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中国环境科学_投稿要求

合集下载

关于《中国环境科学》网上投稿的通知

关于《中国环境科学》网上投稿的通知
1 期
黄蓉姿等:正交实验选择纤维素酶产 生菌的最优综合培养条件
15 3
组 合为 3 mgLMg O 、2 mgLC C2 N 0 / S 4 0 / O 1 、C P比
烟 杆的 降解 效果 [.环境 科学 学报 ,003() 4 —5 . J 】 2 1,03: 9 55 5
[] 何 品 晶, 疆, 凡, . H 值 对 有机垃 圾 厌氧 水解 和酸 化 9 潘修 吕 等 p
[】 曾 科, 2 高健磊, 陈四州, 含纤维素废水生物水解的应用研究 等.
[.重庆 环 境科 学,0 32() 6 3. J ] 2 0 ,55: —8 3 [】 梁 越 敢, 3 郑 正 , 龙 眠, . 发酵 对 稻草 结 构及 产 沼气 的 影响 汪 等干
件研 究 [.厦 门大学 学报 ,054() 0 —1. J ] 2 0,41: 7 11 1
解机理 [.环境科学, 042 () 19 . J ] 2 0,51: —4 9
参考文献 :
[】 苗庆 显 , 梦华 , 清 华. 纸 造 纸废 水 处 理技 术 的现 状 与 发展 1 秦 徐 废
【 . 国造 纸,0 5 41) 55 . J 中 】 20 , (2: — 8 2 5
7 5 7 9 9— 9 .
菌生 长规 律研 究 [ .生物 技术, 0 71() 9 7 . J ] 2 0,72: — 2 6
【】 黄蓉 姿 , 泉 , 邕文 , . 水 处理 系统 中纤维 素 酶 的诱 导形 6 万金 马 等 废
成及 调节 控制 【.造纸 科 学与 技术 ,0 3() 2 5 . J ] 2 1,02: — 5 l 5
为 4051 0 ::、CONH2 : CII f ) NH4 = : 2 2的混合 氮 源 、

《环境科学》格式要求

《环境科学》格式要求

《环境科学》改稿格式要求1. 修改稿采用A4纸,正文用5号宋体激光打印,文章各级标题左顶格。

2. 修改稿结构请依次按以下形式组织:①题名:(二号黑体);论文题名要简练并准确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超过20字,题名中应包含关键词,少用或不用副标题。

英文题名实词首字母应大写。

②作者姓名:(小四宋体);多位作者署名之间应以逗号分隔,通讯联系人用“*”号标注。

如第一作者为通讯联系人则不用“*”号标注。

③作者工作单位、城市、邮政编码:(小五宋体)。

应包括单位全称、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省市名之间应以逗号“,”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括起。

示例如下: 韩英会1,2,3,王鸿1*,李康2,刘民3 (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 100085;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3.东北电力集团公司,沈阳 110006)④摘要:中文摘要不少于300字,以第3人称写。

摘要内容包括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包括主要数据)和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摘要二字用小五黑体,内容用小五宋体)。

⑤关键词:关键词5~8个,一般不少于5个。

应尽量使用主题词,应避免将词组作为关键词。

(关键词三字用小五黑体,内容用小五宋体,用“;”隔开)。

⑥中图分类号:请按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中的分类,确定论文的类别。

(若有困难,由编辑确定);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由编辑确定),以上三项标题为六号黑体,内容为六号宋体。

⑦英文题名(字号12P ),作者姓名的英译文(10P):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如下写法: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

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应连写。

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名字不缩写。

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

示例如下: ZHANG Ying (张颖),WANG Xi-lian (王锡联),ZHUGE Hua (诸葛华) 作者单位的英译文(9P),应在城市名及邮编之后加列国名,其间以逗号“,”分隔。

《中国环境科学》简介和投稿须知

《中国环境科学》简介和投稿须知

《中国环境科学》(月刊)1981年创刊,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学报级综合性学术刊物。

《中国环境科学》近年来对环境科学研究领域中的诸多学科如环境地学、环境化学、环境生
态学、环境医学、环境工程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各种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分析及其防治;对区
域环境的综合整治与规划;以及对全球环境问题等多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综合报道,反映了
中国环境科学的发展方向、研究水平、最新成就与突破性进展。

投稿须知:
1.论文要求word电子文档,文稿格式要符合标准论文格式,文章内容要求原创、严禁抄袭。

同一篇稿件切勿一稿多投,否则后果自负。

2.投稿请在论文后面注明作者简介(姓名,性别,籍贯,学历,职称,研究方向,从事的
工作)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方式,方便网站工作人员及时与您沟通联系或
快递期刊。

通信地址格式如下:××省××市××县××路××号+单位名称,邮政编码,联系电话。

3.编辑部会及时处理所投稿件,一般审稿时间为3-4个工作日,核心期刊稿件为一周左右。

4. 编辑部根据期刊不同的版面要求,有权对稿件进行适当修改。

《环境科学导刊》征稿简则

《环境科学导刊》征稿简则
பைடு நூலகம்
杨亚欣
苯和甲苯的性能 比较 [ ] j .环境科学学报 , 0 1 2 ) 20 ,(1 . [ 9]王 丽萍 , 周敏 , 士龙 ,等.高性能生物滴 滤器 净化甲苯气体 何
的试 验 研 究 [ ] J .环 境 T 程 ,20 ,2 ( ) 04 2 3 . [O] 张林 , 欢 林 , 1 陈 柴红 .挥 发 性有 机 物 废 气 的膜 法 处 理 T 艺研 究
4 .文 内标题 序号 、层次按 国家统一 标准用 阿拉伯数 字连续 编号 ; 5 .严 格按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法 定计量 单位》 标 称 ,表 达量值 时一律使 用 国际符号 ;
6 .附图及 网内文字 、字母 、数字等 均清晰 、规范 ;
7 参考文献标 注齐 全。 .
来稿 文责 自负 ,本 刊编辑可 作必要删 改 ,一 经选用 即酌付稿 酬 ,并 赠 当期 刊物两本 。因人力 有限 ,来
《 环境科 学导 刊》 是云 南省环境 保护 厅 主管 ,云 南省 环境 科学 研 究 院主办 的学 术类 环境 科 技 双 月刊 。 刊物力求 反映环境科 学 的研 究成 果 、应用 技 术 、新 理论 、新方法 ,活跃 学术 气氛 ,促进学 术交 流 。 《 环境
科学导 刊》 设置 有 科研 专 题 研 究 、环 境 管 理 、水环 境 保 护 、生 态环 境 保 护 、污染 防 治 、污染 治 理技 术 、 农 业环境保 护 、环境 与人体 健康 、环 境监测 、环境 影响评 价等栏 目。欢迎 广大作 者惠赐文稿 。为使 杂志严
谨 、规 范 ,特对来 稿作如 下要求 : 1 文章论点 明确 ,数据准确 、可靠 ,文约字 简 ,以 80 . 0 0字 以内为宜 ;

环境科学学报文献格式

环境科学学报文献格式

1、投稿时务请填写投稿者详细准确邮政地址,邮编,手机,固定电话,电子邮箱。

关于稿件的重要信息除作者可在网站查询外,我刊还将通过电子邮件通知作者。

2、本系统不接受作者、文题完全重复的投稿。

如果退稿后重投,请在投稿界面的稿件类型中选择“退后重投稿”,并及时电话通知我刊。

3、特别提示:鉴于我刊来稿量较大,请作者投稿前仔细修改文章。

并由通讯作者把关确认文章格式与我刊规定相符;全文学术观点和文字表达无误;数据及图表正确无误;名词术语规范;统计学处理正确;法定计量单位正确;参考文献与原文逐一核对并按本刊的规范编排准确无误。

对格式与我刊不符的来稿,我刊将直接退稿,作者需重新修改文章格式直至完全符合后再投稿(往复修改会耽误文章审稿和发表时间,请确认已经完全符合投稿要求,格式与我刊发表文章完全一致再投稿。

请仔细阅读以下《环境科学》稿件写作要求,确认已完全理解并遵照执行。

)4、投稿文件超过2M的作者必读《环境科学》稿件写作要求《环境科学》稿件各部分的排列顺序为:中文题名,中文作者及单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作者及单位,英文摘要与关键词,正文(一般包括引言,1材料与方法,2结果与分析,3讨论,4结论),致谢,参考文献。

请在中文摘要及关键词下给出以下内容: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题名论文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内容,为方便检索系统收录,一般不超过20个字;题名中应包含关键词,少用或不用副标题;应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作者姓名与单位文章的署名人及单位应是对文章全部或部分内容做出主要贡献并能对文章内容负责的人和单位。

多作者署名的文章应注明通讯联系人。

通讯联系人用“*”号标注。

如第一作者为通讯联系人则不用“*”号标注。

作者姓名与单位应中英文对照,分别排在中英文文题之下。

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应连写。

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名字不缩写。

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

《环境科学研究》投稿须知

《环境科学研究》投稿须知

《环境科学研究》投稿须知第一篇:《环境科学研究》投稿须知《环境科学研究》投稿格式及要求来稿请务必做到清稿、定稿,研究论文所报道的必须是原创性研究成果,并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属于国内或国际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及应用领域的前沿课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或工程开发应用价值,实验方法/技术路线合理,数据可靠,推理严谨,结论明确;无政治思想及国界、国名等错误,不涉及保密问题(请参考《环境科学研究》征稿简则).☆选题:针对国内外相关领域前沿或热点研究,应从研究对象的实际应用和研究区域的实际污染现象出发,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研究成果能引起同行的广泛关注.☆题目:是文章的点睛之处,要紧扣主题,简明扼要,但要有足够的信息,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亦方便检索;应避免使用大而空的题目,最好不用“…的研究”、“...的初探”等,不建议使用副标题,字数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并附英文题目,英文题目实词首字母应大写.☆作者及单位:一般不超过7人,仅限直接参与者或具体指导者,并能就论文内容进行答辩者.凡署名有院士或外籍学者的稿件,必须有他(她)们的签字或签署意见.作者署名顺序在投稿后不得随意更改.为论文提供帮助的其他人可写在致谢项下.作者工作单位须使用全称,并标明所在省、市名称及邮政编码(需中、英文对照).来稿作者不止1位且第一作者非责任作者或为研究生时,须指定责任作者(研究生稿件的责任作者应为其导师),并在其姓名的右上角加*号.需提供第一作者和责任作者的简要情况[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仅限责任作者填写),E-mail.],另需提供责任作者固定通信地址、电话、手机及E-mail.☆中文摘要:采用报道式文体,应反映论文的主要创新内容,给出重要结果和数据,并有自明性,包含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要素,能够脱离全文阅读而不影响理解.尽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词汇、特殊符号和公式.在写作上要精心构思,文字表述需规范准确,随意从结论中摘出几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不能出现参考文献序号,字数应控制在300~400字.☆英文摘要:必须确保英文摘要的可读性,应符合国际英文表达习惯,避免中国式的英文,要求作者重视对英文摘要的润色,英文无语言文字错误,更需请本专业英语好的专家协助撰写,详见本刊《摘要的写法》.[特别提示:通知修改后返回稿件中的英文摘要必须是经过严格润色过的.为确保和督促这一过程的实施,请作者提供已经润色的依据:①润色者的亲笔签名或作者与润色者往返的E-mail等通讯过程(打印稿);②润色过程稿(显示修改的痕迹)(打印稿);③润色者的背景材料(打印稿);④润色者以英文在本专业国际期刊上发表的文章的题录,包括作者、文题、刊名、出版年、卷、期、页(英语母语专家不需要提供该项)].☆关键词:列出3~8个,中、英文关键词须一一对应.关键词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提供的规范词,文中题目提到地名时须将其列为关键词.英文关键词全部用小写(人名、地名、缩写等例外),关键词之间用分号相隔,结束处不使用标点.☆正文:稿件请按《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的规定撰写.格式按引言/前言(不列出该标题)、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的格式书写;标题按层次分别编号(如一级标题1,二级标题1.1,三级标题1.1.1,四级标题1.1.1.1).0 引言: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文章对读者的吸引力.在引言中应简要回顾文章所涉及到的科学问题的研究历史,简要介绍相关理论或研究背景.需列举相关的参考文献,尤其是近2~3年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成果.应非常明确地给出研究目的、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以及与以往研究的不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作者要解决的问题 [引言部分不加小标题,不必介绍文章的结构].试验研究:试验设计应针对研究问题或从实际应用出发,工程类的应针对工业化操作参数选取实验参数,不能与实际出入较大;技术路线要有针对性,相关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不应存在疑问;处理方法在实际中应具有可操作性;各试验系列的筛选应科学、严谨;文中数据的有效数字位数均应正确使用并统一,全文(如中、英文摘要、图、表、讨论、结论等)引用的数据应确保一致.1.1 材料和方法:主要是说明试验所用的材料、方法和研究的基本过程,应描述清楚,引用相关文献,使读者了解研究的可靠性,也使同行可以根据文章内容验证有关实验.实验设计合理,有新意,对照设计科学,技术方法有改进,在常用方法的基础上有创新,数据真实可靠,统计方法正确,统计学符号书写规范,样本充足.1.2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①对样品的采集、分析和解释应采用由相关部门批准或国际上认可的整套的技术方法和规范,以可比于其他研究结果;②保证样品采集时间和样品量,使主要污染物能顺利检出,准确掌握实际污染状况.1.3 结果与分析:对相关原因进行合理、深入的解释;对机理能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对多种方式或方法的研究应提炼共性;与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1.4 讨论与结论:要有新发现、新见解;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讨论和结论应该由观测和实验结果引申得出,并注意与其他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切忌简单地再罗列一遍试验结果.模型应用与模拟研究:①模型推导应严谨、细致,不应存在漏洞,并有大量数据支持;②模型应用时应注重其参数和边界条件的适用性,应根据实地污染状况选择合理参数,使研究结果可与其他研究对比;③对于管理类论文,应注重环境管理的实际应用,不应偏于理论化或仅提供方向性或定性的指标体系和概念框架,应注重实例研究;④模拟时应保证与研究区域或研究对象的实际状况相符.物理量、单位及符号: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不得使用已废弃的物理量和单位符号.如:wt%,vot%,mol%等属不规范的符号,它们的规范符号分别为质量分数(w),体积分数(φ),摩尔分数(n);已经废除的克分子浓度(M)、当量浓度(N)、达因(dyn)、千克力(kgf)、毫米汞柱(mmHg)、标准大气压(atm)、卡(cal)等单位,不得继续使用.不能用ppm,ppb等缩写词作单位,ppm用10-6,ppb用10-9表示.物理量符号必须用斜体(pH例外,用正体)表示,对于矢量和张量,还应使用黑斜体;图的坐标和表的栏目采用物理量符号和单位符号的比值表示,如:t/min,c/(mol/L).单位一律使用单位符号,不得写汉语名称.对于“升”和“毫升”统一写为“L”和“mL”.各种外文字母必须用印刷体书写,单位符号与数值之间要留空格.西文符号及文种、大小写和上下角标须规范并层次分明.☆表格:应有中、英文对应的表题,内容需简练.表格只能用在比文字表达更精炼的地方,用阿拉伯数字依次标号,并置于文中提出的段落处,务必使用三线表.表格应尽量满足本刊要求(单栏80 mm,双栏170 mm,页面170 mm×245 mm).通常应放在文中一页内.层次应尽量简单,避免内容太多的大表和在表中使用化学结构式.☆插图:应有中、英文图题且相对应.可根据图的复杂程度和大小分为单栏和通栏图,单栏图宽为70~75 mm,通栏图宽为130~160 mm.函数图务必注明纵、横坐标轴的名称和单位,标值短线(刻度线)应指向图内.图例应采用易区分的标识,如“• × ◦◊”等,避免采用粗、细线条加以区分.地图须标出经、纬度和指北向.(特别提示:对于文中出现的彩图,均将按照作者同意按彩色出版处理,并将加收因出四色胶片及四色印刷等另外支出的费用)☆基金项目:论文应有国家、省部级政府部门或各级基金类课题支持,非基金/项目资助的也需给出研究经费来源.☆参考文献:文献引用采用顺序编码制.作者应在文中对国内外同行发表的相关论文,特别是近期的研究成果给予充分地反映.引用文献应来源于国内核心期刊和国际知名出版物,文献总量应不少于18篇,并须有近年发表的外文文献.鼓励作者引用与论文相关的本刊近2年发表的文章.对文中所引参考文献,作者均应认真阅读过,并对文献的作者、题目、刊物名称、出版年、卷、期和起止页码等核实无误,电子版文献须注明“引用日期/发表日期”,切忌发生转引二手文献的不负责任的做法.所有参考文献均应在正文中有出处(以“[序号]”或“[序号-序号]”的形式标注在文内),且按在文内被提及的先后次序顺序编码.待发表文献请勿引用.文献有多个作者的需列出前3位作者姓名,之后加“等”.外文著者应姓前名后,并删去名的缩写点.具体格式请参考《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以下为部分摘录:专著:[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M].其他责任者.版本项(第1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对于电子文献,文献类型标志项改为[M/OL],后续还应提供:[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期刊:[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对于电子出版物,后续还应提供:[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报告:[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R].所在地:机构名,出版年:起-止页码.文集:[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M或C].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版本项(第1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对于电子文献,文献类型标志项改为[M/OL或C/OL],后续还应提供:[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报纸:[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对于网络版报纸,文献类型标志项改为[N/OL],后续还应提供:[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标准:[序号] 主要责任者.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年.专利:[序号] 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对于电子专利,文献类型标志项改为[P/OL],后续还应提供:[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学位论文:[序号] 主要责任者.论文题目[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起-止页码.电子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其他题名信息[EB/OL].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第二篇:环境化学-投稿须知页边距上下左右各2cm论文题目*(二号黑体)张三1 王小二2**(四号楷体)(1 工作单位,城市,邮编; 2 工作单位,城市,邮编)(六号宋体)摘要××××××××××××××××××××××××××××××××××××××××××××××××××××××××××××××××××××××××××××××××××××××××××××××××××××××××××××××××××××。

环境科学类外文期刊投稿指南

环境科学类外文期刊投稿指南

环境科学类外文期刊投稿指南
投稿前准备:
1.研究主题和方法的选择:选择与期刊的研究领域相关的研究主题,
并确定合适的研究方法。

2.文献综述:对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理解研究前沿和现
有的研究缺口。

选择合适的期刊:
1.研究领域匹配:选择那些与你的研究主题和方法相关的期刊。

2.影响因子和期刊声誉:考虑期刊的影响因子和声誉,以确保你的研
究能够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3.期刊政策和要求:了解期刊的投稿政策和要求,包括投稿格式、文
献引用风格等。

撰写稿件:
1.文章结构:按照期刊的要求撰写文章结构,包括摘要、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等部分。

2.语言表达:使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表达研究主题和结果,避免太多
的领域专有术语,以便读者容易理解。

3.数据和图表呈现:用清晰、简洁的数据和图表来呈现研究结果,确
保能够支持你的结论。

投稿和修改:
2.审稿过程:根据期刊的审稿流程,进行同行评审。

接受同行评审的建议,并对稿件进行修改和完善。

3.投稿纪律:在提交和审稿过程中遵守期刊的要求和规定,保持良好的投稿纪律。

审稿和出版:
1.审稿反馈:在收到审稿意见后,认真阅读审稿人的意见并回复,做出相应的修改和改进。

3.出版规范:遵守期刊的出版规范,包括文献引用格式、图表格式等要求。

总结:
投稿外文期刊需要仔细选择适合的期刊,进行合适的撰写和修改,并且遵守期刊的规范和要求。

只有高质量的研究才有可能被外文期刊接受并出版。

《中国环境科学》投稿要求.

《中国环境科学》投稿要求.

《中国环境科学》投稿要求《中国环境科学》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学报级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的任务是紧密围绕我国重大的环境问题开展学术研究与讨论,包括环境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环境战略思想、环境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区域性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等.本刊欢迎全国各地、各部门环境科学工作者、大专院校从事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教师、学生和科技人员踊跃投稿.题名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选择关键词,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结构式和公式.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字(超过20个字的中文题名,需拟一个20个字以内的简短题名供书眉刊用;必要时可加副题名),相应的英文题名不超过10个实词.作者、工作单位、地址按国家相关标准署名,有中、英文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编.英文摘要中的邮编之后要加国名.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写法:ZHANG Ying(张颖),WANG Xi-lian(王锡联),ZHUGE Hua(诸葛华).摘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出现图、表,冗长的数学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缩略语.包含要素: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其他.字数:100~300字.关键词3~5个(最多不超过8个),中英文关键词一一对应.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中图分类号和文章编号由编辑部给定.文献标识码本刊分A、B、C三种,请按要求标出: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特约评论).正文论文按引言(不单列标题;用200~300字阐述开展本工作的目的,理论基础和与本题有关的国内外进展情况及本工作的创新及特色,但无需对主题开展全面回顾,也不要述及研究的数据和结论)、方法、结果、讨论与结论的格式书写;研究报告、成果报道需加盖单位公章;文章标题层次为:一级标题1,二级标题1.1,三级标题1.1.1;与本题目无关及无实验依据的论述与结论、常规的数理公式及化学方程式不应包括;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同一单位在全文中写法一致,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表达量值;用铅笔标出公式中符号的文种,并写清字母、符号的大、小写,正、斜体;注出上、下角的字母、数码和符号.表有表序、中文表题、英文表题;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及单位的国际符号;只附最必要的表,置于文中提出的段落处.图提供计算机绘制、激光输出图,最好用Excel作图.双栏图的横坐标约为3.5~4cm,纵坐标约为2.2~2.5cm;有图序、中文图题,英文图题;横、纵坐标要有说明文字及单位的国际符号;照片要黑白清晰、层次分明;只附最必要的图,置于文中提出的段落处.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编文献序号,在引用处的右上角用方括弧[ ]标出;列出主要参考文献.格式: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b.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d.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e.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f.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g.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h.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承担过主要项目名称(获奖情况),发表论文总数.致谢只对协作者和提供材料的相关人员表示谢意.其他版面费标准: 300元/页.提前发表的论文的版面费另议.投稿方式网上投稿。

环境科学学报投稿须知

环境科学学报投稿须知

《环境科学学报》投稿须知本刊是环境科学类学术月刊,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

本刊力求及时报导国内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新近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跟踪最新学术进展,推动我国环境科学事业的蓬勃发展。

本刊采取主编约稿和作者自由投稿2种方式组稿。

本刊要求自由投稿的研究论文所报导的必须是原创性研究成果,有关理论或技术的综述/评述/进展类的自由投稿,本刊不予受理。

本刊稿件录用原则是:1)要求来稿选题新颖,具有开拓性或创新性,属于国内或国际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基础理论/应用基础/应用研究方面的前沿课题;2)所报道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或工程开发应用价值,能够引起本学科同行的广泛关注;3)所报告的实验方法/技术路线合理,数据可靠,推理严谨,结论明确;4)论文写作规范,无政治思想错误,无国界、国名等错误,不涉及保密问题,无抄袭或一稿多投问题。

为执行出版领域相关国家标准,贯彻国家新闻出版署、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有关期刊编辑出版的标准和规范,本刊制定了具体的稿件格式要求。

若来稿不符合本刊格式要求,则不予送审。

请作者投稿前认真查阅本刊现刊,或登录本刊主页查询《稿件格式要求》。

投稿方式:请作者登录本刊主页后,在左侧的作者登录区内按提示进行用户注册和投稿;自2006年5月1日起,本刊不再接受电子邮件投稿及打印件邮寄投稿。

本刊声明事项:欢迎作者投稿前登录本刊主页查询投稿要求。

如仍有疑问,亦可直接打电话或发E-mail直接向本刊编辑部咨询。

邮政地址:100085 北京2871信箱;咨询电话:(010)6294 1073;电子邮箱:hjkxxb@;网页地址:http:// 。

《环境科学学报》对稿件各部分内容的要求1.论文题名:论文题名要简练并明确反映论文内容,一般在20~25字以内;题名所用每一词语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应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2.论文摘要:摘要应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以第3人称写,避免使用“本文研究了……”、“作者研究了……”等字样;摘要应以过去时态阐明研究工作的目的、实验方法或研究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其重点是结果和结论;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全文也能够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包含与论文同等数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亦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摘要应做到文字精炼、准确,避免自我评价,篇幅一般控制在500字以内;除实在无法变通外,摘要中不宜出现图、表、化学结构式以及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英文摘要应与中文对应,无语言表达错误,符合英文语言习惯;为便于国际交流,英文摘要可适当详细、篇幅适当加长。

关于《中国环境科学》网上投稿的通知

关于《中国环境科学》网上投稿的通知
n po u t i n l i M】 a d rd c vt a a s 【 . o t : u r cd m c i y ys B s n o Kl A a e i we
P b ih r , 9 . u l e 1 8 s s 9
[2 1]Muhr e E eg s e c nyi eIda nuatr g k ee nr ue f i c t i ma fc i j K. y i e nh n n un
e t tn c n c la d s a e ie c e ce n d t n e o me t si i g t h ia c f in is i aa e v lp n ma e n l n i
n l i J Ma a e n i c , 9 4 3 ) 7 0 2 a a s [J n g me t c n e 1 8 , 0:0 8 1 9 . ys . Se ( 1
[6 2】史
丹, 张金 隆. 业 结构 变动 对 能源 消 费的 影 响 【I经 济 理 产 J_
[7 1】王
波, 张
群, 王 飞. 考虑环 境 因素 的企业 D A 有效 性分 析 E
论 与济 管理, 09() 03 . 2 0, : — 2 83
[. 制与 决策 ,02(:42 . J 控 】 2 0,) —8 12
4 9 4 4 2 —4 .
出版社 . 0 9 20 . S me mo es o [5 o d l r 2 】中国水 泥协会 . 国水泥年 鉴(0 12 0 f 中 2 0 —08年)M】 吉林 : 教 [ . 吉林 育 出版社 。 0 9 20.
[6 a k r R D,C an s A,C o e 1 ]B n e h re o p r W

关于《中国环境科学》网上投稿的通知

关于《中国环境科学》网上投稿的通知
c lu a in ac lt o p o o y i r t p r mee s o t e Ce ta o f h t l ss a e a a tr f r h nrl
l .0 92 0 J 0 0 01 0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0 1D 0 6 .
学反应 【 . J 环境 科学 ,072() 8 —8 . 】 2 0,83: 24 8 4 【】 安俊琳 , 思, 9 王跃 李 昕, 北 京大气 中 N 等. O、NO 和 O 浓 度 变 2 3
【7 1】吴 兑, 雪 娇 . 气 象 学与 特 种气 象 预报 [ . 京 : 邓 环境 M】 北 气象
外 同类产 品 比较 【.太 阳能学报 ,0 5 63:1—2 . J 】 2 0, () 33 0 2 3 [9 1】谭浩 波, 雪娇 , 邓 吴 兑, . R 型紫 外辐 射表 性 能研 究 【 . 等1 1 J 】
季 东亚地 区为 例 【 .中国环境 科 学,0 9 94: 7 34 J 】 2 0, () 3 —4 . 2 3
国地 区对 流层 光化 学特 性 影响 的数值 模拟 研 究 【.环 境科 学 J J
2 0 , () 2 4. 0 7 81: 0 2 3 【】 杜 8 林, 徐永福 , 发, 烟 雾箱模 拟 乙炔和 N 的大气 光 化 葛茂 等.
d r g h MMI a a n[ . . e p y . e . 0 2 17D5, ui eI nt P mp i J J G o h sR s 2 0 ,0 ( ) c g 】 ,
【】 张远 航, 可声, 5 邵 唐孝 炎 . 国城 市 光化 学烟 雾 污染 研究 [ . 中 J 北 】 京 大学 学报,9 83(3: 2 40 19 , 2 ) 9 0 . 4 3 【】 徐 祥德 , 安, 丽, . 城市 冬季 大气 污染 动 力: 学过 6 丁国 周 等 北京 化 程 区域性 三维 结构特 征 【 . 学通报 ,0 3 85:9— 0. J 科 J 20 , () 6 5 1 4 4 【】 谢 7 昱 , 体健 , 王 江 飞, . 等 N 和 VO 自然 源排 放及 其对 中 C

关于《中国环境科学》网上投稿的通知

关于《中国环境科学》网上投稿的通知
1 1 6 】 .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t o o z o n e f o r m a t i o n p o t e n t i a l i n B e i j i n g , C h i n a[ J J l
At mo s p h e r i c En v i r o n me n t , 2 0 0 8 , 4 2 : 6 0 0 0 6 0 1 0 .
T o al t E n v i r o n me n t , 1 9 8 4 , 4 0 ( 1 ) : 1 8 9 — 2 1 8 .
( VO C s ) 的源解 析[ J 】 . 环境科 学学 报, 2 0 1 0 , 3 0 ( 5 ) : 9 2 6 9 3 4 .
1 6 ]孙 杰 , 王跃 思, 吴方 垫, 等. 唐I 市 和 北 京 市 夏 秋 季 节 大 气 [ 1 】 F i s h b e i n L . An o v e r v i e w o f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a n d t o x i c o l o g i c a l [
c o n r p o u n d s d u r i n g t h e 2 0 0 8 Ol y mp i c Ga me s i n t h e u r b a n a r e a o f
组成 及分 布特 征 【 J I .中国环境 科 学, 2 0 1 2 , 3 2 ( 2 ) : 2 0 0 2 0 6 . 朱 少锋, 黄 晓峰 , 何 凌燕 , 等. 深圳 大气 VO C s浓度 的变 化特 征与 化学 反应 活性 [ J 1 .中 国环境科 学, 2 0 1 2 , 3 2 ( 1 2 ) : 2 1 4 0 2 1 4 8 . [ 5 ] 彭

环境科学学报投稿须知【精选】

环境科学学报投稿须知【精选】

《环境科学学报》投稿须知本刊是环境科学类学术月刊,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

本刊力求及时报导国内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新近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跟踪最新学术进展,推动我国环境科学事业的蓬勃发展。

本刊采取主编约稿和作者自由投稿2种方式组稿。

本刊要求自由投稿的研究论文所报导的必须是原创性研究成果,有关理论或技术的综述/评述/进展类的自由投稿,本刊不予受理。

本刊稿件录用原则是:1)要求来稿选题新颖,具有开拓性或创新性,属于国内或国际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基础理论/应用基础/应用研究方面的前沿课题;2)所报道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或工程开发应用价值,能够引起本学科同行的广泛关注;3)所报告的实验方法/技术路线合理,数据可靠,推理严谨,结论明确;4)论文写作规范,无政治思想错误,无国界、国名等错误,不涉及保密问题,无抄袭或一稿多投问题。

为执行出版领域相关国家标准,贯彻国家新闻出版署、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有关期刊编辑出版的标准和规范,本刊制定了具体的稿件格式要求。

若来稿不符合本刊格式要求,则不予送审。

请作者投稿前认真查阅本刊现刊,或登录本刊主页查询《稿件格式要求》。

投稿方式:请作者登录本刊主页后,在左侧的作者登录区内按提示进行用户注册和投稿;自2006年5月1日起,本刊不再接受电子邮件投稿及打印件邮寄投稿。

本刊声明事项:欢迎作者投稿前登录本刊主页查询投稿要求。

如仍有疑问,亦可直接打电话或发E-mail直接向本刊编辑部咨询。

邮政地址:100085 北京2871信箱;咨询电话:(010)6294 1073;电子邮箱:***************.cn;网页地址:http:// 。

《环境科学学报》对稿件各部分内容的要求1.论文题名:论文题名要简练并明确反映论文内容,一般在20~25字以内;题名所用每一词语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应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环保核心期刊

环保核心期刊

主办单位: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编辑部地址:杭州市天目山路111号,310007
编辑部电话:0571-87986875
Email:epc_zj@;stjszzj@
网址:http://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3865
3.《环境科学学报》
创刊于1981年,原为双月刊,2005年起改为月刊。报导国内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新近取得的创新型研究成果、跟踪最新学术进展。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2871信箱,100085
编辑部电话:010-62941073
环境保护专业核心期刊投稿须知
核心期刊报道文献质量较高,具有较大的参考利用价值,且是个人科研绩效评定的重要指标。《2008 年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规定的环境科学类核心期刊有19种,此外还有各高校学报,以及相关交叉学科核心刊物。
1.《环境科学》
我国最早创刊的环境科学学科学术性期刊(1976年创刊),双月刊。在环境科学学科期刊中排名第一,是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权威性期刊之一。被国内外多家重要检索系统收录,如美国的《EI》,《BA》,《CA》;日本的《科学技术文献速报》;俄罗斯的《文摘杂志》等。也是目前国内唯一被《EI》检索系统收录的环境科学类中文期刊。该刊报道我国环境科学领域具创新性、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以及反映控制污染、清洁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理论和实用技术等。
1978年创刊,双月刊。原名《环境保护通讯》,1980年更名为《湖北环境保护》,1983年更名为《环境科学与技术》。由湖北省环境保护局和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宣传环保法规政策,探寻环保学科发展趋势,促进学术思想交流,介绍环保领域新技术和成果。

(环境管理)环境科学征稿简则

(环境管理)环境科学征稿简则

《环境科学》征稿简则1.来稿报道成果要有创新性,论点明确,文字精炼,数据可靠。

全文不超过8000字(含图、表、中英文摘要及参考文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际合作项目或其它项目请在来稿中注明(在首页以脚注表示)。

作者投稿时请先登录我刊网站()进行注册,注册完毕后以作者身份登录,按照页面给出的提示信息投稿即可。

2.稿件请按GB 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中学术论文的规定撰写。

论文各部分的排列顺序为: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地址、邮政编码;中文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英文题目;作者姓名及单位的英译名;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致谢;参考文献。

3.论文题目应简练并准确反映论文内容,一般不超过20字,少用副标题。

4.中文摘要不少于300字,以第三人称写。

摘要内容包括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包括主要数据)和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英文摘要与中文对应,注意人称、时态和语言习惯,以便准确表达内容。

5.前言包括国内外前人相关工作(引文即可)和本工作的目的、特点和意义等。

科普知识不必赘述。

6.文中图表应力求精简,同一内容不得用图表重复表达,要有中英文对照题目。

图应大小一致,曲线粗于图框,图中所有字母、文字字号大小要统一。

表用三线表。

图表中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一致。

7.计量单位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SI)。

论文中物理计量单位用字母符号表示,如mg(毫克),m(米),h(小时)等。

科技名词术语用国内通用写法,作者译的新名词术语,文中第一次出现时需注明原文。

8.文中各级标题采用1,1.1,1.1.1的形式,左起顶格书写, 3级以下标题可用(1),(2)……表示,后缩2格书写。

9.文中外文字母、符号应标明其大小写,正斜体。

生物的拉丁学名为斜体。

缩略语首次出现时应给出中文全称,括号内给出英文全称和缩略语。

10.未公开发表资料不列入参考文献,可在出现页以脚注表示。

关于《中国环境科学》网上投稿的通知

关于《中国环境科学》网上投稿的通知
TOP ENVI RONM E NT / Re s o u r c e s / US En v e me r g e n c y .中 国环境 科学 , 2 0 1 1 , 3 1 ( 7 ) : 1 2 2 5 — 1 2 3 2 .
中 国环 境科 学 出版社 , 2 0 0 6 : 1 4 — 1 5 .
[ 1 8 】U . S .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Ag e n c  ̄A n e x a mi n a t i o n o f E P A
1 3 ( 1 ) :
Pu b l i c He a l t h , Na t i o n a l Re s e a r c h Co u n c i l . i s R k As s e s s me n t i n he t
F e d e r a l G o v e r n me n t :Ma n a g i n g t he P r o c e s s ( F r e e E x e c u t i v e S u mma r y ) [ E B / OL ] .h t t p : / / w ww . n a p . e d u / o p e n b o o k .p h r ) ? i s b n =
r i s k a s s e s s me n t p r i n c i p l e s nd a p ac r t i c e s【 E B / OL ] .Wa s h i n g t o n
DC, h t t p : / / www. n e u t r a l s o u r c e . o r g / il f e s / 71 4 f i l e0 4 0 3 殴 咖 = 瞪

《环境科学》作者投稿声明

《环境科学》作者投稿声明
环境科学作者投稿声明环境科学与技术投稿环境科学投稿环境科学投稿要求中国环境科学投稿环境科学学报投稿环境科学研究投稿体育科学投稿征稿现代管理科学投稿大学教育科学投稿系统
《环境科学》作者投稿声明
论文题目(请准确填写,应与修改后定稿的题目一致):
作者声明:
我们(包括全体作者)同意将稿件的各种出版权(包括纸型出版权、复制、发行、翻译权以及数据库、光盘、网络等电子媒介出版权等)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环境科学》编辑部。未经贵刊同意,本文的任何部分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使用。同时,我们(全体作者)郑重承诺:
5.本文不涉及保密内容,无泄密情况,并已经过作者单位科研管理部门保密审查。
如发生以上任何问题由作者及其单位承担一切责任。
全部作者按署名顺序签名(此部分要求亲笔签名,如因出国、出差等原因不能签名者请注明原因):
1————————————,2———————————,3———————————,4———————————,5———————————‘
固定电话:固定电话:
手机:手机:
电子邮箱:电子邮箱:
1.本稿件的内容未曾正式发表过,无一稿两投。
2.本文全部数据真实可靠、无抄袭、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内容,文责自负。
3.全体作者的署名及排序没有异议。多单位合作的稿件,单位排序没有异议,无知识产权纠纷。在论文修改稿寄送之后,如增减作者或变更署名单位,需作者签名同意并出具证明材料。
4.由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联系人(未标注通讯联系人的由第一作者)负责论文的修改、答疑、校对、支付版面费、处理单行本及稿酬等与稿件有关的所有事宜。通讯联系人应审读修改稿全文,包括:全文学术观点和文字表达无误;数据及图表正确无误;名词术语规范;统计学处理正确;法定计量单位正确;参考文献与原文逐一核对并按本刊的规范编排准确无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环境科学》投稿要求
《中国环境科学》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学报级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的任务是紧密围绕我国重大的环境问题开展学术研究与讨论,包括环境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环境战略思想、环境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区域性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等.本刊欢迎全国各地、各部门环境科学工作者、教师、领导干部和科技人员踊跃投稿.
题名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选择关键词,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结构式和公式.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字(超过20个字的中文题名,需拟一个20个字以内的简短题名供书眉刊用;必要时可加副题名),相应的英文题名不超过10个实词.
作者、工作单位、地址按国家相关标准署名,有中、英文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编.英文摘要中的邮编之后要加国名.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写法:ZHANG Y ing(张颖),WANG Xi-lian(王锡联),ZHUGE Hua(诸葛华).
摘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出现图、表,冗长的数学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缩略语.包含要素: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其他.字数:100~300字.
关键词 3~5个(最多不超过8个),中英文关键词一一对应.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中图分类号和文章编号由编辑部给定.文献标识码本刊分A、B、C三种,请按要求标出: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特约评论).
正文论文按引言(不单列标题;用200~300字阐述开展本工作的目的,理论基础和与本题有关的国内外进展情况及本工作的创新及特色,但无需对主题开展全面回顾,也不要述及研究的数据和结论)、方法、结果、讨论与结论的格式书写;研究报告、成果报道需加盖单位公章;文章字数在6000字以内(包括图、表);标题层次为:一级标题1,二级标题1.1,三级标题1.1.1;与本题目无关及无实验依据的论述与结论、常规的数理公式及化学方程式不应包括;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同一单位在全文中写法一致,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表达量值;用铅笔标出公式中符号的文种,并写清字母、符号的大、小写,正、斜体;注出上、下角的字母、数码和符号.
表有表序、中文表题、英文表题;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及单位的国际符号;只附最必要的表,置于文中提出的段落处. 图提供计算机绘制、激光输出图,最好用Excel作图.双栏图的横坐标约为3.5~4cm,纵坐标约为2.2~2.5cm;有图序、中文图题,英文图题;横、纵坐标要有说明文字及单位的国际符号;照片要黑白清晰、层次分明;只附最必要的图,置于文中提出的段落处.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编文献序号,在引用处的右上角用方括弧[ ]标出;列出主要参考文献.格式: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b.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 [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 [A].原文献题名 [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d.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 [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e.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S].f.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 [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g.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h.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承担过主要项目名称(获奖情况),发表论文总数.
致谢只对协作者和提供材料的相关人员表示谢意.
其他版面费标准:180元/页,在版面费总额中含有50元审稿费,提前发表的论文的版面费另议.投稿一式两份.
投稿方式网上投稿、邮寄稿件. (请作者在投稿时任选一种方式即可) E-mail: zghjk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