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学情文本定位】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虽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但仍然缺乏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尤其是对有深度的散文《壶口瀑布》的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对文章缺乏生活基础,对旅游缺乏理性认识,需要教师正确引导。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置身于“旅游”之中,紧紧抓住游踪和见闻,理解“情感”这点主线,走进文本,理解内容,咀嚼语句,体味情感,从而把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文本解读】
《壶口瀑布》是第五单元的开篇之作,学好本课意义重大。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叙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情思。本单元学习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
本文语言精美,含义深刻,所承载的信息含量之大,文化含量之厚重让学生的理解产生了难度,难以与文本和作者产生共鸣。我们面对的学生对于黄河的了解实在有限。即便是查找资料,也多是苍白和空洞的,时空的距离让学生的心理体验产生了难度。即便到壶口瀑布看过,没有深厚的积淀,也很难深入到这种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文字中。
【目标定位】
1.通过朗读,感受文章重点字词和短句、排比句增强语言气势和力度的表达效果。
2.掌握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感受作者在写景过程中抒发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文章重点字词和短句、排比句增强语言气势和力度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掌握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感受作者在写景过程中抒发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教学环节】
课前活动:漫谈“旅游”——把握“游踪、见闻、情感”
一、激趣,读题,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让人感受到黄河波涛汹涌,气势浩然。黄河流域是
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在黄河上的一处景观是不可不看的——她就是就是处在我们陕西和山西交界的壶口,今天我们通过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一同领略“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特景观。
二、默读,圈词,初步感知,理解词语。
1.默读,圈点课文的四字词语
2.读给同桌听,比一比看谁圈点的多。
3.Ppt3
隐隐如雷隆隆冲去轰然而下潺潺成溪哀哀打漩
浪沫横溢前呼后拥推推搡搡
雾罩乱石深不可测跌得粉碎
匆匆逃离陷入沉思柔中有刚
……
4.如果为壶口瀑布选择一个词作为宣传语,你觉得哪一个词最为贴切?
学生明确:作者写的哪两个季节的瀑布;这些词语哪些关于瀑布的声、势、景、感。——视觉、听觉、感觉。
5.作者善于从古典文学作品中吸收精华,然后融于自己的文章中。“我每次提笔写作时,脑子里面不由自主地闪过许多文学巨人的影子,自觉与不自觉地向他们借词、借字、借意、借境,然后再汇拢到一起,从自己的笔管里流了出来。”——梁衡《我写<晋词>》
三、浏览,赏句,品味句子,了解“景物”
1勾画出瀑布不仅雄伟还具有阳刚之美的句子?—感受壶口瀑布磅礴的气势
2交流、品读:对比品味——错落读——换字品味
(1)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怎么读?哪个字重音?为什么要这样读?
(2)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师)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男)其势如千军万马,(女)互相挤着、撞着,(男)推推搡搡,(女)前呼后拥,(师)撞向石壁,(合)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3)自读——谈感受
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
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落在石上,翻个身再落下去,三落、四落,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落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明确:重点强调的重音,果断有力的短句,排比句式的速度语气变化小结一:
拟人的手法
恰当形象的比喻
奇特想象的动词选择
为水注入了生命力
短促有力和排比铺陈的句式
文章既有自然之美,又有人文内涵
机动安排——用上小结中的方法自由在文中找出一句赏析。
引导:通过刚才的交流、朗读,我们已能初步感受到壶口瀑布水势的浩大、湍急、汹涌, 也能初步感受到壶口瀑布给人带来的一种雄壮、勇往直前的气势。
学生明确: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
四、精读,品段,理解特征,抓住“游踪”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找到作者的立足点在哪里?——他在河心是从哪些视觉观察的?怎么观察的?——从哪些个方面来写的?写出了壶口瀑布的什么特点?用一个字来概括。
ppt
1.我一直走到河心,
2.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3.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
4.山是……
5.当……时,突然脚下出现……
6.沟底……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小结二
定点换景,视觉反复变换
不同方面多种角度的描写
侧面的烘托的表达
独具特色的体验
五、细读,悟情,升华主旨,探究写法
1.精读作者表达感受的文字。
2.学生交流。
穿插中国古人关于水的智慧描述的词语:上善若水,以柔克刚,水滴石穿(辩证思维)
3.集体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