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初中中考物理公式汇总

合集下载

2024中考物理公式完整版

2024中考物理公式完整版

2024中考物理公式完整版1. 力的大小和方向:F=ma2.力的合成:F=F1+F23.加速度的定义:a=(Vf-Vi)/t4.速度的定义:V=d/t5.力的作用时间:W=Fs6. 动能的定义:KE=1/2mv^27.动能定理:W=ΔKE8. 动量的定义:p=mv9.冲量的定义:I=FΔt10.动量定理:I=Δp11.能量转化定律:E1+E2=W12. 功的定义:W=Fs cosθ13.机械功的定义:W=ΔKE14.功率的定义:P=W/t15.压强的定义:P=F/A16.浮力的大小:F浮=ρVg17.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开的液体的重量18.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没有外力或合力为零19. 牛顿第二定律:F=ma20.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1. 弹性势能的定义:PE=1/2kx^222.弹性势能的大小:PE=Fs23. 弹性势能的定律:PE=1/2kx^224. 平抛运动的水平方向速度:Vx=Vcosθ25. 平抛运动的垂直方向速度:Vy=Vsinθ26.平抛运动的时间:t=2Vy/g27.平抛运动的最大高度:H=Vy^2/2g28.平抛运动的水平距离:D=Vx*t29.圆周运动的速度:V=2πr/T30.圆周运动的角速度:ω=2π/T31.圆周运动的加速度:a=V^2/r32.静电力的大小:F=k(q1*q2)/r^233.电流的定义:I=Q/t34.电阻的定义:R=V/I35.电阻的串联:R=R1+R2+R3+...36.电阻的并联:1/R=1/R1+1/R2+1/R3+...37.电流和电阻的关系:I=V/R38.电功率的定义:P=IV39.电功的定义:W=Pt40.电功的单位:焦耳(J)41.电能的定义:E=Pt42.电能的单位:焦耳(J)43.电容的定义:C=Q/V44.电容的串联:1/C=1/C1+1/C2+1/C3+...45.电容的并联:C=C1+C2+C3+...46.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A/d47.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场强度:E=V/d48.感应电动势的大小:ε=NΔФ/Δt49.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右手定则50.感应电流的方向:左手定则51.动态平衡的条件:合力为零,合力矩为零52.静态平衡的条件:合力为零,合力矩为零53.杠杆原理:F1d1=F2d254.杠杆平衡条件:F1d1=F2d255.空气的密度:ρ=m/V56. 水的密度:ρ=1000 kg/m^357.固体的密度:ρ=m/V58. 动量守恒定律:Σmv=Σmv'59.能量守恒定律:ΣE=ΣE'60.热传导方程:Q/t=kAΔT/l61.热传导的条件:温度差、导热系数、截面积、长度62.热膨胀方程:ΔL=αL0ΔT63. 光的折射定律:n1sinθ1=n2sinθ264.球面镜成像公式:1/f=1/v+1/u65.球面镜放大率:V=h'/h=-v/u66.平面镜成像公式:1/f=1/v+1/u67.平面镜放大率:V=h'/h=-v/u68.物体、像距和焦距的关系:1/f=1/v+1/u69.声速的传播公式:v=fλ70.真空中光速:c=3.0×10^8m/s71.声音的频率范围:20Hz-20kHz72.音速的传播公式:v=λf73.音速的大小:v=331.5+0.6T74.音强的定义:I=P/A75.音强的单位:W/m^276.音强的衰减规律:I=I0(d0/d)^277.光的干涉现象:双缝干涉、单缝衍射78.光的偏振现象:偏振光、偏振片79.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全反射80.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81.磁场的产生:电流、磁体82.摩擦力的大小:F=μN83.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关系:F静≥F动84.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85.管道流体的流量:Q=A1v1=A2v286. 管道流体的压强差:ΔP=ρgh87.波的速度:v=fλ88.波的频率和周期的关系:f=1/T89. 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关系:F=mg90.电流的方向:从正电极到负电极91.电流的单位:安培(A)92.电流表的接法:串联93.电压表的接法:并联94.电压的方向:从正极到负极95.电压的单位:伏特(V)96.电阻的单位:欧姆(Ω)97.电阻表的接法:串联98.电容的单位:法拉(F)99.电容器的充放电:充电时电流从正极到负极,放电时电流从负极到正极。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中考物理必备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中考物理必备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声5%速度v = st回声测距v声ts=2(15°C 的空气中,v 声=340m/s )光10% 光速v=c=3×10 8 m/s热15%热量Q=cmΔtQ吸=cmΔt升Q放=cmΔt降热值Q=qm(固体,液体)Q=qv (气体)热机效率ηQ吸×100%=Q放电35%电路电流:I=Qt电阻:R=ρLS欧姆定律:I=UR伏安法测电阻:R = UI串联电路:I=I1=I2=I3=……I nU=U1+U2+U3+……U nR=R1+R2+R3+……R nP=P1+P2+P3+……P nQ1 W1 P1 U1 R1串联正比:= = = = (t 相同)Q2 W2 P2 U2 R2电路并联电路:I=I1+I2+I3+…I nU=U1=U2=U3=…U n1=1+1+1+ ⋯1R总R1 R2 R3 R nR=R1R2 = R(R 都相同)总R1+R2 n并联反比Q1 =W1 =P1 =I1 =R2(t 相同):Q2 W2 P2 I2 R1电功:W=UItW=PtW= I2Rt= U2 t(纯电阻电路)R电功率:P =WtP= UI(伏安法测功率)P = I2R=U2(纯电阻电路)R焦耳定律:Q =I2RtQ= UIt = U2 t(纯电阻电路)R力35%密度ρ = mV质量:m=ρV体积:Vm=ρ重力G = mg = ρVg (若题中未标明,g 取9.8N/kg)弹力F=kΔx摩擦力静摩擦:根据受力平衡推而不动f=10N 滑动摩擦:f =μF NF合= F1 + F2(两个力的方向相同),F合方向与任何一个力同向F合= |F1− F2| (两个力的方向相反),F合方向与较大力同向液体压强:P=ρ液g h (通用)柱形容器中的液体压强:P = FS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F压= G液F压> G液F压< G液同一个物体,不同种液体,漂浮:F 浮 = F 浮ρ液 gV 排 = ρ液 gV 排121122当 ρ液 > ρ液 时,V 排 < V 排1212当 ρ液 < ρ液 时,V 排 > V 排1212浮力将漂浮物体压入液体中:F 压 = ρ液gV 物 −G 物G 物 = ρ液gV 排杠杆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 : F 1L 1 = F 2L 2 等臂杠杆 :(动力臂=阻力臂) L 1 = L 2,F 1 = F 2省力杠杆 :(动力臂>阻力臂) L 1 > L 2,F 1 < F 2费力杠杆 :(动力臂<阻力臂) L 1 < L 2,F 1 > F 2滑轮动滑轮:FG 物+G 轮拉=2S 绳= 2ℎ物v 绳=2v 物定滑轮:F 拉=G 物S 绳= ℎ物v 绳=v 物滑轮G物+G轮滑轮组:F拉=nS绳= nℎ物v绳=n v物(n 指动滑轮上线的股数)此处n=3功:W有用= Gℎ(h 为物体上升高度)W总= Fs(s 为绳端移动距离)功率:P = W= FvtW有用机械效率:η=W×100%总Gℎ物G1. 竖直方向:η =FS×100% =nF×100% (通用)绳G物η=G +G×100% (不计绳重及摩擦)物动fS物f2. 水平方向:η=FS× 100% =nf×100%绳3. 斜面:η= Gℎ×100% = Gℎ×100%Fl斜Gℎ+fl斜。

中考物理公式完整版

中考物理公式完整版

中考物理公式完整版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的运动规律以及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中考物理考试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中考物理公式的完整版。

1.动力学公式-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合力为零F=0。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F=m*a。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相等而反向的力。

2.运动学公式-速度公式:速度v等于位移s与时间t的比值v=s/t。

-加速度公式:加速度a等于速度变化Δv与时间变化Δt的比值a=Δv/Δt。

- 位移公式:位移 s等于初速度 v0 与时间 t 以及加速度 a 的乘积s=v0t+1/2at²。

-速度变化公式:速度变化Δv等于加速度a与时间变化Δt的乘积Δv=aΔt。

-平均速度公式:平均速度v平均等于总位移Δs与总时间Δt的比值v平均=Δs/Δt。

3.功、能、机械能公式- 功公式:功 W等于力 F 与位移 s 的乘积W=F*s*cosθ。

-功率公式:功率P等于功W与时间t的比值P=W/t。

- 动能公式:动能 Ek等于物体质量 m 与速度v² 的乘积的一半Ek=1/2mv²。

- 重力势能公式:重力势能 Ep等于物体质量 m 与重力加速度 g 与高度 h 的乘积 Ep=mgh。

- 弹性势能公式:弹性势能 Ep等于弹簧劲度系数 k 与弹簧伸长量x² 的乘积的一半Ep=1/2kx²。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4.高中部分公式-电路公式:电流I等于电荷量Q与时间t的比值I=Q/t。

-电阻公式:电阻R等于电压V与电流I的比值R=V/I。

-欧姆定律:电流I等于电压V与电阻R的比值I=V/R。

-电功率公式:电功率P等于电流I与电压V的乘积P=IV。

-电能公式:电能E等于电功率P与时间t的乘积E=Pt。

以上只是中考物理公式的一部分,通过掌握这些公式,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物理问题。

初中物理中考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中考公式大全

电流(安培 A)I=I1+I2+……并联电路总电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并联电路由分流作用)
并联电路 电压(伏特 V)U=U1=U2=……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
电阻(欧姆 Ω)1/R=1/R1+1/R2+……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
欧姆定律 I=U/R
I 电流 安培(A) U 电压 伏特(V) R 电阻 欧姆(Ω)
用测力计求浮力法
F浮=G排
G物:排开液体的重力
杠杆平衡 F1L1=F2L2
滑轮组
F1=(G物+G轮) S=nh F=(G物+G轮)/n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F1:绳子向上拉力的总合力 n:动滑轮绳子的总段数
备注 1m/s=3.6km/h
1×10 kg/m3=1g/cm3
机械功 W=Fs
F=W/s s=F/W W有:一般指重物移动所做的功 W总:一般指拉力移动所做的功
W=pt(求功)
F=Ps(求压力) s=F/P(求面积)

串联电路 电压(伏特 V)U=U1+U2+……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即:串联电路具有分压作用。
电阻(欧姆 Ω)R=R1+R2+……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公式中的P、U、I、R都是对同一个用 电器而言,运用公式要紧紧抓住用电 器电阻不变的特点
电热 Q=I2Rt
Q=W(电热等于电功) 适用于电流只产生热效应的电器 Q=Pt(已知功率时间求电热) 适用于电流只产生热效应的电器


吸热放热 Q=cm△t
C 物体的比热J(kg℃)m m 物体的质量 千克(kg)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1、密度公式:2、速度公式: 3G = m g4、合力公式: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5、杠杆的平衡条件:6、滑轮组:s =nh对于定滑轮而言: ∵ n 对于动滑轮而言: ∵ n7、压强公式:8p =ρgh9、浮力公式:F 浮=G –FF 浮=G 排=m排F 浮=ρ水gV 排F 浮=G 10、机械功公式:W =F s11、功率公式:12、机械效率:13、热量计算公式: 物体吸热或放热Q = c m △t(保证 △t >0燃料燃烧时放热Q 放= mq★1、电流定义式:★2、欧姆定律:★3、电功公式:W = UItW = U I t 结合U =I R →→W = I2RtW = U It 结合I =U /R →→W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4P = I U★4、电学规律★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表达式:I =I 1=I 2P = I 2R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表达式:U=U1+U2分压原理: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表达式:P1/P2=R1/R2★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表达式:I=I1+I2分流原理:I1/I2=R2/R1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表达式:U=U1=U2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表达式:P1/P2=R2/R1★★★需要记忆的一些物理量★★★※1.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b.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 8m/sc.水的密度:1.0×103kg/m 3d.水的比热容:4.2×10 3J/(kg•℃)e.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f.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g.安全电压:不高于36V※2.密度、比热容、热值它们是物质的特性,同一种物质这三个物理量的值一般不改变。

中考物理重点必背计算公式

中考物理重点必背计算公式

中考物理重点必背计算公式中考物理重点必背计算公式1、速度公式:速度公式为v=s/t,其中v为速度,s为路程,t为时间。

单位换算时,1m=10dm=102cm=103mm,1h=60min=3600s,可以根据公式变形求路程s=vt,求时间t=s/v。

2、重力公式:重力公式为G=mg,其中G为重力,m为质量,g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

粗略计算时可以取g=10N/kg。

3、合力公式:合力公式分为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和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公式为F=F1+F2,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公式为F=F大力-F小力。

4、密度公式:密度公式为ρ=m/V,其中ρ为密度,m为质量,V为体积。

单位换算时,1kg=103g,1g/cm3=1×103kg/m3,1m3=106cm3,1L=10-3m3,1mL=1cm3.可以根据公式求体积V=m/ρ,求质量m=ρV。

5、浮力公式:浮力公式分为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

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公式为F浮=G-F,其中F浮为浮力,G为物体的重力,F为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浮力公式为F浮=ρ水gV排,其中F浮为浮力,ρ为液体密度,g=9.8N/kg,粗略计算时可以取g=10N/kg,V排为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6、压强公式:压强公式为p=S/F,其中p为压强,S为受力面积,F为压力。

面积单位换算时,1 cm2=10-4m2,1 mm2=10-6m2.7、液体压强公式:液体压强公式为p=ρgh,其中p为压强,ρ为液体密度,g=9.8N/kg,粗略计算时可以取g=10N/kg,h为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

8、帕斯卡原理:帕斯卡原理为p1=p2,其中p1和p2分别为两个液体的压强,S1和S2分别为两个液体受力面积,F1和F2分别为两个液体的压力。

应用帕斯卡原理解题时,只要代入的单位相同,无须国际单位。

中考物理公式归纳大全

中考物理公式归纳大全

中考物理公式归纳大全一、力学公式。

(一)速度公式。

1. 定义式。

- v = (s)/(t)- 其中v表示速度(单位:m/s),s表示路程(单位:m),t表示时间(单位:s)。

- 变形公式:s=vt,t=(s)/(v)(二)密度公式。

1. 定义式。

- ρ=(m)/(V)- 其中ρ表示密度(单位:kg/m^3),m表示质量(单位:kg),V表示体积(单位:m^3)。

- 变形公式:m = ρ V,V=(m)/(ρ)(三)重力公式。

1. 计算公式。

- G = mg- 其中G表示重力(单位:N),m表示质量(单位:kg),g = 9.8N/kg(在粗略计算时可取g = 10N/kg)。

(四)压强公式。

1. 固体压强公式。

- p=(F)/(S)- 其中p表示压强(单位:Pa),F表示压力(单位:N),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m^2)。

- 变形公式:F = pS,S=(F)/(p)2. 液体压强公式。

- p=ρ gh- 其中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kg/m^3),g = 9.8N/kg,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m)。

(五)浮力公式。

1. 称重法。

- F_浮=G - F- 其中F_浮表示浮力(单位:N),G表示物体重力(单位:N),F表示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单位:N)。

2. 阿基米德原理法。

- F_浮=G_排=ρ_液gV_排- 其中G_排表示排开液体的重力(单位:N),ρ_液表示液体密度(单位:kg/m^3),V_排表示排开液体的体积(单位:m^3)。

3. 漂浮或悬浮法。

- 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F_浮=G(六)功的公式。

1. 定义式。

- W = Fs- 其中W表示功(单位:J),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单位:N),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单位:m)。

(七)功率公式。

1. 定义式。

- P=(W)/(t)- 其中P表示功率(单位:W),W表示功(单位:J),t表示时间(单位:s)。

- 变形公式:W = Pt,t=(W)/(P)2. 推导式(针对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P = Fv- 其中F表示力(单位:N),v表示速度(单位:m/s)。

中考物理公式总结(最全)

中考物理公式总结(最全)

中考物理公式总结(最全)中学物理公式物理量主要公式: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L):1km=1000m,1m=100cm,1m=10dm,1dm=10cm,1cm=10mm。

2.路程公式:s=vt,其中s为路程,v为速度,t为时间。

3.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F×l,其中F为力,l为力臂。

4.液体深度公式:h=F/(ρ×g),其中h为深度,F为液体表面上的压力,ρ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

5.物体厚度公式:h=V/S,其中V为物体体积,S为物体表面积。

6.主要单位:长度(L)以km、m、dm、cm、mm为单位,质量(m)以kg、g、mg为单位,时间(t)以h、min、s为单位。

主要公式:1.面积公式:S=ab,其中a和b为矩形的两条边;S=πR²,其中R为圆的半径。

2.体积公式:V=S×h,其中h为物体的高度;V=4/3πR³,其中R为球的半径。

3.密度公式:ρ=m/V,其中ρ为密度,m为质量,V为体积。

4.浮力公式:F浮=ρ液×g×V排,其中F浮为浮力,ρ液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V排为排开液体的体积。

5.压强公式:p=ρg h,其中p为压强,ρ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液体深度。

6.合力公式:F=F1+F2(同方向)或F=F1-F2(反方向)。

7.速度公式:v=s/t,其中v为速度,s为路程,t为时间。

8.功率公式:P=W/t,其中P为功率,W为功,t为时间。

9.重力公式:Fg=mg,其中Fg为重力,m为物体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10.功的公式:W=F×h,其中W为功,F为力,h为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11.密度公式:ρ=m/V,其中ρ为密度,m为质量,V为体积。

12.测量质量的方法:称重法、压力差法、阿基米德原理法。

13.浮力公式:F浮=ρ液×g×V排,其中F浮为浮力,ρ液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V排为排开液体的体积。

初中物理中考公式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中考公式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中考公式总结大全
物理是一门探索自然规律和现象的科学,仅仅记住公式是远远不够的,但公式无疑是物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面是初中物理中考常用的
一些公式总结:
1.速度公式:
平均速度v=s/t
速度v=Δs/Δt
2.加速度公式:
加速度a=Δv/Δt
3.速度-时间公式:
v = u + at
4.加速度-时间公式:
v = u + 1/2at^2
5.位移公式:
s = ut + 1/2at^2
6.重力加速度公式:
F = mg
7.动能公式:
动能 E = 1/2mv^2
8.动量公式:
动量 p = mv
9.牛顿第二定律:
F = ma
10.弹力公式:
F = kx
11.压强公式:
压强P=F/A
12.声速公式:
声速v=fλ
13.折射率公式:
折射率n=c/v
14.简单机械公式:
机械效率η=机械优势/机械劣势
15.光学成像公式(凸透镜):
1/f=1/v-1/u
16.电压公式:
电压V=电流I×电阻R
17.串联电阻公式:
R=R1+R2+R3+...
18.并联电阻公式:
1/R=1/R1+1/R2+1/R3+...
19.电功公式:
电功W=UI×t
20.电能公式:
电能E=Pt
这仅仅是初中物理中的一部分公式总结,还有很多其他的公式和知识需要学习和掌握。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公式,建议进行相关的练习和实践操作,并结合具体的例题和习题进行学习和巩固。

初中中考物理公式总结大全

初中中考物理公式总结大全

初中中考物理公式总结大全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掌握其中的公式是学习物理的重要基础。

下面是中考物理中常用的公式总结。

1.力、功和能量-力的计算公式:F=m*a-功的计算公式:W=F*S-功的单位:焦耳(J)-物体的动能:E_k=1/2*m*v^2-动能定理:W=ΔE_k=E_k-E_k02.速度、加速度和位移-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加速度的计算公式:a=(v-u)/t或a=F/m-位移的计算公式:S=v*t或S=(v^2-u^2)/(2*a)3.平均速度和平均加速度-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v_ave = (u + v) / 2- 平均加速度的计算公式:a_ave = Δv / t4.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 路程的计算公式:S = v_ave * t5.加速度、质量和力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F=m*a6.密度、质量和体积-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7.浮力、密度和体积的关系- 浮力的计算公式:F_buoyancy = ρ * g * V8.弹力、弹簧系数和伸长量的关系-弹簧伸长量的计算公式:Δl=(F/k)9.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0*10^8m/s10.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定律:n_1 * sin(θ_1) = n_2 * sin(θ_2)11.镜子和透镜-镜子公式:1/f=1/v+1/u-透镜公式:1/f=1/v-1/u12.电压、电流和阻抗-电流和电压的关系:I=V/R这只是中考物理中的一部分常用公式总结,还有很多其他公式需要掌握。

在学习物理时,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并能够熟练运用公式解答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以上公式总结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完整初中中考物理公式汇总

完整初中中考物理公式汇总

完整初中中考物理公式汇总1.速度公式速度(v)=路程(s)/时间(t)平均速度(v)=总路程(s)/总时间(t)等速直线运动:v=s/t2.加速度公式加速度(a)=(末速度(v)-初速度(u))/时间(t)匀加速直线运动:v = u + at位移(s)=初速度(u)×时间(t)+0.5×加速度(a)×时间的平方(t²)最终速度(v²)=初速度(u²)+2×加速度(a)×位移(s)最终速度(v²)=初速度(u²)+2×加速度(a)×时间(t)3.力学公式力(F)=质量(m)×加速度(a)重力(F)=质量(m)×重力加速度(g)摩擦力(F)=μ×受力的垂直力万有引力(F)=G×(m₁×m₂)/r²4.功和能量公式功(W)= 力(F)× 距离(s)× cosθ功率(P)=功(W)/时间(t)重力势能(Ep)=质量(m)×重力加速度(g)×高度(h)动能(Ek)=0.5×质量(m)×速度的平方(v²)机械能(Em)=重力势能(Ep)+动能(Ek)机械能守恒定律:Em₁=Em₂5.压强公式压力(P)=力(F)/面积(A)压强(P)=力(F)/接触面积(A)6.利用阿基米德原理的浮力公式浮力(Fb)=密度(ρ)×重力加速度(g)×液体中排开的体积(V)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则物体会浮在液体上;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则物体会沉没7.电学公式电流(I)=电量(Q)/时间(t)电阻(R)=电压(U)/电流(I)欧姆定律:电压(U)=电流(I)×电阻(R)电阻(R)=ρ×长度(L)/截面积(A)电功率(P)=电压(U)×电流(I)8.光学公式光速(c)=3.0×10^8m/s光的传播路径与光线传播速度的乘积相等:光程(L)=速度(v)×时间(t)光的折射定律:光的入射角(i)/光的折射角(r)=折射介质1的折射率(n₁)/折射介质2的折射率(n₂)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入射角(i)=光的反射角(r)9.声学公式声速(v)=频率(f)×波长(λ)。

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公式大全1.速度公式:速度=距离÷时间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2.变速运动公式:加速度=变化的速度÷时间3.等速运动公式:位移=速度×时间4.弹性势能公式:弹性势能=1/2×弹簧常数×伸长长度^25.功公式:功 = 力×位移×cosθ6.功率公式:功率=功÷时间7.动能公式:动能=1/2×质量×速度^28.比容公式:比容=容积÷质量9.计算密度公式:密度=质量÷体积10.压强公式:压强=力÷面积11.浮力公式:浮力=体积×液体密度×重力加速度12.杨氏模量公式:应力=弹性模量×应变13.位移振动公式:速度=2π×f×位移加速度=(2π×f)^2×位移14.机械能守恒公式:机械能=动能+势能15.电平衡公式:U/I=R16.串联电阻公式:总电阻=电阻1+电阻2+电阻3+...17.叠加原理公式:电流1+电流2+电流3+...=总电流电阻1+电阻2+电阻3+...=总电阻18.法拉第电解方程式:电量=电流×时间19.平均电流公式:平均电流=总电量÷时间20.电功公式:电功=电流×电压×时间21.电压公式:电压=电势差÷电容22.电流公式:电流=电量÷时间23.镜公式:1/f=1/v+1/u24.放大率公式:放大率=v/u25.牛顿第二定律:力=质量×加速度26.焦耳定律:电功=电流×电压×时间27.火药燃烧速度公式:速度=距离÷时间28.牛顿第一定律: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匀速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

以上列举了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公式的一部分,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完整初中中考物理公式

完整初中中考物理公式

完整初中中考物理公式一、力和运动1. 动力定律:F=ma (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其中,F为力的大小,单位为牛顿(N);m为物体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a为物体的加速度,单位为米每秒平方(m/s²)。

2.摩擦力:f=μN(摩擦力等于摩擦系数乘以法向压力)其中,f为摩擦力的大小,单位为牛顿(N);μ为摩擦系数,无单位;N为物体所受的法向压力,单位为牛顿(N)。

3. 合成力:F=√(F₁²+F₂²+2F₁F₂cosθ)其中,F为合成力的大小,单位为牛顿(N);F₁和F₂为两个力的大小,单位为牛顿(N);θ为两个力之间的夹角,单位为度(°)。

二、力的做功1.功:W=Fs(功等于力乘以距离)其中,W为做功的大小,单位为焦耳(J);F为力的大小,单位为牛顿(N);s为物体移动的距离,单位为米(m)。

2.动能定理:W=ΔEₖ(功等于动能的增量)其中,W为做功的大小,单位为焦耳(J);ΔEₖ为动能的增量,单位为焦耳(J)。

3.功率:P=W/t(功率等于做功的大小除以时间)其中,P为功率的大小,单位为瓦特(W);W为做功的大小,单位为焦耳(J);t为做功所花费的时间,单位为秒(s)。

三、压力和浮力1.压力:P=F/A(压力等于力除以受力面积)其中,P为压力的大小,单位为帕斯卡(Pa);F为力的大小,单位为牛顿(N);A为受力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

2.压强:P=F/A(压强等于力除以面积)其中,P为压强的大小,单位为帕斯卡(Pa);F为力的大小,单位为牛顿(N);A为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

3.浮力:F=ρVg(浮力等于液体密度乘以体积乘以重力加速度)其中,F为浮力的大小,单位为牛顿(N);ρ为液体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³);V为物体在液体中的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³);g为重力加速度,单位为米每秒平方(m/s²)。

2024年中考物理必备公式

2024年中考物理必备公式

2024年中考物理考前必备公式【力学部分】1. 速度;定义公式:t sv = vts v st ==;变形公式:2. 密度;定义公式:V m=ρ Vm mV ρρ==;变形公式:3. 重力;定义公式:mg G =m Gg g G m ==;变形公式:4. 压强S Fp =定义公式: pSF p FS ==;变形公式:5. 液体压强;定义公式:gh p ρ= ;变形公式:gh p =ρg ph ρ=6. 浮力(1)压力差法: 向下向上浮F -F F =(2)称重法: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物体的重力;(弹弹浮F G F -G F =(3)阿基米德原理::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质量;:排开液体的重力;;;主要变形公式:;③②①排液排排排浮液液浮排排液浮排排浮排浮V m G g V F g F V gV F g m G F G F ρρρρ======(4)浮沉法漂浮物排物液物浮;>;kV V G F ==ρρ悬浮 物排物液物浮;;V V G F ===ρρ 上浮 物排物液物浮;>;>V V G F ≤ρρ 下沉物排物液物浮;<;<V V G F ≤ρρ沉底 物液物浮支物浮<;<;ρρG F F -G F = (5拉物浮拉物浮绳子向下拉物体:;绳子向上拉物体:F G F F -G F +==7. 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阻力臂):阻力;:动力臂;:动力;(22112211L F L F L F L F = 8. 滑轮及滑轮组分类 力的关系 距离关系 速度关系 定滑轮 G F =h s =物绳V V =动滑轮 物理想:G 21F =h 2s = 物绳V 2V =()动物考虑动滑轮:G G 21F += 滑轮组物理想:G n1F =nh s = 物绳nV V =()动物考虑动滑轮:G G n 1F += 9. 功;定义公式:Fs W =;变形公式:s W F =10. 功率;定义公式:t WP = ;变形公式:p Wt =pt W =11. 机械效率;定义公式:总有%100W Wη⨯=;变形公式:总有ηW W =ηW W 有总=【热学部分】1. 比热容;定义公式:吸t m Q c ∆= ;变形公式:吸t c Q m ∆=;吸cm Qt =∆tcm Q ∆=吸2. 热值(1)热值与质量公式:;定义公式:放m Qq = ;变形公式:放q Qm =mq Q =放(2)热值与体积公式:;定义公式:放V Q q = ;变形公式:放q Q V =Vq Q =放(3)效率公式:放吸吸放放吸放有有放放有;;变形:推导公式:;;变形:定义公式:ηQ Q %100ηQ Q %100Q Q ηηQ W %100ηWQ %100Q W =⨯=⨯==⨯=⨯=η 【电学部分】1. 欧姆定律;定义公式:RUI =;变形公式:IR U =IU R = 串联电路:())(串联电路;;;;;;;;21R I U R I U R R I IR U I U R I U R R R I U R R U I R U I R R U R UI I I I 222111212221112122211121==⎪⎪⎪⎪⎩⎪⎪⎪⎪⎨⎧==+====+====+==并联电路:)(并联电路;;;;;;;21R I U R I U R R R R I IR U I U R I U R R R RR I U R R U I R U I R R R R U R UI U U U 222111212122211121212221112121==⎪⎪⎪⎪⎪⎩⎪⎪⎪⎪⎪⎨⎧==⎪⎪⎭⎫ ⎝⎛+====+====+==2. 电功;定义公式:UIt W =;变形公式:It W U =;Ut W I =UI Wt =3. 电功率;定义公式:t WP = ;变形公式:PWt =Pt W =4. 焦耳定律;定义公式:Rt I Q 2= ;变形公式:Rt Q I =;t I Q R 2=RI Q t 2= 5. 名称 串联 并联电流 21I I I ==21I I I += 电压 21U U U +=21U U U == 电阻 21R R R +=21R 1R 1R 1+= 2121R R R R R += 电阻温度横截面积;长度;材料;);(T S L T S L R ρρ=。

中考物理公式完整版

中考物理公式完整版

中考物理公式完整版1.速度的定义公式:速度=位移/时间2.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速度=位移/时间3.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位移=速度*时间4.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公式:时间=位移/速度5.加速度的定义公式:加速度=(末速度-初始速度)/时间6.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末速度=初始速度+加速度*时间7.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位移=初始速度*时间+(1/2)*加速度*时间^2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时间公式:时间=(末速度-初始速度)/加速度9.重力加速度的公式:重力加速度=9.8m/s^210.力的定义公式:力=质量*加速度11.牛顿第二定律:力=质量*加速度12.动能的公式:动能=1/2*质量*速度^213.动能定理:动能的增量=动力做功14.功的公式:功 = 力 * 位移* cosθ15.功率的公式:功率=功/时间16.功率的单位:瓦特(W)17.机械效率的公式:机械效率=(输出功率/输入功率)*100% 18.电流的定义公式:电流=电量/时间19.电流的单位:安培(A)20.电阻的定义公式:电阻=电压/电流21.电压的定义公式:电压=电流*电阻22.电阻的单位:欧姆(Ω)23.欧姆定律:电压=电流*电阻24.电功率的公式:电功率=电流*电压25.电功率的单位:瓦特(W)26.电能的公式:电能=电压*电量27.电能的单位:焦耳(J)28.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电容=介电常数*面积/间距29.串联电容器的电容公式:电容=1/(1/C1+1/C2+...+1/Cn) 30.并联电容器的电容公式:电容=C1+C2+...+Cn。

完整初中中考物理公式汇总

完整初中中考物理公式汇总

RU I =tQI =1热传递 Q = c m △t燃料燃烧时放热Q 放= mq炉子的效率:热机效率η=Q 有效/ Q 总= cm(t-t 0)/ qm ′(燃烧m ′的燃料给水m 加热)23、欧姆定律:4、电功(电能):W = U I tW = PtW= U I t 结合U =I R →→W = I2RtW = U I t 结合I =U /R→→W = t两套单位,p--kw, t --h;w--J,p --w,t --s) 5、焦耳定律:Q= I 2Rt (电流热效应)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如果电能只有部份转化为内能,则:Q <W 如电风扇、电动机。

电热器的效率:η=W 有效/ W 总,其中W 有效= Q 吸= c m △t ;W 总 = Pt= UI t6、电功率公式:P =W /tP = IU7、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表达式:I =I 1=I 2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表达式:U =U 1+U 2电阻: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R=R 1+R 2串联分压原理:2121R R U U =串联电路中,电流在电路中做的总功等于电流在各部分电路所做的电功之和。

W = W 1+ W 2 串联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串联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

表达式:P = P 1+ P 2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的电功与其电阻成正比,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212121212121R R Q Q W W P P R R U U ===== 8、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表达式:I =I 1+I 2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表达式:U =U 1=U 2 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的倒数之和。

1/R=1/R 1+1/R 2分流原理:1221R R I I =并联电路中,电流在电路中做的总功等于电流在各支路所做的电功之和。

初中物理公式一览表(中考必备)

初中物理公式一览表(中考必备)
1Pa=1N/m2
浮力(F浮)
(1)称重法F浮=G-F示(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ρ液gV排(4)漂浮或悬浮法F浮=G
动力、阻力

与 单位相同即可
功(W)
(1)定义W=Fs重力做功W=Gh=mgh摩擦力做功W=fs
(2)总功W总=F动sW总=W有+W额
有用功=GhW有=W总-W额
(7)从电压表上读出
1KV=1000V,
1V=1000mV。家庭电路为220V,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超过36V
电阻(R)
(1) (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2)W=UIt=I2Rt=
(3)
(4)焦耳定律Q=I2Rt则 (Q为产生的热量)
(5)串联:R=R1+R2则R1=R-R2R2=R-R1
(6)并联: (7)从欧姆表上读出或从铭牌上读出如滑动变阻器上的“10Ω1A”等字样。
1Kw=1000w
1马力=735w
电热(Q)
(1) 当不计热量损失时,Q=W=
(2)热平衡方程Q吸=Q放
其单位为J
通电时间(t)
(1) (Q为电荷量)(2)W=UIt则
(3) P= 则 (4)Q= 则
祝同学们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1dm3=103cm3
1cm3=103mm3
时间(t)
(1)速度定义 (2)功率 (3)用钟表测量
1h=60min
1min=60sBiblioteka 速度( )(1) (2) 则
1m/s=3.6km/h
质量(m)
(1)重力公式 (2)功的公式
(3)密度公式 (4)用天平测量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中考复习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中考复习

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1、速度公式: 公式变形:求路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 m ×g 合力公式: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34F 浮=G – F 浮=G 排=m F 浮=ρ水 F 浮=G 5P = 6p =ρ × 7F 1×L 1=F 2×或写成:8F = n 1G 总s =nh9W =F × s ?10P =物理量 单位v ——速度 m/s km/hs ——路程t ——时间11×100%12Q = c m△t(保证△13Q放= m ×1415W = UItW = UItW = UIt16P = W /t?P =IUR=U2额/P额P实=U2实P实=I2实实实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表达式:I=I1=I2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表达式:U=U1+U2.分压原理:在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比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比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表达式: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表达式:I=I1+I2分流原理:(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中的电流比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反比)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表达式:U=U1=U2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表达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U
I =t Q I =
1
热传递 Q = c m △t
燃料燃烧时放热 Q 放= mq
炉子的效率:热机效率
η=Q 有效/ Q 总
= cm(t-t 0)/ qm
′(燃烧m ′的燃料给水m 加热)
2、电流定义式
3、欧姆定律:
4、电功(电能):
W = U I t
W = Pt
W =
U I t 结合U =
I R →→W = I 2Rt
W = U I t 结合I =U /R →→W = t
两套单位(w --Kw.h,p --kw,
t --h ;w--J,p --w,t --s)
5、焦耳定律:Q= I 2
Rt (电流热效应)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如果电能只有部份转化为内能,则:Q <W 如电风扇、电动机。

电热器的效率:η=W 有效/ W 总,其中W 有效= Q 吸= c m △t ;W 总 = Pt= UI t
6、电功率公式:
P =W /t
P = I
U
7、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表达式:I =I 1=I 2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表达式:U =U 1+U 2 电阻: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R=R 1+R 2
串联分压原理:2
1
21R R U U =
串联电路中,电流在电路中做的总功等于电流在各部分电路所做的电功之和。

W = W 1+ W 2 串联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串联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

表达式:P = P 1+ P 2
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的电功与其电阻成正比,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2
1
2121212121R R Q Q W W P P R R U U ===== 8、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表达式:I =I 1+I 2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表达式:U =U 1=U 2 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的倒数之和。

1/R=1/R 1+1/R 2
分流原理:12
21R R I I =
提示:
如果是气体燃料可应用Q 放 = Vq ;
物理量 单位
P ——电功率 W
I ——电流 A U ——电压 V
P =R U 2 P =I 2R
物理量 单位 单位
P ——电功率 W kW W ——电功 J kWh t ——通电时间 s h
只能用于:纯电阻电路。

并联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并联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

表达式:P = P1+ P2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功与其电阻成反比,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9、已知灯泡“220V,40W”,U额=220V,P额=40W
求电阻:求额定电流:
实际电压为110V时,求实际功率:
10、已知灯泡L1“220V,40W”,L2“220V,100W”R1=1210Ω,R2=484Ω
L1、L2串联时,I相同,R1>R2,则U1>U2,P1>P2,更亮L1更亮;
L1、L2并联时,U相同,R1>R2,则I1<I2,P1<P2,更亮L1更亮;
几个常考点:一、快慢的判断
1.运动的快慢:○1观众:“相同时间,比路程。

路程长者运动快”○2裁判:“相同路程,比时间。

时间短者运动快”
○3计算(或单位换算):利用t
s
v =
计算后取相同单位进行比较;注意单位换算 2.做功的快慢:○1计算:利用t
W
P =
计算后取相同单位进行比较;○2单位换算:“1千瓦=1000瓦特” “1kW=1000W ”
3.蒸发的快慢:影响因素有:○1温度的高低;○2蒸发表面积的大小;○3空气流动的快慢。

二、运动与静止的判断:用来判断别物,被看成静止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有改变叫“运动”;没有改变叫“静止”。

三、光现象的判断:○
1光现象有: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和光的色散。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四、方法的判断:○1改变“内能”的方法有:“做功”与“热传递”。


2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或“降低温度”。


3实验探究的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如欧姆定律;
“理想
模型法”:如:牛顿第一定律。

“等效替代法”:如:合力、总电阻。

等。

有两套单位的公式(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
凸透镜成像规律:
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分正倒;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靠近焦点)像远像变大。

中考物理常识
1、物质的属性(只由物体本身决定):惯性、密度、比热容、热值、电阻
2、常用物理量:
两个鸡蛋100g(1N);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150g ;一头大象约5t ;一只鸡约2kg ;
1kg为1公斤即两斤;1Km为1公里即两里。

普通中学生:体重50-60Kg,身高160-170cm,重力500N,一只脚掌面积10×25cm2=250 cm2,人体表面
积约2m2,密度近似等于水的密度,正常体温36.8℃(让人感到舒适的温度22-24℃),步行速度1.2m/s
骑自行车5m/s ,小轿车40m/s(约140 km/h),喷气式客机250m/s,动车50 m/s
初二物理课本:质量200g,重力(对地面的压力)2N(四个鸡蛋左右),厚度为1cm,表面积0.04m2,对桌面的压
强约为50帕,一张纸的厚度约10-4 m
标准大气压值:Pa
5
10
013
.1⨯=760毫米(76厘米)水银柱高
水的凝固点(冰的熔点):C︒0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C︒
100水的密度:3
3
3/
10
0.1
/
1m
kg
cm
g⨯
=
=
ρ
绝对零度0K等于摄氏温标-273.15度
常用估算量
1.电流:计算器100μA 灯0.2A 电冰箱1A 空调5A
2.电压:干电池1.5V 蓄电池2V 家庭电压220V 工厂用电380V 人体安全电压不大于36V
3.电功率:计算器0.5mW 电灯60W 电冰箱100W 空调1000W 洗衣机500W
电热水器1000W
4.质量:硬币6g 中学生50Kg 鸡蛋50g
5.密度:人1×10 3 k g / m 3 空气1.29 kg/m3 冰0.9×10 3kg/m3 ρ金属>ρ水>ρ油
6.体积:教室180 m 3 人0.05 m 3
7.面积:人单只脚底面积250 cm 2,人体表面积约2m 2
8.压强: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 4Pa;大气压强10 5Pa
9.速度:人步行1.1m/s 自行车5m/s 百米冲刺10m/s 小汽车40m/s
10.长度:头发直径和纸的厚度70μm 成年人腿长1m 课桌椅1m 教室长10m宽6m高3m
11.力:2个鸡蛋的重力1N
常见隐含条件
1.光滑:没有摩擦力;机械能守恒
2.漂浮: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
3.悬浮: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
4.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受平衡力;动能不变(同一物体)
5.静止:受平衡力,动能为零
6.轻小物体:质量可忽略不计
7.自由运动:物体运动过程中只受重力的作用
8.上升:重力势能增加
9.实像:倒立的像(小孔成像、投影仪、照像机),光线相交,实线
10.虚像:正立的像(平面镜、放大镜、凹透镜),光线的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相交,虚线
11.物距大于像距:照像机的成像原理
12.温度升高到:物体的末温
13.温度升高(了):物体温度变化量
14.白气:液化现象形成的液态小水滴
15.不计热损失: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Q吸=Q放);消耗的能量等于转化后的能量
16.正常工作: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17.串联:电流相等;选择公式P = I2 R计算和比较两个量的大小
18.并联:电压相等;选择公式P = U2 /R计算和比较两个量的大小
19.灯都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路断路(有电压处断路)
20.灯部分亮,电流表有示数:电路短路(无电压处短路)
21.家庭电路:工作电压220V,各用电器并联连接,开关接火线与用电器串联
22.家庭电路用电器都不工作:保险丝烧断,短路或总功率过大【几个定义量的物理意义】
【常见物理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常用物理研究方法及其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