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库及设计意图
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上册《练习三》教案
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上册《练习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上册《练习三》的全部内容。
该部分主要包括第三章《分数》的练习题,涉及分数的加减运算、比较大小、简化分数等,以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运算的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2. 学会分数的比较大小,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数的加减运算、比较大小、简化分数。
难点: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运算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分数的实践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4.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练习三》2. 内容:分数的加减运算分数的比较大小分数的简化3. 例题:具体题目见下文。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分数加减运算。
(2)应用题: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3)简答题:分数的简化。
2. 答案:见下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一道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思考。
例题:1. 计算题:$\frac{3}{4}+\frac{2}{3}=\frac{5}{6}$2. 应用题:小明的书桌长$\frac{3}{4}$米,宽$\frac{1}{2}$米,求书桌的面积。
作业题目及答案:1. 计算题:$\frac{5}{8}+\frac{3}{4}=\frac{7}{8}$2. 应用题:小红买了一块长$\frac{5}{6}$米,宽$\frac{2}{3}$米的布,做一件衣服需要用$\frac{1}{2}$米的布,问小红最多可以做几件衣服?答案:$\frac{5}{6} \times \frac{2}{3} \div \frac{1}{2} = \frac{5}{3} \div \frac{1}{2} = \frac{10}{3}$,小红最多可以做3件衣服。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意图优秀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意图优秀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应用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那么如果遇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情况,我们应该如何计算呢?2.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36×25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计算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方法一:分步计算法36×20=72036×5=180720+180=900方法二:竖式计算法36×25180(36×5)720(36×20)900(4)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用两种方法计算。
那么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计算方法呢?3.练习巩固(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挑选几道题目进行讲解,强调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4.应用拓展(2)出示应用题,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1)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也学会了如何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家长签字确认。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通过练习和应用题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学生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教师应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十》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
编写意图(1)第1题是让学生综合运用平行和垂直的知识进行判断、辨析。
(2)第2题通过摆放与已知小棒平行或垂直的两根小棒,让学生发现这两根小棒也互相平行。
借助摆小棒活动,一方面深化学生对平行与垂直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也借助直观操作发现规律。
(3)第3题第(1)题折的方法很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沿着长边或短边对折两次。
第(2)题则可以沿边对折或沿对角线对折。
这样的练习操作简便,开放性强,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第4题是让学生借助点子图画平行线和垂线。
虽然前面并未介绍平行线的画法,但这里可以利用点子图,根据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都相等来探索画法。
(5)第5题让学生根据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结论,来判断两个小朋友画出的是不是平行线。
加深对平行线特征的认识,同时也可以按图中方式画平行线。
(1)在活动中体验平行和垂直的特征。
第2题可以让学生应用平行和垂直的特点尝试用小棒摆一摆,摆完后,说说3根小棒的位置关系。
可引导学生将小棒想象成直线,猜想会有多少条直线与它们平行或垂直,进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深化对平行和垂直特征的认识。
第3题可以让学生折纸后交流不同的方法,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情况的垂直和平行,加深对平行和垂直特征的理解。
(2)体会画法的多样性,逐步形成作图能力。
第4题学生借助点子图来画平行线或垂线,易于操作,因此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在点子图上规范地画出平行线和垂线。
画三条互相平行的直线是难点,可以引导学生迁移画两条平行线的方法来画,重点是把握平行的本质特征。
第5题可先让学生交流画平行线的方法,再尝试用直尺、两支捆在一起的铅笔等方法来画出平行线。
在展示与交流中,要分享画图的方法和经验,激发思维的创造性,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编写意图(1)第6题和第7题是垂直在生活中的应用。
使学生运用数学原理来解释生活现象,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样的实例还有很多,可以鼓励学生到课外找一找。
(2)第8题通过让学生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上找到互相垂直的线段,从而建构线、面、体的内在联系,加深学生对垂直的认识,建立良好的空间观念。
四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除法作业及意图设计
四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除法作业及意图设计教材分析: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中的起始课,内容主要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教材安排了一个例题,一个练习,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讨口算方法,通过实践练习活动熟悉、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我执教的就是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口算方法的探究即例1中的(1)、(2)及做一做。
学生在学习完前几册的相关内容之后学习的,是继学习表内乘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之后的一个新的学习内容。
本节课把估算内容与口算内容结合起来一并教学,旨在能过用口算来解决估算,这样就加强了口算、估算之间的联系。
但是重点还是对口算算理的理解与口算方法的掌握。
对于新知教学则通过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寓算理于情境中,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用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更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同时,也为学生学习五上小数除法打下必要的基础。
目标预设: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以及相应的估算。
2、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数学的方法,促进他们的迁移、有序思维能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前个星期都参加了学校里举行的运动会对不对,喜欢开运动会吗?光明小学也举行了一次运动会,老师拍摄了运动会里一些精彩的照片,想不想看看?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图师:从这张照片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生:用除法计算,算式是:80-20。
(2)探索口算方法师:怎样算80÷20呢?(同意吗)怎么算出等于4的?请自己想一想,想好后再说给同桌听一听。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一-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一(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并能够运用这些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整数的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2. 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习数学。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的学习内容做好铺垫。
2. 新知识学习:- 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规则。
-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规则。
3. 练习:- 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检查,互相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4. 解决实际问题:- 创设一些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5. 总结:-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6. 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方式,探索更多的数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2. 结果评价: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新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独立作业设计意图
独立作业设计意图
第一题:填空题。
1、2两小题目的是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第3小题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运用。
第二题:判断题。
考察学生在易混淆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第三题:选择题。
考察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的能力。
第四题:计算题。
第1题是口算题。
检查学生的口算能力,目的在于考察学生的口算准确率、口算速度。
相对而言都比较容易,这对稳定考生的心态有较好的作用。
第2题是简便计算,其实也是考察学生对本单元运算律的掌握及运用能力。
第五题:解决问题主要是将数学联系生活,考察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是考察学生读题审题的能力,也让学生在综合运用方面得到锻炼,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四-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四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练习四。
这部分内容主要围绕着分数的加减法展开。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练习本。
学具:学生们自带的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我有2个苹果,我又买了一些苹果,现在我一共有3个苹果,请问我是不是买了1个苹果?2. 例题讲解:例题1: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 3/4 + 1/4解答:将分子相加,分母保持不变,得到 4/4,化简后得到 1。
例题2:同分母分数减法计算 5/6 2/6解答:将分子相减,分母保持不变,得到 3/6,化简后得到 1/2。
例题3:不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 2/3 + 1/4解答:先找到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为12,然后将两个分数转化为分母为12的分数,得到 8/12 + 3/12,将分子相加,得到 11/12。
例题4:不同分母分数减法计算 5/6 2/3解答:先找到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为6,然后将两个分数转化为分母为6的分数,得到 5/6 4/6,将分子相减,得到 1/6。
3. 随堂练习:(1)计算 7/8 + 1/8(2)计算 9/10 3/10(3)计算 4/5 + 2/7(4)计算 8/9 5/9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同分母分数加法:分子相加,分母保持不变同分母分数减法:分子相减,分母保持不变不同分母分数加法:先找到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将两个分数转化为分母为最小公倍数的分数,分子相加不同分母分数减法:先找到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将两个分数转化为分母为最小公倍数的分数,分子相减七、作业设计1. 计算 3/5 + 2/52. 计算 8/10 1/23. 计算 6/7 + 1/94. 计算 9/12 3/4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在分数的加减法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
四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练习三(2)-苏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练习三(2)-苏教版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学生能够熟练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3.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知识点
1.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实际问题解决。
教学重点
1.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实际问题解决。
教学难点
1.实际问题解决。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好课件、教材、黑板、粉笔、小数卡片等教具;
2.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导入
教师通过示意图或图片,引领学生回忆小学三年级的学习经验,巩固学生对小数的理解。
提示
教师出示提醒卡片,提示学生小数的运算法则。
实践运用
1.教师出示实际应用题目,引导学生思考;
2.逐步解答题目,巩固学生对小数运算法则的掌握;
3.要求学生自己解答下一道题,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应用能力。
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快速计算小数的运算,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总结
学生回忆小数的运算法则,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
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的小数运算表现;
2.随堂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3.作业评判。
作业布置
1.完成课本上的习题;
2.自己设计一个实际应用题目,并自己解答。
以上就是本次四年级数学练习三(2)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更好地备课和授课。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练习二》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练习二》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练习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和提高他们在前几单元学到的知识。
本练习题涉及的内容有分数的加减法、角的分类、图形的变换等。
这些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分数的加减法、角的分类、图形的变换等概念和运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角的分类、图形的变换等基本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角的分类、图形的变换等知识的运用。
2.难点: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加减法、角的分类、图形的变换等知识。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分数卡片、角模型、图形变换道具等。
2.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复习分数的加减法。
例如,小明买了一个苹果,吃了三分之一,然后又吃了四分之一,问他吃了苹果的几分之几?2.呈现(10分钟)展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角的分类,图形的变换等知识。
通过实物、模型或课件,直观地向学生展示这些知识,让学生对这些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练习,角的分类练习,图形的变换练习。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一》主要包括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整数的乘除法运算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这一部分的教材旨在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分数和整数运算的理解,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和整数的乘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但是对于复杂的运算题目,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熟练地进行分数和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练习,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和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难点:学生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练习法、激励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和练习题目。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知识点,准备好笔记本和练习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20元,现在打8折,小明需要支付多少钱?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分数的加减法和整数的乘除法运算。
同时,给出相关的例题,让学生进行观看和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练习题目,进行自主练习。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认识更大的数
一、实践作业 1.每人收集5个生活中的大数,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2.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阅读的情境中,通过拨一拨、读一读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直观的模型和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大数的实际意义。
二,填一填。 1.10个一万是( ),10个( )是一亿,一百万里有( )个十万,( )里有10个一百万,一千万是( )个一万,一百亿是( )个亿。 2.在数位顺序表中,右起第( )位是万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右起第九位是(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 3.一个数由135个万、11个十和8个一组成,这个数是( )。 4.90704000是一个( )位数,最高位是( )位。 5.填数,使下面的等式成立。 ( )个亿=十亿 ( )个千=十万 一百亿=( )个十亿 ( )个亿=一百亿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更大的数的意义、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及按照我国习惯制定的十进制数位顺序表。通过对认识计数单位“十万”过程的回顾,借助迁移的思想,让学生借助计数器自主探究比“十万”更大的计数单位。以及根据十进制数位顺序表能写出大数,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四。写出下面各数中的“5”所在的数位和它表示的意义。 1.145870中的“5”在( )位上,表示( ) 2.2541870中的“5”在( )位上,表示( ) 3.5134008700中的“5”在( )位上,表示( )。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十进制数位顺序表,知道数位的意义;能使新旧知识巧妙地联系起来。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
《认识更大的数》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比十万更大的数,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知道大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计数器认识比十万更大的计数单位及其数位,知道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体会十进位值制计数法。 3.完善对整数数位顺序表的认识,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了解个级数(万以内的数)、万级数、亿级数具有同构的特征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练习一-苏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练习一-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巩固和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3.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准确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练习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及应用。
2. 练习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及应用。
3. 练习三:混合运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混合运算的顺序及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练习一(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找出数量关系。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教师点评学生的解答方法及结果。
3. 练习二(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找出数量关系。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教师点评学生的解答方法及结果。
4. 练习三(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混合运算的顺序及计算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教师点评学生的解答方法及结果。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了本单元所学知识,提高了计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板书设计略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练习一和练习二的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练习一和练习二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涉及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及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在出示例题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所描述的情境,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练习题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练习题《大数的认识》姓名: ________ 班别: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填空。
1、108879856 是一个位数,最高位是位。
、一百万里面有个十万;一亿里面有个一百万。
、在 80528580 这个数中,从左往右数,第一个 8 表示 8 个,第二个 8表示,第三个 8表示。
4、一个数,千万位上是 9,百位上是 6,其余数位上是最小的自然数,这个数写作,读作。
5、和 39999 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在算盘上,上方一颗珠子代表,下方一颗珠子代表。
、由 7 个百万、6 个万、3个千、9 个十组成的数,写作,四舍五入约等于万。
、自然数的个数是,最小的自然数是。
、把下面各数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 89000000=万 000000000=亿万7421305678亿 10、4265480000 读作,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是,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等于。
二、判断题。
1、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都是计数单位。
、亿位右边的一位是十亿位,左边的一位是千万位。
、读数与写数的时候,都应该从最高级开始。
、比 800 万多一万的数是 810 万。
、七亿零三十写作 700000030。
三、选择题。
1、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每位为一级。
A、3B、4C、5 2、下面数中,一个零也不读的是。
A、5000500B、50050000C、50005000、七十万零二十写作。
A、700020B、70000020C、7000200、一个九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
A、千万B、亿C、十亿 5、在 5 和 6 中间添个 0,这个数变成了五十亿零六。
A、B、7C、8 995000 四、先分级,在读数。
603000700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080300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80007000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00000000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000009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出下面各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三》具体内容和教学建议
《练习三》具体内容和教学建议
编写意图
(1)第1、2题是数
的认识的习题。
通过“说”
巩固数位、数级等知识,
进一步理解“位值”知识。
(2)第3题按组读数,
个级数、万级数、亿级数
对照编排,既让学生熟悉
各级数的读法,又使学生
体会个级、万级、亿级读
数方法内在的一致,从而
更好地掌握读大数的规律。
(3)第4题,由学生自己选择方法读数,体现了尊重差异,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图。
(4)第5~7题是巩固大数的写法及把大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的
方法。
教学建议
(1)充分发挥练习题的作用。
教材上的读写练习是静态文本,用不同方式组织练习活动,教学效果更好。
比如,第3题的读数,不仅要读数,还要请学生交流“每组中三个数的读法有
什么联系和区别”,让学生深化对读数方法的认识。
再如,利用第4、5题分别
组织读数、写数比赛。
由学生独立完成读、写“任务”,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让学生评价自己的或伙伴的成绩。
既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丰富了读写数的
经验,还让学生体验着自己与伙伴成功的快乐。
(2)设计开放式的练习。
用游戏方式,请学生思考:48□≈48亿130□≈131亿,每个□里可以填哪些数字?并请学生解释自己的答案。
既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四舍五入”法,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
练习四(教案 )- 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教案:练习四(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 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 引导学生回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2. 引导学生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练习,及时纠正错误。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 老师进行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实际问题应用(15分钟)1. 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加减法进行解决。
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进行计算。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 强调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适量的分数加减法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加减法进行解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让学生掌握了分数的运算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培养了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进行计算。
同时,要注重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际问题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
对于分数加减法这一知识点,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对运算规则的理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练习一》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练习一》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练习一》教学设计4,主要针对学生在之前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巩固和提高。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分数的比较大小,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应用题的解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对分数的比较大小和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题的解决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解题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数的比较大小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的比较大小方法的运用。
2.实际应用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掌握分数知识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应用题。
2.准备教学课件和板书设计。
3.准备计时器,用于控制教学环节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分数比较大小的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分数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和应用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师选取典型的解题方法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指出错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设置一组具有挑战性的应用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题亿位上没有数字,学生就容易搞错。
第四周
1.写出下面各数,再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四亿九千九百七十万二亿零八百九十六万五十九亿八千三百万六百二十九亿四千万
既训练了学生的写数,又复习了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
2.判断:下明量了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这题要让学生找到一倍数,把四年级和五年级多余的棵树去掉,得到的棵树就是三年级棵树的3倍。
第18周
1、有一批水果,用大筐装80个可以装运完,用小筐120个可以装运完。已知每个大筐比每个小筐多运15千克,那么这批水果有多少千克?
这题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利用大筐装的和小筐装的差算出40个小筐可以装多少个,再算出120个可以装多少个。
第11题
1、已知A×B=240,那么(A×8)×B=( ), (A×4)×(B÷4)=( )。
这题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只是这种形式第一次出现,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鸵鸟3小时能跑216千米,猎豹的速度比鸵鸟快36千米/时。猎豹用这样的速度跑30分,能跑多少千米?
这题考验学生有关路程的数量关系式,最后的时间是30分,不到1小时,学生会忽视,这样的题型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宽度。
这几题判断题把一些学生容易忽视的条件隐藏了起来,许多学生都没有察觉而上当了。
二、要从幸福镇修一条通往公路的水泥路,怎么样修最近呢?为什么?
公
路
这题考验学生直线外一点到直线所画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这个知识点。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但有些学生还是不会用。
第9周
1、以线段AB为底边,画两个高2厘米的平行四边形。
第10周
1、果园里新栽桃树和杏树一共300棵,杏树是桃树的3倍。杏树和桃树各有几棵?
这题是关于倍数的知识,特别是对一倍数的掌握,对这题起到关键的作用。
2、用一幅三角板可以拼出()度、()度和()度的钝角。
用三角板拼角渗透了很多知识点,首先要知道三角板的各个角的度数,其次要明确钝角的概念,最后要有搭配的知识,这样,这个题目就不难了。
射线是直线的一半。()
这题考察学生对线段、射线、直线是否真正理解。
第五周
1、数一数,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
这题有简单的规律,根据射线的条数可以算出角的个数。这题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及归纳能力。
2、每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
这样的题型是第一次碰到,又跟生活相关,题材较好。
这题让学生利用倍的知识在解决问题。
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周
1、401班有图书120本,402班有图书220本。现在402班每次送给40班5本,送几次以后,两班图书一样多?
这题借用了移多补少的思想,但是学生往往只考虑到把多余的都给了对方。
2、把一些油装到油瓶中。原先共20瓶(每瓶装得一样多,都没有装满);后来把其中5个瓶子中的油分装到其余的瓶中,结果分别在其余每个瓶中加入30克,正好分完。原先每个瓶子装油()克。
这题可以根据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式来解答,但是求苹果的单价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计算上有困难,所以要寻求其他方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第8周:
一、判断:
1、两条直线相交,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垂直。()
2、两条直线相交的交点叫做垂足。()
3、如果甲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那么甲叫平行线()
4、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第七周
1、下面这块长方形绿地的宽要增加到24米,长不变。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这题是积的变化规律这一知识的提高题,隐藏了一个信息,就是宽扩大了3倍。绝大多数学生是想不到用积的变化规律来解答的,所以这题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他们解题的思路。
2、水果店里,苹果5元3千克,香蕉10元2千克,妈妈打算买6千克苹果和4千克香蕉,应付多少钱?
(1)一共能画()个这样的平行四边形。
(2)这些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A B
这题考验了同低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这个知识点,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
2、在同一平面上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可以画()条。
A、1 B、2 C、无数条
这题大部分学生对直线外盒直线上这两个概念有点模糊,造成了题意理解困难。其次这题考察学生画垂线的方法。
通过对这题的解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16周
1、2+3+4+5+……+48+49+50=
这题让学生可以初步接触高斯求和的解题思维。
2、有七人进行掷飞镖比赛,平均每人得6分,前4名平均得8分,后4名平均得4分。第4名得几分?
这题既包含平均数的知识,又包含了韦恩图的知识,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
第17周
(4)4( )9200≈48万 (5)780( )4938≈7800万 (6)9( )000999≈1亿
这题涵盖了取一个数的近似的方法,而且比较灵活。
2、19□5638≈200万,□里应该填( )。
这题不仅包含了取近似数的方法,而且还逆着运算,比较灵活。
第三周
1、8个十万和10个一组成的数是()。
这题集读数、写数、和数的组成这些知识点为一体,考察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都和另一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互相()。
A.垂直B.平行C.相交D.位置关系不确定
这题是平行线的拓展知识,虽然教学目标没有让学生掌握,但也要让学生了解。
第19周
1、□=△+△+△ △+□=48○=252÷△
□=()△=( ) ○=( )
这题运用了替代的数学思想。
2、从多位数2395898012中划去5个数字,使剩下的5个数字(前后顺序不变)组成的五位数最大,这个五位数是( )。
2、569÷□2,□里填( )商是一位数,□里填( )商是两位数。
这题较前面的题型略有不同,从多个角度来训练学生的思维。
第15周
1、小马虎在计算乘法题时,讲85十位上的数字看成3,计算结果比正确答案少了9200,正确的乘积应该是多少?
这题是乘法的变式练习,考察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在据中点20千米处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这题比较新颖,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理解。这样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第20周
1、正方形的四个角剪下来,可以拼成一个(C)。
A.锐角B.钝角C.平角D.直角
这题考的是四边形的内角之和,题型比较新颖。
2、100万枚1元硬币大约重6吨,照这样推算,1亿枚的硬币大约重()吨。
①6 ②60 ③600 ④6000
第12周
1、700÷□=8……60,除数是( )。
这题运用逆向思维来求解,训练学生的思维。
2、□28÷43的商的整数部分只有一位,□里最大能填( )。
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再看前三位,这样商就只有一位。
第13周
1、□09÷36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可以填( ),最小可以填( )。
这题同样是考验学生对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方法的应用,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度。
2、5□9÷52商是一位数,□里最小可以填( ),最大可以填( )。
这题在上题的基础上进行了变式,方法一样,只是比较的数位不同。
第14周
1、王老师带了918元去买书,买一套需要35元,买两套需要67元,最多可以买几套?还剩多少元?
这题算出来的套数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买两套剩余的钱还可以再买一套。这种新颖题可以训练学生的常规思维。
第一周
1、100500读作:
这题检查学生对零的读法是否掌握。
2选择填空:
207003040 270003400 270003040
读出一个零:
读出二个零:
所有的零都不读出来:
这题不仅检查学生对零的读法,而且读零的个数更让学生明白零的位置影响着零的读法。
第二周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120( )599≈120万 (2)9( )467≈10万 (3)3857( )20≈3857000
这题也利用了移多补少的思想,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1、一本故事书120页,小明已经看了3天,如果再看12页,正好看完这本书。小明平均每天看几页?
这题把“剩余几页”,换了一种说法“如果再看12页,正好看完。”学生就很难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这里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
2、三、四、五年级同学共植树108棵,三年级比四年级少18棵,五年级比三年级多植30棵。三、四、五年级各植树多少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