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2《论语》十二章

合集下载

七年级部编版语文《论语》十二章全文翻译

七年级部编版语文《论语》十二章全文翻译

七年级部编版语文《论语》十二章全文翻译其实文言文并不算很难,只要稍作准备就很容易了,小偏整理了七年级部编版语文《论语》十二章全文翻译,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七年级部编版语文《论语》十二章全文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讲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能不被外物迷惑,五十岁时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能顺从自己的意愿却不越过法度。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子曰:“知之者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雍也》)译文:孔子说:“知道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
另外,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我发现学生们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和应用还是很有兴趣的。他们在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尝试将儒家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说明我们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
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显得有些拘谨,不够积极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课堂互动。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论语》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将仁爱之道运用到生活中。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模拟《论语》中的场景,体验儒家思想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过程。
此外,对于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我觉得这次课的处理还算得当。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具体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对《论语》中的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仍然对难点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这需要我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巩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以下改进措施:
1.加强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儒家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举例解释:
-教学难点一:在讲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句话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断句,并解释“北辰”、“众星共之”等词汇在文中的含义,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整句话的意思。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课件
翻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房
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 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真高尚啊!” 段解:赞扬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精神。
第七章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重点字词解释: (1)之:代词,代学问和事业。 (2)者:代词,......的人。 ( 3 ) 好 : ( h ào ) 喜 欢 , 爱 好 。 ( 4 ) 乐 : ( l è) 形 容 词 的 意 动 用 法 , 以 . . . . . . 为 乐 趣 。
五、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 ) 可以为师矣 ( )
六、按要求默写句子。
2.而:人不知而不愠 ( ) 温故而知新 ( )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翻译: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
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段解:学习方法。强调温故知新。
第五章
子曰:“学而不 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重点字词解释: (1)而:连词,表示转折。 (2)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3)罔(wǎng):通“惘”,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4)殆(dài):本意是危险,这里指有害。
重点字词解释: (1)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先生,指孔子。 (2) 而:连词,表顺接。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之:代词,代所学的知识。 (3) 说:通“悦”,愉快。 (4) 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副词,也。 (5) 知:了解。 而:连词,表转折。却,但是。 (6) 愠:生气,发怒。 (7)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疏通文意
第二章:讲提升品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忠(尽心力) 信(诚实) 习(温习)
每天自我反省—— 是否尽心尽力做事; 是否以真诚交友; 是否认真复习学过的功课。
疏通文意
指十五岁。“有”同“又”,立身,
迷惑,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疏通文意
第六章赞美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颜回“不改其乐”,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 点精神追求,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能自 得其乐。
疏通文意
代词,它。这里 指学问和事业
爱好,喜欢
7、子曰:“知之 者不
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的人
比得上
勤奋自勉、 谦虚进取、 机敏好学、 加强修养
质疑探究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问题能不能互换位置? 不能。
因为这三个句子针对的对象依次是“他人”“朋友”“自己”,体现了一 种由疏到亲,由人到己的顺序,更好地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 任的高尚情操。
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的这种高尚的品格。
意动用法, 以……为快乐
孔子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喜爱学问 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疏通文意
第七章:讲兴趣对于学问和事业的重要性
孔子把“知之”“好之”“乐之”分为三个层次,以“乐之”为心 理状态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和做事的最好的动力。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学习感兴趣,有强烈的求知 欲望,不用老师和家长督促,也会用心学习,取得好成绩。有的学生, 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和做作业似乎是为了应付老师和家长,或者为了 应付考试。作为学生,要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学习当中寻找乐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论语十二章 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论语十二章 课件

·哲理探究·
从孔子及其弟子的“修身之道”里,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进德修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道德的修炼需要自我学习,自我 反省。自我反省能把外在的道德约束内化为对自己的自觉要求。当 思想与言行统一,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时,就达到了极高的道德境 界。
·哲理探究·
在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⑤ 饭疏食,饮水
实:名词用作动词,吃
古今异义
① 可 以 为 师 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② 饭疏食,饮水
(古义:粗糙。 今义: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
·字词解析·
Hale Waihona Puke 一词多义“乐”不亦乐乎 回也不改其乐
(形容词,高兴) (名词,乐趣)
生字新词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 18.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冷水) 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 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 21.于我如浮云(对于)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24.子在川上曰(河边)

字词解析
·字词解析·
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 ②吾十有五
说:(同“悦”,愉快)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词类活用
① 学而时习之 ② 吾日三省吾身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吾:形容词作状语,每天
·字词解析·
③ 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教版(2019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素材《论语》十二章原文与翻译

人教版(2019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素材《论语》十二章原文与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与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空想而不读书,就无所得。

”这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要学习与思相结合。

启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作品介绍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 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根 据。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河流
流逝 代词,指 河水
舍弃(《子罕》)
参考译文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
水一样,日夜不停。”
第十一章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军队
平民百姓
参考译文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
可改变。”
第十二章 子夏曰:“博学 而 笃志,
广泛 表并列 坚定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 作用:层层推动,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2.第八章讲了什么? 本章讲了人的道德修养,要有正确的财富观。 3.第九章讲了怎样的学习态度?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他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 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检讨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4.第十章讲了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比喻。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来比喻时间的飞逝,生动形
预习检查
1.给标红字注音
论(lún )语 传(chuán)不习乎 不思则罔(wǎnɡ) 一箪(dān )食
不亦说(yuè)乎 而不愠(yùn)
曲肱(ɡōnɡ) 好(hào)之者
三省( xǐnɡ)吾身 不逾( yú)矩 不学则殆(dài ) 笃(dǔ)志
2.解释下列标红文言词语
(1)学而时习( 按时复习 )之,不亦说( 同“悦”,愉快 )乎

《论语》十二章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PPT课件

《论语》十二章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PPT课件

命题点
结合作者观点谈体会
(1)考点解说
“结合作者观点谈体会”是指在把握作者观 点态度的基础上,进行有创意的解读,拓展研究, 获得个性化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
(2)考查形式 ①文中作者提出了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②文中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 ③结合作者的观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④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近学堂。育常有 暇拾薪,以雇书生抄书。后截蒲以学书,日夜不止。亡失羊 豕,其主笞之。育将鬻己以偿,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代育 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 官至太傅。
(节选自《太平御览学部》)
【参考答案】
关键: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勤奋好学。 宋濂、王育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我们经常会 遇到困难,只有勇于面对,坚持不懈,勤奋好学,才能学有所 成。
方法拓展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 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 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 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 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 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3)方法技巧
解答“结合作者观点谈体会”这一类试题时,可在正确理解文 本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然后在阐述自己的理解体会。 具体答题步骤为:①明确作者的观点。②阐述自己的理解体会。

论浯十二章原文与译文

论浯十二章原文与译文

论浯十二章原文与译文《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注释:时,时常地或者按照一定的时间;习,复习或者实习;说,同悦,愉快;朋同门为朋,同志为友;愠,生气,发怒;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曾子,曾参;吾,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为,替,给;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有:同“又”立:站的住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天命: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于自己不利的意见能正确对待。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释:温:温习,复习。

故:指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与体会。

矣:语气助词,表肯定。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

重点解读
重视品德修养: 每天自我检讨——
是否尽心尽力做事; 是否以诚信交友; 是否认真复习学过的功课。
重点解读
十五岁。有,同“又”,用 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迷惑,疑惑。
立身,指能有所成绩。
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 物的主宰。命,命令。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
按时复习。时,按时。
说,同“悦”,愉快。
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生气,愤慨。 指有才德的人。
乎? ”(《学而》)
重点解读
翻译: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复习,不也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 我,并不因此愤慨,不也是君子吗?”
层层推动,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重点解读
吃粗粮,喝冷水。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
胳膊。
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对,对于。
重点解读
翻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 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 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脉络梳理
课堂小结
《<论语>十二章》表达了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着重叙述 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做人这三方面的内容,警告 人们要勤于复习、学思结合,要以学为乐、诚实谦虚、珍 惜时间,要宽厚仁义、坚贞守节等。
替。
竭尽自己的 心力。
检讨。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诚信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1 ) 子 夏 曰 : “ 博学而笃志
, 切 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
( 2 ) 子 曰 : “ 三 军 可 夺 帅 也 , 匹夫不可夺志也
9
O
(3)当别人不理解 自 己时,我们不应恼怒,保
持应有 的风范 ,正如《 <论语>十二章》 中
所 说 的 : “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 :“以人为镜 ,可 明得 失 。 ”由此我们可 以联想到《 论语》 中孔子
·——课文解读—→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三人 几个人 焉 在其中
善者 优点
而就
整段翻译
孔子说:“几人同行,必然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学习,将他们的不 足引以为戒,作为借鉴而改 正。”
— — 课文解读 —一
请简单分析“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
我认为孔子并不排斥富贵,但 富贵的来应该是正义的,以不 义的手段获取富贵是不可取的。 孔子认为如果不能获得富贵, 就应该学会安贫乐道,着重在 贫困中修养身心,提高自身的
道德品质
—— -结构梳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学习态度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一箪食 (
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
曲肱而枕之(
)
)
)
2.文学常识填空。
《论语》,
(学派)经典著作,是一部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体裁)著
作,共20篇。它与《
》《
》合称为“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
(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的原文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的原文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的原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的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的翻译1、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重要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重要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重要知识点汇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重要知识点汇总《论语》十二章一、字词(解释加点词语)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按时。

习:复习。

亦:也。

说:同“悦”,愉快。

)2.有朋自远方来(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自:从。

)3.人不知而不愠(知:了解。

愠:生气,发怒。

)4.不亦君子乎(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反省。

吾身:自我检查。

谋:谋划。

忠:尽力)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原文、译文、作者介绍《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3 当“义”与“富贵”产生矛 盾时,应该如何选择?
⑥于:对,对于。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 于利。”——《论语·里仁》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1 为什么说几个人在一起行 走,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①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②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③从:学习。 2 以人为师的正确做法是什么?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 这里的 “故”和“新”指什么?
2 孔子认为,可以凭借什么做老 师?
①故:旧知识。 ②可:可以。 ③以:凭借。 ④为:做、担负。
3 复习旧知识,就一定会产生新知 识吗?中间的关键步骤是什么?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 “罔”和“殆”的意思很 类似,它们有何不同?
学习
彼此融会 互相促进
修身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修身做人
拓展延伸
如果从《论语》十二章中选择一章作为你的 座右铭,你会选择哪一章?结合你的学习生活, 说说你的理由。
小贴士 座右铭是指人们激励、警戒、提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
检测反馈
默读以下三则材料,说说分别 印证了《论语》十二章中的哪些内容, 并说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会在博学、笃志、切问、近思 中?
④仁:仁德。
3 这一章综合讲了学习和修身, 你能从中总结出学习和修身之间 的关系吗?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论语·阳货》
课文研读
《论语》十二章里,很多章节的内容都具有共同点,或
谈学习态度,或谈学习方法,或谈修身做人,或谈到乐, 或谈到志,请试着选择一两个关键词来对十二章进行归类。
材料二
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 厚……表(上奏章)封羽为汉寿亭侯。

七年级部编版语文《论语》十二章全文翻译

七年级部编版语文《论语》十二章全文翻译

七年级部编版语文《论语》十二章全文翻译《论语》是古代中国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它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对于我们理解儒家思想、传统价值观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您翻译《论语》中的十二章,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并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

第一章学而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章主要讲述了学习的重要性。

孔子告诉我们,学习需要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效,喜欢学习的人会感到快乐。

他还说,当朋友从远方来到我们身边时,我们会感到快乐。

而当别人不了解我们,对我们不以为然时,我们也能保持平和的心态,这才是真正的君子。

第二章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这一章主要讲述了一个人如何执政。

孔子认为,一个人执政应该以道德为根本准则,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如同北辰一样引领其他星星。

第三章八佾子曰:“八佾舞,一曰大夏,二曰散佾,三曰古夏,四曰散曲,五曰太常舞,六曰古武,七曰大武,八曰飞舞。

”这一章主要描述了古代宫廷舞蹈“八佾”。

孔子将“八佾”分为不同的类型,并且给出了对应的名称。

这体现了对舞蹈的重视,以及对古代礼仪的尊重。

第四章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这一章主要讲述了如何传承古人的学说。

孔子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传承古人的学说而不是自己创造,要相信并喜爱古人的学说。

孔子还谦虚地把自己与古代圣人老彭作比较,表达了对古代圣人的敬仰之情。

第五章泰伯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这一章主要讲述了古代贤人泰伯的德行。

孔子称赞泰伯是一个非常有道德的人,他三次放弃了天下,让位给别人,没有人能够称得上是像他那样的人。

第六章子罕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这一章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于利益、命运和仁爱的理解。

孔子认为,追求自身利益是没有价值的,真正重要的是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关心他人。

第七章郁雠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板块八、课堂讨论,拓展延伸 1.阅读后三章,这几章把“时光”“志向”“学习”与“仁”结合在一起。 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表达观点及理由。 示例:时间是最公平的东西,它不会由任何人的意志而加快或减慢,珍 惜时间的人,时间也会善待你。我们应该确立自己的志向,虚心坚持, 做一个有追求的人。
2.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 温故知新 为所欲为 乐在其中 三人行,必有我师 3.把握文章主旨 仔细品读课文,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看法。 这十二章语录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做人修身的道理,其意 在启发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 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强、理想远大。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明确: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明确: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 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明确: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明确: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 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3.古今异义 (1)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今义:泛指所有的水) (2)三人行(古义:表示概数,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 4.一词多义
乐如知而为
(二)重点句子的翻译。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明确: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 因此愤慨,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论语〉十二章》 说课稿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初中语 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论语〉十二章》,下 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 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

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

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致辞讲话、条据书信、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那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我们该怎么学习呢?以下是本店铺准备的一些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仅供参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论语十二章 课文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论语十二章 课文课件
3.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
知识点解析
【例】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③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④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 敢不尽力者乎?《勾践灭吴》
4.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例】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③秦师轻而无礼。 ④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⑤蟹六跪而二鳌。
写作背景
教文言文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熏陶道德修养。《论语》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而儒家文化是我国 传统文化的核心。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应让学生接受儒家文化中优秀思想 的教育和熏陶,使他们在情操修养,立身处事,为人治学等方面,得到更好 的引导,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健康坚定的价值观和乐善好学的 品格和气度。当然也借这些短小精炼的小短文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 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知识点解析
✓ 按词的音节判断
从发音形式上,可以分成以下两类:单音节的古今异义词;双音节的古今 异义词。
单音节的,文言文绝大多数词是单音节的,即由一个音节组成的词,就是 一个音节表示一定的意义。判断时要按照现代汉语构词方式,变为双音节的。 例如,《卖炭翁》中“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把”字,古义 :动词,握住、端着。今义:①握住;②把持;③介词,将;④量词。再如, 《曹刿论战》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字,古义:数词,两 次、第二次。今义:①又一次,再一次,多次;②继续,还有。
《论语》十二章
——孔子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 “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疏通文意源自同“又” 表顺承,就独立做事情
③子曰:“吾十 有 五 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
迷惑、疑惑 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四十而不 惑,五十 而知 天命,六十 而耳顺,
越过、超过 规范
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 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 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 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
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疏通文意
温习 旧的知识
得到新的体会,悟出新的道理
④子曰:“温 故 而
可以 凭借
表承接,就
可 以 为师矣。”
知新,
做,成为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 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一点成为老师。”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 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 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合作探究
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忠(尽心尽力) 信(诚实) 习(温习)
这一章讲的是个人修养,古人治学非常重视品德 的修养,“德才兼备”。每天自我反省——是否尽心 尽力做事;是否以真诚交友;是否认真复习功课。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 ,认为真正有道德、有理想的君子,不 会为物质享受而奔波忙碌。并且认为不 凭道义而获得的富贵,就像虚幻的浮云 一样。
疏通文意
几个 走路 一定
在其中 选择
⑨子曰:“三人 行, 必有 我师焉。 择其
好的方面,优点 表顺承
善者
而 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
跟从、学习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 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 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 改掉自己的缺点。”
合作探究
主题
本文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一方 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勤 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也阐 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 习方法,对后世教和学的理论有着深远的 影响。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 儒家的重要经典。
“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检查预习
字音字形
论语( lún )
愠( yùn )
罔( wǎng )
殆( dài )
焉( yān )
肱(gōng )
逾矩( yú )( jǔ )
箪( dān )
合作探究
这句话说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1句讲学习的方法。 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 第3句讲个人的修养。
高尚的个人修养:自求长进,提高修养
疏通文意
每天
反省 自己 谋划,商量办法
②曾子曰:“吾日 三 省吾身:为人谋
泛指多次
忠心,尽心
真诚,诚实
复习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不 习乎?”
老师传授的知识
文言文翻译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 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原则:语“表达达”要,求就和是习译惯文,明无白语晓病畅。,符合现代汉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 优美。
方法: 六字歌诀:留、对、换、加、删、调
(加字、换字、直译、意译)
疏通文意
表顺接, 复习,
先生,指孔子
然后
温习
合作探究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实际上是劝人 们要珍惜时光。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
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疏通文意
军队
普通人
⑪子曰:“三军 可夺帅也,匹夫 不可夺志
也。”
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 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合作探究 shí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 渝。

人一定要有志气、品格。在任何时 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 ,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疏通文意
广泛
坚守 恳切
⑫子夏曰:“博学 而 笃志,切问 而近思,
仁德
表并列
仁在其中矣”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 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 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合作探究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三个问题能否互换位置? 为什么?
不能。 因为这三个句子针对的对象是“他人”, 接着是“朋友”,最后是“自己”,体现了一 种由疏到亲、由人到己的顺序,更好地体现 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 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 现曾子的这种高尚的品格。
合作探究
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 性。
正确的学习方法:复习旧知识,触类 旁通,举一反三。
常复旧课,学习了以后一定要花时间 进行巩固。领悟新知。
疏通文意
表转折,却
疑惑
⑤子曰:“学而不思 则 罔,思而不学则 殆。”
迷惑,即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便会迷 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害。”
合作探究
本章讲个人修养:坚定信念、广泛学 习。
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在:博学 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 向,既要多提问题,又要多想与自己的 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
合作探究
1、你喜欢哪一则? 2、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 3、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4、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 ?
2019/10/2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 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 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 家之首。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山东曲阜“三孔” 孔庙—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府—孔子嫡系 子孙居住地
孔林—孔子墓地
作者简介
孔子思想
(1)政治思想 孔子创立了以“仁”(即仁爱、爱人)为核心的道
德学说,政治上主张“仁政”( “仁者爱人”、“克己 复礼”。)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 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合作探究
成语归纳
• 不亦乐乎 • 三省吾身 • 三十而立 • 温故知新 • 不舍昼夜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匹夫不可夺其志
• 逝者如斯 • 四十不惑 • 随心所欲 • 箪食瓢饮 • 博学笃志 • 切问近思 • 择善而从
合作探究
学习方法: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一章)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四章)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五章)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第十二章)
学习态度: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第 七章)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
善者而改之。
(第九章)
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第十章)
合作探究
修身做人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章) 2、吾日三省吾身(第二章)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第三章) 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八章)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第十一章)
合作探究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 老师”)。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
顶真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 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合作探究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中“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分别指 什么样的人?孔子更为欣赏哪种人?为什么?
(2)教育思想 重视教育的作用、提倡“有教无类”(一视同仁)、
“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作品简介
《论语》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 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容有孔子 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 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 下”。
合作探究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 “罔”和“殆”两个词有何不同意思?
“罔”侧重于迷惑而无所得,就是对知识 的理解不明确,掌握不牢固;“殆”侧重于 疑惑、有害,就是不学习知识而成天胡思乱想 会使人有陷入邪说的危险,要比“罔”影响 更坏,危害程度更深。这两个词反映出孔子 在“学”与“思”两个方面,更重视“学”, 反对离开“学”的胡思乱想。
也、也是
①子曰:“学 而 时 习 之,不 亦
“悦”的古
按时 代指学习的内容
字,愉快
志同道合的人
说乎 ? 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
表转折,却
了解 知 而不
生气, 发怒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愠,不亦 君子 乎 ? ”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 间间去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 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 恨),不也是君子吗?
合作探究
本章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 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方能有所得。
疏通文意
品质高尚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相当于现在的碗
⑥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
能忍受
乐趣
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 乐。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 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 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