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333教育综合真题回忆
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及解析
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2.讲授法3.道尔顿制4.先行组织者二、简答1.教育任务2.培养班集体方法3.恽代英教育思想4.学习动机强化理论三、论述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信意行过程;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当代价值;3.心智技能培养方法。
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及解析一、名词解释1.【参考答案】教育目的是指培养人的质量要求,亦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它主要回答两个问题:—是规定教育“为谁培养人”;二是“培养什么样的人”。
前者是关于教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后者是关于教育对象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目的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2. 【参考答案】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
它是中小学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方法。
讲授法可以分为讲读、讲述、讲解和讲演。
运用讲授法的要求有: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②要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③要讲究语言艺术。
3. 【参考答案】道尔顿制是美国教育学家帕克赫斯特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创立的一种个别教学制度,其教育方法以“道尔顿实验室计划”命名,一般简称“道尔顿制”或“道尔顿计划”。
帕克赫斯特提出:第一,在学校里废除课堂教学,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学习”,学生用“公约”的形式确定自己应完成的各项学习任务,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学;第二,将各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的性质陈列参考用书和实验仪器,供学生学习之用;第三,各作业室配有该科教师一人负责指导学生;第四,同时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致良知2.以吏为师3.实科中学4.学科课程5.发现学习6.要素主义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形成性评价”在教育中的作用。
2.简述颜元的六斋及实学教育内容。
3.简述安德森的心理技能形成的三个过程。
4.简述朱子读书法及其当代价值。
三、论述题(共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论述《朗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法》的内容及对教育民主化的影响。
2.论述班主任工作对班集体发展和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
3.论述课程内容组织中“横向组织”和“纵向组织”的关系。
4.论述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致良知答:致良知是由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王守仁提出的。
他是用“心学”的观点来阐明这一思想的。
“理”存在于“心”中,“心即理”;“良知即是天理”即是“心之本体”。
“良知”不仅是宇宙的造化者,也是伦理道德观念。
“良知”与生俱来,不学自能,不教自会;为人人所具有,不分圣愚;“良知”不会泯灭。
然而,“良知”在与外物接触中,由于受物欲的引诱,会受昏蔽。
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去除物欲对于“良知”的昏蔽。
“学以去其昏蔽”的目的是为了激发本心所具有的“良知”。
在王守仁看来,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实现“存天理、灭人欲”的根本任务。
基于此,他认为用功求学受教育,并不是为了增加什么新内容,而是为了日减“人欲”。
2.以吏为师答:以吏为师是秦代的教育制度,源自于法家的教育主张。
“以吏为师”中的“吏”不是指“所有”的官吏,而是“专指”法官、法吏。
“以吏为师”即由国君直接掌控法律大权,主持制定律令,让全体官吏都去做施行法制教育的教师,教民学法。
3.实科中学答:实科中学是近代德、俄等欧洲国家实施实科教育的一种普通学校类型,为了适应工商业和交通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创办。
17所院校2017年333真题
一、 名词解释 1.狭义的教育 2.教科书 3.学习动机 4.知识 5.教育目的 6.德育 二、简答 1.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2.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3.简述蔡元培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 4.简述孔子的教育方法 5.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三、论述题 1.论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理论思想 2.论述道德不良的成因和措施 福师大 2017 年 333 真题 一、名解 16 六艺教育 17 大学院制 18 新教育运动 19《国防教育法》
上海师范大学 2017 年 333 真题 一 名词解释 1.课程标准 2.教学方法 3.苏格拉底法 4.学校管理目标 6.稷下学宫 二 简答 1.简述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3.简述教师的专业素养 4.列举中国五大书院 三 论述 1.论述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2.论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及其历史作用与局限性 3.论述建构主义中的教育观,学生观,知识观 4.论述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 南京师范大学 2017 年 333 真题 一:选择题 1、被毛泽东称为人民教育家的是 2、第一位提出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家是 3、教学活动开始前进行的评价是什么评价 4、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
二、简答 5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6 朱子读书法及其对现代的意义 7 颜元的“六斋”“实学”的教育内容 8 安德森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理论 三、论述 1 联系实际论述课程内容组织“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的关系 2《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 案》及其对教育民主化的作用 3 联系实际论述班主任工作对班集体形成和学生品德发现的作用 4 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其条件 湖师大 2017 年 333 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庶富教. 2.五育并举. 3 道尔顿制. 4.理想国. 5.元认知. 6 顺向迁移 二、简答题: 11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为什么教育学研究要研究问题。2.实施教育的机构。 3.晏阳初的三大教育四大方式 4.朱子读书法 5.人本主义思潮
华师333历年真题及答案整理
华师333历年真题及答案整理XXX333教育综合真题整理教育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学校教育(2014、2012、2010) p29答:a.狭义的教育中的一种就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主要指专门组织的教育。
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研究,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追求和创造人的合理存在的人。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知识点)b.狭义的教育中重要的一种就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主要指专门有组织的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试题)2.教育制度(2014) p47答:教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种教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其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诲制度。
3.体育(2013)p46答:体育是指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生膂力、增强学生体质的教诲。
膂力和体质的发展非常紧张,是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生理基础。
人们进行生产劳动、社会活动、军事活动和幸福生活都需要强健的体魄作基础。
所以,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诲的紧张组成部分。
4.形成性评价(2013) p69答:是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比较经常而及时的测评与反馈。
5.教育目的(2012、2010)p42 答: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
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一是国家或社会所规定的教育的总目的;二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三是课程目标;四是教学目标。
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333考研-历年教育综合考研试题
北京师范大学2019年333教育综合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40分)1.课程2.学制3.《颜氏家训》4.观察学习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简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和意义。
2.简述王安石的教育改革。
3.简述德育过程的定义并说明其规律。
4.简述教师的基本素养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学生问老师:“我非常清楚我们家一个月能收多少房租,我的钱够花三辈子了,我为什么要上学?读书有什么用?”分析并评价这位学生的想法,并说明教师应如何引导?2.小明期中考试语文成绩不理想。
他对同学说:“大家都在猜老师会默写哪一篇文章,你猜中了,我没有猜中。
”可见所有成败人们都会寻找解释和借口。
韦纳提出了成败归因理论。
说明成败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教育实践启示。
北京师范大学2020年333教育综合考研试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40分)1.劳动教育2.稷下学宫3.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4.教育现代化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简述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
2.简述《中庸》的基本教育思想。
3.简述埃里克森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4.简述奥苏泊尔提出的影响有意义接受学习的三大要素。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论述班级授课制的时代局限性和变革趋势。
2.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英]约翰·洛克著,熊文春译,《教育片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124-125页。
材料概览:“...教育目标是什么,其关键是什么....调和看似矛盾的地方,觅得教育的真谛”材料细节回忆: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克制儿童的欲望,发展儿童的理智,关键在于理智和原则规范儿童的行为。
有时候,我们需要用严厉的方法约束儿童,要求儿童完成它应该完成的事情,制约儿童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但是,我们也不想看到孩子失去个性,没有自由,因为儿童收到管制而变得怯懦、不自信。
2010年-2021年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333考研真题-历年教育综合考研试题
华中师范大学 2010 年 333 教育综合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1.学校教育 2.教育目的 3.讲授法 4.学记 5.道尔顿制 6.元知论 二、简答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 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2.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3.教师劳动的特点 4.影响学习的动机 三、分析论述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80 分) 1.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及其教育学意义 2.朱子读书法及其当代意义 3.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评述 4.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3、现代意义上活动课程的首倡者是()
A.卢梭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布鲁纳
4、学校的工作中心是()
A.德育 B.智育 C.管理 D.教学
5、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
A.备好课
B.上好课
C.做好课后的教导工作 D.搞好教学评价
6、被称为中国“平民教育家”的是()
A.胡适 B、蔡元培 C、晏阳初 D、梁启超
— 14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 333 近 11 年考研真题
华中师范大学 2019 年 333 教育综合考研试题 (回忆版)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标志教育独立形态的阶段是哪部教育著作() A.《教育学》 B.《普通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大教学论》 2.提出“教育自得”的是谁()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3.提出“教育即回忆”的是谁()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夸美纽斯 D.昆体良 4.提出“回收教育权”的是谁() A.蔡元培
—2—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 333 近 11 年考研真题
教育综合333真题汇编——史上最全版
全日制教育硕士333教育综合真题汇编2010--2015目录一、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四、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七、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十、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二、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五、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八、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0年十一、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三、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六、华南师范大学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九、西南大学2015年2014年2013年2010年十二、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十三、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一、北京师范大学333历年真题2015年一、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2、课程标准3、教学评价4、学校管理5、社会性发展6、学习策略二、简答题1、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2、孟子的教育思想3、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三、论述题1、陈鹤琴的活教育2、终身教育思潮3、德育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发展的过程4、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2014年一、名词解释1、教育2、苏湖教法3、进步主义教育4、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论5、最近发展区6、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二、简述题1、德育的基本途径2、活动课程的主要特征3、教师专业素养的主要内容4、社会规范学习的心理过程三、论述题1、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2、夸美纽斯关于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观点3、促进知识迁移的措施4、教育的社会功能2013年一、名词解释1、京师大学堂2、三舍法3、美国《国家在危机中的报告》4、洛克的白板说5、心理健康6、学习动机二、简答题1、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2、学校教育的主要价值3、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的观点4、教学的任务三、论述题1、蔡元培的基本思想2、材料:《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两本著作中,针对传统派和浪漫派进行批判的若干观点,如:学生不是一块白纸,可任由老师涂抹,美国面临可怕的二元论,杜威所进行的阐述。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题1.致良知2.实科中学3.学科课程4.要素教育5.发现学习6.以吏为师二、简答题1.谈谈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2.简述朱子读书法及其对现代的意义。
3.简述颜元的“六斋”“实学”的教育内容。
4.简述安德森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理论。
三、论述题1.联系实际论述课程内容组织“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的关系。
2.论述《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及其对教育民主化的作用。
3.联系实际论述班主任工作对班集体形成和学生品德发现的作用。
4.论述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其条件。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题1.致良知答:致良知是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语出《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王守仁认为,良知即是天理,人人都有良知,且在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始终存在,不会减少,但一般人的良知常被私欲所蒙蔽;从社会政治方面来说,即是封建伦理纲常。
致良知的“致”,是指人们克灭私欲的认识和修养功夫。
通过“致”,使“良知”得以明白或恢复,即“存天理,去人欲”,也就是使得人人都能按照封建伦理纲常去行事。
“致良知”是要实现“明人伦”的教育目的,实质就是要求教育培养具有封建道德观念的“顺民”,维护封建伦常的社会秩序,以图巩固明王朝的统治。
2.实科中学答:实科中学是德国近代着重讲授自然科学和实用知识的中等学校,也是一所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
实科中学不像文科中学偏重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教学,而比较重视自然科学和现代语文的讲授。
近代科学革命之后,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科学校开始在德国出现,通常认为1708年德国西姆勒创办的“数学、机械学、径济学实科中学”是最早的实科中学,十八世纪中叶以后,很多资本主义国家的中学也出现了向实科教育发展的倾向。
2010~2011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学校制度2.课程标准3.智育4.分组教学5.陶冶6.技能二、简答题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2.上好一堂课的要求有哪些?3.简述教师的素养。
4.简述培养集体的方法。
三、论述题1.试论述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及其教育学意义。
2.试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3.试论述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4.联系实际谈谈创造性的培养措施。
2011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一、名词解释1.学校制度答: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它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按教育程度划分,有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机构;按教育类型划分,有普通教育、专业教育等教育机构;按受教育的时间划分,有全日制、半日制、业余教育等机构;按主要教育手段和场所划分,有面授、函授、巡回、广播、电视等教育机构;按教育对象的年龄划分,有学龄期教育、成人教育机构;按主办单位划分,有国家办、地方办、企事业办和私人办的教育机构,组成了一个纵横交叉的学校教育网。
2.课程标准答: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是指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规定课程的知识范围、深度、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要求。
学科课程标准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说明部分。
扼要地说明本学科教学目的、任务,提出教材选编的原则以及教学法上的建议。
第二,正文部分。
它是根据教材选编的原则、知识本身的逻辑和学生认识的规律,系统地安排教材的主要课程、要目或章节,规定每个课题的讲授内容、教学要点和教学时数,同时也列出有关练习、实验、实习的内容与时数等。
3.智育答:智育亦称“智力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掌握系统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发展智力的教育。
它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与德育、体育、美育等密切联系,为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审美观点、良好身体素质等的形成与发展准备知识与能力的基础。
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答案
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30分1.狭义的教育答案解析:即学校教育。
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②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2.德育答案解析:即道德教育。
学校德育,一般来说,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以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为基础,同经过选择的人类文化,特别是一定的道德观念、政治意识、处世准则、行为规范相互作用,经过自己的感受、判断、体验,从而生成道德品质、人生观和社会理想的教育3.教育目的答案解析:教育目的即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为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它主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关于教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即规定教育“为谁培养人”;第二,关于教育对象的质的规定性,即“培养什么样的人”。
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
它不仅规定者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对教育培养人的要求,也标志着教育活动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4.教科书答案解析:教科书是根据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制的、直接用于教和学的书籍与工具,通常被称为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包含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等。
5.知识答案解析:知识是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反应,它是通过人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1)从静态看,知识是认识的结果,是经验的有组织的信息系统,主要承载知识“是什么”的问题;(2)从动态看,知识是认识的过程,是求知的方法,主要指向“怎么用”知识的范畴;(3)从结合的观点看,知识既是事实、经验的系统,更是人们对这种知识的分析、判断、选择和运用,知识在本质上不是不变的真理,而是不断更新或扩展的过程。
XXX333教育综合历年真题
XXX333教育综合历年真题2021一、名词解释1、六艺2、七艺3、课程设计4、研究动机5、学校教育制度6、XXX二、XXX答题1、简述XXX读书法。
2、简述个人本位论。
3、简述德育中的奖惩。
4、简述XXX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中教师的角色。
三、论述题1、举例论述巩固性原则及其要求。
2、举例论述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以及教学与发展水平的关系。
3、论述德育过程中奖惩的运用。
4、论述XXX“中体西用”。
2020年一、名词解释1、课程标准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3、元认知4、XXX5、绅士教育二、XXX答题1、请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2、简述学生研究的特点。
3、简述XXX“活教育”的思想。
4、简述XXX要素教育的基本主张。
3、论述题1、分析:结合现实举例阐述榜样教育的含义,选择及运用要求。
2、结合实例申明讲授直观性原则的含义与实施要求。
3、举例申明若何在讲授中为迁移而教,增进知识的正迁移。
2019年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京师同文馆2、学校管理3、研究策略4、教育制度5、骑士教育6、《爱弥尔》二、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社会规范研究的心理过程。
2、简述XXX“XXX并举”的教育方针。
3、简述XXX自然教育思想。
4、简述环境对人的开展作用。
3、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1、评述XXX的教育思想,并说明其历史贡献和局限性。
2、结合实例,说明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
3、举例说明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4、举例申明什么为上位进修、下位进修和并列进修。
2018年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讲授过程2、德育过程3、教育制度4、苏格拉底教学法5、京师同文馆6、最近开展区2、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2、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开展中的作用。
3、简述班级授课制优缺点。
4、简述XXX的自然教育理论。
三、论述(每题20分,共80分)1、评述XXX并举的教育思想。
2010年——2017年华中师大333教育综合真题
2010年华中师大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学校教育2、教育目的3、讲授法4、学记5、道尔顿制6、元知论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2、上好一堂好课的要求3、教师劳动的特点4、影响学习的动机三、分析论述题(共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及其教育学意义2、朱子读书法及其当代意义2011年华中师大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1、学校制度2、课程标准3、智育4、分组教学5、陶冶6、技能二、简述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2、上好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3、教师的素养4、培养集体的方法三、论述1、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及其教育学意义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3、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4、联系实际谈谈创造性的培养措施一、名词解释1、学校教育2、教育目的3、分组教学4、讲授法5、陶冶;6、技能二、简答题1、上好一堂课的要求2、培养集体的方法3、教师劳动的特点4、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三、论述题1、人的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学意义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3、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4、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一、单选(每小题2分,共30分)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 )A、研究教育现象B、解决教育问题C、揭示教育规律D、总结教育经验2、“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D )A、涂尔干B、克伯屈C、杜威D、梅伊曼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是(C )A、遗传B、教育C、环境D、人的主观能动性4、学生运用知识的主要目的在于(D )A、引起求知欲B、理解知识C、巩固知识D、形成技能技巧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运用在教育中是强调(A )A、因材施教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C、理论联系实际D、在集体中教育6、唐代“六学二馆”是指(C )A、地方官学B、图书馆C、中央官学D、私学7、中国儒家经典四书(D )A、《大学》《中庸》《孝经》《论语》B、《论语》《孟子》《诗经》《尚书》C、《大学》《中庸》《论语》《春秋》D、《大学》《中庸》《孟子》《论语》8、由维新派创立的学校(B )A、京师同文馆B、万木草堂C、爱国学社D、南洋公学9、提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哲学王的教育家是( C )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夸美纽斯10、近代欧洲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A )A、卢梭B、洛克C、赫尔巴特D、斯宾塞11、个体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将新的刺激整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A )A、同化B、顺应C、平衡D、整合12、根据佛洛依德的个性发展理论,男孩出现恋母情结的阶段是(B )A、肛门期B、器官期C、潜伏期D、生殖期13、最早提出中间变量的概念,将S-R变成S-O-R的心理学家是(D )A、华生B、斯金纳C、苛勒D、托尔曼14、观察者因看到榜样收到强化而简介收到的强化成为(D )A、一级强化B、自我强化C、部分强化D、替代强化15、“教育应该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从而带动儿童的发展”这一观点的理论基础是( A )A、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B、列昂节夫的学习活动理论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D、艾里克森的个性发展阶段理论二、名词解释(共20分)1、体育2、程序性知识3、形成性评价4、白板说三、简答题(共40分)1、朱子读书法2、教育的文化功能3、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4、教师的教育素养四、论述题(共60分)1、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体系2、举例说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的要求3、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教学意义2014年华中师大教育综合真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教育经验B、教育事实C、教育问题D、教育规律2、制约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A、政治制度B、生产力C、科学技术D、文化3、现代意义上活动课程的首倡者是()A、卢梭B、赫尔巴特C、杜威D、布鲁纳4、学校的工作中心是()A、德育B、智育C、管理D、教学5、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A、备好课B、上好课C、做好课后的教导工作D、搞好教学评价6、被成为中国“平民教育家”的是()A、胡适B、蔡元培C、晏阳初D、梁启超7、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三大领域A、动作技能B、社会性C、品德D、行为习惯8、1958年美国政府颁布的《国防教育法》的主要内容是()A、减少对普通教育的投入增加对军事院校的拨款B、实行全民军事教育C、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的教学D、把私立教育作为发展的重点9、“自我效能感”概念的提出者是()A、赞可夫B、维果斯基C、布卢姆D、班杜拉10、“以社会契约为准则”的阶段属于柯尔伯格品德发展理论所述的()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以上都不是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学校教育2、教育制度3、苏格拉底方法4、元认知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教育的生态功能2、德育途径3、蔡元培的教育思想4、心理健康的标准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2、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3、试述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异同2015年华中师大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1、教育2、修养3、学园4、活动课程5、心理发展二、简答题1、教育独立性及其表现2、直观性原则含义及特点3、教师劳动的特点4、梁启超教育思想5、青少年心理健康培养的途径三、论述题1、论述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2、论述德育过程中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课程3、论述创造性的培养措施4、实验教育学评述一、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2、讲授法3、道尔顿制4、先行组织者二、简答1、教育任务2、培养班集体方法3、恽代英教育思想4、学习动机强化理论四、论述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信意行过程;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当代价值;3、心智技能培养方法一、名词解释1、美育2、学在官府3、发现学习4、谈话法二、简答题1、教育的经济功能2、启发型原则及在教育中的运用3、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4、品德不良的表现及其类型三、论述题1、个体能动性在人的发展的运用2、中国书院发展的过程及特点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2017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
2014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一、名词解释学校教育;教育目的;分组教学;讲授法;陶冶;技能二、简答1、上好一堂课的要求2、培养集体的方法3、教师劳动的特点4、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三、论述题1、人的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学意义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3、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4、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2014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一、单项选择1.教育的研究对象()2.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遵从社会契约属于那个阶段()3.平民教育家()4.当代活动课程的首倡者()5.下列哪项是美国《国防教育法》的内容()6.自我效能感的提出者()7.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8.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是因素是()9.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10.学校工作的中心( )二、名词解释1.学校教育2.教育制度3.苏格拉底方法4.元认知三、简答1.简述教育的生态功能。
2.简述德育活动的途径。
3.简述蔡元培的教育方针。
4.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四、论述1.试论述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2.试论述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教育学价值。
3试论述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异同。
2017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一、选择题。
(每题3分,共30分)1.我国最早将“教育”二字连在一起使用的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2.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A.遗传B.教育C.环境D.活动3.形式教育者认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的是()A.教给学生有用的知识B.促进学生全面发展C.发展学生的智力D.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A.备课B.上课C.课后教导D.评价5.班主任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各种活动C.培养好班集体D.协调好各种影响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愤是指()A.愤怒B.忧愤C.心求通而未得之意D.口欲言而未能之貌7.被誉为人民教育家的是()A.晏阳初B.蔡元培C.陶行知D.梁启超8.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思想的人是()A.柏拉图B.夸美纽斯C.裴斯泰洛齐D.9.道德认识发展理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A.柯尔伯格B.艾里克森C.皮亚杰D.弗拉维尔10.成就动机理论的提出者是()A.奥尔波特B.维纳C.班杜拉D.阿特金森二、名词解释1.美育2.谈话法3.“学在官府”4.发现学习三、简答题1.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2.启发性原则的含义和要求3.蒙台梭利方法4.品德不良的含义和类型四、论述题1.联系实际论述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2.中国疏远的发展过程及书院教育的特点3.试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