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复习

西方文论复习
西方文论复习

《西方文论》期末复习资料

重点:

一、古希腊文化

1、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

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从数而产生,数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元。他发现了万物都存在某种数量关系,提出了数和谐的基本思想理论,毕达哥拉斯的数理精神成为理论创新与技术变革的内在动力,极大促进和推动了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

2、赫拉克利特的“对立和谐”理论:

赫拉克利特是西方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的奠基者。他把“火”看作宇宙万物的本源。

整个天体就是地、水、火、风四大元素的运动过程,其运动变化的动力是事物对立面的冲突和斗争。

(1)“对立和谐”理论。列宁称他为“辩证法的奠基者之一”。

(2)首次提出了“艺术模仿自然”。

3、德谟克利特的“模仿说”

德谟克利特是西方古代原子论的创立者。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

4、苏格拉底的模仿说与功用说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1)“艺术模仿自然”,不是摹仿人物的外形,而是强调描绘出人物“精神方面的特质”,即人物的“心境”、“神色”和“感情”。

(2)美的标准就是“功用”的结论,即有用即美,无用即丑。

5、柏拉图文艺思想的基本内容

1. 理式论摹仿说。

柏拉图的“理式”是指不依赖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他认为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理式”是第一性的,“自然”是第二性的,柏拉图的理式论摹仿说是唯心主义的,首先,理式论摹仿说从本体论来说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但从认识论来说却是反映论。其次,理式论摹仿说在对文艺的真实性的否认中,隐约体现了文学艺术的共性方面的要求。

文艺的社会功用说。

柏拉图从他对文学本质的认识——诗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以及培养城邦保卫者建立理想国的政治理想出发,指出摹仿的艺术的三条罪状:a摹仿的艺术与真理隔着三层、诗人没有真知识;b摹仿的艺术以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c诗人为了讨好群众,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助长人的“伤感癖”、“哀怜癖”,摧残人的理性,是“城邦保卫者”失去勇敢镇静的精神品质。

灵感说。

“灵感”的基本含义是“神助”、“灵启”、“陶醉”、“迷狂”等。柏拉图的灵感说包括三个方面:灵感的源泉,灵感的表现和获得灵感的过程。首先他对灵感的源泉的解释主要是“神灵附体”或“神灵凭附”。第二,灵感的表现是迷狂。第三,灵感获得过程是灵魂对真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忆。

柏拉图的灵感说是一个内涵复杂的概念,它即有唯心主义的神秘色彩,又包含着对文学艺术活动特征认识的真知灼见。首先,柏拉图确认灵感是文艺活动中存在的特有现象,优美的文艺

作品就是灵感的产物。其次,他看出了文艺创作与技艺制作的区别。再次,柏拉图在论述灵感获得的过程中,强调灵感是人的不朽灵魂“见到尘世的美”而回忆起“上界里真正的美”。

6、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思想,著有《诗学》。

1.文艺本质论。

a文艺是人的行动的摹仿。

b 诗比历史更具有哲学意味。

c文艺求其相似又比原物更美

2.悲剧理论(悲剧是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其效果是引起观众的恐惧和怜悯,陶冶人的心灵,悲剧成分中,情节最重要,人物性格第二)

悲剧6个成分:情节、性格、思想、言词、形象和歌曲。其中情节最重要。

3、《诗学》内容涉及诗的起源、分类、真实性、以及悲剧观念等问题。(1)艺术模仿说:①亚里斯多德认为诗或艺术起源于人的模仿本能。因模仿对象不同,而有悲剧和喜剧;因模仿方式不同,而有史诗、抒情诗和戏剧。②艺术模仿是创造性的,模仿出来的是可能发生的事;艺术所模仿的对象是真实的,艺术体现的“可然律和必然律”,是一种富有哲学意味的高度真实性。(2)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认识与柏拉图不一致:悲剧,是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其效果是引起观众的恐惧和怜悯,使人的心灵得到陶冶;悲剧成分(形象、性格、思想、情节、言词、歌曲)中,情节是最重要的,人物性格居第二位。一个不好不坏的善良人是悲剧人物的最佳选择。

二、古典主义

1、古典主义

指罗马的文艺要向古希腊的文艺学习,以古希腊的文艺为典范的文艺主张。贺拉斯是古典主义的奠基者,后来17世纪法国的布瓦洛等提倡法国的文艺要向古希腊古罗马文艺看齐的主张,西方文学史上称为新古典主义。

2、贺拉斯《诗艺》

文艺观:(1)诗歌应讲求“合式”,要合情合理,人物的语言应和他的身份相符,人物年龄应与他的心理和行为方式相符合。(2)创作要借鉴传统,要效仿希腊范例。(3)要尊重天才、理智和感情。(4)提出"寓教于乐"。文艺应能够指示人生,寓教于乐,给人以益处和乐趣。这些文艺观共同体现贺的古典主义思想倾向。

3、朗加纳斯《论崇高》

《论崇高》是罗马时期朗吉弩斯的一篇文论;主要讨论了崇高的含义,崇高的构成因素,崇高与社会文化背景等问题。朗的文艺观与《诗艺》有相似的古典主义倾向,但《论崇高》更具有批判性和超越性。他尊重古代传统,突出天才、激情和想象,推崇强烈的艺术效果,具有某种浪漫主义观念的成分。

(2)朗吉弩斯认为崇高语言的主要来源有五个。①最重要的是庄严伟大的思想。②强烈而激动的情感。③运用(思想、语言)藻饰的技术。④高雅的措词(恰当的选词、使用比喻和其他措词方面的修饰)。⑤整个结构的堂皇卓越

4、普罗提诺的艺术理论

是古罗马哲学家,希腊人。是古希腊最后一位重要美学家。他对古代柏拉图以来的文艺美学思想作了较大的改造与发展,所建立的理论体系被后人称为“新柏拉图主义”。他的 54篇讲稿由门徒辑成《九卷书》。他关于美的本质在于分享了美的理式的观点成为中世纪把美的本原归于上帝的先声。

三、基督教文化

1、圣·奥古斯丁《忏悔录》

a、上帝是美的本体

b、文学艺术是神学信仰的敌人

c、形式美、虚构与语象理论

2、托马斯·阿奎那

阿奎那《神学大全》:阿奎那是中世纪重要神学家和哲学家,他的神学和哲学理论企图调和奥古斯丁主义的神秘信仰和亚里士多德主义的逻辑理性,奉上帝为宇宙本体的始因和目的,把理性及信仰看作人赖以了解上帝的工具,而美是普遍存在的,且与功利相异,丑是由于美的丧失造成的,正如恶是由于善的丧失一样。阿的神学在中世纪后期乃至更长的时期里成了基督教的正统理论。

美学文艺观:1)阿的文艺思想以神学的本体论为前提,在他看来,神学之所以必要,是出于人要得救的缘故,知性和理性并不代表善,也不足以解决信仰问题,因为上帝是超理性的目标,除了人的理性的有限努力,还要靠信仰获得关于上帝的真理。2)阿还把爱与善联系起来,力图把人的情感和上帝联系起来,同时,美是不关欲求的,但仍与善一样,最高的美属于最高的神。3)阿对于人的区别于动物的能力给予了肯定,体现了人的主体意识的萌发,其中包含着人作为审美活动的主体,自有其普遍的尊严、使命和类本质的意义,这是一个神学家难得的对人的高度评价。

《圣经》的象征意义

托马斯·阿奎那说:“圣经的作者是上帝……却存在于文字的意义之先。”这段话的含义是:第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上帝创造的,所以世间万物都有象征意义,它们都是上帝意义的“字典”。第二,《圣经》文字有两种功能,意识表意功能,即确切表述事物存在和性质的功能;二是象征功能,即文字所表述的事物能显示更为深远的精神意义。

四、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主张个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摆脱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肯定人权,反对神权,屏弃作为神学和经院哲学基础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这是人文主义的主要思想。其中,代表性作品有: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拉伯雷的《巨人传》等。

2、但丁

四义说:字面义、譬喻义、道德义、寓言义。

作为欧洲历史接近转折时期的代表诗人,但丁以他的史诗性作品和文学、政治论著表达了深刻而广泛的变革意识,其中,既包含着对人类以往历史的严肃裁判,也融会着对未来社会的全面的崇高理想,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1、但丁对上帝和人之间关系的理解,与整个中世纪神学教条相对立:他高度评价人的自由意志和理性精神。预言了人的“获得全部胜利”,尽管《神曲》中对追求自由和爱情的人物作了否定描写,但否定的并非他们所做的事,而是做事方式没有显示人的意志力。但丁告诫人类要约束理性的要求,似乎与全诗的主体矛盾,事实上是他对上帝、对人的理性与对象世界相比的有限性的一种理解,本质上是正确的。2、但丁大力倡导俗语:这包含着他对未来的民族国家,对进步的民族文化的热情期待和希望,他所倡导的俗语是自然的,所以是活生生的,感性的、人本主义的;他充分估价了语言文化的社会改造意义,估价了它在建设新的社会及其文化中

的伟大作用,显示了他的敏锐预见。3、但丁认为文学应表现三个重要主题——安全(实即国民意识和行为)、爱情和美德——的主张,他对诗歌创作有关规律的阐述,都揭示着艺术的重要使命和重要规律。4、总之,但丁的创作实践和理论主张,乃至政治活动都表明,他是一个最强烈地感受着时代的发展趋势的人,也是一个最深刻地预言了未来至少数百年历史变革的必由之路的人,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3、薄伽丘的文学思想

a、诗的虚构中隐藏着真理

b、诗的社会作用

4、塞万提斯

西班牙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和文艺理论家,著有《堂·吉诃德》

塞万提斯反对骑士文学,其实文学是中世纪基督教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质是忠君、护教,用脱离现实的离奇情节,赞美骑士的武功和爱情。写这部小说的目的是要消除骑士小说在社会上、在群众之间的声望和影响。《堂·吉诃德》按照模仿自然的现实主义原则,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6世纪西班牙的社会现实,尖锐地揭露和抨击了种种黑暗势力。《堂·吉诃德》乍看似乎荒诞不经,实则隐含作者对西班牙现实深刻的理解。作者采用讽刺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现实与幻想结合起来,表达他对时代的见解。

塞万提斯的小说理论:a自然是小说唯一的范本;b作家才情与小说的社会作用

5、锡德尼的《为诗辩护》

1.诗人是预言家和创造者。

2.诗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及其价值:《为诗辩护》中首先论证并论述得最为充分的是诗对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

3.诗的目的在于引人向善、导致德行,并能完善人的灵魂、智慧、勇气,使人居住在最“上”。4对诗本质特征的阐述最具创意。

6、莎士比亚论文艺创作

莎士比亚化:指那种依靠丰富的情节、真实的细节、广阔的社会背景来表现主观的思想情感的创作倾向。具体的内涵包括:a艺术必须具有审美属性,文学必须是美的文学。b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须表达“意识到的历史内容”。

五、新古典主义

1、古典主义

17世纪法国的布瓦洛等提倡法国的文艺要向古希腊古罗马文艺看齐的主张,西方文学史上称为新古典主义

2、布瓦洛

法国文论家、美学家和诗人,新古典主义理论的立法者和代言人,创作的《诗的艺术》被奉为新古典主义的法典。

布瓦洛《诗的艺术》章节内容:共分四章。第一章:总论,论述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第二章:论述悲歌、牧歌、颂歌、讽刺诗等次要问题的特点和创作规律。第三章:论述悲剧、喜剧、史诗等主要文体的特点和创作规律。第四章:结论,论述诗人的人格修养和艺术使命。这四章集中而系统地展现布瓦洛对新古典主义的理论原则和理想的概括:崇尚理性;模仿自然;皈依古典,人物塑造类型化,戏剧创作遵守三一律;诗人要加强人格修养,肩负起教化社会的使命。

崇尚理性是布瓦洛古典主义文论的核心,也是贯穿《诗的艺术》的最高法则。17世纪的欧洲推崇理性,理性是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理性既具有服从国家民族利益、服从君主专制的特定内容,还

具有广泛含义。在布瓦洛看来,艺术创作的一切因素都应该遵循由理性规定的内在秩序。它表现为:第一,技巧服从于天才。第二,音韵服从于义理。第三,情感服从于理智。第四,文词服从于文思。总之,在理性的统摄之下,艺术内部诸要素都有固定的主从关系,彼此和谐,构成统一的有机整体。

3、蒲伯《论批评》

《论批评》体现蒲柏的文艺观:蒲柏强调艺术创作和批评的错综复杂,使文论具有了不确定性和多样性。

六、启蒙主义

1、启蒙运动

实质上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新兴资产阶级向封建阶级夺权之前的一次舆论大准备。启蒙知识分子顺应历史要求,提出了“启蒙主义”理论:用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来反对封建专制和特权;用无神论、自然神论或唯物论来反对宗教迷信。它为资产阶级政权的确立和资产阶级文学的产生开辟了道路。

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基本的三个心理认知构成:

1:整个宇宙是可以得到充分认识的,它是由自然而非超自然力量支配的;

2:严格运用“科学方法”就可以解决所有研究领域的基本问题;

3:人类通过“教化”获得几乎没有止境的改善。(基本来源于约翰·洛克的心理学。)

2、法国:伏尔泰思想二重性

在哲学上,他肯定源于客观的感觉经验,但又认为物质世界不可知;他揭露教会的黑暗,又肯定上帝存在的价值;在政治上,伏尔泰作为上层资产阶级的思想代表,既反对贵族、僧侣的特权,但又轻视劳动群众;他反对君主专职,又主张君主立宪制;在文艺上,既有明显的反对古典主义教条的进步观点,但又不能完全摆脱古典主义的桎梏。著有《论史诗》。

3、法国:卢梭的“回到自然”理论

在《论科学与艺术》中提出:“返回自然“的观点,目的在于用太古的纯朴与现实的虚伪和不平等相比较,用理想的自然社会来否定腐朽黑暗的现实社会,可以看出卢梭追求理性王国、张扬个性自由解放的社会思想。著有《忏悔录》。

4、法国:狄德罗的戏剧改革理论

a严肃剧种的建立;b艺术的自然原则和真实原则;c戏剧的情境与人物性格;d论述家与批评家。主编《百科全书》。

5、德国:莱辛的《拉奥孔》

讨论诗与画的界限:1、形象塑造不同2、构思表达不同3、媒介不同4、题材不同。总之,《拉奥孔》在比较诗与画的异同中,否定了新古典主义者所鼓吹的诗画一致的片面说法,同时字里行间强调:诗歌在表现力和整体的优越性上强于绘画。

莱辛还著有《汉堡剧评》它是作者对汉堡民族剧院的实践进行批评和理论探讨的成果,是对德国资产阶级民族戏剧发展的科学原则最早、最成功的描述,在欧洲美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6、意大利:维柯《新科学》

七、德国古典主义

1、康德《批判力判断》

分为上下两卷,上卷讲审美判断力问题,下卷讲目的论判断力问题,对文学艺术理论有重要影响的理论主要集中在上卷。

论述艺术特征:主要是通过艺术与自然,艺术与科学,艺术与手工艺的比较,作出自己对艺术及其本质特征的回答。康德认为,艺术的本质特征在于:一是不同于自然,是人有意图的以理性为基础的创造物;二是不同于科学,科学是知识,而艺术是"人类的技巧",科学无所谓美丑,而艺术则是以追求美为重要目的的;三是不同于手工艺,手工艺生产是雇佣性劳动,不是出于自由意愿,无快乐可言,而艺术创作像似自由的游戏,自身是愉快的;四是艺术活动虽存在如诗艺中的语法规则、形式韵律等强制性因素,但艺术是合目的性的主体自由创造的产物。

论述艺术美的特征:艺术美是审美观念的表现。审美观念“就是想象力中的那一表象,它生起许多思想而没有任何一特定的思想,即一个概念能和他相切合,因此没有言语能够完全企及它把它表达出来。”正是这样的审美观念,不仅构成了艺术美,而且标志着艺术美说达到的高度。一件艺术作品,只有具备了审美观念,才有了令人为之感动的“精神”与“灵魂”,否则,就无完美可言。某些作品,尽管挑不出什么毛病,如一首诗看起来是可喜和优雅的,一个故事看上去是精确和整齐的,但却难以令人产生兴趣,关键原因是缺少由审美观念决定的“精神”与“灵魂。康德强调艺术作品应该具有诱人想象、“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品性。

2、席勒《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

朴素的诗的主要特征是模仿自然,感伤的诗的主要特征是“表现主观理念”。在总体上源于“自然人”的朴素的诗高于来自“文化人”的感伤的诗。但在其它方面,两种诗各有优劣:朴素的诗在描写具体对象上更好,但因侧重模仿自然,主体性的审美精神不足;感伤的诗内在精神更为丰富,但存在因沉溺于幻想陷入空虚的不足。这两种诗结合才是理想的艺术境界。

3、歌德的艺术经验总结

1.艺术家与自然的关系:艺术家既是自然的奴隶,又是自然的主宰,即文艺既是对自然的模仿,又是超越自然的伟大人格的主体创造,诗人的任务是根据自然“来熔铸成一个优美的、生气灌注的整体”。

2.艺术创作不应像席勒那样“为一般而找特殊”,而应在“特殊中显出一般”。即要从个别出发,同时又要写出事物的普遍性,做到特殊与一般的辩证统一。在歌德看来,“为一般而找特殊”的错误创作方法,结果只能导致作品的类型化、概念化,只有坚持“在特殊中显出一般”的创作方法,作品的形象才能生动鲜明,为人所喜爱。

3.从宏阔的文化视野出发,首次提出了“世界文学”的概念。歌德认为真正民族的文学,并非仅仅属于某一民族所有,而应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这种超越狭隘民族主义立场的世界文学观,渴望不同民族文化间相互沟通的文化观,对于正在走向“地球村”时代的21世纪人类而言,更具有现实意义。

4、黑格尔的艺术哲学

a、艺术理想的本质特征:“理念”是黑格尔哲学体系也是其文艺观的核心范畴,他认为“理念不是别的,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实在,以及这二者的统一。“理念就是真理;因为真理即是客观性与概念性相符合。”可见在其哲学体系中,黑格尔是将理念与真理等同视之的,指的是概念与客观性的绝对统一。艺术理念与哲学理念并不完全相同,哲学理念还只是普遍性,尚未化为具体对象的真实;而艺术理念则有明确的定性,在本质上成为个别的事实,同时也是现实的个别表现,即普遍性与本质性的个别事物形象的统一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黑又将“艺术理念”称之为“艺术理想”,认为正是这种符合理念本质又呈现为个别性的具体形象,构成了艺术美。

b、艺术美的三种类型:即象征型、古典型与浪漫型艺术。黑认为,艺术的理想境界是理念与感性形象、精神内容与物质形式的统一,但在人类艺术发展的不同时期,艺术作品体现出来的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黑格尔将这一发展历程概括为"始而追求,继而到达,终于超越"。根据艺

术美的理想,黑格尔肯定的是古典型艺术,但从理念希望回归自身的本质来看,又认为浪漫型艺术达到了更高的境界,是艺术自身的超越。

c、黑格尔关于想象、天才、灵感探讨是辩证的,对我们认识艺术活动规律有启示意义:

1.黑格尔断言“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但想象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建立在观察现实、理解现实的基础上的,同时还要有灌注生气的情感。

2.艺术创作需要天才,具体包括想象力以及在使用传达技巧时所表现出来的轻巧灵活等。

3.艺术创作仅靠天才同样无济于事,还需要艺术家被人多方面的主观努力

4.黑格尔还结合灵感问题,进一步说明了艺术家主观努力的重要性。他认为艺术创作中的确存在着灵感现象,但这灵感同样要以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对艺术技巧的掌握为基础,否则,灵感也始终不光顾他。

八、英国、法国浪漫主义

1、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序言》

针对古典主义诗学传统的僵化特点,首先强调扩大诗的题材,主张普通人的生活与情感同样富有诗意。其次看重生动活泼的散文式的民间日常用语;此外论述了诗与诗人的性质、功能等。还着重讨论了幻想与想象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

2、济慈的“消极能力“说

a诗至表现感受,不表现思想;b诗人应是具有”消极能力“的人,目的是创造”纯美“的诗。著有《书信集》

3、雪莱与庇卡克的对峙

《诗辩》针对皮科克诗将没落的论调,怎样为诗辩护?他从诗的起源、功能和目的,欧洲诗史的发展,诗人的使命等多方面为诗一辩,断言诗乃神圣之物,诗人作为时代的代言人也是时代的立法者,他们以先知的预见性和巨大的精神力量,唤起民众,移风易俗,促进社会发展包括制度改革。

4、夏多勃里昂

19世纪初法国浪漫派最早的代表人物。包括雨果在内,法国浪漫作家都曾以他为偶像走上文学之路。

5、雨果:《<克伦威尔·序言>》、《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序言》的观点:诗的基础是社会,故应从人类的历史发展探讨诗的主题、功能与形式。不同的时代产生截然不同的诗;自然万物于人类生活无不处于对立面的和谐统一之中,所以文艺要反映崇高优美与滑稽(怪异)丑陋的对照结合;怪异是重要的审美范畴,活跃在历来的艺术中,某些时代,怪异甚至胜过崇高。雨果的理论注意到了社会基础,但包含着浓重的唯心成分,并具有很深的宗教感情。

雨果的美丑对照方式:a角色安排的对照;b人物性格内部美与丑的对照;c不同情境的对照d 情节的对照;e外在形象与内心品质的对照。

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它反对古典主义只表现崇高伟大而排斥生活中平凡粗俗的形象,但是雨果把美丑对照原则建立在基督教灵与肉对比的说法上,也表现出他的艺术观的历史局限性。

九、现实主义

1、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前言》阐述的理论

这篇重要的理论文献集中阐述了作家成熟的现实主义观点。1.中心是把小说创作提高到社会研究的高度,同时呼唤作家的社会责任意识,重视观察、比较、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并努力挖掘其中隐含的深刻意义亦即社会发展规律,从而使小说具有如同历史哲学那样的概括性。2.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时十分注意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依存关系,倡导要富有层次地表现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个性特征也应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3.注意细节描写,追求艺术真实性。

2、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

作者批评了“现代艺术所走的不正确道路”,包括当时流行的唯美主义、颓废主义、印象主义、自然主义等,阐述了艺术的正正使命,在于传达感情,同时也肯定了文学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原则,主要观点是:a艺术是传达情感的工具;b评价艺术的标准——感染性;c未来的艺术应是全体人民的艺术。

3、英美现实主义

19世纪前期,由于英美社会发展情况不同,其批判现实主义的锋芒也有所不同。英国主要以狄更斯为代表,作品涉及英国社会各个方面;美国则是以惠特曼为代表,结合废奴主义运动,其核心是宣传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

4、英国:萧伯纳《易卜生主义的精华》

一书集中表达了萧伯纳的文艺思想,是现实主义戏剧理论的重要著作,观点a戏剧不应依赖离奇的偶然事件,戏剧内容要现实化;b戏剧应以“讨论”代替“情节”;c戏剧的作用。

5、美国:亨利·詹姆斯论小说的艺术

著有《小说的艺术》,观点:a小说要再现人生,就要重视作家的主观经验;b小说要细腻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c小说取决于技巧。

十、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

1、泰纳《艺术哲学》

19世纪法国著名史学家、文论和艺术家,实证主义批评大师和社会学派的开创者。

条件决定论:泰纳认为文艺创作的特性、风格及其发展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种力量。种族,“是指天生的和遗传的那些倾向……因民族的不同而不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时代,包含文化及传统的因素,如制度、习惯与时代风尚之类,在向前发展的若干阶段相应产生出各种形态。

艺术本质论:艺术在于“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即“表现事物的某个突出而显著的属性,某个重要观点、某种主要状态”。而所有别的属性,或至少是许多别的属性,都是根据一定的关系从主要特征引申出来的。

2、圣伯夫的实证主义批评

圣伯夫的实证主义文学批评,是在科学主义影响下形成的,它强调作家对作品的决定关系,用通过作家研究获得的资料,解释作品,有其合理的一面,而且他的批评文章具有很强的资料价值,因而对当时和后世有重要影响。但他的实证批评把重点放在作家,忽视作品相对独立性,并且对作家的批评也缺乏社会历史深度,因而有明显的局限性。

3、左拉的自然主义理论

a以科学控制文学,以文学回到自然;b以科学的态度记录事实;c以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写作。

西方文论重点整理

柏拉图理式论摹仿说a.“理式”的基本含义“理式”(Idea)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他所说的“Idea”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这种本体是一种由低向高的体系,最底的理式是具体事物的理式如“桌子”、“树”的理式,再往上是数学、几何方面的理式,如三角、正方、圆等,再往上是艺术、道德方面的理式,如公正、美等;越往上,理式越完美,而最高最完美的理式是善,善是真善美的统一,是神的化身。这样一个精神的理式体系又是和现实的自然世界相对应的,现实的“床”是理式的床的影子,是理式造出来的具体的特殊外在形象。他说:“理式”不仅有本领造出一切器具,而且造出一切从大地生长出来的,造出一切有生命的,连他自己在内;他还不以此为满足,还造出地和天,各种神,以及天上和地下阴间所存在的一切。这里所说的创造一切的理式,就是“最高理式”,就是创世主、是神。他以理式论否定了感觉经验的可靠性,否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现实世界是以理式世界为蓝本的,只有“理式”才是真实的存在。人要获得知识,认识真理,不需要经过感觉,只需要对理式的领悟。b.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他认为,“文艺是自然的摹仿”,这个“自然”是以“理式”为蓝本的“自然”,“理式”是第一性的,“自然”是第二性的,“自然”自然只是“理式”的“摹本”和“影子”。文艺摹仿自然,只能摹仿事物的“外形”和“影像”,而不能表现事物的“本质”。所以艺术品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了三层”。在他心目中有三种世界:理式世界、现实世界、艺术世界。后者与前者是依存关系。在他看来,文艺的摹仿就像镜子照物一样,只是客观事物的外貌复现,不能摹仿事物的“实体”(本质)。因此,他对诗人、艺术家极为反感。把摹仿现实的诗人、艺术家列为九等人中的第六等,摆在医卜星象家之下。 c.理式论摹仿说的唯心主义本质与理论价值。柏拉图的理式论摹仿说丰富和发展了古希腊早期的摹仿说。首先,从本体论来说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但从认识论来说,却是反映论。是西方最早把文艺比喻成反映生活的镜子的说法,客观上揭示了文艺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一事实。其次,理式论摹仿说在对文艺的真实性的否认中,隐约现出文艺的共性方面的要求。他否定文艺的理由之一是只能摹仿事物一部分影像,“和事物的真实体隔得很远”,也就是说,他不但要求艺术表现个别事物的外形,而且要求表现事物的本质和共性。摹仿的艺术的三条罪状第一,摹仿的艺术以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而且:“像这样的英雄们也做过同样的坏事,谁不自宽自解,以为自己的坏事可以原谅呢?所以我们必须禁止这类故事,免得年轻人听到容易做坏事。”第二,诗人为了讨好群众,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助长人的“感伤癖”、“哀怜癖”,摧残人的理性,使“城邦保卫者”失去勇敢、镇静的精神品质。他认为人性有两部分组成,一种是“理性部分”,一种是“无理性部分”,而悲剧正是迎合了人性中的无理性部分的要求,通过给人以快感,助长人的感伤癖和哀怜癖。第三,指责喜剧投合人类“本性中的诙谐欲念”。“结果就不免于无意中染到小丑的习气。”因此,柏拉图的理想国向诗人下了逐客令。 灵感说a.灵感的基本含义在古希腊时期,灵感的基本含义是“神助”、“灵启”、“陶醉”、“迷狂”等。原意是“神灵的附体”,“神灵感发”,柏拉图是古希腊灵感说之集大成者,沿用“灵感”本义,将之运用于文艺创作和欣赏方面,认为艺术家能否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关键是他是否能获得灵感。b.柏拉图对灵感的解释(“神灵附体”、“迷狂”、“灵魂回忆”)他的灵感说包括三个方面:灵感的源泉,灵感的表现和获得灵感的过程。他认为灵感的源泉是“神灵附体”或“神灵凭服”。他把文艺的本质堪称是神的诏语,“诗人只是神的代言人”,“诵诗人又是诗人的代言人”。灵感的表现是迷狂。他认为世间有四种迷狂:预言的迷狂,教义的迷狂,诗兴的迷狂,爱情的迷狂。这第三种迷狂是由“诗神凭附而来的”。他说出了文艺创作和欣赏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即作家创作和读者欣赏中确实会有高度兴奋、气象万千的情境,甚至会由失去常态陷入迷狂的情形,这是他的重要理论贡献。其错误在于把迷狂(灵感)与理智对立起来,并把迷狂归于神的凭附,否定了理智在艺术创作中应用的作用。第三,灵感的获

西方文论大纲及试题

西方文论大纲及试题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西方文论》课程考试说明一、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古希腊时期的文艺思想? 1、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 (1)了解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学说 (2)了解苏格拉底等的模仿说 2、柏拉图的文艺思想? (1)生平与思想 (2)理解柏拉图的理式论 (3)识记模仿说 (4)识记灵感论(锁链说) (5)理解艺术功能观 2、亚里士多德的文艺思想? (1)生平与思想 (2)了解文艺本质论 (3)掌握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理论 (二)古罗马时期的文艺思想? 1、贺拉斯的文艺思想 (1)生平与创作 (2)了解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 (3)了解文艺功能论 (4)理解“寓教于乐”学说

2、朗吉弩斯的美学思想? (1)生平与着作 (2)理解崇高的本质及其功能 (3)识记崇高风格的构成要素 3、了解普罗提诺的文艺思想 (1)美的来源在于“太一”的分享? (2)美的目的在于复归上帝 (三)中古时代的基督教文艺思想 1、圣·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 (1)理解美在于上帝的创造 (2)理解美在于杂多的统一 (3)了解诉诸心灵的审美观照 2、托马斯·阿奎那的文艺思想 (1)理解从理性到“艺术家的观念” (2)理解美与善的区别 (3)理解《圣经》的象征意义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 1、识记并理解但丁“四义说”与民族语言理论 2、了解人文主义的概念 3、了解达芬奇的“镜子说”、“第二自然” 理论 4、了解文艺复兴的性质和文论史意义

(五)新古典主义文艺思想 1、了解古典主义文艺理论产生的背景(1)社会背景 (2)思想背景 2、知晓古典主义戏剧家的理论? 高乃依、拉辛、莫里哀的戏剧理论 3、识记理解布瓦洛的《诗艺》“三一律” (六)启蒙主义文艺思想? 1、了解狄德罗的文艺思想 (1)美学观 (2)艺术价值观 (3)戏剧理论 2、了解莱辛的文艺思想 (1)《拉奥孔》的文艺思想 (2)《汉堡剧评》的文艺思想 (七)德国古典美学? 1、德国古典美学概述 2、了解康德的美学思想 (1)哲学思想 (2)美的理论 (3)崇高理论

西方文论整理

一、简述柏拉图理式论的摹仿说。 1、文学艺术是摹仿的摹仿 2、摹仿者不能判断摹仿的美丑优劣 3、摹仿的作品是低劣的 4、摹仿说有它的价值 二、柏拉图灵感说的内容是什么? 1、神力凭附说 2、灵魂迷狂说 3、“上界回忆”说 4、“磁力吸引”说 5、灵感说的价值 三、柏拉图驱逐诗人的理由是什么? 1、摹仿的艺术与真理隔着三层,诗人没有真知识,不能把握真理。 2、摹仿的艺术与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为青年做坏事提供辩解的理由 3、诗人为了讨好观众,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助长人的“感伤癖”、“|哀怜癖”, 摧残人的理性,使“城邦保卫者”失去勇敢镇静的精神品质。 四、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怎样论述悲剧的? 1、悲剧的含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 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严肃是戏剧的根本性质,完整是对行动和戏剧结构的要求,完整还要求单一适度。 亚里士多德将悲剧分成6部分,认为动作第一,性格第二,性格使用动作形成和展现的。 2、悲剧的主角——“过失说”:悲剧主角必须具有与一般人相似又比一般人善良的特 点,一个善良人因犯了某种过失而陷入某种厄运,但他所遭遇的灾祸却又不是罪有应得,所以才可以引起人们的怜悯之情。 五、亚里士多德净化说(卡塔西斯说)的内容是啥? 1、“卡塔西斯”具有三种含义: 一是宣泄,这是医学术语,以毒攻毒,使观众把病态的情感通过观看戏剧宣泄出去,达到情感和心理上的平衡。 二是净化,这是宗教含义。悲剧以怜悯恐惧为媒介,使人望而生畏,洗净罪恶的思想和欲望,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 三是陶冶,这是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含义,使观众在心理生理上保持一种平和的感情,并使这种感情得到锻炼,达到适度。 六、贺拉斯的《诗艺》提出了怎样的古典主义原则? 1、贺拉斯认为,学习写诗“应当日日夜夜把玩希腊的范例” 2、贺拉斯在亚里士多德强调文艺摹仿人生的基础上,提出了文艺摹仿古典的原则。贺 拉斯主张以古希腊的文艺为师,又并不要罗马的作家跟在希腊作家后面亦步亦趋,因为他的目的不是重复古希腊的文艺,而是要创造出表现罗马奴隶主上流社会人物的军功伟业和高贵性,创造出无愧于罗马大帝国的光辉艺术。 七、朗吉纳斯的论崇高风格作品的特征有哪些? 1、从审美效果看:崇高的语言对听众的效果不是说服而是狂喜,是听众和读者产生一 种情感激荡、精神激奋的心理状态 2、从审美活动的实现方式看:崇高作品对读者的感染力是专横的无可抗拒的,具有横

西方文论大纲及试题

西方文论大纲及试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西方文论》课程考试说明 一、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古希腊时期的文艺思想 1、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 (1)了解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学说 (2)了解苏格拉底等的模仿说 2、柏拉图的文艺思想 (1)生平与思想 (2)理解柏拉图的理式论 (3)识记模仿说 (4)识记灵感论(锁链说) (5)理解艺术功能观 2、亚里士多德的文艺思想 (1)生平与思想 (2)了解文艺本质论 (3)掌握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理论 (二)古罗马时期的文艺思想 1、贺拉斯的文艺思想 (1)生平与创作 (2)了解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 (3)了解文艺功能论 (4)理解“寓教于乐”学说 2、朗吉弩斯的美学思想 (1)生平与着作 (2)理解崇高的本质及其功能 (3)识记崇高风格的构成要素 3、了解普罗提诺的文艺思想 (1)美的来源在于“太一”的分享 (2)美的目的在于复归上帝 (三)中古时代的基督教文艺思想 1、圣·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 (1)理解美在于上帝的创造 (2)理解美在于杂多的统一 (3)了解诉诸心灵的审美观照 2、托马斯·阿奎那的文艺思想 (1)理解从理性到“艺术家的观念” (2)理解美与善的区别 (3)理解《圣经》的象征意义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 1、识记并理解但丁“四义说”与民族语言理论 2、了解人文主义的概念

3、了解达芬奇的“镜子说”、“第二自然” 理论 4、了解文艺复兴的性质和文论史意义 (五)新古典主义文艺思想 1、了解古典主义文艺理论产生的背景 (1)社会背景 (2)思想背景 2、知晓古典主义戏剧家的理论 高乃依、拉辛、莫里哀的戏剧理论 3、识记理解布瓦洛的《诗艺》“三一律” (六)启蒙主义文艺思想 1、了解狄德罗的文艺思想 (1)美学观 (2)艺术价值观 (3)戏剧理论 2、了解莱辛的文艺思想 (1)《拉奥孔》的文艺思想 (2)《汉堡剧评》的文艺思想 (七)德国古典美学 1、德国古典美学概述 2、了解康德的美学思想 (1)哲学思想 (2)美的理论 (3)崇高理论 (4)康德美学思想的评述 3、了解黑格尔的美学思想 (1)哲学思想 (2)美的本质与艺术美 (3)艺术发展的历史类型 (4)人物性格理论 (5)黑格尔美学的历史贡献 二、试卷结构与题型 (一)试题类型 1、填空题。 2、名词解释。 3、简答。 4、论述或材料分析。 (二)试卷内容比例 填空题约占20%,名词解释约占20%,简答题、论述题占60%。 五、考核方式与时间 1、考核方式:考试,笔试。 2、试卷分数:满分为100分。 3、考核时间:120分钟。 三、题型示例 (一)填空题

西方文论试题库

西方文论试题库 一、单选1、()是整个后结构主义思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分数:2 分)? 二、A. 解构主义? 三、B. 唯美主义文论家? 四、C. 现实主义文论家? 五、D. 自然主义文论家标准答案是:A。 2、升华是指(分数:2 分)? 3、A. 艺术必须具有审美属性,文学必须是美的文学。、? 4、B. 把原本的性目的转变为一种与性目的有心理关系的非性目的的能力? 5、C. 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须表达“意识到的历史内容”? 6、D. 具有相对独立性标准答案是:B 7、3、王尔德是(分数:2 分)? 8、A. 唯美主义文论家? 9、B. 现实主义文论家? 10、C. 只是诗人而不谈文论? 11、D. 浪漫主义文论家标准答案是:A。您的答案是:A 12、卢卡挈是(分数:2 分)? 13、A. 马克思主义文论家? 14、B.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 15、C. 自然主义文论家? 16、D. 现代主义文论家标准答案是:B。您的答案是:B 17、《会饮》作者是(分数:2 分)? 18、A. 亚里士多德? 19、B. 布瓦洛? 20、C. 柏拉图?

21、D. 康德标准答案是:C。 二、多选1、莎士比亚化具体的内涵包括(分数:3 分)? 三、A. 艺术必须具有审美属性,文学必须是美的文学。、? 四、B. 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须表达“意识到的历史内容”? 五、C. 产品同生产行为不能分离,精神生产? 六、D. 是生产的结果是商品,是使用价值,它们具有离开生产者和消费者而独立的形式标准答案是:AB。 2、法兰克福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分数:3 分)? 3、A. 本雅明、、? 4、B. 霍克海默? 5、C. 阿多尔诺? 6、D. 弗洛姆标准答案是:ABCD。 7、精神生产包括两种形式(分数:3 分)? 8、A. 是生产的结果是商品,是使用价值,它们具有离开生产者和消费者而独立的形式? 9、B. 产品同生产行为不能分离,精神生产? 10、C. 是生产的结果是商品,是使用价值,它们具有离开生产者和消费者而独立的形式? 11、D. 、古希腊标准答案是:AB。 12、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关系(分数:3 分)? 13、A. 亚里士多德? 14、B. 人生来具有的一种性力本能驱使人去追求快乐尤其是性快乐? 15、C. 典型人物必须生活在典型环境中,典型环境对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6、D. 典型环境也只有通过典型人物的活动才能呈现出来标准答案是:CD。 17、形式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分数:3 分)?

西方文论选读综合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西方文论选读》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古典的上古时代 一、单项选择题: 1、古希腊美学思想是同()一起产生的。 A.古典艺术 B.古典文学 C.自然哲学 2、()是完全的社会学观点的代表。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3、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学观点是() A.美在和谐 B.模仿自然 C.美即功用 4、自然美学观点认为() A.模仿自然 B.美在和谐 C.美即功用 5、伦理美学观点认为() A.美在和谐 B.模仿自然 C.美即功用 6、希腊哲学的第一个学派是() A.米李都学派 B.意大利南部地区的哲学 C.坚持和发展米利都学派的唯物论和辩正法 7、把艺术模仿自然的观点提到唯物论认识论的高度,并强调艺术家在模仿过程中的主体性的是() A.拉图 B.德谟克里特 C.赫拉克利特 8、《理想国》和《法律篇》的作者是() A.苏格拉底 B.毕达哥拉斯 C.柏拉图 9、《诗学》的作者是() A.休谟 B.贺拉斯 C.亚里士多德 10、贺拉斯在文论上的着作是(),,这原是给罗马贵族皮索父子的一封信。 A.《诗艺》 B.《建筑十书》 C.《诗学》 11、标志着崇高从修辞学范围进入美学范畴贺一个新的美学范畴诞生的是() A.朗吉弩斯的《论崇高》 B.贺拉斯的《诗艺》 C.柏拉图的《理想国》 12、西方美学思想的两大源头是() A.柏拉图的美学思想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 第二部分信仰的中古时代和发现的近古时代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论美与适宜》一书中区分了美与适宜。 A.阿伯拉尔 B.圣奥古斯丁 C.托马斯.阿奎那 D.但丁 2、但丁最重要的文论着作是()。 A.《论俗语》 B.《神曲》 C.《新生》 D.《论美与适宜》 3、文艺复兴是从( )开始的。 A.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B.英国的伦敦 C.丹麦的哥本哈根 D.意大利的米兰 4、(3 )开了意大利文学复兴的先河。 A.彼特拉克 B.薄伽丘 C.但丁 D.马丁.路德 5、1370—1450年是文艺复兴的(2),是文艺全面繁荣的时期。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西方文论笔记整理

第一章总论 §一、西方文艺理论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 §1、学科性质 §西方文艺理论又叫西方诗学、西方文论,是西方对文学认识和研究的总汇,是西方进步文艺思想的结晶。 §西方文艺理论是文艺学的下级学科。文艺学有三大分支学科: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西方文艺理论是文学理论的子学科。 §2、研究对象 §西方文艺理论的代表性成果、理论主体和研究方法。 3、研究任务 (1)、西方文艺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研究 (2)、西方文艺理论的代表性理论成果批判 (3)、西方文艺理论的代表性理论主体研 (4)、中西文艺理论比较研究 4、研究方法 §(1)、以人为本。文学是人学,研究文学也就是研究人,研究文学如何显现人、表现人、理解人。以人为本要求我们正确的理解人、尊重人,并把这作为评判西方诗学的重要尺度。

(2)、比较的方法。包括中西比较、古今比较、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等 (3)、史实与史鉴相结合。强调辩证法和历史观的渗透。 (4)、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5)、多学科融合。 二、西方文艺理论的典型形态 §1、哲理性文论 §2、经验性文论(诗性文论) §3、政治性文论 §4、职业批评家的文论 三、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走向:中心而非中心(一元而多元) §西方文艺理论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尽管其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情形,但理论家们大多有研 究的重点和中心,理论研究呈一元化态势。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研究者们不再有统一的研究重点和中 心,理论研究呈多元化态势。固守某个中心或重点,虽 有些固执甚至偏狭,但却踏实,没有统一的重点和中心,虽显得宽容、全面,但却彷徨。 1、自然中心(公元前六世纪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 §理论家们普遍视艺术为自然的模仿。古希腊文论、古罗马文论、中世纪文论、文艺复兴时期文论、新古典主义

西方文论大纲及试题

西方文论大纲及试题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西方文论》课程考试说明一、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古希腊时期的文艺思想 1、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 (1)了解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学说 (2)了解苏格拉底等的模仿说 2、柏拉图的文艺思想 (1)生平与思想 (2)理解柏拉图的理式论 (3)识记模仿说 (4)识记灵感论(锁链说) (5)理解艺术功能观 2、亚里士多德的文艺思想 (1)生平与思想 (2)了解文艺本质论 (3)掌握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理论 (二)古罗马时期的文艺思想 1、贺拉斯的文艺思想 (1)生平与创作 (2)了解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 (3)了解文艺功能论 (4)理解“寓教于乐”学说

2、朗吉弩斯的美学思想 (1)生平与着作 (2)理解崇高的本质及其功能 (3)识记崇高风格的构成要素 3、了解普罗提诺的文艺思想 (1)美的来源在于“太一”的分享 (2)美的目的在于复归上帝 (三)中古时代的基督教文艺思想 1、圣·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 (1)理解美在于上帝的创造 (2)理解美在于杂多的统一 (3)了解诉诸心灵的审美观照 2、托马斯·阿奎那的文艺思想 (1)理解从理性到“艺术家的观念” (2)理解美与善的区别 (3)理解《圣经》的象征意义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 1、识记并理解但丁“四义说”与民族语言理论 2、了解人文主义的概念 3、了解达芬奇的“镜子说”、“第二自然” 理论 4、了解文艺复兴的性质和文论史意义(五)新古典主义文艺思想

1、了解古典主义文艺理论产生的背景(1)社会背景 (2)思想背景 2、知晓古典主义戏剧家的理论 高乃依、拉辛、莫里哀的戏剧理论 3、识记理解布瓦洛的《诗艺》“三一律” (六)启蒙主义文艺思想 1、了解狄德罗的文艺思想 (1)美学观 (2)艺术价值观 (3)戏剧理论 2、了解莱辛的文艺思想 (1)《拉奥孔》的文艺思想 (2)《汉堡剧评》的文艺思想 (七)德国古典美学 1、德国古典美学概述 2、了解康德的美学思想 (1)哲学思想 (2)美的理论 (3)崇高理论 (4)康德美学思想的评述 3、了解黑格尔的美学思想

革新与复归_模仿说_及其在西方文论中的发展

1998年第4期N o.4.1998 1998年7月 Jul.1998浙江社会科学 Z HEJ IA NG SO C IAL SC IE NC ES 内容提要作为西方文艺理论发展的重要一翼,“模仿说”在整个西方文论中具有源与流的双重性。对于“模仿说”的科学审视,不仅是对西方古典现实主义理论的系统梳理,也是科学认识“模仿”理论的发展规律,合理吸收古典现实主义理论精华,扬弃发展中的不足与局限,重振现实主义理论生命力的题中之义。 关键词模仿说西方文论 作者金雅,女,1965年生,杭州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杭州310012) □金雅 “模仿说”是西方文论中最具深刻影响,历史最为久远的艺术观念之一。它以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为核心观照艺术的起源与目的,探讨艺术创作的特征与原则,它的理论观念对于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深刻影响。 一 “模仿说”的最初萌芽源于对古希腊艺术优良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实践总结。古希腊雕塑直接模仿人体,音乐模仿自然的声音,舞蹈模仿生产劳动,戏剧模仿实践中的人。正是在这样的艺术土壤中,赫拉克利特、德谟克里特、色诺芬等古希腊最早的一批美学家率先提出了人“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诗应该“模仿好人”、模仿心灵等观点。这些观点虽然是零星的、片断的,但却坚持了艺术的现实品格,为“模仿说”的孕育与发展埋下最初的种子。 在西方文论中,第一个自觉地把“模仿”这一概念引入艺术理论并加以系统阐述的是柏拉图。他首先塑造了一 革新与复归: “模仿说”及其在西方文论中的发展 这一点上,大多数的吴越小说都是这样在做的。 对特定语言句式的运用,同样也是增强吴越小说地域韵味的一个有效方法。高晓声特别熟悉江南农民的语言,他把大批江南农民的用语和句式,融入了通用性的普通话之中,从而丰富了小说的文学语言,同时也增强了小说的吴越语感。范小青对于所谓“南方句式”———“的、了”句式的纯熟运用,有效地强化了小说语言的“原生”、“原色”感觉,并从这些江南人常用的句式中,成功地传达出了江浙一带民人特有的地域心态和生存方式,使人一读就能感触到一股江南特有的生存气息。 吴越小说语言形态的地域化,还表现在吴越作家尤为注意从语言角度尽量使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显露出具有吴越文化韵味的性格特征,使人物描写也成为地域化语言形态的一种别致的表述方式。为此,不少作品在人物的口语、习惯、个性刻划、行为描述上均有意识地融入了大量地域性的语言元素,使人物创造变成了营构地域文化氛围的一个生动的有机载体,从而使一个个人物形象也都成了对于吴越文化各种表现侧面的一种形象的注释。 小说语言形态的地域化,对吴越小说的创作来说,通常都是写作人为了捕捉和营造吴越语感的一种自觉的写作行为。但是,对于本土作家来说,也常常表现为一种地域文化积淀和本土文化修养积累的自在的流露。因此,这种地域性语言形态的构筑,在吴越本土写作人来说,有时候也是“先天而来”,“身不由己”的。只是到了要自觉地去传递地域性语言意念之时,其作品语言形态上的地域化也就会表现得越加鲜明。 注释: ①见汪欧、晓华著《南方的写作》一文。 ②见徐岱著《小说叙事学》,第349页。 ③④见汪曾祺著《晚翠文谈》。 ⑤见阿城著《文化制约人类》一文。 ⑥⑦见李杭育著《文化背景上找语言》一文。 ⑧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一书说过:“方言是很有价值的文学工具,它的运用可以是精巧的,而不一定必得简单搬用它的语汇;因为,方言可以变化,并非是一种固定的说话习惯,它能够微妙地转化为口语,以反映妙趣横生的思维。” 责任编辑王立嘉 122

西方文论试题库

《西方文论》 一、填空 1、新古典主义有着共同的基本主张,即“”、“”、“严守规范”、“服从古典”等。 模仿自然、崇尚理性 2、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由构成的,美就是。 数、和谐 3、《判断力的批判》的作者是,《美学》的作者是。 康德、黑格尔 4、柏格森认为,实在,就是“”或“”,只能用直觉把握。 绵延、生命冲动 5、伽达默尔把作品的存在视为与的相遇,参与者和历史流传物的攀谈。 解释者、原始文本 6、文化诗学注重以、的诗学的眼光分析一切文化本文。 虚构性、想象性 7、布瓦洛认为艺术创作中人物必须、。 定性化、类型化 8、在建立民族文学的问题上,歌德认为文学是的,又是的。 民族、世界 9、唯美主义的传播因其和适应了青年知识分子的心态。 反叛性、纯美要求 10、《艺术哲学》的作者是,《拉辛与莎士比亚》的作者是。 泰纳、斯丹达尔 11、《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与实践》的作者是,《存在与虚无》的作者是。费什、萨特 12、中世纪已经有了较为成形的阐释《圣经》的和考释古典文献的。 释义学、文献学 13、狄德罗强调戏剧要,提出了戏剧的。 拥抱现实、情境说 14、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文学的功能在于:、和判断生活。 再现现实、说明生活 15、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结构由、和超我组成。 本我、自我 16、《真理与方法》的作者是,《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作者是。 伽达默尔、本杰明 17、卡勒认为批评的注意力应着眼于,读者的。

文学能力、阅读行为 18、柏拉图提出了、两大文艺政策。 驱逐诗人、文艺法制化 19、《诗的艺术》的作者是,《新科学》的作者是。 布瓦洛、维柯 20、叔本华宣称世界是我的,世界是我的。 表象、意志 21、维柯认为全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都经过三个大的时代:、和人的时代。神的时代、英雄的时代 22、英美新批评对于文学语言的研究提出了、、悖论、反讽等理论概念。含混、张力 23、费什认为文学作品是,阅读是个。 活动艺术、事件 24、灵感的来源有两条途径:一是,另一条是。 神灵凭附、灵魂回忆 25、在康德看来,审美活动是一种与无关,不以概念为前提的“的合目的性”活动。 功利、无目的 26、《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作者是,《悲剧的诞生》的作者世。 叔本华、尼采 27、俄国形式主义提出了及相关的主张。 文学的科学性、陌生化 28、后现代主义的弊端是极端的、的倾向。 非理性、非价值化 29、荣格认为文学作品类型可以分为:和两种。 心理的、幻觉的 30、亚里斯多德把知识分为三类:理论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创造性知识 31、康德认为艺术天才具有、、和不可传授性的特征。 创造性、典范性 32、尼采用和两个象征形象来阐述他对艺术的基本观点。 酒神精神、日神精神 33、《叙述的方式》的作者是,《盲视与洞见》的作者是。 热奈特、德曼 34、西苏提出了的口号,强调妇女用自己的肉体表达自己的。 描写躯体、思想 35、“卡塔西斯”(katharsis)罗念生译为“”,朱光潜译为“”。 陶冶、净化

西方文论作业(上)题库及答案

《西方文论》作业(上)题库及答案 第一单元 一、判断正误 1、西方文艺理论的源头,就是古希腊的文艺理论。 2、毕达哥拉斯认为,宇宙的本源是“数”。 3、毕达哥拉斯认为,天体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人的身体和宇宙天体一样,都由数的和谐原则统辖,而人的内在和谐可以收到外在和谐的影响,一旦两者相契合,就进入了艺术欣赏状态。 4、贺拉克里特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火”,认为这个既不是神创造的,又不是人创造的,而是合规律地燃烧并且合规律地熄灭的活生生的永恒的火。 5、列宁评价贺拉克里特是古代朴素的辩证法哲学的奠基人,因为他说过,人不能一次踏入两条河流。 6、贺拉克里特是最早提出“艺术模仿自然”的古希腊哲学家。 7、苏格拉底认为,“大的快乐来自于对美的作品的瞻仰”,因为美的作品能够给人以快感,而作家不应该追求一切种类的快乐,而只应该追求高尚的快乐。这个观点被看做是文艺审美作用理论的萌芽。 8、德莫克里特是古代原子论的创立者。 9、苏格拉底一生专事教授讲学活动,但是没有留下一部著作。他的文艺美学以及哲学思想,是由他的学生色诺芬、柏拉图等人记述下来的。 10、苏格拉底讨论了德行和善以及美的关系问题,得出了判断美的标准就是“社会功用”的标准,这以观点导致了西方长期的美善不分,以功用代替文艺本质的批评倾向。 二、选择 1、“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我们学会了歌唱。”这是()为了说明“艺术模仿自然”的观点而举的例子。 A 贺拉克里特 B 德莫克里特 C 苏格拉底 D 柏拉图 2、()指出了动物和人的区别的标志,因为他说:“动物只要求为它所必须的东西,反之,人的要求则超过这个。” A 马克思 B 德莫克里特 C 苏格拉底 D 柏拉图 3、()认为,“大的快乐来自于对美的作品的瞻仰”,因为美的作品能够给人以快感,而作家不应该追求一切种类的快乐,而只应该追求高尚的快乐。这个观点被看做是文艺审美作用理论的萌芽。 A 亚里士多德 B 德莫克里特 C 苏格拉底 D 柏拉图 4、苏格拉底一生专事教授讲学活动,但是没有留下一部著作。他的文艺美学以及哲学思想,是由他的学生()、()等人记述下来的。 A 色诺芬 B 柏拉图 C 德莫克里特 D 贺拉克里特 三、填空

西方文论大纲与考试要点

西方文论大纲 I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当代西方文论的发展概况及其规律。 二.课程内容 0.1两大主潮: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0.2两次转移:从作家到作品和从作品到读者接受。 0.3两个转向:“非理性转向”和“语言论转向”。 三.考核知识点 0.1当代西方文论的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主潮。 0.2当代西方文论的“非理性转向”和“语言论转向”。 四.考核要求 0.1识记:人本主义文论的主要理论派别和科学主义文论的主要理论派别。 0.2领会:“非理性转向”的含义和“语言论转向”的含义。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象征主义和薏象派代表作家及其论著,掌握其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课程内容 1.1瓦莱里以音乐化为核心的象征主义诗论。 1.2叶芝的理性与感性相统一的象征理论。 1.3庞德、休姆的意象主义诗论。 三.考核知识点 1.1象征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瓦莱里、叶芝及其主要论著。 1.2瓦莱里的诗歌“音乐化”论。 1.3瓦莱里强调抽象思维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1.4叶芝对隐喻与象征的区分。 1.5叶芝论感情的象征和理性的象征。 1.6庞德的“意象”定义。 1.7休姆论“幻想”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 四.考核要求 1.1识记:瓦莱里、叶芝及其论著。 1.2领会:瓦莱里“音乐化”论的要点:(1)和谐的整体感觉效果;(2)诗情世界与梦幻世界的内在联系;(3)语言的音乐化。 1.3领会:瓦莱里论抽象思维的重要性。 1.4识记:叶芝对隐喻与象征的区分。 1.5领会:叶芝对象征的要求:包含着感情象征的理性象征。 1.6识记:庞德的“意象”定义:“一个意象是在瞬息间呈现出的一个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 1.7领会;休姆论“幻想”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表现主义文论的发展概况和主要观点。

西方文论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 布拉格学派:(发起者、贡献最大者、内涵、理论主张、影响、评价) ①理论渊源:1926年雅各布森与马捷齐乌斯共同创立布拉格语言学学会,到1935年更名捷克结构主义。一方面肯定索绪尔的共时性语言学研究,一方面反对脱离历史发展过程单纯谈论共时性,以结构和功能为两个基本点构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文学作品不只是言语或文学性的东西,而是一种系列结构,一种与各种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系列结构。 ②主要特征: ⑴注重语言的功能研究。文学语言的特点是最大限度的偏离日常生活实用语言的指称功能,而把表现功能放到首位。 ⑵类比方法是布拉格学派的主要研究手段之一。通过对音位类比的研究来区分词语和语法的意义,从而达到对语言体系结构乃至文学作品结构的把握。 ⑶把共时性语言学研究与历时性语言学研究结合起来。解释语言本质的最佳研究途径是对语言体系作共时性分析,但共时性分析不可能否认历史进程对语言体系的影响,要正确理解语言的结构和功能,就必须深入探讨历史的语言环境。 ⑷读者阅读是作品审美价值实现的原因。一部作品印刷成书只有潜在的审美价值,只有被读者阅读之后,其审美价值才能真正实现,且由于审美标准不同,审美价值是可变的不确定的。这些观点预示着接受美学的基本观点。 ③地位影响: 布拉格学派存在时间较长且较活跃,是连接俄国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的桥梁,对现代西方文论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它提出的语言的功能研究、类比方法的运用、共时性与历时性研究的结合以及在对读者的转向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它过分夸大艺术形式的作用,用形式来规定文艺本质,把文学发展规律和形式发展规律等同起来。虽然艺术形式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但从根本上来说,这一规律是由社会文化和艺术内容的发展所决定的,艺术形式无法自我规定。且语言学方法只是一种研究文艺的手段,不能将之当成研究目的。 文学性: 文学性是指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独特性质。文学性就是文学的性质和文学的趣味,它存在于文学语言的联系和构造之中。文学性不存在于某一部文学作品中,而是一种同类文学作品普遍运用的构造原则和表现手段,如结构、韵律、节奏、修饰等。 文学性的诗性功能:雅各布森认为,文学性存在于文学作品的语言形式之中,诗歌是具有独立价值的词的形式显现,即诗歌的本质不在指称叙述外在世界的事物,而在具有表达目的的诗歌语言形式显现。诗歌语言往往打破符号与指称的稳固的逻辑联系,而为能指与所指的其他新关系和审美功能的实现提供可能。诗歌语言虽然有提供信息的功能,但应以自指的审美功能为主。 荒诞派戏剧: 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反传统戏剧流派。代表作有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贝克特剧作《等待戈多》。荒诞派戏剧家提倡纯粹戏剧性、通过直喻把握世界,他们放弃了形象塑造与戏剧冲突,运用支离破碎的舞台直观场景、奇特怪异的道具、颠三倒四的对话、混乱不堪的思维,表现现实的丑恶与恐怖、人生的痛苦与绝望,达到一种抽象的荒诞效果。代表作家有尤奈斯库、贝克特等人。 尤奈斯库的荒诞派戏剧理论: 1、戏剧表达超现实的真实:一是作为意义之无和物质之有的“超现实的真实”。二是作为 永恒之在的“超现实的真实”。

西方文论选读教学大纲

《西方文论选读》教学大纲 责任教师:应悦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西方文论选读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的一门选修课,它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它以研究西方文学的本质、特征、功用以及创作、欣赏、发展的规律为己任,是文艺创作实践的概括,也是时代现实和社会思潮在文艺领域的理论表现。它是西方对文艺现象和规律认识的发展史。它不同于西方哲学史、美学史,也不同于文学批评史。古希腊以来出现的文艺理论家,如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朗吉努斯,近代的布瓦洛狄德罗、莱辛、丹纳、别林斯基等,以及大批作家和诗人,构成了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线索,他们的文艺理论著作是西方文艺理论史研究的对象。 西方文论以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和演变为历史线索,系统的介绍和分析自古希腊至20世纪的各种主要学说,梳理其中的基本概念及其不同形态,从而帮助学生总结西方文论的经验和规律、探寻可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且更深入的把握西方文化的内在精神,为进一步的学术思考建立必要的基础和参照。按时间顺序分为“古典的上古时代、信仰的中古时代、发现的近古时代、理性的17世纪、启蒙的18世纪、思想体系的19世纪、分析的20世纪”七个部分。授课学期为一学期,课内授课总计72学时,学分4分。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将通过对西方文论史上的一些代表人物和思潮流派的探 讨分析,使学生通过“以点带面”式的学习,充分熟识西方文论代表性人物和思潮流派的艺术特色。通过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认识文学现象、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帮助学生从更宽阔的视野总结文学的普遍规律,概括更丰富的文学现象。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的文字教材是《简明西方文论史》(李思孝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 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 (二)直播课堂 根据教学情况安排2次直播课堂。直播课堂主要是理清课程脉络, 讲授重点难点,明确考试要求。具体的时间安排详见省电大教务处的有关文件。 (三)网上教学活动 网上教学活动将充分利用教学网络的便捷性、互动性特点,及时 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教学辅导,满足学生的自学需要。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

西方文论期末复习题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导论 西方文论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亚里士多德《诗学》于公元前4世纪成书并得以广泛流传以后就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问。 西方文论的分期 (一)古代文论(古希腊时期到17世纪): 古希腊文论-——罗马古典主义文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新古典主义 (二)近代文论(从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到19世纪中后期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启蒙主义——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三)现代文论(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 唯美主义——直觉主义——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现代心理学文艺理论——俄国形式主义——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文学理论——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 (四)后现代文论(20世纪70年代后):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 解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阐释接受理论、读者反应批评——女权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 西方哲学从研究重心来看,从古希腊直至现在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向”: 一次是从古代的自然本体论转向近代的认识论 一次是从近代的认识论转向现代的语言论。 第一章古希腊的文艺理论

第一节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 (1)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自然美学:美在和谐。 (2) 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等人的艺术美学:模仿自然。 (3) 苏格拉底的伦理美学:美即功用。 一、自然美学:美在和谐 首先,美在于数的和谐。 其次,提出了“天体音乐”的概念。 二、艺术美学:模仿自然 (1)“对立和谐”理论。列宁称他为“辩证法的奠基者之一”。 (2)首次提出了“艺术模仿自然”。 三、伦理美学:美即功用 (1)“艺术模仿自然”,不是模仿人物的外形,而是强调描绘出人物“精神方面的特质”,即人物的“心境”、“神色”和“感情”。 (2)美的标准就是“功用”的结论,即有用即美,无用即丑。 第二节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 柏拉图的文艺思想 一、理式论摹仿说——文艺本质论 1、理式 “理式”(Idea)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他所说的“Idea”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

西方文论整理笔记

西方文论整理笔记 西方文艺的发展可以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后现代四个阶段; 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也可以分为古代文论、近代文论、现代文论和后现代文论四个历史阶段: 古典文论:古希腊文论——新古典文论 古希腊文论——罗马古典主义文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新古典主义 近代文论:启蒙主义——自然主义 启蒙主义——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 现代文论:唯美主义——结构主义 唯美主义——直觉主义——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现代心理学文艺理论——俄国形式主义——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文学理论——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 后现代文论: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 解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阐释—接受理论、读者反应批评——女权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 古希腊的文艺理论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出生于雅典世袭贵族之家,从小受到良好教育,20岁就学于苏格拉底门下,很得苏格拉底赏识,与老师反对民主派的政治立场一致,师生友谊非同一般,老师死后,他到各国漫游,一方面研究地中海沿岸的各国文化,一方面寻找政治上的支持者,以实现他重建奴隶主贵族执政的理想国的愿望。回雅典后,在阿卡德摩斯体育场附近他朋友集资买的房子和花园中建立学园开始讲学。在此开始写作《对话》,还写了《斐立布斯》和《法律篇》等著作,长于思辨,追求执着,终生不娶,晚年陷入神秘主义,82岁去世。其著作设计政治、伦理、教育、哲学,文艺理论和美学是他哲学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散见于许多对话中,其著作几乎都用对话写成,讨论双方集中一个或多个问题,一问一答,互相辩驳,揭露矛盾,层层深入,最后得出结论。把对话作为一种独

西方文论自考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自考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自考复习资料 柏拉图 一、单项选择题。 1、《伊安》是哪位文论家的作品(D) A、亚里士多德 B、贺拉斯 C、王尔德 D、柏拉图 2、《会饮》作者是( C ) A、亚里士多德 B、布瓦洛 C、柏拉图 D、康德 3、迷狂说的提出者是( D ) A、尼采 B、雨果 C、朗吉弩斯 D、柏拉图 二、多选。 柏拉图的美学与文论作品有(A、B、C )。 A、《大希庇阿斯》 B、《会饮》C《理想国》D《诗学》E《九卷书》 注意的问题: 1、柏拉图在雅典城外建立了学园派。 2、柏拉图的著作有《大希庇阿斯》、《伊安》、《高吉阿斯》、《会饮》、《斐得若》、《理想国》、《斐利布斯》、《法律》等。 三、名词解释: 迷狂说或(灵魂回忆说) A这是柏拉图提出的命题。她认为,高明的诗人都是凭灵感来创作,而灵感来自于两种途径:一是“神明凭附”,一是“灵魂回忆”。 B、当诗人获得了这种诗神的灵感或在灵魂中回忆到了理念世界,就可能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迷狂状态。 C、迷狂说(灵魂回忆说)否定了技艺和经验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理念说: 这是柏拉图在她的《理想国》中提出的文学本体论范畴。理念,即真理。柏拉图认为现实是对理念的模仿,文艺是对现实的模仿,相对于理念,文艺是模仿的模仿,与真理隔着三层,如果说现实生活是理念的影子,则文艺就是影子的影子。 四、简答或论述。 简述柏拉图的迷狂说与灵魂回忆说。 A这是柏拉图提出的命题。她认为,高明的诗人都是凭灵感来创作,而灵感来自于两种途径:一是“神明凭附”,一是“灵魂回忆”。 B、当诗人获得了这种诗神的灵感或在灵魂中回忆到了理念世界,就可能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迷狂状态。

20世纪西方文论研究方法简论

20世纪西方文论研究方法简论 所谓“文论”,指的是“批评理论”、“理论”、“话语理论”以及现在广义上所说的文化理论。简单地说,“文论”就是关于文字(包括各种符号)和文本(包括社会文本)的理论。在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冲击下,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实践的推动下,20世纪西方文论有继承、深化和改革的特点,但更重要的是创新、反叛和革命。20世纪是一个批评的世纪,是批评家走向自觉的世纪,是文学批评走向独立的世纪。法国当代文学批评家让—伊卡·塔迪埃在《20世纪的文学批评》一书中说:“在20世纪,文学批评首次试图与作为其分析对象的文学作品平分秋色。”研究20世纪西方文论,首先要抓住它的特点。美国批评家乔纳森·卡勒把当代理论归纳为“跨学科的”、“分析和思辨的”、“对常识采取批判态度的”和“内省性的”四个特点。其次,要注意文论的异质性和文学批评的转向,弄清文论发展的脉络。各种理论粉墨登场,既相异又互补。文学批评的转向往往以“跨越文化”的方式进行,新批评侧重于语义学,文学结构主义则整合人类学、语言学等更多学科,现象学和阐释学却同时是哲学的演绎,接受美学又联系到阅读心理学,它们都对传统批评的基础和设想进行空前的批判。第三,用文论进行文学研究时,需要有方法论的指导。方法的两级否定性、方法的层次性、方法的互补性,这些方法论中的基本原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文学批

评同时是哲学的应用模式,文学批评同时又是文学理论。最后,要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文学批评方法。文学批评分为外在方法和内在方法;前者有精神分析批评、读者反应批评、女性主义批评、比较文学批评等,后者有形式主义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原型批评、文体学批评等。此外,文学批评也借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如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信息论方法等。 一、20世纪西方文论的发展脉络 我们通常把20世纪西方文论概括为“两大主潮”、“两次转移”、“两种转向”。文论中的“两大主潮”就是“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次转移”指的是文论研究经历从重点研究作者到重点研究文本的转移和从重点研究文本到重点研究读者反应和接受的转移。“两种转向”指“语言转向”和“文化转向”,这是文论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从历史渊源来看,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和柏拉图的思想是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原型。前者对理性逻辑的推崇和对归纳——演绎方法的倡导体现了科学主义精神;后者的灵感说和迷狂说带有非理性的神秘主义色彩,影响了人本主义思潮。20世纪西方文论科学主义思潮的兴起与哲学上的经验主义批判和逻辑实证主义相关,其代表性文论流派主要是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叙事学等。人本主义文论最直接的理论来源是19世纪叔本华、尼采所开创的带有浓厚非理性色彩的唯意志主义美学。受其影响,20世纪西方文论形成一股蔚为大观的人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