行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两国同一产品的价格差,寻求较高的卖价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动力。
技术优势:指各国在特定部门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国际分工以及由此带来的各国技术优势的发挥,是国际贸易利益的根本来源。
由于两国的技术优势部门直观上表现为技术水平绝对高于另外一国,因此称其为“绝对技术差异论”。
英国亚当·斯密2014.10单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中提出了绝对技术差异论,第一次从生产领域阐述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并且批驳了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
简述绝对技术差异论的四个特点。
(1)将反复论证的“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率的理论推广到国际领域。
(2)绝对技术差异论的证明简单、直观。
在现实世界中,各国确有一些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明显地高于或低于其他国家。
(3)绝对技术差异论是以机会成本不变为前提的。
(4)绝对技术差异论不能解释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而另一国劳动生产率均低于劣势地位时,国际分工和贸易是否可以进行的问题。
3. 比较利益理论——相对技术差异论相对技术差异论:在两国都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
该国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
2010.4名2011.10名2016.4简简而言之,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技术的相对差异是各国形成比较成本优势的基础。
绝对技术差异是相对技术差异的特例或特殊形式。
国际分工的基础在于机会成本的差别,参加贸易的国家只有生产自己机会成本较低的产品,才能发挥自己的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的优势。
大卫·李嘉图2011.10单2015.10单《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2015.4单的相对技术差异论一直是自由贸易的最基本的理论部分。
简述相对技术差异论的局限性。
(1)他像亚当·斯密一样,假定资源在部门之间进行转移时,其机会成本不变。
现实当中机会成本的变化会引起一系列贸易行为、贸易结构的变化。
(2)他坚持劳动价值论,从而强调,只有劳动创造价值。
但现实中,生产要素的投入是多方面的,其他生产要素也会形成产品价值的一个部门。
4. 比较利益理论——生产要素禀赋论20世纪20年代,瑞典伊莱·赫克歇尔2014.10单提出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其学生伯蒂尔·奥林将该理论加以完善,提出了生产要素禀赋差异论。
赫克歇尔——奥林模型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2015.10单,说明了在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度是各国比较利益形成的基础。
生产要素禀赋论:用各国生产要素丰裕度的差别,进而是成本的差别说明国际贸易原因的理论。
2011.10名经济学在确定某种产品的生产是劳动密集型还是资本密集型时,是依据成本最小原则加以确定的。
产品要素密集度:在现有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时,以生产成本最低为标准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比例2016.4名。
成本最低是确定某种产品要素密集度的出发点。
生产要素禀赋论从哪两个方面发展了比较利益理论?(1)生产要素禀赋论是以两种生产要素的投入为分析前提的。
因此其理论是建立在多种,而不是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基础上的。
这一点与现实更加接近。
(2)生产要素禀赋论不同于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是建立在技术差异的基础上的,各国间生产同一产品的成本差别是劳动生产率的差别造成的。
生产要素禀赋论则不然,它假定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是相同的,各国间生产同一产品的成本差别是由各自不同的要素丰裕度,从而是生产成本的差别造成的。
简述生产要素禀赋论不完善的一面。
(1)生产要素禀赋论假定机会成本不变,实际上机会成本是变动的。
(2)赫克歇尔——奥林模型的分析只假定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实际上,生产要素可以分成许多种类;即使某类生产要素也可以进一步细分成许多项。
(3)生产要素禀赋论忽视了一国在特定生产要素丰裕度下,从动态的角度出发,如何从自给自足转向自由贸易。
1953年,美国瓦西里·里昂剔夫在用投入——产出法分析美国出口品与进口竞争品的要素含量时,得出一个与生产要素禀赋论相悖的结论,称为“里昂剔夫之谜”2014.4单。
简述生产要素禀赋论的局限性。
2014.4简首先,这种理论仍然假定各国生产要素的质量和素质没有差别,实际上这种差异是存在的;其次,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因此生产要素的禀赋不是固定不变的。
要素禀赋是指一个国家拥有的生产资源。
要素禀赋论又称H--O理论,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开端,被誉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又一大柱石,其基本内容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要素禀赋论用生产要素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一国的进出口贸易类型。
广义的要素禀赋论包括狭义的要素禀赋论和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
5. 比较利益理论一直作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技术差异论、要素禀赋论都假定机会成本不变2014.10单,实际上机会成本不变只是一种特殊情况,大多数情况下,是变化的。
机会成本: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因增加其中一种产品的产量所不得不放弃另外一种产品的量或价值。
在经济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这种机会成本就是增加某种产品成本的一种衡量方式。
6. 机会成本不变:指每增加1单位某种产品数量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机会成本递增: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为增加其中一种产品的生产量而不得不放弃的另外一种产品的价值不是不变,而是不断增加。
是由资源的稀缺性造成的。
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比较利益理论仍然有效,使比较利益理论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不管机会成本如何变动,只要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存在价格差异,那么比较利益理论总是有效的,只是国际分工不一定能够达到完全专业化的程度2015.10判在机会成本递增时,国际分工不能达到完全专业化程度。
7. 国际贸易形成的条件范围是:国际比价必须在两个参加贸易国家贸易前的国内比价之间。
反映消费者在既定的商品价格水平和收入水平下以不同的消费品组合来获取相同的满足程度或效用水平的曲线是无差异曲线2010.4单。
无差异曲线上的每一个点的切线的斜率都反映同一效用水平下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2014.4单。
8. 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会产生建立在“拾遗补缺”基础上的国际贸易。
2014.10单9. 各国生活的不同习惯,以及建立在这种习惯基础上的嗜好差异,可能使两个具有同样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国家进行贸易,以便多消费价格比较低的、本国居民比较喜好的产品。
10. 生产要素密集度发生变化的直接推动力量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2014.10单。
11. 如果一国既希望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又希望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差异产品的追求,最佳解决途径是国际贸易2014.4单。
提出“国际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观点的经济学家是罗伯特逊2014.4单。
第三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1. 瓦西里·里昂剔夫对生产要素禀赋论的实证性研究,开辟了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道路。
2. 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国际贸易理论——内部规模;供给规模经济,实际上就是机会成本递减的情形。
规模经济的本意是规模报酬递增2014.4单。
规模经济:单位的要素投入量所耗费的成本比由这种投入所带来的产出量或收益少。
2015.4名2015.10名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性产生于生产成本的节约。
来自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报酬增加,称为规模经济,有两种情形:(1)外部规模经济:来源于产业或行业的规模大小;(2)内部规模经济:产生于单个企业内部的生产规模的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