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肃的生平事迹

合集下载

鲁肃的五个主要故事

鲁肃的五个主要故事

鲁肃的五个主要故事一、鲁肃与孔明公元208年,吴国大将鲁肃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成功说服了孙权招揽有才华的诸葛亮。

鲁肃主动前往蜀国,与孔明交流思想,建立起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和信任。

在鲁肃的劝说下,孔明撰写了《出使表》向孙权申请联盟,提出对抗曹操的战略。

这份表状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诗篇之一,展现出了孔明卓越的才华和鲁肃的智谋。

鲁肃在孔明的协助下,成功促成了孙刘联盟,实现了广泛的战略合作和资源共享。

这个故事展示了鲁肃善于外交斡旋的才能和深远的战略思维,也彰显了他与孔明之间的默契与信任。

二、鲁肃与周瑜公元208年,周瑜担任东吴武将,但他却对鲁肃持有怀疑和排斥的态度。

鲁肃意识到周瑜的才华和潜力,决定展开一场巧妙的策略来获得他的支持。

鲁肃首先亲自赴荆州拜访刘备,与其交流并获得信任。

随后,他设计了一次演武会,邀请周瑜参加并表演水战技巧。

鲁肃精心安排了战局,以示周瑜所向披靡的指挥能力和勇猛的军事才能。

周瑜被鲁肃的计策所折服,对他改观并亲自来拜访。

从此,鲁肃与周瑜合作默契,共同谋划对抗曹操的战略。

这个故事展示了鲁肃卓越的智谋和沟通能力,他通过一系列巧妙的计策,赢得了对周瑜的认可和尊重,实现了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

三、鲁肃与曹操公元208年,曹操占据北方,威胁着东吴的安全。

鲁肃主动前往曹营,与曹操进行战略博弈,并试图化解敌对关系。

在与曹操的交谈中,鲁肃展现出温文尔雅、博识多才的一面。

他游刃有余地应对曹操的提问,并向曹操详细解读了《左传》,从而赢得了曹操对他的赏识。

鲁肃巧妙运用外交手段,成功地与曹操保持了友好的关系。

他与曹操之间的往来,使得两国之间摩擦的程度得到了大幅缓解。

这个故事体现了鲁肃非凡的智慧和能力,他巧妙地运用外交手段,在曹操面前令人刮目相看。

四、鲁肃的忠诚之举公元208年,鲁肃病重,临终前与孙权告别。

鲁肃向孙权提出了三条忠告,以表达他对孙权及东吴的忠诚。

首先,鲁肃希望孙权能够依靠诸葛亮的智谋,坚持抵抗曹操,保护东吴的利益。

鲁肃简介

鲁肃简介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

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

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官至横江将军。

鲁肃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

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所以,在当地颇有名,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特任命他为东城长。

鲁肃辞不受命。

周瑜任居巢(今安徽桐城)长,曾请鲁肃资助军粮。

鲁肃慷慨地指给他一个装有三万斛粮食的大粮仓。

周瑜感激不已,遂结为知己。

公元200年,鲁肃在周瑜的引荐下归附孙权。

孙权非常器重鲁肃,与他“合榻对饮”,议论时事。

鲁肃劝孙权“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

(《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孙权很佩服他的才能。

公元208年赤壁大战时,鲁肃为赞军校尉。

他首先向孙权提出了联刘拒曹的战略方针,并出使刘备处,以促成孙刘联盟。

公元210年,周瑜病逝,鲁肃被任命为奋武校尉,领周瑜军,驻扎在江陵。

后来,转屯陆口,被授予汉昌太守、偏将军。

次华(214年),转横江将军。

公元215年,驻兵益阳(今湖南益阳市)。

公元217年,鲁肃病逝。

鲁肃 - 相识周瑜鲁肃生于汉灵帝建宁五年(172年)。

由于祖辈无人出仕为官,鲁肃的家庭虽然资财丰足,但并不属于士族阶层,只是那种在地方上有些势力的豪族。

在他降生不久,父亲去世了。

鲁肃靠祖母抚养长大,这样的生活经历培养了他的自治能力。

青少年时期的鲁肃,心怀开阔,善于思考,具备一定的政治眼光。

早在董卓之乱前,鲁肃就看到东汉帝国内部蕴藏着严重的危机,预感天下将要大乱。

为了在变动中能够有所作为,鲁肃努力习武,他的剑法和骑术都很出色。

他不再花精力去治理家业,却把许多土地卖掉,用这些钱财赈济宗族乡亲和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逐渐地,鲁肃在家乡有了较大的威望和号召力。

他召募不少青壮年作为部曲家兵,并常常以射猎的名义,到离东城不远的南山讲武习兵,训练他们的战斗能力。

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年),占据扬州地区(今长江下游和淮河之间)的袁术为加强对自己辖区的控制,极力收买地方势力。

三国时期著名的杰出政治家鲁肃

三国时期著名的杰出政治家鲁肃

三国时期著名的杰出政治家鲁肃 鲁肃(172-217),字⼦敬,汉族,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东汉末年东吴的著名军事统帅。

他曾为孙权提出⿍⾜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于周瑜死后代替周瑜领兵,守陆⼝。

此后鲁肃为索取荆州⽽邀荆州守将关⽻相见,然⽽却⽆功⽽返。

建安⼆⼗⼆年(217),鲁肃去世,年仅46岁,孙权亲⾃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也为其发哀。

⼩编在这⾥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三国时期江东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鲁肃 鲁肃早年袁术闻其名,请为东城长,鲁肃看袁术定不能成就霸业,便经周瑜的推荐,成为孙权的参谋,很早就为孙权谋划了成就帝业的战略计划,深受孙权器重。

⾚壁战前,鲁肃在联合刘备、劝说孙权抗曹等⽅⾯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并在之后协助周瑜取得⾚壁之战的胜利。

⾚壁战后,鲁肃从⼤局考虑,⼜劝说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继续巩固孙刘联盟。

周瑜去世后,鲁肃接任他的位置,负责处理荆州事务。

史籍记载 《三国志·吴书·鲁肃传》及裴松之注 鲁肃字⼦敬,临淮东城⼈也。

⽣⽽失⽗,与祖母居。

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尔时天下已乱,肃不治家事,⼤散财货,摽卖⽥地,以赈穷弊结⼠为务,甚得乡⾢欢⼼。

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故过候肃,并求资粮。

肃家有两囷⽶,各三千斛。

肃乃指⼀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

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

袁术闻其名,就署东城长。

肃见术⽆纲纪,不⾜与⽴事,乃携⽼弱将轻侠少年百余⼈,南到居巢就瑜。

瑜之东渡,因与同⾏,①留家曲阿。

会祖母亡,还葬东城。

①《吴书》⽈:肃体貌魁奇,少有壮节,好为奇计。

天下将乱,乃学击剑骑射,招聚少年,给其⾐⾷,往来南⼭中射猎,阴相部勒,讲武习兵。

⽗⽼咸⽈:“鲁⽒世衰,乃⽣此狂⼉!”后雄杰并起,中州扰乱,肃乃命其属⽈:“中国失纲,寇贼横暴,淮、泗间⾮遗种之地,吾闻江东沃野万⾥,民富兵强,可以避害,宁肯相随俱⾄乐⼟,以观时变乎?”其属皆从命。

乃使细弱在前,强壮在后,男⼥三百馀⼈⾏。

鲁肃主要事迹

鲁肃主要事迹

鲁肃主要事迹鲁肃(1436-1490),字元璋,汉族,宋朝开国将领,为明代南宋天王刘裕之子,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也是明朝五大勋臣之一。

他在明朝的建立及维护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当时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

鲁肃是明朝的创始人朱元璧的曾孙,朱元璧曾经在南宋担任陆都护府,为陆抗将军,其子朱泚曾经在南宋任护军将军,鲁肃就是朱泚的孙子。

成年后,鲁肃加入朱元璧的“反贼大军”,并参加了多次反贼之战,总体上取得了较好成绩,让贼寇们惊恐不已,他也因此得到了朱元璧的赞誉,成为其最信任的将领之一。

1453年,鲁肃受命率兵前往湖北,率领一万士兵与蒙古军队作战,屡屡取胜,最终击退蒙古军队,拯救了湖北山西被蒙古军队侵害的民众,使蒙古军队受到了沉重打击,他也因此得到了明朝皇帝朱允炆的赞誉,并被授予“奇勋将军”的称号,成为明朝的一名大将。

1456年,明朝皇帝朱允炆正式登基,鲁肃被任命为太傅,担任朱允炆的外交事务,负责正式宣布朱允炆的登基,以及外交事务的处理。

在鲁肃的帮助下,明朝正式建立,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朝代,他也是明朝建立的最重要的功臣之一。

他还为明朝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帮助明朝发展了国家实力,增强了国家的国力。

另外,他还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到处兴建军营,增强国家统治能力,改善军队装备,推行改革,增强军队实力,帮助明朝应付内外兼并的威胁,确保了明朝的稳定。

此外,鲁肃还关心文学修养,他曾经编撰《文学报》,发表诗文,用文字向贵族、武将和士卒们表达他对他们的尊重和欣赏,鼓励他们为国家效力,使他们更加勇于斗争,为明朝建设贡献力量。

1490年,鲁肃去世,留下了他为明朝建设所作出的贡献,他也成为当时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之一。

鲁肃的故事

鲁肃的故事

鲁肃大智若愚,沉稳冷静,虑事周到,目光远大,懂得避嫌,有识人之明,是三国时期很厉害的战略家1.草船借箭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

”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

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

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

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教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树在船的两舷。

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

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

”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

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

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

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却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

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

”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清晨,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

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

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

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

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

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贸然出战。

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

东汉末年战略家鲁肃生平简介

东汉末年战略家鲁肃生平简介

东汉末年战略家鲁肃生平简介东汉末年战略家鲁肃生平简介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人,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军事战略家、政治家和外交家。

他不但治军有方,名闻遐迩而且虑深思远见解超人。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东汉末年战略家鲁肃生平简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鲁肃生平简介鲁肃,字子敬,生于公元172年,卒于公元217年,今天安徽定远人,出生在一个士族家庭,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战略家和外交家,可以说是鲁肃提出并且积极的实践了东汉末年的孙刘联盟,是在鲁肃的有生之年,一直都在积极的谨慎的维护着孙刘联盟,鲁肃死后,孙刘联盟很快破裂,曹操一方很快就将孙刘两家各个击破。

鲁肃年幼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鲁肃是由祖母抚养长大,鲁肃身材高大魁梧,性情非常豪爽,喜欢骑射,也喜欢读书,正是因为这样所以鲁肃能够成长为一代名将和战略家,鲁肃看到朝廷昏庸,群雄蜂起,经常召集乡中的子弟进行训练,并且仗义疏财,在乡中具有不错的威望。

在周瑜做居巢长的时候曾经想鲁肃借粮,鲁肃非常豪爽的将自己的三千斛粮食借给了周瑜,自此周瑜与鲁肃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公元197年,鲁肃在周瑜的劝说下率领部属投奔了孙权,并且提出了孙刘联盟共抗曹操,三足鼎立的战略构想,因此也得到了孙权的赏识。

曹操率军南下,周瑜与鲁肃积极主站,孙权在鲁肃的劝说下,开始了与曹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可以说是在孙权与鲁肃的领导下进行的。

赤壁之战之后,鲁肃被任命为赞军校尉,周瑜去世后,推荐了鲁肃代替自己的职务,后来鲁肃领军四千,但是因为其治军有方,很快队伍就发展到了一万多。

当初是鲁肃建议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与刘备共同抗曹的,后来刘备攻占了益州,孙权想要要回荆州,在索要未果的情况下,派吕蒙攻打荆州,于是双方剑拔弩张,鲁肃从积极的维护孙刘联盟,于是在鲁肃与关羽举行了会晤,后来双方将荆州一分两半各占一半。

公元217年,鲁肃去世,时年46岁,鲁肃去世后不久,孙权就再次派军与曹操一起攻打荆州,关羽被孙权杀死,于是孙刘联盟彻底崩塌。

三国演义鲁肃的故事

三国演义鲁肃的故事

三国演义鲁肃的故事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鲁肃,是一个智勇双全的谋士。

他在孙权
手下,以其出色的才能和忠诚的品德,成为了孙权的得力助手。


三国演义中,鲁肃的故事也是颇具传奇色彩的。

鲁肃年轻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他聪明睿智,善于谋略,深
得孙权的信任。

在孙权登基后,鲁肃更是为吴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参与了吴国对抗曹魏的多次战役,都以出色的表现和精湛的谋略,为吴国赢得了胜利。

在《三国演义》中,鲁肃的故事也是屡见不鲜。

他曾在赤壁之
战中,提出了火烧连营的计策,为孙权取得了重大胜利。

他还曾在
夷陵之战中,以智取了刘备的荆州,为吴国扩张了疆土。

鲁肃的智
谋和勇气,为吴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除了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鲁肃在内政上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
人物。

他提出了许多有利于吴国发展的政策,为吴国的繁荣稳定做
出了巨大贡献。

他善于倾听民意,善于调解纠纷,深受百姓的爱戴。

然而,鲁肃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三国演义》中,也
描写了他与周瑜的矛盾。

周瑜曾因为鲁肃的计谋而感到嫉妒,两人
曾有过一段不愉快的合作经历。

但最终,鲁肃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出
色的才能,赢得了孙权的信任和赞赏,成为了吴国的重要谋士。

鲁肃的故事,是三国演义中一个令人敬佩的英雄形象。

他的智
谋和勇气,为吴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也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在今天,我们也可以从鲁肃的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奋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三国名将鲁肃

三国名将鲁肃

三国名将鲁肃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鲁肃是以一个老实人的形象出现,孙权继位后为周瑜推荐,仕于孙权,为孙权谋划战略,深受器重。

下面是有三国名将鲁肃资料,欢迎参阅。

三国名将鲁肃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

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

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

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

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

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

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建安二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

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

三国名将鲁肃的故事建安十三年(208年),基本削平北方的曹操,企图乘胜南进,一鼓作气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

这年七月,曹操带领着号称八十万的大军星夜兼道进攻刘表。

八月,曹军尚未到达荆州,刘表突然病死。

消息传到江东,鲁肃立即向孙权要求以吊丧的名义出使荆州,目的是联络寄寓在荆州的刘备,合力破曹。

鲁肃认为,荆州地处长江中游,与江东接壤。

这里沃野千里,物产丰富;外带江汉,内阻山陵,形势险峻,易守难攻,不但是富庶的鱼米之乡,也是兵家必争的南北要冲。

占据荆州意味着抓着了夺取天下的关键。

鲁肃分析说,刘表死后两个儿子互相争夺,荆州政权内部出现严重分裂,刘备实际已成为这一地区唯一的政治代表。

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合作得好,就联合他们共抗曹操;如果他们之间的矛盾不易调和,再另作打算。

曹操大兵压境,现在说服刘备及争取刘表的部属比较容易成功。

但若不迅速赶到荆州,延误了时间,就会被曹操占先一步。

孙权同意这个建议,立即派他出使荆州。

当鲁肃到达夏口(今湖北汉口)的时候,曹操大军已攻到荆州地界。

鲁肃听到消息后,星夜兼道,加快速度,准备抢到曹操的前头。

但是还是迟了,接替刘表在襄阳(今湖北襄樊)担任荆州牧的刘琮已经投降曹操,而这时鲁肃才刚刚赶到南郡(今湖北江陵)。

鲁肃的主要事迹

鲁肃的主要事迹

鲁肃的主要事迹
鲁肃是三国时期东吴的一位杰出将领和谋士,在东吴历史上留下了许多重要的事迹。

以下是鲁肃的主要事迹:
1. 建议孙权接受刘备的联盟请求。

在孙权和刘备初次会面时,鲁肃认为与刘备联盟可以对抗曹操,从而建议孙权答应刘备的联盟请求。

最终,孙刘联盟成立,共同对抗曹操。

2. 策划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东吴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场战役,鲁肃是策划此战的主要谋士之一。

他提出了火攻的计策,最终使得曹操的大军在江上惨败。

3. 推荐周瑜为东吴大都督。

鲁肃对于周瑜的能力十分赞赏,因此在孙权需要选举大都督时,他向孙权推荐周瑜。

周瑜在东吴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将领和政治家。

4. 参与平定叛乱。

在东吴内部发生叛乱时,鲁肃一直支持孙权,积极参与平定叛乱的行动。

他提出了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最终使得叛乱被平定。

5. 提出向西方开拓的战略。

鲁肃认为东吴应该向西方开拓,建立更多的领土和实力。

他提出了许多关于向西方开拓的建议和战略,最终使得东吴的势力范围得以扩大。

总之,鲁肃是东吴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将领和谋士,他在许多历史事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于东吴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鲁肃:忠诚之臣

鲁肃:忠诚之臣

鲁肃:忠诚之臣公元二世纪末,中国历史上著名英雄人物之一鲁肃,作为刘备的重要谋士和忠诚之臣,在三国时期以其智谋和忠心耿耿的品质,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本文将以鲁肃为主题,探讨他所展现出的忠诚和智慧,以及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鲁肃的背景和早期经历鲁肃,字子敬,东汉末年江东吴郡人,出身于一个世家之家。

早年,他以才智过人,才情出众而闻名。

曹操占据北方,刘备希望对付他,便请求鲁肃加入自己的势力。

鲁肃为了家族的利益和国家的未来,毅然选择成为刘备的重要谋士。

二、鲁肃的忠诚和智慧1. 忠诚:作为刘备的重要谋士,鲁肃对刘备忠诚耿耿。

他始终如一地支持刘备并努力为他谋划发展江东的策略。

即便在面对吴国上层对刘备的不信任时,鲁肃坚持主张,力劝孙权接受刘备的联盟请求,最终使得两国能够通力合作,共同对抗曹操。

2. 智慧:鲁肃聪明智慧,善于制定战略计划。

他在刘备进军南方时,帮助刘备巩固江东,稳定局势,为后来的三国鼎立打下了基础。

他还提议刘备娶孙夫人,并帮助刘备与孙权达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刘备在江东立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鲁肃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1. 忠诚的典范:鲁肃的忠诚被后来的人们所推崇。

他不计较个人利益,全心全意为国家和主公着想。

他的忠诚精神成为中国历史上忠诚臣子的典范,影响了后世。

2. 策略智慧的传承:鲁肃的智慧和谋略成为后来人们学习的对象。

他的战略眼光和智慧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后来的谋士们都会引用鲁肃的策略和智慧,作为自己谋略计划的参考。

总结:鲁肃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备受赞誉的谋士,他的忠诚和智慧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他的忠诚不仅体现在忠于主公,更是忠于国家和民族。

他的智慧和谋略为刘备在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其有机会与曹操对抗,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鲁肃的事迹告诉我们,忠诚、智慧和勇气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要素,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发扬鲁肃精神。

三国时期的名将鲁肃

三国时期的名将鲁肃

三国时期的名将鲁肃鲁肃,字子敬,青州下邳(今江苏丰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是三国时期名将之一。

他以谋略高超、精明能干而著称,被誉为“江表之虎臣”。

鲁肃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小饱读诗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才情出众。

他年少时就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被当地官员赏识并推荐给吴国大将孙权。

孙权对他的才智非常欣赏,任命他为幕宾参谋,成为孙权身边的重要谋士。

在鲁肃的建议下,吴国与刘备联盟,共同抵抗曹魏的侵略。

鲁肃主持与刘备的七次援助会谈,成功地确立了吴国与蜀国的联盟关系,开辟了抗击曹魏的新局面。

他曾经向刘备明确表示,只要能够共同抗曹,他愿意给刘备“左臂为证”。

这样的表态展现了他的忠诚和坚定的信念。

在战争中,鲁肃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军事行动,他运筹帷幄,出谋划策,为吴国取得了多次重大的胜利。

他深谙计谋之道,懂得善于运用兵法,并以此赢得了敌人的敬畏。

他尤其擅长水战,曾经率领吴军多次击败曹军,包括知名的赤壁之战,在军事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除了在军事上的卓越表现,鲁肃还在政治和内政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是创办吴国的明君孙权最得力的助手之一,经常在他统治下,处理国家事务,疏通内外交流。

他还注重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积极推行农业改革,提倡商贸发展,为吴国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鲁肃是一个明智、有远见的统帅,他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他主张稳定与变革相结合,善于处理复杂的局势,并以其独特的眼光在关键时刻提出意见和建议。

他的智慧和决断力为他赢得了众多战胜敌对势力的胜利,使吴国在动荡的时期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

然而,鲁肃才華出眾的背後也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辛酸和矛盾。

他曾经多次向孙权进言,希望他能够和刘备保持距离,并对刘备的野心保持警惕。

但是,由于孙权对刘备有着深厚的感情和信任,他的建议并未被完全采纳。

这对于鲁肃来说无疑是一种失望和挫折,但他依然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为吴国的利益着想。

不幸的是,鲁肃在他才52岁时逝世,为吴国的统一与繁荣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关于鲁肃的生平事迹

关于鲁肃的生平事迹

关于鲁肃的生平事迹鲁肃是东汉末年的战略家、外交家。

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

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

他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

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鲁肃生平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鲁肃人物简介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省定远县永康)人。

东汉建宁五年(172 年)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

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

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

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

当时,舒人周瑜为居巢(今巢湖)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3000 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

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建安二年(197年),鲁肃率领部属百余人随周瑜到江南投奔孙权。

孙权甚喜,请教天下大计。

鲁肃说:“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唯有鼎立江东,以观天下。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20 万大军南下。

孙权部下多惧曹军势力,是降是和,大家意见纷纷,莫衷一是;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

鲁肃私下劝孙权说:“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投降曹操,仍可谋得一官半职,你若投降可就没有安身之地了。

”孙权醒悟,决心抗曹。

接着鲁肃与周瑜又建议孙权联合刘备,共抗曹操。

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赤壁大战后,鲁肃被任命为赞军校尉。

周瑜逝世后,孙权采纳周瑜生前建议,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4000 人,因鲁肃治军有方,军队很快发展到万余人。

孙权根据当时政治军事形势需要,又任命鲁肃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鲁肃随从孙权破皖城后,又被授为横江将军。

鲁肃是继周瑜之后吴国最重要的名臣名将,建安二十二年去世,年仅46 岁。

鲁肃人物生平1.出身富豪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横征暴敛,豪族大地主疯狂兼并土地,农民大量逃亡,成为流民。

在这民不聊生的情况下,中平元年(184年)爆发了黄巾起义,东汉王朝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鲁肃简公二事文言文

鲁肃简公二事文言文

鲁肃简公二事文言文摘要:一、鲁肃简介二、鲁肃简公二事1.第一件事:鲁肃在周瑜去世后,力主降魏,被孙权采纳2.第二件事:鲁肃在任临湘候时,提倡节俭,深得人心三、鲁肃简公二事的启示正文:鲁肃,字子敬,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孙吴政权的重要人物。

他不仅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才能,还在政治上有独特的见解。

本文将讲述鲁肃简公二事,以期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所启示。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鲁肃的背景。

鲁肃原是袁绍的部下,后投奔孙坚,成为孙坚的谋士。

在孙坚去世后,他继续辅佐孙策、孙权,为孙吴政权立下了赫赫战功。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鲁肃简公二事。

第一件事:鲁肃在周瑜去世后,力主降魏,被孙权采纳。

当时,周瑜去世,鲁肃作为东吴的重要人物,认为应该借助魏国的力量对抗刘备,以稳定孙吴政权。

虽然这一主张在当时受到了很多争议,但孙权最终采纳了鲁肃的建议,与魏国结盟,成功地阻止了刘备的进攻。

第二件事:鲁肃在任临湘候时,提倡节俭,深得人心。

鲁肃在任临湘候期间,提倡节俭,反对奢华。

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要求家人和属下效仿。

由于他以身作则,使得临湘地区的百姓也受到了节俭的影响,生活逐渐富裕。

通过鲁肃简公二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1.在处理国家大事时,要有远见卓识。

鲁肃在周瑜去世后,力主降魏,显示了他对时局的深刻理解。

我们在面对问题时,也要全面分析,做出明智的决策。

2.在日常生活中,要提倡节俭。

鲁肃在任临湘候时,提倡节俭,使得当地百姓生活富裕。

我们应该学习鲁肃,培养节约的美德,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鲁肃简公二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三国演义鲁肃的故事

三国演义鲁肃的故事

三国演义鲁肃的故事鲁肃,字子敬,东吴名将。

他是孙权手下的重要谋士和将领,也是三国时期备受尊敬的人物之一。

鲁肃以其聪明才智和忠诚勇敢而闻名于世,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风雨,但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责任。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三国演义中关于鲁肃的一些故事吧。

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最为人称道的就是他在赤壁之战中的表现。

当时,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孙权和刘备联合起来对抗曹操。

鲁肃在孙权的命令下,率领东吴水军协助刘备,最终在赤壁之战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鲁肃在战场上展现出了非凡的智谋和勇气,为东吴立下了赫赫战功,也为自己赢得了无数的赞誉。

除了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鲁肃在平时的谋略和智慧也是备受赞赏的。

在孙权统治下,鲁肃曾多次提出宝贵的建议,为东吴的政治和军事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他善于分析形势,善于把握时机,为东吴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鲁肃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

在三国演义中,他也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

在孙权逝世后,他曾与孙权的儿子孙登发生了矛盾,最终被孙登所害。

这段经历让人感叹鲁肃的忠诚和无私,也让人为他的悲剧命运感到惋惜。

鲁肃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一生可能会经历许多风雨,但只要心怀信念,坚持原则,就能在逆境中展现出非凡的力量。

鲁肃以其智慧和勇气,为东吴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总的来说,鲁肃是三国时期一个备受尊敬的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挑战,但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责任。

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和在平时的谋略智慧都让人敬佩,他的故事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和感悟。

让我们铭记这位伟大的将领,学习他的精神,为我们的人生之路注入更多的力量和勇气。

鲁肃的八个经典故事

鲁肃的八个经典故事

鲁肃的八个经典故事鲁肃是三国时期东吴著名的谋士和将领,其聪明才智和高尚的品德深受后世赞誉。

下面是关于鲁肃的八个经典故事,展示了他的智慧和胆识。

1. 《鲁肃拒绝与曹操谈判》:当曹操派使者前来向鲁肃提出和平谈判时,鲁肃毫不动摇地拒绝了他的提议。

他认为,曹操是个专横残暴的统治者,不值得与之谈判。

他相信自己的国家应该依靠智谋和勇气来对抗曹操的侵略。

2. 《鲁肃劝吴国丞相周瑜不要与刘备结盟》:曹操围攻东吴的时候,刘备前来求援。

鲁肃认为刘备并不可靠,他不愿意与刘备结盟。

他坚持认为,东吴应该保持独立,并利用曹操和刘备之间的矛盾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他的劝告得到了周瑜的认同,最终东吴成功击退了曹操的进攻。

3. 《鲁肃劝吴国主孙权称帝》:在周瑜去世后,鲁肃劝说孙权尽快称帝,以巩固东吴的地位并向外界展示实力。

鲁肃认为,称帝可以加强吴国的国内团结,并在对外交往中树立东吴的威信。

孙权接受了鲁肃的建议,最终建立了吴国。

4. 《鲁肃设伏击迎战刘备》:刘备曾多次试图攻打东吴,鲁肃想出了一个计策。

他在争取时间的同时,派遣伏兵设下埋伏,成功地在江边击溃了刘备的进攻。

这一计策不仅保护了东吴,也给刘备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5. 《鲁肃在赤壁之战中的贡献》:在赤壁之战中,鲁肃在周瑜的带领下,利用了风势和船队的优势,成功地击败了曹操的大军。

鲁肃的智慧和勇气为东吴赢得了一次重要的胜利,也改变了整个三国格局。

6. 《鲁肃与孙权的忠诚友谊》:鲁肃与孙权建立了一段深厚的友谊。

他们互相信任,密切合作,为东吴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鲁肃对孙权忠诚无私,孙权也深信鲁肃的智慧和能力。

7. 《鲁肃智降大都督》:在和刘备结盟之后,鲁肃被刘备任命为大都督。

然而,他发现刘备的统治态度越来越霸道。

为了保护东吴的利益,鲁肃决定投降曹操,以换取曹操对东吴的支持和重用。

8. 《鲁肃临终前的教诲》:鲁肃临终前,对孙权说:“国家的利益应该放在个人的利益之上。

作为君主,你必须明智而公正地统治,以保护人民的利益。

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人物鲁肃

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人物鲁肃
原著故事
【桃园三结义】最初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述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对天盟誓,结义为兄弟的故事。
离涿州市不远处,有个村庄叫忠义店。这个村过去不叫这个名字,而叫“张飞店”,据说这是张飞的老家。张飞是卖肉的出身,他平时除了卖肉,就是习武练功。他不仅勇猛过人,而且武艺高强。平时他把猪肉放在门前的一眼井里,井口上压着一块千斤重石。因为没人搬动石头,所以肉也丢不了。他自以为自己力气最大,就在井旁石上写上两行字:搬动石头者,白割肉一刀。一天,一位红脸膛、长胡须、细眼浓眉的大汉,来到这里贩卖绿豆,这人就是关羽。关羽路过张飞门口,看了石头上的两行字,微微一笑,走到井旁。只见他两膀一叫劲,“嘿”地一声,搬开了大石头。
中华传统名著故事赏析
原著故事
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
吴国鲁肃人物简介
吴国鲁肃人物简介
吴国鲁肃人物形象
吴国鲁肃人物形象
吴国鲁肃为人哲学
吴国鲁肃为人哲学
吴国鲁肃为人哲学
吴国鲁肃为人哲学
鲁肃生平轶事典故
版权说明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
【桃园三结义】最初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述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对天盟誓,结义为兄弟的故事。

鲁肃十五献粮的名人故事

鲁肃十五献粮的名人故事

鲁肃十五献粮的名人故事鲁肃,字子敬,出生于公元172年,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东南)人。

东吴将领。

曹操率大军南下,企图一举灭吴。

他和周瑜主战,反对投降,并积极主张联合刘备,共同抗操,备受孙权信赖,被任命为赞军校尉,协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周瑜死后,鲁肃拜奋武校尉,代周瑜领兵,后拜汉昌太守、偏将军,转横江将军等职。

鲁肃自幼父母双亡,靠祖母抚养成人。

他从小性格开朗大方,重义轻财。

他的家庭为当地富户,他除利用父亲给他留下的大量财富读书外,经常救济贫困百姓。

因此,他的年龄虽然幼小,当地百姓却很看重他。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天下大乱,汉室惊慌失措,四处派军镇压。

这些官兵打不过起义军,却借着镇压起义军之机,到处烧杀抢掠,闹得百姓不得安宁。

年仅十二岁的鲁肃挺身而出,主动组织村民练兵习武,保卫家乡,不但多次打败了盗贼的趁火打劫,连官军也不敢随意进村骚扰,由是鲁肃远近闻名。

公元187年,孙策手下大将周瑜,听说东城鲁肃有胆有识,行侠仗义,便带人前来拜访。

鲁肃闻报,急忙出迎,热情接待。

此时,周瑜也只十七岁。

他见鲁肃年龄虽然比自己小两岁,但谈论天下大事,却头头是道,很是精辟,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鲁肃见周瑜年纪不大,已成孙策手下大将,也激发了干一番大事业的决心,遂与周瑜结为知心朋友。

不久,周瑜奉命率人征粮,但民众身处战乱,日子朝不保夕,哪里还有什么余粮?没有粮食,就养不起军队,就对付不了虎视眈眈的曹操,保卫江南就成了一句空话。

周瑜万般无奈,只好来向鲁肃求助。

鲁肃笑着对他说:“此乃小事一桩,何不早言?我作为江南一卒,理应竭力相助!”说着,便带领周瑜来到家中后院,指着两个粮仓说:“这是稻米两仓,各存三千余斗,给你一仓不就行了?现在我就派人送去。

”周瑜运粮回到东吴京都,孙权异常高兴,便问怎么这么快就筹集到如此多的粮食。

周瑜说:“这些粮食,是鲁肃一人所献。

”遂将鲁肃如何少年勇武、胸怀大志的情况说了一遍,并建议请来重用。

孙权听后,高兴地说:“我也早就听说了鲁肃的名字,但只恐徒有虚名,没有在意。

鲁肃的主要事迹

鲁肃的主要事迹

鲁肃的主要事迹鲁肃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孙权麾下的著名谋士和将领,他以冷静沉着、机智灵活的才干和高尚的品德,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备受尊敬的一位名臣。

本文将以鲁肃的主要事迹为主线,对他的贡献和影响进行探讨。

一、跟随孙策公元208年,孙策发动小霸王之争,迎娶吴郡太守孙吴的女儿孙夫人后成为吴郡的实权人物。

鲁肃也随孙策参加了这一斗争,并在后来的战斗中表现出色,被任命为其中一支势力的将领。

他在孙策去世后,不忘孙氏的遗志,劝说周瑜先退后进以求稳定江东,使吴国不致一落千丈。

二、辅佐孙权孙策去世后,江东地区成为了多方势力争夺的焦点,孙权继承了江东及所统领的一部分地区。

鲁肃接下来协助孙权统一江东,并且实现了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的整合。

鲁肃有一条不变的原则:任何条件下都要保持与刘备、曹操的平等关系。

他为了维护吴国利益,与刘备四度交战,终于于214年以秭归之战击败刘备并俘虏了其将领关羽。

此时,鲁肃已成为吴国三分天下的基石之一,他通过智谋和许多创新的行动协助周瑜打败曹操,成就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三、参与镇守淮河公元219年,吴国攻破了刘备的荆州,但是曹操依旧有着对江南地区的野心。

为了防止曹操再次进攻江南,孙权派鲁肃镇守淮河,为全国大政方针的顺利落实提供保障,鲁肃在淮河地区做了大量的工作以维持区域稳定。

随着形势的发展,鲁肃在全国政治格局中的作用逐渐减小,但以永丰元年病逝而结束他的生命,逝世时仅46岁。

四、尊重和发扬鲁肃的精神在实际行动中,鲁肃不只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将领,更是被孙权和江东地区百姓视为极富智慧的谋臣。

他在历史上有着极高的声望,尤其是在一些人心中,鲁肃被视为吴兴武陵、永安第一良相,可见其卓越的才干、品德和成就。

他在三国时期的成就和精神也影响到了后来的许多人,成为了中国古代史书记载的著名历史人物之一。

总之,鲁肃不仅是吴国的重要将领和谋臣,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备受尊重的名臣。

他用一生的时间为吴国和中国的统一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事迹将永远被后人所铭记。

鲁肃主要事迹

鲁肃主要事迹

鲁肃主要事迹鲁肃,字宜均,号应天,河南淮阳人,生卒年不详,明朝末年的政治家和天下奸雄。

他以聪明睿智,才智过人而知名。

他逆贼振兴国家、打击反贼,为明朝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他多次参加军事活动,勇敢无畏,是明朝末期重要的政治家,他的事迹被覆盖在历史的长河中。

鲁肃的出生背景有这样的传说:当时的国家政治稳定,市民生活富足,但是反贼军却犯罪频频,军队不留情面。

此时,鲁肃的父母生下一个男孩,他的出现象征着和平,沉静,普通的美好生活。

时过境迁,成年后的鲁肃对反贼行为深恶痛绝,一心想要打击反贼,拯救百姓,挽救国家,他担任国家任务,打击反贼,成为朝廷必用之人,受到各界的称赞。

鲁肃曾参加了多次专打反贼的行动,次数最多的就是打击朱温的行动。

公元1574年春,朱温率兵发动反抗,鲁肃便作为明军政治总监,率军进行抵抗,他精心策划,果断采取行动,规避朱温数千人攻击,在持续了七个月的战斗中,终于打败反贼,厉行清明,成就振兴国家的壮举。

鲁肃还参加了打击徐达、打击蔡锷等行动,每次他都勇敢地投身激烈的战斗中,具体的军事行动都以鲁肃为核心,所以朝廷对他的能力非常满意。

在军事上,鲁肃的表现也十分出色,他不仅英勇无畏,而且有着出色的军事智慧,他稳定的思想和坚定的信念也让人印象深刻,一路抗敌,令明朝拥有了安定的生活环境。

鲁肃在政治上也有出色的表现,他坚持卑贱谦逊的态度,在朝廷内外都有威信,办事熟练,求实尚俭,他普及药物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主张政法平等,结束人流,禁止掠夺,增加军民联系,为明朝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鲁肃是明朝末期重要的政治家,他的事迹影响了后世政治家,他的精神被不断传承,令人敬仰。

他的出现象征着和平,沉静,普通的美好生活,传承他的主张,期待政法平等,追求安定的国家,期望万众团结,共同谱写新的史诗,抚今追昔,铭记鲁肃的功绩。

三国演义鲁肃主要事迹介绍

三国演义鲁肃主要事迹介绍

三国演义鲁肃主要事迹介绍(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三国演义鲁肃主要事迹介绍【导语】:三国演义鲁肃主要事迹鲁肃,字子敬,临淮郡东城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鲁肃的生平事迹鲁肃是东汉末年的战略家、外交家。

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

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

他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

下面是跟大家分享的鲁肃生平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鲁肃人物简介鲁肃(172年~220xx年),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省定远县永康)人。

东汉建宁五年(172 年)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

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

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

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

当时,舒人周瑜为居巢(今巢湖)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3000 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

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建安二年(197年),鲁肃率领部属百余人随周瑜到江南投奔孙权。

孙权甚喜,请教天下大计。

鲁肃说: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唯有鼎立江东,以观天下。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20 万大军南下。

孙权部下多惧曹军势力,是降是和,大家意见纷纷,莫衷一是;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

鲁肃私下劝孙权说: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投降曹操,仍可谋得一官半职,你若投降可就没有安身之地了。

孙权醒悟,决心抗曹。

接着鲁肃与周瑜又建议孙权联合刘备,共抗曹操。

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赤壁大战后,鲁肃被任命为赞军校尉。

周瑜逝世后,孙权采纳周瑜生前建议,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4000 人,因鲁肃治军有方,军队很快发展到万余人。

孙权根据当时政治军事形势需要,又任命鲁肃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鲁肃随从孙权破皖城后,又被授为横江将军。

鲁肃是继周瑜之后吴国最重要的名臣名将,建安二十二年去世,年仅46 岁。

鲁肃人物生平 1.出身富豪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横征暴敛,豪族大地主疯狂兼并土地,农民大量逃亡,成为流民。

在这民不聊生的情况下,中平元年(184年)爆发了黄巾起义,东汉王朝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东汉王朝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封建割据势力不断扩大,群雄四起,天下大乱。

此时的鲁肃不仅不治家事,相反大量施舍钱财,卖出土地,以周济穷困,结交贤者。

为此,深受乡民拥戴。

时周瑜任居巢长,闻鲁肃之名,带数百人来拜访,请他资助一些粮食。

当时,鲁肃家里有两个圆形大粮仓,每仓装有三千斛米,周瑜刚说出借粮之意,鲁肃毫不犹豫,立即手指其中一仓,赠给了他。

经此一事,周瑜确信鲁肃是与众不同的人物,主动与他相交,两人建立了如同春秋时公孙侨和季札那样牢不可破的朋友关系。

当群雄相互争夺的混战将要扩展到鲁肃家乡时,为了避害,鲁肃举家迁居东城。

当时的东城,为袁术的辖地。

袁术闻其名,请他出任东城长。

但鲁肃发现袁术部下法度废弛,不足与成大事,率百余人南迁到居巢投奔周瑜。

南迁时,他让老弱之人在前,自率敏捷强悍的青年在后。

袁术得知鲁肃迁居,急速赶来阻拦。

鲁肃排开精壮人等,张弓搭箭,对追兵说:你们都是男子汉,应该明白大势。

方今天下纷纷离乱,有功,得不到赏赐,无功,也受不到责罚,为何要逼迫我呢?说着,命人将盾牌立在地上,远远开弓射去,箭把盾牌都射穿了。

追兵一方面觉得鲁肃的话有道理,一方面估计凭自己的力量也奈何不得他,只好退回。

鲁肃顺利到达居巢。

不久,周瑜东渡长江,投奔孙策,鲁肃与他同行,把家留在了曲阿。

见到孙策后,孙策很赏识鲁肃。

后来,鲁肃的祖母去世,他回东城去办理丧事。

刘子扬是鲁肃的好友,写信给他,信中说:方今天下豪杰并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

急还迎老母,无事滞于东城。

近郑宝者,今在巢湖,拥众万余,处地肥饶,庐江间人多依就之,况吾徒乎?观其形势,又可博集,时不可失,足下速之(《三国志鲁肃传》)。

鲁肃同意了刘子扬的意见,安葬完祖母,返回曲阿,当即整顿行装,欲投奔郑宝。

正巧周瑜已经把鲁肃的母亲接到了吴郡,鲁肃去见他,把刘子扬的建议和自己的打算都对他说了。

时孙策已经去世,孙权仍住在吴郡。

周瑜劝鲁肃留下来,他说:昔马援答光武云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

今主人亲贤贵士,纳奇录异,且吾闻先哲秘论,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推步事势,当其历数,终构帝基,以协天符,是烈士攀龙附凤驰骛之秋。

吾方达此,足下不须以子扬之言介意也(《三国志鲁肃传》)。

2.投奔东吴鲁肃从其言。

周瑜马上向孙权推荐鲁肃,说他有才干,可为辅佐之臣。

并且建议孙权应该多方搜罗鲁肃这样的人才,以成就大业,不能让他们流散外地。

孙权立即约见鲁肃,与其交谈,非常高兴。

等在场宾客起身退出时,鲁肃也告辞而出。

但不一会儿,鲁肃又被孙权悄悄领了回来,合榻对饮。

孙权对鲁肃说: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

君既惠顾,何以佐之?鲁肃答: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

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

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

规模如此,亦自无嫌。

何者?北方诚多务也。

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孙权又说:今尽力方,冀以辅汉耳,此言非所及也(《三国志鲁肃传》)。

张昭认为鲁肃不够谦虚,多次非议、诋毁他,说他年少粗疏,不可重用。

孙权却对鲁肃另眼相看,非常器重。

他厚赐鲁肃,使鲁家的富有程度达到了旧时的水平。

鲁肃尽力辅佐孙权,每遇大事,他都参赞谋划,且思深虑远,有过人之明。

3.合纵抗曹建安十三年(220xx年),孙权命甘宁西攻江夏,斩太守黄祖,然后准备夺取荆州。

曹操本无暇南顾,如今见孙权攻取江夏,唯恐其攻取荆州,养成羽翼。

于是在七月份开始南征,集结大军于南阳。

同年八月,刘表病死。

鲁肃向孙权进言: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三国志鲁肃传》)。

说完,鲁肃提出代表孙权去荆州吊丧,了解情况。

孙权批准了他的请求。

鲁肃刚到夏口,闻曹操已向荆州进兵。

鲁肃日夜兼程,等他到了南郡,刘表的儿子刘琮已经献出荆州降曹,刘备准备南撤渡江。

鲁肃当机立断,去找刘备。

在当阳长阪(今湖北当阳境内),鲁肃与刘备相遇。

鲁肃说明了孙权派自己来的使命,然后和刘备共论天下形势,并问刘备准备到哪里去。

刘备说想去投奔苍梧太守吴巨。

鲁肃说吴巨是个没有作为的庸人,劝刘备不要去依靠他。

接着,详细述说孙权的情况和江东的实力,劝刘备与孙权联合,共拒曹操。

刘备听了鲁肃的分析,决定并力抗曹。

刘备率部进驻夏口(今湖北汉口),派诸葛亮随鲁肃去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

孙权得知曹操准备渡江东侵,召集众位将领商议,将领们都劝孙权降曹。

唯鲁肃不发一言。

孙权起身入厕,鲁肃跟到屋檐之下。

孙权知他要单独表述意见,就拉着他的手说:卿欲何言?鲁肃回答说:鲁肃说: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

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

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孙权听完,叹息道: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三国志鲁肃传》)。

时周瑜正在外地,鲁肃劝孙权将他召回。

周瑜归来,更坚定了孙权的抗曹决心。

孙权授权周瑜,让他主持战事,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帮助周瑜运谋划策。

终于在赤壁大败曹兵。

大战结束,鲁肃先行归来。

孙权聚集众将,大张旗鼓地迎接他。

鲁肃进殿拜见孙权,孙权起身向他示敬,并对他说: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鲁肃趋前几步,摇头说:未也。

众人闻之,无不愕然。

鲁肃就座后,才徐徐举鞭说: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

总括九州,克成帝业,更以安车软轮征肃,始当显耳(《三国志鲁肃传》)。

孙权听后,开怀大笑。

此后愈加倚重鲁肃,把他称作自己的邓禹。

赤壁战后,刘备派人谒见孙权,请求借荆州。

吕范等将领劝孙权扣留刘备,周瑜在外地,也上疏陈说此意。

唯鲁肃从全局考虑,劝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以孙刘联合,共同抗曹。

鲁肃说:您(孙权)固然神武盖世,但曹操的势力太大了。

我们刚刚占有荆州,恩德信义尚未广行于民众。

如果把荆州借给刘备,让他去安抚百姓,实是上策。

因为这样一来,曹操多了一个敌人,我们多了一个朋友。

孙权同意了鲁肃的主张。

曹操闻孙权借荆州给刘备的消息时,正在写信,震惊之下,落笔于地。

周瑜病危,写信给孙权,推荐鲁肃代替自己。

信中说:当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忧,愿至尊先虑未然,然后康乐。

今既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边境密迩,百姓未附,宜得良将以镇抚之。

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

瑜陨踣之日,所怀尽矣(《三国志鲁肃传》)。

孙权采纳了周瑜的建议,当即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接替周瑜统领部队。

周瑜私属部队四千多人,以及原来的奉邑四县,全都转归鲁肃所有。

鲁肃开始时驻守江陵,后移兵下驻陆口。

威望恩义,大行于众,部属增加万余人,被任命为汉昌太守、偏将军。

十九年(220xx年),随孙权攻破皖城,改任横江将军。

在此之前,益州牧刘璋法度纲纪颓败废弛,周瑜、甘宁等人曾劝孙权借机攻取蜀地。

孙权就此事征询刘备的意见,刘备心中有自己的打算,假意对孙权说:备与璋托为宗室,冀凭英灵,以匡汉朝。

今璋得罪左右,备独竦惧,非所敢闻,愿加宽贷。

若不获请,备当放发归于山林(《三国志鲁肃传》)。

孙权答应了刘备的请求。

然而,后来刘备却向西进军,图谋吞并刘璋,留关羽镇守荆州。

孙权明白刘备的意图后,勃然大怒,骂道:猾虏乃敢挟诈(《三国志鲁肃传》)!对刘备深为不满。

4.单刀赴会时鲁肃与关羽邻界统兵,疆土犬牙交错,多次发生摩擦。

鲁肃顾全大局,总是以友好的姿态安抚双方。

刘备平定益州,孙权请刘备归还荆州中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刘备不肯。

孙权派吕蒙率军进取,长沙、桂阳二郡望风归附,唯有零陵太守郝普坚守不降。

刘备得知,亲自引兵五万从成都赶回公安坐镇,派关羽率军三万争夺三郡。

孙权也从秣陵进驻陆口,派鲁肃率领一万人屯守益阳,和关羽对抗。

鲁肃为了大局,邀请关羽相见,提出各自将兵马布置在百步以外,只有将军们各带单刀赴会。

鲁肃做出决定后,他部下将领怕出变故,劝鲁肃不要轻蹈险地。

鲁肃毫无畏惧,他说:事到今日,应该把话说清。

刘备辜负国家,是非尚未论定。

关羽又能怎么样呢?毅然赴会。

会上,鲁肃数次指责关羽: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

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

鲁肃话音未落,荆州方面的一将说: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鲁肃当即大声喝叱,辞色严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