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调查报告
古迹调查报告(共4篇)
古迹调查报告(共4篇)第1篇:河北省易县历史文化古迹调查报告化古迹调查报告2020年4月19日1河北省易县历史文河北省易县历史文化古迹调查报告易县古称易州,始建于开皇十六年,历经一千多年的沿革变迁,易州大地胜迹叠出,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易州因易水之“易”得名,史载商代有易氏部落在此居住,隋开皇(公元596年)置易县,时称易州,迄今已有14 的历史。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那一幕幕悲壮的历史,镌刻下一张张鲜活的面容。
燕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燕都遗址至今清晰可辨,而“黄金台”的故事则伴随着悠悠易水千古传诵。
易州古燕文化与邯郸赵文化共同构成闻名全国的“燕赵文化”。
家喻户晓的荆轲刺秦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千古绝唱,与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那惊天地、泣鬼神之壮举,勾勒出“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历史画面,高标着中华儿女舍生取义的精神风骨.这里是中国古代名将乐毅、军事家孙膑、一代名医张元素的故里,更有聂荣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戎马倥偬的战斗足迹。
这里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侵华日军中将“阿部规秀”就是在易县西部山区黄土岭上被击毙,“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为尽快开发资源优势,近年来,易县县委、县政府从加强基础建设起步,改进投资软硬环境,投资1800万元扩宽改造津(天津)同(大同)112国道易县段,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全县畅通。
利用拒马河丰富的水利资源建设电站5座,年发电量7698万千瓦时,保证工农业生产用电需要。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地形地貌:全县总面积2534平方公里,分山区、丘陵、平原三个类型区。
其中山区1414平方公里,占55.83%,丘陵929平方公里,占36.68%,平原190平方公里,占7.49%。
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西部群山起伏,中部丘陵相连,东部地势平坦。
民族:全县有十多个民族,汉族占95%,满族、回族等占5%。
山:境内有五大名山。
狼牙山:有五坨三十六峰,主峰莲花瓣,海拔1150米。
中国古建筑调查报告
中国古建筑调查报告中国古建筑调查报告中国古建筑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次调查报告旨在对中国古建筑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探讨其建筑特点、历史背景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一、古建筑的建筑特点中国古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赢得了世界的赞誉。
首先,古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无论是山水之间的庭院式建筑,还是水乡古镇的水上建筑,都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追求和谐的态度。
其次,古建筑注重结构的稳固和雕饰的精美。
传统的木结构、石结构以及瓦片等建筑材料的运用,使得古建筑在经受百年风雨的考验后仍然屹立不倒。
同时,古建筑的雕饰工艺精湛,无论是屋檐上的彩绘、门窗上的雕刻还是壁画上的绘制,都展示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艺术才华。
二、古建筑的历史背景中国古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古代人民积累了丰富的建筑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古建筑的发展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影响和演变,每个朝代都有其特定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例如,汉代的宫殿建筑注重庄严肃穆,唐代的寺庙建筑则强调雄伟壮丽,宋代的园林建筑则以精致细腻著称。
这些不同朝代的建筑风格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形成了中国古建筑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三、古建筑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中国古建筑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古建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可以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其次,古建筑也是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中国的古建筑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为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古建筑还为现代建筑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许多现代建筑师在设计中融入了古建筑的元素和风格,使得现代建筑更加丰富多样。
四、古建筑的保护与挑战尽管古建筑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目前古建筑的保护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了大量古建筑的拆除和破坏。
古建筑调查报告
古建筑调查报告古建筑调查报告一、引言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其中古建筑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人文价值。
本报告旨在对某一古建筑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以了解其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价值。
二、背景介绍古建筑位于某市的市中心,建于明代,是一座典型的传统建筑,被列为该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建筑坐落在一处优美的环境中,周围有古树参天,青砖瓦房错落有致,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三、建筑结构该古建筑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由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组成。
主体建筑为三进式,依次为门厅、正厅和后厅。
建筑采用传统的木结构,檩柱榫卯工艺精湛,结构稳固。
屋顶采用青瓦覆盖,屋檐下悬挂着精美的彩画,彰显了明代建筑的独特风格。
四、建筑特点1. 建筑风格独特:该古建筑融合了明代建筑的特点,既有北方建筑的庄重和严谨,又有南方建筑的灵动和秀美。
建筑形式简洁大方,线条流畅,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
2. 艺术装饰精美:建筑内外装饰充满了艺术气息。
门厅的门楣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和神兽,展示了明代雕刻艺术的高超水平。
正厅的梁柱上绘制着精美的彩画,细腻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令人赞叹。
3. 空间布局合理:建筑内部的空间布局非常合理,各个功能区域有序排列,互相衔接。
门厅作为接待和过渡空间,正厅作为主要活动场所,后厅作为起居和休息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用途。
五、文化价值1. 历史见证:该古建筑见证了明代的兴衰和社会变迁,是历史的活教材。
通过对其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了解明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2. 传统文化传承:作为传统建筑的代表,该建筑传承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施工工艺,对后世的建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建筑内的艺术装饰和彩画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珍贵遗产。
3. 城市形象提升:该古建筑作为城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仅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象征。
通过保护和修复,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吸引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了解。
古建筑调查报告
古建筑调查报告一、龙尾关概况龙尾城又名龙尾关、下关,位于下关西洱河北岸,西起天生桥,东至大关邑村,由苍山斜阳峰南坡向东延伸,城南有天然护城河——西洱河。
东西长约4公里,南北宽0。
5公里,唐朝樊绰编写的《蛮书》有记载:“龙尾城,阁罗凤所筑。
萦抱点苍南麓数里,城门临洱水下。
河上桥长百余步。
”初为边关哨所,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南诏王阁罗凤将其拓建为龙尾城,龙尾城的历史已有1200多年。
是南诏都城的南大门,为南诏国的一镇边关,筑城的目的是为了拱卫南诏的首都太和城。
龙尾城的地势十分险要:“倚苍山斜阳峰麓,扼洱河之尾,负山阴水,为郡南屏蔽。
”范围从天生桥(江风寺)起,到泰安桥附近,“以山为壁,以水为濠,内高外下,仰攻甚难也。
”因此龙尾城又称“龙尾关”,成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御敌于国门之外,是历史上著名的天宝之役的古战场。
龙尾古城已列入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名册,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龙阁罗凤时代所筑的龙尾城,只有南边的一道土夯城墙,到黑龙桥口临河建了一座小城,城门向南,面临西洱河,派有重兵把守。
此处是从南边进入大理的唯一通道,也是茶马古道北上的要冲。
明军傅友德攻破大理后,在龙尾城的原址筑了一座砖土小城,周边两里,只有三道城门,无东门。
现龙尾街、中丞街是这座城的中轴线,西门现名西门巷,南城门正对黑龙桥,城楼20世纪30年代初才被拆去。
清道光、咸丰年间,曾三次对龙尾城加固修缮。
龙尾城清代划归太和县,民国时期为大理县玉洱乡。
时至今日,尾古城内已有全长一公里多的龙尾街(茶马古道与博南古道的交叉口),1200多年历史的蛇骨塔,江风寺、风伯雨师庙、三清宫、文昌宫、关圣殿、武庙、文庙、玉皇阁、普济寺、财神殿、弥陀寺、白马庙、将军洞、灵瑞庵等20余处古迹,著名的三眼井、鹭鸶塘、大井、二井、小井、七蛙井等一批优质苍山矿泉水名井、名泉,菜园巷的马家花园、西门巷的李家大院、红土坡一号的一颗印进士府第、小井巷的杨家大院、龙泉巷的苏氏名医世家宅第、明代赵雪屏翰林府第、清代马恩溥翰林府第等数座名士宅院,依然散发着南诏、大理两个王国的古貌遗风。
中国古建筑调查报告...
中国古建筑调查报告...中国古建筑调查报告中国古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古建筑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艺术珍品。
本文将对中国古建筑进行一次调查,探索其历史、特点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中国古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古人就开始建造简单的房屋和祭祀建筑。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建筑逐渐发展成为以宫殿、庙宇和园林为代表的建筑形式。
这些建筑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是统治者权力的象征,也是人们信仰和娱乐的场所。
二、建筑特点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木结构:中国古建筑大多采用木结构,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特点之一。
木材的使用使得建筑具有优秀的耐震性能,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木工技术的精湛。
2. 斗拱结构: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
它通过斗拱的相互支撑,使得建筑能够更好地分担荷载,增强了建筑的稳定性。
3. 园林特色:中国古建筑中的园林设计独具特色。
园林中常见的假山、池塘和花草树木等元素,不仅美化了建筑环境,也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4. 艺术装饰:中国古建筑的艺术装饰十分精美,常常运用彩绘、雕刻和瓷砖等技法进行装饰。
这些装饰不仅增添了建筑的美感,也传递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中国古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它们通过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国古建筑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学者前来研究和欣赏。
这不仅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也为人们提供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其次,中国古建筑的建筑理念和技术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古建筑注重与自然的融合,追求和谐与平衡。
这种理念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借鉴,使得建筑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中国古建筑的艺术装饰和工艺技术也对现代艺术和工艺产业产生了影响。
家乡传统建筑调查报告
家乡传统建筑调查报告一、引言家乡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以其独特而美丽的传统建筑而闻名。
本报告旨在对家乡传统建筑进行调查研究,探究其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以及对当地文化的重要意义。
二、背景介绍1. 家乡历史悠久:家乡建立于数百年前,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小乡村,其历史可追溯到明朝。
2. 传统建筑的重要性:传统建筑是家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代表了家乡人民的智慧和劳动成果。
三、传统建筑类型1. 客家土楼:客家土楼是家乡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建筑之一,其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汉族和土族的建筑特点。
2. 四合院:四合院是家乡农村地区常见的传统建筑,具有庭院居住形式,注重私密性和家庭结构。
3. 水乡民居:家乡也有一些以水为中心的传统建筑,如仿古船屋和水上小屋,这些建筑体现了家乡独特的水乡文化。
四、建筑特点及设计原则1. 结构稳固:传统建筑通常采用木结构,通过巧妙的榫卯连接,使建筑更加坚固耐用。
2. 天井与庭院:传统建筑注重内部空间布局,通常有天井和庭院,以提供良好的采光与通风条件。
3. 木雕与彩绘:传统建筑的外观通常装饰有精美的木雕和彩绘,以展示家乡的传统工艺和艺术技巧。
四、建筑保护与传承1. 建筑保护:针对家乡传统建筑的保护,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修缮古建筑、完善保护制度等,以确保这些珍贵遗产的传承。
2. 传统建筑的利用:为了充分利用这些传统建筑,当地政府和社区组织了各种活动和节日,如文化展览、传统工艺表演等,以吸引游客并传承家乡文化。
五、结论家乡传统建筑是家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代表了家乡人民的智慧和劳动成果。
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建筑,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家乡文化,激发人们对家乡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希望未来能够继续加强保护和利用传统建筑,让家乡文化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历史遗迹调研报告(共6篇)
历史遗迹调研报告(共6篇)第1篇:历史遗迹调查报告---芒,似乎烈士的英魂正保护着这片大地。
在这座让无数人瞻仰的革命历史圣地我们将进行一次访谈式的社会调查,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可以增进人们对烈士陵园的了解和认识,并收集游客的相关建议,为更好地建设革命历史遗迹而尽我们的一份微力。
整个调查共有四个不同年龄段的对象,分别是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人,其比例如下图所示:二.少年篇少年们全都出生在90年代以后,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言行举止都体现着全新一代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可以看出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和老师既社会环境等对他们影响程度。
所以,很有必要对他们对烈士陵园和广州近代的历史的了解作一番调查。
调查显示,来烈士陵园参观的少年学生有近60%都是在班主任的带领下、以组团的形式来到这儿的,他们来这儿基本上都是以大部队的形式参观游览。
2---当问到他们对烈士陵园的最深的体会时,他们这样答道:烈士陵园是个庄严的地方,和课本里讲到的公园很像。
特别是那些高大挺拔的常绿松柏和雄伟的纪念建筑更令少年们心怀尊崇,而对于里面的革命故事则不多人知道,凡知道者皆来自于老师或者老一辈的人。
他们更多的是只知道这里是纪念革命先烈的地方,对于更深层次的问题则表现不适,具体比例如下图所示。
至于每年的清明都会有很多家长带他们过来祭拜,或许这也是一种让他们增进认识的方式,对此我们也顺便与家长进行了一些沟通,而家长则普遍认为现在的少年在这方面的知识和意识越来越薄弱,他们认为他们自己也有做的不过的地方,如自己本身也较缺乏这方的认识等,所以家长提出希望陵园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少年们能处身感受会更深,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自己学着去认识。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少年们对4---个不错的晨运地点。
当然也不乏有些游客是专程过来了解烈士陵园的一些烈士及其英勇事迹的,强调自己对烈士无限的敬仰。
除了那些专门过来了解革命烈士事迹的游客外,其他的对于我们所问及的“是否了解烈士陵园里面的烈士事迹”这一问题都比较迷茫,并不了解里面的历史。
建筑调查报告(精选5篇)
建筑调查报告(精选5篇)建筑调查报告(精选5篇) 当想知道某⼀情况、某⼀事件的来龙去脉时,我们需要带着创新精神去开展调查,最终根据调查情况形成调查报告。
但是相信很多⼈都是毫⽆头绪的状态吧,以下是⼩编精⼼整理的建筑调查报告(精选篇),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5 ⼀、前⾔ 调查时间:8.24下午 调查地点:安徽省黄⼭市屯溪⽼街 调查⽅法:实地考察、⽹上查阅调查内容:屯溪⽼街座落在安徽省黄⼭市屯溪区中⼼地段,北⾯依⼭,南⾯傍⽔,全长1272⽶,精华部分853⽶,宽5⾄8⽶。
包括1条直街、3条横街和18条⼩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构成的整个街巷,呈鱼⾻架形分布,西部狭窄、东部较宽。
因屯溪⽼街坐落在横江、率⽔和新安江三江汇流之处,所以⼜被称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也是中国“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
2009年,屯溪⽼街与北京国⼦监街、苏州平江路⼀同当选为“中国历史⽂化名街”。
在屯溪⽼街我们主要参观了具有“青砖⼩⽡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典型特⾊的徽派建筑,品尝了看着恐怖吃着⾹软的安徽特⾊⼩吃⽑⾖腐,品茗了安徽著名的黄⼭⽑峰以及贡菊茶。
“不吃汪⼀挑,⽩⾛⽼街这⼀遭”,这句话就是形容赫赫有名的主⼈公汪⼀挑馄饨的,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品尝就在外⾯留了影,也是留下了⼀点遗憾。
调查⽬的: 1、能够加深对徽派建筑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知识的理解 2、建⽴⼈⽂旅游资源的⼀般思路和⽅法 3、能够对⽼街⼈⽂旅游资源背景进⾏分析 指导⽼师:王瑾⽼师、刘佳雪⽼师、余⼦萍⽼师、孙景荣⽼师 徽派建筑之安徽屯溪⽼街 概述:区域位置:屯溪⽼街座落于安徽省黄⼭市屯溪区中⼼地段,北⾯依⼭,南⾯傍⽔,全长1272⽶,精华部分853⽶,宽5⾄8⽶。
坐落在横江、新安江、率⽔三江汇流之处。
历史:清朝初期,⽼街发展到,清末,屯溪茶商崛起,屯溪绿茶外销兴盛,茶号林⽴,茶⼯云集,各类商号相继开放,街道逐渐从⼋家栈逐渐像东延伸,形成⽼街。
古建筑考察报告范文doc
古建筑考察报告范文篇一:古建筑调查报告古建筑调查报告题目:洛阳古建筑调查报告指导老师:黄杰专业:装饰艺术设计学号:Z 姓名:李英飞目录内容摘要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2)(一)、调查的时间 (3)(二)、调查的地点、方式 (3)(三)、调查的目的 (3)(四)、调查的内容……………………………………………………………… (3)(五)调查的过程 (4)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5)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5)四、结语 (6)内容摘要河南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
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
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1961年,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另外,安徽、青海、江西以及山西等地,也有“白马寺”。
在十三朝古都洛阳市东郊一片郁郁葱葱的长林古木之中,有一座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刹”的白马寺。
这座一白马寺白马寺千九百多年前建造在邙山、洛水之间的寺院,以它那巍峨的殿阁和高峭的宝塔,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人。
洛阳白马寺[2]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乃佛教传入我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誉为“释源”、“祖庭”。
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
史载: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
公元六十七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洛,汉明帝躬亲迎奉。
公元六十八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
白马寺座北面南,总面积二百余亩,其主体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2]、接引殿、毗卢阁五层殿堂及中国第一释迦舍利塔。
白马寺是一处保存完整、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古建筑考察报告
北京古建筑考察报告篇一:北京考察报告北京考察报告古建筑屋顶装饰此次的北京几日游,虽短暂,却也难忘。
每日的行程都安排的满满的,天坛、故宫、十三陵之定陵、长城、颐和园、国家博物馆、鸟巢、水立方。
这几个景点都一一参观。
虽然说有点走马观花,但是也带给心里不小的震撼。
此次行程中,属故宫还有长城最令我震撼,古人真的很伟大,在没有任何高科技技术辅助的情况下,都能建造出如此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
不过,故宫如此雄伟的建筑中,那屋脊上带有趣味的小兽倒是引起了我的兴趣。
在我国的古代建筑中,凡级别较高的官室殿堂,一般都采用大屋盖、曲面坡、高起脊、深出檐的作法,给人以雄伟庄严、壮丽恢宏的视觉美感,这也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坦荡而庄严、恢宏而持熏的气度,遂而成为自成体系的东方建筑特色。
而罱顶饰件,除起结构力学作用外,则更多的是为建筑美学增色。
屋顶上的吻和兽即为其中之主要部件。
吻,就是屋顶正脊两端凸出于屋脊的装饰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不嗣的历史阶段,它的名称、造型、体重和文化内含也都各异;但是,它又不同于王朝更替那样楚汉分明。
它的发展乃足一个承前启后的渐变过程,犹如父子相承而叉各有千秋.祖孙血脉相传而又各各迥异。
故尔,仅以一吻一兽即为某一建筑精确断代.实有唐突之嫌。
宋人高承在《事物纪原》中转引《青箱杂纪》云:“海有鱼,虬尾穆传》亦云:“(前刺史李世哲)多有非法,逼买人宅,广兴屋宇,皆置鸱尾??”足见北朝时.屋宇鸱尾已经“迎风拂云”、普遍施用了。
其造型、其体量已远远超越两汉;其名称日“鸱尾”。
此时之所谓鸱尾倒与《青箱杂纪》十分吻合,仅以似鸱鱼之尾装饰正脊。
所以仅用其尾者,缘其“用以喷则降雨也”,亦乞以降雨灭火故。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鸱尾(明代仿制),不但眼、口、鼻分明,而且还浮雕出牙、须、角等的细部——原先的鸱尾如蛹之化蝶,已彻底蜕变成有首有尾、身体蹋睹之怪兽形状,当已由“尾”名副其实地转化成“吻”。
佛光寺东大殿鸱尾佛光寺东大殿屋脊兽是指出现在中国传统建筑屋顶上的重要构件,它常以实有或虚拟的动物形象出现,如鸱吻、龙、凤、瓦猫、狻猊、鱼、大象、孔雀等。
古迹调查报告怎么写
古迹调查报告怎么写古迹调查报告怎么写导语:古迹,是指先民在历史、文化、建筑、艺术上的具体遗产或遗址。
那么,古迹调查报告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迹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古迹调查报告一我的家乡古城保定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称为"京畿重镇、首善之区" ,因而,文物资源非常丰富。
2008的年暑假,我仅怀着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我长大的地方-保定市区的名胜进行了更深入的调查了解,对家乡的旅游状况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思考。
现将此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
家乡保定是河北省的第一文物大市。
据了解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13处其中,清西陵、满城汉墓、燕下都遗址等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
其中,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钟楼、大慈阁等分布于保定市区内,因此我的调查主要围绕这些古迹进行。
假期之初,我首先从览了保定最繁华的地方-裕华路。
在保定繁华的裕华西路上,总督署门前的两根大旗杆高达十余丈, 老远就能看见, 据说当年的旗杆早已毁于战火, 是保定人自己凑钱把它重新竖了起来, 现在成为保定的标志之一。
总督署宽敞的黑色大门,高高的灰色围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古衙署。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直隶总督署博物馆丰富的历史内涵正是今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人们走进博物馆,不仅能领略总督署特有衙署建筑风貌,同时也能从发生在这里的历史事件中学到知识,受到儆诫。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沉重的历史,面对一次次失败屈辱的历史事件,甲午海战失败,八国联军入侵,不平等条约签订……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能深刻地认识到落后的代价是惨重的,中国需要改革,中国必须强盛,从而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美好情怀。
据工作人员的介绍,自博物馆对外开放以来,每年约有10万人来这里参观,1996年,总督署被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古建筑保护管理的调查报告范文
古建筑保护管理的调查报告范文一、对古建筑防火的必要性。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高堂大厦、琼楼玉宇,由于自然或人为的火灾,顷刻之间化为乌有。
近代就有天安门城楼遭雷击起火。
秦代的阿房宫、始皇陵,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明清两朝的北京故宫,几百年间烧毁过多少次,现在真正的明代以前建筑,已经所剩无几了。
古建筑古建筑起火,造成的火灾损失是无法以金钱来估量的。
除建筑物本身的艺术价值以外,在建筑物内一般还保存着大量的历史雕塑、绘画、古代碑刻等具有极强欣赏价值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
古建筑是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珍贵遗产,一旦发生火灾,造成严重的后果,我们都有可能成为历史的罪人。
古建筑往往和当地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成为当地的旅游资源。
成为当地政府收入的一部分,一旦发生火灾,肯定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如果火灾扑救不及时,造成游客伤亡事件,会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
1998年临汾市尧庙发生特大火灾,烧毁广韵殿砖木结构建筑一座,尧王等泥塑9樽,直接经济损失450多万元,损毁的历史文化价值更为巨大。
二、引起古建筑火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木质建筑,极易燃烧。
因为大多数古建筑都是木质建筑,木材经过一百多年或几百年的干燥,成了极易燃烧物品,特别是一些枯朽的木材,火灾载荷远远高于现行的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火灾负荷量,火灾危险性极大。
再加上古建筑一般都有油漆彩绘以及屏风、挂画垂帘等大量可燃装饰,一旦失火,室内散热差,温度升高快,很容易引起轰燃。
(二)人为火灾隐患较多。
(三)自然灾害可能引发古建筑火灾。
三、古建筑灭火的复杂性有以下几点来决定的。
(一)建筑部局决定了其灭火的复杂性。
古人基于空间和相互照应的初衷把古城内的建筑设计成了珠联璧合式的构造,形成一种:登上一户屋顶便可游万家灯火的奇观。
这就决定了一旦起火,即有可能形成火烧连营的后果。
如1964年,承德外八庙的普佑寺遭雷击烧毁,今仅存遗址;1985年4月坐落在甘南高原上的拉卜楞寺大经堂发生火灾,连同正在展出的1000多件珍贵文物,被无情大火毁于一旦。
古建筑调研报告
古建筑调研报告古建筑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古建筑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为了深入了解古建筑的保护状况并提出相关建议,我们对某城市的古建筑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范围和方法我们选择了该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作为调研范围,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研。
三、调研结果1.古建筑保护意识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市民对古建筑的保护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有人表示对古建筑的拆除和改造持赞成态度。
2.古建筑保护现状不容乐观。
实地考察中发现,部分古建筑存在质量问题,如墙体龟裂、屋顶漏水等,缺乏有效保护措施。
3.古建筑利用方式单一。
大部分古建筑被改造成商业用途,经营范围单一,缺少多样性。
4.古建筑文化传承有限。
调查发现,少数市民能够对古建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有所了解,但多数市民对古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知之甚少。
四、存在问题分析1.古建筑保护意识不足。
市民们缺乏对古建筑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可能是由于教育宣传力度不够,或是缺乏对古建筑的正确理解。
2.古建筑保护现状不容乐观。
部分古建筑的质量问题可能是由于长时间未进行维护和修缮,或是使用不当导致的,需要加强保护工作。
3.古建筑利用方式单一。
古建筑被改造成商业用途固然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但也需要考虑如何兼顾古建筑的保护和多样化利用。
4.古建筑文化传承有限。
市民们对古建筑的文化内涵了解有限,可能是由于教育宣传不到位,或是对古建筑进行文化解读的工作不够。
五、建议1.加强古建筑保护宣传。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市民对古建筑保护意识,增强对古建筑的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2.加强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工作。
对于已经出现质量问题的古建筑,需要及时进行修缮和保护,确保其长期保存。
3.多样化古建筑利用方式。
可以引入更多元化的商业模式,如咖啡馆、书店等,以丰富古建筑的功能,提升其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加强古建筑文化教育。
通过举办讲座、展览等活动,向市民普及古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提升其文化传承能力。
最新名胜古迹调查报告
最新名胜古迹调查报告最新名胜古迹调查报告篇一:安阳历史文化遗产现状及调查报告安阳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现状调查班级:组长:电话:组员:指导老师:实践时间:安阳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现状调查摘要: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历史上的瑰宝,随着经济全球化、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高,历史文化遗产以其体现历史遗存的真实性、体现文化脉络的传承性和生态环境和谐性等独特的魅力,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安阳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都,有着各种各样的文化遗产,对于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论文通过对安阳文化遗产的现阶段保护情况,分析了公民在本地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公民对政府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是否起到了相应的作用,同时也通过问卷调查询问群众认为应该开展怎样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通过调查对安阳本地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以及积极的倡导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为安阳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安阳市文化遗产开发保护调查目的了解安阳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以后发展的对策。
调查对象安阳工学院学生、社会群众等。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
本论文通过对学生及社会群众进行抽样调查的方法来分析安阳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的了解、及今后的对策等。
结果表明只有5%的对本地区文化遗产较了解,只有25%分人会积极主动去参加一些文化保护的活动,为文化遗产保护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安阳市历史文化遗产开发和保护的意义(一)安阳市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安阳市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公元前1330年,盘庚将都城从奄迁到殷,以后273年商朝不再易都。
可以说,安阳是我国有确切历史可考的第一个都城。
安阳还是周易的发祥地,红旗渠的故乡,历史文化底蕴十分丰厚。
安阳殷墟在2006年已经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另外,在十一五期间全国100处大遗址名单的三杨庄汉代村落遗址,隋唐著名的瓦岗寨起义地,岳飞故里等许多文化遗产都坐落于安阳。
古建筑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古建筑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为了深入了解古建筑的历史价值、文化意义和保护现状,我们小组开展了古建筑调查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调查旨在通过对古建筑实地考察、资料收集和分析,为古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
二、调查背景与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古建筑面临着拆除或破坏的威胁。
为了唤起公众对古建筑保护的重视,我们小组决定开展古建筑调查活动。
本次调查的目的如下:1. 了解古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艺术价值;2. 分析古建筑的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3. 探讨古建筑保护与利用的有效途径;4. 增强公众对古建筑保护的意识。
三、调查方法与过程1. 文献资料收集:我们通过查阅相关书籍、论文、新闻报道等资料,了解古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保护现状。
2. 实地考察: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进行实地考察,包括古村落、古寺庙、古民居等。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详细记录了建筑的结构、装饰、材料等信息。
3. 访谈:我们与古建筑保护专家、当地居民等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古建筑保护的看法和建议。
4. 数据分析:我们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古建筑保护的现状和问题。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1. 古建筑的历史背景: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宫殿、庙宇到民居、园林,古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2. 古建筑的建筑风格:古建筑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如宫殿建筑的宏伟壮观、寺庙建筑的庄严肃穆、民居建筑的朴素自然等。
3. 古建筑的保护现状:虽然近年来古建筑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许多古建筑仍面临着破坏、失修、拆除等问题。
一些古建筑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已经面临坍塌的危险。
4. 古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首先,古建筑保护意识不足,部分古建筑被拆除或改建;其次,保护资金投入不足,古建筑修缮和维护工作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再次,古建筑保护技术落后,缺乏专业的保护人才。
五、保护与利用建议1. 加强古建筑保护宣传: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提高公众对古建筑保护的意识。
古建筑调查实习报告(8篇通用)
古建筑调查实习报告(8篇通用)古建筑调查实习报告篇1根据学校的安排,我在这学期的的四个月里来到了湖南建工集团总公司昱盛·东方明珠项目部来完成我的建筑生产实习。
这是一个让我了解施工现场的好机会,这个工程我来的时候基础已经建好,虽然有点遗憾,但我还是很开心自己能来到这实习,可以很直观的看到该楼是怎么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的过程,让我更深一步的了解理论与实际的差别。
一:工程概况(在这就不写了,我这是在网吧自己打的,所以这个要回去看看才知道)简单的说一下吧:地下室两层,正负0以上是30层,层总高101.07米,属于高层建筑,一层有十户,平均每一户大约120个平方,地点在沿江风光带,离步行街也不是很远,是个风景优美地段繁华的地方!二:实习时间2月16号到6月16号根据在实习过程里经过学习,现场的实践和一些老前辈对我的一些解说和帮助,我总结出一些事项:(一)施工准备1放线:首先引测建筑的边柱,墙轴线,平以该轴线为起点,引出各条轴线。
模板放线时,根据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中心线和边线,墙模板要弹出模板的边线和外侧控制线,以便于模板安装和校正。
2)用水准仪把建筑水平标高根据实际标高的要求,直接引测到模板安装位置。
3)模板垫底部位应预先找平,杂物清理干净,以保证模板位置正确,防止模板底部漏浆或混泥土成形后烂根。
4)先确定模板的组装设计方案,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质量,安全交底。
5)模板应图刷脱模剂混凝土:1)混凝土中存在大量毛细孔道,水蒸发后毛细管中产生毛细管张力,使混凝土干缩变形。
增大毛细孔径可降低毛细管表面张力,但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
2)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的重要因素,使用减水防裂剂可使混凝土用水量减少25%.3)提高水泥浆与骨料的粘结力,提高的混凝土抗裂性能。
4)混凝土在收缩时受到约束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裂缝就会产生。
减水防裂剂可有效的提高的混凝土抗拉强度,大幅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关于走访家乡历史古建筑的调查报告格式
关于走访家乡历史古建筑的调查报告格式《走访家乡历史古建筑调查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对家乡的历史古建筑进行走访调查,以了解其现状和保护情况。
通过实地走访和相关资料收集,本报告对家乡历史古建筑的保护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家乡历史古建筑的保存情况和保护现状,为今后的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查方法1. 实地走访:我们走访了家乡的几座历史古建筑,包括古城墙、古庙宇、古钟楼等,对其建筑风格、保存情况进行了详细观察和记录。
2. 资料收集:我们还查阅了相关的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了解了这些古建筑的历史渊源和重要价值。
三、调查结果1. 古城墙:家乡的古城墙虽然保存相对完整,但部分城墙墙体出现了龟裂和脱落现象,需要进行修缮和加固。
2. 古庙宇:一些古庙宇因为年代久远,已经出现了倾斜和结构松动的现象,亟需加强保护和维修。
3. 古钟楼:家乡的古钟楼保存较为完整,但由于年代久远,其中的钟、鼓等古器具需要进行专业的保护和修复。
四、调查建议1. 增加保护力度:加大对历史古建筑的保护力度,拨专款用于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工作。
2. 强化管理措施:建立健全的古建筑保护管理机制,加强对古建筑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3.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历史古建筑保护的重视和认识。
结论:家乡的历史古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并采取措施,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和管理,使其得以长久保存,让后人能够继续感受古建筑的魅力和历史文化的魂魄。
家乡古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调查报告
家乡古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调查报告古建筑是一座城市的重要标志,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本报告旨在对家乡古建筑进行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调查,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古建筑的历史背景家乡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众多令人瞩目的古建筑。
这些古建筑大多数建于几百年前,见证了家乡的兴衰和变迁。
其中最著名的包括XXX庙、XXX宫和XXX古城墙等。
这些建筑物代表了我家乡丰富的历史文化,是我家乡人民的骄傲。
二、古建筑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家乡的古建筑呈现出多种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外建筑艺术的精华。
在XXX庙中,我们可以看到典型的汉传建筑风格,包括檐口的剪裱和飞檐,以及宏伟的大殿。
而XXX宫则展示了家乡与外来文化交流的成果,其建筑风格融合了汉传建筑和西洋建筑的元素。
XXX古城墙则体现出古代军事建筑的独特魅力,它是我家乡城市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古建筑的文化价值1.历史价值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它们记录了家乡的沧桑和发展。
通过研究古建筑的历史背景和建筑风格,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家乡在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例如,通过研究XXX庙的建筑风格和铭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家乡在古代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2.艺术价值古建筑是艺术的结晶,它们展示了优秀的建筑设计和工艺技术。
在XXX宫的建筑中,我们可以欣赏到精美的雕刻和绘画,这些艺术品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追求。
古建筑的建筑风格和装饰元素也对后世的建筑设计和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社会价值古建筑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它们是人们聚会、祭祀和娱乐的场所。
家乡的古建筑也成为了旅游景点,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这为我家乡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提供了宝贵的机遇,为当地居民的就业和生活质量带来了积极影响。
四、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家乡的古建筑,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保护意识通过开展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古建筑保护的认识和重视。
关于古建筑实习报告4篇
关于古建筑实习报告4篇古建筑实习报告篇1本学期的实践周实践是一个特别有意义的实践。
这是一个让我们能够深刻了解建筑的机会,一个可以让我们亲身走进古代建筑,感受古代建筑文化的机会,同时让我更好的领略建筑艺术的魅力。
时代在速度发展着,新一代的建筑也不断的创造着,但是去看懂读懂体会古人建造的古代建筑也是作为一名建筑学子的必要课程。
这次的古建测绘实践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也对古代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实践目的:通过本次实践周的实践我们能够从历史中学习建筑,建立建筑体验与认知,总结建筑经验,培养专业素养。
通过实际测量并绘制测绘文本,体验建筑的空间感、材料的应用、建筑的尺度感等,把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古代建筑和古代建筑装饰设计的常用方法手段,全方位了解设计,与现代建筑公共思考,创造性应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践地点:厦门卢厝(成功大道与思明南路交汇处,西南角)三、实践时间:20__年7月9日——20__年7月20日四、实践内容:对厦门卢厝的古建筑进行测量并绘制CAD图,电子模型以及实体模型。
下面首先让我介绍一下厦门卢厝这一有代表性的古厝。
卢家大厝位于厦港福海社区围仔内巷,是清末旅菲华侨卢安邦(又名卢国梁)历时三年构筑的一座近代红砖民居精品。
卢厝坐北朝南,占地近千平方米,由中轴对称的两落横向大厝和两侧纵列护厝及院前石埕组成,埕周为围墙,中间建一个高大门楼,形成完整的群落,十分气派。
前后大厝平面均为三进三开间,明间为宽敞的厅堂,左右均设厢房,后厅比前厅深阔,设神龛,是祭祀、议事的厅堂。
卢厝的两落主厝采用的是抬梁式木架构及单檐尖山式,硬山屋顶,弧线形燕尾式屋脊,其间以过水廊相连接,围合成中心大天井。
东西护厝为琵琶式山尖硬山屋顶,与大厝之间留有狭长天井,以漏窗墙分隔成对称四小天井,与前后护厝小房厅自成小单元居室。
东西前半部天井中另加盖小方亭,用于休闲和会客。
护厝前檐下贯穿南北的走廊,同院后巷弄及中央廊道连通,形成了整体建筑的联系纽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建筑调查报告
题目:洛阳古建筑调查报告
指导老师:黄杰
专业:装饰艺术设计
学号:Z
姓名:李英飞
目录
内容摘要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2)
(一)、调查的时间 (3)
(二)、调查的地点、方式 (3)
(三)、调查的目的 (3)
(四)、调查的内容 (3)
(五)调查的过程 (4)
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5)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5)
四、结语 (6)
内容摘要
河南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
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
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1961年,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另外,安徽、青海、江西以及山西等地,也有“白马寺”。
在十三朝古都洛阳市东郊一片郁郁葱葱的长林古木之中,有一座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刹”的白马寺。
这座一白马寺
白马寺千九百多年前建造在邙山、洛水之间的寺院,以它那巍峨的殿阁和高峭的宝塔,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人。
洛阳白马寺[2]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乃佛教传入我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誉为“释源”、“祖庭”。
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
史载: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
公元六十七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洛,汉明帝躬亲迎奉。
公元六十八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
白马寺座北面南,总面积二百余亩,其主体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2]、接引殿、毗卢阁五层殿堂及中国第一释迦舍利塔。
白马寺是一处保存完整、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2001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4A景区。
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
它的营建与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紧密相连。
相传汉明帝刘庄夜寝南宫,梦金神头放白光,飞绕殿庭。
次日得知梦为佛,遂遣使臣蔡愔、秦景等前往西域拜求佛法。
蔡、秦等人在月氏(今阿富汗一带)遇上了在该地游化宣教的天竺(古印度)高僧迦什摩腾、竺法兰。
蔡、秦等于是邀请佛僧到中国宣讲佛法,并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跋山涉水,于永平十年来到京城洛阳。
汉明帝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寺院。
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遂将寺院取名“白马寺”。
从白马寺始,我国僧院便泛称为寺,白马寺也因此被认为是我国佛教的发源地。
历代高僧甚至外国名僧亦来此览经求法,所以白马寺又被尊为“祖庭”和“释源”。
白马寺建寺以来,其间几度兴废、几度重修,尤以武则天时代兴建规模最大。
白马寺为长方院落,坐北朝南,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齐云塔等。
游览白马寺,不但可以瞻仰那些宏伟、庄严的殿阁和生动传神的佛像,而且可以领略几处包含有生动历史故事的景物
(一)调查时间
2013年4月5日—2013年5月1日
(二)调查的地点、方式
洛阳白马寺
首先在网上浏览一下相关信息,然后以社会实践的方式进行实地考察(三)调查的目的
①了解更多的古建筑文化,包括增强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
②做到学以致用,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
③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调查的内容
1961年国务院将白马寺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又成立了白马寺文物保管所。
现在,白马寺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4A级旅游景点。
白马寺有中国佛寺“祖庭”之称,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因汉明帝“感梦求法”,遣使迎请天竺僧人回洛阳后而创建。
历代屡有修葺增缮,唐代前期达到最盛,武则天曾派亲信薛怀义任住持,安史之乱后即有残损,明嘉靖三十年(1551)重修后,始成今日之规模布局。
寺址位于汉魏洛阳故城雍门西,现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典及毗卢阁等建筑,殿堂共达百余间。
山门外有东汉来华的天竺僧迦摄摩腾、竺法兰之墓,青石刨砌。
寺内还有唐代经幢。
元代华严大师文才撰、赵孟頫书写的《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碑》及原存石刻弥勒菩萨像已被盗往美国。
大雄宝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及阿弥陀佛,东西分置十八罗汉,均为元代以来干漆工艺制成。
寺后部有清凉台,台上建有毗卢阁,西侧配殿中置摄摩腾和竺法兰之像。
白马寺有金大定十五年(1175)所造齐云塔,塔为四方形密檐式,高35米,塔身挺拔秀丽。
白马寺建成后便成为东汉最主要的译经场所。
摄摩腾、竺法兰首先在这里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之后天竺僧人昙柯迦罗又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律《僧祗戒心》。
随着佛经汉译本的逐渐增多,佛教在我国日益广泛传播开来。
所以尽管后来佛教派系繁多,刹庙林立,但白马寺一直被佛门弟子同尊为“释源”,即中国佛教的发源地。
白马寺原来的建筑规模极其宏伟壮观,千百年来已几度兴衰,现存建筑多为明清两代修建。
整个寺庙坐北朝南,为一长形院落,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
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等,均列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
虽不是创建时的“悉依天竺旧式”,但寺址都从未迁动过,因而汉时的台、井仍依稀可见。
整个寺庙布局规整,风格古朴。
园内古树成荫,四时落英缤纷,增添了佛国净土的清净气氛。
白马寺山门采用牌坊式的一门三洞的石砌弧券门。
“山门”是中国佛寺的正门,一般由三个门组成,象征佛教“空门”、“无相门”、“无作门”的“三解脱门”。
由于中国古代许多寺院建在山村里,故又有“山门”之称。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 曾重建。
红色的门楣上嵌着“白马寺”的青石题刻,它同接引殿通往清凉台的桥洞拱形石上的字迹一样,是东汉遗物,为白马寺
最早的古迹。
山门左右两侧各立一匹青石圆雕马,身高1.75米,长2.20米,作低头负重状。
相传这两匹石雕马原在永庆公主(宋太祖赵匡胤之女)驸马、右马将军魏咸信的墓前,后由白马寺的住持德结和尚搬迁至此。
走进山门,西侧有一座《重修西京白马寺记》石碑。
这是宋太宗赵光义下令重修白马寺时,由苏易简撰写,淳化三年(992)刻碑立于寺内的。
碑文分五节,矩形书写,人称“断文碑”。
山门东侧有一座《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石碑,这是元太祖忽必烈两次下诏修建白马寺,由当时白马寺文才和尚撰写,至顺四年(1333)著名书法家赵孟頫刻碑,立于寺内的,人称“赵碑”。
过东西对称的两碑,便是白马寺的第一殿——天王殿。
1973年,为迎接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访问洛阳白马寺,周恩来总理亲批从故宫慈宁宫大佛堂调拨到白马寺一批佛像,包括现存镇寺之宝三世佛,东西两侧为十八罗汉。
这些造像传为元代塑造,佛龛仙楼等。
其实当初调拨的文物不止是大佛堂内的文物,还有慈宁宫和寿康宫等处文物共计2000余件。
包括周所周知的佛堂内各式造像、供器、法器,还有太后太妃生活起居时用的家具、挂屏、摆件等等。
这其中涉及到了故宫外西路区域的很多宫殿。
(五)调查的过程
可从西关乘坐56路公交车可直达白马寺院,车程约1小时
根据我们在网上搜集到的资料,结合着导游的引领介绍,我们了解到更多地白马寺文化及各个时期的繁华程度,以及更深层次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