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电气培养方案
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 微机继电保护与控制(英) 电力市场概论 电能质量基础 新能源发电与并网 信息论与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实验 现代配电系统分析
我们身边的高电压 输配电技术 现代电气测量 电气设备在线监测 大电流能量技术 数字化变电站 电器原理及应用 过电压及其防护 电介质材料与绝缘技术 直流输电技术 高电压工程与数值计算 电气绝缘结构设计原理
B组 不少于2学分
计算机课组:
20220262 40220422 0022013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数字信号处理DSP实验 可编程控制器及变频器系统
注:SRT可替代最多2学分专业课。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1学分 1学分 2学分 1学分 2学分
1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1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3学分 1学分 2学分
40220442 40220392 40220772 40220692 40220901 40220821 40220782 40220341 40221012 高电压课组: 00220081 40220812 40220102 40220472 40220891 40220872 40220462 40220432 40220762 40220793 40220941 40221002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 电气工程专业英语实践 金工实习C(集中)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认识实习 电子工艺实习(集中) 电子专题实践 生产实习 大型电站机电设备简介(任选)
6.综合论文训练 15学分
40220590
综合论文训练
综合论文训练不少于 26 周。
3学分 2学分 2学分 1学分 1学分 2学分 2学分 3学分 1学分
春季学期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针对培养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一种专业方案。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人才。
以下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具备电子电路设计、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和嵌入式系统等相关专业技能的人才。
二、培养内容1.基础理论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学、信号与系统理论、电磁场与电磁波等专业基础课程。
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统与应用等专业核心课程。
3.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多个专业选修课程,包括通信网络、无线通信、物联网技术等方向的选修课程。
4.实践能力培养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模式1.课堂教学通过理论课程的授课,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
2.实验实习通过实验课程和实习实训,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3.科研创新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四、实践环节1.实验课程设置多个实验课程,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通信原理实验等,通过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2.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实训,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完成一定的设计任务,通过毕业设计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包括考试成绩、实验报告、项目实践成果等。
六、学科发展方向综上所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包括基础理论、专业核心课程、实践能力培养、实践环节等,并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实习和科研创新等方式,培养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的人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1.专业概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涉及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多学科交叉领域专业。
它研究和应用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实施的能力。
2.专业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理论基础;(2)培养学生具备电子信息系统的实际开发和应用能力;(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研与创新能力;(4)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专业课程设置(1)电子技术基础: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电路、电磁场与电磁波等;(2)通信技术基础:包括通信系统原理、通信信号处理、调制与解调技术、电磁波传播与天线等;(3)计算机技术基础:包括计算机原理与体系结构、操作系统原理、编程语言与算法设计等;(4)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微处理器原理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网络、移动通信等;(5)综合实践课程:包括电子实验、通信实验、计算机实验、实践教学等。
4.实践教学环节(1)实验教学:通过电子实验、通信实验、计算机实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2)课程设计:通过开展课程设计活动,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设计问题解决方案,并加以实施;(3)实习实训:通过实习实训活动,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掌握实际工作技能;(4)创新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
5.职业发展与就业方向(1)研发工程师:在电子信息领域从事新产品的研发与设计工作;(2)系统工程师:负责电子信息系统的集成与调试工作;(3)维护工程师:负责电子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工作;(4)项目经理:负责电子信息项目的组织与管理工作;(5)销售工程师:负责电子信息产品的销售与售后服务工作。
总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能力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北京大学)
一、专业简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立于1958年,它的前身是北京大学物理系的无线电物理专业和电子物理专业,原称无线电电子学、电子学等,1997年更名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国家教育部的重点专业。
本专业为理科专业,学制4年,毕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二、专业培养要求、目标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电路、计算机和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电子和信息科学所必须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科学实验和初步科学研究的训练,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自我更新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能适应电子信息科学飞速发展。
在个人素质方面,具有全面的文化素质、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适应新环境、新群体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语言(中、英文)和计算机运用能力。
本科毕业后可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的研究、教学、开发、管理工作。
并可继续攻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物理学和其它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三、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总学分:150学分,其中:1).必修课程91学分:公共必修课26学分,大类平台课20学分,学院要求课程13学分,专业必修课32学分2).选修课程53学分:专业选修课41学分,通选课12学分3).毕业论文/设计6学分;并须同时满足下列选课要求:2.大类平台课程:20-31学分说明:要求学生必修1,2,3,5,6各编号课程共20学分。
希望更高要求的学生可用A替代同编号课程,例如:用1A替代1,2A替代2,3A替代3,5A替代5,6A替代6;加修4A、7A编号课程,最高可修满31学分。
说明:要求学生必修1,2,3,4,5,6各编号课程共13学分。
希望更高要求的学生可用A替代同编号课程,例如:用4A替代4,5A替代5,6A替代6。
4.专业课程:73-62学分必修课程和限选课程 (最低要求必修32学分,限选11学分)说明:要求学生必修1,2,3,5,6,7各编号课程,希望更高要求的学生可用A替代同编号课程,例如:用3A替代3,4A替代4,6A替代6,7A替代7。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702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光电子技术、物理电子技术与光电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光电子和电子工程实践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测试能力以及跟踪掌握本领域新理论、新技术的能力,能够在光电子、物理电子和光电信息处理等领域从事设计、制造、开发、管理、研究、教育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光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光电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光电子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光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光电信息处理、设计、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2、掌握电子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应用,具有较强的电路及嵌入式系统分析、设计、应用能力,以及信号处理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应用能力;3、掌握光电子技术及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应用,具备较强的实验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光电系统测试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具备光电信息处理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应用能力;4、了解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获取本领域国内外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能力;5、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开拓创新、技术管理的能力;7、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有效的交际能力、较好团队精神以及较强的协调、组织能力;8、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具有较强的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继续学习的能力。
三、专业方向1、光电子技术方向:掌握光电子技术及应用领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较强的光电子技术应用能力,能够在光电子技术及其它相近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开发及管理工作。
2、光电信息处理方向:学习和掌握光电信息获取、传输、处理等专业理论知识和电子技术知识,具备较强的光电信息获取、传输、处理的应用能力,能够从事光电信息处理相关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及管理工作。
清华大学信息学院培养方案12级(THU 清华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等专业)#精选.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信息学院)本科培养方案面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微电子学、示范性软件学院的计算机软件等五个专业,从2003级开始实行多学科交叉背景下、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构建具有各专业共性基础的学院平台课程体系以及具有一定特长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强调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技能)以及健全人格、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为学生提供增强基础、选择专业的机制,培养基础厚、专业面宽、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从2011级开始,信息学院对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进一步将学科交叉范围扩大到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选课机制和更加宽广的专业空间;并将继续深入研究和不断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更好地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信息科学技术专业人才。
信息学院致力于为学生全面参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文化艺术、社会服务等活动创造条件,提倡学生在参与中发现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智力和潜能,鼓励学生敢于面对挑战、不断探索、努力创造、追求卓越,并提供一种基础和环境,促使学生养成独立工作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基本要求信息学院各专业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具有健全人格;具有成为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人才所具备的人文精神以及人文、社科方面的背景知识;具有国际化视野;具有创新精神;具有提出、解决带有挑战性问题的能力。
具有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在信息科学技术领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相关领域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在相关领域跟踪、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和管理等工作。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信号获取、处理和应用,通信及系统和网络,模拟及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和应用,微波及电磁技术理论、信号与信息处理的新型电子材料、器件和系统,包括信息光电子和光子器件、微纳电子器件、微光机电系统、大规模集成电路和电子信息系统芯片的理论和应用等方面的科研、开发与教育工作。
电子工程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天线原理
30230313
通信电路
30230703
数字图像处理
30230893
信息光电子学基础
30230923
统计信号处理基础
30230943
通信信号处理
30230993
现代计算机体系架构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2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英语(1) 体育(1) 微积分A(1) 线性代数(1) 机械设计基础(1) 有机化学B 离散数学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1) 汽车工程概论 信息科学技术概论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导论 文化素质选修课 合计:
春季学期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
32
考查
22
考试
12
考查
55
考试
44
清华大学本科培养方案
40231103 40231133 40230223 30230331 30230142 30230952 40231002 40231112 40231162
语音信号处理 通信系统 射频通信电路 通信电路实验 通信原理实验 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系统设计 微波电路设计 光电子技术实验 电子系统设计
清华大学本科培养方案
设清华大学英语水平考试,必修,不设学分,学生进入大三后报名参加。 一外日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小语种学生入学后直接进入课程学习,必修 6 学分。 关于免课、英语水平考试免考、实践环节认定等详细规定详见《清华大学本科大学外语课程规定 及要求》(教学门户)。
(4)文化素质课 13学分
秋季学期
第二学年
课程编号 10720031 10641132 10610204 10430944 10430801 10421133 30230822 20230281 20230253 30230901
清华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
清华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1. 培养目标清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创新思维和综合素养的高级电子信息工程人才。
培养目标如下:1.培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从事科研、开发和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2.培养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适应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快速变化和未来技术的挑战的专业人才;3.培养具备较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能在国际电子信息领域具有竞争力的专业人才。
2. 课程设置2.1 基础课程清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建立学生对电子信息工程的全面了解。
基础课程包括:•数学基础: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物理基础:包括大学物理等;•电子基础: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等;•计算机基础: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等。
2.2 专业课程清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其具备从事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相关工作的能力。
专业课程包括:•信号与系统:包括信号与系统基础、数字信号处理等;•通信原理:包括通信原理、无线通信等;•控制原理:包括控制系统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等;•电子工程设计:包括电子电路设计、电子系统设计等。
2.3 选修课程清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选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拓展能力,使其能够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关领域的课程进行学习。
选修课程包括:•: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光电子技术:包括光电子器件、光电子材料等;•网络通信:包括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等;•微电子技术:包括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物理等。
3. 实践教学清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注重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包括以下内容:•实验课程:包括电子电路实验、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等;•实习课程:包括企业实习、科研实习等;•毕业设计:学生需要通过毕业设计来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清华大学微电子本科生培养课程设置
•一、简介微纳电子系本科生一级学科名称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名称为微电子学。
二、课程设置课程编号:30260093 课程名称:固体物理学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开课学期:09秋任课教师:王燕内容简介:固体物理学是固体材料和固体器件的基础。
该课程主要研究晶体的结构及对称性,晶体中缺陷的形成及特征,晶格动力学,能带理论的基础知识以及晶体中的载流子输运现象等。
是微纳电子专业的核心课。
课程编号:40260103 课程名称: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开课学期:09秋任课教师:吴行军内容简介:本课程从半导体器件的模型开始,然后逐渐向上进行,涉及到反相器,复杂逻辑门(NAND,NOR,XOR),功能模块(加法器,乘法器,移位器,寄存器)和系统模块(数据通路,控制器,存储器)的各个抽象层次。
对于这些层次中的每一层,都确定了其最主要的设计参数,建立简化模型并除去了不重要的细节。
课程编号:40260173 课程名称: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英)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开课学期:09秋任课教师:刘雷波内容简介:数字集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包括:CMOS反相器、组合和时序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算术运算逻辑功能部件、半导体存储器的结构与实现、互连线模型与寄生效应的分析。
并介绍常用数字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流程。
课程编号:30260072 课程名称:微电子工艺技术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开课学期:09秋任课教师:岳瑞峰内容简介:本课程授课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微电子制造的各单项工艺技术,以及亚微米CMOS集成电路的工艺集成技术。
本课程讲授微电子制造工艺各单项工艺的基本原理(包括氧化、扩散、离子注入、薄膜淀积、光刻、刻蚀、金属化工艺等),并介绍常用的工艺检测方法和MEMS加工技术、集成电路工艺集成技术和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等问题。
另通过计算机试验,可学习氧化、扩散、离子注入等工艺设备的简单操作和模拟。
课程编号:40260054 课程名称:半导体物理与器件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开课学期:09春任课教师:许军内容介绍:主要讲授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物理知识,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以及现代半导体器件的新进展。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精编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实验班)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德智体全面发展,且计算机理论及应用基础扎实、熟悉计算机科学前沿领域、科研实践能力强,能够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的领跑国际拔尖创新计算机科学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实验班)”专业致力于培养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本科生具有同等、甚至更高竞争力的领跑国际拔尖创新计算机科学人才。
二、基本要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实验班)本科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全面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前沿领域。
具有较高的计算机科研实践能力,具备成为国际一流计算机科学研究人才的良好综合素质。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学制:本科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本科培养总学分不少于165。
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127,夏季学期实践环节14学分,第七学期在清华或各著名研究院所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实践9学分,第八学期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五、专业核心课程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特设全英文教学的专业及核心课程25门,覆盖计算机科学的前沿领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研究兴趣在专业核心课中按要求进行选择性修读。
其中大一、大二专业核心课开设13门,以“通才教育”为主,涉及计算机科学基本专门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科学前沿领域;大三、大四专业核心课开设12门,以“专才教育”为主,分别面向两个专业方向“理论和安全”以及“系统和应用”。
25门专业及核心课程如下:计算机入门(3学分),计算机应用数学(3学分),普通物理(1)英(4学分),信息物理(2学分),算法设计(4学分),普通物理(2)英,计算理论(4学分),网络科学(4学分),密码学基础(4学分),博弈论(4学分),近代物理(1)英,计算机安全的理论及实践(2学分),Java程序设计基础(2学分),分布式计算(基础与系统)(4学分),量子信息(4学分),大数据算法与模型(4学分),机器学习(4学分),高等计算机图形学(3学分),近代物理(2)英,计算机网络基础(3学分),操作系统(4学分),计算生物学(3学分),信息论与网络编码(3学分),专题训练实践(5学分),计算机科学研究实践(9学分)。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是现代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培养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工学硕士研究生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深厚的电子科学与技术理论基础、熟悉电子工程技术和实践经验,并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1.掌握基础知识:研究生培养期间,学生需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电子学、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等。
2.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电子科技领域的研究内容和发展动态,具备电子科学与技术的设计、研究与实践能力,能够参与并解决相关学科领域的实践问题。
3.创新研究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研素养和科学研究方法,能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并能在相关学科领域做出具有一定重要性和创新性的科研成果。
培养课程:1.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研究课程:包括电子学基础、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
2.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包括电子科技前沿、电子材料与器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专业课程。
3.综合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科学研究方法论、科学论文写作等。
培养环节:1.课程学习:学生需按照学习计划完成各类课程学习,通过考核。
2.科研项目:学生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积累实践经验,培养科研能力。
3.科研训练:学生需选择科研方向,并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撰写科研报告和论文,培养研究能力。
4.学术交流:学生需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学术报告等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学术交流能力。
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科学道德,能够在相关领域从事高层次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因此,学院要积极探索和实践研究生教育与科研的紧密结合,建立科学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
教师应积极履行指导和培养研究生的责任,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科研环境和相关资源支持,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工程师。
清华大学信息学院本科培养方案
五、专业核心课程A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选 5 门,16 学分30230303 电磁场与波3学分30230024 电动力学4学分80230814 固体物理4学分30230763 固体物理基础3学分40230475 生产实习5学分A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 5 门,14 学分30240243 操作系统3学分30240382 编译原理2学分40240432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2学分30240042 人工智能导论2学分40240595 专业实践5学分六、课程设置1.公共基础课程26学分(1) 思想政治理论课14 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学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学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2) 体育4 学分(3) 外语8 学分2. 文化素质课(理工类) 13学分①哲学与伦理、②历史与文化、③语言与文学、④艺术与审美、⑤环境、科技与社会、⑥当代中国与世界、⑦人生与发展、⑧数学与自然科学。
基础读写(R&W)认证课3.平台课程(1) 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课不少于37 学分A.数学微积分A(1)微积分A(2)线性代数(1)线性代数(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B.物理大学物理课组1物理实验B(1)物理实验B(2)2) 必修学分不少于6 学分其中数学不少于3学分数值分析课组离散数学(1)20240023 离散数学(2) 3学分34100224 离散数学4学分40420393 离散数学3学分20250013 运筹学3学分40420563 泛函分析(1) 3学分30420324 流形上的微积分4学分00420113 代数编码理论3学分10420672 初等数论与多项式2学分60420013 应用统计3学分自然科学基础20430094 量子与统计4学分20430022 统计力学2学分10450012 现代生物学导论2学分近代物理实验课组3学分详见附录2 10430543 近代物理3学分10430553 高新技术物理基础3学分10440012 大学化学B 2学分专业:学科基础课工程图学基础信息科学技术概论电路与电子课组电路实验课组程序设计与软件课组1电子课组1(模电)电子课组2(数电)电子实验课组数据结构课组信号课组电子工艺实习(分散) 2学分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3学分外语实践A-F 2学分5.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1) 专业核心课组A1-A5 ,在A1-A5 课程组中必修1 1 组:A1: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16 学分A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14 学分2) 专业限选课组B1-B5( 详见附录2)B1: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限选课程19 学分;B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限选课程不少于13 学分;(3) 任选课程组C( 详见附录2)2-5 学分。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7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电子技术基本理论、电子系统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以及信息获取、传输与处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能够在信息通信、电子技术、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工程等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获取、信号处理、信号传输以及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应用开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接受电子工程、信息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践的基本训练,掌握电子设计、信息处理、应用开发与集成电子系统及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爱国敬业精神,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追求卓越;2.具有从事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服务等工作所需要的数理知识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3.掌握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信息论、计算机基础等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4.熟悉电子系统、信号处理、信息传输等基本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具有集成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5.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6.跟踪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与发展,了解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批判思维和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信息获取能力;8.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9. 具备相应职业岗位上岗工作的基本素质与能力,达到与本专业相关工种的高级工以上技术水平。
三、专业方向1、电子系统运用与设计:学习和掌握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芯片技术以及电子系统设计与运用的基本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具备综合应用电子硬件、软件知识解决电子工程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电子信息系统的软硬开发、集成与应用等工作。
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科专业培养方案1、本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标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层次工程师应达到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4)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5)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7)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8)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9)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10)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11)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2、本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标准实现矩阵3、本科专业培养方案3.1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信息科学技术大类领域(含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微电子学、计算机软件五个本科专业)共同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专门知识与技能,具有健全人格、综合素质、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个性鲜明、能力突出,具备在相关领域跟踪、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和管理等工作的信息科学技术专业卓越创新人才。
3.2 基本要求通过低年级信息大类培养和高年级专业培养相结合的模式,依托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信号获取、处理和应用,通信及系统和网络,模拟及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和应用,微波及电磁技术理论、信号与信息处理的新型电子材料、器件和系统,包括信息光电子和光子器件、微纳电子器件、微光机电系统、大规模集成电路和电子信息系统芯片的理论和应用等方面的科研、开发与教育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工程系
概况
为了适应学科的快速发展和宽口径培养的需要,电子系的本科生按照电子信息科学大类招生,每年招生10个班,包括一个国防定向班。
电子系是清华大学学生人数最多的大系,招生质量也一直名列前茅,每年选择到电子系就读的全国各省区市高考前十名的学生数十名,另外还有多名全国或国际竞赛的佼佼者。
本科生培养的专业方向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培养按照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方向。
同时培养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专业硕士研究生。
培养目标
电子工程系的本科学生应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成为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人才所具备的人文精神以及人文、社科方面的背景知识;具有国际化视野;具有创新精神;具有提出、解决带有挑战性问题的能力;具有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在相关领域跟踪、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和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专业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前沿学科,该领域也是信息产业的重要基础和支柱之一。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以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网络、电磁场与波、计算机及软件技术等理论为基础,研究各种信息的处理、交换和传输,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发展各种电子与信息系统。
以现代物理学与数学为基础,采用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研究电子、光子的运动及在不同介质中的相互作用规律,发明和发展各种信息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信息光电子材料和器件、集成电路和集成光电子系统。
本专业方向主要研究内容为: 1)各种信息如语音、文字、图像、雷达、遥感信息等的处理、传输、交换、检测与识别的理论和技术,卫星、无线、有线、光纤通信系统和下一代网络技术;
2)电路理论、集成电路设计、电子系统设计及应用、系统仿真与设计自动化;
3)微波、天线、电磁兼容理论与技术,电磁波应用技术;
4)计算机应用技术;
5)物理电子与集成光电子学、纳米光电子学、光纤通信系统与智能光网络技术、新型显示和新型电光薄膜材料与器件、大功率高速电子器件、微细技术和信息光电子材料评价与检测技术等。
课程体系:
新课程体系下的培养方案更加注重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
前期的数学、物理及专业核心课程打下宽厚的基础;后期丰富的专业限选、任选课程及专业实践,使学生的科研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系统而全面的提升。
2012本科开课目录Undergraduate Course Catolog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