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统病理生理学

合集下载

人类免疫系统的生理和病理机制

人类免疫系统的生理和病理机制

人类免疫系统的生理和病理机制人类免疫系统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它是体内防御外来病原体和抵御外来侵犯的主要保护机制。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感到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微生物病原体的侵袭,但我们的免疫系统会将这些病原体识别并摧毁掉,从而维护人体健康。

本文将从生理和病理两个方面讨论人类免疫系统的机制。

免疫系统的生理机制人类免疫系统主要由两个系统组成:先天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

先天免疫系统是人体最原始的免疫反应,它由人体先天免疫细胞和先天免疫分子构成。

先天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粘附素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

当微生物病原体侵入机体细胞后,这些先天免疫细胞就会立即进攻并摧毁细胞,从而减少病原体的数量。

同时,先天免疫分子也会发挥作用,如补体系统、炎症介质和白介素等。

补体系统是先天免疫分子较为显著的一种,它能够识别、凝集、杀死细菌并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除了先天免疫系统外,人体还有获得性免疫系统。

获得性免疫系统需要时间较长的训练和适应,并能够在感染或接种疫苗后产生免疫应答。

获得性免疫系统包括T细胞和B细胞。

在感染后,获得性免疫系统将病原体上表面的抗原分子识别出来,制造出相应的抗体,以在再次感染时能够快速地调动T细胞和B细胞的免疫力度,从而快速地清除病原体。

除了这两个免疫系统外,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细胞和分子的参与一直在不断地被发现。

例如,调节性T细胞能够相互作用以控制其他免疫细胞的活性;单核苷酸多态性和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等影响抗原识别和免疫应答的基因也已被发现。

免疫系统的病理机制免疫系统在保护人体健康的过程中,还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机制。

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下几类。

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免疫系统自我攻击人体的过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红斑狼疮等疾病。

免疫不全病:免疫不全病是指先天或获得性免疫系统在发育或功能上存在缺陷,而导致免疫力下降。

3.11免疫概论病理学生理学课件

3.11免疫概论病理学生理学课件
2.免疫功能
异常→自身免疫病Leabharlann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
免疫监视: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由基因突变而产生的肿瘤细胞以及衰老、死亡细胞。 异常→肿瘤或病毒持续感染
外防内查
免疫应答:
二、免疫应答(战场)
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物质的整个过程。
∙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应答
细胞学基础:T、B淋巴细胞
2.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细胞免疫:由T细胞介导,主要 针对病毒、胞内病原体。 体液免疫:由B细胞介导,通过产生的抗体来抵抗胞外病原体和毒素。
{
根据细胞介导不同
三个主要特点:即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是免疫预防接种的理论基础
2.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
清除抗原
凋亡
记忆细胞
适应性免疫应答5个阶段
第二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
一、经验免疫学时期
二、实验免疫学时期
三、科学免疫学时期
{
一、经验免疫学时期
19世纪以前
天花
我国民间有俗语说:“生了孩子只一半,出了天花才算全”
目录
Contents
1
2
3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医学免疫学简介
免疫学发展简史
免疫学发展的趋势
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免疫应答的规律和效应,探讨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疾病及其发生机制,为这些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 实质:将外来物清除出去
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
二、实验免疫学时期
(四)免疫学的细胞学基础的奠定

免疫系统病理学

免疫系统病理学

免疫系统病理学免疫系统是人体内的重要防御系统,它可以通过发现和清除入侵的外来病原体来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但是,免疫系统本身也会发生病理变化,从而引发不同的疾病。

这些疾病被称为免疫系统病理学。

本文将介绍免疫系统病理学的病因、表现、治疗和预防等方面。

一、疾病的病因免疫系统病理学的发生机制相对复杂,引起该类疾病的因素也相对复杂。

首先,遗传因素是导致免疫系统病理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往往具有家族聚集性。

其次,环境因素也与该类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例如,大气污染、紫外线辐射、饮食不均衡等都可以引起免疫系统的不良反应。

此外,感染、药物、化学物质等也是该类疾病的重要病因。

二、疾病的表现免疫系统病理学的表现各异,不同的疾病常常具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导致不同器官的功能受损。

临床表现可能包括发热、疲劳、关节疼痛、皮肤病变等。

免疫缺陷病毒(如艾滋病)则表现为免疫力下降,导致机体难以对抗病原体感染,引起各种感染症状,包括肺炎、结核等。

恶性肿瘤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免疫系统病理学,因为免疫系统的紊乱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三、治疗方法由于免疫系统病理学的病因复杂,因此治疗方法也相对复杂。

治疗的关键在于准确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需要使用抗炎药物、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恶性肿瘤需要采用放疗、化疗等特殊方法进行治疗。

针对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免疫缺陷症,抗病毒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四、预防措施免疫系统病理学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是注重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保持健康、适当运动、饮食均衡等。

另一方面是采取措施避免病原体感染,例如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动物、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等。

此外,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可以有效预防免疫系统病理学的发生。

结论免疫系统病理学是一类非常复杂的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多加注意预防和诊治。

各系统病理生理学主要讲述

各系统病理生理学主要讲述

各系统病理生理学主要讲述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科学,主要关注疾病对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的影响。

以下是各系统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内容:
1. 循环系统病理生理学:主要包括心脏病理生理学和血管病理生理学。

心脏病理生理学研究心脏疾病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如心肌梗塞、心肌病等。

血管病理生理学研究血管病变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

2. 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研究呼吸系统疾病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等。

主要关注气流限制、肺泡损伤和通气血流不匹配等问题。

3. 消化系统病理生理学:研究消化系统疾病对消化功能的影响,如消化道出血、溃疡病等。

关注食物消化、吸收和排泄等生理过程的紊乱。

4. 泌尿系统病理生理学:研究泌尿系统疾病对尿液产生和排泄功能的影响,如肾炎、尿路结石等。

关注肾小球滤过、尿液浓缩和酸碱平衡等生理过程的异常。

5. 神经系统病理生理学: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对神经元和神经递质功能的影响,如中风、帕金森病等。

关注神经细胞死亡、突触传递异常和神经电活动紊乱等问题。

6. 免疫系统病理生理学:研究免疫系统疾病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如自身免疫病、感染等。

关注免疫细胞的活化、抗原识别和免疫反应的紊乱。

7. 内分泌系统病理生理学:研究内分泌系统疾病对激素分泌和调节功能的影响,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

关注激素合成、分泌和靶器官反应的异常。

以上是各系统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内容,研究这些内容有助于理解疾病的产生机制和发展规律,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病理生理学(17.2.1)--免疫系统的病理生理学2

病理生理学(17.2.1)--免疫系统的病理生理学2
( 一 ) 传染性免疫
胞内寄生菌(结核、伤寒、麻风杆菌)、病毒、 真菌等; 结核菌素皮试( OT皮试)
(二)接触性皮炎
某些药物;化妆品; 油漆、染料、皮革、塑料 ;植物;乳胶等
(三) 移植排斥反应
肺结核
麻麻风风病病人人背背部部肉肉芽芽肿肿
三三、、防防治治原原则则
1. 阻断或消除变应原的作用 ; 2. 应用免疫抑制剂,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环孢霉素
感染 ( 微生物及其产物 ) 刺激 APC 异常表达 MHC-Ⅱ 、粘附分子和共刺激分子( B7 、 CD40L)
等。
5. 细胞因子产生的失调
细胞因子异常可以诱导 MHCII 类分子异常 表达或粘附分子表达上调,
免疫负调节性细胞因子 IL-10,TGF-β 产生减少
第三节 自身免疫病的组织损伤机 制
数小时
24-48 小时
IgG , IgM
补体;吞噬细 胞;中性粒细 胞
T 细胞 巨噬细胞 细胞因子
代表性疾病
过敏性休克、 支气管哮喘、 消化道过敏
输血反应、 新生儿溶血 免疫血液病、
类风湿关节炎 、
SLE ;
接触性皮炎, 传染免疫; 移植排斥反应
同同一一种种抗抗原原可可诱诱发发一一种种以以上上类类型型的的超超敏敏反反应应 一一种种疾疾病病的的治治病病机机制制可可包包括括一一种种以以上上的的超超敏敏反反应应
第第四四节节 IIVV型型超超敏敏反反应应
Ⅳ 型超敏反应是由效应 T 细胞与相应抗原作 用后,引起的以单核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损伤
为主要特征的迟发型炎症反应。抗 体 与 补 体 不
参与此型反应
基本特点
• 反应发生迟缓( 48-72 小时达高峰) • T 细胞介导,抗体和补体不参与 • 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人类免疫系统的生理与病理

人类免疫系统的生理与病理

人类免疫系统的生理与病理人类免疫系统是人类身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了防御病原体的作用。

它由多种不同的细胞和分子构成,为了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我们必须要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生理和病理。

一、免疫系统的生理1. 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免疫系统是指一种精密细致的机体内部防御系统,它能够识别和消除外来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胞和组织,提供免疫保护。

免疫系统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其中T细胞和B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关键细胞。

免疫分子包括抗体、细胞因子、补体等。

2. 免疫系统的基本机理免疫系统的基本机理是通过判别“自我”和“非自我”来对抗病原体。

人体中所有的细胞都有一种所谓的“自身抗原”,即某种反应蛋白。

当人体出现抗原与免疫系统不存在的“非自身抗原”相结合时,会引起免疫系统反应。

免疫细胞会对病原体进行识别,然后产生特异性抗体,这些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的特定表面抗原结合,从而将其破坏。

3. 免疫系统的分类根据发挥的作用,免疫系统可以分为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先天免疫系统是机体天生具备的免疫防御系统,它由初始的抗体、补体系统和吞噬细胞等构成,能够快速和非特异性地对抗感染。

获得性免疫系统是机体对外界病原物质或抗原物质进行适应性免疫反应的一种免疫系统,它可以识别和消灭感染病原体,并且具有长期保护作用。

二、免疫系统的病理1. 免疫系统的缺陷和低下免疫系统缺陷或低下会导致机体对感染病原体无力反击,从而出现感染或感染迁延不愈的情况。

例如,先天免疫缺陷病是指个体因先天免疫系统缺陷引起的一系列严重的感染性疾病,这些疾病通常在早期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而获得性免疫系统的低下可以导致机体对某些感染的免疫能力下降,易于再次感染。

因此,维持免疫系统的健康状态对保障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2. 免疫系统的自身免疫疾病自身免疫疾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失去对“自身抗原”的识别和差异化,而产生的一种疾病。

机体对自身抗原的攻击会导致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免疫系统病理生理

免疫系统病理生理
体内IgE。 (三)减敏治疗 Hyposensitation
改变变应原的物理性状及进入机体的途径,以诱导产生可与 变应原结合的IgG抗体,从而阻止IgE的产生。 (四)对症治疗
用药物切断或干扰I型超敏反应的某一或多个环节。 如肾上腺素,氨茶碱、抗组胺药物、细胞因子拮抗剂
第三节:免疫缺陷 immunodeficiency
一、概念 被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所产生的以 组织损伤(tissue injury)和/或功能紊乱 (dysfunction)为特征的免疫应答。
◆ 抗原:变应原allergen, 过敏原
多为对人体无直接危害的物质. 可以是完全抗原或半抗 原;可以是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
◆ 发病率高:约占世界人口30%~40%,西方国家高发;
对各种感染的易感性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增高;伴发 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因素,婴幼儿多发。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 PIDD)
*是由于免疫系统先天性(多为遗传性)发育缺陷而导致免 疫功能不全。可分为特异性免疫缺陷(T、B细胞和联合缺 陷)和非特异性补体免疫缺陷(补体与吞噬细胞缺陷)。
过敏性休克、 支气管哮喘、 消化道过敏
输血反应、 新生儿溶血
类风湿关节炎、 结核、伤寒、 肾小球肾炎、 接触性皮炎, 系统性红斑狼 移植排斥反应 疮
I 型超敏反应:特异性IgE介导,以功能紊乱为主的 速发型超敏反应。
主要特征
(1) 出现快,消退也快:即刻/迟发相
(2) 出现功能紊乱性疾病,不出现严重组织细胞损伤 (3) 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 概念

免疫性疾病生理学理解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

免疫性疾病生理学理解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

免疫性疾病生理学理解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免疫系统是人体的一种重要防御机制,能够帮助我们抵御各种外部入侵的病原体。

然而,有时免疫系统会出现失调,导致免疫系统攻击自身正常组织,形成免疫性疾病。

理解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对于诊断和治疗这类疾病至关重要。

一、免疫系统疾病的分类免疫系统疾病可分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过敏反应则是免疫系统对正常物质产生过度反应,如花粉过敏、食物过敏等。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具体机制因疾病类型而异。

然而,绝大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系统异常有关。

遗传因素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某些特定基因的变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易感性有关。

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与HLA区域的基因关联,类风湿性关节炎与HLA-DR4基因的相关性。

然而,遗传因素并不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唯一原因。

环境因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环境因素包括感染、药物、化学物质等多个方面。

感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的重要诱因之一。

某些病毒、细菌感染会导致免疫系统异常激活,从而引发自身免疫反应。

药物和化学物质可能通过干扰免疫系统功能,导致免疫失调,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系统异常也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的重要原因。

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够区分自身组织和外来物质,并对外来入侵做出应答。

然而,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无法区分自我和非自我。

这可能是由于免疫系统的细胞和信号通路发生异常,导致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错误的反应。

三、免疫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免疫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表现多种多样,具体病变因疾病类型而异。

以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例,其病理生理学主要包括关节滑膜炎、骨质疏松和软骨破坏。

滑膜炎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病变,滑膜血管扩张、浸润炎细胞和增生成纤维细胞。

免疫系统的生理与病理机制

免疫系统的生理与病理机制

免疫系统的生理与病理机制免疫系统是保护人体免受外来病原体入侵的重要系统。

它由许多组织、细胞和分子组成,能够辨别自身和外来物质,保障身体健康。

然而,当免疫系统出现问题时,会引发许多疾病。

本文将介绍免疫系统的生理与病理机制。

一、免疫系统的生理机制免疫系统是由许多细胞和分子组成的复杂系统。

它主要由白细胞、淋巴器官、抗体和细胞因子等部分组成。

其中,白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

淋巴器官包括胸腺、脾脏、淋巴结等,是淋巴细胞生成和转变的重要场所。

细胞间的信号分子——细胞因子,也是免疫系统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们负责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和调控免疫反应。

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保护机体免受外来病原体的入侵。

它对抗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

当免疫系统检测到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它会通过MHC分子展示细胞表面抗原,启动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动,产生抗体,使病原体被清除掉。

二、免疫系统的病理机制免疫系统的病理机制是指免疫系统不正常的功能和失调状态,导致其不能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入侵或误攻自身组织。

目前,免疫系统的病理机制可以分为两类: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和免疫系统不足反应。

1. 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免疫系统过度反应是指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或自身组织产生过度反应,导致自身免受伤害。

这种状况通常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硬皮病、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环境和免疫系统自身异常有关。

2. 免疫系统不足反应免疫系统不足反应是指免疫系统不能有效地保护机体免受外来病原体的入侵。

这种情况通常称为免疫不全症。

免疫不全症包括先天性免疫不足病、获得性免疫不足病等。

其中,最严重的一种是艾滋病,它可以导致严重的免疫系统损害,使机体无法对抗紫外线、病毒、细菌等外来病原体的入侵。

三、免疫系统的调节为了保持免疫系统在正常状态下工作,需要一定的调节机制。

免疫病理学免疫病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免疫病理学免疫病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免疫病理学免疫病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应用免疫病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应用免疫病理学是病理学和免疫学的交叉学科,研究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反应,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疾病的发生和演变。

其主要涉及机体的免疫系统、炎症反应以及肿瘤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免疫病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应用。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1.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由多种细胞和分子组成,主要包括淋巴细胞、树突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浆细胞等细胞,以及免疫球蛋白、亚组分、补体蛋白等分子。

2. 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主要具有以下五个功能:(1)识别和清除外来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2)识别和清除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3)产生和分泌抗体和其他介导分子,以抵御感染和疾病;(4)促进炎症反应,清除感染和死亡细胞,以及修复伤害组织;(5)产生和调节免疫记忆,以应对再次遭遇已知病原体的能力。

二、免疫反应的基本概念1. 免疫反应的类型免疫反应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其中,细胞免疫是指通过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如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体液免疫是指通过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如免疫球蛋白的作用。

2. 免疫反应的过程免疫反应主要包括三个过程:识别、激活和效应。

识别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外来病原体或异常细胞,并将其标记为靶物。

激活是指免疫系统激活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并促使它们增殖和分化。

效应是指免疫系统介导的生物学效应,如清除病原体或异常细胞。

三、炎症反应的基本概念1. 炎症反应的类型炎症反应可分为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

其中,急性炎症是机体对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及时反应;慢性炎症则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长期炎症反应,如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 炎症反应的过程炎症反应主要包括四个过程:血管反应、细胞浸润、细胞代谢和修复。

血管反应是指炎症刺激引起局部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使得血液和细胞浸润到炎症部位;细胞浸润是指炎症介质促使白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到炎症部位,并清除病原体和细胞垃圾;细胞代谢是指代谢产物对炎症的影响,如酸碱平衡失调和细胞凋亡等;修复是指消除炎症刺激后组织的修复。

病理学教学设计免疫系统病理学

病理学教学设计免疫系统病理学
病理学教学设计免疫系 统病理学
汇报人:XX 2024-01-18
contents
目录
• 免疫系统概述 • 免疫系统病理学基础 • 免疫系统常见疾病及病理变化 • 免疫系统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 免疫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01
免疫系统概述
免疫系统的组成
01
02
03
04
免疫系统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症状出现的 时间、持续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等 。特别注意有无发热、关节疼痛、皮 疹、口腔溃疡等症状。
体格检查
全面进行体格检查,观察皮肤黏膜、 关节、淋巴结等有无异常表现。特别 注意检查有无皮疹、关节肿胀、压痛 等。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
免疫自稳
清除体内衰老、损伤或突变的细胞,维持内环境 稳定。
免疫监视
识别和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
免疫应答的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又称固有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它包括组织屏障(皮肤和黏膜系统、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固有免疫细胞(吞噬 细胞、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固有免疫分子(补体、细胞因子、酶类物质等)。
特点,是机体抵抗病原体感染的主要方式。
02
免疫系统病理学基础
免疫病理学的概念
免疫病理学的定义
免疫病理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科学。
免疫病理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免疫病理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指 导。
免疫病理学的发病机制
免疫应答异常
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 疫应答的异常,如免疫细 胞活化、增殖、分化及功 能异常。

免疫系统的病理学变化与疾病

免疫系统的病理学变化与疾病

免疫系统的病理学变化与疾病免疫系统是人体内一种保护机制,可以识别和抵御各种外来物质和病原体,以维持机体的稳态。

然而,当免疫系统异常激活或者受到损伤,就会出现各种疾病。

本文将介绍免疫系统的病理学变化与疾病,以及相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1. 免疫系统病理学变化免疫系统病理学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免疫细胞数量和功能异常免疫细胞数量和功能异常是免疫系统病理学变化最常见的形式。

例如,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白细胞数量减少、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异常或者功能降低等病理学改变都很常见。

1.2 自身免疫性疾病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免疫系统会攻击正常组织,导致各种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

这些疾病常常伴有血清自身抗体阳性。

1.3 免疫反应异常在某些情况下,免疫系统会异常激活,导致过度炎症反应,如急性重症胰腺炎和感染性休克等。

此外,免疫系统也可能对某些物质过敏,导致过敏反应,如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等。

2. 免疫系统相关疾病2.1 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免疫功能障碍或者缺陷导致机体易患感染的一类疾病。

常见的免疫缺陷病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毒感染和免疫抑制剂使用等。

2.2 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组免疫系统攻击自体组织或细胞的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

2.3 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是一类由于免疫系统对某些物质的过度反应导致的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和哮喘等。

2.4 免疫反应异常性疾病免疫反应异常性疾病是一类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的疾病,如反应性关节炎和急性重症胰腺炎等。

3. 诊断和治疗免疫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全面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症状分析、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治疗方法则需要针对不同的疾病类型和临床表现进行个体化选择。

3.1 免疫增强治疗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中,免疫增强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免疫功能。

医学病理免疫学知识点

医学病理免疫学知识点

医学病理免疫学知识点病理免疫学是病理学和免疫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机体在发生疾病时免疫细胞发挥的作用以及免疫过程中发生的病理变化。

它在诊断疾病、评估免疫功能以及研究疾病发生机制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医学病理免疫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机体抵御外来病原微生物和异常细胞的重要系统,包括器官、组织和细胞等。

主要免疫器官有骨髓、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

免疫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

2. 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对抗外来病原微生物和异常细胞的免疫反应过程。

可以分为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先天性免疫是机体固有的、非特异性的免疫反应,通过皮肤、黏膜等阻挡外来物质的入侵。

获得性免疫是机体在接触病原微生物后逐渐形成的,具有高度特异性和记忆性。

3. 免疫疾病免疫疾病是由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和免疫缺陷病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异常免疫应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过敏性疾病是机体对某些原本无害的物质产生过度免疫应答,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

免疫缺陷病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缺陷导致易感染和肿瘤发生,如艾滋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

4. 免疫诊断免疫诊断是一种通过检测特定的免疫标志物来判断疾病的方法。

常见的免疫诊断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染色法、流式细胞术等。

通过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或抗原,可以确定疾病的诊断和分型。

5.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利用免疫系统的特性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常见的免疫治疗包括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免疫细胞治疗、免疫球蛋白治疗等。

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6. 炎症和免疫反应炎症是机体对于损伤和感染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主要表现为红、肿、热、痛等炎症症状。

炎症反应包括先天性炎症反应和获得性免疫炎症反应。

获得性免疫炎症反应主要由T淋巴细胞介导,通过释放细胞因子来引起炎症反应。

人体免疫系统的生理学和病理学

人体免疫系统的生理学和病理学

人体免疫系统的生理学和病理学人体免疫系统是指人体内的一组组织、器官以及细胞。

它能够识别、定位和攻击对人体的生理功能造成威胁的微生物、病原体和其他异物。

这个系统的作用对于保护人体免受疾病侵袭至关重要。

本篇文章将从人体免疫系统的生理学和病理学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个系统。

生理学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免疫细胞和免疫蛋白。

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

B细胞具有产生抗体能力,T细胞则能够杀死感染细胞,并释放细胞因子来支持免疫反应。

当人体受到病原体入侵时,免疫系统会迅速启动免疫反应。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非特异性防御和特异性免疫。

在非特异性防御阶段,鼻毛、皮肤、淋巴系统和胃液等机制与病原体作斗争。

在特异性免疫阶段,免疫系统会识别并定位病原体,并产生抗体以攻击病原体。

病理学人体免疫系统的病理学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和免疫缺陷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的组织、细胞、器官和分子而引起的疾病。

变态反应是指对于无害物质产生过度反应的免疫反应。

免疫缺陷病指的是免疫系统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的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和甲状腺自身免疫病等,其中典型的临床表现是疲乏、关节疼痛、肌肉萎缩和贫血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因尚未完全确定,但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是罪魁祸首。

变态反应通常包括I型、II型、III型和IV型变态反应。

其中,I型变态反应主要涉及过敏反应,比如哮喘和荨麻疹等。

II型变态反应则是在免疫系统错误地认为对于自身组织不同的组织和器官是病原体时产生的,典型的疾病包括溶血性贫血。

III型变态反应涉及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可能导致免疫复合物沉积,从而导致组织损害。

IV型变态反应主要是细胞介导的,典型的疾病如结核和变应性皮炎等。

免疫缺陷病则涉及免疫系统的功能障碍,包括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和艾滋病等。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由免疫细胞的发育、成熟和分化等过程中的遗传缺陷引起的;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则是由于疾病、手术、药物等引起的免疫功能紊乱所导致的。

病理生理学和免疫学的联系与关系分析

病理生理学和免疫学的联系与关系分析

病理生理学和免疫学的联系与关系分析病理生理学和免疫学是两个紧密相关的领域,它们对于理解和掌握人体健康和疾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病理生理学和免疫学之间的联系与关系。

1. 病理生理学和免疫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病理生理学是研究机体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生物学机制和生理变化的学科,它关注的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包括机体对刺激的反应和对创伤的修复过程等。

而免疫学则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与其他生理系统的交互作用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人体抵抗病原体和外来物质的免疫反应。

虽然研究对象有所不同,但两个学科有很多共同的研究领域,例如:炎症反应、免疫细胞的功能和免疫调节等。

此外,两个学科在疾病的研究中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 病理生理学和免疫学在炎症反应中的关系炎症反应是机体对伤害或感染等刺激产生的一系列生物学反应。

病理生理学研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而免疫学则研究免疫系统对炎症反应的调节和控制。

炎症反应分为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两种类型,两个学科在研究炎症反应时都应用了不同的方法和技术。

病理生理学通过研究炎症反应的病理生理机制,探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例如,研究炎症的产生和发展对人体内部环境的影响和炎症反应与肿瘤的联系等等。

同时,免疫学家们也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炎症反应的机制。

比如,免疫学家发现巨噬细胞对于细菌的侵入有着重要的作用,而T细胞则发现在慢性炎症中对于炎症因子的产生有着影响,这些结果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希望。

3. 病理生理学和免疫学在免疫细胞功能中的联系与关系免疫细胞是免疫机制的主要细胞组成部分,包括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病理生理学和免疫学在研究免疫细胞的功能和调节中有着协同作用。

一方面,病理生理学家通过研究免疫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机制,可以深入理解这些细胞在病理状态下的行为和功能变化,例如研究肿瘤免疫逃逸、自身免疫疾病等等。

另一方面,免疫学家们通过研究免疫细胞的功能和抗原识别过程,带来了新的人免疫技术,比如采用抗体制备和细胞克隆等技术推出的免疫制剂等。

病理学对免疫系统疾病治疗的认识

病理学对免疫系统疾病治疗的认识

病理学对免疫系统疾病治疗的认识免疫系统疾病是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身体正常组织的一类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这些疾病病理生理过程复杂,治疗难度较大。

而病理学的研究和发展促进了对免疫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一、免疫系统疾病的基本病理生理过程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生与自身免疫系统的免疫应答失衡和异常有关。

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外来抗原做出恰当的免疫应答,从而消灭病原体。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自身抗原被免疫系统识别为“自己”的成分而不被攻击。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把自身分子识别为外来抗原,从而对自身组织发起攻击,导致炎症和组织损伤。

这些免疫系统应答失常的疾病称为自身免疫疾病。

二、免疫系统疾病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特征,免疫系统疾病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最常见的免疫系统疾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肌无力等。

其中,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炎症疾病,主要累及关节、软组织和骨骼,引起关节疼痛、僵硬和肿胀等症状。

系统性红斑狼疮则是一种系统性、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肾脏、肺、心脏等多系统损害。

肌无力则是一种嗜酸性细胞浸润所致的输送神经肌肉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表现为肌无力感、虚弱和疲劳。

三、病理学在免疫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作用病理学为免疫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病理学在以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 病理分型: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前提是准确诊断和分型。

通过对组织和细胞的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进行全面病理学检查,能够明确免疫系统疾病的病理特征和类型,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2. 治疗监测:治疗过程中,病理学检查可以对免疫系统疾病的治愈和预后提供关键性的监测。

例如,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关节滑膜的炎症程度、软骨破坏情况和关节变形程度等,从而决定治疗方案和疗效监测。

3. 新药研发:病理学的研究也为免疫系统疾病的新药研发提供了参考。

免疫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与治疗方法解析

免疫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与治疗方法解析

免疫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与治疗方法解析引言:免疫系统是我们身体的守护者,负责识别和抵御外界入侵的病原体。

然而,有时免疫系统会出现异常,导致一系列的免疫系统疾病。

本文将探讨免疫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常见类型、发展过程以及治疗方法。

一、免疫系统1.1 免疫系统基本功能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多种细胞和分子,共同协作完成防御外界入侵、保护机体健康的任务。

其主要功能包括:识别和清除外来入侵物;记住入侵物以增强记忆应答;调节和维持平衡以保持正常状态。

1.2 免疫系统组成与组织结构免疫系统包含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和特异性免疫(后天性)两个层次。

前者主要由皮肤、黏膜等组成,后者则由淋巴器官(脾脏、淋巴结)、淋巴管系统和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等)组成。

二、免疫系统疾病类型2.1 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正常组织或器官,造成损伤。

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2.2 过敏反应性疾病过敏反应性疾病是指机体对某种特定抗原产生异常反应,引起过敏现象。

如哮喘、花粉过敏等。

2.3 免佛勒尔粒子相关的淀粉样变态反应该类淀粉样变态反应又被称作蛋白质沉积物(amyloid deposition)。

该类反应与慢性感染或肿瘤有关,同时在肺部和其他组织中沉积成淀粉样物质,导致多种临床表现。

三、免疫系统疾病的发展过程3.1 引起免早开心羊角虱被夸奖西红柿肾炎的主因免疫系统疾病的发展多受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有时,感染、药物或其他刺激也可能诱发自身免疫反应。

3.2 免早速度较贺电飞机故障阀门萤火虫生物片增广金粉值果奶汉对体的影响一旦自身免疫反应被激活,免疫系统会攻击正常组织,导致器官损伤和功能紊乱。

在过敏反应性疾病中,机体对抗原产生异常反应,引起过敏现象。

而在淀粉样变态反应中,沉积物会引起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受损。

四、免早鞋架扑灭奇胜集团洪水的治疗方法4.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常见的免疫系统疾病治疗方式之一。

免疫系统病理生理学

免疫系统病理生理学
一、概念: 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引起的慢性致死性传 染病,病人以CD4+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反复 机会感染、恶性肿瘤以及中枢神经系统退化。
HIV的发现者
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
吕克-蒙塔尼
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二、病因(过敏原)
三、发病机制:
特异性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 发病过程: (1)致敏阶段 (2)激发阶段 (3)效应阶段
(1)致敏阶段
IL-13
(2)激发阶段
静息肥大细胞
激活后 5 分钟
激活后 60 分钟
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介质 : 1、预先形成的介质: • 组织胺 • 激肽原酶 • 类胰蛋白酶 •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2、新合成的介质: • 细胞因子: TNF、IL4、IL5、IL1、IL6、IL3…… • 白三烯(慢反应物质) • 前列腺素(×8) • 血小板活化因子 • 激肽
AIDD)
(一)继发于某些疾病的免疫缺陷病
1、感染导致的免疫缺陷病
2、非感染疾病导致的免疫缺陷 (1)恶性肿瘤 (2)营养障碍性疾病 (二)医源性免疫缺陷
1、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
(1)化学药物
(2)生物类免疫抑制剂 2、放射性损伤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பைடு நூலகம் 感谢!
* 发生率: 免疫球蛋白生成缺陷(50%); 细胞免疫缺陷(18%); 联合免疫缺陷(20%); 吞噬细胞功能缺陷(2%)。
(一)原发性B细胞缺陷 (二)原发性T细胞缺陷 (三)联合免疫缺陷 (四)补体系统缺陷 (五)吞噬细胞缺陷

免疫系统的生理与病理特征分析

免疫系统的生理与病理特征分析

免疫系统的生理与病理特征分析免疫系统是人体内具有防御作用的重要系统,在维持人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对于免疫系统的生理与病理特征的深入分析和了解,则能够更好地促进免疫系统的健康与保护人体免受疾病侵袭。

1. 免疫系统的生理特征免疫系统是人体的保卫机构,它由不同类型的白细胞、淋巴系统和其他成分组成,主要负责抵御外来病原体以及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外来病原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从而清除病原体并促进组织修复。

免疫系统的主要两类免疫机制是天然免疫和适应免疫。

天然免疫作为人体最早的免疫反应机制,能够快速响应外来致病菌的入侵。

天然免疫主要包括白细胞、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它们能够依靠非特异性的方式抵御外来病原体,但在特异性方面有限。

而适应免疫机制是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反应。

适应免疫主要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它们能够识别和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保护人体免受特定病原体的侵害。

2. 免疫系统在疾病中的作用免疫系统是人体对抗各种疾病的关键防御机制。

然而,当免疫系统失控时,它可能导致许多疾病的产生。

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动可以使人体过于敏感或不敏感,在许多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免疫系统的过度活动中,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种典型的疾病类型。

它指的是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己的身体组织,导致普遍性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如肌无力、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与此相反,免疫系统的抵抗力下降也会导致机体易感受到许多疾病,例如免疫缺陷疾病、艾滋病等。

3. 免疫检测在疾病诊断与监测中的作用免疫检测,也称为免疫学分析,是利用免疫学原理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进行检测和分析。

免疫检测包括许多种类,例如抗体检测、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和ELISA等。

这些技术在许多疾病的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病毒感染的诊断中,抗体检测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

通过检测病患体液中的特定抗体水平,检测人体抗体反应来识别病原体的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各种感染的易感性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增高;伴发 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因素,婴幼儿多发。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 PIDD)
*是由于免疫系统先天性(多为遗传性)发育缺陷而导致免 疫功能不全。可分为特异性免疫缺陷(T、B细胞和联合缺 陷)和非特异性补体免疫缺陷(补体与吞噬细胞缺陷)。
罗伯特·盖洛
二、流行和传播
传播途径
*性传播:同性恋传播多,约60% ~70%; *注射途径:静脉吸毒约20%、输血、血液制品3%; *母婴垂直传播; *其他:如器官移植、人工受精、医护等。
免疫系统的病理生理学
免疫系统功能
免疫功能 免疫防御 免疫自稳 免疫监视
正常
防御或消灭病 原微生物
病理
免疫缺陷 /超敏反应
清除损伤衰老变性细胞 清除抗原抗体复合物
自身免疫病
清除突变细胞 清除病毒感染细胞
恶性肿瘤/ 持续感染
一 过敏性疾病 二 自身免疫病 三 免疫缺陷病
第一节:超 敏 反 应 Hypersensitivity, Allergy
* 发生率: 免疫球蛋白生成缺陷(50%); 细胞免疫缺陷(18%); 联合免疫缺陷(20%); 吞噬细胞功能缺陷(2%)。
(一)原发性B细胞缺陷 (二)原发性T细胞缺陷 (三)联合免疫缺陷 (四)补体系统缺陷 (五)吞噬细胞缺陷
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 (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 概念
IDD)
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疫功 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 分类
按其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按累及的免疫成分可分为:体液免疫缺陷、细胞免疫缺陷、 联合免疫缺陷、吞噬细胞缺陷和补体缺陷。
* 共同特点
过敏性休克、 支气管哮喘、 消化道过敏
输血反应、 新生儿溶血
类风湿关节炎、 结核、伤寒、 肾小球肾炎、 接触性皮炎, 系统性红斑狼 移植排斥反应 疮
I 型超敏反应:特异性IgE介导,以功能紊乱为主的 速发型超敏反应。
主要特征
(1) 出现快,消退也快:即刻/迟发相
(2) 出现功能紊乱性疾病,不出现严重组织细胞损伤 (3) 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二)呼吸道过敏: 支气管哮喘、鼻炎等
(三) 胃肠道过敏: 食物过敏-消化道症状
(四)皮肤反应 荨麻疹,湿疹
1.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致死占过敏休克死 亡病例中的75% 每年全球约400-800人。
2. 哮喘 (Asthma)
血管淋巴 细胞浸润
炎症、肿胀
平滑肌收缩
内腔 缩小
大量 黏液
体内IgE。 (三)减敏治疗 Hyposensitation
改变变应原的物理性状及进入机体的途径,以诱导产生可与 变应原结合的IgG抗体,从而阻止IgE的产生。 (四)对症治疗
用药物切断或干扰I型超敏反应的某一或多个环节。 如肾上腺素,氨茶碱、抗组胺药物、细胞因子拮抗剂
第三节:免疫缺陷 immunodeficiency
(3)效应阶段
组胺、缓激肽 (胞内预存)
脱颗粒
白三烯、前列腺素、血小 板活化因子、细胞因子 (新合成)
平滑肌收缩
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腺体分泌增加
速发相反应
迟发相反应
★ I 型超敏反应迟发相: 发生于变应原刺激后6~12小时, 可持续数天
四、常见疾病
(一)过敏性休克: 药物过敏性休克、血清过敏性休克
一、概念: 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引起的慢性致死性传 染病,病人以CD4+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反复 机会感染、恶性肿瘤以及中枢神经系统退化。
HIV的发现者
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
吕克-蒙塔尼
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AIDD)
(一)继发于某些疾病的免疫缺陷病
1、感染导致的免疫缺陷病
2、非感染疾病导致的免疫缺陷 (1)恶性肿瘤 (2)营养障碍性疾病 (二)医源性免疫缺陷
1、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
(1)化学药物
(2)生物类免疫抑制剂 2、放射性损伤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一、概念 被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所产生的以组织 损伤(tissue injury)和/或功能紊乱(dysfunction)为特 征的免疫应答。
◆ 抗原:变应原allergen, 过敏原
多为对人体无直接危害的物质. 可以是完全抗原或半抗 原;可以是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
◆ 发病率高:约占世界人口30%~40%,西方国家高发;
肺泡
平滑肌 血管 内腔 黏膜
正常气道
哮喘气道
3. 皮肤反应
荨麻疹 Urticaria
湿疹 eczema
4. 过敏性结膜炎 (Anaphylactic Conjunctivitis)
三.诊断及防治原则
(一) 寻找并确定变应原 病史(家族史,用药史)、皮试、特异性IgE检测
(二)脱敏治疗Desensitization 在注射动物血清时小量多次注射,较轻临床症状,同时消耗
二、病因(过敏原)
三、发病机制:
特异性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 发病过程: (1)致敏阶段 (2)激发阶段 (3)效应阶段
(1)致敏阶段
IL-13
(2)激发阶段
静息肥大细胞
激活后 5 分钟
激活后 60 分钟
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介质 : 1、预先形成的介质: • 组织胺 • 激肽原酶 • 类胰蛋白酶 •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2、新合成的介质: • 细胞因子: TNF、IL4、IL5、IL1、IL6、IL3…… • 白三烯(慢反应物质) • 前列腺素(×8) • 血小板活化因子 • 激肽
◆ 超敏反应分为四型
特点
免疫类型
四型超敏反应的比较
I型
速发型;
II型
细胞毒型
III 型
免疫复合物型
IV型
迟发型Leabharlann 体液免疫体液免疫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参与成分
IgE;
肥大细胞、嗜 碱粒细胞
IgG,IgM; IgG,IgM
补体;吞噬细胞;补体;吞噬细
NK细胞
胞;中性粒细

T细胞 巨噬细胞 细胞因子
代表性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