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丹阳天星十二神针
马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白话解

马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白话解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白话解2009-10-27 15:42 【大中小】【我要纠错】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并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
足三里、内庭、曲池、合谷、委中、承山、太冲、昆仑、环跳、阳陵泉、通里和列缺12个穴位,临床应用广泛。
适合采用上下两穴或左右两同名穴治疗的是担法(也有人认为担即补法);适合独取一穴治疗的是截法(也有人认为截即泻法)。
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全身360多个穴的治疗作用,上述12穴都能概括,治病效果灵验,简直就像开水泼在雪上立刻融化。
这是神仙真传,可以打开治病这把金锁。
聪明至诚的人才可以传授,对行为不良不诚实的人不能传授。
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腹泻,腿肿膝胻酸,伤寒羸瘦损,气蛊及诸般,年过三旬后,针灸眼变宽,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
足三里穴是胃经合穴,位于外膝眼(犊鼻)直下三寸。
本穴能治疗腹胀、腹泻、肠鸣和胃中寒邪,能治疗膝部和小腿酸痛、肿胀,还可补伤寒之后的瘦弱虚损以及治气臌病等,对30岁以上的人针灸足三里强壮保健作用很大,可使体健眼亮。
本穴要取准确,一般针刺八分,灸三壮。
内庭次趾外,本属足阳明,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瘾疹咽喉痛,数欠及牙痛,疟疾不能食,针着便惺惺。
内庭位于足次趾和中趾问的趾缝端,属足阳明胃经,能治疗四肢厥冷、胃经热引起的心烦喜静、荨麻疹、咽喉肿痛、牙痛、疟疾不能进食以及频繁呵欠症。
曲池拱手取,屈肘骨边求,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不得,筋缓莫梳头,喉闭促欲死,发热更无休,遍身风癣癞,针着即时瘳。
曲池应屈肘拱手取穴,位于尺泽和肱骨外上髁之间。
本穴善治肘关节疼痛、因受风邪引起的手臂无力,不能开弓射箭,不能举臂梳头。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还能治疗各种热证、咽喉肿痛及各种皮肤病如风癣和癞疥病。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注解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注解*导读:老祖宗留下的绝技:天星十二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注解《黄帝内经》中记载,说人身上有十二经*老祖宗留下的绝技:天星十二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注解《黄帝内经》中记载,说人身上有十二经络,以应十二个月,有三百六十五节,以应一岁,其实就是说人的穴道有三百六十个。
穴道数量在历代的发展中,慢慢地累积,到明朝的《针灸大成》,就已经记载了有三百六十一穴。
人身上有三百六十一个穴道,分布在十二条正经和任、督两条脉上;每一个经络上的穴道数量不一,例如膀胱经上最多,有六十七个穴道,心经、心包经最少,各有九个穴道。
穴道的数量那么多,临床上究竟有哪些穴道可以选用?明朝的一位医生因为用穴的方便性,以及有效性,发展了十二个穴道,在《针灸大成》中称之为马丹阳天星十二穴。
十二个穴道都是在正经上面,而且都是属于重要穴道,例如五俞穴、原穴、络穴或大关节上的穴道等,临床应用上非常好使,很有效;几乎这十二个穴道,已经可用以治疗全身所有的疾病。
《针灸大成》里面收录编成为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1] 它的总诀是这样写的,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
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就是说虽然有三百六十个穴之多,不出这十二个穴,只要补泻的处方正确,就什么病都能治了。
而且还说治病有如神灵,应手即愈,就像用热水泼在雪地上,一下子就溶化了。
还说这些穴道是北方之神所传授的。
因此,针一扎进穴道,连金锁都可以打开。
在这个歌诀里面还有:古人传授任何一种技艺都是师父找徒弟,不是徒弟找师父的,所以歌诀说: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就是说,只能够教给那些好的弟子,不是好弟子,就不能教他。
这十二个穴道中,有八个是在膝至足,四个在肘至手。
三里穴:属于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只要对针灸有一点概念的,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因为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穴道,可用以保养,也可用以治病的重要穴道。
马丹阳针灸穴位天星十二穴现代解

马丹阳针炙穴位天星十二穴现代解析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并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
足三里、内庭、曲池、合谷、委中、承山、太冲、昆仑、环跳、阳陵泉、通里和列缺12个穴位,临床应用广泛。
适合采用上下两穴或左右两同名穴治疗的是担法(也有人认为担即补法);适合独取一穴治疗的是截法(也有人认为截即泻法)。
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全身360多个穴的治疗作用,上述12穴都能概括,治病效果灵验,简直就像开水泼在雪上立刻融化。
这是神仙真传,可以打开治病这把金锁。
聪明至诚的人才可以传授,对行为不良不诚实的人不能传授。
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腹泻,腿肿膝胻酸,伤寒羸瘦损,气蛊及诸般,年过三旬后,针灸眼变宽,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
足三里穴是胃经合穴,位于外膝眼(犊鼻)直下三寸。
本穴能治疗腹胀、腹泻、肠鸣和胃中寒邪,能治疗膝部和小腿酸痛、肿胀,还可补伤寒之后的瘦弱虚损以及治气臌病等,对30岁以上的人针灸足三里强壮保健作用很大,可使体健眼亮。
本穴要取准确,一般针刺八分,灸三壮。
内庭次趾外,本属足阳明,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瘾疹咽喉痛,数欠及牙痛,疟疾不能食,针着便惺惺。
内庭位于足次趾和中趾问的趾缝端,属足阳明胃经,能治疗四肢厥冷、胃经热引起的心烦喜静、荨麻疹、咽喉肿痛、牙痛、疟疾不能进食以及频繁呵欠症。
曲池拱手取,屈肘骨边求,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不得,筋缓莫梳头,喉闭促欲死,发热更无休,遍身风癣癞,针着即时瘳。
曲池应屈肘拱手取穴,位于尺泽和肱骨外上髁之间。
本穴善治肘关节疼痛、因受风邪引起的手臂无力,不能开弓射箭,不能举臂梳头。
四总穴、回阳九针、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十三鬼穴

四总穴、回阳九针、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十三鬼穴四总穴、回阳九针、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十三鬼穴草原冷翠编辑四总穴歌古版: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现代版: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酸痛阿是穴,急救刺水沟。
古版意思是:胃肠不好,可按摩足三里穴;腰酸背痛可按摩委中穴;头痛、项强可按摩列缺穴;面部、口部有病,可按摩合谷穴。
所谓“求”是说明位置较深,要用些力,另外就是要找,哪个地方有节节,或是痛疼,就是求到位置了。
回阳九针歌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治疗阳气脱绝的九主要穴位,为临床急救常用的有效穴位,用于治疗晕厥、肢冷脉伏,阳虚欲脱时施术可回阳救逆挽救生命。
一、哑门:散风熄风、开窍醒神《内经》上讲过,惊风抽搐之类的疾病,都属于督脉失调、气血不通。
治癫痫取风府、哑门二穴,就在于二穴的位置重要,刺一穴而触及旁经,能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尤其在于可以对督脉形成良好的刺激,从而调整气血,调平阴阳。
但是,据前人经验和相关的资料,这两个穴位不宜深刺,深刺会给患者带来危险;同时,浅刺虽然安全系数大,但效果不理想。
因而,医家只好视其为禁地。
二、劳宫劳宫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祖国医学认为心有主“神明”的作用,即统思考、意志和感情,而心包有代心行令的作用,刺激劳宫穴有镇静安神,健脑益智的功效,是帮你解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的好方法。
劳宫穴:是手厥心包经上的一个穴位,就在我们的手心里。
劳宫穴的简易取穴就是虚握拳,中指指尖正抵(手心)的位置。
有人称劳宫穴是“劳累了以后去休息的宫殿”。
1、是手心搓脚心,心肾相交。
首先将两只手心搓热,用手心搓脚心100——300下,治疗失眠、高血压。
涌泉穴在我们的脚心,是肾经的一个穴位。
是生命之泉的源泉。
用手心搓脚心,实际对失眠也非常有疗效。
晚上用热水洗脚后(用冷水洗脸,温水刷牙,热水洗脚),可以边看电视边按摩脚心,一举两得。
xfC$u`e=2、是手心捂眼睛,明目润燥。
马丹阳十二针

马丹阳十二针马丹阳十二针,内容如下: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
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
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
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
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
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
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1.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
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泄泻,腿肿膝腑酸,伤寒赢瘦损,气蛊疾诸般。
年过三旬后,针灸眼更宽。
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
2.内庭:内庭次趾外,本属足阳明。
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瘾疹咽喉痛,数欠及牙疼,疟疾不能食,针着便惺惺。
3.曲池:曲池拱手取,屈肘骨边求。
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不得,筋缓莫梳头,喉闭促欲死,发热更无休,偏身风癣癞,针着即时瘳。
4.合谷:合谷在虎口,两指歧骨间。
头疼并面肿,疟病热还寒,齿龋鼻衄血,口噤不开言,针入五分深,令人即便安。
5.委中:委中曲服里,横纹脉中央。
腰痛不能举,沉沉引脊梁,酸疼筋莫展,风痹复无常,膝头难仲屈,针入即安康。
6.承山:承山名鱼腹,揣肠分肉间。
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难,脚气并膝肿,辗转战疼酸,霍乱及转筋,穴中刺便安。
7.太冲:太冲足大趾,节后二寸中。
动脉知生死,能治惊痫风,咽喉并心胀,两足不能行,七疝偏坠肿,眼目似云朦,亦能疗腰痛,针下有神功。
8.昆仑:昆仑足外踝,跟骨上边寻。
转筋腰尻痛,暴喘满冲心,举步行不得,一动即呻吟,若欲求安乐,须于此穴针。
9.环跳:环跳在髀枢,侧卧屈足取。
折腰莫能顾,冷风并湿痹,腿胯连端痛,转侧重欷歔,若人针灸后,顷刻病消除。
1O.阳陵泉:阳陵居膝下,外臁一寸中。
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举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翁,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
11.通里:通里腕侧后,去腕一寸中。
欲言声不出,懊恼及怔忡,实则四肢重,头腮面颊红,虚则不能食,暴暗面无容,毫针微微刺,方信有神功。
12.列缺:列缺腕侧上,次指手交叉。
善疗偏头患,遍身风痹麻,痰涎频壅上,口噤不开牙,若能明补泻,应手即如拿。
马丹阳天星十二神针

8 昆侖《疾病歌》“昆侖足外踝,跟骨上邊尋,轉筋腰尻痛,暴 喘滿沖心,舉步行不得,一動即呻吟,若欲求安樂,須於此穴針。 ” 昆侖屬足太陽膀胱經,為本經“經”穴,昆侖,指山名,形容外踝高突 如山,穴在其後,故名。其功能清頭明目,利腰摧產。主治頭痛、項 強、目眩、瘧疾、腰痛、肩背拘急、足跟痛、小兒驚風、難產。直刺 0.5-0.8 寸,可灸,針感以酸脹為主,可向小趾放散,《針灸大成》 妊娠刺落胎。
向肘部放散。配合谷、風池、四神聰、太沖、率穀主治頭痛。 以上天星十二穴都為人體十二經脈最重要和常用的穴位之一,其
治療病症廣泛,療效明顯。
6 承山《疾病歌》“承山名魚腹,肰腸分肉間,善治腰疼痛,痔 疾大便難,腳氣並膝腫,輾轉戰痛酸,霍亂及轉筋。穴中刺便安。 ” 承山,屬足太陽膀胱經,承,指承接,穴在腓腸肌肌腹下端凹陷處, 是處形若山谷,故名。其功能舒筋脈,理肛疾。主治腰背痛、小腿轉 筋、痔疾、便秘、腹痛、疝氣。直刺 1-2 寸,可灸,針感以酸脹為 主,可向膕窩及足底放散,配太溪、昆侖、照海、申脈、解溪治足跟 痛。
內庭屬足陽明胃經,乃本經“榮”穴,內,指裏邊;庭,指院穴當趾縫 端,如門內之庭院,故名。在足背當第 2、第 3 趾間,趾蹼緣後方赤 白肉際處。其功能清胃止痛,通調腑氣。主治齒痛、口?、喉痹、 腹脹、痢疾泄瀉、足背腫痛、熱病、胃痛吐酸。直刺 0.3-0.5 寸, 可灸,針感為酸脹。配天樞、曲池、治濕熱泄痢。
全真七子之一马丹阳师祖所创”十二天星穴“

全真七子之一马丹阳师祖所创”十二天星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是人体十二经脉最重要和常用一些穴位,其治疗病症广泛,疗效明显,歌诀如下:“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承山配,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马丹阳祖师本名成义,字宜甫,后改为钰,宋代抉风人,金代贞元年间进士,后学道于王重阳祖师,与其它六位师兄弟们号称全真七子,其妻孙不二亦为全真七子之一。
马丹阳祖师不但精通于丹道,亦精通针灸,其所流传的天星十二穴歌,说明十二穴的主治功能与取穴方法,对于后代针灸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对后世影响极巨,但自其歌诀流传以来,针灸医疗界似乎只对前面的十二个穴位,有详细的研究及临床使用,但却忽略了此歌诀的精髓所在,即天星十二穴的取穴通则,便是这两句话:“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
”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合担用法担”所谓“合”,便是要二个才能合,即“偶”的意思,用于针灸上即为两针的意思;所谓“担”,便是挑的意思。
故“合担”即表示用两根针挑。
如此马丹阳祖师此句歌诀“合担用法担”真正的白语含意便是:“用合担法,担。
”即下针时,若用“担法”,即是用“合担法”来“担”。
临床运用取穴上,便是在同经上用两根针下针,以纵向把这条经“担”起来,达到治病的效果。
据此通则,马丹阳天星十二穴的歌诀,便举了几个明显的例子在前面:“三里内庭穴”,即在三里与内庭下两根针,把两穴所在的胃经担起来;“曲池合谷接”,即在曲池与合谷各下一针,用此两针把大肠经担起来;“委中承山配”,即用委中与承山两针,下在两穴所在的膀胱经上。
故只要了解此通则,在同一经穴上取两穴,便可成为马丹阳祖师所说的“担法”了。
“合截用法截”所谓“合”表示两针;所谓“截”便是切断的意思,故“合截”即表示用独针来切断,但取两经各取一穴来合截,如此一来,马丹阳祖师这句歌诀“合截用法截”真正的白话含意便是:“用合截法,截。
马丹阳与“天星十二穴”

马丹阳与“天星十二穴”记得我看针灸书时,看到过《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主治杂病歌》,当时就觉眼熟,“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能消心腹痛,善治胃中寒”,朗朗上口,方便易记。
后看金庸先生《射雕英雄传》,见有丹阳子马钰,方知此丹阳亦彼丹阳也。
马丹阳(公元 1123-1183 年),金代著名道家、针灸家,山东宁海(今牟平)人,初名成义,字宜甫,入全真道后,改名为钰,号丹阳顺化真人、丹阳子,世称丹阳真人,与丘处机(长春子)、谭处端(长真子)、王处一(玉阳子)、郝大通(太古子)、刘处玄(长生子)和马钰之妻孙不二(清静散人)一起称为“全真七子”,均学于王重阳。
马丹阳自小资质聪颖,工词章,主要诗词集有《惭悟集》《同玄金玉集》《丹阳神光灿》,仙逝于莱阳游仙观。
今山东省莱阳的游仙宫、潍县玉清宫,福山县通仙宫,尚存有他的史迹。
马钰在长期的医疗实践和养生研究中,发现三里、内庭、曲池、合谷等十二个穴位的独特治疗作用,并归纳总结出《天星十二穴主治杂病歌》,也就信然诚然了。
在金庸先生的小说中,马钰是一个敦厚诚真、淡泊清净的侠士及医者。
除了早期追随先师王重阳奔走抗金外,他因不愿参与江湖纷争,追逐俗世虚名,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隐居在终南山重阳宫中闭关修炼,探究武学源流,参悟医道玄理,从不多在江湖上走动。
而神雕大侠郭靖最终能武功盖世,名满天下,却得益于与他的一段奇缘。
当时郭靖年少,资质鲁笨,木讷心实,他的师父江南七怪更是稀松平常,教导无方,以致郭靖武功难得精进。
正一筹莫展,痛苦彷徨之际,马钰刚好从漠北路过,见郭靖虽鲁笨却忠厚,虽木讷却诚实,又勤奋刻苦,坚忍不懈,于自己倒是有几分相象,便心生欢喜,授与他全真教独门根基内功心法。
此心法中正平和,循序渐进,日久见功,终归大用,使郭靖于武学之道,顿有源头活水、深本大木,最终练成了九阳真经和降龙十八掌,成为人人景仰的一代大侠。
马钰也用此等深厚内功,养身有道,得以益寿延年。
除《射雕英雄传》外,在后来的《神雕侠侣》,中,他也还有出现。
马丹阳天星十二神针,谈古派针灸的传承

马丹阳天星十二神针,谈古派针灸的传承展开全文古派巨灵针灸,历史一千多年,最早记载见于西汉纬书《遁甲开山图》古法的传承,来之不易,并不像想象中的,通过写书,或者师父教会徒弟就可以传承下来,古法的传承有其不为人知的困难的一面。
感恩黄贵生老师的分享!黄贵生老师(古派巨灵针灸传承人)讲课笔记黄贵生老师用担法治疗膝盖痛案例,节选黄贵生:我给大家讲一下担法。
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
委中承山配,太冲昆仑穴。
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
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
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
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
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这个是全真教,遇仙派祖师爷,全真七子之一马钰,传下来的针法。
黄贵生:马丹阳祖师在针灸上地位极具盛名。
河南汝州有丹阳东路,原名丹阳观街,有丹阳观,留有马丹阳祖师当年行医救世的神迹。
马丹阳天星十二神针,是丹阳祖师传出来的一套神奇针法,分有内外两套传承。
因为时间久远,天星十二穴神针也像其他古老针法一样,传承渐渐模糊了。
内传密法,外传针法都潜入民间,隐而不露。
一般我们在网上看到的学者们对马丹阳天星十二穴针法的解释,均有隔靴搔痒之感。
天星十二穴,可以治疗非常多的疾病,例如:偏头痛,颈椎病,咽喉痛,手臂肿痛,腰痛,包括坐骨神经痛,腰骶疼痛、坐骨神经痛,脚跟痛,手腕痛,妈妈手,目赤肿痛,腹痛。
等等。
不仅仅治疗痛症。
还可以治诸如,便秘,痛经,水肿,心悸,高血压,肝病,胆病,心脏病,眩晕,崩漏,等等,等等。
黄贵生:天星十二穴针法,上应天星,发动人的经脉和脏腑之气,今天用来调理身体各种病痛,其中的担法和截法,是其中的两套非常重要的针法。
明朝高武著《针灸聚英》收了一首针灸歌赋,叫做《拦江赋》,《拦江赋》传出了担法和截法的精髓。
担截之中法数何,有担有截起沉疴,我今作此《拦江赋》,何用三车五轴歌,先将八法为定例,流注之中分次第,心胸之病内关担,脐下公孙用法担,头部须逢寻列缺,痰涎壅塞及咽干,噤口喉风针照海,三棱出血刻时安,眼目之症诸疾苦,更用临泣使针担,后溪专治督脉病,癫狂此法治还轻,申脉能除寒与热,头风偏正及心惊,。
天星十二穴秘传真宗(天罡十二穴与天星十二穴真传)

天星十二穴秘传真宗(天罡十二穴与天星十二穴真传)作者:玄雷子一、北斗真机《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
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其中,三里等十二穴世人皆知,然其关键之处“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却未见有知者。
世人讲解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时,皆跳开此句,实不知此句实为整首歌诀之真机。
“北斗降真机”,此北斗真机即为天罡之机。
此天星穴由宋朝道教琼瑶真人传世,原为十一穴,后由元朝全真道教道教遇仙派祖师马丹阳增加太冲一穴而成为十二穴并流传于世。
二人皆为道教传奇人物,所以得到道教术数医学真传也是毫不为奇之事。
但无论是琼瑶真人还是丹阳真人,皆出于遵守道教门规而秘传,公开提到的只是三里等天星十二穴,对于天罡真诀却只字未提,丹阳真人也只是一句“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而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对其诀其法却不在论及。
末了还留下一句“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的戒规,可见对天罡诀法的珍视。
在神霄派及神霄派天乙门中,天罡为内练修真的入门钥匙,一直秘传于门内弟子。
并有“时时不离天罡之说”,可见天罡之重要。
天罡法,首出自神霄派,渐而被其它派系所采用,然皆不得其要,许多传世之口诀,或有意或无意,亦错误百出,于数理不符。
今于此传出神霄派正统之寻天罡法,并将“天星十二穴真传诀法”公开传授,望有缘者珍之,并以之广济众生,方不负我普渡众生之心。
天罡即北斗第七星破军星,又称天罡大圣。
道法中天罡之修持,即寻出天罡所在之方,以人体内天罡对宇宙外天罡,手掐密诀,口诵密咒,意念存想,三密相应进行修炼。
天有天罡星,主宰生死,掌握阴阳,造化生命,知其者生,昧其者亡。
人有天罡穴,在身为机目,修真养身,以人体天罡穴与天罡星内外融通于血脉之中,成就罡气罩体,以避自邪,斩关开窍,灵子充盈,与道合真。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来源:theQi | 字体:放大还原缩小三里内庭穴, 曲池合谷接, 委中配承山, 太冲昆仑穴, 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
合担用法担, 合截用法截, 三百六十穴, 不出十二诀, 治病如神灵, 浑如汤泼雪。
北斗降真机, 金锁教开彻, 至人可传授, 匪人莫浪说。
其一三里膝眼下, 三寸两筋间, 能通腹胀, 善治胃中寒, 肠鸣并泄泻, 腿肿膝胻痠,伤寒羸瘦损, 气蛊及诸般, 年过三便后, 针灸眼便宽, 取穴当审的, 八分三壮安。
其二内庭次指外, 本属足阳明, 能治四肢厥, 喜静恶闻声, 瘾疹咽喉痛, 数欠及牙疼,虚疾不能食, 针着便惺惺。
(针三分灸三壮)其三曲池拱手取, 屈指骨边求, 善治肘中痛, 偏风手不收, 挽弓开不得, 筋缓莫梳头,喉闭促欲死, 发热更无休, 遍身风癣癞, 针着即时瘳。
(针五分灸三壮)其四合谷在处口, 两指歧骨间, 头疼并面肿, 疟病热还寒, 齿龃鼻□血, 口禁不开言, 针入五分深, 令人即便安。
(灸三壮)其五委中曲瞅里, 横纹脉中央, 腰痛不能举, 沉沉引脊梁, 痠疼筋莫展, 风痹复无常,膝头韝伸屈, 针入即安康。
(针五分禁灸)其六承山名鱼腹, □肠分肉间, 善治腰疼痛, 痔疾大便难, 脚气并膝肿, 展转战疼痠,霍乱及转筋, 穴中刺便安。
(针七分灸五壮)其七太冲足大指, 节后二寸中, 动脉知生死, 能医惊痫风, 咽喉并心胀, 两足不能行,七疝偏坠, 肿眼目似云朦, 亦能疗腰痛, 针下有神功。
(针三分灸三壮)其八昆仑足外踝, 跟骨上边寻, 转筋腰尻痛, 暴喘满中心, 举步行不得, 一动即呻吟,若欲求安乐, 须于此穴针。
(针五分灸三壮)其九环跳在髀枢, 侧卧屈足取, 折腰莫能顾, 冷风并湿痹, 腿胯连□痛, 转侧重满歔,若人针灸后, 顷刻病消除。
(针二寸灸五壮)其十阳陵居膝下, 外□一寸中, 膝肿并麻木, 冷痹及偏风, 举足不能起, 坐卧是衰翁,针入六分止, 神功妙不同。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 几乎可用以治疗全身所有的疾病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几乎可用以治疗全身所有的疾病(转载)2008-10-17 19:472008-06-30 17:54《黄帝内经》中记载,说人身上有十二经络,以应十二个月,有三百六十五节,以应一岁,其实就是说人的穴道有三百六十个。
穴道数量在历代的发展中,慢慢地累积,到明朝的《针灸大成》,就已经记载了有三百六十一穴。
人身上有三百六十一个穴道,分布在十二条“正经”和任、督两条脉上;每一个经络上的穴道数量不一,例如膀胱经上最多,有六十七个穴道,心经、心包经最少,各有九个穴道。
穴道的数量那么多,临床上究竟有哪些穴道可以选用?明朝的一位医生因为用穴的方便性,以及有效性,发展了十二个穴道,在《针灸大成》中称之为“马丹阳天星十二穴”。
十二个穴道都是在“正经”上面,而且都是属于重要穴道,例如五俞穴、原穴、络穴或大关节上的穴道等,临床应用上非常好使,很有效;几乎这十二个穴道,已经可用以治疗全身所有的疾病。
《针灸大成》里面收录编成为“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1] 它的总诀是这样写的,“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
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就是说虽然有三百六十个穴之多,不出这十二个穴,只要补泻的处方正确,就什么病都能治了。
而且还说治病有如神灵,应手即愈,就像用热水泼在雪地上,一下子就溶化了。
还说这些穴道是北方之神所传授的。
因此,针一扎进穴道,连金锁都可以打开。
在这个歌诀里面还有:古人传授任何一种技艺都是师父找徒弟,不是徒弟找师父的,所以歌诀说: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就是说,只能够教给那些好的弟子,不是好弟子,就不能教他。
这十二个穴道中,有八个是在脚上的,四个在手上。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
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决。
马丹阳天星十二的歌诀应用和详解

马丹阳天星十二的歌诀应用和详解文章一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马丹阳天星十二的歌诀应用。
你知道吗,这歌诀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中医针灸领域的一扇大门。
比如说,有个人总是头疼,怎么都不好。
这时候,按照歌诀里的穴位和方法来扎针,说不定就能缓解疼痛。
我有个朋友的叔叔,常年被头疼困扰,去了好多医院都没啥效果。
后来找了个老中医,用马丹阳天星十二歌诀里的穴位给他针灸,没过几次,头疼居然减轻了好多。
所以说啊,这歌诀的应用可真是不简单,关键时候能帮大忙!文章二咱们来唠唠马丹阳天星十二的歌诀应用哈。
其实这歌诀不是那种高高在上、难懂的东西。
它在日常生活中说不定也能派上用场呢!想象一下,你身边有人不小心扭伤了脚,肿得老高。
这时候,要是懂点歌诀里的穴位知识,按摩按摩相关穴位,能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
我就亲眼见过,小区里有个阿姨脚扭了,懂行的大爷按照歌诀给她按摩了一会儿,阿姨感觉好多了。
这歌诀啊,就像个隐藏的宝贝,用好了能解决不少小毛病。
文章三今儿个和大家说一说马丹阳天星十二的歌诀应用。
比如说,你工作累了一天,肩膀酸痛得不行。
这时候,歌诀里的穴位就能帮上忙啦。
找到对应的穴位,轻轻按压,那种酸痛感可能就会慢慢减轻。
我自己就试过,有一回加班累惨了,肩膀疼得抬不起来。
我照着歌诀按了几个穴位,嘿,还真舒服了不少。
所以啊,别小看这歌诀,它能在咱不舒服的时候给咱带来一些缓解呢。
文章四来,咱们一起看看马丹阳天星十二的歌诀应用。
有时候,感冒了浑身不得劲,吃药也不管用。
这时候,歌诀里提到的一些穴位就能发挥作用啦。
按摩或者艾灸这些穴位,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让感冒好得快一些。
我邻居家的小孩,每次感冒,他妈妈就用歌诀里的方法给他调理,效果还不错。
这歌诀就像是身边的健康小,关键时候能出把力。
文章五现在咱们讲讲马丹阳天星十二的歌诀应用。
比如说,晚上睡不好,翻来覆去的。
这时候,按照歌诀找一找能助眠的穴位,按摩按摩,说不定就能睡个好觉。
我有个同事,睡眠一直不好。
强身绝技 天星十二穴

老祖宗留下的绝技:天星十二穴人身上有三百六十一个穴道,分布在十二条“正经”和任、督两条脉上;每一个经络上的穴道数量不一,例如膀胱经上最多,有六十七个穴道,心经、心包经最少,各有九个穴道。
穴道的数量那么多,临床上究竟有哪些穴道可以选用?明朝的一位医生因为用穴的方便性,以及有效性,发展了十二个穴道,在《针灸大成》中称之为“马丹阳天星十二穴”。
总诀:,“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
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就是说虽然有三百六十个穴之多,不出这十二个穴,只要补泻的处方正确,就什么病都能治了。
而且还说治病有如神灵,应手即愈,就像用热水泼在雪地上,一下子就溶化了。
还说这些穴道是北方之神所传授的。
因此,针一扎进穴道,连金锁都可以打开。
在这个歌诀里面还有:古人传授任何一种技艺都是师父找徒弟,不是徒弟找师父的,所以歌诀说: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就是说,只能够教给那些好的弟子,不是好弟子,就不能教他。
这十二个穴道中,有八个是在膝至足,四个在肘至手。
三里穴: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属于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只要对针灸有一点概念的,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因为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穴道,可用以保养,也可用以治病的重要穴道。
歌诀里说“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就是说三里穴的位置,膝眼又叫“犊鼻”,在膝盖上有两个相当大的洞,长得有点像牛鼻子,外侧的叫“外犊鼻”,内侧的叫“内犊鼻”。
足三里就在外犊鼻之下三寸,离膝胫骨棱一个拇指寸远,也就是在两筋之中。
主要功用治“胃中寒”,也可用以治疗心腹胀。
胃中寒的症状,例如肠鸣,有“幽幽……”似水走动的声音,并且腹泻。
《四总穴歌》有“肚腹三里留”,就是说只要是胃肠的病都可以找三里穴。
外科方面,可以用治腿肿、膝、胻(胫骨)酸。
内科方面,伤寒型的感冒,以及羸瘦、劳损,都是因为慢性病,而肠胃功能已经很差了,变得羸瘦,还有“气蛊”,气蛊就是腹部因为消化不良以及水份不能良好地排泄而发生鼓胀的样子。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临证心得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临证心得以有形调无形以无形治有形无法胜有法法无定法马丹阳即马钰,北宋人。
其精通针灸,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十二要穴(足三里、内庭、曲池、合谷、委中、承山、太冲、昆仑、环跳、阳陵泉、通里、列缺),可治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的各种病证。
其特点是选用四肢穴位,安全方便,疗效可靠。
1失语患者,男,27岁。
因失语10年,求余进行针灸治疗,于1991年4月17日就诊。
代述10年前因和家人怄气离家出走,在外露宿一夜,醒后便不能言语,10年来多方医治无效。
查体:神志清楚,不能言语,听力正常,心肺腹部无异常,四肢活动自如。
证属因七情引起的失语,即行针灸治疗。
主穴:通里(双)、太冲(双),配穴:列缺(双)、照海(双)、哑门、上廉泉。
手法:平补平泻。
7d为1个疗程,每日1次。
针刺得气后即起针,不留针。
针刺1个疗程后患者能小声说话,2个疗程后语言恢复。
予参苏理肺丸、逍遥丸以善其后。
按语:失语因七情太过所致者重在心肝,喉部局部病变则调整肺肾。
故以通里、太冲为主穴调心肝;列缺、照海为配穴调理肺肾;哑门、上廉泉局部取穴以开音。
通里、列缺为手少阴、手太阴之络,“一络通二经”使阴阳归于平衡,脏腑趋于调和。
照海为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善治膈喉咙病变。
诸穴相配,通调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沉疴痼疾,应针而愈。
2癔病性瘫痪患者,女,47岁。
因四肢瘫痪10日余,于1996年12月8日就诊。
自述10d前因家庭矛盾生气后出现四肢活动失灵,在外院输液、口服中药、针灸等法治疗无效,患者病情加重,以至手不能摄,足不能行,身不能翻,而来我院诊治。
查体:血压15/12KPa(1KPa=7.5mmHg),意识清楚,语言流利,视听正常。
心肺腹部体查无异常。
上肢肌力Ⅱ级,下肢肌力Ⅲ级,四肢腱反射对称引出,肌张力减低,感觉存在,无病理征。
诊断:癔病性瘫痪。
治疗取穴,主穴:足三里(双)、内庭(双)、曲池(双)、合谷(双),配穴:通里、阴陵泉、太冲、环跳、阳陵泉、绝骨、肩髃、均取双侧。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選自《針灸大全》)三裡內庭穴,曲池合穀接,委中配承山,太衝崑崙穴,環跳與陽陵,通裡並列缺。
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訣,治病如神靈,渾如湯潑雪,北斗降真機,金鎖教開徹,至人可傳授,匪人莫浪說。
其一:三裡膝眼下,三寸兩筋間。
能通心腹脹,善治胃中寒,腸鳴並泄瀉,腿腫膝胻痠,傷寒羸瘦損,氣蠱及諸般。
年過三旬後,針灸眼更寬。
取穴當審的,八分三壯安。
其二:內庭次趾外,本屬足陽明。
能治四肢厥,喜靜惡聞聲,癮疹咽喉痛,數欠及牙疼,瘧疾不能食,針後便惺惺。
其三:曲池拱手取,屈肘骨邊求。
善治肘中痛,偏風手不收,挽弓開不得,筋緩莫梳頭,喉閉促欲死,發熱更無休,遍身風癬癩,針著即時瘳。
其四:合穀在虎口,兩指岐骨間。
頭疼並面腫,瘧疾熱還寒,齒齲鼻衄血,口噤不開言。
針入五分深,令人即便安。
其五:委中曲瞅裡,橫紋脈中央。
腰痛不能舉,沉沉引脊梁,酸疼筋莫展,風痺復無常,膝頭難伸屈,針入即安康。
其六:承山名魚腹,腨腸分肉間。
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難,腳氣關膝腫,輾轉戰疼酸,霍亂及轉筋,穴中刺便安。
其七:太衝足大趾,節後二寸中。
動脈知生死,能醫驚癇風,咽喉並心脹,兩足不能行,七疝偏墬腫,眼目似雲矇,亦能療腰痛,針下有神功。
其八:崑崙足外踝,跟骨上邊尋。
轉筋腰尻痛,暴喘滿衝心,舉步行不得,一動即呻吟。
若欲求安樂,須於此穴針。
其九:環跳在髀樞,側臥屈足取,折腰莫能顧,冷風並濕痺,腿胯連腨痛,轉側重欷歔。
若人針灸後,頃刻病消除。
4其十:陽陵居膝下,外臁一寸中。
膝腫並麻木,冷痺及偏風,舉足不能起,坐臥似衰翁。
針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
其十一:通裡腕側後,去腕一寸中。
欲言聲不出,懊惱及怔忡。
實則四肢重,頭腮面頰紅,虛則不能食,暴喑面無容。
毫針微微刺,方信有神功。
其十二:列缺腕側上,次指手交叉。
善療偏頭患,遍身風痺麻。
痰涎頻壅上,口噤不開牙,若能明補瀉,應手即如拿。
针灸—马丹阳天星十二穴

针灸—马丹阳天星十二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诀(原文及白话解)分享收藏马丹阳(公元1122—1183年),初名从义,宋陕西扶风人,后迁往山东登州宁海县。
金贞元年(公元1153—1156年)登进士第后,分配在一个县里管摄六曹(即兵、刑、工、吏、户、礼)。
大定(公元1161—1189年)年间遇重阳子王嘉授以道术,遂与妻孙氏同时出家,改名钰,号丹阳,后在莱阳游仙宫羽化。
马丹阳曾长期寓居汝洲北街,他精通医术,善针灸,所创“马丹阳十二神针”甚为著名。
明陈继洲在其所著《针灸大成》中载有《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言其功效“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 ,最后并说此针的传授原则:“至(好)人可传授,匪(不合适的)人莫浪(乱)说” 。
丹阳在汝州行医时,有一少妇猝死于路上,丹阳一见,急俯身口对口吮吸,路人以为轻薄。
少顷,丹阳吐出吮吸的浊痰,少妇立时苏醒,观者才解除误会齐称神奇。
丹阳死后,群众在他的行医处修建一座丹阳观以作纪念,那条街因此称为丹阳观街,今为丹阳东路马丹阳天星十二神针马丹阳为道教北七真之一,其针灸医技尤为精湛,享有盛誉。
其著有《天星十二穴主治疾病歌》别名《天星十二神针法》。
天星十二穴分布于人体十二经脉,《天星十二穴主治疾病歌》《黄帝内经》中记载,人体有十二条经络,以应十二个月,有三百六十五节,以应一岁,就是说人体的穴道有三百六十个。
十二个穴道都是在“正经”上面,而且都是属于重要穴道,例如五俞穴、原穴、络穴或大关节上的穴道等,临床应用上非常好使,很有效;几乎这十二个穴道,已经可用以治疗全身所有的疾病。
总歌诀1【原文】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
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
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
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
【白话解】足三里、内庭、曲池、合谷、委中、承山、太冲、昆仑、环跳、阳陵泉、通里和列缺12个穴位,临床应用广泛。
适合采用上下两穴或左右两同名穴治疗的是担法(也有人认为担即补法);适合独取一穴治疗的是截法(也有人认为截即泻法)。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白话解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白话解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并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
足三里、内庭、曲池、合谷、委中、承山、太冲、昆仑、环跳、阳陵泉、通里和列缺12个穴位,临床应用广泛。
适合采用上下两穴或左右两同名穴治疗的是担法(也有人认为担即补法);适合独取一穴治疗的是截法(也有人认为截即泻法)。
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全身360多个穴的治疗作用,上述12穴都能概括,治病效果灵验,简直就像开水泼在雪上立刻融化。
这是神仙真传,可以打开治病这把金锁。
聪明至诚的人才可以传授,对行为不良不诚实的人不能传授。
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腹泻,腿肿膝胻酸,伤寒羸瘦损,气蛊及诸般,年过三旬后,针灸眼变宽,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
足三里穴是胃经合穴,位于外膝眼(犊鼻)直下三寸。
本穴能治疗腹胀、腹泻、肠鸣和胃中寒邪,能治疗膝部和小腿酸痛、肿胀,还可补伤寒之后的瘦弱虚损以及治气臌病等,对30岁以上的人针灸足三里强壮保健作用很大,可使体健眼亮。
本穴要取准确,一般针刺八分,灸三壮。
内庭次趾外,本属足阳明,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瘾疹咽喉痛,数欠及牙痛,疟疾不能食,针着便惺惺。
内庭位于足次趾和中趾问的趾缝端,属足阳明胃经,能治疗四肢厥冷、胃经热引起的心烦喜静、荨麻疹、咽喉肿痛、牙痛、疟疾不能进食以及频繁呵欠症。
曲池拱手取,屈肘骨边求,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不得,筋缓莫梳头,喉闭促欲死,发热更无休,遍身风癣癞,针着即时瘳。
曲池应屈肘拱手取穴,位于尺泽和肱骨外上髁之间。
本穴善治肘关节疼痛、因受风邪引起的手臂无力,不能开弓射箭,不能举臂梳头。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还能治疗各种热证、咽喉肿痛及各种皮肤病如风癣和癞疥病。
合谷在虎口,两指歧骨间,头痛并面肿,疟疾热还寒,齿龋鼻衄血,口噤不开言,针入五分深,令人即便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環跳《疾病歌》“環跳在髀樞,側臥屈足取,折腰莫能顧,冷 風並濕痹。腳胯連肰痛,轉側重郗覷,若人針灸後,頃刻病消除。 ” 環跳屬足少陽膽經,穴當髀樞,針此穴疾去痛止,可跳躍如常,故名。 其功能祛風濕,利腰腿。主治下肢風濕痹痛、癱瘓、腰胯痛。直刺 2 -3 寸,可灸,針感為酸脹或麻。配腰陽關、陽陵泉、絕骨、委中、 昆侖主治腰椎肥大性下肢疼痛麻木症。
灸,針感以麻脹者居多,可向手指或肘背部放散,有的可傳導至面部, 配太沖,有鎮痛止抽作用,針麻止痛常用穴。配曲池、風池、大椎、 肺俞可治療傷風感冒;配光明、四白、攢竹可治療少年假性近視眼。
5 委中《疾病歌》“委中曲瞅裏,橫紋脈中央,腰痛不能舉,沉 沉引背梁,酸痛筋莫展,風痹複無常,膝頭難伸屈,針入既安康。 ” 委中屬足太陽膀胱經,委,指彎曲,穴在膕窩正中,委而屈之取穴, 故名。乃本經“合”穴其功能涼血瀉熱,舒筋活絡。主治腰痛、下肢痿 痹、中風昏迷、半身不遂、腹痛、嘔吐、腹瀉、小便不利、遺尿、丹 毒。直刺 1-1.5 寸,禁灸,針感酸脹或麻電感,可向小腿及足底 放散《玉龍歌》環跳能醫腿股風,居鬸二穴認真攻,委中毒血更出盡, 愈見醫科神聖功。配環跳、腎俞、大腸俞、承山、昆侖主治腰推病。
4 合穀《疾病歌》“合穀在虎口,兩指岐骨間,頭痛並面腫,瘧 病熱還寒,齒齲鼻衄血,口禁不開言,針入五分保,令人即便安。 ” 合谷屬手陽明大腸經,乃本經“原”穴,肉之大為穀,二處相連為合, 穴當大指,二次指岐骨間,該處形似深谷,故名。其功能疏風解表, 鎮痛通絡。主治頭痛、目赤腫痛、咽喉腫痛、齒痛、失音、面腫、口 眼?斜、牙關緊閉、半身不遂、指攣臂痛、熱病無汗、多汗、耳聾、 耳鳴、腹痛、經閉、滯產、痢疾、小兒驚風。直刺 0.5-1 寸,可
12 列缺《疾病歌》“列缺腕側上,次指手交叉,善療偏頭患,遍 身風痹麻,痰涎頻壅上。口噤不開牙,若能明補瀉,應手去如拿。 ” 列缺屬手太陽肺經,為本經“絡”穴,該穴位於橈骨莖突的缺列外,手 太陰脈從這裏別走手陽明脈,故名。其功能宣肺疏風,通調任脈,四 總穴之一。長於治療偏頭痛、正頭痛、頸項強痛、口眼?斜、腕腿 無力。向上或下斜刺 0.3-0.8 寸。可灸,針感以酸脹者居多,可
8 昆侖《疾病歌》“昆侖足外踝,跟骨上邊尋,轉筋腰尻痛,暴 喘滿沖心,舉步行不得,一動即呻吟,若欲求安樂,須於此穴針。 ” 昆侖屬足太陽膀胱經,為本經“經”穴,昆侖,指山名,形容外踝高突 如山,穴在其後,故名。其功能清頭明目,利腰摧產。主治頭痛、項 強、目眩、瘧疾、腰痛、肩背拘急、足跟痛、小兒驚風、難產。直刺 0.5-0.8 寸,可灸,針感以酸脹為主,可向小趾放散,《針灸大成》 妊娠刺落胎。
向肘部放散。配合谷、風池、四神聰、太沖、率穀主治頭痛。 以上天星十二穴都為人體十二經脈最重要和常用的穴位之一,其
治療病症廣泛,療效明顯。
內庭屬足陽明胃經,乃本經“榮”穴,內,指裏邊;庭,指院穴當趾縫 端,如門內之庭院,故名。在足背當第 2、第 3 趾間,趾蹼緣後方赤 白肉際處。其功能清胃止痛,通調腑氣。主治齒痛、口?、喉痹、 腹脹、痢疾泄瀉、足背腫痛、熱病、胃痛吐酸。直刺 0.3-0.5 寸, 可灸,針感為酸脹。配天樞、曲池、治濕熱泄痢。
6 承山《疾病歌》“承山名魚腹,肰腸分肉間,善治腰疼痛,痔 疾大便難,腳氣並膝腫,輾轉戰痛酸,霍亂及轉筋。穴中刺便安。 ” 承山,屬足太陽膀胱經,承,指承接,穴在腓腸肌肌腹下端凹陷處, 是處形若山谷,故名。其功能舒筋脈,理肛疾。主治腰背痛、小腿轉 筋、痔疾、便秘、腹痛、疝氣。直刺 1-2 寸,可灸,針感以酸脹為 主,可向膕窩及足底放散,配太溪、昆侖、照海、申脈、解溪治足跟 痛。
10 陽陵泉《疾病歌》“陽陵居膝下,外腑一寸中,膝腫並麻木, 冷痹及偏風,舉足不能起,坐床似衰翁,針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
陽陵泉屬足少陽膽經,為本經“合”穴,外側為“陽”、“陵”指高處,“泉” 凹陷,穴在下肢外側腓骨小頭前凹處,故名。其功能清肝利膽,舒筋 活絡。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膝腫痛、麻木、腳氣、膽腑病、口 苦、嘔吐、黃疸、破傷風。直刺或向下斜刺 1-1.5 寸,可灸,針 感為酸脹,可向下放散。現代醫學研究,針刺能增強膽囊運動和排空 能力,此種作用,在有針感時既開始,在起後 10 分鐘更為明顯。配 日月、期門主治膽囊炎、膽結石、黃膽。
7 太沖《疾病歌》“太沖足大指,節後二寸中,動脈知生死,能 治驚痛風,咽喉並心脹,兩足不能行,七疝偏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眼目似雲蒙,亦 能療腰痛,針下有神功。”太沖屬足厥陰肝經,木穴為肝經“原”穴“輸” 穴,肝主藏血,“沖”要衝,因局部脈氣盛大,故名。其功能平肝鎮驚,
泄熱理血,主治頭痛、眩暈、目赤、腫痛、口?、脅痛、遺尿、疝 氣、崩漏、月經不調、癲痛、小兒驚風、下肢痿痹。直刺 0.5-0. 8 寸,可灸,針感為酸脹。《備急千金方》太沖主面塵黑,肝咳刺太 沖。現代醫學研究,對施行膽囊切除和膽總管控查術的急性膽道疾病 患者,針刺足三裏,陽陵泉或深刺太沖,觀察到能使注射嗎啡後,膽 道壓力不僅停止上升,而且迅速下降,配足三裏、陽陵泉、肝俞、膽 俞、湧泉主治急性病毒性肝炎。
馬丹陽天星十二神針 馬丹陽為道教北七真之一,其針灸醫技尤為精湛,享有盛譽。其 著有《天星十二穴主治疾病歌》又名《天星十二神針法》。天星十二 穴分佈於人體十二經脈,《天星十二穴主治疾病歌》雲:三裏內庭穴, 曲池合穀接,委中配承山,太沖昆侖穴,環跳與陽陵,通裏並列缺, 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穴……今就根據《天 星十二穴主治疾病歌》引為論述,逐步闡釋其十二穴醫療療效和意義。 1 足三裏《疾病歌》“三裏膝眼下,三寸兩筋間,能通心腹脹, 善治胃中寒,腸鳴並泄瀉,腿腫膝肧酸,傷寒羸瘦損,氣蠱及諸般, 年過三旬後,針灸眼便寬,取穴當審的,八分三壯安。”足三裏屬足 陽明胃經,乃本經“合”穴,裏指邑、居,有集會通達之意,三指膝下 三寸,故名足三裏。其功能調理脾胃,扶正培元,通經活絡,主治胃 痛、腹脹、嘔吐、腸鳴、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瀉、便秘、痢疾、 中風、水腫、下肢不遂、心悸、虛勞羸瘦,本穴有強壯作用,為保健 要穴之一。直刺 1-2 寸,可灸,針感為酸脹麻電感,可向膝、脛、 足部放散。現代醫學研究,針刺健康人和胃病患者的足三裏,手三裏, 觀察發現胃馳緩時,針刺能使其收縮加強,胃緊張時,變為弛緩,並 可解除幽門痙攣,針刺家兔的足三裏,大椎,能促進白細胞吞噬指數 上升,能增強其免疫力,胃切除,剖宮產的針麻要穴。配、內關、中 脘、公孫、主治慢性胃炎。 2 內庭《疾病歌》“內庭次指外,本屬足陽明,能治四肢厥,喜 靜惡聞聲,癮疹咽喉痛,數欠及牙疼酸,瘧疾不能食,針著便惺惺。”
3 曲池《疾病歌》“曲池拱手取,屈時骨邊求,善治肘中痛,偏 風手不收,挽弓開不得,筋緩莫梳頭,喉閉促欲死,發熱更無休,偏 身風癬癩,針著既時瘳。”曲池屬手陽明大腸經,為本經“合”穴。該 穴屈時取穴,穴外有凹,形似淺池,故名。其功能疏風清熱,調和營 衛,主治熱病、咽喉腫痛、齒痛、高血壓、癲狂、上肢不遂、肘臂腫 痛、吐瀉、痢疾。直刺 1-1.5 寸,可灸,針感為酸脹或麻電感, 可向腕,手或肩部放散。配合穀、肩胒、肩鬸、臂臑、天宗主治肩周 炎。現代醫學研究,該穴有抑菌抗炎作用,如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 B -鏈球菌引起實驗性闌尾炎,用強刺激手法針刺曲池,闌尾穴有肯定 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