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 美国 巴西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美国、巴西教案

最新人教版美国、巴西教案

4、以课本乳畜带、玉米带、棉花带为例总结农业带影响因素。

思考美国两个小麦区的区别以及西部沿海水果和灌溉农业区的形成原因。

5、小组内合作交流探讨:美国和巴西在地理特征(全班分为自然+人文两大组)方面的不同点。

四、巩固拓展,总结提升(教师寄语:在总结中进步提高)读美国本土,澳大利亚图(图1)和已西地形图(图2)1)位置方面:①写出巴西利亚所处的经纬度_________。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A.三个国家都被回归线穿过B.三个国家都濒临太平洋C.美国,巴西主要位于北半球D.巴西、澳大利亚主要位于西半球(2)地形方面:美国和澳大利亚国地形都是三大地形区,中部主要是_________(地形)地势特征都是__________。

A、B两剖面图属于澳大利亚的为_________。

(3)气候方面:读巴西图,可得出“巴西是一个以热带气候为主的国家”的结论,请你说出获得该结论的依据是_____ _____。

(4)河流方面:密西西比河和亚马孙河都是世界著名河流,河流流程长,水资源丰富,但是航运价值密西西比河远大于亚马孙河,试分析其人文原因______ ____。

(5)城市方面:澳大利亚和巴西的人口都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其共同的原因是_________ _。

(6)三个国家的地理特征有许多共同之处,下列说法正确有()(双选)A.都有热带气候分布B.地形都是南北纵列,分东中西三部分C.居民都以英语为主D.首都都不是本国最大的城市2、请同学们回顾本节所学的内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分别进行归纳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五、达标检测,纠错讲评1.闭卷、限时、独立完成本课达标检测2.指导学生根据出示答案自我纠错3.择要讲解教学反思。

(2024年)巴西国家介绍ppt课件

(2024年)巴西国家介绍ppt课件
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巴西政府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 用,与企业合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 实际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
13
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
国际教育合作项目
巴西积极参与国际教育合作项目 ,如与世界银行、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等国际组织合作,共同推进
全球教育发展。
科技国际合作项目
巴西与多个国家开展科技国际合 作项目,涉及农业科技、环保技 术、新能源技术等领域,促进了
教育改革措施
近年来,巴西政府致力于推进教育改 革,提高教育质量,包括加强教师培 训、改善学校设施、推广数字化教育 等。
2024/3/26
12
科技创新成果与转化应用
科技创新政策
巴西政府鼓励科技创新,制定了 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如提供研 发资金支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等。
2024/3/26
科技创新成果
巴西在农业科技、生物技术、信息 技术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科技创新 成果,如研发出高产农作物品种、 生物燃料技术等。
加强国际抗疫合作
3
面对新冠疫情等全球性挑战,中巴两国应加强国 际抗疫合作,共同推动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 性和可负担性。
2024/3/26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6
27
2024/3/26
9
对外贸易与投资环境
2024/3/26
对外贸易
巴西是世界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主要出口大豆、牛肉、鸡肉等产品。同时 ,巴西也进口大量工业原料和机械设备。
投资环境
巴西政府鼓励外国投资,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然而 ,在巴西投资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复杂的税收制度、基础设施薄弱等。尽管如此 ,巴西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仍吸引着众多外国投资者。

“议论文入门系列”第十一讲

“议论文入门系列”第十一讲

“议论文入门系列”第十一讲今天,我们来学习几个有名的社会学理论,这些理论你有可能运用到某篇议论文的论证中去。

之前,我们已经涉及到了“幸存者偏差”“10000小时法则”“马斯洛需求层次”等理论。

第一个:木桶原理木桶原理又称短板理论。

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

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木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

其二,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这几乎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社会学理论,可以用来论证什么呢?要全面发展。

木桶,可以是一个团队,也可以是一个人。

木桶原理,可以用来论证:一个人应该全面发展,一个整体的强弱其实取决于最薄弱的环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瓶颈”。

就像偏科不好。

比如下面这个作文题,就可以用“木桶理论”来论证:468、被称为“神童”的魏永康小学只上了二年级和六年级,8岁就跳到了县属重点中学,13岁时以高分考进了湖南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考上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由于生活不能自理,已经上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从中科院肄业回到了老家。

在魏永康的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没有伙伴,也没有玩具。

为了让孩子专心读书,母亲不让他做家务,包括给魏永康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大学4年,母亲一直都在学校陪伴他。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反响,议论不一。

在魏永康的教育中,母亲只注意了培养学习的“长板”,牺牲掉的是生活能力、交往能力,因此形成的短板造成了魏永康“生活不能自理”、“肄业回到了老家”。

我觉得,就一般人才来讲,确实要遵从“木桶理论”;而对于特殊人才、顶尖人才来说,重要的是“长板够长”,比如英语满分、数学13分的钱钟书。

有同学补充了“斜桶理论”,大家看看。

还有一种,就是几块木板很长,其它很短,但有木块支撑的。

第二个: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考点12 美国和巴西 -备战2023年中考地理考点一遍过

考点12 美国和巴西 -备战2023年中考地理考点一遍过

考点12 美国和巴西考点热度★★★★☆一、美国1.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地跨北寒带、北温带、热带三个温度带(夏威夷州位于大洋洲);主体部分位于北温带。

北极圈穿过阿拉斯加州,北回归线穿过夏威夷州。

(2)海陆位置:主体部分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邻加拿大,西南邻墨西哥。

2.领土组成:本土和2个海外州。

3.自然环境(1)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平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一半以上。

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10%。

西部:世界上最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主要山脉是落基山脉;中部:中央大平原;东部:低缓的阿巴拉契亚山脉。

(2)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东南沿海为亚热带湿润气候,西部沿海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在西部山地还有高原山地气候,靠近墨西哥的西南部地区有热带沙漠气候。

(3)河湖①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也是美国第一长河。

②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

各湖湖水有水道相通,并通过圣劳伦斯河流入大西洋。

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4.移民国家(1)人种: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主要人种是白种人。

(2)华人华侨: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纽约、洛杉矶、旧金山。

5.农业生产(1)特点:机械化、专业化。

(2)农业带:有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小麦区、玉米带、乳畜带、混合农业区、棉花带、亚热带作物带等。

6.工业发展(1)特点:完整的工业部门体系,产品种类齐全,产量大,技术先进,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

(2)主要工业区及主要工业城市。

(3)高新技术产业:位于旧金山东南的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4)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二、巴西1.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1)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它绝大部分国土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是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

境内1/3是世界第一大平原——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2/3是世界第一大高原——巴西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

《国际商务谈判》(第四版)第十一章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谈判风格

《国际商务谈判》(第四版)第十一章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谈判风格
体之一,也是不同文化间的重要区别。 ➢ 国际商务中的语言差异往往意味着商务信息上的巨大差异。 ➢ 非言语符号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社会性,因此非言语符号的词
义和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受文化的影响。 ➢ 不同文化中客观存在着非言语的差异,如沉默时间、插话间隔
时间大不相同。
国际商务谈判
第一节 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行为的影响
(二)韩国商人的谈判风格 1、重视判前的咨询 2、注重谈判礼仪和营造良好的气氛 3、注重谈判技巧
国际商务谈判
第三节 各地区商人的谈判风格
一、亚洲地区商人的谈判风格 (三)南亚及东南亚商人的谈判风格
1、印度尼西亚商人的谈判风格 2、新加坡商人的谈判风格 3、泰国商人的谈判风格 4、菲律宾商人的谈判风格 5、印度商人的谈判风格 6、马来西亚商人的谈判风格 7、孟加拉国商人的谈判风格
国际商务谈判
第三节 各地区商人的谈判风格
二、美洲地区商人的谈判风格 (三)拉美商人的谈判风格 1、固执、个人人格至上、富于男子气概、比较开朗、直爽 2、不太注重物质利益,而比较注重感情,追求悠闲、恬淡 的生活。 3、信奉多样化时间利用方式。
国际商务谈判
第三节 各地区商人的谈判风格 三、欧洲地区商人的谈判风格
模拟实验中同一文化谈判双方合作效果与利润分配平等程度比较
日本 韩国 俄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巴西 美国
Vi
买卖双方合作 效果由大到小
V1
V2
V3 V4
V5
V6
V7
V8
V1>V5>V7>V6>V8>V3>V2>V4
Bi
B1
B2
B3
B4
B5
B6
B7
B8
利润分配有利于买
方程度由大到 小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11讲 课题32 当代中国的外交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11讲 课题32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题32当代中国的外交课标要求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方针(1)提出: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条方针。

(2)内容①“另起炉灶”的核心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

③“一边倒”,就是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图解历史“一边倒”的外交方针2.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1)与苏联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以及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建交(2)1954年6月,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3)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4)1956年,中国与挪威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1)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出现了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2)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20世纪70年代(1)自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大使级(2)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3)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4)中国迎来建交高潮。

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改革开放后(1)调整:中国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在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成就: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一讲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一讲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广水一中2012—2013年第一轮政治复习讲义第十一讲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_广水一中丁勇2012年8月7日星期二一考点梳理(一)面对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1含义:、、、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性的第一动力)2主要表现(注意区分)生产全球化(生产领域)依托科技发展,虽然品牌是某国的,但通过多国国际分工与协作完成;利于各国发挥比较优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贸易全球化(交换领域)也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对于我国要继续发挥劳动密集产业比较优势的同时,积极创造我国在资本、技术密集产业的比较优势,尤其要创造国际知名品牌资本全球化(投资领域)知道经济全球化除了涉及商品生产和交换,也涉及资金、技术、劳务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3载体:跨国公司①含义:见书②作用:跨国公司通过其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4影响(“双刃剑”)⑴有利影响:经济全球化是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的发展。

它促进了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⑵不利影响:①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国家为主导的,这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②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经济的,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5发展中国家应对的正确态度: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合作1.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中国入世为标志)(1)世界贸易组织的概况(2)我国与世界贸易组织①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应对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②中国入世的积极影响:见书96页③中国入世面临严峻的挑战:按世贸规则办事是一个比较长的适应过程;对一些落后行业带来冲击;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深入的与国内市场竞争结合在一起,面临的经济风险会明显增加。

第11讲 海-气相互作用和环流异常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高考通用)

第11讲 海-气相互作用和环流异常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高考通用)
D.秘鲁渔场的捕鱼量明显增加
解析:在厄尔尼诺年,东南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 则多雨且飓风活动增多,AC错误,B正确;在正常年份,南美洲的西海岸有秘鲁寒流流经,上升流 带来丰富的饵料,因而渔场产量很大,厄尔尼诺年,该海域海水温度升高改变了浮游生物和鱼类的 生存环境,使渔场产量降低,捕鱼量减小,D错误。故选B。
潜热是指海水蒸发吸收的热量或水汽凝结释放的热量,潜热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 单位面积海面通过蒸发向大气传输的热量。下图中虚线示意热带西太平洋63年的潜热 平均分布。研究发现,海气温差增大时海表潜热释放增加,近十几年来南海海域平均 潜热通量呈上升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影响②地潜热数值的主要因素有( C )
针对练习
海水温度距平值表示某一时段内海水平均温度与多年平均温度的偏离值,下图是 某时间热带太平洋的表层海水温度距平(单位:℃)示意图,其中负值代表比多年平 均温度低, 正值反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判断,此时的热带太平洋海区( A )
A.赤道中东部附近海水升温显著 B.位于东半球的海域升温最明显 C.南回归线附近海水降温幅度小 D.日界线附近的海水降温幅度大
升趋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D )
A.海表风速减小 B.海表温度升高
C.太阳辐射增强 D.人类活动干扰
解析:潜热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海面通过蒸发向大气传输的热量。近十几年由于人类的不 合理活动,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的破坏等,导致气温上升,海面蒸发加强,潜热通量上升,D 正确;海表风速减小,蒸发减小,A错误;海表温度升高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B错误; 太阳辐射增强一般变化不大,C错误。故选D
解析:读图可知,赤道中东部附近海水升温4℃,升温显著,A对。120°W-80°W附近海域即西半球 海域升温最明显,B错。南回归线附近东侧主要是负值,海水降温幅度明显,C错。经度180°即国际 日期变更线附近海水降幅不大,D错。故选A。

课下达标检测(第11讲)

课下达标检测(第11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名优课迪
备战高考我满意
(2012· 安徽文综)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 通过 “ 北水南调 ” 工程和 “ 水银行 ”( 调剂州内水资 源余缺的管理机构)运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 需矛盾。下图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下表 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完成 5~6 题。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名优课迪
备战高考我满意
答案:(1)纬度位置较低;北部山地阻挡了北方冷 空气南下;位于大陆西部,受到温暖西风的影响;沿 岸暖流的增温作用。 (2)东南部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较早,农业 基础较好,工业发达,城市众多等。 (3)有利:热量增加,冻土带减少,森林带北移, 林业和种植业的规模扩大;沿岸海冰大量融化,河流 结冰期缩短,航运业、渔业和外贸都将得到发展。或 不利:全球变暖,加拿大森林虫害将增多;降水增多, 可能导致洪涝灾害。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名优课迪
备战高考我满意
(3)咖啡、香蕉、甘蔗、剑麻等;地处低纬,大多 属于热带,光热水充足;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 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4)e~d 的土地类型依次为林地、荒地 (未利用土 地)、草地、林地、草地。c 至 d 直线距离约 2 500 千 米(提示:根据两城市的纬度差) (5)该国土地的后备资源丰富,特别是林地和草地 面积广大,以及还有未利用的土地。这些土地大部分 位于热带,有发展热带种植业和草原畜牧业的物质基 础。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原始热带森林、草原生态 系统及生物资源的保护,防止水土流失等。
下一页
名优课迪
备战高考我满意
13.读加拿大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二节 巴西(第2课时:巴西的经济发展)精品课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二节 巴西(第2课时:巴西的经济发展)精品课件

1.关于巴西大豆产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热条件优越
B.全年高温多雨
C.大部分位于亚马孙河流域 D.大部分位于回归线以北
2.2020年一季度巴西大豆出口量多于美国的原因可能是( )
A.人口多,农产品需求量大
B.恰逢收获季节,错峰出口
C.科技发达,机械化程度高
D.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
亚马孙平原终年高温多雨,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2019年8月发生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大火,烧毁了大面积的雨林,引起全球关注。据此完成3~4题。
2013年,巴西的全国汽车生产总量达 到374万辆,位居全球第7位
三 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
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
热带雨林的环境效 益和经济效益
调节全球气候 保护土壤,防止土壤侵蚀
提供良好的生物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提供木材、药材、食品等
三 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说一说
20世纪70年代,巴西政府在统一管制下扶持 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一直以来强制性在石油汽 油中混配22%的酒精,1998年后将其配比提高到 22%~25%之间,视当年全球糖价高低而定。当糖 市旺盛时,多生产食糖,少生产乙醇,降低汽油 混配比,反之提高混配比。
巴西咖啡园
巴西咖啡园晒豆
二 发展中的工农业
3.此次森林大火会导致( )
A.氧气释放增加 B.二氧化碳吸收减少 C.雨林植物种类增加 D.大气对地面增温作用减弱
4.有利于巴西热带雨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是( )
A.大规模兴建牧场, 发展乳畜业 B.将大面积森林开发为农田,增加粮食产量
C.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D.通过严格立法,禁止开发雨林

七年级地理下册 9.2巴西

七年级地理下册 9.2巴西

19.读巴西地图,完成下列问题。 (1)赤道穿过(chuān ɡuò)巴西北的______部,南回归线穿过_南_____部,巴西的国土大 部分位于______带热(温度带)。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页。
(2)巴西境内的两大主要地形区是:图中③__________亚_平马原孙是世界最大平原;② ____________高原(巴gāo西yu(ábnā)是xī)世界最大高原(gāoyuán)。
B.湿热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苹果、梨子等温带水果种植
C.气候主要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沙漠面积最广阔
D.拥有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是南美洲经济最发达国家
第二十页,共三十页。
16.巴西在亚马孙平原上不断地扩大甘蔗的种植,以满足酒精生产的需要,而生
产的酒精又极大地支持了另一个行业的发展(fāzhǎn),这个行业是(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5.气候(qìhòu)特点:以____________气候(qìhòu)和 ______________气候(qìhòu)为主。D。A.热带季风气候(qìhòu)、热带草原气候(qìhòu)。D.热带 草原气候(qìhòu)、热带沙漠气候(qìhòu)。A.设立“生态保护区”“森林公园”等。D.人口复杂,城 市人口比重低。②____________高原是世界最大高原。20.(2017·通辽)读巴西简图,判断下列 因果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C.覆盖在A区域的热带雨林——“地球之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第十六页,共三十页。
13.破坏亚马孙热带雨林产生的问题有(
)A
①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 ②珍贵(zhēnguì)的野生动物遭劫 ③沙尘暴急
剧增加,风沙危害严重
④削弱全球温室效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知识点:11 美国二战以后的现代主义_86305423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知识点:11 美国二战以后的现代主义_86305423

第2讲
9.21
新建筑产生的社会
文化背景
第3讲
9.28
19世纪建筑的成就
与困境
第8讲
11.9
赖特与美国二战以
前的现代主义
第9讲
11.16
密斯、柯布与西欧
二战以前的现代主

第15讲 12.28 现代主义之后: 复杂性与多样性
第4讲
10.12
芝加哥学派与美国
的前现代主义
第10讲 11.23 柯布二战以后的建 筑创作,
– John Hejduk, 1929- ; Peter Eisenman, 1932- ; Michael Graves, 1934- ; Richard Meier, 1934- ; Charles Gwathmey, 1938- ;
大建筑1921-28 : 四位大师的形式探索
Le Corbusier, Palace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 Geneva, 1927-8
纽约,1932-39
F·L·赖特,国民人寿保险公 司方案,芝加哥,1924
Rockefeller Center, NYC, 1930-40
国际联盟大厦竞赛 1927-28
Le Corbusier, Palace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 Geneva, 1927-8
Le Corbusier, Swiss Dormitory, Cité Universitaire in Paris, 1931–32
路易斯·康的建筑思想
There exists an order which precedes design.
– “秩序”先于“设计”而存在 – This order comprises the whole nature, including human

第11讲 海—气相互作用-【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高二地理暑假精品课(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11讲 海—气相互作用-【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高二地理暑假精品课(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11讲海—气相互作用1.结合资料,理解海—气相互作用以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2.通过视频资料和图表资料,掌握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的形成过程,理解其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知识点01海—气相互作用和全球水热平衡基础知识梳理一、海—气相互作用1.物质交换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通过蒸发提供给大气。

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

2.热量交换海洋吸收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大部分,再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为大气运动提供能量,驱使大气运动。

大气主要通过风向海洋传递动能,驱使表层海水运动。

二、全球水热平衡1.过程通过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驱使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传输。

2.意义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

典例海洋—大气之间进行着广泛的水热交换,深刻影响着全球环境及其变化。

读下图某海域全年日均温向大气输送的热量等值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的主要方式是()①洋流热量输送②海面长波辐射③蒸发潜热输送④海气之间对流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图中中纬度海域数值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运动B.太阳辐射C.天气变化D.洋流分布3.图中向大气输送热量最少的海区()A.阴雨天气较多B.浮冰和冰山广布C.渔业资源较丰富D.盐度比同纬度海域高【答案】1.C2.D3.C【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洋流热量输送主要发生在不同海域的海水之间,①错误;海气之间不存在对流运动,④错误;海面水温较低,是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输送热量,②正确;海水通过蒸发从大气中吸收热量,实现潜热输送,③正确。

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由图可知,图中显示中纬度海域数值差异产生与该区域洋流的分布和流向有明显的相关性,所以数值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洋流分布,D正确;与大气运动、天气变化、太阳辐射关系较小,ABC错误。

故选D。

3.图中向大气输送热量最少的海区位于美国西部海域,该海域有加利福尼亚寒流分布,属于上升补偿流,所以渔业资源较丰富,C正确;寒流降温减湿作用使降雨天气较少,A错误;该处纬度较低,无浮冰和冰山广布,B错误;寒流流经的海域处盐度比周围海域低,D错误。

初中地理 第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世界区域地理 第11讲 澳大利亚 巴西 美国

初中地理 第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世界区域地理 第11讲 澳大利亚 巴西 美国

第11讲澳大利亚巴西美国(时间:35分钟,分值:67分)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2分,共32分)读“澳大利亚矿产分布图”和“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1.(昆明五华二模)下列关于澳大利亚叙述错误的是()A.南回归线穿过其中部,北部位于热带B.四周被海洋包围,生物进化缓慢C.澳大利亚是独自占有一块大陆的国家D.矿产资源丰富,铁矿、煤矿分布在大陆内部2.(昆明五华二模)下列关于澳大利亚气候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广,河流稀少B.西北沿海地区气候适宜,城市和人口集中C.气候干旱,农牧业不发达D.热带草原气候区是该区的主要种植业区3.(昆明官渡一模)读图,以下对日本、澳大利亚发展经济的区位条件叙述正确的是()A.澳大利亚的支柱产业仍是采矿业B.日本缺乏矿产资源,重工业落后C.两国海岸线漫长,海洋运输便利D.两国都是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4.(昆明西山一模)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有()①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②珍贵的野生动物遭猎杀③沙尘暴急剧增加,风沙危害④引发世界性的人口流动,人口急剧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5.(昆明西山二模)下列关于巴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咖啡、甘蔗产量居世界首位B.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C.有世界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D.人口分布受地形和气候影响,集中分布在北部平原地区6.(昆明官渡一模)读图,关于巴西的自然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以平原、盆地为主B.咖啡产量居世界第一C.全部位于南半球D.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7.(昆明盘龙二模)钱币被喻为一个国家的名片,方寸之间,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自然风光和艺术人文可以尽显其上。

图中钱币应是哪一个国家的()A.美国B.澳大利亚C.印度D.巴西印度和巴西都属于“金砖国家”。

下图是印度和巴西简图。

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8.(山东潍坊)两国人口特征相同的是()A.人口增长迅速B.居民以移民为主C.人口集中在东南部D.居民多信仰基督教9.(山东潍坊)两国首都的共同点是()A.都有阳光直射现象B.都是该国最大的城市C.都是著名的信息技术中心D.都位于内陆地区10.(山东潍坊)两国农业生产相同的是()A.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国B.都盛产小麦、棉花C.都大量出口牛肉、大豆D.都大量出口咖啡、可可读甲、乙、丙、丁四个国家的轮廓图,回答下面两题。

专题11 美国、巴西-备战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专题11 美国、巴西-备战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知识梳理1 美国: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02 高新技术产业
信息技术 产业是对美国经济发展贡献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
支柱产业
增加就业
应用广泛
推动其他产业发展
知识梳理2 巴西
位置
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人种特征与多元文化
城市分布
巴 西 发展中的工农业
自然条件 发展过程
工业分布
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分布与环境效益 开发与保护
知识梳理2 巴西: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01 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 南 半球,全部位 于 西 半球。 (2)海陆位置: __南__美__洲东部,大西洋西岸。 (3)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赤道和南回归 线之间, 热 带面积广大,是世界上热带面 积最广的国家。
知识梳理2 巴西: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2.四个国家中,主要位于热带的是(B)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乙和丁 D.丙和丁
知真识题梳再理现1 地 图 的 阅 读 : 地 图 的 选 择
(2022·广东·中考真题)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下图为巴西咖 啡种植地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巴西的咖啡种植区主要分布在( A)
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该地区是 热带草原 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知识梳理2 巴西:发展中的工农业
河流:
亚马孙河自西向东注入大西洋, 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 广 、水量最 大 的河流。
世界第二长河。
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 ①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降水丰富; ②地处低平的亚马孙平原,北、西、南三面地势高,有利于 雨水的汇集; ③支流众多,河网稠密。
知识梳理1 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

第11讲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掠夺

第11讲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掠夺

(1)《马可·波罗行纪》对东方富庶的描述,使西
欧人向往东方。
(2)西欧社会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客观条件 地理知识、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进步。
“新大陆”
哥伦布(意) 西班牙王室支持
好望角
迪亚士 (葡)
好望角Biblioteka 第一个找到东 方的航路。达 • 伽马 (葡)
环球航行 麦哲伦海峡
好望角
麦哲伦(葡) 西班牙王室支持
非洲
“三角贸易”的影响
非洲 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
欧洲
带来巨额利润,促进了当地资本 主义的发展 黑人奴隶为美洲的开发作出了巨 大贡献
美洲
英、荷、法的殖民争霸
进入17世纪, 素有“海上马车夫”
之称的荷兰也加
入到殖民掠夺之
中,一度控制了
波罗的海、印度、
美洲的全部贸易。
与英法之间的矛
盾越发剧烈。
1588年英国重创西 班牙“无敌舰队”
一个中心
北美洲 1492-1493年
欧洲
欧 洲
太 平
西

两个 方向

亚 洲
非洲
1498年
太平洋
西 1487-1488年 两条 印度洋 西欧—美洲—亚洲—西欧 大洋洲 洋 航线 西欧—非洲(好望角)—印度 洋 好望角
1519-1522年
哥伦布、麦哲伦
四个 人物
迪亚士、达·伽马
航海 时间 迪亚士 哥伦布 1487-1488年 1492年
所属 国家
航行路线及 到达地点
绕过非洲最南端, 葡萄牙 到达印度洋 横渡大西洋,到 西班牙 达古巴、海地
达·伽马 1497-1498年
麦哲伦 1519-1522年
到达印度,开辟出 葡萄牙 到东方的新航路

第11讲 美国 巴西 第1课时

第11讲 美国 巴西 第1课时

高中部高二地理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第11讲美国巴西(1)集体备课个性添加日期班级周次7教学目标结合图文材料,描述美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及美国的工业区和农业带分布,说明其商品谷物农业的特征,分析影响其工业区分布的区位因素。

重点说明其商品谷物农业的特征,分析影响其工业区分布的区位因素。

难点说明其商品谷物农业的特征,分析影响其工业区分布的区位因素。

教具PPT、地图册、投影仪教学方法讲授、对话、讨论教学过程【巩固复习】阐释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合作探究】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

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

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

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

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1)读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

(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

[答案](1)主要源地:墨西哥湾。

抬升原因: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

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2)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

(3)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

(4)强烈的涡旋,从地面至云端,壮观;历时短,局地性强,不易见到;破坏力大,对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

[解析](1)据图可知,龙卷风多发区位于美国中部平原。

形成龙卷风的气团湿热,“湿”说明该气团可能来自海洋,“热”说明该气团来自纬度较低的地区,综合判断,形成龙卷风的湿热气团来自纬度较低的海洋,而图中大西洋沿岸龙卷风发生频次少,且有山脉阻挡,不利于龙卷风的形成,故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位于美国南部的墨西哥湾。

初中地理《美国、巴西》知识点

初中地理《美国、巴西》知识点

美国(移民大国)一、领土组成:美国本土+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48+1+1,共50个州)两个海外州:阿拉斯加州(北临北冰洋、南临太平洋、西临白令海峡、北极圈穿过)夏威夷州(位于太平洋中、北回归线穿过、属大洋洲领土)二、位置:半球位置:位于北半球、西半球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临墨西哥湾纬度位置: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邻国:本土北邻加拿大,南邻墨西哥,阿拉斯加州西临俄罗斯三、面积和人口美国的面积是93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四位。

人口3.1亿,是世界第三大人口国,原住民是印第安人,居住在美国的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都是在近200多年的时间里移入的,美国是个移民大国。

美国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移民四、地形1.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平原占全国总面积一半以上,因此耕地广大)(※美国是世界上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第二,中国第三)地势:东西高,中间低2.半岛:弗罗里达半岛平原:大平原、中央平原、大西洋沿岸平原、滨海平原山地:海岸山脉、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科迪勒拉山系是世界最大的山系,纵贯南北美洲西部)湖泊:五大湖—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各湖湖水相通,通过圣劳伦斯河流入大西洋,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河流: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长河,仅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五、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降水:自东向西递减(西北部沿海也较多)六、农业农业生产的各个过程和环节都实现机械化和专业化。

专业化:根据自然条件和市场需要,美国农业生产分为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和灌溉农业区等主要农业带或农业区美国是农业大国。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七、工业(美国是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美国工业区的分布:(老)东北部地区部门:钢铁、汽车、化学(1)原材料产地(2)大西洋沿岸有许多优良港口,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水运便利纽约:美国最大的工商业中心,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城市、港口华盛顿:首都芝加哥:中部交通、工业中心(新兴)南部地区休斯敦:美国南部石油化工、宇宙研究和发展中心(新兴)西部地区旧金山: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新兴电子工业中心(硅谷),西部大港口洛杉矶:西部人口最多的城市和海港巴西(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世界上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
此部分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第11讲美国巴西
一、美国梦
美国梦(American Dream),源于英国对美国的殖民时期,发展于19世纪,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工作、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

通常这代表了人们在经济上的成功或是企业家的精神。

许多欧洲移民都是抱着美国梦前往美国的。

尽管有些人批评美国梦过度强调了物质财富在衡量胜利和快乐上扮演的角色,但许多美国人的确认为,这种获得成功的机会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找不到也并不存在的。

因为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不同的是,在美国拥有的经济自由相当多,政府扮演的角色相当有限,这使得美国的社会流动性极大,任何人都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迈向巅峰。

从美国独立直至19世纪末期,广大的土地都无人居住和拥有,任何有心人都可以加以占据并投资和开垦。

而到了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庞大的自然资源和先进的工业技术则使得快速的社会流动变为可能,而且这种趋势仍在一天一天的增加。

自由女神像好莱坞:主宰世界的电影工业基地
二、美国的影视戏剧
电影的发展主要源自美国,同时也是世界上电视技术发展和普及最早的国家之一。

英国出生的美国摄影师爱德沃德·迈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拍下了人类史上第一部电影《奔跑的马匹》。

从那时开始,美国的电影产业便开始高速发展,加利福尼亚州的好莱坞成为人类电影发展的重镇,绝大多数电影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都是源于好莱坞,好莱坞电影也成为美国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

在1920年代,美国每年平均产出高达800部正规电影,查理·卓别林的喜剧、依据小说《飘》改编的《乱世佳人》、创下史无前例票房的《泰坦尼克号》和《超人》、《蝙蝠侠》等电影流
传至几乎每个大陆和国家,成为家喻户晓的美国象征。

这些电影的出口也使美国获取了巨大的经济利润。

除了电影之外,由迪士尼开创的卡通技术也是源自美国。

三、美国的国花、国石、国鸟
国花:玫瑰花。

1985年经参议院通过定为国花。

国石:蓝宝石
国鸟:白头海雕(秃鹰)。

美国是世界上最先确定国鸟的国家。

四、巴西的文化
巴西帕塔肖族民族舞蹈亚马孙狂欢节
巴西的文化具有多重民族的特性,巴西作为一个民族大熔炉,有来自欧洲、非洲、亚洲等地区的移民。

在音乐舞蹈方面都有十分不同的表现。

不管在艺术形式或通俗特色方面,巴西音乐均引起世人注目。

十九世纪具有国际声望的作曲家哥梅斯(Carlos Gomes)即是巴西人,其作品具有意大利风情,包括根据阿伦卡尔的《瓜拉尼人》写成的歌剧。

二十世纪的维拉洛博斯(Heitor Villa-lobos)也获得国际盛名,作品主要以本土主题和乐器为基础。

对巴西民间艺术重新燃起的兴趣,是与20世纪20年代现代主义运动同时发生的,在音乐方面为诗人小说家马里奥‧安德拉德所提倡。

巴西最重要的艺术博物馆为圣保罗艺术博物馆。

巴西普遍的音乐舞蹈时尚(如:桑巴舞)多来自民间,主要受非裔影响,也是由未接受正式音乐训练的人演奏。

每年二月嘉年华会时蜂拥而出的新歌曲,有许多题材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或是周边发生的事情,通过个人演出表现多姿多采的嘉年华会正是巴西多重文化的表现方式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