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赏析及诠释五.

合集下载

弟子规全文解读与理解

弟子规全文解读与理解

弟子规全文解读与理解《弟子规全文解读与理解》弟子规,古代中国教育经典之一,是中国儿童学习礼仪和道德准则的重要读物。

本文将对《弟子规》的全文进行解读与理解。

一、学习目的与意义《弟子规》是为了教育儿童正直、遵守道德规范而编写的。

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总结了儿童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通过学习《弟子规》,儿童可以培养自律、尊重他人和团队合作的品质。

同时,这一经典文本也可以使年轻人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并为未来的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二、全文解读与理解《弟子规》共分为十二篇,每篇都有独立的内容和重点。

下面将对每篇进行解读与理解:第一篇:“弟子规·入则孝”强调了尊敬父母的重要性。

孩子们应该珍惜家庭中的父母亲人,尊敬他们并听从他们的教导。

第二篇:“弟子规·出则弟”教导孩子们在外面要尊重长辈,尊奉师长,并且彼此友爱、和睦相处。

第三篇:“弟子规·谦”强调谦虚谨慎。

孩子们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虚心学习,不夸大自己,也不诋毁他人。

第四篇:“弟子规·斯”教导孩子们要守时、守信,言行要一致,不说违背自己原则的话或做违背自己原则的事。

第五篇:“弟子规·友”引导孩子们要选择良好的朋友,培养优秀的人际关系,以此影响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第六篇:“弟子规·兄”教导孩子们如何与兄弟姐妹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并懂得分享和宽容。

第七篇:“弟子规·弟” 强调了对年幼、伙伴或为人弟弟的人的关爱和照顾。

第八篇:“弟子规·臧”教导孩子们要懂得感恩,感激那些帮助自己的人,也要珍惜努力赢得的成就。

第九篇:“弟子规·僚”引导孩子们学会与同学或同事相处,并且互相支持,鼓励彼此。

第十篇:“弟子规·谨”强调在言行举止上要谨慎,慎于言谈和出手,慎以守德。

第十一篇:“弟子规·节”教导孩子们要节制自己的欲望,不沉溺于物质的追求,懂得追求内心的满足和精神的富足。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弟子规原载于《三字经》后,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杨宪益所作。

它是一本关于道德教育的经典著作,主要对孩子们的行为规范和修养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解释。

以下是《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1. 弟子规第一章1.弟子规第1条:“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解释:当父母呼唤你的时候,不要拖延。

当父母给你指示时,要立即行动,不要懒散。

2.弟子规第2条:“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解释:父母教导你的时候,要恭敬地倾听。

当父母责备你的时候,要顺从接受。

3.弟子规第3条:“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

”解释:在冬天要保持温暖,在夏天要保持清凉。

早上要省察自己的过错,晚上要安定睡觉。

4.弟子规第4条:“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解释:外出必须告知家人,回家必须露面。

在家中要保持秩序和规律,工作要坚持不变。

5.弟子规第5条:“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解释:即使是小事情,也不能擅自做主。

如果擅自做主,就是违背了道义。

6.弟子规第6条:“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解释:即使是小物品,也不能私藏。

如果私藏,会伤害到亲人的心。

7.弟子规第7条:“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解释:要尽力满足父母的喜好。

对于父母不喜欢的事物,要小心避免。

8.弟子规第8条:“身有伤,貌必改。

过有诸,名必谢。

”解释:如果身体有伤病,要立即改变外表,显得康健。

犯了错误,要立即认错道歉。

9.弟子规第9条:“貌虽恶,心不苟。

事畏神,言由衷。

”解释:即使外貌不好看,也要保持纯洁的内心。

做事要敬畏神明,言语要真诚发自内心。

10.弟子规第10条:“朋友贤,友则善。

与友存,如聚沙。

”解释:选择优秀的朋友,朋友就会产生良好的影响。

与朋友相处要像聚集的沙子一样团结。

2.弟子规第二章11.弟子规第11条:“温良恭俭让于人。

”解释:对他人要温和、恭敬、节俭、谦让。

12.弟子规第12条:“预防乱。

”解释:要提前预防混乱的情况。

《弟子规》完整版及其解读

《弟子规》完整版及其解读

《弟子规》完整版及其解读第一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这句话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对于父母的召唤和命令,不能有任何迟疑和懒惰。

第二篇:“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尊重父母的教诲和指导,不得轻视或反抗;同时,在父母的责难和批评面前,要虚心接受,认真改正自己的错误。

第三篇:“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根据季节和时间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第四篇:“出必告,反必面,事必问,错必改。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行动中要保持诚实守信,出门要告知家人,回家要面对家人;在做事情时要认真思考和请教他人,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第五篇:“有德之人,先难后获;无德之人,先获后难。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具备道德品质和修养的人才能够经受住困难和挫折的考验,最终取得成功和成就。

第六篇:“言必信,行必果,硕学力行,不舍昼夜。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言出必信,行出必果,同时要具备坚韧不拔、孜孜以求的精神,不断积累知识和实践经验,锤炼自己的实际能力和素质。

第七篇:“有始有终,无咎无誉。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能中途放弃或半途而废;同时,做事情不要只是为了追求名利,而是应该以责任和心态为先。

第八篇:“言必信,行必果,胜人一步,不可夺也。

”这句话同第六篇,重申了言行一致的原则,并强调了抢先一步的重要性。

第九篇:“事勿忙,访思定。

即思勿疑,有容乃大。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做事情时不要急躁,要冷静思考、周密计划,遇到困难要及时调整方案;同时,对于别人的言行要给予充分的容忍和理解。

第十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明主闻之,资政育民。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同人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作为领导者要听取不同观点的建议,尽可能做到公正、客观;同时,以此为基础进行治理和教育。

第十一篇:“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急功近利,要有耐心和恒心,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弟子规》完整版,全文逐句解释,做人的道理这里都有

《弟子规》完整版,全文逐句解释,做人的道理这里都有

《弟⼦规》完整版,全⽂逐句解释,做⼈的道理这⾥都有1、弟⼦规圣⼈训⾸孝悌次谨信【解释】弟⼦规,是圣⼈的教诲。

⾸先要孝敬⽗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慎⾏、讲求信⽤。

2、泛爱众⽽亲仁有余⼒则学⽂【解释】博爱⼤众,亲近有仁德的⼈。

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学习有益的学问。

3、⽗母呼应勿缓⽗母命⾏勿懒【解释】⽗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母交代的事情,要⽴刻动⾝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4、⽗母教须敬听⽗母责须顺承【解释】⽗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5、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解释】冬天寒冷时提前为⽗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帮⽗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母,向⽗母请安;晚上伺候⽗母就寝后,才能⼊睡。

6、出必告反必⾯居有常业⽆变【解释】出门时告诉⽗母去向,返家后,⾯告⽗母报平安;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母忧虑;7、事虽⼩勿擅为苟擅为⼦道亏【解释】事情虽⼩,也不要擅⾃作主和⾏动;擅⾃⾏动造成错误,让⽗母担忧,有失做⼦⼥的本分;8、物虽⼩勿私藏苟私藏亲⼼伤【解释】公物虽⼩,也不要私⾃占的为⼰有;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会让⽗母伤⼼;9、亲所好⼒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解释】⽗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全⼒的去做;⽗母厌恶的事情,要⼩⼼谨慎不要去做(包括⾃⼰的坏习惯);10、⾝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解释】⾃⼰的⾝体受到伤害,⽗母就会忧虑;做出伤风败德的事,⽗母亲就会蒙受羞辱;11、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贤【解释】⽗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不是困难的事情;⽗母不喜欢我们或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孝顺⽗母才是难能可贵;12、亲有过谏使更怡吾⾊柔吾声【解释】⽗母有过错的时候,应⼩⼼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候要和颜悦⾊、态度诚恳;13、谏不⼊悦复谏号泣随挞⽆怨【解释】如果⽗母不⾼兴时不听规劝,等到⽗母⾼兴的时候,继续规劝;⽗母不听恳劝,我们虽难过的痛哭流涕,也要恳求⽗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要⽆怨⽆悔,以免陷⽗母于不义,铸成⼤错;14、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解释】⽗母亲⽣病时,要替⽗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要昼夜服侍,⼀时不离开⽗母床前;15、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绝【解释】⽗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母的养育之恩;⽣活起居,戒酒戒⾁;16、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解释】办理⽗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母要诚⼼诚意;对待去世的⽗母,要像⽣前⼀样恭敬。

弟子规全文诠释

弟子规全文诠释

弟子规全文诠释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经典之一,旨在教导孩子道德、礼仪和行为规范。

本文将全面诠释弟子规的内容,并通过逐段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第一条:父母弟子规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作为开篇之语,强调了孝顺和听从父母的重要性。

作为孩子,应该时刻尊敬、顺从和孝顺父母,不迟延、不懒散地完成他们交给的任务。

这一条要求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遵从能力。

第二条:兄则友,弟则恭弟子规继续强调家庭关系中的兄弟友爱和互相尊重。

孩子既要与兄长充当朋友,互相帮助和支持,又要以恭敬的态度对待弟弟妹妹,做个榜样引导他们。

这一条要求培养孩子的友善、宽容和帮助他人的精神。

第三条:先敬老,后敬小“先敬老,后敬小”是弟子规中的重要原则。

无论是与长辈、师长还是与比自己年幼的人相处,都应该以尊敬和礼貌为基础。

这一条要求培养孩子的尊重他人、尊重传统和尊重社会秩序的观念。

第四条:长幼有序“长幼有序”要求孩子按照年龄和地位的优劣来分辨并遵从上下级关系。

孩子应该懂得尊敬年长者、敬重师长,并且善于与同龄人相处。

这一条要求培养孩子的谦虚、守纪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第五条:友与朋友交,言语有规范这一条要求孩子在与朋友相处时,要言行慎重,言辞得体。

不应用粗俗、低级或伤人的语言来伤害他人。

这一条要求培养孩子的言行举止规范、文明礼貌和善于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第六条:行住坐卧,定要端正弟子规关注孩子的日常行为和举止,要求他们无论行路、居住还是坐卧都要保持端正。

孩子应该注意自己的仪态、姿势和动作,树立良好的形象。

这一条要求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礼仪意识。

第七条:衣服齐整,饭食有节弟子规强调孩子应该讲究仪容,保持衣着整洁。

同时,孩子应该有节制地进食,不贪吃和挑食。

这一条要求培养孩子的仪表观念、自我管理和节制的能力。

第八条:爱护清洁,物品有规矩这一条要求孩子保持环境的整洁和卫生,爱护公共设施和他人的财物。

孩子学会妥善使用物品,遵守物品使用的规矩。

(完整)《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完整)《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完整)《弟子规》全文及解释《弟子规》全文及解释《弟子规》是一本古代的儿童教育读物,也是儿童修身养性的重要手册。

它以简练的语言,直接明了的表述了儿童应该具备的品德和行为规范,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下面是《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

一、弟子规:听话、尊敬师长、行为得体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解释:作为弟子,首先要遵守孝悌之道,尊敬和顺从师长,举止得体。

同时,要保持谨慎和诚信的品格。

对待他人,要以广泛的爱心,亲近仁善的人。

在有余力的情况下,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二、孝悌: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亲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解释:当父母呼唤你时,要立即响应,当他们吩咐你时,要立刻行动,不要懒散。

孝敬父母,要虚心听取他们的教导,接受他们的责备。

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要照顾好父母的生活。

早晨要起床时节省时间,晚上要按时上床睡觉。

外出时必须告知,回来时要与父母见面。

在生活中要有规律,做事不可变卦。

哪怕是小事,也不要擅自行动,否则会失去做子女的道德准则。

三、言语:说话文明、不乱扔垃圾、尊重他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解释:在言语表达方面,要遵循良好的礼仪,不随便发脾气。

在家中教养,要遵循父母的期望和教导,以诚挚的心听从他们的责备。

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我们要对待父母像冬天温暖他们一样,给予关怀,对待他人要像夏天凉爽一样,让人感受到友善。

早晨起床要节省时间,晚上上床睡觉要按时,不要拖延。

外出时要告知,回来要与父母见面。

在家中要保持常规的生活,不要频繁改变,要有坚定的信心和决心。

虽然是小事,也要承担责任,不要擅自行动,否则会影响做子女的道德准则。

《弟子规》原文及解说(五)

《弟子规》原文及解说(五)

《弟子规》原文及解说(五)《弟子规》原文及解说(五)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解说:对大众的关怀爱护之心,如苍天大地般毫无自私,对所有的人,不论聪明还是愚笨,不论高贵还是贫贱,不分种族与肤色,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不为名利,没有虚假,这才是“天同覆,地同载”的境界。

品行高尚的人,名声自然高,人们所敬重的是德行,并不看其外貌是否出众;才能出众的人声望自然大,人们所信服的是真才,并非夸夸其谈。

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不要自私保守;看到别人有才华,应该多加赞美肯定,不要嫉妒贬低别人。

对富有的人不谄媚求荣,对贫穷的人不表现出骄傲自大。

不要喜新厌旧,不应因为喜欢新朋友,而厌恶、嫌弃老朋友。

贫和富只是生活方式不同而已,无论贫富,都要学习礼节,充实才能,发扬仁心,营造“贫而乐,富而好礼”的温馨社会。

他人没有空暇,就不要找事搅乱他;对方身心不安,就不再用闲言碎语干扰他。

别人的短处绝对不要揭露出来,别人秘密不想让人知道,我们就不要说出来。

赞美别人的善行,就等于自己行善,因为对方知道了,就会更加勉励行善;宣扬别人的过恶,就等于自己作恶,如果过份的憎恶,就会招来灾祸。

行善能相互劝勉,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有了过错而不相互规劝,相方都会在品行上留下缺陷。

和人财物上的往来,应当分辨清楚不可含糊。

财物给予他人应该慷慨、多布施;取用别人的财物就应少一些;有事要托人做或有话要和人说,先问一问自己是不是喜欢,如果自己不喜欢就应立刻停止。

他人对我有恩惠,应时时想回报他;不小心和人结了怨仇,应求他人谅解,及早忘掉仇恨,报怨之心停留的时间越短越好,但是报答恩情的心意却要长存不忘。

弟子规赏析及解释

弟子规赏析及解释

弟子规赏析及解释弟子规赏析及解释《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本章小编和大家分享弟子规赏析及解释,希望大家喜欢。

弟子规赏析及解释弟子规解释名称由来“弟子”即学生、子弟之义,人人都为人子女,人人都为人弟子,所以,“弟子”涉及到所有的人,“弟子”不是指小孩,圣贤人的学生都叫弟子。

“规”就是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规”也是会意字,左边一个“夫”,右边一个“见”,叫大丈夫的见解。

当然大丈夫的见解一定是随顺圣贤教诲,也就是人生的真理,来做事、来处事待人。

《弟子规》我们来学才能把孩子教好,“教儿教女先教己”,要把儿女教好,首先要提升自己,自己先学好,这样才能够当好身教的工作。

[7]董遇巧用三余(有余力则学文)时间:三国时期。

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

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

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人们很佩服他。

名声也越来越大。

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

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

人们听了,恍然大悟。

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孟母断机(父母教须敬听)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七篇(孟子者七篇止——三字经)。

孟子小的时候,并不太珍惜学习的机会,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出学堂去玩。

后来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就在织布的时候,突然很生气的样子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地上。

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生气。

母亲说:“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成。

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怎么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呢!”孟子听了,明白了做学问的道理,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黄香温席(冬则温夏则凊)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是江夏人。

《弟子规》原文、注释及译文解析

《弟子规》原文、注释及译文解析

《弟子规》原文、注释及译文解析一、《弟子规》概述:1、《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

这部著作以孔子的教诲为中心,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了做人的准则和行为规范。

全书分为七个部分,包括总序、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兄弟、修身养性、待人接物、学习进取。

2、《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之一,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

后经贾存仁修订改编而成为《弟子规》。

其内容取自《论语·学而篇》中的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核心思想是孝、悌、仁、爱。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3、《弟子规》是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文体方式编纂而成。

然后再以《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部分来加以演述。

列举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和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

二、《弟子规》原文:1、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2、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3、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4、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5、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

6、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7、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8、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9、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10、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

11、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

12、亲有过,谏使更。

怡吾色,柔吾声。

13、谏不入,悦复谏。

号泣随,挞无怨。

14、亲有疾,药先尝。

昼夜侍,不离床。

15、丧三年,常悲咽。

居处变,酒肉绝。

16、丧尽礼,祭尽诚。

事死者,如事生。

17、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18、财物轻,怨何生。

言语忍,忿自泯。

19、或饮食,或坐走。

长者先,幼者后。

20、长呼人,即代叫。

《弟子规》全文和解释

《弟子规》全文和解释

引言:《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经典之一,是为了培养儿童正确的品行和道德修养而编写的。

本文将全文为您梳理,并为每一段进行解释和阐述,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弟子规》的精神内涵和教育意义。

概述:《弟子规》共分十二篇,在整个篇章中详细阐述了儿童应该具备的品行和行为准则。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教育经典,更是培养儿童正确价值观和健康成长的重要教材之一。

正文内容:第一篇:弟子规1.孝顺父母2.兄则友,弟则恭3.敬爱师长4.对待长辈要恭敬尊重5.得罪人要及时道歉第二篇:弟子的言行1.言谈要文质2.不乱言3.不说不义之言4.不说恶言5.不诽谤他人第三篇:弟子的学习1.温故而知新2.小学课文要读熟3.上学要专心听讲4.作业要认真完成5.上学要遵守纪律第四篇:弟子的作息1.每日必讲习2.每日必读书3.每日必做功课4.每日必说笑语5.每日必闻问候第五篇:弟子的饮食1.餐饭要懂规矩2.不馋食3.不挑食4.不挟咀泄饥5.食不过量第六篇:弟子的起居1.起床勤洗脸2.睡眠要规律3.衣冠整齐4.遇见长辈要行礼5.安静有次序第七篇:弟子的修身1.力行节制2.身心要调养3.走路要文雅4.习武要行规5.身体要健康第八篇:弟子的戒赌1.不习赌2.切不纵欲3.不乐酒色耽于眠4.不好大声喧哗第九篇:弟子的敬神1.有信心2.每日必祭3.诚心礼拜4.必知教义5.心存敬虔第十篇:弟子的仁心1.不欺负弱小2.不排斥异己3.乐于助人4.宽容待人5.爱护小动物第十一篇:弟子的友爱1.守朋友的秘密2.朋友有困难要帮助3.对待朋友要真诚4.不与坏人交往5.不谄媚与人第十二篇:弟子的谦卑1.不自夸2.不自大3.不自私4.不坏朋友的名声5.谦虚谨慎总结:《弟子规》是培养儿童正确品行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教育经典,通过深入理解并实践其中的每一条行为准则,孩子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更是对传统教育的一次重要总结和传承。

希望通过文中的解释和阐述,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弟子规》的内涵和教育意义,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有益的指导。

弟子规翻译与详细解析

弟子规翻译与详细解析

弟子规翻译与详细解析弟子规的全文是:“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这本书在清朝时候是专门教小孩子做人道理的,大概内容如下:一、弟子规开篇就说明了读此书的原因和目的。

二、它分成了六个部分,依次是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

三、讲述的就是作为儿女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守则。

四、最后一部分,也是作者的结束语。

总之,作为儿女一定要懂得这些基本的道理才行。

《弟子规》有三个特点:一是以《论语》的话为纲,给弟子以具体的指导;二是儒家的思想与伦理观念贯穿始终,形成封建的等级秩序;三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弟子规》还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宝典,可以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弟子规》能在民间流传千余年,是有其历史和社会原因的。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讲究立德、立言、立功,这三样都不缺少的人是没有的。

在这方面立得最多的当属古代的圣人们,孔子是第一位。

他强调一个“仁”字,说人只要有仁心,就可以称之为君子,并把它作为君子的一条重要标准。

《弟子规》全文及赏析

《弟子规》全文及赏析

《弟子规》全文及赏析《弟子规》全文及赏析《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来经过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共有360句、1080个字,读来朗朗上口,是用来给当时的孩童识字和学习规矩的教材。

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弟子规全文,一起来看看吧!《弟子规》全文及赏析篇1〈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关于学习】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日积月累五弟子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日积月累五弟子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日积月累五弟子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日积月累,五弟子规,这一经典国学启蒙读物,其内容丰富,寓意深远它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大德目为核心,通过严谨而富有韵律的长短句结合,循序渐进地教导孩子们修身齐家,立身处世的道理首先,“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此为《弟子规》总叙部分,点明其基于儒家思想,以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为做人之首要,其次则强调言行谨慎,诚信待人的重要性接下来,“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倡导人们广泛播撒爱心,亲近仁德之人,若在完成基本道德修养之后仍有余力,就应进一步学习文化知识,提升自我再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此句以短句形式告诫孩子对父母呼唤要及时回应,对父母吩咐要立刻行动,体现出尊重和孝敬父母的具体行为规范另外,《弟子规》中还有诸如“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这样的长句表述,深入浅出地教育孩子们即使面对微小之事,也不能擅自做主,否则就会有损子女应有的品行与操守综上所述,《弟子规》以独特的文学形式,将传统美德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实践,使孩子们得以培养良好的品德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弟子规》全文及解读

《弟子规》全文及解读

《弟子规》全文及解读(5)《弟子规》全文及解读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其他版本: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易解: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论语: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注:复者实践也,约定的事情要合乎义理才能实践。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立身处世应该谨言慎行,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所谓:‘词,达而已矣!’;不要花言巧语,好听却靠不住。

奸诈取巧的语言,下流肮脏的话,以及街头无赖粗俗的口气,都要避免不去沾染。

(论语·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易解: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谣言止于智者,不要被谣言所利用。

)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进退两难。

讲话时要口齿清晰,咬字应该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

遇到他人来说是非,听听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断,不要受影响,不要介入是非,事不关己不必多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易解: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

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反躬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易解: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

《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之一,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

后经贾存仁修订改编而成为《弟子规》。

其内容取自《论语·学而篇》中的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核心思想是孝、悌、仁、爱。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弟子规》《弟子规》是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文体方式编纂而成。

然后再以《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部分来加以演述。

列举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和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

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

2、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解释】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5、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解释】冬天寒冷时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寝后,才能入睡。

6、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解释】出门时告诉父母去向,返家后,面告父母报平安;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7、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解释】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8、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解释】公物虽小,也不要私自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会让父母伤心;9、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解释】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全力去做;父母厌恶的事情,要小心谨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坏习惯);10、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解释】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父母就会忧虑;做出伤风败德的事,父母亲就会蒙受羞辱;11、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解释】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不是困难的事情;父母不喜欢我们或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孝顺父母才是难能可贵;12、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解释】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13、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解释】如果父母不高兴时不听规劝,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继续规劝;父母不听恳劝,我们虽难过的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铸成大错;14、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解释】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要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15、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解释】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16、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解释】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弟子规全文解释及译文

弟子规全文解释及译文

弟子规全文解释及译文《弟子规》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教育经典,主要用于儿童及青少年的教育。

以下是《弟子规》的全文解释及译文,这里提供的是一种解释方式,不同版本的解释可能有细微差异。

《弟子规》全文解释及译文:第一篇:弟子规第一-三节1.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解释:《弟子规》是由圣人所教导的,首要学习孝道和悌道,其次要谨慎言行,保持诚信。

2.原文: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解释:要广泛地关爱他人,尤其要亲近仁德之人,如果有多余的精力,就要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3.原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解释:在贫困的时候,要专注改善自己;在达到富裕的时候,要考虑帮助别人,共同造福天下。

第二篇:弟子规第四-六节4.原文:有德不孤,无德免共。

解释:有德行的人不会孤独,没有德行的人宜避免共处。

欲养正气,所安在何?解释:要培养正直的品质,关键在于在哪里寻找安定。

6.原文:孝悌顺友,斯可谓良朋友矣。

解释:孝顺父母、悌亲兄弟,遵从长辈,这样才能算是良好的朋友。

第三篇:弟子规第七-九节7.原文:所过何事,有善后之。

解释: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事情发生后的善后处理。

8.原文:人不见亲,久不见兄,亲之恩,或可忘也。

解释:人们常常见不到亲人,长时间不见兄弟,对亲人的恩德有时会被遗忘。

9.原文:不见亲,如思父母,见亲如呼在。

解释:在不见父母的时候,要像想念父母一样;见到父母时,要像呼唤在身边一样。

第四篇:弟子规第十-十二节10.原文:身有伤病,虽全不言。

解释:身体有伤病,即使全好了也不要大肆夸耀。

身有伤病,言可者也。

解释:身体有伤病,可以向医生诉说。

12.原文: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解释:没有人是完美的,就像黄金无法完全纯净一样。

这里提供的是对《弟子规》部分节选的简要解释及译文,全文较长,如果有需要,可以找到完整的中文文本并逐句进行解读。

不同的解释版本可能存在细微的差异,可以根据个人的理解选择合适的版本。

弟子规全文注解

弟子规全文注解

弟子规全文注解弟子规全文注解《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

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

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全文注解,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同‘悌’) 次谨信【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首先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是谨言慎行、信守承诺。

2、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学好自己的思想道德之后,有多余精力,就应该多学多问。

入则孝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解释】如果父母呼唤自己,应该及时应答,不要故意拖延迟缓;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应该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解释】父母教诲自己的时候,态度应该恭敬,并仔细聆听父母的话;父母批评和责备自己的时候,不管自己认为父母批评的是对是错,面对父母的批评都应该态度恭顺,不要当面顶撞。

5、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解释】冬天天气寒冷,在父母睡觉之前,应该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天气酷热,应该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问好;到了晚上,应该伺候父母就寝后,再入睡。

6、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解释】出门前,应该告诉父母自己的去向,免得父母找不到自己,担忧记挂;回到家,应该先当面见一下父母,报个平安;虽然子女有出息,父母会高兴,但是父母辈对子女最大的期望不是你多么有出息,而是你平平安安稳稳当当,一生没有灾秧。

所以,居住的地方尽量固定,不要经常搬家,谋生的工作也不要经常更换;7、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解释】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8、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解释】自己有什么东西,就算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私藏。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果私藏东西,即使自己很谨慎,也免不了会有被父母发现的一天,那时父母会伤心;9、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解释】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尽力去做; 父母厌恶的事情,应该小心谨慎不要去做;10、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解释】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必然会引起父母忧虑。

《弟子规》翻译以及赏析(5)

《弟子规》翻译以及赏析(5)

《弟子规》翻译以及赏析(5)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解释】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超。

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

有才能的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卓越,声望自然不凡,然而人们之所以欣赏佩服,是他的处事能力,而不是因为他很会说大话。

yǐ yǒu néng wù zì sī rén suǒ néng wù qīng zī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wù chǎn fù wù jiāo pín wù yàn gù wù xǐ xīn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rén bù xián wù shì jiǎo rén bù ān wù huà rǎo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解释】当你有能力可以为众人服务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

对于他人的才华,应当学习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

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

不要喜新厌旧,对于老朋友要珍惜,不要贪恋新朋友或新事物。

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扰他,当别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闲言闲语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

(礼运大同篇: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rén yǒu duǎn qiè mò jiē rén yǒu sī qiè mò shuō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dào rén shàn jí shì shàn rén zhī zhī yù sī miǎn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yáng rén è jì shì è jí zhī shèn huò qiě zuò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shàn xiāng quàn dé jiē jiàn guò bù guī dào liǎng kuī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解释】别人的短处,不要去揭穿,对于他人的隐私,切忌去宣扬。

弟子规全文赏析

弟子规全文赏析

弟子规全文赏析《弟子规》是古代中国儿童教育的经典读本,由清代朱熹所编。

全文共分为十八章,各章内容涵盖了儿童应具备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本文将对《弟子规》进行赏析,探讨其在培养儿童品行和价值观方面的意义。

第一章: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这一章以“孝弟”为开篇,强调孝顺父母和尊敬长辈的重要性。

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石。

第二章:弟子规,孝悌亲,戴劳民,莫怨天。

本章进一步阐述了孝顺亲人的义务,扩展到了对待他人的善意付出。

让儿童明白,只有关爱和帮助他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第三章:弟子规,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

这一章从孝悌践行的角度出发,要求儿童在家庭外同样要谦虚、守规矩,并在与周围人交往时展现出真实、善良的本性。

第四章:孝有四德,弟有四行。

本章具体阐述了孝和弟的行为表现,包括孝顺父母、敬重兄长、友善朋友、团结同学等,以及遵守规章制度和守时守信的重要性。

第五章:其言虽简,其意可兴。

本章以简洁的语言,传递了深刻的哲理。

要求儿童在言谈举止中要谨言慎行,避免冒犯他人,同时也要在表达中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

第六章:立志读书,以求有备。

本章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培养儿童的学习动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只有在积极进取的态度下,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和丰富的知识。

第七章:如有闻见,未可轻言。

本章告诫儿童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和谣言。

要培养辨别真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心态,以避免对他人造成误导和伤害。

第八章:如委质疑,申必明。

本章要求儿童在遇到疑惑和困惑时,要积极寻求答案和解决方案,向长者或有经验的人咨询。

这培养了儿童主动学习和勇于探索问题的品质。

第九章:闻过则喜,闻誉则忧。

本章教导儿童要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并从中吸取教训。

同时,也要保持谦虚和低调的心态,不因受到他人赞美而骄傲自满。

第十章:斯则般乐,孰云乐长。

本章强调了高尚的品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够使儿童自身感到快乐和满足,也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喜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本欣赏
原文:
父母呼,应勿①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②,须敬听。

父母责③,须顺承④。

注释:
①勿:不要。

②教:教导。

④责:责怪。

④承:接受。

新解: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神圣的,她给予了你生命;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永恒的,“春蚕到死丝方尽”;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为子女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

所以,孝敬父母成为几千年来人们所奉行的一条道德准则。

父母是子女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亲人,是子女人生的第一任教师。

他们的呼唤是亲人的心声,亲情的纽带,是关切,是慈爱;父母让子女做的事常常是对子女身心有益的,所以子女要遵从父母的教诲;父母对子女的教导,从根本上是为了子女好,所以要恭敬,认真听从。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叫应呼唤、听从训导是子女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视的事,但这是“孝”的起点。

二、故事诠释
孟母断机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回家里。

这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突然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了地上。

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发火。

母亲说:“织布要一寸寸地织,才能织成。

但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什么时候才能成为有用之才呢?”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恍然大悟,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所以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应该怀着恭敬的心去倾听。

不要漫不经心,愿意听就听,不愿听就不听。

否则,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曾参侍奉父母,尽心尽力。

有一次,曾参的父亲曾点叫他去瓜地锄草,曾参不小心将一棵瓜苗锄掉。

曾点认为其子用心不专,便用棍子责打。

由于出手太重,将曾参打昏。

当曾参苏醒后,并没有因为被误打而忿忿不平。

孔子知道此事后教训他说:“小仗则受大杖则走,曾参委身待暴怒,以陷父不义,安得孝乎!”如果大杖不走,让父亲在盛怒之下将其打死,就会令父亲受不义之恶名,造成终身
遗憾。

曾参承认说:“参罪大矣!”
三、经典哲语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孟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孝经·圣至章》
四、感悟践行
1、当父母批评我们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2、做为家长当你批评孩子,孩子顶撞你时,你该怎样做?
3、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作为家长怎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
原文: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①代叫。

人不在,己即到。

注释
①即:立即,马上。

新解:
我们今天享受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先辈们一代一代辛勤创造的,所以就要尊重已经做出贡献和正在奉献的长辈,特别是为少年儿童成长付出巨大劳动和心血的父母、祖父母、老师等人。

要感恩,在日常饮食起居中尊敬他们,这是晚辈必须遵循的规矩。

子女千万不要因为大人的宠爱而忽略了应从小培养礼让的美德。

在用餐、坐、行等方而要懂得“长者先,幼者后”的道理。

长辈呼唤别人时,晚辈应替长辈去传唤,如所叫的人不在,应回来报告长辈。

这样不仅对长辈尊重有礼,而且能培养自己做事认真负责、有始有终的品质。

生活再现诠释新解
饮食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现在的孩子吃饭都是只想到自己。

有个出租车司机,他刚好载了一位台湾同胞经过黄河的路上,这位台湾同胞他看到黄河,这是我们民族的母亲河,特别激动,要求这个司机把车停下来,他要躺在黄河堤旁听听母亲河的流水声。

结果两个大男人就躺在堤岸旁,没多久这个出租车司机就哭起来了,这个台湾同胞吓了一跳,你怎么了?他说到,我辛辛苦苦的做事业,就希望把下一代教好,就希望他健康,所以我省吃俭用每天给他一只鸡腿吃,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

刚好昨天我感冒了,我的太太觉得我应该补充些营养,所以就把昨天的鸡腿很自然的就拿到我的面前,说先生你感冒了,身体虚应该补一补。

就在把鸡腿拿到先生面前的那一剎那,他的儿子突然给了他妈妈一巴掌,然后对他妈妈说,那个鸡腿是我的。

吃东西顺序不对了,那孩子都觉得这些是我的,应该给我。

所以努力有结果,但不一定会有好结果,这是很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现在老人家、父母去叫孩子吃饭,这就违反常道,甚至于还得要喂孩子吃,爷爷奶奶喂一口,还得陪他跑个三、五十公尺,以至于我
们在吃饭的时候,孩子也在,父母、爷爷奶奶都在,请教大家,家庭聚会第一口菜夹起来先给谁吃?按照古代来讲,一定是先夹给父母,就是夹给爷爷奶奶吃。

假如在古代都有文化承传的时候,我们一有好吃的东西,先拿给孩子而不拿给自己的父母的话,那会给人笑掉大门牙,会觉得这个父母不会教育孩子,没有见识!我们用心去感受孩子的心灵状态,这很重要。

因为教育绝对不是孩子的身体成长、长大,就是教好他了,也绝不是孩子的成绩上去了是把他教好了,也绝不是孩子拿到学历就是人生幸福了,这还得要看得深远一点。

各抒己见点评行为
1.在生活中怎样对待长辈?
2.发现身边的朋友有不尊重长辈的行为怎样劝阻?
崇礼明德评判是非
1.明明有好吃的总是迫不及待的吃第一口。

()
2. 红红在爷爷在屋里玩,爷爷叫爸爸取花镜,可是爸爸没听见,红红想:反正也不是叫我!于是就继续玩。

()
践行感悟成长点滴
文本欣赏
步从容,立端正。

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①,勿跛倚②。

勿箕踞③,勿摇髀④。

注释
①践阈:脚踩门槛。

②跛倚:身体斜靠在某物上。

③箕踞:向簸箕一样叉开双腿坐着。

④髀:大腿。

新解:一人的外在行为表现是他修养和素质的具体反映。

走路稳重,站立端正,说明他具有沉稳、正直、不慌乱、不毛躁的性格。

行礼时恭敬、谦和,说明他从内心深处尊重对方,使受礼者感到被尊敬,产生好感,很容易形成融洽和谐的气氛,所以不能轻视这种行为。

践踏门槛,站没站相、坐没坐相,这些行为不仅不利于少年儿童身体的健康发育,更显得形象丑陋,而且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故事诠释
唐玄宗请客
唐玄宗在勤政楼设宴,宴会结束后,兵部侍郎卢绚以为皇帝已经回宫,便平稳地骑马走在楼下。

卢绚容貌清秀、温文尔雅。

走在路上,总是风度翩翩,仪表俊逸,与众不同。

仍然在楼上垂帘观看的皇帝被他的风度吸引了,忙问左右近臣:“这人是谁?”近臣便把卢绚的姓名告诉了皇帝。

皇帝连连称赞他含蓄宽容、风度不凡。

不过,也正是这一句赞美之词使卢绚遭到了奸臣李林甫的陷害。

经典哲语
崇礼明德评判是非
1、回答问题时,李云的座位狭窄所以总是摇晃大腿。

()
2、给爷爷拜年,反正是自己人,就意思一下点个头就得了。

()
3、“快去超市吧,打折了!”听到这个消息,大林飞奔而去,差点摔倒了!()
践行感悟成长点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