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杆压床机构_中南大学_课程设计说明书讲解
压床设计说明书
![压床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4f3b1b00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f7.png)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系主任:• ********* IJI日期:一、设计目的:在学习和了解机械的通用构件和机械运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了解机械的通用构件和机械运行基本原理在工程常见机械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将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本设计参考材料:《机械原理》《机械原理课程指导书》二、设计题目的选定:参考设计题目附后页,任选一题。
三、设计要求:1、查阅相关资料;2、提出整体系统设计方案;3、详细设计所设计机构的原理、组成及参数等;4、说明设计分析的步骤和计算过程;5、设计过程绘制相关设计的CAD图纸。
四、设计成果及处理说明书主要章节:1 .设计成果(包括说明书、CAD图纸等);2 .设计说明书格式及主要章节:a.封面(参照学院规定标准);b.设计任务书(包括选定设计题目与要求,可复印);Cd.说明书正文;(主要包括系统总体方案分析及参数确定;)e.设计总结及体会;f.参考文献五、设计所得学分及成绩评定:本设计单独算学分及成绩:占1个学分。
考核与评分主要分四个方面:1 .学生平时出勤及工作态度;2 .说明书、设计图纸的规范与正确程度及独立工作能力;3 .答辩成绩(部分学生)。
六、设计进度与答疑:1、确定设计题目及查阅资料,并确定方案:*****口;2、虚拟仪器设计及撰写设计报告:****** 口;3、运行调试检测与修改,完成课程设计报告:******日;4、提交设计报告,部分学生答辩•: ****日。
1压床机构简介 (3)2V | l^j|1T・・・・・・・・••••••••••・・・・・・・・・•・・・・・••••••••••・・・・・・・・・••・・・・••••••••••・・・・・・・・・・・・・•••••••••••・・・・・・・・・••・・・♦••••••••••・・・・・・・・・・・・・•••••••••• 52.1 连杆机构设计及运动分析 (5)2.2 凸轮机构设计 (5)2.3 齿轮机构设计 (5)3PI •••・♦・・・・・・・・・・・・・・・•••••••••♦・・・・・・・・・・・・・•••••••••♦・・・・・・・・・・・・・・・・・•••••••••♦・・・・・・・・・・・・・・•••••••♦・・・・・・・・・・・・・・・・・•••••••••♦・・• 63.1 绘制连杆机构运动简图 (6)3.2 计算连杆长度尺寸 (7)3.3 连杆运动速度分析 (9)3.4 力口速度分析 (10)3.5 、LBC等表示连杆AB\BC的长度,则根据速度系可以算出 (10)41-1 1 •••••••••••••••••••••••••••••••••••••••••••••••••••••••••••••••••••••••••••••••••••••••••••••••••••••••••••••••••••••••••••••••••• 124.1 参数计算 (12)4.2 绘制轮廓图像 (12)5齿轮机构设计 (14)6 "Pi •••••••••••••••••••••••••••••••••••••••••••••••••••••••••••••••••••••••••••••••••••••••••••••••••••••••••••••••••••••••••••••••••• 161压床机构简介压床机构是由六杆机构中的冲头(滑块)向下运动克服阻力来冲压机械零件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床机构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床机构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9c80d61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70.png)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床机构说明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床机构说明书一、设计背景压床是一种常见的机械加工设备,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的冲压加工过程中。
本设计旨在设计一种压床机构,以实现在金属材料上施加高压力的功能,从而满足工业生产中对于高效、稳定的压制需求。
二、设计目标本设计的目标是设计并搭建一台能够产生高压力的压床机构,具备如下特点:1. 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安装;2. 压床操作简便,安全可靠;3. 压床机构运行平稳,能够稳定施加压力;4. 具备一定的自调节功能,能够适应不同压制需求;5. 机构材料选取合适,能够在长时间的工作环境下保持稳定性。
三、机构设计根据设计目标和要求,本压床机构采用了简单的液压系统来实现高压力的施加。
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压力源、液压缸和工作台面。
其中,压力源提供稳定的高压液体,液压缸将液体的压力转化为机械力,施加在工作台面上。
液压系统采用闭式回路,以确保稳定的压力输出。
在设计中,需要注意液压缸的规格和材料的选取,以保证经久耐用,并且能够承受所需施加的压力。
在液压系统中加入减压阀和溢流阀等辅助装置,来实现对压力的调节和自动保护功能,提高机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此外,在机械结构的设计中,还需要确保液压缸和工作台面的密封性能良好,以防止液体泄漏,影响机构的正常工作。
同时,机床的底座和支架也需要足够坚固,能够支撑和固定整个机构。
四、操作说明使用本设计的压床机构时,需要注意以下操作要点:1. 在使用前检查压力源和液压系统各部分的工作状态,确保正常运行;2. 将待加工的金属材料放置在工作台面上,并调整好位置;3. 打开压力源,液压系统开始工作,液压缸施加压力在材料上;4. 当达到所需压制力时,关闭压力源,停止液压系统工作;5. 完成操作后,及时清理工作台面和液压系统,保持整个机构的清洁。
五、安全注意事项在使用本设计的压床机构时,需要遵循以下安全注意事项:1. 在操作前,熟悉压床机构的使用说明书,确保操作正确;2. 操作人员应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熟悉压床机构的操作要点;3. 在操作过程中,严禁将手指和其他身体部位放置在压力源和液压系统的运动范围内;4. 避免过大压力施加在工作台面上,以免造成工作台面和液压系统的损坏;5. 定期检查液压系统的工作状态,如发现异常及时维修和更换部件。
压床机构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压床机构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e469491b2e3f5727a5e962b3.png)
压床机构设计说明书班级:XXXX学号:XXX姓名:XX完成日期:XXXX年XX月ﻬ一、压床机构简介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压床机构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设计内容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机构得设计及运动分折...............................................................................................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凸轮机构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执行机构得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方案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运动分析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2)工作性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之压床机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之压床机构](https://img.taocdn.com/s3/m/b4558a1dbe23482fb4da4cd1.png)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学院:班级:设计者:学号:指导老师:目录一、机构简介与设计数据.机构简介图示为压床机构简图,其中六杆机构为主体机构。
图中电动机经联轴器带动三对齿轮将转速降低,然后带动曲柄1转动,再经六杆机构使滑块5克服工作阻力rF而运动。
为了减少主轴的速度波动,在曲柄轴A 上装有大齿轮6z并起飞轮的作用。
在曲柄轴的另一端装有油泵凸轮,驱动油泵向连杆机构的供油。
(a)压床机构及传动系统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已知:各构件的重量G及其对质心轴的转动惯量Js(曲柄1和连杆4的重力和转动惯量(略去不计),阻力线图(图9—7)以及连杆机构设计和运动分析中所得的结果。
要求:确定机构一个位置的各运动副中的反作用力及加于曲柄上的平衡力矩。
作图部分亦画在运动分析的图样上。
凸轮机构构设计已知:从动件冲程H,许用压力角[α].推程角δ。
,远休止角δ,回程角δ',从动件的运动规律见表9-5,凸轮与曲柄共轴。
要求:按[α]确定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求出理论廓线外凸曲线的最小曲率半径ρ。
选取滚子半径r,绘制凸轮实际廓线。
以上内容作在2号图纸上.设计数据设计内容连杆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析符号单位mm 度mm r/min数据I 50 140 220 60 1201501/2 1/4 100 1/2 1/2 II 60 170 260 60 1201801/2 1/4 90 1/2 1/2 III 70 200 310 60 120 210 1/2 1/4 90 1/2 1/2 连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及飞轮转动惯量的确定[δ] G2 G3 G5N1/30 660 440 300 4000 1/30 1060 720 550 7000 1/30 1600 1040 840 11000凸轮机构设计[a]ΦΦS Φˊ0mm 016 120 40 80 20 7518 130 38 75 20 9018 135 42 65 20 75二、压床机构的设计.传动方案设计2.1.1.基于摆杆的传动方案2.1.2.六杆机构A 2.1.3.六杆机构B 优点:结构紧凑,在C点处,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所以传动角90γ=︒,传动效果最好;满足急回运动要求;缺点:有死点,造成运动的不确定,需要加飞轮,用惯性通过;优点:能满足要求,以小的力获得很好的效果;缺点:结构过于分散:综合分析:以上三个方案,各有千秋,为了保证传动的准确性,并且以满足要求为目的,我们选择方案三。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床机构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床机构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cdb175e2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f2.png)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床机构说明书一、设计目标及任务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设计一种能够满足工业生产需求的压床机构。
通过对压床机构的设计,学生需要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设计任务包括:1.压床机构的结构设计,包括压床的底座、上压板、滑块等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2.压床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包括底座和上压板的运动关系、滑块的运动方式等。
3.压床机构的动力学分析,包括对驱动机构和压力传感器的选型和设计等。
4.压床机构的强度和刚度分析,包括对底座和上压板的刚度和强度进行计算和验证。
二、压床机构的结构设计压床的底座是整个机构的支撑结构,其设计应考虑到机械的稳定性和强度要求。
底座的形状和材料选用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上压板是压床机构的主要工作部件,其设计应考虑到压力传递、工作平稳性和刚度等要求。
上压板可以采用整体结构或分段结构,根据具体需求选择材料和加工工艺。
滑块是实现上压板运动的关键组成部分,其设计应满足工作平稳、拆装方便和耐磨损等要求。
滑块的材料可以选择高强度合金钢或铸铁等。
三、压床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压床机构的运动学分析主要研究底座和上压板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以及滑块的运动方式。
通过分析运动学特性,可以确定机构的工作行程、机械转换原理和机构的运动速度等参数。
四、压床机构的动力学分析压床机构的动力学分析主要研究驱动机构和压力传感器的设计和选型。
驱动机构可以选择液压或气动驱动,根据工作要求确定驱动力和行程。
压力传感器的选型需根据工作负荷大小和精度要求进行选择。
五、压床机构的强度和刚度分析压床机构的强度和刚度分析主要研究底座和上压板的刚度和强度。
通过计算和验证,确定机构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形或断裂,且能够承受工作负荷。
六、总结通过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床机构,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机械原理知识和设计方法,掌握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结构的稳定性、强度和刚度,以及机械的工作平稳性和精度要求。
六轴杠杆工艺设计说明书
![六轴杠杆工艺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4bc89a1652d380eb62946da2.png)
课程设计目录1.前言 22.设计要求 33.零件的工艺分析 44.确定生产类型 55.毛坯选择与说明 56.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67.零件的工艺路线的制订 78.工序间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109.加工余量、切削用量、工时定额的确定 11 10.心得体会1811.参考资料19一.前言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程学等课程,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它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其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和机床夹具的设计。
其目的在于:1.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制造工程学及相关课程(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设计、公差与技术测量等)的知识,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零件机械加工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能力。
2.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运用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拟订机床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规范、图表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
当然,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可以加深我们对于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流程的了解,为以后的工作或者更深入的学习做准备,也是对我们大学三年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验,意义重大。
二.设计要求题目:设计六轴杠杆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内容:1.绘制零件图(按1︰1的比例) 1张2.绘制毛坯图(按1︰1的比例) 1张3.填写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 1套(包括: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套,机械加工工序卡片1套)4.编写零件课程设计说明书 1份原始资料:零件图样1张;零件生产纲领为10000件/年;每日1班。
三.零件的工艺分析1.零件的作用六轴杠杆在实际运用中,主要起连接,固定的作用。
2.零件的工艺分析零件的的材料为HT600。
灰铸铁是石墨呈片层状分布的铸铁,是应用最广的一类铸铁,具有熔点低,流动性好,铸造收缩率小,铸造应力小,易于铸造成型。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床机构的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床机构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e01633677232f60ddcca1d5.png)
压床机构设计说明书院系:机电工程学院班级:机械XXX班学号:姓名:指导老师:目录一、设计题目压床机构的设计二、工作原理压床机械是由六杆机构中的冲头(滑块)向下运动来冲压机械零件的。
图1为其参考示意图,其执行机构主要由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组成,电动机经过减速传动装置(齿轮传动)带动六杆机构的曲柄转动,曲柄通过连杆、摇杆带动滑块克服阻力F冲压零件。
当冲头向下运动时,为工作行程,冲头在0.75H内无阻力;当在工作行程后0.25H行程时,冲头受到的阻力为F;当冲头向上运动时,为空回行程,无阻力。
在曲柄轴的另一端,装有供润滑连杆机构各运动副的油泵凸轮机构。
三、设计要求电动机轴与曲柄轴垂直,使用寿命10年,每日一班制工作,载荷有中等冲击,允许曲柄转速偏差为±5%。
要求凸轮机构的最大压力角应在许用值[α]之内,从动件运动规律见设计数据,执行构件的传动效率按0.95计算,按小批量生产规模设计。
四、原始数据五、内容及工作量1、根据压床机械的工作原理,拟定执行机构(连杆机构),并进行机构分析。
2、根据给定的数据确定机构的运动尺寸, l CB=0.5l BO4,l CD=(0.25~0.35)l CO4。
要求用图解法设计,并将设计结果和步骤写在设计说明书中。
3、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分析出滑块6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及摇杆4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4、连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求出最大平衡力矩和功率。
5、凸轮机构设计。
根据所给定的已知参数,确定凸轮的基本尺寸(基圆半径r o、偏距e和滚子半径r r),并将运算结果写在说明书中。
画出凸轮机构的实际廓线。
6、 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
应包括设计任务、设计参数、设计计算过程等。
六、设计计算过程1. 压床执行机构(六杆机构)的设计根据给定的数据,利用autocad 绘制出当摇杆摆到两极限位置时,机构运动简图(图3)。
图3 摇杆摆到两极限位置时,机构运动简图由图3可知,因为1501=DD (即压头的行程H ),而三角形41O CC 为等边三角形,可推出四边形D D CC 11为平行四边形,则15011414====DD CC O C CO 则5.5235.04==CO CD,由45.0BO CB =,则1004=BO ,3125.016050tan 42==∠E O O ,则0424.17=∠E O O , 6.42241=∠O O B , 在三角形E O O 42中,165)16040(2242=+=O O ,由42412212422412412)(O O O B O B O O O B O O B C O S ⨯-+=∠得出21O B =113.7,同理可得2BO =210.8,所以55.4821222=-=B O B O A O ,3.162122=+=B O A O AB ,所以得到四条杆长A O 2=48.55,AB =162.3,1004=BO ,165)16040(2242=+=O O利用上述求得的曲柄摇杆机构各杆的长度,利用一款四杆机构设计及运动分析软件(图4),输入四杆的杆长后可以得到:行程速比系数K=(1800+θ)/(1800-θ)得,K=1.105,摇杆的摆角α =600。
六杆压床机构_中南大学_课程设计说明书讲解
![六杆压床机构_中南大学_课程设计说明书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7b12f43e7cd184254b353530.png)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六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姓名:XXX学号:班级分组:指导老师:完成日期:目录一、原始数据-----------------------------------------------------------3二、小组点分配-------------------------------------------------------4三、连杆机构综合-----------------------------------------------------5四、运动分析-----------------------------------------------------------7五、力分析-------------------------------------------------------------13六、小组总结----------------------------------------------------------19七、课程设计个人心得与总结-------------------------------------20八、参考文献----------------------------------------------------------21一、原始数据G2=1600 NG3=1040 NG5= 840 NJs2=1.35 Kgm2 J S3=0.39 Kgm2 Prmax=11000 N设计内容连杆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析单位mm (º)mm r/min符号X1 X2 y ψ13ψ113H CE/CD EF/DE n1(顺)BS2/BC DS3/DE 数据130 70 310 60 120 210 1/2 1/4 90 1/2 1/2二、小组点的分配1、小组成员:本小组成员由学号在班级排在前十名的同学组成,他们是:张启东(组长)、贺达、扶正夫、李岳、陈国强、吴士榕、赵增、刘潇、马慧妍、陈青健十位同学组成。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之压床机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之压床机构](https://img.taocdn.com/s3/m/8c8c2781a32d7375a5178060.png)
as3 ua p' s3' =×= 3.406m/s2
aF ua p' f ' =×= 5.1768m/s2
2
aCt B lCB
==10.986
m/s2
(逆时针)
3
aCt D lCD
==45.408
m/s2
(顺时针)
项目
数值 单位
m/s 2
rad/s 2
. 机构动态静力分析
G2
G3
G5
Frmax
a a a a
n EF
w42 lEF =×=0.088m/s2
n
t
ac =
CD+
CD=
B+
at CB
an
+ CB
大小: √
√
√
方向: C→D ⊥CD B→A ⊥BC C→B
选取比例尺μa=(m/s2)/mm,作加速度多边形图
ac ua p'c' =×=4.5412m/s2
aE ua p'e' =×=6.8116m/s2
aCt B ua b'c' =×=2.452 m/s2
aCt D ua n'c' =×=4.5408 m/s2
a a a a F =
n
t
E+
+ FE
FE
大小: √
√
方向: √
↑ F→E ⊥FE
aF ua p' f ' =×=5.1768 m/s2
as2 ua p' s2' =×=4.8388m/s2
Js2
Js3
方案 I
平面六杆机构设计说明书 精品
![平面六杆机构设计说明书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9de54cb16529647d2628522f.png)
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设计题目及原始数据二、设计要求三、机构运动分析与力的分析1、机构的运动分析位置分析:θ=θ。
+arctan(1/2) ﹦〉θ。
=θ-arctan(1/2) 机构封闭矢量方程式:L1+L2-L3-LAD=0实部与虚部分离得:l1cosθ1+l2c o sθ2=lAD+l3cosθ3l1sinθ1+l2s i nθ2= l3cosθ3由此方程组可求得未知方位角θ3。
当要求解θ3时,应将θ2消去,为此可先将上面两分式左端含θ1的项移到等式的右端,然后分别将两端平方并相加,可得l2^2=l3^2+lAD^2+l1^2+2*l3*lAD*cosθ3-2*l1*l3*cos(θ3-θ1)-2*l1*lAD*cosθ1经整理并可简化为:Asinθ3+Bcosθ3+C=0式中:A=2*l1*l3*sinθ1;B=2*l3*(l1*c o sθ1-lAD);C=l2^2-l1^2-l3^2-lAD^2+2*l1*l4*cosθ1;解之可得:t an(θ3/2)=(A+√(A^2+B^2-C^2))/(B-C)θ3=2*a r c t a n((A-√(A^2+B^2-C^2))/(B-C))-arctan(0.5)在求得了θ3之后,就可以利用上面②式求得θ2。
θ2=arcsin(l3sinθ3-l1sinθ1)将①式对时间t求导,可得L1w1e^(iθ1)+L2w2e^(iθ2)=L3w3e^(iθ3) ③将③式的实部和虚部分离,得L1w1cosθ1+L2w2cosθ2=L3w3cosθ3L1w1sinθ1+L2w2sinθ2=L3w3sinθ3联解上两式可求得两个未知角速度w2、w3,即W2=-w1*l1*sin(θ1-θ3)/(l2*sin(θ2-θ3))W3=-w1*l1*sin(θ1-θ2)/(l3*sin(θ3-θ2))且w1=2π*n1将③对时间t求导,可得il1w1^2*e^(iθ1)+l2α2*e^(iθ2)+il2w2^2*e(iθ2)=l3α3*e^(i θ3)+il3w3^2*e^(iθ3)将上式的实部和虚部分离,有l1w1^2*cosθ1+l2α2* sinθ2+l2w2^2* cosθ2=l3α3* sinθ3+l3w3^2* cosθ3-l1w1^2* sinθ1+l2α2* cosθ2-l2w2^2* sinθ2=l3α3* cosθ3-l3w3^2* sinθ3联解上两式即可求得两个未知的角加速度α2、α3,即α2=(-l1w1^2*cos(θ1-θ3)-l2w2^2*cos(θ2-θ3)+l3w3^2)/l3*sin(θ2-θ3)α3=(l1w1^2*cos(θ1-θ2)-l3w3^2*cos(θ3-θ2)+l2w2^2)/l3*sin(θ3-θ2)在三角形DEF中:lAD^2=lDF^2+lDE^2-2*lDF*lDE*cosθ3﹦〉lDF=lDEcosθ3+√(lAD^2-lDE^2sinθ3)即从动件的位移方程:S= lDF=lDEcosθ3+√(lAD^2-lDE^2sinθ3)从动件的速度方程:V=-lDEsinθ3-lDE^2*sin(2*θ3)_/(2* √(lAD^2-lDE^2sinθ3))从动件的加速度方程:a=-lDEcosθ3-(lDE^2*cos(2*θ3)*√(lAD^2-lDE^2sinθ3)+lDE^4*sin(2*θ3)^2/(4*(2* √(lAD^2-lDE^2sinθ3)))/(lAD^2-lDE^2*sinθ3^2)2、机构的力的分析先对滑块5进行受力分析,由∑F=0可得,Pr=F45*cosθ4+m5*aFN=G+F45*sinθ4得F45=(Pr-m5*a)/ cosθ4在三角形∠DEF中,由正弦定理可得lDE/sinθ4=l4/ sinθ3=>sinθ4=lDE* sinθ3/l4=>θ4=arc(lDE* sinθ3/l4)再对杆4受力分析,由∑F=0可得,F34+FI4=F54且FI4=m4*as4、F54=-F45=>F34=F54-FI4=>F34=-F45-m4*as4Ls4=LAD+LDE+LEs4即Ls4=lAD+lDE*e^(iθ3)+lEs4*e^(iθ4)将上式对时间t分别求一次和二次导数,并经变换整理可得Vs4和as4的矢量表达式,即Vs4=-lDE*w3*sinθ3-lEs4*w4*sinθ4as4=-lDE*w3^2*cosθ3+lEs4*α4*sinθ4+w4^2*lEs4*cosθ4对杆2、3受力分析:有MI3=J3*α3l3^t*F23-MI3=l3* e^i(90°+θ3)*(F23x+iF23y)-MI3=-l3*F23x* sinθ3-l3*F23y* cosθ3-MI3+i(l3*F23x* cosθ3-l3*F23y* sinθ3)=0由上式的实部等于零可得--l3*F23x* sinθ3-l3*F23y* cosθ3-MI3=0 ⑤同理,得l2^t*(-F23)= -l2* e^i(90°+θ2)*(F23x+iF23y)= l2*F23x* sinθ2+l2*F23y* cosθ2+i(l2*F23x* cosθ2+l2*F23y* sinθ2)=0由上式的实部等于零,可得l2*F23x* sinθ2+l2*F23y* cosθ2=0 ⑥联立⑤、⑥式求解,得F23x=MI3* cosθ2/(l3* sinθ2* cosθ3-l3* sinθ3* cosθ2) F23y=MI3* sinθ2/(l3* sinθ3* cosθ2-l3* sinθ2* cosθ3) 根据构件3上的诸力平衡条件,∑F=0,可得F32=-F23根据构件2上的力平衡条件,∑F=0,可得F32=F12对于构件1,F21=-F12=>F21=F23而M=l1^t*F21=l1*e^i(90°+θ1)*(F21x+iF21y)=l1*F21x*sinθ1+l1*F21y*cosθ1+i(F21x*cosθ1-F21y*sinθ1)由上式的等式两端的实部相等可得:M=l1*F21x*sinθ1+l1*F21y*cosθ1=>M=l1* F23x*sinθ1+l1* F23y*cosθ1四、附从动件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曲线图、作用在主动件上的平衡力矩的曲线图五、机构运动简图F 六、设计源程序位移程序:clc;cleara=0.4;b=0.2;l1=0.13;l2=0.34;l3=0.34;l4=0.3;lDE=0.17t=0:0.01:2*pi;for i=1:length(t);x1=t(i);A=2*l1*l3*sin(x1);B=2*l3*(l1*cos(x1)-l4);C=(l2)^2-(l1)^2-(l3)^2-(l4)^2+2*l1*l4*cos(x1);m=(A-sqrt(A^2+B^2-C^2))/(B-C);x3=2*atan(m);s=lDE*cos(m)+sqrt((l4)^2-(lDE)^2*(sin(m)^2));q(i)=s;endplot(t,q)title('滑块位移随X1的变化曲线')速度程序:clc;cleara=0.4;b=0.2;l1=0.13;l2=0.34;l3=0.34;l4=0.3;lDE=0.17t=0:0.01:2*pi;for i=1:length(t);x1=t(i);A=2*l1*l3*sin(x1);B=2*l3*(l1*cos(x1)-l4);C=(l2)^2-(l1)^2-(l3)^2-(l4)^2+2*l1*l4*cos(x1);m=(A-sqrt(A^2+B^2-C^2))/(B-C);x3=2*atan(m);s=-17/100*sin(m)-289/100/(900-289*sin(m)^2)^(1/2)*sin(m)*cos(m); q(i)=s;endplot(t,q)title('滑块的速度随x1的变化曲线')加速度程序:clc;cleara=0.4;b=0.2;l1=0.13;l2=0.34;l3=0.34;l4=0.3;lDE=0.17t=0:0.01:2*pi;for i=1:length(t);x1=t(i);A=2*l1*l3*sin(x1);B=2*l3*(l1*cos(x1)-l4);C=(l2)^2-(l1)^2-(l3)^2-(l4)^2+2*l1*l4*cos(x1);m=(A-sqrt(A^2+B^2-C^2))/(B-C);x3=2*atan(m);s=-17/100*cos(m)-83521/100/(900-289*sin(m)^2)^(3/2)*sin(m)^2*cos(m)^2 -289/100/(900-289*sin(m)^2)^(1/2)*cos(m)^2+289/100/(900-289*sin(m)^2) ^(1/2)*sin(m)^2;q(i)=s;endplot(t,q)title('滑块的加速度随x1的变化曲线')平衡力偶程序:clc;clearl1=0.13;l2=0.34;l3=0.34;l4=0.3;l5=sqrt(0.2);J3=0.03;n1=460;t=0:0.01:2*pi;for i=1:length(t);z1=t(i);A=2*l1*l3*sin(z1);B=2*l1*l3*cos(z1)-2*l3*l5;C=l2^2-l1^2-l3^2-l5^2+2*l1*l5*cos(z1);k=(A-sqrt(A^2+B^2-C^2))/(B-C);z3=2*atan(k)-atan(0.5);z2=asin(l3*sin(z3)-l1*sin(z1));w1=2*pi*n1;w2=(-w1*l1*sin(z1-z3))/(l2*sin(z2-z3));w3=(-w1*l1*sin(z1-z2))/(l3*sin(z3-z2));a3=(l1*w1^2*cos(z1-z2)-l3*w3^2*cos(z3-z2)+l2*w2^2)/l3*sin(z3-z2); MI3=J3*a3;F23x=MI3* cos(z2)/(l3* sin(z2)* cos(z3)-l3* sin(z3)* cos(z2));F23y=MI3* sin(z2)/(l3* sin(z3)* cos(z2)-l3* sin(z2)* cos(z3));M=l1* F23x*sin(z1)+l1* F23y*cos(z1);q(i)=M;endplot(t,q)title('构件1的平衡力偶随z1的变化曲线')。
六杆式压缩机构工作原理
![六杆式压缩机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476ea07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ee.png)
六杆式压缩机构工作原理宝子,今天咱们来唠唠这个六杆式压缩机构的工作原理,可有趣啦!咱先得知道这个六杆式压缩机构是个啥样子的。
你就想象一下啊,有六根杆儿,它们可不是随随便便凑在一起的,就像一个小团队一样,每个杆儿都有自己的任务呢。
这六根杆儿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结构,这个结构就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小机器人家族,为了完成压缩这个大任务而存在。
那它到底是怎么开始工作的呢?你看啊,当有动力输入的时候,就像是有人给这个小机器人家族下达了命令。
其中有一根杆儿,咱就把它想象成这个家族里的大力士吧,它首先动起来。
这个大力士杆儿一动,就像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样,因为它和其他的杆儿都是相连的呀。
这个大力士杆儿的运动就会传递给它旁边的杆儿。
旁边的杆儿呢,就像是被大力士拉着一起玩耍的小伙伴。
它们开始跟着改变自己的位置和姿态。
这时候,整个六杆结构就开始变形啦,就像一个会变形的超级英雄一样。
在这个变形的过程中呢,有一部分的结构就开始对需要压缩的东西施加压力啦。
比如说,如果是压缩空气,那就会有一个小空间开始慢慢变小。
这个空间就像是一个小房子,房子的墙壁就是由这些杆儿组成的一部分。
随着杆儿的运动,房子越来越小,里面的空气就被挤得紧紧的。
这里面还有一些很巧妙的地方哦。
这些杆儿之间的连接点就像是关节一样。
它们可以灵活地转动,保证整个机构能够顺利地工作。
如果把这个六杆式压缩机构比作一个人的话,这些关节要是不灵活了,那可就没法好好工作啦。
就像人要是关节疼,走路都费劲,这个机构要是关节不灵活,压缩工作就没法顺利进行了。
而且啊,这六杆式压缩机构在工作的时候,就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
每根杆儿的运动速度和幅度都是有一定规律的。
它们相互配合,不会乱了节奏。
有时候一根杆儿动得快一点,就像是舞蹈里的领舞,带着其他杆儿一起动。
有时候又会大家一起缓缓地移动,就像集体舞里的整齐划一的动作。
再说说这个压缩的力度是怎么控制的呢?其实啊,和动力输入的大小有关。
如果动力输入大一点,就像给这个小机器人家族打了一针强心剂,它们工作起来就更带劲,压缩的力度也就更大。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之压床机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之压床机构](https://img.taocdn.com/s3/m/11b71e1b0c22590103029d95.png)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学院:班级:设计者:学号:指导老师:目录 ....................................一、机构简介与设计数据 ........................... 机构简介..............................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凸轮机构构设计............................. 设计数据..............................二、压床机构的设计 ............................. 传动方案设计.............................基于摆杆的传动方案........................六杆机构 A ..................................................六杆机构 B ................................................... 确定传动机构各杆的长度.......................三. 传动机构运动分析 ........................... 速度分析............................... 加速度分析.............................. 机构动态静力分析............................ 基于soildworks 环境下受力模拟分析:.................四、凸轮机构设计 ............................五、齿轮设计 ................................ 全部原始数据.............................. 设计方法及原理............................ 设计及计算过程........................... 参考文献.................................亠、机构简介与设计数据.机构简介图示为压床机构简图,其中六杆机构为主体机构。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六杆机构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六杆机构](https://img.taocdn.com/s3/m/fc4ab866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31.png)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六杆机构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六杆机构的基本概念、类型及特点;2. 了解六杆机构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及作用;3. 掌握六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及动力分析的基本方法;4. 掌握六杆机构的设计原则和步骤。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六杆机构的运动规律,并进行简单机构的运动仿真;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机械设计中六杆机构的相关问题;3. 能够根据设计要求,完成六杆机构的初步设计及优化;4. 能够熟练运用相关软件(如CAD等)进行六杆机构的绘图及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团队协作,提高沟通表达能力;3. 增强学生对我国机械工程领域的自豪感,树立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设计课程的一部分,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六杆机构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并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六杆机构基本概念:六杆机构的定义、类型、特点及应用;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
2. 六杆机构运动分析:- 运动副的分析与计算;- 速度与加速度的分析;- 运动仿真;教材章节:第三章。
3. 六杆机构动力分析:- 力的分析与计算;- 动力矩的计算;- 动力平衡;教材章节:第四章。
4. 六杆机构设计原则及步骤:- 设计原则;- 设计步骤;- 设计实例分析;教材章节:第五章。
5. 六杆机构初步设计及优化:- 设计要求;- 结构设计;- 参数优化;教材章节:第六章。
6. 六杆机构绘图及分析:- 使用CAD软件进行绘图;- 分析六杆机构性能;- 教材章节:第七章。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共6学时,分配如下:1. 六杆机构基本概念(1学时);2. 六杆机构运动分析(2学时);3. 六杆机构动力分析(1学时);4. 六杆机构设计原则及步骤(1学时);5. 六杆机构初步设计及优化(1学时);6. 六杆机构绘图及分析(实践课,2学时)。
压床机构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压床机构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1857d02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d3.png)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压床机械设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班级: XXX设计者:同组人:指导教师:2012年7月1日目录一、目⋯⋯⋯⋯⋯⋯⋯⋯⋯⋯⋯⋯⋯⋯⋯⋯⋯⋯⋯⋯⋯⋯⋯2二、原始数据与要求⋯⋯⋯⋯⋯⋯⋯⋯⋯⋯⋯⋯⋯⋯⋯⋯⋯..21、工作原理⋯⋯⋯⋯⋯⋯⋯⋯⋯⋯⋯⋯⋯⋯⋯⋯⋯⋯⋯⋯.22.设计要求⋯⋯⋯⋯⋯⋯⋯⋯⋯⋯⋯⋯⋯⋯⋯⋯⋯⋯⋯⋯ ..23. 设计数据⋯⋯⋯⋯⋯⋯⋯⋯⋯⋯⋯⋯⋯⋯⋯⋯⋯⋯⋯⋯⋯24.设计内容⋯⋯⋯⋯⋯⋯⋯⋯⋯⋯⋯⋯⋯⋯⋯⋯⋯⋯⋯⋯ . . 3三、行机构方案型⋯⋯⋯⋯⋯⋯⋯⋯⋯⋯⋯⋯⋯⋯..3四、机构⋯⋯⋯⋯⋯⋯⋯⋯⋯⋯⋯⋯⋯⋯⋯⋯⋯⋯⋯⋯⋯71、连杆机构的设计2、凸轮机构的设计⋯⋯⋯⋯⋯⋯⋯⋯⋯⋯⋯⋯⋯⋯⋯⋯⋯..7⋯⋯⋯⋯⋯⋯⋯⋯⋯⋯⋯⋯⋯⋯⋯⋯⋯..9五、方案⋯⋯⋯⋯⋯⋯⋯⋯⋯⋯⋯⋯⋯⋯⋯⋯⋯⋯..11六、机构运分析与力的分析⋯⋯⋯⋯⋯⋯⋯⋯⋯⋯⋯⋯⋯..131、位置分析⋯⋯⋯⋯⋯⋯⋯⋯⋯⋯⋯⋯⋯⋯⋯⋯⋯⋯⋯⋯.132、速度分析⋯⋯⋯⋯⋯⋯⋯⋯⋯⋯⋯⋯⋯⋯⋯⋯⋯⋯⋯⋯.143、加速度分析⋯⋯⋯⋯⋯⋯⋯⋯⋯⋯⋯⋯⋯⋯⋯⋯⋯⋯⋯.14七、制定机械系的运循⋯⋯⋯⋯⋯⋯⋯⋯⋯⋯⋯⋯..17八、果分析、,心得⋯⋯⋯⋯⋯⋯⋯⋯⋯⋯..18九、主要参考料⋯⋯⋯⋯⋯⋯⋯⋯⋯⋯⋯⋯⋯⋯⋯⋯⋯⋯..18附⋯⋯⋯⋯⋯⋯⋯⋯⋯⋯⋯⋯⋯⋯⋯⋯⋯⋯⋯⋯⋯⋯⋯⋯⋯19一、题目:压床机械设计二、原始数据与要求1.工作原理压床机械是有六杆机构中的冲头(滑块)向下运动来冲压机械零件的。
图13.1为其参考示意,其执行机构主要由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组成,电动机经过减速传动装置(齿轮传动)带动六杆机构的曲柄转动,曲柄通过连杆、摇杆带动滑块克服阻力F冲压零件。
当冲头向下运动时,为工作行程,冲头在0.75H内无阻力;当在工作行程后0.25H行程时,冲头受到的阻力为F;当冲头向上运动时,为空回行程,无阻力。
在曲柄轴的另一端装有供润滑连杆机构各运动副的油泵凸轮机构。
压床机构设计-压床机构受力分析
![压床机构设计-压床机构受力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40aefe3be1e650e52ea99a9.png)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二级学院年级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教师职称目录一. 设计要求------------------------------------------------------11. 压床机构简介---------------------------------------------------12. 设计内容-------------------------------------------------------1(1) 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折------------------------------------------2(2) 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3 (4) 凸轮机构设计--------------------------------------------------3 二.压床机构的设计: ----------------------------------------------4 1. 连杆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析---------------------------------------4(1) 作机构运动简图------------------------------------------------4(2) 长度计算------------------------------------------------------4(3) 机构位运动速度分析---------------------------------------------5(4) 机构运动加速度分析--------------------------------------------6(5) 机构动态静力分析----------------------------------------------8 三.凸轮机构设计-------------------------------------------------11 四.飞轮机构设计-------------------------------------------------12 五.齿轮机构设计-------------------------------------------------12六.心得体会-----------------------------------------------------14 七.参考---------------------------------------------------------15一、压床机构设计要求1.压床机构简介图9—6所示为压床机构简图。
压床机构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压床机构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b6083604284ac850ac024271.png)
压床机构设计说明书班级 :XXXX学号 :XXX姓名:XX完成日期:XXXX年XX月一、压床机构简介 (2)1.压床机构简介 (2)2.设计内容 (3)(1)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折 (3)(2)凸轮机构构设计 (3)二、执行机构的选择 (4)方案一 (4)(1)运动分析 (4)(2)工作性能 (4)(3)机构优、缺点 (5)方案二 (5)(1)运动分析 (5)(2)工作性能 (6)(3)机构优、缺点 (6)方案三 (6)(1)运动分析 (7)(2)工作性能 (7)(3)机构优、缺点 (7)选择方案 (7)三、主要机构设计 (8)1、连杆机构的设计 (8)2、凸轮机构设计 (8)四、机构运动分析 (13)五、原动件原则 (16)六、传动机构的选择 (16)七、运动循环图 (18)八、设计总结 (19)九、参考文献 (20)一、压床机构简介1.压床机构简介压床机械是被应用广泛的锻压设备它是由六杆机构中的冲头(滑块)向下运动来冲压机械零件的。
其执行机构主要由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组成。
图1为压床机械传动系统示意图。
电动机经联轴器带动三级齿轮减速传动装置后,带动冲床执行机构(六杆机构,见图2)的曲柄转动,曲柄通过连杆,摇杆带动冲头(滑块)上下往复运动,实现冲压零件。
在曲柄轴的另一端,装有供润滑连杆机构各运动副的油泵凸轮机构。
2.设计内容(1)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折已知:中心距x1、x2、y, 构件4 的上、下极限角,滑块的冲程H,比值CB/BO4、CD/CO4,各构件质心S 的位置,曲柄转速n1。
要求:将连杆机构放在直角坐标系下,编制程序,并画出运动曲线,打印上述各曲线图。
(2)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已知:各构件的重量G 及其对质心轴的转动惯量Js(曲柄2 和连杆5的重力和转动惯量略去不计),阻力线图(图9—7)以及连杆机构设计和运动分析中所得的结果。
要求:通过建立机构仿真模型,并给系统加力,编制程序求出外力,并作曲线,求出最大平衡力矩和功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六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姓名:XXX学号:班级分组:指导老师:完成日期:目录一、原始数据-----------------------------------------------------------3二、小组点分配-------------------------------------------------------4三、连杆机构综合-----------------------------------------------------5四、运动分析-----------------------------------------------------------7五、力分析-------------------------------------------------------------13六、小组总结----------------------------------------------------------19七、课程设计个人心得与总结-------------------------------------20八、参考文献----------------------------------------------------------21一、原始数据G2=1600 NG3=1040 NG5= 840 NJs2=1.35 Kgm2 J S3=0.39 Kgm2 Prmax=11000 N设计内容连杆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析单位mm (º)mm r/min符号X1 X2 y ψ13ψ113H CE/CD EF/DE n1(顺)BS2/BC DS3/DE 数据130 70 310 60 120 210 1/2 1/4 90 1/2 1/2二、小组点的分配1、小组成员:本小组成员由学号在班级排在前十名的同学组成,他们是:张启东(组长)、贺达、扶正夫、李岳、陈国强、吴士榕、赵增、刘潇、马慧妍、陈青健十位同学组成。
2、小组点的分配:XXX( 0o 、180o ) XX(20o、200o)XXX(40o、220o)XX(60o、240o)XXX(80o、260o)XXX(100o、280o)XX(120o、300o)XX(140o、320o)XXX(160o、340o)XXX(两个极限位置)3、所画点机构简图0o 机构简图180o机构简图三、连杆机构综合 1、求杆长已知:X 1=70mm ,X 2=200mm ,Y =310mm ,ψ13=60°,ψ113=120°,H =210mm ,CE/CD=1/2, EF/DE=1/4, BS 2/BC=1/2,DS 3/DE=1/2。
由条件可得;∠EDE '=60° ∵DE=DE '∴△DEE '等边三角形过D 作DJ ⊥EE ',交EE '于J ,交F 1F 2于H∵∠HDI=1/2∠EDE ''+∠IDE '' =60°+30°/2 =90° ∴HDJ 是一条水平线 ∴DH ⊥FF ' ∴FF '∥EE '过F '作F 'K ⊥EE ' 过E '作E 'G ⊥FF ', ∴F 'K =E 'G在△FKE 和△E 'GF '中, KE =GF ', FE=E 'F ', ∠FKE=∠E 'GF '=90° ∴△F 'KF '≌△E 'GF ' ∴KE= GF '∵EE '=EK+KE ', FF '=FG+GF '∴EE '=FF '=H ∵△DE 'E 是等边三角形∴DE=EF=H=210mm ∵EF/DE=1/4, CE/CD=1/2∴EF=DE/4=210/4=52.5mm CD=2*DE/3=2*210/3=140mm 连接AD,有tan ∠ADI=X 1/Y=70/310又∵AD= mm∴在三角形△ADC 1和△ADC 2中,由余弦定理得: AC '= =383.44mm AC ''==245.42mm设计内容连杆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析单位 mm (º)mmr/min符号 X1 X2 y ψ13ψ113H CE/CD EF/DE n1 BS 2/BC DS3/DE 数据7020031060 1202101/21/4901/21/2∴AB=(AC '-AC '')/2=69.01mmBC=(AC '+AC '')/2=314.43mm∵BS 2/BC=1/2, DS 3/DE=1/2 ∴BS 2=BC/2=314.46/2=157.22mmDS 3=DE/2=210/2=105mm由上可得: AB BC BS 2 CD DE DS 3EF 69.01mm 314.42mm 157.21mm 140mm210mm 105mm 52.5mm四、运动分析1、0o 的运动速度分析 已知:n 1=90r/min ;1ω =π2601∙n rad/s = π26090∙ =9.425 rad/s 逆时针 vB= 1ω·l AB = 9.425×0.06901m/s ≈0.650 m/svC= v B + v CB大小 ? 0.65 ? 方向 ⊥CD ⊥AB ⊥BC选取比例尺μv=0.005m/s/mm ,作速度多边形vC=uv ·pc=0.005×130.08 mm =0.650m/svCB=uv ·bc=0.005×4.54 mm =0.023m/sv E=uv ·pe =0.005×195.12 mm =0.976m/sv F=uv ·pf=0.005×193.68 mm =0.968m/svFE=uv ·ef=0.005×6.94 mm =0.035m/sv S 2=u v ·2ps =0.005×130.02 mm =0.650m/s vS 3=uv ·3ps =0.005×97.48 mm =0.487m/s∴2ω=BCCBl v =0.073rad/s (顺时针)ω3=CD C l v =4.643rad/s (顺时针) ω4=EFFE l v =0.667r ad/s (顺时针)项目νBνCνEνFvS 2ν3S1ω 2ω 3ω 4ω数值 0.650 0.650 0.976 0.968 0.6500.487 9.425 0.073 4.6430.667单位m/srad/s2、0o 的运动加速度分析a B=ω12l AB =6.130m/s 2a nCB =ω22l BC =0m/s 2 anCD=ω32l CD =3.018m/s 2a C = a nCD + a CD t=a B + a nCB +a tCB大小: ? √ ? √ √ ? 方向: ? C →D ⊥CD B →A C →B ⊥BC选取比例尺μa=0.05 m/s 2/mm,作加速度多边形图a C=u a·''c p=0.05×60.4 mm=3.02m/s2a E=u a·''e p=0.05×91.5 mm=4.53m/s2a t CB=u a·''c n C=0.05×62.2 mm=3.11 m/s2a CD t=u a·''c n d=0.05×2.07 mm=0.104m/s2a F=a E+a n EF+a t EF大小? √√ ?方向√√F→E⊥EF a F=u a·''f p=0.907 m/s2a S2=u a·'2's p=4.575m/s2a S3=u a·'3's p=2.265m/s2α2=a t CB/l CB=9.893rad/s2α3=a CD t/l CD=0.739rad/s2项目aB aC a E a F a S2a S3α2α3数值 6.130 3.020 4.530 0.858 4.575 2.265 9.8930.739 单位m/s2rad/s23、180o 的运动速度分析 已知:n 1=90r/min ;1ω =π2601∙n rad/s = π26090∙ =9.425 rad/s 逆时针 vB= 1ω·l AB = 9.425×0.06901m/s ≈0.650 m/svC= v B + v CB大小 ? 0.65 ? 方向 ⊥CD ⊥AB ⊥BC选取比例尺μv=0.005m/s/mm ,作速度多边形vC=uv ·pc=0.005×120.97 mm =0.650m/svCB=uv ·bc=0.005×26.85 mm =0.605m/sv E=uv ·pe =0.005×181.45mm =0.907/sv F=uv ·pf=0.005×182.93 mm =0.912m/svFE=uv ·ef=0.005×34.89 mm =0.174m/sv S 2=u v ·2ps =0.005×124.91 mm =0.625m/s vS 3=uv ·3ps =0.005×90.73 mm =0.454m/s∴2ω=BCCBl v =0.426rad/s (顺时针) ω3=CDC l v =4.321rad/s (逆时针)ω4=EFFE l v =3.314r ad/s (顺时针)项目νBνCνEνFvS 2ν3S1ω 2ω 3ω 4ω数值 0.650 0.605 0.907 0.912 0.6250.454 9.425 0.426 4.3213.314单位m/srad/s4、180o 的运动加速度分析a B=ω12l AB =6.130m/s 2a nCB=ω22l BC =0.057m/s 2 anCD=ω32l CD =2.614m/s 2a C = a nCD + a CD t=a B + a nCB +a tCB大小: ? √ ? √ √ ? 方向: ? C →D ⊥CD B →A C →B ⊥BC选取比例尺μa=0.05 m/s 2/mm,作加速度多边形图a C=u a·''c p=0.05×86.15 mm=4.31m/s2a E=u a·''e p=0.05×129.23 mm=6.46m/s2a t CB=u a·''c n C=0.05×178.42 mm=8.92 m/s2a CD t=u a·''c n d=0.05×68.47 mm=3.42m/s2a F=a E+a n EF+a t EF大小? √√ ?方向√√F→E⊥EF a F=u a·''f p=6.02 m/s2a S2=u a·'2's p=2.86m/s2a S3=u a·'3's p=3.23m/s2α2=a t CB/l CB=28.37rad/s2α3=a CD t/l CD=24.43rad/s2项目aB aC a E a F a S2a S3α2α3数值 6.13 4.31 6.46 6.02 2.86 3.23 28.3724.45 单位m/s2rad/s2五、力分析一、0o机构动态静力分析G2G3G5F rmax J s2J s3方案Ⅲ1600 1040 840 11000 1.35 0.39 单位N Kg.m21.各构件的惯性力,惯性力矩:F I2=m2*a S2=G2*a S2/g=746.94 N(与a S2方向相反)F I3=m3*a S3= G3*a S3/g=240.37 N(与a S3方向相反)F I5=m5*a F=G5*a F/g=77.74 N(与a F方向相反)F r=F rmax/10=11000/10=1100NM S2=J s2*α2=13.36 N·m (逆时针)M S3=J s3*α3=0.29 N·m (顺时针)h n2= M S2/F I2=10.94/834.12 mm =17.886 mmh n3= M S3/F I3=11.95/343.73 mm =1.206 mm2.计算各运动副的反作用力(1)分析构件5和4对构件5进行力的分析,选取比例尺μF=50N/mm,作其受力图构件5力平衡:F65+F45+F I5+Fr+G5=0∴F45= 334.06NF65=65.65N对构件4进行力的分析,其受力图如右图平衡有:F34+F54=0∴F34=-F54=F45=344.06N(2)对构件2受力分析杆2对B点求力矩:可得:-F I2*L I2b +F t32*L BC+M S2 =0∴F t32=330.97N杆2对C点求力矩:可得:F t21* L BC -F I2* L I2c -M S2=0∴F t12=415.96N(3)对构件3受力分析杆3对点C求力矩得:F43*L F43c+ F I3*L FI3c-G3*L G3c- F t D*L DC-M S3=0∴F t D=427.5N杆3对D点求力矩:G3* L G3d+ F43*L F43d-F I3*L FI3d-F t32*L F t32d+ F n32*LF n32d+M S3=0 即:∴F n23=296.8N(4)求力F n12,F n D(力的多边形)解得:F n12=1896.8NF n D=621.88N(5)求作用在曲柄AB上的平衡力矩MbMb=F21n*L F12130.9 N.m项目F I2F I3F I5M S2M S3M b F n D F t D 数值746.94240.3777.7413.360.29130.9621.88427.5单位N N.m N项目F n12F t12F n23F t23F34F45F56数值1896.8415.96296.8330.97344.06344.0665.65单位N二、180o机构动态静力分析G2G3G5F rmax J s2J s3方案Ⅲ1600 1040 840 11000 1.35 0.39单位N Kg.m21.各构件的惯性力,惯性力矩:F I2=m2*a S2=G2*a S2/g=466.94 N(与a S2方向相反)F I3=m3*a S3= G3*a S3/g=324.78 N(与a S3方向相反)F I5=m5*a F=G5*a F/g=516 N(与a F方向相反)F r=F rmax/10=11000/10=1100NM S2=J s2*α2=38.30 N·m (顺时针)M S3=J s3*α3=9.54 N·m (顺时针)h n2= M S2/F I2=10.94/834.12 mm =82.02 mmh n3= M S3/F I3=11.95/343.73 mm =27.83 mm2.计算各运动副的反作用力(1)分析构件5和4对构件5进行力的分析,选取比例尺μF=50N/mm,作其受力图构件5力平衡:F65+F45+F I5+Fr+G5=0∴F45= 2474.44NF65=301.56N对构件4进行力的分析,其受力图如右图平衡有:F34+F54=0∴F34=-F54=F45=2474.44N(2)对构件2受力分析杆2对B点求力矩:可得:-F I2*L I2b +F t32*L BC+M S2 =0∴F t32=385.04N杆2对C点求力矩:可得:F t21* L BC -F I2* L I2c -M S2=0∴F t12=141.43N(3)对构件3受力分析杆3对点C求力矩得:F43*L F43c+ F I3*L FI3c-G3*L G3c- F t D*L DC-M S3=0∴F t D=934.01N杆3对D点求力矩:G3* L G3d+ F43*L F43d-F I3*L FI3d-F t32*L F t32d+ F n32*LF n32d+M S3=0 即:∴F n23=4965.73N(4)求力F n12,F n D(力的多边形)解得:F n12=6836.7NF n D=2234.48N(5)求作用在曲柄AB上的平衡力矩MbMb=F21*L F12130.9 N.m 428.33项目F I2F I3F I5M S2M S3M b F n D F t D 数值466.94342.7851638.309.5482.022234.5934.01单位N N.m N项目F n12F t12F n23F t23F34F45F56数值6836.7141.434965.7385.042474.44 2474.4301.56单位N六、小组总结本次课程设计是由我们的十位组员一起努力完成的,期间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问题,但是我们总是能克服,比如我们作图不准,于是我们拿出了大一时期学会的CAD,用CAD来制作机构简图,CAD的使用使得我们的误差大大减少,我们的分点也是比较科学的,避免了同学在计算时滑块相距很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