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记叙文的表现手法练习题

合集下载

记叙文表现(写作)手法作用题

记叙文表现(写作)手法作用题

记叙文表现(写作)手法赏析题表现(写作)手法及作用答题模板:点明手法,分析手法,结合内容,表现表达(情感、精神)常见手法联想、想象、象征 (托物言志)、对比、衬托、伏笔、铺垫、用典、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前后照应、抑扬结合(欲扬先抑)、巧设悬念、讽刺手法作用●象征:借物抒情,将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可感知;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加委婉含蓄运用眼前之物衬托深远之意。

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衬托:文章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或相反、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表现手法就是衬托。

用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叫正衬,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叫反衬。

作用:突出表现主要人物或事物的性格或特点等,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面做比较。

作用:运用对比,把……和……巧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到……的变化(或者说优劣好坏),从而鲜明的表现或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的表现文章的主题。

鲜明地突出了主要事物……的特征。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以乐景写哀景):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

作用:情景交融,有极强的感染力,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欲扬先抑:后面要夸,前面先贬。

作用:作者本意的是…… (赞扬),而先…… (贬低),前后形成对比,突出强调了事物 (人物)的……特征,使所表现的对象形象更丰满,更鲜明,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间接描写:侧面烘托(景、社会背景)●铺垫:为了表现主要的写作对象而提前做的基础性描写。

铺垫是 “显性”的,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

作用:加强故事情节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完整性,使情节更具合理性。

●伏笔:指文章或艺术作品中前段内容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是 “隐性”的,通常只有一两笔,点到为止。

作用:使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照应: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练习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练习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练习三件不能让母亲知道的往事我是个乡下孩子。

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没什么文化。

但没文化的母亲对孩子的爱并不会因为愚昧、不科学的原因而比有文化的母亲少一部分,只不过有的时候会以“特别”形式表现出来而已。

念高三那年的一个周末母亲第一次搭别人的车来到县城的一中。

在递给我两罐咸菜后,又兴奋地给我一盒包装得挺漂亮的营养液。

我惊讶地问母亲:“咱家那么困难,买它干什么?”母亲很认真地说:“听人家说这东西补脑子,喝了它,准能考上大学。

”我摩挲着那盒营养液,嘟囔着:“那么贵,又借钱了吧?”母亲一笑:“没有!是用手镯换的。

”那只漂亮的银手镯是外祖母传给母亲的,是贫穷的母亲最贵重的东西了,多年来一直舍不得戴,压在箱底。

母亲走后,我打开一小瓶营养液,慢慢地喝下了那浑浊的液体,没想到我当天晚上便被送进了医院。

原来母亲带来的那盒营养液是伪劣产品。

回到学校,我把它全扔了。

当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欣然道:“那营养液还真没有白喝呀,当初你爸还怕人家骗咱呢。

”我使劲儿点着头。

一个炎炎夏日,正在读大学的我收到一个来自家里的包裹单。

我急匆匆赶到邮局取邮包,未及打开那个里三层外三层包裹得格外严实的小纸箱,一股浓浓的馊味扑面而来,屏着呼吸打开才发现里面装的是5个煮熟的鸡蛋,经过千里迢迢的邮途,早已经变质发臭。

心里禁不住埋怨:也不动动脑子,这么大的城市,什么样的鸡蛋吃不到?大热天的,还那么老远从乡下寄,肯定要坏的。

很快,母亲让邻居代写的信飞至。

原来前些日子家乡流行一种说法,说母亲买5个鸡蛋煮熟了给儿女吃,就能保平安。

母亲在信中一再嘱咐,让我一定要一口气吃掉那5个鸡蛋……读信那一刻,我心里暖融融的,仿佛母亲就站在面前,慈祥地看着我吃下5个鸡蛋。

放暑假回家,母亲问我是否坏了,我笑着说:“没有,我一口气都吃完了。

”于是,我看到母亲一脸的幸福,阳光般的灿烂。

毕业前,我写信告诉母亲我处女朋友了,母亲十分欢喜,很快寄过来一条围巾。

初中语文七年级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主旨 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主旨 练习题(含答案)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主旨【知识梳理】一.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对比、衬托、铺垫、伏笔、照应、象征、夸张二文章中心思想的概括【教学重难点】1 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2 中心的概括方法【特色讲解】一.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对比、衬托、铺垫、伏笔、照应、象征、夸张归纳梳理,领悟知识。

(一)对比。

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如《故乡》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

少年闰土:外貌: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上套一个银项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

中年闰土:外貌: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摩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二)衬托。

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

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1、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

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铺垫。

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前面的叙述与后面的内容相照应。

由于作者情节的发展事先作了铺垫,因而后来发生的故事并不使读者感到突然。

记叙文写作能力训练题目及答案大全

记叙文写作能力训练题目及答案大全

最新记叙文写作才能训练题目及答案大全记叙文写作才能训练题目及答案篇一1记叙文写作才能训练〔题目〕1.全命题作文童年趣事”、“金色的童年”等所熟悉的文题干扰,应围绕一个中心,紧紧扣住“琐事”,选取童年生活中二至三件细小零碎而富有特色的事,较好地表现题意。

以记叙为主,适当议论和抒情。

(5)文题:我在努力要求:写记叙文,可适当议论或抒情。

提示:本文取材应从自己的真实生活中去发现,去开掘。

这样才有真情实感,有生活气息。

要写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如细腻动人、热情奔放、幽默幽默、庄严凝重等。

但是不要写成“他在努力”、“我要努力”、“我曾努力”等偏题离题的内容,(6)文题:真没想到……要求:或选一事,或选一人,或选一物,或选一景,写成记叙文。

要有适当的议论或抒情。

提示:本文的题眼是“没想到”,文章的内容应是由“没想到”引发出来的、出乎自己意料的震撼人心的事,即表现出生活中闪光的东西。

题目限定了所写的对象是“我”,因此,文章的内容一定要自己亲身经历的,切忌编造。

文章的构造要完好,脉络要明晰,因此,开头可按自己原来对事物的开展看法表达,结尾一定要点明“没想到”这个题眼,既照应了开头,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以记叙为主,可兼有抒情或适当的评论。

(7)文题:凡人小事提示:文题给人以亲切朴实之感,所写的内容也较广泛。

但应注意,此题的题眼在字眼的反面:平凡之中写出不平凡。

写作时要突出重点,以记叙为主,兼以议论与抒情。

(8)文题:不该发生的事提示:生活中有不少的事情,不该发生却发生了,这当然不是好事,令人遗憾也让人深思。

这种事情有其起因、发生、开展和结局,把这个过程记叙下来以表现某些人的思想行为,引起人们的反思和警觉,这是写作本文的主旨。

本文以记叙为主,所写事件没作限定,可一件,2也可几件,能表达主旨即可。

选择适当的顺序记叙。

(9)文题:教师,我永远忘不了您要求:写记叙文。

内容要充实详细,切忌空话;要有真,情实感。

提示:这是一道让人含情的文题。

第8讲表现手法2024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讲练专题

第8讲表现手法2024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讲练专题

专题08 表现手法本专题知识体系一、何为表现手法作者在表达过程中为了能够将内容表达得更加清晰具体、更具有吸引力而采用的特殊技巧或方法,就叫做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就是作者在一篇文章中为刻画人物、突出主题、反映情感等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所以,作者为了使主人公形象更加突出,表情达意更加准确,避免平铺直叙,常常就运用一些表现手法。

注意: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间的区别1.表达方式: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2.表现手法:指在文学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3.修辞手法: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因此,表达方式是就文章的写作内容而言,表现手法是就文学作品写作的具体技法而言,而修辞手法是就语言润色效果而言。

二、常考题型1.本文/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作手法?2.文章多处使用对比/伏笔,有何作用?3.文章中运用了某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4.文章中某段描写有何作用。

5.文章如何凸显主要人物形象。

6.评价文章的写作特点。

请从情节结构、人物刻画、语言等方面选择一点进行评析。

7.文章中画线句子与下文哪一个细节照应?8.作者在文中巧妙地运用了伏笔,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具体分析9.请从内容和形式方面说说文章结尾的作用三、技巧点拨1.常见表现手法讽刺、象征、抑扬、对比、衬托、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渲染、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想象、联想、开门见山、引出下文、设置悬念、伏笔、铺垫、承上启下、呼应、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正侧面结合、白描、卒章显志等2.常考表现手法及其作用1.对比:把两个相对的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进行相对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

对比的两种事物没有主次之分。

通过两事物或人的比较,突出好的更好,坏的更坏。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以小见大(附中考真题实战含答案)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以小见大(附中考真题实战含答案)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以小见大——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以小见大【知识链接思维导图】【中考真题链接㈠】那一排钻天杨肖复兴①四十多年前,我家搬到北京陶然亭南,马路旁有一排新栽不久的钻天杨,瘦弱的树后有两间同样瘦弱的小平房,这是一家小小的副食品商店,卖些油盐酱醋,同时兼管每天牛奶的发送。

②母亲那--阵子大病初愈,我给她订了牛奶。

由于每天到那里取奶,我和店里的售货员很熟。

其中一位很年轻,刚来不久。

她面容清秀,长得纤弱,快言快语。

熟了之后,她曾经不好意思地告诉我:没考上大学,家里非催着赶紧找工作,只好到这里上班了。

③知道我在中学里当老师,她让我帮她找一些高考复习材料,想明年接着考。

她又听说我爱看书,还写点儿东西在报刊上发表,就对我另眼相看。

④那时候,买麻酱要证,买香油要票,带鱼则只有过春节才有。

打香油的时候,都得用一个老式的长把儿小吊勺作为量器,盛满之后,通过漏斗倒进瓶里,手稍微抖喽一下,就会使盛进瓶里的香油的分量大不相同。

每次我去打香油,她都会满满打上来,动作麻利,每次我去买带鱼,她会把早挑好的宽一些的带鱼,从台子底下拿给我。

⑤除了书和杂志,我无以相报。

好在她爱看书,我就把看过的杂志和旧书借给她看。

她见到我就叫我肖老师,我管她叫小冯同学。

⑥她曾经悄悄地对我说她不喜欢待在这么个小铺里卖一辈子香油麻酱和带鱼,告诉我想复读,明年重新参加高考。

⑦刚恢复高考的那一年,她参加了高考,没考上。

第二年又去高考,结果差的分比前一年还多。

从此以后,她不再提高考的事了。

⑧我读大学期间,很少回家,和她见面少了,几乎断了音讯。

⑨六年过后,正是文学复兴的时期,我家有很多杂志,把床铺底下挤得满满堂堂,便想起了这位小冯同学,她爱看书,把这些杂志送给她正好。

⑩我来到副食店,一眼就看见她坐在柜台里。

看见我进来,她忙走了出来,笑吟吟地叫我。

我这才注意,她挺着个大肚子,小山包一样。

⑪我把杂志给了她。

说:家里还有好多,你这样子不方便到我家去拿,待会儿我给你送来!她一摆手说:那哪儿行啊!那显得我的心多不诚呀!便跟着我回家抱回好多本杂志,我只好帮她提着一大摞,护送她回到副食店,对她说:这么沉,你怎么拿回家?她说:一会儿打电话,让孩子他爸来帮我扛回家。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十一—— 分析表现手法(练习+答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十一—— 分析表现手法(练习+答案)

记叙文阅读考点十一分析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写作方法、艺术手法),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记叙文阅读中对表现手法的考查,主要是分析文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命题形式本文(某部分)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写作方法、艺术手法)?作用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解题思路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首先要掌握各类表现手法的概念和作用。

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如下:1.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要情节。

可以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2.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

3.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做对照,互相比较。

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4.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突出所要表现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5.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然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通过前后对比,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7.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含蓄地寄托作者的主张、哲理。

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8.融情于景: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

营造意境,含蓄蕴藉。

9.以小见大:抓住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活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体现大主题。

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

10.设置悬念:在情节发展中设置某种疑端或矛盾冲突,使人产生关心事物发展或人物命运的心理活动,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人入胜11.伏笔: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在不大引人注意的地方预先做出暗示或提示,到适合的时机给予呼应。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欲扬先抑对比限时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欲扬先抑对比限时练【含答案】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及作用1、常见的:对比、象征、衬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讽刺夸张2、较常见的:侧面烘托、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二、区分比较写作手法是一种统称,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手法”等。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等。

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伏笔照应,铺垫悬念,承上启下,首尾呼应,顺叙,倒叙,插叙等三.常见表现手法的定义1 对比是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的写作手法。

它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是并列的。

如鲁迅的《故乡》中将二十年前后的家乡变化进行对比。

2 象征此方法指文章借用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来暗示特定的事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或者说,借用某一特定的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抽象的思想感情,使之形象化,使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

注意:象征体和被象征体之间要有共性。

如冰心的《谈生命》用东流的春水、小树这些具体可感的物,来暗示生命的历程是苦乐相伴、而生命的本质是在于生当奋斗不息,生命的规律又是始于微小、继而成长、最终消亡的,表达了作者自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告诉人们应该让自己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多彩。

再如高尔基的《海燕》,在暴风雨即将来临时刻,作家笔下的海燕就表达了抽象的思想感情,即热烈赞扬了俄国大革命前夕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而海鸥呀、海鸭企鹅呀则象征了那些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3.欲扬先抑【先抑后扬】:这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

“扬”褒扬、抬高;“抑”按下、贬低。

作者欲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义处落笔。

例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先写阿长长相的丑陋、没文化、爱絮絮叨叨、睡姿的难看、脑子里还有很多古怪的规矩以及害死我的隐鼠等来表现我对她的讨厌憎恶之情;这些都是为了后文赞扬阿长,表达作者对他无限敬爱之情埋下的伏笔,也使阿长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感表达更加充沛。

记叙文阅读写作手法专项练习

记叙文阅读写作手法专项练习

记叙文阅读:写作手法一、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象征(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衬托、对比、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直接(间接)描写、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联想、想像、用典。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借物喻人:就是用某种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人的性格、品质、精神等,从而充分表达感情。

作用:一般暗喻人物美好的品性特征3、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4、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

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5、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6、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7、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8、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9、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10、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衬托烘托(附真题演练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衬托烘托(附真题演练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衬托烘托【知识链接思维导图】中考真题链接◇01花朝节的纪念◇02前行路上的希望之旗◇03世上唯一在等你的人◇04守岛,就是守国◇05风声风信子【中考真题链接㈠】花朝节的纪念宗璞农历二月十二日,是百花出世的日子,为花朝节。

节后十日,即农历二月二十二日,从1894年起,是先母任载坤先生的诞辰。

迄今已九十九年。

母亲在民国初年进当时的女子最高学府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读书。

1918年,和我的父亲冯友兰先生在开封结婚。

家里有一个旧印章,刻着“叔明归于冯氏”几个字。

叔明是母亲的字。

以前看着不觉得怎样,父母都去世后,深深感到这印章的意义。

它标志着一个家族的繁衍,一代又一代来到世上扮演各种角色,为社会做一点努力,留下了各种不同的色彩的记忆。

在我们家里,母亲是至高无上的守护神。

日常生活全是母亲料理。

三餐茶饭,四季衣裳,孩子的教养,亲友的联系,需要多少精神!我自幼多病,如果没有母亲,很难想象我会活下来。

在昆明时严重贫血,后来索性染上肺结核休学在家。

当时的治法是一天吃5个鸡蛋,晒太阳半小时。

母亲特地把我的床安排到有阳光的地方,不论多忙,这半小时必在我身边,一分钟不能少。

我曾由于各种原因多次发高烧,除延医服药外,母亲费尽精神护理。

用小匙喂水,用凉手巾敷在额上。

有一次高烧昏迷中,觉得像是在一个狭窄的洞中穿行,挤不过去,我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一抓到母亲的手,立刻知道我是在家里,我是平安的。

后来我经历名目繁多的手术,人赠雅号“挨千刀的”。

在挨千刀的过程中,也是母亲,一次又一次陪我奔走医院。

我过了四十岁,还是觉得睡在母亲身边最心安。

母亲对父亲的关心真是无微不至,父亲对母亲的依赖也是到了极点。

我们的堂姑父张岱年先生说,“冯先生做学问的条件没有人比得上。

冯先生一靠子没有买过菜”。

他的生活基本上是水来湿手,饭来张口。

在昆明时一次父亲患斑疹伤寒,这是当时西南联大一位校医郑大夫诊断岀的病,治法是不吃饭,只喝流质,每小时一次,几天后改食半流质。

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链接:表现手法-悬念

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链接:表现手法-悬念

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链接:表现手法-悬念【中考真题链接㈠】广场上弹吉他的弟弟①太阳刚刚爬过对面楼房的顶上,弟弟便开始忙活起来,穿上那件浅灰色的长风衣,背着那把破古他出门,去家附近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广场上班了。

②弟弟所谓的工作,在我看来,和他周围那些面前摆着破碗或者竖着写满悲惨经历的牌子的人一样,是希望得到别人的施舍。

但只有他称那是工作,而且他是很认真地说那是他的工作。

③他革一次去的时候,我笑着对他说:“你周围的那些人,不会让你抢他们的生意的!”他神秘地笑笑,说:“我自有办法!”只是那天中午回来,弟弟的长风衣上布满了脚印,他连饭也没吃,回到自己的房间,一会儿使传出了呻吟声。

到了午后,他居然起来了,而且把风衣上的灰掸得很干净,背上琴又要出去。

我叫住他:“换身行头吧,你穿成这样去,不挨打才怪!”他留给我一个倔强的背影,走起路来,腿有点微瘸,看来被教训得不轻。

④晚上弟弟回来后种采飞扬,衣服也干干,看来他下午不但没有挨打,生意好像也不错。

我打开他的琴盒,却是一个硬币也没倒出来,于是笑说:“你连一毛钱部没挣到,还乐得像检了金条一样!”他故作高深地一耸肩:“太俗,张口闭口都是钱!我这高雅的艺术艺是金钱能衡量的?”⑤我曾在一个网站上看到过弟弟的长篇玄幻小说,他同时开了两本书,都已经签约上架,也已经出版了第一本的第一部。

我常批评他:“白天的时间用来在家写书多好,你知道那些读者对你的作品有多么期待?你对得起他们吗?”他回应我的依然是背着琴盒有些酷酷的背影。

⑥快冬天了,弟弟还是那身装束。

我曾对他说:“你得多买几件风衣了,总穿一件,观众们会有视觉疲劳!”他却说:“没多长时间了,冬天我就不去了,太冷,旁边的那些人冬天也很少出来!”呵呵,他居然跟那些乞丐对比上了。

在我看来,他似乎忘了第一天他们联手揍他的事了。

他还一本正经地说:“那些人开不像你想象的那样都是骗钱的!”⑦天气逐渐冷起来了,从我们小区通往广场的柏油路被银杏树叶染成一片金黄。

行文有道记叙文表现手法题

行文有道记叙文表现手法题

行文有道记叙文表现手法题
要写好记叙文,首先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表现手法:
1. 描写手法: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物、地点或事件的真实感。

可以使用具体的细节和形象的描写词语,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2. 对话手法: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变化,同时也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

对话应该具有真实感,能够准确体现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想法和情感。

3. 叙述手法:使用连贯、简洁、有序的句子结构来叙述事件的经过。

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顺序和叙述角度,让读者能够清楚地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

4. 比喻手法:通过比喻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或者表达某种情感。

可以用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来形容抽象概念,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5. 虚构手法:在一定的现实基础上虚构情节、人物或场景,通过创造性的想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当然,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记叙文表现手法,写作时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情节和目的选择合适的表现手法。

同时,要注意避免平铺直叙和冗长的句子,保持文章的紧凑和流畅性,让读者能够愉快地阅读。

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伏笔(附中考真题实战含答案)

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伏笔(附中考真题实战含答案)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伏笔【知识链接思维表】【中考真题链接目录】◇ 01世上唯一在等你的人◇ 02 谁都可以是天使◇ 03 沙漠奇遇◇ 04 怀念一只叫阿黑的狗◇ 05 永远的回程票◇ 06 行走在岸上的鱼◇ 07 新年出行【中考真题链接㈠】世上唯一在等你的人刘继荣①母亲真的老了,变得孩子般缠人,每次打电话来,总是满怀热忱地问:“你什么时候回家?”②且不说相隔一千多里路,要转三次车,光是工作、孩子已经让我分身无术,哪里还抽得出时间回家。

母亲的耳朵不好,我解释了半天,她仍旧热切地问:“你什么时候能回来?”几次三番,我终于没有了耐心,在电话里大声嚷嚷,她终于听明白,默默挂了电话。

③隔几天,母亲又问同样的问题,只是那语调怯怯地,没有了底气,像个不甘心的孩子。

明知问了也是白问,可就是忍不住。

我心一软,沉吟了一下。

母亲见我没有烦,立刻开心起来。

她欣喜地向我描述:“后院的石榴都开花了,西瓜快熟了,你回来吧。

”我为难地说:“那么忙,怎么能请得上假呢!”她急急地说:“你就说妈妈得了癌,只有半年的活头了!”我立刻责怪她胡说,她呵呵地笑了。

我终于不忍心,告诉她下个月一定回去,母亲竟高兴得哽咽起来。

可最后,我到底没能回去。

电话那头的母亲,仿佛没有力气再说一个字,我满怀内疚:“妈,生气了吧?”④母亲这一回听真了,连忙说:“孩子,我不生你气,我知道你忙。

”⑤可是没几天,母亲的电话催得越发紧了。

她说:“葡萄熟了,梨熟了,快回来吃吧。

”⑥我说:“有什么稀罕,这里满街都是,花个十元八元就能吃个够。

”母亲不高兴了,我又耐下性子来哄她:“不过,那些东西都是化肥和农药喂大的,哪有你种的好呢。

”母亲得意地笑起来。

⑦星期六那天,气温特别高,我不敢出门,开了空调在家里。

孩子嚷嚷雪糕没了,我只好下楼去买。

在暑气蒸熏的街头,我忽然就看见了母亲。

她刚下车,胳膊上挎着个篮子,背上背着沉甸甸的大袋子,弯着腰,左躲右闪,怕别人碰了她的东西。

初中语文常考表现手法+易混淆手法区别,收藏!

初中语文常考表现手法+易混淆手法区别,收藏!

初中语文常考表现手法+易混淆手法区别,收藏!先举几道中考题1.(2023江苏扬州中考)现代文阅读《我的老师们》第1题:作者是怎样表现保洁员大姐工作艰辛的?结合内容简析。

【参考答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穿着那种标准的纯蓝色厚棉布工作服,戴着口罩、帽子、手套,忍着强烈的腐臭味儿”正面描写保洁员大姐工作环境的恶劣;“垃圾分类确实很有难度。

有时候你照着图表仔细对照着,却仍然会出错”侧面衬托出保洁员大姐工作的辛苦。

此题考查正侧面描写、衬托的表现手法。

2.(2022陕西中考卷)文段1作者用大量笔墨叙写拍照的游客,有什么作用?侧面烘托出壶口瀑布景色的壮美;交代作者无法与壶口瀑布合影的原因,为偶遇老者做铺垫;与老者作对比,反映了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此题考查侧面烘托、铺垫、对比的表现手法。

3.(2022浙江湖州中考卷)老师组织开展“编单元•学写作”活动,她让同学们把上文编入下面单元。

你认为可以编入哪个单元?请简要写出编入这个单元的目的。

A.第一单元:《皇帝的新装》《天上的街市》《女娲造人》B.第二单元:《白杨礼赞》《我爱这土地》《海燕》示例(1):选B。

白杨树、歌唱的“鸟”、海燕,都是作者情感寄寓的载体,所以这三篇课文,都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这篇文章也是,各种瓜的身上,也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对踏实、勤勉、奉献精神的礼赞。

把它们编入一个单元,可以让我们深入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示例(2):选B。

这三篇课文,都用了象征的手法。

这篇文章也是,那些“瓜”们,象征了各类无论外界如何伤害,依然甘于平凡、埋头苦干、只求奉献的人。

把它们编入一个单元,有助于我们深入学习象征手法。

此题考查托物言志、象征的表现手法。

4.(2022四川省南充中考卷)古诗鉴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衬托烘托(附真题演练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衬托烘托(附真题演练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衬托烘托【知识链接思维导图】中考真题链接◇01花朝节的纪念◇02前行路上的希望之旗◇03世上唯一在等你的人◇04守岛,就是守国◇05风声风信子【中考真题链接㈠】花朝节的纪念宗璞农历二月十二日,是百花出世的日子,为花朝节。

节后十日,即农历二月二十二日,从1894年起,是先母任载坤先生的诞辰。

迄今已九十九年。

母亲在民国初年进当时的女子最高学府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读书。

1918年,和我的父亲冯友兰先生在开封结婚。

家里有一个旧印章,刻着“叔明归于冯氏”几个字。

叔明是母亲的字。

以前看着不觉得怎样,父母都去世后,深深感到这印章的意义。

它标志着一个家族的繁衍,一代又一代来到世上扮演各种角色,为社会做一点努力,留下了各种不同的色彩的记忆。

在我们家里,母亲是至高无上的守护神。

日常生活全是母亲料理。

三餐茶饭,四季衣裳,孩子的教养,亲友的联系,需要多少精神!我自幼多病,如果没有母亲,很难想象我会活下来。

在昆明时严重贫血,后来索性染上肺结核休学在家。

当时的治法是一天吃5个鸡蛋,晒太阳半小时。

母亲特地把我的床安排到有阳光的地方,不论多忙,这半小时必在我身边,一分钟不能少。

我曾由于各种原因多次发高烧,除延医服药外,母亲费尽精神护理。

用小匙喂水,用凉手巾敷在额上。

有一次高烧昏迷中,觉得像是在一个狭窄的洞中穿行,挤不过去,我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一抓到母亲的手,立刻知道我是在家里,我是平安的。

后来我经历名目繁多的手术,人赠雅号“挨千刀的”。

在挨千刀的过程中,也是母亲,一次又一次陪我奔走医院。

我过了四十岁,还是觉得睡在母亲身边最心安。

母亲对父亲的关心真是无微不至,父亲对母亲的依赖也是到了极点。

我们的堂姑父张岱年先生说,“冯先生做学问的条件没有人比得上。

冯先生一靠子没有买过菜”。

他的生活基本上是水来湿手,饭来张口。

在昆明时一次父亲患斑疹伤寒,这是当时西南联大一位校医郑大夫诊断岀的病,治法是不吃饭,只喝流质,每小时一次,几天后改食半流质。

语文记叙文写作与表现手法考核试卷

语文记叙文写作与表现手法考核试卷
3.倒叙的作用在于制造悬念,增加文章的吸引力,如先叙述结果,再回溯原因,使读者产生阅读兴趣。
4.对比手法可以通过对不同人物或事件进行比较,突出文章的主题,如勇敢与懦弱的对比,展现勇气的重要性。
A.跑
B.快乐
C.明亮
D.坚强
6.在记叙文中,直接引语的作用是()
A.增加文章真实性
B.简化叙述
C.强调语气
D.节省篇幅
7.以下哪个词语表示人物的心理状态?()
A.喜悦
B.跑步
C.阳光
D.坚定
8.记叙文中,通过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心情,这种表现手法是()
A.对话
B.心理描写
C.环境描写
D.动作描写
9.以下哪个词语表示人物的语言特点?()
A.心理描写
B.对比
C.环境描写
D.动作描写
8.以下哪些是记叙文中常用的描写方法?()
A.环境描写
B.人物描写
C.情节描写
D.主题描写
9.记叙文中,用来表现人物情感的手法有?()
A.对话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D.环境描写
10.以下哪些手法可以用来加强记叙文的节奏感?()
A.对比
B.排比
C.重复
D.叠词
A.韵律感
B.修辞手法
C.句式变化
D.词汇丰富
15.记叙文中,哪些手法可以用来描绘人物的心理变化?()
A.心理描写
B.动作描写
C.环境描写
D.对话
16.以下哪些是记叙文中用来描绘场景的手法?()
A.空间描写
B.感官描写
C.动态描写
D.静态描写
17.记叙文中,哪些手法可以用来表现人物的动机?()

最新记叙文的表现手法练习题

最新记叙文的表现手法练习题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练习题(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边试题。

(15分钟)在德克士门前跳舞的男人文/刘继荣①德克士餐厅里,走进来一对母子模样的人。

母亲有六七十岁,瘦瘦的,很精神,耳朵上戴着助听器。

儿子,是个已经发福的中年人,头上,有星星点点的白发,显得老相。

②我和儿子猜测,他俩是打头阵的,等食物上齐了,孙子立刻会到。

而且,开吃的时候,老人照旧有各种不吃的借口,或者,只象征性地尝一两根薯条,想方设法地为儿子省钱。

③可这一回,我们俩错了。

点餐时,老太太的表现让所有人瞠目结舌。

她的主意随时会变,吃什么已大费周折,喝什么更是伤透脑筋。

后面排着的人颇有烦言。

儿子略催了催,她竟大发脾气,将助听器摔在地上。

在众人惊骇的目光中,那个儿子,脸色平和地收拾起坏了的助听器,不尴尬,亦不恼。

④终于,他们端着食物出来了。

没想到,老太太对座位的挑剔:里头的座位,太闷;中间孩子太多,嫌吵;靠门的座位,客人进进出出的,有风。

好容易找着一个,又嫌挨着洗手间,没胃口……儿子端着盘子,跟在皇太后身后,满店转悠,令许多人侧目。

⑤忽然,她走过来,指着我们的桌子,要坐这里。

中年人有些为难,只讪讪着。

我赶紧招呼儿子,挪到旁边,让老太太坐下。

中年男人感激地一笑,放下手里的餐盘,也坐下来。

⑥老太太胃口奇好,孩子般香甜地咀嚼着。

中年男人不吃,只是静静地,看母亲吃。

⑦门一开,两位年轻活泼的员工,领着一队孩子进来了。

他们刚刚在门前跳完舞,每个孩子,都拿着一条围巾,男孩,是蓝色的,女孩,是红色的。

老太太的眼睛,在一瞬间就直了,她指着红围巾,问儿子要。

⑧中年男人走过去,要求买一条。

服务员为难了,她说自己无权决定,要问过领班。

领班满脸抱歉地回答,这是给参加跳舞的小客人的赠品,对成年人,不卖,也不赠送。

老太太委屈得眼圈都红了,不吃,也不喝,任性地,一定要那条围巾。

周围,有人窃笑。

⑨又有一群笑闹着的孩子,准备起舞了。

中年男人忽然站起来,恳切地请我代他暂时照看母亲。

然后,他走向领队的女孩:“我母亲在这里,我也应该算做一个孩子,请让我也参加跳舞,替母亲领一条红围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边试题。

(15分钟)
在德克士门前跳舞的男人文/刘继荣
①德克士餐厅里,走进来一对母子模样的人。

母亲有六七十岁,瘦瘦的,很精神,耳朵上戴着助听器。

儿子,是个已经发福的中年人,头上,有星星点点的白发,显得老相。

②我和儿子猜测,他俩是打头阵的,等食物上齐了,孙子立刻会到。

而且,开吃的时候,老人照旧有各种不吃的借口,或者,只象征性地尝一两根薯条,想方设法地为儿子省钱。

③可这一回,我们俩错了。

点餐时,老太太的表现让所有人瞠目结舌。

她的主意随时会变,吃什么已大费周折,喝什么更是伤透脑筋。

后面排着的人颇有烦言。

儿子略催了催,她竟大发脾气,将助听器摔在地上。

在众人惊骇的目光中,那个儿子,脸色平和地收拾起坏了的助听器,不尴尬,亦不恼。

④终于,他们端着食物出来了。

没想到,老太太对座位的挑剔:里头的座位,太闷;中间孩子太多,嫌吵;靠门的座位,客人进进出出的,有风。

好容易找着一个,又嫌挨着洗手间,没胃口……儿子端着盘子,跟在皇太后身后,满店转悠,令许多人侧目。

⑤忽然,她走过来,指着我们的桌子,要坐这里。

中年人有些为难,只讪讪着。

我赶紧招呼儿子,挪到旁边,让老太太坐下。

中年男人感激地一笑,放下手里的餐盘,也坐下来。

⑥老太太胃口奇好,孩子般香甜地咀嚼着。

中年男人不吃,只是静静地,看母亲吃。

⑦门一开,两位年轻活泼的员工,领着一队孩子进来了。

他们刚刚在门前跳完舞,每个孩子,都拿着一条围巾,男孩,是蓝色的,女孩,是红色的。

老太太的眼睛,在一瞬间就直了,她指着红围巾,问儿子要。

⑧中年男人走过去,要求买一条。

服务员为难了,她说自己无权决定,要问过领班。

领班满脸抱歉地回答,这是给参加跳舞的小客人的赠品,对成年人,不卖,也不赠送。

老太太委屈得眼圈都红了,不吃,也不喝,任性地,一定要那条围巾。

周围,有人窃笑。

⑨又有一群笑闹着的孩子,准备起舞了。

中年男人忽然站起来,恳切地请我代他暂时照看母亲。

然后,他走向领队的女孩:“我母亲在这里,我也应该算做一个孩子,请让我也参加跳舞,替母亲领一条红围巾。

”女孩愣住了,过一会儿,她勇敢地点点头。

⑩餐厅里,有人在窃窃私语,说的是这个男人。

为了能让母亲过上好日子,他当过搬运工,看护过病人,现在开出租。

老太太在丈夫去世时,精神受到刺激,耳朵也听不见了,性格变得暴躁。

可一家人都疼她爱她,竟让小区里的其他老人,都羡慕不已。

⑾忽然,老太太起身往外走,我和儿子慌忙跟上去。

外面,已经站了很多人。

这个近四十岁的男人,被戴上了滑稽的卡通头饰,他站在队伍的最后面,与整个场面格格不入。

音乐,欢快地响起来,这是一只快舞。

⑿在三月的阳光下,在一群烂漫灵巧的孩子中间,一个体态臃肿的男人,艰难地转圈,跳跃,与小朋友拉手,踢腿,忽而向左,忽而向右,滑稽地摇晃着脑袋。

他身体僵硬,手忙脚乱,尽管如此,每一个动作,他依然做得非常认真。

⒀终于,满头大汗的男人,拿到了围巾,他跑过来,替母亲系在颈上。

老太太欢喜地转过身,在窗玻璃上照着,她听不见,身后响起的热烈的掌声。

⒁中年人再三地向我道谢。

儿子好奇地问:“这位奶奶抚养你,是不是吃过很多苦?”他微微一笑:“请你记住,只要做了母亲,就算没有吃过苦,没有受过难,也一样有资格,享受世上最好的爱。

”十二岁的儿子,目光里顿时充满了敬意。

1.作者写周围人对老太太的态度的用意是什么?
2.从全文看,第二段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⑿段运用了对比表现手法,请赏析这种手法的作用。

三、反馈检测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边试题。

(15分钟左右)
3号床的那个男人朱砂
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的那个男人。

男人姓苏,30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

男人是本市菜农,城市扩建后被征了地,用补偿款开了一家沙石料厂,阔绰的出手与邋遢的外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词:暴发户。

男人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上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

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每天坐在桌边大快朵颐,真想不通他怎么就那么爱吃肉。

而且,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他便当仁不让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四起,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是他的家。

与3号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号床的那对母子,极少说话,总是安安静静的。

女人患乳腺癌,刚刚手术。

儿子上小学,男人靠种地和养些鸡鸭过活。

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是那个男孩守候着母亲。

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

1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也是推来让去的。

有时男人会带些从街上买的卤肉来,女人总是先埋怨男人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

一日,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

男人给
我和3号床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嚼出了满嘴的香。

尤其是3号床的男人,像发现了新大陆般,一再恳求1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说自己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块钱一盘。

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自己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

1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

几天后,1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3号床如获至宝,非要给对方27块钱,1号床的男人不肯收。

3号床的男人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自己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新鲜的,有多少要多少。

1号床的男人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挖。

男孩很勤奋,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挖到二三十个,3号床的男人总是照单全收。

有了这项收入,1号床的餐桌渐渐丰盛起来,中午时男孩会为母亲买上一个肉菜,几个应季的水果,晚上再加上一袋鲜奶。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多月,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3号床的男人吃蝉蛹上了瘾,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在帮着挖,他按每个2毛钱从小朋友手里收来,卖给男人。

我惊讶于男孩的聪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

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水果、罐头之类的东西留给1号床,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接受了。

从医院出来,刚走了几步,远远看到3号床的男人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子,径直走进路旁的灌木丛中。

及至走近,我才发现,他倒掉的竟是蝉蛹!男人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得太多。


“那你还买?”我疑惑地瞅着男人。

“嘿嘿……”男人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腼腆,“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

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


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接济着1号床的病友。

那一刻,我简直不敢相信,在这个男人粗糙容颜的背后,竟有一颗如此细腻而温软的心。

(选自《意林》2008年第6期)1.从前三段看,我讨厌3号床那个男人的原因有哪些?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2.除了3号床的男人,文中还写到了“我”的人性的美好,写这有什么作用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