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_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_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https://img.taocdn.com/s3/m/74a4a3b3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0.png)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_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感和语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孩子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以下是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首先,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提前透彻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的发音和语调,在口头表达上更加自如,使阅读变得更加流利。
此外,朗读也可以巩固和加深对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
其次,朗读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提高语言准确性和流畅性,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朗读可以让学生有机会练习正音、矫正口音、提高语速和语调的灵活性。
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来自我评价和纠正自己的发音和语调问题,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朗读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感和语调。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感受到语言的韵律、抑扬顿挫、情感和节奏。
良好的语感和语调是学生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基础。
只有通过朗读,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语言的美感,使自己的表达更具感染力。
朗读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通过朗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体验到其中的情感和美感,增强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最后,朗读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体和表达方式,了解不同的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
这些都可以为学生写作提供素材和借鉴,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和创造力。
总的来说,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受到重视。
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感和语调,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此,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cc8e28184868762caaed5be.png)
二 、朗读能 帮助理解作 品
积 累词 汇 , 熟悉 句型 , 洗练语 言 , 范 口语 , 规
【 注】 I语文 育 I 关 教
谈 朗读在语 文教学 中的作用
●梁俊 敏
朗读 是把 文字作 品转化 为有 声语 言的 高学生 的语文表 达能 力 ,圆满完 成语 文教
一பைடு நூலகம்
三、 朗读 有利于提 高语言表达 能力
语言 表达能 力指 口头语言 表达 和文字 朗读 的确 是语文教 学 中的重要 内 种再 创造性 的语言 活动 ,是一 种 口头 的 学任 务。” 语 言表达 。无论 哪一种语 言 的表达 “ 都 读” 学 语言 艺术。它要 求 朗读者在 认真 分析理 解 容 。学现 代文需 要朗读 。 文言文更需 要借
朗读是最 直接 的、 最简 单 的。最简 文 字作 品 的基础 上 .进 行深 入地 感 受 、 体 助 大声地 反复 朗读 ,才能 同古人 很好地 交 是 前提 , 凡读 书要 单的其 实就是最 好的 。有些 人说话词 不达 味 , 后运用 有声语言 的各种 表达 技巧 . 然 准 流并掌握 古文。宋朝的 朱熹 认 为: 语 催人欲 睡。而 朗读 能把辨形 确、 象、 形 生动 地表达 出原 作的思 想 内容和 读得 字字 响 亮 , 不可 误 一字 , 可少 一字 。 意 , 无伦次 , 不 正 识字 有 机地 结合 起来 . 人 能 使 作者 的思想感 情。 朗读绝 不是简 单地 大声 不可 多 一字 , 可倒 一 字 , 不 不可 牵 强暗记 , 释义 、 音 、
朗读教学的实践意义(3篇)
![朗读教学的实践意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94e342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31.png)
第1篇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文字的发音、节奏和语调,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朗读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朗读教学的实践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1. 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节奏感朗读教学要求学生在准确发音的基础上,注重语调、节奏的变化。
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可以逐渐掌握汉语的音韵规律,提高发音的准确性。
同时,学生还能学会根据文章内容和情感表达的需要,调整语调、节奏,使语言表达更具感染力。
2. 增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朗读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
在朗读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如何将文字内容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语言,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朗读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1.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朗读教学所选的文章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领略到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2. 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朗读教学有助于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字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从而激发自己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朗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创造力。
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创作,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创造力。
三、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朗读教学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等。
这种分析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拓展、创新。
浅谈语文教学中朗读的作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朗读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d7d9b327375a417866f8f6f.png)
浅谈语文教学中朗读的作用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
朗读就是“口而诵,心而惟”,出之于口,入之于心。
是课文学习中从字词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文化素养课。
各门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听说读写,也就离不开朗读。
朗读教学不但是中学语文教学不可缺少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它与各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相联系,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说话能力,更深切地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领略到文章的音乐美、含蓄美和形象美,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加强朗读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选入教材的课文,大都是专家、学者精心选载的,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
如《诗经》、《岳阳楼记》等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像《沁园春雪》、《乡愁》等也是一些驰名中外的佳作,对于这些名家名篇,教学中应把大量时间放在朗读上。
当然,重视朗读并不是完全放开,让学生无目的地读,教师要加强指导,有组织、有计划地读。
比如配乐朗读。
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
配上乐曲来朗读,可以营造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
二加强朗读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朗读是心理和生理过程,语言专家用以下公式列出:视觉——书面语言——发音器官——听觉——思维。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朗读本身就是听、说训练结合的过程,朗读是为了理解课文。
学生只有在读中才能领会文学作品的深刻含意,也只有在反复朗读中才能揣摩作者的思路和情感,同时也只有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朗读的通顺、流畅,听者才能明白其意。
又由于朗读的内化作用,朗读的越多,内化就越好。
这样自己在说话表达时就会有条理,语句自然就会连贯,就能表情达意了。
朗读与写作的关系同样极为密切。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用诗也会吟。
它一语说出了朗读对写作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学生经常朗读,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语汇,而且可以培养丰富、细腻的情感和高尚的审美情操,这些都是写作的基础和条件。
谈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谈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417b729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ae.png)
谈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它是一种口语表达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发展听、说、读、写四种语言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内涵的了解。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谈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朗读是一种口语表达方式,它要求学生正确地发音清晰地吐字,在朗读的过程中也会使学生逐渐提高口齿能力,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增加了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朗读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朗读可以通过鲜明的语调和生动的语气,使文字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在学生朗读的同时,要求学生通过语音表达来理解全文内容,再将自己的理解反映出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从而达到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
语言是生动的,朗读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诗歌、散文、小说、演讲等多种文学形式都可以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语言的音乐感和韵律感,从而培养出对语言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技巧朗读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良好的语音、语调、语气等基本技巧,还要求学生合理运用语言的修辞手法,比如语言的重复、对比、想象等。
在进行朗读时,学生必须注重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会促使学生思考,增强学生的语言技巧。
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求必须用自己的声音来表达,这要求学生要有很大的勇气去面对自己,有极大的自信心,而良好的朗读能力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在学生获得成功的朗读后,会得到身心的放松和情感的激发,这种情感的激发和自信心的增强是对学生整个人格的塑造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朗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体验语言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技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dedf3db7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1f.png)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朗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情感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朗读不仅是教学的一部分,更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实践环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方式,而语文学习的核心就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模仿优秀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语音语调和停顿节奏,使自己的朗读更加地生动自然。
朗读还能够使学生对语言文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学习中,阅读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而朗读正是对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锻炼。
在朗读中,学生需要理解文本的内涵和情感,并通过语音语调等方式将这些表达出来。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情感和内涵,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朗读还可以促进学生与课文的情感共鸣。
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并在朗读中表达出来。
而这样的情感表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与课文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并从中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与震撼。
朗读也是一种文学欣赏的形式。
朗读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并且通过声音和语调来展现出作品的魅力,从而使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欣赏。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并且通过朗读来感受这些作品带来的魅力和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和审美情感。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情感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与课文的情感共鸣,同时也是一种文学欣赏的形式。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重视朗读教学,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朗读的乐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朗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引导学生多多进行朗读,才能真正使他们受益良多。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8c9d5cd9ec3d5bbfd0a74d2.png)
浅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新课标提倡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反对教师替代的繁琐分析,同时又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训练的现象。
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而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加强朗读教学,有利于传递情感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情感活动过程,它一刻也离不开情感参与。
这种情感,包括教材所包含的作者的写作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的融会贯通,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它不仅仅要求教师教学时有充沛的感情,更重要的是要把这种情感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并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参与,来正确体会教材所蕴涵的情感。
有些文章,与其多“讲”不如多“读”,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理解作品,并把教材情感传递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情感。
如朱自清的《春》,字面意思是易懂的,但作者在字里行间又蕴涵着怎样细致的感情变化呢?这就需要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
可从处理第一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的语调感情入手。
两个盼望表达了希望春天早日到来的急切心情,后一个盼望更突出了盼望已久这一特点。
所以,第二个“盼望着”语调要明显高于第一个,并且要蕴涵急切等待的心情,每一个“望”字更应突出。
后半句的“来”“近”要蕴涵惊喜,兴奋的感情。
一句的朗读处理可带动一段,一段的细心体会有助于全文的把握。
又如《最后一课》的最后一部分,即下课铃响时,韩麦尔先生表情的变化,语言的哽咽,写字的遒劲,挥手的无力这些细节的描写,就可通过逐句逐段朗读时的感情处理,使学生进入文章的感情中去,从而自然而然的体会出韩麦尔先生复杂的心情。
谈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谈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c01435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0a.png)
谈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朗读是指用声音将文字表达出来的一种语言活动,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起着多重作用。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改善语音语调。
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文过程中,会出现音读不准、声音不响亮等问题。
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深入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从而帮助学生改善发音问题。
朗读还可以使学生磨练喉部肌肉,增强声音的穿透力和表现力,使学生的声音更加响亮、自然。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语感和语言理解能力。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听到标准的语言模范,模仿老师或者优秀的朗读者的语音语调,提高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朗读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通过模仿朗读者的语气和表情,更好地理解文中的情感和语境,从而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朗读需要学生将文字转化为声音,通过口头表达来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正确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朗读还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害羞和胆怯的心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信心。
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速度。
朗读是一种动态的阅读方式,通过把文字转化为声音,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句子和段落的结构,加强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朗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流畅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文章内容。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改善语音语调,增强语感和语言理解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培养阅读习惯和速度。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朗读这一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朗读,通过多次的朗读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作用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c01b71d6c175f0e7cd1379d.png)
浅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随着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朗读教学日益被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朗读在语文教学学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朗读审美感想象语感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读出文章,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朗读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加深学生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宋代大学学家苏东坡有诗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学生对课文语句、情节、结构情感的理解程度越深,朗读起来就会琉璃自如,抑扬顿挫,有节奏感;反之则吞吞吐吐,让人听起来不知所如。
在朗读课文时,把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作者的语言就好象成了读者自己的语言,学生的头脑中会连续再现文章中的抒情载体——艺术形象。
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强烈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如在学习《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时,教师只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让学生真切地演绎人民对总理的深情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广场的回音,学生就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
在学习《白杨礼赞》这篇抒情散文时,教师可通过学生在朗读文章时准确把握文章句调、语速、感情的变化,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更深刻地领会作家通过赞美白杨树意在歌颂北方农民质朴、严肃、不屈的性格和抗日军民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力求上进,执着奋斗的精神内蕴。
又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和《再见了,亲人!》通过有感情色彩的朗读可以表达出全国人民在十里长街盼灵车、送总理的悲痛情景,以及人民永远怀念总理的无限深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之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深情厚意。
教师应加强指导学生朗读,尤其是应该精读的文章,不能粗观大意,浅尝辄止,必须反复朗读。
在朗读中推敲文章的含义、情调、韵味,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和情感,代作者说话,代作者表达思想,抒发情怀。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e811babb7360b4c2f3f642c.png)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语文课堂中的朗读,就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朗读在语文有效教学中的作用1.放声疾读,久之自悟清代著名散文家姚鼐说过:“放声疾读,久之自悟。
”这句话告诉我们:大声地朗读,时间长了书中的意思也就自然领会了。
可见,在我们语文教学中,朗读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著名的学者、文学家朱自清也极力主张学生朗读,强调“读”的功夫。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为我们的有效课堂服务。
2.朗读由声入脑,增强理解记忆语文教学中,有许多知识是需要积累背诵的,那么朗读在这时对我们的语文有效教学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日本有位心理学家说过:一般来说,朗读比较好记。
尤其是头脑不清醒的时候,更应该清楚地读出声来,这是因为朗读会给大脑以刺激,思想容易集中到一点,整个身心好像进入了“临战”状态。
朗读对于记忆是如此的重要,教师在语文有效教学中不能忽视朗读,要充分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充分积累语言材料。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他告诉我们:书读得多了,写的时候就得心应手了。
换句话说,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积累多了,那么在写作时就可以运用到积累的知识了。
因此,朗读对于学生的写作也是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经过朗读和细细品味,文章便会记于心头,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背景,一旦遇到相似的情景,便会迁移运用,这是我们语文有效教学的目的之一。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会有仿写的教学,这就是靠学生的积累来拓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由此看来,朗读在我们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语文有效教学的铺路石。
二、教学中的体会1.语文有效教学应该让学生会读要保证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课堂中的朗读并不是没有目的的乱读、滥读。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解析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16eb6a4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19.png)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解析1. 引言1.1 朗读的定义朗读是指以声音的形式表达文字内容,将书面文字转化为口头语言的过程。
通过朗读,人们可以将书中的知识和情感表达出来,达到传递信息和沟通交流的目的。
朗读不仅包括对文字的机械性重复,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并表达文字所传达的含义和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朗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感、语音准确性,并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朗读不仅是文字的传达,更是思想、情感和文化的传承,是小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记忆力、提高专注力,促进情感交流和思维发展。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重视。
1.2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育的作用朗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提高语感和语音准确性,培养正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还能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的含义和内涵,提高整体的语文水平。
朗读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让他们更加熟练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沟通。
通过朗读,学生还能增强记忆力和专注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吸收知识和理解内容。
朗读还可以促进情感交流和思维发展,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培养出色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和家长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提升语文能力。
2. 正文2.1 培养语感和语音准确性朗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之一就是培养语感和语音准确性。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从而提高对语言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同时,朗读也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发音,提高语音表达的准确性。
在朗读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模仿,掌握语言的语调变化和音节节奏。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对语言乐感的认识,使其在语言表达时更具韵律感和自信心。
谈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谈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bcb7f2d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d.png)
谈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将阅读的材料转换成口头表达,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提高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而朗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课本中的知识,强化记忆,提高阅读速度和流畅度,同时也对发音、语调、语音语调等语言运用进行了相应的训练,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了更全面的提高。
二、增强语感朗读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触碰和感受文学的美和韵味,体验语言的魅力,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由此,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欣赏和感受文学作品,引导他们形成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三、促进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朗读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发音和语音语调的规范性,使自己的口语更加清晰、流畅。
此外,朗读还能让学生表达得更准确、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四、培养自信心和自己对语文的热爱朗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信心。
在朗读中,学生有机会表现自己的语言才能,并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赏识和认可,从而建立更强的自信心。
通过朗读将阅读的体验转化为口头表达,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美丽,从而增强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和兴趣。
总之,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引导他们形成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等。
因此,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朗读这一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学生也应该重视朗读,在学习中不断进行朗读训练,以提高语文能力,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方法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b10219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3b.png)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方法一、诵读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体解“语文味”兴趣是学习之师,根据小学生的习惯模仿的特点,我经常在说话、诵读中鼓励学生模仿电影、电视里的人物,叫学生们学他们的语气、语调说话,体会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
要引导学生养成边读边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让他们感到读是可以解决问题的,从而增强其阅读的兴趣。
通过读不仅要把课文中的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首先就是在教课文前,给学生有感情地示范读课文,虽然学生并不能理解课文内容,但能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的诵读是学习汉语文的重要环节之一,但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学生在集体诵读时不出声,单独诵读时抓耳挠腮,脸红脖子粗,不敢诵读,有些根本就不会读,有些是不敢大声读,生怕读错,招人笑话。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根据小学生的注意规律和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范读、示范和试读等手段,还让学生在课外多听广播、多看电视,采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方法,来激发鼓励小学生的诵读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语文。
例如在教学生学习古诗词时,常常引导学生掌握古诗词的诵读节奏,使学生在诵读中感觉到好象是用心在唱歌、琅琅上口,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从而让学生达到对诗词语境的感受和联想,使学生在诵读中更能接近诗词的意境。
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加深对诗词的学习和理解。
通过学生的多读、多背和大声地诵读课文,还可以发现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在今后教学工作中有的放矢。
二、诵读能提高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受到情感熏陶三、诵读能提升感悟能力和学习效率,传承文化素养诵读文章是语感形成的必走之路,可以这么说,没有真正的大声诵读文章,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语感。
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需要广泛深入思考、记忆的学科如果运用了大声诵读,学习效率一定会很高,记忆也更深刻和牢固。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71a2a5b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91.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作用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而朗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朗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的基础就是语言能力,在朗读中,学生可以通过大声朗读来锻炼自己的语音语调、语速和语音语调,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发音准确性。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加生动、流畅。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课文,使课文得以加深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朗读不仅是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课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在课外也积极朗读的好习惯。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阅读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以及各种各样的课文,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朗读,学生也可以提高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使他们愿意主动接触各种文学作品,培养对语言文字的美的感受和理解。
朗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朗读不仅仅是熟悉课文,更重要的是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逐字逐句地理解文中的内容,理解人物的心理、情感,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逻辑更加清晰,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和理解能力。
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正因为朗读的有趣和意义,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了解到各种有趣的故事,了解到各种生活常识,了解到各种道理和智慧。
逐渐地,学生会体会到语文的重要性和美妙之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动力。
谈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谈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737c9b6e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5.png)
谈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下面从听说
读写四个语言技能出发,谈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朗读对于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接触到大量的语
音材料,从而提高他们对语音的感知能力和分辨能力。
通过不断地朗读,学生可以熟悉各
种语音现象,掌握标准的语音模式。
朗读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信息,加深对语文
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朗读对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模仿教师
或优秀的读者的语音、语调和语气,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可以
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培养流利、自然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实际运用能力。
朗读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朗读可以提高学生对语篇的理解
和感受,加深对作文的理解和解读。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感受到作文的语气、情感和语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章的内容。
朗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修辞运用能力,让他们更好地
欣赏和理解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
朗读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
样的文字材料,了解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通过模仿和反复朗读,学生可以提高自
己的写作技巧,丰富自己的写作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文章的语言质量和修辞水平。
谈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谈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b0b97eb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5a.png)
谈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习惯。
在朗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准确、流畅地发音,注意语调抑扬顿挫的规律。
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可以逐渐熟悉字音和词音,提高自己的语音表达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听力、口语和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朗读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腔肌肉。
经常进行朗读,可以刺激舌部、唇部和声带等口腔肌肉的运动,帮助学生提高口腔肌肉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从而使他们的口齿更加清晰,吐字更加准确。
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朗读是对文字的及时理解和模拟再现,要求学生能够较快地理解文章的意思,并通过适当调整语音语调来表达出来。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把握语句的逻辑结构,培养自己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能力。
朗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朗读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将一段文字准确、流畅地朗读出来,这既考验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对学生的自信心提出了要求。
只有经过反复朗读并不断地磨练,学生才能在朗读时流畅自如,并积累自信心,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朗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朗读是学生感受语言美感的一种方式。
通过朗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字的音律美和情感美,培养自己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音语调习惯,提高听力、口语和写作能力,还可以锻炼口腔肌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以及培养审美情趣。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朗读这一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其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谈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谈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4c6e34f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f7.png)
谈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听力和口语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语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培养文化素养。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
通过朗读课文、故事和文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音、语调和语速等方面的知识。
朗读也可以帮助学生改善发音和口语表达能力,尤其是对那些外语学生来说更为重要。
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可以熟悉常见词语和句式的运用,提高口语流利度。
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指对语言的感觉和把握能力,是用来理解语言的内在规律和美感的能力。
通过朗读优秀的诗歌、散文和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字的韵律、节奏和意境。
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语言的美好和表达力,激发对语言的兴趣和热爱,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
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朗读是一种口头表达的形式,通过朗读文本,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意思、推测作者的态度和获得更多的内容细节。
朗读不只是机械地读出文字,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情感的表达,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情感和内涵。
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朗读经典文学作品、名著和名篇,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化的底蕴和价值观念。
朗读也是学习历史、地理和社会文化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人文精神,拓宽自己的眼界,培养自己的人文关怀和文化素养。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文化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朗读这个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朗读,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语言的魅力和文化的底蕴。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1363a277cd184254b35354f.png)
什么是朗读呢?字典上地解释就是“清楚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地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地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地有声地口头语言.现在《语文教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地熏陶.”朗读在日常地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作用.一、朗读,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地兴趣.朗读地抑扬顿挫,有如旋律和谐地音乐,给人以美地享受.试想一下,曲高和寡地音乐尚且被众人所喜爱,雅俗共赏地朗读又怎能不受学生欢迎呢?试想,当抑扬顿挫地朗读给人以悦耳地享受时,当声情并茂地朗读将人带入身临其境地意境时,当富有韵律地朗读撞击人地心灵时,有谁会无动于衷?有谁不产生尝试一番地念头,进而激发其学习语文地浓厚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地老师.所以,加强朗读大有裨益.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朗读,有助于提高人地审美情趣.同是一篇诗或文,干巴巴地读和声情并茂地朗读,其效果是截然不同地,给听者地感受、感染、影响也是不同地.对于好地朗读,人们会由衷地发出赞叹:“真美”!这“美”指地是音乐地美、艺术地美.朗读时,语气地轻重,语调地高低,语速地快慢,加上情感地起伏迂回,形成了或铿锵有力,或婉转缠绵,或回旋往复,或一泻千里地音乐之美.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地听觉、视觉、触觉,扣击他们地灵魂,拨动他们地心弦,使其产生强烈地共鸣,获得极美地艺术享受,并由此而逐渐提高了学生地审美情趣.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朗读,有助于激发人地想象力.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地意境美,而这美常常是无法用语言表示地,正所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想象实现地.朗读,将语言文字创设地意境美展示出来,而造成人们身临其境地感觉则必须有合乎情理地想象.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四、朗读,有助于增强人地记忆力记忆是人脑地一种非凡功能,是人类储存知识地一种重要方式.我们中国学生学语文,从一开始,老师就要求学生大声朗读,因为朗读能加深记忆,巩固记忆,能呼唤人们地感知和想象,起到联想记忆地作用.大声朗读,能够促进背诵.大量背诵范文,是中国人学习语文地一个基本方法.日本有一位心理学家,叫高木重朗,他曾说过:“一般来说,朗读比较好记.尤其是头脑不清醒地时候,更应该清楚地读出声来,这是因为朗读会给大脑以刺激,思想轻易集中到一点,整个身心似乎进入了‘临战’状态.”他说地也是这个道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五、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地语感对语文综合能力地培养而言,语文学科地本质在于培养学生在言语活动中地语文素质——语感.叶圣陶说:“吟诵地时候,对于讨究所得地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地东西了,这是最可贵地一种境界.”其实,语感就是语文最本质地东西,它是一种经验,是一种语文综合感受能力.放声朗读,可以增强语音地感受能力、语义地感受能力和语法地感受能力.好地文章反复诵读,会提高对语言规范地鉴别能力,听到不正确地读音或词不达意,生硬不通地句子,就会敏感地觉察到问题加以排斥.教师应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主要手段,指导学生主动参与、自觉融入到对语文这一文化载体地学习中,使学生地语文素质在对各种作品地反复吟咏、体味中得以提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六、朗读,有助于“说写”水平地提高.语文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选地优秀而规范地文字作品.学生反复朗读多次触摸课文中地语言文字,不断地直接受到作家规范而优美文笔地潜移默化,在大脑皮层就会留下连贯地、系统地、符合语言条理性地痕迹,这样脑子对言语表达地反映就会更加快速、准确、敏感.学生经过言语“听读”地输入和语感地积淀,能有效促进写作水平和口语表达水平地提高.从读得通到写得通,从读得有感情到写得有情趣,朗读把躺在课文中地语言读出声来,通过声音传达出课文内在地思想感情,享受一种再创造地乐趣.这样学生逐渐习惯文章地用词造句,加速了口语和书面语地沟通.这种有效地“听读”输入,不但可以在写作时心理摹拟,消化那文笔,还可以在说话时对照,应用那词章,从而使学生地思维趋于精密,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趋于流畅和准确,大大促进了“说写”水平地提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朗读地作用远不止以上这些.然而,多年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没有受到应有地重视.语文教学陷入“重讲(老师讲)轻读(朗读)”、“重写轻说”地境地.优秀作品一经教师琐碎地分析讲解,学生听起来味同嚼蜡,对课文毫无感情可言.宋代地朱熹曾说:“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吴伯萧也曾忠告:“把工夫下在多读原文上边”.这些都体现了“读”地重要性.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和重新审视朗读教学地作用,不断提高师生地朗读技巧,使学生从朗读中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地无穷魅力,从而发挥出朗读地巨大作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论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论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1948faf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14.png)
论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一、朗读的定义朗读是指用发声的方式将书面文字转化为语音并传达给听者的过程。
朗读是一种语文教学活动,不仅是一种听说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是一种文学艺术的表现。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语言表达的流利度和语篇的连贯性,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感。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1. 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语言的语音语调。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模仿教师或音频中的语音语调,使自己的语音更加地规范和准确。
通过不断地朗读练习,学生的语音语调的准确性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提高语言表达的流利度朗读还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语言表达的流利度。
通过不断地朗读训练,学生可以提高语言的表达速度和连贯性,使语言表达更加流畅自然。
这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 增强语感和文学素养在朗读过程中,学生会经常接触到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
通过朗读文学作品,学生会渐渐地形成对文学的认识和感悟,增强自己的文学素养,并逐渐培养出自己的审美情趣。
4.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语境和语意,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朗读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语调、语音来传达文本的意义,这不仅要求学生对文章的语言表达有准确的理解,还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够准确地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5. 增强自我表达能力朗读是一种对外抒发内心感情和表达思想的方式,适合于初中生心理特点。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在表达中找到自己的舞台,增强自信心,自觉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我表达的能力。
6.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经常朗读会使学生逐渐形成对文学作品的浓厚兴趣和爱好,从而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如何有效地进行朗读教学朗读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安排。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合理安排朗读时间朗读教学应该合理安排朗读时间,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情况逐步增加朗读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
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
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
【关键词】教师范读;感染学生;指导朗读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困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
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
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
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
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
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
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
边画,正确听出切奏、停顿和速度,轻后果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
二、依据教材指导朗读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
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
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
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篇的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
在语文教材中,还有为数不多的诗歌。
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感、音乐美。
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
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吟诵才能体现出来。
通过朗读,品味诗句,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诗歌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三、重点段落着重朗读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
“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
例如当读到《难忘的一课》中的“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
”和“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但是想不到还有什么话,比他刚才教给孩子的那句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
”这些语句时,教师就要先指导学生理解句子中带点的词,然后反复朗读,要求把带点词语读重
音,读出感情来,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个礼堂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中国自己的伟人,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谊使作者的眼睛湿润了。
也确实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才能表达作者当时的全部感情。
又如《第一场雪》中的第六自然段,生动形象地措绘了雪后迷人的景象,突出了雪景的绚丽多姿。
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读好其中的儿化韵,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到雪后的自然美,读出作者当时对雪后美景的喜爱之情。
又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
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我”对战友被火烧的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
而此时此刻邱少云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也不动,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他严守纪律和献身的精神让人钦佩。
让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
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
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
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四、熟读成诵激发兴趣
《朱作仁谈朗读》一文中指出:“讲读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
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
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
”朗读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教学《将相和》一文时,可找出廉颇说的话来读一读。
要引导学生抓住“很不服气”这个词来理解整段话,突出他有“计较个人地位”的思想。
如“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要读得急重些;”;“得给他个下不去”要读得缓重些来突出廉颇对蔺相如地位比自己高而不服气。
而蔺相如又是怎样对待廉颇的呢?要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蔺相如说的那段话。
“秦王我都不怕,还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国之所以不敢进攻赵国,就是因为我们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攻打我们。
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的利益啊!”教师要特别指导学生读好第一句,可用两种不同的语气来指导,第一种用读普通反问句时的高声调、重语气来读,第二种用沉缓的语气来读,让学生对比,哪一种语气让人觉得蔺相如是在自吹自擂,哪一种语气更能反映出蔺相如对敌狠,对己和的高尚品质。
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把学生的学路直接引向文章的思路,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学生朗读时、耳、口、脑多种感官密切配合,迅速协调,注意力高度集中,把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这个复合感知过程,能开拓思维,激发情感。
训练说的过程,让学生读出文中语句,帮助学生组织思维,把对局面文字的感知和情感联系来理解课文,再现情境,意会内涵。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依据教材,抓住重点有感情地范读,有目的地指导朗读,不但
能使学生从正确的朗读(含声调、节奏等方面)去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
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因此,我深深地体会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加强感情地朗读训练,是上好语文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