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入学考试真题 古典文献学
华中师范大学08年考博真题
华中师范大学08年考博真题2008年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A卷)(注意: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Part I Reading Comprehension (40%)Directions: In this part there are four passages followed by questions or unfinished statements, each withfour suggested answers marked A, B, C, and D.Choose the one you think is the best answer,and then write your answer on the AnswerSheet.Passage OneIn America’s fiercely adversarial legal system, a good lawyer is essential. Ask O.J Simpson. In a landmark case 35 years ago, Gideon v. Wainwright, a unanimous Supreme Court ruled that indigent defendants must be provided with a lawyer at state expense because there could be no fair trial in a serious criminal case without one.“This seems to us to be an obvious truth,”wrote Justice Hugo Black in his opinion. At the time, the decision was hailed as a triumph for justice, anexample of America’s commitment to the ideal of equality before the law.This is the image most Americans still have of their criminal-justice system---the fairest in the world, in which any defendant, no matter how, gets a smart lawyer who, too often, manages to get the culprit off on a technicality. Nothing could be further from the truth. About 80% of people accused of a felony have to depend on a publicly-provided lawyer; but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eagerness of politicians to look harsh on crime, theirreluctance to pay for public defenders, and a series of Supreme Court judgments restricting the grounds for appeal have made a mockery of Gideon. Today many indigent defendants, including those facing long terms of imprisonment or even death, are treated to a “meet’em and plead’em”defense --- a brief consultation in which a harried or incompetent lawyer encourages them to plead guilty on if that fail, struggle through a short trial in which the defense is massively outgunned by a more experienced, better-paid and better-prepared prosecutor.“We have a wealth-based system of justice,”says Stephen Bright, the director of the Southern Center for Human Rights. “For the wealthy, it’s gold-plated. For the averagepoor person, it’s like being herded to the slaughter-house. In many places the adversarial system barely exists for the poor.”Many lawyers, of course, have made heroic efforts for particular defendants for little or no pay, but the charity of lawyers can be relied on to handle only a tiny fraction of cases. As spending on police, prosecutorsand prisons has steadily climbed in the past decade,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people charged and imprisoned, spending on indigent defense has not kept pace overwhelming an already hard-pressed system.1.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O.J Simpson was probably______.A. a person who was found not guilty because he hired a very good lawyer.B. a person who won his case because he was provided with a lawyer at state expense.C. a person who was denied a lawyer and thus lost his case in the court.D. a brilliant lawyer who won numerous cases for the averagepoor people.2. What is the author’s view of America’s adversariallegal system?A. It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ideal of equality before the law.B. It is the fairest criminal-justice system in the world.C. As it is, it benefits the rich but works against the poor.D. It is unfair by nature and should be overhauled.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A. Lawyers who provide defense for the poor often work heroically for little or no pay at all.B. As crime rate increases, American politicians have become more tolerant towards crime than before.C. In America, if a person refuses to accept the judgment of a lower court, he can always appeal to the Supreme Court.D. Government-provided lawyers tend to go through the formalities of defense and prove to be no match for the prosecutors.4. What is the author’s specific purpose in writing this passage?A. To appeal for more public spending on court defense for the poor.B. To criticize America’s fiercely adversarial legal system.C. To draw attention to the injustice of the American legalsystem.D. To make a suggestion on how to mend the criminal-justice system.Passage TwoThe media can impact current events. As a graduate student at Berkeley in the 1960s, I remember experiencing the eventsrelated to t he People’s Park that were occurring on campus. Some of these events were given national media coverage in the press and on TV. I found it interesting to compare my impressions of that was going on with perceptions obtained from the news media. I could begin to see events of that time feed on news coverage. This also provided me with some healthy insights into the distinctions between these realities.Electronic media are having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people’s lives every day. People gather more and more o f their impressions from representations. Television and telephone communications are linking people to a global village, or what one writer calls the electronic city. Consider the information that television brings into your home every day. Consider also the contract you have with others simply byusing telephone. These media extend your consciousness and your contact. For example, the video coverage of the 1989 San Francisco earthquake focused on “live action”such as the fires or the rescue efforts. This gave the viewer the impression of total disaster. Television coverage of the Iraqi War also developed any immediacy. CNN reported events as they happened. This coverage was distributed worldwide. Although most people were far away from these events, they developed some perception of these realities.In 1992, many people watched in horror as riots broke out on a sad Wednesday evening in Los Angeles, seemingly fed by video coverage from helicopters. This event was triggered by the verdict in the Rodney King beating. We are now in an age where the public can have access to information that enables it to make its own judgment, and most people, who had seen the video of this beating, could not understand how the jury was able toacquit the policemen involved. Media coverage of events as they occur also provides powerful feedback that influences events. This can have harmful results, as it seemed on that Wednesday night in Los Angeles. By Friday night the public got to see Rodney King on television pleading, “Can we all get along?” By Saturday, television seemed to providepositive feedback as the Los Angeles riot turned out into a rally for peace. The television showed thousands of people marching with banners and cleaning tools. Because of that, many more people turned out to join the peaceful event they saw unfolding on television. The real healing, of course, will take much longer, but electronic media will continue to be a part of that process.5.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is_____.A. The 1992 Los Angeles Riots.B. The Impact of Media on Current Events.C. The 1989 San Francisco Earthquake and the 1992 Los Angeles Riots.D. How Media Cover Events.6. All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EXCEPT that____.A. electronic media can extend one’s contact with the world.B. those living far away from a certain event can also have some perception of realities by watching television.C. all the events occurring on the university campus at Berkeley were given national media coverage.D. video coverage of the 1989 San Francisco earthquakegave the viewers the impression of total disaster.7. The 1992 Los Angeles riots broke out because______.A. the jury acquitted the policemen who had beaten Rodney King.B. people can make their own judgments.C. video coverage from helicopters had made people angry.D. video coverage had provided powerful feedback.8.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______.A. media coverage of events as they occur can have either good or bad results.B. most people who had seen the video of the Rodney King beating agree with the verdict of the jury.C. the 1992 Los Angeles riots lasted a whole week.D. Rodney King seemed very angry when he appeared on television on Friday.Passage ThreeNo one knows for sure when or where the first cow went mad, but the first recorded case occurred in December 1984 when a dairy cow on a farm in West Sussex began to act strange. That cow, identified only as No.133in a British。
华中师范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回忆版)
华中师范大学
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回忆版)
科目代码:333 名称:教育综合满分:150分
一、名词解释
1.发展性原则
2.朱子读书法
3.稷下学宫
4.实践锻炼法
5.泛智教育论
6.英国公学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生态功能
2.简述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3.简述欧洲新教育运动中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
4.简述布鲁纳发现学习的字零观点
三、论述题
1.论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仰
2.联系教学实际论述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3.论述晏阳初乡村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对我国当代乡村教育发展的启示。
4.论述维果斯基关于教学与认知发展关系的观点,并举例阐明其对教学的启示。
博士生入学考试古代文学专业试题大全
北大中文2003博士生入学考试古代文学专业试题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1、比较三曹诗风的异同f2、论述中唐文学风气与社会文化思潮的关系3、论述近体诗的确立及其对唐代诗歌的影响中国文学史、古代文论、中国历史:一、简答:1、察举与科举2、《录鬼簿》与《南词叙录》3、宋元话本二、论述:1、论述封建制与郡县制2、试述《左传》的文学成就及其地位和影响3、举例说明常州词派的理论及其创作实践情况北大2004古代文学博士生招考魏晋隋唐方向试题n专业:1、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辨析与总集编纂。
2、评价西晋诗歌及其在中古诗史上的地位。
3、论述唐代散文发展的过程及其与骈文的消长。
4、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有“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试详论之。
专基:一,名词解释。
1战国楚竹简(上海博物馆藏)3今文经学4《乐府诗集》_ 5《四声猿》二,论述题。
25% 1严羽诗论产生的背景及其得失。
2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主要矛盾。
3《聊斋》的艺术成就及其在文言小说史上的地位北大04语言学考博试题散记北语04年考博士对外汉语教学专业试题一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考试一、汉语音系系统中ju、qu、xu同属于一个音位/y/,在英语音系系统中虽不存在,但有些音位如tip /i/ 和cukoo /u/,与/y/享有部分共同的区别特征:/y/ /i/ /u/ ` +front +front -front +high +high +high+round -round +round对以英语位母语的初学者来说1、他们会怎样发这个音?2、按照对比分析假设,可以做怎样的预测?3、这些预测是否准确?4、如果预测成立,这些结果时哪些因素造成的?二、一道给古文标注标点和翻译的问题。
三、谈谈语音对句法关系的影响。
四、试论形式主义语言学和功能主义语言学的主要分歧。
华师考博试题汇总
1999年的博士题目:一、理论语言学:(说明:在前两题中任选一题)1、关于儿童语言习得有那些重要的理论?简述儿童语言研究在语言教学和语言理论中的学术价值(20分)2、语义与语法是两个相关的语言学范畴。
试谈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如何结合语义进行语法研究。
(20分)3、在百年中国语法学史上,人们提出过不少有关“本位”的学说,例如黎锦熙先生的“句本位”,朱德熙先生的“词组本位”,徐通锵先生的“字本位”和邢福义先生的“小句中枢”等。
试就其中的一、两个学说谈谈你的意见。
(20分)4、近几十年,功能语法(包括认知语法)在西方异军突起,发展成为可以与乔姆斯基分庭抗礼的语言学流派,简述这一学说的学术要旨。
应用这一学说研究汉语,会发生什么样的作用?(20分)5、你对语言学哪个部门最感兴趣?请综述你感兴趣的那个语言学部门的研究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40分)二、现代汉语(邢老师命题)1、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现状与前景如何?试做简短评述。
(20分)2、现代汉语修辞研究的现状与前景如何?试做简短评述。
(20分)3、谈谈你对“两个三角”“三个平面”的看法。
(20分)4、写短文:说“生父生母”和“生儿生女”。
(40分)2001年的博士题目:一、现代汉语:1、说说你对“普—方—古”大三角的理解和想法。
(20分)2、说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和主要特点:(20分)⑴《马氏文通》;⑵《新著国语文法》;⑶《中国文法要略》;⑷《现代汉语语法讲话》3、你对二十多年来词语的发展有什么想法?你认为,在词语的语法性质上,新词新语主要有那些类型?(20分)4、写短文:说“X上”。
(联想有关事实,造出若干用例,写出一篇千字短文。
这篇短文,要尽可能反映自己对语法事实认识的深度。
)(40分)二、理论语言学:1、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这两种职能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25分)2、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是语法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真题(710)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基础(710)真题2018年华中师大710中国语言文学基础真题一名词解释1单纯词 2形声字 3互文见义 4赋比兴 5元杂剧 6人的文学二简答题1什么是兼语句?兼语句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2“汤”,“菜”,“丈人”,“涕”,“遭”几个词的古今意义是什么,有何区别?3庾信诗歌的特点。
4结合《呐喊》和《彷徨》谈一谈鲁迅小说的启蒙倾向。
5 简述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的艺术特色三论述题1 结合具体作品,评价白居易政治讽喻诗的优缺点。
2以《平凡的世界》和《秦腔》为例,简论当代改革小说的变迁。
3简论《红与黑》中的于连是一个怎么样的典型。
2017年华中师大710中国语言文学基础真题一名词解释1词类活用 2异体字 3语音4古文运动5《左传》 6社会剖析小说二简答题1古今词义异同2什么是句子?句子结构分类有哪些?3简析新月派前后期的艺术变化4如何理解《聊斋志异》“以传奇法而志怪”?5简析《双城记》的艺术特征。
三论述题1论述《水浒传》忠义观的表现。
2结合作品,论述莫言和贾平凹小说的异同。
3;论述霍桑《红字A》两位主人公形象和红字A的多重象征意义。
2016年华中师大710中国语言文学基础真题一名词解释1塞擦音 2六书 3平水韵 4《毛诗序》 5唐传奇 6百花文学二简答题1《茶馆》的“图卷式”创新形式。
(15分)2单纯词与合成词。
(15分)3魔幻现实主义的特征(10分)4谢灵运山水诗的特征(10分)三论述题(20分*3)1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徐志摩诗歌的“性灵”特征。
3《哈姆莱特》的艺术成就。
2015年华中师大710中国语言文学基础真题一名词解释(5分×6)1调值 2会意字 3反切法 4花间词派 5南戏 6审美“日常生活化”二简答题1什么是方言?方言有哪些类型?(15分)2举例说明普通名词作状语的作用。
(15分)3汉赋产生的渊源以及兴盛的原因?(10分)4以“三红一创”为例,谈谈你对红色经典的认识。
华中师范大学考研试题,历年题目汇集
1 华中师范大学20XX 年硕士研究生考试现当代文学试题年硕士研究生考试现当代文学试题 大家共享大家共享华中师范大学的考研题目真难搞到研题目真难搞到 那位有华中师范大学的题目那位有华中师范大学的题目 也共享啊也共享啊 一、填空:一、填空:1、“从来如此,便对么?”这一句话出自鲁迅小说_________的主人公之口。
2、郭沫若的《卓文君》、《王昭君》、《聂*》(没找到那个字)三个剧本合称为_________.3、七巧是__________小说___________中的人物。
中的人物。
4、影片《八千里路云和月》的编导是________.5、散文《雅舍》的作者是________.6、郭小川的叙事诗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
等。
7、王蒙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等。
8、戏剧《野人》的作者是________. 9、开拓者家族是________. 10、秦牧的随笔、文艺评论著作是________. 二、名词解释:二、名词解释: 1、问题小说、问题小说2、“人的文学”3、战国策派4、中间人物论、中间人物论5、新写实、新写实 三、简答题:三、简答题:1、下面一段引文出自哪位作家哪一篇作品(体裁)(体裁)?如何理解??如何理解??如何理解? “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的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的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我不愿去。
”2、《凤凰涅磐》中的“凤”和“凰”两个意象共同的精神特质与不同个性特征是什么?么?3、“寻根文学”有哪些代表作家(4个)?他们的共同倾向是什么?个)?他们的共同倾向是什么?4、“探索戏剧”有哪些代表作品?怎样理解其“探索性”? 四、论述题(当代文学方向) 1、如何评价“新的美学原则”? 2、就艾青、曾卓、绿原、牛汉、公刘、流沙河等人新时期的诗歌创作,谈“归来诗人”的共同特点。
的共同特点。
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05年专业考研题目年专业考研题目 回忆的题目回忆的题目1 关于新时期的戏剧创作关于新时期的戏剧创作 论述题论述题2 存在主义存在主义 宪章运动宪章运动 某某的根本任务某某的根本任务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3《红楼梦》任务分析任务分析 有关凤姐有关凤姐 关于如何性格突出关于如何性格突出 希刺克历夫的复仇希刺克历夫的复仇 论述论述 4建安文学建安文学人间喜剧 新写实小说等新写实小说等 简答简答 5台湾文学50年代的文学思潮年代的文学思潮 填空填空[分享]华中师大2003硕士研究生入学专业考试试题(复试)究生入学专业考试试题(复试) 招生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招生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考试科目:考试科目:比较文学与世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界文学 考试时间:2003-5-28 一、回答以下问题(40分):分):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身上具有多方面的特剧《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身上具有多方面的特征,请结合作品重点分析他作为人文主义思想家的特征。
华中师范大学各专业课真题附录
中国教育史 1999——2004
中外教育史 1998——2005(注:2005年有两种)
德育原理 1998,2003
课程与教学论1999——2005
比较教育学2000——2005
特殊教育概论2005
教育心理学1998——2002
心理学院
国际政治学概论2003——2004
国际关系史1998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1999——2000
战后国际关系史 2002——2008
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理论 2002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业)1998——2005
中国近代史(中共党史专业)1998——2005,2007——2008
中国民主党派史1998——1999,2001
文学概论2000
文学评论1998,2000
文学批评1999
中国文学批评史1999
文学评论、文学批评史2001
欧美文学史1999
汉语语言学(含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两部分) 2001——2006,2008
汉语言文字学(含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两部分) 2003——2005,2007
古代汉语 2000——2002(注:2000年有两种)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5
毛泽东思想概论1999——2000
政治社会学 2004——2005,2007——2008
行政学基础 1998——2000(注:1998试卷名称为“法学、行政学基础理论”)
行政管理学1999——2005(2004有答案)
法理学与宪法学2008
考试学2000,2007——2008
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入学考试真题古典文献学.docx
华中师范大学二0—二年硕士研究生入学专业考试试题招生专业:古典文献学研究方向:文学文献学考试科目:古典文献学考试时间:4月14日上午一、將下列一段文言文標點,翻譯成現代漢語並從古典文獻學角度略加評論(共50分):昔仲尼沒而微言絶七十子喪而大義乖故春秋分為五詩分為四易有數家之傳戰國從衡真偽分爭諸子之言紛然殽亂至秦患之乃燔滅文章以愚黔首漢興改秦之敗大收篇籍廣開獻書之路迄孝武世書缺簡脱禮壞樂崩聖上喟然而稱口朕其閔焉於是建臧書之策置寫書之官下及諸子傳説皆充祕府至成帝時以書頗散亡使謁者陳農求遺書於天下詔光祿大夫劉向校經傳諸子詩賦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咸校數術侍醫李柱國校方技每一書己向輙條其篇冃撮其指意録而奏之會向卒哀帝復使向子侍中奉車都尉歆卒父業歆於是總羣書而奏其七畧故有輯畧有六我畧有諸子畧有詩賦畧有兵書畧有術數畧有方技畧今刪其要以備篇籍二、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1、纪旳2、总集3、四分法4、善本三、論述題(30分)结合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论述文献学对读书治学的重要性并简要阐述你如果考取研究生,未来三年的学习或研究计划。
华中师范大学二O—三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院系名称:文学院招生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在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3033 中国古典文献学考试时间:2013年一、给下面一段文字加上标点、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并就其中所涉及的诗风问题展开评论(标点、翻译20分,评论20分,共40分)故秦地于禹貢時跨雍梁二州詩風兼秦潮兩國昔後稷封蘇公劉處豳大王徙廣文王作鄂武王治踹其民有先王遺風好稼穡務本業故豳詩言農桑衣食之本甚備有鄂杜竹林南山檀柘號稱陸海為九州膏腴始皇Z初鄭國穿渠引涇水溉田沃野千里民以富饒漢興立都長安徙齊諸田楚昭屈最及諸功臣家于長陵後世世徙吏二千石高晋富人及豪桀並兼之家于諸陵蓋亦以彊幹弱支非獨為奉山園也是故五方雜厝風俗不純其世家則好禮文富人則商賈為利豪桀則遊俠通姦瀕南山近夏陽多阻險輕薄易為盜賊常為天下劇又郡國輻湊浮食者多民去本就末列侯貴人車服僭上眾庶放效羞不相及嫁娶尤崇侈靡送死過度二、举例说明古籍校勘时应如何选择底本和校勘的资料。
南师大考博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及答案
2001年名解:1、共和行政:共和行政又称周召共和,前841年西周镐京国人暴动攻入王宫,周厉王逃跑,政权由大臣周定公和召穆公共同执掌,称为共和。
十四年后,公元前828年,周厉王死。
太子姬静继位,史称周宣王,共和行政结束。
共和元年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2、九流十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西汉学者刘歆作《七略》,其中《诸子略》将先秦和汉初诸子学派分为十家,即: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家。
十家中小说家属于艺文,除去不算,称为九流。
3、劝百讽一:形容规讽正道的言辞远远及不上劝诱奢靡的言辞,语出西汉末扬雄的《法言》。
其意是说赋中鼓励的成分过多,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助长了帝王的奢侈心理。
这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
司马相如在《子虚赋》和《上林赋》中基本规定了汉大赋的模式:先是连篇累牍地堆砌辞藻,极尽夸张美饰之能事,最后以淫乐足以亡国,仁义必然兴邦的讽谏作为结尾,铸成了“劝百讽一”的体制。
4、四声八病:南朝齐永明年间,周颙著《四声切韵》,提出平上去入四声,而沈约将四声的区辨同传统的诗赋音韵知识相结合,规定了一套五言诗创作时应避免的声律上的毛病,就是后人所记之“八病”。
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钮、正钮等八种声病。
“四声八病”用于永明体诗歌的创作中,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但要求过分苛刻,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病。
5、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语出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
明经科和进士科是唐代科举考试中规模最大的科目,最受当时社会的重视。
明经科主要是考儒家经典的背诵默写,为记诵之学,年少举子考取容易,故30岁考中,已属“老”了。
而进士科考诗赋策论,考的是理解发挥能力,非有长时间的积累不能考取,50岁考中尚属年轻。
所以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6、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语出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国朝萧墨《经史管窥》引李耆卿《文章精义》云:‘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感谢凯程考研李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
一、名词解释(8个)
国野制度
三长制
二王八司马事件
金花银
中体西用
府院之争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第一部《婚姻法》
二、材料题,都是结合材料的,
第一题材料出处《新唐书》
翻译,就是隋文帝关于府兵的观点,
简述隋唐府兵制的变化,
第二题材料出处《大义觉迷录》
简述清代的文化政策
第三题材料出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革命军》
评价民族主义
维新派与革命派的三个论战的主要内容
评价排满思潮
三、简答题
第一题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夷之辨”
第二题,简述唐宋变革论和唐宋时期的变化(是前几年的真题,今年又考了一次)
第三题简述新文化运动
四、论述题
第一题,论述明代皇帝的群体特征,
第二题论述两次国共合作的过程及其影响。
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审视座右铭:网民留言=领导批示南方都市报■虚拟@现实之黎明专栏7月17日出现一个史无前例的正式机构,全称为“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政府媒体网络事项督办中心(ZZIC)”;揭牌仪式上,两位网友应邀为该机构揭开了红盖头。
随后出现一句原创性很强的“座右铭”,在揭牌仪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连维良称“网民留言=领导批示”即“ZZIC”的座右铭,要“把网民留言、群众诉求、人民呼声同领导批示一样对待,而且要按高于领导批示来对待”。
以“信息渠道”或“沟通媒介”为据,建立具有某种“定向性”的机构,是否可行?郑州方面介绍称,这种网络事项办理机制效果明显,试运行一年间,网民在网上反映后“ZZIC”督办解决了一万多个问题。
显然,拿出宝贵的编制定额“转正”该机构,即郑州高层肯定机构、机制有效的证明,也是正式组建该机构之必要性、可行性的某种证明。
在“网民留言”和“领导批示”之间画一个“=”号,“政治正确”,在理念上没什么问题。
网络和电脑对公众不设限的情况下,任何非网民的“群众”都能于瞬间转化为网民,“网民留言”其实就是“群众呼声”。
至于“网民留言高于领导批示”之语,当属“执政为民”的高调宣示,虽则言辞和表达是新鲜的,但“内核”仍是老版本。
不过,研讨此“等号”,可以发现在技术上还是存在一些讲究的。
主要的讲究,即区分“网民留言”和领导批示的内容与种类。
可把网民留言大致分为“事实信息”与“观点信息”,机构应对与处臵的多为“事实信息”,对观点信息、政策建议或行政建言等网声,则是另一种处臵方式。
而在上达的“事实信息”中,突发事件、紧急危情、公权侵害等,又是重中之重,“高于领导批示”理所当然。
如果没有领导批示就对此无动于衷,按理则应该追究失职、渎职的责任。
上网表达诉求的网民,都是些抱着希望的人。
引起领导注意,获得“领导批示”,通常就是他们的预定目标和理想效果。
诚然,正如连维良先生所说,“如果什么样的问题都要通过领导批示才能解决,就不是一种有效的机制,不是一种科学的机制,不是一种长效的机制”,但是,也应该承认,正是由于存在这样一种不好的机制,群众才希冀那一纸领导批示的降临。
华师考研真题
2010文学史一、名词解释乐府临川四梦流浪汉小说湖畔派诗歌德先生与赛先生反思文学二、简答1、《诗经》产生的时间、领域、采诗、编诗2、李清照《词论》的内容3、对《哈姆莱特》戏中戏的理解4、《骆驼祥子》中祥子性格特点与意义华中师范大学09 中外文学史一、名词解释(5分/题6题/30分)1、九歌2、上官体3、爱美剧4、政治抒情诗5、美国南方文学6、自然派二、简答题(15分/题4题/60分)1、简述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2、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3、巴金《家》的主题思想?4、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艺术特征?三、论述题(20分/题3题/60分)1、李白行路难(其一)艺术特点,并解释诗题及诗中用典?2、论“干预生活”小说艺术成就?3、神曲的主题思想?2010年文学理论一、名词解释文学形象的间接性(文学文本)意蕴超现实主义原型二、材料题感物说:锺嵘说的“嘉会寄诗以亲……”三、简答1、左拉的实验小说反映了一种怎样的小说理论2、文学构思活动中想象活动受什么制约四、1、以一篇作品为例,说明叙述者与作者的关系2、分析评价物质生产与艺术之间的不平衡性09 文学理论一、名词解释1、诗灵神授2、语感3、以禅入诗4、期待视野5、现代主义文学6、文学体裁二、略三、分析题1、苏轼“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2、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四、问答题1、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说:“国王死了,后来王后也死了”这是一个故事。
“国王死了,后来王后也因为悲伤过度死了”这是一段情节。
根据这段说明情节与故事的区别?2、艾青诗:“你的耳朵在侦察,你的眼睛在倾听”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其特点是什么?五、论述题1、有人认为文学批评的前提是:“让作家死去”,这种主张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学观?谈谈你对这种文学观的看法?2、谈谈现代传媒技术对当代文学活动的影响和冲击。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考研真题
华中师范大学一九九八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招生专业:文艺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民间文学考试科目:中外文学史一、填空:(40分)1、现存最早的《诗经》注是“毛传郑笺”,“郑”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______________、《招魂》等。
3、“汉赋四大家”指的是司马相如、___________、班固、张衡。
4、《古诗十九首》最早为_________________收录。
5、西晋太康时期作家中“二陆”是指陆机和_____________。
6、魏晋时期的文论著作有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和挚虞的_______________。
7、沈宋的作品是我国诗歌中_______________诗成熟的标志。
8、陈子昂在__________________中提出了诗歌革新主张。
9、唐传奇《霍小玉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10、宋周邦彦的词集名____________。
11、辛弃疾的词集名_______________。
12、由四部杂剧组成的《四声猿》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
13、南戏《琵琶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
14、明代反对拟古主义、和公安派同时的有以钟惺、____________为代表的竟陵派。
15、“桐城派”散文主要作家方苞、_________、姚鼐等。
16、近代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上给“诗界革命”开辟道路的是_______________。
17、中国新文学的开端以1917年胡适发表__________________和陈独秀发表_______________作为标志。
18、被鲁迅誉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是______________。
19、《手推车》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
20、《给亡妇》是______________的散文名篇。
21、蒋纯祖出自______________的笔下。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介绍中国古典文献学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介绍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是“汉语语言文字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
它是研究古典文献的产生、发展和利用的专门学问。
传统的文献学包括目录、版本、校勘、辑佚、辨伪、注疏等内容,是传统经史之学的门径和基石,而在现代,除了传统的内容之外,中国古典文献学主要涉及中国古代文学典籍的研究、考辨、编纂、译注及现代化传播等重要方面。
它既是中国古典文学教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组建于2001年,现有教研人员3人,且均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他们是高华平教授、张三夕教授、王齐洲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组组建时间虽短,但其远源可追溯至华中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的钱基博、张舜徽等国学大师的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教研工作。
现在本学科的高华平教授、张三夕教授都曾亲聆过张舜徽先生的教诲,并在张舜徽先生领导下的中国历史文献研究所工作过多年。
张三夕教授还是张舜徽先生培养的第一位博士。
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自组建以来,在教学科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已为文学院本科生开设了“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并组织编写了《中国古典文献学》教材,该教材在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院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中使用,受到了广泛欢迎。
此外,本学科还招收有2名博士生和3名硕士生,填补了湖北省内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生教育的空白。
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教研人员是一支颇为精干的队伍,三位教授在科研上各有建树,高华平教授的魏晋南北朝文化史研究及古籍整理工作、张三夕教授的思想史研究、王齐洲教授的古典文学研究都有令人瞩目的成果。
本学科人员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评论丛刊》、《文学遗产》、《文献》等权威学术期刊共发表了约180篇论文,出版专著近20种。
本学科组建的2-3年间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6部。
本学科人员共承担完成约20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目前正主持承担着国家教育部“古委会”项目—“《论语集解》校释”、台湾“中华禅净协会”合作项目—“菩妙法脉传”、“台湾佛教文学”等。
华中师范大学2011-2018历年历史学828真题汇编
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试卷报考专业历史学考试科目及代码中国近代史828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总理衙门2、张之洞3、抵制美货运动4、科学补习所5、《新青年》6、法币二、简答题1、从太平天国运动看近代中国农民战争的局限性。
2、国共两次合作的经验教训。
3、国共十年间国民政府的经济措施及成效。
三、论述题1、清末新政的主要措施及得失。
2、抗战期间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作用比较。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试卷报考专业历史学考试科目及代码中国近代史828一、名词解释1、闭关政策2、新青年3、东南互保4、西安事变5、中央研究院6、郑观应二、简答题1、有一种观点说太平天国“拜上帝教”是邪教,谈谈你的观点2、抗战爆发前南京政府的经济措施和政策三、论述题1、科举制的废除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国民党政权退败台湾的原因。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试卷报考专业历史学考试科目及代码中国近代史828一、名词解释(10分×6)1、海国图志2、资政新篇3、容闳4、中华民国鄂州约法5、五卅运动6、中国土地法大纲二、简答题(15分×2)1、钓鱼岛问题形成的历史原因2、北京政府时期的经济政策及措施三、论述题1、试述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失败原因2、国共两次合作的经验和教训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试卷报考专业历史学考试科目及代码中国近代史828一、名词解释(6*10)1、总理衙门2、曾国藩3、申报4、张勋复辟5、黄埔军校6、法币二、简答(2*15)1、鸦片贸易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2、中共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及影响三、论述(2*30)1、比较分析清政权的失败和国民政府的失败的历史原因2、结合史实谈谈近现代日本侵华的历史教训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试卷报考专业历史学考试科目及代码中国近代史828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厘金制度2、《校邠庐抗议议》3、辛酉政变4、法币5、《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二、材料分析题1、关于维新变法(措施和意义什么的)三、简答1、清末新政措施2、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措施四、论述1、正面和敌后战场在抗战中的作用(2011论)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试卷报考专业历史学考试科目及代码中国近代史828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0*5=50分)1、祺祥政变(2015)2、苏报案3、百日维新4、社会史论战5、一五计划二、简答1、洋务运动的过程,主要措施2、简述新文化运动三、论述1、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后的活动及评价。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分析
题型介绍
名词解释 填空 简答题
材料分析
论述题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一般也就要求对四五个比较重要的专业术语进行一下 解释,有时需要对所解释的术语进行比较。 名词解释一般每题3~6分,占总分的12%~30%。
华中师范大学1999年研究生考试试题 一、术语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游戏说 2.文学流派 3.(诗歌的)扩展式结构 4.叙述角度 5. 典型性 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解释各组中的术语并比较它们之间的 异同。(每个6分, 共30分) 1、情节和故事 2、文本和作品 3、圆形人物和典型人物 4、文学流派和文学思潮 5、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
5、边
填空
填空题在历年试题中出现的可能性较低,主要是 请写出以下理论著作或论文的作者或请写出以下作者在文学理论或 美学方面的一部(篇)代表作 填空一般十个空,每个2分,占总分的20%。 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研究生考试试题 填空(每个2分,共20分) 请写出以下理论著作或论文的作者 1.《小说面面观》 __________________ 2.《文心雕龙》 __________________ 3.《文献》 __________________ 4.《人间词话》 __________________ 5.《艺术哲学》__________________
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研究生考试试题 一、术语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叙事观点 2.创作个性 3.潜台词 4.艺术真实 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研究生考试试题 一、术语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典型 2、自然主义 3、小说 4、边缘文学体裁 5、召唤结构
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解释各组中的术语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每个8分,共40分) 1 讲述与展示 2意象与意境 3现实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 4戏剧文学与 戏剧 5 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
华中历年真题
华中师范大学中外文学史98年试题一、填空(40分) 1. 现存最早的《诗经》法是“毛传郑笺”,“郑”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_______________《招魂》等。
3. “汉赋四大家”指的是司马相如、_______________班固、张衡。
4. 《古诗十九首》最早为_______________收录。
5. 西晋太康时期作家中的“二陆”是指陆机和_______________。
6. 魏晋时期的文论著作有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和挚虞的_______________。
7. 沈宋的作品是我国诗歌中_______________诗成熟的标志。
8. 陈子昂在_______________中提出了诗歌革新主张。
9. 唐传奇《霍小玉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10. 宋周邦彦的词集名_______________。
11. 辛弃疾的词集名_______________。
12. 由四部杂剧组成的《四声猿》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13. 南戏《琵琶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14. 明代反对拟古主义、和公安派同时的有以钟惺、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竟陵派。
15. “桐城派”散文主要作家有方苞、____________姚鼐等。
16. 近代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上给“诗界革命”开辟道路的是_____________。
17. 中国新文学的开端以1917年胡适发表_________和陈独秀发表____________作为标志。
18. 被鲁迅誉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是_______________。
19. 《手推车》的作者是___________。
20. 《给亡妇》的作者是___________。
21. 蒋纯祖出自___________的笔下。
22. 梅春是___________所著中篇小说___________中的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师范大学
二0一二年硕士研究生入学专业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古典文献学研究方向:文学文献学
考试科目:古典文献学考试时间:4月14日上午
一、將下列一段文言文標點,翻譯成現代漢語並從古典文獻學角度略加評論(共50分):
昔仲尼沒而微言絶七十子喪而大義乖故春秋分為五詩分為四易有數家之傳戰國從衡真偽分爭諸子之言紛然殽亂至秦患之乃燔滅文章以愚黔首漢興改秦之敗大收篇籍廣開獻書之路迄孝武世書缺簡脱禮壞樂崩聖上喟然而稱曰朕甚閔焉於是建臧書之策置寫書之官下及諸子傳説皆充祕府至成帝時以書頗散亡使謁者陳農求遺書於天下詔光祿大夫劉向校經傳諸子詩賦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咸校數術侍醫李柱國校方技每一書已向輙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録而奏之會向卒哀帝復使向子侍中奉車都尉歆卒父業歆於是總羣書而奏其七畧故有輯畧有六蓺畧有諸子畧有詩賦畧有兵書畧有術數畧有方技畧今刪其要以備篇籍
二、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
1、纪昀
2、总集
3、四分法
4、善本
三、論述題(30分)
结合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论述文献学对读书治学的重要性并简要阐述你如果考取研究生,未来三年的学习或研究计划。
华中师范大学
二〇一三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院系名称:文学院招生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
在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3033中国古典文献学考试时间:2013年
一、给下面一段文字加上标点、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并就其中所涉及的诗风问题展开评论(标点、翻译20分,评论20分,共40分)
故秦地于禹貢時跨雍梁二州詩風兼秦豳兩國昔後稷封斄公劉處豳大王徙廄文王作酆武王治鎬其民有先王遺風好稼穡務本業故豳詩言農桑衣食之本甚備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號稱陸海為九州膏腴始皇之初鄭國穿渠引涇水溉田沃野千里民以富饒漢興立都長安徙齊諸田楚昭屈景及諸功臣家于長陵後世世徙吏二千石高訾富人及豪桀並兼之家于諸陵蓋亦以彊幹弱支非獨為奉山園也是故五方雜厝風俗不純其世家則好禮文富人則商賈為利豪桀則遊俠通姦瀕南山近夏陽多阻險輕薄易為盜賊常為天下劇又郡國輻湊浮食者多民去本就末列侯貴人車服僭上眾庶放效羞不相及嫁娶尤崇侈靡送死過度
二、举例说明古籍校勘时应如何选择底本和校勘的资料。
(30分)
三、论述题(任选一题,30分)
1、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应如何正确利用古籍电子文献;
2、简述近年重要出土文献在学术研究中的价值和意义。
华中师范大学
二○一二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院系名称:文学院招生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
考试科目及代码:中国古典文献学3033考试时间:4月1日上午
一、标点、以现代白话文翻译下面一段文字、并就其中与文学相关的观点而展开评论(40分)
河內本殷之舊都周既滅殷分其畿內為三國詩風邶庸衛國是也鄁以封紂子武庚庸管叔尹之衛蔡叔尹之以監殷民謂之三監故書序曰武王崩三監畔周公誅之盡以其地封弟康叔號曰孟侯以夾輔周室遷邶庸之民于雒邑故邶庸衛三國之詩相與同風邶詩曰在浚之下庸曰在浚之郊邶又曰亦流于淇河水洋洋庸曰送我淇上在彼中河衛曰瞻彼淇奧河水洋洋故吳公子札聘魯觀周樂聞邶庸衛之歌曰美哉淵乎吾聞康叔之德如是是其衛風乎至十六世懿公亡道為狄所滅齊桓公帥諸侯伐狄而更封衛於河南曹楚丘是為文公而河內殷虛更屬於晉康叔之風既歇而紂之化猶存故俗剛強多豪桀侵奪薄恩禮好生分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举例论说目录在学术研究中“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作用。
2、举出三位古代杰出文献学家,论述他们在古典文献学发展史的贡献。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11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基础试题
古典文献学
1.将下段古文标点并翻译成白话文,并就其中有价值的观点做出评论。
(40分)
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舉必書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事為春秋言為尚書帝王靡不同之周室既微載籍殘缺仲尼思存前聖之業乃稱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征之矣以魯周公之國禮文備物史官有法故與左丘明觀其史記據行事仍人道因興以立功就敗以成罰假日月以定歷數借朝聘以正禮樂有所褒諱貶損不可書見口授弟子弟子退而異言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故論本事而作傳明夫子不以空言說經也春秋所貶損大人當世君臣有威權勢力其事實皆形於傳是以隱其書而不宣所以免時難也及未世口說流行故有公羊穀梁鄒夾之傳四家之中公羊穀梁立于學官鄒氏無師夾氏未有書
2.任选一部总集,论述总集在学术研究中的价值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30分)
3.试举例说明中国古典文献学对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作用和意义。
(30分)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年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试题
1、对下面一段话标点并翻译成白话文,并对其中有价值的观点进行评论(40分)
昔者孔子睿圣明哲天生不群定经术删诗书正礼乐制作春秋以为后王法门人三千罔不昭达临终之日则大义乖而微言绝其后周室衰微战国并争道德陵迟谲诈萌生于是杨墨邹孟孙韩之徒各以所知著造传记或以述古或以明世而屈原履忠被谮忧悲愁思独依诗人之义而作离骚上以讽谏下以自慰遭时闇乱不见省纳不胜愤懑遂复作九歌以下凡二十五篇楚人高其行义玮其文采以相教传至于孝武帝恢廓道训使淮南王安作离骚经章句则大义粲然后世雄俊莫不瞻慕舒肆妙虑缵述其词逮至刘向典校经书分为十六卷孝章即位深弘道艺而班固贾逵复以所见改易前疑各作离骚经章句其余十五卷阙而不说又以壮为状义多乖异事不要括今臣复以所识所知稽之旧章合之经传作十六卷章句虽未能究其微妙然大指之趣略可见矣
2、结合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谈谈如何运用古典文献学的知识进行研究与写作(30分)
3、《三国演义》《水浒传》的成书时间有元末说与明初说,列举这两种说法持论的依据。
你认为两种说法是否可靠,为什么?(30分)
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试题
一、标点、翻译并评说其中重要观点(40分)
太史公曰余讀功令至於廣厲學官之路未嘗不廢書而歎也曰嗟乎夫周室衰而關雎作幽厲㣲而禮樂壊諸侯恣行政由彊國故孔子閔王路廢而邪道興於是論次詩書修起禮樂適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自衛返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世以混濁莫能用是以仲尼干七十餘君無所遇曰茍有
用我者期月而已矣西狩獲麟曰吾道窮矣故因史記作春秋以寓王法其辭㣲而指博後世學者多錄焉自孔子卒後七十子之徒散游諸侯大者爲師傅卿相小者友敎士大夫或隱而不見故子路居衛子張居陳澹臺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貢終於齊如田子方叚干木吳起禽滑釐之屬皆受業於子夏之倫爲王者師是時獨魏文侯好學後陵遲以至于始皇天下並爭於戰國儒術旣絀焉然齊魯之門學者獨不廢也
二、请结合近来出土文献的研究,谈谈出土文献在文献整理、校勘和文学研究中的作用。
(30分)
三、历来对《水浒传》的成书时间有两种观点,请说出其依据及你的看法。
(30分)
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试题
1.标点并翻译《汉书·儒林传》中的一段话:
又曰:“周监于二世,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于是叙《书》则断《尧典》,称乐则法《韶舞》,论《诗》则首《周南》。
缀周之礼,因鲁《春秋》,举十二公行事,绳之以文、武之道,成一王法,至获麟而止。
盖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传。
皆因近圣之事,以立先王之教,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仲尼既没,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卿相师傅,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
故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齐。
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氂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
是时,独魏文侯好学。
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黜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犹弗废,至于威、宣之际,孟子、孙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及至秦始皇兼天下,燔《诗》、《书》,杀术士,六学从此缺矣。
2.举出一部古代目录学著作,评论其特点与得失。
3.谈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取得了哪些进展,说出一些著作的内容与成就得失。
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试题
1、对《隋书·经籍志》集部序加标点、翻译,并就其中有价值的观点加以论述。
2、就一、两部诗文总集谈谈它的编纂特点、现状及应注意的问题。
3、就“四大奇书”其一,谈谈它的版本、流传、接受和传播影响情况。
华中师范大学2006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试题
一.标点并翻译下面一段文字,就其中有价值的观点进行论述。
贊曰自古書契之作而有史官其載籍博矣至孔氏撰之上斷唐堯下迄秦繆唐虞以前雖有遺文其語不經故言黃帝顓頊之事未可明也及孔子因魯史記而作春秋而左丘明論輯其本事以為之傳,又撰異同為國語又有世本錄黃帝以來至春秋時帝王公侯卿大夫祖世所出春秋之後七國並爭秦兼諸侯有戰國策漢興伐秦定天下有楚漢春秋故司馬遷據左氏國語采世本戰國策述楚漢春秋接其後事迄於天漢其言秦漢詳矣至於采經摭傳分散數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梧亦其涉獵者廣博貫穿經傳馳騁古今上下數千載間斯以勤矣又其是非頗繆于聖人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後六經序遊俠則退處士而進奸雄述貨殖則崇勢利而羞賤貧此其所蔽也然自劉向揚雄博極群書皆稱遷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嗚呼以遷之博物洽聞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極刑幽而發憤書亦信矣跡其所以自傷悼小雅巷伯之倫夫唯大雅既明且哲能保其身難矣哉
二.就你读过的或研究过的某一别集,论述其版本(包括笺注本)、内容等情况。
三.试论《汉书·艺文志》小说观念形成的原因及其对中国传统小说发展的影响。
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试题
一、《南齐书·文学传》中末段文字,标点、翻译、归纳主要文学观点。
二、以一部著述为例,谈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作用。
三、列举你所看到的小说史,介绍书的体例和内容,并作出一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