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整理汇总,考试必备
中华5000国学文化常识大全,打印一份给孩子吧!从小学考到高中
中华5000国学文化常识大全,打印一份给孩子吧!从小学考
到高中
相信大家也都知道,语文学科本身就非常的博大精深,所以古诗词、国学常识等知识就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并且也作为了考试的重点,由于教育制度的改革,更加的重视这方面知识的学习,所以这对于学生们来说学习的压力也还是大了不少。
语文学习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积累起来。
尤其是从小学阶段就要十分重视。
下面,为了更好地方便更多的孩子学习和记忆这些国学文学常识,小编将这些常识整理了一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word资料获取的方法在文末!。
20个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四书五经天干地支到二十四史应有尽有
20个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四书五经天干地支到二十四史应有尽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西文化的交融与冲突,国人对于本民族的文化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文化自觉自信成为全社会的共知,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阅读传统经典提升文化品位,以此修养身心。
为此,了解一些基本的历史文化常识显然也是相当必要的。
现在,就来了解一下20个历史文化常识,顺便考一下自己!“四书五经”是儒家重要的传统经典,也是科举考试的必考内容。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学》、《庸》都是从《礼记》中独立出来的);“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
“十三经”是在南宋时期最终确立的十三部儒家经典。
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易经》、《左传》、《公羊传》、《榖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干支”用于天文历法。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另十二属相用于搭配相应的十二地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将天干地支搭配后,可用于记年、月、日、时,其循环周期为60年,为“一甲子”。
“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个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孔子孟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阴阳家(邹衍)、名家(公孙龙)、杂家(吕不韦)、农家(许行)、小说家、纵横家(鬼谷子)、兵家(孙子)、医家。
见于《周易》,每一卦代表一种自然物质,分别是: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xùn)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gèn)代表山,兑代表泽。
“三皇”和“五帝”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其比较流行的版本是:“三皇”:庖牺氏(伏羲)、神农氏(炎帝)、轩辕氏(黄帝);“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古代文化常识重点知识点归纳
古代文化常识重点知识点归纳本文档旨在归纳总结古代文化的重点知识点,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1. 中国古代文化概述- 古代文化定义:包括中国自古以来的思想、伦理、道德观念、风俗惯、艺术、建筑、科技等方面的遗产。
- 古代文化的重要性:对于了解中国传统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有重要意义。
2. 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关爱他人。
- 礼:符合规范的行为,对待他人应有的礼貌和尊重。
- 忠:对国家、社会、家庭、朋友等有义务和责任感。
3. 古代文化的风俗惯- 儒家思想的影响:尊师重道、强调家庭和社会秩序。
- 茶文化:茶作为中国的传统饮品,代表了中国人的礼仪和待客之道。
- 婚礼俗:红妆、七巧板、喜糖等传统的婚礼风俗俗。
4. 古代文化的艺术表现- 书法: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强调墨痕、笔法和结构美。
- 绘画:中国画以写意和意境为主,常表现自然景物。
- 音乐:传统音乐以古筝、琵琶、二胡等乐器为主,注重曲调和节奏的和谐。
5. 古代文化的建筑风格- 宫殿建筑:以紫禁城为代表,宏伟壮观,注重对称和规矩。
- 园林建筑:如苏州古典园林,注重布局和景观的独特设计。
- 地下宫殿:如秦始皇陵兵马俑,展示了古代建筑技术和艺术表现。
6. 古代文化的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四项对世界文明产生巨大影响的发明。
- 指南针:中国发明,用于导航和航海。
- 造纸术:中国发明,使书写和传播信息更加便捷。
本文档涵盖了古代文化的重点知识点,希望对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有所帮助。
高考文学常识: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大全
高考文学常识: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大全高考文学常识: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大全中国古代文学史讲的是从上古一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中华民族文学发展的历史。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大全,赶快收藏吧。
一先秦文学(一)上古神话传说记录上古神话的书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两部:《山海经》、《淮南子》。
【《淮南子》】亦称《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撰。
(二)先秦散文1.儒家经典:1“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五经”和《乐》称为“六经”又称六艺。
2.历史散文:《左传》(编年体)、《国语》(国别体)、《战国策》(国别体,西汉)。
“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3.诸子散文:【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
【孔子】名丘,字仲尼,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核心是“仁”。
《论语》一书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
《论语》为语录体,列为"四书"之一。
【墨子】名翟(dí),春秋时期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一书由墨子及其弟子所著,记录了墨子的言行和事迹,语录体。
【孟子】名轲,宇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道家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为《庄子》。
《庄子》名《南华经》,现存33篇,由庄子及其门人所著。
【荀子】名况,字卿。
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主要作品为《荀子》。
【韩非】哲学家,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著《韩非子》。
【吕不韦】秦相,战国末期韩国大商人,集合门客编成《吕氏春秋》。
【列子】名御寇(圉寇),战国时郑人,被道家尊为前辈。
(三)先秦(1)【《诗经》】本称《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故亦称“诗三百”。
这些诗歌编为“风”“雅”和“颂”三个部分。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
以下是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一些知识点,供高考考生参考。
一、古代文化的四大发明1.造纸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四大发明之一,最早的造纸发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5年左右的汉朝,发明者是汉朝太史公司的蔡伦。
2.指南针:指南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其最早的发明者是唐朝navigationist 郑和。
之后的宋朝至明清时期,指南针逐渐得到应用和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海上导航仪器之一。
3.火药:火药是中国一项十分重要的发明,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
最早的火药是用作烟花和喜庆活动的,后来逐渐普及到战争中。
4.印刷术:印刷术的发明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发明者是两位僧人大唐僧志和赵思刚,他们使用木活字印刷了《金刚经》。
1.夏商周三代: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初期阶段,也是中国古代王朝建立和政治制度发展的时期。
2.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鼎盛时期,大量重要的文化名著和思想出现。
3.唐宋元明:唐宋元明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4.清朝:清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末期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转折点。
1.《红楼梦》:《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2.《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一,为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3.《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凝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小说的代表作,它包含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成语的丰富内涵,对中国的文化遗产产生了重要影响。
1.绘画:中国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它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主题,多以水墨为颜料。
2.音乐:中国古代音乐源远流长,中国传统音乐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音乐之一,它以民族乐器为主要音乐器材。
高考最常考的50个古代文化常识
必背第1组 古代官职、制度、年龄相关 太史官名,史官之长,掌修史及天文历法等。
秦、汉设太史令,汉代为太常之属官,掌管天文历法。
太守汉朝设立的一郡最高行政长官。
隋后刺史、知府的别称也为太守。
明清则专称知府。
司马官名。
①西周始置,掌管军政和军赋,职权大小不定。
汉武帝时,罢太尉,设大司马,从隋代始,不再设大司马。
②兵部尚书的别称。
③军事主官的僚属。
唐代各州置司马,名义为郡守之佐,实为闲职。
太尉秦代至元代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军事长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
公车汉代官署名。
为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管宫殿司马门的警卫。
臣民上书、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六军周制以一万两千五百人为一军,天子有六军。
后世以六军指皇帝的军队或皇家侍卫军队。
迁调动官职,主要有升级、降级、平调三种情况,如迁升、迁授、右迁为升级,迁削、迁谪,左迁为降级,调复原职叫迁复。
总角未成年者扎在头顶两旁的发髻。
借指童年。
结发①古代男子成童始束发,因指初成年时为“结发”。
②成婚。
古礼,成婚之夕,男左女右束发共髻,故名。
伯仲叔季兄弟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长兄称为伯,次兄称为仲,其次称为叔,幼弟称为季。
古代男子的字前常加“伯、仲、叔、季”表示排行。
必背第2组 人才选拔、教育、典籍相关 殿试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皇宫内的大殿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金榜科举时代殿试中试的名单,因揭晓殿试名次的布告用黄纸书写,放而称金格考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秀才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科目之一,唐初设秀才科,后渐渐废去,仅作为对一般儒生的称呼。
明清两代专门用来称府、州、县学的生员。
连中三元科举制度分别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它们合称“三元”,若有人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第一名,则称其“连中三元”。
高考常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高考常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高考常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文化常识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25、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小学考试必背100条文化基础知识点
小学考试必背100条文化基础知识点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2.中国历史朝代: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3.中国古代诗词:《诗经》、唐诗、宋词、元曲;4.《论语》、《孟子》、《道德经》等古代经典著作;5.中国古代文化名人:孔子、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等;6.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等;7.中国古代建筑:故宫、长城、颐和园、天坛等;8.中国古代美术:中国画、工笔画、写意画等;9.中国传统音乐:京剧、豫剧、评剧、黄梅戏等;10.中国古代文学流派:唐诗、宋词、元曲等;1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12.中国古代农业技术:农耕、灌溉等;13.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儒家、道家、墨家等;14.中国古代文化人物:孔子、孟子、庄子、墨子等;15.中国古代历史事件:三皇五帝、封建王朝等;16.中国古代武术:太极拳、少林拳等;17.中国古代医学:针灸、药物治疗等;18.中国古代故事:《聊斋志异》、《白蛇传》、《牛郎织女》19.中国古代传说:伏羲、女娲、盘古、夸父等;20.中国古代民间艺术:剪纸、刺绣、民间音乐等;21.中国古代名胜古迹:兵马俑、大雁塔、泰山、黄山等;22.中国古代宗教:佛教、道教等;23.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爱。
24.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现象。
25.“礼”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26.《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和言行。
27.古代诗歌创作有“诗经”、“楚辞”、“乐府诗集”等文学流派。
28.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高峰之一,代表了唐代的文化成就。
29.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宋代文化的特点。
30.四大名著分别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31.古代文人雅士追求的境界是“清、高、远、绝”,即清心寡欲,高风亮节,远离俗务,超脱尘世。
32.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仗等。
必背五 古代文化常识
必背五古代文化常识(一)官制1.中央官制(1)三公九卿制(秦汉两朝)(2)三省六部制(隋至清末)2.地方官制(1)郡:古代行政区划单位。
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当时郡比县小。
秦统一天下后,实行郡县制,在全国置三十六郡,郡比县大。
自东汉起,郡成为州的下级行政单位,介于州、县之间。
隋朝废郡,以县直隶于州。
(2)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
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
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具有监察区性质,其长官称为道员或道台。
(3)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太守。
(4)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普遍设置,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二)军事1.兵符:古代调兵遣将所用的凭证。
用铜、玉或木、石制成,为虎形,称“虎符”。
制成两半,右半留存在国君处,左半交给统帅。
去军中传达王命或调发军队时,必须两半验合后,方能生效。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盛行于战国、秦、汉时期。
后世还有麟符、鱼符、兔符、龟符等。
2.三军:春秋时期,大国多设三军,如晋设中军、上军、下军,以中军之将为三军统帅;楚设中军、左军、右军,以中军为主力。
后逐渐被前军、中军、后军代替。
到了唐宋时期,基本成为军队的固定建制。
前军一般是先锋营,负责开路、架桥、侦察、抢占据点及应付小规模战斗等任务;中军是统帅率领的大军,负责摧毁敌方的武装力量、占领城池等任务,是三军的主力部队;后军负责全军的掩护、警戒及后勤保障等任务。
3.羽林:西汉武帝时选拔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之良家子守卫建章宫,初称为“建章营骑”,后改称“羽林骑”,其意为“如羽之疾,如林之多”。
隶属光禄勋,为皇帝之护卫。
东汉以后,历代禁卫军亦常有羽林之名。
4.军户:指世代从军、充当军差的人户。
东晋、南北朝时,士兵及其家属的户籍属于军府,称为军户。
语文常考的古代文学常识以及名著名言,建议收藏
语文常考的古代文学常识以及名著名言,建议收藏一、基础文学常识1.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2.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3. 四大古典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4.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5.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6.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7. 岁寒三友:松、竹、梅8.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9.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10. 四库全书:经、史、子、集11. 殿试三甲:状元,榜眼,探花12. 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13. 六书:根据汉子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的六种类型,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14. 诗经'六义':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15. 三皇五帝:'三皇'是指天皇、地皇、人皇(伏羲、女娲、神农);'五帝'是指黄帝、颛顼、帝喾(kù)、唐尧、虞舜。
16. 三纲五常:'三纲'指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17. 三从四德:'三从'指妇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18.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19. 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20.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21. 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
(即稷、黍、麦、菽、稻)22. 五味:指酸、咸、甜、苦、辣23. 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24. 五声:五个音级。
也称'五音',即我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
25. 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26. 科举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1. 古代文化的起源:古代文化起源于华夏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2. 五经:五经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经典,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3. 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则是四书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4. 古代文人墨客:古代文人墨客是指才华出众的学者或文艺创作人,代表人物有杜甫、李白、苏轼、欧阳修等。
5. 古代文化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主张仁爱、孝道、礼仪等价值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6. 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古代文人雅士追求自由、清高的生活态度,崇尚诗词、书画,追求心灵的寄托。
7. 古代文化的书法艺术:书法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字文化的瑰宝,代表有篆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的字体风格。
8. 古代文化的音乐艺术: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五音为基础,形成丰富多样的音乐体系,享誉世界。
9. 古代文化的建筑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和谐、稳重的设计风格,以木结构的宫殿、庙宇、园林为代表。
10. 古代文化的饮食文化:古代饮食文化讲究养生、兼顾色、香、味,有九大菜系,如川菜、粤菜、闽菜等。
11. 古代文化的医药学:古代医药学注重阴阳平衡、调节气血,以中草药为主要治疗方式,形成了中医药文化。
12. 古代文化的礼仪习俗:古代礼仪习俗非常丰富,如婚礼、葬礼、宴会等活动都有明确的规范和仪式。
13. 古代文化的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
14. 古代文化的服饰美学:古代服饰讲究韵律、色彩和线条的搭配,代表有汉服、唐装、礼服等。
15. 古代文化的传统戏曲:中国传统戏曲包括京剧、豫剧、越剧等,以唱、念、做、打等综合艺术形式融合。
16. 古代文化的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剪纸、民间绘画、泥塑等。
中国的古代文化历史常识有哪些 中国历史常识知识大全
中国的古代文化历史常识有哪些中国历史常识知识大全中国的古代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下面是一份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常识的知识大全,帮助你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
1. 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中国文化的发源地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 中国古代文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唐代文化,这些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3. 中国古代历史朝代:中国古代历史分为多个朝代,其中包括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
4. 中国古代思想家:中国古代有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如孔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国古代有许多重要的科学和技术发明,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等,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6. 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世界文化遗产,如北京的故宫、长城、西安的兵马俑以及苏州的古典园林等。
7. 中国古代艺术:中国古代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包括中国画、京剧、中国书法和中国音乐等,这些艺术形式都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8.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
这些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活动。
9.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文学家和诗人,如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等。
他们的作品被后世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10. 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结构而闻名于世,如故宫、长城和宋代的木构建筑等。
11. 中国古代服饰:中国古代的服饰也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如汉服、唐装和宋装等。
12. 中国古代医学:中国古代有独特的医学理论和技术,如中医和针灸等,这些医学技术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13.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中国古代礼仪文化重视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和谐,有许多传统礼仪和规矩。
14. 中国的古代战争: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战争和军事事件,如抗日战争、八国联军入侵和秦始皇统一中国等。
高考常考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高考常考古代文化常识汇总年龄称谓1。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2。
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髫所指古代儿童头上弯曲的短发)3。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
)4。
黄口:十岁以下。
5。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6。
披长:男子十五岁。
(十五岁,男子必须把原先的总角退出,叠成一束)7。
及笄:指女子15岁。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8。
弱冠:男子二十岁。
(古人二十岁行冠礼,当众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9。
而立:男子三十岁。
(立,即“立身、立志”)10。
五十岁:男子四十岁。
(五十岁,即为“不蒙蔽、不迷糊”)11。
知天命:男子五十岁。
12。
花甲:六十岁。
13。
古稀:七十岁。
14。
耄耋:八十岁。
15。
鲐背之年:九十岁。
16。
期颐:一百岁。
地理常识1。
九州,中国的代称。
通常指冀州、徐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2。
中原,广义上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狭义上的中原指今河南省。
3。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4。
四海,指天下、全国。
5。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6。
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古人以东为左,故又称江左。
7。
江表中,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
8。
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9。
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等。
10。
扬州,又称广陵、维扬。
11。
杭州,又称临安、武林等。
12。
苏州,又称姑苏、平江等。
官职变化1。
关于任职授官的:①任:担负起,出任。
“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②授:授官,任命。
“遣使者持黄金印、赤韨縌,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③除:任命,授。
“除臣洗马。
”④拜;授给官职。
“拜亮为丞相。
”⑤叛:征召入伍(特指君召臣)。
“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授职赵王。
”⑥辟: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高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独特的文化之一,其深厚的底蕴和广泛的影响力使之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高考历史考试中,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与中国古代文化相关的重要知识点,供考生参考。
1.中国古代的礼制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
礼制是古代中国社会的核心制度,它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举止,表达了尊卑有序的价值观念。
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提倡仁爱、诚实和道德修养,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中国古代的诗词是文化的瑰宝。
唐代被誉为中国古代诗词的黄金时代,有许多伟大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等。
他们的作品抒发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感悟,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的楷模。
3.中国古代的绘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千百年来,中国绘画注重表现艺术家的个性情感和审美追求,崇尚“神似”而非“形似”。
“写意”、“工笔”和“写生”是中国绘画的三大风格。
4.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古代音乐器乐有琴、瑟、筝、钟、磬等,乐曲分为宫、商、角、徵、羽五声。
中国古代音乐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传承至今仍然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5.古代兵器制造技术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的兵器主要有剑、弓、箭、戟、枪、刀、盾等,其中剑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剑被视为武士精神的象征,同时也被赋予了道德和精神意义。
6.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中国古代的建筑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如中国式的屋顶造型、琉璃瓦、斗栱、颐和园、故宫等都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作品。
7.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特点。
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器、形,以及烹调技巧和餐具的搭配。
中国菜系有八大菜系,分别是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湘菜、徽菜、鲁菜和浙菜。
8.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丰富多样,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审美观念。
古代服饰有汉服、唐装、宋装等,它们在材质、款式和用途上都有所不同,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审美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100条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100条,好不容易收集的,一定要保存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2、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3、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4、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国语》5、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6、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7、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8、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9、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10、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1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12、我国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13、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14、我国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15、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16、我国第一位女诗人:蔡琰17、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18、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19、法家学派的带代表人物:韩非子20、屈宋: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21、三曹:曹操、曹丕、曹植22、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刘祯、徐干、阮禹、应旸2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24、唐代边塞诗派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李颀、王之涣25、唐代田园诗派代表诗人:王维、孟浩然、丘为、常建、裴迪26、元白: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27、南唐二主: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即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28、三苏:苏洵、苏轼、苏辙29、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30、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31、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3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33、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3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欧阳询35、吴中四士: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包融3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37、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相如、司马迁38、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39、大李杜:李白、杜甫40、小李杜:李商隐、杜牧41、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42、扬州八卦: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43、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44、我国古代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45、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46、五经《诗》、《书》、《礼》、《易》、《春秋》47、前四史:《诗经》、《汉书》、《后汉书》、《三国志》48、乐府双壁:《木兰辞》、《孔雀东南飞》49、乐府三绝:《木兰辞》、《孔雀东南飞》、《秦妇吟》50、三国:魏、蜀、吴51、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传说、孟姜女寻夫传说、梁山伯和祝英台传说、白蛇传传说52、《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53、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54、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国画55、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56、古代四大名镇:汉口镇、朱仙镇、佛山镇、景德镇57、四大名楼: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云南大观楼58、四大佛教名山:九华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59、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60、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61、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62、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宾63、战国四君子: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64、三言二拍: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65、三元:解元、会元、状元66、三山:蓬莱、方丈、瀛洲67、史学双壁:《资治通鉴》、《史记》68、八仙:吕洞宾、铁拐李、汉钟离、曹国舅、韩湘子、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69、三皇:伏羲、女娲、神农70、五帝:黄帝、帝喾、颛顼、唐尧、虞舜71、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72、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73、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74、五湖:江西鄱阳湖、安徽巢湖、江苏太湖、洪泽湖、湖南洞庭湖75、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76、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77、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78、四大名亭:安徽醉翁亭、北京陶然亭、湖南爱晚亭、浙江湖心亭79、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河北避暑山庄、江苏拙政园、留园80、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广绣81、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82、六艺:礼、乐、射、御、书、数83、九流: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84:、四海:东海、南海、黄海、渤海85、三吏三别:《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86、四库全书:经、史、子、集87、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88、三才:天、地、人89:三光:日、月、星90:十大名茶:西湖龙井、铁观音、六安瓜片、黄山毛峰、信阳毛尖、君山银针、祁门红茶、都匀毛尖、武夷岩茶、碧螺春91、五谷:稻、黍、稷、麦、豆92、八大菜系:川菜、湘菜、鲁菜、苏菜、浙菜、粤菜、闽菜、徽菜93: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94:二十四孝: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必背文化常识(精华版)一、名字号出生取名,成年定字。
自称称名,称人称字。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 20岁、女 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二、古代表年龄称谓的词汇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2、孩提:指2——3岁的儿童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4、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13、期颐之年:一百岁三、谥号、庙号、年号【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庙号】庙号是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用于后人祭奠的牌位上的名号。
【年号】年号是古代皇帝在位时的纪年方式。
区分:庙号:祖宗四、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明清科举制度八月)员会试(春闱)三年一次(春季)京城贡院(礼部)举人钦差大臣贡士会试殿试会试同年四月皇宫(宫殿)贡士皇帝(有时委派大臣)进士一甲: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三甲:若干五、三省六部【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中国文化常识100个
【中国文化】应知应会文学常识100个1、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3、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4、古代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全唐文》5、八股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6、7、五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金瓶梅》8、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9、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10、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11、书法四体正、草、隶、篆12、13、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锋、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14、15、三书《魏书》《蜀书》《吴书》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18、三史《史记》《汉书》《东观汉记》(魏晋南北朝)《史记》《汉书》《后汉书》(唐开元之后)19、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20、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21、左思《三都赋》《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22、南朝三谢谢灵运、谢安、谢眺2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24、李清照三名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新来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
2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2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2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28、清代词家三绝纳兰性德、朱彝尊、陈维嵩29、扬州八怪汪士慎、李鳝、金农、黄慎、高翔、郑燮、罗聘、李方膺30、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31、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赵孟页32、南宋诗坛四大家杨万里、陆游、范成大、尤袤33、大李杜李白、杜甫34、小李杜李商隐、杜牧35、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36、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37、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38、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39、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40、元末明初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41、元杂剧四大爱情剧《西厢记》《墙头马上》《拜月亭》《倩女离魂》42、元杂剧四大悲剧《窦娥冤》《汉宫秋》《赵氏孤儿》《梧桐雨》43、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赵氏孤儿》《汉宫秋》《琵琶记》《精忠旗》《娇红记》《清忠谱》《长生殿》《雷峰塔》《桃花扇》44、中国十大古典喜戏《救风尘》《墙头马上》《西厢记》《李逵负荆》《看钱奴》《幽阁记》《中山狼》《玉簪记》《绿牡丹》《风筝误》45、中国历史上十大女诗人班婕妤、蔡琰、左芬、苏蕙、谢道韫、鲍令晖、薛涛、李清照、朱淑贞、秋瑾46、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47、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48、《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个组成部分,使用赋、比、兴的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整理汇总,考试必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人物称谓1.人物姓名称谓(1)直称姓名①用于自称。
例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指南录〉后序》)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例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指南录〉后序》)③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
例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柳敬亭传》)④尊者对卑者称名。
例如:求,尔何如?(《论语》)⑤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
例如:夫子何哂由也?(《论语》)(2)称字、号、谥号、斋名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①称字。
例如: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送东阳马生序》)②称号。
例如: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③称谥号。
例如: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左忠毅公逸事》)④称斋名。
例如: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3)称官爵①称官名。
例如: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称韩愈为韩吏部。
②称爵名。
例如: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
(《柳敬亭传》)(4)称籍贯例如: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 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传》)(5)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6)特殊称谓①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
例如: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②职业+人名。
例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庄子养生主》)③姓+之+人名。
例如: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左传僖公三十年》)④封地+人名。
例如:商鞅姓卫,商为其封地。
2.谦、敬及贱称(1)谦称①王侯自称。
例如:孤不度德量力。
(《隆中对》)②臣子自称。
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③一般人自称。
例如:愚以为宫中之事 (《出师表》)某自幼熟读兵书。
(《失街亭》)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
(《中山狼传》)④女子自称。
例如: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孔雀东南飞〉并序》)(2)敬称①称君王。
例如: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出师表》)②称庙号。
多称已死的皇帝。
例如: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
(《海瑞传》)③称师长。
例如:夫子哂之。
(《论语》)④称朋友、尊长。
例如:公等遇雨,皆已失期。
(《史记陈涉世家》)(3)上对下或平称例如: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4)贱称例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5)表特定关系①加从表示叔伯关系。
例如: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
(《谢安传》)②加太表示长一辈。
例如: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
(《左忠毅公逸事》)③加先表示已经逝世的尊长。
例如:妪,先大母婢也。
(《项脊轩志》)先考,指已逝的父亲;先妣(bǐ),指已故的母亲。
3.号称(1)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2)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
从汉代起,每个朝代一般第一个皇帝的谥号太长,不便称呼,所以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
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3)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也是帝王用的,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4)改元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
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
到了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如清高宗的年号是乾隆,清高宗就被称为乾隆皇帝。
(5)尊号、徽号尊为尊敬,徽为美好。
尊号和徽号都是为尊者加上的号,以表示尊崇褒美的意思。
尊号起于唐代。
皇帝和皇后往往在生前就有尊号。
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4.年龄称谓(1)襁褓本义是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语出《论语子路》:则四方之民襁褓负其子而至矣。
后以此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指二三岁的儿童。
例如: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孟子尽心上》)(3)齿龀龆龀(ti o ch n) 指儿童换牙时,五六岁。
例如:有遗男,始龀。
(《愚公移山》)(4)总角垂髫指幼年儿童。
例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5)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
例如: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杜牧《赠别》)(6)笄(jī)年指女子十五岁。
例如:复有双幼妹,笄年未结缡。
(白居易《对酒示行简》)(7)束发成童指男子十五岁。
例如: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项脊轩志》)(8)冠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例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送东阳马生序》)(9)而立之年三十岁。
(10)不惑之年四十岁。
(11)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五十岁。
(12)花甲花甲子六十岁。
天干地支按顺次组合为六十个纪序名号,自甲子到癸亥,错综参互相配,故称花甲或花甲子。
(13)耆(q )艾古指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
例如:耆艾而信,可以为师。
(《荀子致士》)(14)古稀七十岁。
例如: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杜甫《曲江》)(15)耆耋(q di ) 指高寿,老年。
耆指六十岁以上,耋指七十岁(一说八十岁)。
(16)耄(m o)耋指高寿,老年。
耄指八十岁(一说九十岁)(17)期(jī)颐一百岁。
例如: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苏轼《次韵子由》)二、文集命名1.以地名命名(1)《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
(2)《昌黎先生文集》作者韩愈,因昌黎韩姓为郡内望族,世称韩昌黎。
(3)《小仓山房文集》作者袁枚,辞官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小仓山。
2.以书斋命名(1)《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聊斋是其书室名。
(2)《饮冰室合集》作者梁启超,饮冰室是其书室名。
(3)《惜抱轩诗文集》作者姚鼐,惜抱轩是其书室名。
(4)《七录斋集》作者张溥,七录斋是其书室名。
3.以谥号命名(1)《王文公文集》作者王安石,谥文。
(2)《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谥文忠。
(3)《诚意伯文集》作者刘基,封诚意伯,谥文成。
(4)《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谥文正。
4.以名号命名(1)《诚斋集》作者杨万里,号诚斋。
(2)《庸庵全集》作者薛福成,号庸庵。
(3)《随园诗话》作者袁枚,号随园主人。
(4)《稼轩长短句》作者辛弃疾,号稼轩。
5.以字命名(1)《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
(2)《魏叔子文钞》作者魏禧,字叔子。
(3)《王子安集》作者王勃,字子安。
6.以官职命名(1)《王右丞集》作者王维,官至尚书右丞。
(2)《杜工部集》作者杜甫,官至工部员外郎。
(3)《高常侍集》作者高适,官至散骑常侍。
(4)《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
(5)《高太史大全集》作者高启,官至翰林院国史编修。
7.以年号命名(1)《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此集为唐穆宗长庆年间编辑。
(2)《嘉祐集》作者苏洵,此集为宋仁宗嘉祐年间编辑。
三、官职常识1.官职(1)中央官职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
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有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省、尚书省遂废。
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
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六部,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
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
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院国史编修等。
(2)地方官职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
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
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
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
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
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
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
宋代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
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
2.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1)授官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公车特征拜郎中。
(《后汉书张衡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连辟公府不就。
(《后汉书张衡传》)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举其偏,不为党。
(《左传襄公三年》)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宋史侯可传》)拜:授予官职。
如:拜相如为上大夫。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后汉书张衡传》)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如:延祐、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元史贾鲁传》)除:任命,授职。
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授:授予官职。
如:泰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元史贾鲁传》)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如: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谭嗣同传》)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鸿门宴》)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院都事。
(《元史贾鲁传》) (2)免官罢:免去,解除官职。
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
(《魏其武安侯列传》)黜:废掉官职。
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
(《封建论》)免:罢免。
如:免官削爵。
(《汉书贡禹传》)夺:削除。
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书博鸡者事》)(3)升官升:升官。
如:升(鲁)台都事。
(《元史贾鲁传》)擢:在原官上提拔。
如:擢为后将军。
(《汉书赵充国传》)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甄拔三十余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迁:一般指提升。
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谊传》) 陟:进用。
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
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宋史辛弃疾传》)拜:按一定的礼节授予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4)降官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贬:降职。
如:贬连州刺史。
(《刘禹锡传》)放:驱逐,流放。
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
(《卜居》)左除、左降、左转、左授、左宦、左迁:降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