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大国兴衰对中国崛起的启示

合集下载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发展的启示1.经济发展是基础:历史上,大国崛起往往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比如英国在19世纪实现了工业革命,美国在20世纪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中国要想成为一个大国,必须继续推进经济和发展,以增强国家实力。

2.政治稳定是关键:大国崛起需要政治的稳定和强势的领导。

历史上,政治混乱和社会动荡往往会限制一个国家的发展,比如俄罗斯和巴西等国。

中国需要保持政治的稳定,加强治理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环境。

3.教育和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大国崛起的核心驱动力。

在现代化过程中,科技和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需要加大对教育和科技创新的投资,提升人民素质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国家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4.和平崛起的策略:历史上,一些大国崛起的方式是通过战争和冲突实现的,这种方式带来了人道灾难和巨大的社会成本。

中国应该秉持和平发展的理念,通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来实现自身的崛起,塑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国际环境。

5.全球视野和责任担当:大国应该具备全球视野和责任担当,在全球事务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历史上,一些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奉行霸权主义和保护主义,这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国际形象,也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中国应该以开放和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世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6.吸收外来经验和文化:历史上,一些大国崛起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吸收外来的经验和文化,从而不断丰富自身。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崛起的国家,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吸收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

总之,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中国应该抓住历史机遇,坚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保持政治的稳定,加强教育和创新,积极推动和平崛起,发挥全球视野和责任担当,吸收外来经验和文化。

通过不懈努力,中国将有望迈向一个繁荣、稳定和有影响力的大国。

世界大国崛起衰落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世界大国崛起衰落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世界大国崛起衰落历史给我们的启示世界大国崛起衰落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意大利历史哲学家克鲁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世界上各个大国的起起伏伏不断交织,不断创造着每个时期的历史风貌。

在这些历史中,不仅折射着人类的智慧,更是为后来者提供着真实的实例。

通过分析大国崛起衰落的原因,剖析其中的必然因素,又助于为我国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借鉴。

一、技术的发展和组织的变革是大国崛起的根本因素1500 年以后问世的帆动力远洋炮舰和大西洋贸易的繁荣,就使欧洲各国受益不同,从而使得一些国家的发展速度比另一些国家快得多。

同样,后来开发的蒸汽动力及其依赖的煤炭和金属资源,不仅催生了一个新兴的资产阶级、新起的工业革命,而且催生了一批新兴的资产阶级国家,并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的世界格局。

随后,19 世纪自然科学领域的三大发现,不仅确立了新的自然观、新的社会观,而且也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格局。

西欧自16 世纪以来技术突破和组织形式变革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进步,其中尤以英国最为明显。

英国在17 世纪中叶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在人类历史上率先过渡到资本主义这一社会制度上来。

封建制度的推翻,加速了统一民族市场的形成,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又为英国产业革命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前提,推动了英国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为英国建立世界工商业霸权和殖民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新兴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制定内外政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富于革新和开拓精神。

以科技为依据的技术革新,适应产业革命发展的国内政策,与放眼世界、积极拓展海外殖民地和市场的国外政策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从纺织机器的发明和运用,到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再到冶金、采煤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都是依靠科学技术来推动的。

产业革命完全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面貌,使之空前繁荣起来。

19 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在世界工业和贸易方面处于垄断地位。

1870 年,其采煤量占世界采煤量的5115 %,生铁产量占50 %,棉花消费量占491 2 %;英国不仅向全世界供应工业品,而且还输出机器设备,几乎包揽了全世界的机器、火车车辆和铁路设备的制造。

荷兰海权兴衰对中国的启示

荷兰海权兴衰对中国的启示

海权决定国家兴衰——荷兰海权兴衰对中国的启示欧洲西北部,有一个和英国隔海相望的国家,它的面积只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半北京,这就是荷兰。

八百年以前,荷兰还是一片没有人烟,只有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

12世纪到14世纪,才逐步形成了人类可以居住的土地。

直到今天,荷兰仍有三分之一的国土位于海平面以下。

如果没有一系列复杂的水利设施阻挡,荷兰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每天将被潮汐淹没两次。

但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

仅有150万人口的荷兰,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

荷兰人创造了奇迹。

从十四世纪开始,荷兰人就开始在海洋上谋求生存与发展,从最原始的海洋捕鱼业开始,从而也推动了荷兰与周边国家的贸易行为的发展。

随着商业程度逐步加深,于是荷兰人民形成一种海权意识。

17世纪时,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基础上,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并且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

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来聚集资本,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比纽约的证券交易早了三百年,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还率先创办现代银行,而且发明了我们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

积聚了巨大的财富,经济的发达支撑起荷兰在世界上的强势地位。

但不管怎么讲,没有大海,就没有强大的荷兰。

但荷兰在创造了大国之后,却显得锋芒毕露,在全球范围内大肆的侵略扩张,用战争的手段掠夺他国的资源,并且频频对已有的和潜在的霸权威胁挑战,以少打多的战争在几年的时间里就发生了十几次,消耗了国力也树立了宿敌。

衰落无可避免。

具体地说,荷兰是怎么做的呢?荷兰濒临大西洋,手工业发达,但自然资源稀缺,本地市场狭小。

许多荷兰人外出从事商业活动,来往于世界各地,赚取了很多的钱财。

荷兰因此成为欧洲最富庶的地区之一。

1581年,荷兰摆脱了西班牙国的统治,赢得国家独立,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代大国兴衰和中国的崛起

近代大国兴衰和中国的崛起

大国的兴衰对中国崛起的启示内容提要从公元1500年到公元2000年这五百年的历史发展变迁中,时间的轨迹一次划过欧洲、美国、美苏、美欧日和现在的一超多强。

一个国家的兴起和衰落都存在一定的时代原因和现实因素,结合这两个方面我们可从自然状况、国家构造、战争利弊、军事政治、经济实力、科技武器、社会宗教等方面对各大国的兴衰做一定的解说。

同时,反观中国这五百年来的历史、政治、经济发展,我们不得不说大国兴衰中的经济和科技实力确实起着关键的决定性作用,然而其他的因素也是保证一个发展崛起和平稳进步的不可或缺因素。

中国的崛起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借鉴又创新。

关键词战争经济科技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看16世纪的欧洲,它是相对弱小且不值一提的。

欧洲是一个分散的大陆,它的国家机构都是由一些封建小王公或贵族阶级组成。

欧洲的地理位置揭示了它在西部和北部的相对恶劣气候条件,但也自然地形成了一种抵御外敌的天然屏障;它的东部和南部有亚洲和非洲这两个极大的大陆,从陆域上有受大国包围的危机,但这也使得欧洲更加警觉其国防与政治安全。

欧洲的奇迹得益于一场不可阻挡的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

16世纪时欧洲在政治上是分裂的,地理上的小版块国家和不同的气候条件使得贸易和市场关系不断发展,货币信贷和银行业的发展使私商出现,此时,这些新的经济因素在世界其他地方都是没有的。

这种不受压抑的贸易使得商人、王公和地方贵族、市场都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了。

火器技术的重大突破导致了中央集权化,新的作战技术可以帮助某一个国际压倒其他对手。

因此,大约1500年,获得了大炮垄断权的英国和法国就有一种绝对的优势来压倒他国。

武器的螺旋式上升确保了欧洲政治的多元化,并使得他最终取得海上霸权。

从葡萄牙、西班牙的兴盛到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再到英国受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洗礼后成为“日不落帝国”,每一个国家的崛起和衰落都十足地说明着经济与科技力的转移是一国兴衰的关键。

以至于在19世纪40年代,在全球经济发展中,西欧,特别是以大不列颠为中心的跨洋、跨大陆的贸易和金融网络特别引人注目,这表明全球的经济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装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大国兴衰对中国的启示

大国兴衰对中国的启示
1\葡萄牙·西班牙
15世纪,欧洲最早的两个民族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国家力量支持下进行航海冒险: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挥下,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们开辟了从大西洋往南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在伊莎贝尔女王的资助下,哥伦布代表西班牙抵达了美洲。
当麦哲伦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原先割裂的世界终于由地理大发现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世界,世界性大国也就此诞生。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相互竞争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线和殖民掠夺建立起势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国,并在16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
2\荷兰
地处西北欧、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小国荷兰,在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上,以捕捞鲱鱼起家从事转口贸易,他们设计了造价更为低廉的船只,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誉,逐渐从中间商变成远洋航行的斗士。
3\英国
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英国,在1588年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战中大获全胜,就此逐步登上世界舞台。从中世纪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强有力的君主制成为关键的一环。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对海洋探险和贸易的鼓励、开明的治国态度和处理社会矛盾的妥协手段,使这个地处边缘的岛国,迎来了早期的辉煌。
继承彼得改革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引进欧洲的启蒙思想,重视教育,并试图起草法律,但改革无法触动农奴制。女皇的业绩最终只能表现在领土扩张上,在18世纪后期,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美的大国,并成为欧洲事务中的重要角色。
8、苏联
1917年,苏维埃政权在十月革命后诞生。在探索从未有人实践过的社会主义道路时,列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及时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为新经济政策,保护了农民,也吸引了哈默、福特等外国投资者。苏联经济逐渐复苏。
5\德国
当欧洲各国纷纷建立民族国家之际,欧洲大陆中部的一片国土始终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对分裂有着痛苦记忆的德意志人在思索中呼唤着一个统一的国家。

德国日本与美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日本与美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日本与美国崛起及其给中国崛起的启示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一、德国、日本的崛起(一)德国1、崛起(1)第一次崛起:①1871年,结束了分裂割据状态,打败了欧洲两大传统强国法国和奥地利,完成了国家统一,成为欧洲的新兴强国。

②19世纪末,德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

③一战前,组建了以它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并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原因:①国家实现了统一,有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②在统一的过程中,得到了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以及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为经济的起飞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资源。

③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国,重视科技和教育等。

(2)第二次崛起:①20世纪20年代,经济复苏,并重新成为政治,经济大国。

②30年代,为解决经济危机,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对外疯狂扩张,最后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势力达到了鼎盛。

原因:①利用美国等国的经济援助,20年代经济复苏。

②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内镇压,对外疯狂扩张,势力急剧膨胀。

(3)第三次崛起:①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成为西欧最强大的经济大国。

②1990年,两德实现统一,德国再度成为欧洲大国。

第三次崛起原因:①战后实行民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为经济的发展奠定政治基础。

②充分利用美国的援助(经济非军事化)。

③重视教育和科技,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④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⑤两德统一,综合实力逐步提高。

2、衰落(1)一战后初期衰落:战后签订《凡尔赛和约》,成为被宰割的对象。

原因:①一战中严重削弱。

②战败后面临宰割。

(2)二战后初期的衰落:被四大国分区占领,国家分裂。

原因:①二战中严重削弱。

②战后被分区占领等。

(二)日本1、崛起(1)第一次崛起原因:①明治维新使之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②善于学习西方先进文化。

③重视教育和科技,充分利用两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④一战中大获其利。

⑤在国家的扶植下,日本垄断组织建立并迅速发展。

⑥建立法西斯专政,疯狂扩张,势力急剧膨胀。

近代西方崛起对中国发展的影响及启示

近代西方崛起对中国发展的影响及启示

近代西方崛起对中国发展的影响及启示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唯一一个从古到今文明连续不断的国家。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明体系自成一派,在世界领域内曾一度独领风骚,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以下拙见,万望老师不吝赐教。

一、中华文明的兴衰荣辱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

中华文明繁盛强大,生命力极强,伴随中国强大的实力向外辐射,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明圈,对周边国家的文明发展乃至世界的文明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中华文化虽绵延不绝,但也历经沧桑。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对其发展轨迹影响颇深。

1、发展历程约在五千年以前,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地区已经出现早期文明社会的要素。

四千多年前,是传说中的黄帝、炎帝、尧、舜、禹时代。

公元前21世纪开始形成王朝国家,早期的王朝是夏、商、周。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以后经历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西夏金、元、明、清等朝代。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

科技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思想领域更是大放异彩,典籍文献浩如烟海,文学艺术高峰迭起。

①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中国迎来封建社会最后一个鼎盛时期,同时也走向了封建社会的末世。

鸦片战争前夜,中国衰相尽显,潜伏着许多危机,而且闭关自守,固步自封。

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

中国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及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西方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图实现民族独立。

2、影响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一大批有志之士开始反思并作出相应反应。

首先作出反应的是封建士大夫集团中的开明士绅。

他们继承并发展了明清之际讲求“经世致用”的传统,反对脱离实际,反对崇尚空疏,注意研究现实问题,主张向西方学习,倡言改革,以达到强国御侮的目的。

近代欧洲国家的发展为我们带来的启示

近代欧洲国家的发展为我们带来的启示

近代欧洲国家的发展为我们带来的启示16世纪——19世纪欧洲兴起与其说是白种人的优越,还不如说是一个大陆混杂者许多能力相似的民族,他们各自建立自己的国家而且相互模仿对方的长处——比如法国人发明了滑轮,西班牙人马上去模仿;而西班牙人发明了合适远洋航行的帆船后英国人马上仿造;英国人爆发了工业革命,法国人和其他欧洲人马上也进行。

这些欧洲国家和民族相互影响,相互打仗等,这样相互作用的结果从而促进了他们力量的大大发展,使得他们超过了世界上其它民族。

因为这些国家都明白,如果不去发展或者发展慢一步,马上就有可能面临亡国的威胁。

正是这种生存的丛林法则(不要说残酷,国家之间其实就是如此残酷,21世纪的今天尚且如此——美国想打谁就打谁,美国自己发展大量杀伤性武器却禁止其他人发展,美国大肆出口武器制造杀戮却限制中国出口自己的优势武器,美国还制订大量不利于他国的所谓国际秩序公约等)使得欧洲人为了生存而不断地发展自己,扩充实力(包括海外殖民地),从而使得欧洲的“人类文明”得到了发展。

亚洲的中国却落后了,在满清这样落后、愚昧的统治之下,不仅固步自封甚至倒退,最终在所谓的“盛世”之下带来整个国家在文化、科技上,甚至个人文明上的全面倒退。

一个在宋朝以前一直领先世界的国家,曾经创造了世界最发发达文明的民族,一个在明朝仍然在追赶世界先进的国家,到了清朝居然沦落位西方人眼里的“愚昧民族”,“半野蛮人”(西方人眼里的野蛮人指的是非洲的土著、印第安人、西伯利亚的通古斯人)的地步。

千百年来受到中国汉文明影响的远东,在失去其影响之源后,自然也落后了,自然也就相继变成欧洲殖民地国家了,整个亚洲只有三个国家不是完全殖民地国家——满清统治下的中国、日本、暹逻。

满清统治下的中国之所以没有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殖民地,而是我们历史教科书上说的半殖民地。

那是首先因为中国人口多没法直接殖民管理,再次占中国人口绝大部分的汉人虽然经历过满清200多年愚昧和奴化,但是骨子里依然有血性,如果殖民地化必然导致这股血性被激发出来,辛丑条约的签订导致殖民地化明显后,中国的民众也就开始加速了醒悟,最后推翻了早就该扫进历史去的满清。

大国崛起对中国的影响启示

大国崛起对中国的影响启示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发展的启示“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影响着未来。

这是《大国崛起》的开场白。

没错,作为曾经世界上最为瞩目的九个国家,他们各自崛起的道路和经验的确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纵览九国的发展道路,各自有自己的特色,但也有其共性:第一,大国崛起都是以国家统一独立为前提的;第二,大国崛起都经历了思想解放的历史过程,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第三,大国崛起都是以体制创新为条件的;第四,大国崛起都是抓住了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第五,大国崛起都是以经济强盛为基础的,没有经济的支撑很难成为世界性的大国;第六,大国崛起与文化复兴和软实力的增强是分不开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告诉我们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事实也是如此,大国崛起都经历过思想上的变革。

由此看来,中国的复兴之路的第一站就是思想解放。

十一届四三中全会是一场伟大深刻的思想变革,中国早已将它运用于实践中并取得了重大成果。

接下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也正在不断完善之中。

可是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广大人民群众并未成为这些理论实践的主体,中国要发展就必须要解放全民族人的思想,让新的思想深入每一位人民群众的心中,尤其是农村。

在体制创新方面中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就已开始。

在政治体制方面提出“一国两制”,在港澳回归后已付诸实践并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建立了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的结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正在逐步完善中,但是市场经济有其固有的弊端,国家必须加强适当的宏观调控。

中国建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是显然这个体系仍然很不完善,它一不健全,二未能完全适应中国国情,三就是法律权威性不够。

大国崛起原因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大国崛起原因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大国崛起原因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1、葡萄牙和西班牙:十五、六世纪的欧洲,见证了两个超级大国的诞生,它们就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他们通过跨海航行,葡萄牙开辟了从大西洋往南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新航线,哥伦布从西班牙抵达了美洲,麦哲伦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随着新航线的不断开辟,葡萄牙和西班牙也不断通过一路的殖民掠夺,瓜分着世界,分别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殖民帝国。

然而,这两个在十六世纪上半叶发展至鼎盛的超级大国却没能得以长久地繁荣与兴盛,由于他们没有对工商业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快走向了落末。

由此可见工商业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对于我国同样适用,始终不要忽视工商业的重要性。

2、荷兰:通过设计制造造价低廉的船只进行跨海贸易,并因为有利的地理位置,迅速占据了市场,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当时全球一半的贸易,并且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创办现代银行,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

成为十七世纪的佼佼者。

直至今天,他们开创的商业规则仍然产生着影响。

由于我国在国土面积、人口资源等方面的自然条件优于荷兰,如果能再加以对商业的发展,也许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3、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对航海探险与贸易的支持、开明的君主立宪制,为英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也为工业革命做好了准备。

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专利法》鼓励发明创造,牛顿、瓦特的重大发现与发明,亚当·斯密以《国富论》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但到后来,繁多的殖民地渐渐成为了英国的负担,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也逐渐显现。

听党指挥,作风优良,我国通过采用适合的政治制度,开明开放,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作用。

不盲目肆意扩张领土范围,不断调整,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市场制度。

4、法国:由于路易十四对文化艺术的喜爱,使启蒙思想在整个法国得以传播,打破了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枷锁,开启了理性的大门。

随后,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与公民权宣言》颁布。

欧美强国崛起启示中国

欧美强国崛起启示中国

欧美强国崛起启示中国来源:《特别关注》2013年第4期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胡思勇历史有惊人的相似。

我们梳理世界现代化史,引鉴大国崛起的经验教训,思索前行国家的百年经济奇迹,对中国崛起将会有更清醒的认识。

世界各国羡慕中国历史上,中国创造出辉煌的汉唐文明,大幅度领先于世界。

即便在清代,在1800年的世界工业生产中,中国仍占三分之一的份额。

在1820年的世界GDP中,中国占28.7%,比排名第二至第四位的印度、法国、英国三国的总和26.6%还要多。

直到中国向日本割让台湾的1895年,中国GDP排名世界第一的状况才被美国取代。

清代晚期及民国时期,中国饱经内乱和世界列强侵略,一个世界领先的强国遭遇百年衰落的屈辱历程,民族被分裂,十分之一的国土被割让,给经济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1820年至1952年间,中国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为0.22%、-0.08%,而欧洲这两个数字分别是1.71%和1.03%;世界GDP总量提高了八倍以上,而中国GDP从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下降到二十分之一,人均GDP低于1820年的水平。

新中国成立时,工农业总产值只有466亿元,人均国民收入为66.1元;重工业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仅为7.9%。

中华民族开始奋起追赶。

崛起的百年经济奇迹后进国家追赶前行国家,似乎都有一个百年经济奇迹。

1500年前,意大利城邦国家引领商业革命浪潮,成为世界经济最繁华的地带;荷兰在1600年至1700年,全面超越意大利这一商业革命的先驱;英国在1700年至1800年超过了荷兰,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国;美国在1820年至1914年全面超过了英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成为一个真正全面工业化、统揽全球的大国;日本在1868年实现了有力追赶,成为西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世界经济不同的历史节点上,它们的崛起大致都用了一百年,但其追赶的路径是有差异的。

例如,英国以荷兰为榜样,在所有权、制度、贸易、军事等方面奋力追赶。

苏联的兴衰教训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苏联的兴衰教训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苏联的兴衰教训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1917年11月7日,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握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苏联,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建立起来并取得巨大成就的社会主义国家,他的兴盛与衰亡深刻影响了近百年来的世界历史。

能够从别国的颠覆中吸取灭亡的教训并结合自身实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等体制加以适应性的调整和改革,才能够有效避免重蹈前人的覆辙。

苏联的建立与急速发展,为20世纪浴血追求独立的受压迫民族指明了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自强道路;实践了社会主义的理论,证明了马列思想的先进性与正确性,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壮举。

而另一方面,苏共的垮台与苏联的最终解体,是苏联社会各种问题总爆发的结果,也是苏共执政能力逐渐下降直至完全丧失政权的结果;苏联的解体,有许多外部原因,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苏共的内部原因。

现在,中国正面临着必要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因此,中共领导人有必要从前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等改革中吸取教训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来推动改革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一、苏联兴衰的经验苏联实行的是斯大林模式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对苏联的经济发展起到过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弊端也就逐渐的显现了出来。

斯大林之后,苏联几代领导人先后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但均以失败告终。

赫鲁晓夫改革针对的主要是斯大林本人,而没有离开斯大林模式的大框架,改革思路也存在着严重失误。

勃涅日涅夫改革是在统一计划的原则下进行的,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局限,改革按照严重僵化的教条主义进行。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目的是要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改革步伐过快,没有从农业开始改革,且没有解决好改革与发展的结合、微观与宏观改革措施的结合,最后转变为政治体制改革,成为苏联解体的导火索。

在这三场改革中,没有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采取教条主义,没有把经济体制改革与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调整经济结构结合起来,同时没有相适应地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因此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

世界大国兴衰的启示

世界大国兴衰的启示

世界大国兴衰的启示2013年02月19日08:32 来源:同舟共进随着新大陆被发现以及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社会走出了各地区的分割状态,逐渐走向了全球化和一体化,人类的历史从此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大工业创造的便利的交通工具、现代世界市场和资本文明,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百年前中国近代思想巨人王韬也说过:"全地球可合为一家,中国一变之道,盖有不得不然者焉。

不信吾言,请验诸百年之后。

"在这一历史发展进程中,先后出现的世界性强国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和俄国。

大国的兴衰交替,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法则,只有美国自成为世界性强国后一直将世界第一的位置保持至今,已经超过一个世纪。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多,中国的发展处于历史上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背景下,各大国兴衰成败的经验与教训,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崛起并保持大国地位的经验世界历史上出现的大国中,有些国家尽管失去了原有的国际地位,但只是实力相对下降,本国的稳定发展与民众的生活并未受影响;也有的国家能够比较长久地保持自己的地位与影响。

它们的经验值得借鉴。

(一)内政修明是大国崛起的基础国家要强大,必须经济发达、政治稳定,特别是民众与政权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尊重。

国家在外部世界影响的增强,实际上是其内部力量的延伸,一个强国一定是制度健全、政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

在进入近代社会前,英国的王权就受到《大宪章》的约束。

英国王权对私人权利的尊重是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光荣革命"后,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政治制度的建立,带来了稳定的政治局面,国民感觉有一个可以信赖的政府,并愿意纳税支持政府。

英国的政治制度使这个国家能够保持长治久安,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工业革命率先出现在英国不是偶然的,英国能成为"日不落帝国" 正与此相关。

读后感 美国衰退不利中国崛起

读后感 美国衰退不利中国崛起

看完这名英国人写的文章,我有三点感慨要发:第一,他对中国不甚了解,比如他说是美国的衰退使得中国的经济增长放缓,殊不知这是我们主动调整的结果,是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的需要;第二,英国人永远是美国人的亲密小伙伴,但国家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第三,他很可爱,但是他的观点我无法全然赞同。

在我看来,把美国的衰退理解为“危机”最好。

的确,美国在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非自愿地降低了影响力,对中国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因为它永远玩着“转嫁危机”的把戏,但用一句中国哲语来说“祸兮,福之所倚”,美国的“危”对中国来说,换个角度,也许就是“机”,机会,机遇。

第一,美国是不可能允许真正出现“美债违约”,对驴象两党来说,他们不敢在涉及美国国家命运和全球影响力等事务上,一味顽抗到底,毕竟,他们还是要维护国家利益和自己的民调。

正如我们所见,17日,提高债务上限,美债危机解除,联邦政府重新开门运作,美债持有人送了一口气。

这次的联邦政府关门事件,虽然也确实让财政部长朱光耀担心了一把,但是,从中国并没有减持或者抛售美国国债来看,我们对美国可能无法偿还债务的担心并没有外界渲染的那么强烈,反而我们从中获得了些许好处,比如正在东南亚访问的李克强总理,就收到了越南方面示好的橄榄枝。

这些小国,如菲律宾、越南,依仗着美国的撑腰与中国在岛屿主权纠纷中叫板,现在,连惠誉、标准普尔等评级公司都把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列为负面观察对象,他们又怎么能寄希望于美国的信守承诺呢?这样,那些与美国没有实质盟友关系却去抱美国“大腿”的国家就至少不会与中国作对,甚至可能促成合作,为中国的发展营造一个较为平和的环境。

第二,美元的确具有全球霸权,美国也的确可以借此优势继续“量化宽松”,通过增发货币来使美元贬值,使以美元计价的美债“缩水”,同时它持有的外币资产升值,冲销债务。

本来这个逻辑很好,但是考虑到大量的货币增发带来的物价上涨、通胀预期上升强烈,原本就复苏缓慢的美国经济不可能能够轻易承受,加上美国民众手中的“选票”压力,宽松的货币政策必然有一定限度;此外,虽然我国持有其1.28万亿的国债,但是它的小伙伴日本也持有1.1354亿美元的国债,还有第四大美债持有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美国就算要想中国的财富大幅“缩水”,也要考虑到它和小伙伴们的盟友关系,毕竟,如果美国以牺牲它们的利益来打击对手,恐怕它们的国民不会轻易答应,而且,日本已经在减持美债了。

大国的兴衰及对中国崛起的启示

大国的兴衰及对中国崛起的启示

5、日本
2、第二次崛起: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努力想成为政治大国
原因:
①战后进行改革,清除了封建残余。
②充分利用美国的援助;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③重视教育和科技,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④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⑤利用朝鲜战争美国的订货,经济迅速发展。
思考:1、这些大国是怎样崛起的?为什么会崛起? 2、它们又是如何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史实链接
九大国兴衰历程及原因
1、葡萄牙与西班牙
(一)兴起:新航路开辟后,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 控制了东西方海上通道,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 原因:①地处大西洋沿岸,地理环境优越。②国家 统一,建立中央集权.③热衷探险,勇于对外开拓。④ 最先完成地理大发现,占有发展先机。
2、世界霸主地位的衰落:一战后,随着国力的衰退, 欧洲(英法)虽仍是国际关系的中心,但英国霸主 地位已经严重削弱。 原因:①一战的削弱。 ②战后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 及自治领分离运动的打击。 ③美国的崛起及竞争。 3、二战后大国地位的丧失: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 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英国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 成为美国的伙伴国、追随者。 原因: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严重削弱。②殖民体系的 瓦解。③美国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 衰落总因:科技 战争 殖民地 保守思想
原因: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
展道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19世纪末,俄国充分
利用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经济迅速发展。
2、苏联的崛起:①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
重大的成就,1937年,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
界第二。 ②二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初期,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

欧美大国兴衰对中国崛起的启示

欧美大国兴衰对中国崛起的启示

2011年第10卷第15期欧美大国兴衰对中国崛起的启示□宣克祥宣惠民【摘要】无论是大英帝国、19世纪脱亚入欧的日本、两次世界大战后崛起的美国,还是兴衰交替的苏联,国家兴衰荣辱都有其内在必然。

深入了解和学习他国崛起模式,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欧美国家;大国兴衰;中国崛起【作者单位】宣克祥,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宣惠民,上海市第二中学纵观世界历史,无论是曾经称霸全球的大英帝国、19世纪“脱亚入欧”的日本、两次世界大战后崛起的美国,还是先兴后衰的苏联,所有国家的兴衰荣辱都有其内在的必然规律。

深入了解和学习他国崛起模式,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适应国情特点,处理好陆地与海洋的关系16世纪英国探险家罗利曾说:“能控制海洋的人便可控制世界贸易,而能控制世界贸易的人,便可控制陆地资源和陆地本身。

”英国陆地面积不大,当时人口只有几百万人,依靠陆地称雄欧洲是不大可能的。

英国采取的战略不是跟其他欧洲列强争夺土地,而是把主要国力集中在海上,迅速壮大海军力量。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称霸大西洋,并建立起众多的海外殖民地,依靠海外殖民地向本土母体帝国源源不断地输送财富。

然而,中国虽然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但那只不过是出于政治目的,宣敷教化于海外。

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海洋意识十分淡漠,不知道利用海洋资源发展经济。

在海洋战略方面,农本商末,重农抑商,重陆轻海,禁海闭关。

中国人更多的是将一望无际的海洋当作天然使封建迷信活动沉渣泛起,破坏了淳朴的乡风,各种盗版书刊、非法音像制品、淫秽色情光碟被大量出售和出租,严重毒化了农村的社会风气,诱发了一些犯罪案件和不安定因素的发生,对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此外,农村文化市场缺乏管理,中高档文化产品和娱乐服务流通渠道不够通畅。

文化市场法制不健全,管理比较混乱,导致非法及假冒伪劣文化产品、粗俗的娱乐活动和非法经营活动乘虚而入,反文化现象较突出,农村社会风气受到严重毒化。

大国崛起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启示

大国崛起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启示

从[大国崛起] 看中国发展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一些特定的时间段里,总是有着某个国家在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世界性的大国。

在地理大发现之前,这个大国无疑是中国。

但是,从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这九个国家先后成为世界性的大国。

15世纪的葡萄牙拉开了人类航海的序幕,将海上探险和殖民贸易结合起来,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经济大国。

16世纪的西班牙在地理大发现之后,凭借殖民美洲与亚洲所获财富,很快成为世界性的经济大国。

17世纪的荷兰依靠金融创新、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迅速确立了其海上霸主的地位,并替代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大国地位。

18世纪的中后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随后,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紧紧跟上工业革命的浪潮,实现了国家的现代化与经济强国的目标。

15世纪前的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经济总量位居世界之首。

在此之前,中国人民创造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灿若群星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公元前三世纪到十五世纪,中国的科技发明使欧洲望尘莫及,有许多项目比欧洲早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盛极必衰往往伴随着人类发展的脚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做到永恒的繁荣,中国也不例外。

拥有着广袤的国土和丰富的物资,中国的领导者也渐渐变的自大起来,不关注外面的世界,尤其是在历史发展最重要的15-17世纪。

那时,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

欧洲人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史称“地理大发现”。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

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

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各大洲在数百年后的发展也产生了久远的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密切的整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第10卷第15期欧美大国兴衰对中国崛起的启示□宣克祥宣惠民【摘要】无论是大英帝国、19世纪脱亚入欧的日本、两次世界大战后崛起的美国,还是兴衰交替的苏联,国家兴衰荣辱都有其内在必然。

深入了解和学习他国崛起模式,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欧美国家;大国兴衰;中国崛起【作者单位】宣克祥,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宣惠民,上海市第二中学纵观世界历史,无论是曾经称霸全球的大英帝国、19世纪“脱亚入欧”的日本、两次世界大战后崛起的美国,还是先兴后衰的苏联,所有国家的兴衰荣辱都有其内在的必然规律。

深入了解和学习他国崛起模式,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适应国情特点,处理好陆地与海洋的关系16世纪英国探险家罗利曾说:“能控制海洋的人便可控制世界贸易,而能控制世界贸易的人,便可控制陆地资源和陆地本身。

”英国陆地面积不大,当时人口只有几百万人,依靠陆地称雄欧洲是不大可能的。

英国采取的战略不是跟其他欧洲列强争夺土地,而是把主要国力集中在海上,迅速壮大海军力量。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称霸大西洋,并建立起众多的海外殖民地,依靠海外殖民地向本土母体帝国源源不断地输送财富。

然而,中国虽然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但那只不过是出于政治目的,宣敷教化于海外。

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海洋意识十分淡漠,不知道利用海洋资源发展经济。

在海洋战略方面,农本商末,重农抑商,重陆轻海,禁海闭关。

中国人更多的是将一望无际的海洋当作天然使封建迷信活动沉渣泛起,破坏了淳朴的乡风,各种盗版书刊、非法音像制品、淫秽色情光碟被大量出售和出租,严重毒化了农村的社会风气,诱发了一些犯罪案件和不安定因素的发生,对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此外,农村文化市场缺乏管理,中高档文化产品和娱乐服务流通渠道不够通畅。

文化市场法制不健全,管理比较混乱,导致非法及假冒伪劣文化产品、粗俗的娱乐活动和非法经营活动乘虚而入,反文化现象较突出,农村社会风气受到严重毒化。

六、文化生活贫乏,农民信仰严重缺失调查显示,虽然当前我区农村的生活条件已普遍改善,但与物质水平的显着提高相比,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远远滞后了。

农民文化生活较贫乏,消费意识差,部分农民对文化需求缺乏长远的眼光,认识不到文化对未来生活的影响。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原因,农民工因为打工收入有限,不舍得将钱用于文化消费;二是社会原因,社会各方面对农民的文化需求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由此而来的是,农民存在严重的信仰缺失,其主要表现是孝道的沦丧。

目前很多地方,农村的老人都是与儿女分开居住。

他们结婚后组成的新的核心家庭最初的财产积累主要是通过分家从父母和大家庭那里分得的。

在农村,绝大多数的青年农民除了负担父母基本的口粮外,其它的什么也没有了,甚至有些地方的少数农民连让父母活命的口粮都不愿意负担。

这就促使农村的老人只能过着孤独悲苦的生活。

七、结构失衡,文化产品、服务有效供应不足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消费市场间存在需求大而有效供应不足的矛盾。

大多数文化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产品、服务是根据城市居民的需求生产的,适合广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和经营项目相对较少,缺乏适合其需要的文化产品和娱乐服务。

首先,农村文化产品粗糙。

农民能够读得懂、用得上书籍不多,真正是面向农村发行的报刊屈指可数,有些“文化下乡”也只是一个形象工程,缺乏实用性,农民并不感兴趣。

从总体上看,政府部门没能够向基层提供足够的文化精品和优质的文化服务,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处于自生自灭、放任自流状态。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然而,由于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文化资源极为匮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农村文化阵地难以充分发挥自身在提高农民文明素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中的作用。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广大农村文化建设出现严重滞后的现象。

可以说,农村文化严重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农村基层建设,影响到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因此,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并且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1.顾伯冲.发挥新农村文化的“软实力”[N].光明日报,2006 2.徐俊峰.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上半月刊),20063.疏仁华.论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的文化建设境遇[J].高等农业教育,20062011年第10卷第15期安全屏障,相信海洋对夷人侵袭会起到良好的阻碍作用,因此并没有强烈的海上安全意识。

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外国列强发动了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包括1840年鸦片战争、1895年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1931年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等。

所有这些侵略战争无一不是从海上发起,中国军队的抵抗都以失败告终。

中国百年的耻辱历史均从海上开始。

英国战略家富勒说,西班牙舰队的失败就好像一个耳语一样,把帝国的秘密送进了英国人的耳朵,这个秘密就是在一个商业时代,赢得海洋要比赢得陆地更为有利。

今天的世界仍然是商业时代,富勒的理论没有过时。

当前,我国周边国家尤其是海上邻国海洋意识日益强烈,不断调整和强化海洋战略部署,使我国海上安全环境呈现日益恶化趋势。

加上美国以维护其在西太平洋利益为由,纠结少数国家加紧围堵中国,我国国家整体安全遭受严重威胁,安全环境和形势十分严峻。

我们必须彻底改变传统安全战略思维,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海上安全战略体系,准确把握历史机遇,稳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

二、加快体制改革,机制合理才能长治久安自1853年佩里率领美国舰队闯入日本领海开始,日本彻底从闭关锁国政策中醒悟过来,以在鸦片战争中惨败的中国为鉴,民族危机感顿生。

1867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运动,卧薪尝胆,不仅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更重要的是考察西方各国,引进西方先进的治国思想,提出“脱亚入欧”治国理念,对日本政治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实行君主立宪制,摆脱华夷秩序的种种束缚,迅速融入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体系。

几乎与此同时,中国也进行了“洋务运动”,并向西方派遣留学生,但中国注重的是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企图走科技救国的道路,而对西方强烈的海洋意识和先进的治国理念,出于维护腐朽封建统治的需要,却没有吸收并作为国策加以运用。

实际上,“洋务运动”只是变事,并非变法,只是一场“体用不一”的改良运动,挽救不了清王朝危亡的命运。

1895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一举击败清政府苦心经营多年的北洋舰队,超越几千年来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一跃成为亚洲头号强国。

日本崛起和中国沉沦给世人这样的启示:发展经济和科技可以民富国强,但要巩固发展成果,必须真正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把先进的治国理念深化为体制改革的实际行动,用合理的机制来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三、韬光养晦搞好自身发展,把握机遇从地区走向世界美国自独立以后,国力不断增强,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国民收入已达370亿美元,人均337美元,均居世界第1位,远远超越德、英、法等国。

与此同时,成立于1775年的美国海军也不断壮大,至1898年在菲律宾马尼拉湾歼灭西班牙舰队,美国海军已拥有战列舰6艘、装甲舰2艘、防护巡洋舰10艘以及大量炮艇、浅水重炮舰和鱼雷艇,美国已成为北美地区海上强国。

然而,美国依靠太平洋和大西洋屏障,长期奉行“孤立主义”政策,在两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一直保持中立立场,不愿介入欧洲事务,美国民众也不希望卷入战争。

客观上讲,“孤立主义”是一种中立和不结盟政策,它推迟了美国参战时间,避免过早卷入与欧亚强国的纠纷,美国韬光养晦,通过军火贸易大发战争财,国内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为其日后世界领导者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英、法、德、意、日等欧亚强国在战争前期消耗了巨大实力,战争进入焦灼状态之后,美国政府才向德国和日本宣战。

参战后的美国海军迅速成为二战中盟军的重要力量,在太平洋战场击败日本舰队,由大西洋登陆北非开辟非洲战场,协同英军在诺曼底登陆,把战线推进到欧洲大陆腹地。

二战使传统大国纷纷衰败,美国抓住历史机遇,奉行“杜鲁门主义”,推行海外扩张政策,终于成为世界两极格局中西方头号强国。

从美国成长的轨迹可以看出:大国在崛起之前,必须集中精力于自身建设和发展,蓄积强大的实力;在具备强大的实力之后,则要准确把握历史机遇,这样,地区大国才能顺利崛起于世界。

四、国富兵强和谐发展,穷兵黩武必然衰落二战结束以后,世界形成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极对峙格局。

美国通过欧洲的北约组织、中东的中央条约组织、东南亚军事集团和东北亚防御联盟,在欧亚大陆边缘构建了一个包围社会主义国家的军事联盟体。

苏联与美国针锋相对,于1955年成立华约组织,两国开始了全球争霸。

曾经为赢得苏德战争乃至同盟国胜利作出巨大贡献的苏联海军,由原来打破西方遏制的“近海防御”战略逐步走上咄咄逼人的“远洋进攻”道路。

在苏联庞大的海军建设计划推动下,到上世纪60年代末,苏联海军水面舰艇数量远远越过美国,苏联在欧亚大陆边缘部署了北方舰队、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太平洋舰队以及地中海分舰队和印度洋分舰队,其实力已经能够控制太平洋以及与之连接的东南亚、波斯湾、苏伊士运河的所有海上航线和战略枢纽。

至上世纪80年代,苏联的强势扩张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连美国也只能通过外交手段来遏制其扩张。

美、苏两国毫无节制的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经济的长远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害,苏联社会经济长期畸形发展,国内矛盾丛生并不断激化。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苏联经济出现停滞局面,海军实力全面收缩,加上西方势力长期围堵渗透,苏联终于1991年解体。

正如基辛格所说,俄罗斯民族丢掉了它300年来从陆地上得到的一切。

从美国的崛起到称霸、苏联的扩张到解体可以看出,只有长期发展才能储存强大的实力,只有具备强大的实力才能顺利崛起,只有文明而理性的崛起才能持久矗立于世界强国之列。

【参考文献】1.[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M].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2.张文木.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3.王海涛.日本改变中国[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9 4.[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M].陈景彪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5.俞学标.海权―利益与威胁的双刃剑[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86.钱国红.走近“西洋”和“东洋”———中日世界意识形成的比较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