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性气体中粘性液体射流分裂与雾化机理研究_严春吉

合集下载

粘性流体的基本概念

粘性流体的基本概念

合数作为判别流态的准则,对于管流:
Re Vd
Rec' r
Vc'r d
Recr
Vcrd
称为雷诺数,d是管径, 是粘性系数。
上述试验上临界雷诺数和下临界雷诺数. 当 Re> Recr' 时为湍流, 当 Re < Recr 时为层流, 当 Recr‘> Re > Recr时,可以是湍流也可以是 层流,工程上多按湍流处理。 圆管中的临界雷诺数为:Recr =2300和
在求解运动物体在流体中的阻力,以及涡旋的 扩散、热量的传递等问题时,粘性会起主导作 用不能忽略。
粘性流体力学就是研究在粘性不能忽略情况下 的流体的宏观运动,以及流体和在其中运动的 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所遵循的规律。
3
2、粘性流体力学的发展
粘性流体力学在理论上的发展首先是纳维(Navier 1827年在欧拉方程中加上了粘性项。
10
差分法求解三维边界层
用差分法求解三维边界层较晚。 Nash. J. F.(1972)用一阶精度的显式差分 求解了机翼三维边界层,Nash. J. F.(1976), Cebeci. J . et al(1977), Melean J. D. (1977), Tassa A. et al(1982)用隐式差分求解 了三维边界层。 Vatsa V. N (1984)导出了非正交旋转坐标系 中的三维边界层方程,引入了二维Levy-Less变 换,用零方程湍流模型方程封闭,并用分块因子 法求解。Anderson O. L. (1987)计算了叶轮叶片 面三维边界层。
19
现代混沌理论。70年代以来湍流发展的另一个
重要的方面是现代混沌理论(Chaos),从1963年 Lorenz开始,将Navier-Stokes方程简化成三个一 阶常微分方程组成的非线性动力系统。随着参数的 变化它会经历稳定解、周期解、具有间歇性的解和 湍乱无章的混沌解,这正是湍流发展过程和完全发 展了的湍流所具有的特征。

液体射流扰动控制方程边界条件及稳定性分析

液体射流扰动控制方程边界条件及稳定性分析
1 " 2一 P1 。 V: a O

() 5 () 6 () 7 () 8 () 9
/ - 2 1 10 o  ̄ 2- # 一 U 1
. 一

r /

OV l z

Ol一 V + ) ' O2 U ̄ r z
OV l o
一 —
! O \ a 十 r a
2 射 流 扰 动控 制 方 程 边 界 条 件
在 柱坐标 系(, 下 ,假定射 流方 向与舛由 反 ,气液流 体均 为不可压缩 流体 ,喷嘴半径 r ,) 相
为a ,射 流 初 速 度 为 ,喷 入 静 止 气 体 中 ,液 气 两 相 的运 动 粘 度 分 别 为u ,u ,气 液 界 面 处 的 1 2
分类号: AM S 2 0 ) 6 0 7 D2 (0 0 7 T1 ; 6 5
中图分类号: 5 03 8
文献标识码: A
1 引 言
应用线性 稳定性分析方法对粘性 气体 中的粘性 液体三维射流 分裂与雾化机理进 行研 究 ,除 了要得到射流线化扰动控制方程外 ,还必须对射流扰动控制方程边界条件给 出分析 。对于液体 射流分裂与雾化过程 ,边界条件应包括运动学边 界条件和动力学边界条件 。运动学边界条件说 明的是气液分界面两侧的质点都保持在界面上 ;动力学边界条件 ,代表法 向应力和切 向应力平 衡 。本文 由于考 虑到气体粘性应力 的作用 ,所 以边 界条件 要 比以往 的模型 复杂 得多[3 11 - ,下面 就 液 体 三维 射 流 分 裂 与 雾 化 过 程 的 扰 动 控 制方 程 边 界条 件 给 出详 尽 的分 析 。
式 eF( r H t , )= r— a一 叩r ) , , (, ,这 里 叩r )= r pw + i z+ toJ , (, , ie [t ( ox k o ) 。其 中 u =

液体射流分裂与雾化机理在喷雾特性预测中的应用

液体射流分裂与雾化机理在喷雾特性预测中的应用
A ,: . Q =Q 12 射流扰动 控制 方程 的无量 纲线化 边界条 件 .
署一
pp 云 一 一( +2 : 叼一+ 一 【 O 1 +2一。 z 0 0
维普资讯
第 l 4期 5卷 20 0 7年 l 2月
应用 基础 与工程 科学学 报
J OUR NAL OF B I CI NC D NG NE RI AS C S E E AN E I E NG
中图分类号 :K 0 T4 1 文献标识码 : A
其 中 , ()= ( () V () () , r r ,m r , r) _ 12 『= ,. 将 式 ( )式 ( ) 入射 流扰 动控制 方程 ( ) ( ) 解得 3 、 4代 1 、2 可
f()= 1 (r sr 41 k)+d ( ) . J 2
() = , r r ( )+ ( )+ r (r )+ ( r )
起 的.
1 液 体射 流 分 裂 与 雾化 机 理 数 学模 型
1 1 射流 扰动控 制方程及 其解 .
在柱 坐标 系( ,,)下 , 流方 向与 z r0z 射 轴相 反 , 、 流体 均 为不 可压 缩 流体 , 气 液 喷嘴半 径 为 口射 流初速 度为 U, , 喷入静 止气体 中, 、 气 液两相 的运动 粘度分 别为 : , 、 ,。气 液界 面
柱液体射流分裂与雾化机理的研究 已做了大量的工作¨ 这些研究主要是采用线性稳 剖, 定性分析方法对射流分裂破碎的过程进行分析 , 以揭示射流各参数对流动不稳定性的作 用机理 , 但它们都没有涉及到工程中更为关心的射流参数对喷雾特性的影响. 本文是在作 者对粘性气体 中的三维粘性圆柱形液体射流分裂与雾化机理研究 的基础上 , 将射流分 裂与雾化 机理应 用 于喷雾特性 的研 究 中 , 定 了喷 嘴 出 口处 未 受 扰液 核长 度及 喷雾 平 均 确 滴径的计算方法 , 此外 , 通过数值计算还发现高速射流的雾化过程主要是 由短波扰动引

粘弹性流体力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粘弹性流体力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粘弹性流体力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引言粘弹性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在同时具有粘性和弹性特性时的行为的学科。

这一领域的研究在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包括材料科学、生物医学以及地球科学等领域。

本文将深入探讨粘弹性流体力学的理论基础,并介绍一些经典的实验研究。

理论基础粘弹性流体的概念粘弹性流体是指既具有粘性又具有弹性的液体或软固体。

粘性是指流体内部分子之间相互摩擦的现象,而弹性是指流体内部分子在外力作用下出现回弹的现象。

粘弹性流体的宏观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分子间力的相互作用。

粘弹性流体的模型粘弹性流体的模型通常基于两种基本模型:弹性体模型和粘性流体模型。

弹性体模型可以用弹簧和阻尼器串联的方式来描述,而粘性流体模型则可以用牛顿黏滞定律来表示。

实际的粘弹性流体通常需要综合考虑这两种模型。

粘弹性流体的本构方程粘弹性流体的本构方程用于描述物质的应力-应变关系。

最常用的本构方程是Maxwell模型和Kelvin模型。

Maxwell模型将弹性元素和粘性元素串联起来,可以较好地描述物质的粘弹性行为。

而Kelvin模型通过并联弹性元素和粘性元素来描述物质的行为。

粘弹性流体的流变特性粘弹性流体的流变特性包括黏度、屈服应力、流变曲线等。

黏度是指流体流动时所表现出的阻力大小,是刻画流体流动难易程度的物理量。

屈服应力是指流体在外力作用下开始产生可观测的流动行为所需要的最小应力。

流变曲线则是描述流体在剪切应力施加下产生的剪切应变与时间的关系。

实验研究粘弹性流体的流变性能测试粘弹性流体的流变性能可以通过实验测试来获得。

常见的实验方法有旋转粘度计法、振荡剪切法、迎风试验法等。

旋转粘度计法是通过测量粘弹性流体在旋转圆盘上产生的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关系来确定其黏度。

振荡剪切法则是通过频率和振幅的变化来研究粘弹性流体的流变特性。

迎风试验法则是在流体流动中施加外界气流压力来研究粘弹性流体的变形和流动行为。

粘弹性流体的微观结构表征粘弹性流体的微观结构对其宏观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气泡雾化喷嘴内部气液两相流场的研究

气泡雾化喷嘴内部气液两相流场的研究
Sim ulation of G as——liquid Two phase Flow Field in Nozzle 0f Effervescent Atom ization
JIANG Li—sha,QIAN Li—juan,SONG Shao—bo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China Jiliang 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 310018,China)
ABSTRACT :Effervescent atomization nozzle ha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in atomizing high—viscosity f luid and non— Newtonian f luid.and its interu al flow pattern has a decisive inf luence on atomization effeet. Based on VOF model。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perform ed on gas— liquid two phase f low in m ixing cavity of effervescent atomization nozzle. The simulation result shows the process of air bubble in the inner cavity of nozzle from formation to stability, which was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 ental result. Then,the inf luences of dif ierent number of air inlets and dif ierent diameters of air inlet and air outlet of nozzles on gas——liquid f low pattern in gas —-liquid m ixing cavity were num er ̄·- cally simulated.Therefore,we can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air intake and reducing the cali— ber are beneficia l for formation of annular flow at air outlet. M eanwhile.it can a l so optim ize the atom ization effect at nozzle exit. Moreover,the time required by different structures under different gas— liquid ratio conditions to for m stable circulation was analyzed.Through comparison,the gas— liquid ratio condition with good atomization effect was obtained. Finally, the suitable atom ization nozzle structure was obtained. KEYW oRDS:Efl fervescent atomization;Numerical simulation;Two—phase f low

流体动力学中的粘弹性流体研究

流体动力学中的粘弹性流体研究

流体动力学中的粘弹性流体研究引言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规律的科学领域,其中粘弹性流体是一种特殊的流体,具有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可变形的固体的特性。

粘弹性流体在工程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流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本文将介绍粘弹性流体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并介绍流体动力学中的粘弹性流体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粘弹性流体的定义和特性粘弹性流体是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类流体。

与牛顿流体(如水和空气)不同,粘弹性流体在外力作用下不仅会流动,还会发生变形。

粘弹性流体的主要特性包括粘度、弹性、流变性和记忆效应。

粘度粘度是粘弹性流体的一种基本特性,它描述了流体内部的黏性阻力。

粘度可以分为静态粘度和动态粘度两种。

静态粘度指的是流体在不应变条件下的黏性阻力,动态粘度则指的是流体在受到应变时的黏性阻力。

粘度可用来描述流体的流动阻力大小,常用单位是帕斯卡·秒(Pa·s)。

弹性粘弹性流体的弹性是指其在受力作用下会发生恢复变形的特性。

与刚体不同,粘弹性流体在受到外力后会发生弹性变形,当外力去除时会恢复到原始状态。

粘弹性流体的弹性可用弹性模量来描述,常用单位是帕斯卡(Pa)。

流变性粘弹性流体的流变性是指其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非线性变形的特性。

由于流体具有粘度和弹性,其应力-应变关系不遵循线性规律,而呈现出非线性的行为。

流变性可用流变学来研究和描述。

记忆效应粘弹性流体的记忆效应是指其在经历过一定变形后,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保持相同的应力-应变关系。

这使得粘弹性流体具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

记忆效应是粘弹性流体独特的特性之一。

粘弹性流体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在流体动力学中,粘弹性流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流变学、模型和仿真、实验测量和应用。

流变学研究流变学是研究粘弹性流体变形和流动规律的学科。

通过建立流变学模型来描述粘弹性流体的应力-应变关系,从而深入了解粘弹性流体的流变性质。

静电场对不同液体介质的雾化效果试验研究

静电场对不同液体介质的雾化效果试验研究

文章编号 : 0 - 3 (0 0 0 - 4 - 1 5 9 0 2 1 ) 1 19 9 0 0 0 0
d i1 .99 ji n 10 -9 0 2 1 .10 7 o:0 3 6/.s .0 50 3 .0 0 0 . 1 s
静 电场对 不 同液体 介质 的雾 化 效 果 试 验 研 究
应 用 基 础 与 工 程科 学 学 报
V 11 o.8
荷质 比增加 , 射流扩散 角增大 , 雾滴 的粒径减 小.
由于他们在 研究 中采用 的试验方 法和理 论分 析各 不 相 同 , 给 出 的试 验 结果 和物 理 故
解释也 不尽相 同 , 是对不 同 的电压如何影 响 不 同液体 介 质 的雾 化效 果没 有进 行 系统 尤其 和全 面的分析 . 为此本 文结合 静 电学 和液体荷 电 的基本 原理 , 液体介 质本 身的物理性 质 从 出发 , 研究 不 同液体介 质 的雾 化现象 和规律 , 时探讨 静 电场 对液 流 浓度 分 布 的影 响 , 同 为 得 到静 电场 中最佳 的液体雾化 效果提 供理论 和试验基 础 , 为 国防工 业 、 并 民用 工业 和农 业 的应用 提供重要 的参 考依据 .
放 电 , 气 电离 产生等离 子体 , 空 从而 给雾滴 荷 电. 流区 : 分 荷 电 的液 体 在 静 电场 、 面 射 充 表
国内的高全杰 、 严春吉、 王军锋、 于水、 钱丽娟和刘俊红等 通过对 电磁场作用下液体的 射流特性分析和湍动雾化射流的气液两相流场进行的数值模拟, 提出静电场 中液体荷电 能够加速液滴分裂和破碎 , 并且高速射流的雾化过程主要是 由短波长引起的, 同时液滴的
收稿日期 :0 8 33 修订 日期 :0 80 -3 20- - 0 0; 20 - 2 9 基金项 目: 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基金资助项 目(o 2 43 ; 56 1o ) 国际科技合作项 目(0 8 F 7 30 20 D A 0 0 ) 作者简介 : 汪朝晖(9 1 ) 男 , 18 一 , 博士后 .E m i: zuby ao.o c — a w h i @yh o tm.n l o

黏性液体射流雾化粒径的分析及预测

黏性液体射流雾化粒径的分析及预测

U g -U l(m /s)
(c)
160 140
SMD(μm)
120 100 80 60 40 20 0.1 0.2 0.3 0.4 0.5 0.6
水 胶水溶液 液 流 量 58kg/h
[t]:-a-2b-e=0 方程组中含 5 个未知数,而仅有 3 个方程,将 c,d,e 表示成 a,b 的函数,则最后可得: SMD=Kd( 由于 Re=
工质 水 胶水
表 1 雾化工质物性(15 ℃,1 atm)
密度 ρ/kg·m-3 1 000 1 023 动力黏度 µ/Pa·s 表面张力 σ/N·m-1 0.001 0.073 0.005 0.056
1 试验装置及条件
气力式喷嘴雾化特性试验是在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 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冷态雾化机理试验台上进行的(见图 1) 。试验喷嘴如图 2 所示,中心通液体,环形通道通气 体,采用水和建筑胶水溶液作雾化工质,其物理性质如表 1 所示,压缩空气作为雾化介质,以雾化粒径大小 SMD 作为 喷嘴雾化性能指标,雾化粒径 SMD 用 LS-2000 型分体式激 光颗粒分析仪来测定。
收稿日期: 2007-03-05 李冬青(1982-),女,硕士。杭州,310027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4cb217701)
平行冲击
图2
两通道气力式喷嘴示意图
2 喷嘴雾化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如图 3 所示, (a)表示当气液相对速度差保持不变时, 气耗率变化(气液质量流量比)对雾化粒径的影响; (b)表 示当气耗率保持不变, 同时改变工质和雾化介质流量时雾化 粒径随气液相对速度差的变化规律; (c ) 、 (d)表示当工质 流量一定, 增加雾化介质流量时气液相对速度差及气耗率对

雾化过程中气体射流与金属液流作用区的压力特征

雾化过程中气体射流与金属液流作用区的压力特征

雾化过程中气体射流与金属液流作用区的压力特征
沈军;崔成松;蒋祖龄;李庆春
【期刊名称】《金属学报》
【年(卷),期】1993(29)1
【摘要】本文研究了雾化压力、导液管的几何形状和相对位置以及雾化介质等因素对雾化过程导液管末端气体射流与金属液流作用区压力特征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适当提高雾化压力,降低导液管的位置以及减小导液管的锥角,将趋向于在导液管末端形成负压,对金属熔体造成有效的吸动作用对增压(正压)和吸动(负压)现象形成的机理以及雾化过程的最大正压条件作了分析和讨论。

【总页数】4页(PB032-B035)
【关键词】气体雾化;快速凝固;增压与吸动
【作者】沈军;崔成松;蒋祖龄;李庆春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及工艺系;哈尔滨工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F123.112
【相关文献】
1.催化裂化再生器树枝状气体分布器射流作用区的床层压力脉动特性 [J], 石睿捷;马玲;王创博;严超宇
2.振动筛网雾化器与压力射流雾化器在雾化时间和雾化后残余量中的差异研究 [J], 王欢英; 许望梅; 陈小丽; 盛春风; 李凡
3.泡沫金属制备过程中气体射流发泡过程数值模拟 [J], 李科;岳猛;武文斐
4.金属雾化过程中液流非稳定流动的理论探讨 [J], 杨留栓;杨根仓;周尧和
5.消失模铸造金属液流动前沿气隙中气体压力的研究 [J], 朱丽娟;张喻;王明娜;董秀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反应性射流中湍流

反应性射流中湍流

第9卷㊀第1期2024年1月气体物理PHYSICSOFGASESVol.9㊀No.1Jan.2024㊀㊀DOI:10.19527/j.cnki.2096 ̄1642.1075反应性射流中湍流/非湍流界面附近标量输运特性曹晴晴1ꎬ㊀李㊀岩2ꎬ㊀张欣羡3ꎬ㊀周㊀毅1(1.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ꎬ江苏南京210094ꎻ2.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ꎬ北京100074ꎻ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ꎬ北京100191)ScalarTransportCharacteristicsNeartheTurbulent/Non ̄TurbulentInterfaceinaReactiveJetFlowCAOQingqing1ꎬ㊀LIYan2ꎬ㊀ZHANGXinxian3ꎬ㊀ZHOUYi1(1.SchoolofEnergyandPowerEngineeringꎬNanj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ꎬNanjing210094ꎬChinaꎻ2.ChinaAcademyofAerospaceAerodynamicsꎬBeijing100074ꎬChinaꎻ3.FluidMechanicsKeyLaboratoryofEducationMinistryꎬBeihangUniversityꎬBeijing100191ꎬChina)摘㊀要:湍流/非湍流界面(turbulent/non ̄turbulentinterfaceꎬT/NTI)层分隔开湍流区和非湍流区ꎬ研究T/NTI有利于加深对湍流区和非湍流区之间传质的理解ꎮ通过开展射流和环境流间发生二级非平衡基元反应(A+BңR)流场的数值模拟ꎬ研究了该流场中各组分在T/NTI附近的化学反应和标量输运特性ꎮ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性射流流场中对流项在湍流区域的标量输运中占主导地位ꎮ射流的上游处化学反应较为剧烈且随着流向逐渐减弱ꎬ在T/NTI层内及其附近均存在显著的化学反应ꎬ而下游T/NTI层附近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远离T/NTI层的湍流核心区ꎮ在T/NTI层附近ꎬ反应物A和生成物R的输运机制呈现类似但相反的趋势ꎮ在无旋边界附近ꎬ反应物A和生成物R的输运主要由扩散和对流作用共同影响ꎬ但其浓度几乎不随时间发生变化ꎮ在T/NTI层内ꎬ反应物B的输运主要由对流作用影响ꎬT/NTI附近的流动阻碍化学反应后所余较少的反应物B向无旋边界输运ꎮ关键词:射流ꎻ化学反应ꎻ湍流/非湍流界面层ꎻ标量输运ꎻ条件平均统计㊀㊀㊀收稿日期:2023 ̄07 ̄24ꎻ修回日期:2023 ̄10 ̄0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952105)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30921011212)ꎻ江苏省六大人才峰会项目(2019 ̄SZCY ̄005)第一作者简介:曹晴晴(1996 )㊀女ꎬ硕士ꎬ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流体力学ꎮE ̄mail:1207496954@qq.com通信作者简介:张欣羡(1992 )㊀女ꎬ博士ꎬ主要研究方向为流体力学ꎮE ̄mail:zhangxinxian@buaa.edu.cn周毅(1986 )㊀男ꎬ博士ꎬ主要研究方向为湍流理论ꎮE ̄mail:yizhou@njust.edu.cn中图分类号:O362㊀㊀文献标志码:AAbstract:Turbulent/non ̄turbulentinterface(T/NTI)layerseparatestheturbulentandnon ̄turbulentregions.ThestudyofT/NTIishelpfultodeepentheunderstandingofmasstransferbetweenturbulentandnon ̄turbulentregions.InthispaperꎬthechemicalreactionandscalartransportcharacteristicsofeachcomponentintheflowfieldnearT/NTIwerestudiedbynumericalsimulationofthetwo ̄stagenon ̄equilibriumelementaryreaction(A+BңR)flowfieldbetweenthejetandtheen ̄vironmentalflow.Theresultsshowthattheconvectionterminthereactivejetflowfielddominatestheinfluenceofscalartransportintheturbulentregion.Attheupstreamregionofthejetꎬthechemicalreactionismoreintenseandgraduallyweakensalongtheflowdirection.TherearesignificantchemicalreactionswithinandneartheT/NTIlayer.Thechemicalre ̄actionsnearthedownstreamT/NTIlayermainlyoccurintheturbulentcoreregionfarawayfromtheT/NTIlayer.NeartheT/NTIlayerꎬthetransportmechanismofreactantAandresultantRshowsasimilarbutoppositetrend.NeartheirrotationalboundaryoftheT/NTIlayerꎬthetransportofreactantAandresultantRismainlyaffectedbydiffusionandconvectionꎬbut气体物理2024年㊀第9卷theirconcentrationshardlychangewithtime.ThetransportofreactantBintheT/NTIlayerismainlyaffectedbyconvec ̄tion.TheremainingreactantBafterthechemicalreactionisblockedbytheflownearT/NTItotransporttotheirrotationalboundary.Keywords:jetꎻchemicalreactionꎻturbulent/non ̄turbulentinterfacelayerꎻscalartransportꎻconditionalaveragestatistics引㊀言射流具有较强的输运和混合能力ꎬ因此在工业领域应用非常广泛ꎬ例如空气送风系统ꎬ燃油喷射系统和液体喷洒㊁喷涂和切割等ꎮ射流的一个典型特征是流场中存在着清晰的㊁薄层包裹着的湍流区域ꎬ使其与无旋区域(非/低湍流区)分开ꎬ该薄层控制着无旋区域和湍流区域之间能量㊁动量和标量的运输和交换[1]ꎬ称为湍流/非湍流界面层ꎮ国内外学者针对T/NTI层的几何特性[2 ̄4]和动力学特征[5 ̄7]开展了广泛的研究ꎮ李思成等[2]通过在流场中安装垂直于流向的扰流板研究脱落涡对T/NTI层沿流向的影响ꎬ发现在扰流板影响下T/NTI的分形维度减小ꎬ表明脱落涡使T/NTI层多尺度特性㊁三维性呈减弱的趋势ꎮ张爽等[4]通过实验发现二维㊁三维密度界面存在分形结构ꎬ并且随着湍流强度的减弱ꎬ物质之间的混合过程在减缓ꎬ密度界面也变得更加光滑ꎮHayashi等[8]研究时间演化下平面射流的剪切运动和T/NTI层之间的关系ꎬ发现湍流核心区和T/NTI层中剪切层的速度跃变大约是Kolmogorov速度尺度的7倍ꎬ且界面附近的剪切层大部分平行于T/NTI层ꎮNagata等[9]通过计算界面局部坐标系下的统计量研究T/NTI层附近的流动特性ꎬ发现T/NTI层附近的内能变化率与射流的初始动能成正比ꎬ无旋边界的内能变化由扩散/膨胀效应造成ꎬ压缩性通过影响T/NTI层的总表面积影响总卷吸速率ꎮWatanabe等[10]基于Burgers涡旋模型探究T/NTI层附近孤立涡旋的作用ꎬ发现在涡量场上的应变率使非湍流流体朝向无旋边界移动ꎬ与涡量场相关的速度将之卷吸进入湍流核心区ꎮ射流往往也伴随着不同组分的化学反应[11ꎬ12]和标量输运[13ꎬ14]ꎬ学者们对射流中的化学反应和标量输运开展了丰富的研究ꎬ包括组分浓度比[15]㊁化学反应速率[16]等因素对标量输运的影响等ꎮ王芳等[17]利用小型流化床射流装置研究预氧化反应后的生成物分布㊁半焦化物质的结构与活性ꎬ得出温度㊁反应物浓度比例和当量空气系数对半焦化的影响ꎮ李岩等[18]通过研究不同射流口间距下双射流间的流动-化学反应耦合过程ꎬ发现在双平行反应性射流标量场中化学反应标量输运方程各项所控制的对流㊁扩散作用和化学反应对标量产生㊁消耗和输运的影响以及射流相互作用尺度在该流场中的适用性ꎮWatanabe等[19]针对反应性流动提出了一种基于近似反卷积模型的大涡模拟方法ꎬ并将之与粒子追踪技术相结合ꎬ模拟具有二级基元反应的平面射流ꎬ验证了该混合模型预测反应标量统计特性的可行性和准确性ꎮ他人对反应性平面射流㊁流场中的T/NTI层㊁标量输运分别进行了大量的研究ꎬ但反应性射流流场中T/NTI层附近的传质机理尚不明晰ꎬ缺少针对T/NTI层附近因化学反应和标量输运导致的各组分产生㊁消耗㊁输运和混合过程的研究ꎮ平面单射流作为一种典型的自由剪切流ꎬ研究反应性平面单射流中T/NTI附近的卷吸特性㊁化学反应特性㊁标量的输运和混合特性ꎬ对于丰富射流的研究内涵ꎬ拓展相关工业的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ꎮ因此本文对射流与环境流之间发生的二级非平衡基元反应进行数值模拟ꎬ研究T/NTI层附近射流与环境流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以及标量的产生㊁消耗和输运特性ꎮ1㊀数值方法1.1㊀流场和标量场计算本文基于开源软件OpenFOAM平台中用于解决瞬态不可压缩流场非稳态问题的pimpleFoam求解器ꎮ求解器不使用任何湍流模型(设置为laminar)ꎬ利用准直接数值模拟[20]方法通过对不可压缩的Navier ̄Stokes方程组(包含连续性方程和动量方程)求解得到速度场ꎬ方程表达如下∂uj∂xj=0∂ui∂t+∂uiuj∂xj=-∂pρ∂xi+ν∂2ui∂xj∂xj式中ꎬuꎬpꎬνꎬρ分别代表流体的瞬时速度㊁瞬时压力㊁运动黏度和密度ꎬt为时间ꎮ化学反应被动标量输运方程是在对流场本身不产生影响的前提下研究标量输运㊁消耗和产生的2第1期曹晴晴ꎬ等:反应性射流中湍流/非湍流界面附近标量输运特性关键方法ꎮ假设二级非平衡基元反应(A+BңR)发生在等温条件下ꎬ考虑到化学反应对组分浓度分布和变化速率的影响ꎬ将化学反应作为被动标量输运方程的控制因素ꎮ对于组分α(反应物A㊁B和生成物R)的标量输运控制方程表达如下∂Γα∂t+∂ujΓα∂xj=Dα∂2Γα∂xj∂xj+Sα(1)其中ꎬΓα表示组分α的浓度ꎻDα表示分子扩散系数ꎬ假设各组分的分子扩散系数相等ꎮ式(1)简写为Atα+ATα=DTα+STαꎬ其中Atα=∂Γα/∂t为非稳态项ꎬ表示流动-化学反应过程中组分α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ꎻATα=∂ujΓα/∂xj为对流项ꎬ表示射流中对流作用对各组分标量输运的影响ꎻDTα=Dα∂2Γα/(∂xj∂xj)为扩散项ꎬ表示射流中扩散作用对各组分标量输运的影响ꎻSTα为化学反应源项ꎬSTA=kΓAΓBꎬSTB=kΓAΓB和STR=-2kΓAΓB分别表示化学反应对反应物A㊁B和生成物R浓度的影响ꎬk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ꎮ1.2㊀计算模型和参数本文研究射流与环境流之间发生的二级非平衡基元反应(A+BңR)ꎬ反应性流场示意图如图1所示ꎬ其中环境流中预混着反应物Aꎬ射流中预混着反应物Bꎮ当反应物B沿着宽度为d的狭缝喷射到流场中时ꎬ与环境流中的反应物A接触并发生化学反应ꎬ反应物A和B以及生成物R随着射流向周围环境以及流场的下游输运ꎮ图1㊀反应性平面射流Fig.1㊀Reactiveplanarjet表1是反应性射流数值模拟的几何细节及数值参数ꎬ其中基于射流口初始平均流向速度UJ和射流口宽度d获得入口Reynolds数Re=UJd/νꎮ流场模拟采用Tophat初始场ꎬ与Stanley等[21]和Zhou等[22]的初始平均环境流速度UA=0.1UJ相同ꎮ同时ꎬ在保证流场数据准确性的前提下为促使层流更快地向湍流转捩ꎬ采用白噪声脉动法[23]在射流口处对xꎬy和z方向的速度添加0.05UJ的扰动ꎮ环境流中掺混的反应物A和射流中掺混的反应物B具有相同的初始浓度ΓA0=ΓB0ꎬ生成物的初始浓度为0ꎮDamköhler数Da=k(ΓA0+ΓB0)d/UJ是流动时间尺度与化学反应时间尺度的比值ꎬ用于控制化学反应速率ꎮSchmidt数Sc=v/Dα是描述流体中质量和动量扩散的无量纲数ꎬSc为0.71[18]ꎮ流场在流向的入口和出口采用流入流出边界条件ꎬ在法向边界采用自由滑移边界条件ꎬ展向边界则采用周期性边界条件ꎬ并在流向和展向采用均匀网格ꎬ法向在(-8dꎬ8d)范围内采用均匀网格ꎬ在其余部分采用指数加密形式ꎮ众所周知ꎬT/NTI层的厚度与Kolmogorov微尺度η=(v3/ε)1/4在同一量级[1]ꎬ其中ε=2v‹(∂uᶄi/∂xj)2›为耗散率ꎬ ‹› 表示对时间和展向取平均ꎮ本文中流场中心线上沿流向的空间分辨率最差值是x/d=10处的3.35ηꎬ足以有效捕捉T/NTI层附近的小尺度运动ꎮ表1㊀反应性射流数值模拟的几何细节及数值参数Table1㊀GeometrydetailsandnumericalparametersofthedirectnumericalsimulationofreactiveplanarjetReUA/UJΓA0/ΓB0DaScLx/dLy/dLz/dNxNyNz20000.1150.71302387016591201.3㊀数值方法验证本文将反应性射流速度场和标量场的数值模拟结果与他人的实验[24 ̄26]和数值模拟[16ꎬ21]结果进行对比ꎬ以验证当前数值方法的准确性ꎮ图2是反应性射流无量纲后的平均流向速度和速度脉动均方根的法向分布ꎬ‹u›C为射流中心线上的平均流向速度ꎬUA为初始平均环境流速度ꎬbU为基于平均流向速度的射流半宽ꎬ是(‹u›-UA)/(‹u›C-UA)=0.5时对应的法向坐标ꎮ从图2(a)中可以看出在x/d=10ꎬ15和20处射流的速度场具有自相似性ꎬ对应中心线上的Reynolds数分别为1612ꎬ1352和1203ꎬ平均流向速度的法向分布曲线与Gutmark等[24]㊁Ramaprian等[25]的实验探究结果和Watanabe等[16]的数值模拟结果非常吻合ꎮ从图2(b)中可以看到无量纲后的速度脉动均方根的法向分布与Gutmark等[24]㊁Ramaprian等[25]和Stanley等[21]的模拟结果总体上一致ꎬ初始场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速度脉动均方根的法向分布ꎬ导致了不完全吻合的现象ꎮ图2表明平均流向速度和速度脉动均方根的法向分布与他人结果均吻合良好ꎬ验证了速度场模拟的准确性ꎮ3气体物理2024年㊀第9卷(a)Nondimensionalizedmeanstreamwisevelocity(b)NondimensionalizedRMSvaluesofstreamwisevelocityfluctuations图2㊀反应性射流无量纲后平均流向速度和流向速度脉动均方根的法向分布Fig.2㊀NondimensionalizedmeanstreamwisevelocityandRMSvaluesofstreamwisevelocityfluctuationsinthenormaldirectionforareactivejetflow本文通过验证混合浓度分数沿法向的分布ꎬ以验证化学反应标量场模拟的准确性ꎮ在浓度相关计算中ꎬ引入ξ可以提高化学反应与组分混合的计算效率[18]ꎬ混合浓度分数ξ为ξ=ΓB-ΓA+ΓB0ΓA0+ΓB0其中ꎬξ可看作预混到射流中的非反应性标量[16]ꎬ在射流口处为1ꎬ在环境流中为0ꎮ根据质量守恒ꎬΓA/ΓA0+ΓB/ΓB0+ΓR/ΓR0=1ꎬ反应物A和B的瞬时浓度可以通过生成物的瞬时浓度和混合浓度分数获得:ΓA=ΓA0(1-ξ)-ΓR和ΓB=ΓB0ξ-ΓRꎮ图3是反应性射流无量纲平均混合浓度分数的法向分布ꎬ其中‹ξ›C表示射流中心线上的平均混合浓度分数ꎬbξ为基于平均混合浓度分数的射流半宽ꎬ即‹ξ›/‹ξ›C=0.5时对应的法向坐标ꎮ图中可以看出在x/d=10ꎬ15和20处射流的平均混合浓度分数曲线也具有自相似性ꎬ且这些结果与Wa ̄tanabe等[16ꎬ26]的实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吻合ꎬ由此可以验证标量场模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ꎮ图3㊀反应性射流无量纲平均混合浓度分数的法向分布Fig.3㊀Nondimensionalizedmeanmixturefractioninthenormaldirectionforareactivejetflow根据Watanabe等[27]在平均流向速度和平均混合浓度分数的测量结果中观察到平面射流自相似区域的典型特征ꎬbξ大于bUꎬ得出流场中基于平均混合浓度分数的扩散速率应大于预期的平均流向速度ꎮ图4是反应性射流分别基于‹u›-UA和‹ξ›的半宽bU和bξ的流向分布ꎬ图中证实了上述观点ꎬ且随x/d的增大ꎬ各半宽成比例增大ꎮ其中bU和bξ与Watanabe等[26]的数值模拟结果基本吻合ꎮ在Watanabe等[26]的数值模拟中ꎬ射流与环境流的初始平均速度与本文不同ꎬ在流场的入口处添加的扰动也是依据实验拟合的脉动速度ꎬ因此导致了两者不完全吻合的现象ꎮ图4㊀反应性射流基于‹u›-UA和‹ξ›的射流半宽的流向分布Fig.4㊀Streamwisedistributionofareactivejethalfwidthbasedon‹u›-UAand‹ξ›2㊀结果分析与讨论2.1㊀T/NTI层的识别T/NTI层是一个具有有限厚度的薄层ꎬ学者们4第1期曹晴晴ꎬ等:反应性射流中湍流/非湍流界面附近标量输运特性提出了多种识别T/NTI层外缘ꎬ即无旋边界的方法ꎬ包括基于涡量ω[28]㊁湍动能k[7]和速度空间分布均匀性方法[2]ꎬ本文利用涡量阈值ωth的等值面识别T/NTI层的外缘ꎬ即无旋边界ꎮ其中ωth基于湍流区域所占体积分数确定ꎬω>ωth时为湍流区域ꎬω<ωth时为无旋区域ꎮω∗th表示以ωmax为特征尺度对ωth进行无量纲ꎬ其中ωmax=max(ω(x))为流向x位置处所在yoz平面上ω的最大值ꎮ图5分别是在x/d=10和20处湍流区域的体积分数VT随ω∗th的变化情况ꎮ当x/d=10和20处的ω∗th分别小于0.001和0.0001时ꎬVT随着ω∗th的减小而大幅增大ꎮ而当ω∗th分别处于0.001~0.03和0.0001~0.002范围内ꎬVT对ω∗th的依赖性很小ꎬ存在着VT分别约为0.25和0.42的平台状区域ꎬ涡量等值面的位置几乎不随ω∗th变化ꎬ本文取ω∗th为0.0012ꎬ在图5中用垂直虚线表示ꎮ图5㊀湍流区域的体积分数VT随涡量阈值ω∗th的变化情况Fig.5㊀ChangeofvolumefractionVTinturbulentregionwithvorticitythresholdω∗th2.2 流场和标量场可视化图6是在x/d=10和20处yoz平面上带有无旋边界的瞬时无量纲涡量云图ꎬ其中涡量以ωmax为特征尺度进行无量纲ꎬ白色实线表示T/NTI层的无旋边界ꎬ图中可以看出沿着流向的演化ꎬ射流不断发展ꎬT/NTI层向两侧移动ꎮ(a)Upstreamx/d=10㊀㊀㊀(b)Downstreamx/d=20图6㊀yoz平面上带有无旋边界的瞬时无量纲涡量Fig.6㊀Instantaneousnondimensionalizedvorticitywithirrotationalboundaryontheyozplane图7是反应物A㊁B和生成物R分别在x/d=10和20处带有无旋边界的瞬时无量纲浓度云图ꎬ其中环境流中反应物A和射流中反应物B的浓度分别以初始浓度ΓA0和ΓB0无量纲化ꎬ生成物R以其在化学计量比混合物中的最大浓度ΓR0无量纲ꎬΓR0=ΓA0ΓB0/(ΓA0+ΓB0)[16]ꎮ图7中反应物A的浓度由T/NTI层向内逐渐减少ꎬ而上游的反应物B的浓度明显高于下游ꎬ且几乎全部存在于射流内部ꎬ并且随着流场的发展ꎬ生成物R的浓度逐渐增加ꎮ这是因为环境流中的反应物A跨越T/NTI层进入湍流区域ꎬ与反应物B接触并发生化学反应ꎬ产生生成物Rꎮ随着化学反应的进行ꎬ反应物B的浓度沿流向逐渐减少ꎬ生成物R的浓度逐渐增加ꎮ(a)Upstreamx/d=105气体物理2024年㊀第9卷(b)Downstreamx/d=20图7㊀yoz平面上带有无旋边界的反应物A㊁B和生成物R的瞬时无量纲浓度Fig.7㊀InstantaneousnondimensionalizedconcentrationsofreactantAꎬBandresultantRwithirrotationalboundaryontheyozplane对于反应性射流标量场ꎬ瞬时化学反应速率被广泛定义为W︿R=DaΓAΓB/(ΓA0ΓB0)[18ꎬ19]ꎮ图8是在x/d=10和20处带有无旋边界的生成物R的瞬时化学反应速率云图ꎬ图中可以看出在流场上游化学反应较剧烈ꎬ在流场下游化学反应较弱ꎮ这是因为W︿R的大小是由反应物A和B的浓度共同决定ꎬ随着化学反应的进行ꎬ无旋区域中的反应物A被不断地输运至湍流区域ꎬ反应物B沿着流向逐渐减少ꎬ在下游时浓度较低ꎮ(a)Upstreamx/d=10㊀㊀㊀(b)Downstreamx/d=20图8㊀带有无旋边界的生成物R的瞬时化学反应速率Fig.8㊀InstantaneouschemicalreactionrateofresultantRwithirrotationalboundary2.3 标量产生㊁消耗和输运图9是在x/d=10和20处各组分标量输运方程中各项瞬时值的法向演化ꎬ其中残差项RHS表示式(1)左右两侧的代数差ꎬ垂直虚线表示射流两侧T/NTI层的无旋边界位置ꎮ图中RHS在x/d=10和20处的法向演化几乎为0ꎬ这表明标量场的统计结果收敛性良好ꎮ在x/d=10处ꎬ各组分的非稳态项Atα和对流项ATα之间几乎呈对称分布ꎬ生成物R的化学反应源项STR和各组分的扩散项DTα的大小相较于非稳态项和对流项较小ꎬ反应物A和B的化学反应源项STA和STB的大小几乎可以忽略ꎮ因此可以得出在x/d=10处的湍流区域中对流作用主导各组分的浓度变化ꎬ扩散作用对各组分浓度变化的影响较小ꎬ化学反应使生成物R的浓度少量增加ꎮ而在x/d=20处各组分的化学反应源项STα基本为0ꎬ各组分的扩散项DTα值较小ꎬ各组分的非稳态项Atα和对流项ATα之间也几乎呈对称分布ꎮ因此可以合理认为在整个自相似区域中ꎬ各组分的浓度变化由对流作用主导ꎬ扩散作用的影响较小ꎬ化学反应几乎不产生影响ꎮ(a)Upstreamx/d=106第1期曹晴晴ꎬ等:反应性射流中湍流/非湍流界面附近标量输运特性(b)Downstreamx/d=20图9㊀各组分标量输运方程中各项沿中心线的瞬时法向演化Fig.9㊀Instantaneousnormalevolutionofthetermsinthescalartransportequationalongthecenterline2.4㊀T/NTI层附近的条件平均统计和标量输运特性图10是在x/d=10和20处距无旋边界的垂直距离yI为条件的涡量和各组分浓度统计量ꎬ其中yI以流场中心线上的Kolmogorov尺度ηC无量纲化[28]ꎮ同时给出涡量对yI/ηC的1阶导数的条件统计平均结果并采用其最大值无量纲化ꎬ以-‹ω›ᶄI最大值的20%定量描述T/NTI层的平均厚度[8]ꎮ图中红色点划线表示T/NTI层的外缘ꎬ即无旋边界ꎬ黑色双点划线表示T/NTI层的内缘ꎬ两条垂直点划线之间的区域为T/NTI层ꎬ其内涡量的梯度较大ꎬ黑色点划线左侧区域为湍流核心区域ꎬ红色点划线右侧区域为无旋区域ꎬ条件平均统计值由 ‹›I 表示ꎮ图中可以看到T/NTI层内反应物A㊁B和生成物R的浓度也存在着较大梯度ꎬ从无旋区域向湍流核心区ꎬ反应物A和生成物R的浓度梯度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ꎬ生成物R浓度在远离无旋边界处较大ꎮ在标量输运方程中ꎬ通过对流或扩散的输运作用㊁化学反应使组分α的浓度增大的为产生项ꎬ而使组分α的浓度减小的则为消耗项ꎮ由公式Atα=-ATα+DTα+STα可知ꎬ-ATα>0ꎬDTα>0ꎬSTα>0为产生项ꎬ-ATα<0ꎬDTα<0ꎬSTα<0为消耗项ꎮ(a)Upstreamx/d=10(b)Downstreamx/d=20图10㊀涡量和各组分浓度的条件平均统计Fig.10㊀Conditionalaverageofvorticityandconcentrationofeachcomponent图11为反应物A的标量输运方程中各项在x/d=10和20处的条件平均统计ꎬ在T/NTI层的无旋边界附近ꎬ反应物A的化学反应源项STA基本可以忽略ꎬ对流项-ATA为产生项ꎬ扩散项DTA为消耗项ꎬx/d=10处非稳态项AtA大于0但数值非常小ꎬx/d=20处非稳态项AtA的数值基本为0ꎮ因此在对流和扩散作用下ꎬ反应物A由无旋区域输运至T/NTI层内ꎬ即无旋边界附近ꎬ但反应物A的浓度几乎不随时间发生变化ꎮ在x/d=10处的-22<yI/ηC<-8范围内和x/d=20处的-20<yI/ηC<-5范围内ꎬ化学反应源项STA和对流项-ATA始终为消耗项ꎬ扩散项DTA从无旋边界附近向湍流核心区先为消耗项后为产生项ꎮ在扩散项DTA为消耗项的区域ꎬ对流和扩散作用令反应物A的浓度减小ꎬ而环境流中反应物A的输运趋势是由无旋区域至湍流区ꎬ因此该区域扩散项DTA和对流项-ATA使反应物A由无旋边界附近向湍流区方向输运ꎮ而在扩散项DTA为产生项的区域ꎬ虽然扩散作用令反应物A的浓度增大ꎬ但对流项-ATA为消耗项且数值7气体物理2024年㊀第9卷大于扩散项DTAꎬ因此对流和扩散作用对反应物A的总体影响是使其浓度减小ꎬ反应物A继续向湍流核心区方向输运ꎮ因此在x/d=10处的-22<yI/ηC<-8范围内和x/d=20处的-20<yI/ηC<-5范围内不断地将在无旋边界附近的反应物A向湍流核心区输运ꎬ其中对流项-ATA的数值远大于扩散项DTA和化学反应源项STAꎬ因此该区域内对流作用对反应物A的输运占主导地位ꎮ在湍流核心区和T/NTI层内缘处ꎬ此时对流项-ATA和扩散项DTA为产生项ꎬ化学反应源项STA为消耗项ꎮ在此区域内反应物A的浓度在x/d=10处由对流作用和化学反应共同影响ꎬ而在x/d=20处对流作用占主导地位ꎮ(a)Upstreamx/d=10(b)Downstreamx/d=20图11㊀反应物A的标量输运方程中各项在x/d=10和20的条件平均统计Fig.11㊀ConditionalaverageofthetermsinthescalartransportequationforthereactantAatx/d=10and20图12为反应物B的标量输运方程中各项在x/d=10和20处的条件平均统计ꎮ图10中T/NTI层附近反应物B的浓度在x/d=10处较小ꎬ在x/d=20处基本可以忽略ꎬ这是因为反应物B在上游因化学反应被大量消耗ꎬ到下游时基本消耗殆尽ꎮ因此图12中T/NTI层附近对反应物B的输运作用与图11和图13中的反应物A和生成物R相比较小ꎮ反应物B的浓度在T/NTI层内主要由对流作用影响ꎬ在T/NTI层内缘附近和湍流核心区主要由对流作用和化学反应共同影响ꎮ而在T/NTI层无旋边界附近ꎬ反应物B的标量输运方程中各项皆为0ꎬ这是因为TNTI附近的流动阻碍反应物B向无旋边界输运[28ꎬ29]且反应物B在靠近无旋边界之前因化学反应被消耗ꎮ(a)Upstreamx/d=10(b)Downstreamx/d=20图12㊀反应物B的标量输运方程中各项在x/d=10和20的条件平均统计Fig.12㊀ConditionalaverageofthetermsinthescalartransportequationforthereactantBatx/d=10and20图13为生成物R的标量输运方程中各项在x/d=10和20处的条件平均统计ꎮ在无旋边界附近ꎬ生成物R的化学反应源项STR基本可忽略ꎬ其扩散项DTR为产生项ꎬ对流项-ATR为消耗项ꎮ此时在x/d=10处ꎬATR>DTRꎬ非稳态项AtR<0且数值非常小ꎻ而在x/d=20处ꎬ非稳态项AtR的数值基本为0ꎮ因此生成物R在无旋区域和T/NTI层内部之间的输运由对流和扩散作用共同影响ꎬ但生成物R的浓度几乎不随时间发生变化ꎮ在x/d=10处的8第1期曹晴晴ꎬ等:反应性射流中湍流/非湍流界面附近标量输运特性-19<yI/ηC<-9范围内和x/d=20处的-19<yI/ηC<-5范围内ꎬ化学反应源项STR和对流项-ATR始终为产生项ꎬ而扩散项DTR由无旋边界附近向湍流核心区先为产生项后为消耗项ꎬ生成物R的浓度主要受对流作用影响ꎮ在湍流核心区和T/NTI层内缘处ꎬ此时化学反应源项STR产生生成物Rꎬ对流项-ATR和扩散项DTR为消耗项ꎬ生成物R的浓度随时间逐渐减小ꎮ对流作用和化学反应在x/d=10处共同影响生成物R的浓度ꎻ而在x/d=20处ꎬ对流作用对生成物R浓度的影响占主导地位ꎮ(a)Upstreamx/d=10(b)Downstreamx/d=20图13㊀生成物R的标量输运方程中各项在x/d=10和20的条件平均统计Fig.13㊀ConditionalaverageofthetermsinthescalartransportequationfortheresultantRatx/d=10and20化学反应对组分浓度的影响在x/d=10处比x/d=20处更强烈ꎬ化学反应源项在T/NTI层附近不断消耗反应物A和Bꎬ产生生成物Rꎮ随着从无旋区域到T/NTI层ꎬ再到湍流核心区ꎬ化学反应源项条件平均统计的绝对值呈逐渐增加的趋势ꎮ统计结果显示上游区域(x/d=10)的化学反应显著发生在T/NTI层内及其附近ꎬ这表明在上游区域T/NTI层内及其附近存在着显著化学反应且随着流向逐渐减弱ꎮ与此同时ꎬ下游处T/NTI层附近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远离T/NTI层的湍流核心区ꎮ在无旋边界附近ꎬ反应物A和生成物R的输运主要受扩散项和对流项影响ꎮ这是因为流体对组分的输运不仅与扩散作用有关ꎬ还与流体本身的运动状况有关ꎮ但x/d=20处T/NTI附近的流动速度较小ꎬ反应物A和生成物R的输运受到射流扩散作用的影响更加显著ꎮ相比之下ꎬT/NTI附近的流体在单射流的上游区域具有较高的速度ꎬ因此在x/d=10处射流的对流作用对输运的影响更加显著ꎮ从无旋界面到T/NTI层内缘ꎬ非稳态项的数值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ꎮ其中ꎬ对流项对各组分浓度的影响近似先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小ꎻ扩散项对各组分浓度的影响经过两次先增加再减小后趋于0ꎬ这与图10中T/NTI层内各组分浓度梯度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一致ꎮ此外ꎬ在无旋边界处各组分非稳态项的条件平均统计值基本为0ꎬ这表明无旋边界处各组分浓度基本不随时间发生变化ꎮ3 结论本文利用OpenFOAM中的laminar模型ꎬ针对ΓA0/ΓB0=1时发生二级非平衡基元反应的平面反应性射流ꎬ对T/NTI层附近因化学反应和标量输运导致的各组分产生㊁消耗㊁输运和混合进行了分析研究ꎬ结论如下:1)在整个流场中ꎬ各组分的瞬时非稳态项Atα和瞬时对流项ATα的数值之间几乎呈对称分布ꎬ扩散项DTα和化学反应源项STα数值较小ꎬ对流项ATα在湍流区域对标量输运的影响占主导地位ꎮ2)流场中的化学反应在上游处较为剧烈且沿着流向逐渐减弱ꎬ在上游区域T/NTI层内及其附近均存在显著的化学反应ꎬ而下游主要发生在远离T/NTI层的湍流核心区ꎮ3)反应物A和生成物R的输运机制在T/NTI层附近呈现出类似但相反的趋势ꎬ在T/NTI层的无旋边界附近ꎬ反应物A和生成物R的输运主要由扩散和对流作用共同影响ꎬ其中对流作用在上游时产生的影响更大ꎬ扩散作用在下游的影响更大ꎬ但它们的浓度在无旋边界附近基本不随时间发生变化ꎬ而在T/NTI层内和湍流核心区域它们的输运主要受对流作用影响ꎮ在T/NTI层内反应物B的输运主要受对流作用影响ꎬ且TNTI附近的流动阻碍9。

三通道气力式喷嘴的雾化特性研究

三通道气力式喷嘴的雾化特性研究

第43卷第5期2012年9月 锅 炉 技 术BOILER TECHNOLOGYVol.43,No.5Sep.,2012收稿日期:2011-09-15作者简介:康振兴(1984-),男,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发电厂电力设计工作。

三通道气力式喷嘴的雾化特性研究康振兴1,黄镇宇2,刘小娜1,周俊虎2,岑可法2(1.国核电力工程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94; 2.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7)摘 要: 对于高Web数的三通道气力式喷嘴,液膜射出后,自身的表面张力波动来不及发展,就被内外气体冲击破碎,这时喷嘴的运行工况和结构尺寸对喷嘴雾化的有很大的影响。

考虑了喷嘴出口处各个结构参数和气量分配比对三通道气力式喷嘴雾化的作用,并探讨了其内在原因。

关键词: 三通道;结构尺寸;气量分配比;雾化中图分类号:TK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763(2012)05-0014-040 前 言 雾化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将连续流动的液体破碎、分裂,最终形成具有一定尺寸分布的不连续雾状液滴。

在工农业生产及航空、军事等领域,雾化得到广泛的应用,包括[1]:液体燃料在锅炉、内燃机及火箭推进器的燃烧,雾化生产金属粉末,除尘、脱硫脱硝过程等。

雾化方式根据实际需要而不同,通常有机械雾化、气力雾化及其它雾化(如超声波、电磁场等雾化)。

气力式雾化一般用来雾化高粘度燃料(如水煤浆、重油等)。

浙江大学的撞击式水煤浆喷嘴就是典型的气力式雾化喷嘴,已经成功运用于国内多家电厂水煤浆锅炉,其大型化也得到满意效果(如在南海发电A厂670t/h水煤浆锅炉中)。

而水煤浆气化通常采用的三通道喷嘴,也是一种气力式雾化喷嘴。

与机械雾化相比,气力式雾化具有输液压力低和雾化粒度小等优点[2]。

关于三通道气力式雾化液膜射流在高速气体中的破碎和雾化的机理,许多学者做了研究[3],认为环状液膜射流雾化的动力在于液体表面波的不稳定性,随着不对称表面波的增长,液膜逐渐破碎、雾化。

高粘度流体气力雾化机理及试验研究[专业:工程热物理]

高粘度流体气力雾化机理及试验研究[专业:工程热物理]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高粘度流体气力雾化机理及试验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工程热物理指导教师:黄镇宇;赵翔20060201新汪太葶硪士手位论文·*托第三幸雾化机理试验台晨谢试胆暑6)可视性良好.便于观测和测量雾化状况。

试验台的四壁和盖板的材质为有机玻璃。

7)雾化台可以满足激光全息/干涉测量对激光布置的要求;根据设计要求,建立的机理实验台主要由供浆系统,雾化介质系统、测量系统三大块组成,》雾化介质系统:在试验中一般用空压机作为气源。

雾化空气一路经过汽水分离器、截止阀、稳压阀,转子流量计后进入喷枪;另一路用于料罐给压,以提供雾化工质从料罐到喷嘴所需的动力。

空压机出口最高压力0.6Mpa。

最大流量6Nm3/min。

如果供气压力不能满足要求,可以在流量计入口前换用压缩空气瓶做为气源供气.>雾化工质系统工质在空气压力作用下,从料罐出口孔流出,经球阀、转子流量计后进入喷枪,料罐实际内直径300mm、长2m:可以装约140kg左右的水.》测量系统:试验中雾化空气和雾化工质的流量用玻璃转子流量计测量.计算气体流量时。

气体流量计进口处的压力取稳压阀出口处的压力,温度可设定为环境温度。

试验中使用上海理工大学研制的激光颗粒测量仪测量雾化粒度的分布和SMD等参数。

测量原理在第四节有详述。

附试验台系统和局部图如下。

图3.5试验系统总图图3.6试验台底部回流装置圈3.7试验台顶部喷枪位置调节机构§3.4试验仪器工作原理及简介§3.4.1高速摄影系统(HG-10010简介随着现代摄影技术的发展,高速摄影技术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高速摄影可用于流化床可视化技术的研究,在机动车辆的碰撞测试,航空,弹道学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般的高速电影摄影机每秒浙虹太荦疆士荦住静史·婉札第三幸霉化氟暮试鞋台曩对珥倪蓦钟可拍摄250幅以上的画面,而科学技术上用于分析高速运动物体的摄影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射流雾化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射流雾化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科研热词 数值模拟 雾化 射流 空化 喷嘴 高速电弧喷涂 高速摄影 高压共轨 静电雾化 静电场 雾滴速度 雾化角 雾化电晕放电 锥-射流 脉冲防暴水炮 粒子图像速度场仪 空腔式雾化电极 空气助力 稳定射流 离散液滴 碰撞 理论分析 燃油乳化液 火焰长度 湍流 液雾 液膜碎裂长度 液膜 液体介质 消能型式 消力池 水面线 气泡雾化 欧拉多流体法 模型试验 柴油喷嘴 旋流强度 放电特性 应用 干式电极 射流雾化 射流表面波 射流结构 射流火焰 实验研究 大涡模拟 多股多层水平淹没射流 多层水平淹没射流 声学 声压分布 圆形射流 噪声
科研热词 雾化 高压静电场 静电场 汽车工程 射流 大涡模拟 非线性稳定性理论 静电雾化 静电涂油机 雾滴 雾化角 雾化特性 雾化模式 雾化射流冷却 轴对称射流 超声速气流 试验研究 荷质比 色散关系式 脉冲防暴水炮 脉冲气压喷雾水枪 纹影 粒径 空间不稳定性 相位多普勒分析仪 电晕荷电 瑞利模式 煤油雾化 液滴尺寸分布 液体射流 浓度分布 流体体积法 水煤浆 气液两相射流 柴油喷射 数值模拟 换热系数 换热性能 平面液膜雾化 射流雾化 射流长度 射流碎裂长度 喷雾 喷涂 喷射压力 喷孔内流 喷嘴 同轴旋拧射流 可压缩性 动态测试 动力机械工程 刀梁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冷却实验 内燃机 低温气体雾化射流冷却 两相射流 ti6al4v sauter平均直径

凝胶推进剂射流撞击雾化研究进展

凝胶推进剂射流撞击雾化研究进展
点 问题之 一 。
研究 的重 要辅 助手 段 , 凝 胶 推 进 剂 的雾 化 数 值 模 拟 研
究 发展相 对 缓慢 。 近年 来 , 得 益 于 计 算 方 法 的进 步 和
计算 能力 的提高 , 研究 人员 或基 于高 性 能计算 平 台 、 或 采 用新 型计算 方法 , 应 用数 值 模 拟 的方法 对 凝胶 推 进
根 据 雾 化 问 题 的 特 点 改 进 现有 数 值 计 算 方 法 等 。 关键 词 : 凝胶推进 剂 ; 射流撞击雾化 ; 雾 化 实 验 ;雾 化 理 论 ; 雾 化 仿 真
中图分类号 : V 4 3 ; T J 5 5 ; 03 5 文献标志码 : A D OI : 1 0 . 1 1 9 4 3 / j _ i s s n . 1 0 0 6 — 9 9 4 1 . 2 0 1 5 . 0 7 . 0 1 7
展 现 状 进 行 了 概 述 。分 析 表 明 : 雾 化 实 验 可 以定 性 分 析 流 变 特 性 及 喷 注 参 数 等 因 素 对 雾 化 效 果 的 影 响 , 雾 化 理 论 对 液 膜 形 状 及 破 碎特性 的预测值与实验还存在一定误差 , 雾化数值模 拟可以获得射流撞 击雾化 的典 型变化过 程。总体 上看 , 凝 胶 推 进 剂 雾 化 机 理 还 未 能完 全 揭 示 , 未来 工作有 : 建 立 凝 胶 推 进 剂 雾 化 特 性 的定 量 表 征 方 法 、 基于非牛顿 本构关 系和撞击式 雾化发展新 的雾化理 论 、
改变 实验 工况 , 得 到撞 击雾 化 图像 , 分 析雾 化 特性 ;目
前, 凝胶 推进 剂 的雾化 机理 尚未完全 明确 , 雾 化理 论研 究 主要在 牛 顿流体 雾 化 理 论 的 基 础上 , 加 入 非 牛 顿 流 体本 构关 系 , 分析 液 膜 的稳 定 性 、 破碎长度等特性 , 理 论 预测 与实验 结果 之 间还存 在 一定 的差距 ;作 为 实验

黏性流体的二次雾化特性

黏性流体的二次雾化特性
( y L b r t r f C a s ia ino n s y o d c t n a t h n n v ri f S in ea d Ke a o a o y o o l Ga i c t f Mi it f E u a i ,E s C ia U i est o ce c n j o r o y
t e o a y r a p f i gl o l t n gl e o s l to e e pe f m e b u i gh p e he s c nd r b e ku o sn e dr p e i yc r l o u i n w r r or d y sng hi s e d
21 0 1年 8月
石 油 学 报 ( 油加 工 ) 石 A T E R L I 1 I A ( E R L UM P O E SN E T O C A P T O E N C P T O E R C S I G S C I N) S
第 2 7卷 第 4期
文 章 编 号 :1 0 7 9 2 1 ) 40 7 8 0 18 1 ( 0 1 0 5 50
Te h o o c n l gy,S an h 00 3 h g ai2 2 7,Ch n ) i a
A b ta t The sr c : gl c r s l in y e ol o uto w a c s n s he u tt t lqu d f s a t e i ue t i s ho e a t s bs iu e i i o a ph l r sd a h gh
t mpe a u e fr ty t r e isa o ia i n c a a t rs i s e r t r is l o p ob t t m z to h r c e itc .The n,t x rm e t lo e v to he e pe i n a bs r a i nson

液体射流扰动控制方程边界条件及稳定性分析

液体射流扰动控制方程边界条件及稳定性分析

液体射流扰动控制方程边界条件及稳定性分析
严春吉;解茂昭
【期刊名称】《工程数学学报》
【年(卷),期】2008(025)003
【摘要】本文针对粘性气体中的粘性不可压缩液体射流的分裂与雾化过程边界条件,进行了扰动分析,并对其进行线性化及无量纲化,得到了射流扰动控制方程无量纲线化边界条件.最后对射流分裂与雾化过程的不稳定性做了数值分析,其结果与实际观测到的射流边界面变化规律一致.
【总页数】4页(P563-566)
【作者】严春吉;解茂昭
【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大连,116026;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大连,116023;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大连,116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358
【相关文献】
1.Newton型迭代法在求解烧蚀边界条件控制方程中的应用 [J], 李海燕;罗万清;石卫波
2.大气分层扰动位能控制方程及其应用——南海夏季风活动的能量收支 [J], 汪雷;李建平;郭彦
3.针板电极荷电液体射流不稳定性分析 [J], 汪朝晖;廖振方
4.存在温度扰动的圆环旋转黏性液体射流稳定性 [J], 阎凯; 宁智; 赵晋; 吕明; 孙春

5.荷电黏性液体射流线性不稳定性分析 [J], 王晓英;王军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同轴旋转可压缩气流中黏性液体射流形态研究

同轴旋转可压缩气流中黏性液体射流形态研究

同轴旋转可压缩气流中黏性液体射流形态研究
吕明;郭立梅;宁智
【期刊名称】《内燃机学报》
【年(卷),期】2024(42)1
【摘要】采用射流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考虑液体黏性、周围气流的同轴旋转运动以及可压缩性的条件下,建立了描述同轴旋转可压缩气流中黏性液体射流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研究了气流量纲为1旋转强度以及流体物性对液体射流不稳定形态的影响.研究表明:周围气流的旋转速度较小时,对射流起促稳作用,继续增大气流量纲为1旋转强度,开始对射流起促分裂作用;且随着气流旋转强度的增大,射流扰动沿周向方向发展,射流柱变的高度不对称.在研究参数范围内,气体可压缩性和气/液密度比均能促进射流的失稳,并会影响射流空间形态,尤其是在周向方向上能够改变射流的占优模式,增强射流的不对称性;液体黏性以及表面张力对射流均具有增强稳定性的作用.
【总页数】8页(P53-60)
【作者】吕明;郭立梅;宁智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35
【相关文献】
1.可压缩气体中的三维黏性液体射流雾化机理
2.同轴旋转可压缩流动中液体射流稳定性
3.同轴旋拧气流中液体射流雾化特性的实验研究
4.同轴旋转可压缩气体中液体射流形态
5.同轴旋拧可压缩气流中黏性液体射流稳定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同轴气流式液体射流雾化机理研究进展

同轴气流式液体射流雾化机理研究进展

同轴气流式液体射流雾化机理研究进展郑志伟;仇性启;李大树;崔运静;朱晓丽;宋乃迎【期刊名称】《工业加热》【年(卷),期】2015(000)004【摘要】同轴气流式液体射流雾化广泛存在工业燃烧领域中,研究液体射流雾化机理对于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雾化理论、初次雾化形态、二次雾化形态三方面综述了同轴气流式液体射流雾化研究现状及发展,对圆柱射流、平面射流和环形射流的线性稳定性理论研究、气流作用下的形态变化、划分模式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地阐述,分析了液滴破碎形态和理论的研究现状。

最后总结了气流作用下液体射流雾化的影响因素和研究发展方向。

【总页数】4页(P13-15,20)【作者】郑志伟;仇性启;李大树;崔运静;朱晓丽;宋乃迎【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55;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55;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55;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55;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55;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175【相关文献】1.旋流式气/液同轴喷嘴常压雾化燃烧实验研究 [J], 李进贤;何浩波;岳春国;冯喜平2.气/液同轴旋流式喷嘴雾化特性实验研究 [J], 李进贤;徐敏;陈步学;张蒙正;张泽平;李鳌3.同轴旋拧气流中液体射流雾化特性的实验研究 [J], 刘正;胡国辉;周哲玮4.液体射流直径对大液气质量比双通道气流式喷嘴雾化性能的影响 [J], 李伟锋;刘海峰;曹显奎;王辅臣;于遵宏5.液体射流内部气泡对黏性流体气流式雾化的影响 [J], 吴兆伟;赵辉;吴欣洁;刘海峰;周骛;蔡小舒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Re
(
1
5 VH1 5z
+
5 Vz1 5H
)
-
RQe 2 (
5 VH2 5z
+
5 Vz2 5H
)
=
0
Re2 对轴对称分裂过程起着稳定性的作用, 但它们的 改变对轴对称分裂过程的不稳定性影响均不大。
( 9)
图 4 进一步证明了随气体韦伯数 We2 的增大轴
其中 D11 = 1, D21 = 0 , G 为自由液面所受扰动 G =
2 射流控制方程线化无量纲边界条件
Vrj =
55Gt -
Dj 1
5 5
G z
p1- p2 =
2 Re1
5 Vr1 5r
-
2Q Re 2
5 Vr 5r
2
-
Q We
(
2
G+
52 5z
G
2
+
552HG2 )
图 1 We2 的影响
p1- p2 =
2 Re
1
(
5 VH1 5H
+
Vr 1 )
-
2Q Re2
(
5 VH2 5H
+
Vr2) -
WQe2( G+
52 5z
G
2
+
552HG2)
Fig. 1 The effect of We2
( 2) We2< 1 时的射流稳定性分析 由于 We2< 1 时最大扰动增长率及波数均较小, 这正是 Rayleigh 型轴对称分裂具有的特征, 所以下面
1 Re
(
1
5 Vz 5r
1
+
5 Vr 5z
图 3 Re2 的影响 Fig. 3 The effect of Re 2
图 6 角向模数 m 的影响 Fig. 6 The eff ect of the azimuthal
图 4 We 2 的影响 Fig. 4 The effect of We2
图 7 Re 1 的影响 Fig. 7 The eff ect of Re 1
由图 13、14 可以得出结论: 气液密度比, 即气动 力, 在射流雾化过程中起着不稳定性的作用, 它对雾 化过程起促进作用。其变化对轴对称扰动和非轴对 称扰动增长率的影响大小几乎是一样的。
图 10 Re 2 的影响 Fig. 10 The eff ect of Re 2
图 11 We2 的影响 Fig. 11 The effect of We2
对称扰动增长率减小, 也就是说气体韦伯数对射流分
G0exp[ Xt + i ( kz + mH) ] , G0 是与喷嘴几何形状有关 裂过程具有稳定性的作用。
的初始扰动振幅。
根据图 5 不难看出随着气液密度比, 即气动力的
3 射流色散方程
将( Vj , pj ) 代入边界条件( 9) 得到一含有 7 个未 知数 a11, a12, a23, a24, d11, d22 和 G0 的 7 阶线性代数 方程组。由于这 7 个数不全为零, 从而该线性代数方 程组的系数行列式必为零, 此即为所要推导的描述射 流自由表面扰动发展的色散方程。因其结构非常复
杂, 在这里不妨用 C( k , X, Re1, Re2, We2, Q , m) = 0 表示。
图 2 Re 1 的影响 Fig. 2 The eff ect of Re 1
4 24
空气动力学学报
增加, 最大扰动增长率明显增大, 这表明气动力在液 体射流分裂过程中具有加速射流分裂的作用。
第 22 卷
i { aj 1
lj k
Im
(
ljr
)
+
aj3
lj k
B
m(
lj
r
)
-
Rejk K2jQj
[
dj1Im(
kr)
+
dj 2Bm ( kr ) ] }
( 8)
这里 I m, Bm 分别为第一, 二型 m 阶修正 Bessel 函数, 对液相( j = 1) 有: a13= a14= d 12= 0, K21 = Re1 ( Xik ) , l 21= k2+ K21, Q 1= 1, 对气相( j = 2) 有: a21= a22= d21= 0, K22= Re 2 X, l 22= k 2+ K22, Q2= Q 。
4 结果与讨论
( 1) 气体 We2 数的影响 从图 1 不难看出, 以 We2= 1 为分界点, 两侧气体 韦伯数 We2 的作用是不同的, 当 We2 < 1 时, 随气体 韦伯数 We2 的增加轴对称最大扰动增长率减小, 这 说明 We2 的增加对流动不稳定性有抑制作用; 当 We2 > 1 时, 这种作用相反。下面就以临界韦伯数 We2c = 1 为分界点, 进一步对射流分裂与雾化过程的机理进 行分析。
kr
)
+
dj2 Bmc( kr ) ]
( 6)
* 收稿日期: 2003-05-26; 修订日期: 2003-08-27. 作者简介: 严春吉( 1967-) , 男, 山东日照人, 博士, 主要从事内燃机计算燃烧学, 液体射流分裂与雾化机理的研究等等.
第 4期
严春吉等: 粘性气体中粘性液体射流分 裂与雾化机理研究
42 3
Vj H( r ) = i { aj2Imc( ljr) + aj 1 lmjrI m( ljr ) + aj 4Bmc( ljr) +
aj 3 lmjrBm ( ljr ) -
Rej K2jQj
m r
[
dj 1Im (
kr )
+
dj 2Bm ( kr ) ] }
( 7)
Vjz ( r) =
( 2) 液体 Reynolds 数 Re1 和气体 Reynolds 数 Re2 在射流分裂与雾化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Re1 在整 个射流过程中始终起着不稳定性的作用, 它加速了射 流的分裂与雾化过程的实现, Re2 的作用却相反; 在 射流分裂过程中液体和气体 Reynolds 数的变化对过 程的影响不大, 但对于射流雾化过程, 尤其是非轴对 称雾化过程来说, 它们的变化对其扰动增长率的影响 是非常大的。
第 22 卷 第 4 期 2004 年 12 月
文章编号: 0258- 1825( 2004) 04- 0422- 05
空气动 力学学报 ACTA AERODYNAMICA SINICA
Vol. 22, No. 4 Dec. , 2004
粘性气体中粘性液体射流分裂与雾化机理研究
严春吉1, 解茂昭2 殷佩海1
( pj , Uj ) , 其中 U1 = ( 0, 0, - U) , U2 = ( 0, 0, 0) , p 1-
p2 =
R a
,
下标 j =
1, 2 分别指液相和气相物理量。线
化及无量纲化的射流扰动控制方程为
5 Vj 5t
+
( Uj # ¨) Vj = -
Q1 Qj
¨pj
+
1 Rej
¨2 Vj
图 8 Re 1 的影响 Fig. 8 The eff ect of Re 1
图 9 Re 2 的影响 Fig. 9 The eff ect of Re 2
轴 对 称 扰 动 的 影 响 大 得 多。 根 据 液 体 和 气 体 Reynolds 数的定义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液体的粘性 对雾化过程具有稳定性的作用而气体粘性对雾化过 程具有不稳定性的作用, 这一结论与文献[ 9, 10] 给出
关键词: 射流; 分裂与雾化; 稳定性; 色散方程
中* 图分类号: O358
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燃油从小孔喷出后的分裂雾化过程, 实际上是一 种射流失稳现象, 该过程由流体流动的不稳定性造成 的, 在工程上常常利用流体流动的不稳定性来实现燃 油的雾化及其与空气的混合, 目的是增加蒸发汽化面 积促进燃烧, 以提高热力设备的热效率及其性能。对 液体 射 流分 裂 与 雾 化 机 理 的 研 究 已 做 了 大 量 工 作[ 1~ 8] , 但遗憾的是至今仍有许多问题认识不清, 离 完全解决还有相当的距离。就燃油射流来说气体的
1
)
-
Q Re2
(
5 Vz 5r
2
+
5 Vr 5z
2
)
=
0
1 Re
(
1
5 Vr1 5H
+
5 VH1 5r
-
VH1)
-
Q Re 2
(
5 Vr2 5H
+
5 VH2 5r
-
VH2) =
0
的稳定性分析仅就 m = 0 的轴对称情况进行。 由图 2 知液体 Reynolds 数 Re1 对轴对称分裂过
程起着不稳定性的作用; 从图 3 发现气体 Reynolds 数
粘性效应的影响目前还不明朗, 本文考虑了气体粘性 在射流分裂与雾化过程中的作用, 并对粘性液体射流 分裂与雾化过程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1 射流控制方程及其解
在柱坐标系下, 射流方向与 z 轴相反, 气液流体 均为不可压缩流体, 喷嘴半径为 a, 射流初速度为 U,
喷入静止气体中, 气液两相的运动粘度分别为 M2, M1, 气液界 面处 的表 面张力 为 R, 射流 基本 初 始状 态:
根据简正模态法, 假设柱坐标系下( pj , Vj ) 具有形式 如下
pj = pj ( r ) exp[ Xt + i ( kz + mH) ]
(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