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7.3《印度》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印度》说课稿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印度》说课稿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印度》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印度》的内容包括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农业、工业、人口和城市等。

这一节内容是对印度的全面介绍,使学生了解印度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培养学生对印度的基本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印度的了解可能仅限于一些基本的常识,如印度是人口众多的国家,有咖喱等特色食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从更深层次去了解印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农业、工业、人口和城市等基本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印度的基本认识,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对不同文化的尊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农业、工业、人口和城市等基本特点;2.教学难点:印度的气候、地形对农业和工业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等;2.教学手段:地图、图片、视频、PPT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印度的舞蹈、美食等文化元素,引导学生关注印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呈现目标: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他们明确学习的内容;3.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印度的基本情况;4.课堂讲解:通过PPT、地图等教学资源,详细讲解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农业、工业、人口和城市等;5.案例分析:分析印度的农业和工业分布,让学生理解气候、地形等因素对农业和工业的影响;6.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印度的发展问题,提出解决方案;7.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8.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农业、工业、人口和城市等内容,以关键词和图示的形式呈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三节印度》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三节印度》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三节印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的第七章第三节主要介绍印度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与中国的经济文化交流等内容。

本节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时代感和较强的综合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对印度这个国家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众多。

但学生对印度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与中国的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为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印度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掌握印度的主要农作物、工业部门及分布特点,了解印度的人口、民族、宗教及文化等特点,理解印度与中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途径,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印度这个国家的认识,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农作物、工业部门及分布特点,印度的人口、民族、宗教及文化等特点,印度与中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2.教学难点: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印度的主要农作物、工业部门及分布特点,印度的人口、民族、宗教及文化等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视频等,直观展示印度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及与中国的经济文化交流等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印度的地图和照片,引导学生关注印度这个国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3.课堂讲解:讲解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河流等,分析印度的主要农作物、工业部门及分布特点,如水稻、小麦、黄麻、棉纺织等。

《印度》说课稿

《印度》说课稿

《印度》说课稿《印度》说课稿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印度》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印度》说课稿1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课题是《水旱灾害和印度农业》,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的第七章第三节《印度》,适用于七年级学生学习使用。

首先,对教材进行分析: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

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

本课题教材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印度的地形与人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气候知识,来分析水旱灾害频繁与西南季风的关系;接着讲述了印度农业生产的巨大变化,教材还安排了南亚季风图与印度年降水量、农作物及矿产分布图以及三处学生课堂活动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本节用意在于使学生避免死记硬背,能够利用地理材料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理解工农业生产布局的原理等,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教材的这种安排,也从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工业生产布局与原料产地的关系等方面体现了环境-资源-人口这一主线,正确地阐明人地关系。

据此,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认识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理解有关人地关系、生产布局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达到能够利用孟买气温、降水统计图说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理解南亚季风与水旱灾害的关系。

情感目标:通过对治理印度水旱的讨论,激发学生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情感,培养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要求,确定印度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的关系为教学重点。

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地形和降水量的关系既为教学重点亦为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分析事物缺乏全面性,故确定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地形和降水量的关系为教学难点。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印度》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印度》说课稿

七年级地理《印度》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印度》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

先来说说教材印度这节课,学科特点突出、理论性强、重点、难点还比较集中。

教材中的四个模块(展示课件)比较侧重于展现印度的现代人文地理特征。

安排了各种图形13幅,4处活动练习和1个阅读材料,意在让学生运用地理材料,去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等自然特征(展示课件),分析理解工、农业生产布局的基本原理(展示课件)。

强调了粮食生产与人口、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展示课件),工业生产布局与原料地的关系(展示课件),突出了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这些内容的安排,也为高中地理教学中,“影响农(工)业布局的因素”奠定了基础。

中学阶段,学生学到的第一个国家是发达国家——日本,而印度的古代文明多姿多彩,现代经济发展也备受注目。

印度是发展中国家中,发展的比较快的国家之一,也是中考、高考要求掌握的国家之一。

在学习了日本之后,对印度的分析,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印度最突出的地理特征,还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亚洲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

这一部分,可以理解为对前一章内容的延伸和补充。

印度又是我国的邻国,并且与我国有着太多相似之处。

了解她,对了解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出路,及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然后看看目标(展示课件)在《认识国家》这一部分,课标总的要求有九条。

其中,有五条在《印度》一课中可以落实。

(课件展示具体内容)据此要求,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三点一线”。

即:“知识点、能力点、情感点”,那么这一主线就是“印度突出的地理特征”。

(课件展示具体内容)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的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热点问题是(课件显示具体内容):接着说说教法、学法教法学法的设计要符合新的教学理念。

新理念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督促者。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说课稿《7.3印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说课稿《7.3印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说课稿《7.3印度》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7.3印度》一课,主要介绍了印度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印度的基本国情,掌握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城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印度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采用简单明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印度的基本地理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城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印度的认识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讨论、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印度的关注和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城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印度的地形特点、气候类型、河流分布和农业发展等知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印度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印度的地图和国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印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城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3.课堂讲解: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重点讲解印度的地形特点、气候类型、河流分布和农业发展等知识。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印度的农业发展案例,使学生了解印度农业的特点和优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印度 》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印度 》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印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印度》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印度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经济发展等方面。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可以了解到印度的基本国情、地理特点和风土人情,提高对印度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印度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拓展视野。

同时,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接受新知识,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印度的主要地理特征,理解印度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资料查询等方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地理信息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印度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拓宽国际视野,提高全球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特点、经济发展等。

2.教学难点:印度的气候特点、宗教分布、农业发展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资料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印度的舞蹈、美食等图片,引起学生对印度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授:介绍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基本国情。

3.互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印度的气候特点、宗教分布、农业发展等,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分析印度的经济发展,让学生了解印度的经济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印度的地理特点和风土人情。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特点、经济发展等方面,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形成系统认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情况和地理思维能力。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印度》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印度》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印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印度》这一节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人口和城市等。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到印度的基本概况,提高对印度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亚洲的其他国家有一定了解。

但学生对印度的认识相对较少,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印度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人口和城市等基本概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地理信息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印度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人口和城市等基本概况。

2.教学难点:印度的气候对农业和工业的影响,以及人口对城市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印度的相关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资源,结合板书,进行直观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印度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印度的地理位置和风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1)地理位置:介绍印度的地理位置,包括所在洲、邻国、海岸线等。

(2)气候:讲解印度的气候特点,如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分布等,分析气候对农业和工业的影响。

(3)农业:介绍印度的农业特点,如水稻种植、小麦种植等,分析农业在印度经济中的地位。

(4)工业:讲解印度的工业发展,如棉纺织工业、软件产业等,分析工业对印度经济的贡献。

(5)人口:介绍印度的人口特点,如人口数量、人口增长率等,分析人口对城市的影响。

(6)城市:讲解印度的城市发展,如孟买、新德里等,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人教版初中地理《印度》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地理《印度》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地理《印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说教材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第七章第三节。

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

“印度”一节是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中特别选择的一个与我国有着许多共同点的国家,本课内容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中学地理教学计划和新大纲编写的,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正确阐明人地关系。

全节内容拟安排2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二)、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利用地图说明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

2.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问题及水旱灾害和季风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的学习,能初步学会对一个国家的地理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懂得人类必须自觉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印度的人口压力难点:西南季风与水旱灾害的关系及灾害频繁的原因。

(四)教材处理为使学生的学习思路更有条理,在处理第一个框题“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时,将人口、位置、地形分解成小的知识点,先突出进行位置、地形因素的分析,再讲解印度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与我国进行比较),顺理成章地进入气候特征—水旱灾害频繁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相关教学,并为第二课时中“粮食生产”的学习做铺垫。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学过东南亚、日本等国家的知识,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和各种统计图表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知识面不够宽,信息来源有限,看问题的层次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学法、教法分析1、学法(1)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图文结合读。

(2)思:即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3)议:即讨论,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的置疑,互相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说课稿

《7.3印度》说课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将从以下八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第七章第三节。

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

“印度”是南亚典型的代表国家,也是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中特别选择的一个与我国有着许多共同点的国家,本课内容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中学地理教学计划和新大纲编写的,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正确阐明人地关系。

教材包括三个框题,“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安排2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利用地图说明印度的地理位置。

2.学会运用资料,分析印度人口特点及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3.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自然条件特点。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归纳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和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发展应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印度的人口压力2.印度的自然环境难点:西南季风与水旱灾害的关系及灾害频繁的原因。

二、说学情学生在之前已学过东南亚、日本等国家的知识,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和各种统计图表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知识面不够宽,信息来源有限,看问题的层次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说模式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

我没有余老师那么大胆的放手,完全让学生发挥,但我依然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我结合启发引导,小组合作,学生展示等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的解决相关问题。

四、说流程1.导入新课。

用西游记、泰姬陵、印度的牛等图片,配合教师讲解让学生走进印度。

【设计意图】营造浓厚的印度民族文化氛围,让学生了解印度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

说课稿——《印度》

说课稿——《印度》

说课稿——《印度》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20153312号考生(重音),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的第二节《印度》(第一课时)。

现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恳请在座的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一、第一方面说教材(一)、本节课的主要内容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掌握印度的地理位置,了解印度人口特征,理解世界人口三种增长模与人口自然增长率,通过数据图了解印度人口现状,分析人口对印度的影响。

2、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学习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并结合气候特征分析气候对印度粮食生产的影响。

(二)、地位和作用《印度》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的第二节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学习区域地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从古至今南亚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以及对外交往的中心。

因此,印度也是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重要国家之一。

印度是继日本之后,又一个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的国家。

而且本节课着重从人文地理特征和人地关系方面来阐述印度的地理特征,进一步为后面国家地理的学习提供了学习模式。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知道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并掌握印度地理占位置。

b.理解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与不利条件,并知道印度主要的农作物种类及其分布。

C、通过对印度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的分析以及印度农作物与自然条件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认识和评价地理事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传统授课与同学们多互动,通过引导同学们学习,结合多媒体课件学习,运用地理思维分析问题,结合地图和文字资料同时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印度的人口和农业发展情况,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二课时

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二课时

说课稿——印度一、分析教材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

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

本课题教材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印度的地形与人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气候知识,来分析水旱灾害频繁与西南季风的关系;接着讲述了印度农业生产的巨大变化,教材还安排了南亚季风图与印度年降水量、农作物及矿产分布图以及三处学生课堂活动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本节其用意在于使学生避免死记硬背,而是能够利用地理材料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理解工农业生产布局的原理等,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教材的这种安排,也从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工业生产布局与原料产地的关系等方面体现了环境──资源──人口这一主线,正确地阐明了人地关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单分析印度粮食生产由大量进口到自给有余的变化原因。

(2)了解印度经济发展的状况,简述其工业发展的过程及原因。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印度工业发展的历程,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地剖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1)树立发展应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发展中国家也能腾飞的坚定信念。

(2)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

上述教学目标中,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体现了显性教育价值,而方法目标和品格目标则体现了隐性教育价值。

4、教学重点、难点(1)印度的粮食问题。

(2)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3)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分组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学会为会学。

2、分析讲解法:对地理原理和难点,教师运用多媒体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

3.比较教学法:通过与已知的地理知识的纵向、横向比较,开拓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4、多媒体教学:本节教材资料多、地图多,借助多媒体手段,达到高效、简洁、直观的效果,还可以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7.3《印度》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7.3《印度》说课稿

《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三节印度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

是继《日本》之后,又一个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的国家。

区域地理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不同的人地关系,为此打乱教材顺序,整合教材。

本节教学共2课时,今天我说的是第1课时。

内容是印度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从而为后面人文环境的学习做好铺垫工作,为后面国家的学习提供了模式。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学期多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更好地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征。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能够归纳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知道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能够说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理解西南季风与水旱灾害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地图或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其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通过对治理印度水旱的讨论,激发学生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情感,培养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观。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印度的地形和气候特点.教学难点: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五、教学方法教法:多媒体教学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图分析展示学习目标:通过读图,能够归纳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位置和范围、地形、河流、气候),理解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系。

板书:《印度》讲授新课引导学生,学习一个国家,首先要知道它的地理位置。

你知道怎样描述一个国家的位置吗?生: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通过读图让学生自主学习,回答下列问题:1.印度在世界中处于什么位置?继而找出印度的范围和邻国回答下列问题:1.印度的范围?2.印度的临国主要有哪些?它们在什么位置?(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克什米尔地区,指出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动荡局势。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说课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说课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说课团山中学张世玉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

课型是新课。

课时是第一课时。

整个说课过程我将分为六个部分进行讲述。

这六部分分别是说教材、说学生、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和结束语。

首先我将对教材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

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

2学习本节知识,可将印度同我国相比,从侧面加强学生对我国的国情认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2)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分析问题(3)能够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1)能够利用气温、降水量统计图说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2)理解南亚季风与水旱灾害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治理印度水旱灾害的讨论,激发学生了解自然,适应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观对教材进行分析并且了解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三)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印度的人口及人口问题教学难点: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的关系二、说学生在已经学习教材世界地理部分地区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已经适应了对国家的学习过程,也已经基本掌握学习国家的基本方法、技巧,比如科学的读图方法,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对印度知识的学习能够驾轻就熟,不存在较大的问题。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说说,首先说说教学方法。

三、说教学方法为了使教学贴近学生实际情况,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抓住“指导学生学法,重视学习过程”这个核心来设计教学方法。

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情景创设法、分析讲解法、比较分析法。

学生的学法:收集资料法,分组讨论法,练习巩固法。

接下来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三节 印度 说课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三节 印度 说课课件

文明古国 印度
同时衔接问题,这么有魅力的国家,我 们确实应该去看看。那么作为四大文明 古国之一的印度在哪里呢?依次进入探 究新课的环节。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热带季风气候和粮食生产 知识总结
2 探究新课
2.1 地理位置
32°N
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同学回答 最后师生总结。 接着引导学生阅读印度在世界的位置图和亚洲地 理分区图,认识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了 解南亚及南亚大国印度的基本概况。
说课标
①了解印度地理位 置,人口的概况及 人口问题的严峻性。
②了解热带季风气 候的特点,及旱季、 雨季风向变化。能 初步分析印度水旱 灾害频繁的原因。
③掌握气候地形与 农业生产的关系。
知识
情感
能力
依据地图和资料分析 印度的自然条件,培 养学生分析、归纳总 结的能力。
①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 ②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的观念
水旱灾害频繁
小组交流:
西南季风的强弱和登陆时间的早晚 对印度降水多少有何影响?
西南风的变化
水灾
来得早退得晚 风力强盛
旱灾
来得晚退得早 风力不足
种田能手
印度的粮食作物
印度沿海地区:咖喱炒饭
印度的北方:薄面饼“恰巴提”
水稻
小麦
自然条件考察员、种田能手
2.2 世界上第二人口大国
展示印度码头拥挤的图片,切入印度人口众多话题。引导学生阅读1
993-2011年人口数量及增长情况。
人口数量变化及增长趋势
从1993年到2011年,印度大约增加了多少亿?
14 12 10 8 6 4 2 0
中国 印度 美国 印尼 巴西 巴基斯坦
人口数量变化及增长趋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说课稿2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说课稿2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印度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河流、地形、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方面的介绍,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印度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理现象和地理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印度作为一个遥远的国家,学生对其了解不多,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印度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掌握印度的主要气候、河流、地形、城市、农业、工业等地理要素;了解印度的人文地理特征,掌握印度的人口、宗教、语言等人文要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印度的兴趣,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全球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河流、地形、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地理要素;印度的人口、宗教、语言等人文要素。

2.教学难点:印度的地理特征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印度的人口问题及其对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印度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印度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印度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然地理:介绍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河流、地形等自然地理特征,让学生通过地图和案例分析,理解这些自然地理特征对印度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3.人文地理:介绍印度的人口、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特征,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这些人文地理特征对印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4.经济地理:介绍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等经济地理特征,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这些经济地理特征对印度经济发展的影响。

初中地理印度说课稿

初中地理印度说课稿

初中地理印度说课稿导语:“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以下是小编整理初中地理印度说课稿以供参考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课题是《水旱灾害和印度农业》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的第七章第三节《印度》适用于七年级学生学习使用首先对教材进行分析: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本课题教材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印度的地形与人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气候知识来分析水旱灾害频繁与西南季风的关系;接着讲述了印度农业生产的巨大变化教材还安排了南亚季风图与印度年降水量、农作物及矿产分布图以及三处学生课堂活动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本节用意在于使学生避免死记硬背能够利用地理材料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理解工农业生产布局的原理等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教材的这种安排也从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工业生产布局与原料产地的关系等方面体现了环境-资源-人口这一主线正确地阐明人地关系据此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认识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理解有关人地关系、生产布局的基本知识能力目标:达到能够利用孟买气温、降水统计图说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理解南亚季风与水旱灾害的关系情感目标:通过对治理印度水旱的讨论激发学生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情感培养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观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要求确定印度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的关系为教学重点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地形和降水量的关系既为教学重点亦为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分析事物缺乏全面性故确定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地形和降水量的关系为教学难点综上所述我把本课教学用一课时关于印度的水旱灾害首先通过媒体报道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灾害的无情接着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讨论分析南亚季风对降水的影响关于印度农业部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演示形象直观的对比印度的年降水量与农业带的分布等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教学方法上我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演示与讲解更为直观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主要通过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让学生自读课文、分组讨论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理解工农业生产布局的原理等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教学方法1.分组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学会为会学;2.分析讲解法:对地理原理和难点教师运用多媒体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3.比较教学法:通过与已知的地理知识的纵向、横向比较开拓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教学过程首先是前提测评:复习印度人口特点及印度的地形特点接着请学生自读课文“水旱灾害频繁”说说印度气候有何特点板书这一部分内容不多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转变下面师生共同总结: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水旱灾害频繁多媒体展示印度的水旱灾害利用图片与新闻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自然灾害的无情激发同情心水旱给印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为了抵御水旱灾害印度人民是怎样抵御自然灾害的师生总结:印度人民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例如北部恒河、印度河流域规模庞大的灌溉系统南部的防旱贮水池等但是面对严重的水旱灾害印度现有的水利工程依然显得有些不足因素导致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读课本37页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分析一下受热带季风影响印度的雨集中在几月份旱季又集中在几月份那旱季与雨季的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和最少的月份相比要差多少请同学们前后桌一组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讨论一下雨季来临时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到了旱季农田里又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那原因造成如此频繁的水旱灾害呢请同学们读南亚季风图比较分析1月、7月盛行风向有什么不同西南季风对印度的降水有何影响完成P38页的表以说明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的关系多媒体辅助教学师生共同总结:我国也是季风气候我国也同样是一个水旱灾害频发的国家请结合我国的国情讨论该如何治理印度的水旱灾害大修水利工程引导从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借鉴经验师生小结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季节变化大季风活动不稳定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影响了农业的发展转承:印度的农业1.由于水旱灾害频繁生产技术落后人口众多使得印度在20世纪上半叶粮食生产不能自给自足每年进口大量的粮食20世纪60年代后印度的粮食生产由不能自足到自给有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因使粮食生产有这么大变化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板书)在学生自读课文之后我通过启发式提问安排了如下一系列小组讨论活动1.读资料“绿色革命”说说它有什么意义它对我们的家乡农业生产有什么启发2.通过对比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图与地形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说说水稻和小麦分布与地形、降水量有什么关系(通过展示师生共同总结)3.接着通过讨论棉花、黄麻、茶叶的分布与地形、降水量的关系在此我把全班分成五组请每一组同学讨论一种农作物的分布与地形、降水的关系学生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通过多媒体展示结果4.看资料剪辑“饮食习惯”想一想:为什么印度南、北方人民的日常饮食有这么大的差异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是大米和面食北方以小麦、玉米、豆类等为主东部和南方沿海地区以大米居多中部德干高原则以小米和杂粮为主印度人的副食分肉食和素食两类但是印度人不吃牛肉印度菜的一大特点就是糊状菜居多而且还加以各种色素因此常有黄的汤绿的糊红的泥如果没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是很难习惯的此外无论在家庭还是餐馆印度人认为生水是最好的饮料(建议最好煮沸)餐桌上总会有一杯凉水课堂总结印度和我国都是人口众多、历史悠久、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压力大经济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但是发展中国家也不是样样都落后的大力发展科技、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开拓高科技产品的国际市场是发展中国家逐步赶上世界经济水平的最佳途径请大家预习“发展中的工业”。

《印度》说课稿

《印度》说课稿

(印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课时,今天,我将通过四个环节进行说课,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这四个局部。

首先,我来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印度)是人教版教材初一地理下册第七单元第3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东亚的国家日本 ,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同时学好本节课也为下节课俄罗斯的学习起到了方法指导和理论支持的作用。

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环境最典型的国家,因此,本节内容在本章、本册教材中都具有不容无视的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包含的地形和人口等知识,是以后地理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局部,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说教学目标依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初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⑴利用地图说明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⑴结合图表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开展的关系。

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的能力。

3、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⑴进一步丰富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体验,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⑴从印度的人口问题的严峻性,进一步理解操纵人口数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依据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内容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⑴印度的地形特点⑴印度人口的特点对其资源、环境和经济开展的影响。

确定重点的依据:印度的地形,是学生理解印度农业的分布特点的根底,印度的人口是印度社会的突出问题,因此都应该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印度人口过快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开展之间的关系。

难点的依据:印度的人口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它涉及社会、经济、X、教育等诸多因素,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储藏缺乏,而且学生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也有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三节印度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

是继《日本》之后,又一个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的国家。

区域地理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不同的人地关系,为此打乱教材顺序,整合教材。

本节教学共2课时,今天我说的是第1课时。

内容是印度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从而为后面人文环境的学习做好铺垫工作,为后面国家的学习提供了模式。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多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更好地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征。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能够归纳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知道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能够说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理解西南季风与水旱灾害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地图或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其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通过对治理印度水旱的讨论,激发学生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情感,培养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观。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印度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
教法:多媒体教学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图分析
展示学习目标:通过读图,能够归纳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位置和范围、地形、河流、气候),理解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系。

板书:《印度》讲授新课引导学生,学习一个国家,首先要知道它的地理位置。

你知道怎样描述一个国家的位置吗?生: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通过读图让学生自主学习,回答下列问题:1.印度在世界中处于什么位置?继而找出印度的范围和邻国
回答下列问题:1.印度的范围?2.印度的临国主要有哪些?它们在什么位置?(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克什米尔地区,指出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动荡局势。

印度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呢?通过对印度地形图的阅读,
1.让学生先读出三大地形区的名称,即北部喜马拉雅山、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由学生指出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而成,进而指出南亚次大陆。

在此让学生记背地形区名称,加强学生的读图识记能力。

2.分析地形特点:以高原、平原为主,印度分布面积最大的是德干高原,其次是恒河平原,山地面积较小,绝大部分领土在海拔1000米以下,起伏较小,由于开发历史悠久,(补充)印度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耕地广为后面的农业粮食生产埋下伏笔)
3.地势特点:南北高,中间低(直接引入河流-恒河的源地、流向、注入的海湾)多媒体展示:恒河教徒沐浴图片,引导学生恒河的水位变化受什么因素影响,引入气候
“孟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说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引导学生说出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最冷月15度以上,印度比同纬度地区冬季气温高,拓展喜马拉雅山阻挡了冬季风的南下,削弱了其势力。

降水要强调多雨月份指月降水100毫米以上,引导学生指出旱雨两季的月份。

请同学们读南亚季风图,比较分析1月、7月盛行风向有什么不同?西南季风对印度的降水有何影响?完成P38页的表,以说明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的关系。

下面师生共同总结: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水旱灾害频繁。

多媒体展示印度的水旱灾害,利用图片与新闻,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自然灾害的无情,激发同情心。

水旱给印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

为了抵御水旱灾害,印度人民是怎样抵御自然灾害的?
师生总结:印度人民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例如,北部恒河、印度河流域规模庞大的灌溉系统,南部的防旱贮水池等。

但是面对严重的水旱灾害,印度现有的水利工程依然显得有些不足。

是什么因素导致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读课本37页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分析一下受热带季风影响,印度的雨集中在几月份?旱季又集中在几月份?那旱季与雨季的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和最少的月份相比要差多少?
请同学们前后桌一组,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讨论一下,雨季来临时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到了旱季农田里又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那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频繁的水旱灾害呢?
请同学们读南亚季风图,比较分析1月、7月盛行风向有什么不同?西南季风对印度的降水有何影响?完成P38页的表,以说明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的关系。

多媒体辅助教学,师生共同总结:我国也是季风气候,我国也同样是一个水旱灾害频发的国家,请
结合我国的国情,讨论该如何治理印度的水旱灾害?大修水利工程,引导从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借鉴经验。

师生小结
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季节变化大。

季风活动不稳定,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影响学生思考,讨论问题,教师巡回辅导,最后学生回答问题\
小结: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人口8亿多,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公元前200多年前印度就形成统一的国家,古代印度人发展了农业,建造了城市,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

18世纪,印度为英国的殖民地,长期遭受英国的殖民统治,1947年印度宣布独立,1950年成立共和国
激趣设悬导入新课,采用多种直观手段,有利于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本节课在导入过程中,首先放映幻灯片(泰姬陵、印度舞蹈、街上踱步的牛、恒河中沐浴的教徒、新德里城市风光等),配以解说: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佛教的发源地,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泰姬陵、歌舞享誉世界。

这是一个视牛为神明的国家,大街上牛可以自由漫步;这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已超过12亿,仅次于中国……猜一猜“这是哪一国家?”使用直观的手段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揭晓答案─-印度,转入新课。

通过读图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印度在世界中处于什么位置?2.印度的临国主要有哪些?它们在什么位置?(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斯里兰卡)3.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印度除了人口压力外,还面临着水旱灾害威胁,我用多媒体展示印度的水旱灾害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自然灾害的无情,激发同情心,让学生学会辨证地看待自然。

印度水旱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那水旱灾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引出下一个难点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分析。

这部分内容我让学生读图合作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对照亚洲气候分布图,看看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以图7.38为例分析该气候类型的特点。

2.比较分析1月、7月盛行风向有什么不同?西南季风对印度的降水有何影响?完成38页表,以说明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风变化的关系。

这样知识点明确,条理清晰,深入浅出突破了难点。

最后我做归纳总结的方法解决,这样既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又能训练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该气候全年高温,年降水量大,集中在夏季。

(2)印度1月盛行东北风、7月盛行西南风.(3)西南风来的早,风力强劲,退的晚,容易形成水灾。

反之则形成旱灾
下面师生共同总结: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水旱灾害频繁。

多媒体展示印度的水旱灾害,利用图片与新闻,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自然灾害的无情,激发同情心。

水旱给印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

为了抵御水旱灾害,印度人民是怎样抵御自然灾害的?师生总结:印度人民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例如,北部恒河、印度河流域规模庞大的灌溉系统,南部的防旱贮水池等。

但是面对严重的水旱灾害,印度现有的水利工程依然显得有些不足。

是什么因素导致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读课本37页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分析一下受热带季风影响,印度的雨集中在几月份?旱季又集中在几月份?那旱季与雨季的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和最少的月份相比要差多少?请同学们前后桌一组,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讨论一下,雨季来临时会是一翻什么样的景象?到了旱季农田里又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那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频繁的水旱灾害呢?请同学们读南亚季风图,比较分析1月、7月盛行风向有什么不同?西南季风对印度的降水有何影响?完成38页的表,以说明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风变化的关系。

多媒体辅助教学,师生共同总结。

我国也是季风气候,同样也是一个水旱灾害频发的国家,请结合我国的国情,讨论该如何治理印度的水旱灾害?大修水利工程,引导从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借鉴经验。

师生小结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季节变化大。

季风活动不稳定,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转承到印度的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