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残心理辅导]自残后学生心理疏导

合集下载

16岁的女孩子自残怎样开导

16岁的女孩子自残怎样开导

16岁的女孩子自残怎样开导首先您要明白自残心理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对自己的一个保护,自残比较狭义的概念是通过伤害自己的躯体这种方式来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

她有可能是不想让另外的东西伤害他,才用自残的形式伤害自己,她能够接受自残的伤害不能接受来自于情感或者父母之间控制的伤害,对她来说把更难接受的伤害屏蔽掉,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防止另外的侵犯;或者她通过自残表达抗议,向父母表达抗议,是她一种发泄情绪的手段和方式,可以使她内心获得平衡和控制感;也可能是一种对自我的否定,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价值,比如父母小时候对她的溺爱,使她产生了较强的自我中心倾向,而当她进入中学之后,她的这种心理没有得到满足,父母从关心她的生活转向了关心她的学习,但是她已逐渐进入了心理断乳期,急需父母对她的心理需要给予极大的关注,可是事实上,父母的行为恰恰背离了她的愿望,使得她越来越感到不受重视,加上学习成绩不理想,自己也无法肯定和悦纳自己,这种心理上的失衡无处发泄,但又急于发泄,这样,她唯一能找到的对象就是她自己,通过自残来使她得到暂时的缓解;或者是感情上无力,由于早恋无法挽回喜欢的人等等,是一种恨的表达方式;或者通过自残达到内心的需求,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惩罚别人,惩罚在意他的人。

那么作为家长如何开导和教育呢?第一,加强沟通理解,提高认知,让孩子接纳自己。

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和她共同分析了产生现在这种行为的原因,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没有问题就不叫成长,因为有了问题就会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解决了,自己才会长大。

所以,她并不是不正常,只是因为一些原因,导致了现在这个问题。

让她好好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她产生了现在这个行为,提示她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考虑,使她明白产生这种行为的必然性,以及现在存在这种倾向的同学的普遍性,使她接受自己,减轻对自己的消极认识。

告诉她这样做的后果会影响自己的顺利成长,增强了她解决问题的动机和信心。

学生自残如何心理疏导案例

学生自残如何心理疏导案例

学生自残如何心理疏导案例
《学生自残心理疏导案例》
张同学,一个平时看起来挺开朗的孩子,怎么会突然就开始自残了呢?这可把老师和家长都急坏了!
有一次,我去张同学家里家访。

一进门,就看到张同学坐在角落里,神情黯淡。

我走过去,轻声问:“张同学,怎么啦?”张同学低着头,不说话。

他妈妈在旁边着急地说:“这孩子最近不知道怎么了,老是把自己弄伤啊!”我心里一揪,这得多疼呀!
我试着跟张同学聊天,一点点地打开他的心扉。

我问他:“是不是在学校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啦?”他沉默了一会儿,喃喃地说:“同学们都不跟我玩,他们都笑话我。

”哎呀,这不就是孩子们之间常有的小矛盾嘛,但怎么就会让他这样伤害自己呢?这就像一棵树,被一阵小风吹过,就摇摇欲坠了,多让人心疼啊!
然后我开始耐心地跟他说:“张同学呀,每个人都会遇到不被理解的时候呀,这很正常的。

你不能因为这个就伤害自己呀!”我给他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一只小鸭子,也总是被其他鸭子排挤,但它最后找到了真正理解它的朋
友。

我问他:“你不想也找到真正懂你的人吗?”他看着我,眼睛里有了一点光彩。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和老师们都特别关注张同学,经常鼓励他,让他知道自己是被在乎的。

我们还组织了一些活动,让同学们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慢慢的,张同学的脸上又有了笑容。

你说,其实解决学生自残的问题难吗?我觉得不难,只要我们用心去关注他们,理解他们,给他们足够的爱和支持,他们就会慢慢好起来呀!就像那棵树,只要我们给它足够的阳光和水分,它终究会茁壮成长的,不是吗?
所以呀,当我们遇到这样的孩子,一定要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别轻易放弃!。

青春期心理辅导如何处理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

青春期心理辅导如何处理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

青春期心理辅导如何处理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青春期是人们成长过程中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常常面临各种情绪和生理上的挑战。

有些青少年可能会采取自我伤害的方式来应对内心的困惑和痛苦。

作为心理辅导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正确处理这种行为。

本文将探讨青春期心理辅导中处理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方法和技巧。

1. 了解自我伤害行为的原因处理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第一步是了解其原因。

青少年可能会采取自我伤害的方式来释放内心的焦虑、压力或者获得情感上的解脱感。

这种行为往往与他们的自尊心受损、自我认知不稳定、情绪失控等因素密切相关。

心理辅导师需要通过与青少年的对话和沟通,建立信任关系,并逐渐发现自我伤害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

2. 提供安全的沟通环境在处理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时,营造一个安全、无偏见和无批评的沟通环境至关重要。

青少年需要感受到心理辅导师的关怀、理解和尊重,才能够愿意开诚布公地与他们分享内心的困扰。

在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倾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感受,并且不对其进行指责和评判。

3. 教导适当的情绪调节技巧青少年常常因为缺乏有效的情绪调节技巧而采用自我伤害的方式来排解情感上的痛苦。

因此,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我们可以教导他们一些适当的情绪调节技巧。

例如,帮助他们学习深呼吸、放松技巧、冥想等方法,以帮助他们平复情绪,缓解内心的压力。

同时,还可以鼓励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将注意力从消极情绪上转移出来。

4. 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青少年常常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自我认知,把自己视为“失败者”或“无用之人”,这种认知容易导致他们对自我伤害行为的产生和坚持。

在心理辅导中,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强调他们的优点、长处和潜力。

通过赞美和鼓励,帮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重建自信,培养积极的自尊心。

5. 寻求家庭和社会的支持除了心理辅导,青少年在处理自我伤害行为时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心理辅导者可以与青少年的家长进行沟通,告知他们孩子面临的问题和需要的支持。

学生自残如何心理疏导教案

学生自残如何心理疏导教案

学生自残如何心理疏导教案教案标题:学生自残如何心理疏导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自残行为的定义、原因和影响。

2. 掌握心理疏导学生自残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向学生解释自残行为的定义和常见原因,例如情绪困扰、压力、自我认同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自残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知识讲解:3. 介绍常见的自残行为,如划伤、割伤等,并解释其可能的后果和风险。

4. 分析自残行为背后的情绪和心理需求,如寻求安慰、控制情绪等。

心理疏导技巧:5. 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并提供情绪表达的途径,如写日记、绘画、谈话等。

6.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如深呼吸、放松训练、运动等。

7. 鼓励学生寻求支持和帮助,如与亲友、老师或心理咨询师交流。

情感表达与问题解决:8. 指导学生学会表达情感,如通过写信、谈话等方式将内心的困扰与他人分享。

9.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根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寻求支持、改变思维方式等。

10. 提醒学生建立积极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以转移注意力和提升自我价值感。

自我认知与自我调节:11.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成就,培养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尊心。

12. 指导学生制定个人目标和规划,提高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鼓励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如参加社团、志愿者活动等。

总结:14. 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引导,强调自残行为的负面影响和寻求有效的帮助的重要性。

15. 提供相关资源和支持,如心理咨询服务、热线电话等。

教案评估:16. 设计相关的评估工具,如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了解学生对自残问题的认知和应对能力的提升情况。

注意事项:1. 在教案中要注重对学生的隐私和敏感问题的尊重,避免过于具体和侵入性的讨论。

2. 需要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和相关专业人员合作,确保教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您进行学生自残问题的心理疏导工作。

自残心理辅导自残后学生心理疏导

自残心理辅导自残后学生心理疏导

[自残心理辅导]自残后学生心理疏导找回曾经的纯真一个自残女生的个案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集美区乐安中学洪饪婷【摘要】本案例是一个自残女中学生的辅导个案,在辅导过程中主要采取认知领悟疗法、行为疗法和支持心理疗法对其进行心理辅导。

经过六次咨询后,使该学生克服了自残行为,并且在人际交往和情绪调控能力上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咨询得到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自残行为、认知领悟疗法、行为疗法一、一般资料lx学生的基本情况女,14周岁,八年级学生,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自我评价低,很少与人交流,独来独往。

3、个人成长史独生女,家庭经济条件一般。

父母关系紧张,时常吵架闹离婚。

母女关系紧张,母亲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在教育方式上也多以批评、训斥为主。

但是与父亲却很好。

最疼爱该学生的爷爷与三年前去世,让其一直很伤心。

第1页共1页刚上初一时被几个与自己关系很好的同学欺骗一起去殴打其他同学,事后那些同学都把责任推卸到她身上并由其一人承担处分。

现在觉得在生活中很少有值得她信任的人。

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上课从不主动回答问题,对学习毫无兴趣,同学们对她印象不好。

4、心理测验结果S C L-90测验结果显不: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指数超过正常水平。

二'学生的自述母亲很重男轻女,从小就对其分不满,平时对待自己的态度和行为都很不好,甚至有一次:朋友来家里做客,母亲在朋友在的时候装得对自己很好,甚至帮其倒水,可是,客人走后立即翻脸把刚倒的水拿走说是倒给自己喝的。

平时母亲对自己也有一定的暴力行为,为了对抗母亲对自己的偏见,甚至有用头撞茶几的行为来表示抗衡。

这些导致了导致母女关系一直很僵,在家里自己不愿意和母亲沟通,并且都是躲避与母亲碰面。

刚上初一时,班上有几个同学与起自己很好,自己对她们分信任,虽然她们对她灌输的都是欺压周围同学等不良的思想,可是自己也没有立场地服从她们。

在一次与她们共同殴打一女同学的事件中,她们压迫自己在学校保卫科录口供时把责任自己一个人抗下。

心理咨询处理自残行为的建议

心理咨询处理自残行为的建议

心理咨询处理自残行为的建议自残行为是一种令人担忧和困扰的心理问题,涉及到个体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提供有效的建议和支持对于帮助患者摆脱这种行为、恢复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处理自残行为的建议,以帮助心理咨询师更好地帮助患者。

一、建立信任关系心理咨询中,建立信任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对于参与自残行为的患者来说,他们可能会感到自责、羞愧和困惑。

因此,心理咨询师需要以关怀、理解和尊重的态度接纳患者,让他们感到安全和被接纳。

通过倾听和真诚的对话,心理咨询师可以逐渐与患者建立起互信关系。

二、了解自残行为的原因在处理自残行为时,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对于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自残行为可能源于多个因素,如心理压力、情绪失控、应对困难的无效方式以及精神疾病等。

心理咨询师应通过开放性问题和深入探讨来了解患者的情感、动机和背景,以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行为,并发现潜在的触发点。

三、情绪管理和应对技巧自残行为常常与情绪失控密切相关。

因此,在心理咨询中,帮助患者学会情绪管理和应对技巧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咨询师可以教授患者一些实用的技巧,例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冥想和倾诉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患者在情绪激动时恢复平静,并避免采取自残行为。

四、认知重构和解决方案制定自残行为往往与负面的认知、消极的自我评价和问题解决能力不足有关。

通过认知重构,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患者重新评估和修正对自身、他人和世界的认知。

同时,与患者一起制定解决方案也非常重要。

心理咨询师可以引导患者寻找替代自残行为的途径,并帮助他们制定可行的目标和计划。

五、家庭和社交支持家庭和社交支持对于处理自残行为非常重要。

心理咨询师可以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或关键人士分享问题,寻求支持和理解。

此外,咨询师还可以引导患者与相关的社会组织或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建立联系,以获得更全面的支持和援助。

六、定期检查和持续关注自残行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通常需要长期的关注和支持。

学生自残心理教育辅导心得体会

学生自残心理教育辅导心得体会

学生自残心理教育辅导心得体会
在进行学生自残心理教育辅导时,我发现以下几点是非常重要的体会和心得:
1. 建立信任关系:学生自残往往是一种应对情绪困扰和内心痛苦的方式,他们常常感到被误解和孤立。

建立起与学生的信任关系非常关键,让他们感到自己可以倾诉和被理解是开展有效辅导的第一步。

2. 不要用指责和批评的态度:学生自残行为背后常常有复杂的心理问题和情绪困扰。

在进行辅导时,我们要避免用指责和批评的态度来对待学生,而要以理解和支持的心态去倾听和引导他们。

3.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学生自残往往是为了减轻内心的痛苦和情绪压力。

通过与学生深入交流,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并寻找其他更健康的情绪调节方式。

4. 引导学生寻求专业帮助:作为教育者,我们能够提供一定程度的心理支持和教育,但并不代表我们具备专业的心理治疗和辅导能力。

因此,在遇到较为严重的自残问题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并提供相关资源和机构的信息。

5. 家校合作: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的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

与学生的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发展,对于学生的康复非常关
键。

在进行学生自残心理教育辅导时,我们要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以爱心和耐心去倾听和指导学生。

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独特的,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帮助他们摆脱自残行为,重建积极健康的心态和生活方式。

青少年自残行为的心理护理与应对方法

青少年自残行为的心理护理与应对方法

青少年自残行为的心理护理与应对方法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不少人出现了心理问题,且这种趋势逐渐低龄化。

青少年作为特殊的成长阶段,身体和心理尚在发育,认知不足,很容易出现自残行为。

因此,对于青少年的自残行为如何进行心理护理和应对,成了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一、了解青少年自残行为1.什么是自残自残主要是指人故意对自身肢体和精神造成伤害。

通常对于精神的伤害难以察觉,对肢体的伤害较为常见。

自残中最极端的情况就是自杀。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不同地区的青少年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残行为,并且发生率正在不断升高。

2.青少年自残的原因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全面发育的时期,有自我的意识和部分判断能力,但对事情了解不足,因此很容易陷入误区。

青少年常见的自残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种:(1)童年创伤:部分青少年在儿童时期或是早期经历过对其影响较大的事件,例如家庭成员之间相处不和谐、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模式、父母利益或是遭受家庭成员的虐待,以及在校期间被同学欺凌甚至是殴打等,都会造成青少年的心理创伤,导致其出现自残行为。

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在家庭不和谐以及家庭破裂等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自残的几率是幸福家庭孩子的20多倍。

如果早期遭受过童年的创伤,也会导致青少年出现负面情绪,更容易用消极的方式应对。

(2)特定阶段:青少年的成长发育正处于一个特殊的阶段,对任何事物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这也会导致自残行为在学生之间出现传染性。

再加上大多数青少年自残都会选择较为隐蔽的部位,因此老师和家长很难发现,同时也会增加这种危险行为的几率。

此外,青少年时期学业压力较大,且该阶段正处于“精神、心理断乳期”,也是身心快速发育的时期,但由于自身能力不足,因此在生活或学业上感到挫败时,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因而出现自残等极端行为。

(3)释放压力:当青少年在生活及学业上出现负面情绪时,例如紧张、焦虑、自责、烦躁等,但又没有正确渠道排解时,就会出现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

自残行为的心理解读与干预

自残行为的心理解读与干预

自残行为的心理解读与干预自残行为是指个体主动伤害自己身体而引起的物理伤害,它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自残行为的心理解读以及有效的干预措施是帮助自残者走出困境的关键。

本文将对自残行为的心理解读进行探讨,并介绍一些常用的干预方法。

一、自残行为的心理解读自残行为常常被视为一种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的方式,其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问题。

1.寻求解脱和控制一些自残者通过伤害自己身体来获得心理上的解脱感,并且通过控制自己身体的痛苦来抵消内心的困惑。

这种行为使得他们暂时从心理痛苦中解脱,获取短暂的安宁感。

2.情绪调节和自我惩罚自残行为有时也是一种情绪调节的手段。

一些人在无法应对激烈的情感时,通过伤害自己身体来转移注意力,减少内心的不安和痛苦。

此外,自残也可以成为一种自我惩罚的方式,因为自残者常常对自己有强烈的内疚感和自卑感。

3.寻求关注和帮助自残行为也可能是一种呼救的方式。

对于一些缺乏人际交往和支持的个体来说,自残行为可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并激发他人提供帮助和关心的动机。

二、自残行为的干预措施针对自残行为的干预主要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1.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情绪焦点疗法以及解决问题的疗法等。

这些方法的目标是帮助自残者认识到自己的负面思维和情绪,发展更健康、积极的应对方式。

- 认知行为疗法(CBT)CBT致力于帮助自残者识别负面思维和行为模式,并逐步培养积极的认知和行为习惯。

治疗师与患者共同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帮助患者从自残行为中获得解脱。

- 情绪焦点疗法情绪焦点疗法主要关注于情绪调节和情感表达。

治疗师与患者合作,通过接纳、理解和标识情绪,帮助患者学会有效地表达情感,并掌握积极的情绪调节技巧。

- 解决问题的疗法解决问题的疗法旨在帮助患者识别和解决导致自残行为的问题。

治疗师与患者一同制定目标,探索和开发适合患者的解决方案,并提供支持和指导。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通过调节患者的情绪和化学平衡来降低自残的欲望。

青少年自残行为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

青少年自残行为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

青少年自残行为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自残行为在青少年群体中逐渐呈现出增加的趋势,给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干预青少年自残行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讨论青少年自残行为的原因、影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

一、青少年自残行为的原因1.1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不稳定、家庭暴力、离异等问题是导致青少年自残行为的主要家庭因素。

这些问题会给青少年心灵带来创伤,使其无法应对负面情绪,最终导致自残行为。

1.2 学校压力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等学校因素也是引发青少年自残行为的重要原因。

过度的学业负担和社交压力会使青少年产生消极情绪,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宣泄和支持,他们可能会采取自残行为来减轻内心压力。

1.3 心理问题例如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问题会引发青少年自残行为。

这些心理问题使他们感到无助和绝望,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支持,青少年可能会选择自残作为逃避内心痛苦的方式。

二、青少年自残行为的影响2.1 身体伤害自残行为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身体伤害。

青少年可能会利用刀具、药物等方式进行自残,造成创伤或服药过量,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2.2 心理伤害自残行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他们可能会感到内疚、自责和无助,加剧了原有的负面情绪,使其陷入心理困境。

2.3 社交影响由于青少年自残行为的特殊性质,其社交关系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同学、朋友和亲人可能无法理解和接纳自残行为,进而导致孤立和隔离,加重了个体的心理负担。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3.1 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心理健康意识,使其能够及时认识到自残行为的危害和重要性,以便及时干预和帮助。

3.2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引导和支持,青少年可以有效地识别和管理自己的负面情绪,以减少自残行为的发生。

3.3 建立支持体系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建立起相互配合的支持体系。

儿童自残行为的心理干预方法

儿童自残行为的心理干预方法

儿童自残行为的心理干预方法自残行为是指一个人刻意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的行为。

尽管自残行为在成年人中也存在,但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中尤为常见。

儿童自残行为的出现往往暗示着心理问题的存在,因此,及早的干预和心理治疗对于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儿童自残行为的心理干预方法。

第一,建立一个安全的环境。

儿童自残行为的出现往往与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密切相关。

为了帮助儿童走出自残困境,我们首先要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家长和老师应该及时发现自残行为,但切忌对其进行责骂或批评,而是要表达对儿童困境的关切和理解。

同时,为儿童提供一个随时倾诉的机会,让他们知道自己可以随时找到人倾诉心事。

第二,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儿童常常会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而采取自残行为来寻求关注和支持。

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积极参与儿童的生活,关注他们的学习和情绪状态,并定期与他们沟通。

如果发现儿童有自残倾向,可以通过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找到更健康的方式来表达情绪和解决问题。

第三,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

儿童的自残行为往往与焦虑、抑郁和自我价值感等心理问题密切相关。

因此,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对于帮助儿童克服这些问题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情感支持、鼓励和赞美来提高儿童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与专业心理治疗师合作,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第四,培养积极的应对策略。

儿童自残行为往往是一种负面应对策略,试图通过伤害自己来减轻内心的痛苦。

因此,我们应该帮助儿童学会更积极和健康的应对策略,如深呼吸、放松技巧、运动和艺术等。

培养儿童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有一个积极的心理输出,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

第五,加强家庭教育。

儿童自残行为的存在往往与家庭环境和教育方法有密切关系。

因此,加强家庭教育对于预防和治疗儿童自残行为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注重与子女的良好沟通和亲子关系,提供积极的家庭氛围和情感支持。

此外,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教育他们正确应对问题和困难的方法。

中学生自残行为及其心理辅导对策

中学生自残行为及其心理辅导对策

■ 研究实践自残行为是指不以死亡为目的、故意伤害自身身体组织的行为[1]。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不同地区的青少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残行为,并且发生率正在逐渐升高[2-5]。

自残行为具有负面影响,极端的自残行为可能会导致死亡、身体损毁、残障等恶劣的后果,并且这种行为在青少年群体当中容易产生负面的互相感染,而严重危害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

本文以广东省中山市实验中学的中学生为例,对中学生自残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心理辅导策略。

一、中学生群体中常见的自残行为及表现割伤行为。

学校教师、校医及心理辅导教师发现,部分初中生存在使用钉子、碎玻璃片、小刀或其他尖锐物品割伤自己身体部位的行为。

学生大多割伤手臂及手腕处,部分学生会选择相对隐蔽的身体部位,以防被老师和同学发现。

撞击行为。

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用头部、拳头撞击墙体等行为,当被冲撞的部位体验到疼痛感的时候,便会停止下来,次数和频率均不固定。

鞭打行为。

一些中学生存在使用皮带、戒尺等尖锐物品鞭打自己的行为,这种行为一般发生在家里或隐蔽的场所,在学校期间学生会克制自己,以防被同学发现会觉得自己很变态。

过度拔毛发、指甲等行为。

这一行为主要出现在女生中,男生中较少。

主要表现为病理性的拔头发、拔手指甲等行为,并且次数频繁,持续时间长。

二、中学生常见自残行为的原因分析中学生面临着许多来自社会环境的危险因素和青春期发展阶段对他们提出的挑战。

他们出现上述自残行为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强烈的负面情绪体验和攻击行为学生出现自残行为与焦虑、挫败感、内疚感、自责感、压抑、烦躁、孤独感等强烈的负面情绪体验有关,这一发现与西方学者Guertin的研究结果一致[6]。

当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这些负面情绪,而又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来排解的时候,伤害和攻击自己身体的痛感,会暂时成为他们释放心灵痛苦的通道,自残行为可能减轻了学生情绪体验中的痛苦和挫败感。

(二)自残行为常伴随着特定的心理障碍中学生自残行为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躁郁症、双向情感障碍等有关。

心霾拨散是晴空——对一位有自残行为模式女孩的心理疏导

心霾拨散是晴空——对一位有自残行为模式女孩的心理疏导

辅导个案 ■一、案例描述一位班主任急匆匆地来到我的心理工作室,说她班上有一位有自残行为的女孩,请求我帮忙辅导。

事不宜迟,辅导时间预约在当天放学以后。

师生陆续离校后,班主任准时领着一个胳膊上包有纱布绷带的女孩来到我的工作室。

小女孩扫视了一眼咨询室,就低着头,站在班主任身旁,刘海遮住了大半个眼睛,脚无意识地随意擦着地上的一块脏迹。

女孩叫张小丽(化名),15岁,学习成绩较好。

女孩的父母在她三年级的时候离婚,她跟着爸爸生活。

据班主任介绍,之前这个孩子与一位最好的同学闹意见后,用刀划过手臂;上个月与妈妈在电话里发生冲突,也用刀划过手臂;今天中午一个人在寝室用刀划手臂,被同学撞见,赶紧抢过刀,然后报告班主任。

听了班主任的介绍,我初步了解了这个女孩面对重大生活事件的行为模式,即她在遇到重大生活事件时释放负性能量的行为模式是攻击自己、伤害自己。

今天中午的自残,一定是因为遇到了自己无法解决的矛盾或困惑。

基本情况了解后,我请班主任先回避,然后我的辅导正式开始。

我递给她一杯热水,示意她坐下。

她先开口:“老师,没什么,我划着玩的,你别管我,不耽搁你的时间了!”我知道小丽在拒绝我的帮助,她的心理防御机制很重;同时折射出小丽可能没有安全感。

如果不建立亲和的咨访关系,如果不减弱她的防御心理,咨询就很难有进展。

我立即接上话茬:“划着玩的?看到你把自己的胳膊划成这样,真是心疼!”可能是很久没有听人说过疼爱她的话了,小丽看了我一眼,然后低下了头。

我接着说:“我也有一个女儿,比你大5岁。

我女儿上初中的时候,有一天骑自行车摔到地上,胳膊上划了好长几道口子,在送到医院包扎时,我的心比女儿的伤口还要痛……”“您真好,您女儿真幸福!”她的眼睛红了。

“看到你今天的情景,不知怎么了,我就想起了我的女儿。

我也乐意像对待我的女儿一样来帮助你。

”“谢谢老师!”她的态度明显好了很多。

“告诉老师,划自己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张小丽摇了摇头,说一点儿都不疼。

孩子如何应对校园自和自残行为

孩子如何应对校园自和自残行为

孩子如何应对校园自和自残行为孩子如何应对校园自我与自残行为自我伤害和自残行为在校园中逐渐增多,给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帮助孩子理解并应对这种问题。

本文将探讨孩子如何应对校园自我伤害和自残行为的方法,以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一、了解原因首先,孩子应该了解自我伤害和自残行为的原因。

这些行为可能是因为情绪压力、心理困扰或悲伤等情感问题所引起的。

理解这些原因可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挣扎和痛苦,并更好地应对困难。

二、和家长、老师或辅导员沟通孩子应该学会和家长、老师或辅导员进行开放、真诚的沟通。

他们是可以信任和倾诉的人,可以提供支持和帮助。

通过沟通,孩子可以释放内心的压力,并获得积极的建议和指导。

三、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无法通过沟通解决问题,他们应该寻求专业的帮助。

咨询师、心理医生或其他心理健康专业人士能够提供更深入的支持和治疗。

他们可能会使用心理疗法、药物治疗或其他方法来帮助孩子恢复身心健康。

四、培养积极的生活方式积极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孩子摆脱自我伤害和自残行为的困扰。

孩子可以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如运动、绘画、音乐等,以分散注意力,缓解负面情绪。

同时,他们还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健康饮食、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时间规划,以维持身心的平衡与稳定。

五、建立支持网络孩子应该积极建立支持网络,包括与亲朋好友的联系以及参加社会团体和志愿者活动。

这些社交联系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帮助,增加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减少自我伤害的倾向。

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和家庭都应加强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

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应对能力是关键。

学校可以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家长可以关注孩子的情绪波动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七、营造积极的校园环境学校应该营造积极、宽容、关爱的校园环境,减少学生之间的欺凌和歧视行为。

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资源,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服务,让孩子们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自残行为与青少年心理健康自残行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和心理治疗建议

自残行为与青少年心理健康自残行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和心理治疗建议

自残行为与青少年心理健康自残行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和心理治疗建议自残行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和心理治疗建议自残行为是指个体故意对自己身体造成伤害的行为,它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划伤、割伤、烧伤等。

近年来,自残行为在青少年群体中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自残行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心理治疗建议。

自残行为首先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

青少年在进行自残行为时,往往处于一种无法承受的情感压力之下。

他们可能感到无助、绝望、焦虑等负面情绪,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自残来获得身体上的短暂缓解。

然而,这种缓解是非持久的,一旦自残行为结束,青少年往往会感到更深的内疚和抑郁,丧失对生活的信心,长期下去,会导致他们对生活产生极端的不满和反叛情绪。

其次,自残行为还会对青少年的社交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青少年在进行自残行为时,往往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困扰和内心世界,他们可能选择孤独自闭,逐渐与他人疏远,并且由于自残行为可能对身体造成明显的伤害,甚至需要医疗干预,这些都会加剧他们与家庭、亲朋好友的矛盾,进一步加深他们的孤立感和痛苦。

这种社交关系的破裂进一步加剧了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给他们的康复带来了困难。

针对自残行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我们应当提出相应的心理治疗建议:1. 寻求专业心理援助:青少年在遭遇心理困境时,应积极主动地寻求专业心理援助。

心理咨询师能够为他们提供专业的评估和指导,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问题,并提供恰当的解决方案。

此外,心理咨询师还能与青少年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提供长期的支持和指导。

2. 学习情绪调节技巧:青少年需要学会有效地处理情绪,而不是通过自残来发泄。

他们可以通过学习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运动等,来缓解焦虑和压力,并提升情绪的稳定性。

此外,他们还可以尝试书写、绘画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减轻内心的痛苦。

3. 增强社会支持系统: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青春期心理辅导如何处理青少年自倾向

青春期心理辅导如何处理青少年自倾向

青春期心理辅导如何处理青少年自倾向青春期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充满着变化和挑战。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常常会面临各种自倾向的问题,如自闭、自卑、自残等。

对于心理辅导师来说,正确处理青少年自倾向是至关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青春期心理辅导,以帮助青少年克服自倾向问题。

1. 简介青春期自倾向问题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在经历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时,往往会面临自倾向的困扰。

自倾向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自闭、自卑、自残等。

这些问题可能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长期的伤害,因此心理辅导显得尤为重要。

2. 建立信任和理解在青春期心理辅导中,建立起与青少年的良好关系是基础。

心理辅导师需要表达出对青少年的关心和理解,以拆除他们对心理辅导的抵触和防御。

通过积极倾听,让青少年有机会说出内心的困扰和疑虑,帮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的重要性。

3. 探索问题的根源在心理辅导过程中,了解问题的根源对解决自倾向问题至关重要。

青少年的自倾向往往不是孤立的现象,它们可能源于不良的家庭环境、学校压力、社交隔阂等多种因素。

通过与青少年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倾听,心理辅导师可以帮助他们揭示问题的根源,并为解决问题制定合适的计划。

4. 提供积极的支持和指导在心理辅导中给予积极的支持和指导对青少年克服自倾向问题至关重要。

心理辅导师可以通过制定可行的目标和行动计划来帮助青少年增强自信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积极的社交活动,培养良好的自我认同感和适应能力。

5. 建立积极的支持网络除了心理辅导师的支持外,建立积极的支持网络也是帮助青少年处理自倾向的重要环节。

辅导师可以鼓励青少年与朋友、家人、社区资源建立联系,寻求帮助和支持。

同时,辅导师也可以组织一些适合青少年的社交活动,帮助他们建立新的友谊和互助关系。

6. 持续跟进和评估青少年的心理辅导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辅导师需要进行持续的跟进和评估。

通过定期与青少年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和问题解决进展,及时调整辅导计划和方法,确保他们得到持续的帮助和支持。

自残心理辅导自残后学生心理疏导

自残心理辅导自残后学生心理疏导

[自残心理辅导]自残后学生心理疏导找回曾经的纯真一个自残女生的个案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集美区乐安中学洪饪婷【摘要】本案例是一个自残女中学生的辅导个案,在辅导过程中主要采取认知领悟疗法、行为疗法和支持心理疗法对其进行心理辅导。

经过六次咨询后,使该学生克服了自残行为,并且在人际交往和情绪调控能力上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咨询得到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自残行为、认知领悟疗法、行为疗法一、一般资料lx学生的基本情况女,14周岁,八年级学生,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自我评价低,很少与人交流,独来独往。

3、个人成长史独生女,家庭经济条件一般。

父母关系紧张,时常吵架闹离婚。

母女关系紧张,母亲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在教育方式上也多以批评、训斥为主。

但是与父亲却很好。

最疼爱该学生的爷爷与三年前去世,让其一直很伤心。

第1页共1页刚上初一时被几个与自己关系很好的同学欺骗一起去殴打其他同学,事后那些同学都把责任推卸到她身上并由其一人承担处分。

现在觉得在生活中很少有值得她信任的人。

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上课从不主动回答问题,对学习毫无兴趣,同学们对她印象不好。

4、心理测验结果S C L-90测验结果显不: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指数超过正常水平。

二'学生的自述母亲很重男轻女,从小就对其分不满,平时对待自己的态度和行为都很不好,甚至有一次:朋友来家里做客,母亲在朋友在的时候装得对自己很好,甚至帮其倒水,可是,客人走后立即翻脸把刚倒的水拿走说是倒给自己喝的。

平时母亲对自己也有一定的暴力行为,为了对抗母亲对自己的偏见,甚至有用头撞茶几的行为来表示抗衡。

这些导致了导致母女关系一直很僵,在家里自己不愿意和母亲沟通,并且都是躲避与母亲碰面。

刚上初一时,班上有几个同学与起自己很好,自己对她们分信任,虽然她们对她灌输的都是欺压周围同学等不良的思想,可是自己也没有立场地服从她们。

在一次与她们共同殴打一女同学的事件中,她们压迫自己在学校保卫科录口供时把责任自己一个人抗下。

[自残心理辅导]自残后学生心理疏导

[自残心理辅导]自残后学生心理疏导

[自残心理辅导]自残后学生心理疏导找回曾经的纯真一个自残女生的个案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集美区乐安中学洪钰婷【摘要】本案例是一个自残女中学生的辅导个案,在辅导过程中主要采取认知领悟疗法、行为疗法和支持心理疗法对其进行心理辅导。

经过六次咨询后,使该学生克服了自残行为,并且在人际交往和情绪调控能力上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咨询得到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自残行为、认知领悟疗法、行为疗法一、一般资料1、学生的基本情况女,14周岁,八年级学生,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自我评价低,很少与人交流,独来独往。

3、个人成长史独生女,家庭经济条件一般。

父母关系紧张,时常吵架闹离婚。

母女关系紧张,母亲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在教育方式上也多以批评、训斥为主。

但是与父亲却很好。

最疼爱该学生的爷爷与三年前去世,让其一直很伤心。

刚上初一时被几个与自己关系很好的同学欺骗一起去殴打其他同学,事后那些同学都把责任推卸到她身上并由其一人承担处分。

现在觉得在生活中很少有值得她信任的人。

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上课从不主动回答问题,对学习毫无兴趣,同学们对她印象不好。

4、心理测验结果SCL-90测验结果显示: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指数超过正常水平。

二、学生的自述母亲很重男轻女,从小就对其分不满,平时对待自己的态度和行为都很不好,甚至有一次:朋友来家里做客,母亲在朋友在的时候装得对自己很好,甚至帮其倒水,可是,客人走后立即翻脸把刚倒的水拿走说是倒给自己喝的。

平时母亲对自己也有一定的暴力行为,为了对抗母亲对自己的偏见,甚至有用头撞茶几的行为来表示抗衡。

这些导致了导致母女关系一直很僵,在家里自己不愿意和母亲沟通,并且都是躲避与母亲碰面。

刚上初一时,班上有几个同学与起自己很好,自己对她们分信任,虽然她们对她灌输的都是欺压周围同学等不良的思想,可是自己也没有立场地服从她们。

在一次与她们共同殴打一女同学的事件中,她们压迫自己在学校保卫科录口供时把责任自己一个人抗下。

此次事件后,自己不再信任别人,而且对别人也不真心的,并且对朋友总是说谎话。

自残的孩子要如何疏导

自残的孩子要如何疏导

自残的孩子要如何疏导
自残是一种自我伤害行为,通常表现为刻意造成身体上的伤害,以缓解情绪上的痛苦或压力。

在当代社会,自残现象不断增加,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更为普遍。

自残行为不仅对个体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也给其家人和社会带来困扰。

自残行为的表现和原因
自残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刻意用利器划伤皮肤、撕扯皮肤、烧伤等,通常不伴随有意识的自杀意图。

自残行为通常源于个体在心理、情绪上的困扰,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心理问题:如忧郁症、焦虑症等。

•创伤经历:曾经遭受过身体或心理上的创伤。

•收到负面刺激:如受到虐待、欺凌等。

如何辨别自残行为
辨别孩子是否存在自残行为是至关重要的,常见的自残征兆包括:
•不明身体伤口。

•出现频繁、反复发生的皮肤损伤。

•避免裸露身体。

•情绪起伏较大。

疏导自残行为的方法
对于自残的孩子,家长和社会应该提供适当的干预和疏导,以下是一些方法:•爱与支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支持,让其感受到被理解和关心。

•聆听倾诉:倾听孩子的内心痛苦和困扰,帮助他们找到释放情绪的途径。

•寻求专业帮助:寻找专业心理健康机构的帮助和指导,让孩子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

•陪伴孩子走出困境:家长和社会应该陪伴孩子一起克服困难,培养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

结语
自残的孩子需要得到理解、关爱和支持,家长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重新融入正常生活。

只有通过大家的爱心和关怀,才能让这些孩子重新找回心灵的温暖,重拾幸福美好的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残心理辅导]自残后学生心理疏导
找回曾经的纯真
一个自残女生的个案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集美区乐安中学洪钰婷
【摘要】
本案例是一个自残女中学生的辅导个案,在辅导过程中主要采取认知领悟疗法、行为疗法和支持心理疗法对其进行心理辅导。

经过六次咨询后,使该学生克服了自残行为,并且在人际交往和情绪调控能力上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咨询得到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自残行为、认知领悟疗法、行为疗法
一、一般资料
1、学生的基本情况
女,14周岁,八年级学生,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自我评价低,很少与人交流,独来独往。

3、个人成长史
独生女,家庭经济条件一般。

父母关系紧张,时常吵架闹离婚。

母女关系紧张,母亲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在教育方式上也多以批评、训斥为主。

但是与父亲却很好。

最疼爱该学生的爷爷与三年前去世,让其一直很伤心。

刚上初一时被几个与自己关系很好的同学欺骗一起去殴打其他同学,事后那些同学都把责任推卸到她身上并由其一人承担处分。

现在觉得在生活中很少有值得她信任的人。

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上课从不主动回答问题,对学习毫无兴趣,同学们对她印象不好。

4、心理测验结果
SCL-90测验结果显示:
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指数超过正常水平。

二、学生的自述
母亲很重男轻女,从小就对其分不满,平时对待自己的态度和行为都很不好,甚至有一次:朋友来家里做客,母亲在朋友在的时候装得对自己很好,甚至帮其倒水,可是,客人走后立即翻脸把刚倒的水拿走说是倒给自己喝的。

平时母亲对自己也有一定的暴力行为,为了对抗母亲对自己的偏见,甚至有用头撞茶几的行为来表示抗衡。

这些导致了导致母女关系一直很僵,在家里自己不愿意和母亲沟通,并且都是躲避与母亲碰面。

刚上初一时,班上有几个同学与起自己很好,自己对她们分信任,虽然她们对她灌输的都是欺压周围同学等不良的思想,可是自己也没有立场地服从她们。

在一次与她们共同殴打一女同学的事件中,她们压迫自己在学校保卫科录口供时把责任自己一个人抗下。

此次事件后,自己不再信任别人,而且对别人也不真心的,并且对朋友总是说谎话。

觉得家庭不温暖,同学不可信任,自己越来越封闭自己从初一下学期至今两年时间自己心情一直处于低落状态。

有一次碰到棘手的事情,不想让自己去想,随手就拿起小刀割自己的手,突然发现心情突然释放了很多,至那以后还多次用小刀割自己的手腕,为的是让割完后的痛感帮
自己忘记之前烦恼的事情
,最严重一次还有割脉自杀倾向。

三、心理教师的观察和班主任反映的情况
1、心理教师的观察
该学生来咨询室时,衣饰整齐,眼神忧郁,情绪分低落。

家庭关系和同伴关系恶化,同时自我心理调整不及时,更重要的是没有人和她沟通,自己在与他人的相处中没有获得安全感、信任感,这些都是造成其现状的主要原因。

2、班主任反映的情况
班主任认为该学生学习成绩一般,孤僻,不爱与人交流。

四、评估与诊断
通过与其交谈,了解到该学生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孤僻,情绪不稳定,自我评价低。

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学生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交谈结果和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精神障碍。

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

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自残行为: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就用小刀割自己的手,甚至在同学面前表现;
人际关系交往障:包括母女关系僵化、同伴关系不良;
情绪低落:抑郁。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和观念,改善其当前人际关系;消除自残行为;消除抑郁情绪。

让学生能够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完善学生的个性;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实现人格的完善,能够找到自己的存在的价值。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在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后,心理教师征得学生的同意,采用认知领悟疗法和行为疗法对其进行治疗。

该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人际交往障碍上,人际关系问题是处在青春期中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人际交往障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是造成学生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

该学生智力水平正常、情绪不稳定、性格内向,长期母女关系紧张,形成了学生不良的人格特征。

再加上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的生理、心理发育时期,身心变化巨大,由于同伴关系的重大变革,导致人际关系交往障碍。

学生在认识和协调人际关系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认知偏差:在人的心理过程中,认知是基础,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情感和意志,主导行为取向。

错误的认知则导致消极的情感、意志和不良的行为。

学生曾被同伴欺骗过后,认为朋友都是不可信的,而且对别人都是不真心的,对朋友总是说谎话。

个性缺陷:性格是一个人稳定的态度体系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的性格有一些缺陷,如过分自我
封闭、抑郁,这对人际关系有着非常大的消极作用。

个性特征导致她遇事总是悲观思想,并且不主动寻求帮助,长期的孤独无助感,导致其抑郁,并诱发了自残行为。

能力欠缺:人际交往能力也是影响人际关系的原因之一。

由于成长环境和个性方面的原因,学生分欠缺人际交往的能力,平时不爱说话,也很少与人来往,不善于为人处事,且也不知道如何去做,并产生了较强烈的抵触心理。

认知领悟疗法是通过解释改变患者自身错误的思维方式和观念,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失,并教会患者一些适应环境的技能,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行为疗法是以条件反射学说和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一般采用正负强化的奖惩手段来改变或塑造人的特定行为。

其中正强化手段包括口头奖励、实物奖励等,而负强化手段包括口头惩罚、实际惩罚。

七、咨询过程
心理诊断阶段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目的: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障碍;找出学生对人际关系非理性认知,并进行纠正;让学生体会自己自残行为的根源。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认知领悟法
过程: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协助学生做相关的心理测验,同时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陈述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发现学生问题,做出评估和诊断;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学生的认知偏差,让学生理解自己心理与行为问题背后存在的心理不成熟。

布置家庭作业:回忆并记下近一个月自残行为的时间、次数和行为发生时期遇到的事情,同时回想自己经历过的愉快的事情。

心理问题处理阶段
目的:控制自残行为和抑郁情绪,提高处理人际交往矛盾的水平,从人际交往中完善人格欠缺。

方法: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心理支持疗法
过程:用认知领悟疗法中的合理情绪疗法纠正其对人际关系问题上许多“绝对化,应该……”的倾向,帮助其认识到真正对待朋友应该是以诚相对,别怀疑别人,也别对自己不信任;同时用情绪ABC理论来缓解自己长期因为孤僻而导致的抑郁情绪,用
正确的情绪认知去处理人际交往问题:在家庭中,用换位思考来理解母亲,并主动与她沟通,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在学校,主动与同学交往,不要害怕和他人说
真话和被拒绝,慢慢溶入同学们的世界,同时用这种主动交往的心态来克服自残行为;用行为疗法总的放松
训练和阳性强化法克服自残行为,下次再有自残念头的时候先进行放松训练,放松后写下自己此刻所烦恼的事情和自己可以解决的方法,然后按照方法去处理来消除自残念头。

布置家庭作业:用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情绪ABC理论来分析自己的情绪,与母亲主动交流,分析自己对同学缺乏信任的原因。

结束与巩固阶段
目的:巩固咨询效果;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
过程:反馈上次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指出学生需要继续用积极、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人际的关系和矛盾;以后要不断学会分析自己非理性认知,提高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结束咨询,进一步巩固自己与同学、家人的人际交往。

八、咨询效果评估
1、学生自己的评价
不再进行自残了,不再与母亲进行对抗,重新拾起对同伴的信任,与同学交往渐渐多了,不再像以前那么犹豫,觉得自己自信有主见了。

2、 SCL-90测验复查
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指数正常。

3、心理教师的评估
经过六次的心理辅导,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行为方面
学生克服了自残行为,遇到事情后不再选择逃避,敢于处理。

人际交往方面
与母亲关系缓解很多,彼此遇事冲突后,不再选择过激的言语和行为去应对母亲,学会换位思考,并主动与母亲沟通;和同学关系也密切很多,会主动与同学交往,不再把自己孤立。

情绪方面
情绪低落明显好转,抑郁的状态得到缓解并渐渐消除,并对自己建立起信心,开始以积极的热情投入自己的学业当中。

通过量表测评显示:其SCL-90自评量表中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下降明显,都达到了正常值的范围,测验结果显示咨询效果达到了预期的咨询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