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论文国有资产管理论文

合集下载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论文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论文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探讨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1-185-02摘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国家政权建设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为其履行职能和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条件,因此我们必须在添置新资产的同时加强对存量资产的管理,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如何将这部分国有资产管好、用好,直接关系到我国公共事业的发展,笔者就此谈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措施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概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即事业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包括国家拨给事业单位的资产,事业单位按照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其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

目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以下特点:配置的非生产性和占用、使用的无偿性,使用目的的服务性,补偿和扩充资金来源的非直接性,高度分散、流动性差,而且单位平均占用份额少。

二、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国有资产家底不清在传统管理体制之下,大多数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存在着不记折旧、不评估、不核算、存量不清、产权混乱、帐实不符的现象。

有的单位疏于管理,国有资产被非法侵占;有的利用国有资产办企业、开公司、帐外设帐;有的单位利用占用的土地违规违法投资开发建设;有的单位国有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脱节等等。

如许多单位资产原始资料不全,房地产有房产证无土地证,或有土地证无房产证,甚至两证全无,“自留地”和“小金库”的资产更不能明确。

近几年由于城市基础设施改建,部分单位办公用房拆除,开发商将房屋建成使用后一直未给原单位办理房屋产权证明,使一些单位的固定资产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帐面未能正确、及时核算。

政府转让或出让一部分固定资产涉及单位没有及时进行核销处理,造成帐实不符。

有的单位报废设备不到财务部门消帐,造成有帐却查不到资产的混乱状况。

国有资产流失管理论文

国有资产流失管理论文

国有资产的流失与管理对策摘要:当前我国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并呈不断扩大的趋势,详细阐述了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并深层次的剖析了形成各种流失渠道的原因,从而提出了通过完善企业改制程序和内容的公示制度等防范国有资产进一步流失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资产流失管理对策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物质基础,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确保了国有资产的总规模的不断扩大,实现了保值与增值。

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巨额的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因此,本文在剖析国有资产流失渠道的同时,进一步挖掘其深层次的原因,以便提出遏制和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所谓的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发生在国有资产从投入、生产运营到退出等各个环节上的国有资产的闲置、浪费、国有财产的灭失以及国有资产权益的损失,特别是国有企业在产权变更中国有资产不合理地从国有流向非国有的过程。

而所有这些流失都是由于国有资产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失误、麻痹、大意甚至人为的制造各种手段导致的国有资产的流失。

具体来讲,国有资产的流失主要通过以下种种渠道。

(一)在会计的不规范操作中,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由于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有些企业急功近利,追求眼前利益,弄虚作假,严重破坏了会计法规,加速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速度。

如有些企业只为了追求表面成绩和账面利润,不计其固定资产折旧和不对固定资产进行维修,导致固定资产不断损耗、老化、盘亏或报废资产长期挂账、坏账损失不冲账、贷款利息和大量跨期摊配费用不按期摊销等现象,屡见不鲜。

(二)企业改制过程中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党的十五大以后,股份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普遍推广,这种新体制的实施,为我国国有企业走出困境、重振雄风、注入活力提供了政治保证。

但有些企业操作中的不规范,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资产化管理论文(5篇)

资产化管理论文(5篇)

资产化管理论文(5篇)资产化管理论文(5篇)资产化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始终以来,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由国家全部,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

从经济学的视角上看,这是一种典型的托付关系,表现为全部权和掌握权的分别。

即虽然行政事业国有资产名义上是国家全部,但实际上是各个单位行使着资产的掌握权。

在理性人的假设前提下,托付关系中全部权人与掌握人存在着利益冲突。

在国有资产管理的现实中,在各国有资产的实际掌握人的潜意识里,这就是他们部门的财产,由此形成了“各自全部,各自为政”的利益安排格局,这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是不全都的。

同时由于我国国有资产还属于分散管理,监管手段相对落后、监管乏力,使得作为全部者的国家产权虚置,管理失控,消失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资产配置不合理,产权虚置,家底不清。

资产配置标准体系不完善,没有统一的资产配置标准,相关部门在编制部门预算和配置资产时,缺乏科学的参考依据,造成配置标准不统一,影响了资源的配置效率。

资产管理与配置管理脱节,管配置的不把握资产的存量状况,管资产的不了解资产的配置状况,导致“出口”管理与“入口”相互脱节,影响了工作的整体性和有效性。

对单位使用非财政资金购置资产不受约束,一些单位购置资产不顾实际需要,超标准购建资产,不仅增加了购置支出,而且在使用和维护方面每年还需要花费肯定的资金,加重了单位的经济负担。

虽然财政部门每隔几年就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搞资产清查,造册登记,但各个单位和部门敷衍对待,草率填写,使政府始终无法核算其真实家底,即使财政部门拿到资产清查统计报表,由于没有考虑损失或者增值、折旧等因素,账面价值实际上已经失去了经济上的意义。

其次,资产使用效率不高,闲置铺张现象严峻。

由于可以无偿占有、使用,各单位总想方设法多向财政要求资金,多占用国有资产,而不顾本单位的实际需要,由此引发单位、部门之间相互攀比,使资产配置不合理,造成单位间办公条件和福利的苦乐不均。

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系研究论文

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系研究论文

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系研究论文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摘要:在现代经济飞速发展、国有企业发展迅速的今天,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的种类也在增长,而且在企业管理中难度也较大。

为了保证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防止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的流失,本文将对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系的优化进行研究。

关键词:国有企业;实物资产;资产管理一、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的特点实物资产是指经济活动中所创造的用于生产物品和提供服务的资产,是创造财富和收入的资产,为经济创造净利润;广义上它包括土地、建筑物、知识、用于生产产品的生产设备和运用这些资源所需技术人员,而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的基本标准就是保证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的价值稳定或者增长。

我国对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有严格的规定:产权明确,详细;资源的分配要合理;资产的情况明细要公布;资产的使用需要出示说明。

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的管理体系特点:1、国有企业的信息资源比较全面,有固定的信息平台,可以随时调取信息;生产技术得到国家的支持;但是资金的使用容易受到限制,而且经营风险较高,容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

2、国有企业的资产类型较密集,而且数量较多,高度集中。

国有企业的资产设备大多数都是智能化的,不需要人来操作,但是需要经常保养,对设备的养护费用较高。

所以国有企业在日常的生产运营中,需要对资产费用进行合理分配,各部门发挥其对应职能,提高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的利用效率,实现资产的利用最大化。

二、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系的现状(一)实物资产管理数据不完全。

我国当前很多国有企业都存在这种情况:企业没有一个能够全面地收集有关实物资产的数据库,或者是收集上来的数据不够及时,数据出现错误,与实际情况不符。

而且收集上来的数据杂乱复杂,无法进行分类处理,更无法及时分析数据反馈给各部门,影响企业对实物资产的管理。

财务工作人员需要经常手动对实物资产的数据进行核实,但是也会造成数据更新的延滞,因为数据不能同步,实物和财务报表上的项目不能够及时核实,增加财务管理人员的核实工作量,企业也不能够及时处理闲置的实物资产,造成资源的浪费。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论文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论文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摘要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还存在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才缺乏,国有资产财务账目不规范,外部监督检查机制弱化等常见问题,本文对此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f285 文献标识码:a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正常工作、履行职能的必要资产,其具有公共服务性、非增值性、使用无偿性、单位占用性、财政配置性、消耗性等基本特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额逐年大幅度增加。

规范和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对合理配置国有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和各项事业的正常进行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从目前的现状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亟需改进。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常见问题分析(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不少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意识相当淡薄,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重资金、轻实物”的思想,忽视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

许多单位没有树立国有资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的意识,把资产当做部门的私有资产,随意购置、处置,不讲使用效益的情况十分常见。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才缺乏。

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缺乏规范的国有资产购置、使用、调配、处置等制度,有的甚至没有建立内部资产管理制度,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此外,行政事业单位普遍不重视对国有资产管理人才的培养,大部分管理人员学历水平不高、专业技能陈旧,且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对资产管理的好坏、账务核算的优劣,没有严格的衡量标准,更无奖惩和监督措施,管理人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国有资产财务账目不规范,账实不符、资产虚假现象严重。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自建、购入、更新、维修所形成的资产,以及调入、捐赠等形成的资产往往采取不及时入账,甚至干脆不入账的方法,对于已经报废和处置的资产也不及时进行调账,结果是部分资产“无账可查”形成大量账外资产,部分资产“查账无物”虚增资产,造成账实不符,资产虚假现象十分严重。

对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论文

对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论文

对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的思考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10-000-03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我国现有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问题,旨在通过对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的内容,使命与现状的分析,明确其中所涉及到的各主体在法律上的权责利,指出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中存在不足,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分析研究,给出解决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不足的有效途径。

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描述性研究和分析,重点在于分析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存在的不足,明确其应然的法律调整方式,并尝试就如何从制度上解决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的不足进行完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出资人监管者虽然近年来,国有企业却是麻烦不断,不光社会上对其市场垄断、低效率、高薪酬的指责不绝于耳,而且类似中石化天价酒事件、沧州农村信用社的巨额加班费、中石油团购住房等负面新闻频出。

导致社会上出现了很多质疑“国进民退”的声音。

在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思考,我国的企业国有资产及其监管制度究竟存在什么问题?现行的企业国有监管制度为何不能发挥有效作用?应该如何对我国现行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进行改革?本文主要讨论了我国现有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问题,旨在通过对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的内容,使命与现状的分析,明确其中所涉及到的各主体在法律上的权责利,指出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中存在不足,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分析研究,给出解决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不足的有效途径。

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描述性研究和分析,重点在于分析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存在的不足,明确其应然的法律调整方式,并尝试就如何从制度上解决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的不足进行完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我国现行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我国现行企业国有监管制度由主体、客体、对象和内容四部分组成。

主体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出资人主体,包括全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由国务院和地方政府授权的,代表本级政府行使国有资产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代行出资人职责,另一部分是监管主体,包括各级人大、政府、审计机关、国资委等等。

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营有效形式 论文

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营有效形式 论文

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营有效形式的探讨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1-117-01摘要国有资产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监管和运营的模式应当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革,积极探讨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营的有效形式,逐步确立健全完善的监管体系。

鉴于此,本文将对新形势下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营的有效形式进行相关探讨,希望对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能够有所帮助,最大限度上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关键词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运用形式探讨一、探讨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营有效形式的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想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有机结合,就需要对现有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进行探索与创新,逐步构建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监督与运行管理体制,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

同时,对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营有效形式的探索,是形成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体制保证。

此外,对国有资产监管形式的探索,是对我国现有的国有经济结构进行有效调整,促进企业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有效手段,是增强竞争力、促进新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必然要求。

二、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有效形式在充分认识到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营模式重要性的基础上,我们必须积极探讨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营的有效形式,进而实现提高国有资产监管水平、改进国有资产运营质量的目标,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具体说来,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加快国有资产监管的法制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国有资产监管的立法方面,我国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却不够完善,尤其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法制监管体系显得过于滞后,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国有资产监管与运营的更高要求。

伴随着《国有资产管理法》的颁布与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始不断进行更新并且日益趋于完善。

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论文

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论文

试论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5-356-02摘要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分析了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就如何将这部分国有资产的管理做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期望能给同行有所借鉴。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资产管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健全国有金融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自然资源资产等监管制度”的重大任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属于非经营性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规模不断扩大,一些主管部门对下属单位资产状况不清,家底不明,最近我们对本县的事业单位资料进行了清查,发现我县部分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国有资产安全存在隐患等问题。

一、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1.资产管理基础薄弱。

少数单位资产管理混乱,缺乏一套规范和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也有部分单位还没有树立国有资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的意识,认为资产就是部门的私有资产,随意购置、处置,不讲使用效益的情况依然存在。

2.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缺乏。

不少单位没有建立内部资产管理制度或制度不够健全,内部职责不清,也未建立单位负责人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机制和离任资产责任审计制度,造成资产使用、移交手续不全。

也有少数本单位的人员借工作调动,带走单位的固定资产。

有些单位没有设立资产管理人员,安排财务人员兼任资产管理人员,管账与管物同一人,不利于相互监督。

因为财务人员平时工作量大,主要精力放在财务管理上,疏于管理实物资产,使许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无法真正落到实处,造成资产管理不到位。

3.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资产的核算不规范。

①少数单位不重视固定资产明细账,资产保管不善,导致资产流失严重,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情况严重。

②少数单位账面仅仅是反映固定资产原值总额,未建立固定资产台账或卡片,日常资产管理工作与账务管理脱节、有物无账、账卡不符、账账不符、账实不符;③建设工程项目,如办公楼、教学楼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未及时决算,但已使用多年,工程支出仍挂在“在建工程”和往来账户中或仍在基建账户未及时结转存在大量账外资产。

有关国有资产管理论文

有关国有资产管理论文

有关国有资产管理论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有关国有资产管理论文范文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管好用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加强国家政权建设,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促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六大提出,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这是国有企业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乃至整个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任何大的举措都涉及国有产权管理和变动,构建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但是,长期以来,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程度不同地存在资产管理意识淡薄,产权关系不清,财产账实不符,账外资产量大,管理松驰,资产利用率低,处置随意性大,国有资产被无偿占用,浪费、流失严重等问题。

本文就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账实相符问题,结合本地实际谈一些肤浅认识。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一)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由于受习惯势力的影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一些单位没有制定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有制度也不认真执行。

账实不符、帐外设帐的现象十分普遍,造成了单位资产管理不规范和混乱。

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大部分是由国家财政拨款购置和无偿调入,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拨款的使用和资产的利用效率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导致部分资产长期闲置,甚至浪费和流失。

(二)大量资产闲置,使用效益低下。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大多数是由财政拨款单位使用,而财政拨款及决策时对单位资产存量、变动情况都不作内容审查,资产重复购置、盲目购置的现象十分严重。

加之受传统计划管理体制的影响,资产被人为地分割在各部门封闭运行,而不能随事业的发展变化作相应流动,致使资产闲置与资产短缺并存,资产的总体营运质量低下。

国有资产管理研究论文

国有资产管理研究论文

国有资产管理研究论文国有资产管理研究论文国有资产是一个国家的财富和资源,是国家的命脉和基础,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稳定经济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管理国有资产,提高资产效益,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国有资产管理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国有资产管理研究包括对国有资产的价值、使用、监管、流转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解决方案。

常见的国有资产管理研究主题包括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产监管、国有资产流转、国有资产收益和国有资产评估等。

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发挥国有资产的效益,一直是国家政府和相关部门关注的重要问题。

首先,国有企业改革是国有资产管理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国有企业是国家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加上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与现代管理的要求脱节,导致国有企业竞争力下降,效益不佳。

因此,加强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并灵活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方式,提高国有资产效益,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要之举。

其次,国有资产监管是国有资产管理研究的另一个重大问题。

目前,国有资产的监管问题存在多个方面,如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国有资产的规范运作以及国有资产的使用与流转等。

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审计制度,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管理,保障国家经济财产的积累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国有资产流转也是国有资产管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国有资产流转,包括了国有资产的量化、市场化、流程化和规范化等方面,国有资产流转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国有资产的资本化与现代化。

建议国家加强对于国有资产流转机制的规范,可以适当的减少国有资产的投资成本,将国有资产借助市场机制进行整合与再生。

第四,国有资产收益评估是国有资产管理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国有资产收益评估需要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对于部分大型企业,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利用公开、透明的方式进行评估。

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论文

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论文

论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12-000-02摘要加强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必然要求。

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构建一个产权明晰、配置合理、处理规范、管理有序,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充分发挥效能的国有资产监管模式,才能更好地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认真履行职能,提高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顺利发展奠定基础。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文章对此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在现代社会中,国家是承担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组织和管理重任的主体。

国家要做好这种组织管理工作,在全国开展宏观决策和宏观调控及宏观经济管理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否则就成了一句空话。

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又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直接的物质基础。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部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将促进社会朝着进步、科学、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精神财富的重要手段。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不仅是直接维护国家管理、维护国家资财的需要,同时也是构建社会文明、有序管理的需要。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国有资产,是国家产生以来资产存在的一种普遍形式,就是指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国有经济资源。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国有资产”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理解。

广义的国有资产。

是指国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法(草案)》明确指出:本法所称国有资产,包括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形成的资产及其收益,包括拨款、接受馈赠而形成的资产,包括凭借国家权利取得、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种类型的财产或财产权利。

狭义的国有资产,指经营性国有资产,即国家作为出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资本及权益。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减少国有资产新流失论文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减少国有资产新流失论文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减少国有资产新流失摘要:国有资产流失早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围绕国有资产流失的新形式,探索在新形式下如何应对国有资产流失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国有资产流失新形式新途径国有资产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经济。

但近些年来,国有资产流失甚多,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仅就国有资产流失的新形式谈点个人看法。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界定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有产权被非法转变为非国有产权,脱离国家监控,人为造成非正常损失;国有产权应得的利润转化为部门、单位和个人的利润;或被非法长期置于国家法定的监控体系之外,形成“体外循环”;或长期呆滞闲置形成损失浪费。

所以,国有资产流失实质上是指凡占有、使用和管理国有资产的单位和个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制度,以各种方式和手段,通过各种渠道侵占私吞、隐瞒挤占、截留转移、呆滞浪费、毁损破坏国家各种类型的财产或财产权力,或者本来应在国有经济主体内实现的利润,通过转移价格等方法流入到非国有主体中去。

二、国有资产流失的新形式前些年,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表现是,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的暗箱操作、私下交易、低价转让、隐匿资产等。

但是目前国有资产流失又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新花样、新方法、新手段,而且都披着合法的外衣,打着合法的旗号,甚至有的还被记在了单位和个人的成绩单与功劳薄上。

具体表现在:1、“扩张性流失”。

随着地方国有企业改制基本到位,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动向,那就是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快速扩张。

毫无疑问,那些资产规模较小、市场竞争激烈的企业,将最有可能被重组、被兼并。

因此,处于边缘化的企业,纷纷加大了对地方企业和资源的收购、兼并、重组步伐,试图以这样的方式快速扩充资产、扩大规模,避免被重组、被兼并结果的出现。

正因为如此,这些企业在扩张过程中就会过多地考虑企业规模的扩大和资产的增加,不计代价、不讲效果,在收购地方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过程中,接受了完全不符合市场规律的价格,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难点及解决路径论文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难点及解决路径论文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优化路径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国有企业的资产也在不断的积累,但是我国的国有资产法并不完善,对这些资产的管理也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明确且科学的管理机制,这导致国有资产的交易和转让存在很多漏洞。

因此,优化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解决。

一、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难点1.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很多国有企业仍然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资产管理监督机制,导致部分管理者不重视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甚至不按照规定行事,在处理资产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漏洞。

比如,某些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在进行资产的转让时,不按规定向相关的部门申报,从而导致一些国有资产在转让过程中产权关系不明确,甚至出现资产流失的现象。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管理者利用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低价出售甚至无偿出售国有资产,从中获取不正当的利益,这些都是监督机制不完善所带来的弊端。

2.重预算申报,轻日常管理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多数管理者重视预算申报,却忽视了最本质的日常管理工作。

国有企业的资产之所以特殊,就是因为其“国有”的特质,因此,我国相关法律中明确规定:国有资产的购买、使用以及维护都要按照相关的程序进行审批。

在实际工作中,多数管理者都可以做好申报工作,及时申请预算,但是对资产的日常管理却并不重视,管理工作不到位,这自然引发了国有资产处理中的很多问题。

3.内部资产管理不规范企业内部资产的处理包括三个方面:资产的配置、资产的使用和资产的处置。

企业的管理者作为资产处理的主体,在工作中却存在很多问题。

如在资产的配置方面,一些管理者常常不进行调查研究就随意对资产进行分配,导致很多资产不能物尽其用,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在资产的使用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的会计核算工作不到位,核算方法不够规范,因此资产不能得到妥善的管理;最后,在资产处置工作中,很多资产常常还未经过专业机构的价值评估就被低价处置,资产产权的转让也常常不按照正规程序,没有正规的审批文件。

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研究—事业单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学位论文

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研究—事业单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学位论文

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研究——事业单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近年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国有资产理论与实践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变化的过程中我国国有资产存在的问题, 也不断的体现出来, 这使得国有资产管理越来越让人们所关注。

一、国有资产的概述(一)国有资产的广义和狭义国有资产是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的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称。

国有资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以及收益、拨款、接受馈赠、凭借国家权力取得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种类型的财产及财产权利。

从广义上说国有资产一般包括:(2)国家以各种方式对企业投资及其收益等形成的经营性资产;(3)国家向行政事业单位拨款形成的非经营性资产;(4)国家依法拥有的土地、森林、矿藏、河流、海洋等资源型资产;(5)国家所有的版权、商标权、专利权等无形资产;(6)接受馈赠、吸收无主资产等依据法律认定的财产。

(1)狭义的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依据法律、主权取得或以资金投入、资产收益等形式形成的那部分具有保值增值等功能的财产和债权, 也可以理解为经营性国有资产, 它一般包括:(2)企业国有资产;(3)原本是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 后经过多种途径转作经营性资产部分;(4)国有资源中投入生产过程的资产。

本文所讨论研究的为广义中的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所占有、使用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

(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形成轨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脱胎于一个人口众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环境下。

从历史角度看国有资产是最初伴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顺利推进, 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 经过对剥削者的剥夺, 即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没收国民党和官僚资本家等手中掌握的资产, 将这些资产强制性地转变为国有资产, 完成国有资产最初的积累。

据估算, 当时没收的官僚资本按照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约为150亿元。

这笔资产包括了银行、铁路和占工业总额80%的近代工业。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措施浅析论文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措施浅析论文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措施浅析摘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作为资产管理内容中的一部分,其正确的配置管理对于提升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水平占据着重要地位。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种类繁杂、用途复杂且渠道多元化,尽管经过了多次管理体制改革,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与社会脱节、资产配置效率低等问题依然存在。

本文从我国当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深层次地探究有效的资产配置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

关键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改革,当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然而,配置管理仍存在诸如制度更新不及时、管理系统不够全面及工作推进力度不够等问题,面对当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的现存状态,在新形势下,应着力进一步地提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水平。

1 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现存问题事业单位是我国提供公共服务的主要载体,在促进我国当前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因为国有资产的重复建设、购置及利用率低下等原因,已成为我国资产配置中较难解决的一件工作,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1.1资产使用效益较低我国财政部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有明确的规定,但现实中,一些事业单位并未严格依照相关规定规范单位收益等方面的配置。

长时期来,事业单位常常只关注国有资产的使用、占用以及处置,忽略单位资产和财务的管理,这直接导致资产浪费,造成资产使用率极低。

加之一些单位低价出租及无偿出借较为普遍,这些都直接导致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整合、使用、共享效益较低。

1.2资产配置不合理、不均衡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重复、随意购置的现象较为普遍,同时,各单位所占资产和承担业务不同,直接导致了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失衡,尤其是人均资产,不同单位、不同部门、不同级次、不同地区这种差距更为明显。

国有资产管理研究论文(7篇)

国有资产管理研究论文(7篇)

国有资产管理研究论文(7篇)标题1:国有资产管理背景及历史沿革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有资产管理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也成为当前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公众和学者热议的话题之一。

本篇论文主要从国有资产管理的背景和历史沿革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来分析国有资产管理的背景。

在政治方面,中国自1949年成立以来一直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也逐渐得到完善。

经济方面,随着国家推进市场化改革、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小企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国有资产的管理背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社会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民众对国有资产的权益保护、监督等方面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强烈。

其次,我们需要对国有资产管理的历史沿革进行深入了解。

国有资产管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改革开放初期。

1983年,《关于国营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和管理的通知》和《关于贯彻国家工业计划管理条例的通知》等文件先后颁布,建立了国营企业的收益分配制度和计划管理制度。

1986年颁布的《国有资产管理条例》更是对国有资产持续进行监督和管理,规定了各级政府和企业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责任,对于国有资产的交易、使用和处置也做出了详细的限制和要求。

随着国家不断加强对于国有资产监管的力度,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体系也得到了不断优化和完善。

毕业总结:通过对国有资产管理背景及历史沿革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到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企业要充分认识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积极落实企业的责任义务,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政府也应该加强对于国有资产的监管和管理,保障国家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标题2:国有资产经营与监管模式的研究分析国有资产的经营和监管模式是国家资产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

本篇论文主要从国有资产经营和监管两个方面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对国有资产的经营模式进行研究分析。

分析国有资产管理核算中需注意问题论文

分析国有资产管理核算中需注意问题论文

分析国有资产管理核算中需注意的问题国有企业的在运转良好与否的过程中关系到我国的国民生计,是我们国家现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的支柱和基础。

所以在市场的经济条件下,。

怎样加强对国有资产的核算管理,在确保国有的资产保值与增值与保值的前提下,同样也对在促进国有经济的发展与壮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将会对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产生一个重大而且深远影响。

就现阶段的情况来看。

我们国家实施国有资产的管理核算正在一个改革发展重要的时期,存在很多的不容小觑的问题,需要我们注意其中的问题和所在弊端,进行一个进一步的完善工作。

一、国有资产的成本控制核算、管理的问题一方面是有现在一些的地区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核算工作认识的不够充分,导致一些国有资产的企业制度还不够的健全。

核算、管理核算只是流于一种形式,用于管理、核算的方法也是十分地的陈旧,没有被深入的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去,没能很好的去发挥国有资产在的管理核算在国有资产的成本控制上的作用。

另一方面是很多的国有企业的单位之中,对国有资产底细不清楚,最终导致账目的细化程度不够,国有资产的漏洞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流失现象,对国有资产的成本控制中管理、核算不到位,这样存在了很多资产的成本过于高的现象,增强了我国国有企业运营的负担。

二、国有资产的运营风险核算、管理核算的问题风险性和效益的共存,是当今市场经济一个基本的特点。

不论是国有资产的运营企业还是私有的资产运营企业,都有一定的运营风险的存在。

在国有资产的方面有一部分的国有企业资产运营的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并没有充分的意识到在资产风险中的重要性,其主要的原因就是习惯性的利用不健全的相关管理机制和法律的漏洞想尽办法去规避风险的责任,同时也是国家的执行的力度不够等原因。

而且在国有资产核算、管理核算中运营的方法陈旧而机制不健全,不容易与现代化经济深化的发展相互适应,致使核算、管理核算的机制遇到很大阻碍。

我们国家实施市场经济的体系时间相对较于时间短,。

国有资产管理中问题与对策论文

国有资产管理中问题与对策论文

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12-000-01摘要随着我国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成为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就如何确保国有资产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对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有所帮助。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对策国有资产管理是指国家对国有资产的形成、使用、和处置全过程的管理,它是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是当前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同时也代表着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当前不健全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使一些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上的认识不够清晰,存在着职责不清、管理松懈等众多问题。

其中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实物资产的管理不规范、不及时在对实物资产进行管理时,由于许多企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基本建设完成之后,没能及时进行竣工决算,对新增资产没能及时登记,对报废资产没有进行及时的处理,对国有资产的报批、捐赠、出售和调拨,没能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或者对一些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各种材料等登记不健全,造成帐帐、帐卡、账实不符。

对于一些重大工程项目和设备的购置缺少相应的市场调查、和内外部专家的评审,更没有执行严格的立项、可研、决策程序,导致决策失误,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损失。

2.在现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由于受到过去经济体制的影响,一些单位的国有资产防范意识不强,其防范机制不够健全,缺乏依法保护单位利益,规避风险的意识,以采购物资、联营、多种经营等方式,向单位和个人借款,并长期挂账。

或者长期单方违规挂账、虚增收入,费用长期不处理,素以核销债券,从而导致虚盈实亏和潜亏挂账现象的发生。

另外,由于缺乏明确的催收、回收和报告等责任追究制度,各部门人员之间的职权划分不明确,对于已经形成的清理催收不利,尤其是在进行人员机构调整时,各项业务没有交接,造成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资产论文国有资产管理论文
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分析
国有资产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经济资产,二是物质资产。

国有资产最大特征就是这两种资产所有权都属于国家,即以国家的形式掌控。

国有资产是国家存在的保障,是国家统治机器物质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国家所要履行职能就不可能得到实现。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国有资产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克服“市场失灵”,也可以对经济活动经行干预。

国有资产不仅可以维护市场的正常运行和经济均衡发展,纠正市场运行的“偏差”也可以提供私营企业不愿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此基础上,国有资产对市场经济的作用很大,是我国市场经济运行的保证。

一、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弊端
其一,国有资产缺少实质上的所有者。

依照我国现有的管理制度以及相关法规,不管是在中央还是地方,都无法在法律层面上找到国有资产的实质所有人,即缺少法律主体。

我国目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实行国有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管理,企业自主经营的体制。

从客观上来说,国有资产的所有人是很明确的,所有人即全体人民。

但是归之于实际,这就出现了逻辑上的错误。

因为这会出现一个问题,人人都是所有者,但同时人人又都不是所有者,在“人人”这个内部,没有人来为国有资产负责。

这就在实际层面导致我国国有资产的实质所有者缺失“出资人缺位,责任主体不明”。

在我国政府内部,有七个部
门宣称是国有资产终级所有者,也宣称对国有资产负责,这七个部门包括财政部、人事部、组织部等。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财政部负责国有资产的财政,人事部负责国有企业的人事,导致国有资产内部权力分散,各负责各的,在实质上造成国有资产所有者主体多元化但是对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却不承担明确的责任,形成事实上国有资产无人负责的局面,缺乏一个明确的人格化的代表来履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

其二,国有企业职能不明。

政府是国家经济体系的公共管理员,其主要职能是给社会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

只有把国家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来来管理,才能提高我国政府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效率。

国家可以设置专门的政府机构来管理国有资产,这个机构的主要职责就是代表全国人民监督资产经营和对所有权进行管理。

这里对国有资产的经营只是起监督的作用,实质的经营权则交给相应的企业自身这个主体。

但是在现实情况中,也就是在我国现有体制之下,代表全国人民进行管理和监督的机构,并不是专门的政府机构,而是相关中央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

这些管理者未将所有权和经营权经经行细分,在管理和监督的情况下,往往又对企业主体所进行的经营活动进行干涉,造成国有企业职能不明。

这就是现实中所说的政企不分。

即政府的权利和企业的权利没有很好的分开,而政府往往抢了企业应有的权利,导致企业则成为了政府相应行政机关的附属物。

在此情况下,党和政府对此状态进行了多次改革,但实际效果还是不够明显,国有企业的职能还是不够明确。

其三,条块分割,流通不畅。

我国国有资产庞大,而且分布的地域也非常广,这导致中央部门以及地方政府所管理的国有资产可能会存在重叠。

在现实中经常看到,相同的国有企业,只是所属的部门不同或者所属的地域不同,就会出现相互竞争,相互牵制的情况。

相互牵制这种情况很常见,在有的地方也很突出,例如,部门保护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关起门来,不与外界联系,这就是恶意竞争,违反了竞争的法则。

竞争一方面可以促使国有企业相互之间兼并联合,使我国国有企业不断壮大,另一方面也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这些对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和发展都很有益处。

条块分割,流通不畅是我国国有资产自身的一个大问题,如果不能彻底处理好部门与部门,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将阻碍我国国有资产的管理,不利其做大,做强。

二、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其一,分级代表。

这是新时期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

新时期国有资产的管理方式,首先就要明确国有资产的所有人,必须在法律层面找到一个实质所有人,而这个所有人就是国家。

在国有所有的基础上,国家政府机构再建立相应机构来履行出资人职责,并拥有相应的所有者权益,但是在另一个层次上,也要做到权力和义务的完美统一,不可偏废。

分级代表既是将这个机构分级来建立,不仅在中央部门建立相应机构,在省级,市级地方政府也建立相应的机构,以实现分级代表。

这些分级机构不仅拥有管理相应企业的财政权利,对于人事以及组织也有权利进行管理。

这种分级代表机构的建立,是我国新时期国有资管理模式的核心,不仅明确了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主
体,以及相应权利和地位,也明确了不同层次出资人的出资范围。

根据现有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对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领域的国有资产及国有企业,由中央部门履行出资人职责,这个中央部门专指国务院。

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国务院确定、公布。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对由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以外的国有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

其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企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公布,并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其他由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企业,由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确定、公布,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其二,分层运营。

国有资产的管理,也涉及到管理效率的问题,而分层运营则能最大限度的解决好国有资产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

在一定层面上而言,国有资产的所有人,都拥有一个消极拥有者,就是全国人民,虽然其是国有资产真正的所有人,但是并不在其中发挥效用,因此是消极的所有人。

在此基础上,则需要一个“人“来代表全国人民发挥相应的效用,而政府就是这个”人“的最好选择,也是各国通用的法则。

但是,随之而来的就会造成企业职能不明的问题,因为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权代表,如果直接实施对国有资产的控制,往往就会形成政企不分,不仅造成企业职能不明,也会造成国有企业运行的低效率。

世界各国为了应对这个问题,想了很多相应的办
法,但是突出的共同特征就是:分层运营,既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控股公司——具体国有企业”三层运营模式,也有“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授权经营的企业集团”两层运营模式。

这些已有的经验为我国推行的分层运营模式提供了很好借鉴作用,同时也为我国解决国有资产管理效率低指明了方向。

其三,分类监管。

这是我国新时期进行国有资产管理的前提。

我国国有资产类型各异,企业性质也各有不同,如果采用统一监管措施,必然带来管理上的不便。

对国有资产的监管,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国有资产制定相应的监管策略,分类监管要求做到不同对待,对不同国企的管理,要结合客观实际,以实际情况为标准,进行有效的管理。

分类监管,也指对国有资产的内部监管,以解决“条块分割,流通不畅”这个问题。

对个地方政府的国有资产分类监管,协调发展,在制度上和法律上明确国有资产之间不能相互牵制,各自为政,应该有整体的思想,发挥整体性,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分类监管是我国新时期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重之之中,必须努力实行,提高我国国有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完善措施
其一,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国有出资人制度。

在首要层次上,国有资产的有序发展,是控制权和所有权进行分离,在次要层次上,由于国有资产的性质,出资人容易缺位。

在此基础上,建立国有出资人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已成必然。

其二,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行有效的考核,分出优劣,从而调动经营者的劳动积极性。

国有资产在新的社会形式下,必然不断提高其安全性,这就要求不断提高其增值能力,这也是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的出发点。

在所有权和控制权明晰之后,必然对国有资产的经营状况进行审查,分出优劣,才能促使经营者有效地对企业进行相应的管理。

只有这样,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才能具备良好的发展方向,提高我国国有资产的竞争能力。

其三,建立国有资产收益预算制度,切实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

对国有资产的收益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一项重大要求。

如果长期弱化对收益的管理,将对我国国有资产的发展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一方面会使我国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也会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作用,如果国有资产不能顺利履行对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也难以顺利开展。

国有资产是我国经济健康、良好发展的必要保证,其调节作用,不可忽视,国有资产收益预算制度的建立,将大大提高国有资产这方面的能力,彼此长期重视。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前景大好,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这和我国国有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是如何更好的管理我国国有资产是一个长期需要党和政府去思考的问题。

只有处理好这个问题,我国国有资产的管理才能迈上新的台阶,也只有这样,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刘玉平:《国有资产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杨淦、邓聿文:《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资产管理》,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年版。

[3]郭复初:《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问题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王鸿国:《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构建论——经济与法律视角的制度分析》,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