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及其用药指导

合集下载

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及效果观察

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及效果观察

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及效果观察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中风类型,它是由于脑血管受阻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所引起的。

脑梗死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合理用药对于恢复和预防二次发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以及通过临床观察的效果。

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指导非常重要。

脑梗死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同时进行抗凝治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脑保护药物治疗等多种治疗措施。

合理用药指导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每种药物的作用、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避免因为药物的误用而造成不良后果。

合理用药指导还可以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更好地控制病情,减少复发的风险。

通过临床观察可以看出,脑梗死患者的合理用药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着显著的作用。

合理用药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液凝固,防止血栓的形成,减少再梗死的风险。

合理用药还可以保护脑细胞,促进脑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加速康复的速度,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对一定数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可以得出,那些接受合理用药指导的患者,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未接受用药指导的患者,复发率和致残率明显降低。

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仅有合理用药的指导还不够,患者在用药的过程中还需要有严密的监测和管理。

在临床上,有许多例子表明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由于缺乏对相关药物的了解,导致用药不当,从而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

比如一些抗凝药物需要进行定期的血凝指标监测,以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在给予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医护人员还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测和管理,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除了医护人员的指导和监测管理,患者本人也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药物知识。

可以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对于药物的认知水平,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药物的能力。

患者需要了解每种药物的名称、作用、用法用量、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信息,这样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及效果观察

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及效果观察

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及效果观察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大。

在脑梗死的治疗过程中,合理用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正确的药物治疗方案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本文将从重要性和效果两个方面来探讨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及效果观察。

一、重要性1. 避免药物滥用和误用药物滥用和误用是常见的问题。

在脑梗死的治疗中,一些患者会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使用不规范的药物,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加重病情。

因此,指导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指导工作中,医生可以对药物的种类、用量、频率等进行详细的讲解,避免患者滥用和误用药物。

2. 提高治疗效果药物是脑梗死治疗方案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正确的用药方案可以加速患者的康复过程,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的形成,有助于防止再发性脑梗死。

但是,阿司匹林的用量和使用时间需要慎重考虑。

如果不合理使用,反而会损害患者的健康。

3.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例如肢体肌肉萎缩、驼背、慢性头痛等。

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与用药不合理有关。

因此,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指导,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二、效果观察本次观察对5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随访,旨在探究合理用药指导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观察中,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问诊,分析用药情况,结合医学检查结果,评估治疗效果。

观察结果显示,50例患者中有46例(92%)在用药方面得到较好的指导,用药合理,用量适中,药物种类和使用时间得到了妥善安排。

在三个月的随访期内,这些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复诊结果良好,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另外,这些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降低。

总体而言,合理用药指导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的影响。

脑梗死健康教育

脑梗死健康教育

脑梗死健康教育1、生活起居指导1)、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应慎起居,避风寒,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从生活,饮食,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等方面预防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发生,肺部感染,要经常保持病人所住环境清洁通风。

2)、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衣裤,勤洗澡,做好皮肤护理,并经常帮助病人翻身,叩背,按摩受压部位。

进行有效的咳嗽及肺功能锻炼2、饮食指导1)、无意识障碍和吞咽困难患者可给予低脂、低盐、低胆固醇、丰富维生素的饮食。

少食动物脂肪、甜食及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多食清淡食物,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鱼虾类。

不能进食者或吞咽困难者可给予鼻饲流质饮食如:混合奶、米汤、果汁、豆浆、菜汤等。

2)、鼓励患者多饮水,适当喝茶。

注意早晨起床后先喝一杯水后再活动,以减少血液粘稠度,有利于血液循环。

3)、指导患者饮食应有规律,勿暴饮暴食或过分饥饿,养成良好的饮食惯。

4)、告之患者应戒烟酒,以免引起血管改变,而致血压升高,不利疾病康复。

4、心理指导急性期神志清楚者耐心做好思想工作,解除病人因突然得病而产生恐惧、急躁、忧虑等情绪,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避免一切精神因素对病人的刺激。

恢复期向病人做好宣教工作,避免大怒、大喜、大悲、大恐等刺激,尤其制怒,减少复发因素。

5、用药指导1)、服中药后避免风寒,汗出较多后用干毛巾檫干。

2)、中药宜少量多次频服,可用吸管进药或浓煎后滴入,尽量防止呛咳,必要时鼻饲喂下,服药后减少搬动病人。

3)、注意病人有无异常反应,呃逆、呛咳取半卧位或轻拍背部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5、出院指导1)、大病初愈即使无后遗症也不宜过劳,慎起居,避风寒,养成良好饮食气,戒烟酒,少食肥肉,动物油;(2)、克服急躁和容易动怒的不良性情,坚持情绪稳定和平衡心态,预防焦虑抑郁而妨碍疾病康复。

3)、对有后遗症行走不便者,须有家属陪同,嘱病人勿猛走猛蹲,防止摔伤,再度病发或骨折,常常用温水浸泡患肢,以促进气血通畅。

脑梗死的健康教育及指导(一)

脑梗死的健康教育及指导(一)

脑梗死的健康教育及指导(一)引言概述: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突发性和严重性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影响。

为了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防疾病的复发,健康教育及指导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从饮食、锻炼、心理调节、药物治疗和日常生活习惯等方面,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和指导。

正文:一、饮食指导1. 控制摄入量:脑梗死患者需控制总能量摄入,合理分配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

2.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可降低血脂和血糖水平,预防脑梗死的复发。

3. 限制盐摄入: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脑梗死患者应限制食盐的摄入。

4. 多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坚果等,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

5. 避免过多的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咖啡因和酒精会导致血压升高,对脑血管不利。

二、锻炼指导1. 适度运动: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2. 特殊锻炼:脑梗死患者可进行特殊的康复锻炼,如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等,有助于恢复运动功能。

3. 注意疲劳和休息:避免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及时休息,并根据自身状况调整锻炼强度。

4.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可能导致血流量异常,加重脑梗死的症状。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身体状况,及时调整锻炼计划。

三、心理调节指导1. 防止焦虑和抑郁:脑梗死患者可能因疾病而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应积极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

2. 学习放松技巧:学会使用自我放松、冥想等技巧,减轻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亲友保持密切联系,分享情感和疾病体验,减轻心理负担。

4. 参加社交活动: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参加兴趣小组、义工活动等,丰富自己的生活。

5. 接受专业帮助:如有需要,脑梗死患者可以寻求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获取更好的心理支持。

四、药物治疗指导1. 定期服药:脑梗死患者应按医嘱定期服用药物,如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等,以预防血栓形成。

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及效果观察

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及效果观察

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及效果观察脑梗死是一种致残率和死亡率很高的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药物的使用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有效的控制疾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然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也可能导致各种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甚至使病情恶化。

因此,为了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进行合理用药指导十分必要。

目前,中西医联合治疗已成为脑卒中的治疗主流。

经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应以抗血小板、溶栓、降压、降脂、抗凝等为主要治疗措施。

抗血小板药物可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和进一步的栓塞。

溶栓药物在早期溶解血栓、恢复脑部血流中有着积极的治疗效果。

降压药物能够有效控制血压,减轻脑部水肿和缺氧状态。

然而,这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安全性和药物的副作用。

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合理用药指导,包括药物的种类、剂量、使用时间、服用方法、应注意事项等,能够有效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并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本文还对一些实际病例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在对病人严格控制用药剂量的情况下,大部分人的治疗效果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不良反应的发生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例如,一名脑梗死患者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出现气促、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

通过调整药物的剂量和服用时间,使这些不良反应得到了及时控制,同时确保了治疗效果。

因此,针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指导,能够维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对病人的恢复和身体健康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合理用药指导对于脑梗死患者,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

脑梗死患者的用药指导

脑梗死患者的用药指导

脑梗死患者的用药指导脑梗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脑血管疾病,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是由于血管的病变使脑部供血不足,脑组织缺氧而导致的局部性坏死。

[1]具有发病急且坏死不可逆的特点。

[2]也有因异常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相应支配区域脑组织软化坏死者。

与脑出血相比,脑梗死的死亡率略低些。

但是如果处理或是治疗过迟的话,也很容易留下身体麻痹,言语障碍等后遗症。

脑梗死的治疗包括治疗原发病、维持生命功能和处理并发症。

阻止血小板的聚集,有助于预防心内新血栓的形成。

应用抗凝及溶栓疗法。

在急性期,如条件允许可考虑适当早期给予亚低温治疗。

康复治疗。

调整血压等其他治疗。

目的在于阻止脑缺血的进一步发展。

减轻脑损害。

应根据患者不同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型、发病时间等情况确定治疗方案,给予个体化治疗。

本文针对脑梗死患者常用药物做出相应的药物指导:1.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肠溶阿斯匹林抗血栓,该药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阻止血栓形成,临床可用于预防暂时性脑缺血发作(TIA)、心肌梗塞、心房颤动、中风,继发脑卒中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

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应用于血管形成术及旁路移植术也有。

用法:口服肠溶片应饭前用适量水送服。

中风的预防,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每天100-200mg。

|脑梗死急性发作应一次性口服阿斯匹林300 mg,用于解热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用于止痛不超过5天。

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如某些复方抗感冒药)。

服用期间不能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

肝肾功能不全、鼻出血、月经过多以及有溶血性贫血史的患者慎用。

服用期间应观察有无胃肠道出血或溃疡症状,表现为血性或柏油样便,胃部剧痛或呕吐血性或咖啡样物,及时通知医生。

脑梗死出院指导

脑梗死出院指导

1、心理指导:稳定病人情绪,做好心理护理。

2、饮食指导1)以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高血压者)、适量碳水化合物、丰富维生素为原则。

少食肥肉、猪油、奶油、蛋黄、带鱼、动物内脏及糖果甜食等;多吃瘦肉鱼虾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和含碘食物,提倡使用植物油。

饮食规律,切忌暴饮暴食或过分饥饿。

2)戒烟酒。

3)吞咽困难病人应于坐位或高侧卧位喂食为宜,应缓慢喂入,不催促病人加快吞咽速度。

起病24~48小时仍不能自主进食或进食反呛、明显吞咽困难者应予鼻饲流质。

3、活动指导1)急性期卧床休息,注意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并适当被动运动患肢与关节。

2)神志不清、躁动者,应加防护栏,必要时给予约束,防止跌伤、伤人或自伤。

3)生命体征平稳后,应尽早进行床上、床边及下床活动,主动运动患肢。

4、用药指导1) 低分子右旋糖酐能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微循环,少数病人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应观察用药过程中有无发热皮疹并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此外静脉滴速不易过快(40滴/分钟左右),以免导致头胀痛、面部潮红不适。

2)使用尿激酶等药物溶栓治疗时,可发生出血倾向,用药前应按药物要求,检查血凝机制,使用过程中定期查血象,严密观察患者皮肤情况,如发现皮疹、皮下淤斑等立即报告医生。

3)久服阿司匹林抗凝治疗时,可引起胃肠反应或溃疡病。

应观察有无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症状,宜在饭后服药或与碳酸钙等制酸剂同时服用,以减轻胃肠反应。

如出现皮肤淤斑、牙龈出血等,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4)服用降压药时,要定时服药,不可擅自服用多种降压药或自行停药、换药。

注意血压不易骤降骤升,以免引起头晕不适。

5、出院指导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脂肪食物;予以清淡饮食;戒烟酒、暴饮暴食。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

2)注意定期复查血压、血糖、血脂,坚持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药。

3)积极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脂症、糖尿病、心脏病等,消除栓子来源。

脑梗塞治疗及用药原则

脑梗塞治疗及用药原则

脑梗塞治疗及用药原则1.左侧丘脑梗塞怎么治疗2.脑梗塞怎么治好3.如何治疗好脑梗塞?4.得了脑梗怎么办用什么方法来治疗左侧丘脑梗塞怎么治疗丘脑梗塞如何治疗?其实丘脑梗塞就是脑梗塞,部位在丘脑,只用西药肯定不行,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联合使用西药副作用会更多,可以选用中药治疗,中药缺点是含量不稳定,但用二次研发成功的中药效果会更好,如天欣泰就是二次研发成功的脑梗塞药物。

另外建议注意饮食和二级预防,防止疾病反复发作。

脑梗塞怎么治好脑梗死治疗的原则和措施1原则总原则是抢救生命、抢救缺血脑组织、防治脑缺血的扩展和复发。

1.1既要注意综合治疗,更要重视个体化的治疗,要注意辨病、辨症、辨时的治疗。

例按超急期(1~6h)、急性期(48h内)和恢复期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

1.2重点要注意改善和恢复缺血区的血液供应,促进微循环、阻断脑梗死病理进程,尽量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以取长补短。

1.3防治缺血性脑水肿,适时适量地应用脱水降颅内压药物。

1.4急性期及早应用脑细胞保护剂,进行综合治疗,包括钙离子拮抗剂、自由基清除剂、兴奋性氨基酸NMDA受体拮抗剂和其它脑细胞代谢赋活剂等。

1.5加强监护和护理,防治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1.6要强调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和消除危险因素的治疗,预防再发。

2措施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及时恢复脑灌注。

目前建立再灌注的措施主要采取直接手术或血管成形术和溶栓药物治疗,解除局部狭窄或阻塞病灶。

目前常采用以下措施:2.1超早期(6h)再通法:①外科方法: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及血管成形术。

常见的方法是经皮颅外颈动脉、椎动脉扩张,同时安放支架以保持血管通畅。

颅内血管成形术主要用于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

②溶栓治疗:可选用尿激酶、东菱克栓酶、血浆酶原激活剂(t-PA)等溶栓剂,采取静脉或动脉给药。

Tsai等认为PA使阻塞血栓机械性破裂、血管再通。

2.2发病后1~48h不用溶栓治疗者,或在溶栓治疗的同时,也可选用下列药物:例黄芪、丹参、川芎嗪、清开灵、脉络宁、醒脑静、血塞通等注射液加入生理盐水或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也可选用抗凝剂如速避凝和抗血小板制剂如阿斯匹林、抵克立得和银杏叶制剂等。

简述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健康指导

简述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健康指导

简述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健康指导脑梗死是指由于脑血管堵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引发的一种疾病。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逐渐衰退,更容易受到脑梗死的困扰。

因此,对于老年脑梗死患者来说,健康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针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健康指导进行简述。

一、饮食指导:1.控制摄入盐量:老年脑梗死患者应控制每日盐摄入量,尽量避免高盐食物,以减少血压升高的风险。

2.合理摄入脂肪:推荐选择植物油脂,如橄榄油、花生油等,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以降低血脂水平。

3.多吃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的蔬菜水果对老年人的健康非常重要,能够降低患病风险。

4.适量摄入蛋白质:蛋白质是老年人维持健康所必需的营养素,但要注意选择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蛋白质来源。

二、运动指导:1.适度运动:老年脑梗死患者应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进行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2.避免剧烈运动: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不宜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以免加重血压波动或心脏负担。

3.注意休息:运动后及时休息,避免过度疲劳,维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三、药物管理:1.按时服药:老年脑梗死患者需遵医嘱按时服用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等药物,以预防血栓形成。

2.遵循用药原则:老年人应遵循医生的用药原则,不随意增减药物剂量,避免自行停药或替换药物。

3.定期复诊:定期复诊是控制脑梗死的重要环节,老年患者应按医生要求定期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心理护理:1.积极面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时不要过于焦虑或消极,与家人朋友进行积极交流,寻求心理支持。

2.合理安排生活:老年人应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避免过度劳累或情绪波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五、日常生活指导:1.避免烟酒:老年脑梗死患者应戒烟戒酒,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保持正常体重:老年患者应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肥胖,减轻心脏负担。

3.定期测量血压:老年脑梗死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避免血压过高或过低对脑血管的不良影响。

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及效果观察

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及效果观察

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及效果观察1. 引言1.1 背景介绍脑梗死是指脑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而引起的脑部疾病,是目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脑梗死患者由于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容易造成大脑细胞缺血缺氧,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在脑梗死的治疗过程中,合理用药显得尤为重要。

合理用药不仅可以帮助患者降低血压、减少脑血管损伤,还能够有效预防病情恶化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由于脑梗死患者常伴有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患者对药物的敏感度和耐受性往往较低,因此需要进行具体的用药指导,确保患者能够正确服药、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旨在探讨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及效果观察,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对其康复和健康的重要性,以及用药指导是否能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建立一个更加全面和有效的用药指导方案,以提高脑梗死患者的药物管理水平,促进其康复进程,并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观察不同用药指导对患者的影响,我们将评估其有效性,并最终得出结论,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明确和具体的指导建议。

这一研究目的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有望改善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推动我国脑血管病防治工作的进展。

2. 正文2.1 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的重要性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在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生和发展过程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合理用药是关键环节之一。

合理用药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症状和疾病进展,减少患者因疾病导致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降低患者再发脑梗死的概率。

合理用药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良好的药物管理不仅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还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脑梗死健康教育

脑梗死健康教育

脑梗死健康宣教小知识
一、饮食指导
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低热量清淡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谷类、鱼类和豆类,保持能量供需平衡,戒烟、限酒
二、用药指导
常联合应用溶栓、抗凝、脑代谢活化剂等多种药物治疗。

发现血压异常波动或无诱因的剧烈头痛、头晕、晕厥、肢体麻木、乏力或语言交流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三、康复指导
1、疾病预防指导:遵医嘱规则用药,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和抗血小板聚
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坚持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慢跑、散步等运
动,合理休息和娱乐。

2、康复指导:患者和家属积极参与康复治疗的过程,和医护人员共同分析
和消除不利于疾病康复的因素,落实康复计划,并与康复治疗师保持联
系,以便根据康复情况及时调整康复训练方案。

如吞咽障碍的康复方法
包括:唇、舌、颜面肌和颈部屈肌的主动运动和肌力训练,先进食糊状
或胶冻状食物,少量多餐,逐步过渡到普通食物,进食时取坐位,颈部
稍前屈(易引起咽反射)软腭冰刺激,咽下食物练习呼气或咳嗽(预防
误咽),构音器官的运动训练(有助于改善吞咽功能)。

偏瘫肢体活动障
碍者,应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偏瘫肢体应保持功能位,防止足下垂,按
摩、理疗患肢,针灸疗法,偏瘫肢体各关节被动屈伸运动,以患者不劳
累为宜。

脑梗死引起的肢体障碍,最佳恢复期在发病6个月以内,黄金
周期是3个月以内,也就是说越早干预康复效果越好!
3、鼓励生活自理:鼓励从事力所能及的活动,日常生活不过度依赖他
人,功能恢复需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做到坚持锻炼,循序渐进。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脑梗死病人出院宣教

脑梗死病人出院宣教

脑梗死病人出院宣教1、用药指导:严格按照出院后医嘱用药如预防复发可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等;平日应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忌辛辣、戒烟酒等;定期来院进行复查,复查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以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2、饮食指导: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适量碳水化合物,丰富维生素为原则,少食肥肉、奶油、蛋黄、动物内脏及糖果甜食等,多食瘦肉、鱼虾、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和含碘食物;2控制总热量,防止超重,饮食有规律,切忌暴饮暴食或过分饥饿;3适量饮茶,戒烟酒;4吞咽困难的患者应于坐位进食或侧卧位健侧卧位头偏向患侧喂食为宜;对不能自主进食或进食明显呛咳,吞咽困难者应予鼻饲饮食;3、生活指导:1加强皮肤护理脑梗塞患者常有轻重不等的肢体瘫痪而长期卧床,加强皮肤护理尤为重要;患者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有意识障碍、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必要时可用约束带加以保护;每2h定时翻身一次,并对受压部位做轻度按摩,涂抹爽身粉;床褥要保持平整、干燥、无渣屑;搬动病人时,应将病人抬离床面,不可拖拉,以免擦破皮肤;2排便的护理指导患者要保持大便通畅,养成每日排便的良好习惯;对于便秘者,可适当给予缓泻剂,避免排便时过度用力而加重心脑负担;3 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护理病人卧床休息期,为预防肢体肿胀,患肢可垫高,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为防止足下垂,肢体应保持功能位;发病2周后,病情好转,即可做肢体功能锻炼,给予瘫痪肢体被动运动及按摩;开始可每日2次,每次15~20min;以后逐渐增加运动次数及时间,待功能有所恢复,再进行肢体的主动运动、床上活动、床下活动等,循序渐进地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失语者应进行语言康复训练,使其逐步恢复语言功能;4、锻炼:出院后应注意居室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并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肢体及语言的康复锻炼;应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及体力活动,不宜做剧烈运动,跑步、登山均不可取,可进行散步、柔软体操、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但应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选择,不可过量以不过度疲劳为度;适当的锻炼可增加脂肪消耗、可预防肥胖、控制体重、增加循环功能、调整血脂和降低血压、减少血栓均有益处,是防治脑梗死的积极措施;5、如有不适及时就诊如发现眩晕、步态不稳、血压升高、肢体麻木无力、言语模糊或失语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及时处理,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及效果观察

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及效果观察

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及效果观察脑梗死是一种危险的疾病,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也逐渐上升。

病情的复杂性、高风险性和不可逆性,使得患者的治疗需要非常谨慎和科学。

其中,合理的药物治疗至关重要。

因此,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指导,能够达到重要的治疗效果。

脑梗死患者的药物治疗除了血栓溶解和造影治疗外,还包括中成药、西药、中西结合等治疗方式。

具体治疗方法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来确定,而这些治疗方式需要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按量、按疗程进行。

但是,现实中存在患者或家属不理解或不重视药物治疗,自行停药或随意更改剂量的情况,这些行为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和康复过程。

因此,开展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工作十分必要。

在指导中,医生应首先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过敏史,了解其他疾病的药物治疗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禁忌症。

其次,对药品的名称、规格、用法、用量、服药时间、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解释,让患者充分了解药品的性质、作用、用途和危害,并提醒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遇到异常反应要及时就医。

而患者在理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后,也应自觉遵守医生的建议,按照要求正确用药。

在实践中,合理用药指导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通过指导,患者家属的用药意识和药品知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用药不规范、不合理的情况明显减少,患者的症状得到更好地缓解,疗效得到较好的维持,康复时间也相应地缩短了。

合理用药指导不仅能够减少治疗失败的风险,同时还能够降低药品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从而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针对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质量。

因此,医生应加强对患者的指导和教育,让患者了解药品的基本知识并正确用药,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及效果观察

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及效果观察

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及效果观察脑梗死是指因脑动脉或脑血管的急性血栓形成、动脉狭窄或栓塞致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而在治疗脑梗死的过程中,合理用药是关键的一环。

本文将围绕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及效果观察展开讨论。

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在治疗脑梗死的过程中,药物治疗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对于脑梗死患者,抗栓剂、抗凝血剂、降脂药等是必不可少的药物。

合理用药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促进康复,并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如果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指导,可能会导致用药不当,甚至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从而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合理用药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合理用药指导,可以让患者更好地掌握用药方法和用药注意事项,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合理用药指导还可以帮助患者合理搭配药物,避免不必要的药物相互作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在实际的临床观察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接受了合理用药指导的患者往往能够更好地控制病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甚至有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可见合理用药指导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针对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和效果观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要加强患者对药物的认识和理解。

在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中,首先要让患者了解自己所服用药物的种类、作用、用法、用量以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等。

只有当患者真正了解到药物的重要性和用药方法的时候,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用药指导。

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用药史、药物过敏情况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在用药指导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差异化的用药指导。

只有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精准用药指导,才能更好地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和风险。

脑梗死及其用药指导

脑梗死及其用药指导

脑梗死及其用药指导第一部分脑梗死一、雌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ischemicstroke,CIS),是指各种缘由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消失相应神经功能缺损。

脑梗死是脑血管病的最常见类型,约占全部脑血管病的70%依据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通常将脑梗死分为脑血栓形成(Cerebralthrombosis)Λ脑栓塞(CerebraIembolism)、腔隙性脑梗死(IaCUnainfarct)(,脑梗死的病因既有共性,不同类型之间又存在肯定的差异。

最常见的病因:脑血栓形成为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炎;脑栓塞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栓子;腔隙性脑梗死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微栓子等。

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一般特点和特殊的血管综合征或临床综合征。

脑梗死后消失的局限神经功能缺损征象,与梗死的部位、受损区侧支循环、参加供血的动脉变异以及既往脑细胞损失状况有关。

脑梗死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试验室检查。

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岗症状是否符合某一血管综合征对临床诊断脑梗死有很大的关心。

不同类型脑梗死的治疗和预防基本原则是全都的。

急性期治疗方法应依据疾病的类型、发病后的治疗时间窗、疾病的严峻程度、躯体的基础疾病及并发症的不同进行选择,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

脑梗死的预防性治疗也应当依据疾病的类型、危急因素的种类,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予以个体化治疗。

在脑梗死的治疗和预防当中,不断追踪和评估甚为重要。

二、脑血栓形成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

是在各种缘由引起的血管壁病变基础上,脑动脉主干或分支动脉官腔狭窄、闭塞或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削减或供血中断,使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消失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病因病机L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本病的基本病因,特殊是动脉粥样硬化,常伴高血压,两者互为因果,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及效果观察

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及效果观察

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及效果观察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发生闭塞性病变导致脑组织缺氧坏死所致的一种严重疾病。

患者在脑梗死发病后,合理用药对于治疗和预防疾病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的指导显得极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的指导的重要性,并对其效果进行观察。

一、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1. 对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如果能够合理使用药物,可以有效地促进康复。

抗凝治疗可以预防血栓形成,降低脑梗死再发的风险;脑血管扩张药物可以改善脑血流,减轻脑组织缺血缺氧的情况。

合理用药指导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

2. 降低并发症的风险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例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

合理用药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这些并发症的发展,减少对患者健康的影响。

3. 提高生活质量脑梗死患者在康复期间,如果合理用药,可以减轻痛苦,减少不适感,提高生活质量。

镇痛药、抗抑郁药等药物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和情绪不良,使患者更加积极面对康复。

二、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的效果观察1. 降压药物的效果观察高血压是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合理的降压药物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减少脑梗死再发的风险。

通过对100名脑梗死患者进行降压药物的使用观察发现,合理用药可以使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达到预期的降压效果。

2. 抗凝治疗的效果观察抗凝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脑梗死患者血栓的形成,降低再发的风险。

通过对50名脑梗死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的观察发现,合理的抗凝药物使用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的血栓形成,降低再发的风险。

3. 营养支持的效果观察脑梗死患者在康复期间需要足够的营养支持,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修复。

通过对30名脑梗死患者进行营养支持的观察发现,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身体的康复。

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对康复和预防疾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的指导,并进行效果观察,可以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及效果观察

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及效果观察

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及效果观察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患者大多数在初次发病时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因此容易出现复发或并发症。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对脑梗死治疗的深入研究,有关于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并通过对效果的观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

1.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在于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脑梗死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以预防复发或减轻症状,患者多数情况下存在用药不规范和不科学的问题。

医生的合理用药指导可以帮助患者正确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用药方法,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减少因不规范用药导致的并发症。

2.避免药物不良反应脑梗死患者常常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这就增加了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风险。

合理用药指导可以帮助患者避免药物不当搭配导致的不良反应,减少患者的身体负担,提高治疗效果。

3.提高治疗效果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合理用药对于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用药指导,患者可以更好地掌握药物的使用方法,确保药物的有效吸收和利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症状,降低复发率。

在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指导后,观察发现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明显提高。

患者对药物的使用方法和作用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对治疗产生了更强的信心,服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增强。

通过随访和问卷调查,发现患者对药物的规律服用情况明显改善,缺药、漏服等情况明显减少。

合理用药指导也对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指导下,患者能够正确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避免了不当的用药搭配和过量服用导致的不良反应。

通过药物治疗过程中的监测和观察,发现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身体状况得到了改善。

最重要的是,合理用药指导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

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更加科学地使用药物,药物的有效吸收和利用得到了保障,治疗效果明显增强。

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及效果观察

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及效果观察

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及效果观察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它给患者与家庭带来的危害需要格外关注。

在治疗脑梗死这一过程中,合理用药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旨在探讨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以及效果观察。

一、脑梗死的药物治疗有哪些?1、溶栓治疗: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为代表的溶栓治疗是目前能够恢复脑血管通畅率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但其使用需在4.5h内进行。

2、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预防血栓形成和再次发作。

3、降压治疗:降低血压有助于降低脑血管再次破裂的风险,并防止脑水肿等进一步加重病情。

1、合理用药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避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减少药品浪费。

2、合理用药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药物疗效,从而更好地控制病情,减轻病人痛苦。

3、合理用药能够提高疗效稳定性、提高治疗成功率,防止疾病反弹复发。

4、患者及家属因合理用药指导得到科学认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通过对某医院2019年1月至6月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情况的观察,发现合理用药对患者康复有明显的帮助:1、降低了药品的浪费率,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药品的投入量更浅。

2、有效预防了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防止了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3、实现了更加严密的药物管理,以确保患者用药的效果得到长期高效的稳定性。

4、有助于让患者在出院后进行更好的康复,让康复的计划更有针对性。

结论:合理用药指导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在脑梗死的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不可或缺。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合理用药指导,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药物的副作用和药品间的相互影响,更能保证患者用药的效果得到稳定性,进一步提高治疗成功率,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死及其用药指导李海涛第一部分脑梗死一、概述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

脑梗死是脑血管病的最常见类型,约占全部脑血管病的70%。

依据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通常将脑梗死分为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脑栓塞(cerebral embolism)、腔隙性脑梗死(lacuna infarct)。

脑梗死的病因既有共性,不同类型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差异。

最常见的病因:脑血栓形成为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炎;脑栓塞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栓子;腔隙性脑梗死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微栓子等。

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一般特点和特殊的血管综合征或临床综合征。

脑梗死后出现的局限神经功能缺损征象,与梗死的部位、受损区侧支循环、参与供血的动脉变异以及既往脑细胞损失情况有关。

脑梗死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局限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是否符合某一血管综合征对临床诊断脑梗死有很大的帮助。

不同类型脑梗死的治疗和预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

急性期治疗方法应根据疾病的类型、发病后的治疗时间窗、疾病的严重程度、躯体的基础疾病及并发症的不同进行选择,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

脑梗死的预防性治疗也应该依据疾病的类型、危险因素的种类,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予以个体化治疗。

在脑梗死的治疗和预防当中,不断追踪和评估甚为重要。

二、脑血栓形成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

是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壁病变基础上,脑动脉主干或分支动脉官腔狭窄、闭塞或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使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一)病因病机1.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本病的基本病因,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常伴高血压,两者互为因果,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可见于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任何部位,以动脉分叉处多见。

2.动脉炎如结缔组织病、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及细菌、病毒、螺旋体感染均可导致动脉炎症,使管腔狭窄或闭塞。

3.其他少见原因药源性;血液系统疾病;蛋白C和蛋白S异常;脑淀粉样血管病、烟雾病、肌纤维发育不良和颅内外夹层动脉瘤等。

(二)病理生理1.病理脑梗死发生率在颈内动脉系统约占80%,椎-基底动脉系统约为20%。

闭塞好发的血管依次为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前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等。

局部血液供应中断引起的脑梗死多为白色梗死,大面积脑梗死常可继发红色梗死(即出血性梗死)。

缺血、缺氧性损害表现为神经细胞坏死和凋亡两种形式。

脑缺血性病变的病理分期:①超早期(1-6小时):病变脑组织变化不明显,可见部分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肿胀,线粒体肿胀空化;②急性期(6-24小时):缺血区脑组织苍白伴轻度肿胀,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及内皮细胞呈明显缺血改变;③坏死期(24-48小时):大量神经细胞脱失,胶质细胞坏变,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脑组织明显水肿;④软化期(3日至3周):病变脑组织液化变软;⑤恢复期(3-4周后):液化坏死脑组织被格子细胞清除,脑组织萎缩,小病灶形成胶质瘢痕,大病灶形成中风囊,此期持续数月至2年。

2.病理生理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性损害非常敏感。

脑血流中断30秒即发生脑代谢改变,1分钟后神经元功能活动停止,超过5分钟即可造成脑组织梗死。

急性脑梗死病灶由中心坏死区及周围的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组成。

缺血半暗带脑组织损伤是可逆的,其可逆性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溶栓的病理学基础。

缺血半暗带脑组织损伤的可逆性是有时间限制的,即治疗时间窗(TTW)。

如果脑血流再通超过TTW,脑损伤可继续加剧,甚至产生再灌注损伤。

研究证实,脑缺血超早期治疗时间窗一般不超过6小时。

目前认为再灌注损伤主要是通过引起自由基过度产生及其“瀑布式”连锁反应、神经细胞内钙超载及兴奋性氨基酸细胞毒性作用等一系列变化,导致神经细胞损伤。

(三)临床表现1.一般表现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多见于中老年人,动脉炎性脑梗死以中青年居多。

常在安静或睡眠中发病,部分病例有TIA前驱症状如肢体麻木、无力等,局灶性体征多在犯病后10余小时或1-2日达到高峰,临床表现取决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

患者一般意识清楚,当发生基底动脉血栓或大面积脑梗死时,可出现意识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2.不同脑血管闭塞的临床特点脑梗死因不同的脑血管闭塞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表现,主要有:颈内动脉闭塞的表现、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表现、大脑前动脉闭塞的表现、大脑后动脉闭塞的表现、椎-基底动脉闭塞的表现。

3.特殊类型的脑梗死(1)大面积脑梗死:表现为病灶对侧完全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向病灶对侧凝视麻痹。

病程呈进行性加重,易出现明显的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征象,甚至发生脑疝死亡。

(2)分水岭脑梗死:是由相邻血管供血区交界处或分水岭局部缺血导致,也称边缘带脑梗死,多因血流动力学原因所致。

常呈卒中样发病,症状较轻,纠正病因后病情易得到有效控制。

主要分型有:皮质前型、皮质后型、皮质下型。

(3)出血性梗死:是在脑梗死灶内的动脉血管壁损伤、坏死的基础上,血管腔内血栓溶解或侧支循环开放等原因使已损伤的血管血流得到恢复,则血液会从破损的血管壁漏出,引发出血性脑梗死,常见于大面积脑梗死后。

(四)辅助检查1.血液和心电图检查这些检查有利于发现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对鉴别诊断也有价值。

2.神经影像学检查发病后应尽快进行CT检查,虽早期有时不能显示病灶,但对排除脑出血至关重要。

多数病例发病24小时后逐渐显示低密度梗死灶。

大面积脑梗死有脑水肿和占位效应,出血性梗死呈混杂密度。

MRI可清晰显示早期缺血性梗死、脑干、小脑梗死。

静脉窦血栓形成等,梗死灶T1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出血性梗死时T1相有高信号混杂。

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可早期显示缺血病变(发病2小时内),为早期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血管造影DSA、CTA、MRA 可以发现血管狭窄、闭塞及其他血管病变。

其中DSA是脑血管病变检查的金标准。

3.其他检查腰穿检查、TCD、超声心动图等。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1.诊断中年以上的高血压及动脉硬化患者,静息状态下或睡眠中急性起病,一至数日内出现局灶性脑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并能用某一动脉供血区功能损伤来解释,临床考虑急性脑梗死的可能。

CT或MRI检查发现梗死灶可明确诊断。

有明显感染或炎症疾病史的年轻患者需考虑动脉炎致血栓形成的可能。

2.鉴别诊断主要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1)脑出血:多活动中起病、病情进展快、发病当时血压明显升高常提示脑出血,CT 检查发现出血灶可明确诊断。

(2)脑栓塞:起病急骤,局灶性体征在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常有栓子来源的基础疾病。

(3)颅内占位病变:颅内肿瘤、硬膜下血肿和脑脓肿可呈卒中样发病,出现偏瘫等局灶性体征,颅内压增高征象不明显时易与脑梗死混淆,须提高警惕,CT或MRI检查有助于确诊。

(六)治疗1.治疗原则超早期治疗、个体化治疗、整体化治疗。

2.治疗方法脑梗死患者一般应在卒中单元中接受治疗,遵循一体化的原则,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

(1)一般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包括维持生命体征和处理并发症。

1)血压: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压升高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高血压脑病、蛛网膜下腔出血、主动脉夹层分离、心力衰竭和肾衰竭除外),除非收缩压>220mmHg或舒张压>120mmHg 及平均动脉压>130mmHg。

即使有降压治疗指证,也需慎重降压,首选容易静点和对脑血管影响小的药物(如拉贝洛尔),避免舌下含服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

如果出现持续性的低血压,需首选补充血容量和增加心输出量,如上述措施无效必要时可应用升压药。

2)吸氧和通气支持:轻症、无低氧血症的卒中患者无需常规吸氧,对脑干卒中和大面积梗死等病情危重患者或有气道受累者,需要气道支持和辅助通气。

3)血糖:脑卒中急性期高血糖较常见,可以是原有糖尿病的表现或应激反应。

应常规检查血糖,当超过11.1mmol/L时应立即予以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控制在8.3mmol/L以下。

开始使用胰岛素时应1-2小时监测血糖一次。

偶有发生低血糖,可用10%-20%的葡萄糖口服或注射纠正。

4)脑水肿:多见于大面积脑梗死,脑水肿常于发病后3-5天达到高峰。

治疗目标是降低颅内压、维持足够的脑灌注和预防脑疝的发生。

可应用20%甘露醇125-250ml/次静点,6-8小时一次;对心肾功能不全者可改用呋塞米20-40mg静脉注射,6-8小时一次;可酌情同时应用甘油果糖250-500ml/次静点,1-2次/日;还可以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和白蛋白辅助治疗。

5)感染:脑卒中患者(尤其是存在意识障碍者)急性期容易发生呼吸道、泌尿系感染等,是导致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

患者采用适当的体位,经常翻身扣背及防治误吸是预防肺炎的重要措施,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呼吸支持(如氧疗)和抗生素治疗;尿路感染主要继发于尿失禁和留置导尿,尽可能避免插管和留置导尿,间歇导尿和酸化尿液可减少尿路感染,一旦发生应及时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应用敏感抗生素。

6)上消化道出血:高龄和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容易发生应激性溃疡,建议常规应用静脉抗溃疡药(H2受体拮抗剂);对已发生消化道出血患者,应进行冰盐水洗胃、局部应用止血药;出血量多引起休克者,必要时需要输注新鲜全血或者红细胞成分输血。

7)发热:主要源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并发感染或吸收热、脱水。

体温升高可以增加脑代谢耗氧及自由基产生,从而增加卒中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

对中枢发热患者,应以物理降温为主,必要时予以人工亚冬眠。

8)深静脉血栓形成:高龄、严重瘫痪和心房纤颤均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同时DVT增加了发生肺栓塞的风险。

应鼓励患者尽早活动,下肢抬高,避免下肢静脉输液(尤其是瘫痪侧)。

对发生DVT和PE风险的患者可预防性药物治疗,首选低分子肝素4000IU皮下注射,1-2次/日;对发生近端DVT、抗凝治疗症状无缓解者应给予溶栓治疗。

9)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脑卒中时由于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进食减少、呕吐及脱水治疗经常并发水电解质紊乱,主要包括低钾血症、低钠血症和高钠血症。

应对脑卒中患者常规进行水电解质监测并及时加以纠正,纠正低钠和高钠血症均不宜过快,防止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和加重脑水肿。

10)心脏损伤:脑卒中合并的心脏损伤是脑心综合征的表现之一,主要包括急性心肌缺血、心急梗死、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

脑卒中急性期应密切观察心脏情况,必要时进行动态心电监测和心肌酶谱检查,及时发现心脏损伤,并及时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