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实践教学

合集下载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学教育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学教育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学教育摘要: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传播格局被打破,逐渐走向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不仅改变着新闻传播的现有格局,而且对新闻传播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全新要求。

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新闻教育的改革应从优化课程体系、注重实践技能培训等方面着手,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新闻教育健康发展。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教育;改革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2-0083-0120世纪80年代,媒介融合的概念首先被提出,并简单地被定义为将原属于同一类型的媒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对此,美国艾·浦尔认为,媒介融合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传媒经济学》的作者喻国明教授这样理解媒介融合:媒介融合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以信息技术作为中介,将卫星、电缆、计算机技术等作为传输手段,运用数字技术改变了获得数据、现象和语言的时间、空间及成本,并且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了整合,加强了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从而导致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1]。

近几年中,新传播科技与新资讯媒体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发展并普及,以数字化为表征的新媒体对媒介环境乃至社会环境正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对媒介融合也逐渐开始加强重视。

一、媒介融合的传播特征当前,媒介融合的表现形式体现为以下两种:一是跨领域的整合与并购。

即通过组建大型跨媒介传媒集团,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二是媒介技术的融合。

联合新旧媒体技术,从而形成新的传播手段以及全新的媒介形态。

以下是媒介融合的主要传播特征:(一)新闻业务等的资源共享。

媒介融合打破了媒体之间的限制,整合了各类不同形式的媒介,并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形成全新的新闻采编流程。

首先,集中力量采集新闻素材,然后再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将共享的新闻内容制作成文字、图像等,形成风格迥异的新闻产品,以不同的媒体平台相继传播给各自的受众。

探讨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思考

探讨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思考

探讨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思考随着我国文化的不断发展,对于文化传播来说,必须要迎合时代的发展创新传播模式,这样才能够充分体现文化的价值。

媒介融合时代下的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必须要提升自身的工作理念,构建新型新闻传播模式。

本文主要先说明媒介融合现状,然后说明媒介融合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所面临的问题,最后说明媒介融合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方法。

标签: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編辑;创新;研究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发展,对于传统新闻编辑工作人员来说,这不仅仅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会,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方式必须要全方面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适用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媒介融合时代下的媒体资源较多,包括影视、信息技术等多个方面,这对于我国新闻产业来说有着一定的影响。

一、媒介融合时代分析在媒介融合时代下,信息传播方法越来越多,信息技术的支持更好的推动新闻行业的发展。

相比于传统新闻诶饥饿来说,在媒介融合时代下的新闻传播更加符合新闻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实时性,能够将出现的信息在几分钟之内就直接传输到相应的设备中,能够很好的保证信息的传播实时,这也正好弥补传统新闻存在的问题。

还有就是,在媒介融合时代下的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方式更多,能够更好的稳定在市场中的地位[1]。

二、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存在的问题(一)发展难度的挑战当前,很多的广播电视都对其传播形式进行改变,但是因为广播电视的信息化发展速度并不快,这样就无法及时迎合大众的需求,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缺少市场竞争力。

(二)传播媒介的挑战在媒介融合时代下,传统广播电视传播方式已经不再满足大众化的审美需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广播电视在当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将多种新媒体有效的融合在广播电视当中,和互联网进行有效结合,成为当前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节目功能上的挑战在媒介融合时代下,多媒体传播形式较多,而且所具有的功能也非常多,广播电视新闻因为自身的特性,不能够利用多媒体传播方式来提升自身的知名度。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教育变革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教育变革

尔・ 索勒・ 普 尔 提 出 的 。1 9 8 3 年, 他 在 其 《自由 的科 技 》 一 书 中提 出 了 “ 传 播
形 态融 合 ”的概念 。他 认 为数码 电子科 技 的发展 是导 致传 播形 态 融合 的 主要 原因 , 其本 意 是指 各种 媒 介呈 现 出 多功 能一 体化 的趋 势 。美 国密苏 里新 闻学 院 的迈克 ・麦 金教 授 认 为 , 要 从 经 济和 运 营 的 目的 、 新 闻报道 方 式 、 社会 关 系
出 了挑 战 。
这种 全媒 体 时代 的 专业 信息 分 析整 合能 力 , 需 要 具 备 完 善 的 知 识 技 能 与 结 构 的新 闻传 播 人
才 。新 闻传 播 需 要 具 备 新 闻传 播 学 、 心理学、 文
学、 社会学 、 美 学、 数字通讯技术等知识 , 从 这 个 意 义上 说 , 记 者 编辑 的知 识 水平 与 专业 技 能 已经 面 临前 所未 有 的挑 战 , 需 要 具备 策 划 、 数字 采 编 、 非 线性 编辑 、 音视频形象表达等能力 , 单 一 的知 识 结 构 已经无 法应 对新 闻生 产方 式 的变化 。 ( 三) 具 有 对 多 种媒 介 平 台综 合 管理 能 力 的 高 级 管理人 才 这 类 人 才 除 了具 备 传 统 的 传媒 管 理 人 才 的 企 业 经 营管 理 的能 力 , 还 需要 精 通 各类 媒介 的技 术 与 运 营模 式 , 知 道如 何 运用 这 些 技术 使新 闻 内 容 效果 最 大 化 、 信 息价 值 最 大化 。 面对媒 介 融合 所 带来 的高 度细 化 小众 化 市场 , 站在 媒介 品牌 打
三 个 方 面理 解 媒介 融 合 的定 义 [ 1 ] 。中 国人 民大学 新 闻学 院蔡雯 教 授 认 为 , 媒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广播新闻创新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广播新闻创新
总量 的 2 % , 闻广 播 的绝 对 收听 量 和 收 8 新
适应 , 滚动报道 、 追踪 报道 、 连线报道 、 插 播 “ 台刚刚收到 的消息”等形式 应运而 本 生。这些报道形式保证 了新 闻的时效性 , 加快了广播 的报道节奏② 。广播新 闻需 要 对海量的新 闻资讯进行整合 、 编辑 、 编排 ,
于新浪微 博 、 天涯论坛 、 人人 网 、 豆瓣 、 优
狂转 发 前 一 周 ,一 个 名 为 ‘ A eWi 《 p t h A 一 7 的视 频 就 已经 在 yu b 走 K 4》 ot e上 u
红, 该视频 出现在本节 目中是在它于新浪 微博红起来的三天后 。 作为一个依靠资讯 新鲜度的节 目来说 , 十天是一个相 当长 的 时间 。 以, 所 在节 目选材过程 中. 了国内 , 除
播频率① 。广播新 闻影响着听众对广播频 率 的选择和对广播 媒体 的忠诚度 , 在多媒
体激烈竞争的环境 下 , 广播新 闻创新 已成 为时代的必然 。 笔者认 为 , 广播新 闻可在 进行全方位努力和尝试 , 分叙如下 。 试

时效性 的重要手段 。 随着现代 通信技术 的
飞跃 发展 ,广播记者可 以在任何地点 、 任 何时间通过 “ 连线” 对新 闻事件进行 现场 同步报道 , 将新 闻转 变为 “ 现在进行 时”, 把广播新 闻的时效性推 向极致 , 而且能 以 多路 连线全方位多角度呈现新 闻事件 。 例 如 , 中国之声 ” 各 时段新 闻均有 连线 报 “ 道, 连线多位记 者播报最新 消息 , 使广播 新闻与新 闻事件达到 了实时 同步 的程度。 大直播是一 种非 常时期 非常态 的运作模
去粗取精 ,为受众挑选最有价值 的信息 ,
做到人无 我有 , 人有 我多 , 人多我优 。 广播 新闻要以少胜多 、 以精博 杂 、 以质取胜 , 努 力通过多元化 的表达 , 广播成 为受众 心 使 中值得信赖 的媒体③ 。 连线报道 和大直 播是提 高广播新 闻

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初探

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初探

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初探作者:李倩来源:《科技传播》2012年第22期摘要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发展和通讯科技的不断变革、创新,媒介融合进一步深化,媒体竞争加剧,传媒格局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极大改变。

面对新的形势,如何培养媒介融合所需要的新闻传播人才?作为培养职业新闻人的大学新闻教育,必然应有新思路、新举措,必然要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有所调整,有所变革。

对此,笔者认为,在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专业;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9-0017-021 媒介融合趋势下我国新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所培养的人才质量。

一般来讲,课程体系主要表现出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和配合。

课程体系建设主要反映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上。

要使得学生在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的环境下,培养出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以更好的适应媒介融合变革新形势的需要。

但纵观我国高校新闻院系新闻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尚不能适应这一新形势的需要,还存在不少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跨专业选课难,通才教育成空话。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的实质就是信息、文化的无边界传播,媒介融合使当代新闻传播涉及的知识领域越来越广、越来越深,将新闻专业教育放在通识教育这个更加广阔的背景下展开,已经成为了现在新闻传播教育追求的目标。

那么如何拓宽专业口径,让各学科建立融合,推进新闻传播教育向广博教育前进,形成综合性和专业性、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成为了新闻教育重要的课题。

但因为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新闻专业教学很难做到跨学科、跨专业。

学生除了修完新闻学原理、中国新闻传播史、新闻采写等基本的专业课程外,还要学习一系列与不同专业方向相关的课程,留给学生自由支配和使用的时间非常少。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教育的对策探讨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教育的对策探讨
【 关键词 】 媒介 融合 全 能型记者 核 心能 力
无 论是在大 众传播领 域还是 大众 传
门话题 。 业态的发展 需要 相应 的人才去支
的疆域分 明, 闻学的培养 目 如新 标是为报
心课程是新闻采访 、 闻写作 、 闻评论 、 新 新
闻评论的写作课程 , 这是 由于广播 电视新 闻运用声音和画面进行表 达 , 学生在思维 习惯上往往具有 直观性 、浅显化 的特点 ,
发展为传播提供 的可能性 , 知道如何运用
其 次, 要对 实践教 学 ( 主要是 实 习 )
以往由于专业 的界 限比较分 明 , 导致 课 程体系和 教学要求也 因为专业 的不 同 而有差 异 , 比如 , 闻学专业 的学 生多选 新
系无法适应变化 了的媒介融合现实 , 不能 和 实验室进行 改革 。
用 多种 技术工 具 的全 能 型记 者 编辑 。 编辑之类 的课程 。 介融合所要求 的全媒 式 , ”① 媒 写作以深刻见长 的深度报道和新闻评
体记者 如果按 照传统 的专业设置 和培养
方案 , 而易见是培养 不 出来 的。 显 可行 的
几 门相关 的课程 。 教学内容和 目标 与实践 办法 是改革——根 据传播业 界 的发展对 化 ) 因此 , , 跟大 众传播密 切相关 的数 字 相 比都显得滞后 , 再加上媒介融合 在业 界 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进行改革。 这 技术和网络新技术课程要多开设 。 也 兴起不久 ,其发展 规律和对 人才 的需 就 是 “ 变”。 守传统 的新闻人才 培养体 死 求 ,都还没有在专业教育 中得到体现。 本 文 主要结合新闻采 编人员展开。 全 能型记者 ( 的叫全媒体记者 ) 有 不 仅 要会 采 、 写 , 会拍 摄照 片 、 作 视 会 还 制 闻作 多样化处理 , 为不同形态的媒 体提供 信 息产 品。 多媒体整合传 播策划与管理人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访教学的创新与探索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访教学的创新与探索
一 一
言堂 ,通篇 理论灌输 ,学生 的积极 性
、பைடு நூலகம்
媒 体融 合 引发新 闻采 访教 学变 革 不能被充分调 动起 来 ,最终导致学生 就
在信息 社会 中 ,媒体融合趋势促使 业时用人单位不满 意。有学者甚 至概 括
速增 多 ,但是新 闻教学理念 的构建和新 当今的新闻院系学生需要的不再是一般的 为 “ 四重 四轻 ” :重 理 论 轻 实 践 ,重 课
新 闻教 育
NE WS RE SE ARCH
新 闻采访 能力在培养时就会遇到传统教 访讲授 中 ,进一步穿插与体裁相应 的跨 教学 的出发点 ,又是落脚 点 ;探究案例 学瓶颈 的限制 。

媒体新 闻采访 技巧 。先总说后分述 的多 需 要 学 习理 论 ,学 习 理论 是 为 了 探 究 案
新 闻 采 访 课 是 一 门 实 践 性 较 强 的 题 ,追求媒介 的融合与互补 。跨媒体新
采 、写 、编 、评 是新 闻业 务 教学 的 四 定要与实训相结合。
“ 采 ”处于第一位 ,而从一般 的业务规 课程 ,它的任何教 学安排都是 以增 强学 闻采访能力 的培养不仅有利 于实 现新 闻 律来 看 ,又有 “ 七分采 ,三分 写” “ 采 生 的实践能力 为 目的。然而 , 在传 统的 采访教学 与媒 介融合实践 的对接 ;还 有 访决 定写作 ”等 观点 。因此 ,学好新 闻 新 闻教学 中,有很 多人认为在校 学习期 利于学生 胜任 不同类型媒介 的工作 ,增
任何 梓华痛 陈高校新 闻专业教 育存在 的 力 ,才能适应一 次采集 、多媒体故 事讲 校 内实践教 学环节 、校外实践教 学环节
弊端 。 目前 我 国高校 除 了个 别新 闻传 述 、多媒介渠道 发布的融合新 闻生产流 探讨对新 闻采访课程进行模式创新。

浅谈融媒体时代下的广播电视新闻策划

浅谈融媒体时代下的广播电视新闻策划

浅谈融媒体时代下的广播电视新闻策划摘要:融媒体时代,新闻策划很大部分决定了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尤其是在大型主题宣传,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效果。

为了更好地适应媒体行业的变化,新闻报道策划也必须与新媒体做有机会的融合。

本文结合融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新闻现状,解析电视新闻策划所面临的问题,探讨响应对策,让广播电视新闻能不落后于时代,满足新时期观众的视听需求。

关键词:融媒体广播电视新闻策划创新思维一、融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策划工作原则。

在电视新闻中,新闻策划将有利于对新闻事件的深入解剖,有利于重大新闻事件的全景展示。

新闻策划人员在先前的策划中,必须保证在策划的过程中,确保新闻内容的规范性原则,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进入融媒体时代,这些策划准则同样不能丧失,另外,我们更多地要从创新思维入手,让电视新闻也能满足公众号,视频号等的需求,符合新媒体的传播规律。

二、电视新闻策划面临的难题在实际的广播电视新闻策划过程中,一般没有针对性的培训及训练体系,只能靠旧有经验的积累。

而仍有部分人员认为,新闻策划难以带来立竿见影的效益,导致岗前培训过于表面。

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策划行驶和思维比较老套,没有形成自觉地“融媒体”策划意识,只考虑传统广播电视新闻的策划,没有创新思路。

而在新媒体大大改变受众收视习惯的今天,有部分策划人员可能违反新闻策划的真实性原则,以及轻视舆论导向。

一些视频号以及公众号为赢得流量,常常以一些出格内容搏出位。

策划人员在做策划时也可能仿效这类做法,违背大众媒体的公益定位和社会责任。

三、新闻策划人员创新思维的培养(一)提升新闻策划意识策划人员要有正确的工作心态,不断融入新思想和新知识,才能更好地融入“融媒体”的大背景中,通过实地调查,从整体的角度,深入分析新闻事件,才能制定出完善的策划方案。

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以群众视角对新闻事件进行策划,及时答疑解惑,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

新媒体环境下表演和播音主持艺术的实践融合

新媒体环境下表演和播音主持艺术的实践融合

2022/1上新媒体环境下表演和播音主持艺术的实践融合阴王波雯摘要: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而短视频等“快消”文化的出现导致表演、播音主持专业高校招生和在人才培养及实际就业上出现不衔接、不对等的情况。

文章站在新媒体传播的角度以各专业的立场对这两类学科融合路径进行思考探究。

关键词: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新媒体融合纵观近年来高等学校艺术类招生情况和社会上出现的“艺考热”现象,表演专业和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部分学生在入学前接受的培训几乎同时涵盖以上两门,对于表演、播音主持这两类“台前”专业,也有艺考培训机构传递出“播表双修”“播表不分家”等观念,且部分高校所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这两类专业之间也进行了相互涉猎。

本文旨在将此类现象放置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思考分析。

媒介背景变化带来跨学科发展的需要本文试将播音主持从业者的职业属性定义为传播者,媒介背景变化导致传播者的传播路径发生变革,移动终端彻底打破了表演艺术传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网络环境相较于实地场所,信息传播更加快速、便捷,也为更多人向传播者的角色转化提供了可能。

表演艺术从舞台到电影电视再到手机屏幕,反映的是表演艺术受众不断扩大的过程。

因此表演艺术的创作需要考虑受众的变化,达到观演关系的和谐统一,对此需要始终遵循“阳春白雪不高人一等,下里巴人不低人三分”的艺术表达理念,将大荧幕或舞台的产物装进手机,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手机欣赏表演艺术,成为提升自身文艺素养的通道之一。

短视频平台中的表演作品可以浓缩到短短几十秒,随着网络视听平台的网络剧不断量产,这样的表演新形态往往存在着“泛娱乐化”现象,整体偏向无厘头的恶搞趣味,缺少情感表达和社会价值。

行业生态的不健全难免让部分低俗、肤浅的作品走进大众视野,成为互联网整治乃至文娱行业规范问题的众矢之的,由此所反映的表演艺术缺少新传播属性介入的问题成为了其未来要发展的必经之路。

[1]相较于表演艺术的戏剧历史来说,现在的播音主持艺术学科体系的建立来源于广播电视的兴起,而中国播音学科体系创立者张颂先生的播音主持体系也是建立在传统媒介即适应于广播电视体制国家性环境下的。

媒介融合视域下的播音主持教学实践研究

媒介融合视域下的播音主持教学实践研究

媒介融合视域下的播音主持教学实践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本研究旨在探讨媒介融合视域下的播音主持教学实践,以满足当今社会对高素质传媒人才的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传媒产业的不断壮大,播音主持专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播音主持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需要加强媒介融合教学理念的引入,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在传统播音主持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口头表达能力和声音美感的培养,忽视了与媒介技术的结合和应用。

而媒介融合教学则强调通过整合不同的媒介形式和技术工具,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多样化的传播环境和需求。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媒介融合视域下如何创新播音主持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传媒行业的需求,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对媒介融合视域下的播音主持教学实践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开拓教学思路,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优秀传媒人才。

这将对播音主持教学改革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影响。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深入探讨媒介融合视域下的播音主持教学实践,分析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如何有效整合传统的播音主持技能与新媒体技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素养。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研究媒介融合的定义和特点,探讨如何将新媒体技术融入到播音主持教学中,促进学生对媒介融合的理解与应用;二是深入分析当前播音主持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制定教学改革方案提供依据;三是通过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总结,探讨在媒介融合视域下的播音主持教学策略和方法,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提升播音主持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媒介素养和跨媒体运用能力的优秀播音主持人才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1.3 研究意义播音主持教学在媒介融合视域下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

高校课题申报: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学专业跨学科教育探索

高校课题申报: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学专业跨学科教育探索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学专业跨学科教育探索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学;跨学科教育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随着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成为新旧媒体发展的共同议题。

媒介融合打破了传统媒体构成的媒介生态,信息传播的主体、对象、内容、传播方式和渠道等与传统媒体时期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给我国乃至世界的新闻学教育提出了迫切的改革呼声,同时不断创新的媒介技术和传播生态的复杂性,给新闻学教育改革增加了难度和不确定性。

新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形。

我国的新闻学教育发源于1918年10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

在新闻学发展的百余年间,新闻教育总在不断变化的媒介技术和传播环境中探索前行。

从早期的报学到后来的广播电视学、网络传播学,至现在的融合新闻学,我国的新闻学教育,尤其新媒体人才的培养,却往往滞后于当前新闻业的迅猛发展。

本项课题旨在探查我国新闻学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尝试从跨学科教育的角度给我国当前新闻学教育的困境提供一种解决思路。

(2)课题界定跨学科最早由美国的心理学家于1926年提出。

跨学科是指, 如果遇到单一学科或领域难以解决的问题时, 需要整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或专业知识体系的角度、技术来解决并加以利用, 进而创造出目前学科专业划分不能达到的新知识。

跨学科的关键在于如何将不同的学科相联系, 即学科之间的对话与合作, 强调跨学科是以问题为纽带, 或以项目为主要组织形式, 通过对话、联系与合作为主的教学方式与探究研讨教育环节, 注重实际应用。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学专业的跨学科教育,即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并以全媒体形式传播信息的大背景下探索新闻学专业与其他学科专业的交叉与合作,以培养更适应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全媒体新闻人才。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一,跨学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媒介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新闻教育改革探析

媒介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新闻教育改革探析

传播科技 在传 媒业发 展过程 中的地位 越来越 重要 , 作 用 也越来 越大 , 这不但 带来 了传播 心态 、 传播 方式 、 传播 手 段 的变化 , 而且带 来 了传播 内容 、 传播理 念 、 传播 机制 的变 化 。 媒介融合 中 , 媒体 冲击 下的传统媒 体要在媒体 格局 在 新
关 键 词 : 介 融 合 : 方 高 校 ; 闻教 育 媒 地 新
自 19 9 9年开 始 , 国高等 教育进 入快速 发展 轨道 , 我 新 闻类专业 的发展也 十分迅速 。9 9年 , 国 6 19 全 0余 所高校设 有 新闻类 院( ) 系 及专 业 , 中专 业点超 过 1 0个 ;0 2年 , 其 0 20 新闻传播学 的专业点 总数达 3 3个 ;0 4年年底 ,全 国开 2 20 设新闻、 传播 、 关 、 告学 院( ) 专业 的高校 有 4 0余 公 广 系 及 7
须有新 的思路 , 及时调整人 才培养模 式与教学 方法 。 在理论 知识 教学 和专业教育 中 , 知识并不 是教育 的中心 , 培养能力
具 体来说 , 地方 高校 的新 闻教育 要高度关 注与 技术 的 结合 , 点做好 以下三项工作 。 重 一是建立 多功能 、 媒体 、 跨 可 融合 的实践 教学平台 。今天 的新 闻教育机构 的实践平 台已 经不仅仅是信息 采集工具和编辑工具 的简单集 成 ,而是具
学科 探索
媒介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新闻教育改革探析
常 启 云
( 阳理 工学院 , 南 南阳 南 河 摘
43 0) 7 0 0
要: 教育规模 的快速发 展 、 媒介 融合 的时代 背景 对地 方高校新 闻教育提 出了新 的挑战 。 方高校 的新 闻教 育改革 地

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与新闻教育改革

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与新闻教育改革

新闻视界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与新闻教育改革吴昆(中北大学,山西,太原 036005)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我国也越发的重视新闻媒体的传播教育。

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我国进入了新媒体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变,想要满足新媒体时代的信息化要求传媒行业就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对其传播方式进行创新[1]。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加更多的优势才能持续的发展,下文中,将主要针对融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变革与教育的改革进行分析,以此来促进我国新媒体事业的不断进步[2]。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传播改革;新闻教育改革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存在着各种不足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对新闻传播与教育进行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信息化时代的环境中,新闻行业想要不断的进步就必须重视专业新闻人才的培养,采取科学、合理的改革方式,对传媒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3]。

一、新闻传播的各方面变化之前我国的媒体都是国家所有制,新闻全部都是由国家报道,私人媒体不得报道新闻。

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传统的模式正在发生着改变,很多的民间媒体开始播报一些新闻事件,尤其是政治新闻,政府在召开相关的新闻媒体发布会时也有民间媒体记者参加,群众就可以通过媒体落实对政府工作内容的监督,还能保证政府工作的质量。

在这个全新的媒体时代,媒体的形式越发的多元化,发生新闻事件时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提高了新闻的真实性[4]。

传媒企业还可以挑选一些符合企业理念的内容报道,群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新闻事件。

在进行现场报道时,在场的群众都有被采访的权利,发生突发事件记者赶不到现场,群众拿起手机就可以充当记者的角色对其进行记录,保证了新闻的实时性。

记者确定事件的真实性后就可以采访调查完善相关的信息[5]。

职业记者在新闻事件中并不具备权威性,群众的智慧才是重点。

在新媒体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已经从新闻传递的被动者转变成了新闻的制作者与传播者,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对新闻的看法,所以现在的新闻也被称为“公民新闻”,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结构发展的变化。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学教学改革现状及路径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学教学改革现状及路径

智汇授业·论著Family life guide -211-胡会林 (武汉工商学院文法学院)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我国已经初步进入到信息化社会的阶段,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地改变。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我国的新闻学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在当前的改革道路上还面临着一些困境,需要及时加以改进。

基于此,本文将围绕当前新闻学教学改革的现状展开讨论,然后探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学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以供相关人员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媒体融合;新闻学教学;改革现状;有效路径融媒体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有效结合,在融媒体时代,两者能够和谐统一发展,共同推动我国新闻业可持续发展。

然而从当前的新闻学教学现状来看,改革之路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教学途径进行深入研究。

因此,在新时期社会背景下,深入研究新闻学教学改革现状及路径,具有十分深远的指导作用。

当前新闻学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实践性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新闻学教育者重点考虑的问题。

但是从当前教育状况来看,新闻学教学中仍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停留在“单向度”教育方面,难以与当前日新月异的新兴媒体进行有效融合。

另外,对新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大部分学校都存在相互模仿的行为,并没有从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使得教学形式也实践相分离,同时也很难根据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来进行及时的调整,影响教学质量。

专业设置单一,融合性不强从当前的教学情况来看,部分高校开设的新闻学专业大致包括四个方面,主要是广告、出版、新闻以及广电,专业的不同使得课程内容区别性比较明显,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也有所不同。

因此,学生在接受新闻学教学过程中,也往往只能接触到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而对于其他媒介的学习则相对匮乏,各专业之间的融合性不强,难以发挥出新闻学教学的有效作用。

师资力量薄弱,与媒介现状脱轨在新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学教学对于教师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想要促进新闻学教学的改革,就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学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学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学的现状和对策研究一、引言媒介融合是指不同媒体形式、技术和平台之间的融合与整合,它已经成为当代新闻传播的重要特征之一。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探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学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以应对这一挑战。

二、现状分析1. 媒介融合对传统新闻业务模式的冲击传统的报纸、电视和广播等传统媒体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和新闻内容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很多人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程序等平台获取信息,而不是通过传统媒体。

2. 媒介融合对新闻内容生产与分发方式的影响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信息获取速度大大加快,并且信息来源更加多样化。

这使得新闻报道变得更加实时,并且不再受限于传统媒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此外,媒介融合也使得新闻内容的传播更加广泛和多样化,但同时也加剧了信息的碎片化和虚假信息的传播。

3. 媒介融合对新闻传播者角色的转变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传播者。

社交媒体平台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发布、分享和评论新闻内容。

这使得新闻报道更加多样化,并且民众对于新闻报道的参与度也大大增加。

但与此同时,虚假信息、谣言和恶意攻击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三、对策研究1. 增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融合为了应对媒介融合带来的挑战,传统媒体应积极采取措施与新兴媒体进行深度融合。

例如,建立自己的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并通过这些平台发布实时信息、互动评论等方式增强读者参与感。

2. 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在面临快速变革和激烈竞争的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从业人员需要具备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他们需要熟悉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了解社交媒体的运营和管理,并具备数据分析和新闻创新能力。

因此,新闻学院应加强相关课程的教学,培养适应媒介融合时代需求的人才。

3. 加强媒体伦理与职业道德建设在媒介融合背景下,虚假信息、谣言和恶意攻击等问题日益突出。

融合新闻传播教育背景下新闻学实践教学“1+1”模式分析

融合新闻传播教育背景下新闻学实践教学“1+1”模式分析

融合新闻传播教育背景下新闻学实践教学“1+1”模式分析李瑞琼 岳剑洁兰州城市学院摘要:新闻学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融合新闻学的教育实践采用授课教师和业界导师共同指导实践教学的模式,针对选题策划、现场调研、融合新闻制作、传播效果检验四个环节对融合新闻实践教学进行环环相扣的指导,旨在加强学生的融合新闻思辨能力和业务水平。

关键词:融合新闻;实践教学;新闻传播教育一、融合新闻学教学实践概述新闻学是一门应用型文科专业。

融合新闻传播背景下的教育实践设计应当被积极且及时地纳入到新闻实践教学环节当中去。

然而传统的新闻教学实践设计仅仅把学生新闻业务能力提升的重担交付在课程教师的身上。

高校内新闻学专业的教师大多缺乏行业从业经验,对新闻采写编评等业务实践的教授是基于新闻学专业理论的要求来进行的,难以从业界标准对融合新闻传播教育进行实践指导是当下新闻学专业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融合新闻传播教育背景下的新闻实践教学“1+1”模式融合新闻传播教育是指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以融合文化为特色的新闻传播学教育。

融合新闻传播教育不是灌输式教育,而是在融合思维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融合。

“1+1”模式,是指基于媒介融合的背景,在融合新闻教学过程中采用“授课教师+业界导师”,即“双导师”结合指导新闻实践的教学模式。

(一)选题策划选题策划是进行融合新闻传播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区别于其他新闻业务实践之处。

选题策划是通过对选题对象的背景等相关资料做充分了解之后,以召开“选题策划会”形式,确定具备融合新闻价值的选题。

选题策划可以是经由授课导师和业界导师优选出具备新闻价值和实操性的选题,进行“自上而下”的选题策划,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由学生自报选题,在选题策划会上进行充分讨论,经过授课导师和业界导师共同认可后,进行后续训练,这是“自下而上”的选题策划方式。

选题策划中需要对所选对象的新闻价值进行论证,也需要对先问调研的地点、融合新闻作品的发布渠道、发布时间等进行策划。

媒介融合背景下如何做好新闻传播

媒介融合背景下如何做好新闻传播

新闻视界77视界观.2021.05媒介融合背景下如何做好新闻传播杨名(德清县新闻中心,浙江,湖州 313200)摘 要: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是可持续化、大众化、多元化、创新化,我们需要紧密围绕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结合未来的发展趋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更好地应对融媒体时代对新闻传播带来的变革和挑战。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媒介融合背景下如何做好新闻传播。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创新路径一、媒介融合对电视新闻传播的影响(一)新闻消费移动化在媒介融合环境下,多媒介融合促使新闻产品的表现多样化,这对于传统电视新闻传播产生了巨大影响,从前以媒体传播独大的局面渐渐消失,网络传播成为新闻信息传播的主流形式,新旧媒体的新闻产品生产已经从大众化转向个性化、分众化。

媒介融合趋势为电视新闻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迫使电视新闻研究个性化定制与精准化推送,生产更为适销对路的产品。

(二)新闻传播融合化新媒体的发展迫使传统媒体改变传播方式,由单一、灌输的线性传播方式转变为互动、交流的融合式传播。

电视新闻原有的信息采集流程无法与这种最新的传播方式相匹配,这就需要电视新闻探索团队合作,形成一次采集、多层次分发、多渠道融合传播的路径,实现采编发的一体化进程,从而能够促进最终传播效果的最优化、最大化[1]。

(三)表达方式多样化媒介融合背景下,只有传播平台的多样化还远远不够。

由于技术的发展,生产独家新闻变得非常困难,信息共享则是当前趋势,如何在众多的同质化新闻中选择独特角度进行解读,如何开发更有效的传播方式是当前电视新闻传播需要解决的主要课题。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做好新闻传播策略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断刷新着媒体融合的上限。

文本数据、声音、图像、视频……数字化技术使媒体在表达形式上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局限,打破了传统媒体固定的表达模式,从各个角度、细节呈现新闻。

在数据开放的环境下,平台应用模式多样,社会合作能力强,信息发布的门槛降低。

媒介融合背景下西部地区广播音频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媒介融合背景下西部地区广播音频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作站 已经在 各 台大量普 及 , 持人 面临技 术手段 的掌 握和运 用 的全 主 新挑 战 , 别是新 技术 对节 目的影 响力 日趋加强 的今 天。 目前在 北 特

京 、 海 、 州 的部分 电台在使 用的 名为 “ l dSr m” 上 广 Co t a 音频 字幕 提 u e 示 软件在 使用 中效果 良好 , 以大 幅简化 主持 人在节 目播 出时 的操 可 作 , 而提 高节 目的播 出效率 和质 量。其 主要功 能是 把播讲 者 的文 从 字 和音频 串接 在一个平 台下 , 在实 际使用 中可 以迅速 的点 出要 主播 播 出的音频 。但 缺点是 技术 门槛较 高 , 握起来 需要 一定 的电 脑知 掌 识, 所以在 我 国的其 他 省 份 大 部 分仍 然 沿 用 传 统 的 纸质 稿 件 。另 外, 新的广播节目传输设备使节 目的保 真性和实时性更高 , 从而对 主播语 言表达 的基本 能力 提出 了全新 的要求 。 3 多种媒 介传播 特点 对广播 主持人 个人 素养提 出新要 求 、 播 讲看 不 是 坐在 直播 间 单纯 的 话 筒 架 子 , 要 采 集 、 辑 、 需 编 评 论、 播出 各个环 节的 全面掌 握。许 多电 台的主 播是被 直接 派往 新 闻 现 场一 线进 行采访 报道 的 , 不像 电视主 持人那 样有 专 门的摄 像 他们 保 障技 术手 段 , 情况下 是单 兵完成 直播任 务 。这要 求主 播不 仅 很多 要自 己写稿件 , 进行稿 件 口播配 音 、 还要 设备 操 作 、 频 的编 辑 , 音 必 要时进 行现 场采访 与互 动。这 对 传 统意 义 上 的广 播 播音 员 提 出了 新的挑 战 , 需要 有 良好 的身 心素质 , 主播 的个人 素质 如 采 、 不仅 而且 写、 、 编 评等 能力需 要不 断拓 展 。 目前 全 国北 京 、 海 、 东部 分 电 上 广 台实现 了卫 星电话 同步 现场 连线 。陕西 电 视 台 F 99都 市 快报 广 M9 播版以 3 G形式, 进行现场声画同步电视 、 广播实况直播 , 用以报道 突发 新闻事 件 。这 要求 主播 必 须在 现场 完 成 的语 言 组 织 、 达 、 表 评 论、 互动等 工作 , 没有全 面的业 务能 力很难 完成报 道任 务 。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学专业实验室建设思考——以湖南科技大学新闻学实验室建设为例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学专业实验室建设思考——以湖南科技大学新闻学实验室建设为例
第 3卷 第 8期
21 0 1年 8月
当代 教 育 理 论 与 实 践
Th o n a t e o e r a d Prc i fCone o ay E u ain y c t mp r r d c t o
V . . O1 NO 8 3
Au 0 1 g.2 1
媒 介 融 合 背 景 下 新 闻 学 专 业 实 验 室 建 设 思 考

f l — 国内新闻学专业实验室建设 的 3大模式 1 武汉大学模式 : . 注重研究式的实验教学模式 “ 武汉大学 新 闻传 播 学 实 验 教 学 示 范 中 心 ” 立 于 成 20 0 2年 7月。它的主要特色有二 : 一是具 有强 大的实验 容
纳能力。它一方 面承 担 了武汉 大学 本 校新 闻与 传播 学 院 本科 生和研究生 的实验课 的教 学 , 另一方 面还 同时面 向武
以湖南科技 大学新 闻学实验 室建 设为例
阳秀梅 , 张顺军
( 湖南科技大学 人 文学院 , 湖南 湘潭 4 10 ) 12 1
摘 要: 媒介融合对新 闻学专 业实验室建设带来 巨大 的 战。在分 析 国 内新 闻学专 业实验 室建设 的 3大模 式的基 础 上, 结合湖南科技大学新 闻学专 业实验 室建 设现状 、 办学特色及实际情况 , 出应在跨媒体跨 学科方 向、 提 融入传 媒产业链及 创新运 营模 式 3个 方面努力发展。
( ) 二 3大模 式的优缺点
从 国内新 闻学专业 实验室 建设 的 3大模 式来看 , 有 各 优缺点。武汉 大 学模 式 侧 重 学术 层 面 , 实验 中心 为平 以 台, 整合理论 界 和实务 界 的交 流成果 , 图在理论 和实践 试 层面引领传媒 的 发展 。这 和武 汉 大学作 为 国 内最 早 成立 新闻学专业 、 有较好 的研究力 量及 与媒体 的合作交 流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卷第9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V ol.33 No.9 2012年9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ep.2012论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实践教学唐励(湖南科技学院 新闻传播系,湖南 永州 425100)摘 要:当前媒介融合时代已然到来,在这一背景下全媒体新闻人才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类型。

全媒体人才即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新闻人才,这就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应对时代挑战,强化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实践教学需要构筑课堂+实验室型、第二课堂+大棚车型、课堂+媒体型、课堂+项目型等实践教学形式。

关键词:媒介融合;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新闻人才;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2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2)09-0183-02实践是育人的重要方式。

近年来,实践教学的比例和条件已经成为评价和考核一个学校的重要指标。

2012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强化实践育人环节。

制定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办法。

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

”可见,国家对实践教学越发重视。

当前,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人才培养,尤其是广播电视新闻人才培养如何推进,成为我们亟需面对和认真解决的课题。

广播电视新闻教育对实践教学的要求更高,在今天的全媒体时代社会对应用型新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强化实施教学成为今天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重要工作。

一实践教学成为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蔡雯2009年1月撰文指出,“在数字技术与网络传播技术的推动下,媒体格局正在发生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变化。

媒体融合,已经成为这场变革的主旋律。

”[1]三年间转眼而过,当前媒介融合时代已经到来。

媒介融合的最大变化是,提升和拓展了媒体的功能和影响。

在融媒体时代,传播变成以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如文、图、声、光、电,来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全新的传播形态。

这种融合呼唤全新媒体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其发展,显然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

有学者提出,复合型人才成为学界普遍认同的能适应这一变化的新闻人才,其主要特点是:集采、写、摄、录、编、网络技能运用及现收稿日期:2012―05―10作者简介:唐励(1978―),男,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学院新闻传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新闻与传播理论、传播法规。

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

这种人才更加突出了实践能力的提高。

因此,强化实践教学成为时代之需。

这些年我国新闻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与之相伴的广播电视新闻教育亦然。

随着我国传媒产业的迅猛发展,作为国家四大产业之一的传媒业在今天的社会转型期,吸进了大量的人才。

最近统计显示,全国核准颁发新版记者证的记者总人数已超过18万人。

这支庞大的队伍中广播电视新闻记者亦占了多数。

[2]这些年,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招生比较热门。

由于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设备投入大,随着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数的增加,无疑给教学资源、教学条件,如教室、实验室、师资、实习基地等方面提出新的挑战,一方面专业亟待强化实践环节,另一方面仪器设备投入不足。

教学方面,课程陈旧;师资不够;形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跨学科、跨专业的融合教学少;缺乏数字实验室等构成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的缺陷。

这些缺陷无疑给人才培养质量带来了严峻挑战。

一些学生进校前期望很高,进校后失望很多,毕业后近乎绝望。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到底重理论,还是强实践?现在普遍存在着两种观点:“学院派”认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尤其要强化理论,以理论为基础再去实践。

“实践派”认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理论没有用处,关键是强化实践,提高动手能力。

这些观点不无道理。

笔者对湖南、广西、云南等35所高校调查显示,当前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中,66.5%的人认为要理论与实践并重,并突出实践环节;18.8%的人认为削减理论强化实践;10.8%的人认为强化实践削减理论,持其他观点的人占3.9%。

因此,从广播电视新闻教学的现状及学界的认同度来看,当前高校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强化实践教学仍然是重点,构建复合型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复合型传媒人才,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的主要工作。

183二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种形式构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复合型实践教学模式,要树立大新闻、大传播、大传媒的人才观念,以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创新性广电专业人才为培养目标。

高校应将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组织形式从单一的课堂教学活动扩展到学生自学活动、科研活动和新闻生产实践中去,扩展到社会生活中去,从新闻生产、实习中培养学生的全媒体思维和全媒体能力。

组织学生深入媒体、接触社会,围绕社会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采播实践,使广播电视新闻实践教学过程更加贴近媒体和社会。

高校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实践教学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一)以课堂为依托、以室验室为主要舞台的理论与实践融合型形式课堂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及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重要的实践环节。

传统的课堂实践模式,主要是进实验室,只偏重通过实验室使学生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认识及动手能力的提高,而未重视学生个性、创新思维和媒介技能的培养。

课堂+实验室型的形式就是突出培养学生的全媒体素养。

在操作中,减少课堂环节,又不脱离课堂传授,而主要在实验室通过设计性实验、模拟新闻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全媒体技能。

设计性实验、创新型实验让学生分为若干组,学生自行设计、自主创新,拿出方案后经小组讨论,各组从学生各自的方案中优化出最佳方案进行比较分析。

模拟新闻活动就是根据好的设计,引导学生投入广播电视实践活动,这种实验教育的内容和模式既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可以鼓励他们勇于创新。

(二)以第二课堂为主导、以课外大棚车为基地的侧重实践型形式把社会实践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利用假期或者专业的实习、见习时间开展“第二课堂”、组织新闻大棚车,到全国各地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实践活动,与广电知名人士座谈,参观广电集团,对广播电视实体的发展和运作进行调查分析,结合专业背景对这些媒体的经验和不足进行评价。

现在国内很多高校经常性组织“新闻大蓬车”或者“新闻小棚车”赴外考察学习,了解现代广电传媒的基本运作模式,包括产品制做与发布、合作交流、资金筹措、管理评价等。

这种做法深受学生欢迎。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李希光教授把新闻学最基础的专业课“新闻采访写作”在理论上和方法上做了重大改革,引进了“学在路上”教学理念,推出“大篷车新闻学课堂”。

大篷车课堂下的“贝加尔湖寻访苏武牧羊之路、山西大同得胜堡、内蒙科尔沁草原、四川阿坝黑水重走长征路、西出阳关”等均收到良好效果。

这对于国内其他高校的该专业教学来说颇有借鉴意义。

(三)以课堂为基础、以媒体为主阵地的理论与实践互补型形式以基地为依托,将理论教学、课堂教学与广播电视新闻实践教学有机融合。

新闻实践能力重在实践中培养,校内外新闻实践基地的建设在新闻实践教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实践教学与平面媒体的新闻教学活动相比具有其特点:第一它更依赖于仪器设备;第二它必须亲自动手操作,而学生多,设备有限。

等等这一些都存在着不同矛盾。

要解决好这些问题,要大胆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学校的媒体实习实训基地,以此为载体组织学生参加广播电视新闻实践。

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学用结合的校内外实习基地。

即与之相配套的专业实习基地,使教学与实习相结合、实习与生产相结合,把基地办成教师示范教学的场所、学生动手实践的阵地和创造经济效益的实体,让学生在这样的场所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

湖南科技学院新闻系在校内创办了“萌创传媒”、“印象传媒”,把这些实体变成学生学习的课堂和实践的场所,学生不仅直接实践和提高,而且收益也不错。

2008级某毕业同学创办“印象传媒”,承揽校内外庆典、宣传策划等活动,买了车,有了场地,有了团队,办得很好。

二是将专业公司作为产教结合基地和学生实习基地。

在省内外建立多种传媒基地,为学生学习和提高提供场地。

(四)以课堂为引领、以项目为抓手的学生自主型实践形式一是坚持教学与科研项目相结合,让教师带领学生直接参与科研,在科研中引导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提高学生的全媒体能力,学生在参与科研和技术服务过程中经受锻炼,提高实践技能。

湖南科技学院新闻系先后带领学生进行了60多项横纵向科研项目,已有5项技术获得成功并推广,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项目协作型模式。

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技术、信息和设备优势,通过校企、校媒联办协作的方式进行合作,带领学生共同参与媒体实践,形成广播电视新闻实践教学中的项目协作模式。

三是学生+公司的挂职锻炼型模式。

社会实践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知识深化和能力强化的重要形式,对培养全媒体素养、适应社会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媒体挂职锻炼,让他们将学校学得的书本知识和新闻技能真实地运用到融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新闻实践中去,增强从业的实践技能。

四是鼓励、组织学员参与媒体大赛,培养广播电视领军人物、精英和高专精人才。

通过各类赛事项目,使优秀人才、特色人才脱颖而出。

[3]参考文献:[1]蔡雯.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与新闻教育改革[J].今传媒,2009,(3):21-24.[2]唐励.媒介融合时代高校成教类新闻人才培养的思考[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1,(9):122-125.[3]唐励.媒介融合范式下新闻成人教学的实践模式[J].怀化学院学报,2012,(7):118-119.(责任编校:周欣)1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