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麦穗》导学案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拣麦穗导学案4冀教版

《拣麦穗》学案绝句杜甫迟日①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②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迟日:指春天。
②泥融: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湿又软。
赏析: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美丽如画。
前两句对大好的春光作概括的描写。
短短的十个字囊括了阳光、江山、春风、花草及其香味,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官体会,感受、联想春天的美好。
后两句则集中笔墨写燕子和鸳鸯。
燕子围着暖融融的春泥高低飞翔,衔泥筑巢,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飞燕子”、“睡鸳鸯”描摹两种鸟儿,一动一静,它们分别与“泥融”、“沙暖”搭配,意蕴更加丰富。
全诗语言充满口语化色彩,读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饱经离乱漂泊之苦的诗人在春天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也跃然纸上。
诵读时应该以轻松愉快的口吻读出。
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课文纯净朴素的语言风格及写景的作用,提高对散文的审美赏析能力。
3.分析对比、反衬、象征手法,体会作者深层的思想内涵。
作家作品张洁简历:1937年出生于北京,当代女作家,中共党员,原籍辽宁抚顺。
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到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
翌年加入中国作协。
1982年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并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赴美国参加第一次中美作家会议。
1992年被美国文学艺术院选为荣誉院士,国际笔会中国分会会员,中国作协第四、五、六届全委会委员,第七届名誉委员。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现为国家一级作家、国务院授予的有特殊贡献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市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委员。
代表作: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中短篇小说集《祖母绿》,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无字》等。
课文背景:张洁早期散文创作,往往直接追求呼唤“爱”与“美”。
她的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纯美。
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直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
《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拣麦穗导学案北师大版

捡麦穗一、预习案1、预习目标(1)掌握作品的细节描绘,领悟其语言魅力。
(2)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语言,纯净朴实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3)仔细感悟贯串全文的纯朴的人性之美。
(4)领悟文中作者蕴涵的思想感情。
2、预习要点(1)查工具书,结合工具书和课下说明,打扫阅读阻挡。
(2)通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将自己的疑问整理下来。
(3)查阅资料认识作者及作者的有关知识。
3、达标练习(1)给予下加点字注音:麦穗()积攒()戏谑()磕碰()山坳()害羞()睒眼()步履()(2)讲解以下化横线的词语在句中的含义:a.有谁见过哪一个人会厚颜无耻的搜寻一个抛弃的梦呢?厚颜无耻:b.我狂言不惭地说,“我要备嫁妆哩!”狂言不惭:c.我娘笑得前仰后合,说那不是烟荷包,皱皱巴巴,倒像个猪肚子。
前仰后合:d. 他的背更弯了,步履也更为蹒跚了。
蹒跚:e.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期望的。
期望:(3)这篇课文表达了一件什么事?答:二、研究案1、要点回首(1)经过小女孩、老汉的个性言行讨论人物,领悟人性美。
(2)理解“像他那样朴实地喜欢过我——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期望的”的含义,领悟老人爱的广博、无私。
(3)讲身边的故事,感觉生活中无私的爱。
(4)比较、研究,说说阿长、老汉的相同点,写作手法上的相同点。
2、问题显现( 1)文章要点写谁捡麦穗?作者为什么在文章开头用大量文字写乡村姑娘们捡麦穗?答:( 2)在你眼中文中的我、卖灶糖老汉是怎样的人?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来的?答:( 3)你怎样理解卖灶糖老汉对小女孩的爱?答:( 4)你身边有卖灶糖老汉近似的人吗?讲讲他们的故事。
答:(5)《捡麦穗》《阿长与山海经》中老汉、阿长对小孩子的关爱有什么相同之处?答:3、方法总结圈点勾勒法自主研究法合作讨论法4、拓展交流说说阿长、老汉有哪些缺点或不足。
两位作者为什么都不把自己感谢的人写得更漂亮、更美好一些呢?参照答案达标练习(1) suìzǎnxu èkēàosàoshǎn l ǚ(2)厚颜无耻:瓜葛个没完。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捡麦穗》学案含答案

《捡麦穗》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技能:学生自觉阅读习惯的养成。
2、过程方法:文中纯朴人性之美的感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文章主题的探讨——作者通过追梦和梦想的破灭来表现人在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社会性的增长而导致美好情感流逝的怅惘之情。
一、思考探究1.捡麦穗所引动出的姑娘们的“遐想”“痴想”是什么?为什么说那是“痴想”?为什么会“全变了味儿”?(结合文本以及张洁童年时的时代背景思考)2.如何理解“谁也不会为她们叹上一口气……甚至连她们自己也不会过分地悲伤”?作者认为对于她们而言,真正的悲伤是什么?3.我真的想嫁给卖灶糖的老汉吗?从她儿时的“梦想”里,我们看到了什么?(结合文本分析)4.为什么“我”与卖灶糖老汉的形象都是丑的?5.为什么“我”常想找到那个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又如何理解“它不知被我扔到哪里去了”?6.红得透亮的小火柿子在文中有何寓意?有何作用?望着树梢上“孤零零的”、“依然给人喜盈盈感觉的”小火柿子,“我”为何哭了?课后检测第一部分:基础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6分)麦穗()戏谑()磕碰()山坳()步履()蹒跚()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6分)⑴然后,她又戏谑地说:“大雁,告诉姨,你拣麦穗做啥?”戏谑:⑵我大言不惭地说:“我要准备嫁妆哩!”大言不惭:⑶年复一年,我看得出来,他的背更弯了,步履也更加蹒跚了。
蹒跚:3.分别用下列形似字组词:(4分)攒臊履跚赞操覆栅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课文歌颂了纯美的人性。
B、文章写出了“我”的年少幼稚。
C、课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D、“卖灶糖的老汉也不再开那玩笑——叫我是他的小媳妇了。
”倒不是因为“我”已经长大了,懂得害臊,而是老汉觉得自己快死了。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月色朦胧的夜晚,同学们聚在一起开篝火晚会,欢声笑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B.如果台湾当权者胆敢铤而走险,制造“台独”重大事变,中国人民将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地粉碎“台独”分裂图谋。
广东省英豪学校高中语文 第十一课 拣麦穗学案 粤教版必修1

广东省英豪学校高中语文第十一课拣麦穗学案粤教版必修1◎课前自主【走进作者】张洁,当代女作家,原籍辽宁,1937年生于北京。
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等。
张洁早期散文创作,往往直接追求、呼唤爱与美。
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课文初探】1文章主写的是回忆“我”拣麦穗的事,为什么要在开头部分讲述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梦呢?2、作者在作品中,渴望用自己的笔帮助读者走向充满同情、友爱、关怀、信任的纯净世界。
试说说本文的主旨。
◎堂上演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麝香慑服校舍涉世未深十恶不赦B.信笺兼容悭吝间不容发三缄其口C.抗洪伉俪坑骗引吭高歌沆瀣一气D.瞳孔彤云侗族初日瞳瞳悲恸欲绝【课内文段精析】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当我刚刚能够提着一个篮子歪歪趔趔地跑路的时候,就跟在大姐姐们身后拣麦穗了。
对我来说,那篮子未免太大,总是磕碰着我的腿,时不时就让我跌上一跤。
我也很少有拣满一个篮子的时候。
我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
而当我追赶它们的时候,拣到的麦穗,还会从篮子里掉回地里去了。
有一天,二姨看着我那盛着稀稀拉拉几蔸麦穗的篮子说:“看看,我家大雁也会拣麦穗了。
”然后她又戏谑地问我:“大雁,告诉二姨,你拣麦穗做啥?”我大言不惭地说:“我要备嫁妆哩!”二姨贼眉贼眼地笑了,还向围在我们周围的姑娘、婆姨们眨了眨她那双不大的眼睛:“你要嫁谁嘛?”是呀,我要嫁谁呢?我忽然想起那个卖灶糖的老汉。
我说:“我要嫁那个卖灶糖的老汉!”她们全都放声大笑,像一群鸭子一样嘎嘎地叫着。
笑啥嘛!我生气了。
难道做我的男人,他有什么不体面的地方吗?卖灶糖的老汉有多大年纪了?我不知道。
他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顺着眉毛弯向两个太阳穴,又顺着腮帮弯向嘴角。
那些皱纹,给他的脸上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拣麦穗导学案

拣麦穗导学案【走进作者】张洁,当代女作家,原籍辽宁,1937 年生于北京。
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等。
张洁早期散文创作,往往直接追求、呼唤爱与美。
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课文初探】1、文章主写的是回忆“我”拣麦穗的事,为什么要在开头部分讲述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梦呢?2、作者在作品中,渴望用自己的笔帮助读者走向充满同情、友爱、关怀、信任的纯净世界。
试说说本文的主旨。
◎堂上演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 .麝.香慑.服校舍.涉.世未深十恶不赦.B.信笺.兼.容悭.吝间.不容发三缄.其口C.抗.洪伉.俪坑.骗引吭.高歌沆.瀣一气D .瞳.孔彤.云侗.族初日瞳.瞳.悲恸.欲绝【课内文段精析】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当我刚刚能够提着一个篮子歪歪趔趔地跑路的时候,就跟在大姐姐们身后拣麦穗了。
对我来说,那篮子未免太大,总是磕碰着我的腿,时不时就让我跌上一跤。
我也很少有拣满一个篮子的时候。
我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
而当我追赶它们的时候,拣到的麦穗,还会从篮子里掉回地里去了。
有一天,二姨看着我那盛着稀稀拉拉几蔸麦穗的篮子说:“看看,我家大雁也会拣麦穗了。
”然后她又戏谑地问我:“大雁,告诉二姨,你拣麦穗做啥?”我大言不惭地说:“我要备嫁妆哩!”二姨贼眉贼眼地笑了,还向围在我们周围的姑娘、婆姨们眨了眨她那双不大的眼睛:“你要嫁谁嘛?”是呀,我要嫁谁呢?我忽然想起那个卖灶糖的老汉。
我说:“我要嫁那个卖灶糖的老汉!”她们全都放声大笑,像一群鸭子一样嘎嘎地叫着。
笑啥嘛!我生气了。
难道做我的男人,他有什么不体面的地方吗?卖灶糖的老汉有多大年纪了?我不知道。
他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顺着眉毛弯向两个太阳穴,又顺着腮帮弯向嘴角。
那些皱纹,给他的脸上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
拣麦穗学案附答案.doc

临河一职语文《拣麦穗》教研仑且活页学案主备人侯红梅备课时间2014.9.6备课组组长签字教研组长签字田美恩[学习目标]1、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调,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文的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教学重点:学会通过读、品、悟理解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品味本文的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教学过程]一、解读作者:张洁(女)(1937-)原籍辽宁抚顺,生于北京。
幼年丧父,从母姓。
酷爱文艺,尤其是诗歌和音乐。
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女作家。
小说散文集有《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母绿》。
而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得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作品以“爱”和“美”为创作主题。
阅读张洁的《拣麦穗》,既有清纯美好的感受,又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 评论家二、字词积累o 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拣麦穗(sui) 磕(ke)碰戏谑(xue)害臊(sao)山坳(do)蹒跚(pdnshan)2、词语解释。
戏谑:开玩笑。
步履:步行,步伐。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艰难的样子。
约莫:推测,估计。
企望:期盼,盼望。
死乞白赖:纠缠个没完。
大言不惭:说大话而毫不感到难为情。
三、整体感知:(一)、快速阅读课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1、写“我”如何拣麦穗之前有一段写旧时农村姑娘拣麦穗的特定风情的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月残星稀拣呐、拣呐卖攒扯买……剪呀、缝呀、绣呀……也不见她穿,也不见她戴,谁也没和谁合计过,谁也没和谁商量过,可是装进新嫁娘的包褰里。
----------------- 追梦的热情、执著2、面对梦想的破灭,姑娘们是怎样的一种态度?这反映了当时妇女婚姻是不自由的,她们不敢也不会抗争,精神上已经麻木了。
因此,当梦想破灭的时候,她们虽然无奈,却已经习以为常了。
作者对她们依依顺顺地出嫁持否定态度,但更多的是同情和理解。
3、文章开头部分写到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梦,它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同时为“我”的出场以及备注:“我”与老汉的交往做了铺垫。
捡麦穗学案和答案

捡麦穗学案和答案广州市培才高级中学高一语文学案(制作者:江伟嫦)《拣麦穗》导学案【自学目标】1.知识目标: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把握文章的内容重点,理解文章的情感2.能力目标:①通过赏析文中的景物、人物描写,认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主题;②品味作者涵义多样的语句中流露出淡淡的伤感的散文语言;③探究文章写作技巧,提升散文的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体悟横跨全文的淳朴的人性之美【教学重点】鼓励学生通过赏析文中的景物、人物描写,品味文章语言,体悟横跨全文的人与人之间至真、至仁义、至美的淳朴感情。
【教学难点】“烟荷包”和“小火柿子”的象征意义。
【教学助读】(一)熟识作者及其作品风格张洁:当代女作家,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张洁早期的散文创作,往往轻易崇尚、呼唤爱与美。
在以童年生活居多的“大雁系列”中,作者叙述了一个憨言、淳朴的女孩“大雁”追赶幸福的人与事的故事,《挑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我们晚在初中的《挖出荠菜》中已经重新认识那个在贫穷的生活中默默绝望却从不退出的高傲的小女孩。
张洁以“人性”和“爱”为主题的创作,常引起文坛的论争。
她不断拓展艺术表现的路子,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二)概念掌控象征手法: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寓意和比喻的区别:象征重在神似,比喻重在形似.象征一般统摄全篇,比喻只是个别句子的修辞.第一课时一、基础检测1.为以下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蚂()蚱()戏谑()贼()眉贼眼腮()帮剃()疙()瘩()害臊()山坳()蹒()跚()广州市培才高级中学高一语文学案(制作者:江伟嫦)2.解释以下词语的意思歪歪趔趔:贼眉贼眼:大言不惭:死乞白赖:3.以下句子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①当他挑着担子赶路的时候,他那剃得像半个葫芦样的后脑勺上的长长的白发,便随着颤悠悠的扁担一同忽闪着。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拣麦穗导学案2冀教版

她们全都放声大笑,像一群鸭子一样嘎嘎地叫着.笑啥嘛!我生气了.难道做我的男人,他有什么不体面的地方吗?卖灶糖的老汉有多大年纪了?我不知道.他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顺着眉毛弯向两个太阳穴,又顺着腮帮弯向嘴角.那些皱纹,给他的脸上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他的头,剃得光光的,像半个葫芦.当他挑着担子赶路的时候,后脑勺上的长长的白发,便随着颤悠悠的扁担一同忽闪着.1.分析当时的“我”的形象.为什么“我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2.我为何要嫁给卖灶糖的老汉?3.仿照对卖灶糖的老汉的描写,也描写一位老人的形象.(100字左右)【课外文段精析】我的四季张洁①生命如四季.③我怀着希望播种.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象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④夏日,我曾因干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求它给我一滴雨.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那是什么样的痴心妄想!我终于明白,我只能在我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地上,寻找泉水.⑤没有充分地准备,便急促地上路了.历过的艰辛自不必说它.要说的是找到了水源,才发现没有带上盛它的容器.仅仅是因为过于简单和过于发热的头脑,发生过多少次完全可以避免的惨痛的过失——真的,那并非不能,让人真正痛心的是在这里:并非不能.我顿足,我懊悔,我哭泣,恨不得把自己撕成碎片.有什么用呢?再重新开始吧,这样浅显的经验却需要比别人付出加倍的代价来记取.不应该怨天尤人,会有一个时辰,留给我检点自己!⑥我眼睁睁地看过,在无情的冰雹下,我那刚刚灌浆、远远没有长成的谷穗,在细弱的稻秆上摇摇摆摆地挣扎,却无力挣脱生养它,却又牢牢地锁住它的大地,永远没有尝受过成熟是什么一种滋味,但夭折了.⑦我曾张开我的双臂,为我的青苗遮挡狂风、暴雨、冰雹……善良过分,就会成为糊涂和愚昧.厄运只能将弱者淘汰,即使为它挡过这次灾难,它也会在另一次灾难里沉没. 而强者会留下,继续走完自己的路.⑧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但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或丧气.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近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⑨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成熟.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⑩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黄昏,难道就没有什么事情好做?只是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寞的田野?不,我还可以在炉子里加上几块木柴,使屋子更加温暖;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但愿只是别人欠我,那最后的日子,便会心安得多!(11)再没有可能纠正已经成为往事的过错.一个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将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12)但我还是有事情好做,我将把这一切记录下来.我相信,多数人将会理解.他们将会公正地判断我曾做过的一切.(13)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1.结合全文,分别概括人生四季的含义.2.第⑤自然段写道:“不应该怨天尤人,会有一个时辰,留给我检点自己!”其中(1)“不应该怨天尤人”是针对什么现象而言?(2)“一个时辰”具体指的是什么?(3)如何理解“检点自己”?3.在本应收获的季节,收获的是“干瘪的谷粒”,却又有“新生”的感觉.作者为什么有这种感觉?4.下列对文章的评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A.作者面对失败的人生作出有益的思考,告诉人们: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在失败中总结教训,检点自己.B.第二段写“细瘦的胳膊”“锈钝的犁”和贫瘠的土地,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生奋斗起点的艰难,为后文写收获做铺垫.C.面对夏日的干旱,文章写为禾苗求雨、求水和用身体为稻秆遮挡风雨冰雹的行为,主要是为了具体说明成熟和收获是需要不断奋斗,在奋斗中,除了艰辛,甚至还会伴有愚蠢的错误.D.在冬日的黄昏,作者感叹生命的沉重,寄望于未来的人生四季,相信人们会公正地判断自己所做的一切.E.文章用象征手法,具体阐释了人生四季的含义,突出了人生的过程和由此带来的感悟.作者并未回避人生的艰辛和失败,尽管如此,依然显示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拓展提升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浣衣豢养环视幻化无方B.甚至渗水剩货大成至圣C.研究房檐蜿蜒妍媸毕露D.慈悲杯盘婢女众口皆碑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为了小区的事,他们常常在一块儿,一个心愿就是让业主们满意.②杨万里的绝句,虽然意象疏简,但那无穷的莲叶和那映日的荷花却能,构成优美丰满的意境.③进入高三,各科通过专题复习,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答题能力,但是也会碰到一些让我们棘手的题目.A.商讨相映成趣进而/偶然B.商量相映成趣从而/偶尔C.商讨相得益彰进而/偶然D.商量相得益彰从而/偶尔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公司订立了规章制度,培训了上岗人员服务质量差强人意.B.几年来厂长和书记相敬如宾,配合默契,在全大的凝聚力.C.社区建立十年来,他走家串户,问寒问暖,帮助下岗人员和困难家庭的事真是擢发难数.D.由于走得太慌,她没有带上门,让小偷轻易登堂入室走了她心爱的笔记本电脑.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考察美国几所中学,使这些中国校长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悄然地发生着变化.B.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又向前大大跨进了一步,炎黄子孙不能不为之骄傲自豪.C.专业水平高,交际能力强,性格是否开朗亲和,构成一个人在事业中发展的有利条件.D.最近,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国家发生了强烈地震,我国政府应邀派出了救援队,已奔赴灾区,参与求援行动.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内容,不超过25字(飞船的名称可简称为“神五”,“神六”)(4分)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返回后反映,神舟飞船乘坐非常舒适,感觉很满意.但是有两个小的技术细节需要改进,一是返回舱舷窗的位置让他在观察时感到别扭;二是飞船上用来收集杂物的袋子,地面上感觉用拉链比较方便,太空中的实际感受是用绳系口的方式更方便.针对杨利伟提出的意见,在神舟六号设计建造过程中,船工程师反复亲身体会,调整了航天员座椅与舷窗的相对位置.重新生产的用来收集零散物品的袋子,封口处也都尽量改成了尼龙搭扣.6.依据语境,仿照前面句式补写下面两空.牵挂,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深深惦记,是维系亲情,,传递爱情的纽带.它没有虚伪的杂质,也没有功利的色彩.只有慷慨的给予和无私的奉献,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8.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1)(2)题.①今天是大熊猫过生日,②几个好朋友来到他家为他庆贺.③当大熊猫吹灭生日蜡烛后,④朋友们问他刚才许了什么愿.⑤“从我懂事时起,就有两个最大的愿望,”⑥大熊猫轻声回答道:⑦“一个是把我的黑眼圈儿能治好,⑧还有一个是照张彩色照片.”(1)找出标点、结构等方面有毛病的所有语句.(只填序号)(2)任选三个有毛病的语句加以修改,不能改变原意.(3分)9.把下面的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短句.要求以“绝句”二字开头,不改变句子的原意,语句连贯、通顺.王维把绝句这种最能展示人的性情、气质、素养和才思,最难出珍品的诗歌体裁运用得出神入化,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10.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谦语.示例: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意登门拜访”.(1)邀请朋友到家里作客,可以说“下午我在家里等您来”,也可以说“下午我在家您”.(2)把自己的著作送给人,可以在书上写“请您多提意见”,也可以写“”.11.到20__年,神州八中建校152周年.下面是为校庆拟写的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上联:吉祥欢笑,百年名校庆华诞.下联: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后面的题.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选《鸿门宴》)1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情B.秦时与臣游游:交往C.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幸:幸运D.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13.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参考答案:课文初探1、答案:它是作为铺垫和映衬出现的.一方面引出“我”拣麦穗的事,另一方面映衬了“我”拣麦穗时所寄托的梦的天真单纯,那一份纯真美丽的感情.2、答案:本文通过对一个憨厚、纯真的小姑娘在拣麦穗时梦想的成长与破灭的描述,体现了农村女子命运的悲哀与无奈,通过对挽歌式乡村景致的描绘体现了作者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堂上演练A【课内文段精析】1、我当时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我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正说明我的好玩与天真.2、我之所以要嫁给那个卖灶糖的老汉,是因为他那里有灶糖吃,还因为他很慈祥.这里完全没有世俗的意思,也说明作者在此是想呼唤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的友爱,而不是其他.3、要用肖像描写,可以写人的眼睛,不能重复对卖灶糖的老汉的描写.【课外文段精析】1、少年播种希望,青(壮)年艰辛探求,中年获取收获,老年检点(记录)人生.(只答春天播种希望,夏天……秋天……冬天……扣分.)2、(1)本来可以成功,却因为过于简单和头脑发热而发生不该发生的错误,让自己懊悔.(2)老年(或人生的最后阶段).(只答“冬天”扣分.)反省自己的错误.3、虽然现实的、物质的东西所得甚少,但因为曾经认真检验过、追求过、奋斗过,这些过程,丰富了人生,使得作者更加成熟.4、AD◎拓展提升1.C 2.B 3.A 4.B5.(4分)杨利伟乘坐“神五"的感受促进了“神六”两个技术细节的改进.6.(1)联结友情(2)只有衷心的祝福与深情的祈祷.(符合句式结构和语境即可)7.(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绪,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8.(1)①⑤⑥⑦(2)①今天大熊猫过生日(或:今天是大熊猫的生日)⑤我从懂事时起就有两个最大的愿望(或:从懂事时起,我就有两个最大的愿望)⑥大熊猫轻声回答道,⑦一个是能把我的黑眼圈儿治好(或:一个是把我的黑眼圈儿治好)9.绝句是一种最能展示人的性情、气质、素养和才思却又最难出珍品的诗歌体裁,王维却把它运用得出神入化,写下了不少脸炙人口的传世佳作.10.(1)恭候光临(2)指正11.示例:闽水高歌,八方学子聚桃园.12.【文言实词】 C(“幸”应解释为“幸亏,幸而”.)13.【文言翻译】(1)估计大王的军队足够用来抵挡项王(的进攻)吗?(2)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要对待他.。
学案导学2022秋语文粤教版必修1素材:文本助读 第11课 拣麦穗 Word版含答案

第11课拣麦穗“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亦真亦假难取舍。
悲欢离合都曾经有过,这样执着到底为什么?谁能告知我是对还是错,心中渴望纯真的生活。
”童年是一首难忘的歌,《拣麦穗》是歌中最美的乐章,它唱出了张洁心灵深处对人与人之间纯真情感的召唤,它赞美了世间纯洁无私的真爱。
学问链接1.作者简介张洁,1937年生于北京,辽宁抚顺人。
是继冰心之后,中国文坛上另一位熠熠闪烁的女作家。
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高校,1978年开头发表作品,代表作有《从森林里来的孩子》。
她的作品以“人性”与“爱”为创作主体,作品有: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中短篇小说集《方舟》、《祖母绿》,长篇散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2.背景探寻张洁早期的散文创作,往往直接召唤、追求“爱”与“美”。
1980年前后,她发表了《挖荠菜》、《拣麦穗》、《盯梢》等总名为“大雁系列”的散文。
她的散文大多是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洋溢着对失落的“爱”与“美”的真诚渴求。
《拣麦穗》中“大雁”忠厚、顽皮、活泼、纯真的天性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童年”虽混沌未开,但这真醇的“人性”往往成为令人返顾、眷恋的“精神家园”。
3.文体学问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格外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方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大事的进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谈论,而且作者可以依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任凭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需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机敏,无不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名言警句文本名句1.那棵树的顶梢梢上,还挂着一个小火柿子。
小火柿子让冬日的太阳一照,更是红得透亮。
那个柿子多半是由于长在太高的枝子上,才没有让人摘下来。
2.我照旧站在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梢上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
它那红得透亮的色泽,照旧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
苦难岁月中执着的寻梦者《拣麦穗》以饱蘸深情的笔触,通过描写几十年前“拣麦穗”的往事,为我们刻画了一群苦难岁月中的寻梦者,其中“我”的寻梦之旅布满着艰辛和曲折,给人以猛烈的震撼。
【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拣麦穗》导学案

拣麦穗【走进作者】张洁,当代女作家,原籍辽宁,1937年生于北京.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等.张洁早期散文创作,往往直接追求、呼唤爱与美.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课文初探】1、文章主写的是回忆“我”拣麦穗的事,为什么要在开头部分讲述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梦呢?2、作者在作品中,渴望用自己的笔帮助读者走向充满同情、友爱、关怀、信任的纯净世界.试说说本文的主旨.◎堂上演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麝.香慑.服校舍.涉.世未深十恶不赦.B.信笺.兼.容悭.吝间.不容发三缄.其口C.抗.洪伉.俪坑.骗引吭.高歌沆.瀣一气D.瞳.孔彤.云侗.族初日瞳瞳..悲恸.欲绝【课内文段精析】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当我刚刚能够提着一个篮子歪歪趔趔地跑路的时候,就跟在大姐姐们身后拣麦穗了.对我来说,那篮子未免太大,总是磕碰着我的腿,时不时就让我跌上一跤.我也很少有拣满一个篮子的时候.我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而当我追赶它们的时候,拣到的麦穗,还会从篮子里掉回地里去了.有一天,二姨看着我那盛着稀稀拉拉几蔸麦穗的篮子说:“看看,我家大雁也会拣麦穗了.”然后她又戏谑地问我:“大雁,告诉二姨,你拣麦穗做啥?”我大言不惭地说:“我要备嫁妆哩!”二姨贼眉贼眼地笑了,还向围在我们周围的姑娘、婆姨们眨了眨她那双不大的眼睛:“你要嫁谁嘛?”是呀,我要嫁谁呢?我忽然想起那个卖灶糖的老汉.我说:“我要嫁那个卖灶糖的老汉!”她们全都放声大笑,像一群鸭子一样嘎嘎地叫着.笑啥嘛!我生气了.难道做我的男人,他有什么不体面的地方吗?卖灶糖的老汉有多大年纪了?我不知道.他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顺着眉毛弯向两个太阳穴,又顺着腮帮弯向嘴角.那些皱纹,给他的脸上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他的头,剃得光光的,像半个葫芦.当他挑着担子赶路的时候,后脑勺上的长长的白发,便随着颤悠悠的扁担一同忽闪着.1.分析当时的“我”的形象.为什么“我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2.我为何要嫁给卖灶糖的老汉?3.仿照对卖灶糖的老汉的描写,也描写一位老人的形象.(100字左右)◎拓展提升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浣.衣豢.养环.视幻.化无方B.甚.至渗.水剩.货大成至圣.C.研.究房檐.蜿蜒.妍.媸毕露D.慈悲.杯.盘婢.女众口皆碑.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为了小区的事,他们常常在一块儿,一个心愿就是让业主们满意.②杨万里的绝句,虽然意象疏简,但那无穷的莲叶和那映日的荷花却能,构成优美丰满的意境.③进入高三,各科通过专题复习,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答题能力,但是也会碰到一些让我们棘手的题目.A.商讨相映成趣进而/偶然B.商量相映成趣从而/偶尔C.商讨相得益彰进而/偶然D.商量相得益彰从而/偶尔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公司订立了规章制度,培训了上岗人员服务质量差强人意.....B.几年来厂长和书记相敬如宾....,配合默契,在全大的凝聚力.C.社区建立十年来,他走家串户,问寒问暖,帮助下岗人员和困难家庭的事真是擢发难数.....D.由于走得太慌,她没有带上门,让小偷轻易登堂入室....走了她心爱的笔记本电脑.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考察美国几所中学,使这些中国校长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悄然地发生着变化.B.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又向前大大跨进了一步,炎黄子孙不能不为之骄傲自豪.C.专业水平高,交际能力强,性格是否开朗亲和,构成一个人在事业中发展的有利条件. D.最近,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国家发生了强烈地震,我国政府应邀派出了救援队,已奔赴灾区,参与求援行动.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内容,不超过25字(飞船的名称可简称为“神五”,“神六”)(4分)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返回后反映,神舟飞船乘坐非常舒适,感觉很满意.但是有两个小的技术细节需要改进,一是返回舱舷窗的位置让他在观察时感到别扭;二是飞船上用来收集杂物的袋子,地面上感觉用拉链比较方便,太空中的实际感受是用绳系口的方式更方便.针对杨利伟提出的意见,在神舟六号设计建造过程中,船工程师反复亲身体会,调整了航天员座椅与舷窗的相对位置.重新生产的用来收集零散物品的袋子,封口处也都尽量改成了尼龙搭扣.6.依据语境,仿照前面句式补写下面两空.牵挂,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深深惦记,是维系亲情,,传递爱情的纽带.它没有虚伪的杂质,也没有功利的色彩.只有慷慨的给予和无私的奉献,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8.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1)(2)题.①今天是大熊猫过生日,②几个好朋友来到他家为他庆贺.③当大熊猫吹灭生日蜡烛后,④朋友们问他刚才许了什么愿.⑤“从我懂事时起,就有两个最大的愿望,”⑥大熊猫轻声回答道:⑦“一个是把我的黑眼圈儿能治好,⑧还有一个是照张彩色照片.”(1)找出标点、结构等方面有毛病的所有语句.(只填序号)(2)任选三个有毛病的语句加以修改,不能改变原意.(3分)9.把下面的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短句.要求以“绝句”二字开头,不改变句子的原意,语句连贯、通顺.王维把绝句这种最能展示人的性情、气质、素养和才思,最难出珍品的诗歌体裁运用得出神入化,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10.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谦语.示例: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意登门拜访”. (1)邀请朋友到家里作客,可以说“下午我在家里等您来”,也可以说“下午我在家您”.(2)把自己的著作送给人,可以在书上写“请您多提意见”,也可以写“”.11.到2005年,神州八中建校152周年.下面是为校庆拟写的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 上联:吉祥欢笑,百年名校庆华诞.下联: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后面的题.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选《鸿门宴》)1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情B.秦时与臣游.游:交往C.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幸:幸运D.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13.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参考答案【课文初探】1、答案:它是作为铺垫和映衬出现的.一方面引出“我” 拣麦穗的事,另一方面映衬了“我” 拣麦穗时所寄托的梦的天真单纯,那一份纯真美丽的感情.2、答案:本文通过对一个憨厚、纯真的小姑娘在拣麦穗时梦想的成长与破灭的描述,体现了农村女子命运的悲哀与无奈,通过对挽歌式乡村景致的描绘体现了作者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堂上演练A【课内文段精析】1、我当时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我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正说明我的好玩与天真.2、我之所以要嫁给那个卖灶糖的老汉,是因为他那里有灶糖吃,还因为他很慈祥.这里完全没有世俗的意思,也说明作者在此是想呼唤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的友爱,而不是其他.3、要用肖像描写,可以写人的眼睛,不能重复对卖灶糖的老汉的描写.◎拓展提升1.C 2.B 3.A 4.B5.(4分)杨利伟乘坐“神五"的感受促进了“神六”两个技术细节的改进.6.(1)联结友情(2)只有衷心的祝福与深情的祈祷.(符合句式结构和语境即可)7.(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绪,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8.(1)①⑤⑥⑦(2)①今天大熊猫过生日(或:今天是大熊猫的生日)⑤我从懂事时起就有两个最大的愿望(或:从懂事时起,我就有两个最大的愿望)⑥大熊猫轻声回答道,⑦一个是能把我的黑眼圈儿治好(或:一个是把我的黑眼圈儿治好)9.绝句是一种最能展示人的性情、气质、素养和才思却又最难出珍品的诗歌体裁,王维却把它运用得出神入化,写下了不少脸炙人口的传世佳作.10.(1)恭候光临(2)指正11.示例:闽水高歌,八方学子聚桃园.12.【文言实词】 C(“幸”应解释为“幸亏,幸而”.)13.【文言翻译】(1)估计大王的军队足够用来抵挡项王(的进攻)吗?(2)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要对待他.。
粤教版-语文-高一-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高明实验中学11 拣麦穗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1

拣麦穗【学习目标】1.把握作品的语言描写,体会其语言魅力。
2.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纯净朴素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3.仔细感悟贯穿全文的纯朴的人性之美。
【重点和难点】1.感受文章含而不漏的忧伤之美2.象征表现手法【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继冰心之后,中国文坛又出现了一位熠熠闪耀的女作家——张洁。
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她的文章如一幅“幽雅淡泊的泼墨山水画”,“诗情画意被罩于一层由温柔的忧郁和缠绵所构成的朦胧薄雾之中,有点难以捉摸,却又强烈地拨动读者的心弦”。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洁的散文《拣麦穗》,一起来走进张洁。
张洁1937年生于北京,原籍辽宁,当代女作家。
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等。
其中《沉重的翅膀》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她的作品以“人”和“爱”为创作主题,常在文坛中引起争论。
她的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作者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痴、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拣麦穗.()磕.()碰戏谑.()攒.()歪歪趔趔..()害臊.()山坳.()蹒跚..()疙瘩..()3.解释下列词语戏谑:步履:蹒跚:约莫:企望:死乞白赖:大言不惭:前仰后合:二、学对合作与探究1.文中写了谁的梦想?2.梦想的结果如何?3.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么?4.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表格【课堂活动】(一)小组交流与展示请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讨论思考下面的问题:(1)“我”是怎样的女孩?(2)卖灶糖的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3)卖灶糖的老汉真是为了要娶“我”吗?怎样理解老汉对我的爱?★(二)自主探究课文开头部分写到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梦,它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课堂小测】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田埂.纵横/耿.耿于怀栈.道/饯.行积攒./攒.动B.殊.途同归/自出机杼.蹒跚./栅.栏露.骨/露.脸C.前仆.后继/物阜.民丰山坳./执拗.害臊./臊.子D.炙.手可热/栉.风沐雨市侩./荟.萃畜.牧/耕畜.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稼接嫁妆攒起来戛然而止B.荷包依恋毛茸茸前仰后和C.纯美绒毛拣麦穗死乞白赖D.包裹田埂颤巍巍红的透亮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赵本山自己也大言不惭地说过没念过几天书,更没有上过高等学府,只会演个小品逗得观众前仰后合,自己这点本事都是从黑土地里学来的。
3.《拣麦穗》学案(粤教版必修)

3.11 拣麦穗学案(粤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把握作品的语言描写,体会其语言魅力。
2、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纯净朴素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3、仔细感悟贯穿全文的纯朴的人性之美。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A、继冰心之后,中国文坛又出现了一位熠熠闪耀的女作家——张洁。
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她的文章如一幅“幽雅淡泊的泼墨山水画”,“诗情画意被罩于一层由温柔的忧郁和缠绵所构成的朦胧薄雾之中,有点难以捉摸,却又强烈地拨动读者的心弦”。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洁的散文《拣麦穗》,一起来走进张洁。
B、张洁1937年生于北京,原籍辽宁,当代女作家。
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等。
其中《沉重的翅膀》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她的作品以“人”和“爱”为创作主题,常在文坛中引起争论。
她的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作者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痴、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2、给加点字注音:拣麦穗.()磕.()碰戏谑.()攒.()歪歪趔趔..()害臊.()山坳.()蹒跚..()..()疙瘩3、解释下列字词:戏谑:步履:蹒跚:约莫:企望:死乞白赖:大言不惭:前仰后合:4、整体感知,梳理结构(1)课文已自然地分成五个部分,请概括这五个部分的大意。
(2)结合文章标题思考:谁拣麦穗?在拣麦穗时她们有着什么样的梦?梦实现了吗?两者对梦的态度有怎样的不同?(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明线,暗线)(二)课堂学习与研讨1、精读第二部分,讨论思考问题:课文开头部分写到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梦,它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请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讨论思考下面的问题:(1)我是怎样的女孩?(2)怎样理解“我”的梦想——嫁给一个卖灶糖的老汉?(3)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4)老汉真是为了要娶“我”吗?怎样理解老汉对我的爱?3、精读第五部分,讨论思考下面的问题:●那棵树的顶梢梢上,还挂着一个小火柿子。
学案导学语文粤教版必修1学案:第11课 拣麦穗 Word版含解析

第11课 拣麦穗学习重点 1.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理解作者流露出的复杂的思想情感。
2.学习刻画人物的常用方法,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麦穗..(mài suì) ②歪歪趔.趔(liè) ③磕碰(kē) ④蚂蚱..(mà zh ɑ) ⑤疙瘩..(ɡē d ɑ) ⑥田埂.(ɡěnɡ) ⑦蹒跚..(pán shān ) ⑧山坳.(ào) ⑨戏谑.(xuè) (2)多音字①攒⎩⎪⎨⎪⎧ 积攒.(zǎn )攒.射(cuán ) ②颤⎩⎪⎨⎪⎧ 颤.悠悠(chàn )寒颤.(zhàn ) ③肚⎩⎪⎨⎪⎧肚.量(dù)羊肚.子(dǔ) 2.辨形组词(1)⎩⎪⎨⎪⎧ 磕(磕打)瞌(瞌睡) (2)⎩⎪⎨⎪⎧ 茸(毛茸茸)葺(修葺) (3)⎩⎪⎨⎪⎧ 拣(拣麦穗)捡(捡破烂) (4)⎩⎪⎨⎪⎧埂(田埂)梗(梗概) 3.理解词义(1)蹒跚: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2)大言不惭:说大话而毫不感到难为情。
(3)死乞白赖:方言,纠缠个没完。
也作死气白赖。
4.选词填空(1)企望·期望自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许多国家的人都热切 各国政府能够携起手来,改善目前的金融危机局面,因为这也是人们普遍 的。
答案 期望 企望解析“企望”指希望,侧重于“有所企盼”。
“期望”指对未来的事物或人的前途有所希望和等待,侧重于“等待结果”。
(2)熟悉·熟习目前广东许多网络有限公司的招聘条件都包括:网络产品及市场,基本网络操作命令等。
答案熟悉熟习解析“熟悉”指知道得清楚,适用范围广,常指视觉、听觉和其他方面的认识活动,多用于抽象的事物。
“熟习”指(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对象常是技艺、学问等,适用范围比较窄。
1.课文结构明晰,以空行处作为分段标志。
阅读课文,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拣麦穗》导学案

语文粤教版《拣麦穗》导学案【背景知识】张洁,当代女作家,原籍辽宁,1937年生于北京。
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等。
张洁早期散文创作,往往直接追求、呼唤爱与美。
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阅读指导】(1)基本解读从全文看,作者主要写的并不是童年趣事,而是感伤农村妇女的命运,感伤一种情怀的失落。
她怀有深情,但不直露地表达,而是通过人物的故事和命运体现出来。
虽然其中也有欢快的叙述,但文章的基调是让人忧伤的,总的来说是令人伤心、惆怅,学习的时候得找准这个基调。
文章以微带感伤的情调,从旧时农村姑娘拣麦穗的特定风情写起,描述了两种梦想的破灭:一是姑娘们拣麦穗时生出的对未来生活的种种美梦的破灭,这可以算是文章的大背景;另一个是“我”加入到拣麦穗队伍中所产生的奇特梦想的破灭,这是一个具体的“个案”,可以看作是对大背景的一个生动的却又别样的“注脚”。
课文前半部分写旧时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梦”以及出嫁时这些美丽的梦想的破灭。
农村姑娘辛勤劳动的目的,是为了换取嫁妆,寻觅幸福。
但是“当她们把拣麦穗时伴着的痴想,也一同包进包裹里的时候,她们会突然发现那些痴想全都变了味儿。
多少年来,她们拣呀、缝呀、绣呀的是多么傻;她们要嫁的那个男人,和她们在拣麦穗、扯花布、绣花鞋时所想像的,又是多么不同……”然而,更让人悲哀的是,她们很快就忘记了由这种失落所带来的悲伤,“这又算得了什么?谁也不会为她们叹上一口气,谁也不会关心她们曾经有过的那份痴想,甚至她们自己也不会过分地悲伤,顶多不过像是丢失了一个美丽的梦。
有谁见过哪个人会死乞白赖地寻找一个丢失的梦呢?”所以“她们还是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只不过在穿戴那些衣物的时候,再也找不到做它、缝它时的情怀了”。
还有什么比没有梦想更可悲的呢?作者描写这些时,带着难言的悲凉和苦涩的心情,不仅仅因为这些美丽、幸福的梦想将会破灭,更因为这些梦想的主人对于梦想破灭的麻木、顺受的姿态,以及她们从此以后不再梦想、也没有梦想的灰暗人生。
〈拣麦穗〉导学案.doc

《拣麦穗》导学案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获得对散文“美”的初步体验,并在此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鉴赏文中的环境描写、人物描写以及细节描写,通过对比,理解作者寄予文章的思想情感。
3.赏析文章的象征的写作技巧及蕴含其中的深层意蕴,品味散文的美。
4.引导学生体会贯穿全文的纯朴的人性之美,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的挖掘和感悟能力,促进学生的情商的提高。
教学重点1.把握作品的细节,体会其语言魅力。
2.仔细感悟贯穿全文的纯朴的人性之美。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作者介绍:散文的美来源于写作者有一颗美的心灵,毕淑敏曾说,散文是血写的,小说是水写的,诗歌是骨髓写的。
这篇凝聚张洁心血的作品完整的代表了张洁文学创作的风貌。
点击链接——张洁。
张洁,1937年生于北京,原籍辽宁,当代女作家。
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等。
其中《沉重的翅膀》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她的作品以“人”和“爱”为创作主题,常在文坛中引起争论。
她的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她的文章如一幅“幽雅淡泊的泼墨山水画”,“诗情画意被罩于一层由温柔的忧郁和缠绵所构成的朦胧薄雾之中,有点难以捉摸,却又强烈地拨动读者的心弦”。
作者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整体感知:其实一看题目就知道这篇散文是围绕什么展开的?——拣麦穗请一位同学简单概括一下文章内容一一文章写了两类人拣麦穗的事情。
那这两类人拣麦穗有什么不同?姑娘——备嫁妆——梦——换取婚姻的幸福大雁“备嫁妆”------- 梦嫁给卖灶糖的老汉这两个梦明显是不同的,进入文本探究。
三、文本探究:1.教师配乐朗读第二节1——5自然段,学生脑海重构姑娘们拣麦穗时的情景:时间、地点、人物、动作、表情和内心活动,特别注意环境描写。
动作:拣——卖——攒——扯——买——剪——缝——绣——装(此处特别强调“拼命”二字的作用,为什么,体会人物内心活动、情感世界)表情:(想象)羞涩、喜悦、内心:充实而喜悦、兴奋快乐,憧憬幸福的生活景物描写:日以继夜地拣麦穗,突出她们勤劳的性格。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最新导学全案:11 拣麦穗(课前+课中+课后, 21word)

11 拣麦穗认识你自己,凡事勿过度“戴尔菲”是世界著名的古希腊神殿,其中供奉的是阿波罗神()。
阿波罗神是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代表着光明、理性、形式以及各种安顿的力量。
因此对很多人而言,它是一个解决人生谜题的地方。
人生总是充满困惑,古代的教育又不够普及,因此一般人有迷惑时都会到戴尔菲神殿去求签,请神殿中的祭司加以解释。
由此可知,戴尔菲神殿对希腊人来说,可以算是信仰的中心。
戴尔菲神殿上刻了两行字:一行是“认识你自己”;一行是“凡事勿过度”。
能够被刻在神殿上的语句一定是很特别的,都是前人经年累月体验得来的智慧。
然而,“认识你自己”,却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一个人就算念了大学或者进入社会,都不见得能够认识自己。
我们小时候总以为知道自己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样个性的人,就算是认识自己了。
然而,真的有这么容易吗?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里有一个角色叫做欧阳锋,他号称“西毒”,武功非常高,为了练“九阴真经”而走火入魔,最后忘了自己是谁。
他逢人就问:“我是谁?”黄蓉告诉他:“你是欧阳锋啊!”他接着又问:“欧阳锋是谁?”这个问题就很难回答了。
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对自己的了解本来就是人生最困难的事情,因为人有选择和学习的可能——看了一部电影或一本书之后,你就和以前的自己不一样了。
同理,只要经历过一个事件,自己也会变得不一样。
譬如,许多经历过“9·21”大地震的人会说:“以前我总以为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赚钱,但地震之后,我的观念完全改变了。
”一个事件的发生会使许多人对人生的看法有所改变,甚至变成完全不同的人。
这就是“认识自己”的困难。
认识你自己,代表人在“知”方面应有的态度——与其去了解世界,不如多了解自我。
因为人对世界的了解永远不可能足够,也不可能停止,只有自我对每个人来说才是最切身的。
俗话说得好:“学海无涯,回头是岸。
”所谓“回头是岸”即是指:回到自己身上,了解自己。
这反而是一个出发点。
刻在戴尔菲神殿上的第二句话是“凡事勿过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拣麦穗》导学案部分答案
张洁,当代女作家,原籍辽宁,1937年生于北京。
幼年丧父,从母姓。
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爱,是不能忘记的》、《在那绿草地上》等。
她的作品初期特点是婉约清丽,往往直接追求、呼唤爱与美。
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_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后来的作品则更关注社会现实,挖掘人性的复杂。
对女性命运的关照是她坚持的立场。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干什么)?
故事开头写了一群姑娘拣麦穗,再讲小女孩也拣麦穗,因为她想嫁给卖灶糖的老汉。
后来老汉死了,小女孩很伤心,在柿子树下哭。
(2)姑娘们拣麦穗时有着什么样的梦?梦实现了吗?她们对自己的梦的态度是怎样的?
梦想:憧憬美好未来、幸福婚姻的梦。
结果:破灭了。
不再有梦。
态度:顺从、麻木。
(1)老汉疼爱我吗?为什么?文章哪些地方体现了老汉对“我”的疼爱?
疼爱。
答应等“我”,给“我”送小礼物,不再开玩笑。
(2)从“我”与老汉的交往中,可以看出“我”是怎样的人?老汉又是怎样的人?
“我”:小时候——天真懵懂的小女孩;后来——懂得珍惜真爱的姑娘。
老汉:慈爱、善良、纯朴,同时身世飘零、历经沧桑的老人。
(3)“小火柿子”在这里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火柿子”在这里象征了自然界中那些生命力顽强的美好事物,它们历经风雨,不改本色。
寄托了对卖灶糖老汉的依恋和喜爱以及对老汉离世的悲伤、痛苦、怀念之情。
寄托了作者对人性美对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赞歌,对理想的人生形式的执着追求。
(4)“烟荷包”在文中寄托了“我”的什么情感?“我”为什么常常想找到那个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
“烟荷包”寄托了作者对老汉的思念与感恩之情。
“烟荷包”虽然粗糙、丑陋,但它饱含了作者对老汉所给予的那份朴素的疼爱的回忆,作者想找到它,就是想找到生活中朴素的温爱,这种温爱是作者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探究点三:
(1)姑娘们的梦和“我”的梦有何相同之处?
都是对未来的遐想,都表现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两者的梦都破灭了,她们对破灭的梦分别采取了什么态度?
姑娘们:麻木、顺从,不再有梦。
“我”:依然怀念人间至真、至美、至善的情感,对美好的事物有所梦想、有所追求。
与姑娘们相比,“我”仍有梦,因此,“我”梦想的破灭不是悲剧。
训练案
1、D (A gěng gěng jīng gěng B sào zǎo zào zào C xiáxiáxiájiā D lán)
2、C (A 嫁接 B 前仰后合 D 红得透亮)
3、C (应改为“死乞白赖”,意为纠缠个没完。
“死皮赖脸”形容不顾羞耻,一味纠缠。
)
4、B (A 搭配不当“拣麦穗是时节”;C语序不当,应为“一群嘎嘎叫着的鸭子”;D 语序不当,应为“刚刚能够”)
5、(1)肖像描写、语言描写(2)“我要天天吃灶糖呢。
”表明美好生活的向往,渴望得到疼爱,得到温暖。
(3)他是一个饱经风霜,一头长白发,满脸皱纹,孤独无依,四处漂泊,渴望得到关爱和温情的老人。
在“我”毫无顾忌地向卖灶糖老汉表明心愿的对话中,天真幼稚、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和充满爱心的老汉两颗纯朴善良的心灵实现了沟通,这是一种充满真诚的感情。
6、示例:勤奋是成功的基石,登上了多少难攀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