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

《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

《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我怎样教语文》是一本关于教育方法和理念的书籍,作者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读完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对于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作者在书中强调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真正喜欢读书,才能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于是,他提出了一系列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比如通过推荐优秀的作品、引入有趣的故事情节等。

这使我意识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更是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着积极影响的重要环节。

其次,作者在书中还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他认为语文学习需要不断地实践和运用,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他提倡学生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来运用所学知识,培养语文思维和表达能力。

这使我意识到,在教语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学以致用,掌握语文的实际运用技巧。

此外,作者还提出了一些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教学策略。

比如,对于优秀生,他建议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提供更高层次、更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对于薄弱生,他建议分析问题出处,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和巩固。

这使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此外,作者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社团活动。

他提倡通过课外社团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比如通过读书俱乐部、写作社团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这使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还应该注重提供更多的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总之,这本书对于教师来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读物。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我相信,这些理念和方法的应用,将对我今后的语文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我强烈推荐《我怎样教语文》给所有关心语文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

《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

《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

《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精选6篇)《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1鉴于女儿语文成绩不尽如人意,暑假期间,我特意去书店挑了一本书————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

回家之后,我从头至尾细细看了两遍。

于老师文中提到的语文教学的观点讲得非常在理,其中有关朗读和错别字的论述我最感兴趣,因为这两个问题困扰我已经很久了。

语文的本质,说到底无非是读和写。

读既包括默默地阅读,也包括大声地朗读。

于老师说,语文教学的“保底工程”,就是每个学生都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连学过的课文都读不流畅的学生,语文水平百分之百的低下,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的语感不好。

文中于老师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叫杨鸣的男生刚转到于老师班时,语文水平很差,一个长句子他要分三次才能读完。

后来,于老师给他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每天读课外书,要大声读,每天坚持半个小时。

不到一年,大见成效。

杨鸣在班级作文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于老师还举了个例子,他说,他看《夜幕下的哈尔滨》一书,远远不及听王刚朗读这部长篇小说感受真切,因为王刚把这本书读活了。

联想到女儿的朗读情况,我不禁汗颜进而惴惴不安起来。

每次看她读课文,不是加字、减字,就是读错字。

每当这时,我都会生气,但同时又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她就是读不准确呢?现在我才明白,原来这是她平时课文读得不多,课外书看得太少,语感不好造成的。

为什么学生一个字一个字地默写,错别字不多,一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运用字词时,就会写出成串的错别字呢?为什么好多别字,虽经老师多次纠正,仍顽固地反复出现呢?于老师认为,主要是小学生的字学得多而且快,而实践太少的缘故。

面对这个问题,他一方面教育学生看书写字时要细心;另一方面则采取了听写的方法,即每节语文课都利用五六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听写几句话,这些句子中含有学生易错易混淆的字。

如:他让学生听写“我坐在座位上看书”、“战士们像猛虎一样冲向敌人的阵地”“屋外面鬼子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村民们急忙钻进地道”等等,其中“坐座”、“象像”、“近进”都是学生易混淆的字。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一书。

这本书是于永正老师从教五十多年来对教育观、语文观、学生观,带我们从各个角度认识语文教学的真谛,了解语文教学的规律,进入简单高效的语文教学之门。

读完此书,我颇有启发和感触。

让我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本书的第二辑《我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于永正老师在文章开头写到:“实践使我知道了教语文其实并不那么复杂,就是教学生扎扎实实地识字、写字、读书、作文。

我就是这么教语文的,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生写字,老师要是喜欢写字,对书法略知一二……教学生读书,老师要是喜欢读书,会读书,能读出课文奥妙之所在;教学生作文,老师要是能写点文章,知道一点写作知识,那么,教语文就更不难。

”如果说在过去,当看到这样的观点时,我会毫不迟疑地反对。

语文千头万绪,知识繁琐,一篇课文字词句段篇哪一方面不得顾及?上一节语文公开课,教学设计需下很大功夫,哪怕一个字、一个标点都得推敲琢磨,教语文怎么可能很简单?这几年,不断地接受新的课改理念,参与语文课题研讨,尝试语文课堂的改革,也确实在自己的思想上产生了巨大转变,更是认同了这样的观点。

于永正老师认为,教语文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多读多写;教学生多读书,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只要抓住“读写”两条线不放,即按照教语文的规律去做,谁都可以把语文教好,谁的学生都会有好的语文素养。

读什么?就是读书,大量阅读课外书,从孩子识字起就开始阅读,并在阅读中识字,读经典、诵美文、背诗文、储备语言。

学会多种阅读方式,默读、朗读、精读、泛读、跳读等。

写什么?就是写字、写作文,写一手漂亮的铅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宏扬传统文化。

写作文训练从一年级就可以开始进行了,低年级写话,中高年级写段、写篇。

而且要做到大量读写,读写结合,这就是学习语文的规律。

从这一角度来看,语文课真的很简单,只要我们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课标语),抓住“读写”两线不放松,就能把语文教好,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能提高。

我怎样教语文叶圣陶夏丐尊读后感心得体会

我怎样教语文叶圣陶夏丐尊读后感心得体会

英文回答:Ye san—Tao ' s " Saffron " is a classic book of great educational importance, which deeply reflects the importance of life and education through stories. In the teaching of languages, this work should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teaching tool to guide students through reading to understand the author ' s deep thoughts about humanity, education and life. Through the image and context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s, Ye Xian Tao has demonstrated the values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 of virtue and has also explored the important issue of how contemporary educators should develop students ' awareness of issues and capacity for innovation.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students should be guided by a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ideas behind novels through in—depth reading and in—depth discussion, and by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human literacy and correct values.叶圣陶的《夏丐尊》是一部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经典著作,通过故事深刻反映了人生和教育的重要性。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书笔记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书笔记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书笔记-读后感大全于永正老先生虽已辞世,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于老师生前将自己对教育和对语文教学的实践及感悟,用自己满腔的热情、时间和汗水书写成了一本又一本教学著作,让如我一般的晚辈们,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做得更好,少走更多弯路。

阅读于老师的著作,颇像一位德高望重的仙风道骨的老者,在对我娓娓道来他这一路上风里雨里的收获。

在余老的作品里,我深刻体会到“大道至简”四个字的真正意蕴。

全文没有一丝一毫的,看似高大上的专业术语,没有半点学究气,没有堆砌一套又一套的学院派的理论,全书都是通俗易懂的文字,像拉家常一样,像知己与你面对面的聊天,你一看就懂,一看就能吸收,一看就不禁拍手叫妙,一看就想拿去试一试。

好的思想分享就应该有冲动去学、冲动去用的效果。

这本书有许多短小篇章构成,读来不累,最适合杂事繁多的民办教师们打开阅读。

可以从头到尾地拜读,也可以根据需要找到相应的页码,认真就某一问题研读,每一篇都是余老先生的实践,都是于老先生在工作闲暇之余用心用笔记录下来的所见所闻所感,他用他的作品来说明语文就得日积月累,正如他把一篇又一篇的教学随笔,根据主题归纳,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作品。

难怪他曾说一个老师写三年教案成不了名师,而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坚持写反思,坚持写教学随笔,成功的,失败的,意外惊喜的等等,这些倘若都信笔记下来,年复一年,我们普通老师是不是也会有满满的职业幸福感?也会体悟到教学,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充满无穷无尽的探究的远方?余老先生在书的前言里,以《人生留痕》为标题,我想,于老师从踏上工作岗位的那刻起,就对自己的教育一生提出了高要求,他坚决不允许自己死教书,直到教书死。

他的一世,应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而要不平凡,就得每天为自己留下工作的痕迹——写反思和随笔。

他相信,在这样用心写的过程当中,他的内心会越来越澄明,很多模糊的东西会如拨云见日、朝暾渐朗,他会离真正的教育越来越近,他会找到通往成功的路径。

《怎样教语文》读后感

《怎样教语文》读后感

《怎样教语文》读后感篇一《怎样教语文》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关于《怎样教语文》的书,哎呀,真的是让我感触颇深呐!说起来,以前我觉得教语文不就是讲讲课文、让学生背背古诗嘛,能有多难?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我大错特错啦!这书里讲的那些方法和理念,就像一道道闪电,“咔嚓”一下把我脑袋里那些陈旧的想法给劈开了。

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教个语文,至于这么大惊小怪吗?嘿,您还别这么说!语文这门学科,那可是博大精深,要教好它,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这本书里提到,教语文不能只是死记硬背,要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感受文字的魅力。

这就好比你给孩子一个苹果,不能只是告诉他这是个苹果,得让他尝尝,知道苹果是啥滋味儿。

比如说教古诗吧,以前可能就是让学生背下来,解释一下意思。

但现在我觉得,可能得带着他们穿越回古代,去感受诗人当时的心情和处境。

这得多有趣呀!我不禁在想,要是我以前的语文老师也能这么教,那我学语文得更带劲吧?不过呢,要做到这些也不容易。

老师得有深厚的功底,还得花心思去设计课程。

也许会有人觉得这太麻烦啦,但是为了学生能学好语文,这点麻烦算什么呢?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自己对教语文有了新的认识,可我又觉得,要真正把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我可能还得摸索好久。

这一路上,会遇到困难吗?肯定会呀!但我觉得,只要我愿意去尝试,去改变,总会找到适合的方法,不是吗?篇二《怎样教语文》读后感读完《怎样教语文》这本书,我的心情那叫一个复杂!一开始,我就像个好奇宝宝,满心期待能从书里找到什么神奇的教学秘籍。

嘿,您别说,还真有不少让我眼前一亮的东西!书里说,教语文不能照本宣科,得灵活多变。

这让我想起我以前的语文学习经历,那简直就是“填鸭式”教育,枯燥又无聊。

难道教语文就不能有点新花样吗?比如说,用游戏的方式来学习生字,或者让学生自己编故事来理解课文。

我就想啊,这样的语文课得多有意思!可是,转念一想,要真这么做,老师得多累啊!得准备那么多有趣的活动,还得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

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心得体会

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心得体会

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心得体会我怎样教语文》这本书,让我对如何教好语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需要思考如何给学生一个有生命张力的语文课堂。

教授字词、理清文章脉络、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只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我们需要更深入的探讨。

XXX老师的书分为四辑,从语文教育的根本、怎样教好语文、语文课的亮点和作文教学四方面,结合自己的实践和感悟,用真实的教学案例,让读者了解他的教育观、语文观和学生观。

这本书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是一副良药,可以帮助我们践行语文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诊治自己课堂弊病。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需要时刻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课堂留给学生了什么?XXX老师告诉我们,语文老师应该留给学生丰富的语言材料、较好的语感、流畅的表达、浓厚的语文研究兴趣和良好的阅读惯。

要实现这些目标,首先要善待学生,尊重呵护学生,点燃学生心中的梦想。

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人”,需要尊重、需要爱的呵护、需要鼓励、需要健康的体魄和心理。

所以,我们需要有人文性,要做到这些,才能取得语文教学的最大成功。

其次,我们需要努力开发自己的课程资源,抓住读和写,手把手地教,守住语文教学的“规律”。

如写字的规律是描红、仿影、临帖,朗读的规律是“跟我读”,作文的规律是“读写结合”。

总之,要做到熟读、精思、博览、多做。

语文老师需要有“书写、朗读、表达”等较好的基本功,要有书法、音乐、美术、舞蹈等方面的艺术细胞,这样的语文教学才会充满灵性,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

于老师强调“守住语文教学的规律”,因为当前的语文教学存在问题。

其中之一是讲得多,读得少,这在我们的听课中已经显而易见。

虽然课程改革正在推进,但很多地方的课堂改革已经脱离了课程改革的本质,带上了一些个人特色。

例如,在三年级开始研究默读时,并没有说要轻视朗读。

但有些老师的课堂,默读已经占据了主角,甚至让学生默读完一遍课文,就开始研究生字词语,老师的讲解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

如何避免这种现象?教育专家XXX老师指出,“小学语文一定要注重朗读。

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有感

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有感

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有感以下是关于的多篇精编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在我的思想中,我一直认为语文这门学科是小学阶段最容易教的学科,不就是简简单单认字、组词、朗读、习作,其实和摄影挺像的,专业人士叫摄影,普通的就是拍照,而我对语文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拍照”的阶段。

在这个特别的假期,静下心来阅读了俞琳名师工作室提供的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

拜读了这本书后,彻底颠覆我对语文的认知,教好语文“没那么简单”。

趁孩子熟睡的时候,我起身坐在客厅里享受这样的时光,“不动笔墨不读书”这点倒和于老师观点一致,因为读书沙龙的书是要循环的,所以我边读也边将自己认同的观点记录在笔记本上,尽管时间飞逝,岁月无痕,但假以时日将所闻、所感、所想用文字记录下来,便能“岁月有痕”。

一位美国学者说:“教1遍不会,教10遍,教10遍不会,教100遍,教100遍不会,别忘了,还有101遍”,的确,教育不就是贵在坚持、重在耐心吗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少了于老师那种对语文教材的钻研精神,擅于“省时间”的信手拈来我比较认可的他人的“教学设计”,而忽略了我自己的学生的基本学情。

读书少、思考少、研究探讨更是仅限于每次的教研课,故步自封在自己圈定的教学课堂以及对语文教学的认知里。

“四、三、二、一”这是于老师书中谈及的观点,一堂语文课、一篇课文,40%是全班学生时候能把课文读好、读熟,而这最重要的40%我们大部分交给了家长,留给了课后预习,课堂上的检测也只是以偏概全,没有真正的了解到每个孩子的掌握情况。

然后30%的是字词句是否落实,20%是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解决,最后10%才是课文内容是否理解。

这样一个比例才是语文阅读教学,不得不反思,我们经常备课的时候,将重心放在了如何解决难点问题,如何落实重点,难怪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孩子数学能考100分,语文则是90分边缘,他对语文的重难点毫无兴趣。

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无论怎样与“读”绝对密不可分,一堂阅读教学课,没有读书声、没有反复的朗读、品读、悟读,怎能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呢书中讲到,要让孩子善读,体验读的乐趣,从兴趣的激发到语感的养成,在读中找到通过朗读带来的被认可的参与感,从而提升孩子表达的自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

我怎样教语文叶圣陶夏丐尊读后感心得体会

我怎样教语文叶圣陶夏丐尊读后感心得体会

我怎样教语文叶圣陶夏丐尊读后感心得体会第一篇嘿,朋友们!我最近读了叶圣陶和夏丐尊写的《我怎样教语文》,真的是收获满满,忍不住要和你们唠唠。

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两位大师到底有啥秘诀能把语文教得那么好呢?读着读着,我发现他们特别强调基础的重要性。

就像盖房子,地基得打牢。

字词、语法、修辞,这些基础知识可不能马虎。

以前我可能不太重视,觉得差不多就行,现在才知道,这是学好语文的根本呐!还有哦,他们说要培养阅读习惯。

可不是随便翻翻书就完事儿,得用心去读,去理解作者的心思。

这让我反思自己平时读书是不是太浮躁了,光图个快,根本没吸收到精华。

说到写作,大师们说要多观察生活,写自己真实的感受。

我一拍大腿,对啊!老是憋着想那些华丽的词藻,却忘了身边那些平凡又动人的小事。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找到了语文学习的宝藏地图。

以后教语文或者自己学语文,都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不再是瞎摸索啦,有大师们带路,心里踏实多了!这本书让我对语文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更有信心和方法去学好语文、教好语文。

你们要是还没读,赶紧去瞅瞅,保准有惊喜!第二篇亲人们,我来和你们聊聊我读叶圣陶和夏丐尊的《我怎样教语文》的感受哈。

哇塞,刚翻开书,就被里面的内容吸引住了。

他们讲的那些教语文的方法,简直太实用啦!比如说,他们提到要注重语文的工具性。

语文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能在生活中派上用场。

能清晰地表达自己,能读懂别人的意思,这多重要啊!以前我可没这么深刻地想过。

还有啊,他们强调要让学生多读多写。

读得多了,眼界就开阔了,肚子里有墨水了,写的时候自然就有话可说。

我就想起自己小时候,读书少,写作文的时候那个抓耳挠腮呀!另外,他们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这可太对啦!要是对语文没兴趣,那学起来得多痛苦。

得让学生觉得语文有趣,好玩,这样才能主动去学。

读完这本书,我就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似的。

以前教语文或者自己学语文的时候,总有一些迷茫和困惑,现在感觉一下子都清楚了。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

读《于永正:我是怎样教语文》有感——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写字•育人•做人】暑假,我阅读了于永正老师写的教育随笔《于永正:我是怎样教语文》,深有感触。

在他的书中,我发现了自己许多的不足,并得到了许多方法,收获颇多。

在书中,于老师提到有一次他去听周德藩主任的报告,周主任当时说的话,让于老师铭记在心:“语文姓语”小学语文教学要记住四点“字写好,书读懂,话说白,文写通”。

“有些人喜欢抓大事。

但我认为什么都要从小事抓起,在我任职期间,全省中小学生的字都能写得像个样子,我死也瞑目了。

”于是于老师便和几个同事编了一套硬笔楷书字帖,“爱你没商量,干起来再说”于是在写字上开始下功夫,一年后,大见成效,得到了赞扬,好多人还来学习经验。

说起汉字,又被成为“中国字”、“方块字”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当然把汉字写好是一件不容置疑的事情。

俗话说“字如其人”,所以说写一手好字却是是一个人的门面。

当然,写字最主要的要静心,不能急躁,只有把心静下来之后,才能按照书写要求,把每个字的结构形态、搭配好,才能把字写好。

还记得刚接手一年级时,我用电脑打出一张A4的田字格纸,然后把整个学期需要掌握的生字一笔一划地写在田字格里,在每节课上,再一笔一划地教给学生怎么写。

起初好多孩子们拿笔姿势都不对,于是我给他们讲正确的握笔姿势方法,给他们讲错误的握笔姿势会带来哪些影响,经过不断的练习,我们班孩子的字真的有了很大的进步,学校领导和老师都说“啥样的老师教出啥样的学生,你班孩子的字写的越来越像你的字了。

”我知道这里面有同事们对我们班孩子字的肯定,也有对我们下的功夫的肯定。

通过练字,孩子们变得沉稳了;通过练字,孩子们做事有了条理;通过练字,孩子们变得通情达理……看来,写字真可以修身养性,就像于老师说的那样,写字就是育人,学写字就是学做人!语文教育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留下较好的语感,能不假思索的行文,留下认识和情感,留下初步的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留下兴趣和习惯。

于永正 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

于永正 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是一本充满教育智慧和经验的书,它让我对于语文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以下是我对于这本书的读后感。

一、教育理念:以人为本于永正老师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他强调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种理念贯穿在他的整个教育实践中,无论是在小学阶段还是在初中阶段,他都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于永正老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他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情境教学,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他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游戏、故事、音乐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三、教学内容:贴近生活于永正老师的教学内容贴近生活,他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取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他还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取有趣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热爱学习。

四、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于永正老师强调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他认为这是教育成功的关键之一。

他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信任。

五、个人魅力:感染学生于永正老师的个人魅力也是他成功的关键之一。

他热爱教育事业,对工作充满热情和执着。

他的教学风格幽默风趣,充满智慧和魅力,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魅力所在。

这种感染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六、总结反思:不断提升于永正老师在书中还提到了他的总结反思方法。

他认为总结反思是不断提升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所在。

他注重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他还注重听取学生和同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案。

这种不断反思和总结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学习。

总之,《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是一本充满教育智慧和经验的书籍它让我对于语文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它也为我提供了一些具体可操作的教育方法和策略我相信这些经验和策略将会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并指引我不断前进。

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

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

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范文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范文1这段时间在读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这本书,时至今日,已经读完,在这本书的开篇,于老师所说的"人生要留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看到了他对写作的执着,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怀有"作家梦",就如于老师一样。

用他的话来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自己写教学随笔,写教学反思,写"下水文",指导学生写作,并且随时随地他都能发现写作的素材,并且很好的利用,引导学生写作。

他经常开玩地说:"写,让我变成了一条猎狗,睁大眼睛看世界,张开鼻孔嗅四周,竖起耳朵听动静。

干什么呀?搜寻生活中的真、善、美!"我看到他对读书的执着,他教的每一篇课文,在课堂上,除了让每一个孩子读好每一篇文章外,还引导学生读课外书,做读书摘录。

他自己也大量阅读,坚持阅读,读出人物的年龄,说话的语气,此时的心情,甚至读好标点符号。

他留给我的还有他对教育的执著。

他始终秉持着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他的课上得很有意思,他的课堂就是孩子们所喜欢的课堂。

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他就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

于老师自己说道:"和孩子共处时间长了自己便成了孩子",五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他把自己教成了一个孩子。

他时时告诫自己:不要忘了自己曾经是孩子。

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育问题,这是教育成功的根本,显然于老师是成功的,他对教育的种种执著都源于一个字"爱":他爱教育事业,爱语文,爱孩子!他给我们留下了的这个大大的"爱"字,时刻激励着无数的语文人。

读于老师的这本《我怎样教语文》,给我留下了更多的思考,让我明白了怎样让人生留痕。

一、脚踏实地地做于老师说:"好文章是做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

"都说实践出真知,读于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后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一次偶然的机会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这本书,在这本书中于永正老师将五十多年从教的经验以各个方面的形式让我们了解到了语文这门学科中的精髓,对语文教学的规律进行分析总结,从而达到一种高质量的语文教学,在我读完这本书以后,我倍受启发。

在《我怎样教语文》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本书中的第二部分“我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文章的开头部分写到这样的一句话:“实践使我知道了教语文其实并不那么复杂,就是教学生扎扎实实地识字、写字、读书、作文。

我就是这么教语文的,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生写字,老师要是喜欢写字,对书法略知一二……教学生读书,老师要是喜欢读书,会读书,能读出课文奥妙之所在;教学生作文,老师要是能写点文章,知道一点写作知识,那么,教语文就更不难。

”如果是在我没有读到于永正这本书之前,我一定会反对这样的观点,在语文中千头万绪,包含的知识又很多,哪怕只是单纯的一节公开课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进行教学,一个字、一句话都需要极其严格。

因此在我的认知中,教学语文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一件事情,但是在拜读于永正老师的这本《我怎样教语文》后,渐渐在思想上发生了变化,也认同了于永正老师的观点。

在于永正老师的观点中:多读书、多写字,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只要让学生抓住“读”和“写”然后按照教学语文的规律进行,无论是谁都可以将语文教学好,无论是谁的学生都可以拥有一个好的语文素养。

那么在于永正老师的观点中,“读”是什么?我认为读书就是要大量的阅读一些课外读物,从孩子认识字便开始对阅读进行培养,然后通过阅读来识字,有太多的读物可以让孩子来阅读,诗歌古籍、经典美文,学生都可以从中获取到很多的知识,一次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在阅读中,有默读、泛读、精读等多种阅读方式,而选择阅读方式则需要根据目的以及学生的情况而进行。

那么“写”便是写字、写文章,让学生拥有一首好看的字对于学生的未来学习以及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那么培养“写”便要从小开始,从小学阶段的写字、写句子,到初中渐渐开始写作文、到大学后的写毕业论文,于永正老师写阐述的“写”可以培养一个人的一生,那么站在语文的教学出发,小学阶段的中的就需要进行大量的读写,通过读写的方式来进行对语文的学习。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会写教学反思的老师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会写教学反思的老师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篇1终于用了差不多两周时间把于永正的《我是怎样教语文》这本书看完,相信读过这本书的同仁都知道这本书真是语文教师的良师,它和那些国外大教育学家的著作不一样:于老师文中提到的语文教学的观点很平实,很接地气。

它没有高深的理论,有的只是平实的例子,有效的方法。

其中有关朗读和错别字的论述给就让我受益匪浅,因为这两个问题困扰我已经很久了。

今年带的这届学生着实令人头疼:已经是四年级的孩子了,却不能正确流利的读好一篇课文;答起题,写起作文错别字连篇。

语文的本质,说到底是读和写。

读既包括默默地阅读,也包括大声地朗读。

于老师说,语文教学的“保底工程”,就是每个学生都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连学过的课文都读不流畅的学生,语文水平百分之百的低下,究其原因:因为他的语感不好。

文中于老师举了一个例子:一个男生刚转到于老师班时,语文水平很差,一个长句子他要分三次才能读完。

后来,于老师给他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每天读课外书,要大声读,每天坚持半个小时。

不到一年,大见成效。

联系到班级学生的朗读情况:每次提问学生读课文,不是加字、减字,就是读错字。

如果不看他读的内容,单听他朗读你根本不知道他读的内容的到底是什么。

我还发现这些不会读书的孩子都是背书困难户。

即使会背了,也是结结巴巴漏字添字。

他们并没有理解意思,只是在背一些文字的累积。

我一直认为是因为孩子识字量不足,看书太少,所以不断强调多认字,多看书,结果还是收效甚微。

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白纸黑字、清清楚楚,他们作为四年级学生居然把文章读的支离破碎?现在我才明白:他们是语感不好造成的,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大声读书,培养语感。

语感强了理解能力也随之提高,背书速度慢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字词方面的教学中很多老师更包括我都奇怪:如果孩子下功夫的话,一个词一个词地默写,错别字不多,可是一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运用字词时,就会写出成串的错别字。

好多错别字往往也是老师们的反复强调的字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心得体会
导读:读书笔记《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上出有生命张力的语文课——《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心得体会:很多从教多年的小学语文老师或许都思考过同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或许你会说,不就是教孩子字词、理清文章脉络、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吗?这样回答我不能说完全错误,但至少可以说这样教语文千篇一律,没有完全抓住语文教学的根。

而要达到这一目标,不妨读读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这本书,那么,你一会进入语文教学的新境界。

这本书分为四辑,于永正老师分别从语文教育的根本、怎样教好语文、语文课的亮点和作文教学四方面,把自己对教育、语文教学的实践和感悟两方面结合起来,用真实的教学案例,让读者一步一步了解他的教育观、语文观和学生观,启发老师如何更好地留住语文教育的根本,是一线老师践行语文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诊治自己课堂弊病的一副良药。

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时时刻刻思考一个问题,你的课堂给学生留下了什么?于永正老师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语文老师应该留给学生的是丰富的语言材料、较好的语感、流畅的表达、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这就是语文教育的根。

要落实这些,首先要善待学生,尊重呵护学生,点燃学生心中的梦想。

因为每个学
生都不是盛知识的容器,他们是“人”,人需要尊重,需要爱的呵护,需要鼓励,需要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

所以我们老师首先要有人文性,而且这种人文性要大于书中的人文性,做到这些,就是语文教学的最大成功;其次就是努力开发自己的课程资源,抓住读和写,手把手地教,实打实地教,守住语文教学的“规律”,如写字的规律是描红、仿影、临帖,朗读的规律是“跟我读”,作文的规律是“读写结合”,总之,就是要做到熟读、精思、博览、多做。

因此,语文老师要有“书写、朗读、表达”等较好的基本功,要有书法、音乐、美术、舞蹈等方面的艺术细胞,这样的语文教学才会充满灵性,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

于老师之所以把“守住语文教学的规律”叫得这么响,是因为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存在问题,一是讲得多,读得少。

这从我们平时的听课中就可以看出来。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个人感觉,很多地方的课堂改革已经和课程改革的根本脱了节,带上了一些个人特色,比如,学生进入三年级,课标要求开始学习默读,但并没有说要轻视朗读,一些老师的课堂,默读已经占了主角,也有的地方让学生默读完一遍课文,就开始学习生字词语,理解并体会文章的内容和思想。

从头至尾,老师的讲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

那么如何避免这一现象重蹈覆辙呢?著名教育专家斯霞老师指出,“小学语文一定要注重朗读。

在朗读中去理解词语的意思。

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有些词语是很难讲清楚的,要靠朗读去意会。

”这是我从本书中收获最大的一点,虽然于老师没有直接说明朗读的好处,但是通
过查阅资料,我进一步知道了朗读的很多好处,它有利于身体健康、培养语感,并形成对语言敏锐的感悟力,大大提高语感素质。

再次,朗读有助于学生强化记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还可以避免困倦和思想开小差。

如此重要的一个技巧,为什么会被许多老师忽视呢?原因之一是一些地方的改革方向与课标脱节,而另一个原因则是老师个人的素质问题。

记的那是一次校乡交流课,我在乡下的一所学校执教,可是让学生齐读课文时,班级里出现的却是整体唱读的声音,学生不会停顿、没有抑扬顿挫,更谈不上感情了。

由此可以看出,老师的读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是没有针对学生的问题及时整改,二是老师本人可能不知道该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所以,朗读技巧的学习是提高老师个人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老师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多听著名播音员的播音、名家朗诵等,通过各种渠道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像于老师说的——读出人物的轮廓、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读出人物身份和性格等,让自己的语文课堂也有“亮点”。

平时我们上公开课,遇到生疏的学生,都害怕学生不配合自己。

于老师告诉我们,其实我们的想法是错误的,课堂上应该是老师配合学生,帮助学生学习,尤其是那些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教师更应该“配合”他们,用耐心与和蔼的态度启发点拨他们,真诚地鼓励他们,这种配合,进一步说就是对学生的爱,对语文教学的热爱,是“俯首甘为孺子牛”服务于学生的大教育观。

当然,光爱学生还是不够的,爱要建立在课前“备学生”的基础上。

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
征、思维特点。

教材中哪些地方要讲,哪些地方要点拨,哪些知识要补充,哪些方面要拓展,都要细细思考。

同样是背诵、朗读,学困生达到什么程度?设计的课堂提问难易是否适度?甚至连哪些问题由学困生回答都应该考虑。

对全体学生的关注,在备课时就要胸有成竹。

在于永正老师看来,教语文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精讲、多读、多写,引导学生养成读写的习惯。

他把四十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凝成了一句话: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这是于老师一生的经验总结,也是整本书重中之重的地方。

融入“五重”的语文课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了学生()的特长,改变了对“差生”的看法,所以,每一个学生在他的课堂上感受到的是快乐,而且得到了应有的进步和发展。

那么,五重教学的核心点体现在哪里呢?
重情趣是告诉我们,教师的课堂要多一些人文精神,即少些包办,多些自主,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理性,多些情趣。

一句话,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要把学生培养成人。

情趣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有情,二是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有情。

只有充满情趣的课堂,才能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耳传。

”凡是告诉的东西,都比不上自得的好。

重感悟的过程,一定要遵循一个规律,让学生多读多想,在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品味赏读、微观探究,这时候,是最能考察一个老师个人素养的时候了。

注重积累,不仅包括学生语言的积累,还有生活的积累和感受。

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背,丰富学生大脑中的“心理词典”和“词条”,为学生的理解和情感成长做好铺垫。

而由读到写的迁移,
则要先从仿写开始。

从小的方面说,根据课文进行片断仿写,如写一段话,写人物的外貌,写一段场景,写与课文结构相同的一段话,用几句话把课文的意思概括一下等。

从大的方面说,仿写整篇文章的写法、表达方式等,这些读后的迁移训练,都会为学生的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四点都要在学生良好习惯的前提下完成,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读书笔记的习惯、遇到生字查字典的习惯等。

要少一些分析和讲解,以防学生养成过分依赖教师语言的习惯,从而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学会运用语言。

于永正老师在教语文上也有很多小窍门,比如如何帮助学生少写错别字,处处留心皆学问、教学相长等。

“蹲下来看学生”让他的课堂充满了幽默和微笑,他用自身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底,在听、说、读、写、书等方面为学生做出了典范。

他的课,堂堂有亮点,节节有光彩,或朗读、或导入、或关键词句的解析、或指导学生的书写,都能赢得学生的佩服、尊敬与爱戴。

在他的引领下,学生在阅读中锻炼了写的能力、读出了人物的身份、性格、年龄和思想感情,读写结合真正落到了实处。

“好文章是做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

”于永正老师的这句话,不但是他作文教学的总结,也是他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

他的作文课,随阅读教学之风悄然潜入孩子们的习作,又从生活的源头活水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既有“润物细无声”的细腻,又有“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厚重。

读此书,你会大彻大悟,好课堂、好语文老师,必须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像于永正老师那样躬身实践,那么,你的课堂也
会更加鲜活、更具有感性。

作者简介:张凤英,灵宝市第一小学老师。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