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赏析及诠释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本欣赏
原文:
父母呼,应勿①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②,须敬听。
父母责③,须顺承④。
注释:
①勿:不要。
②教:教导。
④责:责怪。
④承:接受。
新解: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神圣的,她给予了你生命;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永恒的,“春蚕到死丝方尽”;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为子女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
所以,孝敬父母成为几千年来人们所奉行的一条道德准则。
父母是子女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亲人,是子女人生的第一任教师。
他们的呼唤是亲人的心声,亲情的纽带,是关切,是慈爱;父母让子女做的事常常是对子女身心有益的,所以子女要遵从父母的教诲;父母对子女的教导,从根本上是为了子女好,所以要恭敬,认真听从。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叫应呼唤、听从训导是子女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视的事,但这是“孝”的起点。
二、故事诠释
孟母断机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回家里。
这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突然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了地上。
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发火。
母亲说:“织布要一寸寸地织,才能织成。
但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什么时候才能成为有用之才呢?”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恍然大悟,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所以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应该怀着恭敬的心去倾听。
不要漫不经心,愿意听就听,不愿听就不听。
否则,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曾参侍奉父母,尽心尽力。
有一次,曾参的父亲曾点叫他去瓜地锄草,曾参不小心将一棵瓜苗锄掉。
曾点认为其子用心不专,便用棍子责打。
由于出手太重,将曾参打昏。
当曾参苏醒后,并没有因为被误打而忿忿不平。
孔子知道此事后教训他说:“小仗则受大杖则走,曾参委身待暴怒,以陷父不义,安得孝乎!”如果大杖不走,让父亲在盛怒之下将其打死,就会令父亲受不义之恶名,造成终身
遗憾。
曾参承认说:“参罪大矣!”
三、经典哲语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孟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孝经·圣至章》
四、感悟践行
1、当父母批评我们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2、做为家长当你批评孩子,孩子顶撞你时,你该怎样做?
3、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作为家长怎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
原文: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①代叫。
人不在,己即到。
注释
①即:立即,马上。
新解:
我们今天享受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先辈们一代一代辛勤创造的,所以就要尊重已经做出贡献和正在奉献的长辈,特别是为少年儿童成长付出巨大劳动和心血的父母、祖父母、老师等人。
要感恩,在日常饮食起居中尊敬他们,这是晚辈必须遵循的规矩。
子女千万不要因为大人的宠爱而忽略了应从小培养礼让的美德。
在用餐、坐、行等方而要懂得“长者先,幼者后”的道理。
长辈呼唤别人时,晚辈应替长辈去传唤,如所叫的人不在,应回来报告长辈。
这样不仅对长辈尊重有礼,而且能培养自己做事认真负责、有始有终的品质。
生活再现诠释新解
饮食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现在的孩子吃饭都是只想到自己。
有个出租车司机,他刚好载了一位台湾同胞经过黄河的路上,这位台湾同胞他看到黄河,这是我们民族的母亲河,特别激动,要求这个司机把车停下来,他要躺在黄河堤旁听听母亲河的流水声。
结果两个大男人就躺在堤岸旁,没多久这个出租车司机就哭起来了,这个台湾同胞吓了一跳,你怎么了?他说到,我辛辛苦苦的做事业,就希望把下一代教好,就希望他健康,所以我省吃俭用每天给他一只鸡腿吃,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
刚好昨天我感冒了,我的太太觉得我应该补充些营养,所以就把昨天的鸡腿很自然的就拿到我的面前,说先生你感冒了,身体虚应该补一补。
就在把鸡腿拿到先生面前的那一剎那,他的儿子突然给了他妈妈一巴掌,然后对他妈妈说,那个鸡腿是我的。
吃东西顺序不对了,那孩子都觉得这些是我的,应该给我。
所以努力有结果,但不一定会有好结果,这是很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现在老人家、父母去叫孩子吃饭,这就违反常道,甚至于还得要喂孩子吃,爷爷奶奶喂一口,还得陪他跑个三、五十公尺,以至于我
们在吃饭的时候,孩子也在,父母、爷爷奶奶都在,请教大家,家庭聚会第一口菜夹起来先给谁吃?按照古代来讲,一定是先夹给父母,就是夹给爷爷奶奶吃。
假如在古代都有文化承传的时候,我们一有好吃的东西,先拿给孩子而不拿给自己的父母的话,那会给人笑掉大门牙,会觉得这个父母不会教育孩子,没有见识!我们用心去感受孩子的心灵状态,这很重要。
因为教育绝对不是孩子的身体成长、长大,就是教好他了,也绝不是孩子的成绩上去了是把他教好了,也绝不是孩子拿到学历就是人生幸福了,这还得要看得深远一点。
各抒己见点评行为
1.在生活中怎样对待长辈?
2.发现身边的朋友有不尊重长辈的行为怎样劝阻?
崇礼明德评判是非
1.明明有好吃的总是迫不及待的吃第一口。
()
2. 红红在爷爷在屋里玩,爷爷叫爸爸取花镜,可是爸爸没听见,红红想:反正也不是叫我!于是就继续玩。
()
践行感悟成长点滴
文本欣赏
步从容,立端正。
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①,勿跛倚②。
勿箕踞③,勿摇髀④。
注释
①践阈:脚踩门槛。
②跛倚:身体斜靠在某物上。
③箕踞:向簸箕一样叉开双腿坐着。
④髀:大腿。
新解:一人的外在行为表现是他修养和素质的具体反映。
走路稳重,站立端正,说明他具有沉稳、正直、不慌乱、不毛躁的性格。
行礼时恭敬、谦和,说明他从内心深处尊重对方,使受礼者感到被尊敬,产生好感,很容易形成融洽和谐的气氛,所以不能轻视这种行为。
践踏门槛,站没站相、坐没坐相,这些行为不仅不利于少年儿童身体的健康发育,更显得形象丑陋,而且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故事诠释
唐玄宗请客
唐玄宗在勤政楼设宴,宴会结束后,兵部侍郎卢绚以为皇帝已经回宫,便平稳地骑马走在楼下。
卢绚容貌清秀、温文尔雅。
走在路上,总是风度翩翩,仪表俊逸,与众不同。
仍然在楼上垂帘观看的皇帝被他的风度吸引了,忙问左右近臣:“这人是谁?”近臣便把卢绚的姓名告诉了皇帝。
皇帝连连称赞他含蓄宽容、风度不凡。
不过,也正是这一句赞美之词使卢绚遭到了奸臣李林甫的陷害。
经典哲语
崇礼明德评判是非
1、回答问题时,李云的座位狭窄所以总是摇晃大腿。
()
2、给爷爷拜年,反正是自己人,就意思一下点个头就得了。
()
3、“快去超市吧,打折了!”听到这个消息,大林飞奔而去,差点摔倒了!()
践行感悟成长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