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淋巴结CT诊断与特点表现
淋巴结肿大的ct诊断标准
淋巴结肿大的ct诊断标准淋巴结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许多疾病的首要受累部位。
通过影像学诊断淋巴结肿大,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变的性质和范围,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分期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状态下淋巴结的体积是比较小的,在ct的检查过程当中是很难表现出来,除非淋巴结增大的情况下,ct的过程当中就可以明显的表现,并且对于淋巴结的大小,位置情况可以进行清楚的判断,所以要根据疾病的具体状况来确定才能通过ct表现出来。
一般以1.5cm作为淋巴结增大与否的界限,如有许多较小的淋巴结密集也应考虑为异常。
①单发淋巴结肿大,多见于透明血管型,平扫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期周围尚可见多数斑点状高密度影城弧形环绕,此为血管丰富的表现,可能为透明血管型巨淋巴结增生症的特征性表现。
②多发淋巴结肿大或融合,多见于浆细胞型,浆细胞型呈现轻度强化。
CT表现缺乏特异性。
③继发性改变,如胸、腹水和肝、脾肿大等。
影像相关诊断标准:(1)大小:淋巴结肿大的大小诊断标准是正常淋巴结短径一般不超过1厘米。
例如,在放射影像学检查中,如果发现颈部淋巴结的短径超过1厘米,通常被认为是肿大的,需要进一步的评估和诊断。
(2)形态:正常淋巴结呈椭圆形或肾形,肿大的淋巴结可能呈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状。
(3)密度:正常淋巴结在CT或MRI上呈现均匀的低密度,而在超声检查中呈现均匀的等回声。
肿大的淋巴结可能呈现不均匀的高密度或低密度区域。
(4)强化特点:在增强CT或MRI检查中,正常淋巴结的强化程度较低且均匀。
而肿大的淋巴结可能呈现不均匀的强化或异常的强化模式。
(5)周围组织改变:肿大的淋巴结可能伴随着周围组织的改变,如炎症、肿瘤浸润等,可导致周围组织密度增高、形态改变等。
(完整版)腹部淋巴结影像学解剖
胃癌
• 胃大弯区
– 胃大弯淋巴结 – 胃大网膜淋巴结 – 胃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网膜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胰十二指肠淋巴结
胃左淋巴结
左侧膈下淋巴结
胃大弯淋巴结
胃癌
• 胃大弯区
– 胃大弯淋巴结 – 胃大网膜淋巴结 – 胃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网膜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胰十二指肠淋巴结
胃大弯淋巴结 胃右淋巴结
右结肠淋巴结
• 胃大弯区
– 胃大弯淋巴结
胰下淋巴结
– 胃大网膜淋巴结 腹腔干淋巴结
– 胃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网膜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胰十二指肠淋巴结
大网膜淋巴结 脾淋巴结
胰十二指肠前淋巴结 胰十二指肠后淋巴结
• 胃大弯区
胃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大弯淋巴结 – 胃大网膜淋巴结 右侧胃网膜淋巴结
胰下淋巴结
• 胃大弯区
– 胃大弯淋巴结 – 胃大网膜淋巴结 – 胃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网膜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胰十二指肠淋巴结
右侧胃网膜淋巴结 肠系膜上淋巴结
主动脉旁淋巴结
胃幽门部淋巴结
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间淋巴结
• 胰腺和脾区
– 胰脾间隙淋巴结 – 胰周淋巴结 – 脾淋巴结
胃癌
大网膜淋巴结
结肠周围淋巴结
– 胃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网膜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胰十二指肠淋巴结
肠系膜上淋巴结 主动脉下腔静脉间隙淋巴结
• 胃大弯区
– 胃大弯淋巴结 – 胃大网膜淋巴结 – 胃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网膜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胰十二指肠淋巴结
门静脉周围淋巴结
右侧胃网膜淋巴结
小儿腹部Burkitt's淋巴瘤的CT表现
【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m u l t i — s l i c e s p i r a l C T i m a g i n g f e a t u r e s a n d d i f e r e n t i a l d i a g n o —
【 关键词 】 腹部 ; 淋巴瘤 ; 体层摄影术 , 螺旋计算机 ; 儿童
C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i d e n t i i f c a t i o n o f p e d i a t r i c a b d o mi n a l b u r k i t t ’ S l y mp h o ma: e v a l u a t i o n w i t h mu l t i - s l 王 c e s p i al r CT . S U N Ha i — f i n,Y U A N X d n - y u,S U N X u e n g,e t a 1 . 1, De p a  ̄ me n t o f Ra d i o l o g y, C a p i t a l I n s t i —
s i s o f c h i l d h o o d a b d o mi n a l B u r k i t t ’ S l y mp h o ma . Me t h o d s R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r e v i e w e d 2 1 c a s e s o f c h i l d h o o d a b — d o mi n a l l y mp h o ma c o n f i r me d b y s u r g e y r a n d p a t h o l o g i c . 1 2 c a s e s w e r e Bu r k i t t ’ l y mp h o ma a n d 9 c a s e s w e r e n o n — B u r k i t t ’ S l y mp h o ma .T h e c l i n i c a l s y mp t o ms ,a n a t o mi c a l s i t e ,t u mo r s i z e,t u mo r n e c r o s i s ,t h e a f f e c t e d b o w e l wa l l t h i c k n e s s a n d d i s t e n s i o n,a b n o r ma l C T i ma g i n g i f n d i n g s o f t h e l y mp h n o d e s ,l i v e r a n d s p l e e n w e r e
腹部淋巴结结核的CT诊断
腹部淋巴结结核的CT诊断
孙伟英;袁建华;丁忠祥;吴影;蔡学祥
【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
【年(卷),期】2009(24)6
【摘要】目的:研究腹部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提高该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搜集14例经病理证实的腹部淋巴结结核,观察受累淋巴结的解剖分布、形态及强化方式特征.结果:肠系膜淋巴结受累8例,胰周小网膜10例,脾门1例,腰3平面以上腹膜后间隙6例,脾肿大10例.多房环形强化10例,均匀强化3例,环形强化1例.结论:腹部淋巴结结核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该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页数】3页(P654-656)
【作者】孙伟英;袁建华;丁忠祥;吴影;蔡学祥
【作者单位】310014,浙江,浙江省人民医院放射科;310014,浙江,浙江省人民医院放射科;310014,浙江,浙江省人民医院放射科;310014,浙江,浙江省人民医院放射科;310014,浙江,浙江省人民医院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4.42;R551.24
【相关文献】
1.老年腹部原发性肿瘤淋巴结转移多层螺旋CT诊断76例临床分析 [J], 曹成铁;卢宇;郝旭升
2.中年腹部原发性肿瘤淋巴结转移CT诊断分析 [J], 张旭
3.腹部淋巴结肿大的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分析 [J], 张华;侯勤明;李锡林
4.腹部淋巴结结核的CT诊断分析 [J], 向良进
5.胸腹部巨淋巴结增生症的多层螺旋CT诊断 [J], 谈瑞生; 王小仁; 蔡顺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胸段食管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与分布特征
【 摘要】 目的 通过对胸段食管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转移 C T影像分析,探讨其分布特征。方法 对 10 1 例经病理及影像随
诊证 实胸段食管癌转移性淋巴结的位 置、 大小 、 目、 数 形态及强化特征进行分析 。淋 巴结根据美 国胸科协会( ) A 的纵隔淋 巴结分组 标 准及颈腹部淋巴结分组标准分为 1 组 , 5 设定淋 巴结直径 大于 1 为转移 淋巴结 。 结果 .c 0m 10 1 例胸段食管癌 中 , 共观察到 21 3
3 Ls于 5 ~ 0 进行扫描。 .m / 0 , 06 S
1 临床资料 . 1
收稿 日期 :0 1 1— 0 修 回 日期 :0 1 1- 0 21— 11; 2 1— 1 3
作者简介 : 邵元伟 (91 )男 , 18一 , 山东省禹城市人 , 大学本科学历 , 主治 医师 , 从事医学影像诊 断工作。
范围 自 舌骨下至 胃 底层面 , 部分扫描至 L 椎体层面。 3 螺旋扫描模式 , 层厚 6 m, .m 准直 5 m, 0 .m 螺距 1 。 0 . 5 扫描前 2 i 0mn肌肉注射盐酸山莨菪碱 ,之后 口服 6%泛影葡胺 10m 。1 例增强扫描经右肘静 脉 0 0 L 8 高压注射器注射碘佛醇8~ 0 L 0 10 ,注射速率 2 ~ m . 5
枚 转移性淋 巴结 。 胸段食管癌淋 巴结转移以右下气管旁组 、 主肺动脉窗组 、 隆突下组最多 , 为右上气管旁组 、 其次 右锁骨上组、 左 动 胃 脉旁组及腹腔干旁组 。 中上段食管癌注意观察右上气管旁组及右锁骨上组 , 中下段食管癌 注意观察 胃左动脉旁组及腹腔干旁组。 结
淋巴结转移影像学诊断标准
淋巴结转移影像学诊断标准淋巴结转移在影像学上的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大小,淋巴结转移通常会导致淋巴结增大。
对于颈部、腋窝和盆腔等区域的淋巴结,一般认为直径超过1厘米是异常的。
对于腹部淋巴结,直径超过1.5厘米可能被认为是异常的。
但对于不同部位的淋巴结,这个标准会有所不同。
2. 形态,正常淋巴结呈椭圆形,边界清晰,而转移淋巴结可能呈现不规则形状,边界模糊或呈现分叶状。
3. 密度,转移淋巴结在CT或MRI影像上常常呈现不均匀的增强,甚至出现坏死、囊变等现象。
4. 位置,转移淋巴结的位置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比如在特定癌症中常见的转移淋巴结的部位是有规律的。
5. 功能性影像学,例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结合代谢活性示踪剂,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单纯依靠影像学很难对淋巴结转移做出100%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临床表现、病史、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
最终的诊断还需要由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或肿瘤科医生来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腹膜后淋巴瘤、转移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1
临床与病理
2
影像学表现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与病理
各个部位的恶性肿瘤均可转移至腹膜后间隙,但 以腹膜后器官、消化系统、盆腔、泌尿和生殖系统 的恶性肿瘤的转移最为多见。转移途径可经淋巴扩 散、血行传播、经肠系膜和韧带附着处直接扩散或 种植,但多以一种转移途径为主。就腹膜后肿瘤而 言,淋巴结转移瘤多于原发肿瘤。原发瘤部位不同, 其淋巴结转移途径和腹膜后淋巴结受累情况也就有 所不同。
影像学表现--CT
腹膜后转移瘤最常见的两种表现,即为实质性肿 块或淋巴结增大。实质性肿块表现多样,无特异性。 淋巴转移多位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部分腹膜后转 移瘤系由椎体转移瘤扩展而来,CT上除能显示软组 织肿块外,还能清晰显示椎体骨破坏的情况。
影像学表现--CT
✓增大的淋巴结可呈单一或多个类圆形结节影,边 缘清楚,呈软组织密度。
2
影像学表现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与病理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病变主要侵 犯淋巴结和淋巴结外的网状组织。腹膜后淋巴瘤多 为全身淋巴瘤的一部分,但也可单发或为首先受累 部位。受累淋巴结多有增大,质地均匀,有时可有 小的坏死灶。
影像学表现—CT
✓表现为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初期,淋巴结以轻-中度增大为主,表现为腹膜后
✓增大的淋巴结也可融合,呈分叶状团块,并可包绕 大血管及其主要分支。
影像学表现—CT
影像学表现—CT
女性,50岁,腰酸,消瘦2个月 低分化腺癌
影像学表现—CT
胰腺癌,腹主动脉 旁淋巴结转移
影像学表现—CT
结肠癌,腹主动 脉及下腔静脉旁 淋巴结转移
诊断
伴有明确原发恶性肿瘤的腹膜后单发、多发或 融合在一起的结节状肿块,应考虑淋巴结转移。 若无明确原发瘤病史,影像学上发现上述表现, 也应仔细寻找原发灶,以利于诊断。
腹部淋巴结肿大的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分析
2 1 年 1 月 第 1 卷 第 1 期 00 0 7 O
极 少数 病例复 发 ,复 发率不 超过 1 %~2 %。文 献报道 复 发
病 例 的预后 仍很 好【,偶有病 变 自行 消退 的报道 [。 3 ] 4 】
2. 鉴 别 诊 断 4 结 节 性 筋 膜 炎 因 其 生 长 速 度 快 , 并 且 其
成 纤 维 细 胞 细 长 梭 形 ,排 列 呈 束 状 ,均 匀 一 致 的 胶 原 化 基
【 邓仲端 , 敏 . 4 】 熊 外科 病 理 学 [ . 汉 :湖北 科 学 技术 出 版 M】 武
社 ,l9 :0 2 99 11.
质 。④皮肤神 经纤维瘤 :此 瘤间质 黏液变 亦可 明显 ,但 细
生毛细血管不 如本病明显 ,免疫 组化S 1 0 白染色 阳性 。 一0 蛋 ⑤纤维 组织细 胞瘤 :也多位 于皮 下 ,但 肿瘤境界 不清 ,车 辐状 结构 明显 ,常 见组织 细胞 内含有脂 质和含 铁血黄 素等
物 质 ,可 有 T uo 巨 细 胞 。 o tn
参 考 文 献
பைடு நூலகம்
核 分裂象 多见 ,常造成 诊断 困难而误诊 为恶 性肿 瘤 ,据 报 道误诊 率达到5 %,其 中2 %过度诊 断为 肉瘤【。本病是软 0 0 2 1 组 织病变 中最容 易与其 他肿瘤 和瘤样 病变相 } 淆 的疾病 之 昆
全部病例行静 脉团注增 强扫描 ,流率3 /, ml 注入碘海醇 8 ~ s 0 1 0 。扫描 范 围 :上 至膈 顶 ,下 至耻骨 联合 。 0 ml 1 3 临床诊 断 . 3 例患者 中,恶性肿 瘤淋 巴结转 移 l 例 O 2
临床医生CT读片第15讲腹部疾病的CT诊断一
56・继续教育园地・,意e48)《中国医刊》2004年第39卷第4期临床医生CT读片第15讲腹部疾病的CT诊断(一)谢宝玛北京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101149)腹部疾病中主要常见者为肝脏、胆囊、胆管、胰腺、肾上腺、肾脏、输尿管以及食管、胃、小肠、结肠、直肠和腹膜后腔等疾病。
以下按器官的常见疾病加以叙述。
1肝脏疾病1.1肝海绵状血管瘤病理是肝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多数血窦内衬以内皮细胞,有纤维隔所构成的肿瘤。
亦有薄的包膜,增大缓慢,大小不等,可以单发与多发。
CT表现①CT平扫可见肝内低密度区;CT值在0。
20HU;②呈圆形、椭圆形;③边缘规则,可轻度分叶状;④少数有钙化灶;⑤CECT早期呈边缘性增强,逐渐增强部向中心扩展;⑥延迟扫描,注药后15分钟,中心部亦增强与边缘部融合;⑦肿瘤大小常数月数年无明显变化(图1,2)。
注意肝海绵状血管瘤平扫CT与肝癌有时鉴别困难,则采取CECT并延迟5分钟、10分钟及15分钟或半小时后再扫描,凭借血液动态可以鉴别。
肝血管瘤全部增强需要20分钟。
称为动态CT(dynamicCT)。
肝的良性肿瘤中还有肝细胞腺瘤、脂肪瘤、纤维瘤、错构瘤及畸胎瘤等。
均具有良性肿瘤、形态规则、边缘整齐的低密度区。
错构瘤及畸胎瘤可见钙化。
1.2肝细胞癌病理是最常见的肝恶性肿瘤,肝细胞癌占绝大多数,癌细胞呈多角形,胞浆丰富,很似肝细胞。
肿瘤可表现为单发巨形肿块,多位于肝右叶或全肝。
亦可形成多发结节状肿块,门静脉内常见癌栓或下腔静脉、肝静脉亦可发生癌栓,而弥漫型者较少见。
胆管细胞癌多发生在较大的胆管,也可形成肝及胆管的混合型癌。
肝癌进展迅速,向四周扩散,侵犯周围器官或转移使区域性淋巴结肿大,肝门及腹主动脉淋巴结肿大。
CT表现①于肝内形成不规则肿块状阴影;②呈镶嵌型(mosaic)阴影;③呈低密度区,坏死及脂肪变性;④边缘极不规则,常呈分叶状、切迹;⑤肝表面凹凸不平;⑥合并肝硬化时则肝萎缩,左叶代偿肥大或脾增大;⑦注意下腔静脉、门静脉肝静脉常见癌栓,CECT时可见该部充盈缺损;⑧CECT后,动脉相时癌瘤呈增强,门静脉相时包膜有增强,癌呈低密度平衡相时癌密度减低,而肝的密度增强,这是肝癌CECT的特征影像,平衡相时为CECT5分钟后出现;⑨注意有等密度(和肝比较)的肝癌,必须CECT方可显示;⑩转移时可见区域淋巴结肿大(>15mm);肿瘤可在短时间(月)有进行性增大;肝癌可侵犯肝血管、胆管、下腔静脉等(图3)。
艾滋病相关腹部淋巴瘤的临床特征与CT表现分析
基金项目:1.“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8ZX10302104-001);2.南宁市兴宁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2018A06)通信作者:卢亦波,Email:137****5203@引用格式:覃春乐,黎瑜,潘世荣,等.艾滋病相关腹部淋巴瘤的临床特征与CT表现分析[J].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2020,5(3):165-168.Qin Chunle, Li Yu, Pan Shirong, et al. Clinical and CT findings of AIDS-related abdominal lymphoma[J].Electronic Journal of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20,5(3):165-168.·论著·覃春乐,黎瑜,潘世荣,卢亦波(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广西艾滋病临床治疗中心,广西医科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放射科,南宁,530023)艾滋病相关腹部淋巴瘤的临床特征与CT表现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艾滋病相关腹部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提高对艾滋病相关性腹部淋巴瘤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经病理证实艾滋病相关腹部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
结果 39例艾滋病相关腹部淋巴瘤中霍奇金淋巴瘤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38例,主要表现为多发淋巴结肿大,结外病变发生率较高(27/39,69.23%),结外病变中受累脏器包括肝脏11例,胰腺及胃各8例,脾脏、肠管及肾上腺各4例,肾脏3例,膀胱、子宫及睾丸各2例,前列腺1例。
病灶多表现为密度减低软组织肿块,常堆积融合成团块状,瘤体中央易发生液化坏死为其主要特点。
结论 艾滋病相关腹部淋巴瘤以非霍奇金淋巴瘤为主,具有高侵袭性,广泛累及腹部淋巴结及淋巴结以外器官,淋巴结以外病变发生率高,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有利于提高诊断符 合率。
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CT和MR诊断分析
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CT和MR诊断分析发布时间:2021-05-28T02:52:30.00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0年12期作者:王军连[导读] 目的:探讨MR和CT检查运用在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CT和MR检查,并且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①MR:T2WI以高信号为主,T1WI以等信号为主;②CT:以透明血管型为主要表现,且在平扫中,可见等密度,分布均匀。
结论:临床上运用MR和CT诊断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具有较高的价值。
王军连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医院 163712【摘要】目的:探讨MR和CT检查运用在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CT和MR检查,并且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①MR:T2WI以高信号为主,T1WI以等信号为主;②CT:以透明血管型为主要表现,且在平扫中,可见等密度,分布均匀。
结论:临床上运用MR和CT诊断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具有较高的价值。
【关键词】MR;CT;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胸腹部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R and CT in the diagnosis of giant lymph node hyperplasia in chest and abdomen. Methods: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20,80 patients with thoracic and abdominal giant lymph node hyperplasia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ll of them underwent CT and MR examination,and their imaging manifestation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surgical and pathological results. Results:① MR:T2WI was mainly hyperintense,T1WI was mainly isointense;② CT:transparent vascular type was the main manifestation,and in plain scan,isodensity and uniform distribution could be seen. Conclusion:MRI and CT are valuable in the diagnosis of giant lymph node hyperplasia.Key words:MR;CT;giant lymph node hyperplasia;chest and abdomen 巨大淋巴結增生症是比较少见的一种病变,大部分为良性,在腹膜后或纵膈区域比较常见,其临床表现缺乏典型特点,与其他肿瘤区别难度较大,术前诊断准确率不高。
中年腹部原发性肿瘤淋巴结转移CT诊断分析
获得 扫描 定位 像 , 首先 患者 两前 臂 上举 , 仰 卧位 , 取 扫描
进 行 时 , 扫 层 厚 1 l 间 隔 1 平 0mi, l 0mm, 强 层 厚 4mm, 隔 增 间
4ml i。增强前后 管电流 10m 管 电压 1 0k 间距 2 T I l 6 A、 2 V、 . I、 0II T 视 野 3 0 3 0 矩 阵 5 2 5 2 使 用 碘 普 罗胺 作 为 对 比剂 , 5x5、 1x 1 , 流
速 4ml 、 量 1 0ml浓 度 为 3 0mgm , 间 延 迟 为 2 . / 剂 s 0 、 0 / l时 0S
4例 结肠 癌腹 部 淋 巴结 转 移 , 中术 前 C 其 T仅 提 示 淋 巴
结大 , 未诊 断 淋 巴结转 移 1 。 移 淋 巴结 大 小在 1 4 c 例 转 ~ m。
2 例 , 小 年龄 3 1 最 5岁 , 大年 龄 5 最 9岁 , 平均 年龄 4 . , 77岁 原
发 性胰 腺癌 1 2例 , 肝癌 5例 , 胃癌 1 , 7例 结肠 癌 4例 。
12 方 法 .
1例轻度 均匀 强化 , 2例无强 化 。
1 7例 胃癌腹 部淋 巴结 转移 , 未诊 断淋 巴结转 移 2例 。转 移淋 巴结在 1 6c - m大 小 。5例 腹主 动脉 旁 区 , 5例腹 腔动 脉 旁 , 肠 系膜上 动 脉根 部 。 胃大小 弯 区各有 3例 , 5例 2例肝 总 动 脉旁 区 , 6例单 纯腹 主动 脉旁 区 。 5例 转移 淋 巴结 的密度 不 均匀 , 匀 2 均 4例 , 中 2例 有 水 样 密 度 。 其 4例 不 均 匀 强 化 , 3例 轻度 均匀 强化 ,0例无 强化 1
腹 部 原 发 性 肿 瘤 易 发 生 远 处 淋 巴结 转 移 . 治 疗 方 案 的 在
腹部CT解剖及常见疾病CT诊断
CT表现
平扫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低密度 灶,较大的病灶多有中心坏死;
增强早期多出现边缘局灶分布的结节 强化,随时间推移,强化逐渐向中心扩展, 特征变化为注射对比剂后5~60min病 灶变为与肝密度一致等密度影。
肝血管瘤(平扫)
肝血管瘤(增强)
肝血管瘤(平扫)
肝血管瘤(增强)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腹部CT解剖及诊断
CT解剖
检查方法
一、扫描前准备:空腹,扫描前30分钟口 服造影剂500ml,临检查前再服200ml,以 充分充盈胃肠道,避免与腹部肿块及肿大 淋巴结混淆。
二、平扫:常规仰卧位,自肝顶至肝 下缘,8~10mm 层厚及层距,扫描时 需闭气,必要时薄层扫描。
CT表现
平扫多表现为边界欠清的类圆形 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病灶,肿瘤可呈单 发或多发结节、肿块或弥漫病变;
增强早期肿瘤密度增高,至门脉 期密度多减低,延迟后肿瘤多表现为 低密度。
原发性肝Ca
肝Ca
肝Ca
巨块型பைடு நூலகம்癌
弥漫型肝Ca
小肝癌
肝Ca 肋骨转移
肝Ca术后
肝Ca 并腔静脉癌栓
肝癌合并肝总管癌栓
目前认为该病是一种瘤样增生,并 非真性肿瘤,病灶中央为一星状瘢痕组 织,纤维间隔从中间向四周放射,将病 灶分割呈结节状,有界限但无包膜。
CT表现
多单发,边界清楚密度稍低的肿 块影,部分肿块的中心见星状低密度 影,可有轻度强化,少数病灶延迟后 强化较明显。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有脂肪、血管、平滑肌三种成分 构成。
间接征象:包括肝脏直接侵犯征
象、肝内转移灶、周围淋巴结转移、 胆道梗阻征象、门脉浸润征象等。
胆囊癌
胆囊癌
腹部常见病变CT诊断
(2)胆囊和胆道:胆囊位于胆囊窝,横径4cm,囊内含胆汁,其密度低于邻近肝组织,5-30H,形状呈椭圆形,或规则圆形,边界清楚。在正常肝脏中,外胆管未发育并在扩张时显示。扩张的胆管表现为从肝门延伸到肝脏的树突状低密度阴影。
(三)胰腺疾病
胰腺是腹膜后器官,是X射线检查的难点。CT能显示胰腺及其周围结构,诊断准确率高。(1)胰腺癌:直接表现为肿块或胰腺局部肿大,密度相同,且密度低。间接征象是由于肿瘤浸润和压迫导致远端胰管扩张。如果主胰管和胆总管同时扩张,则显示双导管标记。如果胰腺癌扩散,它会渗入周围的脂肪层,轮廓模糊。淋巴转移扩大了胰腺和大血管周围的淋巴结。肝和腹膜后转移可引起腹水。(2)胰腺炎:急性胰腺炎以胰腺肿大、畸形、边缘模糊为特征。慢性胰腺炎表现为胰腺萎缩或肿大、畸形、钙化和假囊肿。
2,脂肪肝:大部分脂肪浸润是广泛而均匀的,少数是有限的,CT显示肝脏密度降低,低于脾脏,严重的CT值为阴性,因此肝脏血管显示树突状密度较高的阴影。
3,肝脏肿瘤:肝脏肿瘤的CT检出率高,肿瘤的数量,大小和程度可以确定,但有时定性诊断很困难。(1)肝囊肿:CT显示球形低密度区域,边界清晰,CT值与水密度相似。(2)肝海绵状血管瘤:CT扫描是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区域,边界清晰。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病灶边缘呈结节性增强,向中心逐渐扩大,原始密度在一定时间后恢复。该过程所需的时间长度与病变的大小成比例。这种特有的CT性能在临床上经常被用于定性诊断。(3)肝癌:原发性肝细胞癌是我国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根据肿瘤的大小,可以将其分为小肝癌(3 cm以下),肿块型,多结节型和弥漫型。CT扫描所显示出的大多数肝癌密度相对较低,但少数肝癌的密度相同,CT不易发现。低密度肿瘤一般表现为圆形或者是椭圆形。在肿瘤中,由于坏死,液化等而出现较低密度区域,并且在中部和边缘处可见结节。此外,应注意以下间接征兆:肝脏形状有局部凸起。肝门,胆囊,胰腺和胃移位。80%的肝癌与肝硬化有关。肝转移通常在肝脏中显示出多个圆形,低密度区域,其大小不同。增强可见的肿瘤增强或圆形标志。鉴别诊断需要使用其他临床数据。
腹部淋巴结CT诊断
VS
详细描述
其他原因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可能与免疫系 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非感染、非肿瘤 因素有关。这些原因引起的淋巴结肿大表 现多样,边缘和形态可能有所不同。CT 图像上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密度和强化特征 ,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 行综合分析。
05
腹部淋巴结肿大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免疫调节剂
02
CT诊断技术
CT扫描原理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技术,通过X线束环绕人体某一部 位旋转并采集多个层面的图像,经过计算机处理后生成三维图像。
X线束穿透人体组织时,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不同,导致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 强度不同,从而形成灰度不同的图像。
CT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腹部脏器和淋巴结的结构和形态,有助于医生对腹部疾病进 行诊断和评估。
腹部淋巴结CT诊断
目录
• 腹部淋巴结概述 • CT诊断技术 • 腹部淋巴结肿大的CT表现 • 腹部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 • 腹部淋巴结肿大的治疗 • 病例分析
01
腹部淋巴结概述
淋巴结的生理功能
01
02
03
过滤淋巴液
淋巴结作为淋巴系统的一 部分,具有过滤淋巴液的 功能,能够清除病原体和 细胞碎片。
密度不均
腹部淋巴结密度不均,部分淋巴结 内部可能出现钙化或脂肪浸润。
腹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
感染
腹部淋巴结肿大可能是由 于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 如肠系膜淋巴结炎等。
肿瘤
腹部淋巴结肿大可能是肿 瘤转移或原发性肿瘤的表 现,如淋巴瘤、胃癌转移 等。
其他疾病
腹部淋巴结肿大还可能与 一些其他疾病相关,如自 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 疾病等。
腹部淋巴结CT诊断和特点表现
肝总动脉淋巴结 腹腔干淋巴结
肝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小弯区
– 胃小弯淋巴结 – 小网膜淋巴结 – 胃左淋巴结 – 心食管间隙淋巴结 – 肝总动脉淋巴结 – 肝十二指肠韧带淋
巴结
下腔静脉后淋巴结
小肠旁淋巴结
主动脉-下腔静脉间隙淋巴结 主动脉旁淋巴结
中结肠淋巴结 结肠周围淋巴结
胰腺癌
• 第二大胃肠道恶性肿瘤,第五大肿瘤杀手。 • 大部分为导管腺癌(95%起自于外分泌导管上皮)。如果
胃癌
• 胃大弯区
– 胃大弯淋巴结 – 胃大网膜淋巴结 – 胃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网膜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胰十二指肠淋巴结
胃左淋巴结
左侧膈下淋巴结
胃大弯淋巴结
胃癌
• 胃大弯区
– 胃大弯淋巴结 – 胃大网膜淋巴结 – 胃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网膜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胰十二指肠淋巴结
不是胰腺癌靠近胆管导致胆管梗阻,早期一般没有症状。 三分之二的病例位于胰头,约30%的病例与吸烟有关,20 %的病例与高脂饮食有关。如果病人存在肥胖、慢性胰腺 炎、胃手术史、糖尿病、肝硬化,或者辐射、化学毒物曝 露史时,胰腺癌发病风险也增加。具有临床表现时,只有 近10%的病例具有手术机会。局部肿瘤的可切除性取决于 大血管受累情况(注意事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 及大静脉受累或者阻塞长度(注意事肠系膜上静脉)。评 估淋巴结情况比较困难,无论是CT还是MRI,准确性均有 限。不治疗时,生存期约为5月,手术结合化疗病例,生 存期约8-14月。
肠系膜下淋 巴结
乙状结肠淋 巴结
左结肠 淋巴结
下腔静脉前淋巴结 主动脉下腔静脉间淋巴结
左侧主动脉旁淋巴结 髂总淋巴结 髂内淋巴结 髂外淋巴结 腹股沟淋巴结
《医学影像课件:淋巴结炎性病变的CT与MRI表现》
锚定表现
2
大和肿胀。
淋巴结周围可能出现锚定表现,与邻
近组织粘连。
3
信号强化
在MRI扫描中,淋巴结可出现信号强 化,反映炎性反应的程度。
对比增强扫描的作用及注意事 项
对比增强扫描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技术,可以增加病变的显示度,但也需要 特殊的注意事项,如对过敏反应的预防和保护肾功能。
淋巴结结核的影像学特征
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是炎性病变的常见病因之一,常见 的包括结核菌、链球菌等。
免疫反应
免疫反应异常也可能导致淋巴结炎性病变, 如风湿性疾病、肿瘤等。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也是引起炎性病变的常见原因,如 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等。
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包括药物过敏、辐射治疗等。
淋巴结内炎性病变的表现
1
增大与肿胀
炎性病变时,淋巴结可出现明显的增
淋巴结炎性病变诊断的注意事项
在诊断淋巴结炎性病变时,需要注意与其他疾病的鉴别,如淋巴瘤、转移瘤等。综合临床资料和影像学 表现进行综合评估。
课程总结及评价建议
本课件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淋巴结炎性病变的CT与MRI表现,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研究有所帮助。欢迎 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不断改进。
医学影像课件:淋巴结炎 性病变的CT与MRI表现
淋巴结炎性病变是医学影像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本课件将介绍淋巴结炎 性病变在CT和MRI上的表现,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诊断这一类疾病。
课程概述
本节课程将为大家介绍淋巴结炎性病变的相关知识,包括淋巴结的解剖学知识、炎性病变的概念与分类, 以及CT和MRI扫描的原理介绍。
CT扫描与MRI扫描的比较分析
1
CT扫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的多期CT扫描特点及诊断分析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的多期CT扫描特点及诊断分析朱亮旭; 李吉超; 向学凌【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7(015)010【总页数】3页(P109-111)【关键词】TMLN; CT扫描; 影像特征【作者】朱亮旭; 李吉超; 向学凌【作者单位】四川省内江市中医医院放射科四川内江 6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3; R574TMLN是临床较为少见的腹部结核疾病类型之一,可为原发,也可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感染。
TMLN主要是由结核分枝杆菌通过肠道、血性传播或邻近脏器直接蔓延感染所导致[1],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腹痛腹胀、压痛、消瘦等症状,部分患者右下腹触诊可伴有肿块。
但TMLN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与慢性阑尾炎、回盲部恶性淋巴结瘤、肠套叠等相混淆,仅靠临床症状观察和实验室检查等难以有效确诊,寻找有效的影像手段支持对临床确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
我院对2014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34例TMLN患者进行临床和CT扫描影像资料整理,回顾性分析TMLN的多期CT扫描特点,并为临床诊断寻找依据。
1.1 研究对象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35例TMLN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最终确诊。
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6~56岁,平均(25.4±7.2)岁,其中≤12岁15例,13~40岁11例,41~56岁9例;病程5个月~6年,平均(1.1±0.3)年;临床症状表现:腹痛35例,腹胀26例,反复性腹泻20例,低热盗汗15例,四肢乏力17例,贫血9例,腹部触及肿块13例;根据症状表现可分为急性TMLN13例,慢性TMLN22例。
1.2 CT扫描患者入院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荷兰PHILIPS Brilliance 16排螺旋CT扫描机,扫描范围从剑突至盆腔,参数设置: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0mA,层厚3.0~5.0mm,层距3.0mm,先行常规CT平扫、冠矢状位重建,重建层厚5~8mm,矩阵512×512,间隔2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大弯淋巴结 胃右淋巴结
右结肠淋巴结
• 胃大弯区
– 胃大弯淋巴结
胰下淋巴结
– 胃大网膜淋巴结 腹腔干淋巴结
– 胃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网膜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胰十二指肠淋巴结
大网膜淋巴结 脾淋巴结
胰十二指肠前淋巴结 胰十二指肠后淋巴结
• 胃大弯区
胃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大弯淋巴结 – 胃大网膜淋巴结 右侧胃网膜淋巴结
胰下淋巴结
• 胃大弯区
– 胃大弯淋巴结 – 胃大网膜淋巴结 – 胃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网膜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胰十二指肠淋巴结
右侧胃网膜淋巴结 肠系膜上淋巴结
主动脉旁淋巴结
胃幽门部淋巴结
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间淋巴结
• 胰腺和脾区
– 胰脾间隙淋巴结 – 胰周淋巴结 – 脾淋巴结
胃癌
大网膜淋巴结
– 吸烟,亚硝酸盐类、恶性贫血,慢性萎缩性胃炎和绒 毛状息肉
• 治疗性手术切除
– 五年生存率为30~50%(Ⅱ期) – Ⅲ病人的五年生存率只有10%~25% – 病人需要进行联合治疗。
胃癌
• 淋巴结分期:
– NX 无法评价局部淋巴结 – N0 没有局部淋巴结转移 – N1 1-6区淋巴结转移 – N2 7-15区淋巴结转移 – N3 淋巴结转移大于15个区
• 淋巴结的命名原则:
– 淋巴引流(淋巴结)相伴随的血管(动静脉 – 与局部器官的直接关系
• 目前普遍认可的腹部淋巴结正常大小为短 径在5mm和10mm之间
• 淋巴结大小作为鉴别良恶性的指标存在很 多争议
– 恶性淋巴结大小可以位于正常值范围
– 增大的淋巴结未必是肿瘤性的
• 淋巴结与肿瘤播散路径的邻近程度,及其 影像学特征(例如PET/CT或者增强MRI), 对鉴别恶性淋巴结还是反应性增大的价值 更大
胰腺癌
• 胰腺癌淋巴结分期
– NX 无法评价局部淋巴结 – N0 没有局部淋巴结 – N1 局部淋巴结转移
• 胰腺癌
– 胰周淋巴结 – 肝动脉淋巴结 – 腹腔干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脾淋巴结
胰腺癌
胰腺淋巴结 门静脉周围淋巴结
右侧胃网膜淋巴结
肠系膜上淋巴结
• 胰腺癌
– 胰周淋巴结 – 肝动脉淋巴结 – 腹腔干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脾淋巴结
脾淋巴结 胰下淋巴结
胰十二指肠前淋巴结 胰十二指肠后淋巴结 腹腔干淋巴结
• 胰腺和脾区
右侧胃网膜淋巴结
– 胰脾间隙淋巴结 胰腺淋巴结
– 胰周淋巴结
– 脾淋巴结
门静脉周围淋巴结 肠系膜上淋巴结
胃癌
结肠周围淋巴结
• 胃小弯区
– 胃小弯淋巴结7 – 小网膜淋巴结 – 胃左淋巴结6 – 心食管间隙淋巴结 – 肝总动脉淋巴结12 – 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
结肠周围淋巴结
– 胃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网膜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胰十二指肠淋巴结
肠系膜上淋巴结 主动脉下腔静脉间隙淋巴结
• 胃大弯区
– 胃大弯淋巴结 – 胃大网膜淋巴结 – 胃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网膜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胰十二指肠淋巴结
门静脉周围淋巴结
右侧胃网膜淋巴结
肠系膜上淋巴结
胃癌
• 胃大弯区
– 胃大弯淋巴结 – 胃大网膜淋巴结 – 胃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网膜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胰十二指肠淋巴结
胃左淋巴结
左侧膈下淋巴结
胃大弯淋巴结
胃癌
• 胃大弯区
– 胃大弯淋巴结 – 胃大网膜淋巴结 – 胃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网膜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胰十二指肠淋巴结
17
中结肠淋巴结 肝动脉淋巴结
胃大弯 淋巴结
胃小弯 淋巴结
• 胃小弯区
– 胃小弯淋巴结7 – 小网膜淋巴结 – 胃左淋巴结6 – 心食管间隙淋巴结 – 肝总动脉淋巴结12 – 肝十二指肠韧带淋
巴结17
左侧膈下淋巴结
胃左淋巴结
胃大弯淋巴结
• 胃小弯区
– 胃小弯淋巴结 – 小网膜淋巴结 – 胃左淋巴结 – 心食管间隙淋巴结 – 肝总动脉淋巴结12 – 肝十二指肠韧带淋
肠系膜下淋 巴结
乙状结肠淋 巴结
左结肠 淋巴结
下腔静脉前淋巴结 主动脉下腔静脉间淋巴结
左侧主动脉旁淋巴结 髂总淋巴结 髂内淋巴结 髂外淋巴结 腹股沟淋巴结
胃癌
• 第三大常见胃肠道恶性肿瘤 • 第六大常见肿瘤死亡原因 • 最常见的病理学类型是腺癌(95%) • 最常见于胃小弯:60% • 相关的腹部淋巴结CT诊断 和特点表现
• 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有关于腹部器官 正常淋巴引流的详尽描述,在影像诊断报 告工作中,了解腹部常见淋巴结引流的位 置及其描述术语是非常必要的
• 本幻灯片主要介绍淋巴结位置,大多数常 见腹部肿瘤的局部淋巴结位置及其命名
• 识别淋巴结位置,了解可能的播散位置, 对于评价一个淋巴结是否为转移瘤是非常 必要的
• 大部分为导管腺癌(95%起自于外分泌导管上皮)。如果 不是胰腺癌靠近胆管导致胆管梗阻,早期一般没有症状。 三分之二的病例位于胰头,约30%的病例与吸烟有关,20 %的病例与高脂饮食有关。如果病人存在肥胖、慢性胰腺 炎、胃手术史、糖尿病、肝硬化,或者辐射、化学毒物曝 露史时,胰腺癌发病风险也增加。具有临床表现时,只有 近10%的病例具有手术机会。局部肿瘤的可切除性取决于 大血管受累情况(注意事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 及大静脉受累或者阻塞长度(注意事肠系膜上静脉)。评 估淋巴结情况比较困难,无论是CT还是MRI,准确性均有 限。不治疗时,生存期约为5月,手术结合化疗病例,生 存期约8-14月。
腹部淋巴结位置简图
肝动脉
胃食管移行部
肝
十
二
指
肠
韧
脾
带
胃
胃左
大 网
膜
腹部淋巴结位置简图
食管旁淋 巴结
膈淋巴结
腹腔干 淋巴结
胃小弯 淋巴结
胃左淋 巴结
腹部淋巴结位置简图 腹腔
干淋
胃左淋
巴结
巴结
肝动脉 淋巴结
胃十二指 肠淋巴结 肠系膜上 淋巴结
肠系膜上淋 巴结 中结肠淋 巴结 右结肠淋巴结
结肠旁淋巴结
巴结17
肝总动脉淋巴结 腹腔干淋巴结
肝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小弯区
– 胃小弯淋巴结 – 小网膜淋巴结 – 胃左淋巴结 – 心食管间隙淋巴结 – 肝总动脉淋巴结 – 肝十二指肠韧带淋
巴结
下腔静脉后淋巴结
小肠旁淋巴结
主动脉-下腔静脉间隙淋巴结 主动脉旁淋巴结
中结肠淋巴结 结肠周围淋巴结
胰腺癌
• 第二大胃肠道恶性肿瘤,第五大肿瘤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