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测量的知识点总结

测量的知识点总结

测量的知识点总结一、测量基本概念1.测量的定义测量是对待测对象某一属性的大小、形状、位置等进行判读和评价的过程。

它是通过对对象所具有的一定属性进行观测、记录和分析来获取有关信息的科学方法。

2.测量的目的测量的最终目的是获取对待测对象的准确描述,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些对象所具有的属性。

测量的目的主要有: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检测、资源调查等。

3.测量的要素测量包含了测量对象、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

测量对象是指需要进行测量的实体,测量方法是对测量对象进行观测和记录的步骤和程序,测量仪器是用来实现测量对象属性的获取的工具。

4.测量的分类根据测量的目的和方法,测量可以分为精密测量和工程测量两类。

精密测量以强调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为目的,工程测量则更注重测量操作的方便和实用性。

5.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准确性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精度是指测量结果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是评价测量结果优劣的重要指标。

二、测量仪器1.测量仪器的分类根据测量目的的不同,测量仪器可以分为长度测量仪器、角度测量仪器、高程测量仪器、坐标测量仪器、电磁测量仪器等多种类型。

2.长度测量仪器长度测量仪器主要包括测径仪、测微器、游标卡尺、千分尺、光栅尺、激光测距仪等。

它们用于测量对象的线性大小。

3.角度测量仪器角度测量仪器主要有经纬仪、经纬仪、全站仪、测向仪等。

它们用于测量对象的方向、角度大小。

4.高程测量仪器高程测量仪器主要有水准仪、水准仪、高程仪等。

它们用于测量对象的垂直高程。

5.坐标测量仪器坐标测量仪器主要有全站仪、测量剖面仪、三维扫描仪等。

它们用于测量对象的空间位置。

6.电磁测量仪器电磁测量仪器主要有电磁波测距仪、雷达测距仪、GPS卫星定位仪等。

它们用于测量对象的位置和移动。

7.测量仪器的选用原则在选择测量仪器时,需要考虑测量目的、测量精度、测量环境、使用条件等因素,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量知识点归纳总结

测量知识点归纳总结

测量知识点归纳总结导言测量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中产生的一项重要活动,测量是指在认识物体或者现象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手段和方法将所要认识的量和价值转变为数字或者其他符号的过程。

测量知识点是物理学、数学、工程学、地理学、统计学等诸多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测量.一、测量的基本概念1.测量的定义测量是指为了确定一个事物或者现象的某一性质而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2.测量的要素测量的要素包括被测量的对象,测量的目的,测量的方法和测量的过程。

3.测量的分类按照测量的属性和方法,可以将测量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精密测量和粗糙测量、动态测量和静态测量。

二、测量的基本原理1.测量的比较原理测量的比较原理是指通过与已知标准进行比较,确定被测量对象的性质或者数量。

2.测量的传感原理测量的传感原理是指通过传感器将被测对象的物理量转化为信号的过程。

3.测量的数据处理原理测量的数据处理原理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测量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和结论。

三、测量的仪器和设备1.测量的基本仪器测量的基本仪器包括尺子、量角器、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块规、测量台等。

2.测量的传感器测量的传感器包括光电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声音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

3.测量的数据处理设备测量的数据处理设备包括数据采集卡、控制器、处理器、存储器、显示器、打印机等。

四、测量的误差和精度1.测量误差的类型测量误差包括系统误差、随机误差、人为误差、仪器误差等。

2.测量精度的表达测量精度是指所测量的数据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可以通过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标准偏差、置信区间等指标来表达。

3.测量误差的控制测量误差的控制是通过校正、调零、温补、校准等方法来减小误差,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度。

五、测量的单位和标准1.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是世界上通用的单位制度,包括基本单位、衍生单位和辅助单位。

2.计量标准计量标准是依据一定的规范和程序,对物理量进行测量和判断的标准。

传统测量知识点总结

传统测量知识点总结

传统测量知识点总结一、测量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测量是指利用一定的仪器和方法,对物体或现象的某些特征进行定量描述和比较的过程。

测量的基本概念包括测量的目的、测量的对象、测量的方法、测量的精度和测量结果的处理等。

二、常用测量仪器和工具1. 刻度尺: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等线性尺寸。

2. 量角器:用于测量物体之间的夹角。

3. 游标卡尺:用于测量物体的内径、外径等尺寸。

4. 卷尺:用于测量比较长的线性距离。

5. 测量显微镜:用于测量微小的尺寸。

6. 电子秤、天平: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

7. 雷达、测距仪:用于测量物体的距离。

8. 仪表仪器:用于测量物体的温度、压力、流量等物理量。

三、测量的误差及其处理方法1. 系统误差:由于测量仪器本身的不准确性或者测量方法的局限性引起的误差。

2. 随机误差:由于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等引起的不确定性误差。

3. 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描述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

4. 误差的处理方法:重复测量、平均值、误差传递等方法。

四、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1. 数据的整理:整理测量数据,得出测量结果。

2. 数据的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3. 数据的可靠性:评估测量数据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五、光学测量与传感器测量1. 光学测量:包括白光干涉、激光干涉、衍射等测量方法。

2. 传感器测量: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和应用。

六、地理测量与导航定位1. 地理测量:包括地图制图、测量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的测量技术。

2. 导航定位:包括GPS定位、惯性导航、地面测量等定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七、工程测量与土木测量1. 工程测量:包括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水利工程等领域的测量技术。

2. 土木测量:包括地质勘探、地形测量、地下管道测量等土木工程领域的测量技术。

八、化学分析与质量检测1. 化学分析:包括质量分析、结构分析等化学分析技术。

2. 质量检测:包括产品质量检测、环境质量检测等质量检测技术。

工程测量知识点总结归纳

工程测量知识点总结归纳

工程测量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测量基础知识1. 测量的定义与概念测量是指使用测量工具、设备和方法进行地面或空间位置的确定、距离的测定、方向的测定和角度的测定等技术手段的活动。

它是指以一定的精度和准确度获取现实世界中的地理信息、工程信息、物理量信息等的活动。

2. 坐标系统坐标系统是指用来描述和表示空间点位置和方位关系的系统。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坐标系统是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

3. 测量单位测量单位是测量过程中用来表示长度、面积、体积等物理量的标准。

常见的测量单位有米、毫米、公顷、立方米等。

4. 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值之间的差别,它是由于测量方法、仪器精度、环境条件等因素引起的。

5. 测量精度和测量准确度测量精度和测量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事实值之间的关系。

测量精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而测量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的接近程度。

二、地面测量1. 三角测量三角测量是通过测量三角形的边和角来确定不同地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方位关系的方法。

它是地面测量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2. 电子全站仪测量电子全站仪是一种先进的测量仪器,它集成了测角仪、测距仪和数据处理仪等功能于一体,能够实现测量、计算和图形输出等多种功能。

3. GPS测量GPS是一种通过卫星定位来确定地面点位置的技术,它在地面测量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4. 地形测量地形测量是指通过对地表地形进行测量和分析,得到地形图、地形模型等地理信息的活动。

5. 高程测量高程测量是指对不同地点的垂直位置进行测定和比较的活动,它常常使用水准仪、高山测量等方法来进行。

6. 地籍测量地籍测量是指对土地界址、地界、地形和地表特征进行测定和记录的活动,它是保障土地权益和土地利用的基础。

三、建筑测量1. 建筑物测量建筑物测量是指对建筑物的平面、立面、轮廓、体积等进行测定和记录的活动。

它是建筑设计和施工的基础。

2. 施工测量施工测量是指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物位置、高程、水平、尺寸等进行测定和监督的活动。

测量的基础知识

测量的基础知识

测量的基础知识一、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1.测量学的概念研究地球形状、大小和地表(包括地面上各种物体)的几何形状及其空间位置的科学。

测量工作的基本任务:求得点的规定坐标系中的坐标值。

2.建筑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1) 勘察设计阶段:地形图,提供设计依据;(2) 施工阶段:施工前放线;施工中轴线(斜)控制、高程(层高)控制;竣工测量的竣工图;(3) 施工及运营阶段的监测;3.建筑工程测量工作的分类二、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和基准线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表面起伏最大值/地球半径≈20/6371很小;如图1-1所示。

(2)地球表面71%的都是水。

图 1-1 地球的形状2.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和基准线铅垂线:某点的重力方向线,可用悬挂垂球的细线方同来表示;水平线:与铅垂线正交的直线;水平面:与铅垂线正交的平面称为水平面;水准面: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的连续曲面,任何自由静止的水面都是水准面;大地水准面:与不受风浪和潮汐影响的静止海水面相吻合的水准面。

铅垂线、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和基准面。

三、地面点位的确定1.确定地面点位的方法测量工作的实质: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

点的空间位置(三维)=该点在水准面或水平面(球面或平面)的位置(二维)+该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一维)。

如图1-2所示。

图 1-2 三维空间2.地面点的高程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简称高程:用H表示,如。

如图1-3所示。

图1-3 地面点高程3.地面点的坐标(1)地理坐标(2)平面直角坐标以西南角为坐标原点,纵轴为X轴,横轴为Y轴, X轴正向为正北方向,负向为正南方向,Y轴正向为正东方向,负向为正西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象限以顺时针方向编号。

如图1-4所示。

4.空间直角坐标空间直角坐标主要用于卫星定位。

图1-4 平面直角坐标象限四、以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1.在10km为半径的圆面积之内进行距离测量时,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而不需考虑地球曲率对距离的影响。

测量的基本知识

测量的基本知识

测量的基本知识目录一、测量的基本概述 (2)1.1 测量的定义与重要性 (2)1.2 测量的基本目标 (4)1.3 不同领域下的测量应用 (4)二、测量的历史发展 (6)2.1 古代测量技术 (7)2.2 中世纪至近现代测量领域的突破 (8)2.3 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态势 (10)三、测量的基本工具与仪器 (11)3.1 精密测量仪器的种类与选择 (13)3.2 常规计量工具的介绍与应用 (14)3.3 现代科技在测量工具中的应用 (15)四、测量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16)4.1 测量的基本数学与统计理论 (18)4.2 校准与校验的基本方法 (20)4.3 误差分析与控制技术 (21)五、测量的实施与过程 (23)5.1 测量计划与准备 (24)5.2 测量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5)5.3 测量结果的评估与报告 (26)六、测量的先进技术 (27)6.1 激光干涉测量 (29)6.2 动态测量技术 (30)6.3 纳米级测量技术 (32)七、测量的质量保证与管理体系 (34)7.1 测量系统评定与认证 (35)7.2 质量管理标准介绍与运用 (37)7.3 实验室管理的最佳实践 (38)八、案例分析与实际应用 (39)8.1 测量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41)8.2 测量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43)8.3 测量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44)九、未来展望 (45)9.1 测量技术的新趋势与挑战 (47)9.2 人工智能与测量的结合 (49)9.3 可持续性与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 (50)一、测量的基本概述测量是一个系统地确定某一具体量的大小,并通过数量关系来表达其属性的过程。

它是几乎所有科学技术和工程领域中的一项基础活动,用于获取和比较信息以支持决策和实践。

测量具有两个基本要素:“标准”和“量度”。

标准是用于定义和表示量值的特定参考,它可以是实物样本、数学模型或标准结果。

量度则是将某个量与标准进行比较,确定其量值的过程。

测量学基础知识

测量学基础知识

地面点位的确定
•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 地面点位确定 • 确定地面点位的三个基本要素
地面点位确定
• 地面点的坐标
– 地理坐标 –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 平面直角坐标
– 子午面 – 子午线(经线) – 首子午面 – 首子午线 – 经度 – 赤道 – 纬度
• 大地地理坐标
球的重力场理论、技术和方法。大地控制网是为研究地球有关的各 种科学服务的,并且是施测地形图的重要依据
地形测量学
• 概念:研究小地区地表各类地物形状和大小的科学 。 • 研究对象:地球自然表面上一个区域,由于地球半径很大,
可以把这块球面当作平面看待而不考虑其曲率 。 • 基本任务:测绘地表面各类物体形状和大小。
• 特点:①假想的;②不规则且无法用数学式表示;③有无数个;④ 水准面上任一点的切面与该点的铅垂线方向垂直。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 地图投影 • 高斯投影
地面点的高程
• 绝对高程 • 假设高程 • 高差
确定地面点位的三个基本要素
• 在实际工作中,确定地面点位时,往往不是直接测出它们 的坐标和高程,而是先测出水平角、水平距离,以及点之 间的高差,然后再据此推算地面点的坐标和高程。由此可 见,距离、角度和高差是测定地面点位的基本要素。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 大地体 • 水准面 • 大地水准面 • 铅垂线 • 旋转椭球 • 旋转椭球面 • 椭球元素
大地水准面
• 概念: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的水准面,是一个复杂的不规则曲面。 由于地球的吸引力的大小与地球内部的质量有关,地球内部的质量 分布又不均匀,这引起地面上各点的铅垂线方向产生不规则的变化, 因而水准面实际上是一个有微小起伏的不规则曲面。
摄影测量学
• 利用摄影象片来研究地表形状与大小的科学。其任务与地 形测量学相同,只是采用的方法不同。

测量学基础知识总结

测量学基础知识总结

测量学基础知识总结测量学是一门研究测量方法、测量仪器和测量数据处理等内容的学科。

测量学在很多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地理测量、工程测量、物理实验等。

下面是对测量学基础知识的总结。

一、测量的概念1.测量是指通过比较一个待测量与已知参考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来确定待测量的过程。

2.测量的目的是获得准确、可靠、有效的待测量的数值。

3.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异,是无法避免的。

二、测量的分类1.根据待测量的性质,测量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

2.根据测量过程是否需要使用标准物品,测量可分为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两种。

3.根据测量过程是否需要经过数学处理,测量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

三、误差的分类1.绝对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值。

2.相对误差是指绝对误差除以为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3.系统误差是指测量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系统性偏差。

4.随机误差是指测量结果在重复测量中的不确定性。

1.人为因素:操作技巧、视觉判断、操作时间等。

2.仪器因素:精度、灵敏度、漂移等。

3.环境因素:温度、湿度、气压等。

4.待测物因素:特性、条件等。

五、测量器具的分类1.直接量器具:能够直接读取待测物理量的数值,如尺子、千分尺等。

2.感应量器具:根据待测物理量对传感元件产生的响应信号进行测量,如温度计、压力计等。

3.比例量器具:通过比较待测量与已知量之间的数值关系来测量,如天平、电压表等。

六、测量数据处理1.绘制误差图:将每次测量的结果绘制成图表,以观察其分布和趋势。

2.求平均值:将多次测量的结果求平均值,可以减小随机误差。

3.确定标准偏差:用于衡量测量结果的离散程度。

4.确定置信区间:用于评估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

七、测量不确定度1.测量不确定度是指测量结果的范围,通常用标准差或置信度表示。

3.不确定度可以通过重复测量和数学模型进行评估和计算。

八、测量的精度要求1.精度要求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异要求。

2.精度要求与测量目的和使用要求密切相关。

测量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测量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测量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测量学是一门研究测量方法和技术的学科,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是测量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总结:
1. 测量的定义:测量是通过比较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确定未知量的过程。

2. 测量的目的:测量的目的是获取准确、可靠、可重复的数据,以便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

3. 测量的基本要素:测量包括被测量对象、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三个基本要素。

4. 测量的误差:测量中存在着各种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
是由于测量仪器或方法的固有缺陷引起的,而随机误差是由于环境因素和人为
因素引起的。

5. 测量的精度和准确度:精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准确度
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6. 测量的单位:测量结果需要使用适当的单位来表示,例如长度可以用米、厘
米或英寸等单位。

7. 常见的测量方法:常见的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比较测量等。

8. 测量数据的处理:在测量中,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的
整理、筛选、统计和图表展示等。

9. 测量的不确定度:由于测量中存在误差,所以测量结果通常伴随着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是对测量结果的范围或可信度的度量。

10. 校准和验证:测量仪器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和验证,以确保其准确度和可靠性。

这些是测量学的基础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有更具体的问题,
可以继续提问。

测量的基本知识

测量的基本知识

测量的基本知识⼀、测量的基本知识1、测量⼯作的基准线、基准⾯指什么答:重⼒的⽅向线称为铅垂线,是测量⼯作的基准线。

⼤地⽔准⾯是测量⼯作的基准⾯。

2、什么叫⽔准⾯?什么叫⼤地⽔准⾯?答:⽔准⾯是⾃由禁⽌的海⽔⾯,是等位体,有⽆数个。

⼤地⽔准⾯是静⽌平衡状态下的平均海⽔⾯,向⼤陆岛屿延伸⽽形成的闭合⽔准⾯。

3、何谓绝对⾼程?何谓相对⾼程?我国的⾼程系统?⾼差答:绝对⾼程,地⾯某点沿铅垂线⽅向到⼤地⽔准⾯的距离,称为绝对⾼程,通常称为海拔,也称作标⾼。

相对⾼程,地⾯某点沿铅垂线⽅向到达某⼀⽔平⾯的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程。

新的国家⾼程基准⾯是根据青岛验潮站1952~1979年27年间的验潮资料计算确定,根据这个⾼程基准⾯作为全国⾼程的统⼀起算⾯,称为“1985国家⾼程基准”。

⾼差:⾼差是两点间⾼程之差。

⽤⾼程测量⽅法测出未知⾼程的点时,先从已知⾼程点测出两点的⾼差,再计算出未知⾼程点的⾼程。

未知点⽐已知点⾼,两点的⾼差为正,反之为负。

4、测量中的独⽴平⾯直⾓坐标系与数学中的平⾯直⾓坐标系有什么区别?答:测量坐标系X 轴是南北⽅向的、X 轴朝北,Y轴是东西⽅向,Y轴朝东,另外测量坐标系中的四个象限按顺时针编排,这些正好与数学坐标系相反。

5、确定地⾯点位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什么?三项基本测量⼯作是什么?答:⽔平⾓,距离和⾼差(或⾼程)是确定地⾯点的三个基本要素。

⾼程测量,⽔平⾓测量和距离测量是测量学的基本⼯作。

6、测量⼯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级到低级”“步步有检核”。

7、在⽔准测量中如何规定⾼差的正负号?⾼差的正负号说明什么问题?答:⾼差为正号,前视点⾼于后视点,否则相反。

⾼差的正负号说明地形的⾼低起伏情况8、测设和测定的区别答:测量学的内容包括测定(也就是你说的测量)和测设两个部分。

测定是指使⽤测量仪器和⼯具,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系列测量数据,或把地球表⾯的地形缩绘成地形图。

测量基础知识

测量基础知识

测量基础知识1.什么是绝对高程?什么是相对高程?答:地面点沿其铅垂线方向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绝对高程。

地面点沿其铅垂线方向至任意假定的水准面的距离称为相对高程。

2. 什么叫水准面?答:将海洋处于静止平衡状态时的海水面或与其平行的水面,称为水准面。

3.由于标准方向的不同,方位角可以分为哪几类?答:可以分为真方位角、磁方位角、坐标方位角。

真方位角是以过直线起点和地球南、北极的真子午线指北端为标准方向的方位角。

磁方位角是以过直线起点和地球磁场南、北极的磁子午线指北端为标准方向的方位角。

坐标方位角是以过直线起点的平面坐标纵轴平行线指北端为标准方向的方位角。

4.测量工作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为什么要遵循这些原则?答:在程序上“由整体到局部”;在工作步骤上“先控制后碎部”,即先进行控制测量,然后进行碎部测量;在精度上“有高级到低级”。

遵循上述基本原则可以减少测量误差的传递和积累;同时,由于建立了统一的控制网,可以分区平行作业,从而加快测量工作的进展速度。

5.测量工作有哪些基本工作?答:距离测量、水平角测量、高程测量是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

6.简述水准测量的原理。

答:水准测量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所提供的水平视线,并借助水准尺,来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其中一点的已知高程推算出另一点的高程。

7.在一个测站上,高差的正、负号说明什么问题?答:在一个测站上,高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

高差为正,说明后视读数大于前视读数;高差为负,说明后视读数小于前视读数。

8.DS3型微倾式水准仪上的圆水准器和管水准器各有什么作用?答:圆水准器是用来指示竖轴是否竖直的装置。

管水准器是用来指示视准轴是否水平的装置。

9.何谓视差? 产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消除视差?答:眼睛在目镜端上、下微动,若看到十字丝与标尺的影像有相对移动时,这种现象称为视差。

由于视差的存在,当眼睛与目镜的相对位置不同时,会得到不同的读数,从而增大了读数的误差。

测量有关的数学小知识

测量有关的数学小知识

测量有关的数学小知识一、长度的测量长度是物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我们常常需要测量物体的长度。

使用的测量工具有尺子、卷尺、游标卡尺等。

在测量时,需要将测量工具的起点与被测物体的起点对齐,然后读取终点位置的数值。

尺子上通常刻有毫米和厘米的刻度,游标卡尺上刻有毫米和0.1毫米的刻度,而卷尺上则刻有厘米和分米的刻度。

二、角度的测量角度是两条射线的夹角,常用单位有度和弧度。

使用的测量工具有量角器、转角尺等。

在测量时,量角器的顶点与角的顶点对齐,然后读取刻度盘上的数值。

转角尺则是通过旋转来测量角度,读取刻度尺上的数值。

需要注意的是,角度的测量需要保证测量工具与角的顶点对齐,并且尽量避免误差。

三、面积的测量面积是平面图形所围成的区域的大小。

常见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厘米等。

面积的测量可以使用尺子、卷尺等直尺类工具,也可以使用面积计算公式。

对于规则形状的图形,可以使用公式进行计算,而对于不规则形状的图形,可以使用直尺类工具进行测量。

四、体积的测量体积是物体所占据的空间大小。

常见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厘米等。

体积的测量可以使用容器、瓶子等容积已知的物体,也可以使用体积计进行测量。

对于规则形状的物体,可以使用公式进行计算,而对于不规则形状的物体,可以使用容器法或分层法进行测量。

五、时间的测量时间是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和持续的长度。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秒、分钟、小时等。

时间的测量可以使用时钟、秒表等工具。

时钟可以测量较长时间的流逝,而秒表则适合测量较短时间的间隔。

在测量时间时,需要注意时钟或秒表的初始时间,以及起止时间的记录方式。

六、温度的测量温度是物体热度的度量。

常用的温度单位有摄氏度、华氏度等。

温度的测量可以使用温度计等工具。

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需要将温度计放置在待测物体附近一段时间,使其与物体达到热平衡,然后读取温度计上的刻度。

七、重量的测量重量是物体所受到的地球引力的大小。

常用的重量单位有千克、克等。

重量的测量可以使用天平、磅秤等工具。

测量基本知识

测量基本知识

70× %=0.7℃ 解:由题意可知,被测温度的允许最大绝对误差为:|△max|=70×1%=0.7℃ 由题意可知,被测温度的允许最大绝对误差为: 100×0.5%= ℃ 测量范围为0 100℃的仪表的最大允许绝对误差为: 测量范围为0~100℃的仪表的最大允许绝对误差为:|△max|1=100×0.5%=0.5℃ %=0.5 200×0.5%= ℃ 测量范围为0 200℃的仪表的最大允许绝对误差为: 测量范围为0~200℃的仪表的最大允许绝对误差为:|△max|2=200×0.5%=1.0℃ %=1.0
8
对于仪器系统误差可以采用一些方法避免:
特定的测量应当选择适当的仪器; 特定的测量应当选择适当的仪器; 确定仪器误差的大小后应用修正系数; 确定仪器误差的大小后应用修正系数; 用一个标准仪器对仪器进行校准。 用一个标准仪器对仪器进行校准。 (2)、特点 )、特点 )、 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种类 (3)、种类: )、种类: 恒值系差 变值系差 周期性 累进性
δ=
±0.5 *100% = ±1.25% 40 − 0
因此该流量计必须选择1.0级的流量计 因此该流量计必须选择1.0级的流量计 结论: 结论: 工艺要求的允许误差 ≥ 仪表的允许误差 ≥ 校验所得到的相对百分误差
18
例3:某被测温度信号在70~80℃范围内变化,工艺要求测量误差不超过±1%,现有 某被测温度信号在70~80℃范围内变化,工艺要求测量误差不超过± %,现有 两台温度测量仪表,精度等级均为0.5级 其中一台仪表的测量范围是0 100℃ 两台温度测量仪表,精度等级均为0.5级,其中一台仪表的测量范围是0~100℃, 另一台仪表的测量范围是0 200℃ 试问这两台仪表能否满足上述测量要求。 另一台仪表的测量范围是0~200℃,试问这两台仪表能否满足上述测量要求。

测量总结的知识点

测量总结的知识点

测量总结的知识点一、测量的基本概念1. 测量的定义测量是通过某种手段或方法,获取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数量特征,以便对其进行比较、分析或描述的过程。

2. 测量的特点测量具有客观性、准确性、精密性和可靠性等特点。

3. 测量的分类根据测量对象的不同,测量可以分为长度测量、角度测量、面积测量、体积测量等不同类型。

二、测量的基本原理1. 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的基本原理包括直接测量原理、间接测量原理和比较测量原理。

2. 测量的基本方法测量的基本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方法、间接测量方法和综合测量方法等。

3. 测量的误差测量中可能存在多种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人为误差等。

4. 测量的精度与准确度测量的精度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而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三、常用的测量工具和仪器1. 测量工具常用的测量工具包括尺子、卷尺、量角器、分度尺、刻度尺等。

2. 测量仪器常用的测量仪器包括测距仪、经纬仪、全站仪、水准仪、测距仪、测量仪等。

四、测量的应用1. 工程测量工程测量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地表或建筑物进行测量,以获取相关信息的活动。

2. 土地测量土地测量是指对地理空间信息、土地利用信息等进行测量和分析的活动。

3. 测绘测量测绘测量是指通过测绘技术对地球表面特征进行测量和绘制的活动。

4. 地球物理测量地球物理测量是指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对地球内部结构、地球表面特征进行测量和分析的活动。

五、测量的发展趋势1. 测量技术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测量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涌现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激光雷达等新技术。

2. 测量方法的创新新的测量方法如无接触式测量、虚拟测量等不断涌现,为测量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3. 测量领域的拓展测量不仅仅局限于地面或建筑物,还涉及到海洋测量、宇宙测量等领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

六、测量的现状与挑战1. 测量技术的高度发达当前,测量技术已经非常发达,但是在工程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测量误差难以消除、测量数据难以处理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道路测量
根据它的任务与作用,包括两个方面:
◆测定(测绘)
◆测设(放样)
测定:地面
图纸
测设:图纸
地面
观测:沉降及位移
地面点位的表示方法:
测量工作的基本任务是确定地面点 的空间位置,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 通常用三个量表示:该点的二维球面坐 标或投影到平面上的二维平面坐标,以 及该点到大地水准面(黄海水平面)的 铅垂距离,即确定地面点在投影面上的 坐标和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我们通常所指的(X,Y,Z)
前进方向
h4=+0.385
h5=+0.118
h1=-0.543
h2=+0.120
h3=+0.946 1.820 1.822 0.876
1.422 1.435
1.304
BMB
1.134
BMA
1.677 1.444 1.324
TP4 TP3
测站
1 2 3
点号
BMA TP1 TP1 TP2 TP2 TP3
1.422 1.435
1.304
BMB
1.134
BMA
1.677 1.444 1.324
TP4 TP3
TP2 TP1
(1)水准仪安置在离前、后视距离大致相等之处。 (2)为及时发现错误,通常采用“两次仪器高法”或 “双面尺法”。
两次仪器高法:高差之差h-h5mm
图形:水准测量实施与记录对照图
二等
2
- DS1
因瓦
往返各一次 往返各一次
4
DS1
因瓦
往一次
三等
6 ≤50
往返各一次
12
4
DS3
双面
往返各一次
四等
10 ≤16 DS3 双面
往返各一次
往一次
20
6
五等
15
- DS3
单面
往返各一次
往一次
30

注:1、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线路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0.7倍。 2、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闭合环线的水准线路长度(km);n为测站数。 3、数字水准仪测量的技术要求和同等级的光学水准仪相同。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的相关规定,具体规定如下表
等级 三等 四等
视线长度
仪器类型
视距(m)
前后视距差(m)
每站的前后视距 累计差(m)
视线高度
DS3
≤75
≤2.0
≤5.0
三丝能读数
DS1,DS05
≤100
DS3
≤100
≤3.0
≤10.0
三丝能读数
DS1,DS05
≤150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对于附合水准路线,有:
fh h测 h理 h测 (H终 H始)
4.2分配高差闭合差 4.2.1计算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
对于普通水准测量:fh容 40 L 适用于平原区 fh容 12 n 适用于山区
式中,fh容——高差闭合差限差,单位:mm; L——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 n——测站数 。
测量基本概念
工程测量学概念及任务
1、概念: 城市建设、大型厂矿建筑、水利枢纽、农田 水利及道路修建等在勘测设计、施工放样、 竣工验收和工程监测保养等方面的测绘工作。 2、任务: (1)把地面上的情况描绘到图纸上; (2)把图纸上设计的建筑物桩定到地面上; (3)为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和竣工后所产生 的各种变化而进行的变形观测。
导线测量的基本形式及注意事项
1、闭合导线 2、附和导线 注:不得采用金线吊葫芦的闭合导线; 相邻边长不宜相差多大;也不宜靠着 太近。三角网控制时,内角不得小于 30度。
说明
• 根据《建筑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设部国家标准)对于导线测量中规定了角 度、距离等要求,还是比较偏重于全站仪、 经纬仪、测距仪,不适用如今的工程管理, 因此不过多介绍。
4.2.2分配原则
按与距离L或测站数n成正比原则,将 高差闭合差反号分配到各段高差上。
4.3计算各待定点高程 用改正后的高差和已知点的高程,来
计算各待定点的高程。
5.水准测量成果整理实例
【例】如图按图根水准测量施测某附合水准路线观测成 果略图。BM-A和BM-B为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图中箭头表 示水准测量前进方向,路线上方的数字为测得的两点间 的高差(以m为单位),路线下方数字为该段路线的长度 (以km为单位),试计算待定点1、2、3点的高程。
等级
导线长 度km
平均边 长km
测角中 误差
(秒)
测距中 误差
(㎜)
测距相对 中误差测回数ຫໍສະໝຸດ 1秒级仪 2秒级器
仪器
6秒级 仪器
方位角闭 导线全长相 合差(秒) 对闭合差
三等
14
3
1.8
20 1/150000
6
10
— 3.6 n ≦1/55000
四等
9
1.5
2.5
一级
4
0.5
5
二级
2.4
0.25
8
三级
1.2
我国现行的测量规范
• 《建筑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
91)
各级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
等级
每千米 高差全 中误差 (mm)
路线
长度 (km)
水准 仪型

水准尺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附合或 环 线闭合差
与已知点联测 附合或环线 平地(mm) 山地(mm)
• 将在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详细解释。
例题解算
第一步计算高差闭合差:
fh h测 (H 终 H 始) 4.330 4.293 37(mm)
第二步计算限差:
fh容 40 L 40 7.4 108.8(mm)
fh fh容 故可进行闭合差分配
第三步计算每km改正数:
V0

fh L
5mm / km
由已知点BM1——某一待定水准点A。
图形:水准路线布设形式
1.闭合水准路线
3.支水准路线
2
1
2
1
BM
3
BM
4
BM2
2.附合水准路线
3
BM1
2
1
3.水准测量的实施
3.1观测要求
前进方向
h4=+0.385
h5=+0.118
h1=-0.543
h3=+0.946 1.820 h2=+0.120 1.822 0.876
第二部分:测量工作的程序和原则
布局上:由整体到局部 精度上:由高级到低级 次序上:先控制后细部 测量工作的又一原则: “前一步工作未作检核,不进行下
一步工作”
结合工程实际解释以上原则
• 1、开工前需要进行导线点及加密点的复测。 • 2、我们采用的是四等水准测量的二级导线
测量。 • 3、施工过程中需要埋设的临时控制点,测
量精度要低一级。 • 4、桥梁施工时,要建立控制网。
第三部分 水准测量
1.水准点
通过水准测量方法获得其高程的高程控制点,称为 水准点,一般用BM表示。有永久性和临时性两种。
水准点示意图
2.水准路线
1.闭合水准路线
由已知点BM1——已知点BM1
2.附合水准路线
由已知点BM1——已知点BM2
3.支水准路线
TP2 TP1
水准尺读数
后视
前视
1.134
1.677
1.444
1.324
1.822
0.876
高差 h米
平均高差
改正后 高差
-0.543
+0.120
+0.946
高程 H米
4.水准测量成果整理步骤
4.1计算高差闭合差
公式: fh h测 h理
故对于闭合水准路线,有:
fh h测 h理 h测
0.1
12
18
1/80000
4
15
1/30000

15
1/14000

15
1/7000

6
—5
≦1/35000
n
2
4 10 n
≦1/15000
1
3 16 n
≦1/10000
1
2 24 n
≦1/5000
注:1 表中n为测站数。 2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 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2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