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冯丹龙讲述冯家一门三代的爱国故事

合集下载

红色故事优秀演讲稿13篇

红色故事优秀演讲稿13篇

红色故事优秀演讲稿13篇红色故事优秀演讲稿(篇1)大家好,我是四一班的__,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故事是:特级英雄黄继光。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了。

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

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被敌人占领的597。

9高地。

进攻开始了,大炮在轰鸣。

战士们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山头,就要到达597。

9高地的主峰了,突然,敌人一个火力点凶猛地射击起来。

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东方升起了启明星,营参谋长看看表,已经四点多了。

如果不很快摧毁这个火力点,在黎明前就攻不下597。

9高地的主峰,已经夺得的那些山头就会全部丢失。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营参谋长紧握着黄继光的手,说:“好,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黄继光带上两个战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便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

敌人发现他们了。

几发照明弹升上天空,黑夜变成了白天。

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

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

一个战士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

摧毁火力点的重任落在了黄继光一个人的肩上。

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

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

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黄继光晕倒了。

战士们赶紧冲上去,不料才充到半路,敌人的机枪又叫起来,战士们被压在山坡上。

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营参谋长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冲啊,为黄继光报仇!”喊声惊天动地。

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占领了597。

心中的英雄——《苦菜花》中的冯大娘_五年级读后感

心中的英雄——《苦菜花》中的冯大娘_五年级读后感

心中的英雄——《苦菜花》中的冯大娘本文是关于五年级读后感的心中的英雄——《苦菜花》中的冯大娘,感谢您的阅读!苦菜花开满地黄,乌云当头遮太阳……苦菜花开高岗上,烈士鲜血洒在青湖畔……悲情洋溢的《苦菜花》的歌词映入了我的眼帘,我怀着内心的几分好奇和激动翻开了这本几十年前的红色革命历史书籍,但每次都是以愤怒而合上书本的,我为日本鬼子的豺狼般的行为愤怒!但与此同时,我也看见了人民战士和烈士们艰苦抗战的勇敢和不畏牺牲;看见了冯大娘一家老老少少前仆后继为抗日所做的巨大贡献;最重要的是,我清晰的看见了这位令人敬佩不已的母亲——冯大娘,是多么伟大的一位英雄!这本感人肺腑的《苦菜花》主要讲述了冯大娘一家以及其他山中的村民用他们的智慧、勇敢与奉献抗击日本鬼子的故事。

书中的主人公便是那位伟大的冯大娘,她让我们在一个平凡母亲的身上看见了不平凡的一面!她是五个孩子的妈妈,也是许多八路军的妈妈。

她的坚强和伟大的爱国精神最终促使她在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走上了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革命道路。

当我看见冯大娘为了自己的家庭;为了这个小村庄,甚至为了自己的祖国,强忍着日本鬼子魔鬼般残忍的时候;她疼惜八路军就想疼惜自己孩子一样的时候;她甘愿牺牲自己而让孩子们投身革命的时候;她亲眼目睹家人被日本人杀害而绝不泄密的时候;以及冯大娘强忍悲痛,把敌人引向地雷阵的时候……我顿时不由自主的为这位可敬可爱的冯大娘以及那些革命抗日的英雄人物那英勇无畏忘我地战斗、工作而深受震撼,为她浓厚的爱国精神所震撼;也深受感动,为她坚强的意志所感动;更深受的则是无尽启发和激励!在冯大娘身上我得到了很多启发,其中不仅让我们对中国人民的抗战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并且让我们的爱国主义意识和精神得到了升华,坚韧不拔的中华民族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少先队员做为共产主义的接人,在祖国诞辰60年之际,我们应该抗战英雄为榜样,虽然我们不能与我们的英雄相提并论,但我们可以向他们一样拥有一颗热爱祖国的心,因为祖国就是我们共同的妈妈!我也同样得到了很多激励:既然我们拥有了一颗热爱祖国的心,那么就同样拥有了爱国的志向,2010年世博会即将在中国上海了隆重举办了,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一名中国少新队员,我们应该为世博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主题班会PPT课件:少先队红领巾学习革命历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强国故事主题教育PPT23页

主题班会PPT课件:少先队红领巾学习革命历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强国故事主题教育PPT23页

学红色故事￿扬红色精神少先队红领巾学习榜样先锋故事￿传承弘扬红色精神主题教育主讲人:稻小壳目录一二三四红色经典故事榜样先锋故事我是少先队员弘扬红色精神红色经典故事￿少先队红领巾学习榜样先锋故事￿传承弘扬红色精神主题教育杨靖宇,1905年出生在河南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

1925年入党。

曾5次被捕,受过严刑拷打,坚贞不屈。

出狱后,他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在1940年初,杨靖宇所带领的队伍被日军围困,他们已经断粮5天了。

他和剩下的十几名同伴忍受着极寒交迫、疲惫不堪,与敌人顽强奋战,后来其他同伴都牺牲了,杨靖宇仍然边战边走。

最后,他被100多名敌人包围,他拼死抵抗,最终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35岁!杨靖宇牺牲后,被日军残忍解剖,发现他胃里竟然全是树皮、草根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

故事一:抗日名将杨靖宇故事二:狼牙山五壮士1941年9月25日,数千名日伪军在河北易县狼牙山地区实施“清剿”。

五位战士即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和宋学义,为掩护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与敌人激烈战斗。

他们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后来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在子弹打光的情况下,宁死不屈的5壮士纵身跳下身后深不见底的悬崖,用生命和献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故事三:视死如归刘胡兰一天,刘胡兰配合队员将“当地一害”石佩怀处死,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

1946年12月1947年1月不满15岁时12日,敌人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被捕,刘胡兰毫不畏惧。

她最终死在敌人的铡刀之下,牺牲时还不满15周岁。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即是为她所题的词。

故事四:董存瑞舍身炸暗堡1948年5月,董存瑞在隆化城战斗中任爆破组组长,顺利完成后,在发起冲锋阶段,突然遭到敌人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的火力封锁,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连长批准了他的请求。

冯姓祭祖祭文

冯姓祭祖祭文

冯姓祭祖祭文
亲爱的冯氏宗亲们:
今天,咱聚在这儿,是为了祭奠咱冯姓的祖先们呀!这就像是一场
跨越时空的聚会,咱和先辈们在这儿交流呢。

咱冯姓,那可是有着悠久历史和辉煌传承的呀!想当年,咱的老祖
宗们在这片土地上奋斗、拼搏,留下了多少故事和传奇啊!就好比那
天空中的繁星,虽然遥远,但一直闪耀着光芒。

我记得小时候,听爷爷讲家族的故事,那叫一个入迷啊!爷爷说,
咱们冯姓的祖先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不管遇到啥困难,都能咬牙坚
持下去。

这就像是那石头缝里的小草,顽强地生长着,不是吗?
咱祭祖,不单单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呀!每次站在祖
先的牌位前,我都感觉心里特别踏实,就好像他们在默默守护着我们。

“咱可不能给祖先丢脸啊!”我常常这么告诫自己。

看看咱们现在,生活越来越好,这不都是祖先们保佑的嘛!咱得感恩,得把家族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

咱冯氏子孙要团结一心,共同努力,让咱冯姓更加发扬光大!
咱要让祖先们看到,他们的血脉在我们身上流淌得多么热烈!咱要
像那奔腾的江水,永不停息,勇往直前!
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咱冯姓一定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让我们一起,向祖先们致敬,感谢他们的庇佑和恩赐!
以上就是我对祭祖的一些心里话,希望咱冯氏宗亲们都能铭记祖先,传承家族精神!。

冯氏三兄妹的家风

冯氏三兄妹的家风

冯氏三兄妹的家风作者:方继孝来源:《幸福家庭》2019年第03期家,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修身立德的起点,更是一个人的情感所在和精神牵挂。

家风,是由家庭或家族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所构建的氛围,是建立在民族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

中国学术界著名的“冯氏三兄妹”指的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地质学家冯景兰、著名文史专家冯沅君,他们是亲兄妹,三人都是一级教授,在中国教育界极其罕见,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作出的贡献更是令人称道。

冯氏家族是中原的百年望族。

至今河南省的唐河县祁仪镇还保存着冯家的故居。

冯家是书香门第。

冯友兰的祖父冯玉文善诗文,父亲冯树侯为清光绪戊戌(1898年)科进士,伯父和叔父也都是秀才。

据冯沅君回忆,她在只有六七岁的时候,在母亲吴夫人的带领下,同她的两个哥哥冯友兰、冯景兰赴湖北崇阳与父亲团聚。

当时冯树侯被分配到两湖总督张之洞幕下,此时,张之洞正在武昌办洋务,其中一项就是办新式教育。

冯树侯被委派为武昌“方言学堂”会计庶务委员(即外国语学校的总务长)。

冯家三兄妹的母亲吴清芝是一位通晓诗书,思想开明的知识女性,曾担任过当地女子学校校长。

吴夫人教子有方,在对子女的教育方面,吴夫人除了对子女亲授诗书经传外,还特聘一位名师严加训练,即使对年龄最小的冯沅君,也从不因爱而废严。

在冯家,无论男女,小孩儿一律七岁上学,接受私塾教育。

而允许女孩上私塾,这在当地开了风气之先,因此冯家几代都出才女。

馮友兰的姑姑冯士钧,是一位天才女诗人,不幸18岁时病逝,冯家将她生前的诗歌,作辑为《梅花窗诗草》。

1915年,冯友兰考入北京大学。

1916年,冯景兰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23年夏,冯沅君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同年考入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

兄妹三人皆入北京大学,在当时是不多见的。

而兄妹三人走出国门,更是少见。

1918年夏天,冯景兰从北京大学预科毕业,考取公费赴美留学,入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学习矿山地质,1921年考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矿床学、岩石学和地文学。

冯五爷读后感

冯五爷读后感

冯五爷读后感《冯五爷》是一部讲述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人物的小说,作者通过对冯五爷一生的描写,展现了他坎坷的人生历程以及他对国家、民族的无私奉献。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感动,对冯五爷这位伟大的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敬佩。

冯五爷是一位为国家民族利益而奋斗终身的伟大政治家,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他在政治上有着非凡的才能,曾多次出任国家重要职务,为国家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在一次次的政治斗争中,展现了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品德,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冯五爷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他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挫折,但他从未放弃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和担当。

他始终坚信着自己的信念,为国家民族的利益奋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读完《冯五爷》,我深受感动。

冯五爷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

他的一生是对国家民族的无私奉献,是对理想信念的坚持,是对生命的珍视和珍惜。

他的一生是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启示,是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警示。

通过阅读《冯五爷》,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近代史上那段动荡不安的岁月,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艰辛和不易。

冯五爷的一生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见证,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回顾,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缅怀。

《冯五爷》是一部值得深入阅读的小说,通过对冯五爷一生的描写,作者展现了他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展现了他那个时代的人们的艰辛和不易。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和命运。

通过阅读《冯五爷》,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近代史上那段动荡不安的岁月,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的艰辛和不易。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冯五爷这位伟大人物的一生,更深入地了解他对国家民族的无私奉献。

通过阅读《冯五爷》,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冯五爷这位伟大人物的一生,更深入地了解他对国家民族的无私奉献。

七十年风雨兼程路 三代人家国赤子情

七十年风雨兼程路 三代人家国赤子情

文/王春喜七十年风雨兼程路 三代人家国赤子情 ——记优秀退伍军人耿风泉和他的红色收藏展览父辈情操熏陶久远 革命精神影响至深辉县坐落于太行山脚下,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小县城,又称古共辉县。

历史长河中,古共辉县名人英雄辈出。

纵观古共历史,凡有名者,或才智非凡,或大义凛然,或正义英勇,或默默奉献,…耿风泉就是这样一位默默奉献的人。

耿风泉的父亲耿兰田,是一位老革命。

1938年,耿兰田参加了由皮定均领导的辉县抗日组织——郭兴抗日武工队,跟随郭兴队长打鬼子。

抗战胜利后耿兰田又随部队北上,到西北参加宁夏战役、延安保卫战等,后又入朝参战,1953年耿兰田从朝鲜战场解甲归乡。

1964年4月23日,耿兰田的二儿子耿风泉出生在辉县城关镇一个偏僻的小冯庄村。

那时村子和现在位于辉县标志性交通枢纽位置的冯庄村相比,可谓天壤之别。

《地道战》《地雷战》《英雄儿女》等几部露天老电影,是村里主要的文娱生活。

每次放映全村老少坐满了全场,看得津津有味。

然而,这根本满足不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耿风泉的记忆中,自己的父亲耿兰田经常和村里几个年轻人一起,在村大队部表演打鬼子的情景剧,和村民们自娱自乐。

“我刚记事时,俺村大队部,几乎每天晚上都表演红色革命节目,有扭秧歌,唱《在北京的金山上》《毛主席万寿无疆》等革命歌曲。

我父亲带上部队上的服装,以及抗战时缴获的战利品:日本鬼子的军装、大衣、军靴、皮带等,用这些做道具表演特别出效果,村民爱看。

因此基本上天天都表演,穿上日本鬼子的衣服,化点丑妆,表演抓日本鬼子。

我记事以来父亲当导演,就一直演这些节目。

”采访中,耿风泉对记者说。

耿兰田上过私塾,识字,又饱受战争洗礼,阅历丰富,因此耿兰田在村里为百姓组织表演捉汉奸、打鬼子的情景剧得心应手。

幼时的耿风泉几乎每天晚上跟随父亲参加这些活动,打鬼子的抗战精神潜移默化沁入心扉。

辉县地处太行山区,抗战时是日军和各支抗战力量的拉锯区。

为了让情景剧表演的更逼真,耿兰田就开始向十里八乡的老战友和经历者收集整理抗战故事,四处收集抗战时留下来的各种帽子、衣服等实物等,逐渐的这成了父亲耿兰田经常要做的事。

2019年家国志 ①:忠烈门前叮咛长-实用word文档 (4页)

2019年家国志 ①:忠烈门前叮咛长-实用word文档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家国志①:忠烈门前叮咛长开栏的话历史的天空风云激荡,90年飞驰,留下灿烂长卷。

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刺破阴霾黑暗,克服重重险阻,到达光明的彼岸,走上了文明古国新生发达的康庄大道。

在这条大道上,有无数个家庭见证着、亲历着、奋斗着。

家是国的细胞,国即家的集合。

我们特别派出6路采访小分队,奔赴祖国的每一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各撷取一个家庭,记录他们90年来的风雨历程,以此昭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历史必然。

红旗漫卷,万里江山如画。

这是我们如画的家,如画的国。

这是我们如画的家与国。

家国志,邀您一起欣赏30余家庭90年的精彩故事。

“五一”小长假,王名忠、余光辉兄弟完成了父亲的一桩心愿。

201X年4月30日晚,他们一大家子三代十多口人,从广州出发,驱车11个小时,情切切,意绵绵,来到爷爷余璜(又名余邦奇)的老家——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龙光桥镇余家垸。

在故居的屋檐下,烈士的后人聚在一起,留下一张合影(见上图)。

泪眼婆娑,声声叮咛。

四年前,父亲王罗生病重时对他们兄弟说,很想去生父余璜老家看看。

由于不知老家具体在益阳哪里,王罗生带着遗憾离开人世。

爷爷姓余,父亲姓王,老大名忠姓王,老三光辉姓余。

这个一脉相传、起伏沉浮的红色家庭,跟着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致富,浓缩了无数国人90年的迁播史。

伉俪英魂伏碧波(1922-1932年)1922年中学毕业后,22岁的余璜从长沙回到益阳从事农****动,192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他的影响下,大哥余达才全家投身革命。

1926年7月,北伐军攻克益阳,余璜先后任县农民协会委员长、县总工会委员长,兼任县农民自卫军大队长。

余达才任县农民协会秘书长。

1927年马日事变后,军阀何健在湖南各地举起屠刀。

反动军阀以数倍兵力围剿余璜所部,并在益阳疯狂屠杀进步群众。

冯振烈士妈妈发言

冯振烈士妈妈发言

冯振烈士妈妈发言
冯振烈士的母亲在纪念活动上发表了以下讲话:
亲爱的各位朋友们,
我是冯振烈士的母亲。

首先,我要感谢大家对我儿子的关注和纪念。

冯振是我
最心爱的儿子,他是一个勇敢、无私、坚定的战士。

冯振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从小就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为人民服务的愿望。

他在年轻时就加入了军队,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他在部队中表现
出色,勇敢无畏地执行任务,保护国家的安全。

我儿子在一次反恐行动中牺牲了,虽然我非常痛心,但我为他的英勇行为感到
骄傲。

他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我们的家园,保护了我们的安全。

他是一个真正
的英雄,他的牺牲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冯振的事迹不仅仅是为了纪念他个人,更是为了激励我们每个人。

他的勇气和
奉献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我们要铭记他的精神,继承他的遗志,为了国家
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让我们共同缅怀冯振烈士,为他默哀片刻,永远怀念他的英勇和牺
牲精神。

同时,让我们以他为榜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以上是冯振烈士的母亲发言的内容。

抗战胜利纪念日红色故事朗诵比赛

抗战胜利纪念日红色故事朗诵比赛

抗战胜利纪念日红色故事朗诵比赛1949年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这是中国人民为了保卫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长达八年的艰苦卓绝的战争的胜利日。

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胜利,让我们重温那段红色故事,一起参加这场红色故事朗诵比赛。

第一位选手,朗诵《北平保卫战中的冯白驹》。

冯白驹,字德甫,战士出身,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著名将领。

1933年,日本侵略者进攻我八路军在平汉铁路上的华北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北平保卫战。

当时,北平保卫战形势危急,群情激昂。

冯白驹挺身而出,带领广大官兵坚决抵抗,与侵略者进行顽强的战斗。

他将自己的身体置于敌人的炮火之下,奋力摧毁敌人的重炮阵地,保卫了北平城。

他的英勇事迹感动了全国人民,树立了民族英雄的榜样。

冯白驹将他的一生献给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用自己的努力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二位选手,朗诵《抗战名将彭雪枫故事》。

彭雪枫,生于1900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将领。

他在抗战期间担任重要指挥职务,在众多战役中展现出非凡的勇敢和智慧。

1938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湘西会战,彭雪枫带领部队进行顽强抵抗。

面对敌人的进攻,他不畏艰险,带领战士们进行反击。

最终,彭雪枫领导的部队取得了胜利,有效消耗了敌人的战斗力,保卫了湘西的大好山河。

彭雪枫以他的英勇表现获得了人民的认可和赞扬。

他的故事激励了广大人民,催生了更多的英雄人物。

他的胜利是抗战取得最终胜利的一部分,他是抗战名将之一,将他的名字铭记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第三位选手,朗诵《红军长征故事》。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段波澜壮阔的壮丽史诗。

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红军为了避开敌人的大规模追剿,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一段艰苦卓绝的战斗与远征,是一段士兵英雄主义和忠诚的峥嵘岁月。

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险情,但他们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念,战胜了各种困难。

他们克服了恶劣的自然环境,赢得了群众的支持,不断壮大自己,在长征中成为了一个更加强大的力量。

冯振事迹给你的启发

冯振事迹给你的启发

冯振事迹给你的启发冯振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革命家,他的事迹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给我们今天的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启发。

冯振生于湖南省桃源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勇气。

年轻时,他积极参与革命活动,并奋力呼吁改革和发展。

冯振深知国家建设的重要性,他毫不气馁地投身于军事事业,并积极组织起义武装力量。

正是由于他的坚定信念和领导才能,他的军队不断壮大,并在国内外战斗中取得了许多重大胜利。

冯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总是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他读过许多著名的军事和历史著作,并从中汲取智慧。

这种不断求知的精神使他能够对战略和战术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为部队指挥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冯振的学习态度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和开拓自己的眼界,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同时,冯振也是一个以身作则的领导者。

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官,还是一位对部队严格要求的领导者。

他注重部队纪律和作风的培养,不允许任何人妥协和懈怠。

冯振的严格要求激励着部队成员不断进取,在艰苦的战斗条件下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和斗志。

这告诉我们,作为一个领导者,我们不能只要求别人,更要先做到自己。

另外,冯振的人格魅力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他不仅勇敢无畏,对待部下始终保持关怀和尊重。

他善于倾听和沟通,能够与士兵们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关系。

这种亲和力和人格魅力,为他赢得了广泛的拥护和支持。

冯振的做法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领导者需要关注和坚持与他人的良好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他人的潜力,形成强大的团队。

冯振的事迹给我们今天的人们带来了很多的启发和教益。

他坚定信念和热爱国家的精神告诉我们,只有具备坚定目标和信念的人才能够超越自我,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巨大的贡献。

他勤奋学习和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够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他以身作则和善于沟通的领导方式告诉我们,作为一个领导者,只有赢得他人的认可和支持,才能够真正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刘永福冯子材小故事】发扬刘冯精神的感悟,读后感作文范文

【刘永福冯子材小故事】发扬刘冯精神的感悟,读后感作文范文

【刘永福冯子材小故事】发扬刘冯精神的感悟,读后感作文范文《刘永福冯子材小故事》读后感【篇一】今天老师给我们发了一本书,叫《刘永福冯子材小故事》,拿到书本那一刻,我就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

很快,我就被书中的民族英雄冯子材深深震撼和打动了。

冯子材是一个年近七十岁的老人。

那时,由于他看不惯清政府的腐败,官场的黑暗时时想报效祖国又得不到重用,但又愿和贪官们同流合污,加上年高多病,一气之下便告老还乡。

听到镇南关失守的他,便招兵买马,一切准备就绪,为了了解作战地形,年近70的他走遍了每个山头,选好了作战场所。

他了解到法国士兵,大多是天主教徒,星期天做礼拜,于是他抓住了这次机会,深夜偷袭法军,随让有些小成功,但随后法军的支援部队很快赶来。

冯子材便借助有利地形,将法军一举歼灭,镇南关大捷,大快人心,但他并没有被胜利的喜悦冲昏头脑,但他乘胜追击崩溃的法军,最终获得了胜利。

正是有了像冯子材这样的爱国志士才有了我们国家的伟大胜利,挺起了中国的脊梁。

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应时刻提醒自己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不应该忘记英雄志士的努力。

一切仁人志士是中国的脊梁,革命先烈是中国的脊梁,无数英雄是中国的脊梁,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美满的生活是他们用生命为我们创造的。

将军气涌高于山,看我驱出玉关。

平生蓄养生死士,不斩楼兰今不换。

这是黄遵宪赞美冯子材老先生的。

《刘永福冯子材小故事》读后感【篇二】首先要声明,这个故事与基情无关,其实这是一个英雄惺惺相惜的故事。

刘永福(1837-1917)者,清末黑旗军领袖,抗法和保护台湾的英雄;冯子材(1818-1903)者,清末名将,抗法英雄,著名的镇南关大捷的缔造者。

但是这个故事的开始是匪与官的故事。

刘永福起初是一位起义者(1857至1865年间),算是太平天国起义地方武装的一支,是匪,后来被官府剿得在国内呆不下去,于是远走他乡,跑到越南打下一片天地(1867年以后),干起了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的买卖。

小学三年级演讲稿红色故事

小学三年级演讲稿红色故事

小学三年级演讲稿红色故事小学三年级演讲稿红色故事1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下面我为大家演讲的名字叫《鸡毛信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有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

有一天,给八路军当交通员的爸爸,拿出一封信,要海娃立刻给八路军送去。

这封信上粘着三根鸡毛,海娃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最最紧急的信呀!海娃揣好信,赶着羊下山了。

还没走到山口,就远远地看见来了一队日本兵。

"怎样办?信藏在哪儿呢?"他一眼看到了老绵羊的大尾巴,灵机一动,把信拴在羊尾巴下边,大尾巴一盖,什么也看不出来了。

海娃刚站起来,鬼子就来到了身边。

"小孩,你的干什么的?实话说,不然杀了你!""我是放羊的嘛,呜呜呜,我是放羊的嘛。

"海娃故意装作害怕的样貌哭起来。

鬼子看了看这群羊,来了坏主意。

他把羊都扣了下来,海娃呢,被逼着给他们赶羊。

天黑了,敌人来到一个小山村。

村里找不到一个人,也找不到一颗粮食。

鬼子们都饿疯了,就叫黑狗子们去杀羊。

一个歪嘴黑狗看中了那头老绵羊,上来就抢。

海娃眼看自我心爱的羊被拖走杀掉,恨死了敌人。

可他更担心鸡毛信,它就绑在老绵羊的尾巴底下啊!老绵羊好像看出了海娃的心思,四条腿往地上一撑,歪嘴黑狗怎样也拉不动,累得出了一身臭汗,只好去抓别的羊。

海娃总算放了心,又在盘算着怎样逃走。

天刚蒙蒙亮,鬼子就挥着大洋刀,带着队出发了。

还没走过几个山头,只听"轰"的一声,走在前面的几个黑狗子倒在地上。

原先他们踩上了民兵埋的地雷。

海娃真想笑,可没敢笑出来。

"小孩,你的前面的开路!"鬼子是要海娃赶着羊,在前面踩地雷。

那里的路海娃太熟悉了,他把敌人引上了一条小山路,自我越走越快。

敌人都气喘嘘嘘的,越落越远。

"小孩,你慢慢地开路!"海娃干脆飞跑起来。

叭!叭!鬼子开枪了。

海娃一头倒在草丛里。

他明白,那里离八路军住的地方不远了,就大声喊起来:"鬼子来啦!鬼子来啦!八路军叔叔,快打呀!"果然,八路军叔叔开火了。

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好少年

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好少年

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好少年发布时间:2022-05-04T07:25:34.794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1月第1期作者:陈庆华[导读] 三年级上学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穿插采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陈庆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民航学校三年级上学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穿插采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这本教材进行了教学,教材中习近平提到:少年强则国强。

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就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力军。

借用此读本教材教育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老师有必要抓住文本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党史,阅读红色故事、听党话、跟党走,助力培养学生从小对党和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情感,传承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学习。

一、什么是红色基因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对于共产党人的人生而言,红色基因是信仰,目光远大,追求高远,红色基因是忠诚,爱党爱国,矢志不渝;红色基因是追求,勇于拼搏,自强不息;红色基因是忘我,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这基因,让青春常驻,让生命之花绽放,让人生的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二、红色基因包含的内容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不变军魂;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高度自觉严格的革命纪律;独立自主探索创新的思想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三、阅读学习红色故事红色故事是革命时期的故事,主要以党的光辉历程为背景,以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和优良传统作风为主线,以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动人故事为主要内容,讲述了为革命献身的英雄黄继光、邱少云、刘胡兰、李大钊、赵一曼、刘胡兰等;人民英模陈延年;两弹元勋邓稼先;血色青春李家发;爱兵模范王克勤;一人顶几个师熊向晖;不拿枪的上将李克农;智勇双全彭雪枫;铮铮铁骨王步文;军中铁将许继慎;铁汉战将叶挺等等,革命先烈们生前的英勇事迹,都生动地再现了不同时期共产党人为实现心中的理想而无私奉献的英雄壮举,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高昂的革命斗志和高尚的道德情怀,也是学生们要认真去阅读的内容。

冯震烈士家庭情况介绍100字

冯震烈士家庭情况介绍100字

冯震烈士家庭情况介绍100字
摘要:
一、冯震烈士简介
二、家庭背景
1.父母情况
2.兄弟姐妹情况
三、英勇事迹
四、家庭现状
正文:
【提纲】
一、冯震烈士简介
冯震,原名冯振,字震,化名陈福堂,1917年出生于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一个渔村。

他少年时期就热爱学习,性格坚毅,富有同情心。

在学生时期,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逐渐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8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抗日战争。

二、家庭背景
1.父母情况
冯震的父亲是一位普通的渔民,母亲是一位勤劳的农村妇女。

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抚养五个子女,教育孩子们要热爱祖国,为民族解放事业贡献力量。

2.兄弟姐妹情况
冯震共有四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二。

在他的影响下,兄弟姐妹都参加了
抗日救亡活动,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三、英勇事迹
1941年,冯震担任抗日游击队指导员,率领部队在广东沿海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在一次战斗中,他带领部队勇敢作战,成功击退敌人。

然而,在战斗中,他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4岁。

牺牲后,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更名为冯震。

四、家庭现状
尽管岁月流转,但冯震烈士的家庭依然保持着清贫的生活。

他的兄弟姐妹均已离世,家中只剩年迈的母亲。

尽管生活艰辛,但他们始终铭记冯震的教诲,传承着热爱祖国、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

当地政府也对这个英勇家庭给予了关心和照顾,为他们解决生活困难,传颂他们的英勇事迹。

冯震烈士家庭情况介绍100字

冯震烈士家庭情况介绍100字

冯震烈士家庭情况介绍100字
摘要:
1.冯震烈士的家庭背景
2.冯震烈士的早年经历
3.冯震烈士的英勇事迹
4.冯震烈士的家庭对他的影响
5.冯震烈士的家庭现状
正文:
冯震烈士,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了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高尚品质。

早年,他投身于革命事业,积极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我国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战斗中,他英勇顽强,视死如归,最终壮烈牺牲,成为了革命烈士。

冯震烈士的家庭对他的成长和革命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父母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却深知国家民族的兴衰,从小就教育他要忠于国家、报效祖国。

在冯震烈士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的爱国主义教育为他奠定了坚定的革命信仰。

冯震烈士英勇就义后,他的家庭深感悲痛,但同时也为他的英勇事迹感到自豪。

如今,冯震烈士的家庭现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人们都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然而,他们始终没有忘记冯震烈士的丰功伟绩,他的英勇事迹始终激励着家人为国家的繁荣昌盛继续努力。

总之,冯震烈士的家庭情况不仅反映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成长历程,更展现了一个家庭培养出英勇无畏的革命烈士的光辉历程。

演讲龙口革命英雄的故事稿件

演讲龙口革命英雄的故事稿件

演讲龙口革命英雄的故事稿件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弘扬爱国精神树立报国之志——清明节参观马本斋烈士墓六十多年,历史的车轮在不经意间前进,然而半个多世纪前热血青年们那一声声“誓死不做亡国奴”的呐喊,至今仍在我们耳边回荡。

那些热血青年们,不惜用鲜血和生命来保家卫国的热血青年们,就是我们永远缅怀的烈士。

清明节在春的怀抱中/悄悄地走来/我们来到烈士陵园/拜谒你/长眠的英雄/远逝的画面/已载入历史/英雄的壮举/化作一尊不朽的雕像/曾记得多少烈士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不惜自己的生命为我们开拓了一片广阔的天空,让我们无忧无虑地自由飞翔,而他们却在这里静静地躺了下去,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在他们之中有共产党员,也有普通的中华儿女,但他们的言行却都是为了保卫祖国,保卫这片神圣的土地。

也许我们无法知道他的名字,也许他们没有像毛主席、周那样伟大。

而他们却做出了不平凡的壮举。

我们歌颂他们,我们缅怀他们,他们的大无畏精神造就了我们这一代的光明前途,他们的坚定信念,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华夏儿女。

面对敌人,他们脸不变色心不跳,挺起胸膛,站在洒满鲜血的战场上,浓烟滚滚,炮弹横飞,喊杀声、火炮声,震耳欲聋,而他们没有胆怯,血染战袍,壮烈牺牲,为抗战流尽最后一滴血。

革命先烈为我们踏出了一条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难道我们还有理由推卸我们报国的责任吗?如今,我们作为跨世纪的一代,面对未来,祖国的前途无限光辉灿烂,我们更应该具有爱国之情和树立报国之心。

当看到一个个海外归来的游子们,用他们的知识报效我们祖国时,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爱国情操的巨大动力。

它才真正代表着一个民族的信念,它才真正是一个民族的象征。

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就应该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紧紧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踏着革命烈士的足迹,努力建设新中国,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最后请允许让我用毛主席的话作结束语:“成千上万的革命烈士,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踏着他们的脚步,继承他们的遗志奋勇前进”。

我的父亲冯仲云

我的父亲冯仲云

我的父亲冯仲云
冯松光
【期刊名称】《党的生活(黑龙江)》
【年(卷),期】2015(0)8
【摘要】在九一八事变以后,我的父亲冯仲云和东北人民一起与日寇进行了14年
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

在此期间,他担任过中共满洲省委秘书长、省委巡视员、东
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第六军政治部主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政委、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书记、苏联红军八十八旅(中国教导旅)情报科科长等职务。

在我小时候,常常听父亲讲起他的战友杨靖宇、罗登贤等人。

【总页数】1页(P26-26)
【作者】冯松光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深切缅怀冯仲云同志
2.忆罗,忆罗,追忆罗登贤烈士——访冯仲云之女冯忆罗
3.忆罗,忆罗,追忆罗登贤烈士——访冯仲云之女冯忆罗
4.抗联名将冯仲云与薛雯
5.深受人民爱戴的抗日英雄——冯仲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冯丹龙讲述冯家一门三代的爱国故事在上海南京西路中信泰富35层的一间办公室里,摆满了照片。

其中一张尤为醒目:国字脸的浓眉将军英姿飒爽。

这就是赫赫有名的爱国将军冯玉祥,也是办公室主人冯丹龙的祖父。

冯丹龙出生于青岛,父亲冯洪达是冯玉祥将军与建国后中国第一任卫生部部长李德全所育的最小的儿子。

打小,她就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父母和家里的长辈都很少说起祖父,所以我不太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同。

”隐约感觉到自己家庭的特殊,是在小学时,老师布置了写家史的作业。

“当时爸爸很为难,犹豫了半天给我写下:爷爷是被国民党迫害死的。

”冯丹龙说。

着一袭蓝底白花连身裙的冯丹龙笑声爽朗,乍一看似乎很难把她与“将门之后”的身份联系在一起。

不过,眉宇间的眼神和举手投足间的气质,还是透露出她与冯玉祥将军显而易见的血缘关系。

虽然有着“将门之后”的光环,但她的人生旅程依然平凡。

不凡的,是一脉相承的爱国情怀。

美国国会山尽显“将门之后”气度那还是2000年的5月5日上午10:20,在美国国会山。

H-137房间坐满了议员代表。

一位中国女子走上演讲台。

她身穿米色格子套裙,庄重大方。

尽管有些紧张,但流利的英语令她表达自如。

她正是冯丹龙。

当时,中国尚未加入WTO。

美国白宫与国会之间,就是否给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地位(PNTR)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由于争论的结果也关系到美国制药业在中国的发展,美国制药研究及生产协会(简称PHRMA)的负责人之一白文东,便找到了供职于某全球最大研发型制药公司的冯丹龙,希望她可以赴美演讲,游说议员。

适值“五一”长假,常年在北京工作的她原本打算回大连与家人团聚。

听闻此消息,冯丹龙心想,能为自己的国家尽一份力,这是多好的事!于是她很快改变了计划:“我去!”手提电脑里的英文演讲稿经过反复删改,终于定稿,她把它烂熟于心。

5月2日,她飞抵纽约。

5月3日,她来到华盛顿,提前拜访几位持不同态度的美国国会议员。

刚到华盛顿,她便接到了母亲余华心的电话。

“丹龙,你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1948年,你爷爷为反对蒋介石打内战,在华盛顿国会山上发传单、资料,作演讲。

50多年过去了,同样在国会山,你又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去美国演讲。

你一定要有自信,我相信你会把这件事做好的!”这通电话,给了冯丹龙很大的鼓励,也让她感到了肩上的责任重大。

冯丹龙对祖父的了解多来自于母亲上世纪80年代初所写的传记。

半个多世纪之前,被迫出走美国的冯玉祥踏足美国国会山,他发放传单、发表演讲,为捍卫中华民族解放事业高声呐喊。

虽然未曾见过祖父,但冯丹龙从父辈那里得知,祖父到美国时已经60多岁,硬是苦学英语,后来竟能在大街上演讲。

冯丹龙觉得他“非常了不起”。

较之于祖父晚年苦学英语的不易,冯丹龙曾在美国留过学,讲英文对她来说轻而易举。

但面对一位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中国女子,美国国会的议员还是提出了不少疑问。

一位对PNTR问题持反对意见的议员问:“在中国,上因特网要受限制吧?”冯丹龙响亮地回答:“我在中国的办公条件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无论是在家中或办公室,都能登录因特网。

几周前,我还在北京的办公室中,通过百老汇的站点预订了戏票。

”会场发出一片惊叹声。

有人不知道中国有计算机,还有人不相信在中国也能上网。

一位议员提出:“你能说出百老汇订票站点的网址吗?”冯丹龙一字不差地做了回答。

冯丹龙的不卑不亢,尽显“将门之后”的气度,一改许多美国人对中国的误解。

“哗――”演讲结束时,会场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作为唯一一名来自中国的女性代表,冯丹龙的演讲被几名议员评价为“非常有价值”。

经过多方共同努力,最终,美国国会以237票对197票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议案。

“他爱国,爱得深沉;治家,治得严厉。

”这是烙在冯丹龙记忆里最深的印象。

爷爷的赤子丹心、勤勉简朴,也成为伴随冯氏后人成长的最大财富。

“我的心和我的前途永远在国内”从护士、电工,再到大学生,冯丹龙的刻苦努力并未停止。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美两国政府达成协议,在大连理工大学设立了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

这是国内第一家国际合作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基地,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MBA。

冯丹龙1985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大连理工大学,成了中美MBA项目预备班第一期和第二期学员的英文老师。

在教书过程中,她也萌生了报考MBA的想法。

一开始,培训中心的前辈私下里说:“她是学文科的,怎么考得上?”出乎意料的是,通过几个月无日无夜的恶补,这个没学过高等数学的文科生,竟然考上了,而且数学得分比培训中心参加考试的数学老师还要高!1986年6月,冯丹龙踏上了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商学院攻读MBA的路程。

对于自己成为中国第一代MBA的经历,冯丹龙坦言,“当时我对MBA的认识也很模糊,只听说这个培训中心是要‘培养90年代的后备力量’,很受鼓舞,而且父母也支持,就去了。

”1988年底,完成学业的冯丹龙选择回国。

当时,国内正值留学热潮的兴起,她的归国,颇有些逆势而上的魄力。

父亲的一句“你的事业应该在中国”,冯丹龙当时还不甚明了,现在却愈发感受到它的深刻。

在华盛顿实习时,每每经过国会山,冯丹龙便会去国会图书馆查阅祖父冯玉祥的资料。

随着对祖父了解的增多,她似乎能够感同身受祖父晚年被迫出走美国时,心中对祖国的深深挂念。

当年,祖父冯玉祥团结美国的侨胞和进步人士,聆听他们的心声。

有的侨胞向他倾诉说:“我们是南中国海边的农民,因为在国内无法生活才流落到海外。

在这里我们忍受着种族歧视,以贱价出卖劳动力……节省下血汗钱养活留在祖国的骨肉亲朋。

虽然我们身在海外,但我们的心和我们的前途却永远在国内。

”离美前夕,冯玉祥发表了《告别留美侨胞书》,“中国人民的胜利就在不远的将来;但侨胞的自由也要侨胞自己去争取!”话语慷慨激昂。

只可惜那心心念念的故土,他却再未踏上。

回国后的冯丹龙,常会想起祖父昔日的牵挂与未了的心愿,也会记起那句“培养90年代后备力量”的口号。

母亲余华心的爱国情长辈很少与她谈论祖父,冯丹龙对祖父的了解,几乎都来自母亲余华心写的书。

“我母亲1981年出版了《冯玉祥将军魂归中华》一书,记述了祖父晚年的生活和他在黑海遇难的经过;2007年出版的《传奇将军冯玉祥》,则是全传。

”冯丹龙捧出母亲写的书,眼里满是崇敬与珍惜:“这都是我母亲一个字一个字输入电脑里,连图片也是她自己扫描后配上的。

”余华心是冯玉祥的部下兼好友余心清的女儿。

1942年,9岁的她跟随母亲第一次去冯玉祥家做客。

谁也不曾想到,当年那个黄毛小丫头日后会成为将军的儿媳妇,并且在十年动乱后提笔为将军写书正名。

在对历史及其人物都缺乏客观公正评价的年代,有一次余华心问冯夫人对将军应该怎么看,李德全沉思了片刻,说:“他是爱国的。

”于是,冯玉祥将军的爱国情成了余华心书写传记的主线,这也是烙在冯丹龙记忆里最深的印象。

母亲曾经告诉丹龙说:与将军第一次会面,冯玉祥给余华心母女俩一人画了一幅水彩画。

给余母画上的题词是:“一个大白菜,味是真正美,大家常常吃,打得倭寇必败北”;给余华心画上的题词是:“红萝卜、紫茄子,味都好,味都香,大家多吃些,一定打过鸭绿江。

”对抗日战争必胜的坚定信念,可见一斑。

冯丹龙说,母亲铭记的这个片段对她一辈子的爱国情有着深刻的影响。

难忘姑姑的铮铮教诲1989年底,《大连日报》上的一则英文招聘广告吸引了冯丹龙的注意,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投递了自己的简历。

而她留美的经历、MBA的学历,正符合招聘方某跨国制药有限公司的期待。

于是1990年初,冯丹龙成为了这家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首号员工。

她从办公桌上的一个小盒子里找出自己的员工卡,递给我们看――“0001”的标号赫然醒目,标志着她是公司在中国所招的第一个员工,仿佛也暗示了她是契合公司条件的No.1员工。

从1990年至今,冯丹龙始终不曾离开过这家公司。

这位首号员工,从总经理执行秘书一路上升到企业事务部总监,每一步,都走得脚踏实地。

对自己事业上的发展,冯丹龙总不忘自己的“理达姑姑”。

冯理达是冯玉祥和李德全的大女儿,是一名享誉国内外的免疫专家。

理达姑姑对同在卫生领域工作的冯丹龙十分关心。

看报纸时只要读到有关冯丹龙公司的消息,她都会立刻打电话告诉自己的侄女。

她还把自己手抄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送给冯丹龙一份,党代会的各种报告她不但自己认真学习,还常常向冯丹龙谈体会。

“姑姑老是叮嘱我,你虽然在外企工作,了解国内的政策也十分必要。

”冯丹龙说。

冯理达在八十岁生日时,写了一首《八十抒怀》:“八十春秋一瞬间,岁月沧桑未等闲。

少小即怀报国志,毕生几曾敢息肩。

”她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在外企工作的冯丹龙,也不曾敢息肩自己的报国志。

历史给了她延续祖父的呐喊、呼吁维护国家利益的机会后,又委以她新的重任――如今的冯丹龙,是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我也是那一粒小小的花生米2011年10月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正在召开。

会场里,冯丹龙心潮澎湃,祖父冯玉祥和大时代相伴的一生,在她脑海中翻腾、激荡。

“从贫寒的农家子成长为叱咤沙场的爱国将领,从一名旧军人转变为坚定的民主主义战士,爷爷每一步都走得不寻常。

”随着对爷爷的了解日深,爷爷的每一次痛苦踟蹰、每一次义无反顾,她似乎都能感同身受。

冯丹龙讲起了一个被冯家后人铭记至今的故事。

在一次聚会上,冯玉祥曾把一个橘子放在茶碗上,上面再放一粒花生米,让在场的孩子们猜是什么意思。

“他后来揭晓谜底说,茶碗象征着国家,橘子是家,花生米是我们个人。

如果茶碗倒了,那一切全都没有了。

要是国家灭亡了,我们的家和个人就都没有依靠了。

”在北京西郊的温泉镇显龙山,凝望祖父1935年修建的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碑,对祖父的良苦用心,冯丹龙有了更深的理解。

100年前,辛亥革命首义于湖北武昌。

次年1月,滦州新军宣布起义,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冯玉祥被推举为参谋总长。

尽管起义失败、大批官兵被捕就义,但滦州起义有力地支援了武昌起义和南方革命的发展,成为导致1912年2月清廷退位的直接因素。

历史就是在有志之士的努力下,一步步向前的。

纪念碑前,冯丹龙深深地三鞠躬。

“我也是那一粒小小的花生米。

”冯丹龙说,为了家的兴旺,为了国的振兴,我们都要努力努力,再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