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地、得三兄妹的故事微课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的地得的故事》微课程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的地得的故事》微课程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的地得的故事》微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目标和目的本微课程旨在帮助小学生研究数学中的“的地得”的概念,通过引入有趣的故事情节和互动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数学研究效果。

主要目标如下:1. 帮助学生理解“的地得”的含义和用法;2.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推理的能力;3. 提升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1. 故事情节设计本课程将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来引导学生研究数学中的“的地得”的知识。

故事情节如下:故事中的小明得到了一张神奇的地图,上面显示了宝藏的位置。

小明发现地图上的标记是一些汉字中的“的地得”,他意识到这些字可能代表着宝藏所在的方位。

于是,他决定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开谜题,找到宝藏的位置。

在寻找宝藏的过程中,小明遇到了各种数学问题,并通过运用实际的数学知识和技巧进行解决。

2.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互动教学:通过让学生参与故事情节、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他们的积极参与,并加深对“的地得”的理解;-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练,让学生亲自尝试使用“的地得”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讨论与合作:鼓励学生讨论并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思考能力;-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使课程更生动有趣。

三、评估方式为了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程中的问题,并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法;2. 实际操作:通过实际操作练来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3. 综合测试:设计一套综合测试题,考察学生对“的地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课程计划安排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本课程计划安排如下:- 第一课:引入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兴趣,讲解“的地得”的含义;- 第二课:通过故事情节中的问题,进行实践操作和讨论;- 第三课:继续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运用“的地得”的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第四课: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练;- 第五课:综合测试,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的地得”的用法》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的地得”的用法》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微课教学设计方案微课名称“的、地、得”的用法广元市朝天区曾家镇小学知识点来源□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所属章节: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录制工具和方法摄像机设计思路“的”、“地”、“得”的用法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常识,但在使用中也最容易发生混淆。

因此,我这堂课先是通过举例的方式让学生弄清楚“的”、“地”、“得”短语的一般结构;接着安排了由浅入深的练习,让学生学会简单的应用;最后,编排了儿歌帮助学生记住它们的用法。

教学设计内容教学目的初步感受“的”“地”“得”的用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的”“地”“得”在用法上的区别教学过程一、讲解构成、初步感知1、师问:同学们,请看这三个字读什么?(课件出示:“的”、“地”、“得”)2、待生回答后,教师再接着讲这三个字在普通话里作结构助词的时候都读“de”,从而导入本堂课的学习主题。

3、教师通过举例的方式讲解“的、地、得”的用法(1)“的”的用法表示(什么样/谁)的(东西)一般结构:的+名词例如:可爱的小动物、美丽的校园、我的书包、他的溜溜球巧记顺口溜:“白勺的”有选择,名词前面笑呵呵。

(2)“地”的用法表示(怎么)地(做什么)一般结构:地+动词例如:慢慢地写、高兴地说、甜甜地笑、飞快地跑巧记顺口溜:“土也地”真神气,喜欢动词前边立(3)“得”的用法表示(做)得(怎么样)一般结构:得+形容词例如:跑得快、走得慢、写得好、玩得高兴巧记顺口溜:“双人得”不一般,形容词前常出现二、巧手练习、巩固提高1、相信你是最棒的(补全短语)(课件出示)清澈的()可爱的()生气地()大声地()马跑得()大雁飞得()2、这个难不倒我(课件出示)光彩夺目的(春天)(宝石)清澈见底的(小溪)(湖水)弯弯曲曲地(流淌)(爬行)和颜悦色地(说)(点点头)鲜花开得(很美)(正艳)时间过得(真快)(太慢了)3、美味加点料(课件出示)1、今天()菜很合我()胃口,所以我吃()津津有味。

最新《“的、地、得”》微课教案说课讲解

最新《“的、地、得”》微课教案说课讲解

《“的、地、得”的区分与运用》语文微课教案一、教学背景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

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道“怎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三种固定搭配。

2、掌握“的、地、得”的区别与联系。

3、运用小儿歌“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的口诀帮助正确使用“的、地、得”四、教学重难点1、知道“的、地、得”的区别。

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五、教学时间8分钟微课堂六、教学适用对象义务教育九年制内的学生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屏软件八、教学设计与过程开场白:你们好!我是来自文一街小学文一校区的语文老师金颖,以下是我的微课作品《“的、地、得”的区分与使用》(一)问题与疑惑1、重要性同学们,汉字中的“的地得”作为一级字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常用字,经测算,每100个汉字中就会出现四次。

可是,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却经常出错!你瞧!2、错误使用案例的纠正(1)使用错误:因为我地表现好,老师高兴得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地更好!疑问:这个句子哪里出问题了呢?(2)纠正错误:因为我的表现好,老师高兴地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得更好!释疑:原来正确答案应该是这样的!3、过渡质疑: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区分“的、地、得”呢?赶紧来找找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吧!(二)区别与联系1、相同之处:原来它们都是念轻声“DE”,都是结构助词,起连接作用。

2、不同之处:但是它们的搭配及用法却各不相同。

(1)怎么样的什么(2)怎样样地干什么(3)干得怎么样3、区分的方式与方法:小儿歌小结: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三)巩固操练1、练习巩固(1)形近区分静静的()河面静静地()写字欢乐的()山谷欢乐地()歌唱满意地()点头满意的()作品(2)类别区分1)跑得飞快飞快地跑2)愉快的旅行旅行得愉快3)强烈的渴望强烈地渴望(3)综合杂糅小雏鹰飞到大树的上方,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2、特殊情况质疑:假如遇到特殊情况怎么办呢?我从书包里拿出书交给她们,她们高兴得围着我跳起舞来。

《三个好朋友“的、地、得”》教案

《三个好朋友“的、地、得”》教案

三个好朋友“的、地、得”教学目标:1.掌握“的、地、得”在句子中的不同用法。

2.能够正确使用“的、地、得”并完成练习。

教学重难点:“的、地、得”在用法上的区分。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对象: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同学们大家好,我是白老师。

今天,我们来学习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三个好朋友“的、地、得”》。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学习小伙伴——可爱的咕咕鸡。

他要带我们认识三个好朋友,并完成闯关游戏。

二、学习“的、地、得”的不同用法我们先来进入第1关,一起来学习“的地得”的用法。

1.学习“的”字的用法白勺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加的加名词。

如:红色的国旗,漂亮的笔盒,清新的空气,它的铅笔,喝水的时候,外面的大雨。

2.学习“地”字的用法土也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加地加动词。

如:小声地说,急匆匆地跑,高声地喊,仔细地看,认真地写,开心地笑。

3.学习“得”字的用法双人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或者形容词加得加补充说明的词语。

如:跑得飞快,变得坚强了,洗得真干净,乐得合不拢嘴,疼得直叫,扫得很干净。

同学们学得可真认真,恭喜第一关过关成功。

三、“的、地、得”的应用1.闯关游戏接下来,我们进入第2关——帮帮咕咕鸡。

看看这些短语中该用哪个的字呢?温馨提示:同学们填字的时候可以按下暂停按钮哦,填完之后再按播放键继续。

同学们填完了,我们一起来看看答案吧。

同学们,你填对了吗?如果填对了,恭喜你过关成功,顺利进入第3关。

没有填对的同学,可以倒回来再做一遍。

2.学习“的、地、得”口诀第3关,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的地得的用法口诀。

(老师读口诀)恭喜小朋友们顺利闯过第3关。

3.谈收获4.谈收获接下来,我们进入第4关。

请小朋友们来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四、总结同学们说的真好!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个好朋友——的地得,明确了三个字在不同短语中的用法,并且通过口诀练习,让我们把他们的用法牢牢地记在了脑海中。

“的、 地、 得 ”的小故事微课教案

“的、 地、 得 ”的小故事微课教案

《“的、地、得”的小故事》微课教学设计神木市第一小学马艳霞一、课题名称“的、地、得”的小故事二、选题意图汉字中的“的、地、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频率非常高,它们的用法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个难点。

“的、地、得”在用法上究竟有什么不同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很多小学生,甚至有的学生到了初中高中学段也经常混淆不清。

故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设计并制作了这节微课,让学生在小学低中段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在校或在家当动画片反复观看微课,学生就能够清晰地区分“的、地、得”的用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

三、教学目标通过讲故事编儿歌,使学生弄懂“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并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

四、教学重、难点1、配有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和自己的活动画面与文字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的、地、得”的用法。

2、知道“的、地、得”的区别,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

五、适用对象小学语文低、中年级段。

六、教学准备1.ppt教学课件。

2.学生平时活动画面的图片。

七、微课时间:6分21秒八、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汉字王国的一座房子里住着三兄弟,他们就是大哥白勺“的”,二哥土也“地”,小弟双人“得”。

他们虽然长得不一样,可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dе”。

正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读音,很多同学在写作时,总是分不清他们,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他们究竟有什么不同。

(二)体会“的、地、得”的不同用法。

1.讲解“的“的用法。

(1)大哥白勺“的”人缘真好,他交的朋友可多了,你们看(课件出示配图短语,寻找规律。

)调皮的孩子可爱的小狗红红的太阳好看的花儿清清的河水彩色的文具盒(2)带的字的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3)编儿歌记忆:白勺“的”有选择,名词前面笑呵呵。

2、讲解“地”的用法。

(1)二哥土也“地”是一个酷爱运动的男孩子(课件出示配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他有时悠闲地散步,有时欢快地跳舞……不只是这些运动,二哥土也“地”还经常和小朋友们一起开心地看图书、跳绳、骑自行车、做早操等。

教案 (2)

教案 (2)

《“的、地、得”的故事》微课设计平川区育才小学张应芳教学目标:1.掌握“的、地、得”在用法上的不同之处。

2.能够正确使用“的、地、得”并完成练习。

教学重、难点:图画与文字结合,使学生轻松掌握“的、地、得”的用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讲一个《的地得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汉字王国的一座房子里住着三兄妹,他们分别是大姐白勺的,小弟土也地,小妹妹双人得。

虽然他们长得不一样,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读音。

因为他们相同的读音,许多同学总是把他们混淆,今天,我们就看看他们究竟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讲“的地得”的用法,怎样才能激发小学低、中年级孩子的学习兴趣呢?我分别为“的”“地”“得”赋予各自不同的角色,让原本易混的同音异形字一下子活了起来,吸引学生继续往下看。

】二、体会“的、地、得”的不同作用1.讲解“的“的作用。

大姐白勺“的”经营着一家杂货铺,杂货铺里的东西无所不有。

白勺“的”还搜集到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商品,只要你能想得到,白勺“的”的杂货铺里准能找得到,所以如果你看到各种表示物体名称的词语时,前面一定会有一个出色的杂货铺老板——白勺“的”。

【设计意图:为“的”设计的杂货铺老板身份,就是为了让孩子们把“名词后面白勺的”的概念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

“名词”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困难,于是通过一堆物品,告诉学生这些就是表示物品的名称的词,也就是名词,前面一定要有“白勺的”。

】2.讲解“地”的作用。

小弟弟土也“地”是一个喜爱运动的小男孩,他有时悠闲地散步,有时欢快地跳舞……不只是这些运动,土也地还经常和小朋友们一起开心地打羽毛球、看图书、踢足球、骑自行车、洗澡和吃冰淇淋等。

总之,在所有表示动作的词前面,你一定会发现土也“地”的影子。

【设计意图:“动词”的概念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同样不好理解,我选择了一组会动的图片让孩子们认识了一个喜欢运动的小男孩——“土也地”。

这个小男孩喜欢和朋友们一起做的事情贴近孩子们生活,帮助他们理解了“动词”的概念。

《“的、地、得”的用法》微课教学设计

《“的、地、得”的用法》微课教学设计

《“的、地、得”的用法》微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的、地、得”用法。

2.引导学生运用口诀正确使用“的、地、得”。

教学重难点:1.知道“的、地、得”的区别。

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

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个结构助词“的、地、得”的用法。

2.“的、地、得”是连接文章中词与词、字与字之间的桥梁。

所以,用对“的、地、得”,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它们的正确用法。

二、新授:1.教学“的”(1)表示:(什么样/谁)的(东西)可爱的小动物蓝色的天空美丽的校园我的书包你的铅笔他的篮球(2)加一加:的+名词。

2.教学“地”。

(1)表示:(怎么)地(做什么)认真地想开心地笑大声地歌唱专心地看慢慢地骑认真地读书(2)加一加:地+动词。

3.教学“得”。

(1)表示:(做)得(怎么样)跑得快跳得远看得清起得早飞得高好得快(2)加一加:动词(形容词)+得4.为了更牢固地掌握这些规律,下面,我教你们一个口诀,想学吗?跟我读吧!“的、地、得”用法口诀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

“白勺”的有选择,名词前面笑呵呵,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

“土也”地真神气,喜欢动词前边立,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

“双人得”不一般,动词后面“双人(得)”到,兔子兔子跑得快,清晨锻炼起得早。

默记5遍脑开窍。

5.下面我们带着口诀,一起来做两道练习吧。

句子练习:给句子填上“的、地、得”1.三只小猪正在美丽()森林里开心()玩游戏,它们玩()多有劲呀!2.机灵()猴子在宁静()湖边尽情()玩耍,它高兴()忘了回家三、总结:小朋友,学到这里,是不是对这三个“de”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呢?课后,大家还要多多练习。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再见!教学反思:汉字中的“的、地、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频率非常高,但极易出错。

本节微课,通过“故事导入引出知识点——在短语中发现并归纳出规律——学习顺口溜强化记忆——练习强化训练”这四个教学环节,层层深入,讲练结合,教学效果明显,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的、地、得的用法》语文微课教案

《的、地、得的用法》语文微课教案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练习题,如填空题、选择题、改错 题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的、地、得”用法的 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题目,与其他 同学交换练习,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通过互动练 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的、地、得”的用法,提 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THANKS
“的”用于修饰形容词
表示程度或状态,如“美丽的风景” 、“快乐的心情”。
“地”的用法解析
“地”用于修饰形容词
表示程度或状态,如“飞快地跑”、“慢慢地走”。
“地”用于修饰副词
表示程度或方式,如“非常地好”、“特别地快”。
“地”用于修饰动词
表示动作的方式或状态,如“认真地学习”、“努力地工作”。
“得”的用法解析
《的、地、得的用法》语文微 课教案
汇报人: 2023-12-27
目录
CONTENTS
• 课程导入 • “的、地、得”的用法解析 • 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 互动环节设计
01
CHAPTER
课程导入
课程目标介绍
掌握“的、地、得” 的正确用法。
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 准确性和规范性。
详细描述
在课程进行中,教师可以随机提问学生,让他们举例说明“的、地、得”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或者让学生回答 一些关于“的、地、得”用法的选择题或填空题。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对错误的 理解进行纠正。
学生小组讨论
总结词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对“的、地、得”用法的理解和经验,互相学习和帮助。
谢谢
1 2
“得”用于补充说明
表示程度或结果,如“跑得很快”、“吃得很多 ”。

《的地得的用法区别》教学设计

《的地得的用法区别》教学设计

“的、地、得”的用法区别微课教学设计——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通羊四小陈通华教学内容:“的、地、得”的用法区别教学目的:能正确区别“的、地、得”的用法,并能初步掌握这三个字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1、知道“的、地、得”的区别。

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好!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认识童话王国的三兄妹,他们就是爱穿白裙的白勺“的”公主、热爱运动的土也“地”弟弟和高大帅气的双人“得”王子。

大家想和他们做朋友吗?二、“的、地、得”分别教学。

1、教学“的”引入短语,归纳规律:通过对“的”公主房间的介绍引入短语:美丽的吊灯、大大的床、明亮的窗户、特别的沙发、鲜艳的地毯、高高的衣柜、帅气的兄弟。

介绍名词的定义,引导学生归纳出规律:的+名词。

2、教学“地”。

引入短语,归纳规律:通过“地”弟弟的朋友们各种动作的介绍引入短语:开心地玩滑板、快乐地跳舞、大声地唱歌、认真地画画、飞快地跑、慢慢地骑车。

介绍动词的定义,并引导学生归纳出规律:地+动词。

3、练习巩固:认真()思考红红()苹果清清()河水快乐()玩耍轻轻()敲门香甜()西瓜4、教学“得”。

出示词语搭配,体会搭配。

回忆动词的定义,介绍形容词的定义,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搭配总结出规律: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

三、整体复习,扩展练习。

引导学生回忆规律,并出示儿歌帮助学生记忆“的、地、得”的用法规律。

四、小结归纳: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的、地、得”三兄妹的一般用法,要真正的熟悉他们,还需要你们平时的多积累、多学习。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了,谢谢你们的听讲!【设计思路】在二年级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由于短语中助词“的、地、得”的读音相同,导致学生容易混淆这三个字的运用,熟练掌握知识比较困难。

为了便于学生对此知识点有个直观的认识,由此我确定了我的微课内容:“的、地、得”的用法区别。

怎样的教学过程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呢?我根据二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对教学过程做了如下的设计:首先在引入课题时我通过童话王国里的“的”公主、“地”弟弟、“得”王子这种拟人的手法吸引住学生注意力,并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地、得”的用法》微课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地、得”的用法》微课教学设计

《“的、地、得”的用法》微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语文三年级《“的、地、得”的用法》。

【教学目标】了解“的、地、得”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助词“的、地、得”的基本用法。

【教学重难点】1、知道“的、地、得”的区别与联系。

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总结归纳讲练结合【教学时间】6分钟【教学过程】一、巧设情境引出知识点1、同学们,在汉字大家庭里有三个可爱的兄弟(出示卡通图片),他们都能做助词,虽然长得不一样,可是读音却是一样的,你知道是那三个汉字吗?没错,是白勺“的”,土也“地”和双人“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三种“de”的用法,希望你能有所收获。

2、我们先来读一段小快板吧:“的地得、的地得,用作助词都读de.作文写话用不准,朗读往往会念错。

有趣的活动、绿的树,活动是事,树是物。

事物前面白勺‘的’,小朋友们都记着。

认真地想、快快地跑,想跑看摸是动作。

动作前面土也‘地’,位置千万不要挪。

看得清,记得准,唱得好,飞得高。

形容词前双人‘得’,会读会用要记牢。

”读了小快板我们不难发现,这三个“de”的用法是有一定规律的。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

二、举例讲解认识“的、地、得”我会认(一)首先,来认识白勺“的”:“左边白,右边勺,名词前面白勺“的”。

“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红红的太阳当空照。

”“花儿、草儿、天上、太阳”都是名词,名词前面用白勺“的”。

我会认(二)下面,我们来认一认土也“地”:“左边土,右边也,动词前面土也“地”。

“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大声地朗读不害羞,勤奋地学习要积极。

”“做操、上课、朗读、学习”是动词,动词前面用土也“地”。

我会认(三)我们再来认一认双人“得”“左边两人双人得,形容词前双人“得”。

“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

”“快、慢、早、晚”都是形容词,形容词前面用双人“得”。

《的地得的用法》语文微课PPT课件

《的地得的用法》语文微课PPT课件
汉字 10月17日
记忆小口诀



的地得 不一样 用法分别记心上
记忆小口诀

名词
白的勺
左边白 右边勺
名词跟在后面跑
记忆小口诀

土地也 动词
左边土 右边也 地字站在动词前
记忆小口诀


形容词
双人得 不一般 形容词前常出现
什么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呢?
名词:人或事物的名称
( 美丽)的 花儿 (青青 )的 小草 ( 红红)的 太阳 (可爱 )的 学生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的、地、得”的用法
教学目的 1.了解“的、地、得”的区别和用法。 2.引导学生运用口诀正确使用“的、地、得”。 教学重点难点 1. 知道“的、地、得”的区别。 2. 初步了解“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含义。 3.在实际情境中正确使用“的、地、得”。
我是爸爸妈妈的好帮手,是弟弟妹妹 的小老师。
乌黑(的)2关:正确邀请“的、地、得”
邀请函
“de”字三兄妹: 你们经常帮助汉字王国( 的 )人们,非常感谢!
我想邀请你们今天下午6点来汉字王国广场参加狂欢派 对,我们一起开心( 地 )唱歌、跳舞吧!相信我们 一定会过( 得 )很开心!
汉字 10月17日



我经常快乐地踢足球、开心地打篮球。 我喜欢大家叫我“土 也 ”地。



我喜欢评价别人,大哥长得高,二哥 足球踢得好!



de



邀请函
“de”字三兄妹: 你们经常帮助汉字王国地人们,非常感谢!我想
邀请你们今天下午6点来汉字王国广场参加狂欢派对, 我们一起开心得唱歌、跳舞吧!相信我们一定 会过的很开心!

巧辨“的、地、得”三兄弟教学设计

巧辨“的、地、得”三兄弟教学设计

巧辨“的、地、得”三兄弟武威市凉州区共和街小学王晓妍一、适用对象该“微课”资源适用于小学三—六年级学生。

二、学习内容分析汉字中的“的”、“地”、“得”的用法区别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常识,但在使用中也最容易发生混淆。

它们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是文章中连接字与字、词与词的桥梁,正确区分并使用“的”、“地”、“得”是非常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分析1.掌握“的、地、得”的使用特点及一般规律。

2.初步学会正确使用“的、地、得”。

四、教学重难点1.知道“的、地、得”的区别。

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

五、教学时间9分钟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屏软件七、教学设计与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摘录学生日记,让学生发现“的、地、得”用错了。

2、了解“的、地、得”使用频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走进句子,找找规律。

1.读儿歌,发现不同的“de”的用法。

2.总结规律。

(三)读口诀,记规律。

“的、地、得”小儿歌“的、的、得”三兄弟,读音相同字不同。

“白勺的”有选择,名词前面笑呵呵。

“土也地”真神气,喜欢动词前边立。

“双人得”不一般,形容词前常出现。

(四)闯关测试来巩固。

1.词的训练。

亲爱()伙伴安静()小院大声()说话袋鼠跳()远2.句的训练。

狐狸()四肢酸()受不了了。

整个日月潭()美景和周围()建筑,都清晰()展现在眼前。

机灵()猴子在宁静()湖边尽情()玩耍,它高兴()忘了回家。

3.段的训练。

今天,小明怀着喜悦( )心情飞快( )赶到学校,发现学校里热闹极了,五彩( )气球、可爱( )同学、喧闹( )声音把校园装扮( )异常精彩,简直成了一个欢乐( )海洋。

(五)总结。

通过上面的学习,相信小朋友们已经找到三个“de ”的使用规律了,其实,三个的的用法并不难哦,只要你牢牢记住口诀,使用时多加注意,就一定能把这三兄弟准确送回家哦!。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三兄弟“的地得”》优秀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三兄弟“的地得”》优秀教学课件
规范的学习行为; 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效的学习方法。
只要做好以上三点,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学习的强者。
加油!加油!加油!
课后研讨
感谢各位同仁的积极参与,望批 评指正,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1、您听,它唱( 得 )多好!
2、五颜六色( 的 )礼花映亮了北京( 的 )夜空, 也映亮了狂欢( 的 )人们。
3、秋天( 的 )夜晚,明亮( 的 )月光照在床前, 远离家乡( 的 )人望着那天上( 的 )月亮,不由 ( 地 )思念起故乡来。
学习方法指导
同学们,天道酬勤,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他的学习能力,学习 能力包括三个要素:
地 高兴地唱
优雅地跳
和同学们一起快乐地
捉迷藏
爬山
跳绳捉Βιβλιοθήκη 蝶地表示动作的词语

读得真响亮
画得真好看 2015
跑得真快
跳得真远 2020
长得真 漂亮
地板被 扫得真
干净

评价别人的动作过程 赞美别人

爱逛商场的大哥

热爱运动的二哥

喜欢称赞别人的小弟
练习
巨大(的)轮船 雪下(得)真大 努力(地)学习 鲜艳(的)红领巾 慢慢(地)升起 观察(得)真仔细
的 地得
助词
de
的地得
名词前面
动词前面 形容动后

有趣的玩具 漂亮的衣服 舒适的鞋子
美味的食物
各种各样 的 东西
香浓的牛奶 新鲜的水果
精美的文具 实用的手机 凉爽的空调
舒服的沙发
各种各样 的 东西
便利的自行车 明亮的台灯
洁白的云朵
蓝蓝的天空
茂盛的大树
宽阔的草地

段修锋 ——微课教案

段修锋 ——微课教案

3.教学“得”。 (1)出示短语,总结规律: 跑得快 写得好 考得好 做得对
玩得高兴 笑得开心 红得发紫 高兴得跳起来 (2)动词后面“双人”得 4.为了更牢固地掌握这些规律,下面,我教你们 一个口诀,想学吗?跟我读吧! 名词前面“白勺”的, 动词前面“土也”地, 动词后面“双人(得)”到, 默记多遍脑开窍。 三、 练习 1、 读儿歌。 2、 我会填。
同学们,学到这里,对这三个“de”是不是有了 更进一步的认识呢?课后,希望大家还要多多练习。今 片尾 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再见!
教学 反思 (自 我评 价)
汉字中的“的、地、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频 率非常高,但极易出错。本节微课,通过“谈话导入 引出知识点——在短语中发现并归纳出规律——学 习顺口溜强化记忆——练习强化训练这四个教学环 节,层层深入,讲练结合,教学效果明显,具有较强 的实用性。
目标
核心
教学 问题
了解“的、地、得”的区别和用法
核心
教学 活动
讲练结合
设计 思路
制作
录屏软件+ppt+讲解+视频编辑
方式
工具 与软 件
录屏软件、 ppt、视频处理软件、耳麦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片头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个结构助词“的、 地、得”的用法。“的、地、得”是连接文章中词与 词、字与字之间的桥梁。所以,用对“的、地、得”, 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它们的正确用 法。
明确任务
时间
正文 讲解
新授:
1.教学“的”
(1)出示短语,寻找规律:
可爱的小动物 我的书包
他的溜溜球 蓝色的天空
美丽的校园 有趣的游戏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地、得“三兄妹》优秀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地、得“三兄妹》优秀教学课件
的地 得
三兄妹
de
的得
各种颜色的 新鲜的
柔软的 美味的
会唱歌的钟表
会聊天的椅子
会和太阳打招呼的娃娃
拥着男高音
音色的小

名词
认真地
欢快地
尽情地 毫无形象地
小朋友们心地(
)。
厉害,你的羽毛球
打 得真好!
哇,你的积木 拼 得真漂亮!
这个故事让人 笑 得合不拢嘴!
你 打 得真干净! 扫
一只可爱( )小猴子买了 三个美丽( )气球。它刚 要把气球带回家,忽然,一 阵风猛烈( )刮过来,气 球被风吹( )呼呼作响。 小猴子使劲( )拉住气球。 啪!绳子断了,气球被风吹 走了,小猴子被气( )泪 流满面。它赶紧向气球追去, 可气球被风吹( )越来越 高。
这件事让她 惊讶 得 目瞪口呆!
这个房间 大 得很!
拥有所有物品的杂货店老板: 爱运动的: 喜欢评论并擅长表达的:
名词 前面白勺 动词 跟着土也 动词、形容词 后面双人
一只可爱( )小猴子买了 三个美丽( )气球。它刚 要把气球带回家,忽然,一 阵风猛烈( )刮过来,气 球被风吹( )呼呼作响。 小猴子使劲( )拉住气球。 啪!绳子断了,气球被风吹 走了,小猴子被气( )泪 流满面。它赶紧向气球追去, 可气球被风吹( )越来越 高。

的地得微课设计

的地得微课设计
师:同学们,看,这些表示食物名称的词语叫名词。白勺的就用在名词前面。如果明白了请你举几个例子吧。
白勺的短语及图片
幻灯片
1分14秒
在情境中引导发现土也地规律,并总结用法
我是二哥土也地,我也在郊游中找到了快乐。我看见老人们在悠闲地散步;……这些户外运动给我带来了快乐。
你发现我应该用在哪里了吗?对了,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叫动词。如:骑车,跳绳等等。我就用在动词前面。
土也地短语及图片
幻灯片
50秒
在问题情境中思考比较明确双人得的用法
同学们记住“的地得”的用法了吧?快来看看这里该用哪个呢?
……
师:这可怎么办呢?
应该用我!真漂亮是形容词,当你们把话说得更具体、更生动时就用我。就用我双人得
老师:同学们双人得的用法是比较特殊的,
出示“你的字写( )真漂亮!”
卡通人物逐一出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后双人得出来解决困难
三卡通人物介绍自己
幻灯片
48秒
发现规律
在情境中引导发现白勺的规律,并总结用法
我是大哥白勺的,大家还记得我吗?此次郊游,我看见了蓝蓝的天空上飘着洁白的云朵……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我的快乐。
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快乐。当妈妈给你买回新鲜的水果……快乐就来到我们身边了。
小朋友们,仔细看看,发现我应该用在哪里了吗?
环节
教学设计
解说词
画面
媒体设计
时长
创设情境导入
创设的地得三兄弟郊游的情境,引导孩子思考区别在哪里?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有三兄妹要去郊游,寻找快乐。请他们和大家打个招呼吧!
……
我们是亲密无间的好兄妹,虽然有相同的名字,但是我们的长相完全不同,用法更是不同。有很多小朋友经常把我们弄混,你有什么好办法区别我们吗?

“的、地、得”的用法 教案

“的、地、得”的用法 教案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故事、例子的形式对“的、地、得”的用法进行讲解。
2.通过判断题进行练习。
3.通过片段填空的形式进行练习。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的、地、得”的用法。
从前呀,在文字王国里住着三兄妹。他们分别是大哥白勺“的”、二哥土也“地”、小妹妹双人“得”。他们长得不一样,但有相同的名字。我们一起来叫叫他们吧!的!地!得!正是因为他们有相同的名字,人们经常把他们三兄妹弄得混淆起来。今天啊!我们就要一起来区分一下他们。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一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部编版
课题名称
11.项链
难点名称
“的、地、得”的用法难点分析从知Fra bibliotek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知识点本身内容复杂:在区别“的、地、得”的同时,学生还需要对名词、动词、形容词进行理解和使用,从而配合“的、地、得”的用法。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三个字的读音相同,在日常口语中使用时很少进行区分,但在进行书写时,三个字就容易混淆。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判断:
清清的湖水(✔)用心的思考(✖)地大声得朗读(✖)地
美丽地家乡(✖)的时光过的快(✖)得
片段:
邓爷爷来啦!他带着慈祥()微笑向我走来。我连忙敬了个队礼,说:“邓爷爷,您好!”邓爷爷高兴()点点头,紧紧()握住了我的手。看着邓爷爷和蔼可亲()样子,我紧张()心情一下子就平静了下来。
②“地”
二哥土也“地”。是个爱运动的小男孩。他喜欢开心地走、兴奋地跳但却讨厌不耐烦地等待他有许多好兄弟也和他一样喜欢运动。比如说:奋力地游、用力地踢、飞快地跑;而游、踢、跑、走、跳这些词啊,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所以也被我们称作动词。所以当出现动词的时候,前面一定会跑来土也“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模版示例1
1
授课教师姓名学科语文适用对象一、二年级学生
微课名称的、地、得三兄
妹的故事
视频长度7分钟50秒录制时间2016年4月
知识点来源语文出版社s版教材第 1_-4 册
知识点描述通过找“的”、“地”、“得”的使用规律,学会正确使用这三个词。

预备知识认识、会读这三个“的”、“地”、“得”
设计思考低年级的课本中逐渐出现了“的”、“地”、“得”,在搭配词语和写话中也会用到这三个de,为规范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特采用讲故事、找规律和训练的方法学会辨析、正确使用这三个de。

达成目标1、比较认识这三个“的”、“地”、“得”2、在短语、句子中区别使用这三个de,并找到使用方法。

3、利用三个de的使用方法并练习,学会正确使用三个de。

教学过程
内容时间
一、片头(30秒以内)
语文出版社s版教材一、二年级“的”、“地”、“得”的使用
制作:漳江小学二年级244班文雁
小朋友们,在我们搭配词语或说话写话的时候,经常会用到的、地、
得。

你知道怎样区别、使用它们吗?听了这个故事,你就会正确使用这
三个de了。

23秒
二、正文讲解(8分钟左右)
De家族有三兄妹,分别是大哥“的”,二哥“地”,小妹“得”。

大哥“的”开着一家网络超市,你想要买什么东西,大哥“的”都
会帮你提供。

他还收集了许多奇怪的东西,只要是你想得到的东西,或
者是你想去的地方,想见的人,他都能帮你实现。

二哥“地”是个篮球运动员,他爱玩爱闹爱运动。

不管什么动作,
二哥“地”都会做,不管什么运动,他都爱参加。

小妹“得”是个评论家。

她善于表达,她总爱评价、赞美别人。


别人做什么动作,参与什么运动,小妹“得”总能评价他做得怎么样。

De氏三兄妹还经常到我们的语文课本里面来玩,你们看,到处都是
他们的足迹呢!
我们发现大哥“的”后面总是跟着一些东西,包括物品、人物、地
方等,我们把这些叫做名词。

“的”后接名词。

二哥“地”后面总是跟着人的动作,只要是能做出来的动作都跟在
二哥“地”后面,我们把这些动作叫做动词。

“地”后接动词。

小妹“得”后面总是在评价、赞美别人,认为别人做得怎么样,这
些词语,我们把它们叫做形容词。

“得”后接形容词。

知道了他们三兄妹各自的工作,现在同学们会使用他们了吗?我们
来试一试吧!一定要让他们各就各位,不要张冠李戴哦!
7分10秒
三、结尾
(30秒以内)
小朋友,听了的、地、得三兄妹的故事,你会使用它们了吗?再见了!17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