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何以成大事

合集下载

凡成大事者, 以识为主,以才为辅 人谋一半,天意一半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国风古韵

凡成大事者, 以识为主,以才为辅 人谋一半,天意一半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国风古韵

这句话出自曾国藩家训的“六戒五勤”里的六戒之一: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意思是:凡是办大事,首先需要有深厚的阅历和识见,并以才能作为辅助;凡是要成就大事的,一半在于人的谋划,另一半就要看天意了,看时机会不会来到。

曾国藩明确表面,办大事要以“识”为主,才气、才能不过是辅助罢了。

所以恃才傲物的人,往往难以成就大事。

而“人谋居半,天意居半”,则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抱着“尽人事以听天命”的态度。

不要因为有自己不能左右的的因素就不去努力,更不能因为自己努力了,最终却失败了而去怨天尤人。

扩展资料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他因为在学问和事功方面的成就而备受后世推崇。

曾有学者说读懂曾国藩人生“六戒”,就学到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

曾国藩的治家理念具体来说可以分为六个部分,即“勤、孝、俭、仁、恒、谦”六字。

曾国藩成功之道之启示(新)

曾国藩成功之道之启示(新)

一、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 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 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声;建立第一所兵工学 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 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 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 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 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 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 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 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 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 读书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 观,还可以获得专业技术。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
• 五是读史 ——廿三 史每日十页,虽 有事亦不间断。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
• 六是日知其所亡
——每日记茶余 偶谈一则,分为德行 门、学问门、经济门、 艺术门。写日记,须 端楷,凡日间过恶 (身过、心过、口过) 皆需一一记出。 这条是反省自己有哪 些错误。
三、修身齐家治国千古第一完人
•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 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三 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星辰,曾国 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打败太平天国,保住了大清 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时弊”、整肃 政风、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 ;他克已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 ,获得上下一至的拥戴;他的学问文章兼收并蓄 ,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师,“其著作为任何政 治家所必读”(蒋介石),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 业,不愧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吾日三省吾身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传不习乎?

曾国藩何以成大事

曾国藩何以成大事

曾国藩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尊精神偶像,他何以成大事?一、局面做大之法:曾国藩怎么由一介书生而成为统领群伦的“中兴”名臣?如何把局面越做越大,最后连朝廷都怕他三分?1、场面做大,才能群雄影从2、毛羽不丰,不可以高飞;3、避人耳目,走为上计;4、患难与共,才可以赢得人心;5、局面狭小时,以属下自立门户为大忌;6、事关成败时,敢于抗上;7、功不可以一人独享;8、鼓励下属独立发展;9、自己立功业与别人立功业;10、待价而沽,为集团争待遇;11、荣誉相关,相得益彰;12、投桃报李,互为所用;13、集纵人之长,补一己之短;14、合众人之私,成一人之公;15、薪火相传,不找掘墓人;16、多山头时的应对之策二、广结关系网:曾国藩说:“结网天下,雀无所逃”,他把结交关系视为“一生成败之所系”,他说提炼的“未发迹时善交人”和“识人于未发迹之时”等,足为后世所效法。

1、见多才能识广;2、未发迹时善交人;3、联姻自固,多得贤人帮助;4、择友为人生第一要义;5、药食之有,催人向上;6、一生之成败,关乎朋友之贤否;7、深交之人,宁缺勿滥;8、择友如同择师;9、相交不成,勿使为仇;10、“与人为善,取人为善”;11、用“六不”主义,对待以怨报德的人;12、宽能得众,三、居官不败之道曾国藩的仕途虽然屡经坎坷,可为什么官越做越大?1、做官宜公而忘私;2、息事宁人,委屈做官;3、人言可畏,省察舆论;4、居官四败:昏、傲、贪、诈;5、为官不能凭一己之好恶;6、久居高位的三大法宝:不参与、没有结局、不胜任;7、不让快乐的性情妨碍做大事;8、中等才能的官员要预防三种习气:喜谀而恶直、喜柔顺而厌恶刚直、自以为是;9、忧患能久、奢侈必败;10、有求于上,委婉而言;11、给面子与隐忍抗上;12、为宦不得罪巨室;13、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14、中华之难,中华当之;15、大事苦争,小事放松;16、谨慎不测之祸;17、宦海畏途当知谨;18、高处不胜寒,功名不可待;19、骑虎难下之时的应对之策;20、严待家人与戚友,管好身边人四、成大事之要义毛泽东一生没服过什么人,在毛泽东眼里,连成吉思汗也只不过是个只会打鸟的人,但他却“独服曾文正”,直到晚年,仍称曾国藩是:“地主阶级中最厉害的人物”,说他是“办事兼传教之人”。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其实不论什么时代,大道至简,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天才往往困于他的天才,超前时代,并因此陨落,而脚踏实地的庸才,才运筹帷幄,臻至成功。

1.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许多人心目中的曾国藩是权谋家的代表,这是对他的误解。

曾国藩的领导艺术虽不无权谋因素,但其核心却是“忠义血性”的儒家理念。

曾国藩生于雍、乾后,举国风气的败坏,几乎达到了顶点。

在曾国藩看来,最可怕的不是太平军的造反,而是统治阶级本身的人心陷溺、人欲横流。

因此,曾国藩与罗泽南等人,宣讲举世都不宣讲的儒家学说,以传承圣人的价值体系为己任,最终排除千难万险,成就了“以转移社会风气来造就一代之人次”的功业。

2.尚朴实,耐劳苦如果说在理念上曾国藩高扬的是“血性忠义”,那么在人才的选拔上,他选择的则是能够切实认同这种理念并加以践行的“朴拙之人”。

曾国藩从最根本的选人环节入手,提出军官一定要选“质直而晓军事之君子”,兵勇则一定要选“朴实而有土气之农夫”。

湘军靠什么打胜仗?靠什么持续地打胜仗?就是这种“尚朴实,耐劳苦”的作风。

曾国藩的用人,从表面看来迂阔笨拙,其实正是他的过人之处。

3.大处着眼,小处下手管理最忌讳的就是全无实际而空谈误事。

曾国藩从一开始就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强调“军事是极质之事”,来不得半点虚浮的东西。

他厌恶听到高谈阔论,只喜欢平实之言、平实之行。

曾国藩的管理风格亦是以“勤、实”二字为核心。

他认为,带兵一定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一步步地从小事做起,才能日积月累,见到成效。

4.还我真面,复我固有曾国藩说过:“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在曾国藩的身体力行之下,湘军形成了一种坦诚相待、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组织文化。

这种坦诚相待的“湘军精神”,也是湘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来源。

5.成败听之于天,毁誉听之于人。

曾国藩的一生,可以说是屡战屡败,充满了挫折与逆境,但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以“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的意志力量坚持到了最后。

曾国藩说:“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得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曾国藩成功利用了穆彰阿,被皇上御笔亲点榜眼,其方法别人学不会

曾国藩成功利用了穆彰阿,被皇上御笔亲点榜眼,其方法别人学不会

曾国藩成功利用了穆彰阿,被皇上御笔亲点榜眼,其方法别人学不会曾国藩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拜在穆彰阿的门下。

拜会完各位考试官,最后当然要拜主考官,这是规矩。

曾国藩和诸位进士一起,选了个日子,一同去礼部衙门拜见主考官穆彰阿。

这一次,他虽然仍穿着破旧的衣衫,却没有带书去。

进去后,和诸位进士一起,向穆彰阿行门生之礼。

凡事适可而止,已经烧了三把火,要是再过于狂妄,势必引起同僚们的极度反感,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树大招风,这个道理他还是知道的。

尽管曾国藩没有做任何引人注目的事,可穆彰阿早就注意到了他,还特地叫人让他上前来问话:“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氏?”曾国藩一副很实诚的样子:“回大人,学生原来叫曾子诚,为了避大人的讳,现已改名曾国藩,湖南湘乡人氏,祖上世代为农,父亲乃壬辰年的秀才……”他不待穆彰阿再问,已经一五一十地将自己的家庭情况,说了个清清楚楚:祖父尚在,他有妻儿,是四世同堂之家。

穆彰阿捻须听着曾国藩的回答,不住地点头:此人外貌实诚,说话也实诚,是个实在人,值得信任啊!行过师生之礼,从今往后,曾国藩和那些新科进士们一样,都是穆彰阿的门生了。

从穆彰阿对他的态度上,他已经感觉到了与众不同,这就已经够了。

令曾国藩没有想到的是,穆彰阿不仅仅对他刮目相看,而是异常钟爱了,钟爱到什么程度?其实曾国藩在朝考中的成绩已经出来了,列一等第三名,皇榜都已经张贴了,穆彰阿觉得还不够,拿着曾国藩的文章进宫去见道光皇帝,在道光皇帝跟前,将曾国藩的诗文大大称赞了-番,什么此文章通明事理,文辞优秀之类的美誉之话,说了一大堆。

道光皇帝问起曾国藩改名之事,穆彰阿回答说:是为了尊敬长辈,体现恭顺之心,足见此人心中之厚道。

接着,穆彰阿又针对道光皇帝极重天伦的特点,特别解释了曾国藩家祖父母、父母、弟妹、妻子、儿女一一应俱全,堪称有福之家。

道光皇帝粗略浏览了一遍普国藩作的诗文,觉得清明通达,虽不是一等一的佳作,但也属不错了,何况穆彰阿这么极力推崇,大臣的面子还是要给的,于是用朱笔将名字划为第二名。

曾国藩的主要事迹和成就

曾国藩的主要事迹和成就

曾国藩的主要事迹和成就说起曾国藩,那可是清朝末年响当当的大人物,咱们得用点儿心,好好聊聊他的那些牛气冲天的事迹和了不起的成就。

曾国藩啊,他可不是一般的读书人,是那种“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狠角色。

小时候读书,他就跟个拼命三郎似的,三更灯火五更鸡,那勤奋劲儿,村里的小孩儿都比不上。

后来啊,他考上了进士,进了朝廷当官,这一下,可算是鲤鱼跃龙门,走上了人生巅峰。

但是,曾国藩这人,可不仅仅满足于做个安稳的官老爷。

他心里头啊,装着国家,装着百姓。

那时候,清朝内忧外患,曾国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想着,得干点啥,不能让这大好河山就这么没了。

于是,他站了出来,一手组建了湘军,那可是他自己拉起来的队伍,打起仗来,那叫一个勇猛。

曾国藩带兵啊,有他的一套。

他讲究的是“结硬寨,打呆仗”,听起来挺笨的,但实际上,这招儿可灵了。

每次打仗,他都先让士兵们挖好壕沟,筑好围墙,把自己保护得严严实实的。

然后再慢慢悠悠地跟敌人耗,耗到敌人没耐心了,自己乱了阵脚,再一举拿下。

这种打法,虽然慢了点儿,但稳啊,胜率高啊。

所以,湘军在他的带领下,那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平定了太平天国,收复了失地,让清朝的江山又稳当了几年。

除了带兵打仗,曾国藩还是个大学问家。

他一辈子都在读书、写字、做学问。

他的字儿,那叫一个漂亮,笔走龙蛇,力透纸背。

他的文章,也是写得深入浅出,道理讲得明明白白。

他还有本儿书,叫《曾国藩家书》,里面写的都是他给家里人写的信,字里行间透着他对家人的关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这本书啊,后来成了很多人的必读经典,大家都想学学曾国藩怎么做人、怎么做事。

曾国藩这人啊,还有个特点,就是特别会识人用人。

他看人的眼光毒辣得很,一眼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和能力。

所以,他手底下聚集了一大批能人异士,比如李鸿章啊、左宗棠啊这些大佬,都是他的得力干将。

他用人也用得特别大胆,不怕你犯错,就怕你没胆儿。

只要你敢干、能干出成绩来,他就敢提拔你、重用你。

这种用人之道啊,让湘军上下团结一心、士气高昂。

曾国藩为官之道

曾国藩为官之道

• 为官当守六大原则:
• • • • • • 平争:平息争端,不翻前任旧帐,只做不说 因势:肯定前任的成果 善习:保持良好的习惯,摈弃恶习。 从俗:顺应地方民俗,溶入地方民俗,不招至民怨; 便民:事而利民,不便民的事情不做,以免失人心所向; 救弊:改革不合时宜的弊端;
• 为官当守三不原则:
• • 不与:不参与下属的具体工作,做事要做重点; 不遑:做事要有紧迫感,工作讲求效率;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 情贵在诚,湘军有家人父子之情,所以千人同心万人同力。(例:塔其布 李续宾) 不能因情感而失去理性。
用人离不开利益的引导
人除了精神上的需求之外,还有利益上的需要.凡是勇于做事的人,都是因为心中有大 的欲望。合众人之私,才能成一人之公。 凡是遇到有利的事情,要注意分配;凡是遇到有名的事情,要注意分享。 利益的引导是一把双刃剑,不可不用,必须慎用。
• • • 不得凌辱下州县,人无贵贱贤愚,皆宜以礼相待。 不许不受银礼:不论大小、贵贱,均不得受;初收茶果、小菜, 再收鞍马,最后见诉求便索。 不许荐用私人:不给下属推荐人员,避免私人狐假虎威,为祸一 方,下属不敢治之,最终反害荐者;
高官为政,务持大体
• 首要之地:
冲:要害咽喉地域;繁:繁忙的部门;要:重要地方;简:边缘的地方;因势择人而用。
【忠告】
• 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 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方有成事之可 冀。 • 壮勇忠精而不贵多,设局宜合而不宜分。 万人离心,不如百分同力。 • 天下事无实意者鲜有成效,务虚名者多 后患。
执理不移 遇事敢争
• 卧薪尝胆 不轻易出底牌 • 外圆内方 刚柔互用 争让适度 • 舞台与作为 无权断不能有所为
高官为政,务持大体

曾国藩五个重要的人生经验

曾国藩五个重要的人生经验

曾国藩五个重要的人生经验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生命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留下了许多重要的人生教训。

以下是曾国藩五个重要的人生经验:
1. 勤奋努力:曾国藩认为,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勤奋工作,才能取得成功。

他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政治、军事、文学等领域都表现出色,这都离不开他的勤奋和努力。

2. 以德服人:曾国藩深知人心向善,只要自己行为正直,待人诚恳,就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他在官场上也一直秉持着“以德服人”的原则,赢得了广泛的支持。

3. 恪守责任:曾国藩认为,作为一名公仆,必须时刻保持对职责的敬畏之心,恪守自己的职责,尽心尽力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他在任职期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为民众谋福利,为国家效力。

4. 积极学习:曾国藩一生都十分重视学习和思考,他不仅善于汲取各种知识,还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

他曾说过:“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5. 谦虚谨慎:曾国藩深知自己的不足之处,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

他在处理事务时,也始终保持着谨慎的态度,避免意气用事,做出错误的决策。

他常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所有成大事的人,往往是从这两处双管齐下

所有成大事的人,往往是从这两处双管齐下

所有成大事的人,往往是从这两处双管齐下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命运,有的人一生碌碌无为,有的人一生风生水起。

即使在同样的环境中成长的人,也会有巨大的差距。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差距呢?网上有句话这么说:“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他能看多远”。

其实,就是一个人能成就什么事取决于他的思想、眼界、格局。

曾国藩就是典型的案例。

他的天生资质并不好,但是通过他后期的一些改变,突破了思维与眼界,有了大格局,让他成就了一番大事业,成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

曾国藩的传奇一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曾经说过成大事离不开以下两点,缺一不可,我们一起来看看吧!01大处着眼曾国藩说的成大事的第一要点是:大处着眼。

意思是从大的目标去观察,做事要从全局和长远的观点出发去考虑问题。

曾国藩自己就很有远见,考虑问题总是能从大局出发。

比如,他每日都坚持早起,大局上看这是在珍惜时间,他每日必读书,大局上看是在提升思维,开阔眼界,他生活中勤俭自戒,大局上看是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现实生活中,大家都想要获得成功,但是成功之路不仅漫长,而且还充满了荆棘。

很多人会被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迷了双眼,为了利益不惜一切代价,等到好不容易得到时,发现失去的东西比得到的更多、更珍贵。

这时再觉得不值得这样去做,也为时已晚了,所以做事一定要懂得看大局。

一个能看透大局的人,才能从大处着眼。

他们做事往往会从宏观去看待问题,更能看清楚一件事的整体。

所以他们能够判断一个人的目标方向是否正确,这样的话,就算过程中出现一些失误,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相反,如果一个人的目标方向是错误的,这个时候他做得越好,错误就会越大,就如同南辕北辙一般,结果可想而知了。

02小处着手古话说:“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曾国藩说的成就大事所具备的第二点特质就是能够注重细节。

曾国潘提出小处着手,就是告诫我们从小的地方去动手,要在具体事情上一件件地做好。

曾国藩成大事之道

曾国藩成大事之道


四大法宝之规模宏大,综理细密
规模宏大——打江山要有事业的基础。 综理细密——从具体微小的事作起。五到: 身到:到基层,到一线,亲自体验,一手资料。 心到:用脑,用心,分析,研究。 眼到:着意看人,认真看文件。 手到:随手笔记,以备遗忘。 口到:使人之事,警众之辞,既有公文,亦再三苦口叮咛。
第四讲 成功的四大法宝、要诀和禁忌
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鹰负 责,方有成事之可冀。 ——曾国藩 四层意思: 1. 抓住自己的机会,不作看客。 2. 行动,全身心投入。 3. “挺鹰负责”,堂堂正正,敢于担当。 4. “方有成功的可能”,尚不能保证成功,但有了可能。
第四讲 成功的四大法宝、要诀和禁忌

四大法宝之敢于冒险,勇于担当
第三讲 曾国藩的修身八法
自省

“不忮不求”为修身之要
忮者,妒贤害能,妒功争宠。求者,贪利贪名,怀土 怀惠,所谓“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之类也。 人要经得住以下两种考验: 货财相接:有钱或物等经济上的往来。 仕进相仿:位置只有一个,大家难分伯仲,都面临提 升。
第三讲 曾国藩的修身八法

领导者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
冲——战略要害,关系全局的关键位置,侧重军政。 繁——事务繁重,财税重地,经济生命线。 疲——民风不古,老百姓不好治理。 难——经济财力薄弱,做事难以推进开展。
第四讲 成功的四大法宝、要诀和禁忌

成功禁忌 之 天道有三恶:恶盈、恶贰、恶巧
天道恶盈。 天道恶巧。 天道恶贰
第四讲 成功的四大法宝、要诀和禁忌
第五讲 曾国藩的识人、用人
成功用人


冷眼识英才—江 人才要济之以福泽 有用之人,强与之附 以天下为笼,雀无所逃

曾国藩是怎样发迹的

曾国藩是怎样发迹的

曾国藩是怎样发迹的清代中叶,出了一个显赫于道光、咸丰、同治三个朝代的风云人物,此公便是大名鼎鼎的曾国藩。

那关于曾国藩的发迹的故事你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吧!曾国藩发迹曾国藩在道光末年中进士,是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高足,被授以"检讨"官职。

一天,穆彰阿对他说:"明日上朝,我决定正式向皇帝推荐你,你要有个准备,把四书五经多加背诵,皇上或许要试你的才学。

"曾国藩听了受宠若惊,躬身作揖说:"多谢恩师栽培,晚生自当珍惜这个机遇,绝不负恩师重望。

"第二天,穆彰阿上朝向咸丰皇帝保奏了自己的这个得意门生,请求皇上重用。

咸丰皇帝听了,问道:"你说这个门生才堪重用,不知他有什么超人才能。

"这一问倒把穆彰阿问住了,惶急中他脱口而出:"曾国藩的超人才能么,是善于留神,过目不忘。

"咸丰皇帝听了也没有说什么,穆彰阿便告退了。

穆彰阿回到府中,心里十分懊丧,怪自己刚才只说了那么两句不痛不痒的话,没把曾国藩的才能张扬一番,白白地将大好机会错过了。

谁知咸丰皇帝在相国走后,却一直琢磨着他那两句话,心想,此人真要是有那样的超人之处,是应该予以重用的,于是咸丰决定先试试曾国藩的才华。

两天后,咸丰皇帝命太监传旨给穆彰阿,让曾国藩初一卯时在中和殿候见。

穆彰阿大喜过望,忙叫来曾国藩,把这事告诉了他,并千叮咛万嘱咐,要他好好准备,以应付皇上的测试。

曾国藩信誓旦旦,表示决不辜负恩师厚望。

初一这日天未亮,曾国藩即沐浴更衣,穿戴整齐,去了皇宫,随太监来到中和殿。

太监命他等着候见,便关上殿门走了。

曾国藩环顾大殿,见殿内金碧辉煌,气氛肃穆。

他不敢坐,挺直身子站着,竖起两只耳朵谛听门外动静。

可是,等了很久很久,仍未见太监前来,他心里惶恐起来,不知道是凶是吉。

后来,他站得腰也酸了,便在大殿上左走右踱,这才见到大殿四壁挂着大清历代先皇的圣训,由于心神不定,他也无心细看。

曾国藩立志文言文翻译

曾国藩立志文言文翻译

曾文正公,名国藩,字伯涵,湖南湘乡人也。

少孤贫,家道中落,然性聪颖,好学不倦。

年十五,从父读书,遂立大志,欲以圣贤自期。

及长,益以立志,谓人生在世,当以立德、立言、立功为三不朽之事。

于是,发愤图强,锐意进取,以求名垂青史。

公尝曰:“吾辈处今日之世,须立志高远,方能成大事。

”盖以立志为立身之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以立志为先。

公自幼丧父,孤苦伶仃,深知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是以立志之初,便以修身为本,欲以道德之光照亮人生之路。

公之立言,务求经世致用。

尝谓:“文章者,经国之器也,非雕虫小技。

”故其作文,皆以实学为本,不尚虚浮。

尝有诗云:“人生得志须乘势,文章不朽在实践。

”此言其志也。

公之立功,以救世济民为己任。

尝曰:“吾辈读书人,当以天下为己任,以救世为己任。

”故其一生,无不以国家民族之兴衰为忧,以民生疾苦为念。

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起事,国势衰微,民生凋敝。

公毅然投身军旅,与曾国荃兄弟同心协力,剿灭叛乱,挽救国家危亡。

后任两江总督,整顿吏治,兴利除弊,使江浙一带百姓安居乐业。

公之志,亦非一成不变。

尝曰:“立志易,守志难。

”故其一生,虽屡遭挫折,仍坚守初衷,矢志不渝。

同治初年,公因事被贬,心怀郁郁,然未改其志。

及复职,更加勤勉,矢志以报国。

公之志,亦非独善其身。

尝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故其一生,无不以国家民族为重,以民生为念。

公虽身处乱世,然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以天下为己任,以救世为己任。

公之志,亦非轻易达成。

尝曰:“立志不易,成志更难。

”故其一生,无不以勤学苦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

公之志,如长江之水,浩浩荡荡,势不可挡。

译为白话文:曾国藩,字伯涵,湖南湘乡人。

他年幼时家道中落,但天性聪颖,好学不倦。

十五岁时,跟随父亲读书,便立志成为圣贤。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认为人生在世,应当以立德、立言、立功作为永恒不变的追求。

于是,他奋发图强,锐意进取,以期名留青史。

曾国藩曾说:“我们这些人生活在当今世界,必须立志高远,才能成就大事。

曾国藩的成功哲理有内涵故事

曾国藩的成功哲理有内涵故事

曾国藩的成功哲理有内涵故事为什么天才失败了,而庸才成功了?分享曾国藩的成功故事,来看看曾国藩关于成功的答案。

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了曾国藩的成功哲理有内涵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曾国藩的成功故事篇1一曰身勤曾国藩所说的“身勤”就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曾国藩曾说“余谓天子或可不亲细事,为大臣者则断不可不亲”。

曾国藩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曾国藩在军中要求自己早起,不论是什么样的天气,不论是什么样的环境,他一定“闻鸡起舞”,练兵督训,办理各项事务。

曾国藩对军中将士说:“练兵之道,必须官弁昼夜从事,乃可渐几于熟。

如鸡孵卵,如炉炼丹,未可须臾稍离。

”《论语》有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言传不如身教,曾国藩就是这样影响手下的幕僚、将领的。

不管是个人修行还是管理团队,这一点至关重要,要给周围的人和下属做一个好榜样。

二曰眼勤曾国藩所说的“眼勤”是从细微之处识人。

曾国藩指派李鸿章训练淮军时,李鸿章带了三个人求见,请曾国藩分配职务给他们。

不巧曾刚好饭后出外散步,李命三人在室外等候,自己则进入室内。

等到曾散步回来,李请曾传见三人。

曾说不用再召见了,并对李说:“站在右边的是个忠厚可靠的人,可委派后勤补给工作;站在中间的是个阳奉险违之人,只能给他无足轻重的工作;站在左边的人是个上上之材,应予重用。

”李惊问道:“您是如何看出来的呢?”曾笑道:“刚才我散步回来,走过三人的面前时,右边那人垂首不敢仰视,可见他恭谨厚重,故可委派补给工作。

中间那人表面上必恭必敬,但我一走过,立刻左顾右盼,可见他阳奉阴违,故不可用。

左边那人始终挺直站立,双目正视,不亢不卑,乃大将之材。

”曾国藩所指左边那位“大将之材”,就是后来担任台湾巡抚鼎鼎有名的刘铭传。

曾国藩从细微之处识人,练就了他的一双慧眼,曾府幕僚鼎盛一时,幕僚在曾国藩平定太平军的过程中出谋划策,立下了赫赫功勋。

三曰手勤曾国藩所说的“手勤”其实就是要养成一个好习惯。

曾国藩一生养成了三个好习惯:一是反省的习惯:曾国藩每一天都写日记,曾国藩说:“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

曾国藩的智慧

曾国藩的智慧

一曾国藩的霸经:“立志是男人身上的一根筋”每人都想成功,但绝大多数人找不到路子,总想依靠依靠别人来帮自己的一把大忙。

曾国藩可不这样想他说成功在己,要善于立志,才能拼出一条路子,所以“立志是男人身上的一根筋”。

一个人要想成功,不咽几口唾沫,狠下几股劲儿,是无法抓住这根筋的。

曾国藩的一身之所以壮观,就在于他在最困苦的时候,也死咬住这根筋。

二藩国藩的霸经:“坚忍是做大事第一要”人身中没有平坦,总是有坎坷布满你的周围。

遇到坎坷就扭捏起来,不敢迈出下一步,就无法做成大事。

这叫缺乏坚忍。

曾国藩特别强调胸怀中的坚忍性格,认为坚忍是做大事的第一要,因此,曾国藩的一生之所以不软弱,就在于坚忍——也就是所,曾国藩不怕失败,只怕自己失去坚忍的品性。

三藩国藩的霸经:“善藏身,才能出狠招”一个人不能太露,无所顾忌的表现自己,否则你就是一快“靶子”。

曾国藩认为“锋芒则露杀气,圆通则显和气”。

为了不使锋芒受挫,必须学会藏身,藏身才能安全,才能在对方不注意的时候显露狠招。

因此,真正有能耐的人都是会藏身的!四曾国藩的霸经:“功成七分在人,三分在己”有许多人总以为自己能力超人,不需要任何人来帮助,因此不能成功。

生活光靠人帮助不行,不靠人帮助也不行。

曾国藩平着他多年的经验说:“功成七分在人,三分在己”。

看来,曾国藩非常注重营造人际关系,借力而勃发。

这是聪明人的做法!五曾国藩的霸经:“不反悔自己的人都是狂徒”一个人不可能总是正确的,也不可能总是不正确的。

真正对自己负责得人,不善吹牛,更多的是反悔自己的过失,并以此突破自己,直到成功。

曾国藩极其善于在悔字上下功夫,总是大胆改进弱点,从而变得更强。

如果一个人自己的强项和别人的弱项比高低,肯定是个弱智!六曾国藩的霸经:“你外表比我强,我内心更倔强”你比我能,我比你更能,这就叫竞争。

有些人把劲儿用在明处,到处和别人比高低,胜了就大笑,败了就丧气。

曾国藩感悟人生之道在于“你外表比我强,我内心更倔强”,这就是把劲儿用在暗处。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曾国藩是中国清朝晚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领袖人物之一。

他在领导和管理方面的思想和实践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领导力方面,其思想和实践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启示。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

一、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曾国藩主张“用民为本、以德为先”,他认为只有得到民心,才能真正地领导和治理好一个地方。

他十分重视以身作则,善待百姓,倡导清查贪污,任人唯贤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从而赢得了人心,建立了强大的政治力量。

他还主张用人唯贤,他不问一个人是否有功名,只要这个人能够胜任工作,就会委以重任,并且善于引导团队的成员协调合作,形成了严密的管理体系。

他的军事理论也颇有见地,提出了“八思想”和“三绪士”等一系列军事思想,这些不仅对于军队管理有指导作用,也对于企业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曾国藩领导力思想的启示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不但在当时对政治、军事领域有着重大的影响,对于今天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用民为本,以德为先。

曾国藩认为,一个领导者要获取人心,就需要善待百姓,以德服人。

这不仅仅是在理论上,更要有实际的行动,例如打击贪污腐败等,展现自己的廉洁形象。

今天的领导者同样需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真诚的为人民群众服务,才能够赢得人民的信任和爱戴,形成强大的领导力。

以身作则,重构品德。

曾国藩在领导中强调了以身作则,他先要求自己做到仁爱和廉洁,然后才能要求别人做到。

这为企业领导者树立了一个榜样,一个企业领导者首先要求自己做到,才能够要求员工做到,这样才能赢得员工的尊重和信任。

用人唯贤,善于培养团队。

曾国藩善于用人,他重视用人的才能和资质,而非凭借后台关系。

他能够将那些有才能的人才善加任用,并且能够善加引导他们,使他们成为一个团队,形成一个紧密合作的组织。

这对于企业领导者同样具有借鉴意义,现代企业领导者同样需要善于发现和重视人才,组建一个高效的团队,从而实现组织的各项目标。

曾国藩八字诀

曾国藩八字诀

曾国藩八字诀:高、远、厚、实、勇、毅、坚、卓高“高”指有高深的见识。

曾国藩说:“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

”做事情,见识是首位的,才能还是次要的。

曾国藩自己承认“乏才”,别人也评价他只是“中人之资”,但是这中人之资,却成就非凡之功,靠的是他高明的见识。

见识从哪里来?通过学习,不学习肯定无见识,所谓“人不学,不知‘道’”。

学习不外乎“读书”与“做事”,曾国藩认为“读书可以变化气质”,又要求子弟学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见识。

”远“远”是长远谋划的意思。

曾国藩说:“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又说:“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厚“厚”指厚道。

曾国藩说:“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曾国藩在京城做官时,不少同乡会去找他,一旦找他,难免会是一些危急的事情,事情一旦危急,自然会有几分棘手。

曾国藩遵守他祖父的教导来应对,“银钱则量力相助,办事则竭力经营”,钱财方面量力帮助,办事则尽全力。

实“实”指诚实务实。

曾国藩说:“守笃实,戒机巧。

”他认为“一味浑厚,绝不发露”,乃是载福之道;坚决反对投机取巧,算计别人。

曾国藩最不喜欢经常空谈、发牢骚、怨天尤人的做法,提出“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亲身入局,才能有改变的希望”的原则。

曾国藩教导后人也是要学习实用的技能,而不是热衷于做官。

勇“勇”指勇往直前,绝不退缩。

曾国藩说:“凡人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

”曾国藩一生多有挫折,也有灰心丧气的时候,因为吃败仗,一时激愤,想一死了事,但是始终没有退缩过。

他曾经说自己“死生早已置之度外,但求临死之际,寸心无可悔憾,斯为大幸”,正是这种精神使他在艰难的情况下坚持了下来。

毅“毅”指刚毅,或者是曾国藩的另一种说法“倔强”。

曾国藩说:“至于刚毅之气,决不可无。

”曾国藩在给三弟曾国荃的家书中又说,“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认为功业文章,都需要有这两个字贯穿于其中,不然软弱无力,一事无成,孟子所说的“至刚”,孔子所说的“贞固”,就是从这两个字上下功夫。

曾国藩:成大事者,规模远大、综理密微

曾国藩:成大事者,规模远大、综理密微

曾国藩:成大事者,规模远大、综理密微“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阙一不可”,此句出自曾国藩给弟弟的书信之中,原意大致如下:“对古人能办成大事者来说,目光远大和考虑细密二者阙一不可。

弟在关注细微事物方面,精力比我强。

”在这封家书中,曾国藩还提及一事,那就是关于湘军的器械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曾国藩认为古人善用铠甲等武器来武装自己,这些东西都具有威震敌人的作用,也是求胜的可取途径之一。

因此,曾国藩对于军械一事十分上心,建议弟弟将军中稍微精良些军械另立一册,亲自登记,并交给一个可靠的人来管理。

不仅如此,经过细心的观察,曾国藩发现军中将领对这些兵器各有所爱。

例如刘峙衡对于火器十分重视,经常花时间去维修保养,但对刀矛就全不讲究。

再如,他曾经派褚景明去河南采购白蜡杆子。

又置办了大批腰刀,分别赏给了各军将领,并获得了他们的喜爱和重视。

鉴于这种情况,他希望弟弟能够多留心各部将领的军械使用状况,做到心中有数,认为这也是综理细微的一项内容。

曾国藩在信里想要传达给弟弟的一个重要讯息就是:“自古以来,能够成就大事的人,目光远大和考虑细密二者缺一不可。

”为什么曾国藩会这样教导自己的弟弟呢?因为在他看来,弟弟思虑缜密,善于考核问题,在这方面比自己要强。

但人非完人,在关注细枝末节之外,曾囯荃缺少的是一种展望未来、高瞻远瞩的眼界。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思虑缜密与目光远大都是取得成功不可获取的两个部分,只有兼备其二才能够在人生的历练与挑战中善于把握机会。

曾国藩对于“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关系的论述对我们现代人来说依旧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更是值得我们深思一仿效的人生哲学。

能够成就大业,在自己所处的领域有所造诣,且最后青史留名之人,无不是从小事做起,注重点滴积累。

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只有在细节处认真踏实的人才能是那个在机会来临时有所准备的人。

这也就是所谓的“综理密微”的意义所在。

但当人生的机遇摆在面前时,是否可以及时地把握住它,在人生的转折点上,是否有乘势而上的眼光,全都需要人们做到“规模远大”。

曾国藩家训一

曾国藩家训一

曾国藩家训一1、至于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曾国藩认为:一个人要使自己做成大事,内心决不能缺少一股倔犟的精神,这一点很重要。

在生活中,人人都想争强,因为都有血气。

但遇到挫折,有人立即脆弱成一摊烂泥,望天长叹,退步不前。

曾国藩终生的信条是:欲成大事,“明强”为本。

曾国藩在给沅弟的信中强调《中庸》说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要点就是要使愚蠢的变得贤明,柔弱的变得坚强。

其意是说,一个人要想在困难面前成为一个强者,光有勇气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定的思想,也就是说必须从“明智”的“智”字做出来。

这个“智”可以是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也可以是不畏困苦的毅力,或者是另辟出路的智谋。

只要能够自始至终都不屈服顺从,而不是一味强硬地去做,那便是明智之举。

2、凡郁怒最易伤人曾国藩一生经历了很多逆境,来自官场内部的忌刻,疑谤和攻击,多于来自同僚的真枪实弹。

这使他养成了一种“忍”字当头的性格。

曾国藩对弟弟们常说,“忍”是走出逆境的良方,处之泰然,行若无事。

此外,曾国藩认为“忍”也是保养身体的重要因素。

他说:“凡郁怒最易伤人。

”他主张养生以少恼怒为本,要少恼怒就必须忍。

3、满招损,谦受益曾国藩为官多年,一直遵循祖父星冈公的训诫:满招损,谦受益。

因而他为人谦虚谨慎,无论对上级还是对手下,丝毫没有半点傲慢的样子。

也正是因为他这种谦虚谨慎的美德,他才能在官场上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处于不败之地。

在曾国藩看来,无论军事失败还是达官贵人家的落魄,都是因为骄傲和懒惰其中一点所造成的,所以他认为去掉傲字为第一重要。

同时他还认为不论是聪明绝顶者,还是大仁大智者,都是有欠缺的,不可能完美无缺。

相反,愚笨至极的人也有可取之处。

曾国藩之所以成大事,有一条重要的秘诀就是“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这与曹操的名言“吾任天下之智力”的意思差不多。

可以说,曾国藩是把众人的智慧为己所用的典型人物。

骄傲自满是人生的大敌,盛气凌人是人际交往中的败笔。

《尚书.大禹谟》曰:“侮慢自贤,反道败德。

曾国藩四梁八柱的句子

曾国藩四梁八柱的句子

曾国藩四梁八柱的句子
曾国藩所说的“四梁八柱”是指一个人要成就大事,必须具备四个基本素质和八项重要能力。

这四个基本素质是:立志、有识、有恒、有德。

八项重要能力是:读书、讲学、办事、交友、修身、养生、治家、平天下。

这些素质和能力互相支撑,如同建筑的四梁八柱,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成功基础。

在曾国藩的许多书信和日记中,都有关于“四梁八柱”的表述和阐述。

例如,他曾经说过:“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这句话就体现了“有识”和“立志”的重要性。

同时,他也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八项能力的重要性,认为这些都是一个人成就大事所必须具备的。

总之,曾国藩的“四梁八柱”理论是他人生哲学和成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想要成就大事的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何以成大事
(2011-07-06 16:05:04)
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励志
曾国藩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尊精神偶像,他何以成大事?
一、局面做大之法:
曾国藩怎么由一介书生而成为统领群伦的“中兴”名臣?如何把局面越做越大,最后连朝廷都怕他三分?
1、场面做大,才能群雄影从;
2、毛羽不丰,不可以高飞;
3、避人耳目,走为上计;
4、患难与共,才可以赢得人心;
5、局面狭小时,以属下自立门户为大忌;
6、事关成败时,敢于抗上;
7、功不可以一人独享;
8、鼓励下属独立发展;
9、自己立功业与别人立功业;
10、待价而沽,为集团争待遇;
11、荣誉相关,相得益彰;
12、投桃报李,互为所用;
13、集纵人之长,补一己之短;
14、合众人之私,成一人之公;
15、薪火相传,不找掘墓人;
16、多山头时的应对之策
二、广结关系网:
曾国藩说:“结网天下,雀无所逃”,他把结交关系视为“一生成败之所系”,他说提炼的“未发迹时善交人”和“识人于未发迹之时”等,足为后世所效法。

1、见多才能识广;
2、未发迹时善交人;
3、联姻自固,多得贤人帮助;
4、择友为人生第一要义;
5、药食之有,催人向上;
6、一生之成败,关乎朋友之贤否;
7、深交之人,宁缺勿滥;
8、择友如同择师;
9、相交不成,勿使为仇;
10、“与人为善,取人为善”;
11、用“六不”主义,对待以怨报德的人;
12、宽能得众,
三、居官不败之道
曾国藩的仕途虽然屡经坎坷,可为什么官越做越大?
1、做官宜公而忘私;
2、息事宁人,委屈做官;
3、人言可畏,省察舆论;
4、居官四败:昏、傲、贪、诈;
5、为官不能凭一己之好恶;
6、久居高位的三大法宝:不参与、没有结局、不胜任;
7、不让快乐的性情妨碍做大事;
8、中等才能的官员要预防三种习气:喜谀而恶直、喜柔顺而厌恶刚直、自以为是;
9、忧患能久、奢侈必败;
10、有求于上,委婉而言;
11、给面子与隐忍抗上;
12、为宦不得罪巨室;
13、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
14、中华之难,中华当之;
15、大事苦争,小事放松;
16、谨慎不测之祸;
17、宦海畏途当知谨;
18、高处不胜寒,功名不可待;
19、骑虎难下之时的应对之策;
20、严待家人与戚友,管好身边人
四、成大事之要义
毛泽东一生没服过什么人,在毛泽东眼里,连成吉思汗也只不过是个只会打鸟的人,但他却“独服曾文正”,直到晚年,仍称曾国藩是:“地主阶级中最厉害的人物”,说他是“办事兼传教之人”。

1、择人而事,不可草草;
2、天下事,必须躬自入局;
3、担当敢为,不避厉害;
4、权衡轻重,把握事机;
5、处理政事的四项要则;
6、锋芒要内敛,世故要通达;
7、成大业者,须从小事做起;
8、处大事、决大疑,不可拘泥于以往成败;
9、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为要;
10、担当大事要有大气度;
11、自胜之力甚强,方能成大事;
12、目标远大与考虑细密缺一不可;
13、乌合之众不能长久;
14、破官场习气,敢言必负重
五、求人辅佐范典
1、求人辅佐,一生一世不可忘;
2、用人之道:武人给钱,文人给名;
3、忠义血性之人最可用;
4、三种人不可推荐升官;
5、拙以见诚,巧即为诈;
6、知人之明,为经世必备之才;
7、不可以知之人,辅助为上策;
8、表现欲过强的人,不可久用;
9、为人之道有四知;
10、轻薄之人,且不可重用;
11、巧借他人威重,成一己之实;
12、为得人心,将错就错;
13、折服悍将,小人要用两手
六、境遇应对秘籍
1、危难之际,只有自己靠得住;
2、身当末世的应对要着;
3、身处逆境时,要勇于面对现实;
4、不惟书不惟上,成功与否,人天各半;
5、进退隐显、决断有章可循;
6、适时而变;
7、把握度的界限,得意不可妄为;
8、固守名分,不问鼎之轻重;
9、谨戒妄字;
10、花为全开月未圆,乃人生最好境界;
11、人满天概,自销羽翼;
12、盛时要做衰时想
七、立事成功之基
1、历史有根,跻身仕宦的通行证;
2、立志有恒,才能匡时救世;
3、习学之事,相伴终生;
4、人须有定志,不可趋时尚;
5、立志不流于俗人;
6、因时而变,成风气之先;
7、专注才能有成;
8、坚忍为立世之基本功;
9、大丈夫居世,无刚不立
八、修身处世大法
1、早享大名乃不祥之兆;
2、处世禁忌四缄;
3、自我修养;
4、敢于改过,不夸大言;
5、力戒名利之心和世俗偏见;
6、难得糊涂,大智若愚;
7、贵有自知之明,事事踏实肯干;
8、清廉自持,热心待人;
9、无间进取,最为可贵;
10、不与骄奢人家结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