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
中学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
中学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
一、自我约束,远离互联网
首先自己要充分的认识到网瘾的危害性,自觉的、有意识的靠自制力,与网络隔离三个月。
经过这三个月的时间,可以慢慢淡忘网络虚拟世界的角色,从而把自己曾沉迷虚拟世界的心驾驶到现实的轨道上来。
二、参加户外拓展活动
通过户外拓展活动训练,培养团队精神。
在户外活动游戏的互动性中,学习与他人合作、沟通、交流。
使自己走出网络社交圈,走出自我封闭。
通过户外拓展活动训练,锻炼身体、接触大自然。
在一系列的军训、踏青活动中,使自己勇敢坚强,在学习中认识并热爱大自然。
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远离城市,远离网吧的污浊空气。
三、做好人生规划,树立人生目标
写一份人生规划书,为自己的人生定位,确定自己需要优先考虑的事情。
把人生规划书贴在醒目的地方,每天提醒,激励自己,摆脱消极力量,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从而逐渐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四、与朋友、亲人多沟通交流,并且邀请他们监督自己
把平时上网的时间用在与朋友、亲人的交流上,回到正常的社交圈去。
对于自制力比较差的网瘾青少年应该邀请身边的人去提醒督促自己不要上网,在无意识中锻炼自己的自制力。
五、通过正规戒网瘾基地解脱网瘾
一所专门对青少年网瘾问题进行研究的疏导机构,我们有能力改造网瘾青少年,用科学的方法把网瘾青少年带回到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去,使他们成为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热爱生活、坚强、有自制力的人!
1。
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心理辅导案例
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心理辅导案例(时间:第3周——第10周2010.9.13——11.5)一、个案基本情况李某,男,14岁,独生子,母亲是一名公务员,父亲是个体经营者,父亲工作较忙,多数由母亲照顾孩子,家庭经济收入中上,家中有电脑。
身材高瘦,性格内向,初一时开始对flash制作感兴趣,一次偶然机会,李某向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同学不屑一顾,并大谈时下流行的网络游戏。
李某感觉自己对此知之甚少,于是便开始接触各类游戏,以证明自己的全面发展。
最初,母亲以为儿子浏览不健康网页,很恼火,后来发现只是在玩游戏,心想男孩子喜欢打电子游戏也很正常,便没有多加干涉。
时间一长,李某便沉迷网络游戏之中。
寒假期间引起父母警觉,对其进行上网控制。
开始父母管教尚有效,后来则不听父母管教,无节制上网,痴迷网络游戏(CS),无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同时,也与其母展开了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母子矛盾不断升级,上网行为也愈加严重。
经常晚上待父母睡后便偷偷爬起上网,在学校上课时注意力分散,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经常与同学讨论网络游戏的问题,给班里带来不良的风气,而且班主任发现其越来越出现焦躁、不安、郁闷、发脾气等症状。
二、评估与诊断1、心理状况的评估:上网过多,影响到正常学习和生活,如不上则坐立不安等,可判断心理异常。
2、诊断:网络成瘾。
3、诊断依据:①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在“当众丢面子、家庭施加学习压力、遭父母打骂”等项目造成的影响达到重度以上,人际关系因子(21)、学习压力(15)和其他因子(10)上得分较高。
说明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和其他因子内容给其造成的负面影响较为严重。
②应对方式量表:多采用退避、幻想、发泄等情绪取向的方式(46),问题解决和求助的应对方式相对较少(27),说明对待生活中的问题缺乏有效应对方式。
③以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量表测查,总分达到70分,属中度网络成瘾。
三、心理辅导目标的制定1、具体目标、近期目标:改善沉迷网络状态,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心理辅导案例
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心理辅导案例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对于初中生来说,过度沉迷网络可能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作为一名心理辅导老师,我曾接触过这样一个案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网络沉迷对初中生的危害,以及进行心理辅导的重要性。
学生姓名是一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原本是一个性格开朗、成绩优异的孩子。
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他的父母和老师发现他的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开始变得沉默寡言,经常迟到早退,学习成绩也急剧下降。
经过深入了解,发现他沉迷于一款网络游戏,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上面,甚至经常熬夜玩游戏。
当我第一次见到学生姓名时,他显得有些抵触和防备。
他不愿意与我交流,只是低着头,偶尔用简短的话语回答我的问题。
我意识到,要帮助他,首先需要建立起信任关系。
于是,我没有急于询问他关于网络沉迷的问题,而是从他的兴趣爱好、家庭生活等方面入手,逐渐打开了他的心扉。
在与学生姓名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之所以沉迷于网络,主要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独和压力。
他觉得在游戏中能够找到一种成就感和归属感,能够暂时逃避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此外,他的父母工作繁忙,平时与他交流的时间很少,这也让他感到缺乏关爱和支持。
针对学生姓名的情况,我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方案。
首先,我帮助他认识到网络沉迷的危害。
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和科学数据,让他明白过度沉迷网络会对他的身体、心理和未来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同时,我也引导他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让他知道网络只是一种工具,而不是生活的全部。
其次,我帮助学生姓名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我与他的父母进行了沟通,建议他们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给予他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同时,我也与学生姓名的老师进行了交流,让老师在学习上给予他更多的帮助和鼓励,帮助他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此外,我还鼓励学生姓名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如体育运动、社团活动等。
高中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
高中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辅导教师孟莹莹一、案例概述小刚,男,高一学生。
他在高一的上学期时还是一个喜欢学习、思想比较上进的好学生,但到了下学期后他就学会了上网,逐渐沉迷于网络,再也没有心思去学习了,成绩随之大滑坡,跟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没有了,上课时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经过领导老师的多次批评教育仍然不悔改。
父母知道后也非常气愤,多次打骂也没有让孩子戒掉“网瘾”,反而小刚产生了严重的叛逆心理,他依旧我行我素地到网吧里上网,有时甚至偷父母的钱去网吧上网。
二、案情分析在这个例子中,小刚的所作所为都是因为网络成瘾,整天沉溺于电脑的网络虚拟世界导致的性格改变而引起的。
(一)网瘾的主要特征1.人际交往变得狭窄:网瘾青少年比普通学生受到的家庭管教更为严厉,得到的鼓励和安慰更少,网络成瘾者期望得到老师和父母的赞扬和认可,但在现实生活中的学习生活遇到的困难却无处排解,压力随之产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严重的焦虑和烦躁,变得沉默寡言。
相反在网络社交里他们天马行空,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与现实生活中的不断受挫折相比,两者的反差必然会导致更深的沉溺网络行为。
网瘾青少年将自己的人际关系转到虚拟的网络里,而现实世界的人际关系却渐渐疏远,逃避周围的人和环境,有时甚至会产生激烈的对抗行为。
2.极强的依赖性:上网的时间和精力在网瘾青少年的生活中比重逐渐加大,进而占主导地位,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唯一指向于网络,学习动力变低,上网变成他们主要的心理需要。
当不能上网时,他们就会强烈的渴望,甚至会变得烦躁和不安,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当他们能上网后压力得到释放,心情就会出现对网络世界的亢奋。
3.意志力减弱:网瘾青少年虽然经过老师父母的教育能认识到过度上网会带来危害,但一旦脱离了网络,心里就直发痒,甚至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强制戒除,他们就会变得狂躁,最后是网瘾行为反复发作,并且表现出一次比一次更强烈的依赖倾向。
4.感情变得冷漠:网瘾的人对网友很亲近,认为相逢恨晚,相比之下对周围的人和环境就变得更冷漠,网瘾青少年在情绪低落的时候也不会向家人和老师同学倾诉压力,而是把自己的情绪收起来,反而在网络世界里发泄自己的心情。
中学生上网成瘾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精选五篇)
中学生上网成瘾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精选五篇)第一篇:中学生上网成瘾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中学生上网成瘾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开题报告中学生上网成瘾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开题报告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中学生上网成瘾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课题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确定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为:GS【2013】GHB1257。
经学校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自我整合、多力塑造的重要阶段。
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好奇心强、情绪情感丰富强烈,渴望交流,但他们缺乏社会经验,自制力较差,容易受不良诱惑的侵蚀,缺乏对社会生活是非曲直美丑的辨别能力。
如果引导不力,容易导致青少年自我行为失控。
有的青少年沉迷于虚拟网络不能自拔,日益堕落,引发走上偷窃、抢劫等严重违法犯罪后果。
当前青少年网络成瘾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作为学生网络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预防中学生网络成瘾,最终让学生能在在网海中自由地遨游而避免成瘾,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问题,也是很多家长的迫切要求。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切实搞好“帮助未成年人戒除网瘾”活动,使广大青少年树立健康、文明上网理念,弘扬先进的网络文化,为青少年创建绿色网络空间,促进青少年的成长进步。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会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目前,青少年上网成瘾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成立了专门的“网络协会”来关注青少年上网问题。
我国也成立了专门的“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来关爱上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在香港负责调查青少年上网问题的香港青少年协会督导主任莫汉辉表示,调查证明青少年上网有失衡现象,不但影响社交生活,更影响健康。
心理咨询青少年网瘾案例分析
心理咨询青少年网瘾案例分析引言: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普及,青少年网瘾问题也日益严重。
网瘾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心理咨询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具体的青少年网瘾案例,探讨心理咨询在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方面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案例描述:小明,一个15岁的初中生,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在游戏中,影响到了他的学习和社交。
他经常缺勤,成绩下滑,与同学和家人的关系日益疏远。
通过家长的发现,他们注意到小明整天沉迷在游戏中,出现情绪波动、失眠和食欲不振等问题。
家长深感担忧,决定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来解决小明的网瘾问题。
心理咨询的重要性:1. 了解背后原因:心理咨询师通过与青少年对话,了解他们沉迷网络的原因。
对于小明这样的案例,咨询师可能会发现他沉迷于网络游戏是因为孤独感、逃避现实、寻求刺激等问题,而非简单的对游戏的热爱。
通过深入了解背后的原因,咨询师能够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2. 激发内在动力:心理咨询师通过与青少年建立信任和良好的关系,激发他们内在的动力和意愿。
对于小明这样的案例,咨询师可能会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教育等方法,帮助他认识到网瘾对自身发展的负面影响,激发他主动改变的意愿。
3. 提供有效的干预策略:心理咨询师能够根据青少年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干预策略。
对于小明这样的案例,咨询师可能会使用行为替代技巧,如让他参与其他有益的活动,帮助他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同时,咨询师还可以与家长共同制定限制策略,如限制上网时间等,以帮助小明从网瘾中摆脱出来。
4. 提供心理支持和安全感:心理咨询师在治疗过程中注重为青少年提供心理支持和安全感。
对于小明这样的案例,咨询师会倾听他的内心困惑和挣扎,给予他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
通过建立积极的治疗关系,咨询师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可以倾诉和释放情感的空间,让他们感到被关心和重视。
一位网络成瘾青少年案例分析
一位网络成瘾青少年案例分析一、一般资料罗某,男,16岁,某中学初中三年级学生。
两年前父母外出工作,很少回来,他由爷爷和奶奶照顾。
他由于长期上网玩游戏精神状态不佳,身体健康状况也欠佳,学习成绩落后,与周围同学较为疏远,很少和老师同学、爷爷奶奶交流。
二、主诉及个人陈述进入初中以后跟新同学新老师打交道不是很主动,成绩又处于中间水平,经常被人忽视,父母那时候也没有怎么说明白就离开了,对他们有些不理解,与爷爷奶奶没有什么话说,经常觉得自己一个人很孤独。
偶然有一次上网开始尝试着玩游戏,觉得还很有意思的。
后来经常不去上学,玩游戏玩得很过瘾,完全忘记了时间。
不上网的时候时间过得特别慢,精神不好,特别困,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一到网上就会忘记时间,跟网上的朋友玩得很开心,不用面对那么多。
现在爸爸妈妈都知道了,奶奶也生病了,心里还是很愧疚的,想开始正常的生活,太不容易了,不知不觉就回到网络中去了。
每去一次也会自责一次,还是禁不住诱惑。
心中很是痛苦,前来求助。
三、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的情况求助者精神状态不佳,眼睛盯着一个地方,较少游离,有些焦虑,性格较为内向。
他较少受到他人的关注,又处于青少年期这一敏感、自身矛盾很多时期,加上自己的父母亲都不在身边,没有人加以引导和管束。
他迷恋网络的主要原因是他能够获得玩游戏后的成就感并且能够与网友进行交流。
爷爷奶奶和老师反映他一向都是比较听话的孩子,刚进学校的时候老师认为他是个很不错的孩子。
迷恋上网络游戏之后更少说话了,对老师的话很少能听得进去,过不了几天又会重新去玩游戏。
四、评估与诊断1、对求助者进行心理状态的评估。
(1)精神状态:无精打采;没有玩游戏的时候容易困乏;对除网络游戏以外的人和事物没有兴趣;一天没有上网玩游戏就会感到难以忍受。
(2)身体状态:无躯体异常感觉。
(3)社会功能状态:很少与现实生活中的家长、老师和同学交往,仅仅与网上的网友交流;学习成绩落后,缺乏学习动机,缺乏自控能力。
“中学生网瘾”个案分析
“中学生网瘾”个案分析案例一:重庆市区某重点中学的一个男生王X(化名),品学兼优,善良活泼,还是班干部,最近却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对同学一句话不对就举拳相向,对家长和邻居也动不动喊打,父母从其书包里还找到一把匕首,最后竟对谁都不说话。
后来,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才弄明白,他已背着父母悄悄地玩了差不多一年的暴力游戏,头脑已被暴力色情搞得混乱不堪,产生心理紊乱和障碍,已经分不清现实和游戏了,不得不退学治疗。
案例二:重庆市郊区某校的一个女生周X(化名),刚读初中,由于家离学校很远,竟在电子游戏室通宵玩游戏。
一旦父母责骂她,女儿却瞧不起他们,说:不懂生活,老土!一次其母就跟她去“懂生活”,结果被暴力游戏吓得毛骨悚然,可其女儿玩得面不改色,心不跳,看上去很享受。
这以后,这位母亲毅然把女儿转到自己家门口的一所普通学校,严加看管。
更多的老师们则认为:如果这种腐蚀孩子心灵的游戏不能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有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将会毁了下一代。
案例三:家住江北区的14岁孩子明明(化名),由于长期迷恋网络游戏,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而且经常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称兄道弟。
一天,愤怒的父亲把网线扯断了。
明明就像疯了一样,将电脑屏幕砸了个粉碎。
事后,明明还以“离家出走”“断绝亲子关系”等等,来威胁父母不得“干涉”他的爱好。
父亲为此已经病倒在床,母亲声泪俱下地在电话中说:“救救我们的孩子吧,孩子要毁了!我们这个家快完了!”但是,被父母视若巨毒农药的电脑,当初却是他们主动为明明买的!网瘾的危害为:(一)孤独感增加由于网络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人的孤独感逐渐强烈,于是,“网虫”更渴望网中人的关注,如果有人送来讯息,或发来信件,“网虫”都会十分惊喜和感激,这种孤独感驱使“网虫”每天检查好几次信箱。
如果没有信件,那种失落的打击无异于小孩子哭着嚷着却没人理会。
(二)自我迷失感加剧在网络这个神奇的世界里,到处充满了信息,“网虫”们常常感到手足无措,一不小心闯入游戏,便会“流连忘返”。
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个案辅导
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个案辅导一、案例1、个案描述小丁,男,16岁,某重点中学高一学生。
据他的母亲刘女士的叙述,小丁是以优异成绩考上现在所就读的省级重点中学的。
但是上高中以后迷上网络游戏,现在的小丁,已经完全沉溺在网络游戏的世界中无法自拔,不愿意与人交往。
现在,他的成绩非常糟糕,已经下滑到班级的倒数。
班主任找小丁谈过话,但是效果不大。
2、问题表现小丁是走读生,以前读初中时一回家就会自觉学习、写作业,但自从上高中迷上网络游戏后,他一回到家里就玩游戏,甚至会以不吃饭、不上学甚至断绝母子关系等方式来威胁母亲,最后刘女士只得妥协。
刘女士曾经把电脑锁起来,小丁就跑到外面的网吧上网。
由于担心儿子的安全,刘女士只得再次妥协。
一次,小丁因停电无法玩游戏,表现出激动、烦甚至破口大骂等行为。
此种状况,已经持续了三个多月。
现在的小丁,已经完全沉溺在网络游戏的世界中无法自拔,不愿意与人交往。
据班主任反映,小丁上课经常睡觉,做作业经常抄参考资料上的答案,成绩下降。
3、原因分析据了解,刘女士已经离婚三年,她的前夫在广东做生意,每个月定时给儿子寄来一笔不菲的生活费,却从来不过问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刘女士一直视小丁为她全部的希望。
她一直希望小丁能有一个好的前途,因此对小丁的要求十分严格。
从个案看,小丁的问题是网络游戏成瘾。
网络游戏成瘾( internet game addition),是指对网络游戏产生依赖的现象,一般是指不可抑制地、反复而长时间地玩网络游戏,并且沉迷其中,难以自拔,极度依赖网络游戏所带来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快感,并可能造成个体明显的身体、心理、社会功能受损的一种上网行为。
根据中国《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细化出网络游戏成瘾的诊断标准为:如果个人平均每天用于玩网络游戏的时间超过6小时,且符合以下症状标准超过3个月,即可诊断为网络游戏成瘾。
具体表现为:(1)对玩网络游戏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2)减少或停止玩网络游戏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
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心理辅导案例
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心理辅导案例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青少年沉迷网络。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心理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对网络的沉迷可能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对现实生活的逃避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心理辅导对初中生沉迷网络问题的解决非常重要。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探讨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心理辅导方法和效果。
小明是一个初中生,他非常喜欢上网,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网络游戏和社交媒体上。
由于他沉迷于虚拟世界,他开始饭量变小、睡眠质量下降,并且与同学和家人的交流越来越少。
小明的家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决定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
第一步是建立信任。
心理辅导师首先与小明建立了信任关系,让他感到被尊重和理解。
通过倾听小明沉迷网络背后的真正原因和动机,心理辅导师了解到小明在网络中找到了自己无法在现实生活中获取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网络游戏让小明在虚拟世界里成为了一个英雄,而社交媒体则让他得到了他人的认可和关注。
第二步是拓宽视野。
心理辅导师通过与小明分享有关网络沉迷的信息和案例,让他认识到沉迷网络的负面影响。
这些信息包括网络沉迷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与家人朋友之间交流减少的后果以及对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
通过了解这些负面影响,小明逐渐开始思考自己的行为。
第三步是探索现实活动的乐趣。
心理辅导师鼓励小明参与其他现实生活中的活动,如运动、艺术或参加社团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小明建立新的兴趣爱好,增加自信心和满足感。
同时,家人也鼓励小明积极参与家庭活动,加强亲子关系。
第四步是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心理辅导师指导小明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平衡学习和娱乐。
他帮助小明制定一个每天上网时间的限制,并监督他的行为。
逐渐地,小明学会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现实生活中。
第五步是保持长期支持。
心理辅导师和小明的家人保持与小明的定期沟通,关注他的进展和困惑。
他们给予小明积极的反馈和支持,帮助他保持对正面行为的动力和信心。
对网瘾学生的个别辅导案例
对网瘾学生的个别辅导案例一、案例概述我又一次接手新班级。
这是一群“90后”,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或憨厚朴实,或自骄自大,或我行我素……但有一个却与众不同。
他肤色较黑,不爱言语,稚气的脸上常常让人感觉冷漠,他叫卓晓豪。
入学成绩优良,但半学期后急剧退至班级末游。
整个人的精神面貌变得颓废,上课总是心不在焉,作业时而拖欠,不喜与同学交往,班上只有一同乡好友而已。
一切变化都来自于网络,来自于游戏。
他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喜欢到网吧打游戏,上初中后更是成瘾。
据他父亲说,有天夜里,听到早已熄灯睡觉的儿子房里仍有说话声,打开灯一看,儿子睁着眼睛在叫嚷着。
一问才知,他所喊的都是游戏中的人名。
网瘾已经让他神情恍惚,难怪他上课总是心不在焉,我这才明白是游戏掠夺了他的学习。
为了让他回归学业,我决定采取高压态势,当着他父亲的面给他定下一个目标,期末考试成绩务必升至中游,否则“回家反省”。
可是,我的严格要求并没有唤回这个浪子。
他上课依然走神,成绩依然低迷,网吧依然光顾,后来竟发展到无故旷课,离家出走,甚至扬言辍学。
综上所述,晓豪表现出的主要问题是自暴自弃,沉迷网络,难以自拔。
二、家庭背景晓豪的家庭是一个再婚家庭。
他的父母在他读小学四年级时就离婚了,母亲远嫁汕头,他和姐姐随父亲生活。
不久之后,父亲也再婚,并生下一男孩。
家庭的变故,尤其弟弟的问世,更使他倍感失宠。
父亲忙于生意,缺少沟通,疏于管教,父子间的感情渐淡。
他常常跑到奶奶那里吃饭,奶奶疼爱孙子,经常给他零用钱。
晓豪居无定所,晚上时而在家睡,时而在奶奶家过夜,时而到同学处借宿。
孩子的行踪缺少有效的监督,孩子的教育出现重大的漏洞。
三、心理与行为分析晓豪的行为表现来自于家庭的变故,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我分析促使他沉迷网络的原因有两个方面:1、逃避现实生活初中生本来就叛逆,思想不够成熟但行为上却总想独立,遇事容易偏激。
父母离异,本已是难以承受之痛。
面对新家庭,孩子内心不能适应,甚至有些抗拒,觉得没有温暖。
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心理辅导案例
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心理辅导案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初中生陷入了沉迷网络的困境中。
他们失去了对现实世界的掌控,影响了学习和生活。
为了帮助这些沉迷网络的学生重拾自我,学校开展了心理辅导活动,并分享了一位初中生网络沉迷的心理辅导案例。
案例:小明走出网络的阴影小明是一位初中生,他在上初中之后沉迷于网络游戏,开始逃避学习和家庭责任。
他整天沉迷于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拔。
这导致他的学习成绩下降,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也变得疏离。
初中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得知了小明的情况后,决定帮助他走出这个困境。
在与小明进行初步的沟通后,心理辅导老师采取了以下的心理辅导措施,帮助小明重新找回自我。
一、建立信任和倾听心理辅导老师在开始辅导前,首先要和小明建立互信的关系。
只有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基础,小明才会敞开心扉,与心理辅导老师进行真诚的交流。
心理辅导老师使用非指责性的语言,倾听小明内心的痛苦和困惑。
二、了解个体情况和原因通过与小明的对话和问卷调查,心理辅导老师了解到小明沉迷网络的原因。
原来,小明作为独生子女,长期以来缺乏家庭陪伴和关爱。
在学校里,他也遭受了同学的排挤和欺负。
网络游戏成为了他逃避现实和获得快乐的方式。
了解这些对小明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帮助心理辅导老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向。
三、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根据小明的情况,心理辅导老师制定了个性化的辅导计划。
首先,他在学校组织了一个班级活动,旨在增强同学之间的友情和互助精神,以减少小明受到的排挤和欺负。
其次,他和小明的家长进行了家庭教育辅导,帮助他们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并提供家庭支持。
最后,心理辅导老师还帮助小明制定了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并督促他遵守。
在这个过程中,心理辅导老师时刻关注小明的情绪变化,并及时与他沟通。
四、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为了填补小明空虚的内心,心理辅导老师鼓励小明参与一些健康的兴趣爱好,例如运动、音乐和绘画等。
这些活动既能丰富小明的生活,又能使他逐渐放下网络游戏,找到新的快乐。
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心理辅导案例
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心理辅导案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初中生沉迷网络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虚拟空间吸引了大量青少年,他们不仅沉迷其中,还面临着身心健康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一个心理辅导案例来探讨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案例一:小明的网络成瘾问题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在学习之余经常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不愿意进行其他正常的活动。
父母对此深感担忧,联系了学校的心理辅导师进行帮助和指导。
分析小明沉迷网络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
首先,网络游戏给他带来了一种虚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使得他沉迷其中找到了一种自我肯定的途径。
其次,小明可能面临着学习和社交压力,导致他选择逃避现实,找到网络世界中的安慰和放松。
解决方法心理辅导师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帮助小明摆脱网络成瘾。
首先,帮助小明了解网络成瘾的危害和对他生活的负面影响,提醒他要合理使用网络。
其次,通过和小明的交流,了解他的内心需求,并引导他寻找其他适合他的兴趣爱好,如体育运动、音乐等。
再次,心理辅导师和小明的父母共同制定了一份合理的作息表,限制他的网络使用时间,并且给予他适当的奖励和激励。
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和家庭的支持,小明的网络成瘾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
他逐渐开始接触其他活动,结交新的朋友,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通过心理辅导的过程,小明不仅意识到了网络成瘾的危害,还学会了适度使用网络,保持身心健康。
结论初中生沉迷网络的问题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社会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来解决。
对于学校和家庭而言,应该加强对初中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
此外,应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提供多样化的活动,使他们远离网络游戏的诱惑。
同时,也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加强对网络游戏的监管,提倡健康的网络环境。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心理辅导在帮助初中生摆脱网络成瘾方面的重要作用。
重要的是,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网瘾心理疏导案例
网瘾心理疏导案例案例概要本案例涉及一名15岁的男孩小明,他出现了明显的网瘾问题,对研究和社交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小明网瘾问题的具体表现、心理疏导方案和效果评估。
网瘾问题表现小明在上网方面表现出了以下明显的问题:- 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控,严重影响了研究进度。
- 摆脱不了网络世界的吸引,导致社交能力较差,与同龄人之间的互动减少。
- 精神状态不佳,经常出现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
心理疏导方案根据小明的具体情况,我们制定了以下心理疏导方案:1. 家庭支持:与小明的家人合作,建立一个稳定的支持体系,让他感到安全和被理解。
2. 增强自我认知:帮助小明认识到网络上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区别,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自我价值感。
3. 制定限制措施: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合作,制定明确的上网时间和规定,限制小明的网络使用,并且逐渐减少上网时间。
4. 培养兴趣爱好:鼓励小明参与体育、音乐、艺术等活动,扩大他的兴趣爱好,帮助他摆脱对网络的依赖。
5. 心理咨询:引导小明接受专业心理咨询,倾听他的内心疑虑和困扰,帮助他寻找更健康的应对策略。
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小明的网瘾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上网时间显著减少,他更加知道如何正确分配时间,有效地进行研究和休闲活动。
- 社交能力得到了提高,他能与同龄人积极互动,建立更多的社交关系。
- 心理状态改善,不再频繁出现负面情绪,并能够积极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
结论本案例通过采取心理疏导方案,有效帮助小明解决了网瘾问题,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然而,我们也必须关注其他潜在的问题,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心理疏导的效果因人而异。
因此,在实施心理疏导方案时,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精细化的调整,同时也要与其他专业人员进行合作,以便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中学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
中学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中学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一、案例陈述小郭,男,初中二年级学生。
他在上小学时还是一个阳光、健康、上进的好学生。
不但学习好,还担任过班长。
但上了初中后,他学会了上网,而且逐渐成瘾,再没有心思安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文化不高的父亲气极而怒,屡次打骂也没能把孩子从“网瘾”中拉出来,相反严管之下的小郭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在一次和父亲发生激烈的冲突后,他用匕首刺伤了生养他的爸爸,后果非常严重。
当民警抓捕、询问小郭时,他依旧安然地坐在网吧里上网。
二、案例分析本案例中小郭的伤人行为和伤人后的表现是由网络成瘾导致的人格改变而引起的。
(一)网络成瘾的主要症状1 、强烈的依恋性: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和行为为上网这一活动所支配,上网也演变为其主要的心理需要,上网时间和精力所占比例逐渐加大,进而导致了个体生物钟的紊乱。
当无法上网时,会体验强烈的渴求,甚至产生烦躁和不安的情绪及相应的生理和行为反应,上网后情况好转。
上网在其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注意和兴趣单一指向网络,工作、学习动机减弱,生活质量下降。
2 、情感淡漠:成瘾者对网友如胶似漆,相比之下对有血肉联系的亲人则显得更为冷漠,网络成瘾者情绪低落时也不向家人和朋友表露,把情绪隐藏起来,转而在网上倾吐和宣泄。
另外网络成瘾者由于家人对其上网的限制而与家人时常发生冲突。
本案例中的小郭上网成瘾后将阻止自己上网的父亲用匕首刺伤,而且伤人后还安然的坐在网吧上网,这些表现都说明小郭的人格已经发生了改变。
3 、人际交往范围变窄:网络成瘾者往往寻求较高的社会赞许性,但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却遇到了相对较多的困难,从而产生严重的社交焦虑。
网上社交的游刃有余与现实生活的不断受挫折,两者的反差势必导致更多的重复上网行为。
网络成瘾将自己的人际交往转入虚拟的网络空间,现实的人际关系逐渐疏远或恶化,对周围的人和环境采取逃避或对抗的态度。
另外,网络成瘾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下降,出现人际交往障碍4 、意志力薄弱:网络成瘾者虽能意识到过度上网所带来的危害,企图缩短上网时间,但总以失败告终。
沉迷游戏孩子的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化名),男,12岁,是一名初中生。
小明性格开朗,活泼可爱,但在学习上却表现不佳。
他的父母工作繁忙,无暇顾及他的学习和生活,小明因此沉迷于网络游戏,成绩一落千丈。
面对这一状况,小明父母深感焦虑,四处寻求帮助。
二、案例分析1. 家庭因素小明父母工作繁忙,缺乏陪伴和关爱,导致小明在心理上渴望得到关注。
网络游戏成为了他填补内心空虚的“寄托”,使他沉迷其中。
2. 学校因素小明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不佳,缺乏自信。
在老师的眼中,他似乎只是一个问题学生。
这种负面标签使小明更加自卑,进而寻求网络游戏的慰藉。
3. 社会因素网络游戏具有高度的吸引力,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许多游戏开发商为迎合玩家需求,推出各种刺激、炫酷的游戏。
这些游戏容易让青少年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三、教育措施1. 家庭教育(1)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2)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父母可以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减少对游戏的依赖。
(3)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
父母要为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确保他们有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时间。
2. 学校教育(1)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校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晚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增强自信心。
(3)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共同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 社会教育(1)加强网络游戏监管。
政府要加强对网络游戏的监管,限制未成年人玩游戏的时间,遏制网络游戏沉迷现象。
(2)提高公众对网络游戏的认识。
社会各界要加强对网络游戏危害的宣传,提高公众对网络游戏的认识,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游戏。
四、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逐渐摆脱了沉迷游戏的困境。
他的成绩有所提高,性格变得更加开朗。
九年级第七章案例分析
九年级第七章案例分析案例一:青少年网络安全问题与对策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青少年在网络世界中所面临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通过对一个具体案例的分析,探讨青少年网络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案例描述:小明是一名九年级学生,他每天都沉迷于网络游戏,经常熬夜上网,因此影响了学业和身体健康。
除此之外,小明还经常在社交媒体上与陌生人聊天,甚至向陌生人透露个人隐私信息。
这种行为无疑给他的家人和自己带来了严重的风险。
问题分析: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个青少年在网络上常见的安全问题:1. 过度使用网络,对学业和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2. 盲目相信陌生人并与之聊天,泄露个人隐私信息;3. 接触不良信息、不适宜的内容,对思想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对策提出:1. 教育引导: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过度使用网络的危害,并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
同时,还应加强对网络游戏的管理,限制时间和内容。
2. 加强家庭监管:家长应当关注孩子的上网行为,建立家庭网络安全意识,制定合理的网络使用规范。
同时,也要尊重孩子的隐私,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让孩子明白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的危害性。
3. 强化网络保护措施:学校和家庭应使用网络安全软件和过滤器,限制青少年接触不良信息和不适宜内容的可能性。
此外,也要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打击网络欺诈行为。
4. 合理引导:学校和家庭应该通过多种途径给青少年提供健康、积极的网络信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同时,也要培养他们辨别信息真伪、判断内容可信度的能力。
结论:青少年网络安全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教育引导、家庭监管、网络保护措施和合理引导,我们可以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良好的上网行为,确保他们在网络世界中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案例分享:如何心理咨询沉迷游戏无法自拔》
心理咨询案例:沉迷游戏的解决办法作者:李雅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帮xinlibang创办人)温馨提示:当孩子有:厌学、不想上学、躺平摆烂、沉迷手机、沉迷游戏、叛逆、早恋、对抗父母、仇视父母、焦虑抑郁、拒绝沟通等现象时,尽早寻求心理咨询师帮助。
咨询背景梗概:咨询我的是一位叫小伟(化名)的14岁男孩。
他从小就喜欢玩游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爱好渐渐变成了一种沉迷。
小伟的父母常常忙于工作,对他很少关注,即便偶尔父母在家时一家人也鲜有交流,这使得他在孤独中寻找游戏的慰藉。
小伟的游戏账号上有着数不清的成就和好友,他在虚拟世界中扮演着英雄,获得了无数的赞誉。
可是在现实中,他的成绩每况愈下,和同学的关系日益疏远。
每当他试图将游戏时间减少时,心里却总是充满焦虑与不安,仿佛失去游戏就失去了自己的存在感。
起初,父母认为学习成绩是学习强度不够,专门为他报了各科补习班。
然而根据补习班老师的反馈孩子不专注听讲,屡教不改。
小伟父母思考觉得,无论沉迷游戏还是专注力,都不是授课补习班能解决的,需要找心理方面的专家看看是否能改善。
终于有一天,决定带他在心理帮心理咨询师那里试试。
到第一次见到小伟,凭借我的经验能感受到小伟内心深处的挣扎。
第一次咨询中,小伟坐在椅子上,显得格外紧张。
他低着头,几乎不敢直视我。
我轻声问道:“你觉得游戏对你意味着什么?”小伟沉默片刻,终于说出了心里话:“游戏让我感觉到自己很重要,现实中没人关注我。
”随着咨询的深入,我了解到,小伟在学校遭遇了霸凌,几位同学曾在他身边嘲笑他的外貌和家庭背景,造成了他极大的心理创伤。
他用游戏逃避现实,却又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
我给小伟设计了一个逐步减少游戏时间的计划,并建议他尝试参与学校的兴趣小组。
最初,小伟对此心存抵触,但在我的鼓励下,他慢慢加入了篮球社团。
在篮球场上,他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感受到了久违的归属感。
然而,事情并不一帆风顺。
小伟的游戏好友们开始感到被冷落,甚至有些人对他表示不满,给他发信息要求一起玩游戏。
沉迷网络案例分析
沉迷网络案例分析在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过度沉迷网络却给许多人的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几个典型案例来深入分析沉迷网络的原因、表现以及危害。
案例一:_____,一位中学生,原本成绩优异,性格开朗。
自从迷上网络游戏后,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每天放学后,他不是先完成作业,而是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沉浸在游戏的世界中。
周末更是整天坐在电脑前,不吃不喝,不眠不休。
渐渐地,他的成绩一落千丈,身体也变得越来越虚弱。
老师和家长多次劝说,但他根本听不进去,甚至与父母发生激烈的争吵。
案例二:_____,一位上班族,工作之余迷上了网络社交和短视频。
每天下班后,她就躺在床上刷手机,一看就是几个小时。
渐渐地,她对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失去了兴趣,不愿意与朋友和家人交流。
工作上也变得越来越敷衍,经常出错,最终被公司辞退。
失去工作后,她依然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和焦虑之中。
案例三:_____,一位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购物。
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各种购物网站上,看到喜欢的东西就忍不住下单,哪怕自己并不需要。
为了满足购物欲望,她甚至借了高额的网贷,导致负债累累。
最终,她的学业受到了严重影响,不得不休学一年来处理债务问题。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沉迷网络的人有着不同的年龄、身份和背景,但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沉迷网络的人往往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他们无法抵御网络的诱惑,一旦开始上网就很难停下来。
其次,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或压力,比如学习成绩不好、工作不顺利、人际关系紧张等,而网络成为了他们逃避现实的避风港。
此外,他们对网络的认知也存在偏差,认为网络可以满足自己的一切需求,而忽略了现实生活的重要性。
沉迷网络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对于学生来说,沉迷网络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导致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问题。
对于上班族来说,沉迷网络会影响工作效率和职业发展,甚至可能失去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作者:于鹏飞摘自:心理教育网一、案例陈述小明,男,初中学生。
他在上初一时还是一个阳光、健康、上进的好学生。
学习好,还担任了班长。
但他学会上网后逐渐成瘾,再没有心思安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文化不高的父亲气极而怒,屡次打骂也没能把孩子从“网瘾”中拉出来,相反严管之下的小明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在一次和父亲发生激烈的冲突后,他用榔头杀死了生养他的爸爸。
当刑警抓捕小明时,他依旧安然地坐在网吧里上网。
二、案例分析本案例中小明的杀人行为和杀人后的表现是由网络成瘾导致的人格改变而引起的。
(一)网络成瘾的主要症状1.强烈的依恋性: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和行为为上网这一活动所支配,上网也演变为其主要的心理需要,上网时间和精力所占比例逐渐加大,进而导致了个体生物钟的紊乱。
当无法上网时,会体验强烈的渴求,甚至产生烦躁和不安的情绪及相应的生理和行为反应,上网后情况好转。
上网在其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注意和兴趣单一指向网络,工作、学习动机减弱,生活质量下降。
2.情感淡漠:成瘾者对网友如胶似漆,相比之下对有血有肉联系的亲人则显得更为冷漠,网络成瘾者情绪低落时也不向家人和朋友表露,把情绪隐藏起来,转而在网上倾吐和宣泄。
另外网络成瘾者由于家人对其上网的限制而与家人时常发生冲突。
本案例中的小明上网成瘾后将阻止自己上网的父亲用榔头锤死,而且杀人后还安然的坐在网吧上网,这些表现都说明小明的人格已经发生了改变。
3.人际交往范围变窄:网络成瘾者往往寻求较高的社会赞许性,但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却遇到了相对较多的困难,从而产生严重的社交焦虑。
网上社交的游刃有余与现实生活的不断受挫折,两者的反差势必导致更多的重复上网行为。
网络成瘾将自己的人际交往转入虚拟的网络空间,现实的人际关系逐渐疏远或恶化,对周围的人和环境采取逃避或对抗的态度。
另外,网络成瘾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下降,出现人际交往障碍4.意志力薄弱:网络成瘾者虽能意识到过度上网所带来的危害,企图缩短上网时间,但总以失败告终。
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制戒除之后,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最后成瘾行为反复发作,并且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倾向。
网络成瘾和吸毒、赌博一样,是一种精神依赖症,一旦陷入,很难自拔,只有及早发现,及早引导,才能防患于未然。
但切不可操之过急,搞一刀切。
最好的办法是多与孩子进行沟通,让他们感到家庭的温暖。
从本案例中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小明的父亲因为文化不高,所以他解决问题的方式主要是打骂为主。
而这种教育方式会使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叛逆心理和行为更加严重。
现在很多家长仍然采取打骂的教育方式,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谬论,对待孩子的错误采取粗暴的教育方式。
这样的教育方式会使孩子要么异常懦弱退缩,要么冲动粗暴。
长期的打骂可能会使他们习惯被欺负和容忍,遇到问题采取回避退缩的行为。
也可能使他们形成只有武力才能解决问题的认知模式,因此面对冲突矛盾时就会以简单粗暴的武力来解决问题。
(二)上网成瘾的原因1.精神空虚:孩子沉迷于网络,最伤心的是父母。
但许多家长并不知道,孩子的行为到了这种地步,其中许多原因是家长造成的。
大多数家长平时忙于工作,对孩子的照顾只是满足于“吃饱了、喝足了、穿暖了、兜里有点零花钱”,不知道孩子最近的烦恼是什么,和同学有没有矛盾,孩子在父母那里寻求不到这种爱,于是就到网上寻找,他们会用化名和网友聊天、骂人、畅所欲言。
2.性格不良:除了家庭因素导致精神空虚外,孩子不良的性格也是容易成瘾的重要原因。
据观察发现,容易上网成瘾的孩子大多有不良的性格特征,如性格孤独、内向,不愿意与人交往,当心理有了矛盾、苦恼自己无法排解时他们便去上网发泄,因为他们发现,网络是一个很好的倾诉对象:键盘就操纵在自己手上,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说什么就和网友聊什么,随心所欲,很快,他就会迷上网络。
3.环境影响: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网络已不再是陌生的名词,小至刚入学的娃娃,大到已退休的老人,对电脑都能驾轻就熟。
各处的网吧也随处可见,网上的东西良莠不齐,网吧经营者本着赢利的目的,为那些还没有完全具备辨别能力的未成年孩子大开方便之门,这样很容易让这些孩子们在眼花缭乱的虚拟世界中迷失自己。
4.学习的压力: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考高中和考大学还是以分数为主,所以在应试教育的指挥下,中国的孩子们在巨大的压力下丧失了求知的欲望,机械地死读书,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进而逃课,上网吧,沉迷网络。
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小明没有沉迷于网络之前是一个阳光健康的学生,而且既然他能当上班长说明他在品质,性格方面都是很好的。
但是,由于长期的沉迷和依赖网络,使得他的人格结构发生了改变,从懂事变得叛逆,从健康阳光变得冷漠残忍。
人格的改变使他能对生养自己的父亲下毒手,使他在杀死父亲后没有基本的罪责感和同情心。
这也是网络成瘾最大的危害所在。
(三)治疗方案(一)青少年自身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上网前要计划,明确上网的目的和上网的时间,避免无节制的上网,如果不是为了工作、学习,而主要为了娱乐,则更需要计划上网。
漫无目的地“冲浪”、沉迷于网络聊天或网络游戏,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失,尤其把它当成一种缓解精神压力时更应该节制。
(二)青少年要培养其他的兴趣爱好、丰富业余生活,业余时间多参加体育、文化娱乐或交际活动,不仅充实了生活,而且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避免依赖于虚拟的网络世界的机会。
(三)家长、学校和社会要共同参与。
家长和老师要提高对网络的认识,既不能放任孩子上网“开阔视野”,直到成瘾才引起重视,也不能因担心网络危害而过分控制孩子上网,这会迫使他们走到社会上非法的网吧而事与愿违。
这是预防网络成瘾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家长和老师要通过正确引导和合理监督,不仅直接控制青少年在家、在学校上网的时间,而且要提高他们合理使用互联网的能力。
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出以下建议,希望家长能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网络。
(1)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2)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3)拓宽孩子的兴趣爱好(4)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5)对孩子上网少制止多引导学校开展学生上网教育,提高校园上网场所和上网监控,丰富校园生活无疑会减少网络成瘾的发生。
(四)这一阶段是孩子最易上网成瘾的阶段,因为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心理极其不稳定,很容易被丰富多彩的网络所吸引。
因此,家长应该对这一成长阶段的孩子给予特殊的关注,多倾听孩子的心声,细心观察孩子的变化,及时给予其必要的胜利和心理上的指导与教育,用家庭的温暖将孩子从网络中吸引出来。
此外,政府部门要加强商业网吧管理,严格控制网络色情等不健康文字、图片、音像信息传播,打击非法网站,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中学生“网瘾”的心理分析和教育建议南丰二中黄亮福(252405400008)摘要: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中学生上网成瘾的现象和危害日益严重。
怎样帮助学生戒除“网瘾”是学校教育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抵御诱惑的自制力差;又由于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某些需要在现实世界中得不到满足,也没能被及时疏导,而虚拟网络恰恰迎合了学生的这种需要,所以中学生容易迷恋网络。
另外,网络网吧缺乏规范有效的管理,家庭教育不当,学校教育教学过于应试化,也使戒瘾行动更加困难重重。
这些问题可以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在积极预防学生上网成瘾的前提下,通过加强对网瘾学生的沟通、理解和帮助,强化学生网络心理的健康教育,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以及创建和谐的班级心理氛围等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网络成瘾;网络心理;戒除网瘾;和谐心理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由于沉溺网络而荒废学业,损害身心健康,破坏家庭,伤害亲情,引发猝死,自残自杀,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危害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关注和解决。
如何尽快帮助这些中学生戒除网瘾,回归正常的学校生活,并且积极有效地预防学生迷恋网络,是学校教育急需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
一、“网瘾”及其我班学生的网瘾状况什么是网络成瘾?北京师范大学许燕教授认为:网络成瘾综合症是对网络的一种过度依赖,表现为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网上操作时间超过一般的限度,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
当网络依恋失控,对人产生负面影响的时候,我们就把它当作心理上的一种障碍来看待。
许燕教授提出判断一个学生是否具有网络成瘾倾向的评估标准:一是将网络作为排解调节自己情绪的一种方式.二是把网络当作生活的中心,学习被排除到中心以外。
三是产生了依恋性,一旦停止上网马上就会出现不良的反应;四是无法阻断或者说反复.(以上引文出自中国戒除网瘾工作网)依据这些标准,可以把网络成瘾按程度不同分成四个时期:初恋期,迷恋期,依恋期和沉溺期。
不同学生个体所处各个时期的时间长短不同,有些学生可能是跳跃式地成瘾。
如果学生在网上只是为了玩乐、刺激、发泄,而且已经影响到现实世界中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那么就应当引起注意。
仓山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认为有三类中学生容易得网瘾。
一是学习适应困难者。
他们体会不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而上网打游戏,可以获得虚拟奖励,宣泄学习不成功带来的压抑。
二是人际关系适应不良者。
他们希望上网逃避现实。
通过QQ聊天交结网友,倾诉心菲,发泄情感。
三是家长教育子女存在误区的学生。
许多家长只知道限制子女上网,而不懂得如何转移子女对上网的注意力,培养子女新的爱好。
(以上引文出自中国戒除网瘾工作网)几个月来,我多次去网吧看他们玩游戏聊天,自己也学会了网上聊天,并且两次包夜到天亮。
通过观察得知:男生上网主要是玩游戏和聊天,少数人包厢或包夜浏览色情网站看黄色影片。
女生上网主要是聊天和听歌,少数人会看看电影。
几乎没有学生为了学习查资料。
他们上网的时间主要在中午、晚自习后和周末假期,也有少数学生下午晚上逃课上网。
星期六晚上学生特别多。
平时女生少,到了假期女生明显增多。
我同几个有网瘾的学生交流,他们也知道自己是不对的,也认识到网瘾带来的危害,但就是克制不住自己。
在他们中间,单亲家庭,父母忙于生计,父母外出打工,远离父母的在校寄宿生特别是在校外租房的学生占大多数。
这说明父母的关爱教育,对子女的成长有多么的重要。
我所教的班级是农村实验班,共70人其中男生39人女生31人。
经多次记名和匿名问卷、个别交谈、集体座谈、跟踪调查、学生举报、教师反应和突击查网吧等方式,基本上掌握了全班的上网情况。
男生中有五人从未上过网,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从小就受到父母和老师的良好教育,认识到网上的游戏是假的,QQ是骗人的,上网对学习对身体是有害的。
其中一位学生在问卷上写道:“我从来不上网。
如果有一天上帝问我,你为什么能克制住自己不受网络的诱惑。
我会坚定地说,为了报答父母为了自己的前程,我要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
”男生中有3人在小学时上过网,但现在不上网也不想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