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小结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总结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总结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总结诗歌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文学形式,其创作和鉴赏都需要一定的艺术手法。

在诗歌鉴赏中,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包括形式、语言、意境等方面。

下面将对诗歌鉴赏中常见的艺术手法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魅力。

首先,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是其最基本的艺术手法之一。

韵律是指诗歌中音节、音调、停顿等元素的有机组合,而节奏则是指诗歌中句子和词语的重音和轻音所形成的一种韵律感。

通过合理运用韵律和节奏,诗人可以使诗歌在朗诵时更具有韵律美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其次,诗歌的修辞手法也是诗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等多种手法,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人可以使诗歌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如,通过比喻和拟人,诗人可以将抽象的情感和思想具象化,使之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此外,诗歌的意境和意象也是诗歌艺术的重要方面。

诗歌的意境是指诗歌所营造出的一种情感氛围和思想境界,而意象则是指诗歌中所运用的具体形象和符号。

通过意境和意象的营造,诗人可以使诗歌更具有内在的艺术美感和思想深度,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最后,诗歌的结构和布局也是诗歌艺术的重要方面。

诗歌的结构包括诗歌的体裁、韵律、格律等方面,而布局则是指诗歌中各个部分的排列和组合。

通过合理的结构和布局,诗人可以使诗歌更具有整体的美感和艺术性,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综上所述,诗歌的艺术手法包括韵律和节奏、修辞手法、意境和意象、结构和布局等多个方面。

这些艺术手法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内在美感和艺术魅力。

希望本文的总结能够对诗歌鉴赏有所帮助,让我们能够更好地领略诗歌的艺术之美。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技巧小结及练习题及解析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技巧小结及练习题及解析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技巧小结及练习题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山寺夜起(清)江浸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该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请结合诗句分析。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写作手法。

诗人“夜起”的缘由有二:怜惜眼前景,身为“________”(用文中词句填写)。

【答案】(1)比喻,诗人将白色的水汽比喻成云,不仅体现了水汽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水汽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或以乐景写哀情);无家客【解析】【分析】⑴句意是:那烟的颜色像云那样白,溪水潺潺流到了这荒野里的寺庙前。

运用比喻,写月光照耀下的溪上水气如云样洁白,飘飘漾漾,散流在寺前。

表面看起来,这不过是自然现象,并无妙处可言。

但比起首联,却写出了水气的自然飘动的动态之美。

而且,洁白的水气飘渺轻盈、流落无定,不禁让作者联想到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

这一联的描写除了用云气暗喻作者羁旅生活的特点,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重重一笔,妙不可言。

⑵这是一首描写羁旅行愁的诗作,当时作者遭遇离乱,漂泊他乡,心情孤独愁苦。

作者住在山中的野寺里,孤独一人,对月思乡,感慨身世浮沉。

整首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抓住富有特征的景物来描写孤独凄凉的身世之慨,以乐景写哀情,更见其哀;以月色铺设情境,则无一处不孤寂愁苦,显示出轻巧和淡静。

故答案为:⑴比喻,诗人将白色的水汽比喻成云,不仅体现了水汽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水汽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

⑵景抒情(寓情于景或以乐景写哀情);无家客。

【点评】⑴考生要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注意对重点诗句的赏析,在赏析时一定要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⑵考生在平时要熟知诗歌的每个要点,以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

2.名著阅读。

(1)看人物。

看下面含“闹”的回目,从中选一个,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你对人物的认识。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分析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分析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一、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1、咏史诗: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见地而创作的诗歌。

——长于议论精辟。

2、怀古诗: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

——长于情景交融。

3、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4、代表作家:魏晋时期的左思,唐代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两宋的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幹、张孝祥、陆游和辛弃疾等人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诗作,是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二、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 ;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 、“咏怀”等。

《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三、咏史怀古诗的风格和诗人心理【心理一】怀人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 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 ,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

①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鲍照《拟行路难》诗歌鉴赏

鲍照《拟行路难》诗歌鉴赏

配乐诗朗 诵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拟行路难(其四)
知人论世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 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 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上) 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 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 也。”—《孟子· 万章下》
理不争不明
• 。
一种认为“意”是指读诗人 的意,如汉代赵岐注《孟子》中 说:“志,诗人志所欲之事。意,学者之 心意也。”“人情不远,以己之意,逆 诗人之志,是为得其实矣。” • (以己度人???)

理不争不明
• • 另一种认为“意”是指客观地存 在于诗篇中的意,如清代吴淇在《六朝 选诗定诗缘起》中说:“夫我非古人, 而以己意说之,其贤于蒙(指咸丘蒙)之 见也几何矣。”也就是说我们不是古 人,不可对既往诗歌妄加揣测,“以 己度人”,而是要切合诗歌本意去理 解诗人的真实想法。
名家诠释
• • 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 文德》 中说:“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 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 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知人论 世,应当是“论世”第一,“知人” 第二,进行文学批评,也必须知人论 世,才能对作品作出正确的评价。
以意逆志

《孟子· 万章上》:“故说《诗》 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 逆志,是为得之。”孟子强调对诗歌 的理解,不能只从字句的表面意思上去 看,要从全诗的基本思想出发,去领会 字句的含义。“以意逆志”的“逆” 是“求”的意思,“志”是指诗人写诗 的目的意图。对“意”的理解,历来有 两种不同的观点。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小结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小结
答案:暗示了作者要通过怀古抒情,借古讽今、借古伤己。
2.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 词中的“一片神鸦社鼓”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词人通过对敌占区民众祭祀佛狸景象的描述,表达了对 敌占区民众文化心理认同变化的担忧和完成统一大业的急迫心情。
答案:渴望如廉颇那样老骥伏枥、报效祖国,但又感叹英雄迟 暮、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因而情感悲愤的词人形象。
【整合答案】 词的上片怀念孙权、刘裕。孙权割据东南,击退曹军;刘裕金 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 表达了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 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草率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忠告韩 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鲁莽从事;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 的变化,表达了词人的担忧,表现了词人收复中原的不变决心;结 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 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课堂小结
1、答题用语:诗歌写出了(塑造了)一个怎么样(特点)的什么(身份) 形象。
2、答题方法: ①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②从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 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 ③注意环境,抓景物(意象)
3.抓描写,把握形象 词中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句表现了作者 怎样的自我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现了仰慕英雄,渴望收复中原、建功立业的词人形象。
4.研典故,理解形象 词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表现了怎样的 词人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一、诗歌的手法诗歌手法一共分为三类:修辞手法、抒情手法和描写角度。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用典、通感、双关、借代、叠词、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描写角度:白描、渲染、衬托、动静、感官、方位、对比、虚实、细节。

(一)修辞手法1、比喻: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事物的特点或者化抽象为具体。

作用: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例句1: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例句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拟人: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特点,如神态动作和心理。

作用:富有人情味。

例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3、夸张:夸张除了可以夸大还可以缩小。

作用:突出特征,营造气势。

例句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例句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4、用典:包括化用古人、事件、诗句。

作用:内容丰富,语言简练,情感含蓄。

常见典故:桃源闻鸡5、通感:五感相互转换,多为化视觉为嗅觉、化听觉为视觉。

作用:形象生动。

例句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例句2: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6、双关:一个词语有两个含义,多出现在炼字题里面,一般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自然事物。

作用:深化内涵。

例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7、借代:借代包括以特征、部分、具体、专名、官职来代指事物,常见不常考,是理解诗句的关键。

例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8、叠词:两个一样的字连用。

作用:形象生动、拟声准确或突出情感。

例句1: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例句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例句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阶段练习: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3、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二)抒情手法1、直抒胸臆:诗句直接抒情。

例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江苏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及小结

江苏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及小结

江苏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及小结一、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2004 江苏卷)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2005江苏卷)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三、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2006江苏卷)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⑶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阅读下面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

(8分) (2007江苏卷)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8 江苏卷)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诗歌鉴赏之评价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观点态度 (

诗歌鉴赏之评价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观点态度 (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 析。(3分)
(2015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 题。(8分)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 全诗简要分析。(5分)
(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 题。 月圆(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 席绮逾依。(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故园 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 天杜甫流寓夔州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柔美。(3) 未缺指月圆,(4)列宿指群星。 (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 度进行赏析。
二、掌握全面、准确地把握诗的思想感情的核心 方法
小结: (1)抓住诗题 (2)抓住关键词 (3)抓住题材类型 (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 (5)抓住典型意象 (6)抓住注释
注释分类 介绍写作背景 介绍相关诗句
所暗示内容 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 诗的思想感情。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介绍作者
介绍别人评价
鉴 赏 诗 歌考 的点 思一 想 情 感
一、分清诗歌题材,把握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
送别抒怀诗
山水田园诗 咏物抒怀诗
羁旅思乡诗
边塞征战诗 即景感怀诗
闺情宫怨诗
怀古咏史诗 即事抒怀诗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歌作者身处何境?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客居他乡,孤寂思乡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

元旦诗歌鉴赏活动总结

元旦诗歌鉴赏活动总结

元旦诗歌鉴赏活动总结
近日,我校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元旦诗歌鉴赏活动。

活动通过诗歌赏析的方式,丰富同学们的文学修养,增强他们对诗歌的学习兴趣和欣赏能力。

在此谨对此次活动进行简要总结。

首先,本次活动邀请了学校的诗歌爱好者担任评委,他们是一群热爱诗歌并具备专业知识的老师。

评委根据参赛选手的品读技巧、语调把握以及对诗歌主题的理解能力进行打分。

评委的评分公正客观,确保了比赛的公正性。

其次,本次活动设置了多个环节,包括个人诗歌朗诵、团队合唱等。

个人诗歌朗诵环节,选手们将自己喜欢的诗歌朗诵出来,通过声音的抒发展示内心的情感。

团队合唱环节,则是选手们以团队为单位合力朗诵,展现出团结协作的精神。

除了比赛环节,还邀请了学校作家协会的成员进行现场创作。

他们通过现场观察和思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将观察到的景象和感悟转化成诗歌,充分展示了诗歌的灵感和创造力。

最后,本次活动的参与人数非常多,几乎每个班级都有选手参与,整个活动的氛围非常热烈。

同学们积极参与,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艺和情感,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诗歌的美丽和力量,还提升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技巧。

他们从中体会到了文字的魅力,培养了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总之,本次元旦诗歌鉴赏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促进了诗歌的传播和学习。

相信通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会有更深入的体验和感悟。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为同学们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

诗歌鉴赏教学反思

诗歌鉴赏教学反思

诗歌鉴赏教学反思(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诗歌鉴赏教学反思诗歌鉴赏教学反思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诗歌吧,诗歌是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知识集锦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知识集锦

表达技巧是诗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阐述观点所采用的特殊的手法。

它主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

1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2(或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

3联系。

前面交代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面要照应的话,前面得先有个交代。

这样,诗歌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诗的脉络。

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照应的种类: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应)、伏笔照应(先设伏笔,后予交代的照应)。

4应考策略(1)准确指出诗歌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2)结合相关诗句具体阐释。

(3)明确指出此种结构特点的作用或表达效果。

所谓记叙,是叙述人物经历、事件发展和情景的转换;描写,是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某一对象的状貌和情态;议论,是对景物、事件以及相关的人物命运的态度和评价;抒情,是抒发和表达诗人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1情的写法)2(1(2,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

烘托又叫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

(3(4直接写,写眼前所见所闻;所谓虚,就是侧面写,间接写,写想象中的,写所感。

虚实相生,相辅相成,就能避免方法上的刻板平直,更能准确传情达意。

(5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面貌。

(6(7形象丰满、鲜明、生动。

形象生动;修辞方式(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古诗词特点、作用类似于一般文章中运用的辞格,此不再赘述。

另外,古诗中常见的一些也要注意。

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应考策略鉴赏诗歌修辞类题目的注意事项:对修辞方法的鉴赏,说到底就是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方法。

具体而言就是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修辞方法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高中语文《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浅析诗歌鉴赏的方法》

高中语文《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浅析诗歌鉴赏的方法》
1、要“识字〞,正确理解关键字、词含义。
2、注意对古典诗歌常见意象的特定含义 的理解。
3、调动自己的主观感受和生活体验来解 读诗词。
二、什么是"知人论世"
欣赏、吟咏诗歌作品时,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 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 相通的好朋友。
具体做到:
①.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 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②.弄清作品创作的具体时间十分重要,并结合此时诗 人的人生经历。
③.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 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
两张表格告诉Leabharlann 们:诗人不同,生平和为人不同,所处时代和环境不 同,诗风各异,诗情有别,精神迥异。
小结: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的方法,从以下几个维度解读诗词: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 作业:
看标题 抓关键词 赏意象 看作者 知背景
赏析P16陆游《书愤》
情感?
主题:
缅怀
羡慕 《蜀相》 借古抒怀 敬仰
惋惜

苦闷 郁
顿 挫

送韩侍御之广德
• 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shì〕酒与君倾 。
• 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

南征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 看标题 • 抓关键词 • 赏意象 • 看作者 • 知背景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要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要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要点总结如下:
1. 了解不同文学时期的代表性诗人和诗歌作品,包括古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以及近现代的鲁迅、徐志摩、毛泽东等。

2. 掌握一定的诗歌基本概念,如押韵、节奏、意象、修辞等,并能够分析诗歌的体裁、辞章、意境等方面。

3. 理解诗歌作品的内涵和表达手法,注意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情感或思想,同时注重诗歌中的形式美和语言美。

4. 熟悉并掌握常见的诗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仗等,能够分析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

5. 注意诗歌的音韵和节奏处理,能够分析诗人在运用韵律和节奏方面的技巧,以及这些技巧对诗歌的整体效果的影响。

6. 注意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表达,能够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来理解诗人的情感或意境,同时注意发现诗歌中隐含的象征意义。

7. 对于诗歌创作背景和诗人生平等方面的了解,可以帮助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同时也有助于理解诗人的创作态度和倾向。

8. 多阅读和分析诗歌作品,积累自己的鉴赏经验和思考能力,逐渐形成自己对诗歌的鉴赏视角和方法论。

除了以上的要点,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通过参加模拟考试、做题训练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应试技巧。

诗歌鉴赏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希望以上总结对你有所帮助。

第 1 页共 1 页。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小结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小结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小结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1000字诗的赏析

1000字诗的赏析

1000字诗的赏析篇一:诗歌鉴赏——赏析炼字型 [1000字]千锤百“炼”的智慧——“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及形成】根据《考试大纲》表述,“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歌”。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的材料都是来自课外。

纵观近几年来,广东高考在古诗词鉴赏题中所选的材料都是古代诗歌中知名度较高、内涵较丰富的唐宋诗、词及元曲;所选的题材来看,内容大多是山水田园诗和即事咏怀诗;从命题的角度来来,可分为:从语言运用角度设问(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对语言风格的概括);从内容意境角度设问(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对所抒感情的理解;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对诗歌意境的体味);从表达技巧角度设问(对修辞方法的赏析;对表达方式的赏析;对表现手法的赏析)等。

本节高考备考复习课主要是以古诗词鉴赏的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中的“赏析炼字型”考题分析作为切入点,结合本校学生现阶段复习备考状况以及答题失分较为严重的症结所在,系统地分析考点设置、题型特点,指导学生掌握此类题型的解答技巧,规范学生答题格式,加强学生在应试中正确解读诗歌后准确表述的能力。

【课时安排】约2课时【教学过程】一.经典回顾,思维翻新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与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分)明确答案:“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1分),使主题更加鲜明(1分)。

2.思考并讨论: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讲述了什么内容?从命题角度来看,考点设置是什么?3.小结: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

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

正所谓“诗眼”“词眼”,或能使诗词翻出新意;或能使诗词增添情趣,不仅加强了诗歌的形象性,更有助于铸就诗词的意境等等。

怎样写一段古诗词的鉴赏文字

怎样写一段古诗词的鉴赏文字

怎样写一段古‎诗词的鉴赏文‎字写段80字左‎右的诗词鉴赏‎文字是整个诗‎词欣赏部分的‎最后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题。

它的分值一般‎是4分左右,要占整个诗词‎部分的分值的‎一半,而且我们前面‎所讲解所有内‎容,如诗词的主旨‎,思想感情,语言,艺术手法,都是鉴赏诗词‎的一个切入点‎。

很好地理解它‎们,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写好最‎后一段的鉴赏‎文字。

当然我还想指‎出的一点是,虽然鉴赏是很‎重要的,是关键,但基础却是理‎解,也就是要读懂‎诗词内容。

所以我们每一‎位考生都必须‎认真地阅读诗‎词,包括序言,注释一类,很好地掌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写出一段‎恰如其分的精‎彩的鉴赏文字‎。

否则连看都没‎看懂,更何谈去欣赏‎呢,对吗?下面我就具体‎地讲解,辅导一下如何‎写一段鉴赏文‎字。

我想先请大家‎看一个例子,读下面一首唐‎人七绝:观祈雨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问题:这首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的赏‎析。

下面我们先看‎几位同学写的‎赏析文字:短文一:诗歌运用了景‎物描写,桑树没有叶子‎,还有箫管,水龙。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说明土象生烟‎一样,到处吹吹打打‎的景象。

短文二:这首诗是描写‎农村里遭受了‎旱灾的严重的‎景象。

桑树都枯得没‎有了叶子,土地就像冒了‎烟一样。

没有科学知识‎,所以只能向老‎天祈求下雨。

他们在龙王庙‎前吹吹打打地‎,表现了农民春‎阴的焦急心理‎。

短文三:这首诗歌用的‎是衬托的手法‎。

前面两句话和‎后面两句话互‎相形成了衬托‎。

朱门说的是当‎官的人家,他们享受地看‎着唱歌跳舞,而农民在看着‎旱灾的严重。

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心里十分焦急‎。

于是他们只能‎到龙王庙前祈‎求下雨。

这也是一种寓‎情于景的写法‎,表明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一‎种同情心理。

以上这几段同‎学们写的赏析‎文字有的没有‎读懂诗词的内‎容,内容都理解得‎不准确,或不完整,当然就写不好‎了。

诗歌鉴赏范文

诗歌鉴赏范文

诗歌鉴赏范文
《诗歌鉴赏:发现美的艺术》
诗歌是一种艺术,是一种语言的美的表达。

通过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鉴赏诗歌并不是简单地读懂文字,更重要的是要理解诗歌背后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形式和结构。

诗歌的形式包括诗的格律、音韵、韵脚等,这些都是诗歌表现力的重要元素。

通过分析诗的结构,可以更好地把握诗歌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其次,要关注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意义。

诗歌常常表达诗人对生活、情感、人生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通过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世界的独特观察和体验,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

再次,要理解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许多诗歌通过意象和修辞手法来表现诗人的情感和意义。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最后,要培养对诗歌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

诗歌是一种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要欣赏诗歌就需要培养对诗歌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用心去体味诗歌中的音韵和情感,感受诗歌所传达出来的美的艺术。

总之,鉴赏诗歌是一种发现美的艺术,需要我们用心去理解和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通过对诗歌形式、主题、意象
和修辞手法的分析,以及对诗歌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歌,发现其中的美的艺术。

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总结(共54张PPT)

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总结(共54张PPT)
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总结(共54张PPT )
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总结(共54张PPT )
5、铺垫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 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总结(共54张PPT )
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总结(共54张PPT )
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 南边一颗柳树,北边一颗柳树, 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wǎ得n 行人住? 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1)诗诗的的前前两两句句,,有有版版本作本“作将“军将此去军必此 去封 欢必侯 哪, 一封士种侯卒?,何请士心简肯 要卒逗 说何留 明心” 理肯, 由与 。逗本留诗”相,比你与更本喜 诗(相2比)“你马更后喜桃欢花马哪前一雪种”?一句请在简艺要术说表明现 理上由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 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分析概括)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仰慕和思念 之情。(点明情感)
课堂演练1
(08四川卷)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 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 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
其中心是景(事、物)情(或主旨)的关系
按景情 的顺序
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总结(共54张PPT )
先景(事)后情(大多如此) 先情后景 以景结情
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总结(共54张PPT )
1、先景后情

《扬州慢》诗歌鉴赏

《扬州慢》诗歌鉴赏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馀,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这里又用了什么手法?
化用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 无声。
化用
思考:月亮本无关冷暖,更无声音,作者却 说“冷月无声”这样写是否合理?
题扬州禅智寺 唐朝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句中化用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中:“谁知竹西路, 歌吹是扬州。”
思考:什么是“化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赠别
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它是作者对素材积累的浓缩与升华,是作者感酝酿的 奔突与发展。化用,是取我所需的一种重新整合形式,它不 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受现代与古代的界定,写作者似信 手拈来,却深思熟虑。这既是语言的创新,又是思想的提升。
读背全诗
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Thank You
世界触手可及
答:作者此处运用了移情于景的手法,同时使用了 通感的修辞。昔日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如织,还 有美人吹箫歌唱;可是如今桥月尚在,景色却已荒 凉。作者不由发出感慨,表达出一种今不如昔的感 伤之情。
(联系“波心荡”则此句还运用了 动静结合的手法。)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思考:这里又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 表达效果?
更重要的还可引发读者美好的回忆,想起扬州旧日繁华, 反衬当今的萧条败落。
同时也使得词作更富有文采。
小结全词的艺术手法及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