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六大图表归纳
高中地理必修1、2、3知识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1、2、3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9c728a43b3567ec112d8a83.png)
12、1、2 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 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 铁镍物质组成。
(6)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受 低纬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6、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 锋面气旋。气旋是低压,低压系统在实际大气中常会出现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压槽,在低 压槽上形成了锋面系统。锋面与气旋是一个整体(高压系统是没有的)。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 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⑦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 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
(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移动的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动。△移动方向:就北半 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单一气压带或风带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 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带)。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思维导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7f0eef39a26925c52cc5bff0.png)
第一章 行星地球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一 光照图的判读技巧 在光照图或变形的光照图的判读中,常以“三条线”“三类点”为突
破口,快速、高效地解题。 (1)“三条线”——晨线、昏线和赤道。 ①晨(昏)线。 晨(昏)线是地球上太阳高度为0°的点的集合,在该线上可见日出
(日落)现象,除了春分、秋分日该线与经线重合外,其余各日与经线 斜交(北半球冬半年,晨线在地球上呈东北—西南向分布,昏线呈西 北—东南向分布;北半球夏半年相反),且离春、秋分日越远,夹角越 大。到冬至、夏至日时,该线与经线圈的夹角达最大值——23°26', 故该夹角的大小是判断季节和太阳直射点位置的重要依据。
专题
【例题】 图Ⅰ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图Ⅱ是“海洋表层 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 示洋流流向。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Ⅰ
图Ⅱ
专题
(1)图Ⅰ甲处的洋流与图Ⅱ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 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 B.形成著名的渔场 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 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解析:甲处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西岸,洋流流向南方,性质为 暖流。所以海水等温线如④图所示。甲处洋流的性质为暖流,可使 沿岸大气增温增湿。 答案:(1)D (2)C
专题一 专题二
(1)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
A.全球昼夜平分
B.北半球为夏季
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2)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
做的调整是( )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ebf5cb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d7.png)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必修一:地球运动专题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 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 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https://img.taocdn.com/s3/m/58946a2c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4a.png)
冻土是指温度低于0 ℃并含有冰的土壤和岩石。冻土可分为多年冻土和 季节性冻土。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暖季融化、寒季冻结的活动 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又称永冻层);季节性冻土则只有活动层,在暖季全部 消融。下图为祁连山木里河某段河谷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是其他自然地理要素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的主要场所 气候 大气过程支配着海陆间的水循环和地表的热量平衡 水文 各种水文过程是自然界内部相互联系的纽带 土壤 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的纽带,是联系其他要素的关键环节
动物的存在使自然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能量利用更加充分,物质循 生物 环的速度更快;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自然界中的无机物质合成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探究一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情境探究] 2020年8月21日凌晨,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富泉镇受连续强降雨影响,发生山 体滑坡。原本覆盖绿色植被的山体表面露出一块斜长约880米、宽约280米 的泥黄色破坏面,阻塞河道。此次山体滑坡造成一省道交通中断和人员伤亡。 结合材料探究: (1)此次山体滑坡影响了哪些地理要素?(综合思维) (2)植被要素的变化与山体滑坡有何关系?(综合思维) 提示 (1)地貌形态的改变(山体滑坡)导致了水文状况的改变(形成堰塞湖),地 表植被的破坏,进而影响了人类活动(淹没村庄,摧毁交通)。 (2)山区植被覆盖率的减少可能会引发山体滑坡。
(2)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 他区域。首先明确该区域发生的变化体现在哪些要素上,然后分析该区域 与其他区域存在哪些要素上的联系,最后分析出其他区域发生的具体变化。 以黄土高原的植被破坏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为例,分析如下。
2.合理利用资源 (1)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做到资源利用减量化。 (2)开展综合利用,做到废弃物排放减量化。 (3)寻找替代产品,尤其是稀缺资源的替代产品。 (4)对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做好预案,积极防范问题的发生。 (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必修1)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必修1)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35ea702227916888486d7a6.png)
必修一部分重点知识汇总第一章行星地球 (含地球和地图)一、方向图的判读1.太阳视运动轨迹图1.太阳的视运动有如上规律,据此可判断方向。
2.日影图3.太阳能集热板图2.在北半球中纬地区,最短的影子指向北方,垂直于地面的杆子在任何两个相等的影子夹角的平分线指示北方;南半球反之。
3.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获得最大的能量,太阳能集热板面一般朝向正午太阳位置的方向,即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一般朝向正南,南半球则相反。
二、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示意图(1)甘肃省的酒泉,位于我国四大区域中的西北地区。
其有利的发射条件是:①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大气透明度好;②深入沙漠腹地,安全性好。
(2)西昌发射基地位于四川大凉山腹地,除国防安全外,地势高,节约燃料,发射条件好。
(3)四大航天发射基地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文昌,位于海南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4)与其他三大发射基地相比,文昌发射基地的优势是:①从纬度看,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可增加有效荷载;②从交通条件看,濒临南海,有利于运输大型设备;③从安全性看,火箭残骸落入大海,造成危害的概率低。
三、光照图的常见类型1.侧视图和俯视图图甲是沿180°经线剖开的春(秋)分日的侧视光照图;图乙是沿赤道剖开的春(秋)分日的俯视光照图。
2.矩形投影图(1)展开圆柱投影图图甲中中央经线与两边的经线度数之和为180°,晨昏线为直线,其最北端和最南端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12时和0时,横线为纬线,其中部的横线昼夜平分,则为赤道;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昼夜界线为晨昏线。
如图中AGB为昏线,AHC为晨线。
(2)局部圆柱投影图(矩形图)顺地球自转方向西经度减小,故图中经度为西经度;AB为昏线的一部分,越向北,昼越长,夜越短,此图表示北半球夏半年的阳光照射情况。
3.立体俯视图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甲地的地方时为6时,晨线与经线的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当地日出的时间。
如乙地日出时间为4时。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归纳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02ee4c6856a561252d36f3d.png)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归纳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1、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依次是:总星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2、太阳系:1)组成成员:太阳(中心天体)、八颗行星及卫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及行星际物质组成。
2)按八颗行星的分类,写出八大行星的名称: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3)在火星和木星之间有小行星带。
3、地球: 1)普通性:在太阳系八颗行星中,就大小和质量而言,地球在太阳系中并不显眼。
2)特殊性:存在生命: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自身物质条件:体积、质量适中——有适合生物生长的大气外部条件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1、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耀斑(出现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黑子与降水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耀斑爆发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甚至中断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现象、出现极光现象④产生自然灾害:地球上的水旱灾害3、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为地球提供光和热,是地球上大部分能量的直接和间接来源,如煤、石油。
2)维持地表温度,为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提供了能量。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特点:中心方向周期速度自转运动地轴自西向东北逆南顺恒星日(真正周期)太阳日(昼夜更替的周期)角速度:15°/小时,南北极点为0线速度:赤道最大1670,向两级递减公转运动太阳自西向东恒星年(真正周期)回归年近日点:(1月初冬至附近) 快远日点:(7月初夏至附近) 慢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书本18页图1-3-5)黄赤交角:概念: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度数:目前是23°26′产生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图自画)(书本19页图1-3-6)回归年:是以春分日为参考点的。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a406d2f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0d.png)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高中地理可以分为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个部分。
其中,自然地理不仅是地理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理科生必修的学科之一。
而本文将着重讲解高中自然地理中的知识点,通过清晰的归纳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知识。
一、地球和地球运动1、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形状并非完全是一个球,而是呈现一个略扁的椭球形,其赤道半径比极半径要长。
2、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沿着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地球自转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变化和自转偏向现象。
其中,昼夜变化是因为地球自转造成上一半地球相对于太阳是白天,下一半地球相对于太阳是黑夜;自转偏向现象则是指地球自转时会受到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从而使得地轴在空间中不断摇摆,导致自转轴对北极星的指向发生改变。
3、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指的是地球绕着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
地球公转是造成四季交替的根本原因。
4、地球的倾斜度:地球的倾斜度是指地轴线相对于公转轨道平面的倾角。
地球的倾斜度的大小是23°27'左右,是导致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区域形成的重要因素。
二、大气圈和气候1、大气圈的组成:大气圈是指地球周围的气体层。
它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组成。
2、大气圈的结构:大气圈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从地面开始则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电离层。
不同层次的空气温度、气压、密度等特征也各异。
3、气候类型的分类:世界上的气候类型可以分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亚寒带气候等6种。
4、气旋和反气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系统是自然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们是描述大气运动特征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天气形成的原因和气候演变的过程。
三、水文地理和地形地貌1、水循环:地球上的水资源是非常宝贵的,而水循环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指水分从地球上被蒸发、升华、降水、透地渗漏等途径,最终又重新回归到水环境中的过程。
2、自然地貌的类型:地球上的地形地貌非常复杂,可以分为高山地区、平原地区、丘陵地区、盆地地区、溪、河流水系和海岸线等多种类型。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123485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75.png)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自然地理基础知识1. 地球与地球运动•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略扁球体,存在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和各种经纬度等特征。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引起昼夜交替的现象。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形成不同季节的变化。
•地球的倾斜轴和地球的倾斜面:地球的倾斜轴和倾斜面使得地球各地季风、气候和温度有所不同。
2. 地球表层圈与地球内部圈•地壳:地壳是地球表层最薄的一层,分为岩石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地核:地核是地球内部最深的一层,由铁和镍组成。
3. 地球的尺度与地图•地球尺度的代表:使用1:100 000 000的比例尺表示,即1厘米代表1000公里。
•地球仪和地图的区别:地球仪是对地球的缩小模型,地图是对地球表面的平面映射。
•地图的构成要素:地图由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要素组成。
二、地球与生命环境1. 生命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态系统。
•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表层所有生物聚集的层次。
2. 地球的水资源和水文循环•地球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由淡水和海水组成,其中,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水文循环:水文循环描述了水在地球表层不断循环流动的过程。
3. 地球的岩石与矿产资源•岩石资源:岩石是地球表层最主要的构造材料,可用于建筑、道路、工业原料等。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矿石、矿砂和矿矿物等自然集合体的总称,用于冶金、能源等方面。
三、地球与人类社会1. 人口与城市•人口分布规律: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河流流域和平原地区。
•城市化: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2. 地球的农业与粮食问题•农业和农业区位因素:农业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区位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资源等。
•粮食问题:粮食问题是指人类口粮供应与人口增长的矛盾。
3. 工业与能源资源•工业的地理分布: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资源丰富的地区。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109c18d31b765ce04081409.png)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一、地球运动知识点1.经度的变化规律:东经度(区)中朝东方向经度增加,西经度(区)中朝东方向经度减小。
2.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期)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都是相对于物体初速度的方向)3、晨昏线:按照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向昼半球转化的分界线为晨线,晨线上各点代表此时正日出,它的地方时间为该地的日出时间;由昼半球向夜半球转化的分界线为昏线,昏线上各点代表此时正日落,它的地方时间为该地的日落时间;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夜半球太阳高度<0,昼半球太阳高度>0。
4、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23__176;26′)——夏至、冬至5、地方时的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__177;4(分钟/度)__215;经度差(东加西减)6、时区=经度/15__176;(若不整除,则小于7.5舍大于7.5入),区时差=时区差7、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__176;)的地方时间为世界时,也称标准时间,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
8、日期分割:地方时为0点的经线(自然的日界线)往东至日界线(180__176;)为地球上的“今天”(所以180__176;经线的地方时间是几点,“今天”的范围此时就占全球二十四分之几),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9、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__176;经线)日期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要加一天。
10、晨昏线中隐藏的时间:晨线与赤道交点处的地方时间是6:00;昏线与赤道交点处的地方时间是18:00;晨昏线与此时出现极昼最低纬度的切点处的地方时间为0:00;晨昏线与此时出现极夜最低纬度的切点处的地方时间为12:00. (请同学们记住)11、公转速度:1月初--近日点—速度最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最慢;意义: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③四季的更替④五带的形成12、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__176;26′):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ppt
![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ppt](https://img.taocdn.com/s3/m/ca3330b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b5.png)
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ppt 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导语: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对于我们了解和认识世界的地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而作为高中地理课程的必修一,它涵盖了许多基础的地理知识点。
本文将总结这些知识点,并以PPT的形式呈现给大家。
一、地球与地球的运动地球是我们所居住的行星,也是生命存在的家园。
在我们的地理课程中,我们要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运动。
首先,地球是一个由固态地壳、液态海洋和气态大气组成的行星。
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层次。
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它的厚度大约为10-70公里,因地区不同而导致厚度不一。
地壳表面是一片广袤的海洋和陆地,而这些陆地和海洋是地质演化中被不断改变的。
此外,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占地球的体积约80%。
地核则位于地幔之下,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其次,地球的运动主要包括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周期大约为24小时,使地球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轨道运动的现象,周期大约为365.25天,形成了四季变化。
这两个运动共同决定了地球的时间和季节。
二、地球的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总体分布和格局。
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 自然地理环境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包括地形、水文系统和气候。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包括山脉、平原、高原、丘陵等地貌特征。
地形特征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土地利用和自然资源分布。
水文系统由河流、湖泊、海洋等组成,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同时,水文系统也是地球上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气象变化情况。
气候的冷暖、湿润程度等因素决定了不同地区的生态系统类型和植被分布。
2. 人文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是指人类在地球表面活动和生活的区域分布,包括人口分布、城市分布和经济发展等。
人口分布指的是人类在地球上的居住分布情况。
人口数量和密度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高中地理必修1知识思维导图1:自然地理
![高中地理必修1知识思维导图1:自然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8c35393ca417866fb84a8e64.png)
黑子:高速旋转的气体涡旋,温度相对较低,带电荷,能产生磁场,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为11年
日 色 光太 冕 球 球阳 层 层 层内 需要 日 肉 部 用特 全 眼 殊仪 食 观 器观 观 测 测的 测 到 太阳 到 的
的太 太阳 阳
对气候的影响:中高纬度地区的乔木年轮存在11年为周期的疏密变化 对极端天气的影响:太阳活动峰年,地球上激烈天气现象出现的概率明显增加;反之则减少(激烈天气发生地区不定) 对农业的影响:太阳活动峰年,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反之则歉收的概率更高一点。
石灰岩:(浅海)化学沉积
高原:地壳抬升
溶蚀
景观:溶蚀沉积
石林 地下暗河 溶洞、天坑
钟乳石
沉积 石笋
陷 落 沉
冲积 平原
地壳下陷 流水沉积
华北平原 渭河平原 宁夏平原
石柱
积 型
地壳下陷 贝加尔湖
构造湖
死海
积水成湖 马拉维湖
大气 的垂 直分 层
高 层 大 气
50 平 流 层
12
对 流 层
0
高度(km)
固结成岩
类型
风力:多出现于干旱、半干旱区 流水:多出现于湿润、半湿润区
冰川:多出现于
高寒:高纬、高山、高原 高寒期:冰期、寒冷期
海浪:多出现于滨海地区
地壳抬升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V形谷
科罗拉多大峡谷
抬
流水侵蚀 金沙江“水拍云崖”
升 侵
黄土
黄土:风力沉积
蚀 高原 高原:地壳抬升
型
沟壑:流水侵蚀
峰林
喀斯特 地貌
地核:铁镍核心
内核:固态
名称
特性
传播速度
可通过的介质 破坏力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6e71a641312b3169a451a4c3.png)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部分第一单元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着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7ce7b74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75.png)
4、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