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习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参考答案
一、
1.以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以剩余价值学说为经济学依据,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及其社会力量和道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 是苏联在1918-1920年间所采取的一项战时经济政策,主要措施包括,国民经济高度集中管理,实行余粮收集制等。
3.是苏联在1921年以后所实行的一项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是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4.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二、
1、(1)生产力落后因素的制约;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制约;
(3)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2.(1)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的不断发展;
(2)建立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公有制形式与所有制结构;
(3)实行与生产力发展要求与所有制关系相适应的分配方式;
(4)建立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3.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从实际出发,构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并完善了马克思主义,且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三、
1.(1)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第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生产关系)
消灭剥削—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消除两极分化---按劳分配,社会保障。
第三.社会和谐与人的自由发展(上层建筑)。
消灭阶级压迫,政治上实现公平、民主、自由
(2)为什么把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放到社会主义本质内容中?
•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的原因: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核心-----公有制
•公有制的性质(生产关系)与量(生产力);生产力---存量与增量
•只有生产力发展了,公有财产的量才能增加,公有制才能发展。
•2.(1)原苏联、中国、东欧等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
•(2)马克思的“共同胜利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暴力革命只起助产婆作用;社会主义革命必然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同取得胜利。
•(3)列林的“一国胜利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即在资本主义统治薄弱环节通过暴力革命首先取得胜利。
•(4)如何看待“苏联社会主义大本营”的解体
•历史事实证明了社会主义革命在帝国主义者统治的最薄弱的环节首先取得胜利这一理论的可行性,但它是否具有必然性仍有待于检验。
•从苏联社会主义大本营的解体的事实来看,既有人为的因素,也具有客观必然性。
•从社会发展趋势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来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要在全人类建立,“共同胜利论”将成为必然。
第二章练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帕累托最优基尼系数效率公平
二、判断说明题(每题5分,共15分)
1.国有等于国营
2.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力价值进行分配
3.按资分配就是剥削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为什么说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这一问题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是什么?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为什么?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确定的依据是什么?
4.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以及如何实行这一制度?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实行按要素贡献进行分配?
2.你认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能否结合?
一、名词解释
•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说我国的性质已经是社会主义;其二是说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或不发达阶段。
• 2.效率的含义:指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3帕累托最优状态:如果资源在某种配置下不可能由重新组合生产和分配来使一个人或多个人的福利增加,而不使其他人的福利减少,那么,这种配置就是最有效率的状态。
• 4.公平的含义:从经济意义上讲,是指人们在财富或收入分配中的平等程度。
它主要是指分配机会上的平等或公平,而主要不是分配结果上的均等。
• 5. 基尼系数是基尼在洛伦茨曲线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衡量分配公平的工具,其公式是Y==A/A+B 。
该公式表示:当B等于0时,Y==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当A==0时,Y==0,收入分配绝对平均。
一般而言,Y 介于0—1之间,当Y≦0.4时,收入分配比较合理或平均;当Y>0.4时,收入分配不合理或不平均。
二、判断说明题
• 1.错。
国有不等于国营。
因为国家经济职能主要是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职能,而不是微观经营的职能,因为政府是行政机构,而不是经济实体。
对国有企业来说,政府可代表全体劳动者行使所有权,而把经营权交给企
业,国家只要凭所有权获得收益并对企业实施有效监督就可以了。
• 2.错。
按劳分配是在劳动者共同拥有生产资料条件下,个人的劳动收入由所在企业或单位按该劳动者的劳动绩效或他所创造的新价值的一部分进行分配。
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按劳动者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价值即按最低工资进行分配。
两者无论是在质上还是在量上都是不等的。
• 3.错。
不能把按资分配与剥削两者等同起来。
以私营企业为例,私营企业主凭财产所有权并按一般市场利率获得收益,以及凭管理劳动获得收益,不应被认为是剥削。
超过此数量,若用于职工福利、捐献社会或用于扩大再生产,也不应被看作剥削。
•三、简答题
• 1.(1).依据
•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三个阶段的划分以及,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阶段的划分。
•实践依据: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我国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的性质。
•(2)意义
•理论意义: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学说。
•实践意义:是指导我国经济建设的思想武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排除“左”和右的干扰提供了根据。
• 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生产力
•(3)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现阶段根本任务的原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才能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才能维护国家主权与独立。
• 3.(1)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2)确立依据: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发展不平衡,并呈现多层次状况,这就决定了必须有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与之相适应;我国在改革实践中已经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的格局。
• 4.(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第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二,是市场经济存在与发展的必然。
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状况所决定的(不能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更不能实行单一的按需分配制度)。
•(3)如何实行或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第一,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妥善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
•第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分配中的作用。
•第三,建立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对个人收入分配,实施有效的宏观管理,解决收入分配中的差距过大问题。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1)从实践来看,我国现阶段实行按要素贡献进行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必然。
这是因为:第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而必然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二,市场经济是一种效率经济,而实行按要素贡献进行分配有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
(2)从理论上说,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符合马克思关于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关系的论述。
•首先,从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可知,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影响商品价值量的变化。
•其次。
从劳动生产率与生产要素的关系可知,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是由劳动一个因素所决定的,所有生产要素变化都会引起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从以上两个方面可推出:所有生产要素的变动都会直接影响商品价值量的变动,即商品价值总量的增加或减少,不是由劳动一个要素所决定的,而是由所有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既然每个要素在价值创造中都有贡献,那么,在收入分配中,就应按革各个要素在价值创造中所做的贡献来进行分配。
2.我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可以结合。
•(1)两者结合的依据:
•理论依据:从劳动价值论与分配理论的关系中可知,收入分配应根据其在价值创造中所做的贡献来进行分配。
由于所有要素在价值创造中都有贡献,按劳分配是按劳动这个要素在价值创造中所做的贡献进行分配,按要素分配是按其他要素的贡献进行分配,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所以,就理论上讲,二者可以结合,不能把按资分配与剥削等同起来。
•实践依据:在我国现阶段的合作制、股份制企业的实践中,既实行按劳分配,同时也实行按生产要素贡献进行分配。
•(2)如何有机结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应作为按要素分配的一个部分。
第三章练习参考答案
一、概念(每题5分,共20分)
1.市场经济体制
2.要素市场
3.市场规则
4.市场秩序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的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市场体系?如何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3.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性质、道路是什么?如何认识?
4.如何完善我国要素市场?
三、论述題(20分)
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能否兼容?
一、1.在资源配置中采用市场制度安排并形成相对固定的模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1)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2)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3)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4)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5)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
2. 要素市场是生产要素流动的场所,包括资本、技术、信息、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市场。
3.市场规则:以法律与信用等形式规定的市场行为规范与准则,主要包括市场进入与退出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市场仲裁规则等。
4.市场秩序:通过政策、法律、观念等形成的市场有序运行的状态,主要包括市场主体的经营秩序与市场交易秩序。
(或按教材表述)
三、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263--264
• 1.市场经济赖以存在的所有制基础不同。
它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础上的;
• 2.体现的利益关系不同。
其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目的是要实现共同富裕。
• 3.发展方向不同。
它要服从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与目标。
2.市场体系的含义:各个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1)建立与完善商品市场;
•(2)建立与完善要素市场(资本、技术、信息、劳动力、土地等);
•(3)建立与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 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性质和道路
•(1)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与目标
•目的: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改革的性质与方向
•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方向: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问题。
•(3)改革的道路:渐进式
•在渐进式改革道路上主要处理好两方面关系:一是整体推进与局部突破的关系,二
是体制内改革与体制外推进的关系。
(与“休克疗法”比较)
4.要素市场(资本、技术、信息、劳动力、土地等);
四、
• 1.马克思的无商品论-----不能兼容
• 2.列宁的过渡时期商品论
• 3.斯大林的半商品论(商品外壳论)部分兼容
• 4.我国学者的认识
•改革前---半商品论
•改革后---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公有制与商品经济能够兼容(全民企业之间存在不同利益关系;教材观点—能造就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经济主体,并能完善市场体系263);另一种认为不能。
•5、个人观点:可以兼容
•公有制与市场或商品经济能否兼容关键在于国有制能否与市场经济兼容。
•改革前,国有等于国营,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产品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统一调拨而不是在企业间交换。
此时,国有制与市场经济不能兼容。
•改革后,国有企业的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步分开,企业在拥有了经营权同时也拥有产品所有权,此时,生产资料仍然归国家所有,但产品应归企业所有,国家不能进行统一调拨,而必须在企业间进行交换。
这表明国有制与市场经济是可以兼容的。
练习四参考答案
一、概念(每题5分,共15分)
1.市场经济中的交易主体
2.现代企业制度
3.公司治理结构: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具备哪些特征
2.比较美、日、德现代公司产权结构、治理结构的异同
3.为什么传统国有企业不能成为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我国国有企业从承包制向股份制转变过程中,改革所遗留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如何解
决?
2.我国国有企业如何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
一、
1. 为了在市场交易中获取利益或效用最大化的行为主体。
包括居民个人(或家庭)、企业。
2. 亦称公司制,包括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其基本特征为:产权关系明晰;
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政府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3. 以股东为核心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
它是在公司既定的构架下,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来保证公司正常运营与以股东为核心的相关者利益。
(这里涉及的概念:利益相关者、企业社会责任)
二、
1. 基本特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
2. 美:股权相对分散,“用脚投票”机制较健全;职业经理市场较完善及机构投资者队伍强大,及制度较健全等对核心管理层制约作用比较明显;对核心管理层利益激励力度较大。
日:股权相对集中;经理层多从内部提拔;政府对企业引导作用明显。
德:股权结构介于美日之间;监事会是核心权力机构;重视普通员工在监事会或董事会的作用
3. (1)传统国有企业,政企没有分开,产权关系及投资主体不明确,企业不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所以不能成为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2)建立产权清晰、政企分开、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三、1
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面临的问题:债务问题--“拨改贷”后遗留下来的;历史包袱问题—企业办社会;下岗问题;企业体制问题。
解决问题的途径:
(1)债务问题—应由国家而不是由企业来还,其办法是国家出卖一部分资产。
(2)历史包袱问题—一部分用市场办法将其分离出去,还有一部分可由政府帮助解决。
(3)下岗问题---建立劳动补偿制度、劳动保障制度、终身教育制度。
(4)企业体制问题---在两权分离、放权让利改革基础上,把产品所有权交给企业,允许企业集体拥有一部分财产权。
让企业成为真正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
2.(1)历史问题如何解决?(见上)
(2)是政府如何退出?可采用三步走办法:国有企业从承包制转向股份制—国有资产上
市流通—国有企业中的国家股份可采用优先股形式。
(3)职业经理人行为如何规范?制度约束与激励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