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描写马鞍山的诗词,李白咏马鞍山诗词

合集下载

马鞍山市情简介

马鞍山市情简介

◆马鞍山市情简介马鞍山位于安徽省最东部,横跨长江、毗邻南京。

1956年10月建市,现辖3县3区,总面积4049平方公里,总人口228.5万,其中市区面积70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93.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65.15%。

马鞍山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在中国版图上有明显的标记:万里长江到了马鞍山掉头北流,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此留下的千古绝唱《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至此回”,描写的就是这一景观,长江两岸也因此称为江东、江西。

楚汉战争中项羽乌江自刎时说“无颜见江东父老”,江东就是指马鞍山一带,马鞍山也素称江东大地。

马鞍山自然风光秀丽:素有“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的美誉,山清水秀、风景宜人。

马鞍山规划建设富有特色:城市依山环湖拥江而建,容积率、建筑密度低,人口不多,公园、广场众多,是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马鞍山是一座文明程度比较高的城市。

是中部地区首个全国文明城市,去年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马鞍山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的地方,刘禹锡的《陋室铭》、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李之仪的《卜算子》、周兴嗣的《千字文》等千古名篇均成就于此。

李白一生在此写下53首壮丽诗篇和7篇文章,并长眠于大青山脚下,至今在采石矶还流传着李白跳江捉月、骑鲸升天的故事。

为了纪念诗仙李白,马鞍山每年举办一届李白诗歌节,因此被誉为“诗城。

马鞍山是一座工业城市。

因钢设市,先有马钢、后有马鞍山市,又被称之为“钢城”。

全市二产比重60%,以钢铁为基础材料的下游产业比较发达,还有汽车、电力、化工、建材、食品、铸造等一批优势产业集群。

工业城市有两个特征:一是崇尚工业、崇尚企业家的文化蔚成风气;二是各类加工设备齐全,人才、产业配套能力较强。

这几年,也发展了一些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光伏、光电、风电、新能源等。

诗词学会采风丨飞花三月访诗城——马鞍山之行

诗词学会采风丨飞花三月访诗城——马鞍山之行

诗词学会采风丨飞花三月访诗城——马鞍山之行巍巍大青山,清清姑溪水,养育了热情好客的马鞍山先人,是他们最终挽留并接纳了为报国理想而奋斗一生的李白,一代诗仙最终魂系青山。

从此,李白雄奇奔放、创新求变的文化基因便深深埋进这片散发诗性光芒的沃土。

3月30日,明光市诗词学会带着对这座具有深厚诗歌传统城市的向往,欣然接受中国十七冶集团工程设计公司的盛情邀请,前往贵地开展诗书画交流。

诗人们追寻诗仙的足迹,饱览了三月江城秀丽的风光,再一次重温了震古烁今的华美诗章。

运漕古镇,桨声欸乃,波影摇荡,青石老街,车辙深深,美酒飘香。

采石河重现渔舟唱晚,人间仙境。

雨山湖碧波荡漾,龙舟竞渡。

采石矶千古一秀,太白楼灵动庄严,三台阁玉树临风,小九华紫烟袅袅。

这些都为本次活动入了诗的元素和诗的灵感。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诗人们的作品。

感受这座城市的浪漫和诗韵。

作品陈文亮登采石矶感怀登高远眺古矶头,风月江天极目收。

碧水扬波銜远岫,金沙逐浪枕寒流。

悬崖栈道无穷景,洞锁三元不尽愁。

纵未举杯人自醉,眼前陈迹越千秋。

点赞十七冶设计院(藏头诗)点石成金竞一流,赞歌曲曲醉江舟。

十年聚力磨锋剑,七里荒原变绿洲。

冶逸风华三甲冠,设文立誓创国优。

计期可待腾飞日,院有宏才气壮遒。

王武亭采石矶空江生绝壁,楚水去吴家。

浪急舟来速,树高云作花。

登峰怀太白,捉月上浮槎。

客做仙乡久,长天一望赊。

大青山李白墓园千载诗无敌,风流一丈夫。

青山仙去早,樽满欲呼无。

林散之艺术馆(江上草堂)竹径横斜入,草堂人到迟。

龙吟思破壁,草书林散之。

采石矶公园海棠林三月江风暖,海棠开正浓。

林前欲留照,不忍踩花红。

李晓云临江仙.谒李白墓梦里思他几百遍,今朝得见山边。

当时明月照长安。

纵情二十载,遗草一千篇。

弹指流年如逝水,依然邀月花间。

愧无佳作对青莲。

自知才学浅,杯酒祭坟前。

咏采石矶重游采石矶,已是久相违。

登岭观江水,行舟逐玉晖。

云携鸥鹭远,梦带谪仙归。

醉意不关酒,乘风下翠微。

再咏采石矶江边伫立待朋俦,采石矶头雾渐收。

李白诗词《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的诗意赏析

李白诗词《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的诗意赏析

李白诗词《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的诗意赏析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友人赵炎所画的粉画山水的题画诗。

此诗通过对一幅山水画的传神描叙,再现了画工创造的图景,再现了观画者的心理活动,表现出诗人神与物游的审美情趣,篇末表达了诗人向往出世的愿望。

诗人把对画家的赞美、画的内容和自己看画的感受,交织在一起,写得情景交融而又层次分明,视野开阔,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手法。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年代】:唐【作者】:李白【内容】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

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

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

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

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

征帆不动亦不旋,飘如随风落天边。

心摇目断兴难尽,几时可到三山巅?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波潺湲。

东崖合沓蔽轻雾,深林杂树空芊绵。

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寂听无鸣蝉。

长松之下列羽客,对坐不语南昌仙。

南昌仙人赵夫子,妙年历落青云士。

讼庭无事罗众宾,杳然如在丹青里。

五色粉图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天宝十四载(755年)作者游当涂时。

当涂,唐属江南东道宣州,今为安徽马鞍山市属县。

赵炎,即赵四,天宝中为当涂县尉,与李白过从甚密,李白诗中有《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寄当涂赵少府炎》等诗,均是赠赵炎之作。

作品赏析:李白题画诗不多,此篇弥足珍贵。

诗通过对一幅山水壁画的传神描叙,再现了画工创造的奇迹,再现了观画者复杂的情感活动。

他完全沉入画的艺术境界中去,感受深切,并通过一枝惊风雨、泣鬼神的诗笔予以抒发,震荡读者心灵。

从“峨眉高出西极天”到“三江七泽情洄沿”是诗的第一段,从整体着眼,概略地描述出一幅雄伟壮观、森罗万象的巨型山水图,赞叹画家妙夺天工的本领。

什么是名公“绎思”呢?绎,是蚕抽丝。

这里的“绎思”或可相当于今日的所谓“艺术联想”。

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地方文化特色馆藏资源建设构想秦明玉

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地方文化特色馆藏资源建设构想秦明玉

2012年10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Octo ber 2012 第19期总第269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 &Economy N o .19T o tal N o .269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地方文化特色馆藏资源建设构想秦明玉(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安徽马鞍山 243000) 摘 要:安徽工业大学坐落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终老之乡、长眠之地——安徽省马鞍山市,文章就学校图书馆如何利用这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研究论证,科学规划,成立一个有安徽工业大学特色的“李白文化研究中心”,提出建议对策,从而进一步促进马鞍山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图书馆自身的社会竞争力。

关键词:李白;地方文化;特色馆藏;安徽;大学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 253(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19—0144—02 地方文化是某一特定区域人文及自然环境等诸方面在发展和积淀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总是带有一定的地域性。

对地方文化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挖掘本地区的传统文化资源,打造本地区的特色名片,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文献资源的中心,代表着一方文化的最高水准,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主动承担起地方文化资源研发的工作,打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馆藏资源,充分揭示地方文化资源的潜在价值,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1]。

安徽工业大学坐落于有“山水诗都”之称的马鞍山,这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终老之乡、长眠之地。

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应利用这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打造李白文化特色馆藏资源,成立“李白文化研究中心”,研究李白文化,弘扬李白精神,促进马鞍山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图书馆自身的社会竞争力。

1 成立“李白文化研究中心”的资源优势1.1 实物遗存丰富马鞍山作为李白的终老之乡、长眠之地,有着丰富的关于李白的实物遗存,大多集中在李白墓园和采石风景区。

李白的诗原文赏析

李白的诗原文赏析

李白的诗原文赏析李白的诗原文赏析李白的诗原文赏析1南都行唐代李白南都信佳丽,武阙横西关。

白水真人居,万商罗鄽闤.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

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

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

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

清歌遏流云,艳舞有馀闲。

遨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

走马红阳城,呼鹰白河湾。

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

译文南都果然是佳丽之地,名不虚传。

巍峨的武阙山就横在西关。

这是白水真人汉光武帝的老家。

市井繁荣,万商云集。

峨峨高楼对着紫色的大道,房宅栉次鳞比,直连城外的青山。

此地出了许多英豪,他们的业绩巍巍,渺不可攀。

如号曰陶朱公的范蠡和五羖大夫的百里奚,他们都名播天地。

这里还是出美人的地方,如以美色著名的汉光武皇后阴丽华,娇艳美丽的汉皋游女等。

她们清歌响遏流云,舞姿优游从容,令人赞叹。

南阳之盛与洛阳齐名,古来都是有名的游览胜地,冠盖来往,车马不断。

我在红阳城外走马,在白河湾呼鹰逐猎,有谁能像刘备那样的明王来识我这个的卧龙客呢?长吟着诸葛亮的《梁父吟》,我的头发都要愁白了。

注释南都:即南阳之旧称,唐时为山南东道邓州,即今河南南阳市。

武阙:山名。

《文选》张衡《南都赋》:“尔其地势,则武阀关其西,桐柏揭其东。

”李善注:“武阙山为关,在西也。

”西关:即武关。

在今陕西丹凤县东南。

白水真人:指汉光武帝。

汉光武帝起于青陵之白水乡,故曰白水真人。

《文选》张衍《东京赋》:“我世祖忿之,用龙飞白水。

”薛综注:“世祖,光武也。

白水,渭南阳白水县,世祖所起之处也。

”《文选》张衡《南部赋》:“真人革命之秋也。

”李善注:“真人,光武也。

”鄽闤:指市井。

鄽,市宅。

阛,市垣。

陶朱,即范蠡。

五羖:指百里奚。

虢为晋所灭,百里奚逃至楚,被执为奴,秦穆公闻其贤,以五羖羊皮赎之,授以国政,号曰五羖大夫。

见《史记·秦本纪》。

史载,范蠡和百里奚皆南阳人。

丽华:即阴丽华,汉光武帝皇后。

汉女:汉水旁的女子。

《文选》张衡《南都赋》:“游女弄珠于汉皋之曲。

讴歌马鞍山山水人文诗词

讴歌马鞍山山水人文诗词

讴歌马鞍山山水人文诗词马鞍山,位于中国安徽省,是一座充满山水人文之美的城市。

这里有壮丽的山峦,清澈的江河,还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让我们一起来讴歌马鞍山的山水人文,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马鞍山的山峦起伏,如同一条巨龙蜿蜒盘旋。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马鞍山风景区,这里有奇峰峻岭,瀑布飞泉,景色壮丽。

登上山顶,俯瞰整个城市,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每年的春天,山上的樱花盛开,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樱花的粉色与山峦的绿色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马鞍山的江河纵横,水质清澈见底。

最著名的就是长江,它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马鞍山的母亲河。

长江两岸的风景如画,河水波光粼粼,岸边的杨柳依依。

每年的夏天,人们会来到江边避暑,感受凉爽的江风,欣赏美丽的夕阳。

在江边散步,听着江水的潺潺流淌,心情也变得宁静而愉悦。

马鞍山的人文底蕴深厚,历史悠久。

这里有许多古迹和文化遗址,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和变迁。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马鞍山博物馆,这里陈列着丰富的文物和艺术品,让人们了解到马鞍山的历史和文化。

此外,马鞍山还有许多古老的寺庙和庙会,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祈福。

这些寺庙和庙会是马鞍山人民信仰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鞍山的诗词文化源远流长,许多文人墨客都在这里留下了千古传世的作品。

他们用诗词来歌颂马鞍山的山水人文之美,表达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赞美。

他们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文景观的描绘,让人们感受到了马鞍山的独特魅力。

马鞍山,这座充满山水人文之美的城市,让人们流连忘返。

无论是山峦的壮丽,江河的清澈,还是人文的底蕴,都让人们为之倾倒。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也可以领略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博大。

马鞍山是一座值得讴歌的城市,它的山水人文诗词,将永远流传下去。

浅谈马鞍山的历史文化底蕴

浅谈马鞍山的历史文化底蕴

浅谈马鞍山的历史文化底蕴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与六朝古都南京毗邻,素有"金陵屏障、建康锁钥"之称。

众所周知,万里长江自天门山起折为北上,"碧水东流至此回",江南变为江东。

马鞍山由此得名为"江东第一城"。

马鞍山地区西周时属吴国,春秋战国时属越国和楚国;秦统一时,属丹阳。

马鞍山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璀璨的文化,历代名人荟萃。

1956年马鞍山建市后,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当我们以国家卫生城,全国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为荣的同时,还要自豪地强调:地处"江东第一城"的马鞍山还是一座文化名城!一、历史悠久马鞍山位于三个地方:和县猿人,唐山猿人,繁昌人字洞。

古人类遗址的中心属于长江流域中华文明摇篮的中心。

透过市内众多的古文化遗址,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

37处文物保护单位和1000多件珍贵出土文物准确地展示了马鞍山地区的悠久历史。

(1)马鞍山地区早期遗址种类繁多,文化信息丰富。

烟墩山、七亩塘、高子山、贾政等新石器时代遗址表明,马鞍山新石器时代有发达的农业文明。

烟墩山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瓷器、玉器、青铜器等400多件文物,充分证明马鞍山地区早在5000年前就有着非常突出的宗教和政治地位。

五担岗、邓嘉、船墩、黄庙墩等地出土的文物表明,在商周时期,马鞍山的手工业文明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人们开始使用制作精美的青铜器。

根据五担岗遗址出土文物的类别和遗址的布局,可以初步判断这是一座早期的中心城市。

(2)马鞍山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三国的古蜀城和东晋的牛柱城。

公元222年,三国孙权筑城姑孰。

347年,东晋镇西将军谢尚筑城牛渚(今采石一带)。

虽然,这"城"与现代的"市"内涵有别,但是,其军事地位、政治地位显赫,且有较大的地域规模(牛渚城达10多平方公里),别处无可比拟。

由此,我们可以把这两城视作马鞍山城市的源头。

夜泊牛渚怀古的原文及解析

夜泊牛渚怀古的原文及解析

夜泊牛渚怀古的原文及解析夜泊牛渚怀古的原文及解析【作品简介】《夜泊牛渚怀古》由李白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首诗叙写诗人望月怀古,抒发不遇知音之伤感。

首联开门见山点明“牛渚夜泊”及其夜景;颔联由望月过渡到怀古。

颈联是由怀古回到现实,发出感慨,抒发不遇知音的深沉感喟。

末联宕开写景,想象明朝挂帆远去的情景,烘托不遇知音之凄凉寂寞。

写景清新隽永而不粉饰,抒情豪爽豁达而不忸怩作态。

这首诗是一首五律诗,却无对偶。

有人认为李白才高,放逸不羁,兴之所至,随口讽诵,不顾及对偶。

此说自有其理。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站”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夜泊牛渚怀古》作者: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解】⑴牛渚:山名,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

⑵西江:古称约自南京至今江西一段长江为西江,牛渚也在西江这一段中。

⑶谢将军:东晋谢尚,今河南太康县人,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适袁宏在运租船中涌已作《咏史》诗,音辞都很好,遂大加赞赏,邀其前来,谈到天明。

袁从此名声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

⑷高咏:谢尚赏月时,曾闻诗人袁宏在船中高咏,大加赞赏。

⑸斯人:指谢尚。

⑹挂帆:扬帆。

【韵译】秋夜行舟停泊在西江牛渚山,天空湛蓝湛蓝没有一丝游云。

我登上小船仰望明朗的秋月,徒然记起了东晋的谢尚将军。

我也是一个善于吟唱的高手,但识贤的谢尚如今难得有闻。

知音难遇明早只好挂帆远去,前景宛若深秋枫叶飘落纷纷。

【写作背景】在一个有着许多动人传说的地方夜泊,很自然地会发出许多的联想。

山水胜地的文化积淀往往比山水的美自身,更为动人。

它常常把人带进一种如梦如幻的境界。

这时候,眼前的秀丽景色,便跨越时间的阻隔而进入历史,今与古,便衔接起来了。

牛渚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历史魅力的地方。

它是一个兵家要地,周瑜曾屯兵于此。

东晋的镇西将军谢尚,亦曾镇此。

谢尚是谢鲲的儿子,鲲是东晋名士,以放纵不羁,善饮酒而名显一时。

安徽马鞍山名胜古迹楹联

安徽马鞍山名胜古迹楹联

安徽马鞍山名胜古迹楹联太白楼,又名青莲祠、谪仙楼------江上清风楼上月诗中才子酒中仙姚兴荥题太白楼------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徐立纲题太白楼------爱国有诗侪杜甫报君以士识汾阳李璋题太白楼------诗酒神仙,天自梦中传彩笔楼上风月,人从江上拜宫袍太白楼------诗酒神仙,吟魂醉魄归何处江山如画,月色涛声共一楼太白楼------胜迹画图中,莫辜负此日登临,依山枕渚奇才诗酒老,曾记取当年狂放,动地惊天太白楼------荐汾阳再造唐家,并无尺土酬功,只落得采石青山,供当日神仙啸傲喜妃子能谗学士,不是七言招怨,怎脱去名缰利锁,让先生诗酒逍遥黄琴士题太白楼------侍金銮,谪夜郎,他心中有何得失穷通?但随遇而安,说什么仙,说什么狂,说什么文章身价,上下数千年,只有楚屈平、汉曼倩、晋陶渊明,能仿佛一个胸次踞危矶,俯大江,这眼前更觉天空地阔。

试凭栏远望,不可无诗,不可无酒,不可无奇谈快论!流连四五日,岂惟牛渚月、白纻云、青山烟雨,都收来百尺楼头捉月台------脱身依旧仙归去撒手还将月放回捉月台------谁作砥柱中流,激愤一腔忠义俯瞰大江东去,开拓万里心胸问月亭------举杯邀明月荡胸生层云清风亭------去帆疑峡走卷浪骇江飞清风亭------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清风亭------把酒问青天,放眼已无高力士登舟望秋月,旷怀犹忆谢将军齐彦槐题李白衣冠冢------紫微九重,碧山万里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李白衣冠冢------山间明月江上清风李白衣冠冢------烂醉小天地狂吟空古今李白衣冠冢------举杯邀明月放眼看青山李白衣冠冢------功名飞燕误心迹大鹏俱李白衣冠冢------高风大节同千古明月梅花共一楼李白衣冠冢------偶呼明月问千古恰对青山思故人李白衣冠冢------明月有情公已去青山无约我频来李白衣冠冢------千年醒眼何曾醉到处风涛总是诗李白衣冠冢------自公一去无狂客此地千秋有盛名李白衣冠冢------神仙诗酒空千古风月江天贮一楼李白衣冠冢------老友一生惟子美青山千载压玄晖李白衣冠冢------后身金粟前身月对面青山侧面江李白衣冠冢------樽中美酒长须满槛外长江空自流李白衣冠冢------吾辈此中堪饮酒先生在上莫题诗李白衣冠冢------更上一层,星辰可摘不磨千古,诗卷长留李白衣冠冢------楼压惊涛,万里江天供醉墨山临幽壑,四时风物助诗怀李白衣冠冢------一碧江天,凭眺如今摩诘画四时风月,畅怀尤胜少陵诗李白衣冠冢------天籁风吹,如闻敏捷诗千首江涛月涌,想见飘零酒一杯李白衣冠冢------才似仙名,诗酒高风传万古地因人重,江山胜迹播千秋李白衣冠冢------如此江山,合作先生诗酒地对兹风月,同销我辈古今愁李白衣冠冢------千尺青山,妙句岂惟凌谢朓一龛金粟,后身须信是如来李白衣冠冢------谗起七言,千古才人千古恨快登百尺,一楼风景一楼诗李白衣冠冢------对影成三人,贺监远邀明月相知唯一已,谢公近在青山李白衣冠冢------此处其题诗,谁个敢为学士敌江山曾捉月,我来甘拜酒仙狂李白衣冠冢------惊世以文章,无怪才名齐工部忧心惟社稷,请看慧眼识汾阳李白衣冠冢-----诗界此重新,江上才人休错过酒仙臣自许,醉来天子不能呼李白衣冠冢------长歌咏松风,依旧螺山留胜迹相期邈云汉,迄今牛渚忆知音赵朴初题李白衣冠冢------有句思谪仙,争看炉火照天地此山腾傲气,岂惮鼻息吹虹霓李白衣冠冢------时代文章,问江底青天,竟无一语抚怀今古,看楼头明月,独有千秋李承谋题李白衣冠冢------大江淘尽英雄,山经百战楼仍在诗卷长留天地,人往千秋酒不空李白衣冠冢------长安市上酒家眠,醉后敢将天子傲采石矶头明月好,当年犹说谪仙归胡书农题李白衣冠冢------公昔登临,想诗境满怀,酒杯在手我来依旧,见青山对面,明月当头李白衣冠冢------万里大江来倚,翠嶂高楼,月朗风清依旧六朝陈迹尽瞻,锦袍遗像,天长地久犹新李白衣冠冢------公昔去长沙,笛吹黄鹤楼中,梅花默默我今望秋月,帆挂翠螺山下,枫叶纷纷李白衣冠冢------诗中无敌,酒里称仙,才气公然笼一代殿上脱靴,江头披锦,狂名直欲占千秋李白衣冠冢------莫上层峦,睹江水狂澜,流不尽英雄涕泪聊倾蚁酒,听秋林落叶,感从来才子飘零李白衣冠冢------千秋拜衣冠,叹犀水无情,醉得酒仙不醒一楼好风月,羡螺山有幸,名随诗圣长存李白衣冠冢------唐代久成墟,仅采石一拳,留与谪仙供啸傲谢公差可友,对青山半面,长教词客仰风骚李白衣冠冢------若有人兮,每逢月夜高吟,画舫与谁乘逸兴登斯楼也,回忆雪山遗耕,书堂同此驻仙踪李白衣冠冢------胜地喜重新,每当风月勾留,俯瞰长江流槛外谪仙犹未远,遐想精灵来往,定携彩笔到楼头李白衣冠冢------谢宣城何许人?只凭江上五言诗,教先生低首韩荆州差解事,肯让阶前盈尺地,使国士扬眉李白衣冠冢------布鼓过雷门,问何人铁板铜琶,敢唱大江东去欃枪经电扫,仍往日珠帘画栋,重看明月西来李白衣冠冢------笛吹黄鹤楼中,想当年无限骚情,一曲江城歌古调舟泊翠螺山下,慨此日重寻胜迹,千秋风月念斯人李白衣冠冢------泛洞庭湖八百里秋波,挂席来游,三楚风光携袖底对太白楼一千年明月,举杯邀问,六朝烟景落樽前李白衣冠冢------酒家何处,杨柳依垂,每当月白风清,胜地也应招子美潭水依然,桃花无恙,到此神怡心旷,前身或许是汪伦李白衣冠冢------去日苦难留,须臾六十四年,觉浮生仕真若梦,游真若梦高风洵寡偶,上下三千余载,问何人诗可称仙,酒可称仙刘海粟题李白衣冠冢------丹青不知老将至天地常在壮观间集句题李白衣冠冢------江空欲听水仙操壁立直上蓬莱峰胡书农题李白衣冠冢------对面青山似解人,凡我辈登临,莫向班门去弄斧愿把长江当作画,让先生痛饮,可能醉后再题诗黄炎培题广济寺,旧名石矶院,又名资福院------此江若变作春酒问余何事栖碧山。

马鞍山的气候特点有什么特征

马鞍山的气候特点有什么特征

马鞍山的气候特点有什么特征马鞍山的气候特点有什么特征马鞍山横跨长江、接壤南京,自古就有“金陵屏障、建康锁钥”之称。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马鞍山的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马鞍山的气候特点马鞍山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南岸,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季。

马鞍山年平均温度在16℃左右,最冷为1月,平均温度3℃,最热为7月,平均温度在28℃左右。

马鞍山市年平均降水量有1100mm,年际变化大,最大值为1991年的1918.7mm,最小值为1978年的459.8mm,前者为后者的四倍。

7月是一年中降雨量最多的月份,多年平均的月雨量为182.5mm。

马鞍山的地理位置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长三角区,地处东经117°53'~118°52'、北纬31°24'~32°02',区域内长江东西贯穿。

东邻南京市浦口区、江宁区、溧水区、高淳区,北接滁州市全椒县,西毗合肥市巢湖县级市,南泊芜湖市鸠江区、无为县,东南连芜湖县、宣城市宣州区。

马鞍山的景点林散之艺术馆,又名“江上草堂”。

坐落在采石公园的万竹坞,与唐李公青莲祠为邻,1991年10月落成开馆。

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艺术馆分主馆、副馆和学术研究馆三部分。

佳山,原名家山,主峰高105.2米,位于雨山湖东1公里处。

1958年被拆毁,1980年,市电视台兴建于白云庵遗址上。

雨山,原名乳山,位于市区南部,主峰高103.4米,因山有两峰凸起,状似乳房,又因有僧于山腰凿泉如乳色,故名。

后人嫌山名不雅,就其谐音改称雨山。

慈姥山,原名鼓吹山,又名马和慈母山。

位于市区西北,濒临长江,距江苏地界仅500米。

西南距马和轮渡约1.5公里。

香泉湖,地处和县香泉镇,距离南京66公里。

规划用地约5400亩,其中水面约2400亩,由周边低山观音山、狮子山、陈家山在内六座山峰围合而成,海拔高度均在100米左右。

假装寻迹李白在当涂

假装寻迹李白在当涂

假装寻迹李白在当涂十几年前了吧,去过一次马鞍山,觉得不陌生,也许毕竟是江南。

确切地说,这里是江东。

长江自芜湖到南京,已是很陡的南偏西至北偏东走向。

马鞍山一段,几乎是南北走向。

说江东会让人想起“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古话。

马鞍山还真的与此有关。

江对岸就是和县,境内有条乌江。

当年楚霸王项羽就在对岸,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别姬、而自刎。

据说他座下的乌骓马,因此惊而一跃过江,在江东踩下了一个马鞍型的蹄印,后化作山,便称马鞍山。

项羽死于乌江,而李白是死于当涂(今属马鞍山市)的。

李白留给当涂的诗有十多篇。

而我最喜欢的则是这样一个传说:他老兄喝醉酒后竟爬到采石矶上要去捉月,险些坠江,可爱得紧。

四十多年前,家父谪贬南京时,曾来此游历。

在那样的年代,家父和几个同事还临江当场赋诗,很是风雅。

今天,我只身而来,诗句只在心头,无人应和,心有戚戚焉。

转而一想,这里的山水日月,项羽见过,李白也见过,家父和我竟还能见到,岂非幸事。

到得太白镇,才八点刚过,景点刚开门,当年门票30元。

我必须说,李白很寂寞。

从我进去到出来,约一个半小时,加我拢共三个游客。

这还是周末。

景点修得有点太新了,新得让人无法一下子就发出“思古之幽情”来。

只有石径间那葱绿的草皮,因为少人踩踏而松软无比,好像一不小心就会一脚陷进唐朝去似的。

李白怎能不寂寞。

李白只会“床前明月光”,不会直播,更不会带货;李白不要功名,朝廷招贤,他连“高考”都不参加;李白官运也不济,25岁离乡进京,混到42岁才谋到个一官半职,且属花瓶;李白更不懂得珍惜,好不容易混到皇上身边,还夜夜醉酒,桀骜不驯,令高力士脱靴。

仅三年,便赢得“赐金放还”;李白还不格山水,弄弄就站错队,同情永王璘,终被流放夜郎。

在这个实惠至上的时代,来看李白的人当然就更少了。

站在墓前,竟想说几句话,但谁来作证?我来不是秋夜,如有秋月当空,那这秋月是照见过前贤的。

正沉思间,一阵轻风掠过,也好,就请轻风带信。

想起我23岁时写过一首关于李白的旧诗,抄录在下,以为祭奠。

80唐诗解读——李白之《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二)

80唐诗解读——李白之《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二)

80唐诗解读——李白之《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二)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注:练:白绢。

平天:湖名。

即平天湖。

唐时,平天湖在贵池西南五里的齐山脚下下,今已干涸。

耐可:岂可。

解读:全诗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平天湖的美丽,以及诗人乘船饮酒赏花的悠闲自在。

前两句说这月光照耀下的平天湖,上下湖光月色交融在一起,就仿佛一匹柔软的白练。

后两句说在月光如银风平浪静的夜晚,从天空到湖面整个儿清明透亮,仿佛转身于皎洁无瑕的琉璃世界。

此时乘一叶小舟,轻摇双桨,一边喝酒,一边欣赏湖两岸传来的莲花与菊花的幽香。

全诗我们看不到诗人忧愁的情绪,只有诗意的快感。

《秋浦歌》十首虽感情基调总体是抑郁悲怆,但不乏跳跃出轻快、悠扬、欢乐的乐章,我们讯这首诗,能感觉到仿佛转身于温馨、静谧的夜晚,耳边传来动听的小夜曲,情感在一种永恒的天地中得以净化、流淌,它寄托着诗人对生活的追求和渴望,其实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心声呢?诚如朱熹说过:“李太白诗不专是豪放,亦有雍容和缓”,是为至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排行十二,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隋末窜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

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随家迁居绵州昌隆县(四川江油)。

陈寅恪先生曾认为李白其先为西域胡人,陇西李氏乃伪托。

其出生地亦多异说,或谓生于条支(今阿富汗加兹尼),或谓生于焉耆碎叶(今新疆库尔勒与焉耆回族自治县),或谓武后神功年间迁蜀而生于蜀中者。

曾官翰林供奉,故称“李翰林”。

贺知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世称“李谪仙”。

在蜀中度过青少年时代,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李白出川漫游,先后隐居安陆(今属湖北)和徂徕山(在今山东)。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因得罪权贵,三年后,即744年赐金还山。

此后漫游梁宋、齐鲁,南游吴越,北上幽燕。

天宝末期,安史乱起,李白应召入永王李璘幕府,后王室内讧,李璘兵败被杀,李白受累入狱,获释后又被定罪流放夜郞,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三月于途中白帝城遇赦,返回江夏,重游洞庭、皖南。

《与李白对饮》 - 马鞍山日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与李白对饮》 - 马鞍山日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稿 作 品 ,经 过 严 格 筛 选 ,在 报 纸 和 太 白 诗 刊 之重/怎能压垮他的脊背/当大风为奔走的生 物象生动,诗意灵动,语感清脆。
上发表了五百多首,可谓一次大的丰收!
命 呼 喊/这 暗 夜 的 舞 者/收 紧 自 身 的 疼 痛/他
王 成 武 的 诗 激 情 澎 湃 ,意 象 层 出 不 穷 ,
第2 5届中国李白诗歌节 特 别 报 道
5版
2013 年 10 月 18 日 星期五 编辑:华清 组校:张健 韩雁
“我的中国梦” 诗歌大赛评奖揭晓
日 前 ,由 市 委 宣 传 部 、市 文 联 、文 化 委 、市 报 社 主 办 ,市 作 家 协 会 、市 太 白 诗 社 承 办 ,天 下 福 酒 及 市 太 白 酒 厂 协 办 的 “ 我 的 中 国 梦 ”诗 歌 大 赛 经 初 评 和 复 评 , 评奖揭晓。
前进的步伐。
爱。
女 诗 人 仝 志 男 以 宋 词 的 清 丽 和 雅 致 ,捧
有 的 诗 ,作 者 通 过 生 命 的 体 验 ,笔 端 流
读了石玉坤《乡槐》这首诗,不禁让你热 给我们的像是串串珍珠,作者仿佛制止了时 淌着一个与他心灵相关的现实生活世界,那
泪盈眶,意满山海。
光的侵蚀,把这些争奇斗艳的美丽展现在我 里 有 他 的 热 爱 ,那 里 有 他 的 思 考 ,那 里 更 有
日 报 社 和《太 白 诗 刊》编 辑 部 收 到 了 市 内 外
在 老 秋《提 着 马 灯 的 人》诗 里:“ 一 盏 马 盎然春意,一个无限期待的传达。文本不仅
一 千 多 位 作 者 的 两 千 多 首 诗 歌 。 对 这 些 投 灯/一 个 人 的 心 脏/从 大 地 上 徐 徐 站 立/岁 月 具 有 画 面 感 ,还 拥 有 较 为 绵 长 的 延 伸 空 间 ,

李白在马鞍山地区游踪遗迹一览表

李白在马鞍山地区游踪遗迹一览表

李白在马鞍山地区游踪遗迹一览表马鞍山山川灵秀,文风昌盛,自古诗坛艺苑,群芳云集,名流荟萃,留下了博大丰厚的文化底蕴。

尤其是以李白文化为核心的历史文化成为马鞍山地方文化的一大特色。

马鞍山是唐代大诗人终老之乡、绝笔之地。

名称牛渚·牛渚矶姑孰·姑孰溪青山黄山·陵歊台天门山望夫山白壁山慈姥山横山·石门白山龙山灵墟山丹阳湖横江横江馆化城寺清风亭谢公宅谢公亭谢公井谢公池恒公井姑孰亭李白宅地理位置在市区西南5公里滨江处在当涂县城,城外有姑孰溪在当涂县城东南15公里在当涂县城北2.5公里在当涂县西南15公里长江岸边在金家庄区前杨桥南在市区西南滨江三峰处在市区慈湖镇西北2.5公里滨江处距当涂县城东南30公里在当涂县城东2.5公里姑溪河北岸在当涂县城南5公里青山河畔在当涂县城东15公里在当涂县城东39公里天门山下游转北横流之江段在采石镇滨江津渡处在当涂县城向化桥西礼暴风骤雨坊内唐在化城寺内,明移建谪仙楼后在当涂青山南小市在青山南麓包子山顶在青山小市路南在青山南麓包子山上在当涂白山上原建姑孰溪彩虹桥上在青山、龙山、采石三处备注又称采石矶姑孰溪又名姑浦、姑溪河又名青林山、谢公山、谢家山又名黄江山、浮丘山又称东、西梁山又称枣子矶、人头矶又名石壁山又称慈姥矶、鼓吹山、猫子山又称横望山、隐居山又名楚山传为桓温宴游之处传为丁令威得道飞升之处古为丹阳、石臼、固城湖又称楚江、西江又称采石驿、皇华驿又名万寿寺现亭为粹然亭改建而成为谢筑宅又称谢氏山亭近谢公宅为谢所筑又名饮马泉,为桓温所筑俗称姑溪水亭今尚不能确指李白在马鞍山地区所作诗文2008年10月10日08时35分来源:李白钟情于山清水秀的马鞍山,眷恋姑孰山水,驻足青山、采石,泛舟姑孰溪、丹阳湖,登临牛渚矶、天门山,留下了55首诗文、22处遗迹,广为人们传诵。

序号诗题作年备注1望天门山开元十三年(725)2夜泊牛渚怀古开元二十七年(739)一作开元十五年(727)3自金陵激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天宝七年(748)4赠丹阳横山周处土惟长天宝九年(750)一作天宝六年(747)5白辞三首天宝九年(750)一作开元十三年(725)6题东溪公幽居天宝元年至九年7横江词六首天宝十二年(753)一作李白放还后8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天宝十三年(754)9当涂赵少炎粉图山水歌天宝十四年(755)一作天宝十二年(753)10登黄山陵歊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天宝十三年至十四年(754—755)11书怀赠南陵常赞府天宝十三年(754)12陪族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天宝十四年(755)一作天宝二年(743)13赠友人三首至德元年(756)一作越中剡溪作14酬殷佐明见赠五云裘歌天宝十三年(754)一作上元年间作15姑孰十咏:姑孰溪、丹阳湖、谢公宅、陵歊台、桓公井、慈姥竹、望夫山、牛渚矶、灵墟山、天门山分别作于天宝后期至上元、定应年间(756—762)从《十咏》中所写春山、夏莲、秋涧、凋柳看,并非一时之作16献从叔当涂宰阳冰上元二年(761)一作宝应元年(762)17春日独的二首宝应元年(762)一作开元二十五年(73718江南春怀宝应元年(762)一作上元元年(760)19下途归石门旧居宝应元年(762)一作天宝十三年(754)20览镜书怀宝应元年(762)21见野草中有名白头翁者宝应元年(762)一作广德元年(763)22日出入行宝应元年(762)一作天宝六年(744)23江上秋怀宝应元年(762)24田园言怀宝应元年(762)一作广德元年(763)25九日龙山饮宝应元年(762)一作广德元年(763)26九月十日即事宝应元年(762)一作广德元年(763)27游谢氏山亭宝应元年(762)一作广德元年(763)28古风其五十九恻惘泣路歧宝应元年(762)一作至德二年(757)29临路歌宝应元年(762)30笑歌行宝应元年(762)一作广德元年(763)31悲歌行宝应元年(762)一作广德元年(763)32天门山铭宝应十三年(754)一作天宝后33化城寺大钟铭并序天宝年间有作天宝二年、六年、七年、十四年者34夏日陪司马武公与群贤宴姑孰亭序天宝十四年(755)35春于姑孰送赵四流炎方序至德元年(756)36当涂李宰君画赞宝应元年(762)。

李白安徽的诗

李白安徽的诗

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中有很多描写安徽的作品。

以下是其中几首:
1.《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描写了庐山瀑
布的壮丽景象,其中“飞流直下三千尺”一句更是被广为传诵。

2.《夜泊牛渚怀古》:“月过野渡,鸟栖寒翠林。

牛渚
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神州,恍惚四十年。

”这首
诗描绘了李白夜泊在牛渚江畔,怀念古人和过去的美好时光。

3.《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是李白在流放
途中写的,描写了他经过白帝城时的喜悦和感慨。

以上是李白的一些安徽题材的作品,他还有很多其他的
诗歌描写了安徽的山水、历史文化等。

可怜荒古龚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形容哪位诗人

可怜荒古龚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形容哪位诗人

可怜荒古龚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形容哪位诗人“可怜荒古龚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你知道这句诗是出自哪里吗?“可怜荒古龚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形容的是哪位诗人?下面店铺告诉你!可怜荒古龚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形容的诗人可怜荒古龚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形容的诗人是李白“可怜荒古龚泉骨,曾有惊天动地”全诗李白墓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渚苹溪藻犹堪荐,大雅遗风已不闻。

“可怜荒古龚泉骨,曾有惊天动地”的译文:在采石江边,无边的野草围绕坟地,远接白云。

可悲的是这荒坟深穴中的枯骨,曾经写过惊天动地的诗文。

《李白墓》的注释⑴李白墓:唐代大诗人李白死于当涂(今属安徽),初葬龙山,元和十二年(817年)正月迁葬青山。

今安徽马鞍山南采石山下采石镇犹存墓址。

过往诗人到此多有吟咏。

⑵采石:即采石矶,原名牛渚矶,在安徽省马鞍山市长江东岸,为牛渚山北部突出江中而成,江面较狭,形势险要,自古为大江南北重要津渡,也是江防重镇。

相传为李白醉酒捉月溺死之处。

有太白楼、捉月亭等古迹。

⑶田:指墓地。

⑷可怜:可叹,可悲。

荒垄:荒芜的坟墓。

穷泉:泉下,指埋葬人的地下,墓中。

⑸惊天动地:形容发生的事情极不寻常,令人震惊。

这是对李白诗文的高度评价,认为可以感动天地。

⑹但是:但凡是,只是。

薄命:命运不好,福分差。

⑺就中:其中。

沦落:落魄,穷困失意。

君:指李白《李白墓》赏析七言古诗《李白墓》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白居易二十八岁。

这两句是说,可怜那躺在荒野黄泉下的寒骨,当他活在人世的时候,曾经写出过惊天动地的诗文。

“可怜”、“曾有”的词语,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悲愤之情。

尽管死后凄凉冷漠,但李白是不朽的,他的惊天地泣鬼神的诗文永远留在人间,永远为人们所喜爱。

唐代大诗人李白以其充满浪漫色彩的诗作,一方面讴歌了祖国壮丽河山,反映了他的爱国思想;另一方面出于对劳动人民痛苦遭遇的深切同情、出于对国家统一的热切愿望,他敢于傲视权贵,讽刺时政,表现了愤世疾俗的精神。

《李白墓》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

《李白墓》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

《李白墓》原文、翻译及赏析《李白墓》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李白墓》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古诗简介《李白墓》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诗。

此诗写李白墓地的简陋和荒凉,对李白诗文成就表示了由衷的推崇和钦慕,同时对李白生前的落魄和身后的萧条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不平。

全诗包孕丰富,感慨深沉。

翻译/译文译文在采石江边,无边的野草围绕坟地,远接白云。

可悲的是这荒坟深穴中的枯骨,曾经写过惊天动地的诗文。

只要是诗人,大都命运不好,而诗人穷困失意,谁也没有超过李君。

注释⑴李白墓:唐代大诗人李白死于当涂(今属安徽),初葬龙山,元和十二年(817年)正月迁葬青山。

今安徽马鞍山南采石山下采石镇犹存墓址。

过往诗人到此多有吟咏。

⑵采石:即采石矶,原名牛渚矶,在安徽省马鞍山市长江东岸,为牛渚山北部突出江中而成,江面较狭,形势险要,自古为大江南北重要津渡,也是江防重镇。

相传为李白醉酒捉月溺死之处。

有太白楼、捉月亭等古迹。

⑶田:指墓地。

⑷可怜:可叹,可悲。

荒垄:荒芜的坟墓。

穷泉:泉下,指埋葬人的地下,墓中。

⑸惊天动地:形容发生的事情极不寻常,令人震惊。

这是对李白诗文的高度评价,认为可以感动天地。

⑹但是:但凡是,只是。

薄命:命运不好,福分差。

⑺就中:其中。

沦落:落魄,穷困失意。

君:指李白。

赏析/鉴赏李白诗名垂于千古,但生前遭遇不幸,漂泊沦落,死后萧条,墓地简陋。

斯人而有斯遇,诗人凭吊之际,自是感慨万千。

诗中写李白墓地的荒凉,对李白诗文成就表示了由衷的推崇和钦慕,而对其一生潦倒,更寄予了无限的同情。

诗的开头两句写李白墓地的简陋和荒凉,通过对李白墓周边环境的描写烘托出了一片萧索悲凉的气氛。

“可怜”两句说可怜那躺在荒野黄泉下的寒骨,当他活在人世的时候,曾经写出过惊天动地的诗文。

这里通过“可怜”、“曾有”这样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词语,鲜明地展示出了李白诗文的伟大和一代诗仙死后墓地的凄凉这一矛盾,直接地表现出了诗人的悲愤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描写马鞍山的诗词,李白咏马鞍山诗词
李白62岁时终老在马鞍山市的当涂县,在当涂县的青山脚下,埋葬着诗人的仙骨。

李白生前至少7次居留在当涂,在他的诗中反映出的地点就有22处之多,有时隐居采石矶,有时隐居横山的石门,尤其是他在生命的最后两年,定居于马鞍山的当涂。

李白《望天门山》诗人:李白朝代:唐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①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西南长江两岸,东名博望山,西名梁山。

两山夹江而立,形似天门,故得名。

②楚江:流经湖北宜昌县至安徽芜湖一带的长江。

因该地古时属于楚国,所以诗人把流经这里的长江叫做楚江。

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横江词六首》其一人道横江好 ( 道一作言 )侬道横江恶一风三日吹倒山 ( 三日一作一月) ( 一作猛风吹倒天门山 )白浪高于瓦官阁其二海潮南去过浔陽牛渚由来险马当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其三横江西望阻西秦汉
水东连扬子津 ( 汉一作楚 ) ( 连一作流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其四海神来过恶风回 ( 来一作东 )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其五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其六月晕天风雾不开 ( 月一作日 )海鲸东蹙百川回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