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角度浅析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

合集下载

跨文化中西社交礼仪跨文化差异比较与分析

跨文化中西社交礼仪跨文化差异比较与分析

跨文化交际礼仪课程学期论文中西社交礼仪跨文化差异比较与分析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中西方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领域上的联系日益紧密。

在这个过程中,社交礼仪无疑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社交礼仪不但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水准,还能折射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然而,因为中西方国家在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使得它们在社交礼仪方面也有着很多不同之处。

我们必须对这两种礼仪文化之间的差异有一个较为清楚的了解.关键词:现代社交礼仪中西礼仪起源中西礼仪文化差异中西社交文化特征跨文化交际正文: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一个没有礼仪的社会是一个不成熟的社会,一个没有礼仪的民族则是一个不和谐的民族.礼仪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立足世界的基础,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先有统一的礼仪。

社交礼仪可以被定义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必须参照的标准的行为准则,比如相互尊重和友好。

现代社交礼仪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节、礼貌、仪式、仪表等,也称现代交际礼仪。

中国自古就被称为“礼仪之邦”。

但是有时候,中国人在西方人眼里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这种中西方在社交礼仪上的差异是由于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造成的。

下面来谈谈现代社交礼仪的的内容可以分为礼节、礼貌、仪式、仪表等。

礼节可以理解为礼仪节度,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示致意、问候、祝愿等惯用形式。

礼貌可以理解为人们相互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友好的行为规范。

仪式可以解释为具有专门程序、规范化的活动。

仪表可以理解为外表,包括容貌、服饰、姿态、举止等。

那么现代社交礼仪应该怎么去分类呢?现代社交礼仪的表现就礼仪使用的媒介把礼仪表现分为语言类礼仪、身体语言类礼仪、饰物类礼仪、酒宴类礼仪。

语言类礼仪:语音类、口语类和书面类。

饰物类礼仪:由服饰、化装美容等代表的礼仪;通过各种物品代表的礼仪。

酒宴类礼仪:通过设宴喝酒吃饭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欢迎的礼节。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跨文化沟通:中西方文化差异与交流技巧

跨文化沟通:中西方文化差异与交流技巧

跨文化沟通:中西方文化差异与交流技巧概述跨文化沟通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之间进行有效交流和理解的过程。

在中西方文化差异明显的情况下,跨文化沟通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主要差异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交流技巧来缩小这些差异。

中西方文化差异1. 价值观与信仰体系中西方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存在较大的差异。

例如,在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上,西方国家倾向于强调个人独立和自由,而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则更注重集体责任和社会秩序。

2. 社交礼仪与行为规范中西方社交礼仪和行为规范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商务场合,中国人更注重建立个人关系和信任,而西方人可能更加直接、注重结果。

3. 沟通方式与表达风格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也会因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

在表达风格上,中国人可能更加委婉和间接,而西方人倾向于更加直接和明确。

4. 时间观念与时间管理中西方对待时间的观念和管理方式存在差异。

中国人注重人际关系和弹性安排,而西方国家更加注重准时和效率。

跨文化沟通技巧1. 学习和尊重对方文化为了建立良好的跨文化沟通,我们需要努力学习并尊重对方文化的差异,包括价值观、社交礼节等方面。

这可以通过阅读、参加跨文化培训或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来实现。

2. 建立信任和理解的基础在跨文化沟通中,建立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采取积极主动、友善、耐心地与他人交流,并尽量理解彼此的观点和意图。

3. 沟通方式灵活适应意识到不同文化背景下沟通方式的差异是非常关键的。

我们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并尝试适应对方的表达风格。

4. 尽量避免跨文化误解由于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跨文化误解很常见。

我们需要注意措辞、表达方式和非语言信号的差异,并不断寻求澄清和共识。

5. 注重建立联系和人际关系在中西方文化之间,建立稳定的人际网络对于成功的跨文化交流至关重要。

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建立支持系统或与当地人合作,可以增强联系和了解。

结论跨文化沟通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领域。

跨文化交际中商务礼仪的差异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商务礼仪的差异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商务礼仪的差异分析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发展,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商务沟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跨文化交际中,商务礼仪的差异经常会成为影响商务合作的一大障碍。

本文将对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进行分析。

1. 礼貌与尊重在中国文化中,礼貌与尊重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反映在商务礼仪上。

比如在商务交流中,中国人通常会对外国人称“先生”或“小姐”,以表示尊重。

另外,在与长者、上级、客户等人员交往时,中国人会在语言和行为上表现出更多的尊重。

而在西方文化中,尽管礼貌和尊重也是很重要的,但通常不用那么严谨。

在商务交流中,外国人通常称呼中国人的名字或姓氏,这并不代表不尊重,而是一种表达方式的不同。

2. 礼仪与礼品在中国文化中,礼仪通常是以礼物的形式呈现。

例如在商务交流中,如果有重要客户或上级来访,中国人通常会准备一些小礼品送给客人,以表达友好和感谢。

但在西方的商务交流中,礼品并不被看作是必要的。

相反,过于豪华的礼品可能被视为诱惑或收买。

3. 用餐礼仪在中国文化中,用餐礼仪非常重要。

比如在商务宴会中,吃饭时需要注意如何使用筷子、如何安排座位、如何应对饮酒等问题。

在西方文化中,用餐礼仪也是非常重要的,但通常更加注重文明的行为和礼貌,如不大声喧哗、不说话时不吃东西等。

4. 客人与主人在中国文化中,客人通常享有特殊的礼遇和照顾。

比如在商务交流中,中国的主人通常会在场外照看客人,在场内为客人招待、照顾。

然而,在西方商务文化中,客人和主人通常是平等的。

双方的关系是基于交流和共享,而不是仅仅出于礼节。

5. 会谈方式在中国商务文化中,会议通常非常庄重和严肃。

中国人通常不会过多地使用幽默或轻松的氛围来捏合气氛,而是更注重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在西方文化中,会议通常更加注重氛围的轻松和愉快。

尽管国际会议也会遵循规定,但在商务交流中,有时候轻松的氛围可以帮助双方更好地达成共识。

总之,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商务礼仪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习惯和礼仪一方面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在商务合作中也是关键因素。

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及成因

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及成因

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及成因社交礼仪在人际交往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在职场、社交场合还是日常生活中。

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异,中西方社交礼仪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差异表现和成因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异同。

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西方社交礼仪的习惯和规范存在差异。

以见面问候为例,中国人通常会用“吃了吗?”、“去哪儿?”等语句来打招呼,而西方人则更倾向于简单的问候“Hello”或“How are you?”。

在餐桌上,中西方礼仪也有所不同。

中国人注重团结和亲密,因此围桌吃饭是一种常见的形式,而西方人则更强调独立和距离,因此分餐制更为流行。

中西方社交礼仪在行为举止和交际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中国人注重谦虚和面子,因此在交往中更注重他人的看法和意见,而西方人则更强调个性和自主,因此在交际中更注重自己的表达和展示。

例如,在赞美他人时,中国人通常会说“过奖了”、“不敢当”等客套话,而西方人则更倾向于直接表达感谢或欣赏之情。

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源于多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历史、文化、宗教、政治、经济和教育等方面。

历史上的不同遭遇和经验使中西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而影响了社交礼仪的形成和发展。

例如,在封建社会,中国强调等级制度和儒家思想,因此社交礼仪中表现出谦虚、尊重长辈和权威的特点。

而在西方,特别是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因此社交礼仪更注重个性表达和自由。

除了历史背景,文化、宗教和政治因素也对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产生了影响。

例如,中国文化深受孔孟思想的影响,强调和谐、尊重和谦虚,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人主义和竞争精神,因此在社交礼仪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宗教信仰也会影响社交礼仪,如西方文化受基督教影响,强调人人平等和互助,而在以佛教为主的东方文化中,强调因果报应和修行。

政治因素也会对社交礼仪产生影响。

例如,在社会主义国家,强调集体主义和团结精神,因此社交礼仪中表现出注重团体和和谐的特点。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礼仪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价值观、道德观、社会规范以及生活方式。

中西方由于历史、地理、宗教、哲学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礼仪文化。

了解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减少误解和冲突,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尊重。

一、社交礼仪在社交场合中,中西方的礼仪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中国人在见面时,通常会使用握手作为主要的问候方式,同时伴有亲切的问候语,如“您好”、“最近怎么样”等。

关系亲密的朋友之间可能会拥抱,长辈与晚辈见面时,晚辈往往会主动向长辈鞠躬问好。

而在西方,亲吻脸颊和拥抱是常见的问候方式,尤其是在亲朋好友之间。

初次见面时,通常以握手表示友好,但握手的力度和时间相对较短。

在称呼方面,中国注重辈分和身份,使用诸如“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等亲属称谓来称呼非亲属关系的长辈,以表示尊敬。

在工作场合,会使用职位称呼,如“李经理”、“王主任”等。

而西方更倾向于直呼其名,除非在非常正式的场合,才会使用“先生”、“女士”、“博士”等称呼。

交谈时的话题选择也有所不同。

中国人在交流中可能会更多地涉及家庭、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个人情况,并且喜欢询问对方的年龄、收入、婚姻状况等。

在西方,这些话题被认为是比较私人的,不太适合在初次见面或不太熟悉的人之间谈论,他们更倾向于谈论天气、旅游、艺术、体育等相对轻松和公共的话题。

二、餐桌礼仪餐桌礼仪是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人通常使用筷子作为餐具,进餐时注重分享和热闹的氛围。

菜肴会摆在桌子中央,大家共同享用。

在座位安排上,长辈或尊贵的客人通常坐在主位。

敬酒是常见的礼仪,通过敬酒来表达尊敬和感激之情。

西方则以刀叉为主要餐具,实行分餐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份食物。

用餐时,一般从外向内依次使用餐具。

座位安排也有一定的讲究,男女主人会分别坐在餐桌的两端,贵宾坐在主人的右侧。

在西餐中,喝酒一般不劝酒,而是根据个人意愿适量饮用。

中西方社交礼仪文化差异

中西方社交礼仪文化差异

中西方社交礼仪文化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社交礼仪的规范也有所不同。

中西方社交礼仪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尊重、目光、身体接触、餐桌礼仪和礼物送礼。

首先,中西方社交礼仪文化差异表现在尊重的表达上。

中方文化强调的是对长辈、上级、学者等的敬重和尊重,在正式场合,人们通常称呼他人时使用尊称,如称呼长辈为“爷爷”、“奶奶”等,称呼教授为“教授”等。

而西方社交礼仪文化则注重平等和个人价值,人们通常按照姓名称呼对方。

在正式场合,人们通常使用Mr./Mrs./Ms.加上姓氏来称呼他人。

其次,中西方社交礼仪文化差异还表现在目光的交流方式上。

在中方文化中,直接目光交流被视为不礼貌和对方侵犯,通常人们会避免直视对方的眼睛。

然而,西方社交礼仪文化中,直接目光交流被视为尊重对方和显示自信的方式,人们通常会与对方进行直接的目光交流。

第三,中西方社交礼仪文化差异还体现在身体接触上。

在中方文化中,人们在与他人的接触时通常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并避免身体接触的方式。

相反,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加愿意通过握手、拥抱和亲吻等方式来表达亲近和友好。

第四,中西方社交礼仪文化差异还存在于餐桌礼仪上。

在中方文化中,用餐时人们通常会使用筷子,并有一些特定的规矩,如不直接用筷子指着他人、不把饭菜放在手上等。

而在西方文化中,刀、叉、勺是常用的餐具,用餐时人们通常会进行简单的示意,将刀和叉交叉放在餐盘上表示未饭中。

此外,西方人在用餐时还有一些规范,如应等其他人一起用餐、不把手放在桌子上等。

最后,中西方社交礼仪文化差异还体现在礼物送礼方面。

在中西方的礼物文化中,虽然都强调礼尚往来和表达感激之情,但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中方文化中,人们通常重视礼物的价值和花费,并注重礼物的包装。

而在西方文化中,礼物的重要性不在于价值的大小,而是在于表达情感和对对方的尊重。

此外,西方人在接收礼物时通常会当面进行打开,并表达感谢之情。

总之,中西方社交礼仪文化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尊重、目光、身体接触、餐桌礼仪和礼物送礼等方面。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与对策研究基于语境的分析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与对策研究基于语境的分析

对策和建议
为了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应用中西方商务礼仪,首先,我们需要树立跨文 化意识,尊重并理解对方的文化差异。其次,加强语言交流能力,避免因语言障 碍而造成的误解和冲突。再次,培养高效的沟通技巧,包括倾听、表达、反馈等。 最后,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降低文化差异带来的风险。
结论
本研究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探讨了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及其对策。中西方 商务礼仪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在全球化背景下, 为了更好地促进国际商务交流与合作,我们需要树立跨文化意识,提高沟通技巧, 培养合作精神,以应对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带来的挑战。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 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务礼仪及其对国际商务合作的影响,为跨文化交际提供 更为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针对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跨文化意识。在商务交往中,要充分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商务礼 仪习惯,尊重对方的差异,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2、提高沟通技巧。学习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倾听和 理解对方的需求。采用直接、坦率的沟通方式,避免模棱两可的语言表达。
3、建立互信机制。在商务合作过程中,要注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通过加强企业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双方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结果与讨论
中西方商务礼仪在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例如,中国商务人士往往注重关 系和情感的建立,而西方商务人士更具体业务和合同的签订。此外,中国式的热 情和谦虚在西方文化中可能被视为不专业或缺乏自信的表现,而西方的直接和坦 率的交流方式在中国文化中可能会被视为不礼貌或冒犯。
然而,这些差异并非绝对优劣之分。在具体的商务情境中,中西方商务礼仪 各有其优点和适用性。例如,中国式的热情和好客可以营造友好的合作氛围,有 助于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而西方的直接和坦率的交流方式则可以提高沟通 效率,使双方更加了解彼此的需求和立场。

跨文化交往中的礼仪差异

跨文化交往中的礼仪差异

跨文化交往中的礼仪差异在今天全球化的时代,人们之间的跨文化交往变得越来越频繁。

不同文化之间的礼仪差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旨在探讨在跨文化交往中常见的礼仪差异,并探讨如何应对这些差异,使得交往更加顺利和成功。

一、礼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文化对礼貌的表达方式可能存在差异。

比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通常会弯腰行礼以示尊重和谦逊。

而在西方文化中,通常会握手或者轻轻碰一下对方的面颊表示问候。

在日本文化中,人们常常使用鞠躬来表达敬意。

因此,在跨文化交往中,要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中的礼貌表达方式。

二、时间观念和准时性在跨文化交往中,时间观念和准时性也是一个常见的礼仪差异。

西方文化通常非常注重准时性,迟到被视为不尊重他人的行为。

而在一些东方文化中,弹性时间观念较为普遍,稍稍迟到是被宽容的。

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往时,要尽量准时到达,但也要对不同文化中对时间的看法保持理解和宽容。

三、言语和肢体语言不同的文化对言语和肢体语言的运用也存在明显差异。

在一些文化中,直接表达意见被视为无礼的行为,婉转和间接的表达方式更受重视。

而在一些文化中,直接表达被视为坦诚和高效的沟通方式。

同样,一些肢体语言的手势和姿势在不同文化中可能存在截然相反的含义。

因此,在跨文化交往中,要注意言辞的选择,并避免使用引起误解或冲突的肢体语言。

四、用餐礼仪在不同文化中,用餐礼仪也存在较大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用餐时通常会使用刀和叉,食用合适的份量,优雅地进食。

而在一些亚洲文化中,人们习惯使用筷子,共享菜肴,认为多吃一些是对主人的尊重。

因此,在跨文化用餐中,要了解并尊重对方的餐桌礼仪,尽量遵守当地的规范,以避免尴尬和误解。

五、服饰和外表不同文化对服饰和外表的要求也存在差异。

在一些文化中,穿着正式和得体的服装被视为尊重他人和场合的表现。

而在一些文化中,注重个人舒适和自由,对穿着并不特别讲究。

因此,在跨文化交往中,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和文化背景,做出适当的着装选择,并对他人的服饰选择保持包容和理解。

文化交流中西方的礼仪差异

文化交流中西方的礼仪差异

文化交流中西方的礼仪差异文化交流中中西方的礼仪差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方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人们越来越关注中西方的礼仪差异。

礼仪作为一种文化的表征,在中西方文化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中西方在礼仪方面的差异,以期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

一、问候礼仪中西方在问候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通常采用双手合十、鞠躬等形式,而西方则以握手为主流。

这反映了中西方对于个人空间的不同看法。

中国人讲究礼仪的表达方式更显尊重,而西方人更注重直接和亲近的交流方式。

二、婚礼仪式中西方的婚礼仪式也存在明显差异。

在中国,婚礼通常以喜庆的氛围为主,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会大力参与。

而西方的婚礼更加注重个人的浪漫和独立。

西方婚礼通常在教堂举行,新娘会穿上白色婚纱,代表纯洁和祝福。

三、餐桌礼仪中西方餐桌礼仪上也存在诸多差异。

在中国人开餐时,主人通常会先劝酒,以示尊重。

而西方人在用餐时则更加注重餐具的使用礼仪,如刀叉的使用、折叠餐巾等。

同时,西方人注重个人的用餐顺序,不会过于关注他人。

四、交流方式中西方人在交流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人注重言辞间的含蓄和委婉,善于运用间接表达方式,避免直接冲突。

而西方人更加注重直接和坦率的沟通,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这主要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中不同的价值观和沟通方式。

五、礼物文化中西方礼物文化上也存在明显差异。

在中国,礼物的交流往往伴随着代表尊敬的红包,而西方则注重礼物的实用性和个性化。

西方人更加注重礼物的价值,追求独特和个人化的选择。

六、服装礼仪中西方在服装礼仪上也有诸多不同。

中国人在正式场合通常穿着传统的中式服装,注重色彩的含义和服装的庄重。

而西方人则注重穿着合适的商务或正装,强调干练和专业。

七、时间观念中西方在时间观念上也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人注重人际关系和互动,追求和谐与稳定。

因此,中国人对时间通常更加灵活和弹性。

而西方人注重时间的精确度和效率,更加注重计划和准时。

尽管中西方在礼仪方面存在差异,但我们应该以尊重和包容的态度对待。

浅析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

浅析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

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科技和交通的快速发展,来自不同文化国家的人在接触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问题,从而导致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和冲突。

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其文化差异,以实现跨文化交际。

本文着重从中西方称谓、问候语、告别语方面的差异,中西方致谢与致歉的差异和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三个方面论述关于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问题。

关键词:社交礼仪、差异、中国、西方国家随着中国逐步走向国际化,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

了解西方文化礼仪,了解西方国家人民的日常生活方式及日常行为并掌握和得体的运用它们是非常重要的。

一、称谓、问候语和告别语方面的差异(一)、称谓西方人的称呼通常是比较笼统的,通常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的很多个称呼。

例如西方人称呼男的为先生,称呼女的为女士或者小姐。

而“先生”一词在我国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

我们在建国后熟人称呼经常在其姓名后面加上“同志”一词,比如,开会的时候,某某领导讲话,“向某某志学习”等诸如此类的言语就不必细说了。

但是,在当今生活中,随着改革开放,现在“先生”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称口语。

(二)、问候语中国人见面常说: “吃饭了吗?”“上哪儿去啊?”这些语言形式的功能都是表示友好的问候, 打招呼。

而西方人听到后惊讶, 甚至很反感。

因为被问“Have you eaten your meal? ”好像是被邀请吃饭或约会,他们会抱怨说: “我有钱, 我不要他们请我吃饭。

”而被问“where are you going ?”则好像自己要去一个不该去的地方, 感觉受到侮辱。

因为根据英语交际的习俗文化, 这类句子只能被认为是询问, 而非问候。

这就干涉了受话人的自由。

这种词典意义上的理解在言语交际环境中是远远不够的。

交际中犯文化相关的错误比犯语法的错误更难使人宽容。

中国式礼貌问候比起西方式的要随意些。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探究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探究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探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究跨文化视角下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的深层内涵及其影响。

礼仪文化作为社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中国和西方国家在礼仪文化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中,更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际方式、思维模式和社会结构。

通过对比和分析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异同,本文旨在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礼仪文化的理解,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为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样性和文化融合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讨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包括餐桌礼仪、社交场合的礼仪规范、节日庆典的传统习俗等。

在对比分析中,我们将关注这些差异背后的文化根源和社会背景,以期揭示礼仪文化差异的深层逻辑和社会意义。

本文还将探讨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促进有效的跨文化沟通。

通过本文的探究,我们期望能够增进人们对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的认识和理解,为推动跨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礼仪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尊重更是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关键。

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历史渊源礼仪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形成和发展深受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中西方礼仪文化各自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体现了各自独特的文化特色和价值取向。

在中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夏商周时期。

这一时期的礼仪制度初步形成,并在之后的儒家文化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

儒家思想强调“礼之用,和为贵”,认为礼仪是维持社会秩序、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手段。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礼仪制度不断完善,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礼仪文化体系。

这一体系注重尊卑有序、长幼有序的社会秩序,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忠诚等情感纽带,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内敛、含蓄和重情重义的特点。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

课外知识拓展礼仪是一种文化,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规则。

礼仪是由风俗或传统逐渐演变,再经过专门规定而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

它既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

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折射镜,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们日常沟通的主要工具。

文化是一个社会全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所以礼仪与文化有着极密切的关系。

由于中国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中西两种语言在文化上有着很大的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日益盛行的的今天,了解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以及产生的差异的原因,有利于减少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社交礼仪冲突的发生。

因此,本文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究,并详细介绍了中西社交礼仪在诸多方面的差异。

1.社交礼仪差异产生的原因1.1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中西方日常礼仪差异方面,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英国人见面经常谈论天气;而中国人总是问“你吃了吗?”。

这反映了两国人民处于不同的自然环境中,所关心的事物不同。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这说明我们把吃看得与天一样重要。

中国人是很重视“吃”是因为我们这个民族在过去几千年里面对的是恶劣的自然环境,生产力水平较低下,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文化。

这是出于生存的需要。

而在英国,人们之所以关心天气,是因为那里的天气经常变幻无常,属于海洋性气候。

1.2受价值取向的影响中国文化是集体价值取向型。

中国的核心价值是儒家思想。

中国人特别注重家庭的伦理以及每个人在家庭中的位置,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都会珍视与家庭、亲戚朋友的感情。

所以中国文化强调的是集体主义和团结精神,汉语的谚语“众人拾柴火焰高”体现的就是典型的集体主义,它提倡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友爱和互助合作,体现的是亲情和友情的关系,强调的是彼此间的情谊和义务。

比如,中国人讲究人品的重要,而这种人品是建立在关心国家和集体以及家庭关系和睦、人际关系和睦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一个人只考虑个人的利益,那么这个人的人品就会大打折扣。

跨文化角度下的中英社交礼仪对比研究

跨文化角度下的中英社交礼仪对比研究

跨文化角度下的中英社交礼仪对比研究一、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交礼仪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跨文化交流的效果和深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中国和英国,分别作为东方和西方文化的代表,其社交礼仪差异显著。

本文旨在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对比研究中英两国在社交礼仪方面的异同,以增进对两种文化的理解,提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并推动中英两国在社交场合中的和谐互动。

我们将围绕见面礼仪、餐桌礼仪、礼品赠送、言谈举止等关键方面,逐一剖析两国文化中的社交规范与习惯,以期能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全面的中英社交礼仪对比图景。

1. 简述社交礼仪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在跨文化交流的背景下,社交礼仪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社交礼仪不仅是一套行为规范和交往准则,更是文化认同和社会和谐的体现。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而文化差异往往成为交流中的障碍。

了解和尊重他国的社交礼仪,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减少误解和冲突至关重要。

在中英两种文化背景下,社交礼仪呈现出各自独特的特点。

中国文化注重礼貌、谦逊和尊重长辈,而英国文化则更强调礼貌、绅士风度和个人隐私。

这些差异不仅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也影响着人们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表现。

对中英社交礼仪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两种文化的异同,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通过比较中英社交礼仪中的具体行为、语言表达和习俗规范,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文化间的共同点和差异,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环境,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发展。

社交礼仪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通过对比研究中英社交礼仪,我们可以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为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2. 提出研究中英社交礼仪对比的目的与意义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交礼仪成为影响跨文化交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新时期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研究

新时期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研究

新时期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研究◎梁璐茜礼仪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表示尊重的行为规范,是人与人交流的基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能反映出该民族的文化侧面。

新时期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西方文化在社交礼仪上存在着许多差异。

掌握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以及产生的差异的原因,可以减少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和交际失误,达到有效交际。

因此,本文详细介绍了中西方社交礼仪上的差异,从道德伦理、价值观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并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

对比分析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并及时采取相应交际策略,并进行深入研究。

1.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1.1见面问候语的不同在中国,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们生活的根本。

因此,中国人打招呼时常会用“你吃了吗?”,但这句问候语实际上已失去了其字面上意义。

在如今人们日常交流中,这句话已经不用来询问信息,而是用来打招呼。

因此,回答“吃了”或“还没有吃”都是合适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的大部分社交场合中,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已经不再会用“你好”了,取而代之的是“去哪里呀?”、“上班呀?”这样简洁的语言,用来问候对方,并不是实质性的提问。

然而,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成英文就是“Where are you going?”、“Where have you been?”这样的疑问句往往会让西方人理解为侵犯了他人的隐私,同样在西方文化中,年龄、工作单位、收入、婚姻家庭状况等话题属于个人隐私,也是非常敏感的话题。

也许是由于英美人比较讲究效率,因此不会像中国人那样热情,他们常用的打招呼语是大家非常熟悉的“Hi”、“Hello”、“How are you?”或“Good morning!”、“Good evening!”、“Good afternoon!”等。

除此之外,他们也会采取谈论天气的方式,通常的问候有“What a nice day!”“Beautiful sunny day,isn’t it?”。

然而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西式问候语会让中国人觉得不与日常交际话题直接关联,因此中国人一般不会选择这样的问候语。

【精品文档】中西社交礼仪的差异-优秀word范文 (11页)

【精品文档】中西社交礼仪的差异-优秀word范文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中西社交礼仪的差异篇一: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社交礼仪差异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社交礼仪差异摘要:在跨文化交际日益盛行的的今天,由于中西方在社交礼仪上存在差异,中西方人士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常常发生误会和冲突。

因此,了解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变得十分必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中西社交礼仪在诸多方面的差异,并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探究,本文主要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思维方式的不同、价值观的不同等方面进行分析。

了解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以及产生的差异的原因,有利于减少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社交礼仪冲突的发生。

关键字:跨文化交际;社交礼仪;差异Abstract: With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today, misunderstandings and conflict often occur among Chinese people and foreigners in social activities owing todifferences of social etiquettes. As a consequence, knowing moreabout the differences becomes quite necessary. Besides, the writer analyses the causes mainly from aspects as differences of cultures, modes of think, values, and so on. Knowing the differences of social etiquett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country and causes, do goodto reduce the conflict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Key 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ocial Etiquettes;Difference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中西方人民的沟通愈加紧密,跨文化交际日益繁荣。

跨文化视域下中西方行为礼仪的差异分析

跨文化视域下中西方行为礼仪的差异分析

| 中外互鉴跨文化视域下中西方行为礼仪的差异分析□吴娅/文本文基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从社交礼仪、公共礼仪、礼貌语礼仪、身势礼仪四个方面来比较中西方行为礼仪的不同,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价值观差异、文化模式不同以及宗教观念不同,最后得出启示。

文化是一个群体精神文明的标志,富有多样性和差异性。

跨文化交际是指有着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人们之间的交际,中西方行为礼仪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1 中西方行为礼仪的差异中西方所处的文化圈不同,这种不同首先体现在行为礼仪上。

1.1 社交礼仪的差异社交活动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际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人们在进行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固有的、被大众接受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1]。

社交礼仪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

中西社交礼仪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1 见面打招呼的方式不同中国人在与比较亲密的人打招呼时,一般会问对方“上课吗?”“去哪儿啊?”“干啥去呀?”“吃了吗?”,但是并不需要对方做出回答。

如果关系不亲密,见面时则会微笑或点头示意;如果双方关系非常亲密,在打招呼时会一直询问对方,并且要求对方做出回答。

其次,如果对方是长辈或者上级领导,在见面时晚辈或者下级会微微弯腰,主动伸手请求握手,招呼语正式严肃。

在西方国家,人们在见面时都会互相拥抱,甚至还会亲吻对方的脸颊,一般会问对方“天气怎么样”。

在西方人看来,询问对方“去哪儿”“吃了吗”这样的询问方式不仅不礼貌而且有侵犯的意味,西方人非常注重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强调对等的交往。

同样,中国人认为西方见面打招呼的方式过于亲密,不符合公共规范。

1.1.2 宴请方式与用餐礼仪不同中国人在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时比较随意,一般会提前一两天邀请对方,以口头或者电话信息的形式通知,吃饭的时间也可以根据双方的意愿调整,安排较灵活。

西方人在宴请朋友时会提前一个星期或更早的时间通知客人,时间和地点都会提前确定好,如果是重要的朋友还会有请柬,相对更正式一点。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会导致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

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主要体现在人际交往方式、人际沟通方式、人际合作方式等方面。

本文将分别从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的角度,对比中西方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不同表现。

一、人际交往方式在中西方人际交往方式方面,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注重谦逊、和谐、圆融的交往方式。

在人际交往中,需要注意礼仪、尊重、礼貌,避免直接表达负面情绪,讲究面子与尊严,注重个人关系,是比较典型的中国人际交往方式。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注重个性与个性的表达,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对于负面情绪也可以直接表达,注重人际关系中的平等与自我表达。

在跨文化交际中,因为中国和西方的人际交往方式差异,往往会导致中西方在人际交往中的不适应和冲突。

在工作中,中国员工可能因为西方领导直接表达意见、批评自己的工作而感到不适应,而西方员工可能因为中国同事在工作中过分注重面子与尊严而感到不适应。

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双方相互理解和尊重对方的人际交往方式,做到互相包容。

在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中,人际沟通方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中西方文化在人际沟通方式上有着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注重含蓄、暗示、含蓄的沟通方式。

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不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通过隐晦的语言、含蓄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更看重沟通中的隐晦的意义。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注重直接、明确、直率的沟通方式。

西方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会注意语言的隐晦和含蓄。

在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中,人际合作方式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倾向于合群家,注重团队的合作和团队的荣誉。

在中国文化中,往往注重团队的合作,而不太注重自我表现。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注重个人能力的发挥,提倡个人的自由、独立与创造。

西方人在合作中更注重个人的贡献和成就。

在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往往会给中西方的人际交往带来困难和挑战。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中西方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礼仪文化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社交行为上,还涉及到商务、宴会等各个方面。

了解并尊重彼此的礼仪文化差异是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前提。

本文将探讨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并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

1.礼貌与尊重中西方对待礼貌和尊重的态度存在一定差异。

在中西方文化中,对待长辈、上级和年长者都要表示敬意。

然而,西方文化中强调个人独立与平等,人们在交流中更加直接和开放,并且更加注重个人的权利和个性的发展。

因此,西方人会更加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甚至在公共场合批评他人。

相比之下,中国文化中更注重尊重他人的面子和尊严,往往会回避直接的争执和冲突,更多地采取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2.礼节与仪式中西方的社交礼节和仪式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注重自由和自发,往往形式较为简单。

比如,西方人会在宴会上自由交谈,非正式的举止也比较普遍。

而中国传统的宴会礼仪非常严肃,人们需遵循固定的规则和程序,还有特定的座次安排和酒令等。

中国人也更喜欢通过宴请客人来表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财富。

3.应酬与商务礼仪中西方在商务交往方面的礼仪也有所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商务交流更注重效率和实用性,谈判和商业决策往往会快速进行。

西方人更加直接和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喜欢通过问问题和辩论来达到共识。

而中国文化中,商务谈判更侧重于建立人际关系和信任,人们会花更多时间进行洽谈和了解对方的意图。

此外,中国人在商务交往中更重视面子和人际关系的维护,会尽量避免公开拒绝对方的要求或提议。

4.礼物与慷慨在中西方礼仪文化中,对待礼物的态度也有很大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送礼是表示尊重和感谢的一种方式,礼物的价值和选择都很重要。

特别是在重大场合如婚庆和节日,人们通常会送一些贵重的礼物。

另一方面,在西方文化中,虽然送礼也表示尊重和感谢,但更注重礼物的意义和个性化。

西方人更加看重礼物的心意,而不一定在乎其价值。

总结起来,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在社交、商务和日常交往中体现得很明显。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
课外知识拓展
! 梁璐茜

礼仪是一种文化 ! 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规则 " 礼 仪是由风俗或 传 统 逐 渐 演 变 ! 再 经 过 专 门 规 定 而 形 成 的一种行为规范 " 它既是一种语言 ! 也是一种工具 " 而 语言是文化的 载 体 和 折 射 镜 ! 是 文 化 的 组 成 部 分 ! 同 时也是我们日常沟通的主要工具 " 文化是一个社会全 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 所以礼仪与文化有着 极密切的关系 " 由于中国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 之间的文化背 景 不 同 ! 所 以 中 西 两 种 语 言 在 文 化 上 有 着很大的差异 " 在 跨 文 化 交 际 日 益 盛 行 的 的 今 天 ! 了 解中西方社交 礼 仪 的 差 异 以 及 产 生 的 差 异 的 原 因 ! 有 利于减少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社交礼仪冲突的发生 " 因 此 ! 本文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究 ! 并详细介绍了 中西社交礼仪在诸多方面的差异 " #% 社交礼仪差异产生的原因 "#" 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中西方日常礼仪差异方面 ! 环境起着重要的作 用 " 英国人见面经常谈论天气 # 而中国人总是问 $ 你吃 了吗 % &" 这反映了两国人民处于不同的自然环境中 !所 关心的事物不同 " 中国有句古话 ’民以食为天 &!这说明 我们把吃看得与天一样重要 " 中国人是很重视 ’ 吃 & 是 因为我们这个民族在过去几千年里面对的是恶劣的自 然环境 ! 生产力水 平 较 低 下 ! 人 们 总 是 吃 不 饱 ! 所 以 才 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文化 " 这是出于 生存的需要 " 而在英国 ! 人们之所以关心天气 ! 是因为 那里的天气经常变幻无常 !属于海洋性气候 " "$% 受价值取向的影响 中国文化是集体价值取向型 " 中国的核心价值是 儒家思想 " 中国人特别注重家庭的伦理以及每个人在 家庭中的位置 !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都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跨文化角度浅析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摘要:中西方之间的社交礼仪有着很大的差别,不了解这差别必然导致交际障碍,冲突和误解。

本文对比并分析了中西方社交礼仪之间存在的差异,从而使得人们走出交际误区。

一、引言由于各国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不同,各国人民在进行礼尚交往时的习惯也有不少差异。

特别是中西方之间,礼仪上的差别很大,因为不了解这些差异而引起误会和笑话并不少见。

由此可见,了解中西方礼尚交往得习惯差异很有必要的。

往大处来说,一个国家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贸易中。

了解对方的礼仪习惯,将有利于各国之间的交往。

从小出来讲,一个人了解对方的礼仪民族习惯,是对对方的尊重,容易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

以便交往的顺利进行。

二、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一)打招呼汉语和英语在见面语方面有许多差异。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1、中国人之间彼此较为熟悉的人见面问候时,一般采用下列用语:“上哪去?”、“吃过了吗?”如果把这些问候语直译成英语(即:Where are you going Have you eaten yet”)。

美国人可能会迷茫,困惑,有时也可能引起误解。

不了解汉习俗语,比如,问对方:“Have you eaten yet对方可能觉的这不是单纯的问候的话,而会误认为你可能发出对他|她的邀请。

又如“Where are you going”很可能引起对方的不快,所以他|她对这一句话的反应极有可能是:“It’s none of you 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

2、汉语中见面打招呼的另一个通常方式是就对方的做得事发问。

例如,一个人在扫地,你可以说:“扫地呢?你下班回来的时候,妻子在做饭,你可以说:“做饭呢?”在英语中被人看作是明知故问,在有的场合甚至会被认为是对于个人隐私的侵犯。

3、在英语中祝愿性质的见语与比较多,例如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 Good day ,Good night都是祝愿性的。

而汉语中比较少。

北方人早上见面说:“你早!”或者“早!”广东人早上见面说:“早晨!”在功能上他们与Good morning 是相同的,但是严格来说意思是不一样。

“早安”“早上好”、“晚安”都是从英语翻译过来的,适用范围比较小。

Good day则至今还没有很妥帖的译法。

(二)称呼在英美国家,人们相互间称呼与我国的习惯相差极大。

有些称呼在中国人看来有违情理,不礼貌,没教养。

比如:小孩子不把爷爷奶奶称作grandpa和grandma,而是直呼其名,却是得体,亲切的,年轻人称老年人,可在姓氏前加Mr,Mrs 或Miss。

比如:Mr.Smith、Mrs.Smith、Miss.Alice等。

在汉语里,我们可以用“老师、书记、经理、工程师”等词与姓氏连用作称呼语,而在英语中却不能,我们不能说“Teacher Zhang”(张老师),“engineer Wu”(吴工程师)等。

正确的说法是应按照美国人的习惯把Mr、Mrs、Miss与姓(名)连用表示尊敬或礼貌。

中国人称呼家庭成员、亲戚或邻居时,往往用“大哥”“二哥”“大嫂”之类,这些称呼不可用于英语。

用英语称呼时不论男人还是女人,一般指虎其名就行了。

(三)恭维与谦虚无论在我国文化中还是西方文化中,谦虚都是一种美德。

妄自尊大的人一般都不受欢迎。

西方人在收到恭维是说“谢谢”并不说明他们不谦虚。

更何况也不是每个都说“谢谢”。

英美人表示谦虚有很多方式,例如,以往在信的末尾写“Your humble servant”.在谈到几个人时,习惯上是把自己放到最后,例如,说“My wife and I”,而不说“I and My wife”,说“my colleagues and I”,而不说“I and my colleagues”。

谈到自己的贡献是可能会说“This is what little I can do”,故意把自己的贡献说小一些。

而我们表示谦虚的方式与西方不同,程度也不同。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谦虚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求人们谦虚名称为行为的准则。

如说自己的意见是“不成熟的意见”,说自己的画是“习作”等等。

由于中西方谦虚方式不同,程度不同,在进行交际时可能会出现一些误解,例如,当英美国家的人向我们中国人表示赞扬或祝贺时,我们即使心里高兴,嘴上难免要谦虚一番。

着大概是我们中国人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的缘故,认为不这样就是对别人的不敬。

例如:一位外国旅游者对导游小姐说:“Your English is very fluent(你的英语说的很流利)”“这位导游小姐谦虚地回答:“No,no My English is very poor.(不,不,我的英语讲的不好)”对于中国人的谦虚回答,美国人会误解为对方对自己的判断力表示怀疑。

又如,再一次舞会上,一位美国人再养一位中国女士说:“You look beautiful today.(你今天很漂亮)”这位中国女士谦虚地说:“Where、Where(哪里,哪里)”幸亏这位美国人懂一点汉语习惯,非常巧妙地说了一句:“Every-Where”根据英美的习惯,当他们赞扬别人时,总希望别人一道谢或爽快的接受的方式作答,而不希望一谦虚、客气的方式作答。

对于上面两位的赞扬、恭维话,英美人的作答是:“Thank you!”“Thank you for saying so.”(四)道别来访的客人在结束访问时都要想主人告别,但是,在不同的文化中告别的方式和节奏不同。

英美人在向主人告别时往往要先表示几次,最后才站起来。

正式的告别比较短暂。

例如,英美人会说:“I guess we must be going soon.Our babysitter expects us to be back by ten-thirty.”(我们很快得走啦,我们家保姆希望我们十点半前回家)说完之后,客人并不立即站起来走,而实在聊些家常,过来几分钟以后,再说:“It’s getting late.We must run soon.(天晚了,我们要赶快走了)。

在过几分钟,客人站起来说:“We have to say goodbye now.We enjoyed the evening very much.Thanks a lot(我们现在得说再见了。

今天晚上过的很愉快。

多谢了。

)客人向门口走去,主人陪客人走到门口,再说两句客套话就算完成了告别的整个过程。

与之相比,中国人的告别过程是前短后长。

感觉到是告别的时候了,客人站起来说:“时候不早了,我们要走了。

”或者说:“明天早上还得上班,我们告辞了。

”主人吧客人送到门口,甚至马路上,客人对主人说:“请留“,主人最后要说:“走好”、“慢走”、“再来啊”等等。

这些话都不能直译成英语,如果说Stay here,Go slowly, Walk slowly,Come again听起来不顺耳,也不符合英美的习惯,其实,微微一笑并作个表示再见的手势或说:“Good-bye”、“See you later”、“So long”、“Take care”就可以了。

(五)结语因此,我们在学习英语时,应了解它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随时将它与我们的母语进行对比,使自己自觉意识到不规范语言产生的根源和避免方法,进而增强使用规范语言的意识。

(六)参考文献] Davis[1.L. Doing culture: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in Action.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hing Press,2001[2]Li, Yuxiang. Nonverbal Language in Chinese and -China Foreign Language. 2006[3] Scollon, R. & Scollon, S. W.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DiscourseApproach.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ing Press,2000 [4]Dorothea Johnson. The Little Book of Etiquette Protocol School of Washington, Philadelphia\London,Running Press.[5] 陈安萍 . The function social etiquette among people.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黄艳丽.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社交礼仪. 湖南吉首邵阳血缘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 王元玲. 李瑾. 英语学习与东西方交际文化差异[j] 临沂师专学报,1997[8] 张爱苗. 浅析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2008[9] 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面面观.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0] 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1]金正昆. 商务礼仪[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孙爱珍. 中西方礼仪的差异 [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2 .[13]佟玉华,张建国交际中的常用礼仪. 现代交际[J] 1994[14] 邓慧. 论中西方文化对礼仪的影响 [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social Etiquett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From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Abstract: a big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social etiquette, People don't know this difference which is bound to lead to communication barriers, conflicts and misunderstandings. This paper contrasts and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social etiquette, so as to make the people out of communication misunderstandings. 1, the introductionDue to the different history and culture, the people of different countries in the decency communication habits have many differences. Especially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eremonial difference is very big, because they do not understand these differences and cause misunderstandings and jokes are not uncommon. Thus,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ce Chinese and western courtesy and communication habits is necessary. To the major, a country i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rade, understand mutual etiquette habits,which will be conducive to exchanges between countries. Since to the small,if a man understand mutual etiquette and national habits,who will be respected and give each other a good impression In the first in order to contact smoothly,2,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social etiquette 2.1 say "hello"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about meet languag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here are the followings:2.1.1the more familiar with each other between the Chinese people meet greetings, generally USES the following terms: "where to" , "eaten yet" If these greetings is literally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i.e., Where you going Have you eaten yet "). Americans may be lost, confused, sometimes may cause misunderstanding. Don't know Chinese custom language, for example Chinese people ask: "Have you eaten yet Americans may think this is not a simple greeting, and will think you may send to his | her invitation. And like "Where you going".which will be likely to cause the other party, so his | her response to this sentence is probably: "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2.1.2 greeting in China is another way which is usually needed to ask each other. For example, a man is sweeping the floor, you can say: "You are sweeping the floor When you comeback from work, your wife is cooking, you can say:" cooking "In English,all these are impolite,cause you obviously know these perfectly,you purposely ask them again. Even in some places think that the right of their privacy is broken .2.1.3wishes is naturally used more and more in English language , such as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Good day, Good night are wishes. But less in Chinese. Northerners morning meeting said: "you're early!" "Or" early!" Cantonese morning meeting said: "morning!"the function with Good morning is the same, but is not strictly.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night" are translated from English, the applicable scope is small. Good day, yet it is not very appropriate translation methods.2.2 callIn Anglo-American countries, people call each other is different from our habits vary greatly. Some call in Chinese it seems counter-intuitive, rude, not upbringing. Such as: children don't call grandpa and grandma, but a first-name basis,which is decent, kind, young said the elderly, and they can add in front of the name of Mr, Mrs Or Miss. Such as: Mr. Smith, Mrs. Smith, Miss. Alice, etc. In Chinese, we can use "Teacher, secretary, manager, engineer" and other words it usedas a salutation with surname, and but in English, we can't say "the Teacher Wang" , "engineer" Wu (Wu engineer), etc. The correct statement should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habits of Americans put Mr, Mrs, Miss, and last name (name), respect or courtesy. The Chinese call the family members, relatives or neighbors, often with a "big brother" "second brother" "sister-in-law", these names cannot be used in English. When the call in English no matter men or women, generally refers to the tiger name.2.3 the compliment and modestBoth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 modesty is a virtue. Self-important people are generally unpopular. Westerners say "thank you" which doesn't mean they don't modest. What's more, someone not say "thank you". British and American people say that there are many ways to modest, for example, in the past at the end of the letter to write "Your humble servant". When talking about a few people,you should put yourself in the end, for example, said, "My wife and I", and don't say "I and My wife," said "My colleagues and I", and don't say "I and My colleagues". When it comes to their own contribution,they might say "This is what little I can do", not deliberately say his own contribution. And our modesty is not similar with thewestern. In our traditional education of modesty is a very important aspect, so people in all aspects of social life demand that the modest name guidelines for action. If he calls his opinion that is "immature opinion", says he is the "paper" and so on. Due to varied degrees and western modesty has its treat, and there might be some communication misunderstandings, for example, when British and American people praise or congratulations Chinese, we are glad in the heart ,but we never say with our mouth. Perhaps we Chinese believe that "modesty" is a virtue's sake, don't think that what we have done disrespect for others. For example, a foreign tourist said to the tour guide : "Your English is very fluent, Your English is very fluent)" "the tour guide humbly replied:" No, No My English is very poor. (No, No, I can't speak English) "with the Chinese modesty answer, American will doubt whether their judgment is wrong. Another example, the ball again, an American said to a Chinese woman :" You look beautiful today. (You are so beautiful today), "the Chinese lady modestly said:" Where, Where, Where, Where) "thanks to the American understand a little Chinese habits, very cleverly said 1:" Every - Where " according to the British and American habits, when they praise others, always hope others to say:“ Thank You or readily acceptthe answer”, but do not hope a modest and polite way to answer their praises. For the above two compliment, flattery, British and American will say:" Thank You! "" Thank you for saying so."2.4say goodbyeDuring his visit to the end of the visiting guests were farewell to host, however, say goodbye to the way in different cultures and different rhythm. British and American people often say goodbye to the host said several times, finally stood up. A formal farewell is short. For example, British and American people will say: "I guess we must be going soon. Our babysitter expects us to be back by ten - thirty." (we have to go soon, Our family may hope we back home at half past ten-thirty) ,but the guest does not immediately stood up and walked,then talk about homely, a few minutes later, say again: "It 's getting late. We must run soon. (It's getting late; we need to hurry up to go). In a few minutes, the guest stood up and said:" we have to say goodbye now. We enjoyed the evening very much. Thanks a lot, we have to say goodbye now. Had a good time tonight. Thanks a lot.) The guest walk to the door, the master follow to the door, and say goodbye.By contrast, Chinese farewell process is short after long before. Feel it's time to say goodbye, the guest stood up and said: "it's getting late, wehave to go." Or: "we have to work tomorrow morning, we go now." Master sent the guest to the door, even on the road, the guest said to his master: "please stay", master finally say: "go", "care" and "come again", and so on. These words can't literally translate into English, if Stay here, Go slowly, Walk slowly, has again sounds a little weird, also does not conform to the British and American habit, in fact, smiled and said goodbye gestures or say: "Good - bye", "See you later", "So 3.five epilogueTherefore, we are learning English, and should understand its 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 and social customs and habits, always compare it with our mother tongue, which make you consciously aware of the root causes of non-standard language and avoid method, and then using specification language consciousness has been strong.4.Reference] Davis[1.L. Doing culture: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in Ac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hing Press,2001 [2]Li, Yuxiang. Nonverbal Language in Chinese and -China Foreign Language. 2006[3] Scollon, R. & Scollon, S. W.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 Discourse Approach.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ing Press,2000[4]Dorothea Johnson. The Little Book of Etiquette Protocol School of Washington, Philadelphia\London,Running Press.[5] 陈安萍 . The function social etiquette among people.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黄艳丽.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社交礼仪. 湖南吉首邵阳血缘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 王元玲. 李瑾. 英语学习与东西方交际文化差异[j] 临沂师专学报,1997[8] 张爱苗. 浅析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2008[9] 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面面观.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0] 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1]金正昆. 商务礼仪[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孙爱珍. 中西方礼仪的差异 [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2 .[13]佟玉华,张建国交际中的常用礼仪. 现代交际[J] 1994[14] 邓慧. 论中西方文化对礼仪的影响 [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15] 许启贤. 论中国古代的礼仪及其教育 [J]. 中小学刊.[16] 任雪萍. 中西方不同文化环境下礼仪的差异 [J] 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17] 吴受宁. 中西礼仪文化差异探析 [J] 理论导刊. 2007[18] 张燕. 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 [J] 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教2009肖颖娜.[19] 张双江. 中西礼仪文化在日常交际方面的差异及启示. [J] 科技信息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